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及结构:本课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在夏商西周时期,最高统治者维护自己和本阶级统治的手段以及当时的社会阶级状况,是学生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社会与国家概貌的极其重要的一课,对以后历史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也有很大帮助。本课内容共分为三个子目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这三目的不同侧重点和内在联系,才能有助于学生了解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的概貌,并能对西周的社会网络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过程,找出商代夏,西周代商的杨同原因,并讨论有何历史启示。

教学难点:区分禅让制与王位世袭制,初一学生对这些政治理论问题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跨三个朝代,知识点多且比较琐碎,但内容浅显,学生容易了解和接受,能力目标较低。

★〖课程标准〗

知识与能力:简述夏朝建立、商汤灭夏、商朝建立、盘庚迁都、武王伐纣、西周建立、西周灭亡等基本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顺序;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能概括其相似之处。

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使学生初步学会归纳,概括,比较等学习方法;学生通过讨论"夏,商灭亡的原因",促使其养成主动探索问题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夏朝的学习,知道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学生通过分析夏、商、西周灭亡的史实,初步懂得"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进而联系自身实际学会如何做人;了解夏、商、西周大量精美文物、历史遗迹,树立保护文物、爱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了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奴隶和平民的艰苦劳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先前学习的传说时代我们祖先的艰辛劳动,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历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汶口文化贫富分化),奴隶制在我国产生。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奴隶社会。在公元前2070年夏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也是我国最早的国家,中国仅次于古代埃及进入奴隶社会,从此我国历史迎来了文明时代,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教师提问: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

(生)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后羿从王母哪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

(师)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著名人物。夏朝及其以后的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国古文明形成特色、走向繁荣的重要时期。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探讨的内容。

板书课题:第五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2、【"家天下"的夏朝】

教师提问:大禹因治水而威望大增,传说中的大禹还做了几件有助于提高其威望、巩固其地位的大事,要求学生阅读归纳。

学生归纳:①涂山召见部落首领,②划九州,筑九鼎。

(师)禹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因治水有功,威望大增,他在涂山召见各部落首领,接受了他们的朝贡,把全国划为"九州",铸造了象征最高权力的"九鼎"(学生看书P22下"九鼎"的注释) 教师提问:夏朝的建立者是谁?建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BC概念引入),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国名就是禹所在的部落名称"夏",这就是夏朝。

学生识图,夏朝的地理范围及阳城的具体位置,了解阳城是今天的哪个城市。

教师提问:启是怎样继承王位的?

(师)禹年老的时候,也按照禅让制的传统,推举他治水时的助手伯益作继承人,但是他却不给伯益实权,把实权交给了他的儿子启。

(师)同学们想一想,禹为什么要把实权交给启呢?后果又会是什么样呢?(讨论并发表见解)

(师)禹死后,伯益按照过去的传统,躲到另一个地方表示谦让,同学们想像一下,伯益谦让的后果还会和舜、禹时的谦让后果一样吗?(学生联系上一个问题回答)

这样,启轻而易举地继承了禹的位置,接着又通过武力降服了不服的伯益等其他部落,以武力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启继承王位表面上看是自己争取的,实际上,启之所以能取得实权树立自己的威望与谁分不开呢(是禹)对,这是禹精心安排的结果,所以历史上称"禹传子"。由于启不是按照禅让制由各部落选出来的首领,所以,我们说禅让制被破坏了,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从此禹的家族世世代代统治着夏,天下成为一家一姓的私产,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教师提问:王位世袭制和禅让制有什么区别?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在禹执政的后期,由于私有制的出现,禅让制已经走向终结,启在禹的扶助下已经树立起威望、形成了特权。

教师提问:说到国家,同学们一定都很熟悉。那么,在同学们的眼中,国家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也就是说,国家都包含那些内容呢(学生依据生活经验自由回答,将国家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P20——都城、军队、刑法、监狱、国家机构)

(师)虽然夏朝才仅仅是个国家的雏型,但毕竟是建立国家的开始,此后,历代国家越建越完备,历史在不断前进。

(师)指导学生观察P21《二里头宫殿复原图》及阅读文字,分析据此所获得的信息:筑有大型宫殿,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情况等。

活动:时光隧道穿越——"夏朝人"和"商朝人"畅谈自己的国家包括建国时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几方面内容(教师语言要生动风趣,在其中起到鼓动情绪和兴趣作用,引导学生运用图片说明内容的作用)

3、【商汤灭夏】

(师)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在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后,在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暴君夏桀时代灭亡。(观察P23《“桀驾人车”汉画像石》)真是可惜了,好端端的国家就败在了这样的暴君的手里。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讲述下“商汤灭夏、夏桀亡国”的故事?

教师提问:谈谈从夏商灭亡中得到的启示。

(师)BC1600,商汤建国,定都于亳。

教师提问:商汤建国后商朝又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盘庚迁殷。商朝在建立之初的300年左右的时间里,先后七次迁都。观察《商朝形势图》

教师提问:你认为商朝当时会因为什么原因而迁都?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战乱、洪水、政局动荡、占卜迷信、外族入侵、自然环境的恶化等。

(师)商朝为管理国家设置了各项事务官员,建立了军队,其疆域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代经济文化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教师提问:商朝的历史影响?文化玉器?P22文字、图片。体会商代经济文化的进步。

4、【武王伐纣】教师提问:纣王的残暴统治?——(P23小字。)

教师提问:昏庸残暴的统治将预示着怎样的结局?——反抗。

(师)介绍武王——封神榜。求贤若渴,拢络民心_“姜太公钓鱼”。

(师)介绍武王伐纣的经过,800多部落共同讨纣,以及纣王军队阵前倒戈。

反问:这些史实是否印证了你的预言?说明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历史分析能力。

(师)BC1046,武王伐纣成功后,建立了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西周的发展:学生阅读《诗经》节选及课文,提问:西周的土地如何分配?西周的农业和手工业还有哪些进步?学生讨论归纳回答。

(比一比: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夏朝相比有哪些进步)西周时经济进一步发展,农作物品种增多,有了人工灌溉,农业产量增加,手工业分工较细,瓷器制作已较普遍,并且建筑业中开始用瓦。

教师指出,西周经济的繁荣同样也是平民的劳动者所创造的。

(师)但是,好景不长,西周建立仅仅200多年,就又有一个国君重蹈了桀,纣亡国的覆辙。这就是历

史上非常有名的昏君----周幽王。

教师提问:学生讲故事——关于周幽王的故事。(烽火戏诸候最为著名)引导学生认识昏庸统治使其失去民心、预示着统治的灭亡。

(师)正是由于周幽王的昏庸,终于招来身败国亡的大祸,公元前771年,大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西周灭亡后,太子宜臼被拥立为国君,史称周平王,国号仍为周,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由于洛邑在镐京东方,史称东周。

5、教学总结

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同学们,你们发现夏、商、西周的灭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教训?

(生)本课史实充分验证——古人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夏、商、西周三个朝代以及他们的更迭过程,从三个朝中,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了中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我们应为此感到骄傲、自豪。

★〖课后作业〗

1、指导学生将本课内容中的重大事件在自制的年代尺中标识出来。

2、巩固练习做配套填充图册中的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夏——BC2070、建立者:禹、都城:阳城

商——BC1600、建立者:汤、都城:亳殷

西周——BC1046、建立者:周武王、都城:镐京

★〖本课后记〗:本课内容跨三个朝代,知识点多且比较琐碎,但内容浅显,学生容易了解和接受,能力目标较低。教师应该讲清夏,商,西周三朝建立的基本史实及更替顺序,补充一些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知识的课外资料,辅以谈话法。重点应该放在学生自主学习上,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对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或课堂讨论的方式归纳得出结论。从而学生使提高阅读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问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设计教案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单元时段】 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夏、商、周时期的历史。 【单元特点】 本单元是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说明由夏朝开始出现国家,到商与西周时期创造青铜文明、春秋战国进入铁器时代,先进技术推动了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进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经济变革又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学术的繁荣。 【内容标准】 1、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2、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3、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4、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5、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6、以都江堰为例,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7、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8、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夏商周时期的更迭过程和基本历史史实;掌握分封制、商鞅变法、百家争鸣等历史概念的意思和内容;掌握夏商周时期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成就。 通过学习夏商周时期的兴亡,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能力;通过识读“周初分封略图”、“春秋战国形势图”等,培养学生正确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能力;通过对青铜器司母戊鼎、都江堰等的学习,让学生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学习,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收集资料和独立思考,让学生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通过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让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通过创设一些历史情境,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夏商周时期的历史,逐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历史人物的了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通过了解科技文化成就,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重点】 1、夏、商、西周兴亡过程,分封制。 2、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水利工程都江堰、甲骨文。 3、齐、晋争霸、商鞅变法。 4、孔子,百家争鸣。 【难点】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资源拓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4 课夏商周的更替 知识能力 1.(2020 北京西城期末)在下面的示意图中,与①处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夏朝建立 B.夏朝灭亡 C.商朝建立 D.西周建立 2.(2019 广东湛江二十七中期中)“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政治制度的出现。这一制度是(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 3.小明看电视剧《封神演义》时看到这样一个镜头:周武王联合 800 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他由此回忆起哪一历史事件( ) A.炎黄战蚩尤 B.商汤灭夏 C.牧野之战 D.国人暴动 4.学习历史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人所走过的路,可以为后人提供借鉴。学习了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的历史,你从中学到的是( ) ①施仁政,方能得民心 ②为君、为臣应做到“有功于民” ③治国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 ④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是战争行为,是历史的倒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2016 安徽中考)《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殷,邦诸侯。”这体现了武王推行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6.为了方便记忆,小明画了下面这张示意图,此示意图反映的内容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等级制 D.世袭制 7.(2015 广东中考)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见下图)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

A.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 B.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 C.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D.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 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 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 六师移之。 (1)材料一中周武王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他为什么实行这种制度?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说明,诸侯对周王有何义务?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这种政治制度的历史作用。 三年模拟 1.(2019 山东济南历城期中,11,★☆☆)能反映商朝灭亡和西周建立的历史故事是( ) A. 商汤灭夏 B. 武王伐纣 C.楚汉之争 D.烽火戏诸侯 2.(2019 山东潍坊安丘东埠中学一模,1,★★☆)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目的是巩固政权 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③诸侯受封的同时必须向周王尽义务 ④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2018 湖南怀化溆浦一中期中改编,6,★★☆)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是一种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 刻画人物的通俗读物。从如图画面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灭亡商朝的是周武王 B.商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是纣王 C.商朝因暴政而亡 D.周朝的建立者是武王姬发 4.(2018 吉林长春德惠期末,4,★☆☆)公元前 1046 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周朝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 A.炎黄战蚩尤 B. 商汤灭夏 C. 牧野之战 D.春秋争霸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二、过程与方法 阅读“材料研读”和“相关史事”内容,了解史实;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嫦娥奔月”] 你能讲一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据说故事中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期的著名人物。那么夏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呢?夏朝之后紧接着是哪个朝代?我们今天就来了解这段历史吧。 【内容探究】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禹因治水有功,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其部落的势力和影响得到扩大。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了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 [多媒体展示“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 师:夏朝的中心统治地区大致在今天的什么范围?夏朝的建立有什么重要意义? 生: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师:阅读课本第20页正文部分内容,问:世袭制的具体含义又是什么?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答出: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去的制度。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教师出示材料:史书上记载,禹建立了一支军队,征服南方三苗,还建立了官僚机构,有“六卿”等官职。那时已有刑法,史书上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并问:从以上材料中你可以看出夏朝出现了与以前不同的什么政治制度?实质是什么? 生:出现了国家机构(军队、刑法、监狱、政府等)。夏朝的国家机构是用来维护夏王朝统治的工具或手段。 [多媒体展示二里头遗址的“宫殿复原图”“墓葬群”“青铜酒器”等图片] 师:这些历史图片资料说明了什么? 生: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也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教师播放视频《夏王桀的暴政》,仅供学生简单了解。同学们,我们刚通过视频知道了夏王桀的残暴统治,面对如此君王,你们会怎么办?(推翻它)那么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七年级上历史ls-18-07-001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编订人:魏开宝审定人:文综组时间:2018-09-21 班级:组别:组名: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 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 2.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 3. 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重难点】 重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学法指导】 通过制作表格、讨论等方法,对夏商西周的更替进行探究性的学习;通过精读教材的方法,对西周的分封制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和理解 【知识链接】 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史史前时期(距今约170万年-公元前2070年)的历史,今天我们来开始学习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的历史。 【学习过程】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夏朝 (一)、建立 1、时间:约。建立者:。都城:。 2、历史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个王朝。 (二)、世袭制 1、建立者:。 2、含义: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世代继承下去。 (三)、灭亡:夏朝后期,商的首领联络周围部族起兵攻伐夏王, 大败,夏王朝灭亡。 探究1、为什么说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王朝(国家)的产生?

探究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礼记.礼运》 材料中的“天下为家”的“家”指的是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世代己有,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那么,“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分别指的什么政治制度? 知识点二、商朝 (一)、建立 时间:约。建立者:。都城:。 (受、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时迁到,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因此,商朝也称为殷朝。) (二)、灭亡:商朝晚期,得到、等人的辅佐,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知识点三、周朝 西周: (一)、建立 时间:。建立者:。都城:。史称西周(二)、分封制 1、目的:为。 2、内容: 原则:远近和大小 主要对象:和 授予的权力:建立,管理和 权利与义务: 权利:诸侯具有很大的,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 义务:需要向周王进献,并服从周王 确立的贵族等级:、、、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学习目标】1、知道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区别开世袭制与禅让制。 2、通过分析分封制的内容理解分封制的作用 3、对比夏商周的兴亡.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夏朝的兴衰;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认识到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学习内容】 一、自主学习 任务一:1、阅读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完成下列问题 朝代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亡国者大事 夏 商 西周 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3、夏、商、西周三代的兴亡有什么相似之处? 任务二:阅读教材第24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思考下面问题 西周为什么实行分封制?什么是分封制?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团队合作探究: 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什么区别? 三、拓展延伸: 我们常说“学史明智”、“以史为鉴”,那么我们从夏朝和商朝的灭亡中得到什么启示? 四、达标检测: 1、我国进入奴隶社会的标志是() A、出现了阶级剥削和压迫 B、生产力不断提高

C、出现了私有 D、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2、有人因触犯法律而被投入监狱受到惩罚,请你推断他不可能生活在下列哪一时期() A、黄帝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3、“执政为民”这种思想,早在几千年前的奴隶社会时期就有所体现。夏、商、周时期,要求大臣勤于政事,“有功于民”的国王是() A、启 B、汤 C、武王 D、盘庚 4、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映的是西周的()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君主制 5、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A、打击商朝的残余势力 B、发展社会经济 C、保卫镐京的安全 D、巩固奴隶主的统治 6、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诸侯的反叛 B、统治者残暴,失去民心 C、奴隶和国人的暴动 D、少数民族的入侵 7、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不同之处是() A、实行王位世袭制 B、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 C、实行分封制 D、残酷压迫奴隶和平民 8、下列文学作品以“武王伐纣”为历史背景的() A、《三国演义》 B、《封神演义》 C、《隋唐演义》 D、《西游记》 9、我国原始社会结束于() A.黄帝时期 B.尧时期 C.舜时期 D.禹时期 10、阅读下列材料: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天之下,莫非王臣 -------《诗经》 请回答:①这句话大体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②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③写出几个你知道的反映这种现象的朝代。 【学后小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练习题

第 4 课夏商周的更替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当文明之光照耀中华大地,中国历史开始了辉煌的篇章,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2.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这是古时的《三字经》对夏朝的描述,“夏传子, 家天下”体现了我国哪一制度的出现()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宗法制 3. 如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从②处开始,中 国历史开始进入() A. 阪泉大战 B. 长平之战 7. 将夏桀、商纣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的标准是 A. 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C. 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西周 D. 东周 而最终把都城迁到殷的商王是() C. 汤 D. 纣王 ) B. 西周、商朝、夏朝 D. 夏朝、商朝、西周 个国王是有名的暴君,他滥杀无辜, ) D. 牧野之战 ) B. 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 D. 他们都爱民如子 A. 夏朝 B. 商朝 C. 4. 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 A. 盘庚 B. 吕尚 5. 我国奴隶制王朝更替的先后顺序是( A. 夏朝、西周、商朝 C. 商朝、夏朝、西周 6. 商朝又叫殷朝,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最后 最终在一场大战中商军阵前倒戈,致使商朝灭亡,这场大战是( C. 涿鹿之战

8. 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 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 商朝己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9.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诗句中“安阳”即是商朝的都城殷,与此相关的 是 A. 牧野之战 B. 盘庚迁都 C. 周初分封 D. 国人暴动 10. 夏朝历经400 多年,到夏王桀在位期间,国力衰弱。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 百姓,引起民众的反抗。可见夏朝灭亡主要是由于() A. 国力衰弱 B. 夏桀残暴 C. 汤的进攻 D. 夏军倒戈 11.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 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材料不能说明() A. 周朝实行分封制 B. 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 C. 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 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12. 如图是“烽火戏诸侯”的连环画图片,开始时诸侯被戏弄成功与分封制的哪一内容有关 A. 诸侯向天子交纳贡品 B. 诸侯担负镇守疆土的职责 C. 战时带兵随同天子作战 D. 诸侯开发边远地区 13. 右图是西周实行的一种制度示意图,根据这种制度,图中第二层的 人要为最上层的人尽的义务是()

第课夏商周的更替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及结构:本课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在夏商西周时期,最高统治者维护自己和本阶级统治的手段以及当时的社会阶级状况,是学生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社会与国家概貌的极其重要的一课,对以后历史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也有很大帮助。本课内容共分为三个子目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这三目的不同侧重点和内在联系,才能有助于学生了解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的概貌,并能对西周的社会网络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过程,找出商代夏,西周代商的杨同原因,并讨论有何历史启示。 教学难点:区分禅让制与王位世袭制,初一学生对这些政治理论问题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跨三个朝代,知识点多且比较琐碎,但内容浅显,学生容易了解和接受,能力目标较低。 ★〖课程标准〗 知识与能力:简述夏朝建立、商汤灭夏、商朝建立、盘庚迁都、武王伐纣、西周建立、西周灭亡等基本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顺序;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能概括其相似之处。 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使学生初步学会归纳,概括,比较等学习方法;学生通过讨论"夏,商灭亡的原因",促使其养成主动探索问题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夏朝的学习,知道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学生通过分析夏、商、西周灭亡的史实,初步懂得"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进而联系自身实际学会如何做人;了解夏、商、西周大量精美文物、历史遗迹,树立保护文物、爱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了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奴隶和平民的艰苦劳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先前学习的传说时代我们祖先的艰辛劳动,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历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汶口文化贫富分化),奴隶制在我国产生。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奴隶社会。在公元前2070年夏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也是我国最早的国家,中国仅次于古代埃及进入奴隶社会,从此我国历史迎来了文明时代,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教师提问: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 (生)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后羿从王母哪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 (师)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着名人物。夏朝及其以后的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国古文明形成特色、走向繁荣的重要时期。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探讨的内容。 板书课题:第五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2、【"家天下"的夏朝】 教师提问:大禹因治水而威望大增,传说中的大禹还做了几件有助于提高其威望、巩固其地位的大事,要求学生阅读归纳。 学生归纳:①涂山召见部落首领,②划九州,筑九鼎。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练习题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约公元前2019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制代替制,公天下变成了。 2.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制。 二、选择题: 1.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朝代更替是人们共知的客观事实。从某种意义上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朝代兴亡史。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清朝 B.夏朝 C.唐朝 D.商朝 2.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A.产生了奴隶主和奴隶阶级 B.国家机构初具规模,成为阶级压迫的工具 C.国王居住在宽大、宏伟的宫殿里 D.国王暴虐无道,统治黑暗 3.在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是( ) A郡县制B分封制C礼乐制D中央集权制 4. 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 A.禹传位给伯益 B.禹传子家天下 C.舜传位给禹 D.启打败有扈氏 5.商朝被后世称为殷朝,下列事件中,与此有关的是( ) A.商汤伐夏 B.牧野之战 C.盘庚迁都 D.武王伐纣 6.常言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当年姜尚等待的贤明君主是( ) A.黄帝 B.夏启 C.商汤 D.周文王 7.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说明这句话正确的历史事件是( ) A.国人暴动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实行分封制 D. 盘庚迁都 8.暴君亡国,明君兴政。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人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一位是( ) A.商汤 B.商纣 C.周文王 D.周武王 9.下列各项制度属于西周的是( ) ①世袭制②等级制③分封制④禅让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 10.下列国王中,生性残暴并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有() ①夏桀②商纣③周厉王④周幽王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1. 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产生的()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第1页共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一)知识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度价值观]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 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夏、商、西周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教学思路] 课前导学 1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夏、商、西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况表格。 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

二、教学渗透 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 2、学习新课 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夏、商、西周三朝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再通过填充历史再现表格从整体上有一个脉络清晰的掌握。 一、夏朝 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 2、都城:阳城 3、建立人:禹 4、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5、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暴君),酷刑“炮烙” 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三、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3、课堂小结:多媒体显示历史坐标图,对本节课内容作一个概括总结。 4、开发思维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引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就“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人民的反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分组讨论。同学们还可绘制漫画,讲故事,写诗以及一切可以表现自己观点的形式都可以用来为自己服务,在形式问题上可以大胆探索,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5、自我测验 利用选择题和材料题两种题型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作一个了解。所以,选择题主要是基础知识的再现,材料题是一个知识拓展题。向学生提供了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处境,加深对

新人教七上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教案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字经(节选) 夏有禹,商有汤。周武王,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 朗读三字经,提问学生三字经里提到的朝代,以解释三字经为问题载体,进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夏朝建立的时间、地点、建立者。 提示:约公元前2070年;阳城;禹。 2.教师提问:禹建立夏朝的意义有哪些? 提示: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3.问题思考:禹通过禅让制成为部落首领,那么在夏朝建立后,有没有继续通过禅让制选出下一任君王呢?三字经中的“夏传子,家天下”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提示:没有,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这句话的意思是禹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这个天下变成了他们家的天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开始。 4.教师提问:“家天下”的“家”指的是什么? 提示: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 5.教师补充:夏朝还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历法对国家进行管理。 6.图片展示: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 7.教师讲述: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从宫殿建筑群、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看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从出土的各种精美器物看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8.教师小结:由于夏王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反抗。 目标导学二:商汤灭夏

第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设计教案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单元时段】 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夏、商、周时期的历史。 【单元特点】 本单元是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说明由夏朝开始出现国家,到商与西周时期创造青铜文明、春秋战国进入铁器时代,先进技术推动了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进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经济变革又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学术的繁荣。 【内容标准】 1、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2、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3、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4、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5、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6、以都江堰为例,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7、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8、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夏商周时期的更迭过程和基本历史史实;掌握分封制、商鞅变法、百家争鸣等历史概念的意思和内容;掌握夏商周时期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成就。 通过学习夏商周时期的兴亡,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能力;通过识读“周初分封略图”、“春秋战国形势图”等,培养学生正确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能力;通过对青铜器司母戊鼎、都江堰等的学习,让学生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学习,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收集资料和独立思考,让学生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通过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让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通过创设一些历史情境,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夏商周时期的历史,逐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历史人物的了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通过了解科技文化成就,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重点】 1、夏、商、西周兴亡过程,分封制。 2、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水利工程都江堰、甲骨文。 3、齐、晋争霸、商鞅变法。 4、孔子,百家争鸣。

人教版部编本七年级上历史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巩固练习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基础闯关全练 拓展训练 1.“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政治制度的出现。这一制度是( )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2.3600多年前,一位仁德君王任用贤才、发展经济,他就是商朝的开国之君。“他”是( ) A.禹 B.桀 C.汤 D.纣 3.小明看电视剧《封神演义》时看到这样一个镜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他由此回忆起哪一历史事件( ) A.炎黄战蚩尤 B.商汤灭夏 C.牧野之战 D.国人暴动 4.(2016安徽中考)《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殷,邦诸侯。”这体现了武王推行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能力提升全练 拓展训练 1.《左传》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这句话反映了( ) A.远古时期部落之间的斗争 B.大禹治水 C.夏朝为镇压人民反抗而制定了刑法 D.夏朝设置了军队2.学习历史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人所走过的路,可以为后来人提供借鉴。学习了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的历史,你从中学到的是( ) ①施仁政,方能得民心 ②为君、为臣应做到“有功于民” ③治国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 ④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是战争行为,是历史的倒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桐叶封弟,封出了晋山晋水晋风范;唐王开基,开创了唐国唐人唐诗篇。”这里的周王分封弟弟到“晋山晋水”为诸侯的故事反映了西周的(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4.张明是西周时期的一名诸侯,他成为诸侯的途径有可能是( ) ①世袭继承②选举产生 ③考试获得④周王分封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1)材料一中周武王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他为什么实行这种制度?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课堂任务清单答案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课堂任务清单 ※学习目标 1.记住夏、商、西周三代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灭亡的啥时间、人物 2.记住盘庚迁殷、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国人暴动等事件名称。 3.从分封制的目的、内容、作用等角度解释分封制。 4.说出夏桀、商纣王、周厉王的暴政,分析国家衰亡的原因得启示。 ※学习过程 Ⅰ、知识梳理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建立概况: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禹都城:阳城 2、国家机器:军队、刑法、监狱等 3、重要制度:禹之子启继承王位,标志着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4、意义: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5、都城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6、灭亡:桀(jie)的暴政---不修德行、伤害百姓 二、商朝 1、建立概况:建立者:汤时间:公元前1600年都城:亳(bo)→殷(盘庚迁殷) 2、武王伐纣:公元前1056年,武王联合其他势力,与商军战于牧野,商军倒戈,商朝灭亡。 3、灭亡:商纣王的暴政—酒池肉林,炮烙之刑. 三、西周 1、建立概况:时间:公元前1046年建立者:周武王都城:镐(hao)京 2、分封制 (1)目的:为了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封为诸侯,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诸侯要向周王进纳贡物,服从调兵。受封者可在领地之内再分封

(3)作用:保证了周朝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统治。 (4)周朝的等级制度: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3、灭亡:周厉王时期“国人暴动”; 周幽王的腐败----烽火戏诸侯,公元前771年,西周被犬戎所灭 4、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都是由于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腐败,失去民心。 5、从夏朝和商朝灭亡中我们能得什么启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统治者要爱护百姓,对人民实行仁政。 Ⅱ、预习检测 一、选择题 1.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垂青史。“他”是( B ) A.黄帝 B.禹 C.舜 D.启 2.禹死后,启继承禹的位置,从此“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B)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种姓制 3.顺口溜:“太康失国,少康复国。桀失其国,无人复国指的朝代是( A)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4.如图所示是小明学习夏、商、周更迭 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处应填 ( B) A.盘庚迁殷 B.武王伐纣 C.平王迁都 D.西周灭亡 5.商朝又称殷朝,历史上将都城迁到殷的商王是( D ) A.启 B.桀 C.伊尹 D.盘庚 6.“哪吒”和“二郎神”是小朋友很喜欢的两位神话人物。在小说《封神榜》中,他们帮助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2.通过对夏朝奴隶制国家建立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去感悟历史;通过制作年代尺、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夏朝的建立;西周分封制 2.难点: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教学过程】 (旧课复习):通过练习巩固上节课的重要知识点 (新课导入)夏朝什么时间建立?建立者是谁?夏朝最后是怎样走向灭亡的? 一、夏朝的兴衰 1.夏朝的建立:(前2070年禹阳城) 大禹因治水而威望大增,他凭借日益增长的威望和权力,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都城在阳城(今河南登封)。夏朝的统治中心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国家)。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的开始。我国奴隶社会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夏朝的建立,标志者中国历史开始进入文明时代。 【思考】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是社会的进步。因为原始社会虽然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但那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之上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很差,文化的发展极为缓慢。而在奴隶制国家中,奴隶主役使众多奴隶从事生产,才使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启) 【历史故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禹老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大家推举皋陶(gao yao)作为部落联盟首领的继承人。不久,皋陶死,禹又推荐东夷的伯益做继承人。但大禹却不给伯益实权,使伯益得不到锻炼,也不能在群众中树立威信。相反地,他却把实权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启,让启的亲信也掌握许多实权。禹死后,伯益按照过去的传统,躲到另一个地方去表示谦让,让各氏族、部落来决定由谁来继位。由于伯益的威望和权利都不及启,启轻而易举地就继承了禹的位子。伯益率领东夷军队,打败启的军队,并将启俘获,囚禁起来。不久启又逃出,重新组织队伍,向伯益反攻。最后,启把伯益捉住杀掉,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此“公天下”开始变成了“家天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说课稿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继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后讲述中国古代社会的又一个重点章节,对奴隶社会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和总结,从知识衔接上看,有继承性。同时本课又与下一节内容《青铜器和甲骨文》有密切关联,因此十分重要。 2.教材内容要素分析:夏、商、西周的建立和灭亡,构成了本课的主线索。本课首先简要地叙述了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和夏桀无道为汤所灭、商朝建立的史实。其次,叙述了盘庚迁殷后,商朝疆域不断扩大以及商纣的奢糜残暴和武王伐纣,西周的建立。最后,叙述了周初统治者为巩固奴隶制政权而实行的分封制和西周的灭亡。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说出西周的分封制,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我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本课的内容进行整合,针对初一学生的现状,实行开放式教学模式。七年级学生求知欲强,但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对一些复杂历史现象和地

理概念模糊不清,因此,本课以教师讲述为辅助,把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定为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光辉的文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并让学生认识到奴隶制度的进步性和残酷性。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有二。其一是夏朝的建立。首先,因为夏朝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国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生产关系方面的重大变革。其次,因为夏王朝的建立,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其二是西周的分封制。言其为重点,主要在于它是西周的重要制度,起到拓展疆域、巩固统治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分封制同时也是本课的难点。尤其是在不正面介绍宗法制的情况下,要使学生明了分封制的内容,难度更大。 四、说教法、学法 围绕本课的重点、难点我采用问题教学法,设置了若干个小问题,以图说文,让学生在讨论中,在教师的指导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且还采用了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分组导学,采取精讲深化、分析综合、设疑辩论教学方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为了生动形象直观,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来完成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校兴趣,提高良好的课堂效果。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夏商西周灭亡的原因及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含反思、说课稿)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二、过程与方法 阅读“材料研读”和“相关史事”内容,了解史实;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嫦娥奔月”] 你能讲一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据说故事中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期的著名人物。那么夏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呢?夏朝之后紧接着是哪个朝代?我们今天就来了解这段历史吧。 【内容探究】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禹因治水有功,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其部落的势力和影响得到扩大。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了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 [多媒体展示“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 师:夏朝的中心统治地区大致在今天的什么范围?夏朝的建立有什么重要意义? 生: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师:阅读课本第20页正文部分内容,问:世袭制的具体含义又是什么?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答出: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去的制度。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教师出示材料:史书上记载,禹建立了一支军队,征服南方三苗,还建立了官僚机构,有“六卿”等官职。那时已有刑法,史书上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并问:从以上材料中你可以看出夏朝出现了与以前不同的什么政治制度?实质是什么? 生:出现了国家机构(军队、刑法、监狱、政府等)。夏朝的国家机构是用来维护夏王朝统治的工具或手段。 [多媒体展示二里头遗址的“宫殿复原图”“墓葬群”“青铜酒器”等图片] 师:这些历史图片资料说明了什么? 生: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也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教师播放视频《夏王桀的暴政》,仅供学生简单了解。同学们,我们刚通过视频知道了夏王桀的残暴统治,面对如此君王,你们会怎么办?(推翻它)那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精品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最新编辑教材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字经(节选) 夏有禹,商有汤.周武王,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 朗读三字经,提问学生三字经里提到的朝代,以解释三字经为问题载体,进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夏朝建立的时间、地点、建立者. 提示:约公元前2070年;阳城;禹. 2.教师提问:禹建立夏朝的意义有哪些? 提示: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3.问题思考:禹通过禅让制成为部落首领,那么在夏朝建立后,有没有继续通过禅让制选出下一任君王呢?三字经中的“夏传子,家天下”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提示:没有,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这句话的意思是禹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这个天下变成了他们家的天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开始. 4.教师提问:“家天下”的“家”指的是什么? 提示: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 5.教师补充:夏朝还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历法对国家进行管理. 6.图片展示: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 7.教师讲述: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从宫殿建筑群、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看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从出土的各种精美器物看反映了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