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王民地理教育、环境教育与环境遗产解说

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王民地理教育、环境教育与环境遗产解说
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王民地理教育、环境教育与环境遗产解说

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王民地理教育、环境教育与环境遗产解说

考博真题-参考书-状元经验

一、专业的设置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每年招收博士生26人,下设课程与教学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共3个专业。

其中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下设王民地理教育、环境教育与环境遗产解说。

二、考试的科目

课程与教学论的考试科目为:①1101英语或1102俄语或1103日语②2243自然地理学或2264人文地理学③3052环境教育与环境遗产解说或3735地理教学论。

三、导师介绍

王民: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环境教育

四、参考书目

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另外,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肆九叁叁,柒壹六,贰六,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paper,读哪一些、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第二,专题信息汇总整理。每一位考生在复习专业课的最后阶段都应当进行专题总结,专题的来源一方面是度历年真题考点的针对性遴选,另一方面是导师

研究课题。最后一方面是专业前沿问题。每一个专题都应当建立详尽的知识体系,做到专题知识点全覆盖。

第三,专业真题及解析。专业课的试题都是论述题,答案的开放性比较强。一般每门专业课都有有三道大题,考试时间各3小时,一般会有十几页答题纸。考生在专业课复习中仅仅有真题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合对真题最权威最正统的解析,两相印证才能够把握导师出题的重点、范围以及更加偏重哪一类的答案。

第四,导师的信息。导师的著作、研究方向、研究课题、近期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另外就是为研究生们上课所用的课件笔记和讨论的话题。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初复试出题的考察重点。同时这些信息也是我们选择导师的时候的参照依据,当然选择导师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还应当考虑到导师的研究水平、课题能力、对待学生的态度和福利等等。

第五,时事热点话题分析。博士生导师在选择博士的时候会一般都会偏重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热点问题的能力,这一点在初试和复试中都有体现。近几年的真题中都会有联系实际的热点分析。所以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就应单多阅读一些本专业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方向研究成果,权威的期刊上面“大牛们”都在关心、探讨什么话题,以及一些时事热点问题能不能运用本专业的知识来加以解释解决。

五、北师考博英语

北师的考博英语满分100分,题型有阅读、翻译和写作等。北师考博英语的整体难度介于六级和老托福之间,对词汇量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注重对形近字、意近词和固定搭配以及语法的考察。做阅读理解一定要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翻译这一个题型很容易丢分,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肆九叁叁,柒壹六,贰六,要想得高分,每一天都要遵循“八步法”练习三个句子。作文对于考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要求很高,要做到“厚重、灵动和美观”,复习资料建议使用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编写的北师考博英语一本通。每年有大批的同学英语单科受限,对于英语基础比较差的考生,建议大家早做准备。

六、北师考博专业课

考博就是考专业课,专业课定生死。对于专业课的复习,可不仅仅是看看参考书就可以的。我们育明教育考博分校针对专业课的辅导一共有五轮,第一轮是对核心参考书的分析讲解,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肆九叁叁,柒壹六,贰六,主要是理清学科的发展史,掌握每一个阶段的主要理论,代表人物,提出背景和评价,最终构建起完整的学科框架,第二轮在第一轮的基础上进行常考专题的讲解,是对一一轮和深化和凝练,第三轮是针对真题的难度深度广度灵活度和缜密度以及出题老师的特点,就出题老师的学科背景,研究重点,上课的笔记讲稿,论文,研究课题成果等进行深度讲解,第四轮是就最新的理论前沿和学科热点结合现实的热点进行拔高应用性讲解,最后一轮是模拟练习,教会考生怎么破题,怎么安排结构,怎么突出创新点等答题技巧。相信经过这五轮的立体化无死角的复习,一定能考出理想的成绩。大家可以参照这五轮进行复习。

北京师范大学考博特别注意事项

1、关于招生类别

(1)、非定向培养博士研究生:脱产学习三年,必须将人事档案转到学校,户口自愿迁到北师,毕业时根据国家就业政策“双向选择”。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这类博士生占据北京师范大学所有被录取的博士研究生中的绝大多数,人事档案和户口转到北师之后,可以享受北京市集体户口的待遇,可以小汽车摇号,可以享受保险,建议大家转档转户口。

(2)、定向培养博士研究生:保证脱产学习至少一年,考生工作单位、录取学校、考生本人三方签署定向培养协议,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人事档案和户口均不迁入北京师范大学。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此类研究生不是大家所谓的“在职研究生”,在职研究生指的是利用周六日和寒暑假上课的研究生,现在除了极个别学校还招收极少量的在职研究生之外,绝大多数学校都已经取缔了在职研究生。想保留原职的考生可以选择定向培养博士研究生。定向培养研究生就医报销等费用按原工作单位的规定执行。此外北京地区的定向培养博士生,北师是不安排住宿的。

2、关于考试科目

(1)、外语:英、日、俄语任选1门或按报考导师要求;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北京师范大学的考博英语难度介于六级和老托福之间,对词汇量的要求非常高,每一年有相当一批考生因为英语单科不过50分而受限。考日语和俄语要比考英语有优势,有这两门语言功底的考生,可以选择考博日语或者考博俄语。

(2)、同等学力人员(包含报考“申请-审核”院系考生)须加试两门硕士阶段专业基础课和政治理论;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同等学力的考生考博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每一年都有成功的例子。只要肯努力、资料齐全、辅导到位、规划合理,考取北师博士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3、关于考试方式

北师博士生选拔有四种方式:硕博连读、本科直博、统考和申请考核。实行“申请-审核”方式的学部(院、系)有教育学部、心理学院、物理学系、天文系、生命科学学院、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化学学院、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等。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硕博连读必须是硕士阶段就读于北师,每年12月份选拔。本科直博是从全国重点高校中选拔,每年10月份左右选拔。统考和申请

考核制是每年三月份进行,其中申请考核制需要大家递交很多材料,最为重要的是学术科研成果和英语成绩等级证明。

4、关于招生人数

各学部(院、系)公布的招生人数中包含本科直博生及硕博连读生,不含各种专项计划。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本科直博生以及硕博连读生主要集中在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学系,化学学院,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系统科学学院,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专项计划指的是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对口支援西部计划等。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为5名,此计划招生人数在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的招生人数外单列。北师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所有专业和导师均可报考。除报名时须提供《民族骨干计划登记表》外,其他报考条件、考试内容、报名和考试程序、学费等与普通博士生完全一样。按照教育部规定,北师必须全部招收少数民族考生,不能招收汉族考生。北师将在全体报考该计划的考生中择优录取,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考试成绩、来源地区、是否在职以及工作单位性质、报考专业等。博士生完成学业后必须回到定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单位就业,且服务年限不得少于8年。

考博常见问题

一、考博需要注意的五大事项

1、目标明确。确定了考博,第一件事是先确定报考学校和导师,不要再对考博的前景三心二意。考博虽然不意味着成功,但至少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特别是对于非名校毕业的硕士来说,考个名校博士肯定是得大于失。不要同时准备两所学校,人的精力毕竟有限。

2、复习时间六个月以上。能拿到硕士学位再考博的,都差不到哪儿去,想要超越对手,时间是一个宝贵的因素。复习时间越长,对考试内容的熟悉程度必然越深。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复习很短时间就能考博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

3、复习方法正确。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风格。复习时一定要找到该校出题的规律,切不可到书店找一些资料搞题海战术,要知道,一门课程出到卷子上可能只有二道题,如果你有心把该校近五六年考博卷拿出来看一看,再把近几年的研究生的期末考试题拿来研究一下,估计你可以做出题老师了。在这方面,外校学生一般会吃大亏,因为有些课程的题目是该校的特色题,且不谈题目你没看到过,就算是题目提前给你,你翻遍书店可能都找不到答案。如果说考博有什么捷径的话,应该就在于此。

4、导师关系处理恰当,否则你面试、调剂时可能会有麻烦。一般来说,如果你的技能与导师的项目很对口,或者你在什么核心期刊上发表与导师的研究课题相关的论文,那他肯定会同意你报考。如果你不具备上述条件,那么找导师的熟人介绍一下,导师一般也会要你。还不具备的话,那你就脸皮厚一点,让他明白你为报考他的博士,付出了很多,导师也是人,会有同情心的,不要因为一次拒绝丧失信心。实在不行的话,换一位试试,总有导师会要你的。不过有一点要记住,导师招学生最根本的衡量准则是你的考分,你成绩不靠前,导师也很难帮你。

5、经济上要有一定的支撑。包括人际关系费用,找该校的对口复习资料费用,报辅导班的费用,考试费等等,该花的最好不要省,只要是对考博成功有利的。因为这些钱对于博士生出来后的待遇来说太微不足道了。

二、专业课如何复习

对待专业课的认识,有些考生以为自己学了这么多年本专业,甚至发表了不少文章,专业课应该没问题了,从而放松了对自己专业课复习的要求。其实现在

博士录取时,各个环节都不能放松。即使及格了,如果成绩较低,总分排名靠居后,也会影响导师对自己的印象。提高专业课的复习效率,育明考博告诉大家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了解学术动态

考生在确定了报考的局势和研究方向以后,要立刻在招生简章或报考学校的网站上查到复习的参考资料。一定要翻翻近两年专业杂志,看看大家讨论的热点问题,浏览一下报考学校近三年的学报,了解本专业发表的论文。最好在考前就有关热点问题加以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尤其需要强调一点,考生应查看导师近五年中发表的文章以及导师近年的专著,有些观点、数据、理论要掌握,特别是有关老师的论文一定要熟记于心,遇到类似的题目可以搬上去,这对于提高你的成绩会大有裨益。特别要注意教师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上的观点和立场,围绕这种问题,时间允许的话最好再收集相关资料。往往导师会在这些问题上考察学生。导师招收博士,也是寻求合作者的过程,如果发现一个对自己近两年研究的领域知之甚多,甚至观点也和自己相容或相似,势必会给导师带来好的印象。可以提前和该导师的博士生取得联系,要求提供去年的专业课考试的考题(一般专业课试题有10%一30%的重复率,而各高校却不提供专业课考题),或者要求他提供第一学期的专业课笔记(老师近期关注的重点大多都在其中),也可以请他大致谈谈考试出题的倾向以及考试的感受和经验。自己做不到这一点的话,可以寻求辅导班的帮助,省时省力。

2.复习阶段

花半个月时间收集全资料后,应拟订一个大致的复习计划,内容包括时间和进度安排、复习方式、自查形式等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在时间上,专业课的复习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越往后复习密度应逐渐力加强。

在精力安排要详略得当。一般要求复习教材内容至少三遍。第一遍,对教材有一个大致的把握,这本教材谈了哪些方面的问题,相互之间是什么样的逻辑体系。第二遍,画出重点内容,并适当记忆,掌握该教材的一般知识点,尤其是该书的精华部分和大致脉络、主要观点应非常清楚。个人看书习惯可能不同,既可以做读书笔记,也可以就在书上画,然后再整理出一个个的理论、观点。这里要注意学会比较研究的方法,即比较各个理论之间的异同,从而确立自己的立场。对研究领域当前的热点问题,尽可能找些资料看看,并初步思考这些问题以使自己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观点,有心得的地方应专门记录下来。如果说前两遍是考生自我学习消化的过程,第三遍则是直接为考试做准备的,应放在离考试日期较近的时间内(以一个月内为宜)。其目的就是为了使自己前面学到的东西不至于在考场上反映不出来。

复习内容上有一点需单独强调,即对所考的课程,均要阅读几本非指定考试用书。很多导师喜欢出书评一类的题型。

对于跨专业报考的考生而言,难度往往比较大。一定要分析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后再决定报考。在复习时也可以适当兼顾以前的专业犷笔试和面试要让导师感觉到你原专业功底比较扎实,报考该专业是个人研究兴趣的转向而不是自己在原专业上失败了才改换门庭。不过复习专业课时,所准备的时间和精力要明显增加,时间分配要向专业课倾斜。同时,在复习专业课时,要从报考专业的基本教材看起,学习该专业硕士生甚至本科生的课程,对一般课程大致浏览,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就行。而对考试指定课程,则应反复阅读,重点突破。

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专业课复习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一是自己的硕士论文刚做,对本专业的理论,特别是前沿理论以及当前的热点问题掌握得较全面;二是如果是报考本校的导师可以较方便地找到有资料,甚至可以提前一两个学期

选修该导师的专业课,从而在专业和感情上与老师靠近,这对下一步的面试很重要。劣势一是不少硕士生精力投放在找工作上以使接触该专业时间较短;二是缺乏具体实践经验和社会资本。

三、考博英语如何复习

硕士阶段的学习使考生在专业课部分很难拉开分数。反倒是英语科目,由于基础和水平的参差不齐,会影响到考试整体的分数档次,考博英语难吗?如何复习达到高效?

1、题型由于考博英语试题由各招生单位自己独立命题,所以不同院校的考博英语试题题型风格不尽相同。就题型而言,一般都含有词汇结构、完形填空、阅读理解、汉英互译、作文题。很多院校初试不再考听力,而在复试通过口语形式考查。但有些院校仍在初试考查听力,甚至很重视听力分数。有些学校还有改错题,应用文,甚至其他题型。少数院校不考作文,但翻译比较长。很多院校主观题的分数所占比重都较高,占1/3甚至1/2比重。

2、难度考博英语重视考查翻译、写作等与攻读博士学位相关的应用能力,所以其难度不能简单与其他考试比较。但一般来说,考博英语试题的难度约相当于大学英语六级,但少数院校比六级难,有些院校甚至只相当于四级水平,甚至同一院校不同年份的难易程度也迥异。这是由于考博英语试题的命制没有其他英语水平考试、选拔考试规范,往往因出题人不同而有区别。所以,报考相应院校的考生一定要看一看该院校近年的考博英语真题。给大家推荐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北外夏岩教授主编的《考博英语真题解析》。

3、词汇保守估计,考博英语需要掌握7000~8000单词,900常用动词短语。当然,一般掌握了六级及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词汇,通过考博英语也没有多大问题,只是词汇题可能失去少数分数。长期关注和研究考博英语试题,反对

有些所谓考博英语词汇书所讲的考博需要掌握1万甚至1万以上词汇的观点。事实上,背诵那么多词汇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考博英语考查的重点不是考生掌握了多少词汇,而如上文所述,是阅读、翻译、写作能力。所以,词汇够用即可,建议复习自己当年很熟悉的考研词汇、六级词汇,然后略加拓展,如可看看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五级词汇、新托福词汇、部分GRE词汇。有些院校公布了词汇表或参考词汇表,但实际出题人并不怎么按大纲出题。英语说到底还是个水平问题。

4、语法大部分院校考博英语试题都不直接考查语法,但语法有必要全面复习一下。这也不怎么花费时间。

5、阅读可以做一做对应院校的考题,也可做一做考研阅读真题、大学英语六级真题,有些院校考博英语试题选自考研真题原题、六级真题原题。

6、翻译英译汉相对来说比较好做,但不好得分。相反,汉译英虽然看起来难,但往往容易得分。所以应该多准备。

关于翻译部分,针对词汇空缺现象,在词汇的借用、引用方面通常采取四种形式:音译、直译、改编、意译。

音译:人名、地名以及一些表示新概念而本族语里又找不到对成词来表示时,均可采用音译法介绍到译文语言中去,如:[汉译英]磕头(kowtow),荔枝(litchi);[英译汉]、engine(引擎),motor(马达),sofa(沙发),logic(逻辑)直译:paper tiger(纸老虎),lose face(丢脸),Seeing is believing.(百闻不如一见。)Out of mind,out of sight.(眼不见,心不烦)

改编:所谓“改编”指的是音译或直译如意义补充的翻译,在翻译的“改编法”中,译者总是一方面尽可能保持原文语言的特性,另一方面更希望译文含义明朗,使读者一目了然。

比如,汉语的“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译成This is like showing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 the master carpenter其中,“鲁班”变成了“Lu Ban the mater carpenter"否则鲁班究竟是什么人,不知道典故的外国读者就会感到茫然。这类译法在英译中比较常见,如巧克力糖(chocolate),鸦片烟(opium),高尔夫球(golf),来福枪(rifle),尼龙布(nylon)。

4、意译法:填补语言中的词汇、语义空缺,采用“并行法”即意译法是一种常见的有效方法。如果某一语言观象,在译文语言中只的用意义相同的不同语言形式即“并行”的词汇来翻译时,那么就等于说译文语言的形式中存在着一个“空缺”。比如,有许多词以及由这些词代表的思想概念,最先只存在于某种语言中,当把这些词或概念介绍到另一种语言中去时,我们可采取音译,直译法,同时也可采用意译法,而且意译译文可从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都合乎译文语言的规范,因此最易为读者接受。比如:communism,democracy,和proletariat等外来词变成“共产主义”“民主”和”无产者”时,可以说最先是意译的结果。同时,由于“共产主义”,“无产者”等完全是按我们汉语的构词规则,用汉语的构词材料构成的。因此,这种意译只不过是属于一种概念的借鉴而已。

7、作文一般都是命题作文,即给定题目写一篇200-250词的议论文。作文应当认真准备。这是容易得分也容易失分的项目。

资料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875529880.html,(考博分校)

高中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 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如重庆市年日照时数仅1200多小时) 1.昼长; 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 3.天气气候状况。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1.太阳高度(即纬度);2.天气状况;3.地势;4.空气密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 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多;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纬度;2.地形、地势;3.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洋流等);4.天气状况。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纬度:低纬小,高纬大; 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 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气候的海洋性越强、气温年较差越小(最热月气温在2或8月);气候的大陆性越强、年较差越大(最热月气温在1或7月,且秋温大于春温)。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纬度或太阳辐射:低纬区大于高纬区 2、季节变化:夏季大于冬季 3、下垫面:海小于陆、林地小于沙地、同一位置地势越高气温日较差越小 1.气候与自然带专题 ⑴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的原因:位于赤道两侧,周围海洋广阔. ⑵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景观差异原因:受安第斯山影响,山地东、西两侧降水差异较大。 ⑶非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原因:非洲同纬度是海洋. ⑷南半球缺失苔原带的原因:南半球同纬度是海洋. ⑴同在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非洲、西亚的热带沙漠气候与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等气候原因是: ①西亚、北非位于大陆中西部,受副热带高压及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炎热干燥,形成沙漠气候; ②南亚、我国东南部位于大陆东部,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湿润的季风气候。 归纳: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岸的气候差异及成因:------海陆位置与大气环流形势不同. ⑺我国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是:南方雨季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较短。 ⑻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每年都有的天气是:伏旱(最佳答案)(因有的年份有“空梅”现象,因此梅雨不是最佳答案) ⑽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有: 我国纬度跨度大,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我国越往南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昼越长,因此越往南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多,加之冬季风的频频南下,对我国北方的影响大。 ⑾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的原因有: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方虽 南方正午太阳高度小一些,但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 ⑿我国冬季比同纬度其它地区温度低的原因是:受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或受

谈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

谈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 地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知识的基础,也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工具。经常运用 地图可以加强地理课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对于提高地理课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掌 握知识、巩固记忆、培养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1 教会学生阅读地图 首先,看图的标题。地图标题注明了地图的属性,这是阅读地图的前提。新教材突出了利用 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图片大量增加,分散到各章节中,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找准地图,了解不同地图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阅读地图。 其次,看地图图例,地图注释。这是指导学生看懂地图的基础,许多学生填注地图时,不是 寻找代表地理事物的图例,而是强记填注内容在图中的位置,既增加了学生记忆的难度,又 常常出现将海洋名称填注在陆地上,把国界线当成了河流等张冠李戴的笑话。 最后,看地图内容。教师要紧扣地图主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地图标题、图例进行思考,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然后,教师再归纳、总结,并适时板书,阐述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例如,我在讲东南亚一节,指引学生看《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图时, 首先告诉学生这是一张地形图,通过学习我们要了解掌握的是中南半岛地形的分布特点以及 对河流、城市分布的影响,并提出问题。其次,指导学生先看分层设色地形图图例,了解不 同的颜色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说出中南半岛各地区的不同海拔高度及 范围,并回答我提出问题。学生们非常热情地讨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很顺利地总结得出 北高南低的地势导致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并根据河流上、下游的相对高度推断出上 游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河谷展宽,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 2 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 由于地理研究对象的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 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方能引 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但是 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老师要引导他们,促使他们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兴趣。为此,老 师应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同学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如在绪言课上让同学看地图册找出:亚 洲在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中国在亚洲的哪一部分,河南省在中国的什么位置。有时结合 时事提出问题:香港刚回归不久,让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香港的位置;京九铁路刚通车时,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京九铁路的位置,以引起同学们阅读地图的兴趣。在讲地图时我注意先 让同学们利用已有的读图知识讨论如何看地图,同学们发言很积极,各抒己见。在同学们发 言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注意让其区分地图和一般的图画有何不同,适时提出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三个基本要素的问题。并逐一认真讲解,打好基础。然后要求同学们 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同学们从兰州乘火车去北京旅游可以走哪 些路线,经过哪些省,大概有多远。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地图的兴趣,也提高了阅读地图 的能力,巩固了地图三要素的知识。此外,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郊游,观察山川地貌取得感 性认识,促使学生把地理事物和地图描述联系起来。使同学们感到地图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 有用的,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有利工具,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 3 认真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既能抓 住特征突出重点,又能培养学生直接学会画地图的基本技能。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 学生边听边记,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做到了视听结合,头脑并用,思维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并且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章 比较教育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比较教育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比较教育学的意义 一、比较教育学的概念 各国比较教育学家的概念: 法国教育家朱利安(比较教育之父) 美国比较教育教育学家康德尔 英国比较教育学家汉斯 日本比较教育学家冲原丰 苏联比较教育研究者索科洛娃 (一)研究目的 主要目的:借鉴外国教育经验,改进本国的教学实践。 (二)研究对象 1.领域:教育的各个领域,研究重点是各国的教育制度和基本的教育本体; 2.时间:当代教育,由借鉴的目的所决定,与纵向研究的教育史的区别在于, 比较教育是其横向研究; 3.空间:世界各国,过去以国家为单位,现在以国家为中心的国民教育制度的 研究。 以特定时空范围的教育制度和教育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使得比较教育学有别于教育学的其他分支学科,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以上为研究的广度,该学科还存在研究的深度的问题,不仅要研究教育经验,还要研究教育规律和本质,以体现其理论价值。 (三)研究方法 主要方法:比较法(详见第二节) (四)学科的基本性质 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中间科学之争) 研究对象:教育制度和教育问题; 研究任务:总结教育经验,解释教育规律,探索教育发展趋势; 研究目的:改进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 概念:比较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学科。 理论科学(理论):寻找教育发展的规律; 应用科学(实践):为教育改革做借鉴。 (五)比较教育学科领域的分化 根据全世界各地的研究报告,比较教育学科已分化为比较研究、外国教育、国际教育和发展教育四个领域。 比较研究分为比较教育学和教育内部分析和文化内部分析。比较教育学指各国教学和课堂教学过程研究。教育内部和文化内部分析,如比较在两个或更多国家、地区甚至

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2章《城市与环境》单元检测(含答案)

单元检测(二)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50分)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同时,城市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城市化过程往往导致城乡间出现巨大差异,下列要素可能缩小城乡间差距的是( ) ①建筑②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③交通④信息技术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在城市化过程中伴随着( ) ①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业用地②农业活动转变为非农业活动③城市景观转变为乡村景观④区域文化特色得到强化 A.①②B.①④ C.③④D.①③ 3.城市化过程中往往出现压低地价招商引资的现象。从城市建设的角度讲,该现象对城市的影响是( ) A.削弱城市发展后劲,透支城市未来的发展 B.蚕食耕地,危及粮食安全 C.抬高农民进城创业“门槛” D.城市空间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 1~3.解析第1题,城市化过程中,城乡间的建筑、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将出现较大差异,但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将使城乡差距大幅度缩小。第2题,城市化过程伴随着乡村景观转变为城市景观,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地方文化,促使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渗透,区域文化特色被弱化。第3题,“蚕食耕地,危及粮食安全”是从农业角度说的;“抬高农民进城创业‘门槛’”是城市建设巨额投资的结果;这种城市化过程往往只讲城市空间扩张,而忽略经济实力的提升。 答案 1.B 2.A 3.A 根据下表资料,回答4~5题。 城市数目(个) 工业总产值(万 元) 城市人口 (万人) 城市人口比 重(%) 1950年 1 12 12 2.7 1980年 3 19 65 38.6 2019年8 35 83 67.8 4. A.城市数目B.工业总产值 C.城市人口D.城市人口比重 5.下列因素与逆城市化现象无关的是( )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9版)

普通高中 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前言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提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003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知道了十余年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基本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效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效推动了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面对新时代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面对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 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高中课程修订工作。本次修订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乘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建设美丽中国,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其内容反映地理学的本质,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学会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1.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通过高中地理学习,是学生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级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 2.构建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坚持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并重,满足不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精选利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内容,力求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满足学生现在和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运用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3-09-22T16:12:12.43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12月总第156期供稿作者:韩龙堂 [导读] 首先地图作为一种直观教具,本身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而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 韩龙堂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734500 地理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的结构、相互联系、空间的分布规律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知识。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地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地图作为地理信息传递的载体,它所表达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具有空间区域分布的任何现象,都可以通过地图加以表现,这就决定了地理教学中地图应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是图文结合,地图是地表图形的描绘,它所起到的作用是语言文字无法表达的。地理学科研究的对象,在空间上具有广泛性,需要用地图来表达地物和现象的分布特点,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从这层意义上说,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地图的课不能称其为地理课”,因为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普遍的教学手段,对它运用得如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因为地图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记忆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地图作为一种直观教具,本身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而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利用地图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与兴趣,并且使整个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 其次利用地图可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如讲课时利用几幅地图进行分对比,让学生综合分析得出规律,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再次利用地图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如在讲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在宇宙空间中自转和公转的场景,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最后当教师挂出地图时,可以地图为主体,从中提出许多问题。如引导学生观察沿黄河分布的水电站位置图时,可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某些地方水电站特别密集?从而引发学生从地形等方面去思考,有助于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二、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地图在教学中的应用之广,作用之大,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运用地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这一节内容时,首先向学生展示亚马逊平原热带雨林景观图、撒哈拉大沙漠景观,通过这两幅实物地图的展示,给学生以视觉冲击,从而在头脑中留下直观而又深刻印象,学生不禁疑惑道:为什么同在一个地球,会存在如此大的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经过学生自己思考与我的点拨:那是因为降水量的差异。然后提出问题:世界上的降水有什么分布规律呢?请同学们在课外翻阅有关资料或在网上查阅相关信息,找找答案,把你查找的信息在下节课跟我们大家共享好吗? 2.在讲授新课时,灵活运用地图 (1)将课本插图与地图紧密联系起来。例如讲《世界的气候》先让学生看教材中三幅不同气候类型控制下景观图,告诉他们所属气候的名称,然后挂出世界气候类型图,让学生找出其分布位置。再如讲《地势和地形》时,我首先在教学挂图上指出我国的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和丘陵、山地、盆地的名称和位置,接着指导学生参看课本上的四幅插图和图下面的文字说明,在学生获得感性认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弄清高原与平原、山地和丘陵之间的区别。 (2)灵活运用不同种类的地图进行教学。地图的种类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地图进行教学,而不应一成不变的运用一种地图。我在教学中就运用了多种地图,如地球仪、世界语音地图、世界政治地图、世界地形图、中国行政区图、中国地形图等等。 (3)运用地图巩固新课。如在讲中国的地形时,介绍完中国的山脉、盆地、高原、丘陵、平原后,我在黑板上绘制了一幅中国轮廓图,与学生一起在适当的位置填好主要山脉,然后把山脉连线形成一个个网格,在每个网格中填上相应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以及丘陵。这样不仅起到了小节的作用,还为学生做了绘图的表率,学生也跟着模仿,培养了学生的绘图能力。 三、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地图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有助于教学的实施,另一方面主要培养学生自己读图,看图能力,从而学会形成独立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一是教师多在黑板上画图,引起学生模仿的冲动与兴趣;二是建立竞争机制,多从地图上提出问题(如比赛找某个国家、山脉、河流等等);三是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填充图册,勤练习。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地图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不断探索与总结,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不断地努力探索与挖掘。

对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思考【原始稿】

对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思考 李发超 (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江苏淮安 223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环境危机日益严重。在地理教学中实施和加强环境教育解决环境问题已经刻不容缓。然而,长期以来环境教育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并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主要针对当前环境教育的实际,指出环境教育在当前教育中的不足,强调了要不断加强中学地理教育中环境教育,阐明了加强学生环保意识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提出了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环境问题;中学地理教学;环境教育 0引言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正在总结过去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而高速发展经济所带来的严重教训,发展科学技术,加强技术创新,努力探索和建立一条“人口、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中学教育中的地理教育在这一背景下显的尤为重要。 中学地理教育是通过对中学生进行地理知识传授,从而达到让学生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知识,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目的。通过地理教育,学生可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地理科学的发展与成就,使具有地理才能的学生获得较多的与祖国建设有关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教育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家乡、社会主义建设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学地理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自然和人文地理教育、国情教育、环境教育、资源教育、以及从中形成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等等。 环境教育作为地理教育的一方面,有其实施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首先,环境教育不仅是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次,环境不断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地关系矛盾日益突出等严重问题使得加强环境教育、改善环境状况、寻求人地和谐迫在眉睫;再次,人口形势严峻,环境压力不断增大。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环境压力已越来越大,开展环境教育来缓解环境压力是非常重要的;最后,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制约着我们的经济发展,实施环境教育十分必要[2]。同时,我国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但对环境教育的认识程度不够,环境意识不强,加强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研读心得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研读心得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研读心得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在国际竞争加剧的同时,国际之间的合作也得到了加强。面对国际国内经济、文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现代公民的要求体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党的十九大强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随着地理科学的持续发展,新的理论与研究给高中地理课程带来新的学科资源与发展活力。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风向标、主基调,素养导向的教学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课程相衔接的基础学科课程,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涵盖四个方面:人地协调观(一种重要的自然观和发展观)、综合思维(一种认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区域认知(一种认识地球表面复杂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地理实践力(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新理念、新实践、新思维在地理课堂中不断涌现,地理课堂的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各具特色,兼具别样优势的方法使地课堂精彩纷呈。不论什么样的形式,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程度。研读新课程标准,回归课堂,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我们有更加清晰准确的学习的方法与教学策略。 第一,精心研究、明确方向。“方向比努力更重要”,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任务量大,而时间较为紧张。研读新课程标准,理解课程目标从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变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现教学由“教书”到“育人”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我们只有对这些内容研究透彻,在指导学生学习及复习备考的环节中,才能做到明确思路,做到知识无遗漏,能力有侧重,避免简单教教材,使有效资源最大化。 第二,素养导向,课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概念,如何与学科知识结合,这是实践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科知识,但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止于知识。学科知识是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知识的学习提升、转化为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我们需合理优化课堂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源于课本而不限于课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专题复习试题

选修6 环境保护 [考纲原文] 1.环境与环境问题。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4.环境污染与防治。5.环境管理。 高考题组一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1.(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Ⅰ)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答案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解析材料中指出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说明切沟会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减少;图示切沟景观显示了切沟不断分割耕地,因此其不但破坏耕地,还会妨碍耕作。切沟的防治要从耕作方式调整、工程措施填埋等方面考虑。切沟一旦形成,如果不采取治理措施会导致切沟不断加宽加深,修建排水沟和拦水坝等能有效防治切沟的形成。 2.(2014·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等处,可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下图为植被浅沟示意图。 指出植被浅沟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答案收集雨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补充地下水(增加下渗);净化雨水;减轻城市内涝;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 解析城市内涝是当今社会城市面临的突出问题,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加强排水系

统建设等是解决城市内涝的主要方法。建设“植被浅沟”可以收集地表水,通过滤网来提高地下水的水质,同时可以通过增加地表植被改善局地小气候。 高考题组二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3.(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球只有1 000只左右,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50余只,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200只左右。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地,而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答案可能原因:迁徙路线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致死;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的猎杀等。 保护对策:在迁徙路线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单日迁徙距离;治理水体污染;严禁猎杀;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与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工作等。 解析中华秋沙鸭属于候鸟,繁殖地主要在我国东北的长白山区,而越冬地则位于我国南方的赣东北,每年的长途迁徙导致中华秋沙鸭的数量减少。中华秋沙鸭数量在迁徙途中不断减少的具体原因可从其栖息地(即湿地)减少、误食受到农药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的猎杀三方面分析回答。保护中华秋沙鸭的措施要针对其减少原因制定,如在中华秋沙鸭迁徙路线上恢复湿地数量,尽可能多地增加栖息地;治理水污染,避免中华秋沙鸭误食中毒的鱼虾;健全法规,严禁捕杀中华秋沙鸭等。 4.(2013·江苏地理)2013年3月8~9日,沙尘天气横扫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天气。下图是此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沙尘天气过程,a地与b、c两地相比,a地沙尘更强的自然原因有_________。 (2)沙尘天气对b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减轻沙尘危害的可行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 A.建防风林削弱近地面风力 B.发展灌溉增加地面湿度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 甘棠中学:罗甫坤 【摘要】通过阅读、使用、绘制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综合素质,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地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知识的基础,也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工具。经常运用地图,可以加强地理课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对于提高地理课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巩固记忆、培养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在教学中,笔者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做法: 1.教会学生阅读地图 怎样阅读地图呢?七年级学生还很小,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理解能力较差。教师应该了解学生,耐心细致、有步骤地都会学生阅读地图。 首先,看图的标题。地图标题注明了地图的属性,这是阅读地图的前提。新教材突出了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图片大量增加,分散到各章节中,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找准地图,了解不同地图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阅读地图。 其次,看地图图例,地图注释。这是指导学生看懂地图的基础,许多学生填注地图时,不是寻找代表地理事物的图例,而是强记填注内容在图中的位置,既增加了学生记忆的难度,又常常出现将海洋名

称填注在陆地上,把国界线当成了河流等张冠李戴的笑话。 最后,看地图内容。教师要紧扣地图主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地图标题、图例进行思考,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然后,教师再归纳总结,并适时板书,阐述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例如,我在讲东南亚一节,指引学生看《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图时,首先告诉学生这是一张地形图,通过学习我们要了解掌握的是中南半岛地形的分布特点以及对河流、城市分布的影响,并提出问题。然后指导学生先看分层设色地形图图例,了解不同的颜色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说出中南半岛各地区的不同海拔高度及范围,并回答我提出问题。学生们非常热情地讨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很顺利地总结得出北高南低的地势导致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并根据河流上、下游的相对高度推断出上游水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河谷展宽,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正如一位同学所说,以前看到彩色地图只当是为了好看,而今天看来,它变成雄伟壮观的画面。 2.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 由于地理研究对象的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方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比较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

1、比较教育:是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外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找出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以作改革本国教育的借鉴。 2、租赁学校:是一种将学校的经营管理委托给非营利性的民间教育团体、个人或企业,教育当局根据合同进行管理、检查的一种体系。 3、文化联邦主义:是把教育制度有关的立法权和管理权都交给了各州,这种在文化教育领域各州拥有极大权力的现象,叫做文化联邦主义。 4、儿童中心课程:主要是以儿童的能力、兴趣及需要为中心来计划学习的活动,注重在各种社会实际活动中培养儿童的能力和个性。又称活动课程或经验课程。 5、小队教学:一般是指3-7名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一个小队,在小队范围内,协同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6、发现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对一些事实和问题进行独立探究和思考,自己发现并掌握与此事实或问题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教学方法。 1.萨德勒:萨德勒是比较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时代”的先驱者。萨德勒明确指出,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国外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来学习别国的教育经验,改进本国的教育工作。 2.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3.各种学校:所谓”各种学校“是实施类似学校教育的各种职业技术学校的总称。: 4.国防教育法:《国防教育法》:1958年的《国防教育法》1959—1962年拨款8亿多美元资助教育改革。内容:联邦政府增拨大量教育经费,加强普通公立学校的数学、科学和外语教学,加强现代技术教育,资助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奖励科学研究,建立“国防奖学金”,培养第一流的科技人才,以增强国防能力。 5.比较四步法:比较教育的系统研究分为区域研究和比较研究。区域研究包括:描述和解释两个阶段;而比较研究包括并置和比较两个阶段。上述四个阶段构成了其著名的比较四步法。 1.双轨制:是一种形象的比喻,是说体制的运行有多套制度或方法。 2.公学:公学是新型的寄宿制私立文法学校,是公众团体集资兴办,培养目标以“公职”人员为主,得名公学,设备条件优越,师资水平高,学费昂贵。 3.朱利安:法国人,第一个提出比较教育的人,于1817年发表《比较教育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提出以下建议:组建一个国际教育委员会,聘请常任公务人员承担比较教育资料的收集工作;用问卷的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便国际委员会能够提出适当教育改革建议;建立师范学校网,用最新的方法培训师资;发行各种语言的教育定期刊物,传播教育改革的建议。朱利安的其他教育著作:《体育、德育和智育概论》(1808)、《裴斯泰洛齐教育方法的精髓》(1812)。 贡献:提出比较教育;确实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范例;提出了问卷的编制。 4.比较教育:比较教育学是指以整个教育领域为研究对象,对当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教育发展规律及特定表现形式,借鉴有益经验,推动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一门科学。 5.双元制职业教育: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进行,分为三大类: 1.商业类,2.技术类,3.服务类, 6.因素分析法:又称指数因素分析法,是利用统计指数体系分析现象总变动中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包括连环替代法、差额分析法、指标分解法、定基替代法。

高考地理城市与环境综合题

城市与环境综合题 1.30年来,下图中某市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初期,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2分) (2)据图说出该市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4分) (3)从环境因素考虑该市钢铁厂和化工厂的布局是否合理,请任选其中一个工厂布局说明合理或不合理的原因。(4分) 1.(10分)(1)交通(2分) (2)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②城市人口不断增加;③出现明显的功能分区。(任答2点,4分) (3)钢铁工业布局合理(1分),因为钢铁厂大气污染比较严重(1分),布局在居住区外围且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1分),对居住区的影响较小(1分); 或:化工厂布局不合理(1分),因为化工厂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1分),布局在最大风频的上风向(1分),其大气污染对居住区影响较大,且其布局在城市河段的上游方向(1分),对城市水质影响较大(1分) 2. 下图中A、B、C表示一个区域的发展过程,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信息显示该区域的城市发展特点是_________。 (2)从A图看出,城市初期主要呈现_______分布的特点;从B图看出,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从C图看出,该地城市发展重心又转向_______。 (3)该区域交通运输发展对商业网点有何影响?

(4)试分析该地区在C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 2. (1)城市数目不断增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2)沿河公路与铁路(或交通线)沿海 (3)商业网点多沿交通线分布,密度变大,规模变大。 (4)耕地减少,绿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海水入侵;污染加重,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问题。 3. 下图为“某城市规划简图”及近年该城市统计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主要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分别写出①________、 ②________所代表的功能区。 (2)a、b、c、d四地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试说明原因________。 (3)该市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钢铁工业基地,你认为最合适的选址应位于________,试说明原因________。 (4)根据该城市近期统计的人口年龄构成金字塔图,分析该城市发展的人口优势,并预测30年后该城市面临的人口问题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3.【答案】(1)住宅区;商业区(2)d;靠近文化区;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区;环境优美;污染小;位于河流上游(3)乙;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河流下游;接近铁矿资源;接近公路、铁路、河流,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等(4)目前青壮年人口多、劳动力丰富,社会负担较轻,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子女养老负担加重;国防兵源不足;经济负担加重 如下图是“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空间变化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高中地理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2)人为原因: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 治理的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②植树造林;③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②全球变暖,蒸发旺盛;③鼠害、蝗害。(2)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②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③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例如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②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2)人为原因: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②水污染严重;③浪费多,利用率低。 治理措施:(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去思考分析)①南水北调;②修建水库;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④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⑤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⑥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⑦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拓展思考:华北春旱原因: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②夏季风弱,雨季未到③春耕需水量大,冬小麦返青用水大。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①春季气温回升慢,蒸发较弱②有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长江中下游伏旱:7、8月受副高控制,降水少广东冬旱:①冬季盛行大陆风,降水少②冬季气温较高,蒸发较强③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等沙特阿拉伯干旱: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4、土壤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等 华北平原盐碱化原因:(1)自然原因:①地形低洼;②春秋季节干旱,蒸发量旺盛 ③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④碱性土壤(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 治理措施:①引淡淋盐;②井排井灌;③生物措施;农田覆盖;④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⑤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①控制抽取地下水;②实行雨季回灌 6、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尤其以夏季为盛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气温高;②静水;③静风;④海域相对封闭。(2)人为原因: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②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③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运用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运用 地理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的结构、相互联系、空间的分布 规律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知识。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地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 地图作为地理信息传递的载体,它所表达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具有空间区域分布的任何现象,都可以通过地图加以表现,这就决定了地理教学中地图应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地 理学科的突出特点是图文结合,地图是地表图形的描绘,它所起到的作用是语言文字无法表 达的。地理学科研究的对象,在空间上具有广泛性,需要用地图来表达地物和现象的分布特点,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从这层意义上说,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是 至关重要的。“没有地图的课不能称其为地理课”,因为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普遍的教学手段,对它运用得如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因为地图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记忆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能力,具有十 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地图作为一种直观教具,本身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而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利用 地图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与兴趣,并且使整个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 其次利用地图可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如讲课时利用几幅地图进行分对比,让学 生综合分析得出规律,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再次利用地图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如在讲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利用地球仪演示地 球在宇宙空间中自转和公转的场景,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最后当教师挂出地图时,可以地图为主体,从中提出许多问题。如引导学生观察沿黄河分布 的水电站位置图时,可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某些地方水电站特别密集?从而引发学生从地形等方面去思考,有助于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二、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地图在教学中的应用之广,作用之大,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运用地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这一节内容时,首先向学生展示亚马逊平原热带雨林景观图、撒哈拉大沙漠景观,通过这两幅实物地图的展示,给学生以视觉冲击,从而在头脑中留 下直观而又深刻印象,学生不禁疑惑道:为什么同在一个地球,会存在如此大的差异,是什 么原因造成的?经过学生自己思考与我的点拨:那是因为降水量的差异。然后提出问题:世 界上的降水有什么分布规律呢?请同学们在课外翻阅有关资料或在网上查阅相关信息,找找 答案,把你查找的信息在下节课跟我们大家共享好吗? 2.在讲授新课时,灵活运用地图 (1)将课本插图与地图紧密联系起来。例如讲《世界的气候》先让学生看教材中三幅不同 气候类型控制下景观图,告诉他们所属气候的名称,然后挂出世界气候类型图,让学生找出 其分布位置。再如讲《地势和地形》时,我首先在教学挂图上指出我国的四大高原、三大平 原和丘陵、山地、盆地的名称和位置,接着指导学生参看课本上的四幅插图和图下面的文字 说明,在学生获得感性认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弄清高原与平原、山地和丘陵之间的区别。 (2)灵活运用不同种类的地图进行教学。地图的种类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 地图进行教学,而不应一成不变的运用一种地图。我在教学中就运用了多种地图,如地球仪、世界语音地图、世界政治地图、世界地形图、中国行政区图、中国地形图等等。

(湘教版必修二)高一地理2019-2020年第二学期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达标训练(

高一地理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达标训练 〖基础练习〗 1.若仅考虑付租能力这一因素,城市各功能区由市中心到郊区依次为() A.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B.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D.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B.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C.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 D.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 3.兰州是沿黄河河谷而建的城市,整个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分布,造成这种城市布局特点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A.矿产资源分布状况B.政治经济的发展 C.交通运输的需要D.地形和河流分布 4.下列各选项中的城市与下图中城市功能排序相符的是( )

A.①株洲②桂林③底特律④香港 B.①伯明翰②香港③株洲④黄山 C.①香港②新加坡③广州④鞍山 D.①石家庄②武夷山③旧金山④攀枝花 5.关于城市区位与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的城市都位于平原地区 B.气候恶劣的干旱地区,绝无城市的分布 C.世界重要的河流两岸布满了城市 D.世界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 6.墨西哥城市主要分布在内陆高原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较强B.降水丰富 C.气温较低D.地形平坦 7.下图表示城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读图回答下题。 结合上图中信息推断,该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A.商业区的分布更加集中B.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 C.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D.新工业区向老工业区集聚 8.上海虹桥商务区重点发展企业总部、贸易机构、商务办公、会议展览等主体业态,和住宿、商业、文化、娱乐等配套业态。虹桥商务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A.商业用地、居住用地B.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C.工业用地、农业用地D.工业用地、居住用地 9.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城市常住人口密度和商务楼相对高度(楼高)分布图,关于该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