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历史选修三试题

(完整版)历史选修三试题
(完整版)历史选修三试题

历史选修三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2.本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在答题卷上。其中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相应题号后的所选答案涂黑;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作答,并不能超出答题范围。不按要求作答试为无效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60分)

本部分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唯一答案符合题意

1.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科学技术的进步B.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D.萨拉热窝事件

2.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扩军备战的根本目的是()A.准备大战 B.争夺殖民地 C.建立军事集团 D.争夺巴尔干半岛

3.一战前夕,科技发明运用到武器研制上,相继问世的新武器中不包括

A.潜艇 B.飞机 C.坦克 D.原子弹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西线上的重要战役有①马恩河战役②凡尔登战役③索姆河战役④色当战役 ( )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5.关于一战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大战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B.大战使英国开始丧失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地位C.大战彻底摧毁了各交战国统治D.大战推动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6.威尔逊认为:“我们应该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而谁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谁就应当……管理世界。”下列史实体现了美国这一愿望的是()A.放弃中立,参加战争 B.召集华盛顿会议

C.争夺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D.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巴黎和会

7.“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所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实质是 ( ) A.战后须建立新的世界秩序 B.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C.国际社会要求维护世界和平 D.和平已成为历史发展主流

8.下列地区不属于凡尔赛体系调整关系的地区是( ) A.欧洲B.非洲C.中东D.美洲

9.凡尔赛体系中,隐含着的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最明显的矛盾双方是 ( ) A.美德B.英德C.法德 D.意德

1936 “别担心,他是ADOIF. HITLER

10.下列对凡尔赛体系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

A .巩固了英法在欧洲的主导地位

B .按照美国的意愿成立了国际联盟

C .肯定了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既得利益

D .改变了欧洲、中东和非洲的政治格局

(模块考试历史试题第1页 共5页)

11.作为战胜国参加了巴黎和会,但又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国家是 ( ) ①英国 ②法国 ③美国 ④中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2.下列条约中,对英国打击最大,对美国最为有利的是( )

A. 四国条约 B .五国海军条约 C. 九国条约 D. 凡尔赛和约

13.英美两国在巴黎和会上支持日本享有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而在华盛顿会议上却转而支持

中国的要求,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

A .中国人民的斗争直接打击了英美在华的统治

B .为了遏制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势力

C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渐提高

D .日本已没有再被继续利用的价值

14.在国际联盟的问题上,列强没有取得一致意见的是 ( )

A .维护和平的原则

B .实行集体安全

C .种族平等的原则

D .“委任统治”制度

15.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德、日战犯的重要法律依据是 ( )

A .《凡尔赛和约》

B .《五国公约》

C .《非战公约》

D .《洛迦诺公约》

16.最早举起反法西斯旗帜的国家是 ( )

A .法国

B .西班牙

C .埃塞俄比亚

D .中国

17.观察右边漫画,该漫画 ( )

A .讥讽了英国的均势政策

B .讽刺了英法的绥靖政策

C .揭示了西方社会的和平思潮

D .反映了英德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

18.2001年9月11 日,美国世贸组织大厦遭受到恐怖主义袭击,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被偷袭,那么由于第一次偷袭引发的战争是 ( )

A .美国独立战争

B .美国内战

C .苏联卫国战争

D .太平洋战争

19.以下历史文献中,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具有促进作用的是 ( )

A .《波茨坦公告》

B .《大西洋宪章》

C .《北大西洋公约》

D .《开罗宣言》

20.1944年6月,美英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取得诺曼底登陆的胜利,成功地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实践了 ( )

A .开罗会议决议

B .德黑兰会议决议

C .雅尔塔会议决议

D .波茨坦会议决议

21.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一批又一批的犹太人从欧洲乘船来到上海。到1940年初,在上海的犹太人已超过3万人。当时大批犹太移民到中国的直接原因是 ( )

A.逃避种族灭绝 B.开发新殖民地

(模块考试历史试题第2页共5页)

C.被贩卖做苦力 D.科技人才引进

22.下列关于两极格局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冲突加剧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

B.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C.北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D.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23.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是指 ( ) A.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B.除敌对活动以外的一切往来

C.除战争以外的一切办法 D.除一切对抗形式以外的战争形式

24.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有①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②支持联邦德国崛起

③以联合国名义直接出兵朝鲜④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5.朝鲜战争期间,中国出兵朝鲜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金日成的紧急请求B.苏联的授意

C.发扬国际主义精神D.美国的干涉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

26.美苏等大国对中东地区的介入是以阿之间的矛盾更加复杂,美苏等大国的介入中东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给地区的动荡危机了世界和平B.中东战争违背了联合国的宗旨

C.争夺中东丰富的石油资源D.中东战争损害了两国利益

27.1947年印巴分治,给印度人民带来的不利影响最突出的是( ) A.长期受英国的控制B.经济文化发展长期落后

C.印度教与伊斯兰教派矛盾尖锐D.印巴国内分裂主义严重

28.标志着高技术局部战争登上世界军事舞台的是 ( ) A.朝鲜战争B.越南战争C.两伊战争D.海湾战争

29.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的主流是( ) A.和平、民主与发展B.地区冲突

C.霸权主义D.右翼势力猖獗

30.当前国际裁军与军控的阻力主要来自 ( ) A.美国 B.日本 C.欧洲联盟 D.俄罗斯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图中希特勒说:“没有问题的,

你知道有些狗是只会吠而不会咬人的吗?”

墨索里尼回答道:“我知道,你知道,但

那只狗知不知道?”

材料二:照片中英国首相张伯伦自

慕尼黑回国,声称已赢得“我们时代的和平”。

(模块考试历史试题第3页共5页)

⑴材料一中的狗代表哪一个国家?这只狗为何向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吠叫?(2分)

⑵根据材料二以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那只“狗”不会咬人的证据。(4分)

⑶请你对这只“狗”的行为做一评述。(4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美国总统威尔逊宣称)总统再也不能像在我国如此之长的历史中那样仅仅是个国内人物了。我国的力量和资源已上升到头等地位,从今以后,我们的总统必须永远是世界列强领袖之一……我们要把他看做是每时每刻都在担任海军总司令的人物,他可以命令我们到世界任何地方去。

——布鲁斯特·C·丹尼《从整体考察美国对外政策》

材料二: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国联),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一起合作来维持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不是不听联盟的话,就是根本不理睬它。

材料三:联合国成立以来头三十年的成就,尚可予人深刻印象……但它在普遍裁减军备方面却一事无成。它也未能制止苏美之间日益增长的摩擦,而这种摩擦肯定是对国际和平的威胁……然而,可以论断,联合国主要由于提供权宜的解决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的迎面冲突。结果,种种危机愈演愈烈,成为剧烈的争吵,但未形成毁灭世界的大规模祸殃。

——材料二、三均摘自伯恩斯·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一、大会之每一会员国,应有一个投票权。二、大会对于重要问题之决议应以到会及投票之会员国三分之二多数决定之。三、关于其他问题之决议,包括另有何种事项应以三分之二多数决定之问题,应以到会及投票之会员国过半数决定之。

——《联合国宪章·第十八条》

⑴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美国倡导建立国联的真实目的。(2分)

⑵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看,国联和联合国存在哪一相同的问题?(2分)分析其原因。(2分)

⑶从材料四中可以看出,联合国大会在表决生效的规定上与国际联盟有何不同?(2分)这种不同使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具有什么实际意义?(2分)

33.“希特勒的崛起代表世界史上最大的灾难之一。如果没有希特勒,基础薄弱的凡尔赛国际秩序原可用和平或至少不致酿成巨祸的方式推翻……之所以会演变成一场充满杀戮与毁

灭的人间悲剧,全都是一个恶魔般的人造成的。

长于煽动人心的鬼才使希特勒一飞冲天登上德国领导人的宝座,此后这一直是他维持

权威的法宝。他凭借草莽英雄的本能,以及对心理弱点其准无比的掌握,排除异己,让他们

始终抬不起头来,最后只有纷纷求饶,甘愿受他的宰制。在国际上他则毫不留情地利用民主

国家对《凡尔赛和约》自知理亏的心理。”

——摘自基辛格《大外交》

在材料中,基辛格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和平秩序的打破归结于希特勒个人。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说明理由。(10分) [ 只作出判断不得分 ]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9.1l”事件发生后,恐怖主义危害人类、破坏和平的罪行激起了国际社会的公愤和反对。

然而,历史并非总是如此当德意日法西斯势力横行肆虐。战火蔓延,成为世界公敌的时候,

人们却屡屡坐失良机,终于酿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

江泽民主席在1 995年的一次讲话中指出:“历史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

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1) 2006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多少周年?(1分)

(2) 材料中“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指的是什么?(2分)

(3 ) 请举出三个当今社会“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3分)

(4) 请举出一个在“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挑战的时候,“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问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的事例,并说明理由。(4分)

历史选修III模块考试参考答案

31.(1) 英国。(1分)德意的侵略扩张行径损害了英国的利益。(1分)

(2) 英、法对德国吞并奥地利表示不干预,事后仅以一纸抗议,不久又承认了这一事实;(2分)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举行会议,签署了《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2分)

(3) 英国采取的是绥靖政策。它牺牲小国利益,以其达到英、法“避战求和”、“祸水东引”的目的。它纵容了法西斯的扩张,加深了苏联同英、法之间的隔阂,同时又增强了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加速了德国的战争步伐。不久,英法自食其果。(4分)

32.(1) 目的:利用国联,扩展势力,称霸世界。(2分)。

(2) 解决一些重大危机时,往往不被重视,起不到应有的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2分)。原因:一些大国为谋取霸权推行强权政治,无视有关国际公约(2分)。(3) 国际联盟的决议需全体会员国一致通过才具效力,而联合国采取了多数通过的规则(2分);使联合国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解决国际争端等许多领域发挥的作用更加及时有效,成为迄今为止全球最有影响的国际组织。(2分)

33.不同意。(1分)

一战后形成的和平秩序是不稳固的。主要因素有:①该体系是战胜国间暂时相互妥协的产物,分赃不均使得这种“和平秩序”潜伏着深刻危机;②对战败国的掠夺性惩罚,埋下了复仇的种子;③重新瓜分殖民地,进一步激化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间的矛盾,亚非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不断冲击着“和平秩序”;④大国的绥靖政策刺激了德国打破“和平秩序”的野心;

⑤大危机的出现加速了“和平秩序”的崩溃;⑥帝国主义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加剧。(6分,每点1分)

“和平秩序”的打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希特勒正是借助了上述因素,进行了欺骗性宣传、最终打破了这种“和平秩序”。因此,仅归结为希特勒个人显然是不正确的。(3分)

34.(1)61周年(1分)

(2)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灾难(2分)

(3)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恐怖主义、贫富不均(3分)

(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就是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

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反对法西斯的事例(4分)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Ⅲ)试卷 本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90分) 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9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苛政猛于虎”(《礼积·檀弓下》)这句话体现了孔子 A.“仁”的思想 B.“礼”的思想 C.“天行有常”的思想 D.“君轻民贵”的思想 2、历史上有一群儒者,他们讲学的内容偏重义理,以性、命、天理为问题中心,强调内圣外王。这群儒者所处的朝代是 A.汉朝 B.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3、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千姿百态,形式多样。请判断下列书法的种类 王羲之《兰亭序》(唐人摹本)颜真卿《多宝塔碑》怀素《自叙帖》 A.隶书楷书小篆 B.行书隶书草书 C. 行书楷书草书 D.隶书楷书草书 4、宋人《夜行》:“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从该诗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①宋代科举制度完备,许多人走科举取仕的道路②宋人耿于诗书,忘记了中原的沦陷③宋代教育事 业有了较大的发展④宋代科举制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A.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 ②④ 5、“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赞誉的是下面哪位诗人的作品? A.李白 B.白居易 C.杜甫 D.苏轼 6、与隋唐相比,;两宋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出现的新景象有 ①人们除了创作和欣赏散文、诗外,词也非常流行 ②人们竞相购买阅读小说《三国演义》和《西游记》 ③人们可以欣赏到风俗画 ④人们在瓦肆欣赏滑稽戏、讲唱戏以及杂技武术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元朝杂剧《窦娥冤》:“地也,你不分好歹和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此句体现了关汉卿剧本的特色是 ①反封建②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③对受封建压迫的人民的同情④呼吁解放妇女 A.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反映的是哪一中国画的特点? A.工笔画 B.花鸟画 C.文人画 D.风俗画 9、“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

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3 战争与和平知识点梳理

高中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⒈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背景原因及条件: ⑴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⑵列强的三大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 大战的爆发; 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⑸导火线(直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6)第一世界大战的标志:奥匈帝国1914年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 两大阵营:三国同盟:德(核心)、奥、意(1882年)三国协约:英(核心)、法、俄(1907年)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导致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激化。 具体原因:两大军事团形成 客观原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科技进步成果运用与军事。 实质原因:瓜分世界,争夺霸权。 ⒉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⑴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⑵可能条件(可能性):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 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⑶现实条件(必然性):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 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3、欧陆均势政策:指英不同其他国家订立长期盟约,无需履行固定军事义务,束缚自己。 原因:(1)经济实力雄厚,军事实力强大,海上霸权。(2)地理位置岛国,为免受战争威胁,保证自己安全。(3)维持欧陆均势,便于自己插手于欧洲事务。 4、巴尔干地区为什么会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1)地理位置重要(2)奥斯曼的衰落(3)民族关系复杂(4)列强争夺与插手(主要) 5、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 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 6、第一次世界战争的特点----旷日持久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演变为一场持久战?(1)交战双方没有一方具有绝对优势(2)装备的限制,防守武器优越于进攻武器(3)军队机动能力差,后勤保障能力低(4)战略战术无法应对新武器的使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展成持久战局面,对交战双方来说,更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 持久战有利于协约国-(原因)---(1)协约国在面积、人口、资源均优于同盟国,还占有广阔海外殖民地,有利于长期作战。(2)同盟国则相对较弱。 战线地理范围作战双方 西线(主要战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法国军队-------德国军队 东线(主要战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军------德、奥匈军队 南线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军队-----奥匈军队 8? 第一阶段:

人教版历史选修3测试题

人教版历史选修3测试题 1、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A、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 B、邓小平被诬陷为四.五运动的总后台 C 、196年二月逆流D、1968年刘少奇被无限和迫害致死 2、中国第一个拼购乓球世界冠军是() A、许海峰 B、荣国团 C、李宁 D、邓亚萍 3 、雅典全盛时期的执政官是() A 、斯巴达克B、伯利克利C、梭伦D、汉尼拔 4、在中古西欧每个男人的梦想和最高荣誉是能够成为() A、国王 B、公爵 C、贵族 D、骑士 5、三大宗教对世界的影响深远,其中产生时间最早的是() A、白莲教 B、基督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 6、最能代表古希腊成就的是悲剧。下列作品中属于古希腊悲剧的有() ①《被缚的普罗米修斯》②《俄狄浦斯王》③《特洛伊妇女》④《荷马史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三大改造的完成 8、党的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A、彭德怀被打死成右翼倾机社会主义分子 B、彭真被打成反党集团分子 C、刘少奇含冤而死 D 、陈毅镇被诬蔑成“二月逆流”黑干将 9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是() A “神舟一号” B “东方红一号”C、“神舟五号”D、“长征一号” 10、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 A、汕头 B、珠海 C、厦门 D、深圳 11、文字是保存和传达语言与思想的书写符号,那么,你知道就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是() A、象形文字 B、甲骨文 C、楔形文字 D、拉丁文 12、罗马帝国第一位皇帝是() A、查理大帝 B、查士丁尼 C、屋大维 D、君士坦丁 13、五星红旗胜利飘扬在雪域高原,西藏获得和平距今2013年有() A、57周年 B、58周年 C、62周年 D、60周年 14、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举行,大会制定了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 A、《共同纲领》 B、《双十协定》 C、《中国土地改革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5、“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这是周恩来在下列那次会议上提出()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亚太经合组织 16、我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基础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 17、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A、刘少奇遭到迫害 B、“二月逆流” C、彭德怀受到错误批判 D、“四五”运动 18、我国长期是一个“万国汽车的展览馆”,先后进口和使用过130多种牌的汽车,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终于结束了我国自己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这时期是()

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二章第二节习题(附答案)

化学选修三第二章二节习题(附答案) 1、下列反应过程中,同时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的反应是( ) A、NH4Cl=NH3↑+ HCl↑ B、NH3+CO2+H2O=NH4HCO3 C、2NaOH+Cl2=NaCl+NaClO+H2O D、2Na2O2+2 CO2=2Na2CO3+O2 2.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含有孤对电子的是()A.H2O B.CH4C.SiH4D.NH4+ 3、σ键可由两个原子的s轨道、一个原子的s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及一个原子的p 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而成。则下列分子中的σ键是由一个原子的s 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构建而成的是() A.H2 4.有关乙炔分子中的化学键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两个碳原子采用sp杂化方式B.两个碳原子采用sp2杂化方式C.每个碳原子都有两个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D.两个碳原子形成两个π键5.在乙烯分子中有5个σ键、一个π键,它们分别是() A.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 B.sp2杂化轨道形成π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σ键 C.C-H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C之间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是π键 D.C-C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H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 6、已知Zn2+的4s轨道和4p轨道可以形成sp3型杂化轨道,那么[ZnCl4]2-的空间构型为() A、直线形式上 B、平面正方形 C、正四面体形 D、正八面体形 7.有关苯分子中的化学键描述正确的是() A.每个碳原子的sp2杂化轨道中的其中一个形成大π键 B.每个碳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大π键 C.碳原子的三个sp2杂化轨道与其它形成三个σ键 D.碳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与其它形成σ键 8.三氯化磷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不是平面正三角形,下列关于三氯化磷分子空间构型理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PCl3分子中三个共价键的键长,键角都相等B.PCl3分子中的P-Cl键属于极性共价键C.PCl3分子中三个共价键键能,键角均相等D.PCl3中磷原子是sp2 D.丁认为如果上述的发现存在,则证明传统的价键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待继续发展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π键是由两个p电子“头碰头”重叠形成的 B.σ键是镜像对称,而π键是轴对称 C.乙烷分子中的键全是σ键,而乙烯分子中含σ键和π键 分子中含σ键,而Cl2分子中还含有π键 10、.在BrCH=CHBr分子中,C—Br键采用的成键轨道是() —p —s —p —p 11.下列物质的杂化方式不是sp3杂化的是()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和其它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其共价键数一定等于原子的价电子数 B.离子化合物中只有离子键,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 C.铵根离子呈正四面体结构 D.氨分子中氢原子、氮原子的化合价已饱和,不能再与其它原子或离子成键

人教版历史选修三练习题

1、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 A.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 B一场反对天主教,建立本民族教会的革命运动 C.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阶级教会的运动 D.披着宗教外衣的资产阶级 反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 2、13世纪30年代以后,宗教裁判所在欧洲逐步推广,这从本质上说明() A、天主教地位更加巩固 B、当牧师成为人们理想职业 C、天主教会更加残暴 D、天主教会走向衰弱 3、1555年,德意志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这说明() A新教与旧教矛盾解除B、路德教获得了合法地位 C、路德教派取代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D、基督教在德意志的地位下降 4、在中世纪欧洲的反封建斗争中,人们常用宣传“异端”宗教思想的手段,主 要目的是 A、揭露封建制度的腐败和黑暗 B、否定天主教和神学的作用 C、反对教会的盘剥和腐败 D、宣传人文主义思想 5、18世纪末19世纪初,埃及社会的主要矛盾有() ①外国资本主义与埃及民族的矛盾②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③农民阶级 与封建统治集团的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6、拿破仑军队侵占埃及,对埃及实行殖民统治的影响主要是() ①打击了埃及的封建势力②传播了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和科学文化③废除包税制, 在经济上掠夺埃及人民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7、商鞅变法中为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而设立的制度是 A.废井田开阡陌封疆 B.“世卿世禄”制 C.推行县制D.连坐制 8.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 A.实行均田制 B.与汉族通婚 C.迁都洛阳 D.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 9、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历史作用是 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B.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C.游牧民族农业化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 10、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 A.学习汉族先进制度 B.减少变法阻力 C.躲避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 D.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11、下列关于三次开罗起义的表述,错误的是() A、开罗首次起义遭到法国殖民者的镇压 B、第二次起义加速了法军的失败, 最终取得了胜利。 C、首次起义掀起了埃及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序幕 D、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及解答

皖江高中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荀子在《大略》中提到“大略: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据此可知荀子主张 A.以礼为本 B.隆礼重法C.依法治国D.君主集权 2.下面是春秋战国时期四位著名思想家的言论,哪位思想家的主张最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 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B.“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C.“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 D.“吾以是明仁义而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3.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某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该描述所对应的思想应属于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4.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这种描写体现了 A.佛教的因果循环 B.法家的严刑竣法 C.道家的无为而治 D.儒家的天人感应5.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求贤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 ) A.要尚实,要有助于国计民生 B.要接触世间万事万物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功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6.窦太后曾以“不尚贤,使民不争”为由,阻挠汉武帝任用赵绾、王臧等人,这说明窦太后崇信 A.仁者爱人 B.兼爱、非攻 C.王道之纲 D.无为而治 7.“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8.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9.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高二历史选修三__第二次世界大战测试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5.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分别是() A.墨索里尼上台,“二二六”兵变 B.希特勒出任总理,广田弘毅组阁 C.希特勒就任元首,“九一八”事件爆发 D.德军开进莱茵不设防区,日本制造“七七”卢沟桥事变 6.绥靖政策的实质是 A.避免战争,争取和平,缓和矛盾 B.牺牲别国,保全自己,纵容侵略 C.害怕战争,纵容侵略 D.牺牲别国,纵容侵略,祸水东引 9.30年代国际关系领域的主要矛盾是() A.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B.帝国主义与殖民地的矛盾 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D.法西斯势力与反法西斯势力的矛盾10.1939年6月30日,美国国会讨论修改中立法时发生激烈的辩论,众议院以二百票对一百八十八票通过了对交战国维持军火禁运的议案。其说明当时的美国()A.“孤立主义”仍占优势B.国会支持法西斯 C.人民厌恶战争D.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缓和 13.下列关于1939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粉碎了英法奉行的绥靖政策 B.表明苏联采取了“中立自保”政策 C.使苏联赢得了一定的备战时间 D.客观上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14.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是() A.1929年大危机的影响 B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英法的绥靖政策和苏联的“中立自保” D.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15.下列各项属于1938年慕尼黑协定内容的是()A.重新划定德国东部和西部国界 B.同意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C.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给德国 D.承认德国与奥地利合并 16.导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B.世界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矛盾的激化 C.美国“中立”态度的改变D.苏联的参战 19.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 A.帝国主义掠夺战争B.民族解放战争 C.民族自己反击战D.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精选试题及答案

寂寞~雨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单项选择题 1.(2009高考广东理科基础)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仁” B. “心外无物” C.“理” D. “格物致知” 2.(2009高考江苏单科)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3.(2009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4.(2009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 B 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5.(2009福建文综高考)西方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指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在这里,柯林伍德强调的是 A.思想史构成了全部历史的主干 B.一切历史都可以被置换为思想史 C.思想史决定了整个历史的发展 D.历史学离不开人的主观判断 6.(2009安徽文综高考)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7.(2009高考上海单科)①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②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③于是积极组织灭火。④这说

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测试题 、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N2 B .HBr C .NH3 D .H2S 列物质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是 HF H2O NH3 CH4 B .CH4 NH3 H2O HF H2O HF CH4 NH3 D .HF H2O CH4 NH3 5.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由于氢键的存在,冰能浮在水面上;由于乙醇与水间有氢键的存在,水与乙醇能互溶。 B.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的反应,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都属于取代反应。 C.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 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碳双键,难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6.下列化合物中含有 2 个手性碳原子的是 A. B A.丙烯分子中有 6 个σ 键, 1 个π 键 B.丙烯分子中 3 个碳原子都是sp 3杂化 C.丙烯分子属于极性分子 C. D . 7.下列关于丙烯(CH3﹣CH═CH2)的说法中正确的() 1.列化学键中,键的极性最强的是( A.C—F B.C—O C.C—N D.C—C 2.列物质中分子间能形成氢键的是 A. A.N a2O2 B.HCHO C.C2 H4 D.H2O2 4.列各组分子中,按共价键极性由强到弱排序正确的是 3. A. C.

D.丙烯分子中 3 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8.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碘升华 B .溴溶于CCl4 C .蔗糖溶于水 D .HCl 溶于水 9.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解热镇痛药,其结构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阿司匹林属于分子晶体 3 C.阿司匹林中C原子只能形成sp3杂化D.可以发生取代.加成.氧化反应 10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卤化氢分子中,卤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共价键的极性越强,稳定性也越强B.以极性键结合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 C.判断A2B 或AB2型分子是极性分子的依据是:具有极性键且分子构型不对称,键角小于180°,为非直线形结构 D.非极性分子中,各原子间都应以非极性键结合 11.下列分子的中心原子是sp 2杂化的是() A.PBr3 B .CH4 C .H2O D .BF3 12 .用VSEPR理论预测下列粒子的立体结构,其中正确的() A.NO3-为平面三角形B.SO2为直线形 C.BeCl 2为V形D.BF3为三角锥形 13.已知A、B 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A

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某人到青岛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老子的《道德经》。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共同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治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3.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 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②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美术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充满生机和活力。主要是由于A.绘画技术的发展 B.绘画内容的改变 C.人文主义的影响 D.宗教束缚的削弱 5.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6.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①打电话拜年②乘公共汽车上班 ③在日光灯下读书④网上聊天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着名学者写了下列哪篇文章 A.《法俄革命之比较》 B.《敬告青年》 C.《狂人日记》 D.《文学改良刍议》 8.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A.过渡时期 B.十年探索时期 C.“文革”十年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9.近代文学艺术不同派别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 B.作家的天赋和个人的努力 C.不同的阶级利益 D.不同的地域特点 10.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你可以 A.去西班牙观赏毕加索的画展 B.去德意志欣赏贝多芬的作品音乐会 C.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D.去电影院看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电影 11. 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并存问题。 早在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退回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 A.“兼爱”和“尚贤”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 12.儒家思想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这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 A.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 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C.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 13.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及答案一

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19世纪60—90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英国海军大 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此话表明英国 A.力图保持欧洲大国之间 势力平衡 B.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入欧洲事务 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 D.势力开始衰落,无力插手欧洲事务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西线上的重要战役有①马恩河战役②凡尔登战役③索姆河战役④色当战役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 ②③④ 3、一战前夕,科技发明运用到武器研制上,相继问世的新武器中不包括 A.潜艇 B.飞机 C.坦克 D.原子弹 4、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同盟国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局 面 B.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C.长期战争导致国家经济崩溃 D.协约国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 5、1919年美、英、法、意、日在巴黎和会上 A.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战败国 B.根据自身实力提出利益要求 C.分得了战败国的殖民地 D.赞同限制战胜国陆海军军备 6、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①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②对德国的军备严格限制③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④以“委任统治”的形式 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法国元帅福熙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休战”。此话的含义是指巴黎和会上A.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却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B.战胜国之间矛盾尖锐C.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矛盾尖锐D.美日争夺中国矛盾尖锐 8. 华盛顿会议召开时,国际形势的状况不包括() A. 英、美、日海军军备竞赛日趋 激烈B.日本利用战争时机独霸中国C.美国代替英国成为世界霸主D.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异常尖锐9.下列条约中,对英国打击最大,对美国最为有 利的是() A. 四国条约B.五国海军条约 C. 九国条约 D. 凡尔赛和约 10、《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缔约各方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 B.用和平方法处理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 C.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11.关于30年代至二战前国际形势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受 到挑战,逐步崩溃B.世界大战的欧、亚策源地形成,局部战争开始C.全世界面临着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威胁D.法西斯同盟与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12.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 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的惟一办法。”以下各项,体现了希特勒这一意图的是A.发动对苏联的战争B.进入莱茵非军事区C.建立德、意、日三国轴心D.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13.1936年,当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埃塞俄比亚买武器时,国联却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一国投赞成票。这一事实①表明法西斯国家在国联中起重要作用②反映了国联的本质特点③表明了英法美的绥靖意图④反映了国际形势不利于埃塞俄比 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④14.1936年8月法国政府声明:“法西斯共和国政府,,决心严格避免直接或间接对该国(西班牙)内 政的一切干涉。”这表明法国政府 A.充分尊重西班牙的主权 B.支持西班

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测试题及答案汇编

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 .... 1.有关乙炔(H-C=C-H)分子中的化学键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两个碳原子采用sp杂化方式 B.两个碳原子采用sp2杂化方式 C.每个碳原子都有两个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D.两个碳原子形成两个π键 2.下列物质中,难溶于CCl4的是 A.碘单质 B.水C.苯酚 D.己烷 3.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含有孤对电子的是 A.H2O B.CH4 C.SiH4 D.NH4+ 4.氨气分子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甲烷是正四面体形,这是因为 A .氨气分子是极性分子而甲烷是非极性分子。 B.两种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不同,NH3为sp2型杂化,而CH4是sp3型杂化。 C.NH3分子中N原子形成三个杂化轨道,CH4分子中C原子形成4个杂化轨道。 D.NH3分子中有一对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它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强。 5.对充有氖气的霓虹灯管通电,灯管发出红色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A.电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B.在电流的作用下,氖原子与构成灯管的物质发生反应 C.电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吸收除红光以外的光线 D.氖原子获得电子后转变成发出红光的物质 6.若某原子在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外围电子排布为4d15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原子中共有3个未成对电子 B.该元素原子核外共有6个电子层 C.该元素原子的M能层共有8个电子 D.该元素原子最外层共有2个电子

7.σ键可由两个原子的s轨道、一个原子的s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及一个原子的p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而成。则下列分子中的σ键是由一个原子的s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构建而成的是 A.H2 B.HF C.Cl2 D.F2 8. 下列原子或离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不属于基态排布的是 A. S2-: 1s22s22p63s23p6 B. N: 1s22s22p3 C. Si: 1s22s22p63s23p2 D. Na: 1s22s22p53s2 9.元素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增强的是 A.C,Si,Ge B.N, P, As C.Si, P, Cl D. F, S, Cl 10.某元素质量数51,中子数28,其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为 A.3 B.1 C. 2 D.0 11,只有阳离子而没有阴离子的晶体是( )。 A.金属晶体B.分子晶体 C.离子晶体D.原子晶体 12,下列关于物质熔点的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 A.HI>HBr>HCl>HF B.CI4>CBr4>CCl4>CF4 C.KCl>KBr>KI D.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13、下列数据是对应物质的熔点,有关的判断错误的是() A.只要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就一定是离子晶体 B.在上述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都形成8电子结构 C.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不同类型的晶体 D.金属晶体的熔点不一定比离子晶体的高 14、现有四种晶体,其离子排列方式如图所示,其中化学式不属AB型的是()

【精】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某人到青岛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老子的《道德经》。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共同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治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3.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 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②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美术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充满生机和活力。主要是由于A.绘画技术的发展 B.绘画内容的改变 C.人文主义的影响 D.宗教束缚的削弱 5.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 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6.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①打电话拜年②乘公共汽车上班③在日光灯下读书④网上聊天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著名学者写了下列哪篇文章 A.《法俄革命之比较》 B.《敬告青年》 C.《狂人日记》 D.《文学改良刍议》8.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A.过渡时期 B.十年探索时期 C.“文革”十年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9.近代文学艺术不同派别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 B.作家的天赋和个人的努力 C.不同的阶级利益 D.不同的地域特点10.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你可以 A.去西班牙观赏毕加索的画展 B.去德意志欣赏贝多芬的作品音乐会 C.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D.去电影院看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电影 11. 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并存问题。早在1988年, 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退回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 A.“兼爱”和“尚贤”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 12.儒家思想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这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A.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 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C.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 13.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14.1964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的头版新闻可能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C.毛泽东正式提出“双百”方针 D.杂交水稻南优二号首次培育成功 15.一人生活在明朝时,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有可能发生的是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3-3《走向世界大战》精品教案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 3-3 走向世界大战同步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英法的绥靖政策;美国的“中立”政策。希特勒提出对捷克领土要求;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及其影响。英、法、苏三国谈判及破裂;《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2、理解:通过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和英法美的纵容等内容的讲述,认识资本主义大国帝国主义的本质。 3、运用:通过对“绥靖政策”和“中立”政策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同时通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分析,培养辩证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综合归纳:综合归纳、概括绥靖政策的目的、实质、手段及影响,并指出美国的“中立”政策的实质就是绥靖纵容。 2、问题探究:结合前一课及本课的内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未能被制止的原因。 3、问题评价:通过分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背景,正确评价该条约的作用,即粉碎了英法“祸水东引”的意图,使苏联赢得了备战的时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绥靖政策是西方大国以牺牲他国为代价,为维持苟安和“祸水东引”而实行的纵容侵略的政策;对战争爆发起到了加速和扩大的作用。 2、“防微杜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最深刻教训之一。 3、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慕尼黑阴谋。 难点:绥靖政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在本单元第1、2课的基础上,继续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缘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20世纪30年代的一系列局部战争演变而成的。在战前发生的局部反法西斯斗争中,由于法西斯国家蓄意侵略,准备充分,力量强大,而反法西斯国家和地区则因贫穷落后,国力弱小,且各自为战,这就使它们很难独立取得斗争的胜利。因此当时并未直接卷入反法西斯斗争的国际力量的态度就显得至关重要。由于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以及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最终难以避免。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利用课本引言采取问题式导入: 师:请同学们结合前两课的内容思考并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哪些因素有关? 生:(回忆,回答):法西斯专政在德、日等国的建立及其对外扩张。 师: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共同特点:由局部战争演变为全面战争。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国家的局部扩张为什么没能被制止呢? 生:(回忆,回答):因为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进行局部反法西斯斗争的国家贫穷落后,无力遏止法西斯势力的全面侵略。

高二历史选修三__第二次世界大战测试题

高二历史选修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5分) 1.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涉及全世界,最重要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在全球占优势B.美国是头号经济大国 C.经济规律在起作用D.世界市场的作用 2.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纽约股市暴跌B.市场和消费的矛盾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D.世界市场的形成 3.《洛迦诺公约》主要协调了() A.英国与法国关系B.美国与英法关系 C.美国与日本关系D.法国与德国关系 4.西班牙内战演变为反法西斯民族战争的关键因素是 A.佛朗哥叛乱 B.德意法西斯大力援助叛乱分子 C.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 D.英、法、美纵容德意法西斯侵略 绥靖政策是30年代伴随战争策源地形成而出现的一种帝国主义政策,据此回答5~8题。 5.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分别是() A.墨索里尼上台,“二二六”兵变 B.希特勒出任总理,广田弘毅组阁 C.希特勒就任元首,“九一八”事件爆发 D.德军开进莱茵不设防区,日本制造“七七”卢沟桥事变 6.绥靖政策的实质是 A.避免战争,争取和平,缓和矛盾 B.牺牲别国,保全自己,纵容侵略 C.害怕战争,纵容侵略 D.牺牲别国,纵容侵略,祸水东引 7.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的最终目的是() A.赢得备战时间B.纵容德国侵略苏联 C.避免战争,争取和平D.争夺世界霸权 8.二战前夕,导致法西斯势力嚣张的主要外在客观原因是()A.法西斯国家结成轴心国同盟 B.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C.反法西斯国家缺乏统一行动 D.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9.30年代国际关系领域的主要矛盾是()

最新整理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习题附答案汇总

《物质结构与性质》同步复习第1讲原子结构1题面 某文献资料上记载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摘录如下: 35Cl 34.969 75.77%35Cl 35 75.77% 37Cl 36.966 24.23%37Cl 37 24.23% 平均35.453 平均35.485 试回答下列问题: (1)34.969是表示__________;(2)35.453是表示__________; (3)35是表示_______________;(4)35.485是表示__________; (5)24.23%是表示__________; 答案: (1)34.969是表示同位素35Cl的相对原子质量; (2)35.453是表示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3)35是表示35Cl原子的质量数; (4)35.485是表示氯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5)24.23%是表示同位素37Cl在自然界存在的氯元素中所占的 原子个数百分比。 5题面 已知A、B、C、D和E 5种分子所含原子数目依次为1、2、3、4和6, 且都含有18个电子。又知B、C和D是由两种元素的原子组成。请回答: (1)组成A分子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2)B和C的分子式分别是和;C分子的立体结构呈 型,该分子属于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3)若向D的稀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有无色气体生成。则D的分 子式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若将1mol E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1mol CO2和2molH2O,则E 的分子式是。 答案:(1)1s22s22p63s23p6(2)HCl H2S V 极性 (3)H2O2 2H2O22H2O+O2↑(4)CH4O 1题面 按所示格式填写下表有序号的表格: 原子序数电子排布式价层电子排 布 周期族 17 ①②③④ ⑤1s22s22p6⑥⑦⑧ ⑨⑩3d54s1⑾ⅥB 答案:①1s22s22p63s23p5②3s23p5③3 ④ⅦA ⑤10 ⑥2s22p6⑦2 ⑧0 ⑨24 ⑩1s22s22p63s23p63d54s1⑾4 2题面 (1)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是4s24p3,在元素周期表中,砷元素位于_______周期族;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砷酸钠的化学式是。 (2)已知下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写出它们最外层电子构型和 元素符号: MnO2

高二历史选修3专题一至专题三测试题

高二选修3专题一—专题三测试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几个帝国主义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形成了重新瓜分世界的局势,其主要原因是 A.世界绝大部分领土已经被瓜分完毕 B.英德矛盾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局势的紧张C.各国垄断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D.各国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原来的力量对比2.1900年,德国首相比洛曾提出:“如果我们没有巨大的威力,没有强大的陆军和海军,就不能得到幸福。”此话表明 A.统治者提倡加强军事力量振兴德国B.统治者要使德国走上军国主义的发展道路C.德国在国际竞争中受到仇视D.统治者准备用增强军事力量提高国际地位3.英国政治家帕默斯顿说:“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 下列事件不能体现这句话中政治意义的是英国 A.签订《英法协约》B.签订《英俄协约》 C.放弃“光荣孤立”政策D.签订《三国同盟条约》 4.20世纪初之所以发生世界性战争,主要条件是 A.世界殖民地已经被瓜分完毕B.远程大炮、坦克等一些武器的研制 C.运输工具、通讯手段的进步D.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5.一战前的巴尔干地区成为“战争的火药桶”最主要原因是 A.欧洲列强插手、干预,争夺激烈 B.各民族宗教、文化之间纷争不断 C.土耳其帝国长期压榨,灾难深重 D.石油资源丰富,战略地位显赫 6.德国在战前制定“施里芬计划”打算速战速决,但过低估计对手的实力,最终失败。下列哪些因素是德国没有估计到的①比利时军队和法军的顽强抵抗②俄军短时间内投人战斗③英军很快参战④日本参战 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 7.英国首次使用自己的新式武器――坦克是在 A.凡尔登战役B.索姆河战役C.马恩河战役D.东普鲁士战役8.2003年8月4日,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发生一起侵华日军遗留毒气(芥子气)泄漏伤人事故。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毅约见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向日方再次提出严正交涉。毒气首次应用于战争是下列的哪场战役 A.索姆河战役B.马恩河战役C.色当战役D.凡尔登战役 9.为进一步协调军事行动,一战后期协约国成立了最高军事委员会。西线最高统帅是A.福熙B.霞飞C.施里芬D.毛奇 10.1916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的一年,这一年的主要特点是 A.协约国开始取得战略主动权B.同盟国处于进攻状态 C.战役主要集中于西线D.同盟国控制制海权 11.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彼得格勒发出的冲击力,传到了一切工厂和矿山,引起了王国政府的严重不安。”这种“不安”的原因是 A.苏俄退出战争,削弱了协约国力量 B.《布列斯特和约》签订,有利于德国集中进攻西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