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判断选择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原理判断选择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原理判断选择辨析题

复习1

一、不定项选择:在每题的被选项目中,至少有一项是正确的答案,请将正确的选项字母填入括号。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三大主要组成部分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民族学 E.政治学

3.唯物辩证法的两大基本观点是()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运动的观点

4.马恩、列宁、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是 ( ) A.否定关系 B.替代关系 C.一脉相承的关系 D.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5.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关系问题

6.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两大理论基石是 ( ) A.劳动价值论 B.劳动异化理论 C.剩余价值理论 D.唯物史观

7.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明了 (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C.矛盾有主次之分 D.共性与个性的区别

8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

A.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回到实践

C.对同一事物进行多次反复的再认识 D.认识随着事物的变化不断发展

9.下述哪个原理对正确理解当前的社会主义低潮现象最具有指导意义?( )

A.认识的辩证过程 B.质量互变原理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 E.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原理

10.“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体现了 ( ) A.量变的重要性 B.质变的重要性

C.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 D.否定之否定的观点

11扩张性货币政策采取的手段主要有( )

A.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准备金比率 B.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

C.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债券 D.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债券

12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B.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

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D.个别企业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13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 )

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

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 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 )

A.从根本上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 B.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

C.使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达成了利益一致 D.没有改变劳动者受剥削的地位

15.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D.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叶创立的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

2.低潮和平衡,倒退和逆转都是彻底的失败。()3.阶级是经济上占有不同地位的两个集团,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4.普遍意见可以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5.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一样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6 同一类型的国体可以采取不同的政体形式。()

7.剩余价值的分配是由产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土地所有者和商业资本家共同参与的。()

8.国家分为剥削阶级专政的国家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两种类型。()

9.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已经过时,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才能指导当前建设。()10.价值规律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

复习题 2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人类社会的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马克思主义学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4.感性认识容易产生错觉,容易被假象迷惑,因此不可靠。()

5.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6.阶级斗争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7.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8.利润率体现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

9.自然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形式。()

10.价值规律通过优胜劣汰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造成了两极分化。()

三、辨析题:先辨别对错,再说明理由,并写出正确结论。

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复习3

一、不定项选择:在每题的被选项目中,至少有一项是正确的答案,请将正确的选项字母填入括号。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体现了 ( ) A.质变的重要性 B.量变的重要性 C.矛盾的重要性 D.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

7.下述哪些人物是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 ( ) A.鲁迅 B.马克思

C.恩格斯 D.柏拉图

9.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这在哲学上属于 ( )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把握事物的度

C.了解事物的量 D.认识事物的本质

10.意识

( )

A.产生离不开体内外环境的刺激 B.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

C.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D.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11.辩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分歧表现在( )

A.是自我否定还是外力强加 B.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还是中断

C.是扬弃还是全盘抛弃 D.是一种积极的否定还是消极的否定

1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体现了( )

A.运动的观点 B.变化的观点 C.静止的观点 D.辩证的观点

14.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

A.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C.依靠占有的剩余价值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D.用暴力迫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使社会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里

1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一种供大于求的经济失衡 B.一种求大于供的经济失衡

C.生产相对于人们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过剩 D.生产相对于人们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供应不足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2.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的商品价值总量没关系。()3.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4.现代战争源于资本主义的本质即私有制,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旅伴。()

5.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创造价值的倍数。()6.凯恩斯总需求管理理论认为,经济衰退时应适当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经济过热时则应

适当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7.劳动在意识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劳动使猿手变人手,猿脑变人脑。()8.有用就是真理。()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0.资本主义的政体形式是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四、辨析题:先辨别对错,再说明理由,并写出正确结论。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名师出高徒,说明了个人的努力和机遇是成功的两大要素。

复习题4

一、不定项选择:在每题的被选项目中,至少有一项是正确的答案,请将正确的选项字母填入括号。 (共45分,每小题3分)

4.劳动力的价值 ( ) A.是维持劳动力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受劳动力市场供求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工资C.具有国别差异 D.是指劳动者能够创造价值

7.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可知性 C.能动性 D.主观性

8.可变资本( )

A.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B.是用来购买原材料的资本

C.是用来购买机器、厂房、设备的资本 D.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9.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 )

A.认识活动中,人能够通过现象看本质

B.在实践活动中表现为人的实践活动是由目的、有计划、有创造性的

C.人的心理对生理的影响

D.非理性因素对事物的发展方向、工作速度及工作的成败起重要作用

10.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体现了( )

A.直接联系的重要性 B.间接联系的重要性 C.偶然联系的重要性 D.必然联系的重要性1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 )

A.事物发展的必然性趋势 B.事物发展的偶然性趋势

C.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 D.事物发展的直接联系

13.你认为下述哪些原理对你顺利渡过大学生活有帮助( )

A.质量互变原理 B.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C.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原理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

14.联系具有以下特点( )

A.多样性 B.客观性 C.普遍性 D.主观性

15.90年代经济全球化加速的原因是( )

A.竞争的外在压力和追逐利润的内在动力

B.冷战结束为经济全球化扫除了意识形态的障碍

C.自由经济主义思潮重新抬头

D.互联网等通讯技术的发展和交通技术的发展

E.国际经济组织的推动。如WTO,IMF等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划分标准是思维能否反映存在。()2.唇亡齿寒说明了直接联系对事物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3.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外在的、现象的、偶然的联系。()4.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性质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

5.人类历史的发展动力是精英领袖的思想动机。()

6.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政治文明成果。

()

7.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8.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中产阶级力量的增加导致社会相对稳定。

()

1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过剩的危机。()

三、辨析题:先辨别对错,再说明理由,并写出正确结论。

和谐就是没有矛盾。

复习5

一、不定项选择:在每题的被选项目中,至少有一项是正确的答案,请将正确的选项字母填入括号。 (共45分,每小题3分)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4. 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从实践到认识 B.认识回到实践

C.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D.对同一事物的再认识

5.商品的价值()

A.是商品的有用性 B.是商品能满足人的需要的属性

C.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D.是维持劳动力生存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6.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B.具体科学为哲学提供科学依据

C.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的科学

9.实践 ( )

A.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能动性活动 B.是认识过程的重要环节

C.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观点

10量变 ( )

A.是指数量的增减 B.是指场所的变更

C.是在度的范围内的渐进性变化 D.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12.所谓辩证的思维方式就是 ( ) A.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D.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14.矛盾的两个属性是指 ( ) A.统一性 B.斗争性

C.多样性 D.普遍性

15.上层建筑 ( ) A.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思想政治制度和机构设施的总和

B.由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构成

C.包括国家、军队和法庭等实体性的机构设施

D.包括哲学、道德、宗教等意识形态内容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2.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不同,没有什么规律可循。()3.黄毒赌也创造价值,应该鼓励和提倡。()4.发展是由联系引起的具有前进上升性质的运动和变化。()5.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人与自然的矛盾。()6.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7.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从自然界谋得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8.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9.剩余价值率体现了剥削程度。()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意味着资本主义改变了社会性质,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三、辨析题:先辨别对错,再说明理由,并写出正确结论。

在当前腐败与反腐败的较量中,腐败已占据了主要方面,难以挽回。

复习题7

一、不定项选择:在每题的被选项目中,至少有一项是正确的答案,请将正确的选项字母填入括号。4.商品经济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B.使用价值和价值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D.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7.利润 ( ) A.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 B.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

C.是全部预付资本带来的产物 D.是剩余价值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8.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是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归宿和目的

9.质变 ( ) A.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B.是在度的范围内的渐进性变化

C.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D.分阶段性质变和局部性质变

10.感性认识 ( ) A.是依靠感官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 B.表现为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

C.具有直接性、具体性特点 D.是认识活动的低级阶段,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11.经济基础 ( ) A.是指由社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B.是上层建筑形成的基础

C.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D.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

13.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是指 ( ) A.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B.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C.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D.用机械的观点看问题

14.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 ( ) A.作为生产力的渗透性要素间接作用于劳动者和生产资料 B.是第一生产力

C.是生产力的直接构成要素 D.能成倍提高劳动生产率

15.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 ) A.使用价值决定的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消费者的偏好决定的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剩余价值率体现了预付资本的增值程度。()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3.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需尊重客观规律。()4.矛盾的特殊性即是事物发展的个性。()6.产业资本的顺利循环和快速周转是资本实现剩余价值的基本条件。()8.人工智能推翻了意识的本质,意识不再只是人脑的机能。()9.在世界本原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者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思想。()1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三、辨析题:先辨别对错,再说明理由,并写出正确结论。(10分)

知识价值论揭示了人类劳动发生的新变化,因而推翻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复习题8

一、不定项选择:在每题的被选项目中,至少有一项是正确的答案,请将正确的选项字母填入括号。2.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内容是()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B.思维能否反映存在

C.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D.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4.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指()A.从实践到认识 B.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回到实践 D.对同一事物的再认识

5. 哲学()

A.是使人聪明的学问 B.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D.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的科学

7.矛盾的普遍性是指 ( ) A.矛盾无处不在 B.矛盾无时不有

C.矛盾的一般性和共性,即很多事物中共同具有的矛盾 D.每个事物有自己的特殊性

9.社会意识 ( ) A.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B.包括社会意识形式

C.包括社会心理 D.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1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资本主义向往社会主义而采取的过渡措施

B.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带来一系列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更加尖锐,只有国家出面才能解决C.激烈的自由竞争 D.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影响

12.人类实践活动的形式有 ( ) A.农业、工业、建筑业等生产实践 B.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

C.科学实验 D.体育

13.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思想是()A.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B.劳动、资本和土地等要素共同创造价值

C.土地和资本只是价值创造的条件 D.价值是由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决定的14.生产关系 ( ) A.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B.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 D.包括产品的分配关系

15.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哲学依据是

(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C.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D.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联系更加紧密。()2.规律具有客观性、重复性和层次性特点。()

3.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直接要素,日益成为第一生产力。()4.联系是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5.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6.利润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7.生产方式与地理环境、人口因素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8.价值规律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因素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9.“两个必然”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的。()10.劳动力商品的特殊使用价值在于能够创造价值,且能够创造高于自身价值的更大的价值。()三、辨析题:先辨别对错,再说明理由,并写出正确结论。

不变资本是价值创造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剩余价值是由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带来的,不具剥削性质。

复习题9

一、不定项选择:在每题的被选项目中,至少有一项是正确的答案,请将正确的选项字母填入括号。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 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C.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8.紧缩性的财政政策采用的手段主要有 ( ) A.增税 B.减支 C.增发公债 D.减发公债

9.社会存在是 ( ) A.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B.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C.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D.包括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等

10.商品的使用价值 ( ) A.是商品的有用性 B.是商品能满足人的需要的属性

C.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D.是维持劳动力生存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11.人类实践活动的特点是 ( ) A.直接现实性 B.社会历史性 C.能动性 D.物质性

12.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 A.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B.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

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D.个别企业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13.剩余价值率是指 ( ) A.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 B.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

C.不变资本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 D.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

14.生产力的直接要素包括 ( ) A.劳动者 B.劳动资料

C.劳动对象 D.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

1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哲学依据是 (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叶创立的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也包括后人对它的继承和发展,例如各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2.实践在认识活动中起重要作用,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也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和最终的归宿。()3.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外在的、现象的、偶然的联系。()4.商品二因素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5.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社会发展是否有规律、动力源泉和谁是历史创造者问题上没有分歧。()6.联系引起事物的运动和变化。()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包含社会主义的因素,但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三、辨析题:先辨别对错,再说明理由,并写出正确结论。

根据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一切创造价值的劳动都应鼓励和提倡,例如黄、赌、毒、假冒伪劣产品等。

复习10

一、不定项选择:在每题的被选项目中,至少有一项是正确的答案,请将正确的选项字母填入括号。

11.扩张性货币政策采取的手段主要有

( ) A.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准备金比率 B.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

C.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债券 D.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债券

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 ( ) A.从根本上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 B.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

C.使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达成了利益一致 D.没有改变劳动者受剥削的地位

15.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

)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D.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五、辨析题:先辨别对错,再说明理由,并写出正确结论。

我国上个世纪80年代掀起的全国范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恢复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路线,为顺利完成文革后的拨乱反正任务和改革开放奠定了理论思想基础。

1.根据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一切创造价值的劳动都应鼓励和提倡。

2.剩余价值是企业家管理才能的回报。

3.当前的社会主义低潮意味着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彻底失败,应该放弃社会主义信念。(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原理告诉我们,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包括低潮和平衡以及前进中的倒退和逆转;社会主义是新生事物,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大多数人的利益,因此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应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但现实中的社会主义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立的,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要有走曲折道路的心理准备。低潮并不意味着彻底的失败,而是为下一次的高潮

积累力量)

4.不变资本是价值创造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剩余价值是由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带来的,不具剥削性质。(用来购买机器厂房和原材料的不变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起转移价值的作用;而用来购买劳动力商品的可变资本起创造价值和价值增值的作用。因此剩余价值主要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归资本家所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剩余价值具有剥削性质)。

5.在当前腐败与反腐败的较量中,腐败已占据了主要方面,难以挽回。(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告诉我们,主要方面规定着事物的性质,次要方面也影响着主要方面,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腐败与反腐败作为矛盾的对立双方,即使腐败暂时占据为主要方面,也可以通过加强反腐力度使廉洁转化为主要方面。只要真正采取措施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反腐力度,就可以扭转局面给分)。

6.知识价值论揭示了人类劳动发生的新变化,因而推翻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知识价值论虽然揭示了

人类劳动发生的新变化和具有得新特点,即脑力劳动已成了价值创造的主力军,体力劳动越来越受排挤,但

仍没有超越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范畴,知识不过是脑力劳动者的产物.因此知识价值论并没有推翻劳动价

值论,而是对劳动价值论的继承和发展,二者并不是否定与被否定的关系。)

马克思是非判断题

是非判断题 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2.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4.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是因为它彻底批判和抛弃了以往一切思想观点。× 5.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6.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伟大变革,因为它使马克思主义发展到最高峰。× 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1

1. 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2、世界统一于存在。× 3、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 4、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5、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6、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7 .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8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都是无条件存在的,绝对的。× 9 .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10 .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11 .历史决定逻辑,逻辑“修正”历史。√ 12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产生与辩证思维方法无关。× 2

1.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 2.反映论必然是可知论。√ 3.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实践只是一种主观的活动。× 4.直接经验就是感性认识,间接经验就是理性认识。√ 5.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实践只是一种主观的活动。× 6.正确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思想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7.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8.只要获得了理性认识,就自然会正确地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9.真理是客观的,因此客观事物就是真理。× 10.人类认识能力只具有至上性。× 11.真理与认识都属于意识范畴,两者是一回事。× 12.认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13.感觉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即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14.价值既具有社会性,也具有历史性。√ 15.“横看成岭侧成峰”是对真理一元性的否定。× 16. 逻辑证明对实践检验具有重要作用,表现在它是实践检验的基础。× 17.认识的反复性主要是由于人的主观错误造成的。× 18.凡是对感性认识经过思维加工所得到的理性认识都是科学的理论。× 19.绝对真理存在于相对真理之中,是由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的,每一个相对真理都是绝对真理的一部分。√ 20.实践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3

马原论述题整理..

1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答: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普遍原理的指导下,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补充和丰富普遍原理。这一原理对我们有重要意义。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2、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我们面对的情况,既不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也不完全相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照抄书本不行,照搬外国也不行,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试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答:劳动力作为商品同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是,劳动力是特殊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也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一、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和其他商品的价值一样,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以下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二是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三是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二、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特点。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能创造出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从而能为它的购买者带来剩余价值,这对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3试述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以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 答: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群众史观。人民群众既有量的规定性,又有质的规定性。它是指一切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却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既定的历史条件的制约。 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一切为了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这是党的根本宗旨。(2)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3)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也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在认识论上就是从实践到认识;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判断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判断题 1.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错误。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综合。错误。 3.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相加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错误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19世纪中叶创立的学说,今天早已过时。错误 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错误 6.哲学就是世界观。错误 7.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错误 8.世界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石。错误。 9.意识是人脑自动产生的产物。错误。 10.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正确。 11.鬼神观念和错误的认识也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正确。 12.物质就是具体事物。错误 13.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错误 14.实践就是日常生活。错误 15.自在世界是第一性的,人类世界是第二性的。错误 16.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生事物 . 错误 17.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因而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原因;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因而是事物发展的次要原因错误 1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只有认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才有条件做好工作。正确 19.辩证的否定即是全盘否定错误 20.假象造成错觉,因此是主观的错误 21.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错误 22.因果观念就是因果联系错误 23.逻辑与历史的进程是完全重合的。错误 24.量与事物是完全等同的错误 25.假象就是一种错觉。错误 26.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正确 27.27.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错误: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 28.绝对真理就是绝对不变的真理。(错误) 29.有用就是真理。(错误) 30.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是向统一的。(正确) 31.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正确 32.认识开始于经验。错误 55.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答案:正确 56.有些谬误不能转化成为真理。答案:错误 57.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答案:错误 58.唯物辩证法所讲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联系。答案:正确 59.概念是理性认识的起点。答案:正确 60.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根本动力。答案:错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一、辨析题 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1)这个观点正确。 (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3)对立统一规律是贯串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4)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之上的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5)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2、实践在认识中具有决定作用。 答:(1)这个观点正确。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 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没有反作用 答:(1)这个观点错误。 (2)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同时,也承认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3)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毫无关系 答:(1)这个观点错误。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二者是统一的,它们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并不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或两次劳动。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是矛盾的,存在着差别。 5、当代资本主义没有新变化 答:(1)这个观点错误。 (2)当代资本主义有以下新变化: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第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第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第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的变化。第五,政治制度的变化。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答:(1)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2)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三,坚持一切从实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第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主要内容:一是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的,是思维产生存在还是存在产生思维;二是思维与存

六年级下数学选择题和判断题

六年级下数学选择题和判断题 1. 要统计某地去年月平均气温情况,最好选用( )。 A 、折线统计图 B 、扇形统计图 C 、条形统计图 2. 圆柱的侧面沿直线剪开,在下列的图形中,不可能出现( )。 A 、长方形或正方形 B 、三角形 C 、平行四边形 3. 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35 cm 3,( )是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 A 、45cm 3 B 、405cm 3 C 、270cm 3 4. 下面各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的是( )。 A 、12:9和9:6 B 、13 :16 和12 :14 C 、8.4:2.1和1.2:8.4 5、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 cm ,高是12.56 cm ,它的侧面沿高剪开是( )。 A.长方形 B. 正方形 C.平行四边形 6.一架客机从北京飞往上海,飞行速度和所用时间( ) A.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7、圆柱的体积一定,它的高和( )成反比例。 A. 底面半径 B. 底面积 C. 底面周长 8、下面各组的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的是( ) A. 7:8和14:16 B.0.6:0.2和3:1 C.19:110 和10:9 9、在x=7y 中,x 和y ( ) A.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10、压路机的前轮转动一周能压多少路面就是求压路机前轮的( ) A.侧面积 B. 表面积 C.体积 11、下面图形中,( )是圆柱的展开图。 A 、 B 、 C 、 12、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扩大3倍,高不变,体积扩大( ) A.3倍 B.9倍 C.6倍 13、把一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体积是( )立方分米。 A.50.24 B.100.48 C.64 14、把一团圆柱体橡皮泥揉成与它等底的圆锥体,高将( )。 A.扩大3倍 B.缩小3倍 C.扩大6倍 15、在-3、-0.5、0、-0.1这四个数中,最小的是( ) A -3 B -0.5 C 0 D -0.1 16、圆柱的体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大( )

马原辨析题

1.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具有不确定性。 答:这一命题是对的。 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标准的具体性、历史性和条件性。包括下列方面:第一,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任何实践都会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有其局限性;第二,实践具有社会性。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社会的、历史的、群众的实践;第三,实践和认识都是发展的,实践对认识的检验是一个不断运动发展过程。 2.杰出人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力量。 答:这一命题不对。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可见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是人民群众而不是英雄人物。认为杰出人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力量,从而夸大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当然,杰出人物作为人民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比普遍个人大得多的作用,并使历史事件打上杰出人物的个人印记,但要看到,杰出人物活动的社会制约性,他们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决定力量。 3.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进行生产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答:前提是对的,推论是错误的。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人的劳动是任何社会进行生产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至于劳动力是否成为商品并不是人类进行生产的必要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在封建社会后期发生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 四、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2小题为12分,第3小题为16分,共40分) 1、根据以上材料试说明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6分),以及怎样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6分) 答: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第一,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认识和改造社会,要尊重社会规律。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如材料中所述的不尊重自然界的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恰好相反,人们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推动社会进步。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承认思想、理论的巨大力量是不科学的;但像材料中所描述的,夸大人的意识能动性同样是错误的和有害的。(6分) 那么怎样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呢?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需要通过实践将观念的东西转化为客观的东西,使客观世界发生合乎目的的改变。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这要求人们选择合适的物质手段并创造条件。此外,提高主体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算什么。(6分) 2、根据以上材料试回答为什么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2分) 答:“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产生的根源。实践首先是人在改造自然界的活动中必然产生人与人的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在人与人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形成政治的、观念的等各种社会关系。(4分)

马克思主义原理 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的答题卡内。 1.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B )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 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 D.一切创造性活动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 A. 不可逆性 B. 客观现实性 C. 可知性 D. 伸张性 3.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 ) 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生活理想 D.职业理想 4.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C ) A.战斗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D.逻辑性 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 A.实事求是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 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A ) A.广延性和伸张性 B.持续性和顺序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 D.有限性和特殊性 7.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一种(B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改变规律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 10.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 11.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B.从判断到推理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 从知觉到表象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 1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 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

辨析题 1.商品的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在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中,劳动、资本、土地、技术是不可缺少的,马克思肯定各种生产要素在财富生产中同等的重要性,他说:“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具体劳动和各种生产要素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价值则不同,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实体,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物质元素仅仅是价值创造的物质条件,它不创造任何价值原子。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但劳动并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使用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人的劳动。如果根据使用价值的生产离不开生产资料(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这一点,认为商品的价值也有两个源泉,认为生产 资料和劳动者都创造了价值,从认识上讲,这是混淆了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者不同的属性,进而也混淆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所谓价值、抽象劳动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凡是社会物质财富,都经过人的劳动才能形成。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价值的实体是人类抽象劳动,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劳动。不承认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是企图掩盖资产阶级利用其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而无偿占有别人劳动这种剥削的实质。 3.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里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量。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劳动生产率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或单位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表示。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减少,所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所以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就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一般人类劳动量来决定,而计量劳动量多少的自然尺度是劳动时间,所以价值量就取决于劳动时间。生产同一商品的不同生产者,由于生产的主客观条件的差异,他们各自的劳动时间即个别劳动时间的长短是不同的。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同一社会必要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是不变的,所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不论劳动生产率发生了什么变化,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是不变的。 6.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其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价值的源泉。 [答案要点] 此观点正确。一般商品在消费过程中,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它的价值也会消失,或者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劳动力商品则不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它的使用和消费就是劳动,而劳动能形成价值,因此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的本质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部分,它的源泉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既在流通领域进行(以流通为媒介,在市场上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又不在流通领域进行(剩余价值是在使用劳动力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整个过程的关键在于劳动力具有特殊的使 用价值,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劳动力的使用能为其购买者创造剩余价值。价值增殖的秘密就在这里。劳动力商品的这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对货币转化为资本具有决定性意义。资本家购买到这种特殊商品,才能获得剩余价值。 16.与奴隶制、封建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体现 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大进步。 [答案要点] 此观点正确。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的体现,在经济上要求自由竞争,等价交换,在政治上要求自由平等,民主平等,这些特征与奴隶制、封建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体现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大进步。资产阶级的共和制、议会和普选制,所有这一切,从全世界社会发展来看,是一大进步。人类走到了资本主义,而只有资本主义,凭借城市的文化,才使

初中考试photoshop选择题与判断题

Photoshop题库 一、选择题 1、李林同学制作了一个《蚂蚁探秘》的电子杂志,她收集了多张有关蚂蚁的图片, C 适合用于“蚂蚁身体结构”的页面。 2、王志清同学想将一张大小为640×480像素的图片设置为自己的QQ头像,如果要通过Photoshop把该图片的大小更改为30×20像素,他可以 B 。 A.通过工具栏的矩形选框工具进行选取 B.执行“图像”→“图像大小”命令,在图像大小对话框中修改 C.执行“编辑”→“自由变换”命令,进行调整 D.执行“图像”→“画布大小”命令,在画布大小对话框中修改 3、在Photoshop中处理图片,若使用工具箱中的剪裁工具在图片中拖拽出一个矩形(如下图所示),则在矩形中双击后得到的结果是 C 。 4、下列关于Photoshop中图层的描述错误的是 C 。 A.一张图可以有多个图层 B.图层就像一张张透明的纸叠放在一起 C.一张图只能有一个图层 D.可以单独编辑某一图层 5、下图所示照片拍照时曝光过度,我们可通过下列 B 软件对图片进行加工。 A.千千静听 B. Photoshop C.录音机 D.记事本 6、Photoshop中,图示对话框可以设置 C 。

A.画布大小 B.选区大小 C.图像大小 D.裁切区域大小 7、Photoshop中,“亮度/对比度”对话框的调整如图所示,则调整后的图像 B 。 A.没有变化B.亮度增加,对比度增加 C.亮度减小,对比度减小D.亮度增加,对比度减小 8、Photoshop中,工具栏上名称为 C 。 A.文字工具B.矩形选框工具C.裁切工具D.横排文字工具 9、Photoshop中,要为图片添加文字,可使用工具栏中的 A 。 10、Photoshop中,可以使用 C 快速为图示人物剪影建立选区。 11、在Photoshop中,要将右图选 区中的人物移动至左图中,可以通 过工具栏中的 D 实现。 12、使用Photoshop处理图像,图 层调板显示如图,则该图像有 C 个图层。

马原选择题精选总结

马原选择题精选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中,列宁将其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 把宇宙中的各种物质运动归结为机械、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是(恩格斯) 从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是(劳动) “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列宁说: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正因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反映特性,因而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展成为最高级的反映形式--人脑的反映形式即意识。 人们在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观点是:社会规律的决定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在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就是承认社会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得以实现的,承认人的能动作用。这是正确的。但“成事在天”即把办成事情的原因、决定因素归结为外在于人的天意,认为历史活动的成败完全由客观必然性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所决定的,这是错误的,因为它否认了人的努力在事情成败中的作用,同时也否认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从而陷入了唯心史观和宿命论。 辩证法讲的是世界的状态是什么样的.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主观辩证法作为概念辩证法、头脑中的辩证法,是对自然界的客观的变化、运动和发展的过程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它是人们的一种理论形态或者思维方法形式存在的辩证法,属于意识的范畴。相应的,客观辩证法是以物质联系运动发展的客观状态形式存在的辩证法,总体属于物质的范畴,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客观辩证法是内容,主观辩证法是形式,这就是两者的关系。主观辩证法指辩证的思维,在本质上它是客观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它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范畴。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中国古代哲学家李贽提出“是非无定质”,这种观点是相对主义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对相对主义的确认。题干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李贽的关于相对主义的典型命题,“是非无定质”是说是非没有界限,这显然是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实际上形而上学哲学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就有“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相对主义的错误在于夸大事物的相对性,而绝对主义则是夸大事物的绝对性。“是非无定质”是一种形而上学观点,但更确切地说是相对主义的错误观点。 中国古代哲学提出:“无独必有对”,“独中又有自对”,这是一种 A.矛盾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及解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题 一、单选题(共79题,79分) 1、(C)认为马克思主义还很年轻,几乎处于童年时代。 A、德里达 B、吉登斯 C、萨特 D、罗森贝格 2、当前国际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会的纽约中心每(D)年召开一次大会。 A、四 B、三 C、二 D、一 3、首届国际马克思主义大会于(B)召开。 A、 1994年 B、 1995年 C、 1996年 D、 1998年 4、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论述侧重点是(D)。 A、揭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批判性 B、把马克思的理论同当时德国流行的其他理论区分开来 C、从德国实际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 D、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及与时俱进的品质 5、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是批判()和(D)的错误观点。 A、米海洛夫斯基、卢卡奇 B、米海洛夫斯基、李卡克内 C、卢卡奇、倍倍尔 D、李卡克内西、倍倍尔 6、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指的是(C)。 A、马克思主义思想 B、马克思主义信仰

C、马克思主义方法 D、马克思主义结论 7、(D)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纲领。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C、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8、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是(C)。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无产阶级 D、资产阶级 9、马克思主义被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B)。 A、在时间上的开放性 B、在空间上的开放性 C、是封闭的 D、具有阶级属性 10、下面著作中提到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主导人物的是(C)。 A、《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B、《共产党宣言》 C、《青年恩格斯的思想形成》 D、《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11、下面不属于科拉科夫斯基认为马克思与恩格斯存在的分歧的是(D)。 A、自然主义进化论与人类中心说的分歧 B、知识的技术观和实践的认识论之间的分歧 C、无限进步论与革命末世说之间的分歧 D、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 12、用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反对青年马克思的代表人物是(C)。 A、考斯基 B、郎兹胡特 C、阿尔都塞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及答案整理

辨析题题库: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人人都有,所以哲学也人人都有。 错误。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自发地形成这样或那样的世界观,但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2、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 错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基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基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区分。唯物主义者和彻底的唯心主义者(如黑格尔、贝克莱)肯定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坚持可知论,而另一部分唯心主义者(如休谟)则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坚持不可知论。 3、世界统一于存在。 错误。这是一个折衷主义的观点。因为在这里,存在是不明确的,如果存在是物质的话,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如果存在是指精神的话,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与它的物质性。 4、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存在。 错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与具体实物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把物质归结为看的见摸得着的东西,混淆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如,生产方式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5、大脑分泌思想,就像肝脏分泌胆汁一样。 错误。意识不是人脑自生的。65页最后一段“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主观映像。” 6、新生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 错误。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不能以出现的先后作为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 7、正确的意识其根源是客观事物,错误的意识则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 错误。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正确的思想是对客观事物的错误反映,错误的思想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 8、唯物主义都倡导能动的反映论。 错误。264页4-7行 9、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有限的。 错误。就具体认识过程而言,人们的认识能力收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可能穷尽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但按其本性及其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来说,人类思维是至上的,完全能够认识无限着的客观世界。(290页)在特定实践活动中,可用于实现目的中介或者手段都是有限的。但同时,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对实践既定目的超越是永无只止境的。(81页) 10、既然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那就没有必要提倡认真读书,接受间接经验。 错误的。肯定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并不排斥接受间接经验的必要性。认识来源于实践是就人类认识总体而言的。对于每一个具体的认识主体,其绝大部分知识来源于间接经验,任何人都不必要也不可能事事直接经验。在你为间接经验,在他人则是直接经验。所以,人类的一切认识都是来自于实践的,但接受直接经验的同时,不排斥接受间接经验。 11、有用即真理。(不做要求) 错误。这是实用主义的真理观。实用主义认为真理是观念和行为对人有用的效果,认为概念、思想、理论是不过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预期目的而设计的工具,这实际上是一种主观真理论。(P286) 1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历史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 错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作为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成为历史的“剧作者”。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深刻影响,但其作用的发挥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脱离人民群众,历史人物将一事无成。

宏观经济学选择题与判断题

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收入分配理论 B.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C.消费理论 D.经济增长理论 2.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美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美元,消费等于43美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美元,个人储蓄为4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则等于()。 A.50美元 B.48美元 C.47美元 D.40美元 3.恒等式GNP=C+I+G是从()角度来统计国民收入的。 A.收入 B.支出 C.生产 D.消费 4.基于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函数强调()。 A.当期消费与财富积累的联系 B.当期储蓄与当期收入的联系 C.终身消费与终身收入的联系 D.当期储蓄与当期消费的联系 5.永久收入理论认为,()。 A.当前收入的变化会引起消费的同比例增加 B.暂时性收入高于持久性收入 C.高收入边际消费倾向较高 D.暂时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接近于0 6.如果在消费—收入图形上,消费曲线向下移动,这意味着()。 A.由于收入减少而导致消费减少 B.由于收入增加而导致消费增加 C.由于非收入等其他原因导致消费减少 D.由于非收入等其他原因导致消费增加 7.乘数的作用必须在以下条件下才可发挥,() A.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 B.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C.政府支出等于政府税收 D.经济中存在闲置资源 8.税收对投资乘数的影响是()。 A.使乘数变大 B.使乘数变小 C.乘数保持不变 D.与税收的种类有关 9.下面哪一种情况可能使国民收入增加最多?() A.政府对高速公路的养护开支增加250亿元 B.政府转移支付增加250亿元 C.个人所得税减少250亿元 D.企业储蓄减少250亿元 10.若三部门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50+0.8(y-t),且政府税收t与自发性投资支出i 同时增加50亿,则均衡收入水平将()。 A.增加100亿 B.减少50亿 C.增加50亿 D.保持不变 11.当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收入水平会()。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D.不相关 12.税收对投资乘数的影响是()。 A.使乘数变大 B.使乘数变小 C.乘数保持不变 D.与税收的种类有关 13.封闭经济中,政府只征收总量税,且将新征税100亿美元全部用于政府支出,这一举措的净效应是()。 A.该经济的GDP增加100亿美元 B.该经济GDP增加量等于100亿美元乘以财政支出乘 C.GDP保持不变,因为税收增加额恰好抵消了政府支出的增加额 D.不能判断

马原--判断题--辨析题题简答题

绪论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容许一丝一毫的修改。 2、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不是科学的。 四、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好它我们就能永不犯错误。 2、马克思恩格斯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与他们个人的主观条件是分不开的。 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已经过时了。 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体系,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总是一帆风顺的。 五、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材料1: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的经验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95年版) 材料2:恩格斯在1895年时指出: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95年版) 材料3:“决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91页。

马克思原理概论判断题

判断题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离不开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 Y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 Y 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同一对象可以用多种理论观点解释,因此,真理是多元的N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Y 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Y 事物的质和量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N 历史的发展最终会通过人民的意志表现出来 Y 空想社会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只具有消极的意义 N 空想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只具有消极的意义 N 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N 上层建筑队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总是积极的、进步的 N 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N 按劳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N 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Y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因此它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N 肯定方面就是积极的、正确的方面,否定方面就是消极的、错误的方面 N 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所以历史事件是可以重复出现的. N 马克思主义是所有革命阶级的意识形态. N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同一性的作用大,斗争的作用小. N 在人们认识过程中,同一对象可以用多种理论观点解释,因此,真理是多元的。N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在于社会资本在生产的周期性。N 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倒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Y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了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对 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对 资本是一种物,其本质并非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错 马克思是个学者,缺乏社会活动能力错 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唯一源泉错 生产力可以跨越发展对 生产力是不可以跨越发展的 N 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劳动价值论,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和简答题(绪论~第四章,辨析题有答案)

绪论辨析题 1、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允许一丝一毫的修改。 这种说法不对 这种说法表面上强调继承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实际上是封闭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教条主义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所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而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坚持与发展是统一的。只有坚持,才能发展,才能更好地坚持。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 2、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不对。马克思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但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之后又在中国实现。而西方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发展。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辨析题 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前面半句对,后面半句错,因为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所以动中有静;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所以静中有动;但不能因此就说二者都是绝对的,因为只有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2、意识凭借其自身力量可以使客观事物发生现实的变化。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意识发挥作用必须以客观事物为对象,以遵守客观规律为前提。 3、随着科技发展,电脑将取代人脑。 (1)这种观点抹煞了人脑和电子计算机的本质区别,把高级运动形式归结为低级运动形式,是机械论的观点。(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在某些方面可以超过人脑的功能,但是电子计算机却不能完全代替人脑。因为人脑是活的有机体,电子计算机是人的智慧结晶,是死的机械装置,电子计算机是人制造的,受人的支配。(3)人脑本身及人的思维能力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的意识具有创造性,因此电子计算机永远不可能代替人脑。 4、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同样是不可设想的。 这一观点是对的。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方式,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无物质的运动。 5、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为了维持事物正常发展,

五年级语文选择题和判断题

五年上册语文选择题与判断题复习(长泰县古农农场中心小学)(第一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挑.拨(tiǎo) 诱.惑 (yòu) 操纵.(zònɡ) 沮.丧(jǚ) B塑.料(sù) 附.近(fù)便.宜(pián)允.许(rǔn) C眸.子(móu) 流泻.(xiè)葱茏.(.lónɡ) 石榴.(liù) D旅.途(lǚ) 和蔼.(ǎi)信赖.(lài) 眼睑.(jiǎn)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小心翼翼依依不舍不容争辨银光闪闪 B不动生色大喜过望源源不断络绎不绝 C星罗棋布心灵手巧受用不尽神气十足 D垂头丧气月光如水筋疲力尽与重不同 3、下面的句子有错误的一项是() (1)小明忍不住笑出声来。 (2)暑假快到了,我们已经结束了小学的学习生活。 (3)不亲身体验,怎能获得真实的感受? (4)言行不一致,是一种不诚实的表现。 4、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的是() A 那树叶像一片绿玻璃片一样透明、清亮。 B 森林伸出有力的臂膀,发出欢快的呼啸声。 C 像往常一样,他径直走向了那家餐馆。 D 太阳一出来,地上已经像着了火。 5、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是() A这种给予也许是微不足道 ....。 ....的,可它的作用却难以估计。B今天学生的表现使老师迷惑不解 C碧空如洗 ....,马上就要下雨了。D同学们看到张红工整的作业后赞叹不已 ....。 二、判断题 1、“毅力、顽强、固执、顽固、坚韧、坚强”都是褒义词。() 2、“鼎”是上下结构,“大名鼎鼎”的“鼎”与“人声鼎沸”的“鼎”意思不一样。() 3、《秋思》是宋代张籍写的一首思念家乡亲人的诗。() 4、《梅花魂》一课采用了倒叙的写法。() 5、“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作者是卢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