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中国的高级知识分子

关心中国的高级知识分子
关心中国的高级知识分子

关心中国的高级知识分子!

我国《公务员法》把公务员队伍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等类别。根据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公务员法》实施方案,各省正陆续开展“参公”资格认定工作,但由于国家人事部对“参公”人员认定标准不明确,导致各省市“参公”实施办法不统一,各地在具体实施中反映出一些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同一个单位内部同是事业编制人员因所在股室、站所的不同,有的可以参公,有的未能参公,造成身份差异,导致待遇悬殊。部分地区由于单位未能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使得职工情绪较大,认为是暗箱操作,大家怨声载道,甚至出现了消极怠工现象。如果处理不当,将影响未进入参公范围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二、因人员混岗使用造成矛盾纠纷。按照“三定”方案,各单位各股室的职能、人员、编制是有严格规定的,但有些单位混岗使用现象比较严重,而参公人员有限,使得部分混岗人员没有资格参公,造成了职工与领导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的矛盾,不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

三、因体制原因造成矛盾纠纷。体制不顺造成部门职能交叉,县区间职能划分标准不统一,也成为矛盾的焦点。如四川省电力行业的行政执法,有的区县全部划归经商局,而又的区县则把电力分为两块,大电网的电力管理职能在经商局,小水电的管理职能在水利局。

四、缺少专业技术职称与行政级别的对应关系。事业单位中专业技术人员目前依据的是公务员综合管理类的行政级别进行套改,没有其他的参照标准。对于没有行政职务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则转为公务员的科员或主任科员待遇。因此,许多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仅失去了技术职称身份,同时工资待遇将大幅度降低,这对于长期从事技术工作并取得了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很不公平。江苏公务员信息网

五、事业单位特别是参公单位退休人员高度关注这次参公。目前,在职人员参公管理方案已经出台,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特别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人员)怎样解决没有明确方案,如不及时出台解决方案势必影响社会稳定。最近几年,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每年都在上调,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则一直未调,有的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已超过了同工作年限的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对此,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反响强烈。

为此,民建四川省委建议:

一、加大宣传解释力度,让事业单位人员吃透精神,对号入座。认真研究解决有关单位在此次参公中反映出的特殊情况和特殊问题,做到宜宽不宜窄。

二、加快事业单位的改革步伐。由于参公管理涉及事业单位人员的切身利益,因此,建议尽快出台政策解决未列入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待遇,即真正落实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明确经费来源,使未参公人员感觉没有被党和政府遗忘,减少社会矛盾。

三、建议国家尽快出台“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分类管理规定”。考虑到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性质,建议保留技术职称,并进行细分和完善,进而做到与现行公务员行政职务级别相对应,实行相同的工资薪酬待遇。对于某些工龄长,能力突出,所作贡献大的正高级技术人员,可给予正处级及其以上的职务级别和工资待遇。在国家分类管理规定出台前,建议在职称、工资问

题上尽可能的维持现状,暂不重新核定工资,以待新政策文件出台后,再行调整或理顺。江苏公务员信息网

四、对于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做好解释工作,并尽快制定相关政策解决其退休金过低问题

文:rsikdj

关于妥善解决参公单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工资套改问题建议

一、基本情况:

此次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登记,在工资套改的过程中,各地人事局是在没有正式文件的情况下,按照省人事厅口头精神进行的。全省一些执行政府机关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划归公务员管理,这次套改没有按与职称对应的行政级别相应套改,而是一刀切地,凡是没有行政级别的统统按办事员或科员套改,这样对原来拿职称工资的专业技术人员是显失公平的!

从现已参公单位的情况看,没有挂上相应行政级别的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就倒退了几个档次。例如,正高、副高和中级职称在参公之前相对应的行政级别工资是副厅、正处和正科级工资,而参公后,若无行政职务,则均按办事员或科员来套改。据测算,套改后这类人员的工资薪酬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很多。本来,参公套改完全可以按历来的做法套上相应级别的,但人事部门却说“没有文件依据”,而这样“套改”,就有文件依据了吗?答案是也没有文件依据!

苏州公务员信息网

在基层工作的知识分子,辛辛苦苦奋斗几十年,好不容易才晋升到副高或正高职称的,已到了快退休的年龄了,一夜间,只因他们的单位参公了,他们的工资就退到了科员的工资待遇,就好象大学毕业刚刚参加工作一样,这样公平吗?

这些经过严格的评审或严格的考试得来的技术职称,正是反映了他们的工作能力,也应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参公之前他们是人才,参公后他们就不是人才了吗?假如,他们一开始不是走职称道路,而是走行政级别,那么相信这些中、高级知识分子不会全都只停留在科员这一职务档次上吧!况且全国上下所有参公单位的中、高级职称人员都是单位的业务技术骨干,参公后,他们的工作性质没有变,仍然是业务骨干。难道说作为单位中流砥柱的他们参公后就等同于工勤人员了吗?他们的工资就应该和那些参公都无法登记(驾驶员、工人)的人员一样或更低吗?这样的“参公套改”真是大大伤害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大大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党的一贯政策,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工资政策一贯是就高不就低,尤其是机构改革或“工资”改革时!比如某个单位机构改革时,没有排上位置的干部,官没了,但原级别还保留,工资也不变;又比如某个领导,犯了小错误,职务被撤了,工资都还能保留呢?难道这些中、高级知识分子连那些犯了错误的“官”都不如吗?工资就该被降掉吗?这种无视专业技术人员兢兢业业几十年潜心业务工作,一律按科员套改工资,贬低和伤害专业技术人员的作法,是绝对不符合党中央的有关精神!这是对广大科技工作者切身利益的一种漠视!

太仓公务员信息网

二、存在问题:

1.正高职称人员工资比工人(技师)低。

参公单位干部系列正高职称、副高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一律按科员工资套改;工人系列人员高工职称套行政工勤人员高工工资,技师职称套行政公务员乡科级副职工资,高级技师职称套行政公务员乡科级正职工资。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正高职称的工资比工勤人员工资(技师)低的奇怪现象。

2.离休、退休和在职在岗的专业技术人员套改不同。

①参公单位离休人员,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按照本单位最高行政级别的标准套改规范性津贴补贴;

②参公单位的退休人员在2006年7月1日前退休的,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按照本单位最高行政级别的标准套改规范性津贴补贴;

③参公单位的退休人员在2006年7月1日后退休的人员,按照退休前的行政职务套改规范性津贴补贴,不考虑退休前的职称高低(即不考虑专业技术职称);

④参公单位在职在岗的专业技术人员,无论什么专业技术职称,均按照现行职务套改工资。

出现以上四种执行标准,应该要有一种可以解释的权威政策,而不是口头精神。这种套改工资和规范性津贴补贴的办法,会出现专业技术人员“在岗工作的不如退休的,退休的不如离休的”感觉,严重的挫伤了在岗人员,特别是在岗的高级职称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没有尊重历史。

江苏公务员信息网

参公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经过了二、三十年的拼搏、奋斗,通过了各种考试评审,终于取得了中高级技术职称,聘任了相应的技术职务,得到了应有的工资待遇。如今,这些人,特别是高级职称的人员大多已接近退休年龄,要从头开始走行政职务的道路已为时过晚了。由于单位的工作性质,可以申请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为了顾全大局,这些同志服从组织决定,同意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的申请。可是参公后,工资套改完全按照现行的行政职务套,使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降低了许多工资薪酬,特别是副高职称以上的人员工资薪酬降的更多。4.不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经过二、三十年的磨练和努力奋斗,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目前都是单位的中坚力量,如:某单位中层以上干部90%是正、副主任医师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出现这种全然没有考虑到专业技术人员的奋斗历史,全盘否定专业技术人员取得的职称和被聘任的历史,让专业技术人员经过二、三十年努力后,从高级职称待遇又回到原点的做法,严重的挫伤了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自尊心,不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更是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相违背。工资牵涉到每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应该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严肃性和公平公开性。

5.高级职称人员工资与刚刚转正的大学生相差无几。

参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的一律按科员工资套改,工资与刚刚转正的大学生相差无几。如某参公单位一名主任医师,工龄34年,工资3091元,与刚刚转正(2008年10月转正)的

大学生,还没有独立工作能力的新同志(工资2650元)相差无几,这样的参公套改工资合理吗?

苏州公务员信息网

三、建议:

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任何政策的制订出台都应体现社会的进步。希望政策的制订者多考虑考虑这些知识分子,这些同志不是新进人员,而是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到事业单位,今天他们已经干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专业技术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取得了中、高级职称,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如果仅仅因为一个单位管理模式的改变要退回原点的科员身份,我们认为于法、于理、于情都是说不过去的。

殷切希望政府以及领导在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政策上,要有连贯性的政策和动作。能够关心一下参公单位的中、高级技术人员的待遇问题,让从事技术工作的同志们更加安心的做好本职工作,更有信心和自信地在行业技术发展上做出术人员的更多贡献!政策是人制定的,新颁布公务员法规定的职位类别已有了专业技术类,恳切希望各级政府从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大局出发,为广大的参公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制定一个合理的政策。

鉴于目前我省各地参公单位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工资套改中存在的问题,问题特别突出,涉及人数很多,恳请各级政府尽快出台合理的参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工资套改配套文件,尽快解决中、高级技术职务人员的工资薪酬合理待遇问题!恢复原来相应的套改级别。这是一个众多知识分子关心的大问题!

江苏公务员信息网

文:arlin1961

关于再次提出妥善解决参公单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工资套改问题的建议

一、基本情况:

此次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登记,在工资套改的过程中,各地人事局是在没有正式文件的情况下,按照省人事厅口头精神进行的。全省一些执行政府机关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划归公务员管理,这次套改没有按与职称对应的行政级别相应套改,而是一刀切地,凡是没有行政级别的统统按办事员或科员套改,这样对原来拿职称工资的专业技术人员是显失公平的!

从现已参公单位的情况看,没有挂上相应行政级别的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就倒退了几个档次。例如,正高、副高和中级职称在参公之前相对应的行政级别工资是副厅、正处和正科级工资,而参公后,若无行政职务,则均按办事员或科员来套改。据测算,套改后这类人员的工资薪酬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很多。本来,参公套改完全可以按历来的做法套

上相应级别的,但人事部门却说“没有文件依据”,而这样“套改”,答案是也没有文件依据!

在基层工作的知识分子,辛辛苦苦奋斗几十年,好不容易才晋升到副高或正高职称的,已到了快退休的年龄了,一夜间,只因他们的单位参公了,他们的工资就退到了科员的工资待遇,就好象大学毕业刚刚参加工作一样,这样做太不合理。

这些经过严格的评审或严格的考试得来的技术职称,正是反映了他们的工作能力,也应该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参公之前他们是人才,参公后他们仍然是人才,假如,他们一开始不是走职称道路,而是走行政级别,那么相信这些中、高级知识分子不会全都只停留在科员这一职务档次上吧!况且全国上下所有参公单位的中、高级职称人员都是单位的业务技术骨干,参公后,他们的工作性质没有变,仍然是业务骨干。作为单位中流砥柱的他们参公后就等同于工勤人员,他们的工资就和那些工勤人员一样或更低吗,这样的“参公套改”真是大大伤害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大大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太仓公务员信息网

党的一贯政策,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工资政策一贯是就高不就低,尤其是机构改革或“工资”改革时!这种无视专业技术人员兢兢业业几十年潜心业务工作,一律按科员套改工资,贬低和伤害专业技术人员的作法,是绝对不符合党中央的有关精神!这是对广大科技工作者切身利益的一种漠视!

二、存在问题:

1. 正高职称人员工资比工勤人员低。

参公单位干部系列正高职称、副高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一律按科员工资套改;工人系列人员高工职称套行政工勤人员高工工资,技师职称套行政公务员乡科级副职工资,高级技师职称套行政公务员乡科级正职工资。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正高职称的工资比工勤人员工资(技师)低的奇怪现象。

2.离休、退休和在职在岗的专业技术人员套改不同。

①参公单位离休人员,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按照本单位最高行政级别的标准套改规范性津贴补贴;

②参公单位的退休人员在2006年7月1日前退休的,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按照本单位最高行政级别的标准套改规范性津贴补贴;

③参公单位的退休人员在2006年7月1日后退休的人员,按照退休前的行政职务套改规范性津贴补贴,不考虑退休前的职称高低(即不考虑专业技术职称);

④参公单位在职在岗的专业技术人员,无论什么专业技术职称,均按照现行职务套改工资,完全不考虑职称因素。

苏州公务员信息网

出现以上四种执行标准,应该要有一种可以解释的权威政策,而不是口头精神。这种套改工资和规范性津贴补贴的办法,会出现专业技术人员“在岗工作的不如退休的,退休的不如离休的”感觉,严重的挫伤了在岗人员,特别是在岗的高级职称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没有尊重历史。

参公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经过了二、三十年的拼搏、奋斗,通过了各种考试评审,终于取得了中高级技术职称,聘任了相应的技术职务,得到了应有的工资待遇。如今,这些人,特别是高级职称的人员大多已接近退休年龄,要从头开始走行政职务的道路已为时过晚了。由于单位的工作性质,可以申请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为了顾全大局,这些同志服从组织决定,同意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的申请。可是参公后,工资套改完全按照现行的行政职务套,使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降低了许多工资薪酬,特别是副高职称以上的人员工资薪酬降的更多。

4.不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经过二、三十年的磨练和努力奋斗,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目前都是单位的中坚力量,如:某单位中层以上干部90%是正、副主任医师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出现这种全然没有考虑到专业技术人员的奋斗历史,全盘否定专业技术人员取得的职称和被聘任的历史,让专业技术人员经过二、三十年努力后,从高级职称待遇又回到原点的做法,否定了这些同志几十年的历史贡献,严重的挫伤了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自尊心,不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更是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相违背。工资牵涉到每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应该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严肃性和公平公开性。

太仓公务员信息网

5.高级职称人员工资与刚刚毕业的硕士、博士生还低。

参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的一律按科员工资套改,工资与刚刚转正的大学生相差无几。如某参公单位一名主任医师,工龄36年,工资3091元,与刚刚转正的大学生,还没有独立工作能力的新同志(工资2650元)相差无几,如果是硕士、博士生毕业,他们的工资还会比正高职称人员工资更高,这样的参公套改工资是完全不合理的。

三、建议:

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任何政策的制订出台都应体现社会的进步。希望政策的制订者多考虑考虑这些知识分子,这些同志不是新进人员,而是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到事业单位,今天他们已经干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专业技术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取得了中、高级职称,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如果仅仅因为一个单位管理模式的改变要退回原点的科员身份,我们认为于法、于理、于情都是说不过去的。

殷切希望政府以及领导在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政策上,要有连贯性的政策和动作。参照重庆、湖北、天津、浙江等省市的做法,能够关心一下参公单位的中、高级技术人员的待遇问题,让从事技术工作的同志们更加安心的做好本职工作,更有信心和自信地在行业技术发展上做出我们技术人员的更多贡献!政策是人制定的,新颁布公务员法规定的职

位类别已有了专业技术类,恳切希望各级政府从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大局出发,为广大的参公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制定一个合理的政策。

鉴于目前我省各地参公单位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工资套改中存在的问题,问题特别突出,涉及人数很多,恳请各级政府尽快出台合理的参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工资套改配套文件,尽快解决中、高级技术职务人员的工资薪酬合理待遇问题!恢复原来相应的套改级别。这是一个众多知识分子关心的大问题!

江苏公务员信息网

附重庆市、湖北省的做法。如重庆市长寿区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之后,原任专业技术职务为中级,聘任时间满3年的,参公后确认为副主任科员,对工作年限满15年,聘任年限满3年的,确定为主任科员。又如湖北省卫生监督局较好地解决了高职称的专业人员待遇问题,在机构获批准改为参公管理后,工资改革中正高按正处级套改,副高按副处级套改,以此类推,较好地解决了公务员待遇问题。

发布者:admin

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担当和困境

下面二篇附件文章非常互补地论述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担当和困境。 自古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从来没有形成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立的、自由的人格。在孔孟和老庄二大主流文化传统天衣无缝的互补统治下,中国的知识分子入(入世、出仕)则以孔孟“忠君”思想为行为准则,成为皇权的附庸和帮凶。这是因为,无论是孔子的“仁、义、礼、智、信”;还是孟子的“民本思想”,毫无例外,都是以“忠君”和“皇权”为根本前提的。即使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无数“为民请命”的清官大老爷,他们的真正目的,也就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还是离不开“维护皇权”这个儒家的本质性命题。也正因为此,他们如果遇到真正的乱世,确实无法实现他们儒家的“忠君”信仰时,他们出(出世、隐居)则以老庄回归自然的思想为寄托,游山玩水、栽花种草,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远离民众和逃避现实的生活。在中国皇朝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真正地“以人民利益为终极目标”的知识分子。也就是还没有真正出现过知识分子自立、自强、自卫、自信、自爱、自觉、自由的独立人格。当然,这也和历史的局限性有关,我们不能以现代的标准来要求古代的知识分子。但作为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解读,就必须站在时代的制高点来科学地解读历史。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经历了以戊戌变法为前奏,以五四启蒙为主体,以抗日救亡为尾声的全民思想启蒙和文化创新历程,其发起和主导者,就是中国的知识分子群体。因此,在这个全民思想启蒙和文化创新过程中,中国的知识分子也迈开了自塑独立人格的起始步伐。 但是,随着急风暴雨式的武装革命,无情地截断了这种民族启蒙和知识分子自塑独立人格的过程。特别是新中国建立后经历的二次对知识分子独立地说真话的“定点打击”——党外的反右运动和党内的庐山会议打倒彭德怀事件,——,(当然还有文化大革命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从此以后,不管是党内还是党外,中国的知识分子无一例外地、干净彻底地失去了说真话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独立人格。刚刚发芽的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幼苗,遭到了风雪严寒的摧残。这也就是下面丹桠老师所指出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困境”。 非常幸运的是,自古以来,中国政治舞台上第一个真正地推动民族思想解放的先驱邓小平,在中华民族发展到“崩溃的边缘”的危难时期,亲自领导和发动了以“真理标准”为标志的思想解放运动,再一次地培育了中国知识分子独立自由人格的幼苗。但在80年代末的那次事件后,客观上,具有独立见解,敢说不同观点的真话的优秀知识分子被迅速地边缘化了,所谓“边缘化”就是:虽然不会受到打击,但将长期地和名利地位无缘。随后就是中国大批知识分子出国求学,知识分子的精英大量外流。 当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知识分子的言语环境在总体上确实是在不断地改善,党和政府也确实需要知识分子中的专家学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前期出国的优秀知识分子回国奉献也越来越成为潮流。但是,从深层次客观地说,就中国目前存在的大量腐败和逐步恶化的贫富悬殊的事实来说,人民群众对中国知识分子在反腐败和经济政策建言方面的表现是非常地不满的。这种不满,并不在于认为他们缺少学术的、科学的知识,也不是认为他们真的存在什么道德缺陷,而是如鲁迅所说的,是在于他们缺乏凛然风骨的“奴性”。 正如丹桠老师所说的,就中国目前的制度环境,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对知识分子提出过分的高要求。但是,在这里,还是应该有底线的:在目前的中国,反腐败是有一定的风险的,民众有权利规避风险,对腐败保持沉默,但作为知识分子不行,如果你真的想和老百姓一样规避这种风险,那么请您脱下“知识分子”这顶桂冠,放弃民众给予知识分子的荣誉和物质利益,因为反腐败,应该是知识分子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再比如,你可以通过对当局歌功颂德来获取名利地位,但你只能对当局真正取得的成就歌功颂德,决不能对错误和问题来歌功颂德,也就是不能把黑的说成白的,黑白颠倒。在政策建言中,你可以对和领导不同的观点保持沉默,但你不能为了说顺风话而提出实际上对国家有害的政策建言。请问各位大知识分子,你们守住了这条底线了吗?只有先守住这条底线,我们才能够进一步谈所谓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凛然风骨,才能进一步探讨所谓“知识分子的良心是民族的脊梁”等问题。

中国知识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业 任课教师:吴建伟 院系:宇航学院 学号:11151091 姓名:雷寅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国力迅速增长,从04年至10年,中国的GDP 先后超越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各方面的成就全世界有目共睹,然而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那些关于如何才能救中国的探索,其艰难却是今人所难以想象的。 19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封闭已久的这个古老东方大国的国门。自诩为“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在没有膝盖骨的蛮夷面前不堪一击,为了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统治阶级一次又一次的出卖国家主权,使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沼中越陷越深。为了拯救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黑暗中摸索,试图寻找一条强国之路。 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欲以中国化的基督教义改变中国,但终囿于理论的不坚实和农民革命的局限性走向了失败。其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畸形移植在甲午一战中化为齑粉,只留下京师大学堂作为曾经的见证。而康梁发起的百日维新,则因权力欲望的挤压和对帝国主义的幻想早早夭折。谭嗣同等六君子欲以鲜血激励国人,最后却真的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就迅速的遭遇了失败,但变法运动让人们终于意识到自上而下的改良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腐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根本行不通的,唯有以武力推翻封建王朝,中国才会有出路。 于是,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一声枪响,似乎让人们看到了共和的希

望。然而资产阶级的再一次妥协却又使得革命成果被封建残余所窃取,在袁世凯死后十二年间,北京九易政府,24次内阁改组,换了26位总理,便是共和实验失败的明证,三民主义似乎也在中国走到了尽头。军阀的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先进的中国人不得不加紧寻找这一答案。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意识到,以往少数先觉者的救国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是因为中国的大多数国民对之持观望态度,中国人的麻木、堕落和奴性,正是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为了彻底的改造中国,必须先改造中国人的国民性,而塑造这种国民性的,正是“吃人”的封建礼教。因此,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掀起了一场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新文化运动,德先生和赛先生成为了中国新的希望。新文化运动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但是当时的人们缺乏批判性的唯物主义思维,对事物的评价存在局限性,再加上中国向西方的学习的屡次失败,使人们对资本主义产生了怀疑,这也就影响了新文化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已经得到解放的知识分子们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了东方。在那个国情与中国极其相似的沙皇俄国,无产阶级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李大钊先生在《新纪元》一文中阐述,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我们在这黑暗的中国,死寂的北京,也仿佛分的那曙光的一线,好比在沉沉深夜中得一小小的明星,照见新人生的道路。”十月革命启示中国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教会了中国先进分子新的革命的方法,即团结工农。 不过在最开始的时候,社会主义的各流派在报刊杂志上纷然杂陈,经过反复的推求比较,中国的知识分子才选择了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李大钊率先扛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成为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先后发表了《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和《庶民的胜利》等文章来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利用他在北大当图书馆主任的条件,教育、引导了一大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时任图书馆管理员的毛泽东即是其中之一。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这是中国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无产阶级也第一次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工人阶级在

中国知识分子的士人文化传统

中国知识分子的士人文化传统 知识分子一词起源于十九世纪的俄国,这一群体由不同的职业人士所构建,对社会作批判,使社会机制加以改进;其成员要积极关注社会现实,通过影响国民思想、塑造政治领袖的行为来直接干预政治过程,并将此看作他们的道德责任和共同权利。中国古代虽然没有知识分子这一概念,但士是与之相接近的一个集团,二者有很多相同之处。所以中国人文知识分子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是中国第一次知识分子大论争。持不同世界观、人生观的知识分子群体纷纷对社会体制建构抒发一己之见。儒家希望君主采取仁政,道家希望君主无为而治,法家更是与国家机制直接融合,为国君颁布法令。虽然诸子政见不同,但总体特性一致:介入社会;希望以自己的理论模式规划世界,建立起更好的国家机制,使百姓安定富足。他们对自身人格修养要求很高。孟子提出我养吾浩然之气是儒家君子的内在修养要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是儒家知识分子的人格表现。老、庄则在玄妙的哲学思考下指导人生境界,希望人能活得更本真,顺其自然,回归本性。诸子百家建构国家的社会理想,是在对现实生活进行严厉批判后提出来的。面对连年战乱、满目疮痍的现实社会,怎样才能让人们过上安定的生活,让国家稳定富强,这是诸子经过哲学思辩想要解答的问题。在奴隶社会渐趋衰亡,封建社会缓慢建立的过程中,为了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纷纷游说各个国家的统治者,希望自己的社会建构理论能被统治者采纳,付诸实践。此时,由于社会制度尚未完全建立,知识分子以立法者姿态批判社会;而要以自己的思想理论建构社会制度、国家机制,知识分子就必须与执政者联合起来。这一时期,教育体系并不发达,知识的传播媒介只是竹简、绢书,知识仅仅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掌握知识的人能参与国家管理机制,成为统治阶级的一员。知识分子对知识的掌握有绝对优势,在思想上认为自己是先进的,以一种权威姿态发言;而百姓因为自己掌握的知识太少,社会又极不稳定,他们无法把握自己的生活,对知识分子的权威性发言表现出依赖性。 孔子以立德、立言、立功为三不朽,确立了士人知识分子的权威地位。自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传统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血液中的一部分,并且衍生不止。士人知识分子除了参与政治的功能外,还有一部分进行文学创作,甚至二者互有融合。儒家知识分子做官的同时也进行文学创作,这种情况在中国古代不胜枚举。在魏文帝曹丕提出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后,文学创作的独立地位才得以确立。文学的独立由一位政治家提出来,可见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与政治联系之密切。由于文学的自觉,文学理论也开始发展起来:晋陆机的《文赋》、梁刘勰的《文心雕龙》等经典文论著作都成书于此时期,为文学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规划。这是文学作为一个学科的立法阶段。这是对文学创作实践的初步理论、规律总结和指导,促进了文学的发展。文学这一艺术样式自诞生之初就带有审美的自身诉求和社会批判功能。文学创作者一直追求在美的表现之中蕴涵社会批判意识。 由于封建统治阶级采用儒家典籍考试来选拔官员,儒家思想在士人知识分子的系统学习中深入其心。进入统治阶级内部的士人知识分子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立身准则,心怀苍生,以天下为己任。他们愿为帝王师,希望帝王能采纳自己的治国方略;如果不被帝王欣赏,郁郁不得志,或是归隐,或是死谏,都会坚持自己的人文品格。他们直接与政治接轨。明末东林党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思想古已有之。无论是否在统治集团内部,古代士人知识分子都希望能为国家大事发一己之言。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救亡图存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救亡图存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救亡图存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救亡图存的历史。1840年,西方帝国主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开始瓦解,中国各阶层的有识之士开始走上了救亡图存的奋斗道路。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但是均以失

败告终。回顾过去,伟大的中国人民在祖国危难之时所做出的一次又一次的艰难探索给祖国兴旺带来了新的契机。 “知识分子是专门从事创造和传播价值的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知识分子是文化的生产者和创造者 也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者。知识分子承担人类薪火传递、知识承继的社会责任。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 中国近代以来开始形成新知识分子群体。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现象 是伴随中国社会的内忧外患产生的。知识分子作为思想启蒙的承载者 对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变迁、经济发展、文化重建和社会转型 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巨大推动作用。 一、戊戌维新运动 (1)戊戌变法的背景 甲午战争的失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而站在救亡图存和变法维新前列的,正是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他们把西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但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在当时的特定历史环境下,资产阶级改良思想迅速传播开来,逐渐形成为变法维新的思潮,并发张为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 (2)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以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严复为主要嗲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采取以下主张进行宣传维新主张。 1、向皇帝上书。

2、著书立说。 3、介绍国外变法的经验和教训。 4、办学会。 5、设学堂。 6、办报纸。 维新派以各种方式宣传变法主张,制造维新舆论,培养变法骨干,组织革新力量,而其重点放在争取光绪皇帝及其周围帝官员的支持上,希望通过他们自上而下的实行变法主张。 当时,封建守旧派和反对改变的封建制度的洋务派,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对维新思想发动攻击。于是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展开的第一次正面的交锋。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传播,戊戌变法的序幕由此拉开。 百日维新期间,想要有所作为的光绪帝,在维新派的推动和策划下,颁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政令。其内容涉及的方面主要包括: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军事方面、文化教育方面。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但是光绪帝的政令和措施并未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所要推行的是一种十分温和的不彻底的改革方案。但却遭到封建保守派的残酷镇压,戊戌变法宣告失败。(3)戊戌变法的意义及其影响 由于变法的失败,中国失去了一批倾向在原有体制内下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阅读答案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 季羡林 季羡林被称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这是名副其实的称号。不过,我想说,他还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和榜样。他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为发扬和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不愧是“中国的脊梁”。 像季羡林这样六岁以前还在地里拾麦穗,割草喂牛,与文字无缘的人,日后能成为学术大师的,不能说绝无仅有,也是寥若星辰。例如,比季羡林大三十岁的鲁迅先生,虽然幼年时家道中落,“从小康而坠入困顿”,却仍然能够在“三味书屋”中得到寿镜吾老先生的开蒙教育;再比如比季羡林大一岁的钱钟书先生,出身于无锡有名的书香世家,四岁识字,五岁入私塾读《毛诗》,每天上学都有家中人接送。诸如此类,不胜枚举。相比之下,季羡林的“蒙学”却等于零。说实在的,像季羡林这样家庭出身的人,若无特殊的机遇和过人的聪明与勤奋,要想日后再中国学坛独树一帜,并且成为世界知名学者,几乎是不可能的。季羡林常说:“我少无大志,从来没有想到做什么学者,”这完全是他发自肺腑的实话。 高中三年级,虽然已经没有经学课程,国文课也以白话为主,但是季羡林没有放松对中国古籍的钻研。他阅读的范围仍然很广。陶渊明、王维、李白、杜甫、李商隐、李煜、陆游、姜夔等诗人、词人的作品,他读了很多。这对他以后的研究和写作,无疑影响深远。 1930年夏天,季羡林随山东省立济南高中同班毕业的八十多位“举子“,联合”进京赶考。他只报了北大、清华两所大学。他说:“我一辈子考试的次数成百上千,从小学一直到最高学位;但我的考试运气好,从来没有失败过。”这当然不是运气好,而是有实力与自信。但是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非北大、清华不上,这多少有点狂妄。由此也可看出,青年季羡林的心气有多高。 季羡林留德十年,时间是够长的,但是这十年中,他除了哥廷根和柏林外,没有去过其他城市,更不用说是欧洲其他国家了。没有去外地旅游,除了没钱,更重要的是没有时间,或者说,还有比旅游更让他感兴趣的事。在他看来,独自一人畅游在书海之中,所得到的享受,远甚于去高山滨海旅游。而且,像研究印度古代语言、宗教、碑铭等,对一般人来说,是极其枯燥乏味的事情,而他却情有独钟,乐此不疲。 成大事者,皆有癖。大概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从1992年到2002年的十年,是季羡林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功成名就,誉满天下。 如果用百米赛跑来比喻季羡林一生的学术历程的话,那么,可以说六十七岁,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和干扰,只跑了二三十米。而在最后的七八十米跑中,从1992年至2002年的十年,则是他最后的冲刺阶段。所以他说:“我的学术研究冲刺起点是在八十岁以后。”在这最后十年中,他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三部学术著作:《糖史》、《吐火文(弥勒会见记)译释》和《中国佛教史 .龟兹与焉耆的佛教》。 他预言:“21世纪东方文化必将在世界上首领风骚。”他对中国和世界的未来充满希望,从不悲观。他对人和万物充满爱心,这种爱心发自内心深处,却包容整个世界和宇宙。 不知道哪位哲人曾经说过:“伟大来自平凡。”季羡林平凡,平凡到不需要任何修饰,所以才会令人感到他的伟大。他这种平凡的伟大,没有什么惊人之处,就一个字“真”字。“怀真情,讲实话。”一切真正的伟大的人,都是这样的。 在这两年中,季羡林一直沉迷于书山书海中,不但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和健康,也忘记了燕园风光。 季羡林先生的一生是慢长的,几乎跨越了整个20世纪。20世纪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一百年中,我们这个古老国家由贫弱走向小康,由混乱走向

余英时 中国知识分子的边缘化

余英时:中国知识分子的边缘化 我想借这个机会提出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供大家讨论,这个问题──中国知识分子的边缘化──牵涉的范围太广,而我自己的思考也远远未达成熟的地步。现在我只能写出一个简单的提纲,我的目的是在提出问题,因为我也没有自信这里的提法是否合适。文中所表示的看法都属未定之见,尤其要声明一句的是:我所想做的是尽量客观地展示历史的问题,不是下价值判断。这里并没有「春秋笔法」。 一、从士大夫到知识分子 中国传统的士大夫(或「士」)今天叫做知识分子。但这不仅是名称的改变,而是实质的改变。这一改变其实便是知识分子从中心向边缘移动。 1.传统中国的士 在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士」号称「四民之首」,确是占据着中心的位置。荀子所谓「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大致点破了「士」的政治的和社会文化的功能。秦汉统一帝国以后,在比较安定的时期,政治秩序和文化秩序的维持都落在「士」的身上;在比较黑暗或混乱的时期,「士」也往往负起政治批评或社会批评的任务。通过汉代的乡举里选和隋唐以下的科举制度,整个官僚系统大体上是由「士」来操纵的。通过宗族、学校、乡约、会馆等社会组织,「士」成为民间社会的领导阶层。无论如何,在一般社会心理中,「士」是「读书明理」的人;他们所受的道德和知识训练(当然以儒家经典为主)使他们成为唯一有资格治理国家和领导社会的人选。「士」的这一社会形象也许只是「神话」,也许只能证明儒家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特别成功,但这不是我所要讨论的问题。我想这一形象足以说明一项基本的历史事实:在传统中国,「士」确是处于中心的地位。 2.知识分子的出现 但是进入二十世纪,中国的状况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士」已从这一中心地位退了下来,代之而起的是现代知识分子。后者虽与前者有历史传承的关系,然而毕竟有重要的差异。如上所述,「士」在传统社会上是有定位的;现代知识分子则如社会学家所云,是「自由浮动的」("free-floating")。从「士」变为知识分子自然有一个过程,不能清楚地划一条界线。不过如果我们要找一个象征

中国知识分子的反宗教传统

1553年(1552年?),耶稣会士沙勿略(FrancisXavier)在上川岛(IslandofSancian)面向中国大陆抱憾而死。这是一起象征性事件,它标志着在宗教改革(包括南欧天主教改革和北欧的新教改革)和环球航行背景下的全球福音化时代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碍。随沙勿略之后而来的意大利耶稣会士范利安(Valignani,Alexandre)在澳门眺望北方,他的呼喊代表了罗马世界面对中华帝国的焦虑和无奈:“哦,顽石,顽石,你何时打开大门?!”有耶稣会士更感慨:月球离欧洲有多远,中国就离欧洲有多远。当然,晚明到清末,从利玛窦到汤若望,从马礼逊到马提摩太,这些伟大的信徒在中国进行了艰苦的耕作。今天,在一定意义上,“神州”生活在借他们所给予的恩宠之中。不用说今天信仰方面的收获,诚实的人们不应该忘记:近代以来,中国的科学、技术、医疗、印刷业、传媒、教育、慈善事业、现代婚姻制度、女权以及政治改良(有明一代以来)诸方面无不得益于来华传教士的文化贡献。然而,这一切在中国当代史中被彻底涂掉了,甚至换上了面目全非的说法。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反历史的解释并非完全出于意识形态的需要,而同时来自中国知识分子的“自觉”。换句话说,审视基督教在华传播的历史我们震惊地发现,至少在1949年以前,是中国的知识分子而不是紫金城的天子是传教士最大的敌人。当然,这种说法并不排除这样一种经常出现的情况:朝庭和知识分子在铲除宗教的行动中往往互相利用。今天,经过“改造”(1949年以后)和毁灭(1966年以后)的双重灾难,神学和信仰在中国开始复兴。但与此同时,原教旨主义的无神论者也卷土重来,无论是新左派还是老左派,无论是体制内的科学派还是体制外的自由派,他们在继承“沈?嗪脱罟庀取钡氖乱瞪洗锍闪斯彩丁U?是在这种背景下,检讨中国知识分子的反宗教传统是当务之急。“教案”——作为凶手的中国知识分子由于教会从来没有在中国取得过相当于它在欧洲的政治地位,因此基督教在中国总是处于政治权力的淫威之下。基督教在华存在的这种先天不足,给他的敌人提供了充分调动各种资源予以打击的条件。“景教”的覆没(845年唐武宗发布铲除外宗教的诏书),似乎开启了基督教在中国受难的历史。遗憾的是,在这一连串苦难中,凶手主要是由中国士大夫来担当的,他们更多的时候是诽谤者或告密者,极端的时候,他们就是刽子手。在这似乎令人费解的名单中,晚明的沈?嗪颓宄醯难罟庀忍乇鹨?人瞩目。1615年,沈?嗳文暇├癫渴汤伞U庖荒?5月他向皇帝上奏书要求将传教士与中国信徒判处死刑,这一“檄文”揭开了“南京教案”的序幕。他对基督教的指控为所有指控基督教的后来者提供了范本:传教士秘密潜入帝国。基督教是异端邪说,标新立异。在儒学经典中找不到基督教的教义(天主教自诩它的道德体系要优于儒学的三纲常伦理)。基督教不承认皇帝是最高的精神权威。……沈?嗟暮粲跛坪醯玫搅顺?了徐光启等人以外的大多明朝知识分子的响应。在中国,往往最保守的就是知识分子,而知识分子中最保守的就是“考试制度”熏陶下或控制下的秀才们。1617年,南昌300名秀才签署了一份请愿书,请求皇帝驱逐传教士,禁止天主教。在南京,沈?嗤?样得到了秀才们的支持。南京的“知识分子”们的独特贡献是,他们为传教士的罪状补充了新的标准罪状:男女信徒深夜聚会图谋不轨,更重要的是,信徒画十字是发动革命的暗号。这显然是一份具有中国特色的控诉。这些指控不仅是阴险的,在投皇帝之所不好方面也是精明的。沈?嗍だ?了,1617年皇帝发布了逐教令。传教士被关进监狱、被驱逐,而信徒被迫害。传教被视为非法。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臭名昭著的魏宗贤为首的“阉党”和沈?辔?代表的知识分子结成了同盟。不仅如此,“诗人和流氓的共谋”还成功地阻止了欧洲对明朝的军事援助,那时候,满人挥师入关已经准备就绪。[!--empirenews.page--] 沈?嘞壬?的雄文后辑为《破邪集》,于1639年再次发表,长期以来,被唯物论知识分子奉为宝典。1624年4月19日,沈?嗨懒恕4?教士开始辛苦地在废墟上重新耕耘,汤若望和清顺治帝的亲密无间的关系标志着这场努力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但在1659年,一个声名狼藉的文人开始发动反汤若望、攻击天主教的政治运动。这个人叫杨光先。“他的观点显示出他是一个充满仇恨的、顽固的,但又思维敏捷的人。”“他声称……

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结业论文 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 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 专业:控制工程 班级:自研111 学号:2201100351 姓名:陈鹏 2011年11月

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 摘要:1919年,五四运动如火山般,在激情昂然的青年学生之间爆发了。五四运动,使得具有先进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传承了几千年的爱国精神得以继续发扬。自五四运动以来,知识分子以独立的精神,体现社会的良知,通过启蒙和教育人民大众,运用理性和谨慎去召唤志同道合者,不惮于前行,竭尽全心来唤醒民众。勇敢担负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义务,为了人类的进步而努力。对当前许多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缺失有很多借鉴意义。 关键字:五四运动;青年知识分子;责任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因为青年始终是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一部分力量。改革在任何社会形态与任何时期都是现实的需要,而青年,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无疑应该成为改革的先锋。爱国主义既有其不变的精神内核,又

有不同的时代要求。在今日中国,坚定信仰、立志潮头、创新进步、知识报国是一切青年知识分子成才进步的主旋律,是爱国主义的时代最强音。我国是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从来没有改变。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安全,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及作为其体现的爱国主义、民族自尊,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作为青年知识分子,当然要继承并弘扬这一传统,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己任,立志用自己的知识回报国家,以国富民强为终身奋斗目标。自古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便以心怀天下为理想,忧国忧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近代以来,我国的知识分子对国家和民众的关注也一直没有中断,对党和政府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建议。知识分子在民众中最大的作用首先是教育民众和传播知识,让广大民众充分接触到先进的思想意识和物质文明。知识分子要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实现“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目标。 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更应当关心普通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在自己的事业定位上应更加关注于怎样提高和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水平。青年知识分子应具有这种服务社会的胸襟。科学是客观的,没有阶级性和地域性的局限,科学成果应为社会服务,而不应该成为个人和某个集团的私有品。因此,只有把科学研究的结果,用来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人类,才符合科学的本性。也只有这样,知识分子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无论是青年的教师、学者、科研工作者等等都应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立志服务民众,造福人类。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是知识分子应有的精神品质。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为真理而奋斗,要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按照事物本身的规律来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新突破、新发展、新建树。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科学创新是以怀疑为前提的,它反对盲从和独断。因此,青年知识分子要大胆怀疑和积极探索,不盲从前人、圣人,不能囿于已有的结论而却步,更不能以学术权威或政治权威自居,容不得不同观点;要放宽眼界,胸怀宽广,敢于挑战新困难,解决新问题,具有为科学事业而献身的精神。青年知识分子应有独立的人格,不去逢迎、巴结、讨好任何权势者。科学有自身的规律,有客观的判定方法,勇于创新的独立人格,是知识分子肩负起重任的首要条件。当前的中国是前所未有的

浅析中国知识分子的群体特征

浅析中国知识分子的群体特征 2010-05-07 19:30:46 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总287期)作者:王娟【摘要】中国知识分子的群体特征是在古代“士”,特别是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华思想文化氛围中形成的。本文从知识分子科学系统的专业知识、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谋生手段、诉诸文字的语言方式、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修身以致良知的人文精神等方面来分析其群体特征。 【关键词】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特征士 《现代汉语词典》对知识分子的定义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如科学工作者、教师、医生、记者、工程师等。”①对知识分子的界定,国外的主流看法是,知识分子是受过专门训练,掌握专门知识,以知识为谋生手段,以脑力劳动为职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群体,是国外通称“中产阶级”的主体。目前,中国知识分子是指受过中等以上学历教育,主要以创造、传播、应用、开发、管理科学文化知识为谋生手段,并具有相当社会责任感的脑力劳动者。② 知识分子的群体特征,是知识分子特定价值系统、思维方式、社会心理、伦理观念、审美情趣等精神特质的基本风貌的反映。中国知识分子的群体特征是在古代“士”,特别是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华思想文化的氛围中形成的。因为如果从孔子算起,中国“士”的传统至少已经延续了两千五百年,而且流风余韵至今未绝。这是世界文化史上独一无二的现象。可以说,中国知识分子是“士”身份和精神的传承。 科学系统的专业知识 中国传统社会为“四民社会”。四民即士农工商,其中以“士”为贵。“士”就是知识分子,也叫读书人,读书人在传统社会中首先是一种身份,他们以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而获得了种种特权,因此,知识是特权阶层的独享权利,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近代中国,小学生就计算在知识分子队伍中。解放前夕,从旧中国过来的500万知识分子,有80%以上是中学生。而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具备大学文化程度才能被称为知识分子。 从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出发,对知识分子这一概念的内涵界定之一,是按其所受教育的程度来界定,即按学历来界定。③因此,知识分子在知识占有方面高于同时代其他人,科学系统的专业知识是知识分子最基本的群体特征。 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谋生手段 对知识分子概念的界定原则之一,其社会劳动的方式必须主要是支付脑力,即必须以脑力劳动为谋生的主要方式,以劳动工资为主要生活来源。④

中国知识分子

感悟钱穆先生《中国知识分子》 钱穆先生在文章之初就对“中国知识分子,此乃中国历史一条有力的动脉”进行了叙说。他认为自古至今的中国知识分子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始终以人文精神为指导核心。以至于他们既不完全陷入宗教也不向自然科学深入,他们的知识对象集中在政治、社会、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总结他们的特点,用钱穆先生的话说就是“其长处在精光凝聚,短处则若无横溢四射之趣。” “不是战国推翻了春秋,乃是春秋孕育了战国。”我认为此话说得十分有理。从春秋说起,他们的知识对象,已经超出了天鬼神道的迷信,摆脱了传统的宗教气息,而把重心转向了人文精神。他们集中专注在人生本位上讲求普遍的道德伦理规范,从而推演到政治设施,决不纯粹地以当时贵族阶级自身的狭隘观念自限。他们不撇开人事,也不一心地向往广大的宇宙,探索自然物理。因此,他们没有西方宗教的性格,也缺乏西方科学精神,但在人文本位上,则已渐渐地到达了融通开明的境界。此后,战国平民学者兴起,贵族阶级突然陵替,其间并无贵族平民两阶级间的剧烈斗争,而列国封建经两三百年的过渡,造就另外秦汉大一统。此等历史业绩,推溯根源,归功于春秋时代贵族学者的气度心胸和他们学识修养的造诣。所以,不是战国推翻了春秋,而是春秋孕育了战国。 在关于中国学者为什么不走西方自然科学的道路,为什么看轻像天文、算数、医学、音乐这一类知识,只当是一技一艺,不肯潜心深究这方面,钱穆先生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在中国学者间,对于天文、算数、医学、音乐这一类知识只是当做一种博闻之学,而不把它们当做工作或生活的中心。相比较之下,他们更注重那些能够对自己的仕途道路有所帮助或是对自身发展更具价值的事情。不仅仅只是个人的原因,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如果一个人只专注于此类的知识会被众人视为异常,且群众都会认为是不务正业。因此,这些知识在他们的整个人生中,只当是一角落,一枝节。国家治平,经济繁荣,教化昌明等一切人文圈内的事,在中国学者的观念中,较之治天文、算数、医药、音乐之类,孰轻孰重,一目了然。因此治天文、治算数之类只转入到历法方面,让其有益于农业的发展。阴阳家邹衍用了一辈人把当时仅有的天文知识强挽到实际的政治应用上,既讲天文也讲政治原理、仁义道德、人文精神。至于音乐方面,中国学者们只把它当作是一种提

担当起知识分子的责任和使命

担当起知识分子的责任和使命 亲爱的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文萃中学学习深造!爱因斯坦说过:“使学生成为人格健全、个性和谐的人,而不是‘专家’,应始终成为学校的目标。”在西北师大,你们将接受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学会洞悉自然、人生和社会,为成就美好的未来做好准备。今天,我想和你们谈谈知识分子的责任和使命。知识分子是“有知识的人”,已被日常语言所接纳。知识分子不仅是现存知识的创造者和操作者,更应是现存知识社会化后的反省者、解蔽者和启蒙者。今天,中国的知识分子有三种“知识意识”: 1、精英意识。这种知识分子不仅要超出职业和专业的界限,还要超出社会和时代的界限,以“普遍原则”的化身自居,其真理目的和学术手段具有政治性和权力性; 2、痞子意识。这种知识分子叫“玩世者”,浑身浸透着欺瞒并玩弄欺瞒的自我解嘲能力。精英虚构的“真理”牌楼坍塌了,玩世者便以为一切规范的正常结构也都崩溃了。他们除了嘲笑这种崩溃,还不失时机地利用这种崩溃,既在利用中标榜,又在利用中淡化; 3、无聊意识。如果玩世者是把“真理”的毁灭再毁灭给人看,让悲剧变成闹剧,既清洗了人们的迷信,又亵渎了人们的希望;那么,无聊者却把希望的失望与绝望,再冷却为无望而趋向心灵的沉寂:“一切就是那么回事”!看似没有多余的愿望、思想、激情……也对苦难、非人性、危机、没有过多的思考和表达,因袭中顺应一切,不图改变。无聊者不相信精英们的目的,也嫌恶玩世者的手段,他退出

了“怎么办”的任何回答,只守住一个“不”字,仿佛要回到生活的零度,再也不到意义的正值与负值之间作徒劳的摆动。 今天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中国未来的知识分子,希望你们能担当起追寻意义的理想和使命,关怀社会和人类的终极价值,强调人的尊严和尊重。“文革”结束,经济改革开始,从文革“狂热的理想主义”演变为经济时代的“无聊的虚无主义”,精英沉沦,痞子玩世,无聊者退回到了生存的零度。在意义消失的今天,如何填补无意义的空缺、救治国人无聊的痛苦,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人是一个被死亡追逐着的生物,必须从走向死亡中索取生命的意义。苏格拉底堪称是西方思想界向死亡索取生命意义的典范,他自喻为秉承神意来改善希腊人心灵的牛虻,他给希腊人言说的哲学经验中衔接着神意的嘱托。在雅典的十字街头,他像一位艺术家一样热情地塑造着自己的一生:思考、讨论和实践着“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等高贵问题,并实行正义而谴责不义。在他看来,离开正义,智慧就会蜕变为游戏,勇敢就会演变为莽撞,节制就会异化为限制和统治。他自称“牛虻”,把对祖国的爱表现为对祖国进行道德批判;他为了祖国追求善的理想,但他的祖国则用死刑酬劳了他的忠诚和哲学贡献。文德尔班说,“苏格拉底之死,使他的生命成为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希望你们成为社会生活的反省者和解蔽者。今天,理性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普遍原则,理性有两个羽翼:一个是道德理性,一个是科学理性。前者关心理性应该的目的,后者提供理性实现的手段。但是,手段常常把自身作为目的来追求,由此造成道德目的和科学手段相背离,于是出现了一个

中国知识分子的士人文化传统

xx知识分子的士人文化传统 知识分子一词起源于十九世纪的俄国,这一群体由不同的职业人士所构建,对社会作批判,使社会机制加以改进;其成员要积极关注社会现实,通过影响国民思想、塑造政治领袖的行为来直接干预政治过程,并将此看作他们的道德责任和共同权利。中国古代虽然没有知识分子这一概念,但士是与之相接近的一个集团,二者有很多相同之处。所以中国人文知识分子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是中国第一次知识分子大论争。持不同世界观、人生观的知识分子群体纷纷对社会体制建构抒发一己之见。儒家希望君主采取仁政,道家希望君主无为而治,法家更是与国家机制直接融合,为国君颁布法令。虽然诸子政见不同,但总体特性一致: 介入社会;希望以自己的理论模式规划世界,建立起更好的国家机制,使百姓安定富足。他们对自身人格修养要求很高。孟子提出我养吾浩然之气是儒家君子的内在修养要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是儒家知识分子的人格表现。老、庄则在玄妙的哲学思考下指导人生境界,希望人能活得更本真,顺其自然,回归本性。诸子百家建构国家的社会理想,是在对现实生活进行严厉批判后提出来的。面对连年战乱、满目疮痍的现实社会,怎样才能让人们过上安定的生活,让国家稳定富强,这是诸子经过哲学思辩想要解答的问题。在奴隶社会渐趋衰亡,封建社会缓慢建立的过程中,为了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纷纷游说各个国家的统治者,希望自己的社会建构理论能被统治者采纳,付诸实践。此时,由于社会制度尚未完全建立,知识分子以立法者姿态批判社会;而要以自己的思想理论建构社会制度、国家机制,知识分子就必须与执政者联合起来。这一时期,教育体系并不发达,知识的传播媒介只是竹简、绢书,知识仅仅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掌握知识的人能参与国家管理机制,成为统治阶级的一员。知识分子对知识的掌握有绝对优势,在思想上认为自己是先进的,以一种权威姿态发言;而百姓因为自己掌握的知识太少,社会又极不稳定,他们无法把握自己的生活,对知识分子的权威性发言表现出依赖性。

知识分子与国家

梁文道:知识分子与国家 9月26晚,梁文道先生作客浙江大学,发表题为“知识分子与国家”的演讲。整个会场座无虚席,大量的同学围坐在讲台前,聆听翘盼已久的旷世盛会。 梁先生说杭州有一座爱国主义基地——章太炎之墓。既然章太炎被称为爱国知识分子,因此我们怀疑的起点就在何为“爱国”? 首先,梁文道谈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那为何同为世界大战的二战关注度远远大于一战呢?这是因为二战牵扯到的是正邪之分,整个世界分为法西斯阵营和反法西斯阵营,反法西斯阵营打败法西斯阵营好比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打败黑暗,阳光扫过阴霾,二战的胜利者是当之无愧的英雄。而一战很难将其故事化,它没有正邪之分,整个一战相当于维多利亚女皇后代的皇族内战,代表欧洲古典王朝的终结和民族国家的兴起。相较于古典帝国王朝,人民效忠于最高元首不同,民族国家是由民族人民组立的垄断政府,效忠的对象乃有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体制。一战之后,世界语运动兴起,每一个不同国别的人都怀有相同的信念,幻想构建无国界的大同。一大批无政府主义者走上街头,过着属于个体的逍遥人生,整个世界面临着性解放的突破,一切旧传统的消失预示着新兴力量的崛起。 在民族国家建立之初,整个时代处在一种撕裂的氛围,伴随着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潮的碰撞,每个国家和人民面临着不同选择,不同的路途代表着不一样的命运。在社会主义阵营,共产党人鼓吹整个世界没有国界,我们需要构建的是世界大同的年代,联系全世界所有的工人,劳工等一切无产阶级力量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压迫,实现共产主义的国际化。而民族主义是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代表每一个民族的自我认同,有着族别的界定,每一个民族渴望独立,并在地球上组建由本民族构成的国家。随着时代浪潮的前进,公民权力意识的普及,世界经济的大萧条和民族国家内部贫富差距的拉大,世界民族国家矛盾重重。因此,在这个背景下,一些民族国家走向极端。那些在大财阀控制国民经济的体制下,日本政府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走向威权主义,利用靖国神社的死亡号召,对国民许下所谓平等的幻想。 而在欧洲的一位文学家茨威格,一位人道主义者,世界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曾在德国求学。在《昨日的世界》一书中,他向法国的朋友致信:我们的国家在交战,但我们是朋友。整个法国由于对敌国怀有仇视,大部分茨威格的朋友不敢公开回应,唯有罗曼罗兰答道,不,我们永远是朋友。两个知识分子顶着“不爱国”的骂名在互相回应,在战争的环境下,作为彼此对立的国家的个人,是不是在“朋友”二字之中可见其“叛国”呢? 梁先生认为,爱国的起源来自于义务和忠诚。在古希腊,地米斯托克利在萨拉米斯海战中打败波斯军队,建立了在希腊的个人无上威望。但希腊贵族担心一个人名誉太高,害怕其权力会集中于地米斯托克利一人之手,因此在战争结束之后,采用陶片放逐法将其逐出希腊。那,地米斯托克利被逐出希腊之后去了哪儿呢?——波斯。一个投靠敌国的地米斯托克利是不是叛徒?在希腊人看来,不是。希腊的爱国不出自于忠诚,而是义务。爱国是自然的,但不具有道德地位。你是否忠诚于希腊,不是那么重要。希腊人认为地米斯托克利被放逐,则在法律上解除了个人与国家缔结的义务关系,因此他没有因为投靠敌国而成为叛国者。在希腊人心中,地米斯托克利不仅不是一名卖国贼,反而他是一位忠诚于国家的英雄。理由是:他终止了国家内战的爆发,为这个希腊城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国的边界是任意的,爱国在义务上有着道德意义,理性的服从过后是感性的支持,爱国因此上升到了忠诚的感性维度。1894年法国陆军参谋部犹太籍的上尉军官德雷福斯被诬陷犯有叛国罪,被革职并处终身流放,直至1906年德雷福斯才被判无罪。但一战开始之后,德雷福斯马上参战,只为“爱国”二字。如果爱国出于义务,德雷福斯既已被法国背叛,他完全没有必要冒着生命危险投身于一战中,然而德雷福斯的爱国不是出于义务,而是来自忠

中国现当代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形象

中国现当代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现当代小说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首创是鲁迅,在鲁迅刻画的知识分子群像中,现代知识分子是一个独特而复杂的群体,他们无论是悲剧命运的主人公,还是悲剧命运的反思者,都在中国社会那个风云变幻变革期的文化夹缝中演绎着“过度人”的角色,虽然性格并不是完美,但他们毕竟显示出了中国文化变换的特殊的特征,这对现在知识分子的文化身份定位和价值判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反封建的知识分子形象。五四时期,在西方近代思潮的冲击下,知识分子的个性逐渐觉醒,外来的德先生和赛先生与他们的内在要求相吻合,理性的反叛意识就成了他们反抗封建吃人礼教的精神动力,主要代表就是鲁迅,比如他的《狂人日记》里的狂人,狂人下鞥在新式的学堂受过教育,在研习中发现了中国几千年来社会现实的秘密:“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于是,狂人激励反抗着着吃人的礼教,并以狂言,诳语,狂态来打破人的认知,但人们都把他看作是不可理喻的疯子,还尽力救治他。他还是一个觉醒的敢于向封建传统挑战的知识分子形象,他是作者对一个启蒙者一个觉醒的知识分子在当时社会的处境下象征性的表达,小说里的狂人岁披着狂人的外衣,但是却有着反封建的性格,以他来揭示封建社会人吃人的本质,最后发出救救孩子的历史呼喊。 “多余人”知识分子形象。在30年代,有一些知识分子人生道路,人生选择以及在这种选择中的幻灭,动摇,软弱,妥协乃至悲哀失败题材的小说大量涌现。比如善写软弱,忧郁,感伤的知识分子,主要作家就是郁达夫,他的知识分子都是一些零余者的形象比如:《过去》中的李白时,《微雨的早晨》中的朱雅儒,《唯命论者》中的李德君等等,这些知识者仍然是一些游离于主潮的边缘人,零余者,他们中有的过着似“隐士”的生活,有的是宿命论者,有的虽有一些反抗,不满的情绪,但终究无能为力者。 而在《沉沦》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日本留学生。 因为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反抗封建专制,被学校开除,因而为社会所不容。他以青年人所特有的热情渴望着和追求着真挚的友谊和纯洁爱情,但受到“弱国子民”的身份的拖累,这种热情受到侮辱和嘲弄,在异国他乡倍感孤独和空虚,成为了“忧郁症”的患者。他不甘沉沦,但又不可自拔地沉沦下去,在彷徨失措中,来到酒馆妓院,毁掉了自己纯洁的情操。事情过后又自悔自伤,感到前途迷惘,绝望中投海自杀。他在异国的遭遇,与祖国民族的命运密切相联,因而主人公在自杀前,悲愤地疾呼:“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小说强烈的表达了一代青年要求自由解放、渴望祖国富强的心声。在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屈辱地位的中国青年中引起同病相怜的强烈共鸣。 大多数作品选和文学史对这部小说都做以上的解读,即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强调小说中主人公爱国的社会意义。事实上,我在读过小说之后,觉得小说中“我”几次写到“祖国”,都和传统意义上的爱国并无太大关系,只是“我”自怨自艾时的一种借口。 小说中“我”的感伤,大多是由于所谓的“忧郁症”导致的敏感、多疑、偏见造成的,由于“我”本人的性格弱点使自己产生痛苦,是一种病态的痛苦,作者只是以自然主义的手法将这种痛苦表现出来而已,将小说的主题与“爱国主义”融合,更加体现出“我”的忧郁之感。而从叙述者的语气中,也可以看到作者对这一点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因此在描写到主人公的某些内心情绪时,会有一些近似调侃的句子出现。 如描写到他与兄长之间发生了龃龉,并写信与兄]“绝交”,描写他心中“恨他的兄长竟如同蛇蝎一样”,然后写道:他“把他兄长判决是一个恶人,他自家是一个善人。他又把自家的好处列举出来,把他所受的苦处,夸大的细数起来。他证明得自家是一个世界上最苦的人的时候,他的眼泪就同瀑布似的流下来。” 在这一番描述中,作者虽然没有出面分析主人公的极度“自我中心”的错误,但语气显然是不赞同的。 总之,我以为: 与其说《沉沦》中的知识分子“我”的形象既是一部社会悲剧,又是一部性格悲剧。 “我”在那样黑暗的中国社会环境中,社会很难使他有改造的动力,因而不可能感到快活。小说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毫不掩饰地揭示了一个恋慕少女的少年内心的情绪躁动。小说的作者是一位现代文学史上无法回避的进步作家,《沉沦》也是一部无法回避的代表作。加上受到传统的儒家思想上的教育,使得“我”更加在性格上,更加封闭,造成性格上的悲剧。由于没有受到西方当时进步思想的影响而是自己陷入到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