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闻媒介正负效应的看法

浅析新闻媒介正负效应的看法
浅析新闻媒介正负效应的看法

浅析新闻媒介正负效应的看法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传媒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在新闻传播业繁荣发展和竞争加剧的同时,也出现了媒体行为的违规和越位现象。“谁来监督媒介”成为传媒业界内外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大众传媒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受商业化侵蚀而出现的正负效应也显而易见,引起业界乃至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忧虑,面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兴利除弊?

【关键词】新闻媒介;电视;知识

新闻媒介对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从新闻传播的实际效果看,新闻媒介的正负效应是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的,具体表现如下:

一、新闻媒介展现了整个世界,但一些新闻失真却干扰误导了受众

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观察世界的四大窗口,新闻媒介的传播超越时间和空间,把地球上每日每时发生的重大事件迅速的传遍世界各地;它把全球各国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风土人情形象逼真的展示在人们面前。人们对当今世界的了解,绝大多数来自于新闻媒介,个人的亲身经历或人们口口相传是及其有限的。但正因为人们对新闻媒介的极度依赖、信赖,往往使人们轻信新闻媒介,甚至上当受骗。

二、新闻媒介连接了世界,却淡漠了人际关系

新闻媒介把个人和世界联系起来,增强了各国、各地区人民的彼此了解和交流。人们常说:广播电视把偌大的地区变成了一个小小的“世界电视村”。但是,在这个“世界电视村”里,构成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之间却由于广播电视而日益变得封闭起来,变得“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据美国、日本近年来的调查,每人每天用于看电视、听广播的时间平均在6小时以上,中国城市居民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也已达108分钟,为每天平均拥有闲暇时间183分钟的59.1%。这意味着,许许多多的人下班回家就足不出户,关起门来不是看电视就是听广播。人与人之间的亲身交往被人与机之间的交流所取代,人际交往日益淡漠。而在家庭内部,广播电视有时也会成为拆散家庭的分离器。1998年法国举办第16届世界杯足球赛期间,法国及西欧很多国家出现了大群被称为“足球寡妇”的家庭主妇。因为她们的丈夫或去现场看比赛,或回家就成夜守着电视机看比赛,而且脾气特别暴躁。有些家庭主妇无法忍受,干脆离婚了事,有人哀叹电视“团结世界,拆散家庭”。

三、丰富了知识,却降低了思考能力

新闻媒介是知识的“百宝箱”,人们从中了解到许多古今中外、天上地下的知识,大大丰富了人们的见闻。但除了正规的电视教学课程外,广播电视所传授的

新闻媒介与民主政治的关系

新闻媒介与民主政治的关系 【摘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的十七大报告也进一步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在反复强调民主政治建设的今天,新闻媒介作为党和政府的舆论宣传和监督阵地,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新闻媒介与民主政治之间有何关系呢?文章将作简单论述。 【关键词】:新闻媒介;新闻舆论监督;民主政治 新闻媒介的重要功能之一便是舆论监督,它是指公民通过新闻媒介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是对社会权力(包括权力机构和个人)、公共政策进行评价与监督。它既是监督公共权利、遏制权力腐败的“利剑”,又是保障公民权利免受侵犯的“盾牌”。运用舆论监督权力是现代社会弘扬的一种民主政治理念,同时也是现代法制国家推崇的一种宪政信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任务之一,也是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最重要的政治保证和制度保证。继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后,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十七大报告在第六部分论述政治体制改革时,不仅重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而且直接将该部分的标题定为“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有这些不仅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民主的重视和推进民主政治的决心,而且表明了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认识。民主不仅是党的生命,也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也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过程中新闻舆论监督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闻媒介宣传对增强人民的民主意识起到了宣传促进作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和地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舆论宣传阵地,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舆论工具,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5年底,我国广播、电视的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4.48%和95.81%,今年,这个数字显然继续增加。作为党和政府的舆论宣传阵地,在民主政治理论的宣传上,新闻媒介当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说道:“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一切所指向的,还是人民,人民当家作主,人民行使民主权利,人民对党和政府工作进行监督。所以,民主政治得以良好实施的前提,便是广大人民能够树立民主的理念,正确、积极的行使自己的权利,那么,作为宣传舆论阵地的新闻媒介,将在这个过程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可以说,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新闻媒介对民主政治有舆论监督功能。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

新闻传播的功能与效果

第一节新闻传播的功能 一、传播的基本功能: 传播信息 一、传播的基本功能:传播信息 二功能说:从功能的角度来看,传播可分两种类型:实用性功能与娱乐性功能,即工具性与消遣性。 工具性传播:为了应付环境,顺利有效地开展与自身生存和发展直接有关的一 切行为; 消遣性传播:充实情绪,消除身心疲劳,见解应付环境变动,学习社会规范和 各种知识,从消遣层次为调剂身心 传播功能的三个层次 个人层次——从工具性传播的角度来看,传播主要是为了解环境变动,学习社会规范和各种知识;从消遣层次为调剂身心; 组织层次——从工具性传播的角度来看为决策提供依据,协调组织成员的思想和行动;从消遣层次开看是调剂组织成员的情绪; 社会层次——从工具性传播来看是监视环境,协调社会各个部分,传递社会遗产;从消遣性传播来看是提供娱乐; 四功能说社会传播与大众传播 监视环境 协调社会各部分 传递社会遗产 提供娱乐 二、新闻传播的具体功能 正功能: 一、沟通情况、提供信息 二、进行宣传、整合社会 三、实施舆论监督 四、传播知识、提供娱乐 五、作为企业、赢得利润 负功能 一、新闻媒介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人们面前,但新闻失实、信息污染干扰误导受众 李普曼“两个环境”理论:人类生活在两个环境里:一个是现实环境,一个是虚拟环境,前者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体验之外的客观世界,而后者是被人意识或体验的主观世界,与此相联系,能被人自身直接体验的环境是直接环境,而要通过他人才能间接体验到的环境叫“间接环境”,现实社会中虚拟环境的比重越来越大,它主要由大众媒介造成,当媒介(有意或无意)歪曲环境时,人们无法验证,不仅如此还视为现实环境而展开显示的行动,难免制造出悲剧。 二、新闻媒介连接了世界,却淡漠了人际关系 麦克卢汉“地球村”理论:电视和卫星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使得地球越来越小,人类已经跨越时空限制,使信息在瞬间即可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因而地球已变成一个小村庄,村民即人类之间的互相信息传播和思想交流极其方便,人们虽然距离遥远却联系日益紧

论中国新闻媒体的双轨制——再论中国新闻媒体的双重性

论中国新闻媒体的双轨制——再论中国新闻媒体的双重性 作者:李良荣 【内容摘要】本文就中国新闻媒体兼具的“上层建筑”与“信息产业”双重属性的问题,进行了从理论到实际、从历史到现实的多重视角的观察与辨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主要包括:一、误读双重性,困扰传媒业;二、党的喉舌:重回一报两台;三、双轨制:中国媒体的现实选择;四、分层发展,分级管理。 【关键词】新闻媒体;双重属性;双轨制;分层管理 1995年初,我在《试论当前我国新闻事业的双重性》 ①一文中,正式提出了中国传媒具有上层建筑和信息产业双重属性的概念。当然,这一概念的提出只不过是对已经走向市场的中国传媒业实践的一种追认。中国新闻媒体双重属性的确立为新闻媒体走向市场提供了理论支撑,并由此引发媒体经济的起飞。从1991年到2000年的10年间,中国传媒广告经营额从35亿增长到712亿,年平均增长率达35%,远高于同期GDP年均8%的增速。传媒业不但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而且,无论从产值看,还是从社会影响力看,传媒业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龙头老大。 突破禁区,对新闻媒体属性的重新认识导致了媒体产业的腾飞,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同 样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由于对新闻媒体属性的认识再次陷入盲区,新闻媒体的发展开始“失速”。为此,我们不得不再次检讨中国新闻媒体的双重属性。 1995年初,我在《试论当前我国新闻事业的双重性》 ①一文中,正式提出了中国传媒具有上层建筑和信息产业双重属性的概念。当然,这一概念的提出只不过是对已经走向市场的中国传媒业实践的一种追认。中国新闻媒体双重属性的确立为新闻媒体走向市场提供了理论支撑,并由此引发媒体经济的起飞。从1991年到2000年的10年间,中国传媒广告经营额从35亿增长到712亿,年平均增长率达35%,远高于同期GDP年均8%的增速。传媒业不但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而且,无论从产值看,还是从社会影响力看,传媒业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龙头老大。 突破禁区,对新闻媒体属性的重新认识导致了媒体产业的腾飞,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同样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由于对新闻媒体属性的认识再次陷入盲区,新闻媒体的发展开始“失速”。为此,我们不得不再次检讨中国新闻媒体的双重属性。 一、误读双重性困扰传媒业 “事业性质,企业化运作”是传媒业双重属性的具体运作模式。虽然这一模式造就了中国传媒业的10年繁荣,目前它却深深地困扰着中国的传媒业。 经过20余年的新闻改革,中国传媒业以不同的办刊(台)方针、不同的功能定位、不同的受众定位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但多样化的媒体正遭遇着单一管理模式、单一经营模式的捆绑。 作为事业单位,中国的传媒业无一例外都必须以党性原则统帅一切,无条件接受党政机关的直接领导,无条件地完成上级领导所确定的宣传任务,这使中国的传媒业成为“准行政部门”。 传媒的所有权归属于党政机关,上级领导部门可以任意处置任何一家媒体,就像在媒体集团化过程中所显示的,要并要拆,要办要关,全由领导决定。 传媒主要的人权、财权、事权归属于党政机关,包括重要的人事任免、重要的投资决策、重要的改版、最后审批权都在党政机关,甚至连报刊的发行定价、报刊的版面增减都得经党政领导批准。 传媒的报道方针、重要报道内容都由党政机关审批决定才能实施。一些重大的新闻,比如当地党政领导人的活动,几乎所有媒体都无一例外要求报道。 然而,传媒业作为事业单位,却得不到政府财政拨款,少数媒体有一点财政支持,也是象征性的,媒体必须自己去打拼市场,自己养活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作为企业,中国传媒必须自负盈亏,依法纳税(营业税、所得税一项都不少)。为此,全国近万家媒体(约2000家报纸,约2000家电台,约3000家电视台,约3000家生活时尚、新闻财经类杂志)都齐步走向市场,以广告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其中电台、电视台95%以上收入来自广告,报刊除发行收入外,98%收入来自广告。广告市场僧多粥少,竞争之激烈近乎残酷。 但是,传媒业却享受不到企业的任何权利,不能自主经营、自主决策;它们的发展除了自我积累、银行借贷之外,不允许有业外资本注入。中国的传媒是产业却不允许产业化,是独立法人却不能独立行事,实行企业化管理却不能企业化。

浅析新闻媒体对企业品牌宣传的意义

浅析新闻媒体对企业品牌宣传的意义 成功的品牌宣传既要靠过硬的产品质量,还要靠广泛的媒体宣传和广告来打响知名度。期望短期内树立好企业品牌是不现实的。国际知名的电子公司奥美的观点里有这样一句话,“企业形象的建立,就如同鸟儿筑巢一样,从我们随手撷去的稻草杂物建立而成。别小看了这些稻草杂物般的细枝末梢,正是它们奠定了一个企业形象的坚实基础。”所以说,树立企业品牌和形象是长期的工程。在创品牌过程中,媒体宣传是企业树立企业品牌所用的有效方式之一。 一、媒体宣传及广告创意的好坏可以决定一个品牌的成败。媒体宣传的目的是为了在受众中形成良好的口碑。所以,我认为,对于媒体从目的和手段的角度分析更具有实际意义,媒体的作用是告知性的,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良好的行为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不会有好的品牌的。故,对于品牌而言,企业更重要的事情就是把每件事情做好,对得起消费者,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市场的宗旨是“为用户服务”。在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必须具有“为用户 服务“的意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一个企业之所以要树立品牌,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良性运作。而要想求得百年的生存,就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而消费者主要是通过媒体来认识,但消费者认识了一个企业或一个产品后,更重要的是产品或企业的持续良性。一个企业若没有良好的产品,媒体将会无所作为。如“六味斋”、“双合成”等中华很多老字号凭本身的过硬质量和深入的媒体广告,其经济效益仍然非常良好。 对企业而言,媒体宣传是工具和手段;品牌是市场和消费者对企业质量的认可,媒体是企业向市场和消费者传递质量信息的管道和工具。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树立了好的品牌就为企业赢得市场,打下了坚固的基石。因此,企业的品牌化建设的好坏关键在于在市场上赢得好的口碑,通过媒体宣传产生好的社会影响之后,才能更好地以此为推动力产生经济效益。 二、有了产品,必须注重宣传。知名经济学家潘石屹的营销理念中,宣传永远是第一位,宣传做到位了,好的产品才能够被大众所认识,才能够有目标群体的人前来检验和使用,而销售作为整个生产经营环节中最终的目标,在潘石屹眼里不过是成功宣传之后自然而然地坐地收钱。通过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自己,就会有用。目前,市场上鱼龙混杂,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有根有底的产品总比买杂牌子的产品安全可靠一些。 媒体宣传要会“使巧劲”。耍猴的如果要想让大家都听见,光凭自己的嗓子喊恐怕效果不太理想。既然有了锣,为什么不用呢?对产品的宣传来讲,这个“锣”就是媒体。 国内外知名的商家对于媒体历来非常重视,也非常配合。潘石屹曾经讲过:“不要小 看媒体,再小的媒体也有好几千人看。这比你一个人挨个宣传省力多了。”为了卖楼,至少是出于这个动机,潘石屹不辞辛苦,走马灯似地接受来自全国甚至全球媒体的采访。拿他的

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第八章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新闻事业的五种功能、新闻媒介的正负效应,尤其要重点掌握新闻媒介的几种功能定位,我国新闻事业的作用与任务,大众传播理论中几种主要的传播效果的理论。 内容提要: 本章涉及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新闻媒介的正负效应、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和我国新闻事业的作用与任务。 重点、难点: 重点是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我国新闻事业的作用与任务。 难点是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和几种代表性的传播效果理论。 有关提示: 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对新闻事业功能的经典论述。 我国新闻事业的作用与任务。 主要设计: 由事物的功能导入对新闻事业一般功能的论述。 对新闻事业功能的观点归纳。 对不同媒体不同功能定位的几种组合方式的归纳。 讲稿内容: 第一节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必须发挥而且能够发挥的作用)新闻事业是由一定的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种反作用,就是它的社会功能。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是指:新闻事业对社会所能发挥的有利的作用,所能实现的效能。 美国学者唐纳德·肖和米切尔·毕晓普提出“四功能说”:报纸的职能,过去是,现在仍然是: 1)报道新闻;2)发表评论;3)供给娱乐;4)刊登广告。 在对商业化新闻事业有所限制的西欧国家,人们更看重的是前三种功能。日本学者的观点与西欧学者比较相近。 当代中国学者对新闻事业社会功能的理解,除了保留“宣传”之外,在很大程度上是西风东渐和对本国新闻传播实践不断加深认识的结果,最为一致的认识是报道新闻和发表评论这两种功能,这是新闻事业的核心功能,而在一些子功能(如发表评论与舆论的反映、引导、制造)上,在新闻与信息的关系上,他们的观点不尽相同。 二、本教材对新闻事业一般功能的阐述P101~103 1.沟通情况,提供信息 新闻媒体是依赖“沟通情况,提供信息”而生存的,不给社会提供有用的信息,新闻媒体就没有存在的理由。 后面的功能都是建立在这一功能之上。在前面学过的新闻起源中,新闻本身的产生是为了满足信息需求。新闻事业作为新闻传播过程中职业化的一种表现,它的首要功能仍然是提供信息。 以这一功能来衡量现有的媒介,来评价它在社会当中所发挥的作用。在全球化的信息时代,我国的媒介影响力还是处于弱势地位。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曾经说过,新华社要把地球管起来。也就是说新华社新闻发布出去后,在全球都有影响。但是至少我们要参与其中。世界上有很多东西都是新闻媒体告诉我们的,它传达的什么我们看到了什么,进而有我们自己的理解。 这一功能大量通过新闻体现,那么言论中也提供很多的信息。

新闻媒体的政治功能

新闻媒体的政治功能 新闻媒体的作用是双向的:一方面,它可以被民众启动,形成对政府和政治过程的有效制约,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另一方面,它可以为统治集团所利用,成为政府控制社会的利器。总的来说,新闻媒体的政治功能主要包括传播信息、影响舆论、设置议程、政治社会化和监督政府等五个方面。 1.传播信息 报道新闻和传播信息是新闻媒体的首要任务。它以源源不断的报道反映社会各方面的变动,延伸了人类的耳目,扩展了人们的视野,加强了应付环境的能力。对于政府来说,媒体把信息传播给全社会,不仅有助于消除隔阂,建立共识,而且有助于公民获取关于当前政治事态的信息,成为“有所知的公民”,为其政治参与提供信息基础。 我们知道,媒体是进行政治沟通的有效工具,因为它比面对面的直接沟通更具优势。然而,政治沟通的成效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信息传播过程。根据拉扎菲尔德(Lazarsfeld)和卡茨(Katz)的研究,信息传播分为两个过程:每个群体的意见领袖(如教师、牧师和专业人士)谨慎地从新闻媒体获取政治暗示,然后他们在日常接触中把这些暗示和观点传给那些不怎么关心政治的朋友们,由此,政治信息就传播给了每个人。从这种意义上讲,媒体所传播的信息能否深入地影响公众往往依赖于这些意见领袖,他们是政府所必须触及、影响和说服的对象。当然,电视和网络在一宗程序上侵蚀了意见领袖的作用,它们把政治消息直接带进千家万户。 2.影响舆论 舆论是社会上相当数量的公众对他们共同关心的某个问题所表示的个人意见、态度的汇集,它反映了一个社会各个群体的需求,可以为执政者及其决策提供信息和支持。作为公共权力代理人的现代政府,必须及时对公众舆论作出回应,否则很可能削弱或丧失合法性。 新闻媒体不仅是舆论的表现渠道,而且可以通过对特定事件作广泛而深人的报道以及有倾向性的评论,引起公众对该事件的注意,并动员社会上尽可能多的人就当前话题发表意见,大多数人的意见自然就形成了舆论。媒体,特别是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通过信息轰炸和影像刺激,很容易制造出即刻的公众情绪和公众压力。当美国公众看到科索沃阿族难民的图片、洛杉矶四名白人警察对黑人罗德尼·金拳脚相加的镜头、美军机组人员家属哭泣的画面时,他们无需任何文字翻译和理性解释,便会产生情绪的冲动。这种冲动带来的是美国政府应当采取相应政治行动的诉求。 在这种媒体制造的即刻公众舆论面前,决策者往往缺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极易作出错误的决策。1992年,在加州地方法院宣判白人警察无罪后,当地发生严重种族骚乱,布什总统大发雷霆,要求联邦司法部严惩四名白人警察;事实上,当时有多少美国公众(包括总统本人)知道新闻媒体对罗德尼·金被殴事件的扭曲呢?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发生后,美国媒体对美国政府和军方的正面报道,对机组人员家属的同情,使美国人的爱国主义情绪高昂;在这种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集体情绪的激发下,美国政府在中国释放其机组人员后,立即翻脸不认人,而且威胁要向中国派航空母舰,以保护美国飞机在中国境内的侦察活动。 新闻媒体这种影响舆论的功能往往被各国政府用来进行政治宣传,力图引导舆论,使其决策获得公众的支持,或者改变不利于其决策的舆论。正是因为此,“媒体现在已经不仅仅是观察者和信使了,它们更是政府里面的主要演员。它们制造、塑造并常常歪曲决策的信息基础”。 3.设置议程 议程设置理论(agenda—setting theory)认为,新闻媒体通过加大对某些问题的报道量或突出报道某些问题,能够影响受众对这些问题重要性的认知,由此可以设定社会的议事日程,并从而形成一种舆论压力,迫使政府把这些问题纳入自己的议事日程。虽然政策问题不是媒体制造出来的,但媒体的新闻报道会使政府重新考虑问题的优先次序。就如美国前总统卡特的律师劳埃德·卡特勒在《外交》杂志上所说的:“一个问题无论多么紧要,只要没有什

媒介权力有用材料

当今传媒业巨头鲁伯特·默多克有句名言:“谁掌握了 传播的入口,谁就掌握了世界。”[1]这里所说的“掌握了世 界”,当然是有其特定内涵的。他本人由大众传播媒介(下 文简称媒介)起家,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和北美的传媒帝 国,手中掌握的媒介权力可谓大矣。在中国,学者借媒介宣 传学说,少男少女凭媒介踏上“星途”,商家通过媒介推销 产品,特定主体每每如愿以偿,媒介权力在其中所起作用是 显而易见的。 媒介既然拥有相应权力,那么在某些情况下,此种权力 就可能被滥用。即使是在新闻业相当发达、从业人员素质相 对较高的美国,其新闻史上也出现过媒介越界使用权力乃至 “无法无天”的例子。至于在中国,媒介权力被滥用的现象 也并不鲜见。中外传媒界的历史和现实指明了同一个道理: 媒介应当对自己所具有的特殊权力负责。 要正确理解媒介权力,先要明白媒介权力究竟是什么。 有学者认为:“媒介权力是指支配者通 过占有、操纵媒介实现对被支配者的信息控制,迫使被支配 者(大多数是在不完全知情或自动赞同的情况下)在认知行 为和价值判断上服从于支配者的利益要求”[6]。 从权力的共同特征及上述定义中,可以这样来认识媒介 权力:第一,媒介权力主体特殊,这在上文已有所阐述;第 二,媒介权力不同于其他权力例如政治权力,它在非制度化 的、隐形的层面上影响他人,是非强制的;第三,媒介权力 是一种合法化的权力,其“合法化”不但是指法律意义上的 合法,而且还表现在受众对媒介权力的认可和自愿服从;第 四,媒介权力来源于传播资本的持有,即对信息和符号的控 制和支配[7]。 媒介权力的主体当然是媒介。媒介负责人决定着、记者 编辑们则在自己的工作中体现了媒介定位、办报(台、网)的方针;媒介拥有对版面和节目时段等稀缺资源的支配权;媒介拥有借助话语表达意见并广为传播的权力——所有这些,都是媒介权力的体现。不可否认,媒介在社会生活中经常承担着远远超过传播信息这一基本功能的责任。它们的肯定与否定,往往代表着主流社会价值观的肯定与否定,从而在百姓中发挥了一种天然的放大作用。媒介的态度,多被解读为一种权威的认定。尽管因为角色的变化和行业的发展,媒介的功能有所拓展,但“以其是为是,以其非为非”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媒介权力及其主体受到受众的强有力的制约。就我国的 情况而论,媒介权力从本质上说是人民(与媒介发生关系时则为受众)赋予的,而且受众理当是媒介的服务对象。在媒介激烈竞争的过程中,受众的权重大增,没有一个媒介敢于

浅析新闻媒介的权力

浅析新闻媒介的权利 “一切媒介都不是独立的,自为的。媒介历来都是受到某种权势控制的工具。摆布传媒的权势有宗教的,也有世俗的,可能体现为政治上的党派集团,也可能是经济上的。” 新闻传媒作为信息传播的工具,在进行传播过程的同时,新闻传媒背后隐藏一种无形的权力。美国传播学家赫伯特·阿特休尔说,“新闻媒介与权力的关系确实是共生共存的。”这种权力对每一个社会板块的整体和个体都会产生影响和控制的力量。早在1922年,德国社会学家迪菲南·汤尼斯就在书中言之有据地推论:谁控制了新闻媒介,谁就控制了世界——或者至少控制了世界的舆论。18世纪末,美国政治家托·杰弗逊就指出,“自由报刊应该成为对行政、立法、司法三权起到制衡作用的第四种权力。”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也提出“第三种权力”说,指出像报纸这样的大众传播媒介应当成为“广泛无名的社会舆论的工具,它是国家中的第三种权力。” 赫伯特·阿特休尔在《权利的媒介》一书中这样写道:“在所有新闻体系中,新闻媒介都是掌握政治与经济权力者的代言人。因此,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并不是独立的媒介,只不过潜在地发挥独立作用。”新闻传媒是在以自己特有的功能进入社会权力结构中,用新近客观的事实来达到支配舆论的目的。这种支配无需任何强烈的手段,只需要符合权力的源生处,即政治、资本或文化的需要。新闻传媒的中介角色,是权力分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当新闻工作者沉思片刻,思考一下人类的本性时,他们也许会看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带有政治性质。然而,新闻媒介所固有的信条最终限制了我们进行独立分析的能力,简而言之,新闻媒介就是一个政治机构。政治权力性便成了新闻传媒的一大特征,政治作为新闻传媒最有约束力的权力形式,不仅掌控着传播渠道,而且决定着媒介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政治必然影响着新闻传媒的立场与方向,政治权力必然左右媒介的运行与发展。政治在传播过程中,将负载有效信息的意图通过新闻传媒的阶级性转嫁给新闻传媒。结果造成了新闻的政治权力化,新闻即被捆绑在政治上,又把政治牢牢握在手中影响公众。 政府可以对事件予以强化或弱化的报道,避重就轻或大肆渲染对新闻信息和传播进行控制。此时,新闻并不代表真相,新闻是一种构造的真实,是一种事实的外表。格瑞格·费娄认为:“媒介已经丧失掉它的批判锋芒.已无力对其栖身的社会进行批判性的评论”。新闻传媒对市场的盲目迎合,导致新闻娱乐化和媚俗化,新闻所具有的舆论引导与教化功能因此减弱。国内学者曾提出的“新闻文化价值观”理论作为一个关于新闻学科描述、价值实现和效果评价的重要问题,将新闻的价值分为是了自在性价值观、制约性价值观、效果性价值观的三元结构的价值体系。其中,制约性价值体现在传播过程的诸多因素里,如党性原则、利益共同体、政客影响、权威影响、传播制度和政策体系,以及新闻自由等,都可

(广告传媒)新闻媒介的作用

大众传播媒介与政治 (一)定义: 媒介动作流程图新闻传播媒介指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众的中介,是新闻信息的物质载体,是用来表达某种含义的静态的或动态的任何物体和物体排列。 (二)新闻媒介的类型 i. 报纸 ii. 广播 iii. 电视 iv. 互联网 v. 通讯社 vi. 手机 (三)分类说明下: I、报纸 ①报纸是视觉媒介 ②报纸的保存性强 ③报纸的选择性强 ④报纸适合传达深度信息 ⑤报纸的工作程序多而复杂,因而时效性较差 ⑥报纸借文字传播,要求读者有文化,限制了读者范围 ⑦报纸的感染力较弱,文字远不及声音、图像那样逼真。II、广播

广播通过声音的音量、音调、音色等,可以充分展示广播新闻的个性色彩,而广播自身非语言符号音响、音乐和其他声音的实时应用,更能显现新闻的真实性,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可受性,它甚至可以通过听众的想象和推理塑造出在场的感觉。广播声音符号的优势和劣势始终相伴;声音语言的口头化是得其不容易像文字那样做深度报道。 总结起来,就是:广播视听觉媒介,语言和音响亲切、逼真、生动,具有感染力;广播传播迅速、时效性强,可以对正在发生的事件做同步报道;广播渗透性好,影响面广,可以不受空间和条件的限制;广播的保存性弱、选择性弱。 III、电视 电视与其他新闻媒介相比,拥有的收受者最多,可以说是影响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媒介。电视将图像、声音、文字等形式齐集荧屏,以全能语言的方式让人们同时可以接受声像和文字传播;而它另一突出特点是对收受者的文化水平要求不高,这就极大地扩展了收受人群的范围,把新闻传播带入了一个普遍收受的时代。与报纸的文字信息相比,电视的图像语言更具有更为直接的信息刺激作用和力量。它以生动直观的形象,绕过人们大脑的理性思考,直接指向人们内心,引发心灵的震撼,产生及时效应。它不仅使得观众的现场干增强,同时大大强化了新闻的可信性。电视在新闻传播方面也存在不足,一些重大新闻或重大新闻的部分细节并不总是可以看得见的,这就意味着电视无法用自己特有的画面方式进行记录,事实上电视不能展现自

论危机事件中新闻媒体的社会功能

教师·理论研究2008年第3期 论危机事件中新闻媒体的社会功能 作者贺英 摘要: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50年一遇的雨雪冰冻灾害,在这起抗冰保卫战中,新闻媒体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阐述了新闻媒体在类似危机事件中的功能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对媒体应如何缓解社会危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危机;生命周期;安全阀;安全系数;危机缓解 一、危机的定义和危机的主要类型 危机的概念众说纷纭,简要概括,可以定义为:“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性决策的事件。”一般情形下,危机不仅导致社会物质的损失,更使人们的精神价值体系遭受冲击,并引起社会秩序偏离正常轨道,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公共安全与社会稳定。它和事物的常态相比,具有更多的偶然性、破坏性和继发性等特征,经常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的社会危机。 根据斯蒂文·芬克对危机生命周期的划分方式,危机存在若干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潜伏期,即有 迹象表明潜在有可能发生危机,显然这是量变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发生期,关键性的危机事件突然爆发,而且迅速演变。第三个阶段是蔓延期,危机的影响在存在的同时逐步扩大。第四个阶段是衰退期,危机的影响渐渐消退,但仍需保持警惕,以免危机重复。这四个阶段就是在大众传媒的作用下交替演绎,展示着危机生命周期的轮回。 危机事件有很多种产生和爆发机制,但是如果我们仅从事件产生的原因出发,可以简单地将其分为自然主导型危机事件、社会主导型危机事件和自然社会型危机事件。 1. 自然主导型危机事件 自然主导型危机事件主要是由自然环境的变化所导致的危机事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天灾”。自然主导型事件,往往没有直接的人为责任,如地震、海啸、干旱、水涝、地质灾害等。自然主导型突发事件,人类自古以来就难以避免,今后仍然无法消除。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活动加大了事物的关联性,从而放大了自然主导型危机事件的破坏力。 2. 社会主导型危机事件 社会主导型危机事件,是在社会发展中由于人为的原因,造成事物发展失序,从而发生的危机事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祸”。如果再从细致的原因考察,我们可以把社会主导型危机事件分为社会生产型、社会交往型和恶意破坏型三种。社会生产型是因为社会生产程序出现问题而发生的突发性事件。安全事故、交通事故、食物中毒、瓦斯爆炸、毒气泄露等就属于社会生产型。如2005年11月13日,吉林市石化公司的双苯厂胺苯车间发生爆炸,成百吨苯流入松花江,引起下游沿岸的哈尔滨、佳木斯, 以及俄罗斯的哈巴罗夫斯克等城市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社会交往型危机事件是因为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失序而产生的危机事件,其中以群体对抗性事件为主。而恶意破坏型则是指一些社会成员,因为种种社会原因,而采取的报复社会的行为。如刑事案件、绑架劫持、恐怖袭击等。 3. 自然社会型危机事件 自然社会型危机事件,原本属于自然型危机事件,在事件发生后,因为人们忽视了事件的发展,或在处理过程中措施不当,结果导致突发性事件进一步发展,从而使突发事件具有了很多的社会属性。如始发于2002年11月的非典,因为少数人处理不当,结果在2003年春天波及到了24个省、266个县市, 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从而使一起公共卫生事件演变成了全国性的公共安全事件。 危机事件对社会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往往深不可测,难以估量。9·11事件给美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500亿美元。而据纽约《每日新闻》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9·11事件发生一年后,仍然有五分之

浅析媒体新闻APP发展之路

传媒观察 2014. 12 全国新闻核心期刊 ·江苏省双十佳期刊·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陈惟金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移动设备快速崛起,报纸或广电等传统媒体正面临着巨大挑战,我们的生活也在发生着巨大改变。目前,每10个 中国网民中,就有7个是手机网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特别是随着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人们对信息的接受方式有了更多选择,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更为宽广。 随着4G 时代的到来,为保留或者抓住更多的用户,各报业、广电集团下属新闻网站就应对未来移动传播做了许多尝试,各类新闻APP 呈现爆发式增长,但大多数面孔相似、功能雷同单一,也没有相对成熟的可借鉴的赢利模式。笔者认为,报业或广电集团下属新闻网站未来移动客户端的发展,必须要以用户为中心,充分开拓、运用和发挥 APP 的各类功能,利用传统媒体强大的内容资源,为广大用户提供最贴心的新闻与生活资讯等服务,要借不断更新的移动技术的力量,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等;同时革新各种赢利模式,才能使APP 移动客户端之路越走越宽。 一、国内各类新闻APP 分类及现状(一)新闻资讯APP 目前主要分类 目前新闻资讯类APP 运营主体主要分三类:一是传统媒体集团,包括报纸、广播、杂志、电视 等;二是网络媒体,主要包括各大新闻综合门户网站等;三是各个移动互联网公司。 (二)新闻资讯APP 现状与问题 据了解,全国现具有新闻、资讯等属性的APP 越来越多。新闻资讯类APP 运行的整体现状如下: (1)大部分新闻类APP 都是通过发送各类新闻来黏住用户,而资讯类的APP 一般通过用非新闻类的生活小常识、旅游风景、美文之类的来获得用户青睐。目前各APP 原创率不高。 (2)栏目缺乏设计与编排。目前各类新闻APP 中的新闻大多是按照要闻、国内、国际、财经、娱乐、体育等方面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式和网站、报纸等传统媒体的栏目分类基本无区别,且编排方式上无太多创新。 (3)对用户体验关注度不够。有的新闻APP 展示的视频或图片内容量动辄几百兆,有的甚至超过了1G ,这会给订阅用户带来流量负担。 (4)应用展示表现欠佳。现在很多用户都是用手机在碎片时间看APP ,因此在阅读模式、夜间模式、屏幕调整等功能体验上,传统媒体的APP 应用表现欠佳。 二、搭建内容传播新平台,创新内容生产方式(一)建设掌上选题库,构造新媒体编务会移动平台 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已纷纷意识到向掌上媒体 浅析媒体新闻APP 发展之路 ◆新媒体研究◆ 38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试题库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试题库 一。填空题: 1.《新闻学大纲》作者 2、( )被人称为“新闻全才”,他所著的《新闻学总论》和《实际应 用新闻学》 3.《中国报学史》的作者是( ) 4.世界上四种新闻理论是( ) 5.新闻传播活动的渠道:( )、( )、 ( )。 6.日本广播协会(又译为日本放送协会)的简称 7、1920年10月27日,世纪上有合法经营权的第一家电台是( ) 8.1940年12月30日,中国办了第一个广电台,名字叫( ) 9.1928年8月1日,国民党政府在南京开办的( )开始播音 10.公营媒介的代表:( )、( )、( )。 11.世界上的几大通讯社(四个以上) 12、法新社是西方四大通讯社中资格最老的一个,其前身是( ) 13.新华社的前身是1931年11月7日创建于江西瑞金的( ), 1937年在延安改为现名。 14.世界上最早的新闻学院在( )年创办于( )国( )大学的新闻学院。 15.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 )、( )。 16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武装人(四句) 17、在30年新闻改革历程之媒介经营管理10件大事中,1914年( )挂 牌上市,实现了资本创新 18.在30年新闻改革历程之媒介经营管理10件大事中,1985年洛阳日报 首创报纸( ),实现了媒介管理创新。 19. 在30年的新闻改革过程中之可经营管理10大事件中1994年( )挂牌上市,实现了资本创新。 20.1996年( )报业集团成立,实现了媒介经营管理10 件大事中的体制创新。 21.2006年首张数字多媒体报“ ”问世,实现了媒介经营管理10 件大事中的融合创新。 22、( )事件和( )事件是中共反对蒋介石书报检查的典型事件

权力的媒介 读书笔记

《权力的媒介》读书笔记 权利的媒介,此书堆自由主义理论与社会责任学说的主要区别做了评断,即是自由理论主张新闻媒介应完全自由,不受任何约束,而社会责任论则认识到不受限制的自由会带来危险。---来自百度。 其实这本书资料很丰富,记录了美国新闻历史上很多的重大事件,并对其进行分析。他是作者长期在新闻媒介的第一线工作,使得它能够接触到许多媒介背后的东西,能够发现真实的情况和表面宣扬的情况之间的落差,因此能进一步的触及到本质上的东西。 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从来去揭发资本主义的现实缺陷问题,敢于蔑视资本主义盛行的各种理论,紧紧抓住社会统治权力与具体研究对象这一核心问题展开论述,并加以揭露和批判。作者对于资本主义新闻媒介不是一味的维护,同样,对于社会主义的新闻媒介也不是一味的持有偏见。当然还有一些对于第三世界的东西。 但是简单的说,全书就是围绕控制与被控制展开叙述的。虽然全书一直致力于描写自由理论主张新闻媒介因为自由,但实际上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控制着这个媒介。究竟是谁控制着谁,为何控制,控制的后果。这一系列问题让我印象深刻。 所以接下来我要讲两点。 第一,在所有的新闻体系中,新闻媒介都是掌握政治和经济权力者的代言人,他们并不是独立的媒介,只是在潜在的发挥作用。 那么我们首先要认识到现代媒体的力量与危险。 现代媒体是国际政治斗争场上不容忽视的一种力量,特别是在遇到突发性事件时它对事件的报道和传播深深地影响这公众对事件的理解和判断。所以国家领导人往往会利用他的这种强大的能力来为自己服务。新闻媒介的经济命脉完全受资本控制,新闻媒介的独立是根本不可能的。有时候也会因为资本或各方面的问题而向国家领导人屈服当然这不是我们所能知晓的。所以,国家政权就是第一只无形手。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其政府与组织通过增加、限制或操纵媒体对新闻的获取,影响新闻的传播。但是美国却对外宣称媒体采访任何人都不会受到美国政府的干涉。 但是媒介反过来又对国家决策和政权产生同样重大的影响。媒介首先在与制造即刻的公众情绪和公众压力。例如我们看到日本扣押中国船长,我们无需理性的解释变会产生情绪的冲动,这种冲动带来的是一种行为要求。从来压迫政府对此作出决策。这些力量使得领导人在涉及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等重大决策面前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多数的情况下,美国外交政策的议程仅仅是对新闻内容的反应,虽然政策问题不是媒体内容制造出来的,但媒体的新闻报道优先关注的政策和问题作了重新安排。在媒体激发的这种情绪下,政策制定者像救火队,没有预案和预防措施,都是临时作出反应,这就导致决策的草率形成与实施。后果则可想而知,尽管国家也有再进一步的采取措施来弥补。 且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媒体传播的欣慰更具有政治偏见。全球性媒体是配合军方战术威慑的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宝贝资产。但是庆幸的是这种传播技术并没有削弱民族国家意志。在中国,现代媒体增加了中国政治和外交进程的客观度和透明度,使得更多的中国人看到了中国的政治和外交决策过程。我觉得红果在未来的政治斗争过程中要学会利用现代媒体新环境,争取公众和传媒的支持,制造一个有利于政策形成和实施的支撑和环境。在重大事件结束后要勇于客观的评估新闻媒体的传播效果。 可见,媒体并不是孤立的,它时时刻刻影响这政治经济也时时刻刻为政治经济影响着。 第二点,所有的新闻体系都赞同社会责任理论,宣称他们为人民的需要和利益服务,应表示愿意为人民提供新闻。但我觉得这个是和国家的软力量有关的。软实力的形成和加强,靠的是规模经济。只有那些实力雄厚的经济实力的好莱坞片商和时代华纳之类的超级媒体,才有实力掌握和控制全球影视市场。并且,每个历史时期,伴随着新的传播手段,形成世界

第三节 新闻媒体的功能定位

第三节新闻媒体的功能定位 新闻媒体的功能定位和受众定位是筹划.设计新闻媒介两项最主要的工作。它决定一家新闻媒介的内容选择、报纸(电台、电视台)的风格,也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它的成败。 我们在本章第一节论述新闻媒介具有五大功能,这是新闻媒介客观存在的;而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则是该新闻媒介的实际主持人主管决定的。当然,这种主管决定能否成功,则另当别论。 媒体的决策者当然有权决定一家新闻媒体全面发挥五大功能,目前世界上有些媒体也确实这样做。但是,由于新闻媒体间的激烈竞争,当前整个新闻界的趋势是从实际出发,选择其中的几项作为媒介的主要功能。这样,就出现了相当多的排列组合,涌现出丰富多彩的媒介世界。 纵观世界各国么街,试图发挥全部五大功能的或只取其中一项功能的媒介是极少的,基本上选取其中两三项功能为主,兼顾其他功能,力图稳定基本受众,再争取其他的潜在受众。基本的排列组合有以下几种: 1. 信息+宣传+营利型的新闻媒体。这就是我么前面提到过的政企合一型新闻媒介。中国各级党委机关报都是这个类型的,既是信息的主渠道,也是宣传的主阵地,同事还是中国新闻媒介的赢利大户。 2.信息+营利型的新闻媒体。这类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信息虽然也会有倾向性,但政治倾向比政企合一型媒介要淡或隐蔽,基本上不直接发表自己的见解,主要供人们思考和决策所用。这类新闻媒介数量大,而且还有许多亚类。 (1)提供各种各样全面的信息。比如中国的《参考消息》、《解放日报》主办的《报刊文摘》。而世界上最出名的还数美国有线台(CNN)的全新闻频道,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播出美国和世界的重大新闻。 (2)以提供某一类或几类信息为主。 有些以提供消费市场信息为主,即我们称之为服务性新闻。世界许多国家的有线台都有一个商品买卖频道,就是以提供消费市场动态为主。 有些以提供天气预报、交通状况的信息为主。在美国几乎所有大中城市都有这样的电台。因为美国是“车轮上国家”,几乎人人以车代步,天气、交通对驾驶人特别重要。中国的大城市也有交通信息台。 3.消闲+服务+营利型的新闻媒介。这类新闻媒介基本上都是大众化通俗报纸以及一批电台、电视台。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晚报、都市报都是这种类型。它们也刊登国内国际的重大新闻,但大多数的内容都是娱乐性、趣味性、服务性新闻以及大量消闲性副刊。 中国和世界其他许多国家还有一批文艺、音乐电台,专门提供文艺新闻播放文艺节目。近些年,美国的电台很兴旺。其中听众最多、赢利也最大的就是音乐台,因为美国人大多数都是边开车边听音乐,因此这些台吸引了大量的广告。 4.知识+营利型的新闻媒介。这种媒介数量极少,中国大多数的科技报属于这一类。 5.纯宣传型的新闻媒介。世界各国的对外广播电台都属于这一类。 新闻媒体的功能定位极其重要,又非常复杂。媒介图和定位,涉及内外诸多因素。从新闻媒体内部讲,主要是新闻媒体主持人所制订的方针以及从业人员的素质。从外部讲,主要是一个区域内么简介构成和受众的状况。比如,《南方日报》主办的《南方周末》原来以提供消闲内容为主,1996年以后,它从维护消费者利益出发,发挥舆论监督功能,成为畅销群过、深受读者欢迎的报纸。上海的《解放日报》是份上海市委机关报。在审视上海报业市场以后,创办了《申江服务》,是以服务 消闲为主的都市型报纸,恰好填补了上海报业市场空白。从1996年初创办。目前发行达40万分,深受上海市民尤其年青一代读者喜爱。所以,一家新闻媒介功能的确立或改变,必须

浅析新闻媒介正负效应的看法

浅析新闻媒介正负效应的看法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传媒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在新闻传播业繁荣发展和竞争加剧的同时,也出现了媒体行为的违规和越位现象。“谁来监督媒介”成为传媒业界内外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大众传媒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受商业化侵蚀而出现的正负效应也显而易见,引起业界乃至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忧虑,面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兴利除弊? 【关键词】新闻媒介;电视;知识 新闻媒介对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从新闻传播的实际效果看,新闻媒介的正负效应是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的,具体表现如下: 一、新闻媒介展现了整个世界,但一些新闻失真却干扰误导了受众 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观察世界的四大窗口,新闻媒介的传播超越时间和空间,把地球上每日每时发生的重大事件迅速的传遍世界各地;它把全球各国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风土人情形象逼真的展示在人们面前。人们对当今世界的了解,绝大多数来自于新闻媒介,个人的亲身经历或人们口口相传是及其有限的。但正因为人们对新闻媒介的极度依赖、信赖,往往使人们轻信新闻媒介,甚至上当受骗。 二、新闻媒介连接了世界,却淡漠了人际关系 新闻媒介把个人和世界联系起来,增强了各国、各地区人民的彼此了解和交流。人们常说:广播电视把偌大的地区变成了一个小小的“世界电视村”。但是,在这个“世界电视村”里,构成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之间却由于广播电视而日益变得封闭起来,变得“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据美国、日本近年来的调查,每人每天用于看电视、听广播的时间平均在6小时以上,中国城市居民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也已达108分钟,为每天平均拥有闲暇时间183分钟的59.1%。这意味着,许许多多的人下班回家就足不出户,关起门来不是看电视就是听广播。人与人之间的亲身交往被人与机之间的交流所取代,人际交往日益淡漠。而在家庭内部,广播电视有时也会成为拆散家庭的分离器。1998年法国举办第16届世界杯足球赛期间,法国及西欧很多国家出现了大群被称为“足球寡妇”的家庭主妇。因为她们的丈夫或去现场看比赛,或回家就成夜守着电视机看比赛,而且脾气特别暴躁。有些家庭主妇无法忍受,干脆离婚了事,有人哀叹电视“团结世界,拆散家庭”。 三、丰富了知识,却降低了思考能力 新闻媒介是知识的“百宝箱”,人们从中了解到许多古今中外、天上地下的知识,大大丰富了人们的见闻。但除了正规的电视教学课程外,广播电视所传授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