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数学思维训练

例谈初中数学思维训练
例谈初中数学思维训练

例谈初中数学思维训练

摘要:阐明数学思维训练的理论,它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力保证,数学教师应在教学中予以充分的重视。

关键词:数学思训;方法指导;理论依据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158-01

“思维的科学是培养人才的科学”,”国家的竞争,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成才,其关键在于思维,在于科学的思维。”高士其同志这段精辟的论述,不仅要求我们自觉地学习思维科学理论,而且更应用它去优化思维和指导实践活动。数学思维的训练正是在思维科学创立中的应用实践尝试。它不仅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方法,而且是在发展学生数学思想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而提高学生素质。可以说,数学思维训练是素质教育的较好形式。

1.思维训练是数学科教改的需要

思维训练是以学习知识为出发点,以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为目标,着眼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把人类常用的思维方法当作学习获得知识的钥匙。而把训练当成学生掌握运用这一钥匙获取知识的途径的一种认识过程。这不是直接着

眼于知识的简单积累,而是着力于让学生学会掌握知识的规律、途径和方法,从而把教学过程变为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数学教改的目的是提高教学的质量,要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1)要优化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思维,即教师的思维;(2)必须使学生拥有一个清醒且善于思维的头脑。要使脑子灵活,就必须发展学生的思维,使数学思维训练与教学改革相辅相承、相互促进。教学中教师揭示数学知识的规律,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变换等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把教改推向深入。

2.从数学教育本身看,数学思维训练与数学教学是不可分的、相互依存的

现化数学家对数学教育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西尔干脆把数学教学定义为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他认为数学的含义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成一种思维活动,另一种理解为思维活动的结果。于是对数学教学也相应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一种是数学理论(即数学知识)的教学。这两种不同的理解,反映了传统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理论在对待知识与能力、结果与过程的认识上的分歧。现代教学教育理论从培养创造人才的需要出发,更加强调教学的过程(学习的过程、获取知

识的过程归根到底是思维的过程),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

在皮亚杰看来,数学思维结构十分相似。他认为儿童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从一种思维结构过渡到另一种思维结构的过程,而数学知识是进行思维训练的结构材料。于是,数学教育的任务在于使学生形成完整的思维结构,即认识数学本身。因此,寻找数学结构和思维结构的相似点,就成为数学教育者的重大研究课题。数学是思维的工具,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是进行思维训练的载体,数学教学与思维训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3.从数学知识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比较的能力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还要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例如在抛物线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平时在跳绳中来感知开口方向及最高点和最低点;在路程、速度、时间的教学中,除用多媒体课件外,还可让学生从家到学校之间的这段路程来感知时间与速度的变化关系。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比较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让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学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计划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计划 一、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小学数学思维能力训练及与课本思考题相关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意义;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认识有价值的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学好数学的勇气。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探索与创新精神。 3、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应用意识。 三、教学目标: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掌握数学思维成果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2、能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不断获得成功体验,进步树立学好数学信心。 3、课堂上围绕趣字,把数学知识融于活动中,在追求答案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观察力,分析和口语表达能力,力求体现我们的智慧秘诀:做数学、玩数学、学数学。 4、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 1、源于基础,高于课本,教材中难度较大,思维型强的知识。 2、贴近学生比较现实的数学问题。 3、数学报或奥林匹克起跑线的有关内容。 五、重点、难点:

1、使学生掌握各种技能,计算技巧,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共有27人,其中男生14人,女生13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数学思维比较活跃,具有思考探索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一部分学生思维狭隘、分析、比较、综合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在教师或同学的启迪和辅导下,才能解决数学问题,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具有开放性,生活型、智趣性的思维训练题目,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发挥个性,全面发展。 七、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质量措施: 1、以课堂为载体,注意把辅导内容与课堂数学有机结合。 2、以兴趣为老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数学能力。 3、以竞赛为抓手,形成强势效应,让学生了解数学,喜欢数学。 八、活动安排: 本学期共安排16课时,每周一课

初二数学思维训练教学文案

初二数学思维训练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数学思维训练1 【知识精读】 1. 几何证明和计算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大作用。几何证明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平面图形的数量关系;二是有关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这两类问题常常可以相互转化,如证明平行关系可转化为证明角等或角互补的问题。 2. 掌握分析、证明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 (1)综合法(由因导果),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有关定义、定理、公理的应用,逐步向前推进,直到问题的解决; (2)分析法(执果索因)从命题的结论考虑,推敲使其成立需要具备的条件,然后再把所需的条件看成要证的结论继续推敲,如此逐步往上逆求,直到已知事实为止; (3)两头凑法:将分析与综合法合并使用,比较起来,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易于表达,因此,在实际思考问题时,可合并使用,灵活处理,以利于缩短题设与结论的距离,最后达到证明目的。 3. 掌握构造基本图形的方法:复杂的图形都是由基本图形组成的,因此要善于将复杂图形分解成基本图形。在更多时候需要构造基本图形,在构造基本图形时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以达到集中条件、转化问题的目的。 【实战演练】 1、如图,点P 是矩形ABCD 的边AD 的一个动点,矩形的两条边AB 、BC 的长分别为3和4,那么点P 到矩形的两条对角线AC 和BD 的距离之和是( ) A . 125 B .65 C .245 D .不确定 第1题图 3题图 2、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 外取一点E ,连接AE ,BE ,DE .过点A 作 AE 的垂线交ED 于点P .若1AE AP ==, 5PB =.下列结论: ①△APD ≌△AEB ;②点B 到直线AE 的距离为2; ③EB ED ⊥;④16APD APB S S ??+=+;⑤46ABCD S =+正方形. 初二校本课 2题图 A P E D C B B A G C D H E (第4题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核心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核心 广西合山市实验初级中学黄士滔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加里宁指出:“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可见学生思维水平是要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去培养和发展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目标第四点提到: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培养出来的,数学的课堂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教学;实践教学模式;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加里宁指出:“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可见学生思维水平是要通过活动去培养和发展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目标第四点提到: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培养出来的,数学的课堂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学生初中数学的创新思维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问题的提出 初中数学是打开人脑智慧之门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学好数学需要多种能力的综合,其中思维能力尤为重要。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不少同学整天忙着做作业,什么“课后练习”、“单元测试”、“升学练兵”,手头资料一大堆,习题做了好几本,但学习成绩就是提不高,考试成绩不理想,这是为什么?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吃透教材的基本原理,没有掌握解题的科学方法。吃透原理,是学好功课的根本保证;掌握方法,是攻克难题的有力武器。只有弄清原理,才能思路清晰,从容对答;只有掌握方法,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管遇到什么难题,都能得心应手,迎刃而解;不管参加何种考试,都能超水平发挥,一举夺标!而“数学思维能力的研究”就是较好的途径,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能达到:(1)能力的培养。(2)模式的创新。(3)课堂教学中数学创新思维培养。(4)注重“变式”练习,减轻作业负担,让学生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中开阔思路、提高能力。 二、问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理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在我们研究新一轮教育发展的今天,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每一位教师探索的方向,也是课改的主题。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对于教学的希望是:让课堂活起来,让我们动起来,让学习有趣味,给我们以学法,充分发挥我们的智慧。而初中数学教材的特点:在简单中渐进发展;在基础中蕴涵能力;在探索中要求创新。这样的特点决定了机械、被动、死记硬背、模仿式的学习方法已经难以发展学生的能力。我认为,我们教师应该拓宽思路,把精力放在微观的教学操作上,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如采取优化“结构”教学,强化“思维”训练,注重“变式”练习和实行“弹性”考试等方法。为此,我选择了这样一个课题,数学教学以发挥学生智慧潜能的形式开展,探究最优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目标:

五年级下数学思维训练教材

第一讲立体图形及展开 例题选讲 例1:图1所示的是一个正方体纸盒拆开后平摊在桌面上的形状。如果将这个展开图恢复成原来的正方体,图中的点F、点G分别与哪个点重合 例2:一只小虫从图l所示的长方体上的A点出发,沿长方体的表面爬行,依次经过前面、上面、后面、底面,最后到达P点。请你为它设计一条最短的爬行路线。 练习与思考 1.如图所示的是一个正方体纸盒拆开后平摊在桌面上的形状。如果将这个展开图恢复成原来的正方体,图中的点B、点D分别与哪个点重合 2.如图所示的是一个棱长3厘米的正方体木块,一只蚂蚁从A点沿表面爬向B点。请画出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问:这样的路线共有几条 3.将一张长方形硬纸片,剪去多余部分后,折叠成一个棱长为l厘米的正方体。这张长方形硬纸片的面积最小是多少平方厘米 4.一块长方形的铁皮,长28厘米,在这块铁皮的四角各剪下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小正方形,然后通过折叠、焊接做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已知这个盒子的容积是960立方厘米,求原来长方形铁皮的面积。 5.如图所示的是一个正方体木块的表面展开图,若在正方体的各面填上数,使其对面两数之和为7,则A、B、c处填的数各是多少 6.如图所示的10个展开图中,哪些可以做成完整的正方体 7.如图所示的是一个长方体,四边形APQC、是长方体的一个截面(即过长方体上4点A、P、Q、C的平面与长方体相交所得到的图形),P、Q分别为棱A1B1、B1C1,的中点,请在此长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上,标出线段AC、cQ、QP、PA。 第二讲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例题选讲 例1:一个长方体,前面和上面的面积之和是88平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是以厘米为单位的数,且都是质数,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例2:如图,将3个表面积都是24平方米的正方体木块粘成一个长方体,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例3:如图所示的是用19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堆起来的立体图形,其中有一些正方体看不见,那么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多少 练习与思考 1.有一个长方体,前面和上面两个面面积和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以厘米为单位的数,且都是质数,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2.将两个长都是8厘米,6厘米,高都是5厘米的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那么这个大长方体表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厘米 3.如图所示的是由17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求它的表面积。 4.有一个长方体,长是8厘米,宽是4 厘米,高是6厘米,把它截成棱长是2厘米的若

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案

一 年 级 数 学 思 维 教 案 执教者: 班级:

第一课:介绍数学 介绍自己 了解学生 教学目标 : 1.了解学生。 2.学生了解数学,培养兴趣。 3.了解学生后,把学生分成2个队伍 教学内容:介绍数学这门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主要以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为主。 2、讲趣味数学小故事。 《如果我输了,就做你的夜宵》 “什么游戏?”,小猫很好奇,“快点讲!” “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老鼠说,“第一个人说一个1到10的数,第二个人再加一个 1到10的数,先喊到100的人获胜”。 “我先说”,小猫嘿嘿笑道,“你这次输定了。” 第一次,小猫输了。 第二次,小猫又输了。 …… 最后,老鼠得意扬扬地跑了。 沮丧的小猫回到了家. “看吧!早都告诉过你”,猫妈妈说,“学好数学有多重

要!” “那为什么老鼠总能获胜?”小猫疑惑地问到。 小朋友们,你知道答案吗?

第二课:趣味故事 一、故事《棒棒过生日》。 以故事内容激起学生对数的兴趣教学生认识1到10让学生学 会点数即一一对应的识数方法。二、游戏及练习。 1、正确认读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指导学生背诵式记数110 2、能从周围生活中发现多种有趣的数字初步了解数字在人们 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3、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体验观察、思考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反映故事内容的图片。 2、5组电话号码及5个不同动物的家。 三、活动过程 1、故事《棒棒过生日》引出110的数字。 2、说数字歌找数字。 1像铅笔细长条2像鸭子水上漂。3像 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卖菜6像哨子笛笛 响。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道。9像勺子来盛菜10像灯 笼挂得 3、做拍手歌游戏。你拍一我拍一,一只孔雀穿花衣你拍二我 拍二,两只小鸭上河沿你拍三我拍三,三只大雁飞上天你拍四 我拍四,四只熊猫吃竹子你拍五我拍五,五只小猫抓老鼠你拍 六我拍六,六只小猴打悠悠你拍七我拍七,七朵红花真美丽你 拍八我拍八,八只青蛙叫呱呱你拍九我拍九,九只公鸡齐步走

五年级下数学思维训练教材

五年级下册思维训练教材 第1课时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一. 教学重点: 1. 掌握计算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 介绍辗转相除的方法计算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性质。 4. 利用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 利用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解决一些有特点的数字的问题。 二、教学难点: 1. 掌握计算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区别。 2. 能够通过分解质因数方法的分析,理解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之间存在的性质。 3. 利用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解决问题时,对数字特点的观察。 三、简要知识介绍: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在计算的时候我们一般采用的方法是短除 的方法,它们在计算时的最大区别在于所需要的质因数是不同的,最大公因数是取公有的质因数,最小公倍数是公有的质因数(代表)和独有的质因数都要。 但是在两个数不容易看出公因数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采取辗转相除的方法进行计算。具体的方法是:先用小的一个数除大的一个数,得第一个余数,再用第一个余数除小的一个数,得到第二个余数;又用第二个余数除第一个余数,得第三个余数,这样逐次用后一个余数去除前一个余数,

直到余数是0为止。那么最后一个除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之间还存在着性质:两个自然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自然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乘积。 若a、b表示两个自然数,则 a×b=(a,b)×[a,b] 在利用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分清计算的是哪个?然后再进行计算。 四.、知识教学: (一)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例1. 求20、30和36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1)我们先来计算这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五年级下册思维训练教材 列举法 20的因数有:1、2、4、5、10、20 30的因数有:1、2、3、5、6、10、15、30 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2 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20=2×2×5 30=2×5×3 36=2×2×3×3 (20,30,36)=2 短除的方法 (20,30,36)=2 (2)我们再来计算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浅谈初中数学思维的培养

浅谈初中数学思维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9-02-28T14:22:05.40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6期作者:潘开华[导读] 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数学思想的发生过程。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第七中学655500 作为数学这一门学科,不管是课程改革还是教材更新,永远不变的就是基础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所谓“数学基本思想”,是指在数学发展历程中,对数学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那些思想,也是数学发展所依赖的核心思想。中学阶段的数学基本思想主要有:抽象的思想、推理的思想、建模的思想。初高中阶段,数学教师把学生的数学思想培养好,那么,学生学习数学就会有信心,掌握好这门法宝,就是拿到学好数学的金钥匙;谁能够灵活运用它,谁就在数学的跑道上领跑占有优势。但是,数学思想及其方法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临时抱佛脚就可成为数学中的佼佼者。它是依靠平时的认真听讲、教师的潜移默化、自己的归纳总结,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仅仅凭一两节课的听讲或者做个几道题,就说自己的数学思想已经形成,那是天方夜谭、不现实的。数学思想的培养,关键在课堂,那么作为引路人——数学教师,又如何领好这条路呢?笔者在此写下几点看法:一、在知识形成中体验数学思想 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数学思想的发生过程。概念的形成、结论的推导、方法的思考、规律的揭示等过程都蕴含着数学思想,都是学生体验数学思想、提高数学素养的好机会。教师在课堂上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不宜抽象空洞,而应有理可依、有据可循、尽量浅显明了。数学思想大多是理论上的东西,对初中学生来说,太抽象、太虚无缥缈,学生要抓住它,很困难。那么教师就要注意从基础着手,从实际出发来教学生。例如: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在涉及这方面知识时,先从图形入手,在图形上标出已知数据,未知量打上问号,要解决问题,应该用什么定理等。通过一段时间训练,再挑明这是什么思想,是代数和几何结合形成的思想。这样学生接受起来既自然又顺利,数和形兼备,解题方法也就信手拈来,问题迎刃而解。通过这些,说明数学思想的形成,教师要做到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浅显易懂。 二、在合作探究中渗透数学思想 渗透,就是把某些抽象的数学思想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使学生由最初的直觉和感知上升到理性的认知,并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这种渗透,是随着知识的增加,年级的上升逐步深化的。同时也融合了综合的能力。这方面,数学中的化归思想就是典型。从学习勾股定理开始,到圆中各有关知识,很多计算问题都离不开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但很多题型不会直接给出直角三角形,而是需将图形转化在直角三角形中去解决。那么该连接的要连接、该作垂直的作垂直,用适当的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再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有关问题时,从七年级到九年级,都要渗透化归思想。这里的化归思想还有很多,如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化多元方程为二元方程、将四边形问题化为三角形等等。教师在平时逐步渗透,学生日积月累,就能在解决问题时,水到渠成,难度相对就小了。如我在教学“从勾股定理到勾股定理逆定理”时,通过“问题—猜想—验证—归纳”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合作探究活动中,经历了从迷惑不解到茅塞顿开、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会了数学问题探索的简单方法,逐步领悟了数学基本思想,体验了思想放飞的喜悦。 三、返璞归真凸显数学思想 我在教学“销售问题”时,试图给学生传达这样一种策略:当遇到复杂问题时,我们不妨退到简单问题,然后从简单问题的研究中找到规律,再来解决复杂问题。数学课堂上这样的问题解决活动,不仅凸显了数学建模的思想,而且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领悟到数学思想在文体解决中的重要作用。 方程贯穿于整个数学而且渗透到其他各学科之中,它的作用不可估量,抓住了方程的本质,就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解决问题就不在话下。所以教师在强调方程思想的重要性时,还要突出它的巨大作用。并且潜移默化方程中的未知量就是变量,与函数思想相联系,突出两个变量,这样数学就与实际生活结合,验证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真理。教师之所以要对这些数学思想进行强调和突出,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发挥它们的功能,帮助学生针对不同的问题,用对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实质上就达到了要求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归纳总结中提炼数学思想 在课堂归纳总结中,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应引导学生积极反思在数学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基本思想是把数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座桥梁。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们要将数学基本思想根植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深刻钻研,同时还要采取各种有效策略,使学生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思想的培养,最终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敏捷的数学思维,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渗透强调数学思想的同时,还要注意数学方法的培养。 数学方法是形成学生良好认知的桥梁和纽带,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工具。数学思想不是孤立的,它与数学方法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思想指导方法、方法实现思想。 参考文献 [1]《中学生数理化》.2014年第2期。 [2]《更高更妙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浙江大学出版社。

初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初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2-10-18T11:22:57.403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数学专页)》2012-2013学年第一期作者:黄华梅 [导读]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 黄华梅湖北省荆门市象山中学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人通过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初中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几点看法。 一、要善于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培养兴趣,促进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同学们认识到数学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新教材中安排的“想一想”、“读一读”不仅能扩大知识面,还能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是比较受欢迎的题材。适当分段,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之一,主要困难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习惯用小学的算术解法,找不出等量关系,列不出方程。因此,我在教列代数式时有意识地为列方程的教学作一些准备工作,启发同学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画草图列表,配以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使同学们能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在此基础进行提高,指出同一题目由于思路不一样,可列出不同的方程。这样大部分同学都能较顺利地列出方程,碰到难题也会进行积极的分析思维。 二、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恰当地示明学思关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 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 在例题课中要把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这个发现过程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或由教师讲出自己的寻找过程。 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学会从条件到结论或从结论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对一个数学题,首先要能判断它是属于哪个范围的题目,涉及到哪些概念、定理、或计算公式。在解(证)题过程中尽量要学会数学语言、数学符号的运用。 初中数学研究对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数量关系的,另一类是研究空间形式的,即“代数”、“几何”。要使同学们熟练地掌握一些重要的数学方法,主要有配方法、换之法、待定系数法、综合法、分析法及反证法等。 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学生初步学会如何思维和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后,应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及思维品质的培养。 要注意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与敏捷性。根据解题目标,确定解题方向。要训练学生思维清晰,条理清楚,遇到问题能按一定顺序去分析、思考,对复杂问题应训练学生善于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法。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要能迅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注意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每个公式,法则、定理都有它的来龙去脉,都有使它成立的前提条件,都有它特定的使用范围,要做到言必有据。选择一些习题让学生先做,再针对学生思维中的漏洞进行教学分析。例:K是什么数时,方程KX2-(2K+1)X+K=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很多同学只注意由△=[-(2K+1)]2-4K·K=4K2+4K+1-4K2=4K+1>0,推得K>-14。而如果把K>-14作为本题答案那就错了,因为当K=0时,原方程不是二次方程,所以在K>-14还得把K=0这个值排除。正确的答案应是-14<K<0或K>0时,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在复习时要精选一些有代表性、巩固性和灵活性的习题,从各种不同角度,寻求不同的解(证)法,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还可改变条件进行“一题多变”和“多题一解”的训练。这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措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使学生思维活跃,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点拨、解疑,使学生变学为思。 当然,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但只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手段,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必定会有所成效。

二年级数学思维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二年级数学思维第1次教案 年级二年级科目思维训练教师 课题一笔画(一)时间 教、学具准备作业练习本 教学目标1、理解一笔画的特点,知道怎样的连通图可以成为一笔画。 2、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验中找到答案,并通过实验的结果, 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 意识。 教学过程设计 1、师画简单一笔画,生观察。说说老师是怎样画的,初步认识一笔画, 2、生自由创作一笔画。 (1)通过看师画,想象并谈谈觉得自己能画出什么来。 (2)自己动手创作一笔画。 3、展示学生作品。 找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投影上展示,其他同学当小评委判断是不是一笔画出来的,对于有争议的图形,学生演示其画法,学生再判断,通过判断了解并总结出一笔画时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让学生带着对一笔画的初步认识开始创作,并相互判断作品是不是一笔画出的过程,引导学生动脑筋、动手实验、动口分析,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在满足学生自我探索掌握新知的欲望的同时,加深对新知识的印象。 4、判断。 (1)师出示练习题,生先猜想,再自己尝试在练习纸上画,判断是不是一笔画出的。 (2)小组讨论,学生说出自己的判断结果,并在投影上演示画法。

5、简单的一笔画练习。 出示能一笔画出的图形,请学生思考从哪里开始画,并尝试在投影上演示,通过学生找到的不同起点,了解一笔画时找到起点的重要性。 [通过练习,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证明的过程,初步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进一步巩固新知。] 教学反思改进意见 二年级数学思维第2次教案 年级二年级科目思维训练教师 课题一笔画(二)时间 教、学具准备作业练习本 教学目标揭示一笔画的规则,通过一笔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 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会将一笔画问题的解决方法应用于实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共同研究,发现奥秘。 1、学生观察一组简单图形,看看哪个图形可以一笔画?哪个不可以? 2、引导归纳:不连通的图形不能一笔画。 3、介绍“奇点”和“偶点”。 师:我们把与奇数条线相连的点称作奇点。(板书)与偶数条线相连的点称为偶点。(板书)每副连通图都是由点和线组成的,就会出现奇点和偶点。那么怎样表示连通图中的点呢?请同学们看例题(出示图2)用“2”表示偶点,用“1”表示。(教师示范,学生试做)以后我们在研究连通图时就可以

初二数学思维训练

八年级下思维训练一(2019、3、8) 班级姓名 1.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外取一点E,连接AE,BE,DE.过点A作AE的垂线交DE于点P.若AE=AP=1,PB=,下列结论: ①△APD≌△AEB;②点B到直线AE的距离为; ③EB⊥ED;④S△APD+S△APB=+.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如图,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ABC中,E是对称轴AD上的一个动点,连接EC,将线段EC绕点C逆时针旋转60°得到FC,连接DF.则在点E运动过程中,DF的最小值是. 3.在?ABCD中,∠ADC的平分线交直线BC于点E、交AB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AC.(1)如图1,若∠ADC=90°,G是EF的中点,连接AG、CG. ①求证:BE=BF. ②请判断△AG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如图2,若∠ADC=60°,将线段FB绕点F顺时针旋转60°至FG,连接AG、CG.那么△AGC又是怎样的形状.(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

4.提出问题: 如图,在△ABC中,∠A=90°,分别以边AB、AC向外作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连接EG,小亮发现△ABC与△AEG面积相等.小亮思考:这个问题中,如果∠A≠90°,那么△ABC与△AEG面积是否仍然相等? 猜想结论: 经过研究,小亮认为:上述问题中,对于任意△ABC,分别以边AB、AC向外作正方形ABDE 和正方形ACFG,连接EG,那么△ABC与△AEG面积相等. 证明猜想: (1)请你帮助小亮画出图形,并完成证明过程.已知:以△ABC的两边AB、AC为边长分别向外作正方形ABDE、ACFG,连接GE.求证:S△AEG=S△ABC. 结论应用: (2)学校教学楼前的一个六边形花圃被分成七个部分,分别种上不同品种的花卉,其中四边形ABCD、CIHG、GFED均为正方形,且面积分别为9m2、5m2和4m2.求这个六边形花圃ABIHFE的面积.

数学思维训练教材六年级-上册

第1讲 比较大小 在平时数学学习,尤其是数学竞赛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题目: (1)比较这几个分数的大小: 52、73、2310、2912、37 15 (2)试比较77755 和7777 555,那个分数大? …… 如果我们不去研究其中的规律,相信大家一定会很难解决这样的题目。本讲,我们主要来讲一讲有关比较大小的一些知识和方法。 例1: 已知A 321?=B ÷43 = C 109?= D 54?=E 5 1 1÷(ABCDE 都不等于0), 将A 、、B 、C 、D 、E 按从大倒小的顺序排叠起来。 分析与解 为了方便比较,我们首先将这五个算式统一写成乘法形式,这样原来 的算式就变成A 321?=B 311?=C 10 9 ?=D 54?=E 65?。下面我们可以运用倒数的知识来解决 这一问题。 首先我们可以假设所有算式的运算结果等于1。那么,A 就是3 2 1的倒数,即53;同 理,B 应是43,C 是911,D 是4 1 1,E 是511。这样,我们很容易就能比较出这五个数的 大小。 因为411>511>9 1 1>43>53,所以D >E >C >B >A. 随堂练习一: 如果a=b 521?=6 5 c=d 54?(a 、b 、c 、d 均不等于0),a 、b 、c 、d 四个数中,谁最大? 谁最小? 例2:将下列分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52 、73、2310、2912、37 15 。 分析与解 比较几个分数的大小,课本上介绍的主要方法是先通分,再比较大小。 就本题而言,如果用通分再比较,太麻烦,我们可以根据“同分子的分数,分母大的分 数反而小”这一性质,把这几个分数先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在进行比较就比较容易了。因为2、3、10、12、15、的最小公倍数是60,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们分别化 为:15060、14060、13860、14560、148 60。

浅谈初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从提问和解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教学生会思维,会数学思维。思维是人的理性认识过程。数学思维是指关于数学对象的理性认识过程,准确地说是应用数学工具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要在具体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实现。它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需要教师精心备课、设计教案。下面就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与解题两个方面浅谈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从提问培养数学思维 提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提出问题,明知故问,以引起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问要有逻辑性、启发性与诱导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透彻地理解知识,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提问要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要找到新旧知识的“接触点”与“结合部”,新旧知识的联系增强启发性,它是促进数学思维的前提,而新旧知识的矛盾,也增强启发性,它是促进数学思维理解的核心。 例如:为了将x4+6x2+8,(a+b)2-4(a+b)+3和x2-3xy +2y2分解因式,可设计如下提问:(1)y2+6y+8与x4+6x2+8的

因式分解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2)y2+6y+8是y的二次三项式,x4+6x2+8是谁的二次三项式?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与常数项分别是什么?(3)若将x2-3xy+2y2分解因式,它是谁的二次三项式,是否有两种看问题的方法?指出每种看法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二、从解题培养数学思维 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最终体现在解题的速度、技巧,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上。因此解题是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下面举例说明: 1、综合分析,进行整体思考。 对问题要从全局整体着眼处理,观察分析数学材料的整体结构,理解和认识问题的实质,概括出数学关系,进而确定解题策略,培养整体思维能力。 例如: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的解析式是()(A)y=1/2x-3 (B)y=1/2x+3 (C)y=-1/2x-3 (D)y=-1/2x+3 析解:本题一般思路是由直线经过点(0,3)和(6,0)两点,将坐标代入直线y=kx+b,解方程组得k=-1/2,b=3,得解析式y=-1,若从整体上分析,用图象的性质,直线过二、四象限可判

数学思维训练_教案教学设计

数学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1) 用一只平底锅煎饼,每次只能放两只饼。煎熟一只饼需要2分钟(正反面各需要1分钟)。请你想想煎3只饼至少需要几分钟?怎样煎? 再想想:煎99个、100个饼需要多少时间?煎n个呢?为什么?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2) 括号里应该填几? 下面两个表里的数的排列都存在着某种规律,你能找出这个规律,并根据这个规律把括号里的数填进去吗?试试看,很有趣的。 2、5、6、7、11 8、10、()、4、18 6、10、12、9、20 (表1) 2、1 3、5、6 4、11、 5、7 7、()、4、10 7、11、1、12 (表2)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3) 巧填运算符号

不用括号,在四个4之间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 (+、—、×、÷),使 4444=0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4) 巧填括号 请你在下面的算式里,适当添上括号使等式成立。 (1)4×6+24÷6-5=15 (2)4×6+24÷6-5=0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5) 一个同学不仔细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减数65写成了56,最后所得的差是40,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多少?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6) 一个班有48人,班主任统计问:“做完语文作业的举手”,有37人举了手。又问:“做完数学作业的举手”,有42人举了手。最后问:“语文、数学都没有做完的举手”,没有人举手。请你算算,这个班语文、数学都做完的有多少人?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7) 在下面的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 1、360÷(6×□)=20 2、125×(28÷□)=500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8) 如果△×□=〇那么下面的算式哪几个是正确的? (1)□÷〇=△(2)〇×△=□ (3)〇÷△=□(4)□+〇=△ (5)〇-□=△(6)△=〇÷□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

七年级数学思维训练

第25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 初一 第1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100 9998976543211009998976543212 222222222++++++++++-+-++-+-+- =( ) (A)?5050 (B) ?1 (C)1. (D)5050 2.在下列图形中,恰有三条对称轴的是( ) (A)平行四边形 (B)圆 (C)等边三角形 (D)正方形 3.若a+b+c=0,则|a|+|b|+|cl+|ab|+|ac|+|bc|+|abc|的值为( (A) ?7 (B) ?1 (C)1 (D)7 4.已知a,b,c,d 都是有理数,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a>b>c,则ab>bc (B)若a?bc 2 (C)若a>c,b>d,则a+b>c+d (D)若a>c,b>d,则ab>cd 5.数一数,图1中四边形的个数是( ) (A) 12 (B)14 (C)16 (D)1 6.不等式(x ?7)(x+2)<0的整数解的个数是( ) (A)0 (B)6 (C) 8 (D)10 7. As shown in the Fig. 2, point E is in the square ABCD. If AB= 30,BCE ABE S S ??=2, CDE AED S S ??=3,then =?CDE S ( ) (A)225 (B)150 (C)9 (D)75 8.若A 和B 都是6次多项式,则( ) (A)A ?B 一定是多项式 (B)A ?B 是次数不低于6的整式 (C)A+B 一定是单项式 (D)A+B 是次数不高于6的整式 9.若实数x,y,z 满足|x+z|+(x ?y)2=0,则(z x )2+(x y )2的值为( ) (A)4 (B)2. (C)1 (D)0 10.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是整数厘米,将长、宽、高都增加1厘米后,长方体的表面积可 能增加( ) (A)14平方厘米 (B)103平方厘米 (C)214平方厘米 (D)400平方厘米 二、A 组填空题(每小题4分,头40分.) 11.If2014x ?20.14=20.14x ?2014, then x=_________ 12.如图3,O 是△ABC 内的一点,部分角的度数如图所示,则∠AOC=_________ 13.已知y=ax+b,当x=1时,y=3;当x=2时,y=7,则当x=3时,y=_________ 14.如图4,四边形ABCD 是长方形,点E 、F 分别在边AB 、CD 上,若△AED 、△DEF 、四边形

数学思维训练教材一年级上册

实用标准文案 目录 第1讲连连找找 (1) 第2讲数数移移 (4) 第3讲正确区分 (7) 第4讲找规律(一) (11) 第5讲数图形 (14) 第6讲猜一猜 (17) 第7讲找规律(二) (19) 第8讲生活问题(一) (21) 第9讲生活问题(二) (23) 第10讲巧妙运用(一) (24) 第11讲巧妙运用(二) (26) 第12讲变与不变 (28) 第13讲算式等式 (29) 第14讲智力游戏 (32) 第15讲推理判断 (33) 终结性测试题一 (35) 终结性测试题二 (38)

第1讲连连找找 小朋友,你们很小就学会数数了吧。例如:数一数有几本书,几把枪,几个苹果,鱼缸里有几条小鱼。数数时要从一开始数,每个物体都要数到,既不能多数,也不能少数,一直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数,就是数的最后结果。例如数一数有几个苹果,从1开始按顺序数,数到最后是5,就表示一共有5块糖。 例1:数一数,把同样多的物体用线连起来。 分析与解:先数清楚每样物体的个数,再把个数相同的物体用线连起来。胡萝卜6根与小白兔6只相连;牡丹花8朵与毛巾筒8个相连;五角星10个与拖鞋10只相连。 方法点评:用线把同样多的物体连起来之前,必须要先数清楚每样物体的数量各是多少,然后才能把数量一样多的物体一一用线连起来,这样就不会把物体连错。 随堂练习一:数一数,把同样多的物体用线连起来。 例2:观察下图每一行的排列规律,看看图中哪一行与其他几行不同?

1 2 3 4 2 3 4 5 3 5 7 9 4 5 6 7 分析与解:第一行上的数是每次逐渐增加1,第二行上的数是每次逐渐增加1,第三行上的数是每次逐渐增加2,第四行上的数是每次逐渐增加1,比较这4行的变化规律,可以发现第三行与其他三行不相同。 方法点评:给你几行数,一定要每行认真比较,观察清楚每一行数的排列规律,从中发现相同的规律,这样就能找出不同的那一行。 随堂练习二:观察下图每一行的排列规律,看看图中哪一行与其他几行不同? 2 4 6 8 1 3 5 7 4 5 6 7 3 5 7 9 拓展训练: 1、数一数,把同样多的物体用线连起来。 2、动手画一画。 (1)画和同样多。

如何培养数学思维

转眼间大家都已升入初三,而且升入初三的第一次月考刚刚结束,相信大家还沉浸在考试成功的喜悦与考试失利的悲伤中,不管你考的好与坏,我觉得那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要通过这次月考发现自己在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初三第一次大考——期中考试就要到了,一定要改掉上次的不足,争取期中考试的好成绩。 期中考试是我们进入初三后第一次重大考试,它的成败会直接影响到大家的学习情绪,考好了,信心大增。考的不满意,肯定会情绪比较低落,信心受到影响。有的学校在签约上还会参考这次期中考试成绩,所以它的重要性,我就不再多说了,希望大家积极备战。 我现在对如何备战初三数学期中考试谈一下我的看法,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首先同学们要赶快走出上次月考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阴影,初三考的不仅仅是你的学习,而且需要过硬的心态,不能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更不能因一时的失败而丧失信心。 其次上课一定注意听讲,因为现在每个学校的进度都非常快,而知识点又非常难,相信很多同学都跟不上老师的进度,那上课一定注意听讲,把不会的知识点在课上记下来,课下一定要主动问老师。一定要注意老师上课讲的题是最精华,一定要弄懂。现在是初学不在乎你做多少题,关键在于你会多少题。一定要准备错题本,反复看,只要你能保证再出现以前错过的题不再出错,那我相信你的成绩会非常理想的。 初中的题目有一点非常好,题型有很多相同性,等到你以后做题做多了,你会慢慢发现。所以我还可以教大家一招,当你看到非常容易出现的题型的时候,如果你实在不能理解,那我希望你暂时能背下来,第一可以保证此次期中考试的成绩,同时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理解它。 还有就是尽可能找一下学校去年的试卷自己检测一下自己,看看自己还有那些问题。 因为我们知道期中考试的难点有二次函数,所以最后把二次函数当中经常考的题型和大家分享一下: 二次函数: 1.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1)当出现任意三个点坐标的时候,直接带入求出解析式。 (2)当出现(X1,0),(X2,0)的时候,用双根式求解析式。 (3)当出现(h,k)时,就用顶点式求解析式。 2.根据函数图象判断正负(a,b,c,a+b+c,a-b+c,2a+b) a看开口方向(a>0开口向上,a<0开口向下),b看对称轴(左同右异,a和b共同决定对称轴),c看与y轴交点(c>0交y轴正半轴,=0过原点,<0交负半轴),a+b+c看当x=1

初二数学思维训练

数学思维训练1 【知识精读】 1. 几何证明和计算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大作用。几何证明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平面图形的数量关系;二是有关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这两类问题常常可以相互转化,如证明平行关系可转化为证明角等或角互补的问题。 2. 掌握分析、证明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 (1)综合法(由因导果),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有关定义、定理、公理的应用,逐步向前推进,直到问题的解决; (2)分析法(执果索因)从命题的结论考虑,推敲使其成立需要具备的条件,然后再把所需的条件看成要证的结论继续推敲,如此逐步往上逆求,直到已知事实为止; (3)两头凑法:将分析与综合法合并使用,比较起来,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易于表达,因此,在实际思考问题时,可合并使用,灵活处理,以利于缩短题设与结论的距离,最后达到证明目的。 3. 掌握构造基本图形的方法:复杂的图形都是由基本图形组成的,因此要善于将复杂图形分解成基本图形。在更多时候需要构造基本图形,在构造基本图形时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以达到集中条件、转化问题的目的。 【实战演练】 1、如图,点P 是矩形ABCD 的边AD 的一个动点,矩形的两条边AB 、BC 的长分别为3和4,那么点P 到矩形的两条对角线AC 和BD 的距离之和是( ) A .125 B .65 C .245 D .不确定 第1题图 3题图 2、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 外取一点E ,连接AE ,BE ,DE .过点A 作AE 的垂 线交ED 于点P .若1AE AP ==, 5PB =.下列结论: ①△APD ≌△AEB ;②点B 到直线AE 的距离为2; ③EB ED ⊥;④16APD APB S S ??+=+;⑤46ABCD S =+正方形.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A .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③④⑤ D .①③⑤ 3、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是2,∠DAC 的平分线交DC 于点E ,若点P 、Q 分别是AD 和 AE 上的动点,则DQ+PQ 的最小值为 . 4、如图,已知矩形纸片ABCD ,点E 是AB 的中点,点G 是BC 上的一点, ∠BEG>60°,现沿直线EG 将纸片折叠,使点B 落在纸片上的点H 处,连接AH ,则与∠BEG 相等的角的个数为( ) A .4 B .3 C .2 D .1 初二校本课程 2题图 A P E D C B B A G C D H E (第4题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