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本现代化评估指标研究

教育基本现代化评估指标研究
教育基本现代化评估指标研究

中国教育基本现代化评估指标研究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专题研究组*

简介:本报告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10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课题“我国教育基本现代化指标构建及推进策略研究”的成果。课题负责人为曾天山。研究成果为浙江省政府推进教育强省战略提供了咨询参考,为多个省、市制定教育现代化指标提供了重要参考。

一、教育现代化缔造教育强国

现代化是18世纪工业革命后以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国际化为特征的人类社会所发生的一种深刻变化,是现代文明要素的创新、选择、传播和退出交替进行的过程,既发生在先进国家(地区)的社会变迁中,也存在于后进国家(区域)追赶世界(区域)先进水平的过程中。

现代化内涵丰富,包括经济社会进步的各个方面。现代化是先进理念,是创新发展的实践,更是促进和保障长远发展的体制机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发人力资源和开启现代化的钥匙,为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发达国家以教育现代化领跑现代化,新兴国家以教育现代化加快现代化进程。

(一)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强国的发展路径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的教育能够良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水平状态,体现为教育规模与质量的统一,投入与产出的匹配,国家需要与个人发展的结合,教育与经济社会的适应。从世界教育发展进程及格局看,教育现代化呈现出以下特征:教育现代化是一种价值导向。教育现代化不同于教育发展水平,包括观念、制度、内容和方法,核心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体现在对教育本质、价值和功能的认识上,根本任务是促进人的素质现代化,培养现代公民。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置身于教育现代化之外,都在不同程度地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适应和推进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呈现出多元、开放和创新的时代特点。

教育现代化是一种发展状态。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教育现代化是率先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过程,是达到世界教育先进水平所处的状态。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教育现代化主要是一个动态的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过程,是赶上发达国家教育发展水平所处的状态。教育现代化进程与国家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密切相关,一般划分为初步现代化(发展中国家水平、低收入国家)、基本现代化(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中收入国家)和

*课题主持人:曾天山;核心成员:杨润勇、高宝立、邓友超、李建忠、马晓强、张彩云、王新波、崔吉芳、丁杰、金东贤、张宁娟、方铭琳、刘晓楠。

全面现代化(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收入国家)三个发展阶段。初级阶段的现代化主要体现为速度和规模,高级阶段的现代化主要追求质量和效率。

教育现代化是一种嬗变结果。教育现代化不仅是一个量的自然增长过程,而且在当代体现出不同以往的质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第一次现代化以科学化、民主化为主要特征,重点集中在追求学校教育标准化普及,第二次现代化主要以国际化和信息化为主要特征,重点集中在追求终身教育体系下的多元质量,这些特征都叠加在发展中国家的教育现代化的实践中。

欧盟从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大教育观出发,先后确定了教育质量全程监测多套指标体系,特别是建立了16项核心指标和5个基准,将教育发展目标转化为可测量的指标和基准,以监测目标达成程度,指标口径覆盖各级各类教育,关注机会、质量和公平等教育基本问题,特别是注重以可比的大型国际认知能力水平测试结果作为教育质量的代理指标,指标还注重体现欧盟文化和教育特色。欧盟教育质量监测的意义在于教育系统不仅要为实现提高欧盟竞争力、保持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增进社会聚合等社会发展目标而作出贡献,而且也要实现欧盟确定的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效率、使终身学习成为现实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等教育发展战略目标,使欧盟教育成为世界教育质量的参照系。

(二)教育基本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的发展目标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推动现代化发展一直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不懈追求。邓小平同志提出“三步走”战略,提出我国现代化不同于发达国家,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到下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即人均GDP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为此在1983年发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伟大号召,明确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促进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着重体现在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精神,明确提出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战略目标,标志着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进入快车道,率先30年实现基本教育现代化,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成为引领国家冲破“中等收入陷阱”、推动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源动力。

以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为重点,包容国家和地方《教育规划纲要》2020年拟实现的发展目标,参照国际关键性和可比性指标,研制中国教育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一方面体现国家发展鲜明的阶段特征,要求全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到2020年达到2010年中等发达国家(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在关键指标达成度85%左右,在观念、制度和技术层面体现当今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基本具备教育现代化的全民、多样、公平、质量并重的特性;另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推动工作意义,监测评估省、市、县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区域推进,实现从农业社会教育、工业社会教育向信息社会教育的历史性跨越。

二、可借鉴的国内外教育现代化指标

衡量和评价教育发展水平的方法和手段,一般是通过建立一套标准化、系统化的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进行量化处理,以数据集成大小评判其水平高低。因此,如何设计科学性强、可信度高的指标体系成为教育发展水平评价的关键。

当前,关于国际国内教育现代化指标的比较分析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一些权威指标体系的第一、二级指标分析,极少涉及第三级指标及其指标值。第一、二级指标主要反映研究者或决策者的价值取向、研究问题的逻辑起点和所选择的分类标准、不同的分析框架,第三级指标的归类就不同。如涉及各级教育入学率的指标,世界银行列入“受教育机会”一级指标内,经合组织列入“教育、参与以及发展的机会”一级指标内,“教育机构的产出以及学习的影响”框架下也有“高等教育入学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入学和参与”一级指标内,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列入“教育发展水平”一级指标内,北京市教科院则分别列入“教育规模指数”、“教育成就指数”两个一级指标内。事实上,只有第三级指标才能反映被关注的重要教育事件和关键点位,呈现出体现教育发展水平的参数值。因此,本研究重点分析比较国内外权威性教育发展指标的第三级指标,寻找共同关注点,以此为基础建立教育现代化可监测的客观标准及其参数值。

(一)国际教育发展指标共性分析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OECD(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UNESCO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相继推出了各自相对独立的教育指标体系,用以衡量和比较各地教育发展状态。在国际上,OECD、世界银行、UNESCO的教育发展指标体系,以及全民教育指标体系、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的教育指标等,都是世界权威性教育指标体系,对各国教育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1 世界银行教育发展指标及相关数据

世界银行从1978年以来每年发表《世界发展指标(报告)》,是以国家及其分类为基础的经济、社会、环境、商业、技术指标的年度汇编,是以一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为依据形成的综合性指标体系,并据此提出世界发展趋势和建议。

世界银行指标体系的概念框架和内容并非一成不变,也在不断完善。2010年该指标由教育投入、受教育机会、教育效率、毕业率及教育成果、收入和性别引起的教育差距五部分组成,共有20项,具体参见表1。

2 OECD教育发展指标及相关数据

OECD教育指标体系是以人力资本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将市场经济中的供需模型运用于教育中,又以教育评估中CIPP模式中的背景(context)—输入(input)—过程(process)—输出(product)为框架,建立起了一个包括教育背景(context)、成本、资源与学校过程(input)、教育结果(outcome)的系统,并用一系列指标动态地显示出来,进行从微观到宏观、从简单到复杂的投入产出式分析。2010年的教育指标体系及相关数据见表1。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指标体系

UNESCO出版的《世界教育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世界各国教育状况的数据和资料。其构成方法是先确定一个理论框架,然后根据理论框架去演绎与此有关的特定指标集,接着通过对大量已有的统计数据和资源的适当分析、筛选、整理和再加工,汇集出与特定指标相关的信息。

首先,教育发展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的关系是确定世界教育指标的总的理论前提;其次,教育供给和需求是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直接因素;再次,在教育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均衡过程中,教育质量与公平是教育走向现代化必然要解决的至关重要的两个问题。UNESCO根据以上框架内容,确定了5个部分、22个指标的教育指标评价体系。这个指标体系分教育供给、教育需求、入学和参与、教育内部效率、教育产出五个部分,具体见表1。

4 欧盟教育监测评估16个核心指标(含2010基准)

欧盟核心指标和指标体的构建系紧紧围绕确定的教育战略目标和教育具体目标。欧盟的16个核心指标并不都是单一的指标值,而是一种具体指标和指标领域并用的混合结构形态,与教育战略目标和具体目标具有强力关联度,构建了以目标监测模式为导向的评价指标体系。欧盟的指标体系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高度重视使用基准指标,在最核心领域对最关键问题以欧盟平均表现水平设置量化目标值,年度监测评价实现目标的达成度,评定最佳表现国家,共享最佳实践,激励后进国家向前追赶,同时与主要国家进行国际比较。其次,指标构建坚持注重指标的可比性、相关性、时效性和高品质的原则,同时保持指标的动态性和发展性。再次,注重数据来源多元化。数据结构既有描述统计数据,也有抽样调查数据和测评数据,特别是高度重视质量内涵较高和具有国际可比性的调查测评数据,加强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评价协会(IEA)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实现数据共享,参加调查测试或搭载测试模块,满足欧盟的数据需求,积极开辟新的数据来源满足数据需要,实施语言能力和学会学习能力调查。

5 国际教育指标体系的共同特点

通过对世界银行、OECD、UNESCO教育发展指标、欧盟核心指标中的教育指标体系分析,可以发现它们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教育指标体系以教育发展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的关系为理论前提。在这一理论前提下,教育的供给与需求状况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直接因素,教育质量及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健康发展必须要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OECD、UNESCO、世界银行的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等均是在这样的理论前提下构建的。

(2)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都有一定的分析框架。指标体系不能只是一些教育统计指标的堆积,一定要有贯穿其中的理论分析框架,形成一定的理论分析模式,这样才能集中最需要了解并能够作深入分析的指标和数据,同时发展和完善指标体系。这方面最典型的是OECD教育发展指标体系。该体系以经济学的输入—输出模式为基础,形成了背景—投入—过程—产出的分析模式,教育发展指标相应是从教育背景、教育投入、教育过程、教育产出四个维度展开统计和描述的。

(3)教育发展指标体系针对性较强。评价者的目的不同,指标体系也不可能千篇一律。例如,OECD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一个指导原则是强调政策相关性,因此,从1973年至今,其指标体系的演变与发展无不顺应和体现教育政策的变化,力求通过指标设置来增强指标的政策分析能力。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计划则是针对消除贫穷、饥饿、疾病、文盲、环境恶化和歧视妇女等制定的指标体系,涉及教育的指标就只涉及普及小学教育和促进两性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利等两个方面。UNESCO的教育指标体系又以教育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的关系为前提,特别强调在教育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均衡过程中,教育质量与公平对于教育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性。

(4)指标体系相对稳定又要开放发展。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教育指标体系的构建上体现了对指标稳定性的要求。同时,教育系统也是一个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开放系统,学习型社会、信息社会、终身教育、教育国际化等新理念的出现和教育变革,又要使指标折射出一段时间内国际和国家社会的发展趋势,使教育指标体系具有更强的应用价值。

(5)十分重视对教育过程的监测和比较分析,同时高度关注受教育者本人获得的教育结果。一是为教育政策制定者、管理机构、学校以及教师提供丰富和具体的信息,便于制定合理的政策,提高管理者的效能,方便教师改进教育教学过程。二是突出体现了教育指标体系务实和人本的思想,追求教育对受教育者个人所产生的影响。比如,2010年OECD在“教育机构的产出以及学习的影响”大类指标中,就包含了高中毕业率、高等教育入学率及新生

年龄分化、不同性别就业率、不同受教育水平的就业率、就业后的相对收益、不同受教育水平人的健康水平、不同受教育水平人群对政治表现出的感兴趣程度等。

6 世界银行、OECD、UNESCO教育发展指标体系中的相同或相近的三级指标

相对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的教育指标体系和全面教育指标体系,世界银行、OECD 和UNESCO的教育指标体系具有更好的发展性和动态性,因此本研究特别分析了这三个指标体系中相同或相近的三级指标,具体见表1。

从表1可见,世界银行和经合组织共同关注的教育发展指标涵盖教育投入、受教育机会、教育产出和成果,具体指标包括: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百分比、学生人均公共支出占GDP 的百分比、生师比、各级教育入学率和毕业率、成人识字率/非文盲率等。

表 1 世界银行、OECD、UNESCO教育发展指标体系比较

(二)国内教育现代化指标共性分析

1 国内有代表性的教育现代化指标

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就国家或区域层面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问题展开了积极有益的研究和探索。综观这些理论研究成果,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定性的软指标和定量的硬指标两方面去评估教育现代化的实现程度和水平,如谈松华、刘晖、熊明等。另一类则提出了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量化标准,并不探讨教育现代化的定性评价,如杨明等。

表2国内教育现代化学术研究指标体系分析比较

2 北京市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

北京教科院借鉴已有的关于教育现代化以及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尝试提出北京教育现代化的评估指标:首都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应该按照四个指数进行评估,即教育投入指数,教育规模指数,教育成就指数和教育质量指数,共涉及50项评估内容。

(1)教育投入指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政府公共教育投入占义务教育投入总额比重;教师工资占教育经费总额的比例;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生均支出占人均GNP的比例;每千人中各级教师的人数和每千人中各级女教师的人数;教师的学历达标;特级教师的比例;教辅人员与教师的比例;教师平均年教学时间;教师平均年进修时间;各级各类学校的师生比。

(2)教育规模指数: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和民办教育的评估内容有:小学校均规模;小学班级规模;初中校均规模;初中班级规模;义务教育中民办学校的比例;高中入学率;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比例;民办学校的比例;示范校的比例;继续教育人数占总量比例;在社区接受继续教育的人数与社区总人数的比例;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

大学在校生占高等教育在校生总人数的比例;大学在校女生占高等教育在校生总人数的比例;民办教育在校生人数。

(3)教育成就指数:基本统计、成人教育水平、教育公平度、教育信息化和国际化程度的评估内容有:特殊儿童入学率;应届毕业生中接受高等教育的入学率;留学与外国留学生人数的比例;成人识字率;社会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适龄人口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每10万居民中接受高等教育的女学生人数;每10万人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达到新办学条件标准学校比例;特殊群体学习参与率;留级与辍学率;教育信息网络校校通的学校比例;义务教育中生均计算机数;双语教学的学校比例;社会劳动力掌握市民英语百句的人数比例。

(4)教育质量指数:课程与教学模式、义务教育的完成、第三级教育的评估内容有:教学材料(国家、地区与校本)的比重;教学软件的使用;学具的使用;会考达标率或“双证”率;义务教育巩固率和毕业率;本科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本科毕业生接受硕士学位学习的人数占总数的比例。

3 国内主要教育现代化实践评估指标体系分析比较

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省份先后制定了自己的现代化标准,陆续进入实施阶段。上海借鉴国际机构广泛采用的专家评分和统计数据相结合的方法,从教育理念、教育公平、教育质量、保障水平、管理制度、教育体系、普及程度、服务贡献八个方面,对国内最为发达的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浙江、江苏六省市进行了教育现代化评估。在相对发展水平比较上,上海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处于部分发达国家以及全国率先发展地位,依次是北京、天津、重庆、浙江、江苏;在绝对发展水平上,已经超过2020年国家整体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指标水平,提前进入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

表3 上海、江苏、广东区县级教育现代化指标分析比较

三、教育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

(一)制定教育基本现代化指标的基本依据

“三个面向”是制定我国教育现代化目标的指导思想。面向现代化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是教育现代化在时空范围的拓展。面向世界是要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面向未来是要着眼未来10年的发展水平。

富民强国思想是设计我国教育现代化指标的价值导向。不同阶段的价值观决定设计教育现代化发展指标。初级阶段的教育现代化着眼为强国服务,着眼于开发有效的人力资源,通

过大力普及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以促进经济增长。中等阶段的教育现代化着眼强国富民,开始转向关注民生和社会发展,着力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增进人类幸福和提高生活质量。高级阶段的教育现代化服务于人的生活质量,知识和信息生产扩大精神生活空间,提供适合个性发展的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类幸福追求和自我价值实现。

制定我国教育现代化指标的基本原则。一是着眼于推动工作。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重点,包容国家和地方《教育规划纲要》2020年拟实现的发展目标,能够对我国教育基本现代化发展进行监测和评估,推动省、市、县地方政府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二是可比较。以各地制定的《教育规划纲要》为参考,所制定的指标可以在国家之间、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相互比较、借鉴。三是能量化。制定的指标以绝对数比例和程度为重点,使主观感觉客观化,分散经验系统化,便于测量和社会监督。三是分等级。制定的指标根据世界低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中上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的教育水平,或4 000美元、4 000—8 000美元、8 000—12 000美元、12 000美元以上,分成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水平。达到中上收入国家教育发展水平视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二)教育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构成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我国未来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并且,从普及教育、公平教育、优质教育、终身教育和教育体制五个方面对于“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所应达到的目标进行了阐释。基于此,本课题研究提出了相应的5个一级指标(见表2),在每个一级指标下又各提出二级指标,共20个二级指标。这些二级指标均细化了各一级指标在各教育阶段、对象群体、教育要素、教育领域和热点问题上的具体内涵。

经济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人均国民总收入是影响教育现代化水平的关键因素。为了体现我国追赶世界水平,选择4 000—8 000美元、8 000—12 000美元、12 000美元以上,人口在1 000万以上三种类型的36个国家进行教育发展水平分析比较。

表2 教育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

注:人口及人均GDP(现价美元)采用世界银行2009年数据,各指标均存在缺失数据,平均值按有数据的国家简单平均得到,如果2008年数据缺失而2009年有数据则用2009年数据替代。

人均GDP(2009年)超过12000美元且人口多于1千万的国家或地区: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捷克、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意大利、日本、韩国、荷兰、葡萄牙、沙特阿拉伯、西班牙、英国、美国人均GDP(2009年)超过8000低于12000美元且人口多于1千万的国家或地区:波兰、巴西、智利、墨西哥、俄罗斯联邦、土耳其、委内瑞拉

人均GDP(2009年)超过4000美元低于8000美元且人口多于1千万的国家或地区:阿尔及利亚、阿根廷、哥伦比亚、多米尼加、伊朗、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秘鲁、罗马尼亚、南非、安哥拉、厄瓜多尔

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采分点 A1 办园条件 B1 办园资质 C1 办园许可1.取得办园许可证/法人证(关键指标) C2 相关证照 1.取得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卫生评价合格报告(关键指标) 2.食堂有《食品经营许可证》(关键指标) 3.开园和近三年装修均取得消防验收合格证明(关键指标) 4.取得收费许可证或收费备案书(关键指标) B2 规模与班额 C1 办园规模1.幼儿园规模 C2 班额 1.小班班额 2.中班和混龄班班额 3.大班班额 B3 园舍与场地 C1 园舍建筑 1.幼儿园未设置在污染区和危险区(关键指标) 2.幼儿园无C 级或D 级危房、危墙(关键指标) 3.园舍产权

4.生均占地面积 5.生均校舍建筑面积 6.班级活动用房 7.装修装饰材料符合安全质量标准和环保要求 8.生均活动室使用面积 9.生均综合活动室使用面积 10.卫生/保健室使用面积 C2 户外场地 1.园区环境 2.生均绿化面积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采分点 A1 办园条件 B3 园舍与场地 C2 户外场地 3.户外活动场地设置 4.生均室外活动场地面积 5.操场符合安全质量标准和环保要求 C3 区角设置 1.每班区角数量 2.区角划分 3.区角空间安排的合理性 4.区角活动规则

B4 设施设备 C1 教学活动设施设备 1.琴类设备 2.音视频播放设备 3.照相摄像设备 4.网络覆盖 5.教师人机比 C2 生活设施设备 1.防寒降温设备 2.饮水设备 3.消毒通风设备 4.有流动水洗手的设施设备 5.床 6.厕所 C3 安保消防设施 1.配备安保设施设备 2.配备消防设施器材并完好有效 3.消防通道畅通 C4 卫生设施设备 1.配备卫生保健设施 2.配备卫生保健设备 3.配备晨检用品

从核心指标看教育现代化.

从核心指标看教育现代化 ——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展望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胡瑞文 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总体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我国应继续实行教育优先发展的方针,争取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人力资源强国。为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我们应首先在2020年达到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教育现代化是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历史性抉择 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目标。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提出,“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发展科技必须抓教育”,“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地方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1983年,邓小平同志又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我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发出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的伟大号召。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快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是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历史性抉择。 自19世纪后期开始,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先后出现三次现代化后发国家追赶先行国家的成功范例,第一次是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美国对英国的追赶,第二次是二战后的日本对美国的追赶,第三次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韩国为代表的亚洲“四小龙”对西欧国家的追赶。每一个成功追赶的范例都创造了以优先改革和发展教育为先导的有益经验。 作为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型人口大国,我国人均自然资源量偏低,人均物质生产资本偏少,以廉价劳动力和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参与国际经济分工与角逐的优势将很难长期持续。巨量人口是我国进一步发展的最为宝贵的潜在资源。实现国家现代化,最迫切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教育发展将人口的数量优势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教育大国和人力资源大国,支撑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后,我们必须更好更快地发展教育,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努力建成世界教育强国,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提升,以人才资源优势确立科技优势,为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整体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先导性战略基础。 展望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区域发展格局 根据发达国家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历史经验和联合国在近些年来发布的《全球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的教育指标,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数量指标是“教育综合入学率”(指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三级综合入学率)和“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此外,根据发达国家当代教育所具有的重要特征和我国的实际,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就业需求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发展水平,以及满足人们“灵活学习”、“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发展水平,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指标。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已取得的伟大成就,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各级教育普及程度大幅度提高,三级教育综合入学率达到了世界各

教育现代化的心得与体会

教育现代化的心得与体会于鹤壁师范体育班,毕业以后长期在外务工,在2006年进入日本东芝深圳分公司工作,2010年被派遣到日本福岛东芝公司研修学习,为期一年。2012年参加了现在的教育工作,真正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参加教育两年来,为了成为孩子们心中喜欢的好教师;家长满意的好教师;社会认可的好教师,从教以来一直努力学习现代化教学,真正的把现代化科技融入到教学中。现将从教以来的心得和体会归结以下几点: 过学习使我认识到教育现代化,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合理利用,使中国的现代化教育逐步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它具体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教育制度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素质教育的现代化,学校课程、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现代化,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教育装备的现代化,教育发展水平的现代化等。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让教育现代化落到每一实处,每一细微之处,甚至每一教学环节。要针对教育现代化提出的要求,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际,找出差距,找准存在的问题,确定努力方向,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优化课堂教学环境,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1、现代化教学摆脱了知识的局限性,机械性,单一性,利用现在的电子白板和数字电视可以查找和下载各种教学资源,可以观看每位名师的课堂,也可以同步每个名师课堂,使同学们在一个有趣的,

新型的现代化课堂中快乐学习。 2、利用现在班班通和数字资源的全覆盖工程,把国家配备给我们的电子白板和数字电视充分合理的利用起来,不要让电子白板当摆设,数字电视放在哪个办公室当电视看。这不仅浪费了国家资源,还充分体现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老师的素质。希望每个学校和教师都能努力学习计算机技术和电子白板以及数字电视的使用。 中国的学生“学多悟少”基础的扎实性很好。注重纵向的深度,多学,多练,多写,多记,多考,培养孩子的学习行为和接受能力。而国外的学生是“学少悟多”知识多元性,注重广度,多看,多问,多想,多干,多动,培养孩子的批判性和思维性。从素质教育方面,中国的教育就是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家长天天问孩子吃饱了没有,冷不冷呀!生怕孩子冻着饿着,现实成了不苦的时候也苦了孩子,不穷的时候也会穷了教育。而我在日本见到日本孩子和家长是怎么做的呢?我列举几个例子。 1、日本的冬天学生还穿着裙子和丝袜,来忍耐寒冷,经常在街上看到女孩子的腿冻得发紫。 2、日本四月份就能在公园里看到刚会走路的孩子光身玩水。 3、曾到日本同事家做客,也是一个刚会走路的孩子手里拿着一张糖纸,跟我说了日语,我刚到日本,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就回答一句不明白,他就放兜里了,回去我想起了,他的意思就是问我垃圾丢哪里。 4、有天早上起来跑步看到一个中年妇女带着一只小狗散步,小狗

教育现代化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现代化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现代化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提高自己。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是“教育现代化2035”的重点内容和重要标志。教育信息化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快速复制传播、呈现手段丰富的独特优势,必将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必将成为构建泛在学习环境、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的有力支撑,必将带来教育科学决策和综合治理能力的大幅提高。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对于构建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现代化优化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能够提高课堂效益。《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 -2022 年)》提出“宽带网络校校通”实现提速增智,所有学校全部接入互联网,带宽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无线校园和智能设备应用逐步普及。“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实现提质增效,在“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基础上,形成“校校用平台、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教育资源

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融合发展。实现信息化教与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和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网络的普及和应用,必将促进课堂效益的提高。 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实践,应用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在网络空间中根据自身学习需要,通过空间选择网络课程、在线测试、智力资源服务等进行自主学习,强化应用空间解决问题的意识。利用空间组建学习共同体,跨班级、跨学校、跨区域开展交互活动,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利用空间集成的丰富多元的资源与服务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

教育局教育现代化创建迎查资料要求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18 更新时间:2011-7-5 17:03:59 一、10项迎查资料 1.完成一份全面反映盐都教育现代化建设情况的自评报告、教育现代化建设常态数据表、申报表、分项自评表(督导室) 2.编印一册近三年盐都区委、区政府(含教育局)发出的涉及教育内容的文件集(办公室) 3.制作盐都区教育现代化建设巡礼专题片(办公室、普教科、电教室)4.编印一册全区教师省级刊物以上作品文集、搜集教师个人专著、教材和作品集(教研室) 5.编印一册反映全区学生成长的文集(普教科、教研室) 6.制作一份全区教育名片(督导室、普教科、电教室) 7.制作10块反映全区教育现代化情况的展板(督导室、普教科、电教室)8.建好全区信息化教育网络和编印全区教育装备统计资料(电教室) 9.制作一份教育地图(反映盐都所有学校的地理位置)和全区建制学校基本情况一览表(规财科) 10.建设一个荣誉室(办公室) 二、主要档案资料 对照创建教育现代化区16项指标,根据各科室职能进行分工。序号前标注“★”的为重点准备资料;序号前标注“▲”的为必备资料;序号前无标注的为正常管理资料。 指标一: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在园人数与4—6岁年龄组人口数之比)达90%以上 1.指标诠释: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是指学前教育机构在园人数与4—6岁年龄组人口数之比,其分子与分母必须同口径,均指本地户籍人口。非在籍适龄幼儿的入园率单独计算。如本区县幼儿入园年龄组与标准不一致,可根据实际年龄组统计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2.责任科室:普教科 3.资料目录: ★A1B1.全区4—6岁年龄组人口登记表(以镇为单位统计,派出所微机输出,加盖公章)、全区4—6岁人口统计表; ★A1B2.4—6岁年龄组在园儿童登记表; A1B3.2009—2011年各幼儿园在园幼儿情况统计表、入园率统计表; A1B4.幼教规划、近三年幼教的年度计划、总结。 指标二: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以上 1.指标诠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应按小学和初中分别计算。小学巩固率是指某届小学毕业生人数与该届一年级时学生数的百分比,初中巩固率是指某届初中毕业生人数与该届初一学生数的百分比。两个百分比须分别达到99%以上。非在籍学生单独计算,借读、转学、休学和辍学学生单独考察。 2.责任科室:普教科、督导室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指 标 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 评估等级 A B C D 1.专业 设置 1.1建设与调整 ●市场调研 ●行业、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办学 1.2建设规划△专业建设规划 2.专业 教学团 队 2.1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 2.2师资结构 △职称 △学历 △职业资格证书 △国家级或省级师资培训经历 △社会服务经历 △生师比 △双师素质比例 ●专兼教师比例及承担专业课时比例 2.3师资水平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 △主持或参与教学科研课题 发表论文 3.课程 建设 3.1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 3.2教学内容与课 程体系改革 △能力本位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达标率 ●课程标准 △整合或新开发的课程 3.3教材建设 △近3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使用率 △教材编写 3.4教学方法与手 段改革 △实践教学比重 △课程设计方案 3.5教学资源 专业教学资源库 △院级以上精品课程网站及教学资源 4.教学 经费与 设施 4.1教学经费△教学经费使用 4.2实训设施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实验、实习开出率 △教学仪器设备利用率; △校外实习基地

5.教学 管理 5.1质量控制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毕业生跟踪调查 新生素质调研 5.2实习实训管理 ●顶岗实习检查与控制 △实习专业对口率 △实习责任保险投保率 6.规模、 质量与 效益 6.1招生规模●招生规模 6.2知识能力素质 △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 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统考合格率 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95%以上 △技能大赛获奖 6.3就业创业与社 会声誉 △毕业生就业率 ●对口就业率 学生满意度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 7.社会 服务 7.1技术研发△横向课题及技术服务或科技推广 7.2社会培训●社会培训人次与创收 1.上表48个主要观测点中,标有“●”的是控制观测点,共10个,标有“△” 的是重要观测点,共32个。 2.专业评估的结论设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结论标准如下: 优秀:全部观测点中,A≥31,C≤6,D=0;控制观测点均为A;重要观测点中,A≥20,C≤3。若有1条不满足上述条件,则降级。 良好:全部观测点中,A+B≥25,C≤14,D≤7;控制观测点为A+B≥7;重要观测点中,A+B≥19,C≤7, D≤3。若有1条不满足上述条件,则降级。 合格(达标):全部观测点中,A+B+C≥27,D≤14;控制观测点均为C或以上;重要观测点中,A+B+C≥19。若有1条不满足上述条件,则降级。 不合格:不能完全满足合格条件。

教育现代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付新彦 二〇一一年二月

目录 一、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现状 (1) (一) 各省市高度重视教育现代化建设 (1) (二) 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区域发展不均衡 (2) (三) 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内容存在差异性 (2) (四) 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多样化 (2) 二、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3) (一) 学前教育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3) (二) 中考的选拔性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日益淡化 (3) (三) 教育现代化建设经费逐渐向中西部倾斜 (3) (四) 教育现代化的“软件”更能体现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水平 (3) 三、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现状 (4) (一) 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政策法规比较健全 (4) (二) 实施“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县(市、区)工程” (4) (三) 实施“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工程” (5) 四、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5) (一) 加强苏北地区教育现代化的建设 (5) (二) 注重苏南地区教育现代化的“软件”建设 (5) 附录1:2007-2009年通过教育现代化建设评估的县(市、区)(共62个) (1) 附录2:2001年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工程名单(137所) (1)

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付新彦 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命题。我国具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即使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是最早提出建设教育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上海、江苏、广东和浙江等省市都提出了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为当地的教育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经过教育界领导、专家和学者的长期调研起草、政府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由此可见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教育现代化的涵义来看,教育现代化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比如教育观念现代化、教学内容现代化、教学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等。所以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刚颁布时很多人都认为这个目标难以实现。为此,曾参与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的调研和起草等工作的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胡瑞文对“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解读是:“具体来说学前教育基本普及,全面普及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达到90%,大学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以上。”胡瑞文院长主要从教育层次结构来说明“教育现代化”的某些标准。然而,全国各省市在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仅重视教育综合入学率和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而且也非常关注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教学装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育的公平性,等等。 一、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各省市高度重视教育现代化建设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颁布后,各省市结合本省、本市的实际情况展开调研、起草了各自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其中全面实现或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省市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如:北京市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公平、优质、创新、开放的首都教育和先进的学习型城市,进入以教育和人力资源为优势

教育评估与督导知识点汇总

教育评估与督导讲义 第一章教育评估的涵义及历史 1、泰勒(评价之父)在著名的“八年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教育评价的概念。 2、我国教育评估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始自80年代。 3、教育评估: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标准,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教育工作中的 活动、人员、管理和条件的状态与绩效,进行质和量的价值判断。 4、教育评估与教育测量:教育测量主要是定量地描述所实现的教育目标或目标实 现的程度;教育评估师对教育活动、教育系统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对评估标准的参与回应。教育测量时教育评估的基础。 5、教育评估与教育评比:教育评估比是教育行政管理一种传统的管理方法,教育 评比的目的重在确定比较对象,根据一定的调理和准则、标准但是带有较强的主观随意性。教育评估的目的不仅是对教育工作、活动及其人员对象的优劣的比较,更笨猪的时对评估对象的价值判断/ 6、教育评估目的 (一)从评估功能的内容上对评估目的选择——监督鉴定与指导改进两个方面(二)从评估功能的作用上确定评估目的:①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②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目的③为管理服务的目的④为调查、研究服务的目的 7、教育评估的功能: (一)导向功能:指教育评估本身所具有的,引导评估对象朝预定目标前进的功用和能力 (二)鉴定功能:指教育评估对评估对象的目标性、合格与否、优劣程度、水平高低的判断确定的功用与能力。 (三)激励功能:指教育评估活动所具有的使评估对象产生或形成逼近及实现预期

(四)改进功能:指教育评估活动内含的使评估对象反省自身状态、客服不足、促进发展、实现目标的功用和能力。 8、教育评估作为科学的概念在20世纪30年代正式提出来,发端于教育测量运动。 9、6世纪(606年)隋朝实行科举制,给过的公务员制度产生很大的影响。 10、19末到20世纪30年代,逐渐形成教育测量运动 11、教育测量运动的发展历程: (一)初始阶段:否定口试实施笔试①英国的剑桥大学于1702年最早以笔试代替口试②首先在宫里初等中等教育使用笔试的时美国③1845年在美国著名教育家贺拉斯·曼的倡导下,美国的波士顿文法学校首先引入笔试。④英国的费舍于1864年编制成《量表集》 (二)形成阶段:以学生的学力测验为主①国外一般把桑代克称为测量运动之父,发表《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提出“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②斯顿和高丝编制出算数的标准测验;智力测量的出现:①1905年法国的比纳和西蒙提出第一个智力量表《比纳—西蒙量表》奠定智力测量的基础(三)发展时期:1930年 12、现代教育评估的产生—教育评价运动 现代教育评估诞生于教育测量的发展,而教育评价运动推动了教育测量运动的发展。为教育评价运动奠定基础的是美国进步教育协会进行的有关课程与评价的“八年研究”。 13教育评估的发展过程 (一)发展初期:20世纪50年代布卢姆等对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的研究成果(二)迅速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①格拉泽:1963年提出标准参照测验代替常模参照测验②克龙巴赫:把评估作为一个搜集和报告对课程研制③斯克

中国教育基本现代化评价指标研究

中国教育基本现代化评估指标研究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专题研究组* 简介:本报告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10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课题“我国教育基本现代化指标构建及推进策略研究”的成果。课题负责人为曾天山。研究成果为浙江省政府推进教育强省战略提供了咨询参考,为多个省、市制定教育现代化指标提供了重要参考。 一、教育现代化缔造教育强国 现代化是18世纪工业革命后以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国际化为特征的人类社会所发生的一种深刻变化,是现代文明要素的创新、选择、传播和退出交替进行的过程,既发生在先进国家(地区)的社会变迁中,也存在于后进国家(区域)追赶世界(区域)先进水平的过程中。 现代化内涵丰富,包括经济社会进步的各个方面。现代化是先进理念,是创新发展的实践,更是促进和保障长远发展的体制机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发人力资源和开启现代化的钥匙,为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发达国家以教育现代化领跑现代化,新兴国家以教育现代化加快现代化进程。 (一)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强国的发展路径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的教育能够良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水平状态,体现为教育规模与质量的统一,投入与产出的匹配,国家需要与个人发展的结合,教育与经济社会的适应。从世界教育发展进程及格局看,教育现代化呈现出以下特征:教育现代化是一种价值导向。教育现代化不同于教育发展水平,包括观念、制度、内容和方法,核心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体现在对教育本质、价值和功能的认识上,根本任务是促进人的素质现代化,培养现代公民。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置身于教育现代化之外,都在不同程度地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适应和推进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呈现出多元、开放和创新的时代特点。 教育现代化是一种发展状态。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教育现代化是率先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过程,是达到世界教育先进水平所处的状态。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教育现代化主要是一个动态的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过程,是赶上发达国家教育发展水平所处的状态。教育现代化进程与国家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密切相关,一般划分为初步现代化(发展中国家水平、低收入国家)、基本现代化(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中收入国家)和 *课题主持人:曾天山;核心成员:杨润勇、高宝立、邓友超、李建忠、马晓强、张彩云、王新波、崔吉芳、丁杰、金东贤、张宁娟、方铭琳、刘晓楠。

中国教育现代化2020【准确把握教育现代化的四个关键点】

中国教育现代化2020【准确把握教育现代化的四 个关键点】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以下简称《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系统的战略任务。其中,有四个关键点要准确把握。 一是高标准的教育目标现代化。《2035》全面提出了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包括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明确宣示了新时代中国将实现从普及教育向建设高质量教育的历史性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现代化不断推进,为未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教育的数量和规模、三级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或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但质量方面还有差距。建设高质量教育是时代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使命,是由中高收入国家教育水平提升到高收入国家教育水平的客观要求,是教育适应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由之路。因此,教育现代化首先把目标聚焦于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也可以说高标准教育现代化目标的主要内涵就是建设高质量教育,而建设高质量教育的核心任务应该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建设高质量教育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按照教育方针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有用之才,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时代新人,是教育现代化适应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迫切需要与殷切期望的时代必然使命。建设高质量的教育特别要重视培养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和国际竞争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特别是具有创新精神和攻坚突破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在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迅速发展的时代,高标准的教育现代化目标,就是要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平和竞争能力的世界教育高地,增强中国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是创新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化。《2035》把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作为重要战略任务,这是新时代中国教育

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十六项指标

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十六项指标 根据《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苏发〔2005〕15号)要求,到2010年,全省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要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此,特制定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主要指标。 一、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在园人数与4-6岁年龄组人口数之比)达90%以上。 二、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以上。 三、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5%以上。 四、19周岁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19周岁人口进入各类高等教育机构学习的比例)达50%以上。 五、每个乡镇(街道)具有适应需要的社区教育资源并得到充分利用,基本满足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从业人员年培训率达50%以上。 六、困难群体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经济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资助体系健全;盲聋哑及智障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5%,外来务工农民的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 七、幼儿园均建成省标准幼儿园,其中60%建成“江苏省优质幼儿园”。 八、小学初中(含民办)的办学条件均达到省标准化建设要求,初步建立教育思想先进、管理水平较高、办学质量优良的义务教育体系。 九、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均达到省优标准。 十、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政府及有关部门按教育规律和实施素质教育相关规定管理学校;各学校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本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十一、在岗教师全部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教师综合素质普遍较高。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70%,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60%,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达5%,中等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达50%以上。 十二、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达标。教育城域网与辖区内大部分学校实现光纤连通,网上资源丰富、利用率高;中心小学、初级和高级中学校校建有校园网络、教学辅助系统和教育管理系统。 十三、教育经费纳入财政保障范围。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学生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达到省定标准;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十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合理,城乡学校的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基本均衡。 十五、办学行为规范。教育法律法规普遍得到贯彻落实,办学许可、教育教学管理、招生收费等行为符合规定。 十六、学校安全保障体系完备。政府建立定期对校舍进行安全检查、维修的制度。校园周边环境无污染,无不健康、不安定因素。有健全的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应急机制。

教育现代化的心得体会

教育现代化的心得体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正在不断地冲击着整个社会,教育现代化更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之势,作为一个教育者,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得到持续地发展。下面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 教育现代化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理解,就是办学条件、教育手段和设备的现代化。广义的概念是指它由五个方面组成:一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这是主导,指导着教育现代化的每一环节,它要求全校上自校长下到每位师生员工,都要树立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教育价值观、人才质量观、管理观、教育观和教学观;二是教学内容的现代化,这是主体,指课程改革、教材编写要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要反映各学科发展的最新效果,要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虽然这主要是教育主管部门的事,但教育者也不是完全被动的,新课程本身就要求教师由“教师匠”转为“研究者”;三是师资队伍的现代化,这是核心,离开这一点,教育现代化都是空的,其内容包括教师数量充足、队伍稳定、结构合理,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和社会责任感,且具备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水平,并有驾驭现代教育手段的能力等;四是办学条件的现代化,这是物质基础,指校舍、设备等硬件方面在数量和质量上达到先进水平;五是教育制度的现代化,这是保证,指学校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法则,各种规章管理制度符合现代管理原理,办公系统实现自动化。以上五个方面既有区别,又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但都是最基本的方面,由此还能派生出其他方面的现代化,如:师资队伍现代化加办学条件的现代化,就能产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的现代化溶为一体,又构成教育教学体系的现代化,等等。

教育现代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教育现代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付新彦 二〇一一年二月

目录 一、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现状 (1) (一)各省市高度重视教育现代化建设 1 (二)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区域发展不均衡 2 (三)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内容存在差异性 2 (四)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多样化 2 二、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3) (一)学前教育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3 (二)中考的选拔性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日益淡化 3 (三)教育现代化建设经费逐渐向中西部倾斜 3 (四)教育现代化的“软件”更能体现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水平 4 三、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现状 (4) (一)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政策法规比较健全 4 (二)实施“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县(市、区)工程” 4 (三)实施“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工程” 5 四、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5) (一)加强苏北地区教育现代化的建设

5 (二)注重苏南地区教育现代化的“软件”建设 5 附录1:2007-2009年通过教育现代化建设评估的县(市、区)(共62个).. 1 附录2:2001年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工程名单(137所) (1)

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付新彦 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命题。我国具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即使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是最早提出建设教育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上海、江苏、广东和浙江等省市都提出了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为当地的教育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经过教育界领导、专家和学者的长期调研起草、政府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由此可见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教育现代化的涵义来看,教育现代化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比如教育观念现代化、教学内容现代化、教学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等。所以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刚颁布时很多人都认为这个目标难以实现。为此,曾参与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的调研和起草等工作的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胡瑞文对“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解读是:“具体来说学前教育基本普及,全面普及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达到90%,大学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以上。”胡瑞文院长主要从教育层次结构来说明“教育现代化”的某些标准。然而,全国各省市在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仅重视教育综合入学率和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而且也非常关注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教学装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育的公平性,等等。 一、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各省市高度重视教育现代化建设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颁布后,各省市结合本省、本市的实际情况展开调研、起草了各自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其中全面实现或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省市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如:北京市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公

教育现代化对教育者有什么要求

教育现代化对教育者有什么要求 山东省乐陵市实验小学校长李升勇:教育现代化对教育者有哪些要求?我们要成为怎样的人?教育现代化对教育人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第一,教育工作者必须有道德底线。教育是爱的事业,它要求教育者要有慈善心和责任心。我没有强调教师的爱心。一个善良的人,即使对小狗小猫、对一株植物都有慈爱之心,难道他对孩子没有爱心吗?一个不善良的人,强迫他对学生有爱心他就能做到吗?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人,他就会对社会负责任、对家人负责任。他也一定是个有爱心的人,他对孩子能不好吗?这其实就是一个道德底线的问题。有专家说,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我们的校长、老师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吗?有没有教师已经丧失了自己的道德底线?作为校长该如何解决那些丧失了、突破了道德底线的教师?这都是很严重的问题。 第二,教育工作者要有专业素养。教育工作是培养人的事业,这种工作的特点要求教育者必须具有教育专业素养,懂得教育规律,熟知课程标准,掌握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专业素养,这样才能胜任教育工作。 第三,教育工作者要有民族情怀。教育工作是离良心最近的职业。在面对着一些幼小生命的时候,它不仅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有爱心,在这颗爱心的背后,更应该具有为家庭、为社会、为民族负责的高尚情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国家兴衰、民族振兴的伟大使命。 第四,教育工作者要有世界眼光。随着交通、通讯、网络等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高瞻远瞩,放眼世界,牢记我们从事的是未来的事业,是培养走向未来的具有民族情怀的世界精英。 山东省五莲县育才小学校长王奉兰:教育要走向现代化,需要能提供给受教育者适合的教育。适合的教育要育人之长、予之所需。 孩子之间先天存在着差距。现代化教育应该是“育长”教育而不是“补短”教育。我们追求全面发展没有错,但是人的有些先天短处,后天是很难弥补的。弥补短处不但费时费力,还会使人对自己失去信心。所以,我们要努力看清学生各自的天赋,因材施教,让松树长成好松树,让柳树长成好柳树,而不是让柳树长成松树,让松树长成柳树,让每个生命都有精彩成长。 前几天,我们学校发生了一件事:县文明办组织县直部门进行演讲比赛,我校分管领导安排往年获得演讲比赛第一名的教师去参加,结果连个三等奖也没拿回来。我调查得知,学校在布置任务的时候,该教师不愿意参加,提出把锻炼的机会让给别人。而分管领导考虑到该教师参加比赛,有把握取得好成绩,于是做了动员工作。结果是,该教师勉强去了,却出现了这样的结局。反思这件事,我发现问题出在我们给予教师的机会、舞台,不是他所需要的。于是我想,适合的教育给予受教育者的应该是他最迫切的成长需求。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的内涵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的内涵 日期:2016年10月19日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杨九诠【字体:大中小】 本文导读: 豪迈地奔向未来 CFP供图未来社会,知识生产、传播和交换形态将发生极大变化,知识的后喻时代已经来临,原有的“造就数以亿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豪迈地奔向未来CFP供图 未来社会,知识生产、传播和交换形态将发生极大变化,知识的后喻时代已经来临,原有的“造就数以亿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人力资源塔式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必须促进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跨越式发展。 在这篇文章里,当我们在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时,我们是在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2030行动框架》“中国版本”的全部而不是一部分,即“教育现代化2030”是中国政府对世界的总体性承诺,也是对中国教育的全面规划和战略实施。 整体而综合地看待“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 “现代化”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整体面向,而不是某一面或某个侧重面。 教育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核心。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突出了教育的重要作用,建立了“教育第一”的核心理念,这与中国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思想高度一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必须与中国其他领域的“2030”规划综合为一个系统。一方面,需要将“教育2030”作为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其他各领域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目标应该成为“教育2030”表达和行动的基本“语境”和“场域”。 总体看来,我国在论及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时,直接向教育现代化提要求或向教育现代化寻求支持的不多。间有言及,往往察焉不精、语焉不详,远未形成常态化的交流对话。从教育领域看,“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的制定,应立足于“教育优先”“教育第一”战略,主动发起与其他各领域持续有效的深度对话。

从核心指标看教育现代化

从核心指标看教育现代化 ——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展望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胡瑞文 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总体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我国应继续实行教育优先发展的方针,争取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人力资源强国。 为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我们应首先在2020年达到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 基础。 教育现代化是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历史性抉择 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目标。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提出,“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发展科技必须抓教育”,“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地方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1983年,邓小平同志又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我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发出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的伟大号召。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快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是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历史性抉择。 自19世纪后期开始,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先后出现三次现代化后发国家追赶先行国家的成功范例,第一次是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美国对英国的追赶,第二次是二战后的日本对美国的追赶,第三次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韩国为代表的亚洲“四小龙”对西欧国家的追赶。每一个成功追赶的范例都创造了以优先改革和发展教育为先导的有益经验。 作为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型人口大国,我国人均自然资源量偏低,人均物质生产资本偏少,以廉价劳动力和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参与国际经济分工与角逐的优势将很难长期持续。巨量人口是我国进一步发展的最为宝贵的潜在资源。实现国家现代化,最迫切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教育发展将人口的数量优势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教育大国和人力资源大国,支撑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后,我们必须更好更快地发展教育,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努力建成世界教育强国,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提升,以人才资源优势确立科技优势,为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整体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先导性战略基础。 展望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区域发展格局

温州大学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温州大学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一、评估指标说明 为使专业评估工作更加规范化和更具导向性,根据温州大学专业建设规划的有关精神,在参考《浙江省普通高校本科重点专业评价指标体系》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试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评估指标。 (1)专业评估的目的 加大本科专业建设力度,突出专业特色,提升专业建设层次和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服务转型,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2)专业评估的原则 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坚持条件、过程、效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原则。 (3)专业评估的对象 评估对象为学校所有本科专业,独立学院的本科专业在学校指导下自行组织专业评估。 (4)评估指标与标准 评估指标体系共有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33项,其中标“*”者为核心指标,共19项,一般指标14项。评估标准共分为A、B、C、D四级,A、C在评价指标内涵及其标准中给出,介于A、C级之间者为B级,低于C级者为D级。 (5)评估结论与等级 评估结论分为4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整改。其具体标准

(6)评估结论的利用 ①在校重点(建设)专业的评估验收中,总分值低于85分者或规定的核心指标中有一项未达到A级要求者,不能评为校重点专业。 ②省市重点建设专业原则上在校重点专业中产生。 ③评估中达到“优秀”标准的一般专业,作为校重点建设专业评选的候选专业。 ④评估不合格的专业须限期整改。 ⑤本科专业评估的结论在半年内,如发现有评估依据严重失实,将直接定为整改级别。如在有效期内,教学方面发生重大事故等严重问题,视情节轻重给予降级处理。

#陕西省素质教育督导评估316工程幼儿园指标体系

陕西省素质教育督导评估316工程幼儿园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值评分标准得分 一、办园方向(80分) 一、办园方向(80分)1.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园方向,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社 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执行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办 园,规范办园,诚信办园;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14 在本园管理决策 层面、发展规划、 管理制度、保教工 作过程以及主要 宣传场所等方面 充分体现正确的 办园方向和党的 教育方针,得14 分。 2.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将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首位,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并体现在幼儿园的发展规划和各项管理制度中;制定 符合本园实际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发展目标定位准确,保障措施得 力,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强,执行情况良好,教职工知晓率达到100%。 14 共2项,每项7分。 3. 落实素质教育战略主题。坚持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制定有创新、有特色的 实施素质教育行动方案,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身心健康、良好习惯养成和智力 开发,培育幼儿健全人格,形成全方位的素质教育正确导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 幼儿园可持续发展。 14 共3项,第1项4 分,第2、3项各5 分。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值评分标准得分 4. 促进教育公平。坚持就近入园、接送方便、路途安全的原则,确保适龄幼儿、进 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幼儿和符合条件的残疾幼儿入园;以政府划定的服务区域为单位统计,学前一年幼儿毛入园率达到87.9%,学前二年幼儿毛入园率达到82.1%,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到73.3%。12 共2项,第1项3 分,第2项9分。 5. 消除大班额。按照小班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的规定班额编班,不得超额。10 未超过规定班额得10分,超过规定班额不得分。 6. 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以《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为内容,建立符合素质教育战略主题要求的保教人员和幼儿发展评价体系; 高度重视过程性评价,真实记录保教人员常态工作和幼儿生活状况,每学期对幼儿 进行1次全面评价,采取常态状况的随机抽样方式评价,不得采取集中强化训练等 方式迎接评价检查;将幼儿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保教人员年度考核的主要依据; 建立教师表彰奖励机制和惩处问责机制,每年表彰奖励1次优秀教师和先进幼教工 作者。 16 共4项,每项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