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文本,尤其是经典文本,是有其稳定的立体层次结构的。在一篇文本的阅读过程中,至少有三个主体在相互制约,除了读者主体以外,还有作者主体和文本主体。阅读,就是读者主体、作者主体和文本主体从表层到深层的同化与调节。“以学为主体”的有效课堂教学,便是教师引导学生“从表层到深层的同化与调节”的过程。如此,我以《背影》教学为例,从这三个角度转换看文本解读三层次。

首先,在学生读者眼中,《背影》呈现的是说不尽的父爱。多年来,朱自清的《背影》就因为其中记叙的父亲对儿子真挚感人的关爱之情,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甚至一提到父爱就会想到《背影》,一提到《背影》就会想到父亲关爱。

在学生主体的眼中,文中那些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疼惜的描写当然也会第一时间跃入他们的眼帘。如“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他踌躇了一会。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句中“再三嘱咐”“甚是仔细”都可看出父亲对儿子是万般的不放心。“终于”还有“踌躇了一会”的反复使用,“终于”“决定”等词也可表明父亲不放心儿子,在几经思量后就像做出重大的决策一般。可见,“我”在父亲心目中是多么的重要。

文本第5、6小节中更有对父亲动作的描写,都可见父亲待“我”

就如同照顾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一样,需得亲力亲为才行。例如父亲“忙着”讲价钱,为“我”“拣定靠车门的”椅子,“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嘱”“我”小心……又“嘱托”茶房,真是事无巨细,体贴入微,还得千叮咛万嘱托。父亲为“我”爬月台买橘子的行为更不消细说,字字质朴中感人肺腑。

如上所述,长期以来人们对这篇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只是简单的归纳为真挚的父子之情或者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当然,这些文字对学生读者来讲更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孙绍振所言“机械主义阅读”与“读者中心论”产物。他们或者是对文本社会价值的功力反应,或者是“完全排除了文本主体对阅读主体的制约”,“对主体的封闭性没有起码的警惕”。那么《背影》中是否还有更深层的东西?更深层的内容怎样解读出来?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读者主体向文本主体深化与调节。

其次,在作者主体的眼中,父亲的背影还蕴含着“我”流动的情感。教学中,我针对文本表层内容设计了两个问题:课文中主要记叙了谁?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显然学生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说出答案,并列举出理由。在向文本更深层次推进的过程中,我设计了由读者主体向作者主体转换的环节:既然我们所有的同学都能够看出来,文中的父亲是这样爱他的儿子,可在儿子的眼中这位父亲又是怎样的呢?

阅读主体并不是想开放就开放的,它面临着一场主体开放性与封

闭性的搏斗。即使开放十分自觉,也还要和文本的表层的、显性的感性连续搏斗,才有可能向隐性的深层胜利进军。在旁观者的眼中父亲的形象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但在文中“我”的眼里,父亲又是怎样的呢?这个问题很自然地浮出水面,从学生读者主体转向作者主体的文本解读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我”的眼中,“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心里暗笑他的迂”。“迂”字在文中解释为“言行拘泥于陈旧的准则,不合时宜”,学生们很快反应过来“我”是在嘲笑父亲的“落伍”“过时”“out了”。后文中,当“我”看到年老、肥胖、穿着黑布大马褂的父亲“步履蹒跚”的“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为“我”买橘子的“背影”,“我”居然被感动得流泪了,等父亲买橘子回来后,“我”不禁“赶紧去搀扶他”。望着父亲的背影消失在人群里,“再找不着了”,“我”上车坐下时,“眼泪又来了”。

再与文本结尾“唉!我不知道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句相结合起来,不难发现作者主体的感情流动为嘲笑(不理解)父亲——感动(理解)父爱——不舍父亲——惦念父亲,细心的读者还会发现作者两年后还有对当年自己言行的后悔与自责。

综合以上对学生读者主体和作者主体的分析可见,《背影》中不仅有父亲对儿子关心备至的爱,更有作者对父亲情感的流动与转变,使得文章富有波澜的同时也更加耐人寻味了。

以作者为主体的文本隐性层面分析并非无章可循的,“关键在于,

在学生忽略过去的、没有特别感觉、以为不言而喻甚至平淡无奇的地方,却发现了十分精彩的内涵,而且揪住不放”,从而读懂了作者和人物的精神、情感与个性。正如朱自清先生一再强调的:“我都做到的一件事,就是不放松文字。我的情感和想象虽然贫弱,却总尽力教文字将他们尽量表达,不留遗憾。”

再次,透过对文题的审视,发现“背影”留给我们实在太多。每一个经典文本的阅读史,都是一种在崎岖的险峰上永不停息的长征,目的就是向文本主体结构无限地挺进。

在解读前两个层次教学中,我暂且将课题命名为“父亲”,完成作者主体的分析后,我请学生们去比较、分析为什么朱自清以“背影”为题。有了前两层次文本解读的铺垫,学生似乎对这一层次解读的思考迅速多了。有的学生关注到了四次“背影”,总结出关于文章结构(线索、首尾呼应等)上的特色;有的学生关注到了文章的记叙顺序,强调“背影”是“我”对父亲情感的转折点;有的学生认为,以“父亲”为题主要反映的是父亲对儿子的言行与情感,而不能更好地表现作者本身的思想变化;还有的学生想到了《背影》所传达的现实意义。

对于文学界而言,《背影》是说不尽的,其中还有很多关于“两代人心灵沟通”的情感历程等待我们去发掘,它带给文本解读太多的挑战。

在教学过程中我试着从学生角度出发,遵循从一望而知的显性内

容,到隐性的“意脉”,再到更深层的文体知识,探寻从学生读者主体、作者主体、文本主体的角度转换的阅读教学。在实践过程中,课堂中既做到了文本细拎又辐射了文本全篇,同时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以学为主体”的有效探索。

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雨 说·郑愁予( 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1. 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体会它们的作用 2 .理解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 能力 目标 1. 通过作者对春雨的描绘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2.

培养朗读诗歌的能力 情感 页 1 第 目标 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的逐层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步展现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教学媒体 大屏幕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 同学们,“雨”是诗人所钟情的宠儿,吟咏春雨,我们自然会想到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在现代诗人郑愁予的笔下,雨更获得了—种生动活泼的灵气,幻化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淅淅沥沥、绵绵密密的雨点是她探访大地的殷勤脚步。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感受诗人的轻美诗风 板书文题,作者) 二、了解相关资料: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 1933 年出生于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 页 2 第 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 年开始发表作品,968 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 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 1979 午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三、诵读,整体感知:

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最新教育文档

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中医外语学科建设,项目编号: A1-Z1730210 生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 专心听讲、 认真记笔记是最积极 最勤奋的学生的真实写照。然而,无论他们多么积极地学习,他 们主要是在学习老师教授的知识而已。 19 世纪以来,教育水平 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美国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以学 国广泛传播。 为了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 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始终牢记学生的需求、兴趣和学习方式, 运用多种教学技巧, 组织不同的课堂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学习的 态度,并时常对学生的进步提出表扬。 、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源自美国儿童心理学家、 教育 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 他极力反对在教学中采用以 教师为中心的做法, 反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填鸭式、 灌输式教学 方式,主张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 提倡在“做 中学”。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既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常采用个别化、合作式、小组讨 论、角色扮演等教学形式或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合起来进行教 学。[1] 通常情况下, 中国的教学模式是由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 学 ★基金项目: 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成为西方主流的教育模式, 并迅速在中

二、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如何判断一种教学是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谁是学生学习外部活动的控制者和管理者”。如果在教学中,由学生自己负责、控制和管理学习活动,那么这种教学模式便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相反,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在传统课堂上,教师通常将教科书作为他们的“圣经”,他们传授教科书所说的内容,甚至在所有学生面前阅读教科书。然而,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上,教师绝不会让教科书限制他们的想象力,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智慧,让他们的学生闪现出很多创造性的想法或解决方案来解决现有问题。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合作、 讨论和各种学习情境,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完成学习。“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综合能力。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将课程计划、教学实施过程和教 学评估集中在学生的需求和能力上。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 中,课程内容是用来帮助学生学习如何获得学习技巧, 进行时间管理和学会自我表达的手段。 三、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课堂上,老师不再是唯一、无误的信息来源。老师分享课堂控制权,允许学生进行知识的自主探索和发现。也就是说在 “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上,大部分的课堂活动还是由教师做主导,他们承担了选择课程内容、解释复杂概念和评估学习情况的 职能;同时教师会采取如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这类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培养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逆转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它将学生置于学习过程中心位置,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四、教师如何应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技巧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鹿阜镇紫玉小学陈丽红 教学的过程不应只是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更应该是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会学”的过程。从“学会”到“会学”,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呢? 一、树立五种意识,确保学生主动参与 1.目标意识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教师必须增强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让学生的参与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当教师发现学生偏离目标时,要适当进行修正,克服参与过程中的随意性、盲目性。 2.民主意识 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把学生作为朋友。在教学中多采用鼓励的语言、商量的口气,尊重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允许学生犯错,让学生主动改正,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参与学习。 3.调控意识 让学生主动参与,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教师的课堂调控就显得尤为重要。既不能放任自流,让学生随心所欲,也不能处处束缚,使学生无所适从。教师不仅要在学生的注意力、情感、思维等方面进行调控,还要在课堂的氛围。节奏上进行调控。 4.情感意识 人的情感与认知过程是紧密联系的,学生的参与过程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当学生与教师感情融洽时,就可提高其参与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我乐学”上来,

从而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 5.创新意识 教育的创新首先是教师的创新。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见解和独到的想法,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自主研究的精神。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奇思怪想”不要一棍子打死,允许对问题发表不同的、有创新性的见解。 二、通过多种活动,强化学生主动参与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动手、动脑、动口,使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愿意参与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小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创设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引起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激起学习的欲望。 2.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能够参与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们在由2-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够密切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使教师从“权威”角色向“同伴”角色转化,从“讲师”角色向“导师”角色转化;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氛围。开展合作学习还能够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强度,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从而对问题的理解更丰富、全面,促进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另外,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通过充分的课堂交往,营造了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不仅使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也使学

浅谈“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日益深入,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甚至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而要改变这一现状,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势在必行,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性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传授者、解惑者,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被教师占为已有,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语言信息。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就是要改变这一状况。新的英语教学观,即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的具体体现之一,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征就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充分发挥这一教学模式的作用,重新审视和定位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必不可少。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新信息与日俱增,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方法日趋多样,教师个人不可能拥有所有的可满足学生需求的知识,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应定位为: (1)教师不再单纯的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发挥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发展交际能力的促进者,以及学生学习语言的鼓舞者和学生的伙伴合作者。 (2)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要求,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切可行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其想像力与创造力,有效地组织起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如视听表演、讨论,做游戏及讲练结合等,同时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努力为学生创造真实的、易接受的和充分理解的学习环境。真实地展示自我,与学生真诚地交流,不妄自尊大,同时经常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3)在教学中对不同学生的个性怀着尊敬和接受的态度,不因学生的个别差异而厚此薄彼,并且容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即学生在学习英语中,出现错误,不轻意批评,而是采用学生能接受的方法来使其意识到自己所错之处。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使之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从而为他们日后的深入学习和继续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少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时间与精力的投入已接近极限,但是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仍未有明显提高,其原因之一在于课堂教学中被动的管理方式。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制订教学计划,把学生置于一种被动地位,学生对计划全然无知,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失去培养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能力的机会。教师在备课时只注重熟悉教材内容,力图做到了因“材”施教,但忽视了学生这一主体,忽视了教学研究的对象,没有做到因“才”施教。然而,

“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及其分析

“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及其分析 “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是当前学校变革的重要内容。探寻其背后的理论根源可发现,“学为中心”的课堂 改革深受四种理论影响,即:人的全面发展一一课堂教学的教育底色;人本主义——课堂教学的生命主张;建构主义一一课堂教学的实践旨向;多元智能一一课堂教学的评量尺度。此项研究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正本清源,明确课堂教学变革的理论渊源,也有利于形成共识,更好地推动教学实践开展和质量提升。 学为中心课堂课堂教学 在强调合作、对话、创新和生命关怀的背景下,课堂教学变革已然成为现代学校转型的主要特征。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学生多数时间都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其知识获得、个性发展及品德塑造也多在课堂中完成。然而,反观国内的课堂变革,纵使从国家到地方,从设计者到执行者的变革热情持续高涨,但“教为中心”的传统课堂却依旧根深叶茂。在“教为中心”的课堂里,储蓄灌输的教学观念、预设僵化的教学内容、丝丝相扣的时空安排、居高临下的教学形态十分流行。由于失去了自主学习、反思、分享与表达的权利,学生不是游离就是置身在课堂之外,沦为课堂中的“隐形人”。毫无疑问,这种压抑生命、生长的课堂与教育的本义、新课程的指向大相径庭。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1] 课堂是师生学习生活的场所,也是智慧生长、“生命栖息的家园”。

如果期望课堂重新“焕发出生命活力” ,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模式进行改造。即让课堂回归到学生本身,以多元互动的“对话式教学”置换一元主导的“独白式教学” ,实现教学从预设、静态向动态、生成的转变。就像奈勒所告诫的:“我们的儿童像羊群一样被赶进工厂,在那里无视他们的个性,而把他们按同一个模样加工和塑造。我们教师们被迫,或自认为是被迫去按照别人给他们规定好的路线去教学。这种教育制度既使学生异化,也使教师异化了。现在已经到了要改善的时候。” [2] 综观当今课堂教学变革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形态,我们认为,“学为中心”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的全面发展一一课堂教学的教育底色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学说的核心部分,也是我国教学变革的理论基石和价值底色。“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注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指出,人类全部历史的前提是“现实的个人” ,是那些从事感性活动、社会的、历史的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却被无情异化为机器的附属物,未来社会应该把人从一切“非人”的境遇中解救出来,实现人类的解放和“一切人的自由发展” 。人作为实践的存在,其“职责、使命和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才能” ,并且“每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 [3]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十分丰富,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看,有几点值得我们重视。 1. 整体发展是个体发展的基本内涵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

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策略学习总结

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 策略学习总结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策略”学习总结 通过两天来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策略”课程的学习,我对有效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有效教学是一种提倡效果、效用、效率的教学理念。所谓“有效”,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和发展。如果学生没有进步、没有收获,那么教师教的再努力和辛苦也是徒劳。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是衡量有效教学的唯一指标。 我认为教师要切实做到有效教学至少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准备充分。但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准备充分的课,课前认真研究教材,将教学的难点、重点把握到位,备课时制定明确的、具体的、科学的教学目标,准备适量、适度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既能听懂又能消化。使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中心,上课时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可以把内容引申出去,有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堂组织有效。教师讲课时语言一定要准确简练,大部分课堂效率低下的课,无非是教师自己在喋喋不休,把内容强加到学生脑子里,抢占了学生思考的时间。一名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好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要合理,多少时间是用来讲授,多少时间是让学生理解,多少时间是让学生讨论研究,一堂课的密度越大,课堂质量就越好。 3、课后有效练习。课后练习题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贵在一个“精”字。有些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搞题海战术,使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抄写上,即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反而使得学生思维能力得不到提升。提高课后练习的质量,就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在练习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4、及时的教学反馈。教学反馈,往往是教学过程中最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现在90%的学生找老师,都是办理各种学校事情,仅有10%是学生找老师讨论问题,可见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少之又少。教师就是教学的核心,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但不是每一位学生都适用教师的风格,这就需要教师要多和学生沟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看自己讲课时还存在哪些问题,好及时改正。 5、不断学习、提升专业素质。教师要与时俱进,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个人知识储备,不断创新,不断学习和思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这次的学习对我而说受益匪浅,有效教学应该是每一位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追求。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脚踏实地,将教学工作做到最好。

比较以教为主的教学和以学为主的教学的异同

比较以教为主的教学和以学为主的教学的异同以教为主的教学又称为传统式教学,即我们由来已久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然是目前我们最常用,也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绝大多数的学校,以教为主的教学仍然占有主导地位。 但是与此同时,随着教育改革的呼声不断高涨,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各种不同的教学讲座上,纷纷被不厌其烦的提及,并逐渐广泛的出现在我们的中学课堂上。 什么是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什么又是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呢?两者是相关的兼容的,还是对立的呢?那种模式更适用于我们的中学课堂呢? 1.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 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也称为传统式教学,是出现在我们日常绝大多数课堂上的一种教学模式。经过几十年各国教育家及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探索、研究、经验总结,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精密的理论体系,并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其以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以知识的传授和习得为目标。教学活动的开展首先要求教师能针对某一课题进行学习需要和学习者特征的准确分析;然后规范地阐述教学目标,进而针对学习目标的学习者的特征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策略的设计;最后,能够对教学活动开展教学评价。 我们看到,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其焦点在“教学”上,非常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其过程既是教师运用系统的教学理论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的设计和完成教学的过程,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在教师的主导、监控下完成。这样的教学保证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在我们当前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可以说是取得“教学成绩”的不二法宝。 但是,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里,我想我们更应该直视传统式教学的缺陷,尤其是在当前畸形的教育评价思维作用下,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可以说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 我们看到在以教为主的课堂上,学生一直是受到老师的主导、监控乃至遥控的,这样的课堂忽视了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好比是一个受老师“把玩”的弹簧,

中小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学生问卷汇总

中小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学生问卷)亲爱的同学: 将新课程理念有效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是当今教育教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为了解和把握我市课堂教学实施现状,进一步深化我市课程改革工作,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们正在围绕有效教学进行研究。我们提出了以下一些问题,希望你能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作答。你的配合将对我们的研究有很大帮助,你所选的答案不会对你个人或学校造成任何不良影响。谢谢你的合作! 所在学段:所在年级: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选项填入题目后的括号内) 1. 你在每节课前,是否清楚的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 A. 每节课都了解 B. 新授课了解 C. 偶尔了解 D. 不知道 2. 你认为老师提出的教学目标能够引起你主动学习的愿望吗?() A. 适合我的学习需要,多数能引起我的学习愿望 B. 偶尔让我感到很期待接下来的学习 C. 不能吸引我继续学习下去 3. 在学习新知识前老师是否给你布置了相关联的学习准备任务(作业)?() A. 是 B. 否 4. 老师的授课内容是否能经常引起你的兴趣?() 引发我对某一学科的爱好B. 经常引人入胜,津津有味A. C. 偶尔吸引我 D. 刻板单一,索然无味 5. 你怎样看待老师的课堂提问?() A. 一般都已有明确已知的答案,不能引起我的兴趣 B. 提问能引起我对所学知识进行批判性的反思 C. 提问有一定的难度,但确实能引发我对知识的深入探索和发现 D. 提问基本都是在帮助我分析、复习、记忆所学知识点 6. 每节课结束时,老师是否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A. 是 B. 否 7. 你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问一般通过哪种方式解决?() A. 向任课的老师提问,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 B.与同学商量、讨论解决 C. 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解决 D.在课外辅导班上解决 E. 其它(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 8. 通过课堂教学你是否掌握了相应的学习方法?() A. 了解、学习到了科学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并且能够熟练应用 B. 学到了一些学习策略和方法,但能够掌握和应用的不多 C. 课堂没有学到多少学习方法,仍沿用自己的方法 D. 能够在熟练应用所学方法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出新的学习策略与方法 9.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否能针对你的情况给予个别的指导与帮助?() 否B. 是A. 10. 老师通常会因为什么原因推迟下课时间?() A. 教学内容没有完成,抓紧一切时间赶进度 B. 同学们的课堂提问没有解决 C. 维护课堂秩序 D. 其它(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节选自李爽,陈丽编著《“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理与实践指南》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是关于如何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几个指导意见。因此,希望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学习。学生学习的目标是什么,要学习什么样的内容,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更好,该创设什么样的学习环境,该如何进行学习评价,等等,从这几个问题出发,我们将向教师一一阐释“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几个原则,引导教师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原则一:学习目标更重视能力培养,且兼顾学生的差异 教育的今天,能力培养比知识的传递变得更为重要。本书的模块1中提到,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多元化的。比如:“21世纪技能联盟”提出的生活和职业生涯技能、学习和创新技能、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NCREL提出的创新思维能力、高效工作能力、有效交流能力以及数字时代基本素养。我国的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就如纲要所指,要进行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今天,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知识极易被获取,而问题解决、协作、创新等能力在当今社会正变得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学生需要学会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寻求帮助和获取资源,成为具有批判精神与创新精神的实践者。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学习目标重点不是知识的获得,而是能力的培养,包括问题解决的能力、协作的能力与创新的能力。 教师在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中,必须谨记学习目标不再是知识的获得,能力要比知识更重要。 原则二:学习内容联系学生生活,有机整合学生的需求与经验 如何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选择合适的学习内

典型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4.2.典型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05教育技术林巧晔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学教并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以教为主的教学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从17世纪30年代捷克的夸美纽斯发表以来教学理论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和策略.4.2.1.接受学习模式与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接受学习模式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Ausubel,D.P. 提出的.奥苏贝尔根据学习的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之间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学习过程也可以看作是学习者获得学习材料的心理意义的过程。有意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获得有意义的学习主要取决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 下面来看一下在英语教学中应用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输入加工输出语言习得装置由过滤器、组织器和监控器组成的语言习得装置的基础知识便是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中的认知结构离开了这些语言习得装置就不能发挥作用也就不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要改善语言习得装置也就是要改善已有的知识的认知结构根据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应用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在学习新内容之前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当前要学的新内容加以定向与引导以便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些引导性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advance organizer). 他的主要功能就是在学习者能够有意义地学习目前的课题之前在他已经知道的东西和他需要知道的东西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教学过程教学活动阶段1 呈现先行组织阐明目的者呈现组织者确认正在阐明的属性举例重复使学习者意识到相关知识和经验阶段2 呈现学习任务使组织显而易见和材料使学习材料的逻辑顺序外显化保持注意显现材料阶段 3 扩充与完善认促使综合协调知结构促进积极的接受学习引发使教材系统化方法清晰性九段教学策略认知学习理论长时记忆预期事短时记忆项中反应发生器感觉寄存器枢控制反应器感受器环境九段教学策略教学事件学习过程引起注意接受各种神经冲动告知学生目标激活执行控制过程刺激会议前提性的学习把先前的学习提取

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实用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和丰富多彩

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实用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和丰富多彩,这里所阐述的是其中最常用的一些主要的方法。 一、讲授式的教学方法 1、定义: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2、具体实施形式: (1)讲解教学方法 (2)谈话教学方法 (3)讨论教学方法 (4)讲读教学方法 (5)讲演教学方法 3、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2)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清晰、精练、准确、生动等特点。 (3)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二、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 1、定义: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1)问题教学法 (2)探究教学法 (3)发现教学法 3、运用发现教学法与探究教学法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的教学情境。 (2)选择和确定探究发现的问题(课题)与过程。 (3)有序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发现活动。

4、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实施的基本步骤: (1)创设问题的情境 (2)选择与确定问题 (3)讨论与提出假设 (4)实践与寻求结果 (5)验证与得出结论 三、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 1、定义:通过课内外的练习、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活动,使学生巩固、丰富和完善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实践能力。 2、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中的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1)、示范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示范操作和讲解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在示范教学中,教师 对实践操作内容进行现场演示,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强调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使学生边做边学,理论与技能并重,较好地实现了师生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本课程中示范教学主要应用于创造变异方法的教学中。如各种作物的杂交自交技术、人工诱变技术、原生质体的分离、杂交技术、基因工程操作技术等。 2)、模拟教学法 是在模拟情境条件下进行实践操作训练的教学方法,模拟教学法通常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后,实践操作前进行。本课程实践教学严格受作物生长季节的限制,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项目实施至少需要一个生长季节,甚至几年的时间,因此,教学中应注重模拟教学法的应用。本课程模拟教学法主要应用于杂交亲本的选择、杂种后代的处理等实践教学项目。 3)、项目教学法 以实际应用为目的,通过师生共同完成教学项目而使学生获知识、能力的教学方法。其实施以小组为学习单位,步骤一般为: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倡"个性化"的学习,主张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学生通过完

以“学”为中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浅谈

以“学”为中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浅谈 新课标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以自主学习为途径,以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可简单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简单地说,包括二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第二层含义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其中"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是基础和前提;“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是归宿和g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核心在于“如何指导学生学,让学生更好发展”。 本学期,在经过多年高位发展后,学校为了寻求更高更好的发展,提出了“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学导案”这种高效教学模式。它是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导案设计重在进行学习内容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的训练。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学导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为学生的自学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和路径。学导案最突出的功能在于“育人”与“会学”,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学步车”,是达成学习目标的导航仪,是学生学习的方向盘、指南针。真正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可以说真正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下面结合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七单元第3课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导案”高效教学模式认识。 一、认真编好学导案,使学导案有用、有效,便于操作,真 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学导案的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要点、知识链接、激趣导标、启思导学、精讲点评、巧练导悟、反馈拓展、课后反思等9项内容,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学导案的第一大好处就是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整理出学习目标和学习要点,特别是要把握好本课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知识点,通过学导案,让学生知道。学导案的第二大好处就是让学生知道“怎样学”。教师通过知识链接、激趣导标、启思导学、精讲点评、巧练导悟、反馈拓展、课后反思等栏H,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小 组合作和共同探究等形式,获取新知识,探究新问题和解答新问题,做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环节,教师通过知识链接栏目,让学生查找和准备和本课书有关的资料;通过课前预习栏目,让学生提前了解和思考本课书的 内容;通过激趣导标栏H,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导思启学栏目,特别是教师把精选的时政案例,设置能体现教学重、难点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去探索课本理论知识,尝试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案例问题。学导案的第三大好处就是让学生知道“怎样练”。通过巧练导悟栏目,精心挑选靓题或原创时政热点问题让学生有效训练,配以解题方法指导和答题要求,让学生知道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要求,让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真

影响学生心智模式,改善社会课堂教学

影响学生心智模式,改善社会课堂教学 【摘要】所谓心智模式是指一个人在思想、心理、思维方式诸方面比较趋于定型化,并且外显为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心智模式决定了我们如何认知周围的世界,是心智模式影响到我们对所见事物的理解,是心智模式改变着我们的心态。一个人学习上的成功与否,不仅靠勤奋与能力,还与一个人的心智模式密切相关。心智模式上的误区往往是学习进程中的障碍。所以,发现心智模式上的误区并予以改善,对提高学习效率极为重要。在我们日常的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重视这个话题很有必要。 【关键词】学生;心智模式;改善;社会;课堂教学 有这样一则寓言:两只蜗牛刚刚过了桥,突然听见背后一声巨响。它们回过头一看,只见桥已坍塌。“啊呀!我们险些送命。”“一点也不错,幸亏我们爬得快。” 为什么两个人在观察了同一事件后,对事件的描述不一致,注意到的细节不一致,采取的决策不一致,最后的行动也不一致?——因为心智模式不同 1 认识心智模式 一位日本的心理学大师曾说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话:“心理变,态度亦变;态度变,行为亦变;行为变,习惯亦变;习惯变,人格亦变;人格变,命运亦变”。意大利诗人但丁则曾云:”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推动世界进步的主要是思想。思想观念是在一定的心智模式下形成的”。这与我国儒家创始人孔子推崇的“每日三省吾身”是何等的如出一辙,让我又一次体会到中外文化的共性何其多。是心智模式决定了我们如何认知周围的世界,是心智模式影响到我们对所见事物的理解,是心智模式改变着我们的心态。何为心智模式?这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指人们长期记忆中隐含着关于世界的心灵地图,是思想的定式反映。心智模式是深植于我们心灵之中,关于我们自己、别人、组织以及世界每个层面的形象、假设和故事。实际上是指人们的心理素质、思维方式和心态。是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受环境、教育、经历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一套思维、行为的模式。是一个人在思想、心理、思维方式诸方面比较趋于定型化,并且外显为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心智模式不仅决定我们如何认知世界,也影响我们的行为。不同的心智模式,导致不同的行为方式。心智模式是由于个人经历、工作经验、知识素养、价值观念等形成的较为固定的思维认识方式和行为习惯。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一旦形成,人们将自觉或不自觉地从某个固定的角度去认识、思考问题,并用习惯的方式予以解决。通常,我们察觉不到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我们行为的影响。例如,对于脸上经常挂着微笑的人,我们可能认为他乐观豁达;对于个性特立独行的人,我们可能觉得他不在乎别人的想法。这就是我们在“心智模式”影响下所作的判断。总之,是心智模式决定了我们如何认知周围的世界,是心智模式影响到我们对所见事物的理解。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蕴

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总结

浅谈中学英语情景对话课教学模式 杨剑玲 从心理学角度上讲,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学习效果最好,只有课堂教学情景化,充分利用教学手段,提高学生无意注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情景是进行言语交际活动的必要因素。交际化的英语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充分地利用和创设情景组织课堂教学,做到教学内容情景化。英语情景对话课是指在英语教学中,创设一定的话题情景或社交活动的情景场面,通过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语言交流活动,来实现学生语言知识的掌握、听说交际能力素质的培养及提高的目标。 中学英语情景对话课教学模式分为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话题。教师将设计本课相关情景,渲染了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 第二环节:展示情景,呈现语言。教师通过各种形式展示情景,呈现对话内容,让学生听或视听,教师结合对话情景讲授新的语言点,以各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第三环节:融入情景,机械操练(Mechanical drilling)。引导学生进入情景角色中,去掌握语言知识,并进行必要的机械操练,为下一步交际操练奠定基础。 第四环节:延伸情景,交际操练(Communicating drilling)。老师拓展交际对话情景,努力创造接近生活的轻松的课堂环境,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对话演绎得以实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第五环节:拓展情景,演绎对话。在教师延伸情景中充分利用对话内容,进行交际操练。 学生只有在真正理解某个语言形式使用的情景时,才能真正掌握好该语言形式的用法。因此,在引入对话之前,得先设置情景。由于情景会直接唤起学生的

兴趣,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而不是语言形式本身;因此,情景设置是对话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中学英语情景对话课教学中要适当运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策略,以学生为中心,使全班学生发挥了主人翁的精神,积极主动地全过程参与语言实践,小组活动更加强化了相互合作的语言交际活动。情景对话,角色表演,上台表演,鼓励学生竞争,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大家踊跃开口讲英语,学习兴趣盈然。学生在教学中发挥了主体作用,加强了英语交际性活动,加速了课堂教学和操练的节奏,提高了45分钟的课时效率,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的是: 1、恰当运用媒体,创设实际运用情景。 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到好处地利用各种媒体,创设情景组织课堂教学,引发学生表达思想的欲望,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我们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充分利用直观教具,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语义和课文更为简易、便捷和快速。这样,使学生产生一种真实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而且英语与实物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促进学生理解、记忆所学知识,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 教学中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为学生创造一种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将枯燥、抽象的文字内容寓于一个十分有趣、形象生动的情景之中,使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创造情景,进行功能交际,发挥学生的语言创造力是十分重要的。 2、以学生为中心,巧设教学活动任务。 我们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真正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上,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想方设法,创设情景和语言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生动活泼、相互合作的言语交际活动。课堂教学就是要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符合教育规律的方法,进行教学和引导,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充当“导演”,让学生作为主要角色,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实践证明,中学英语对话课教学中,创设激发学生参加交际活动的情景,能使学生在较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语言知识,很好地锻炼交际对话能力,提高学生英语的交流水平,这无疑是一个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尝试。

以“学”为中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浅谈

以“学”为中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浅谈新课标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以自主学习为途径,以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可简单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简单地说,包括二层含义:第—层含义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第二层含义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其中“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是基础和前提;“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是归宿和目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核心在于“如何指导学生学,让学生更好发展”。本学期,在经过多年高位发展后,学校为了寻求更高更好的发展,提出了“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学导案”这种高效教学模式。它是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导案设计重在进行学习内容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的训练。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学导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为学生的自学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和路径。学导案最突出的功能在于“育人”与“会学”,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学步车”,是达成学习目标的导航仪,是学生学习的方向盘、

指南针。真正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可以说真正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下面结合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七单元第3课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导案”高效教学模式认识。 一、认真编好学导案,使学导案有用、有效,便于操作,真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学导案的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要点、知识链接、激趣导标、启思导学、精讲点评、巧练导悟、反馈拓展、课后反思等9项内容,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学导案的第一大好处就是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整理出学习目标和学习要点,特别是要把握好本课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知识点,通过学导案,让学生知道。学导案的第二大好处就是让学生知道“怎样学”。教师通过知识链接、激趣导标、启思导学、精讲点评、巧练导悟、反馈拓展、课后反思等栏目,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和共同探究等形式,获取新知识,探究新问题和解答新问题,做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环节,教师通过知识链接栏目,让学生查找和准备和本课书有关的资料;通过课前预习栏目,让学生提前了解和思考本课书的内容;通过激趣导标栏目,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导思启学栏目,特别是教师把精选的时政案例,

中小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学生问卷)

小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学生问卷) 亲爱的同学: 将新课程理念有效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是当今教育教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为了解和把握我们学校课堂教学实施现状,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工作,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们正在围绕有效教学进行研究。我们提出了以下一些问题,希望你能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作答。你的配合将对我们的研究有很大帮助,你所选的答案不会对你个人或学校造成任何不良影响。谢谢你的合作! 余干县三塘中心小学所在学校:所在年级: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选项填入题目后的括号内) 1.你在每节课前,是否清楚地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 A.每节课都了解 B.新授课了解 C.偶尔了解 D.不知道 2. 你认为老师提出的教学目标能够引起你主动学习的愿望吗?() A.适合我的学习需要,多数能引起我的学习愿望 B.偶尔让我感到很期待接下来的学习 C.不能吸引我继续学习下去 3.在学习新知识前老师是否给你布置了相关联的学习准备任务(作业)?() A.是 B.否 4.老师的授课内容是否能经常引起你的兴趣?() A.经常引人入胜,津津有味 B.引发我对某一学科的爱好 C.偶尔吸引我 D.刻板单一,索然无味 5.你怎样看待老师的课堂提问?() A.一般都已有明确已知的答案,不能引起我的兴趣 B.提问能引起我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 C.提问有一定的难度,但确实能引发我对知识的深入探索和发现 D.提问基本都是在帮助我分析、复习、记忆所学知识点 6.每节课结束时,老师是否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A.是 B.否 7.你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问一般通过哪种方式解决?() A.向任课的老师提问,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 B.与同学商量、讨论解决 C.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解决 D.放在一边,算了 E.其它(请注明) 8.通过课堂教学你是否掌握了相应的学习方法?() A.了解、学习到了科学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并且能够熟练应用 B.学到了一些学习策略和方法,但能够掌握和应用的不多 C.课堂没有学到多少学习方法,仍沿用自己的方法 D.能够在熟练应用所学方法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出新的学习策略与方法 9.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否能针对你的情况给予个别的指导与帮助?() A.是 B.否

探究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探究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综合教育学院,马高超 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国内外许多教育方式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起主体作用;学生往往局限于从课堂、书本掌握知识,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无论处在哪一阶段的学生,其学习兴趣、知识能力、逻辑思维方式和目标等方面均存在不同差异,且这些不同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还随着年龄与地点的变化而变化,这促进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发展。本文简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提出,并着重在学生质疑能力、兴趣和个性方面的培养进行深入探讨。 一、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提出 “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最早是由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 念转换来的。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在教育界影响很大,传统的教学基于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体作用,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杜威对以教师为中心这一教学方法是极力反对的。他提出的新思想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并被进一步运用到中学和大学的教学模式中逐步发展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可以说“以教师为中心”的对立面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征主要是:学生起到主体作用,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积极主动性的激发和引导,既要“授之以鱼”又要兼顾“授之以渔”,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小组活动、协作式、设计式、个别式等多种形式结合在一起,或选用互联网、多媒体等多种教具进行教学设计规划。是否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主要判断依据一方面是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能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是谁是学习的主体,即能否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投入到课堂中的情绪和积极性,学生是否是自己的管理者。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负责控制和管理学习活动,积极投入到课堂建设和活动规划中,那么这种教学模式便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是我们目前所应倡导和积极学习的。 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强调质疑能力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提出:“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所谓“不需要教”即达到学习上的“自由”,人类的教育是“自由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不应当只有“施”,或者只有“受”,学生的学习是在求学,教师在这当中应当有一个责任,那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达到一个辅助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