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完整word版)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完整word版)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

【概述】

当机体受到严重感染、创伤、烧伤等严重损伤后,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发生序贯性功能衰竭,这一综合征称为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ultiple organ failure syndrome,MOF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1992年提出的概念,指遭受急性损害后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衡,包括早期多器官功能不全到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全过程,是一个范畴更广,对MOF认识更早的概念。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认为,MODS不仅与感染、创伤等直接损伤有关,在某种程度上,MODS与机体自身对感染、创伤的免疫炎症反应具有更为本质的联系。也就是说,MODS 的最大威胁来自失控的炎症反应。对机体的炎症反应的深刻认识有利于早期认识MODS的病理生理紊乱,并使早期积极干预成为可能。炎症反应学说是MODS发病机制的基石。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指机体失控的自我持续放大和自我破坏的炎症。表现为播散性炎症细胞活化(disseminated activation of inflammatory cell)和炎症介质泛滥(inflammatory mediator spillover)到血浆并在远隔部位引起全身性炎症,并至少具有以下临床表现中的2项:①T>38℃或<36℃;②HR>90 bpm;

<32 mmHg;④WBC>12×109/L或<4×109/L或幼稚杆状白细胞>10%;

③RR>20 bpm或PaCO

2

⑤全身高代谢状态。SIRS可由感染因素引起,若进行性加重可导致全身性感染(systemic infection或sepsis)、严重感染(severe sepsis)、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甚至MODS。SIRS也可由创伤、烧伤、重症急性胰腺炎等非感染因素引起,进行性加重亦可引起MODS。SIRS 是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过度炎症反应的共同特征,MODS是SIRS进行性加重的最终后果。因此,就本质而言,SIRS是导致MODS的共同途径。

根据MODS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及SIRS在器官功能损害中的地位,可将MODS 分为原发性MODS和继发性MODS。原发性MODS是指某种明确的损伤直接引起器官功能障碍,即器官功能障碍由损伤本身引起,在损伤早期出现,如严重创伤后,横纹肌溶解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大量出血补液导致凝血功能异常,直接肺挫伤导致急性呼吸衰竭,长骨骨折造成脂肪栓塞综合征等。在原发性MODS的发病和演进过程中,SIRS在器官功能障碍发生中所占比重较低。继发性MODS并非是损伤的直接后果,而与SIRS引起的自身性破坏关系密切,异常的炎症反应继发性造成远隔器官的功能障碍。在概念上强调:①原发致病因素是急性而继发受损器官可在远隔原发伤部位,不能将慢性疾病器官退化失代偿时归属于MODS;②致病因素与发生MODS必

须间隔一定时间(>24小时),常呈序贯性器官受累。若死亡发生在发病24h以内,属于复苏失败之例,需排除;③机体原有器官功能基本健康,功能损害是可逆性,一旦发病机制被阻断,器官功能可望恢复;④器官功能障碍是多发的、进行性的、是个动态的过程。MODS病死率可高达60%,四个以上器官受损几乎100%死亡,故是当前重症医学中一个非常复杂棘手的难题。所以,继发性MODS与原发损伤之间存在一定的间歇期,易合并感染。在继发性MODS中,SIRS 是器官功能损害的基础,全身性感染和器官功能损害是SIRS的后继过程。

【病因】

1.组织损伤严重创伤、大手术、大面积深部烧伤及病理产科。

2.感染为主要病因,尤其脓毒血症、腹腔脓肿、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肠道功能紊乱肠道感染和肺部感染等较为常见。

3.休克尤其创伤失血性体克和感染性休克。凡导致组织灌注不良,缺血缺氧均可引起MODS。

4.心脏、呼吸骤停后造成各脏器缺血、缺氧,而复苏后又可引起“再灌注”损伤,同样可诱发MODS。

5.诊疗失误在危重病的处理使用高浓度氧持续吸入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破坏,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应用血液透析和床旁超滤吸附中造成不均衡综合征,引起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在抗休克过程中使用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收缩药,继尔造成组织灌注不良,缺血缺氧;手术后输液过多引起心肺负荷过大,微循环中细小凝集块出现,凝血因子消耗,微循环障碍等均可引起MODS。

6.高龄老年病人器官功能处于临界状态,许多不严重的应激因素即可导致MODS。

表14-1 诱发MODS的主要高危因素

MODS的发生主要取决于致病原因,但诱发MODS诱发因素甚为重要,常见诱发高危因素见表14-1。

【发病机制】

正常情况下,感染和组织损伤时,局部炎症反应对细菌清除和损伤组织修复都是必要的,具有保护性作用。当炎症反应异常放大或失控时,炎症反应对机体的作用从保护性转变为损害性,导致自身组织细胞死亡和器官衰竭。无论是感染性疾病(如严重感染、重症肺炎、重症急性胰腺炎后期),还是非感染性疾病(如创伤、烧伤、休克、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均可导致MODS。可见任何能够导致机体免疫炎症反应紊乱的疾病均可以引起MODS。从本质上来看,MODS 是机体炎症反应失控的结果。

感染、创伤是机体炎症反应的促发因素,而机体炎症反应的失控,最终导致机体自身性破坏,是MODS的根本原因。炎症细胞激活和炎症介质的异常释放、组织缺氧和自由基、肠道屏障功能破坏和细菌和(或)毒素移位均是机体炎症反应失控的表现,构成了MODS的炎症反应失控的3个互相重叠的发病机制学说——炎症反应学说、自由基学说和肠道动力学说(图14—1)。

图14—1 MODS的发病机制

(1)炎症反应学说炎症反应学说是MODS发病机制的基石。研究表明,感染或创伤引起的毒素释放和组织损伤并不是导致器官功能衰竭的直接原因,细菌和(或)毒素和组织损伤所诱导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是导致器官功能衰竭的根本原因。但是机体受细菌毒素、损伤刺激后,不进释放炎症介质引起SIRS,同时释放大量内源性抗炎介质。后者可能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1996年Bone针对感染和创伤时导致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的内源性抗炎反应,

提出了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ompensatory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CARS)的概念。CARS作为SIRS的对立面,两者常常是不平衡的。如保持平衡,则内环境得以维持,不会引起器官功能损伤。一旦发生SIRS和CARS失衡,将引起内环境失去稳定性,导致组织器官损伤,发生MODS。因此就其本质而言,MODS是SIRS和CARS免疫失衡的严重后果。SIRS和CARS失衡导致MODS的发展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①局限性炎症反应阶段:局部损伤或感染导致炎症介质在组织局部释放,诱导炎症细胞向局部聚集,促进病原微生物清除和组织修复,对机体发挥保护性作用;②有限全身炎症反应阶段:少量炎症介质进入循环诱导SIRS,诱导巨噬细胞和血小板向局部聚集,同时,由于内源性抗炎介质释放增加导致CARS,使SIRS与CARS 处于平衡状态,炎症反应仍属生理性,目的在于增强局部防御作用;③SIRS和CARS失衡阶段:表现为两个极端,一个大量炎症介质释放入循环,刺激炎症介质瀑布样释放,而内源性抗炎介质又不足以抵消其作用,导致SIRS;另一个极端是内源性抗炎介质释放过多而导致CARS。SIRS 和CARS失衡的后果是炎症反应失控,使其有保护性作用转变为自身破坏性作用,不但损伤局部组织,同时打击远隔器官,导致MODS。

(2)缺血再灌注和自由基学说缺血再灌注和自由基学说也是导致MODS的重要机制之一。MODS的自由基学说主要包括3方面:①氧输送不足导致组织细胞直接的缺血缺氧性损害;

②缺血再灌注促发自由基大量释放;③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互相作用,导致组织和器官损伤,最终发生MODS。从根本上来看,自由基学说也是炎症反应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3)肠道动力学说肠道是机体最大的细菌和毒素库,肠道有可能是MODS患者菌血症的来源。另外,MODS患者菌血症的细菌往往与肠道菌群一致。在感染、创伤或休克时,即使没有细菌的移位,肠道毒素的移位也将激活肠道及相关的免疫炎症细胞,导致大量炎症介质的释放,参与MODS的发病。因此,肠道是炎症细胞激活、炎症介质释放的重要场地之一,也是炎症反应的策源地之一。从这一点来看,肠道动力学说实际上是炎症反应学说的一部分。

MODS往往是多元性和序贯性损伤的结果,而不是单一打击的结果。1985年Dietch提出MODS 的二次打击学说,将创伤、感染、烧伤、休克等早期直接损伤作为第一次打击,第一次打击所造成的组织器官损伤是轻微的,虽不足以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最为重要的是,早期损伤激活了机体免疫系统,尽管炎症反应的程度轻微,但炎症细胞已经动员起来,处于预激活状态。此后如病情稳定,则炎症反应逐渐缓解,损伤组织得以修复。如病情进展恶化或继发感染、休克等情况,则构成第二次或第三次打击。第二次打击使以处于预激活状态的机体免疫性系统爆发性激活,大量炎症细胞活化、炎症介质释放,结果炎症反应失控,导致组织器官的致命性损害。第二次打击强度本身可能不如第一次打击,但导致炎症反应的爆发性激活,往往是致命的

(图14—2)。当第一次打击强度足够大时,可直接强烈激活机体炎症反应,导致MODS,属于原发性MODS。但大多数MODS是多元性和序贯性损伤的结果,并不是单一打击的结果,这类MODS 属于继发性MODS。

图14—2 MODS的二次打击学说

危重患者的病情往往是复杂的,机体遭受打击次数可能是两次,也可能是多次。多次反复打击将使机体炎症反应放大和失控更易发生,使患者更易发生MODS。另外,不仅机体免疫系统参与多次打击导致MODS的病理生理过程,凝血、纤溶、补体、激肽等多个系统均参与或累及。

【临床表现】

尽管MODS的临床表现很复杂,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器官受累的范围及损伤是由一次打

击还是多次打击所致。MODS临床表现的个体差异很大,一般情况下,MODS病程大约为14~21天,并经历4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典型的临床特征(表14—2),且发展速度极快,患者可能死于MODS的任何一个阶段。

表14—2 MODS的临床分期和特征

第1阶段第2阶段第3阶段第4阶段一般情况正常或轻度烦躁急性病容,烦躁一般情况差频死感

循环系统容量需要增加高动力状态,容量

依赖休克,心输出

量下降,水肿

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

压,水肿,SvO2下降

呼吸系统轻度呼吸性碱中

毒呼吸急促,呼吸性

碱中毒,低氧血症

严重低氧血

症,ARDS

高碳酸血症,气压伤

肾脏少尿,利尿剂反

应差肌酐清除率下降,

轻度氮质血症

氮质血症,有

血液透析指征

少尿,血透时循环不稳

胃肠道胃肠胀气不能耐受食物肠梗阻,

应激性溃疡

腹泻,缺血性肠炎

肝脏正常或轻度胆汁

淤积高胆红素血症,PT

延长

临床黄疸转氨酶升高,严重黄疸

代谢高血糖,胰岛素

需要量增加高分解代谢代谢性酸中毒,

高血糖

骨骼肌萎缩,乳酸酸中

中枢神经

系统

意识模糊嗜睡昏迷昏迷

血液系统正常或轻度异常血小板降低,白细

胞增多或减少

凝血功能异常不能纠正的凝血障碍

【诊断】

关于MODS的诊断,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强调认识早期的器官功能不全,及时进行相关的脏器支持治疗,避免发展到器官衰竭的晚期阶段。但是器官功能不全的概念较模糊,具体数据上明确区分器官“正常”与“功能不全”十分困难,它们之间并非界限分明,而且有相当范围重叠与断档。与其力图精确功能不全的指标,不如更重视器官功能的发展趋势,只要病人器官功能不断恶化并超过目前公认的正常值范围,即可认定“器官功能障碍”。同时MODS是特指全身失控的炎症反应过程中出现或加重器官功能不全才可诊断MODS。因此认为完整的MODS诊断标准是:器官功能障碍+全身炎症反应。脏器衰竭数目与病死率直接相关,一个脏器衰竭死亡率约为30%,两个脏器约为60%,三个脏器衰竭约为85%,四个脏器衰竭死亡率几乎100%。(表

14—3)

表14—3 器官功能衰竭的认知与评价

【治疗】

尽管MODS的病因复杂、涉及的器官和系统多、治疗中往往面临许多矛盾,但MODS的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积极控制原发病控制原发疾病是MODS的治疗的关键,应重视原发疾病的处理。对于存在严重感染的患者,必须积极引流感染灶和应用有效抗生素。若为创伤患者,则应积极清创,并预防感染的发生。当重症患者出现腹胀、不能进食或无石性胆囊炎时,应采用积极的措施,如导泻、灌肠等,以保持肠道通畅,恢复肠道屏障功能,避免肠源性感染。对于休克患者,则应尽快复苏,尽可能缩短休克时间,避免引起进一步器官功能损害。

(2)改善氧代谢,纠正组织缺O

2主要手段包括增加全身氧输送(DO

2

, oxygen delivery)、

降低全身氧需、改善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等。提高DO

2

是目前改善组织缺氧最可行的手段。

DO

2

是单位时间内心脏泵出的血液所携带的氧量,由心脏泵功能、动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和血

红蛋白浓度决定,因此提高DO

2

也就是通过心脏、血液和肺交换功能三个方面来实现。降低氧需在MODS治疗中常被忽视。镇静、降低体温、机械通气等均是降低氧需的重要手段。

MODS和休克可导致全身血流分布异常,肠道和肾脏等内脏器官常常处于缺血状态,持续的缺血缺氧,将导致急性肾衰竭和肠功能衰竭,加重MODS。因此,改善内脏灌注是MODS治疗的重要方向。心源性休克时,小剂量多巴胺(5~10μg/kg·min)+多巴酚丁胺(5~10μg/kg·min)可增加肾脏及肠系膜血流,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出量和氧输送。感染性休克时,去甲肾上腺素(2~20μg/min)+多巴酚丁胺(5μg/kg·min)联合应用是最为理想的管活性药物,可改善异常的血管扩张,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肾脏、肠系膜及冠脉血流。

(3)代谢支持和调理 MODS使患者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导致机体出现以高分解代谢为特征的代谢紊乱。器官及组织细胞功能的维护和组织修复有赖于细胞得到适当的营养底物,机体高分解代谢和外源性营养利用障碍,可导致或进一步加重器官功能障碍。因此,在MODS的早期,代谢支持(metabolic support)和调理(metabolic intervention)的目标应当是试图减轻营养底物的不足,防止细胞代谢紊乱,支持器官、组织的结构功能,参与调控免疫功能,减少器官功能障碍的产生;而在MODS的后期,代谢支持和调理的目标是进一步加速组织修复,促进患者康复。

(4)免疫调节治疗基于炎症反应失控是导致MODS的根本原因这一认识,抑制SIRS有可能阻断炎症反应发展,最终降低MODS病死率。免疫调控治疗实际上是MODS病因治疗的重要方面。目前临床上研究较多的连续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可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途径。糖皮质激素和非激素抗炎药,如布洛芬,消炎痛等有利于减少过度应激反

应。炎症介质拮抗剂,如TNF与抗体,前列腺素抗内毒素血清,理论和实验研究效果较好,临床研究尚未获得一致结论。

(5)控制血糖 Van den Berghe等证明采用胰岛素加强治疗能显著改善脓毒症和MODS 患者的预后。虽然胰岛素加强治疗降低脓毒症和MODS的死亡率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在感染及脓毒症治疗过程中,将血糖水平控制在80~110mg/dl(4.4~6.1mmol/L)对于改善脓毒症和MODS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研究MODS的发病机制,采用积极合理的干预手段,必将提高MODS 的治疗成功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表(通用)

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表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 器官分数 评分系统0 1 2 3 4 呼吸 > 300 226~300 151~225 76 ~150 ≤75 (PaO2 / FiO2) ≤ 1 00 101~200 201~350 351~500 > 500 肾脏 (血Crμmol / L) ≤20 21~60 61~120 121~240 > 240 肝脏 (血胆红素μmol/L) ≤10.0 10.1~15.0 15.1~20.0 20.1~30.0 > 30.0 心血管 (PAR=HR×CVP / MAP) 血液 > 120 81~120 51~80 21~50 ≤20 (血小板计数109 / L) 神经系统 15 13~14 10~12 7~9 ≤6 (Glasgow Coma计分) 总分 按Marshall提出一种多器官功能障碍的评分标准 以6个脏器系统的客观生化指标衡量,每个系统得分有0~4五个级别。 0分:功能基本正常,ICU死亡率< 5%, 4分:功能显著损害,ICU死亡率≥50% 多器官功能障碍总得分(MOD score) = 各系统最高分的总和,最高分= 24分 该评分与ICU病人死亡率呈正相关 MOD score 越高,ICU病人死亡率越高 得分 0 分无死亡发生 得分 9 ~ 12 分死亡率 < 25% 得分 13~ 16 分死亡率 50% 得分 17~ 20 分死亡率 75% 得分 > 20分死亡率 100% 每24小时评价一次每日得分,其变化量反映器官功能障碍进展情况. 国内诊断标准:器官功能障碍+全身炎症反应 一些慢性疾病终末期出现的脏衰,一些在病因上不相关的疾病,同时发生脏器功能衰竭,虽也 涉及多个器官,这些都不属于MODS范畴. 受累脏器的严重程度,按评分计算:功能受损期定为1分, 衰竭早期定为2分, 衰竭期定为3分. 受累脏器包括:外周循环心、肺、肾、肝脏、胃肠道、凝血机能、脑、代谢(血糖Na+、pH)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江西省胸科医院张齐龙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drome,MODS)是指当机体遭受某种严重损伤,如创伤,休克,感染,心肺脑复苏等之后,同时或序贯地出现2个或2个以上的器官或系统功能障碍,而表现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症,此时机体不能维持内稳态,因而生命垂危。早在1973年Tilney在报导一组腹主动脉瘤切除的并发症时,提到“进行性或序贯性系统衰竭(Progressive or seguential system failure)”。1975年Baue报导了3例死于进行性序贯性系统衰竭的病例。并将其作为70年代的一个综合症。1977年Eiseman提出多器官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的概念和诊断标准。1980年Fry发现除器官功能衰竭外,尚有神经,血液系统衰竭,提出多系统器官衰竭(Multiple System Organ Failure,MOSF)。1987年我国学者王士雯提出“老年多器官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 in the elderly,MOFE)。同时提出并验证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的肺启动学说。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和危重病医学会(SCCM)共同倡议将MSOF改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并提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等新的概念,由SIRS替代感染,菌血症,脓毒症,脓毒血症等概念,并将其扩展到有全身炎症反应的非感染性疾病,如胰腺炎,多发伤和组织伤,出血性休克,免疫性器官损害等。MODS强调器官功能障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包括器官功能减退和功能衰竭,注重器官衰竭前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纠正了MOF过于强调器官衰竭的标准的诊断,不利于早期预防和治疗。近年来,尽管各种支持技术和新的治疗方案不断完善,MODS的病死率仍高达60%以上,4个以上器官衰竭几乎100%死亡。因此,MODS仍是新世纪危重病医学运用跨学科知识和系统思维方式认识,判断疾病,实施综合救治技术研究共同瞩目的热点。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导致MODS的病因较多,如严重创伤,休克,感染,心肺复苏术后,病理产科等,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通过炎症,坏死,组织缺血和再灌注损伤以及细胞凋亡等因素引起机体SIRS,把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称脓毒症,而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称SIRS。由SIRS过渡到MODS缺乏明确的界限。临床上多将MODS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多见于创伤,如肺挫伤等,病因直接打击,MODS发生早;继发性则是机体对致病因素作出反应的结果,是SIRS过程中发生MODS。 (二)发病机制 MODS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诸多研究表明微循环障碍,能量代谢障碍,再灌注损伤,免疫防御功能不全及内源性毒性物质造成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损害作用是其主要的发病机制,而细胞水平的损伤是其最根本的病理变化。 1.炎症反应失控 感染及非感染性因素可通过其对机体炎性细胞的激活而释放TNF-a,IL-1等多种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在正常情况下,有一定促炎,促细胞愈合作用,但过量的细胞因子可通过激活中性粒细胞并使其损伤内皮细胞而进一步释放氧自由基,脂质代谢产物及溶酶体酶,缓激肽,组胺,补体激活产物等,继而形成逐级放大的瀑布样链锁反应,引起机体的微循环障碍,凝血机制紊乱及细胞凋亡等。感染尤其是内毒素被认为是能触发SIRS 和MODS的重要物质,它可激活巨噬细胞释放各种炎性介质,炎性细胞因子,同时白细胞,血小板聚集,黏附并被活化释放炎性因子,氧自由基和蛋白水解酶,可达成上百上千种。而脂多糖蛋白/脂多糖受体(LBP/CD14)为体内内毒素的增效系统,其上调可介

外科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第四章外科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患者的护理 休克(shock)是机体在各种有害因素侵袭下引起的以有效循环血容量骤减,致组织灌 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受损,微循环障碍为特点的病理过程。 有效循环血容量的维持必须依赖下列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①充足的血容量,是维持全身血液灌注的物质基础;②心脏的收缩作用,产生有效的心排出量;③良好的周围血管张力,以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 休克发病急,进展快,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则可能导致组织器官的不可逆损害甚至引起起死亡。因此,护理人员应了解休克不同阶段的病理生理特点,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防治休克十分重要。 【病因与分类】休克的分类方法很多,较常见的是根据病因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五类。其中低血容量性和感染性休克在外科休克中最为常见。 休克 休克(shock)是机体在各种有害因素侵袭下引起的以有效循环血容量骤减,致组织灌 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受损,微循环障碍为特点的病理过程。 有效循环血容量的维持必须依赖下列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①充足的血容量,是维持全身血液灌注的物质基础;②心脏的收缩作用,产生有效的心排出量;③良好的周围血管张力,以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 休克发病急,进展快,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则可能导致组织器官的不可逆损害甚至引起起死亡。因此,护理人员应了解休克不同阶段的病理生理特点,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防治休克十分重要。 【病因与分类】休克的分类方法很多,较常见的是根据病因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五类。其中低血容量性和感染性休克在外科休克中最为常见。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oliguric hypovolemic shock)是外科最常见的休克类型。常由于大量 出血或体液丢失,或液体积存于第三间隙,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降低所致。包括刨伤性休克和失血性休克两类。 1.失血性休克常由于急性大量出血所引起,如大血管破裂,肝脾破裂出血,胃、十 二指肠出血,门静脉高压所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等。出血量达全身血容量的15%~20%时患者可出现轻度休克,在40%以上可出现重度休克,在45%或以上时常会导 致患者死亡。 2.创伤性休克常见于各种严重创伤,如骨折、挤压伤、大面积撕脱伤、大范围组织(二)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是外科多见并且较难以治疗的休克类型。常继发于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感染,如胆道化脓性感染、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绞窄性肠梗阻、泌尿系感染及败血症等,亦称内毒素性休克。严重感染时,细菌及毒素既可直接导致心肌损害,又可引起血管扩张、血液外渗导休克。革兰阴性杆菌释放的内毒素与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作用,可引起血管痉挛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同时,内毒素可促使体内多种炎性介质释放,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最终导致微循环障碍、代谢改变及器官功能衰竭。 (三)心源性休克 由原发性的心排出量急剧减少所致,如急性广泛的心肌梗死引起的休克。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一、概述 1.概念:指在严重感染、创伤(包括烧伤)、大手术、病理产科及心肺复苏后等状态下, 机体同时或相继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系统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2.特点:①是临床综合征,不是某一独立疾病。②原发致病因素是急性的。③表现为多 发的、进行的、动态的器官功能不全。④在MODS前,大多脏器功能良好,而发生后器官功能障碍是可逆的,多不留永久损伤或转为慢性。 3.相关概念:序贯性系统衰竭---多器官衰竭MOF---SIRS及MODS 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指因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创伤、大手术、心肺复苏等)因素的打击所致的机体高代谢、高动力循环及过度的炎症反应状态。 二、病因、病生理及发病机制 1.病因:①严重感染腹腔感染及脓肿、败血症、菌群紊乱、细菌移位等。②组织损伤 及坏死创伤、大手术、严重烧伤及坏死性胰腺炎。③缺血缺氧、休克、心肺复苏后等。 2. 病生理及发病机制:其主要病理生理是:机体免疫系统调节紊乱、血管内皮系统受 损、凝血功能异常、炎症造成的器官损伤及高代谢状态。 发病机制很复杂,上述各种原因所致的失控的免疫炎症反应可能是其重要的病生理基础和根本原因。有各种重要假说和提法:①缺血再灌注损伤假说。激活炎症细胞产生大量氧自由基、细胞产生ATP障碍、血管内皮受损、微血栓形成及钙离子超负荷等。②炎症失控假说。受到刺激后产生炎症反应是机体的正常反应,如反应过于强烈以至失控则会损伤自身细胞。包括5个基本因素或环节。③胃肠道假说。屏障功能破坏,肠原性细菌和内毒素移位。④两次打击和双向预激假说。病因-炎症细胞被激活-二次打击-更剧烈的炎症反应,级联反应。⑤应激基因学说。 三、脏器功能障碍判断 1. 心脏短时间内心排血量急剧减少。左心功能不全表现晕厥、休克、肺水肿和心搏 骤停;右心功能不全出现体循环淤血表现。 2. 肺脏在MODS中表现早期的低氧血症,进一步发展为ARDS。ARDS是一种以进行性 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 ㈠ARDS的机制及病生理①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ⅰ肺内分流增加使V/Q降低;ⅱ死腔样通气,肺内微血栓形成,微血管受压迫,使V/Q升高。②肺顺应性降低。③弥散功能障碍。④晚期出现肺泡通气量减少,PCO2升高提示病情危重。 ㈡诊断:①急性起病;②PaO2/FiO2≤26.7KPa(200mmHg);③胸片示双肺浸润;④PCWP ≤2.4 KPa(18mmHg)或无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证据。 ㈢鉴别:与心源性肺水肿鉴别 ⒊肝脏短期内肝细胞大量坏死致急性肝功能衰竭,出现胆红素升高(总胆> 34.2umol/L即2mg/dl)、转氨酶异常(>2倍正常)、凝血酶原减少、白蛋白降低、血 糖异常等。临床表现进行性黄疸、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凝血功能异常、继发感染、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等。 4. 肾脏肾血流减少,肾小球缺血致无尿或少尿;肾小管变性坏死出现低渗尿。①尿 量≤479ml/24h或≤159ml/8h;②血肌酐≥309.4 umol/L(3.5mg/dl),常需透析。 5. 胃肠胃肠粘膜溃疡、出血和坏死,肠毒素吸收,肠蠕动减弱、胃肠麻痹。 6. 凝血障碍 DIC常见,实验室诊断标准:①血小板计数<100×109/L或呈进行性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试题答案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试题答案 外科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10卷第4期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试题答案 一 ,单选题(每题1分,1O题=1O分) 1.(C)是MODS发病机制的基石. A.严重休克 B.呼吸衰竭 C.炎症反应失控 D.大量失血 E.尿毒症 2.单核一巨噬细胞最早释放的炎症介质是TNF—a和(A1. A.ILl B.IL2 C-lL一6D_lL一8 E-lF一~ 3.被激活的中性粒细胞产生的氧化剂最有破坏力的是:(E1 A.PIA2 B.氧自由基 C.组织蛋白酶 D.凝血酶 E.中性粒细胞.弹力蛋白酶 4.Bone认为导致免疫功能降低的内源性抗炎反应是:(B) A.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B.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 C.混合性抗炎反应综合征(MARS) D.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E.多器官功能衰竭(MOF)

5.1991年美国ACCP/SCCM联席会议将MODS定义为fA)加器官功能障碍. A.SIRS B.CARS C.MARS D.SEPSIS E.M0F 6.1996年由Vincent提出的(E1适合感染所致MODS的诊断标准. A.Fry—MODS标准 B.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系统II C.Marshall评分 D.Sibbald评分 E.S0FA评分 7.氧代谢动力学监测的指标中,只有(D)才能代表单位时间 内组织可获取的氧含量. A.动脉氧分压 B.动脉血氧饱和度 C.经皮氧饱和度 D.氧输送量 E.氧摄取率 ? 附37? 8.当氧输送量在(C)ml/(min?m2)以上时机体的氧消耗量不受其影响. A.110 B.2加 C.330 D.440 E.550 9.胃黏膜pH值低于(C)提示胃肠道缺血存在. A.7.3 B.7.3l C.7_32 D.7.34 E.7.35

(完整word版)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 【概述】 当机体受到严重感染、创伤、烧伤等严重损伤后,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发生序贯性功能衰竭,这一综合征称为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ultiple organ failure syndrome,MOF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1992年提出的概念,指遭受急性损害后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衡,包括早期多器官功能不全到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全过程,是一个范畴更广,对MOF认识更早的概念。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认为,MODS不仅与感染、创伤等直接损伤有关,在某种程度上,MODS与机体自身对感染、创伤的免疫炎症反应具有更为本质的联系。也就是说,MODS 的最大威胁来自失控的炎症反应。对机体的炎症反应的深刻认识有利于早期认识MODS的病理生理紊乱,并使早期积极干预成为可能。炎症反应学说是MODS发病机制的基石。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指机体失控的自我持续放大和自我破坏的炎症。表现为播散性炎症细胞活化(disseminated activation of inflammatory cell)和炎症介质泛滥(inflammatory mediator spillover)到血浆并在远隔部位引起全身性炎症,并至少具有以下临床表现中的2项:①T>38℃或<36℃;②HR>90 bpm; <32 mmHg;④WBC>12×109/L或<4×109/L或幼稚杆状白细胞>10%; ③RR>20 bpm或PaCO 2 ⑤全身高代谢状态。SIRS可由感染因素引起,若进行性加重可导致全身性感染(systemic infection或sepsis)、严重感染(severe sepsis)、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甚至MODS。SIRS也可由创伤、烧伤、重症急性胰腺炎等非感染因素引起,进行性加重亦可引起MODS。SIRS 是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过度炎症反应的共同特征,MODS是SIRS进行性加重的最终后果。因此,就本质而言,SIRS是导致MODS的共同途径。 根据MODS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及SIRS在器官功能损害中的地位,可将MODS 分为原发性MODS和继发性MODS。原发性MODS是指某种明确的损伤直接引起器官功能障碍,即器官功能障碍由损伤本身引起,在损伤早期出现,如严重创伤后,横纹肌溶解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大量出血补液导致凝血功能异常,直接肺挫伤导致急性呼吸衰竭,长骨骨折造成脂肪栓塞综合征等。在原发性MODS的发病和演进过程中,SIRS在器官功能障碍发生中所占比重较低。继发性MODS并非是损伤的直接后果,而与SIRS引起的自身性破坏关系密切,异常的炎症反应继发性造成远隔器官的功能障碍。在概念上强调:①原发致病因素是急性而继发受损器官可在远隔原发伤部位,不能将慢性疾病器官退化失代偿时归属于MODS;②致病因素与发生MODS必

第八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西安外事学院医学院护理系《急救护理学》教案首页 授课章节第八章第五节: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授课专业护理授课班级 课程负责潘承恩授课地点 授课教师张敏娜教师职称助教 授课时间年月日本次学时2学时教具: 多媒体 挂图 投影 学习目标 1陈述MODS的病因,发病机制 2识记各脏器系统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 3说出MODS的诊断依据及评分标准 4 阐述MODS监护内容及意义 5 运用MODS的护理要点 教学重点:各脏器系统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护理要点 教学难点:MODS的诊断依据及评分标准,监护内容及意义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教学方法 1.概述 2. MODS病因和发病机制 3. MODS病情评估 4. MODS救治与护理10 20 30 40 讲述 讲述 举例 示教 课后作业: 1、什么是MODS? 2、引起MODS的原因? 3、MODS患者的护理要点是什么? 4、对MODS病人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病情观察?课后小结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课后学生反映良好。

第八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一、概述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20世纪90年代对70年代提出的“多器官衰竭”、“多系统器官衰竭”、“序贯性系统衰竭”等命名的进一步修订。此病症既不是独立疾病,也不是单一脏器的功能障碍,而是涉及多器官的病理生理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征。MODS能较准确地反映此病的动态演变全过程,而不过分强调器官衰竭的标准,有利于早期预防和治疗,因此在1995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会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会决定将该综合征命名为MODS。 随着医学进步及其他危重病患者治愈率的提高,MODS的威胁也日渐突出,已成为ICU内导致患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创伤及感染后最严重的并发症,直接影响着严重创伤伤员的预后。目前,它是近代急救医学中出现的新的重大课题,其病因复杂、防治困难、死亡率极高,是当今国际医学界共同瞩目的研究热点,更是良性疾病患者死亡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如何提高其诊断和救治水平已是当务之急。 概念:MODS---由创伤、休克或感染等严重病损打击所诱发,机体出现与原发病损无直接关系的序贯或同时发生的多个器官的功能障碍称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此综合征在概念上强调: (1)原发致病因素是急性的,且较严重; (2)致病因素不是导致器官损伤的直接原因,而是经过体内某个过程所介导,逐渐发展而来; (3)器官功能障碍为多发的、进行性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4)器官功能障碍是可逆的,可在其发展的任何阶段进行干预治疗,功能可望恢复。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病因很多,往往是综合性的,多因素的。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1、严重创伤严重创伤、大手术、大面积深部烧伤及病理产科 2、休克尤其创伤出血性体克和感染性休克。凡导致组织灌注不良,缺血缺氧均可引起MODS。 3、严重感染为主要病因,尤其脓毒血症、腹腔脓肿、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肠道功能紊乱肠道感染和肺部感染等较为常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