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精选:初三地理《世界自然与人文环境》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三地理《世界自然与人文环境》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三地理《世界自然与人文环境》教学设计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复习资料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第一章绪论 1.数据:①狭义:为人们获得信息前后对事物认识的差别 ②广义:指主体(人、生物和机器)与外部客体(环境、其 他人、生物和机器)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是 主体与客体之间一切有用的消息和知识,是表征事 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 2.信息:是用数字、文字、符号、语言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 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 3.信息的特征:客观性、适用性、可传输性和共享性。 4.信息和数据的关系:信息来源于数据,数据是未加工的原始资料, 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数据是信息的内容和解释,信息是数据的载体和表达。 5.地理信息:是指与所研究对象的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它表示 地表物体及环境固有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 6.地理信息的特征:其属于空间信息、区域性、多维结构(多层次性)、 时序特征(动态变化特征)。 7.信息系统:能对数据和信息进行采集、储存、加工和再现,并能回 答用户一系列问题的系统称为信息系统。 8.信息系统的四大功能:数据的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 9.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定而又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以 采集、贮存、管理、分析和描述(五大功能)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

(包括大气层在内)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空间系统。10.地理信息的分类:①按研究对象的分布范围分:全球和区域;②按 GIS功能分:工具型和应用型;③按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内容分:综合和专题;④按GIS的数据结构分:矢量、栅格和混合;⑤按研究对象的空间分布特征分:2D、2.5D、3D、4D。 11.地理信息系统国内外发展对比: 12.地理信息系统和其他学科的区别: 地 区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教学设计(湘教版)-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教学设计(湘教版) 一、教材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一节由理论、案例及应用等内容组成,并以一个传统地图实践应用的案例引入正文,这样编写的初衷是为了点出地图独特的功能,引出被喻为电子地图的地理信息系统在类似实践应用中将有更为灵活强大的功能。 本节以两个一级提纲作为纲要引领全文,在第一个标题“地理信息系统”中,包括“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四个内容。第二个标题“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教材编写的目的旨在通过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的学习,培养其对地理信息技术学习的一般方法和过程,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学情分析 地理信息技术是比较前沿的学科知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了解并不多,学习的难度较大。在教学过程中可尽量运用具体实例讲解,并通过资料收集、整理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信息系统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意义,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课程标准要求。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最基本工作过程;了解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软件的基本发展与应用状况;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硬件和软件系统,并初步了解各基本构成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考察、实习等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实例,了解国内外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应用情况;在具体应用中,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分工和基本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地理信息技术的革命性意义;培养信息收集、处理与分析的地理素养;形成在网络中获取信息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最新世界地理概况教学设计

课题:《世界地理概况》(教案) 一、教材分析 由于初中和高中的地理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高考中也将考查有关世界地理的相关内容。包括世界的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不同尺度区域的位置、范围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各大洲主要地形特点,及海陆变迁状况. (2)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 (3)识记主要自然资源类型、分布、开发和利用情况. (4)了解世界居民的变化及分布,知道世界地理分区。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应用综合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看问题,避免使所学知识公式化。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识世界地理知识的学习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形 成和变化,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 (2)通过认识世界地理概况,理解各个自然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形成起重要作用,从而进一 步热爱自己生活的地球。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难点:气候类型的判断。 四、学情分析 本节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学生常见错误主要是各大洲和大洋的空间分布不明确,导致空间定位不正确。气候类型的判断是自然地理中重要的知识,常见错误主要是判断方法不正确。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讲解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七、课时安排:1--3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问题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世界海陆分布中七大洲和四大洋,在北半球有谁?我们来看本节课的 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探究一:在地图上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界线位置,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学生活动]探究一:在地图上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界线位置 [总结] 1、七大洲的分界线 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复习资料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学科,是描述、存储、分析和输出空间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技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Geospatial Database)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问题 ?位置:即在某个特定的位置有什么。 ?条件:即什么地方有满足某些条件的东西。 ?变化趋势:需要综合现有数据,以识别已经发生了或正在发生变化的地理现象。 ?模式:是分析与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事件有关的因素。 ?模型:该类问题的解决需要建立新的数据关系以产生解决方案。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数据采集、监测与编辑 ?数据处理 ?数据存储与组织 ?空间查询与分析 ?图形与交互显示 ●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一个完整的GIS 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即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地理数据(或空间数据)和系统管理操作人员。其核心部分是计算机系统(软件和硬件),空间数据反映GIS的地理内容,而管理人员和用户则决定系统的工作方式和信息表示方式。 第二章空间数据模型 ●空间实体具有的基本特征 ?空间特征:包括空间位置特征、空间关系特征。 ?属性特征:属性特征也称为非空间特征或专题特征。 ?时间特征:时间特征是指空间实体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要素模型的基本概念 基于要素的空间模型强调了个体现象,该现象以独立的方式或者以与其它现象之间的关系的方式来研究。基于要素的空间信息模型把信息空间分解为对象(Object)或实体(Entity)。一个实体必须符合三个条件: ?可被识别; ?重要(与问题相关);

世界地理概况教学案

世界地理概况(1) [学习目标] 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种类与分布。 2、各大洲地形基本特点。世界著名山脉、高原、平原。 [学习重点]各大洲地形基本特点 [学习过程] 一、大洲和大洋 1、世界海陆分布:海洋占71%,陆地占29% 2、七大洲 七大洲按面积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洲、洲;洲跨东西半球。 主要在南半球的大洲:洲、洲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洲。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土 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 南美洲、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南美洲、南极洲——德雷克海峡 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3、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4、读《世界地图》识记 (1)岛屿: 格陵兰岛(最大)、纽芬兰岛、冰岛、爱尔兰岛、大不列颠岛、马达加斯加岛、斯里兰卡岛苏门答腊岛、台湾岛、海南岛、新西兰北岛、新西兰南岛、火地岛 (2)群岛: 马来群岛(最大)、日本群岛、菲律宾群岛、西印度群岛、夏威夷群岛 (3)半岛: 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雷州半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最大)、小亚细亚半岛、索马里半岛、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拉布拉多半岛、佛罗里达半岛 (4)边缘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或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 日本海、渤海(内海)、黄海、东海、南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北海、波罗的海、加勒比海 (5)海湾:孟加拉湾、波斯湾、墨西哥湾、几内亚湾 (6)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琼州海峡、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莫桑比克海峡、白令海峡、麦哲伦 海峡、德雷克海峡 (7)运河: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 二、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1、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大洲

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

第1讲世界地理概况 第十三章世界地理 第1讲世界地理概况 第1课时世界地理概况(1) 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一)世界海陆分布 1. 地球表面陆地占29%,海洋占71%。 2. 陆地主要在北半球,任一半球都是以海洋为主。 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二)陆地 1. 大陆、岛屿、半岛、大洲的概念。 2. 七大洲:名称及其分布,大陆上的洲际分界,地形特征。

3. 各大洲的主要地理特征 (1)地形 陆地地形 1. 地形概念:地表各种形态的总称。 2. 五种基本地形: (1)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 M以上,起伏较大,坡度较陡。 注意:地面高低一般用海拔表示,地面起伏一般用相对高度表 示,山地组成山脉,山脉组成山系。 有的山地呈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方向延伸很长,叫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在成因上有联系的一系列山脉总称为山系,最突出的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和科迪勒拉山系。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分布的地区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叫山区。 (2)丘陵:海拔较低,一般在500 M以下,起伏较小,坡度较缓。

(3)高原:表面较平坦,边缘较陡。 世界最高高原为青藏高原、最大高原为巴西高原。 (4)平原:平坦,海拔较低一般在200 M以下。 世界最大平原为亚马孙平原。 (5)盆地:中间低四周高。 世界最大的盆地为刚果盆地。 2005年10月9日中国测绘局公布世界最高山峰为珠穆朗玛峰,海拔为8844.43 M,1975年公布的8848.13 M废止。(海拔都为基岩高度,雪厚3.5 M不算)。 总结: 3. 七大洲地形特点 【答题方法】地形特点:一般从海拔、起势起伏、地形的种 类和分布等方面说明。 亚洲: ⑴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 ⑵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⑶大陆东缘有岛弧带,外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非洲: ⑴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 ⑵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 ⑶山脉少,分布在西北和东南角高原边缘。 北美洲: ⑴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复习资料

绪论第一章 0、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 0.1、地理(空间)数据: 地理空间数据是指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的自然、社会和人文景观数据,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表格和数字等,由系统的建立者通过数字化仪、扫描仪、键盘、磁带机或其他通讯系统输入GIS,是系统程序作用的对象,是GIS所表达的现实世界经过模型抽象的实质性内容。 0.2、地理(空间)信息: 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0.3地理信息系统: 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说明: 1.是计算机系统 2.操作对象:空间数据 3.基本功能: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显示 4.其技术优势在于其数据综合、模拟和分析评价能力,实现地理空间过程演化的模拟和预测 5.与地理学和测绘学关系密切 GIS的定义框架GIS在信息系统中的地位和分类 0.4GIS的基本构成 ?GIS主机:大型、中型、小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微型计算机 ?GIS外部设备: 1.输入设备:数字化仪、扫描仪、解析和数字摄影测量设备、全站仪等 2.输出设备:绘图仪、打印机、图形显示终端等 3.数据存贮与传送设备:磁带机、光盘机、活动硬盘、U盘、MP3等 ?GIS网络设备:布线系统、网桥、路由器、交换机等 0.5GIS组成—软件—空间数据—人员 0.6GIS的功能 1.数据采集: 数据是GIS的血液,贯穿于GIS的各个过程 2.数据编辑与处理:原始数据不可避免的存在误差,需要对其编辑和格式转换等处理,因此GIS应提供强大的、交互式的编辑功能,包括图形编辑、数据变换、数据重构、拓扑建立、数据压缩、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关联。 3.数据存储、组织和管理: GIS的数据结构:矢量数据结构、栅格数据结构 GIS数据的组织和管理:文件-关系数据库混合管理、全关系型数据管理、面向对象数据管理4.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教案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gis的基本构成。 2、了解gis的基本功能,理解gis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3、会使用常见的gis产品,能使用电子地图查询所需信息。 重点与难点: gis基本原理;了解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导入:探索活动:问题:gis是如何做到预防犯罪的?(学生答)其操作过程是什么?(犯罪地点)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分析(空间分析)——分析犯罪频率与犯罪模式(哪些地方易发生哪些案件)——据分析信息,分配警力

问题:gis具有哪些功能?空间分析(犯罪的空间分布),模式分析(犯罪案件与其它因素的相关性),趋势分析(分析哪些地方可能发生案件),决策应用(分配警力) 一、gis 1、概念:依靠计算机实现地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和应用的系统。 2、功能: 制作电子地图数据采集 空间查询数据分析 空间分析决策应用 模拟空间规律和发展趋势 3、工作流程:如p96图 4、构成: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其中软件是核心)

gis与其它系统的区别 gis有别于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gis具有以某种方式对空间数据进行解释和判断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数据管理,这gis是能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的dbms,gis必须包含dbms。gis有别于mis(管理信息系统)。gis要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库共同管理、分析和应用。mis则只有属性数据库的管理。 gis:突出空间数据,反映的信息为地理信息。 二、gis应用:(可以解决的四类基本问题) 1、与分布、位置有关的基本问题 显示了gis对信息空间表达的功能,它实际是回答了以下两个问题: (1)对象(地物)在哪里? (2)哪些地方符合特定的条件?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1章世界地理第1节世界地理概况学案湘教版

第1节 世界地理概况 考点一 I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对应学生用书第197页) [识记一基础梳理] (1) 填图:在上图方框中填写大洲、大洋的名称。 (2) 填表:对照上图,填写各大洲的界线。 大洲 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 A 乌拉尔山、 海峡 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 北美洲与南美洲 B 巴拿马运河 非洲与亚洲 C 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 白令海峡 南美洲与南极洲 德雷克海峡 (1) 陆地地形的类型与特征 地形 类舉 平原 离惊 — 建地 . ___ 山地 r\ 丘陸 晦拔 高度 很低 (2iioin ta F ) 无一定 的标准 较高 (500m 顶 下) 地形 痔征 起伏很小 平坦T 碉 胞血坦荡 边绦陡峻 四周応 中间低 坡惓陵蝮 起伏较小 坡 度和缓 (2) 海底地形的类型与分布 本节复习脉络: 1.世界海陆分布 乘半球 西半球 仁 L 1 \—〒一r Li 一一一一一广一一 L &减 o

3. 板块构造理论 (1) 六大板块:A 南极洲板块,B 印度洋板块 ,C 美洲板块,D 非洲板块,E 太平洋板块, F 亚欧板块。 (2)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 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3) 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运用一考向通关] 考向1区域空间定位 2. 下图为25° N ?32°N 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完成下题。 总部位于江苏徐州 (约34° N,117° 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 (如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 程机械定单。据此完成下题。 1.甲国位于( ) A. 欧洲 C.北美洲 D [甲国大部分处于 60° W 70° W 0°?10° N,说明该国位于南美洲北部,故选 Do ] 大陆坡 水深不趙 过200米, 蕴藏肯卡 富讷石大陆架倆 外梅倾斜 的睫坡 尢祥底議 有猛结樓 分布 ■&块的梢 亡边界 板块的生 耗边界 利天然吒 【导学号:92040137】 D.南美洲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考试重点教学文稿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考 试重点

名词解释: 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以采集、存贮、管理、检索、分析和描述空间物体的地理分布数据及与之相关的属性,并回答用户问题等为主要任务的技术系统。 空间拓扑关系:拓扑关系是指网结构元素结点、弧段、面域之间的空间关系,主要表现为下列三种关系:拓扑邻接关系、拓扑关联关系、拓扑包含关系。 空间插值:空间插值——空间插值常用于将离散点的测量数据转换为连续的数据曲面,以便与其它空间现象的分布模式进行比较。 元数据:对空间数据进行推理、分析和总结得到的关于数据的数据。 空间索引:根据空间对象位置和形状或空间对象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顺序排列的数据结构,包含空间对象的概要信息,以提高空间操作的效率. 空间自相关:空间自相关是空间场中的数值聚集程度的一种量度。距离近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性强于距离远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性。 空间数据引擎:是一种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法,即在常规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上添加一层空间数据库引擎,以获得常规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之外的空间数据存储和管理的能力. 碎屑多边形:碎屑多边形又称条带多边形,因为前后两次录入同一条的位置不可能完全一致,就会产生碎屑多边形。 地图投影:就是将椭球面各元素(包括坐标、方向和长度)按一定的数学法则投影到平面上。研究这个问题的专门学科叫地图投影学。 虚拟现实:计算机产生的集视觉、听觉、触觉等为一体的三维虚拟环境,用户借助特定装备(如数据手套、头盔等)以自然方式与虚拟环境交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获得与真实世界等同的感受以及在现实世界中难以经历的体验。 叠置分析:将代表不同主题的各个数据层面进行叠置产生一个新的数据层面,叠置结果综合了原来两个或多个层面要素所具有的属性。同时叠置分析不仅生成了新得空间关系,而且还将输入的多个数据层的属性联系起来产生新的属性关系。 场模型:也称作域模型,是把地理空间中的现象作为连续的变量或体看待。 不确定性:是指对真值的认知或肯定程度,是广泛意义上的误差。 雷普利K函数 对称差异 知识点: 1.常见GIS软件有哪些?哪些国产哪些国外品牌常用GIS文件格式的扩展名RrcGIS(国外)、MapGIS(国内)、MapInfo(国外)、SuperMap(国内)bmp、dat、dbf、dem、hdr、shp、tab。 2.GIS输入、输出设备组成 GIS数据来源第一手数据第二手数据分别有哪些 3S指什么? GIS输入设备:解析和数字摄影测量仪器、全站仪、GPS、遥感与图像处理系统、数字化仪、扫描仪、键盘鼠标; 输出设备:绘图仪、打印机、终端等。

世界地理概况(教案)

适用学 高中地理
适用年级
高中一年级

适用区域 通用
课时时长(分钟)
2 课时
主干考点 近三年考情 分析与预测
1.世界海陆和大洲分布 2.海陆地形类型、特征与分布 3.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019 年上海 T13-14;全国新课标卷ⅠT7 2019 年北京卷 36(1)等 2019 年全国 I 卷 T12;全国 III 卷 T12 等
在题干中呈现世界局部区域轮廓图,利用经纬网来判定位置,根据位置分析 区域的气候地形等特征及关系,判断该区域的工农业生产情况和发展条件,运用 基本原理和规律分析具体的地理现象是地理学科一重要命题方式,该模块命题具 有鲜明时代性,以热点作为背景素材,考查相关的知识和能力。
考点精讲 1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一、知识讲解
识记世界海陆分布: 感谢您的反馈!
(1)填写大洲大洋的名称。

北美洲 大西洋
南美洲
(2)掌握大洲的界线。
第1页/共15页


欧洲 亚洲
北冰洋 北美洲 大

西 非洲


度 大洋洲

西 南美洲



南极洲
大洲
分界线
亚洲和欧洲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 其海峡
亚洲和非洲
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亚洲和北美洲
白令海峡
欧洲和非洲
直布罗陀海峡
欧洲和北美洲
丹麦海峡
北美洲和南美洲 巴拿马运河
南美洲和南极洲 德雷克海峡
(3)大陆大洋分布规律。 ①从全球来看,地球面积的 71%为海洋,29%为陆地,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②从半球来看,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相反。 【例题 1】 【题干】世界陆地可分为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和澳大利亚
第2页/共15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基础自主梳理+随堂巩固落实)世界地理概况学案(含解析)

学案35 世界地理概况 大洋和大洲 1.世界海陆分布。 从全球来看,地球表面面积的__________%为海洋,__________%为陆地。答案:7129 2.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和界线。 ①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图中字母所在的大洲:A____、B____、C____、D大洋洲、E______、F北美洲、G______。 ②界线。 大洲分界线 北美洲与南美洲________运河 非洲与亚洲__________、红海 亚洲与北美洲________海峡 亚洲与欧洲________山脉、________河、大高加索山脉、________海峡 (2)四大洋。 按照面积大小,依次为甲__________、乙大西洋、丙__________、丁北冰洋。 答案:(1)①亚洲欧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 ②巴拿马苏伊士运河白令乌拉尔乌拉尔土耳其 (2)太平洋印度洋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1.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2.七大洲的主要地形特征。

答案:中部四周高原高原大陆山地高原平原高原山地 3.海陆变迁。 (1)六大板块:A____________板块,B印度洋板块,C________板块,D非洲板块,E________板块,F亚欧板块。 (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________的地带。 (3)两大火山、地震带:__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答案:(1)南极洲美洲太平洋(2)板块交界 (3)地中海—喜马拉雅

以练促记 下图所示为“23°26′S的海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①、②、③所代表的大洋分别是()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B.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D.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2)图示区域穿越了全球六大板块中的() A.两大板块B.三大板块 C.四大板块D.五大板块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试卷附标准标准答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试卷(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一个实用地GIS 要支持对空间数据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其基本构成一般包括以下 5 个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空间数据结构建立地基本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间数据地拓扑关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对地理信息系统地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具有重要地意义: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空间数据地坐标变换地实质是建立两个平面点之间地一一对应关系,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前者,可利用仿射变换进行,根据图形变换原理,得出含有6个参数地坐标变换公式,需要知道不在同一直线上地3对控制点地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____________,才能求得上述参数.但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利用4个以上地点来进行.5、基于多边形数据地栅格化方法,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基于图像地矢量化方法中,可利用剥皮法进行“细化”,剥皮过程地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DEM 中可以提取出各地表单元地坡向,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A 表示__________方向地倾斜,B 表示___________方向地倾斜. 8、地形剖面图地绘制,常常可以以线代面,通过求算出剖面线和________________地交点地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自动绘出所需要地地形剖面图.二、 单选题(每小题 2 分,共20分) 1、.以下不属于GIS 输出设备地为() A. 绘图仪 B. 数字化仪 C. 打印机 D. 高分辨率显示装置B y A x z z z z y z z z z x x y j i j i j i j i j i j i j i j i n n j i j i **arctan )() (arctan arctan ,1,,11,1,,11,11,,,??=--+?--+?==++++++++ θ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xxxx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举例说明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称为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 2.组成: 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图).7); 地面控制部分—一地面监控系统; 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3.特点 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 4.应用

⑴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⑵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如:野外调查是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帮助野外考察人员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经度和纬度)、高程(海拔),从而可在野外调查中获得更为精准的数据。 ⑶ 在日常生活中应用——GPS导航 无论是在何时何地,只要拥有GPS信号接收机,就能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坐标。利用GPS为导航服务也成为—种新兴的行业(图1.8)。 GPS汽车导航(图1.8)汽车导航装置可显示城市道路图和该车的位置。驾驶员辅入出发点和目的地的地名然后从系统显示的可行路线中选择其中的一条。系统除动态显示该车的位置》L还通过语音提示引导驾驶员把车开到目的地。 5.GPS卫星星座 GPS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它们均匀分布在六个轨道平面内。全球任何地点在任何时刻地平面上空至少有四颗GPS卫星。 思考 在GPS汽车导航中,信息在汽车、卫星和服务中心之间是怎样传递的? 点拨:汽车中的GPS用户设备接收了GPS卫星信息,解算出本车的位置、速度等信息,并通过无线电信号传送至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再根据汽车所在的位置、及时通过语言提示为汽车导航。 阅读通过该材料大致了解我国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四、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汁算机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 阅读通过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略 2.地理信息系统的简要程序 教师指图讲解,使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的过程有一般性了解。 3.应用

地理:高三二轮复习教案 世界地理 世界地理概况

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世界地 理概况 一、教材分析 由于初中和高中的地理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高考中也将考查有关世界地理的相关内容。包括世界的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不同尺度区域的位置、范围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各大洲主要地形特点,及海陆变迁状况. (2)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 (3)识记主要自然资源类型、分布、开发和利用情况. (4)了解世界居民的变化及分布,知道世界地理分区。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应用综合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看问题,避免使所学知识公式化。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识世界地理知识的学习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学会用发展

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 (2)通过认识世界地理概况,理解各个自然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形成起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热爱自己生活的地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 难点:气候类型的判断。 四、学情分析 本节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学生常见错误主要是各大洲和大洋的空间分布不明确,导致空间定位不正确。气候类型的判断是自然地理中重要的知识,常见错误主要是判断方法不正确。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讲解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七、课时安排:1--3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世界地理东亚与日本精选教案大全

世界地理东亚与日本精选教案大全 世界地理东亚与日本精选教案大全一 【教学过程】 东亚概况 1、位置和范围 东亚在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侧,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和日本等国家(见上图)。其中朝鲜、蒙古同我国接壤,日本、韩国与我国隔海相望。 2、地形特征 (1)多半和岛屿,海岸曲折(多港湾) 东亚海岸线比较曲折(图7.2),沿海有许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岛屿(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南海诸岛、台湾岛、海南岛)和边缘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 (2)地势西高东低 东亚的西部内陆多高原和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从西往东注入太平洋。 (3)多高原与山地丘陵,平原少 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平原面积狭小,河流短促。(下图)。 地形如何影响其他地理环境要素 (1)影响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利于(夏季风)来自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丰富降水; (2)影响河流(水系):地势西高东低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3)影响河流(水文):地形呈阶梯状使河流在流经阶梯之间的河段,由于具有较大的地形落差,蕴藏极为丰富的的水能资源。 (4)影响河流(水系水文):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使河流短促,落差大,水能丰富。 (5)影响植被与含沙量(水文):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加上气候湿润,有利林木生长,森林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 东亚沿海与内陆的经济差异 比较项目西部内陆东部沿海经济发展条件的差异 海陆位置和交通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交通不便临海,有优良的港口,交通条件优越地形和土地资源多高原、山地,平原广阔多平原、丘陵,耕地数量多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科技力量比较薄弱强经济上的差异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难度较大,人口稀少出现了不少经济发达的新兴工业区;人口稠密 日本 一、自然地理环境 (一)位置范围: 位于30°N~45°N,东亚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洲四大岛屿及其附近的1000多个小岛组成。 学生完成后结合多媒体讲解。 1.海陆位置: 太平洋____部,亚洲____部。 2.经纬度位置: E~E,位于东半球。 N~N,位于北温带。

世界地理学案(最全最新)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考纲考点】 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知识总结】 一.世界海陆分布 (一).世界海陆分布大势: 海陆相间分布,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占29%,海洋占71%。 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 (二).陆地: 1.陆地、大陆、岛屿、半岛、大洲的概念: 大陆(6块): 全部在北半球的:2 跨南北半球的:2 全部在南半球的:2 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岛屿(15个):地理图册P121 成因: 大陆岛:原来是大陆是一部分后来分离出来,台湾岛,海南岛 火山岛:火山喷发冷却凝固夏威夷群 岛,澎湖列岛 珊瑚岛:珊瑚礁出露海面澳大利亚,我 国南海诸岛 冲积岛:河流冲积作用形成崇明岛 半岛(15个):地理图册P120 地峡:两端连接大块陆地,两侧濒临海 洋的狭窄陆地 中美地峡,克拉地峡 2.大洲: (1).七大洲的轮廓图: (2).七大洲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由大到小依次是:亚非(北)美(南) 美,南极欧洋。 (3).七大洲的平均海拔高度排序(单位: m)由高到低依次是: 南极洲(2350)、亚洲(720)、非洲(650)、 南美洲(590)、大洋洲(澳大利亚大陆350)、欧洲(340) (4).七大洲的半球位置: ①.完全分布在东半球的大洲:无。 ②.完全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南美洲。 ③.地跨东、西两半球的大洲:亚洲(西伯利亚西端)、欧洲(冰岛)、非洲(佛得角群岛)、大洋洲(太平洋岛屿)、北美洲(格陵兰岛)。 ④.完全分布在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 ⑤.完全分布在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 ⑥.地跨南、北两半球的大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非洲。 (5).地跨热带、温带、寒带三带的大洲:亚洲、北美洲。 (6).七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亚、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核心考点汇编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制讲义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核心考点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核心考点 第一章绪论 1.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填空题) 地理信息系统是在在计算机硬、软件的支持下,以采集、存储、管理、检索、分析和描述空间物体的定位分布及与之相关的属性数据,并回答用户问题等为主要任务的计算机系统。 2.地理信息(名词解释、填空题) 定义:是表征地理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是指与研究对象的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 特性: 1)地域性:地理信息属于空间信息,位置的识别与数据相联系,它的这种定位特征是通过公共的地理基础来体现的。这是地理信息区别于其它类型信息的最显著标志;2)多维结构:在二维空间编码基础上,实现多专题的第三维信息结构的组合,为地理系统多层次的分析和信息的传输与筛选提供方便。 3)时序特征:时空的动态变化引起地理信息的属性数据或空间数据的变化。可以按时间尺度将地理信息划分为超短期的(如台风、地震)、短期的(如江河洪水、秋季低温)中期的(如土地利用、作物估产)长期的(如城市化、水土流失)超长期的(如地壳变动、气候变化) 实时的GIS系统要求能及时采集和更新地理信息,使得地理信息具有现势性。3.信息与数据(名词解释、填空题) 信息: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的反应,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像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是客观事物的存在及演变情况的反应。 【注】特征:客观性、适用性、可传输性和共享性。 数据:是指输入计算机中并能被计算机处理的一切现象(数字、文字、符号、图像)。【注】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是数据的内容和解释,数据是信息的表达(载体)。 4.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填空题) 硬件系统:单机模式、局域网模式、广域网模式 软系统件:支持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回答用户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 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数据库软件三部分; 地理空间数据:GIS的操作对象。实质是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描述自然、社会和人文经济景观的数据。 应用分析模型 系统开发、管理和使用人员(应用人员) 【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包括五类基本模块:数据输入和检验、数据存储和管理、数据变换、数据输出和显示、用户接口。其中数据变换的目的:①从数据中消除错误,更新数据,与其他数据库匹配;②为回答GIS提出的问题而采用大量数据分析的方法。 5.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填空题、简答题) 1)数据采集与输入2)数据编辑与更新3)数据存储与管理 4)空间查询与分析5)空间决策支持6)数据显示与输出

七年级地理第1讲世界地理概况教案

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 [考纲要求] (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种类与分布。各大洲地形基本特点;世界著名山脉、高原、平原。(2)世界的居民和国家。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知识讲解] 一、大洲和大洋 (1)七大洲 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 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陵兰岛-世界最大 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 概念: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 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 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各大洲面积:亚洲4400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 南极洲1400 欧洲1000 大洋州900 (2)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 ”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 陆间海—地中海 内海—渤海 边缘海—东海、南海 最大海—珊瑚海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二、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1)地形的概念: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 (2)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类 型 高 度 地表起伏特征 平原 一般在200m 以下 地表平坦、起伏较小 高原 一般海拔较高 绝对高度大、相对高度小地区 丘陵 海拔500m 以下,相对高度100m 以下 地形起伏、坡度较缓 山地 海拔500m 以上,相对高度100m 以上 地表起伏大 盆地 无一定高度 四周间低 有的山地呈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方向延伸很长,叫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在成因上有联系的一系列山脉总称为山系,最突出的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和科迪勒拉山系。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分布的地区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叫山区 分布 界线 大洲

世界地理概况导学案

高二地理导学案—区域 班级____姓名______编辑教师_王海健_课题世界地理概况日期2013/11/4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读图,了解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各大洲主要地形特点,及海陆变迁状况. (2)要应用综合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看问题,避免使所学知识公式化。了解世界居民的变化及分布,知道世界地理分区。 (3)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识记主要自然资源类型、分布、开发和利用情况. (4)通过认识世界地理概况,理解各个自然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形成起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热爱自己生活的地球。 重难点重点: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 难点:气候类型的判断。 学法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讲解法 二、预习内容 (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陆地部分>: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六块大陆:_____(最大)、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世界最大的岛:_________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世界面积最大:___________ 群岛:世界最大:_________ 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大洋部分>: 1.几个概念 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2.大洋的概况 _____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_____洋:呈“S”形 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3、海底地形 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_____m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巨大的陡坡 洋底地形:大陆坡外,有_____、海沟和______等地形 海陆变迁与地形变化部分 1.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内力作用与地貌 (2).外力作用与地貌 (二)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 1.天气与气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