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鳗鱼养殖

[总结]鳗鱼养殖
[总结]鳗鱼养殖

[总结]鳗鱼养殖

鳗鱼养殖

网友推荐答案鳗鱼的池塘养殖技术

鳗鱼学名镘鲡,为暖水性名贵食用鱼类,营养价值高,有“水中人参”养称,在国内外享有盛名。鳗鱼是一种降河性鱼类,每年秋季性成熟的亲鳗到深海中产卵繁殖。鳗苗于春季到河口附近索饵,在淡水中生长1周年,到翌年春,可长到15厘米,体重5克左右。鳗鱼性情凶猛、贪食、好动,昼伏夜出,趋光性强,喜流水。水温12?以上,鳗鱼开始摄食。白仔鳗主要摄食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和有机碎屑。体重5克左右的幼鳗开始捕食鱼苗,100克体重的小鳗能够追捕小鱼、小虾类。成鳗主食动物性饵料。人工饲养,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一、鳗苗的培育

1.池塘设置。池塘面积可在0.5亩左右,要设进排水装置,并安置30目的纱窗布,以防鳗苗随水流失。池塘水深保持在80厘米左右。有条件的可在池塘堤顶面铺砌地砖,地板砖向池塘内延伸出5,10厘米, 堤顶至水面的距离要保持40厘米左右,以防鳗苗逃走。

2.池塘消毒。池塘清整后,至少要经过一周的阳光曝晒,如果时间充足,曝晒塘底以淤泥开裂为佳。放养鳗苗前10天每亩用150公斤生石灰或20公斤(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消毒。一周后排干消毒池水,加注新水。鳗苗放养前要进行试水。

3.放养密度。每平方米水面放鳗苗约0.1公斤。

4.鳗苗的饲养。鳗苗进塘的前4天,可在全塘范围内均匀投喂活水蚤或红虫。第5天开始,即可训练鳗苗由原来的夜间吃食为白天吃食,由分散吃食改为集中吃食,由吃天然活饵料改吃人工配合饲料。方法为:在池塘边建一饲料台,饲料台上

方挂一个60瓦的电灯泡,利用鳗苗夜间趋光的特性,引诱鳗苗前往摄食。日间在饲料台上搭篷遮阴,造成一个阴环境,亦可引诱在白天喜暗的鳗苗前往摄食。鳗苗养成集中摄食的习惯后,可逐渐把投喂的时间从夜间推迟到早晨至日间。尔后,再逐渐加大配合饲料的比例。饲喂的时间一般为

每天的上、下午。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4%,6%。由于各上鳗苗的生长发育速度不同,每隔1个月左右,要进行一次分疏,即把个体小的鳗苗拣出来,放在另外池塘中饲养。

5.水质管理。池塘的水质要求每升水溶氧5毫克以上,池水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氨态氮含量在2PPM以下,亚硝酸盐含量在0.2PPM以下。为保证水中的溶氧量,可在池塘中央设置增氧机用以增氧。为维持水的透明度基本衡定,可在池塘中混养一些鲢、鳙、鲤、鲫鱼,每亩可混养50 尾左右。每隔一段时间要换注一部分新鲜水,以降低水中氨态氮和亚销酸盐的含量。

二、成鳗饲养

当鳗鱼长到50克以上时,即可作为成鳗饲养。

1.池塘设置与消毒。池塘设置与消毒要求与养殖鳗苗的池塘基本相同,只是池塘的面积需在1,

2.5亩之间。水深保持在1米左右。

2.放养密度。一般每亩池塘可放养50克的鳗鱼 7000尾左右,另外可适当搭养少量滤食性或底栖杂食性鱼类如鲢、鳙、鲤、鲫等。这样不仅可以达到保持水质清新的目的,而且可以提高鳗鱼池塘单位面积的生产效益。

3.饲料投喂。在池塘各边放置数个饲料台,把人工配合饲料放在饲料台上让鳗鱼摄食,日投饵量可为鱼体重的2%,3%。为避免饲料残渣污染水质,投喂量一般以投喂后15,25分钟能吃完为宜。

4.水质管理。鳗鱼在溶氧量为5,10毫克/升,PH值7.2,9,透明度20厘米左右的水质条件下才能生长良好。如水色变为暗褐色、黄褐色或乳白透明色,说明

水质已变坏,此时应排出部分旧水,注入新水。如发现鳗鱼集中在水面并围绕池塘边转,说明水中的溶氧量不足,此时应启动增氧机增氧。

5.分级饲养。一般每隔1 个月要分疏一次,以便使同池塘饲养的鳗鱼规格整齐、密度适宜。分疏时,可使用光滑的鱼筛间格,并用水花淋洒鳗鱼,使它们活跃起来,自然滑过鱼筛间格。

鳗鱼又名白鳝、白鳅等,是淡水养殖的名贵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有去瘀生新、滋补调养等药用功效。鳗鱼生长迅速,适应能力强,即使在溶氧很少、其他鱼类不能生活的水域内也能正常生活,人工养殖技术要求不高,饲料来源也广。近年来,养殖户大量在土池中进行鳗鱼养殖,均获得高产高效。早春投放鳗种,秋末冬初即可上市,一般每亩产800公斤,1000公斤。现将鳗鱼土池高产高效养殖决窍介绍如下:

一、池塘选择与消毒

养殖鳗鱼的土池要求通风向阳、水源充足,面积不宜过大,在土池的四周种植0.8米,1米宽的水浮莲或水花生等,并用篱笆或网片围栏,这样既可防止鳗鱼外逃,又可遮阴,利于其生长。

放养前应挖除土地内过多的淤泥,平整池底,修好池埂和进、排水口,在鳗种下池前10天,15天每1000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公斤,125公斤清池消毒,彻底杀死野杂鱼和敌害生物。然后在鳗种下池前5天,7天注水0.6米,0.7米深,进水口用60目筛子过滤。最后施基肥,一般每1000平方米泼施腐熟猪牛粪300公斤,400公斤,待水呈淡绿色或黄褐色后再放鳗种,使其下池后可吃到充足的天然饵料。15天左右将池水加深至1.5米。

二、鳗种处理与投放

鳗鱼生长的适温为20?,28?,水温在12?时开始摄食,因此投放时间一般在2

月下旬至3月中旬。投放前,先将鳗种包装袋放入水中浸泡20分钟,30分钟,以

适应水温,袋内外温差小于5?时才能拆袋,然后用小水盆向袋内倒入2盆,3盆池水,使鳗种从高溶氧状态逐步适应低溶氧状态。同时,投放前还应进行鳗种消毒,每50公

斤水用食盐0.75公斤,1公斤浸洗鳗种15分钟,20分钟。

投放的鳗种要求体色青灰、肌肤丰润、富有弹性、游泳活跃,同池鳗种规格要整齐一致,否则因鳗鱼间的相互争食会影响到个体弱者的摄食。放养密度一般为每1000平方米可投放4000尾,5000尾20克左右的鳗鱼;50克左右的可投3000

尾,4000尾;100克左右的可投放2000尾,3000尾。同时每1000平方米土池可混养鳙鱼50尾、鲢鱼30尾、罗非鱼200尾,一方面可滤食浮游生物,食净鳗鱼排泄的粪便,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可增加鱼产量。

三、饲料种类与投喂

鳗鱼人工养殖主要依靠专用配合饲料(市上有售),并在每50公斤专用饲料中添加多维素(维生素A、B、C、E)50克,60克、鱼肝油1.5公斤,2公斤(水温在20?以下或35?以上应停供鱼肝油)。幼鳗适当少加,成鳗多加。若暂时缺少专用饲料,可用小杂鱼、畜禽内脏、蚕蛹等动物性饲料绞碎拌面粉代用,其粗蛋白质含量必须在40%以上。

鳗鱼是肉食性鱼类,贪食。投喂时要实行“四定”原则,即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定质:即保证饲料的质量。调制好的饲料要软硬适度(加水量为1.2

倍,1.3倍),新鲜洁净,不能变质腐败。定量:即投喂量要根据鳗鱼的规格、摄食、消化及天气、水温、水质状况适量投。一般日投饲量为鳗鱼体重的

1.5%,

2.5%,以12小时内吃完为宜。定时:即鱼体规格小、密度大,每日上午8时、下午4时左右各投喂1次;鳗鱼规格在100克以上,每日上午8时,9时投喂1次即可。定位:即饲料投放在固定食台上,每1000平方米土池可设置2个,3个食台。

四、日常管理与防病

每天早晚巡池,观察鳗鱼活动与摄食状况,雨后检查排水口等,防止逃鱼。平时每10天,15天加注新水1次,夏、秋季每5天,7天1次,每次换水量为全池的10%左右。同时注意使pH值在7,8.5之间,pH值过高时应换入新水,过低则每1000平方米用15公斤,20公斤生石灰调节。

鳗鱼主要病害有赤鳍病、水霉病、水瓜虫病等,可每隔20天,30天用

2.5ppm,3ppm痢特灵药液和1ppm漂白粉药液全池泼洒2天,3天,每天1次进行防治。池中若发现池虫和水蛭,可每1000平方米用晶体敌百虫450克,500克全池泼洒杀灭。

回答者: wwwz9 - 十四级 2007-7-7 09:53

鳗鱼各种疾病预防以及处理方案

欧洲鳗鱼败血症症状及防治方法 [病原] 欧鳗败血症的病原为温和气单胞菌。 [症状及病理变化] 患病鳗体弱,缓游于池角水面或水流平稳处,部分病鳗喜吊挂于池内桩柱或栖息台。鳃盖、臀鳍及整个腹部皮肤充血、水肿,鳃丝水肿、失血,腹部膨胀,肛门红肿突出。剖解可见,病鳗腹腔积水,肝脏呈苍白色,胆囊肿大,肾脏肿大呈棕褐色,消化道充血、无食物。从病鳗的腹腔积水;肝脏、肾脏中均能分离到温和气单胞菌。 [流行情况] 欧鳗败血症主要危害养殖中的黑仔及幼鳗,是近年来我国欧鳗养殖过程中新发现的一种细菌病。流行季节为夏季高温期。感染率在10%以上,病鳗的死亡率达80%~90%。 [防治方法] 预防 1.高温季节尤其要保持池水及池底清洁,定期(约5天1次)使用消毒剂,以降低池水中的病原菌。 2.高温季节定期投喂新霉素、氟哌酸、庆大霉素及菌毒清等敏感抗菌药。 3.流行高峰期增加维生素C的添加量。 治疗 1.全池泼洒氟哌酸(用酸或碱溶液助溶),使池水浓度为6~10毫克

/千克,连续处理2~3天。 2.全池泼洒庆大霉素,剂量为每立方米水体100万~200万国际单位,连用2~3天。 3.全池泼洒含氯消毒剂,使池水有效氯浓度达0.2~0.3毫克/千克,连用2~3天。 4.全池泼洒有机碘(如宝碘、龙碘等),使池水浓度为2~3毫克/千克,连用3天。于外消毒的同时,每月在饵料中添加维生素C及敏感抗生素,连喂7~10天。 鳗鱼烂鳃病的防治 夏秋季节我国南方水温多在20-30℃之间,且天气变化异常,气温、气压变化较大。而养鳗池受天气影响,水质变化波动较大,不易控制,这就导致了致病菌在水体的滋生和生长。在水温为15-30℃的范围内,水温越高,水质越差,鱼的密度越大,则越易暴发流行。 1.病原:致病菌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柱状嗜纤维菌,另一种为嗜纤维菌。带菌鱼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其次是被污染的水及塘泥。气温异常、水质不稳是诱发疾病的外因。 2.症状:病鱼体色发黑,尤其以头部为甚;游动缓慢,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病情严重时,离群独游水面,不吃食,对外界刺激失去反应。发病缓慢,病程较长者,鱼体消瘦。解剖

中国鳗鲡养殖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中国鳗鲡养殖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鳗鲡生产国。全国共有鳗鲡养殖场3000多家,养殖面积约1万公顷,年实际产量约12万吨~13万吨,占世界的2/3左右,烤鳗加工企业50多家,年加工能力10万吨,鳗鲡饲料加工企业约50家,生产能力约30万吨,从事鳗苗捕捞、养殖、饲料、加工及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20多万人,年产值超过150亿元,年出口创汇7亿美元~9亿美元,是单项出口创汇额最高的农产品之一。但由于鳗业是典型的出口依赖型的外向型产业,受国际市场的冲击较大。在貌似兴旺的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一、现状 1.养殖品种全世界现有鳗鲡品种19种。但进行人工养殖的仅有日本鳗鲡、欧洲鳗鲡、美洲鳗鲡和澳洲鳗鲡和太平洋双色鳗鲡5种。1991年,中国开始引进欧洲鳗鲡进行试养,经过3年的摸索,解决了养殖中导致严重死亡的重大病害,欧洲鳗鲡养殖迅速发展。同时,中国

还进行了少量美洲鳗鲡的试养。另外,中国自产苗种太平洋双色鳗鲡,从2002开始,进行粗放式养殖,现有少量产品上市。2005年,部分养殖场进行了其他鳗鲡品种的引进试养试验。 2.养殖模式与技术中国早期鳗鲡养殖,以单一水泥池精养模式养殖鳗鲡,在调整发展期发展了土池养殖,但主要用于日本鳗鲡的养殖。在鳗鲡养殖快速发展期,各种养殖模式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试验。经过实践检验,除精养池外,现发展良好的模式为土池欧洲鳗鲡的养殖,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正向江西、安徽等省市延伸。 3.病害防控技术中国鳗鲡疾病研究与养殖发展同步进行,至今,几乎完全了解了日本鳗鲡、欧洲鳗鲡和美洲鳗鲡养殖过程发生的主要病害和引起的病原或病因,研究出了有效的防治技术。从2001年开始,对养殖鳗鲡进行病害测报和预报,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

鳗鱼养殖所需环境和设备

鳗鱼养殖所需环境和设 备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鳗鱼养殖所需环境和设备 1.鳗苗对环境的适应 鳗苗经长途运输,处于疲劳状态,加上运苗容器内温度与池水温度差距过大(特别是加温培育池),故需有一个适应过程,具体做法是:将鳗苗箱置于池边,逐渐用池水淋鳗苗箱,待鳗苗体温接近池水水温(一般不相差5℃)时才将其放入事先置于池中的网箱内;如果用尼龙袋充氧运输,可先将尼龙袋连苗放入池中,待袋温接近池水温度时再拆袋将鳗苗放入网箱内。鳗苗一般暂养30分钟~1小时(开增氧机),待活动正常后撇除死苗、污物,分别过秤、计数放入各个鳗苗培育池内。 2.养殖设施 ⑴鳗池规格 鳗池可分一级池、二级池、三级池和成鳗池四种。鳗场中这些池子的比例分别为2:8:15:75,即一个50亩水面的鳗场,一级池1亩,二级池4亩,三级池亩,成鳗池亩。这些池子的用途及规格如下。 一级池:用于鳗苗引食训练,并将鳗苗养到克左右。面积为50~60平方米,池深~米,水深~米。 二级池:饲养体重~2克鳗种。面积为200~400平方米,池深~米,水深~米。 三级池:饲养体重2~20克的鳗种。面积400~800平方米,池深~米,水深~米。 成鳗池:将体重20克左右的鳗种养成150~200克的食用鳗。面积800~1200平方米,池深~米,水深~米。 ⑵鳗池形状与结构 各级鳗池的形状以圆形或正方形切去四角为好。根据鳗鱼善逃、难捕和对水质要求较高的特点,在结构上必须具备防逃、易捕和注排水方便的功能。池壁有用块石、砖浆砌,混凝土现浇和混凝土预制板拼切三种形式,四周池壁垂直光滑,壁墙高~米,壁顶用盖板“压口”,盖板伸向池内5~10厘米,堤面要高出水面~米。池底有锅底形和平底形两种,要求坚硬、不漏水。底铺20厘米厚石渣,耙平压实后,再铺5厘米黄沙密缝,一级池还应用抹底,以便收苗。锅底形的排水中设在池底中央最低处,平低形池底向排水口倾斜,进水口和排水口交叉相对。注水口设在池壁顶上,高出池塘最高水位20~30厘米,并伸向池内30厘米左右;排水口设在注水口对面,外围有三道闸门;第一道网闸起防逃作用,用或聚乙烯筛绢网,其网目,鳗苗池为1~毫米,鳗种池为~2毫米,成鳗池为2~4毫米。第二道板闸或暗箱,底部悬空,压出底层污水。第三道板闸,起溢水作用,使鳗池水位保持恒定。 鳗池对水质要求很高,不仅每个池子要求注、排水系统分开,而且整个鳗场的注、排水水源也必须严格分开。否则,会因鳗鲡粪便及大量微囊藻死亡而引起自身污染,导致鳗鱼严重死亡。 ⑶食棚

欧洲鳗鱼的养殖技术

欧洲鳗鱼养殖技术 鳗鲡养殖业是我国最大的特种水产养殖业,年产值超过百亿元以上,但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发展,日本鳗鲡苗种资源量的不断减少,苗种价格不断上涨,导致养殖成本上升,养殖经济风险增大,严重限制了养殖业的顺利发展。为了促进鳗鲡养殖业的持续发展降低养殖风险,必须解决苗种供应问题,其中重要途径是研究资源丰富的非日本鳗鲡的养殖技术,并将之推广应用。 全世界共有鳗鲡19种,有6种已被人工养殖,其中资源最丰富的为欧洲鳗鲡,年产白仔苗800吨左右。我国大陆从1992年开始,少量引进试养,经过几年的研究,目前欧洲鳗鲡在我国已经可以成功养殖,其成活率在80%以上,商品率在50%以上,其从白仔苗至商品规格平均生长周期在18个月左右。欧洲鳗主要养殖方法有三种:水泥池精养模式、土池养 殖及网箱养殖模式,其中水泥池精养模式是主要养殖模式,下面着重介绍这种养殖方法。 一、养成池的基本条件 养成池面积150~400平方米,池深l.2~l.5米,池坡度应稍比日本鳗养殖地坡度大。排污并规格(1.0一1.2)米x(l.2~1.8)米,控温、排污、增氧等配套设施完整,鳗池顶用黑色塑料薄膜遮荫,占养殖总面积75%。 白仔池池底为水泥底结构,黑仔池、养成池以水泥底及三合土底为佳,其次为沙石底。 旧池使用前,用200毫克/升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7~10天后排干水,灌水后用20一30毫克/升高锰酸钾全池泼洒,2天后,清洗干净并检查池有无渗漏后进水,加入50毫克/升光合细菌(含量>3.0X109个/毫升),建立有益微生物种群优势,2~3天后使用。 新建池用2~3毫克/升草酸浸泡7天后,清洗干净,再用7‰食盐水浸泡7天,清洗干净 后按旧池方法消毒。 二、苗种放养 (一)白仔苗的选择与放养 1.选苗选择健康、活泼、透明、无外伤、规格均匀、体色一致的欧洲鳗苗,黑苗比例不超过2%,规格为每千克2700一3200尾,还要注意苗的产地,如1~2月进法国苗,3月后

鳗鲡养殖技术规范

鳗鲡养殖技术规范 (1)鳗鲡苗种培育 ①培苗场建设 A.场址选择 a.养鳗场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渔业 水质标准)的规定; b.土质良好、保水性强,避免酸性土壤,地势较平坦,注排水方便,而 且不会造成养鳗场间的交叉污染; c.养鳗场附近没有工业、农业、畜牧业的污染源; d.电力保证供应,最好选在电网或尽量靠近电网区; e.交通、通讯便利。 B.养鳗池建造 养鳗池根据放养鳗种的规格大小,日本鳗的池塘分为三级,一级池用于培育鳗苗,二级池培育鳗种,三级池饲养食用鳗。通常一、二级池配有锅炉加温,搭棚架覆盖塑料薄膜保温,又称室内池。三级池不覆盖,利用自然水温饲养食用鳗,又称露天池。鳗池结构,要求防逃效果好,集污能力强,注排水方便,便于清池、捕捞。 a.鳗池形状 养鳗池形状以正方形切去四个小角后的八角为好。这样可避免正方形死角的出现,也便于池中水环流的形成,提高了集污能力,又比圆形池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是大多数养鳗场采用的方式。 b.鳗池大小 一般一级池的边长为12米,每口池面积约140米2;二级池边长为18米,每口池面积约320米2;三级池边长为24米,每口池面积约570米2;各级池占养鳗场的比例分别为6%、24%和70%。 c.鳗池水深 养鳗池深为1.2~1.4米,鳗池水深一般保持在0.8~1米。池壁要求用混凝土浇灌或抹灰,一级池的池底也要用混凝土铺垫,二、三级池的池底铺以20~30厘米厚的砂石。池底

锅形,向中央排污口倾斜2%~3%,以便集污、清池、捕鳗。 C .水、电、热系统 a.注排水系统 每个养鳗池要有独立的注排水系统,以防止发生鱼病时交叉感染。 b.供电系统 养鳗场机械化程度高,许多机械,如增氧机、水泵等,均要求日夜不停运转,耗电量大,且要求持续用电,除要求大电网供应充足电力外,还要防止停电,自备发电机。 c.供热系统 每年鳗苗培育加温大约是自12月份开始,至次年3、4月份结束,一般采用锅炉加温,也有采用温泉水或余热保温的。保温棚采用镀锌或竹木构架,高度(从池底起)3~5米,每孔跨度4~6米。 D.机械设备 a.增氧机 一般使用水车式增氧机,鳗苗培育用功率400瓦的小型机,每池配1台;鳗种培育用功率750瓦的增氧机,每池2~3台;成鳗池用功率为1.5千瓦的增氧机,每池2~3台;此外还需配置备用增氧机。土池每2000~250米2配备1.5KW水车式增氧机一台。 b.曝气机 主要用于鳗苗培育,一般每10口一级池配1台。 c.饲料搅拌机 根据养鳗场规模而配,安装在饲料加工房。 d.显微镜、水质测试盒 用于病害、寄生虫、水质检测。 E.房屋设施 养鳗场还必须配套药品库、饲料仓库、饲料加工场、实验室、办公室、宿舍等设施。 ②培苗池的准备和消毒 培苗池在使用前,要仔细检查池壁、池底、注排水系统有无漏洞。同时对供电、供热系统,机械设备,加温控温等配套设备均要一一检查。

中国鳗鲡养殖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中国鳗鲡养殖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鳗鲡生产国。全国共有鳗鲡养殖场3000多家,养殖面积约1万公顷,年实际产量约12万吨~13万吨,占世界的2/3左右,烤鳗加工企业50多家,年加工能力10万吨,鳗鲡饲料加工企业约50家,生产能力约30万吨,从事鳗苗捕捞、养殖、饲料、加工及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20多万人,年产值超过150亿元,年出口创汇7亿美元~9亿美元,是单项出口创汇额最高的农产品之一。但由于鳗业是典型的出口依赖型的外向型产业,受国际市场的冲击较大。在貌似兴旺的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一、现状 1.养殖品种全世界现有鳗鲡品种19种。但进行人工养殖的仅有日本鳗鲡、欧洲鳗鲡、美洲鳗鲡和澳洲鳗鲡和太平洋双色鳗鲡5种。1991年,中国开始引进欧洲鳗鲡进行试养,经过3年的摸索,解决了养殖中导致严重死亡的重大病害,欧洲鳗鲡养殖迅速发展。同时,中国还进行了少量美洲鳗鲡的试养。另外,中国自产苗种太平洋双色鳗鲡,从2002开始,进行粗放式养殖,现有少量产品上市。2005年,部分养殖场进行了其他鳗鲡品种的引进试养试验。 2.养殖模式与技术中国早期鳗鲡养殖,以单一水泥池精养模式养殖鳗鲡,在调整发展期发展了土池养殖,但主要用于日本鳗鲡的养殖。在鳗鲡养殖快速发展期,各种养殖模式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试验。经过实践检验,除精养

池外,现发展良好的模式为土池欧洲鳗鲡的养殖,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正向江西、安徽等省市延伸。 3.病害防控技术中国鳗鲡疾病研究与养殖发展同步进行,至今,几乎完全了解了日本鳗鲡、欧洲鳗鲡和美洲鳗鲡养殖过程发生的主要病害和引起的病原或病因,研究出了有效的防治技术。从2001年开始,对养殖鳗鲡进行病害测报和预报,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 4.饲料生产在起步阶段,鳗鲡养殖用饲料完全依赖进口。但随着养殖的发展,中国鳗鲡养殖用饲料在借鉴国外饲料研究和生产经验的基础上,迅速发展,完全国产化。与国外高能产品不同,中国的欧洲鳗鲡养殖用饲料主要以粉状、高蛋白饲料为主。随着白鱼粉资源的下降,中国进行了红鱼粉、国产鱼粉替代白鱼粉和进口鱼粉的替代研究,摆脱了饲料蛋白源单一依靠白鱼粉的困境。除传统的粉状饲料外,中国现阶段也开发了鳗鲡膨化饲料,收到了良好效果。 5.鳗鲡加工与市场鳗鲡的加工是中国所有水产养殖品种中发展最完善的。养殖起步阶段的产品,全部以活鳗及冻鳗形式出口日本。随着养殖规模的发展,中国建设并迅速发展了鳗鲡加工厂,现有烤鳗厂56家,出口产品主要为烤鳗(蒲烧和白烧),活鳗和冻鳗产品出口仅占极小比例。除日本市场外,对欧洲、美洲和亚洲的韩国、香港特区市场的出口量迅速增加,拓宽

鳗鱼养殖技术大全

鳗鱼养殖技术大全 一、鳗鱼养殖场条件 1.水源:平原地区以河、湖水为主,山区以溪水、泉水为主。**好要 有地下水,以便于提取深井水备用。养殖场的耗水量很大,因此水量一定要充足,一般养成1千克食用鳗需水约25立方米,因此在设计中以其为基础。适宜的水质是pH值7~8,透明度20厘米以上,无工业污水危害。 2.电源:养殖场需充足的电源,一般每亩鳗池需配备1千瓦动力的增氧机。一个年产100吨食用鳗的养鳗场,至少需要150千伏安变压器 一台,而且要保证常年不停电。 3.其他:建场土质以壤土为**,地形要求平整,气候温暖,若能利用热电厂的温排水或温泉水,则效益更为明显,此外要求水陆交通方便,以便运输饲料和商品鳗。

二、养鳗池设计 我国目前常见的养鳗池有露天静水式和余热温流水式两种,其建池要点如下: 1.露天静水式养鳗池:利用河、湖、库及地下水等自然水作为水源,建池成本低,耗电少,但产量较低,一般亩产仅1~2吨,这是我国目前主要养殖方式,一般鳗场规模在50亩水面。其鳗池按鳗鱼不同规格分级饲养,通常分一、二、三级和食用鳗池四种。其池形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注排水口交叉相对,设置防逃设施,并选择向阳背风的池边搭设食棚。 2.温流水式养鳗池:要求水温控制在鳗鲡生长**适水温27℃左右,并进行流水养殖,其优点是病害少,生长快,单产高,是目前较先进的养殖法。

三、鳗鱼苗放养 1、放养密度:鳗鱼苗因养殖方式不同放养密度也各不相同,一般止水式池放养密度以150~300克/平方米,流水池以500~1000克/平方 米为宜,以低密度放养成长较快、成活率高。 2、鳗苗消毒:鳗鱼苗体质娇嫩,在采捕、暂养和运输中容易擦伤而感染水霉菌和细菌性疾病,因此在放养时必须进行消毒,一种是用容器进行药浴,一种是全池泼洒药浴。 3、鱼苗放养:鳗鱼苗在水温15℃以上才能正式开始摄食与生长,露天培育鳗鱼苗种以自然水温达到13℃以上时放养较为适宜,鳗苗经过短期暂养适应环境后当水温上升时即可开食。

鳗鱼要怎么养

鳗鱼要怎么养 鳗鱼的特征: 鳗鱼外形像蛇,属鱼类,无鳞,一般产于咸淡水交界海域。一般来说同年龄的鳗鱼,雌鳗比雄鳗大,且体色也较淡。 鳗鱼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闽江、珠江流域、海南岛及江河湖泊中。全世界鳗鱼主要生长于热带及温带地区水域,除欧洲鳗(anguilla anguilla)及美洲鳗(anguilla rostrata)分布在大西洋外,其馀均分布在印度洋及太平洋区域。 鳗鱼要怎么样: 一、养殖池塘条件 1、池塘呈长方形,面积为6~12亩,池深1.4~1.7米。 2、亩安装增氧机功率0.5千瓦,每口池边对角安装2只水车式增氧机,池中部安装1~4只叶轮式增氧机,并配齐电力设施。 二、投苗前期准备 1、苗种准备:投苗前2个月与南通徐龙标粗苗场签定日本鳗黑仔代培合约,并派专人前去负责监督整个标苗过程。发货苗种要求规格为30~50尾/斤,80尾/斤以上苗不得超过2%,畸形率小于1‰,不能检测出呋喃类代谢物、孔雀石绿。 2、饲料准备:与鳗鱼饲料厂签订订货合同,要求饲料场出具近期呋喃类代谢物检测合格报告、质量安全报告及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备案证书。

3、商品渔药准备:商品渔药全部向武汉农大科洋生物工程公司采购,并经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测合格后备案存档,中途不得使用未备案的商品渔药。 4、池塘水一次性加满,并以蛛虫煞星杀死水中的浮游动物及小杂鱼、鱼卵,3~5天后池水呈黄绿色。 三、养殖管理 1、饲料投喂:饲料加水拌成面团状投喂,干粉与水的比例为小鳗时1:1.2,以后至大鳗逐渐减少至1:1,投喂分早、晚两次投喂,投喂量主要根据摄食速度、力度及水质、天气变化每日看食调整。 2、水质调节:水质调控以生石灰、杀虫药为主。下雨后、加水后一般以生石灰调节水质,一发现水中浮游动物破坏水质,即用杀虫剂杀死,以调节水质。每亩池塘根据投放时间及鳗鱼起捕时间亩投放鳙鱼夏花150~1000尾,黄颡鱼苗200~1000尾,可以用来净化水质,降低池水有机质含量。 3、病害防治:日本鳗适应性较强,病害不很突出,出口鳗养殖的一般病害是以防为主,即通过水质调控为主的综合防治手段。但也会出现以下病害:①小瓜虫病:病原体是小瓜虫的幼体或成体,发病鱼体体表有白点、病鱼少摄食或不摄食,治疗方法为生姜汁30ppm,辣椒3ppm。隔天一次连续下3~4次。②水霉病:病原体为水霉菌丝,一般鱼体外表有擦破并在水温较低时发生,治疗方法为100ppm食盐、3ppnm小苏打,隔天一次,连续下2~3次。 4、分池养殖:小鳗鱼在同一池养殖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因吃不到食或由于专吃浮游动物致使大小两极分化的现象,故养鳗池

中国鳗鱼出口趋势及策略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87603576.html, 中国鳗鱼出口趋势及策略分析 作者:刘方池沈震宇 来源:《对外经贸实务》2016年第03期 通常而言,对于一个产业的竞争优势的前景分析需要从不同的层次以及结构上入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飞跃的发展,这些与中国政府营造的良好生产环境分不开。中国在生产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加之最近国家倡导的“一带一路”、区域经济自贸区合作以及人民币加入SDR等,必将刺激中国各方面出口的增长,拉动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中国是全球鳗鱼供给大国,在改革开放期间得到长足发展。通过研究中国鳗鱼在全球市场的现状以及在当下转型中面临的问题,可以进一步扩大鳗鱼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丰富鱼产品出口方式,巩固并加强当前的相对优势,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服务。 一、中国鳗鱼全球出口概述 (一)中国鳗鱼出口供大于求 全球最大的鳗鱼养殖国是中国,养殖生产鳗鱼主要用于出口,并带动了我国鳗鱼养殖、加工及饲料生产的全面发展。我国鳗鱼业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江苏、浙江、江西等省,2001年我国活鳗产量在达到高峰期,产量近15万吨。其中,达7.3万吨烤鳗出口,创汇6.2亿美元左右,活鳗出口约1.5万吨,实现1.6亿美元左右的汇收。从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分析,尽管我国烤鳗产品出口数量在2001年左右达到高峰,但平均单价却在低位徘徊,供大于求,经济效益较低。受日本市场需求的影响,活鳗产品自2004年后出口数量及单价大幅增长,出口数量最高增长幅度达3倍。而据中国鳗鱼网统计显示,中国鳗鱼出口量近年趋于稳定,每年维持在3.2万吨左右。 (二)中国鳗鱼出口主要供应日本 鳗鱼的使用价值以及营养价值使得它受到人们的青睐。全球最大的鳗鱼消费地是亚洲,欧美其次,其中日本每年消费鳗鱼大约占全球的2/3。日本鳗鱼年需求量在为13.6多万吨左右,本国生产的鳗鱼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量,进口鳗鱼产品 80%以上,而这部分鳗鱼需求缺口主要靠进口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鳗鱼。1999 年日本从中国进口的鳗鱼占其进口量的90%,此后几年,尽管受到日本进口政策和质量安全的影响进口量也占到 70%左右。2000年我国鳗鱼业开发培育出美国新兴市场,美国自我国进口鳗鱼的量从1997年的不足500吨发展到目前的2500吨左右,进口量增长3倍多。意大利、德国、荷兰、法国、比利时、丹麦、西班牙等欧洲市场是我国鳗鱼的主要出口国,年消费中国鳗鱼量1万余吨。 (三)中国鳗鱼出口以烤鳗为主

关于东田镇凤巢村鳗鱼养殖的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建设的长效机制探索 ——东田镇凤巢村鳗鱼养殖业的发展 南安市在美丽乡村市(县)级示范村创建活动中,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创办具有村一级特色的村产业支柱,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的收入,以建立美丽乡村之长效机制,成为大家经常讨论和关注的焦点问题。2013年1月29日,市领导张瑞平副市长带领市农办一行到东田镇凤巢村调研美丽乡村建设配套产业支持项目运行情况。东田镇凤巢村利用山区生态环境优美的优点,以创新农村经营体制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养鳗业,破解山区乡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有效地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 一、基本情况 凤巢村地理位置偏僻,位于东田镇政府驻地南8.6公里处,聚落在铁峰山东麓、罗山西麓,二山对峙的山谷间,呈块状分布,海拔500多米。有寺口、罗山、乌石内等5个自然村,辖内6个村民小组,村民314户、1212人。该村耕地面积836亩,以种植水稻、甘薯为主。山地12827亩,以种植马尾松为主,兼种少量杉木、杂木、毛竹、杂果、茶叶等。土特产有茶叶、小金桔、蜂蜜。 由于地理区位比较恶劣,进村山路有5公里多,村经济几乎处于农耕时期的纯种植业,群众收入低,主要劳动力常年在外经商或务工,常住人口不足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2011年,凤巢村村民张家庭获得信息,饲养鳗鱼对环境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养殖水体不能受到污染。他当时联想到家乡优美的生态环境,正好适合于发展这一项目,因此张家庭利用本地优势,2011

年开始小面积试养鳗鱼,因为凤巢村的生态环境好,水体洁净,鳗的成活率高于其它地方常规养殖,幼鳗的生长速度快;2012年春季成品鳗出售,获得丰厚的回报。在他的带动下,村两委积极发动,在外经商人员张尚切携资金回乡投资,村民利用承包地投资、入股,大家拧成一股绳,一起发展非洲鳗鱼养殖业。目前,全村有鳗鱼养殖企业4家(福建省路鳗养殖有限公司、凤巢养殖有限公司、泉州万泉养殖有限公司,有一家正在注册中),占地总面积为386亩,水面总面积为179亩;投资总额为3800多万元,其中凤巢养殖有限公司为2011年投资建设,2012年产量12吨,成活率98%,收益150万,其余三家为2012年投资建设,已采购鳗苗正在科学饲养。 二、以养鳗业作为村支柱产业的启示 1、创新农村农民承包土地流转方式。以福建省路鳗养殖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利用土地82亩,其中养殖水面面积42亩。其土地来源为本村村民的承包地入股,每亩折算1.5万元股金,该股金只作为参加分红的依据,不负责亏损,改变以往租赁或征用的方式,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这样农民重新盘活土地资源,将原来抛荒的山垄田利用起来,又吃了一颗定心丸。预计2012年每亩土地入股可得分红7000元。 2、创新农村经营体制。以泉州万泉养殖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为在北京经商的村民张尚切牵头创办,注册资金1000万元,总投资2000多万元。除去以140亩土地入股的210万元外,690万元由张姓村民自愿出资入股,股金大小不计,其它有9个大股东揽尾,同时,限制大股东的出资额不得超过100万元。既保证该村张姓村民每家每户都有股份,又让公司能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运行。既让

海南花鳗养殖正风生水起

海南花鳗养殖正风生水起 花鳗是一种典型的降河性洄游鱼类,当性腺即将成熟时花鳗于秋冬季节顺水降河而下,群集于河口入海口。生殖腺逐步成熟,到远洋中产卵繁殖,繁殖后的成鳗不久即死去,孵化出来的仔鱼再逆流而上,返回大陆淡水江河溪流中发育生长。在中国北至浙江、南至海南沿海一带都可见其踪影,主要分布在我国广东和海南一带。 花鳗养殖在我国已近10年历史,大多集中在海南省,广东、福建等地区也有少量养殖。经过前10年的发展,我国花鳗产业成长缓慢,特别是海南,似乎并没有形成预期所想的产业规模,通过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苗种培育成功率低 目前,花鳗养殖的人工繁殖还未取得成功,其苗种来源主要靠天然捕捞。最初海南地区的花鳗养殖苗种主要来源于越南及本地苗种,其苗种的捕捞不规范,导致伤病苗偏多,在白仔苗培育阶段成活率较低。海南虽然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环境优势,但在培苗这块还不完全具备条件,并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苗种培育技术。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当地没有白仔苗开口必需的红虫。需要的营养物质跟不上来,导致小苗体型萎缩,即使吃了饲料都会逐渐消瘦,最后疾病爆发死亡。特别是花鳗的腮叶少,因而白仔苗阶段特别容易受到寄生虫侵害,造成发病死亡。

2、养殖技术水平落后 海南花鳗养殖业者大多不熟悉鳗鱼养殖技术,饲料投喂作为鳗鱼养殖重要环节,应根据鳗鱼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要求选择鳗鱼理想的饲料,当地大多数养殖户出于降低成本考虑或对饲料重要性认识不够等因素,投喂的饲料在配方上没有针对花鳗、加工工艺及检测等方面存在技术缺陷,无法保证饲料质量及各项性能指标(粘弹性、适口性、水中稳定性等)的稳定。特别在饲料营养方面无法做到均衡全面,容易导致花鳗摄食不良及池水水质恶化。 3、气候条件限制 部分花鳗养殖地区(如福建、广东),冬季气温、水温偏低,花鳗过冬常需要空运转池到海南暂养,这样不但养殖成本增高,而且易应激引发各种病害,较难适合原属热带鱼种花鳗所需的良好生长环境。不过相对于花鳗整个生产,特别是在商品花鳗养殖环节,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适合花鳗这种热带鱼种生长。 4养殖资本要求高 花鳗养殖需2-3年的时间,故在苗种、饲料和塘租等方面投入资金较大,养殖门槛的提高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花鳗养殖的推广。 在2010年上半年由广东某知名饲料厂牵头成立了海南鳗鱼协会,将花鳗养殖户召集一起总结出一些养殖经验,逐步进

鲟鱼养殖技术详细介绍

即鲟鱼(xún yú)(Sturgeon),古称鱏鱼(xún yú),体长0.5-7米。鲟鱼是世界上现有淡水鱼类中体形大、寿命长、古老的一种鱼类,迄今已有2亿多年的历史,起源于亿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素有“水中熊猫”和“水中活化石”之称,系现存的古老生物种群。 鲟鱼以其奇特的体形而被作为观赏鱼饲养。鲟鱼的头呈犁形,口下位,尾歪形,体背5行骨板。其幼鱼与成鱼均具观赏价值,其中施氏鲟(分布于黑龙江)自人工繁殖成功后,其幼鱼已正式作为观赏鱼进行人工饲养。多数种的常见个体都在几十公斤至数百公斤,欧洲鳇最大个体1600公斤,我国中华鲟最大个体600公斤。 一、鲟鱼的种类与生态特性: 由于过度捕捞、水质污染和兴修水坝等人为原因,鲟鱼资源遭到极度破坏,大多数种类处于濒危状态。目前所有的鲟鱼种类都已于1997年被列为国际濒危动植物物种贸易公约(CITES)的保护物种。 多数野生鲟鱼属于洄游性鱼类,其生命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海洋中度过的,产卵时才回到大河流中。现有的人工养殖鲟种多为陆封或半陆封型,可长期在淡水中生长,同时也可在盐度为15%的水中生长。 鲟鱼的寿命是鱼类中最长的,可达200多年。其性成熟所需时间也较长,在天然水域中雌鱼需10年-18年,雄鱼需6年-12年。多数种类并非每年产卵,而是间隔2年-4年。故鲟鱼资源在遭到破坏后,恢复难度极大。同龄个体,雌鱼一般较雄鱼要大。最大的个体长度达8米,重1.2吨。 多数鲟鱼属于底层冷水性鱼类,栖息在水质清澈,底质为沙砾的水域中。喜弱光,怕强光。鲟鱼食性一般为肉食性或杂食性,幼鱼以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水生昆虫为食;成鱼除底栖动物、水生昆虫外,还喜食小鱼小虾。产自北美的匙吻鲟为浮游生物食性。 二、主要养殖品种及水质要求: 目前世界上已进行人工繁殖驯养的种类主要有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闪光鲟、小体鲟、欧洲鲟、达氏鲟、中华鲟以及西伯利亚X小体鲟等10多个杂交种。在欧洲各国和美国,由于早已意识到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对鲟鱼的生物学研究和人工催产人工孵化率等研究已有多年,并成功地开发出适应性强、生长快的几个杂交种。各国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放流,对于保护和恢复鲟鱼资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我国,经过科研人员多年研究,中华鲟的人工繁殖技术日趋成熟,人工放流也已开展多年,2000年1月的大规模人工放流成为我国保护和恢复濒危物种的重要标志。 经过几年来我国各地的鲟鱼繁养实践,目前比较成熟的养殖品种有三类:一类是从欧洲(主要是从俄罗斯)引进的欧洲鲟鱼,以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闪光鲟为代表;另一类是我国自有的种类,以黑龙江流域出产的史氏鲟、达氏鳇X史氏鲟杂交种以及少量长江流域的中华鲟为代表;第三类是从美国引进的匙吻鲟。 在以上三类中,从俄罗斯引进的各地欧洲鲟鱼最受我国各地水产养殖者欢迎的。其主要原因为:1)人工受精卵来自已有几十年人工驯养鲟鱼历史的前苏联人工放流基地,其亲鱼至少是人工驯养的第二代乃至第三代,故此对于人工条件下驯养已具有相当的适应性,较直接来自于天然水域亲鱼所产的子一代苗种更易适应全人工养殖,从天然饵料到人工配合饲料的转化更容易,死亡率低(中华鲟由于其生物学特点,在饲料转化方面实际上更好,生长速度更快,此为特例;2)由于是人工驯养的子三代,其受精卵的引进符合CITES公约要求。因此在成品鱼出口上也得到国际公约许可。 水质:鲟鱼养殖用水的理化指标如下表所示: 项目单位指标

高温期鳗鱼养殖注意事项

今日三农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87603576.html, 夏末气候多变,高温、雷暴雨、台风等天气交替来临,鳗鲡养殖进入了高温期管理阶段。该阶段日照强度较大,池塘水温高,藻类、细菌等生物繁殖旺盛,易使池塘水体出现低透明度、高pH、缺氧以及水质突发性剧变等问题。针对该阶段的气候及水质特点,提出如下几点注意事项: 1.夏末高温期,要采取遮阴降温,加大换水量和加强刷洗排污工作。欧鳗精养池养殖日换水量一般要在1.2倍~1.5倍,日本鳗精养池及土池养殖要根据水质水色灵活掌握换水量。此外,还要定期检测池水的各项理化指标,及时掌握水质动态,适时采取措施。 2.今年台风较为频繁,雷暴雨天气常会导致水源及池水理化指标的突发性剧变,如水质混浊、pH值变化大等,水质突变易导致重大疾病的暴发。山区的土、水质偏酸,特别是下大暴雨时,应停止池塘加入混浊水,应待水源较清时再加,并结合停食泼洒生石灰等,沉淀悬浮物,澄清池水杀死病菌,改善水环境。 3.高温期要科学投饵,适当控制投喂量,避免暴食。投喂时间一般掌握在20分钟以内,八分饱即可,特别是欧洲鳗高温期若无限制投饵,易导致脱黏败血症的暴发。同时,每五六天左右停食一餐,泼洒药物(如高锰酸钾、含氯消毒剂等)进行水质改良与消毒。 4.台风来临前后应做好以下几点防范:时刻关注天气预报,台风来临前要做好人员、物资以及应紧措施的准备,维护好电源电路及相关设施(如配电盘要牢固,发电机要防止被雨水淋湿无法启动,要将遮阴网用铁线拉紧固定等);投饵方面应适当调整,尽量少食或停食;同时要进行水质调节,可使用含氯消毒剂、高锰酸钾、生态调水王等药物进行处理。台风过后,一般会面临高温天气,投饵量要逐渐增加,不可太快,并在饲料中添加保健类药物,如鳗鱼多维、诱食水产酵母、Vc、VE以及保肝利胆类(如护肝素、肝胆清、胆康等),以利于鳗鱼增加抗应激能力与体质的恢复。 5.高温期主要病害为欧洲鳗的脱黏败血症、狂游病、真菌性烂鳃及日本鳗鲡的烂鳃病。日常养殖管理与病害预防重点是要保持良好的水环境与合理的放养密度,尽量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病害的处理应优先考虑改良水环境,再对症下药。治疗期间不要一味考虑药浴而长时间停食,可视病情及时恢复少量投饵,适当在饵料中添加敏感性抗病原药物和有助于恢复内脏功能的添加剂,及时恢复病鳗体质,以更好控制病情并治愈。

中国鳗鲡养殖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中国鳗鲡养殖业的现状与进展对策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鳗鲡生产国。全国共有鳗鲡养殖场3000多家,养殖面积约1万公顷,年实际产量约12万吨~13万吨,占世界的2/3左右,烤鳗加工企业50多家,年加工能力10万吨,鳗鲡饲料加工企业约50家,生产能力约30万吨,从事鳗苗捕捞、养殖、饲料、加工及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20多万人,年产值超过150亿元,年出口创汇7亿美元~9亿美元,是单项出口创汇额最高的农产品之一。但由于鳗业是典型的出口依靠型的外向型产业,受国际市场的冲击较大。在貌似兴盛的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一、现状 1.养殖品种全世界现有鳗鲡品种19种。但进行人工养殖的仅有日本鳗鲡、欧洲鳗鲡、美洲鳗鲡和澳洲鳗鲡和太平洋双色鳗鲡5种。1991年,中国开始引进欧洲鳗鲡进行试养,通过3年的摸索,解决了养殖中

导致严峻死亡的重大病害,欧洲鳗鲡养殖迅速进展。同时,中国还进行了少量美洲鳗鲡的试养。另外,中国自产苗种太平洋双色鳗鲡,从2002开始,进行粗放式养殖,现有少量产品上市。2005年,部分养殖场进行了其他鳗鲡品种的引进试养试验。 2.养殖模式与技术中国早期鳗鲡养殖,以单一水泥池精养模式养殖鳗鲡,在调整进展期进展了土池养殖,但要紧用于日本鳗鲡的养殖。在鳗鲡养殖快速进展期,各种养殖模式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试验。通过实践检验,除精养池外,现进展良好的模式为土池欧洲鳗鲡的养殖,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正向江西、安徽等省市延伸。 3.病害防控技术中国鳗鲡疾病研究与养殖进展同步进行,至今,几乎完全了解了日本鳗鲡、欧洲鳗鲡和美洲鳗鲡养殖过程发生的要紧病害和引起的病原或病因,研究出了有效的防治技术。从2001年开始,对养殖鳗鲡进行病害测报和预报,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

鳗鱼养殖所需环境和设备

鳗鱼养殖所需环境和设备 1.鳗苗对环境的适应 鳗苗经长途运输,处于疲劳状态,加上运苗容器内温度与池水温度差距过大(特别是加温培育池),故需有一个适应过程,具体做法是:将鳗苗箱置于池边,逐渐用池水淋鳗苗箱,待鳗苗体温接近池水水温(一般不相差5℃)时才将其放入事先置于池中的网箱内;如果用尼龙袋充氧运输,可先将尼龙袋连苗放入池中,待袋温接近池水温度时再拆袋将鳗苗放入网箱内。鳗苗一般暂养30分钟~1小时(开增氧机),待活动正常后撇除死苗、污物,分别过秤、计数放入各个鳗苗培育池内。 2.养殖设施 ⑴鳗池规格 鳗池可分一级池、二级池、三级池和成鳗池四种。鳗场中这些池子的比例分别为2:8:15:75,即一个50亩水面的鳗场,一级池1亩,二级池4亩,三级池7.5亩,成鳗池37.5亩。这些池子的用途及规格如下。 一级池:用于鳗苗引食训练,并将鳗苗养到0.2克左右。面积为50~60平方米,池深0.8~1.0米,水深0.5~0.6米。 二级池:饲养体重0.2~2克鳗种。面积为200~400平方米,池深1.2~1.5米,水深0.8~1.0米。 三级池:饲养体重2~20克的鳗种。面积400~800平方米,池深1.4~1.5米,水深1.0~1.2米。 成鳗池:将体重20克左右的鳗种养成150~200克的食用鳗。面积800~1200平方米,池深1.5~1.6米,水深1.0~1.2米。 ⑵鳗池形状与结构 各级鳗池的形状以圆形或正方形切去四角为好。根据鳗鱼善逃、难捕和对水质要求较高的特点,在结构上必须具备防逃、易捕和注排水方便的功能。池壁有用块石、砖浆砌,混凝土现浇和混凝土预制板拼切三种形式,四周池壁垂直光滑,壁墙高0.8~1.6米,壁顶用盖板“压口”,盖板伸向池内5~10厘米,堤面要高出水面0.3~0.5米。池底有锅底形和平底形两种,要求坚硬、不漏水。底铺20厘米厚石渣,耙平压实后,再铺5厘米黄沙密缝,一级池还应 斜,进水口和排水口交叉相对。注水口设在池壁顶上,高出池塘最高水位20~30厘米,并伸向池内30厘米左右;排水口设在注水口对面,外围有三道闸门;第一道网闸起防逃作用, 池为2~4毫米。第二道板闸或暗箱,底部悬空,压出底层污水。第三道板闸,起溢水作用,使鳗池水位保持恒定。 鳗池对水质要求很高,不仅每个池子要求注、排水系统分开,而且整个鳗场的注、排水水源也必须严格分开。否则,会因鳗鲡粪便及大量微囊藻死亡而引起自身污染,导致鳗鱼严重死亡。 ⑶食棚 鳗鱼喜欢在阴暗处摄食,应在向阳背风的池边搭设食棚(包括食台、食场和荫棚)。食台是

鳗鱼养殖技术

鳗鱼养殖技术 鳗鱼具有生长快、产量高、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故享有“水中人参”,长期以来我国成鳗养殖区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等南部沿海地区。东台市温泉养鳗场率先在长江以北露天养殖成鳗试验并取得较好的效益。现将该场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池塘条件 该场地处里下河地区,水源充足,水质清新,交通和电力方便。池塘面积156亩,单个塘口面积8~12亩,计16个塘口,每个塘口均能单独进排水,并配备有1~2台增氧机和2~3个固定食台。 养殖技术 1、池塘的整修与消毒:春节后对池塘进行整修,干塘曝晒,4月中旬每亩用35公斤生石灰和水泼洒全池(包括塘边)消毒,5月上旬进水15~20厘米,每亩用20斤茶籽饼进行清塘、清杂、增肥。

2、鱼种放养:为延长鳗鱼最适生长期,鳗苗前期一直在配有锅炉,温度为28℃的大棚恒温室内养殖,6月初水温恒定在24℃以上放入土池,放养规格为60~100尾/公斤,放苗时用高锰酸钾进行消毒,并分规格分塘,每亩放养量1800尾左右。 3、水质管理:做好水质调控工作是鳗鱼取得高产高效的关键所在。一是勤换水,每月加换水2~3次,每次15厘米,特别是在养殖后期需勤换水,并加大换水量。二是勤开增氧,塘口配备水车式增氧机,视天气情况调节增氧时间,在养殖后期,特别是高温季节,每天增氧时间不低于8小时,提高溶氧来改善池塘水环境。三是定期使用生物制剂,在养殖后期由于塘存量大,残饵、排泄物较多,水质易变坏,我们每月用1~2次EM菌原露500克/亩,另外适当使用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等。 4、饲料投喂:根据鳗鱼的不同生长期调节饲料的配方,饲料蛋白不低于45%,脂肪含量低于8%,视水温、天气和吃食情况/日天,饲料量占鱼体量的2~3%。每7~10天调整一次投饲量,日投饲次数为2次,投喂前用饲料搅拌机搅拌并加适量的豆油,饲料都投在固定的食台上,以减少饲料失散,便于观察鳗鱼吃食动态。 病害防治 养殖期间每隔15天杀菌、杀虫一次,同时定时使用生物制剂和水质改良剂,此外每月使用2次大黄、黄莲、大蒜等中草药粉碎与饲料拌和投喂,这样可有效预防和降低疾病发生,近几年来该场采取上市措施后成活率均在90%以上。

中国鳗鱼出口趋势及策略分析

中国鳗鱼出口趋势及策略分析-国际贸易 中国鳗鱼出口趋势及策略分析 刘方池沈震字华中科技大学 通常而言,对于一个产业的竞争优势的前景分析需要从不同的层次以及结构上入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飞跃的发展,这些与中国政府营造的良好生产环境分不开。中国在生产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加之最近国家倡导的“一带一路”、区域经济自贸区合作以及人民币加入SDR等,必将刺激中国各方面出口的增长,拉动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中国是全球鳗鱼供给大国,在改革开放期间得到长足发展。通过研究中国鳗鱼在全球市场的现状以及在当下转型中面临的问题,可以进一步扩大鳗鱼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丰富鱼产品出口方式,巩固并加强当前的相对优势,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服务。 一、中国鳗鱼全球出口概述 (一)中国鳗鱼出口供大于求 全球最大的鳗鱼养殖国是中国,养殖生产鳗鱼主要用于出口,并带动了我国鳗鱼养殖、加工及饲料生产的全面发展。我国鳗鱼业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江苏、浙江、江西等省,2001年我国活鳗产量在达到高峰期,产量近15万吨。其中,达7.3万吨烤鳗出口,创汇6.2亿美元左右,活鳗出口约1.5万吨,实现1.6亿美元左右的汇收。从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分析,尽管我国烤鳗产品出口数量在2001年左右达到高峰,但平均单价却在低位徘徊,供大于求,经济效益较低。受日本市场需求的影响,活鳗产品自2004年后出口数量及单价大幅增长,出口数量最高增长幅度达3倍。而据中国鳗鱼网统计显示,中国鳗鱼出口量近年趋于稳定,每年维持在3.2万吨左右。

(二)中国鳗鱼出口主要供应日本 鳗鱼的使用价值以及营养价值使得它受到人们的青睐。全球最大的鳗鱼消费地是亚洲,欧美其次,其中日本每年消费鳗鱼大约占全球的2/3。日本鳗鱼年需求量在为13.6多万吨左右,本国生产的鳗鱼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量,进口鳗鱼产品80%以上,而这部分鳗鱼需求缺口主要靠进口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鳗鱼。1999年日本从中国进口的鳗鱼占其进口量的90%,此后几年,尽管受到日本进口政策和质量安全的影响进口量也占到70%左右。2000年我国鳗鱼业开发培育出美国新兴市场,美国自我国进口鳗鱼的量从1997年的不足500吨发展到目前的2500吨左右,进口量增长3倍多。意大利、德国、荷兰、法国、比利时、丹麦、西班牙等欧洲市场是我国鳗鱼的主要出口国,年消费中国鳗鱼量1万余吨。 (三)中国鳗鱼出口以烤鳗为主 中国鳗鱼出口鳗鱼种类主要是烤鳗和活鳗,相对而言比较单一。据中国鳗鱼网统计,中国烤鳗在2001年出口7.3万吨,占鳗鱼总量的83%,而到2014年只有2.7万吨,占出口总量的82%;活鳗2001年出口1.5万吨,在2015年只有0. 58万吨。以进口中国鳗鱼最多的日本为例,日本每年鳗鱼进口量约占全球鳗鱼贸易的90%,其市场容量逐年增长,每年销量在10万吨左右。但在2014年,日本进口中国烤鳗只有1.3万吨,进口活鳗0. 39万吨。相比较活鳗,烤鳗需求更大,烤鳗是消费者更加喜欢的品种。 (四)中国鳗鱼出口量逐年下降,政策利好迎良机 鳗鱼因其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备受全球消费者喜爱。例如,日本有专门的鳗鱼节,日本人在冬天常吃鳗鱼饭御寒;台湾将重阳节作为食鳗节,是

[总结]鳗鱼养殖

[总结]鳗鱼养殖 鳗鱼养殖 网友推荐答案鳗鱼的池塘养殖技术 鳗鱼学名镘鲡,为暖水性名贵食用鱼类,营养价值高,有“水中人参”养称,在国内外享有盛名。鳗鱼是一种降河性鱼类,每年秋季性成熟的亲鳗到深海中产卵繁殖。鳗苗于春季到河口附近索饵,在淡水中生长1周年,到翌年春,可长到15厘米,体重5克左右。鳗鱼性情凶猛、贪食、好动,昼伏夜出,趋光性强,喜流水。水温12?以上,鳗鱼开始摄食。白仔鳗主要摄食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和有机碎屑。体重5克左右的幼鳗开始捕食鱼苗,100克体重的小鳗能够追捕小鱼、小虾类。成鳗主食动物性饵料。人工饲养,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一、鳗苗的培育 1.池塘设置。池塘面积可在0.5亩左右,要设进排水装置,并安置30目的纱窗布,以防鳗苗随水流失。池塘水深保持在80厘米左右。有条件的可在池塘堤顶面铺砌地砖,地板砖向池塘内延伸出5,10厘米, 堤顶至水面的距离要保持40厘米左右,以防鳗苗逃走。 2.池塘消毒。池塘清整后,至少要经过一周的阳光曝晒,如果时间充足,曝晒塘底以淤泥开裂为佳。放养鳗苗前10天每亩用150公斤生石灰或20公斤(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消毒。一周后排干消毒池水,加注新水。鳗苗放养前要进行试水。 3.放养密度。每平方米水面放鳗苗约0.1公斤。 4.鳗苗的饲养。鳗苗进塘的前4天,可在全塘范围内均匀投喂活水蚤或红虫。第5天开始,即可训练鳗苗由原来的夜间吃食为白天吃食,由分散吃食改为集中吃食,由吃天然活饵料改吃人工配合饲料。方法为:在池塘边建一饲料台,饲料台上

方挂一个60瓦的电灯泡,利用鳗苗夜间趋光的特性,引诱鳗苗前往摄食。日间在饲料台上搭篷遮阴,造成一个阴环境,亦可引诱在白天喜暗的鳗苗前往摄食。鳗苗养成集中摄食的习惯后,可逐渐把投喂的时间从夜间推迟到早晨至日间。尔后,再逐渐加大配合饲料的比例。饲喂的时间一般为 每天的上、下午。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4%,6%。由于各上鳗苗的生长发育速度不同,每隔1个月左右,要进行一次分疏,即把个体小的鳗苗拣出来,放在另外池塘中饲养。 5.水质管理。池塘的水质要求每升水溶氧5毫克以上,池水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氨态氮含量在2PPM以下,亚硝酸盐含量在0.2PPM以下。为保证水中的溶氧量,可在池塘中央设置增氧机用以增氧。为维持水的透明度基本衡定,可在池塘中混养一些鲢、鳙、鲤、鲫鱼,每亩可混养50 尾左右。每隔一段时间要换注一部分新鲜水,以降低水中氨态氮和亚销酸盐的含量。 二、成鳗饲养 当鳗鱼长到50克以上时,即可作为成鳗饲养。 1.池塘设置与消毒。池塘设置与消毒要求与养殖鳗苗的池塘基本相同,只是池塘的面积需在1, 2.5亩之间。水深保持在1米左右。 2.放养密度。一般每亩池塘可放养50克的鳗鱼 7000尾左右,另外可适当搭养少量滤食性或底栖杂食性鱼类如鲢、鳙、鲤、鲫等。这样不仅可以达到保持水质清新的目的,而且可以提高鳗鱼池塘单位面积的生产效益。 3.饲料投喂。在池塘各边放置数个饲料台,把人工配合饲料放在饲料台上让鳗鱼摄食,日投饵量可为鱼体重的2%,3%。为避免饲料残渣污染水质,投喂量一般以投喂后15,25分钟能吃完为宜。 4.水质管理。鳗鱼在溶氧量为5,10毫克/升,PH值7.2,9,透明度20厘米左右的水质条件下才能生长良好。如水色变为暗褐色、黄褐色或乳白透明色,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