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技术选择原则

分离技术选择原则
分离技术选择原则

选择原则

●沉淀法分离的要求:

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即有选择地沉淀杂质或有选择地沉淀所需成分;

对于一些活性物质(如酶、蛋白质等)的沉淀分离, 沉淀方法不要破坏目标成分的活性和化学结构;

对于食品和医药中的目标成分的沉淀分离, 必须充分考虑残留物对人体的危害。

●盐析用盐的选择:

(1)盐析作用要强,一般多价阴离子盐析作用强,但有时多价阳离子反而会降低盐析作用;

(2)盐析用盐必须有足够大的溶解度,且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尽可能小。

(3)盐析用盐在生物学上是惰性的,不致影响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活性,最好不要引入不易分离的杂质。

(4)盐析用盐要有一定的纯度, 避免杂质带来干扰或对蛋白质的毒害。少量重金属离子对蛋白质巯基十分敏感,使用前需用H2S处理,或加入EDTA。

(5)来源丰富、价格低廉。

●有机沉淀剂的选择:

介电常数小,沉淀作用强;对生物分子的变性作用小;毒性低,挥发性适中;一般要求于水无限混溶。

最常用的有机沉淀剂是乙醇(浓度≥60% )和丙酮(浓度40-50% )

●对于不同种类的膜基本要求:

(1)透过速度和选择性:高通量、高选择

(2)耐压:一般膜操作的压力范围在0.1~0.5MPa,反渗透膜的压力更高,约为1~10MPa

(3)耐高温:高通量带来的温度升高和清洗的需要

(4)耐酸碱:防止分离过程中,以及清洗过程中的水解;

(5)化学相容性:保持膜的稳定性;

(6)生物相容性:防止生物大分子的变性;

(7)成本低;

●一个良好的模件应具备下列条件:

(1)膜面切线方向速度快,有高剪切率,以减少浓差极化;

(2)膜的装载密度,即单位体积中所含膜面积比较大;

(3)拆洗和膜的更换比较方便;

(4)保留体积小,且无死角;

(5)具有可靠的膜支撑装置。

●吸附剂选择原则

(1)吸附容量大:由于吸附过程发生在吸附剂表面,所以吸附容量取决于吸附剂表面积的大小。

(2)选择性高:对要分离的目的组分有较大的选择性。

(3)稳定性好:吸附剂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较高温度下解吸再生其结构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同时,还应具有耐酸碱的良好化学稳定性。

(4)适当的物理特性:适当的堆积密度和强度

(5)良好的抗污染能力

(6)廉价易得,易于再生

具有一定吸附能力的多孔物质都可以作吸附剂

●离子交换树脂树脂的选择:

应考虑被分离离子的电荷性、分子大小与数量、共存离子的种类与性质。

(1) 根据样品离子所带电荷选择阴或阳离子交换树脂;

(2) 吸附强的离子选用弱酸性或弱碱性树脂,避免过强吸附;

(3) 吸附性弱的离子选用强酸性或强碱性树脂,以增加保留;

(4) 大分子物质,宜选用大孔树脂。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教案

第8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教学目的:学习各种常用分离和富集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掌握复杂体系的 分离与分析;分离法的选择、无机和有机成分的分离与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各种常用分离和富集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教学难点: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和有关计算。 8.1 概述 干扰组分指样品中原有杂质(溶解)或加入试剂引入的杂质,当杂质量少时可加掩蔽剂消除干扰,量大或无合适掩蔽剂时可采用分离的方法。 分离完全的含义:(1)干扰组分少到不干扰;(2)被测组分损失可忽略不计。 完全与否用回收率表示 100?分离后测得的量回收率=%原始含量 对回收率的要求随组分含量的不同而不同: 含量(质量分数) 回收率 1%以上 >99.9% 0.01-1% >99% 0.01%以下 90-95% 常用的分离方法:沉淀、挥发和蒸馏、液-液萃取、离子交换、色谱等。 8.1.1沉淀分离法 1.常量组分的分离(自己看书:5分钟) (1) 利用生成氢氧化物 a. NaOH 法 b. NH3法(NH 4+存在) c. 有机碱法 六次(亚)甲基四胺 pH =5-6 d. ZnO 悬浮液法 pH =6 (2) 硫化物沉淀 (3) 有机沉淀剂 2.痕量组分的共沉淀分离和富集 (1) 无机共沉淀分离和富集 a. 利用表面吸附进行共沉淀 CuS 可将0.02ug 的Hg 2+从1L 溶液中沉淀出 b. 利用生成混晶 (2) 有机共沉淀剂 灼烧时共沉淀剂易除去,吸附作用小,选择性高,相对分子质量大,体积也大,分离效果好。 a. 利用胶体的凝聚作用进行共沉淀:辛可宁,丹宁,动物胶b. 利用形成离子缔合物进行共沉淀:甲基紫,孔雀绿,品红,亚甲基蓝c. 利用“固体萃取剂”进行共沉淀。 8.1.2挥发和蒸馏分离法 挥发法:选择性高 As 的氢化物,Si 的氟化物,As 、Sb 、Sn 、Ge 的氯化物 蒸馏法:N -NH 4+-NH 3↑(酸吸收) 利用沸点不同,进行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 8.2 液-液萃取分离法 8.2.1萃取分离法的基本原理 萃取:把某组分从一个液相(水相)转移到互不相溶的另一个液相(有机相)的过程。 反萃取:有机相→水相

色谱分析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色谱分析综合体 一.选择题 1.在色谱分析中,用于定量的参数是( B ) A 保留时间 B 调整保留值 C 峰面积 D 半峰宽 2.塔板理论不能用于( D ) A 塔板数计算 B 塔板高度计算 C 解释色谱流出曲线的形状 D 解释色谱流出曲线的宽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3.在气-固色谱分析中, 色谱柱内装入的固定相为( D ) A 一般固体物质 B 载体 C 载体+固定液D固体吸附 剂 4.当载气线速越小,范式方程中,分子扩散项B越大,所以应选下列气体中哪一种 作载气最有利?( D ) A H2 B He C Ar D N2 5.试指出下述说法中, 哪一种是错误的? ( C ) A 根据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可以进行定性分析 B 根据色谱峰的面积可 以进行定量分析 C 色谱图上峰的个数一定等于试样中的组分数 D 色谱峰的区域宽度 体现了组分在柱中的运动情况 6.为测定某组分的保留指数,气相色谱法一般采取的基准物是:( C ) A 苯 B 正庚烷 C 正构烷烃 D 正丁烷和丁二 烯 7.试指出下列说法中,哪一个不正确?气相色谱法常用的载气是( C ) A N2 B H2 C O2 D He 8.试指出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A ) A 固定液是气相色谱法固定相 B N2、H2等是气相色谱流动相

C 气相色谱法主要用来分离沸点低,热稳定性好的物质 D 气相色谱法是一个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的分析方法 9. 在气-液色谱法中, 首先流出色谱柱的组分是 ( A ) A 溶解能力小 B 吸附能力小 C 溶解能力大 D 吸附能力大 10.根据范第姆特议程式,指出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 ) A 最佳流速时,塔板高度最小 B 最佳流速时,塔板高度最大 C 最佳塔板高度时,流速最小 D 最佳塔板高度时,流速最大 二.填空题 1.按流动相的物态可将色谱法分为 气相色谱法 和 液相色谱法 。前者的流动相的 气体 ,后者的流动相为 液体 。 2.气相色谱法多用 高 沸点的 有机 化合物涂渍在惰性载体上作为固定相,一般只要在 450 ℃以下,有 1.5 至 10 Kp a 的蒸气压且 稳定 性好的 有机和 无机 化合物都可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离。 3.气相色谱仪由如下五个系统构成: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和检测记录系统。 4.气相色谱常用的检测器有 热导检测器 , 氢火焰检测器 , 电子捕获检测器 和 火焰光度检测器 。 三、简答题 1、组分A 、B 在某气液色谱柱上的分配系数分别为495和467。试问在分离时哪个组分先流出色谱柱。 答:根据分配系数的定义: g s c c K = 分配系数小的组分先流出色谱柱,因此B 先流出色谱柱。 2、为什么说分离度R 可以作为色谱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 答:由 )2()1()1()2()2()1() 1()2()(2)(21b b R R b b R R W W t t W W t t R +-=+-= 及1,21,2)2(') 1(')2(144r r n t t t n R eff R R R eff -?=-?= 可知 R 值越大,相邻两组分分离越 好。而R 值的大小则与两组分保留值和峰的宽度有关。对于某一色谱柱来说,两组分保留值差别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固定液的热力学性质,反映了柱选择性的好坏;

分析化学 第十二章 分析化学中的常用分离方法

第十二章 定量分析中的分离方法 (1~2学时) 在络合滴定一章中讨论过用掩蔽方法消除干扰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单用掩蔽的方法有时难以消除干扰离子的影响,此时,需要选用适当的分离方法使待测组分与干扰组分分离;对于微量或痕量组分的测定,常需要富集后才能测定。对于常量组分的分离和痕量组分的富集,总的要求是分离、富集要完全,即待测组分回收率要符合一定的要求。对于含量大于1%的常量组分,回收率应接近100%;对于痕量组分,回收率可在90~110%之间,在有的情况下,例如待测组分的含量太低时,回收率在80~120%之间亦属符合要求。 §12-1 沉淀分离法 沉淀分离法是利用反应使待测组分与干扰离子分离的方法。常用的沉淀分离方法有: 1 氢氧化物沉淀分离法 使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如Fe(OH)3等]或含水氧化物(如SiO 2·H 2O 等)。常用的沉淀剂有NaOH 、氨水、ZnO 等。 ⑴ NaOH 溶液:通常用它可控制pH 值≥12,常用于两性金属离子和非两性金属离子的分离。 ⑵ 氨和氯化铵缓冲溶液:它可将pH 值控制在9左右,常用来沉淀不与NH 3形成络离子的许多种金属离子,亦可使许多两性金属离子沉淀成氢氧化物沉淀。 ⑶ 利用难溶化合物的悬浮液来控制pH 值:例如ZnO 悬浮液就是较常用的一种,ZnO 在水中 具有下列平衡:ZnO + H 2O Zn(OH)2 Zn 2+ + 2 OH - [Zn 2+][OH -]2 = Ksp [OH -]= ][2+Zn K sp 当加ZnO 悬浮液于酸性溶液中,ZnO 溶解而使[OH -]达一定值时,溶液pH 值就为一定的数 值。例如[Zn 2+]=0.l mol ·L -1时,[OH -]= 1 .0102.117-?=1.1×10-6 而当[Zn 2+]改变时,pH 值的改变极其缓慢。一般讲,利用ZnO 悬浮液,可把溶液的pH 值控制在5.5~6.5。其他如CaCO 3、MgO 等的悬浮液都可用以控制一定的pH 值。 氢氧化物沉淀分离法的选择性较差。形成的沉淀多为是非晶形沉淀,共沉淀现象较为严重。为了改善沉淀性能,减少共沉淀现象,沉淀作用应在较浓的热溶液中进行,使生成的氢氧化物沉淀含水分较少,结构较紧密,体积较小,吸附杂质的机会减小。沉淀完毕后加入适量热水稀释,使吸附的杂质离开沉淀表面转入溶液,从而获得较纯的沉淀。如果让沉淀作用在尽量浓的溶液中进行,并

技术部系统技术选择标准管理办法_V1.0

技术部系统技术选择标准管理办法 V1.0 2018年12月12日

文件修订历史记录

目录 第一章前言 (4) 第二章相关部门职责 (4) 第三章信息系统技术标准制定与执行流程 (5) 3.1信息系统技术标准制定原则 (5) 3.2信息系统技术标准制定过程 (5) 3.3信息系统技术标准的培训 (6) 3.4信息系统技术标准的使用范围 (6) 3.5信息系统技术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与监督 (6) 3.6信息系统技术标准的完善 (7) 第四章监督与惩罚 (7) 第五章其他 (7)

第一章前言 第一条为指引信息系统技术标准制定、贯彻执行、对执行情况的总结分析、改进等环节的工作,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原则上需要依据相应标准的修改而同步修改,修改后由编制部门负责发布。 第二章相关部门职责 第三条架构管理决策部门对信息标准化工作进行统一领导,确定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协调解决信息标准化建设及执行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第四条架构管理归口部门由架构管理决策部门授权,全权负责信息标准化的统一规划、建设、及综合管理。 第五条架构管理归口部门负责本管理办法的制定(修订)与发布;负责企业技术标准的制定(修订)与评审以及发布;负责技术标准的培训、宣传贯彻、日常维护;负责审查和监督各项目组及相关部门对技术标准的执行情况;负责根据项目组及相关部门的反馈,形成改进意见,对技术标准进行持续改进。 第六条架构管理参与部门的人员负责支持协助技术标准的制定、执行等相关工作、并协助对标准的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和落实技术标准的执行工作,加强技术标准规范的事中管理,如:负责定期组织专项检查,帮助并督促项目组、团队解决存在的问题。

断路器一般选用原则.

低压断路器(空气开关)典型产品低压断路器主要分类方法是以结构形式分类,即开启式和装置式两种。 开启式又称为框架式或万能式,装置式又称为塑料壳式。 断路器一般选用原则 (1)断路器的额定工作电压≥线路额定电压。 (2)断路器的额定电流≥线路负载电流。 (3)断路器的额定短路通断能力≥线路中可能出现的最大短路电流(按有效值计算)。(4)线路末端单相对地短路电流≥1.25倍断路器瞬时脱扣器整定电流。 (5)断路器的欠电压脱扣器额定电压=线路额定电压。 (6)断路器分励脱扣器额定电压=控制电源电压。 (7)电动传动机的额定工作电压=控制电源电压。 (8)校核断路器允许的接线方向。有些型号断路器只允许上进线,有些型号允许上进线或下进线。 低压断路器的选用原则 1)根据线路对保护的要求确定断路器的类型和保护形式--确定选用框架式、装置式或限流式等。 2)断路器的额定电压UN应等于或大于被保护线路的额定电压。 3)断路器欠压脱扣器额定电压应等于被保护线路的额定电压。 4)断路器的额定电流及过流脱扣器的额定电流应大于或等于被保护线路的计算电流。5)断路器的极限分断能力应大于线路的最大短路电流的有效值。 6)配电线路中的上、下级断路器的保护特性应协调配合,下级的保护特性应位于上级保护特性的下方且不相交。 7)断路器的长延时脱扣电流应小于导线允许的持续电流。 (1)装置式断路器装置式断路器有绝缘塑料外壳,内装触点系统、灭弧室及脱扣器等,可手动或电动(对大容量断路器而言)合闸。有较高的分断能力和动稳定性,有较完善的选择性保护功能,广泛用于配电线路。目前常用的有DZl5、DZ20、DZXl9和C45N (目前已升级为C65N)等系列产品。其中C45N(C65N)断路器具有体积小,分断能力高、限流性能好、操作轻便,型号规格齐全、可以方便地在单极结构基础上组合成二极、三极、四极断路器的优点,广泛使用在60A及以下的民用照明支干线及支路中(多用于住宅用户的进线开关及商场照明支路开关)。 (2)框架式低压断路器框架式断路器一般容量较大,具有较高的短路分断能力和较高的动稳定性。适用于交流50Hz,额定电流380V的配电网络中作为配电干线的主保护。框架式断路器主要由触点系统、操作机构、过电流脱扣器、分励脱扣器及欠压脱扣器、附件及框架等部分组成,全部组件进行绝缘后装于框架结构底座中。目前我国常用的有DWl5、ME、AE、AH等系列的框架式低压断路器。DWl5系列断路器是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全系列具有1000、1500、2500和4000A等几个型号。 ME、AE、AH等系列断路器是利用引进技术生产的。它们的规格型号较为齐全(ME开关电流等级从630A~5000A共13个等级),额定分断能力较DWl5更强,常用于低压配电干线的主保护。 (3)智能化断路器目前国内生产的智能化断路器有框架式和塑料外壳式两种。框架式智能化断路器主要用于智能化自动配电系统中的主断路器,塑料外壳式智能化断路器主

漏电断路器的选用原则

根据使用目的和电气设备所在的场所来选择 1)直接接触触电的防护 因直接接触触电的危害比较大,引起的后果严重,所以要选用灵敏度较高的漏电断路器,对电动工具、移动式电气设备和临时线路,应在回路中安装动作电流为30mA,动作时间在0.1s之内的漏电断路器。对家用电器较多的居民住宅,最好安装在进户电能表后。 如果一旦触电容易引起二次伤害(比如高空作业),应在回路中安装动作电流为15mA,动作时间在US之内的漏电断路器。对于医院中的电气医疗设备,应安装动作电流为6mA,动作时间在US之内的漏电断路器。 2)间接接触触电防护 不同场所的间接接触触电,能对人身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所以,不同场所应安装不同的漏电断路器。对容易触电的危害性较大的场所,要求用灵敏度比较高的漏电断路器。在潮湿场所比在干燥场所触电的危险性要大得多,一般应安装动作电流为15-30mA,动作时间在0.1s之内的漏电断路器。对于水中的电器设备,应安装动作.电流为6- l0mA,动作时间在US之内的漏电断路器。 对于操作人员必须站在金属物体上或金属容器内的电气设备,只要电压高于24V,就应安装动作电流为15mA以下,动作时间在US之内的漏电断路器。对电压为220V或380V的固定电气设备,当外壳接地电阻在500fZ以下时,单机可安装动作电流为30mA,动作时间在0.19之内的漏电断路器。对额定电流在100A以上的大型电气设备或带有多台用电设备的供电回路,可安装动作电流为50--100mA的漏电断路器,对用电设备的接地电阻在1000以下时,可安装动作电流为200-500mA的漏电断路器。 根据电气设备的供电方式选择 1)单相220V电源供电的电气设备应选用二极二线式或单极二线式漏电断路器。 2)三相三线制380V电源供电的电气设备,应选用三极四线式或四极四线式漏电断路器。 艾驰商城是国内最专业的MRO工业品网购平台,正品现货、优势价格、迅捷配送,是一站式采购的工业品商城!具有10年工业用品电子商务领域研究,以强大的信息通道建设的优势,以及依托线下贸易交易市场在工业用品行业上游供应链的整合能力,为广大的用户提供了传感器、图尔克传感器、变频器、断路器、继电器、PLC、工控机、仪器仪表、气缸、五金工具、伺服电机、劳保用品等一系列自动化的工控产品。

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分离度R作为色谱柱的分离效能指标,其定义为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个组分色谱峰峰底宽度总和之半的比值 一、分离度 两个组分怎样才算达到完全分离?首先是两组分的色谱峰之间的距离必须相差足够大,若两峰间仅有一定距离,而每一个峰却很宽,致使彼此重叠,则两组分仍无法完全分离;第二是峰必须窄。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时,两组分才能完全分离。 判断相邻两组分在色谱柱中的分离情况,可用分离度R作为色谱柱的分离效能指标。其定义为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个组分色谱峰峰底宽度总和之半的比值 R值越大,就意味着相邻两组分分离得越好。因此,分离度是柱效能、选择性影响因素的总和,故可用其作为色谱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 从理论上可以证明,若峰形对称且满足于正态分布,则当R=1时,分离程度可达98%;当R=1.5时,分离程度可达99.7%因而可用R=1.5来作为相邻两峰已完全分开的标志。 当两组分的色谱峰分离较差,峰底宽度难于测量时,可用半峰宽代替峰底宽度,并用下式表示分离度: 二、色谱分离基本方程式: 值,亦可使分析时间在不至于过长。使峰的扩展不会太严重对检测发生影响。

由分离度基本方程式可看出: (1)分离度与柱效的关系(柱效因子) 分离度与n的平方根成正比。 (2)分离度与容量比的关系(容量因子),k >10时,k/(k+1)的改变不大,对R的改进不明显,反而使分析时间在为延长。因此k值的最佳范围是1< k <10,在此范围内,既可得到大的R 表2-2 k值对k/(k+1)的影响 k 0.5 1.0 3.0 5.0 8. 0 10 30 50 k/(k+1) 0.33 0.50 0.75 0.83 0.89 0.91 0.97 0.98 (3)分离度与柱选择性的关系(选择因子),α越大,柱选择性越好,分离效果越好。分离度从1.0增加至1.5,对应于各α值所需的有效理论塔板数大致增加一倍。 分离度、柱效和选择性参数之间的联系为: a n有效 R=1.0R=1.5 1.00 1.005 1.01 1.02 1.05 1.07 1.10 1.15 1.25 1.50 2.0 ∞ 650000 163000 42000 7100 3700 1900 940 400 140 65 ∞ 1450000 367000 94000 16000 8400 4400 2100 900 320 145 三、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 1.载气及其流速的选择 对一定的色谱柱和试样,有一个最佳的载气流速,此时柱效最高,根据下式 H=A+B/u+C U 用在不同流速下的塔板高度H对流速u作图,得H-u曲线图。在曲线的最低点,塔板高度H最小(H最小) 。此时柱效最高。该点所对应的流速即为最佳流速u最佳,及H最小可由式(14-17)微分求得:

史上最全的断路器型号与选用原则

史上最全的断路器型号与选用原则! 断路器: 又称自动开关,它是一种既有手动开关作用,又能自动进行失压、欠压、过载、和短路保护的电器。它可用来分配电能,不频繁地启动异步电动机,对电源线路及电动机等实行保护,当它们发生严重的过载或者短路及欠压等故障时能自动切断电路,其功能相当于熔断器式开关与过欠热继电器等的组合。而且在分断故障电流后一般不需要变更零部件,一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分类: 按操作方式分有:电动操作、储能操作和手动操作。 按结构分有:万能式和塑壳式。 按使用类别分有:选择型和非选择型。 按灭弧介质分有:油浸式、真空式和空气式。 按动作速度分有:快速型和普通型。 按极数分有:单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等。 按安装方式分有:插入式、固定式和抽屉式等。 断路器型号释义 目前我国断路器型号根据国家技术标准的规定,一般由文字符号和数字按以下方式组成。其代表意义为:产品字母代号,用下列字母表示: S—少油断路器; D—多油断路器; K—空气断路器; L—六氟化硫断路器; Z—真空断路器; Q—产气断路器; C—磁吹断路器。 装置地点代号: N—户内;

W—户外。 设计序列代号: 以数字1、2、3……表示。 额定电压,KV。 其它补充工作特性标志: G—改进型; F—分相操作。 额定电流,A。 额定开断电流,KA。 特殊环境代号。 补充: GW-110(III)W-630 G------隔离开关 W------户外使用 110---------适用于额定电压为110KV的系统中(Ⅲ)-------Ⅲ型(设计序号) 630---------适用于额定电流在630A以下的系统中GN22-10/2000 G------------隔离开关 N------------户内使用 22-----------设计序号 2000-----------适用于额定电流在2000A以下的系统中SW2-110II S-------------少油断路器

第十一章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第十一章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制作人:杨敏岚施忠斌§ 11-1概述 § 11-2沉淀分离法 § 11-3溶剂萃取分离法 § 11-4离子交换分离法 § 11-5液相色谱分离法 教学内容:回收率、分离因索、分配系数、分配比、萃取率、分离系数、交联度、交换容量、离了亲和力、比移值等含义;沉淀分离法、溶剂萃取分离法、离子交换分离法、液相色谱分离法 教学重点:分离效果的评价;纸色谱法 教学难点:分离机理 2

前处理 ■ ■ 取样f溶样f消除干扰 掩蔽 分离测定 原理 方法 亠计算 数据处理 结果 气液分离: 液液分离方法论文撰写「氢氧化物I NaOH、NH3 -沉淀分离I硫化物:H Q S 固相萃取I有机沉淀剂:H2C2O4,丁二酮肪 I离子交换分离/阳离子交换树脂 禺于交映分禺伽离子交换树脂 挥发和蒸憎克氏定氮法,CX预氧化T法螯 合物萃取 r萃取分离V离子缔合物萃取 I I三元络合物萃取 r支撑型液 J液膜分离-乳状液型液膜 生物膜 气固分离?超临界流体萃取 V其他分离方法:萃淋树脂、螯合树脂、浮选、色谱分离法分离分析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电泳分析法4

有机沉淀剂: 种类多?选择性好?晶形好?可灼烧除去? 6 § 11-1概述 液相色?分离法 评价分离效果的指标: 1、回收率(RQ R A ?;;"X100% R A 臺99.9% R^^95% A 分离前w 的质量 R 2. S R /A (分离因索):S R /A = 0X100% S B /A<0,1% S R /A V W-」% R A ' ------ AN+B (共沉淀分离与富集待测组分) 容易共沉淀?选择性不离:应?先沉淀微■组分. 设A ——待测组分。B 一共存组分 (直接测定A ) A: A-选择方法测定 分离 溶剂萃取分离法 离子交换分离法 分离后A 的质* 常*分析痕S 分析 § 11?2沉淀分离法 「无机沉淀剂 沉淀剂- 一、方法例: 有机沉淀剂 —BN+A (分离干扰组分〉 无机沉淀剂: B 沉淀分离方法

浅述防护林树种选择原则和造林技术

浅述防护林树种选择原则和造林技术 【摘要】防护林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止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等生态效益。本文作者从山区县实际出发,对营造防护林的树种选择原则、营造林技术进行了粗略的探讨,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防护林;树种选择;造林技术;紫金县 防护林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止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等生态效益。通过林业生态建设,有计划地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对促进植被恢复和发展,不断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物种多样性,达到减弱动力源和物质源的双重效果,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近年来,紫金县在依托国家、省重点林业工程建设资金的支持下,不断加大营造防护林工程建设力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目前防护林工程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来看,营造质量离高标准、高质量还有一定差距,在防护林规划设计、苗木选育、施工技术、养护管理等环节的工作经验十分有限,还处在摸索阶段发展过程。为进一步提高防护林工程造林质量,作者根据本县山区的实际情况,现就有关营造防护林工程的树种选择原则和造林技术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1.防护林树种选择原则 1.1科学规划,依据防护目的确定树种,并与原林种相结合的原则。科学规划要基于环境保护理念出发进行分析和总结,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利用当前的科学技术手段建立起完备的生态防护系统,是恢复当前生态平衡的有效手段。因此,防护林树种应具有生长快、防护性能好、抗逆性强、树体高大、树冠适宜、深根性、生长稳定等优良性状。在规划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全县实际情况,整体规划,因害设防。在针对不同防护目的选定树种种类时,应和当地林种类型、优势树种、适生树种相结合,充分发挥林种的功能。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可分别优先选用耐干旱的灌木树种、亚乔木树种;严重风蚀、干旱地区,要注意选择根系发达、耐风蚀的树种。 1.2严格标准,遵循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本地区自然条件的多样性、立地类型复杂性的特点,严格按照有关重点防护林建设的技术规程和标准,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在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科学技术,进行综合性、示范性和时效性的分析,确立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分类指导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做好防护林营造规划设计,将建设任务落到实处。而适地适树原则是林业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工作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造林成功的首要前提。由于各树种的生态适应幅度差异不同,在选择防护林树种时,必须明确各树种的生态特性和生态适应幅度,依据当地立地条件和灾害特点选择主要造林树种和伴生树种。因此,树种选择的主要原则为提高人工林的抗逆性能和综合效益,维护和提高林地生产力,因地制宜地营造防护林。

断路器选型基本原则

断路器选型基本原则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断路器选型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发布时间:10-12-16 来源:点击量:1673 字段选择:大?中?小 1断路器的额定电压必须大于或等于线路的工作电压。 负载或额定电源的电压要大于或等于开关的额定电压,因为这事关产品的安全性能。高于开关额定电压的电压有可能会使产品绝缘性能性能下降,存在事故隐。 2断路器的额定短路通断能力≥线路中可能出现的最大短路电流。 线路中发生相线与相线或相线与中性线之间的短路电流是很大的,越是接近电源分配端的电流就越大,因为整个短路回路的阻抗小。因此要求断路器必须有一定的短路分断能力,当短路分断能力大于或等于线路中可能出现的最大短路电流时,在瞬时脱扣器的作用下,开关能瞬时熄弧断开。如开关的额定短路通断能力≤线路中可能出现的最大短路电流因开关不能熄弧,由燃弧引起的过高温度使触点粘(短路)从而毁坏配电线路以致设备。 3断路器的额定电流≥线路的负载电流。 负载的额定电流必须等于或小于开关的额定电流,一般情况下小于开关的额定电流,考虑到留有一定的裕度,一般选开关的额定电流比实际负载电流大20℅左右,不要选得太大,必须考虑过载保护及短路保护都能动作,选取过大的额定电流,过载保护失去作用,由于线路的粗细及长短关系,负载端的短路电流达不到瞬时脱扣器的整定动作值,从而使短路保护失效。 4漏电断路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必须≥2倍的线路业已存在的泄漏电流。

在配电线路中由于线路的绝缘电阻随着时间的增长会下降及对地布线分布电容的存在,线路或多或少对地存在一定的泄漏电流,有的还比较大,因此在选取漏电断路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必须大于实际泄漏电流的两倍才能保证开关不会误动作,这也是与国家标准规定的额定漏电不动作电流为额定动作电流的一半是相符合的。 5断路器末端单相对地短路时能使选用B、C、D型瞬时脱扣器的开关动作,对于不同类型的负载(用电设备)选用不同的瞬时脱扣器和相应的电流等级的产品。根据不同的负载设备选用不同类型的瞬时脱扣器和额定电流,B、C、D型瞬时脱扣器的使用对象前面有说明。选取额定电流及相应的瞬时脱扣器时必须考虑负载的额定电流及可能输出的最大短路电流。当最大短路电流大于或等于B、C、D型瞬时脱扣器的整定动值时,短路保护才能起作用。 6在装漏电保护器之前必须搞清原有的供电保护型式,以便判断是否可以直接安装或需改动。 供电保护型式在前面已有详细说明。在未安装漏电断路器之前,有些设备已采取一些供电保护型式,但是有一些保护型式如不改动是不适宜直接安装漏电断路器,否则会引起开关的误动或拒动。具体使用将在后面案例中进行分析。 7有进出线规定的产品必须严格按要求接线,进出线不可反接。 漏电断路器必须按要求接线,否则会引起开关漏电保护功能的损坏,因漏电保护线路板的工作电源从开关的出线端引出,如采取反接线,则线路板的工作电源长期存在,一旦漏电保护动作,内部电磁脱扣线圈因长期通电而损坏(电磁脱扣线圈的设计为瞬时工作方式),漏电功能损坏。

断路器选择原则

断路器选择的原则 摘要:最常见的负载有配电线路、电动机和家用与类似家用(照明、家用电器等)三大类。以此相对应的便有配电保护型、电动机保护型和家用及类似家用保护型的断路器。这三类断路器的保护性质和保护特性是不相同的。 关键词:断路器选用原则使用要点 一、不同的负载应选用不同类型的断路器 最常见的负载有配电线路、电动机和家用与类似家用(照明、家用电器等)三大类。以此相对应的便有配电保护型、电动机保护型和家用及类似家用保护型的断路器。这三类断路器的保护性质和保护特性是不相同的。 (一)、对配电型断路器而言,它有A类和B类之分:A类为非选择型,B类为选择型。所谓选择型是指断路器具有 过载长延时、短路短延时和短路瞬时的三段保护特性。万能式 (又称框架式) 断路器中的DW15系列、DW17(ME)系列、AH系列和 DW40、DW45系列中大部分是B型,而DZ5、DZ15、 DZ20、TO、TG、CM1、TM30及HSM1等系列和万能式 DW15、DW17的某些规格因仅有过载长延时、短路瞬时的

二段保护,它们是属于非选择型的A类断路器。选择性保护,如图1所示。 图1 当F点短路时,只有靠近F点的QF2断路器动作,而上方位的QF1断路器不动作,这就是选择性保护(由于QF1不动作,就使未发生故障的QF3、QF4支路保持供电)。 如果QF2和QF1都是A类断路器,则F点发生短路,短路电流值达一定值时,QF1、QF2同时动作,QF1断路器回路及其下的支路全部停电,就不是选择性保护了。 能够实现选择性保护的原因是,QF1为B类断路器,它具有短路短延时性能,当F点短路时,短路电流流过QF2支路,也流过QF1回路,QF2的瞬时动作脱扣器动作(通常它的全分断时间不大于0.02s即≤0.02s),因QF1的短延时,QF1在0.02s内不会动

气相色谱最佳实验条件选择

气相色谱最佳实验条件的选择 1、优选色谱柱的原则 (1)以美国EPA 提出的重点控制有机污染物为目标,讨论色谱柱的优选。 (2)这些污染物有如下特点。 ● 种类多组成复杂,可分为八大类(见下表)(重点控制有机污染物部分测定 的色谱条件) ● 一些化合物结构相似、极性相近,不易分离 ● 一些化合物挥发性差,在气相色谱中不易出峰,灵敏度低,出峰慢 ● 沸点范围宽,低沸点化合物和高沸点化合物沸点相差200℃多,对柱温要求 差别大,要有恰当的程序升温,最后需要温度高达290℃。 化合物 名称 色谱条件 保留时间 t R min 响应因子 灵敏度Si [(mV·s )/g] 检测限Di 绝对值[μg/(V·s)] 标准偏差s 相对值 卤代烷 类 酚类 酯类 胺类 (乙酰胺) 40℃(4min ) 25℃/min 95℃(2min ) 10℃/min 140℃ 35℃/min 285℃(10min ) 14.550 2.52 0.18 2.60 1.06×1010 1.89×10-11 苯系物 多环芳 烃 烯类 (丙烯腈) 30℃(1min ) 25℃/min 150℃(2min ) 2.775 1.72 0.28 1.15 2.95×1011 3.39×10-12 烷烃类

2、色谱柱应具备的性能 [1].选择性好(对不同组分有不同的溶解和解析能力) [2].极性范围广(具有多种类型的作用力,可分析多种类型的样品) [3].化学稳定性强(不与样品反应) [4].液态粘度小(组分在其中快速完成溶解和解析能力) [5].热稳定性高(有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能承受较高的工作温度和较低的 凝固点,以便完成对沸程较宽的样品的分离分析) [6].附着力强(在载体表面上形成的薄膜不易脱落,有利于提高柱效率) [7].蒸汽压低(流失少、基线稳定、柱寿命长) 3、柱温的选择 (一)柱温范围 柱温是一个重要的色谱分析参数,它对分离效能和分析速度影响很大。显然,柱温不能高于固定液最高使用温度,否则会造成固定液流失,柱效降低,直至失效。升温可以增加气相和液相的传质速率,提高柱效能,缩短分析时间;但使各组分靠拢,不利分离。降低柱温可使选择性增大,但太低则被分离组分在两相间的扩散速率大大减少,不能迅速达到平衡,峰型变宽,并延长了分析时间。因此,应综合考虑在能将最难分离的组分分开的前提下,尽量采用低柱温。 (二)程序升温 通常把柱温恒温在试样各组分的平均沸点,称此法为恒温色谱法。对于沸点范围较宽的试样,则低沸点组分因柱温太高而使色谱峰相互重叠;高沸点组分又因柱温太低,流出很慢,峰形宽而平,有些甚至不能流出。对这种样品应采用程序升温的办法。即按一定加热速率,柱温随时间增加,使混合物各组分在最佳温度下流出色谱柱,得到良好分离。 程序升温按柱温-时间变化方式不同,分线性升温和非线性升温二种。以一种速率升温为线性升温;以两种或两种速率升温,有时中间还夹有恒温过程者称非线性升温。非线性升温中设定一次升温速率称为一阶,一次恒温称为一个平台。(三)柱温选择 在色谱实验中,一般根据样品的沸点来选择柱温,同时要考虑固定液的用量。

气相色谱分离的条件选择word精品

气相色谱分离的条件选择 一?载气及流速 1.载气对柱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组分在载气中的扩散系数 D m(g)上,它与载气分子量的平方根成反比,即同一组分在分子量较大的载气中有 较小的D m(g)。 (1 )涡流扩散项与载气流速无关; (2)当载气流速u小时,分子扩散项对柱效的影响是主要的,因此选用分子量较大的载气,如N2、Ar,可使组分的扩散系数D m(g)较小,从而减小分子扩散的影响,提高柱效; (3)当载气流速u较大时,传质阻力项对柱效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因此选用分子量较小的气体,如H2、He作载气可以减小气相传质阻力,提高柱效。 2.流速(u)对柱效的影响:从速率方程可知,分子扩散项与流速成反 比,传质阻力项与流速成正比,所以要使理论塔板高度H最小,柱效最高,必有一最佳流速。对于选定的色谱柱,在不同载气流速下测定塔板高度,作H-u图。 由图可见,曲线上的最低点,塔板高度最小,柱效最高。该点所对应均流速即为最佳载气流速。在实际分析中,为了缩短分析时间,选用的载气流速稍高于最佳流速。 图1 H-u曲线 二.固定液的配比又称为液担比。

从速率方程式可知,固定液的配比主要影响C s U,降低d f,可使C s U减小从而提高柱效。但固定液用量太少,易存在活性中心,致使峰形拖尾;且会引起柱容量下降,进样量减少。在填充柱色谱中,液担比一般为 5 %?25 %。 三.柱温的选择重要操作参数,主要影响来自于K、k、D m(g) 、D s(l) ;从而直接影响分离效能和分析速度。柱温与R和t密切相关。提高t,可以改善Cu, 有利于提高R,缩短t。但是提高柱温又会增加B/u导致R降低,5 变小。但降低t 又会使分析时间增长。 在实际分析中应兼顾这几方面因素, 选择原则是在难分离物质对能得到良好的 分离, 分析时间适宜且峰形不托尾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低的柱温。同时,选用的柱温不能高于色谱柱中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通常低20-50 C)。对于沸程宽的多组分混合物可采用程序升温法”可 以使混合物中低沸点和高沸点的组分都能获得良好的分离。 四.气化温度的选择 气化温度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待测试样的挥发性、沸点范围。稳定性等因素。气化温度一般选在组分的沸点或稍高于其沸点, 以保证试样完全气化。对 于热稳定性较差的试样,气化温度不能过高,以防试样分解。 五.色谱柱长和内径的选择 能使待测组分达到预期的分离效果, 尽可能使用较短的色谱柱。一般常用的填充柱为I?3m。填充色谱柱内径为3?4mm。 六.进样时间和进样量的选择 1.进样迅速(塞子状) ——防止色谱峰扩张; 2.进样量要适当:在检测器灵敏度允许下,尽可能少的进样量:液体样0.1 ?10uI,气体试样为0.1?10ml

酵母菌的分离筛选方法

酵母菌的分离筛选方法 酵母菌多数为腐生,一般生长在含糖较高,偏酸的环境中,在通气条 件下,液体培养比霉菌快。菌落与细菌相似,较大而厚,多数不透明, 菌落光滑湿润粘稠,乳白色,少数干皱,边缘整齐,呈红色或粉红色, 圆形椭圆卵形,液体培养基生长会生成沉淀或菌膜。 含高糖浓度(45%),分离蜂蜜酵母,球拟酵母属等嗜高渗透压的酵母。 1.培养基: 1.1葡萄糖50g/L 尿素1g/L (NH4)2SO41g/L KH2PO4 2.5g/L Na2HPO40.5g/L MgSO41g/L FeSO4 0.1g/L 酵母膏 0.5g/L 孟加 拉红 0.03g/L PH4.5-5.0 (富集用) ★1.2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马铃薯200g/L 葡萄糖(霉菌用 蔗糖)20g/L 乳酸5ml马铃薯去皮切片200g,加水煮沸30min,纱 布过滤,补足蒸馏水1L,PH自然。(去掉乳酸可用于酵母菌和霉菌培 养用)(富集用) ★1.3麦芽汁培养基:1:4水60-65℃水浴3-4小时,4-6层纱布过 滤,可加一个蛋清加水20mL调均生泡沫,倒入糖化液中,煮沸过滤, 10-15波林,氯霉素0.1g/L PH6.0-6.4 121℃ 20min (分离保存用)灭菌后加入300u/ml硫酸链霉素(集菌用) ★1.4虎红(孟加拉红)培养基:蛋白胨5.0g/L 葡萄糖10g/L KH2PO41.0g/L MgSO40.5g/L 孟加拉红0.033g/L 氯霉素0.1g/L 琼 脂15g/L PH自然

(分离纯化用) ★1.5 豆芽汁培养基:黄豆芽100g/L 葡萄糖50g/L PH自然。100g 黄豆芽,加水煮沸30min,纱布过滤,补足蒸馏水1L 1.6察氏培养基:主要培养霉菌观察形态用 蔗糖30g/L 硝酸钠3g/L 磷酸氢二钾1g/L 氯化钾0.5g/L 硫酸镁0.5g/L 硫酸亚铁0.01g/L 琼脂15-20g/L 121℃ 20min PH自然一般分离黄酒酵母酒精酵母使用曲汁培养基,啤酒酵母用酒花麦汁培养基,葡萄酒酵母用葡萄汁培养基。 2.集菌:研究酵母菌生态和某种基物或样品中的酵母菌区系,一般不进行集菌,以免改变其中不同种类数量间的对比,将样品制成菌悬液按常规法分离。若从样品中分离特定种类时先集菌。集菌发酵力强菌株,加酸性含糖的培养基,酸性豆汁,必要时注入高浓度的酒精(13-17%),霉菌在液体中形成菌丝体,酵母不形成菌丝,25-28℃2-3d,遇到菌丝体用接种环挑去烧掉,去掉上清液,取沉淀酵母一至两环移植另一液体培养基中,集菌连续两至三次才能完成,要配合镜检。 实例:将待分离的样品10g(ml)放入90ml无菌水或生理盐水/150ml 三角瓶(玻璃珠),摇床振荡20-30min,取上清液接种于酸性培养液(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酸性麦芽汁或酸性豆芽汁)25-28℃2-3d,培养过程中若出现菌丝体跳出烧掉,集菌连续两至三次,培养液变成混浊,产生菌膜和沉淀物。镜检:美兰染液染色,活菌可还原美兰染液,菌体无色。

馈线自动化模式选型与配置技术原则(征求意见稿)

馈线自动化模式选型与配置技术原则 (征求意见稿) 2017年12月

目录 1概述 (1) 1.1范围 (1)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1.2.1设计依据性文件 (1) 1.2.2主要涉及标准、规程规范 (2) 2馈线自动化模式概述与应用选型 (3) 2.1集中型馈线自动化概述 (3) 2.2就地型馈线自动化概述 (3) 2.2.1重合器式馈线自动化 (3) 2.2.2分布式馈线自动化 (4) 2.3模式对比与应用选型 (5) 2.3.1模式对比 (5) 2.3.2应用选型 (8) 3集中型馈线自动化应用模式 (9) 3.1适用范围 (9) 3.2布点原则 (9) 3.3动作逻辑 (10) 3.3.1技术原理 (10) 3.3.2动作逻辑原理 (11) 3.3.3短路故障处理 (12) 3.3.4接地故障处理 (13)

3.4性能指标 (13) 3.5配套要求 (14) 3.5.1配套开关选用 (14) 3.5.2配套终端选用 (14) 3.5.3配套通信选用 (15) 3.5.4保护配置选用 (15) 3.6现场实施 (17) 3.6.1参数配置 (17) 3.6.2安装要求 (18) 3.6.3注意事项 (18) 3.7运行维护 (18) 3.7.1操作指导 (19) 3.7.2检修指导 (19) 3.7.3运维分析指导................ 错误!未定义书签。 3.8典型应用场景 (19) 4重合器式馈线自动化应用模式 (22) 4.1电压时间型 (22) 4.1.1适用范围 (22) 4.1.2布点原则 (22) 4.1.3动作逻辑 (22) 4.1.4性能指标 (24) 4.1.5配套要求 (24)

低压断路器选型原则和整定原则

低压断路器选型原则和整定原则 低压断路器在设计选型时,需要考虑地通用性原则主要有:①根据低压配电系统地负载性质、故障类别和对线路保护地要求,来确定选用地断路器类型,并符合国家现行地有关标准.②断路器地额定电压、额定频率应与所在回路地标称电压及标称频率相适应.③断路器地额定电流不应小于所在回路地负载计算电流.④断路器应适应所在场所地环境条件.⑤断路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地动稳定和热稳定要求.用于断开短路电流时,应满足短路条件下地通断能力. 低压断路器应根据不同故障类别和具体工程要求,选择相适应地保护形式.其整定原则一般来说主要包括:①断路器在正常使用中和用电设备正常起动时,所装设地保护不应动作.②断路器地最根本任务就是起到保护作用,必须在规定地时间内能有效地切断故障电路,满足规范最基本地要求.③低压配电系统各级断路器地保护动作特性应能彼此协调配合,要有选择性地动作,即发生故障时,应使靠近故障点地断路器保护首先切断,而其靠近电源侧地上一级保护不应动作,尽可能地缩小断电范围. 在低压配电系统中,主要设计任务就是合理地选择保护电器,根据断路器地整定原则要求,通过正确地整定其参数来实现各种保护功能,但这些整定原则又可能相互发生矛盾.例如:断路器额定电流或整定

电流大小受到整定原则第①和第②项地限定,而保护动作时间地快慢又受到整定原则第②和第③项地制约,所以必须经过准确地计算和认真地校验,协调相互之间地矛盾,实现对立地统一,以符合规范规定地动作特性、动作时间和有选择性保护地有关要求. 低压断路器进行设计选型时,首先要遵照国家标准中对于电气设计地规范如—《低压配电设计规范》及手册类如《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等.海格电气作为低压断路器制造商,希望换个角度谈这个话题. 低压断路器地制造是以国家标准—(等同—)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低压断路器》以及(等同 )《家用及类似场所用过电流保护断路器》为依据地,当设计师选用了我们地产品后,实际上就是承认了上述地两个国家产品标准.从这个角度看地话,设计师了解一下这两个标准非常有必要,简单介绍几点容易忽略地问题: ) 用以上两个产品标准制造地低压断路器通俗地说即通用型断路器.我对产品标准中条款适用范围:“对于某些特定用途(例如牵引、轧钢机及船用)地断路器,可做一些必要地特殊规定和补充要求”及附录“提交制造厂与用户协商地项目”这两条款地认识是,对于某些特殊用途地断路器超出产品标准时,需要用户与制造商共同协商确认断路器地性能及电气参数,来满足用户需求. ) 断路器最重要地功能是在线路故障时提供及时地脱扣保护,设计师十分关心断路器是否能在选定地脱扣电流值发生时确保正确切断故障线路.这就需要了解按照—第条款标准制造地断路器出厂时脱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