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S柔性防护网作业作业指导书

SNS柔性防护网作业作业指导书
SNS柔性防护网作业作业指导书

SNS柔性防护网作业作业指导书

17.1 SNS系统简介

SNS(Safety Netting System)系统是瑞士布鲁克集团所独家拥有的、以高强度柔性网(菱形钢丝绳网、环形网、高强度钢丝格栅)作为主要构成部分,并以覆盖(主动防护)和拦截(被动防护)两大基本类型来防治各类斜坡坡面地质灾害和雪崩、岸坡冲刷、爆破飞石、坠物等危害的柔性安全防护系统技术和产品,它是一种集构件设计与加工、系统配置设计与定型、现场设计选型、现场布置与施工设计的系统化技术。其被动防护系统于1956年首先由瑞士布鲁克集团研制开发并应用于雪崩防护,之后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经过工程技术人员不断实践和探索,该系统在技术上已日趋完善,形成了一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领域内成熟的柔性防护新技术,产品类型的开发也愈来愈多,并实现了标准化,在斜坡安全防护特别是崩塌落石防护领域得到了大量推广应用。

17.2 SNS柔性防护系统特点

17.2.1 系统由工厂按标准加工生产并结合防护现场需要而配套成型后运送到现场。施工现场在完成少量的坡面清理或不清理以及短锚杆工程之系统的现场安装一般不需要大型设备,施工周期短,施工快捷。

17.2.2 系统材料轻型化,便于材料的运输。

17.2.3 系统安装实施完成后,不仅兼具坡面落石防护和坡面加固的作用,而且由于系统本身的开敞式结构,利于坡表排水,也完

全允许自然植被的自由生长,并可进一步在系统上进行人工绿化,防护效果好,从而形成防护加固+环保协调的综合治理效果。

17.2.4 采用热镀锌高强度钢丝绳做为系统主要材料的主动防护系统,其材料的特殊制造工艺和高防腐防锈技术,决定了系统的超高寿命,通过大量的试验和研究发现。SNS主动防护系统具有30—50年的防护使用寿命。

17.3 SNS柔性防护网分类简介

SNS柔性防护网按受力形式分为主动边坡防护网和被动边坡防护网两种。

17.3.1 主动防护网

主动防护系统是以钢丝绳网为主

的各类柔性网覆盖包裹在所需防护斜坡

或岩石上,以限制坡面岩石土体的风化

剥落或破坏以及为岩崩塌(加固作用),

或将落石控制于一定范围内运动(围护

作用)。该系统的特点:具有高柔性,

高防护强度,易铺展性。适应任何坡面

地形,安装程序标准化、系统化。系统

采用模切化安装方式,工期短,施工费

用低。

系统材料的特殊制造工艺和高防腐

防锈技术,决定了系统的超高寿命。系统能将工程队环境的影响降到

最低点,其防护区域可以充分的保护土体、岩石的稳固,便于人工绿化,有利于环保。

主动防护网结构配置:钢丝绳网、钢丝绳锚杆、支撑绳、缝合绳、钢丝格栅网。主动防护网主要型号:GAR1、GAR2、GPS1、GPS2。

17.3.2 被动防护网

被动防护是由钢丝绳网、环形网、(需拦截小块落石时附加一层铁丝格栅)、固定系统(锚杆、拉锚绳、

基座和支撑绳)减压环和钢柱四个主要部

分构成。钢柱和钢丝绳网连接组合构成一

个整体,对所防护的区域形成面防护,从

而阻止崩塌岩石土体的下坠,起到边坡防

护作用。

被动防护系统的特点:系统的

柔性防护和拦截强度足以吸收和分散传递

石的冲击动能,减压环的设计和采用使系

统的冲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系统的部件全部采用标准化的工厂生产,现场施工。除小量的以锚杆安装为主体的基础施工外,主要为积木式安装。使施工人员与机器设备减少,安装达到简便易行,从而缩短工期。

被动防护结构配置:钢柱、支撑绳、拉锚绳那、缝合绳、减压环被动防护网的型号:RX-025、RX-050、RX-075等。

环型网被动防护网:环型网系统是被动防护系统的一个特殊的

分支,它具有比普通被动防护系统强度更高的特点。同样适用于建筑设施旁有缓冲地带的高山峻岭,把岩崩、飞石、雪崩、泥石流拦截在建筑设施之外,避开灾害对建筑设施的毁坏。

环型被动防护网的型号:RXI-025、RXI-050、RXI-075、RXI-100、RXI-150、RXI-200

17.4 技术标准

目前较为常用的主动防护网为GPS2型,被动防护网为RX-050型和RX-075型,以下主要从这几个型号进行介绍。

17.4.1 材料要求:

17.4.1.1 柔性防护网的防护等级一般不应低于500KJ。

17.4.1.2 编网、支撑绳及拉锚系统所用钢丝绳应符合

GB/T8918-1996的规定,其钢丝强度不应低于1770MPa,热镀锌等级不低于AB级。

17.4.1.3 钢丝格栅编织用钢丝应符合GB/T343-1994的规定,热镀锌等级不低于AB级,其中高强度钢丝格栅可采用重量不低于150g /m2的镀锌铝合金镀层处理。

17.4.1.4 环形网用钢丝应符合GB/T343-1994的规定,其钢丝强度不应低于1770MPa,热镀锌等级不低于AB级或采用重量不低于150g /m2的镀锌铝合金镀层处理。

17.4.1.5 钢柱构件钢材应符合GB/T700-1988的规定,并进行防腐处理。

17.4.1.6 热轧工字钢应符合GB/T700-1988和GBT706-1988

的规定,并进行防腐处理。

17.4.2 柔性防护系统主要构件及特征(符合铁道行业标准:TB/T 3089—2004)

17.4.2.1 GPS2主动网普通常用型

17.4.2.1.1 网型:钢丝绳网+钢丝格栅;

17.4.2.1.2 结构配置:系统钢丝绳锚杆+支撑绳+缝合绳,孔口凹坑+铁丝格栅+张拉[或边沿(上沿)锚固(钢索锚杆2-4m距4.5m)+纵横向支撑绳(2-∮16)+钢丝绳网(◇08/300/4*4㎡)+缝合绳(∮8)+ SO/2.2/50铁丝格栅+系统锚固]

17.4.2.1.3 主工防护功能:坡面加固,仰制崩塌和风化剥落的发生,限制局部或少量的落实运动范围,有小块危石或土质边坡时选用。

17.4.2.2 RX-050型被动网(普通常用型)

17.4.2.2.1 网型:DO/08/200;

17.4.2.2.2 结构配置:钢柱+支撑绳+拉锚绳+缝合绳+减压环[钢柱(间距10M),带消能环的∮16双支撑绳和∮16“人”字形上拉锚绳(每跨6个消能环),∮16侧拉锚绳(单绳),◇/08/200/4*5㎡钢丝绳网,∮8缝合绳,格栅网]

17.4.2.2.3 主工防护功能:拦截撞击能500kj以内的落石

17.4.2.3 RX-075型被动网(普通常用型)

17.4.2.3.1 网型:DO/08/150;

17.4.2.3.2 结构配置:钢柱+支撑绳+拉锚绳+缝合绳+减压环[钢柱(间距10M),带消能环的∮18双支撑绳和∮16“人”字形上拉

锚绳(每跨10个消能环),∮18侧拉锚绳(单绳),◇/08/150/4*5㎡钢丝绳网,∮8缝合绳,格栅网]

17.4.2.3.3 主工防护功能:拦截撞击能750kj以内的落石

17.5 SNS柔性防护网施工

17.5.1 主动网(GPS2型)

17.5.1.1 系统安装说明,

GPS2型柔性主动防护系统系以柔和性钢绳网系统覆盖有潜在危岩落石的坡面,其纵横交错的φ16纵向支撑绳和φ18横向支撑绳与4.5m×4.5m(实际施工中可根据地形条件在4.2m~4.8m间作适当调整选用)正方形模式布置的锚杆相联结,支撑绳构成的每个4.5m×4.5m网格内铺设一张或两张(根据设计的单层或双层钢绳网确定)4m ×4m的DO/08/300型钢绳网,每张钢绳网与四周支撑绳间用缝合绳缝合联结并进行预张拉,该预张拉工艺能使系统对坡面施以一定的法向预紧压力,从而提高表危岩体的稳定性,阻止崩塌落石的发生,同时,在钢绳网下铺设小网孔的SO/2.2/50型格栅网,以阻止小尺寸岩块的塌落。

17.5.1.2 施工流程简价

17.5.1.2.1 支撑绳安装

(1)支撑绳应穿过沿程各锚杆的外露鸡心环套。

(2)绳端必须用绳卡固定,绳卡间距5~10cm,固定后绳端应留长度不小于20cm的自由尾绳。

(3)支撑绳两端固定前应张紧,张紧力不得小于5KN。

17.5.1.2.2 土工格栅铺设

(1)在设计范围内沿坡面平铺土工格栅,其固定和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2)土工格栅应置于底层。

(3)宜用长度5~10cm的地钉(材料可用铁钉、竹钉或Ф4钢筋)按不大于1m的间距将土工格栅固定在坡面上。

17.5.1.2.3 铁丝格栅铺设

在设计范围内沿坡面铺设铁丝格栅,其固定和连接应满足下列要求:(1)对有土工格栅的系统,铁丝格栅可铺设在支撑绳的上方或下方。

(2)对无土工格栅的系统,铁丝格栅应位于系统底层。

17.5.1.2.4 钢丝绳网铺挂与缝合

在各挂网单元内顺序铺挂钢丝绳网,同时用缝合绳将钢丝绳网与支撑绳或相邻网块边沿进行缝合连接并张紧,缝合绳两端头宜叠置不小于0.5m的长度,两绳端各用两个绳卡与钢绳卡与钢绳网固定连接。

17.5.1.3 施工程序

17.5.1.3.1 场地准备

(1)砍除无特殊保留价值的、使系统的施工安装不能得到完全实施的树木。从环保的角度讲,对坡面植被的这种破坏多数只是暂时

的,由于系统的开放性,留下的树桩将会穿过网孔重新生长发育出新的枝干。

(2)清除影响施工和施工安全的坡面浮土、浮石。在有些边坡条件下,坡面浮土、浮石是清除不完的,只要能保证系统的安全实施,是不必要全部清除的,事实上,在有些情况下,若能全部清除,柔性防护工程可能就没必要了或者可以采用更为经济的防护措施。

17.5.1.3.2 放线

放线工作具体化为确定锚孔的现场位置。根据锚杆的设计间距要求,一般以坡脚一侧为基点,逐渐向另一侧和上方测定各锚杆位置,在此过程中需注意以下情形:

(1)当需要在孔口处开凿凹坑时,在锚孔定位时宜充分利用坡面既有的凹凸特征,在允许的间距调整范围内尽可能将锚孔直接设置在天然凹坑处,以减小人工开凿工作量。

(2)放线测量确定锚杆孔位,并在每一孔位处凿一深度不小于锚杆外露环套长度的凹坑,一般口径20cm,深20cm;

(3)如遇标准孔位处岩土体极为松散、破碎,可能会带来成孔困难,或者遇到孤石或浮石,可能会带来钻孔作业风险,在这些情况下,应充分利用允许的间距调整范围,小范围适当调整锚杆位置。

17.5.1.3.3 成孔

(1)放线测量确定锚杆孔位,并在每一孔位处凿一深度不小于锚杆外露环套长度的凹坑,一般口径20cm,深20cm; 一般采用轻型手持式凿岩机钻凿锚杆孔;

(2)钻孔作业一般宜采用自上而下的施工顺序进行,在此过程中可对尚未完全清除的影响施工安全的坡面浮土、浮石进行再次清除。

(3)一般应在钻孔前或钻孔的同时,在孔口处凿一满足设计要求的凹坑,其作用主要在于使穿过该位置处锚杆外露环套的支撑绳能贴紧坡面,因此,其尺寸大小能使锚杆外露环套的顶部内缘不高出孔口处地面即可。以下两种情况下是不必人工开凿凹坑的,一是锚孔本身处于满足要求的天然凹坑处,二是监近锚孔间的坡面凸起或为孤危石时,因为在这一情况下即使锚孔处的支撑绳将悬空,但在跨越凸起体时它也是能贴紧坡面的。

(4)钢丝绳锚杆的锚固段是两根并接的钢丝绳,由φ16钢丝绳制作的锚杆扁平方向的直径为32mm,锚杆孔直径应该比该尺寸至少大10mm;当成孔设备有限时,可以考虑在同一位置钻凿两个相邻的、方位约有不同的小直径“人”字形锚杆孔,使锚杆的两根钢丝绳可以分别锚入两个孔内,以满足锚固力的要求。

(5)按设计深度钻凿锚杆孔并清孔,孔深应比设计锚杆长度长

5cm以上,孔径不小于φ45;当受凿岩设备限制时,构成每根锚杆的两股钢绳可分别锚入两个孔径不小于φ35的锚孔内,形成人字形锚杆,两股钢绳间夹角为15°~30°,以达到同样的锚固效果;

(6)和其他锚固工程一样,锚杆孔的方位一般应尽可能垂直于坡面,或在有可以判断的潜在滑动面(包括节理裂隙等非连续面)处尽可能与该潜在滑动面垂直。

17.5.1.3.4 锚杆安装

(1)钢丝绳锚杆的安装与普通钢筋砂浆锚杆相似,为保证砂浆体与孔壁的良好黏结以及对锚杆体的握裹,同样需要进行洗孔和杆体对中。由于钢丝绳锚杆的柔性和扁平特征,在锚固深度不大于3m的情况下,可以很容易地通过人工搅动杆体来使孔内浆体均匀饱满,当锚固深度更大时,一般应考虑采用机械注浆。

(2)注浆浆液标号不低于M20,宜用灰砂比1:1~1.2、水灰比0.45~0.50的水泥砂浆或水灰比0.45~0.50的纯水泥浆,水泥宜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优先选用粒径不大于3mm的中细砂,确保浆液饱满,在进行下一道工序前注浆体养护不少于三天;

(3)必须注意的是孔口凹坑内不宜留置砂浆体,绝不允许砂浆体将锚杆外露环套完全掩埋,否则支撑绳的安装将非常困难。

17.5.1.3.5 支撑绳安装

(1)支撑绳安装比较简单,将一定长度的钢丝绳一端穿过一端部锚杆的外露环套并用绳卡固定后,逐个穿过同排或同列锚杆的外露环套,直至该支撑绳末端锚杆处,用张拉能力不低于10kN的紧线器或葫芦拉紧支撑绳,用同规格的绳卡将末端固定即告完成。

(2)安装纵横向支撑绳,张拉紧后两端各用二至四个(支撑绳长度小于15m时用三个,大于30m时用四个,其间用三个)绳卡与锚杆外露环套固定连接;

(3)理论上讲,支撑绳的长度是可以不受限制的,甚至为了减少固定点数量,其长度越长越好,但是,由于孔口凹坑的存在,张紧

状态下的支撑绳并不是一根直线,过长的支撑绳可能形成过大的张拉阻力而很难张紧,为此,一般宜将单根支撑绳的最大长度控制在30m 左右;此外,当纵横支撑绳设计规格不同时,单根支撑绳应在同排或同列中安装,只有在设计规格相同时,为避免边角处过短的支撑绳造成材料浪费并留下过多的固定连接点,可以考虑从排转向列或从列转向排来安装。

(4)对于围护系统,由于并不要求张紧支撑绳,因此在易于搬运和安装的前提下,可以使单根支撑绳尽可能地长。

(5)必须注意支撑绳的安装时机,一般在安装前锚杆砂浆至少要有三天的凝固期。

17.5.1.3.6 格栅铺挂

(1)从施工安全和减少裁剪工作量考虑,格栅的铺挂一般应从上向下进行,网块间应重叠一至两排网孔宽度并用扎丝扎结(扎结间距一般为1m左右),应使网块尽可能平展并紧贴坡面。

(2)从上向下铺挂格栅网,格栅网间重叠宽度不小于5cm,两张格栅网间的缝合(以及格栅网与支撑绳间)用φ1.2铁丝按1m间距进行扎结;有条件时该道工序在上道工序前完成;

(3)尽管我们在这里将格栅铺挂工序放在支撑绳安装之后,且这也是一般现场的常用工序,但若条件允许,在支撑绳安装之前先铺挂格栅可能是更有利于系统紧贴坡面的,并且也能提高施工安全性,尽管这可能会部分增大两者的安装难度。

17.5.1.3.7 安装钢丝绳网及缝合

(1)对于主动加固系统中需张拉安装的钢丝绳网,应尽量将其置于由支撑绳形成的网格中间,并对其四角临时固定,从网块上部中点用一根缝合钢丝绳向两边分别与支撑绳进行缝合连接,直至网块底部使缝合绳两端重叠0.5-1m后,将缝合绳的两个端头与钢丝绳网间用相应规格的绳卡进行固定。在该缝合过程中,一般可用手动拉紧缝合绳,必要时也可采用紧线器或葫芦,以使钢丝绳网尽可能张紧。

(2)从上向下铺设钢绳网并缝合,缝合绳为φ8钢绳,每张钢绳网均用一根长约31m的缝合绳与四周支撑绳进行缝合并预张拉,缝合绳两端各用两个绳卡与网绳进行固定联结。

(3)对于围护系统中毋需张拉安装的钢丝绳网,其缝合方式约有不同,网块仅在顶部或周边与支撑绳进行缝合连接,其余均应与相信钢丝绳网进行缝合,既可每张网采用一根缝合绳与相邻网块进行环向缝合,也可将钢丝绳网依次排列好后用缝合钢丝绳分别进行横向或纵向缝合连接。

17.5.2 被动网施工

17.5.2.1 施工安装工艺要求

17.5.2.1.1 被动安全系统布置应沿等高线走向;

17.5.2.1.2 被动安全系统最大允许初始铅垂直度为柱间距的

3%;

17.5.2.1.3 上拉锚杆、中间加固拉锚杆抗拔力≥40KN、侧拉锚杆抗拔力≥50KN;

17.5.2.1.4 锚固:结构坚实的地质采用A类锚固、松碎结构的软地质采用B类锚固。A类锚固:钢柱基础及锚杆孔眼钻凿地层处于稳定基岩或覆盖层很薄,可直接钻凿锚杆孔眼,然后采用M30水泥砂浆或纯水泥浆锚固;B类锚固:钢柱基础及锚杆孔眼钻凿地层处于土质地层时,由于成孔锚固后其抗拔强度下降,需采用C20钢筋混凝土,钢筋笼采用Φ16螺纹钢筋制作,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0mm,以提高锚固强度。

17.5.2.1.5 当采用A类锚固时钢柱混凝土基础地脚螺栓锚杆孔径不小于Φ42,基础顶面用薄层C20细石混凝土或M20水泥砂浆抹平。

17.5.2.1.6)当基础所处地层为厚度小于混凝土基础深度的覆盖层时,覆盖层部分用混凝土置换,下部直接钻凿锚杆孔,形成复合基础。

17.5.2.1.7 钢柱基础地脚螺杆用Φ28螺纹钢筋加工制作,总长5m,顶端丝口M27×100,锚孔直径为Φ42,拉锚绳采用Φ16双股钢丝绳,总长度5m,锚杆孔径不小于42mm。

17.5.2.2 施工工序

17.5.2.2 .1 施工前按设计并结合现场地形对钢柱和锚杆基础进行测量定位,现场放线长度应比设计系统长度增加3%~8%,对地

形起伏较大,系统布置难沿同一等高线呈直线布置的取上限(8%),对地形较平整规则,系统布置能基本上在同一等高线沿直线布置是取下限(3%);在此基础上,柱间距可以为设计间距20%的缩短或加宽调整范围。

17.5.2.2 .2 基坑开挖(对覆盖层不厚的地方,当开挖至基岩而尚未达到设计深度时,则在基坑内的锚孔位置处钻凿杆孔,待锚杆插入基岩并注浆后才灌注上基础砼)。

17.5.2.2 .3 预埋锚杆并灌注基础砼(对岩石基础,2、3工序向为钻凿锚杆安装)对砼基础亦可在灌注基础砼后钻孔安装锚杆。

17.5.2.2.4 基座安装

将基座套入地脚螺栓并用螺帽拧紧。

17.5.2.2.5 钢柱安装

(1)将钢柱顺坡向上放置并使钢柱底部位于基座处;

(2)将上拉锚绳的挂环挂于钢柱顶端挂座上,然后将拉锚杆的另一端与对应的上拉锚杆套连接并用绳卡暂时固定(设置中间加固和下拉锚绳时,同上拉锚绳一起安装或待上拉锚绳安装好后再安装均可);

(3)将钢柱缓慢抬起并对准基座,然后将钢柱底部插入基座中,最后插入连接螺杆并拧紧;

(4)通过上拉锚绳来按设计方位调整好钢柱的方位,拉紧上拉锚绳并用绳卡固定。

17.5.2.2.6 Φ16侧拉锚绳的安装

安装方法同上拉锚绳,只是在上拉锚绳安装好后进行。

17.5.2.2.7 减压环的布置

(1)减压环分布于上拉锚绳及两根上支撑绳与两根底部支撑绳上;

(2)减压环在上支撑绳及底部支撑绳上每跨网之间为两个分布。

17.5.2.2.8 Φ16上支撑绳安装

(1)将第一根支撑绳的挂环端暂时固定于端柱(分段安装时为每一段的起始钢柱)的底部,然后沿平行于系统走向的方向上调直支撑绳并放置于基座的下侧,并将减压环调节就位(距钢柱约50cm,同一根支撑绳上每一跨的减压环相对于钢柱对称布置);

(2)将该支撑绳的挂环挂于端柱的顶部挂座上;(仅用30%标准固力);在第三根钢柱处.将支撑绳放在挂座内恻;如此相同安装支撑绳在基座的外侧和内侧,直到本段最后一根钢柱并向下统至该钢柱基座的挂座上,再用绳卡暂时固定;

(3)再次调整减压环位置,当确信减压环全部正确就位后拉紧支撑绳并用绳卡固定;

(4)第二根上部支撑绳和第一根的安装方法相同,只不过是从第一根的最后一根钢柱向第二根钢柱的方向反向安装而已,且减压环位于同一跨的另侧(有减压环时);

(5)在距减压环约为40cm处用一个绳卡将两根上部支撑绳相互联结(仅用30%标准固力)。

17.5.2.2.9 Φ16底部支撑绳安装

(1)将第一根支撑绳的挂环挂于端柱基座的挂座上,然后沿平行于系统走向的方向上,调直支撑绳并放置于基座的下侧,并将减压环调节就位(距钢柱约为50cm,同一根支撑绳上每一跨的减压环相对于钢柱对称布置:当每跨为单减压环时,应与上部支撑绳的减压环呈对角关系);

(2)在第二个基座处,用绳卡将支撑绳固定于挂座的外侧(仅用30%标准固力);在第二个基座处,将支撑绳放在挂座内下侧;如此相同安装支撑绳在基座的外侧和内下侧,直到本段最后一个基座并将支撑绳缠绕在该基座的挂座上,再用绳卡暂时固定;

(3)检查确定减压环全部正确就位后拉紧支撑绳并用绳卡固定;

(4)按上述步骤安装第二根支撑绳,但反方向安装,且减压环位于同一跨的另一侧;

(5)在距减压环约40cm处用一个绳卡将两根底部支撑绳相互联结(仅用30%标准固力),如此在同一挂座处形成内下侧和外侧两根交错的双支撑绳结构。

17.5.2.2.10 钢绳网按组编号,并在钢柱之间按照对应的位置展开

(1)用一根多余的起吊钢绳穿过钢绳网上缘网孔(同一跨内两张网同时起吊),一端固定在一根临近钢柱的顶端,另一端通过另一根钢柱座绕到其基座并暂时固定;

(2)用紧绳器将起吊绳拉紧,直到钢绳网上升到支撑绳的水平

为止,再用多余的绳卡将网与上支撑绳暂时进行松动联结,同时也可将网与下支撑绳暂时联结以确保缝合时的更为安全,此后起吊绳可以松开抽出;

(3)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全部钢绳网暂时挂到上支撑绳上为止,并侧向移动钢绳网使其位于正确位置;

(4)将缝合绳按单张网周边长的1.3倍截断,并在其中点作上标志;

(5)钢绳网的缝合:从系统的一端开始,先将缝合绳中点固定在每一张网的上缘中点。从中点开始用一半缝合绳向左逐步将网与两根支撑绳缠绕在一起,直到用绳卡将两根支撑绳联结在一起的地方之后,用缝合绳将网与不带减压环的一根支撑绳缠绕在一起,当到达柱顶挂座时,将缝合绳从挂座的前侧穿地,并继续转向右缠绕不带减压环的一根支撑绳,直到联结两根支撑绳的绳卡之后。从这里开始用缝合绳将网与两根支撑绳缠绕在一起,直到跨越钢绳网下缘中点1m 为止,最后用绳卡将缝合绳与钢绳网固定在一起,绳卡应放在离缝合末端约0.5m的地方;

(6)缝合绳的另一半从网上缘中点开始向右缝合,直到与另一张网交界的地方转向下起,最后使左右侧的缝合端头重叠1m。

17.5.2.2.11 格栅网的安装

(1)格栅网铺挂在钢绳网的内侧,并应叠盖钢绳网上缘并折到网的外侧15cm,用扎丝将钢绳网与格栅网联结在一起;

(2)格栅网底部应沿斜坡向上敷设0.5m左右,为使下支撑绳与

地面间不留缝隙,用一些石块将格栅网底部压住;

(3)每张格栅网之间应叠盖10cm;

(4)用扎丝将格栅网固定到钢绳网上,每平方米固定约为4处。

(5)每隔50m设置φ16中间加固拉锚绳一处。

17.5.2.3 施工安装要点

17.5.2.3.1 对钢柱和锚杆基础进行测量定位

17.5.2.3.2 基座锚固

(1)基坑开挖(对覆盖层不厚的地方,当开挖至基岩而尚未达到设计深度时,则在基坑的锚孔位置处钻凿杆孔,待锚杆插入基岩并注浆后才灌注上部基础砼)。

(2)预埋锚杆并灌注基础砼(对岩石基础,(1)、(2)工序应为钻凿锚杆孔和锚杆安装,对砼基础,亦可在灌注基础砼后钻孔安装锚杆)。

(3)将基座套入地脚螺栓并用螺帽拧紧。

17.5.2.3.3 钢柱及上拉锚绳安装

(1)将钢柱顺坡向向上放置并使用钢柱底部位于基座处。

(2)将上拉锚绳的挂环挂于钢柱顶端挂座上,然后将拉锚绳的另一端与对应的上拉锚杆环套连接并用绳卡暂时固定(设置中间加固和下拉绳时,同上拉锚绳一起安装或待上拉锚绳安装好后再安装均可)。

(3)将钢柱缓慢抬起并对准基座,然后将钢柱底部插入基座中,最后插入连接螺杆并拧紧。

(4)通过上拉锚绳来按设计方位调整好钢柱的方位,拉紧上拉锚绳并用绳卡固定。

17.5.2.3.4 侧拉锚绳的安装

安装方法同上拉锚绳,上拉锚绳安装完毕后,进行侧拉锚绳的安装。

17.5.2.3.5 上下支撑绳安装

(1)将第一根上支撑绳的挂环端暂时固定于端柱(分段安装时为每一段的起始钢柱)的底部,然后沿平行于系统走向上调直支撑绳并放置于基座的下侧,并将消能环调节就位(距钢柱约50cm,同一根支撑绳上每一跨的消能环相对于钢柱对称布置),然后将支撑绳的挂环挂于终端钢柱顶部的挂座上。

(2)在第二根钢柱处,用绳卡将支撑绳固定于挂座的外侧(此时仅用30%标准坚固力);在第三根钢柱处,将支撑绳放在挂座内侧;如此相间安装支撑绳在基座挂座的外侧和内侧,直到本段最后一根钢柱并向下绕至该钢柱基座的挂座上,再用绳卡暂时固定。

(3)再次调整消能环位置,当确信消能环全部正确就位后拉紧支撑绳并用绳卡固定。

(4)第二根上支撑绳与第一根的安装方法相同,只不过是从第一根支撑绳的最后一根钢柱向第一根钢柱的方向安装而已,且消能环位于同一跨的另侧。

(5)在距消能环40cm处用一个绳卡将两根上部支撑绳相互联结(仅用30%的紧固力),在同一挂座处形成内侧和外侧两根交错的

双支撑绳结构。

17.5.2.3.6 钢绳网安装

(1)将钢绳网按组编号,并在钢柱之间按照对应的位置展开。

(2)用一根多余的起吊钢绳穿过钢绳网上缘网孔(同一跨内两张网同时起吊),一端固定在一根临近钢柱的顶端,另一端通过另一根钢柱挂座绕到其基座并暂时固定。

(3)紧绳器将起吊绳拉紧,直到钢绳网上升到上支撑绳的水平为止,再用多余的绳卡将网与上支撑绳暂时进行松动联结,同时也可将网与下支撑绳暂时联结以确定缝合时的更为安全,此后起吊绳可以松开抽出。

(4)绳网暂时挂到上支撑绳上,并侧向调整钢绳位置使之正确。

(5)缝合绳的中间固定在每张网的上缘中点,从中点开始用一半缝合绳分别向左向右将网与支撑绳缠绕在一起,直到跨越钢绳网下缘中点,使左右侧的缝合绳端头重叠1.0m为宜,最后用绳长将缝合绳与钢绳网固定在一起,绳长放在离缝合绳末端0.5m的地方。

17.5.2.3.7 格栅安装

(1)格栅铺挂在钢绳网的内侧,并叠盖在钢绳网上缘,用扎丝固定在网上。

(2)格栅底部沿斜坡向上敷设0.2~0.5m,将底部压紧。

(3)每张格栅叠盖10cm,每平方米在网上固定4处。

17.6 技术管理

17.6.1 主动防护网技术管理(以GPS2型为例)

SNS柔性防护网技术手册..

铁路TB/T3089 SNS柔性防护网技术 手册

目录 1、概述 (1) 2、规范引用文件及参照标准 (1) 3、产品分类及构成 (2) 4、产品配置及防护功能 (6) 5、技术要求 (9) 6、检验方法 (10) 7、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13) 8、施工安装及维护 (13)

1.概述 迄今为止,柔性防护技术的应用已有了五十于年的历史,在这五十于年的时间里,大量的实验研究,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奠定了柔性防护技术走向成熟的基础。在这期间,从雪崩防护,落石防护,边坡加固一直到泥石流防护等,柔性防护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地扩大,柔性网的形式得到了不断发展,系统的结构形式也得到了不断改进,被动防护系统的防护能力也不断加强,主动防护系统从防止边坡风化剥落,边坡危岩加固,一直发展到可以治理浅表层边坡滑动问题。已广泛应用在铁路、公路、水电站、矿山等多个工地,SNS柔性防护系统的推广,为治理山体自然灾害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2.规范引用文件及参照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起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JT/T528---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 TB/T3089—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GB/T343—1994 一般用途底碳钢丝 GB/T700—1988 碳素结构钢 GB/T706—1988 热轧工字钢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2973—1991 镀锌钢丝锌层硫酸铜试验方法 GB/T8358—1987 钢丝绳破断拉伸试验方法 GB/T8918—1996 钢丝绳

主动防护网施工技术方案

路堑主动柔性防护网工程施工技术方 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编制时间:二零一七年七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1 二、工程概况-------------------------1 三、管理人员、设备配置--------------------4 四、施工进度安排-----------------------5 五、主动柔性网防护施工--------------------5 1、工艺原理-----------------------5 2、施工准备-----------------------6 3、施工工艺步骤及流程图-----------------8 4、工艺步骤说明---------------------9 六、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13 七、质量保证措施----------------------13 八、安全保证措施----------------------14 九、环境保护保证措施--------------------16 十、附件--------------------------15

一、编制依据 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G F80/1-2004); 4、《路基防护工程一般设计图(主动柔性防护系统二)》; 5、本公司在路基边坡主动柔性防护系统施工方面的经验。 二、工程概况 本分部路线全长7.5公里,起点位于贺州市昭平县城西白鸠村(联润拌合厂站附近),起点桩号K47+000;终点位于昭平县昭平镇闽发红砖厂附近,终点桩号K54+500,与昭平至蒙山高速公路起点相接,设置昭平互通与省道S207二级公路连接。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100公里/小时,路基宽26米。 根据现场的实际勘察,边坡地层岩性主要由泥盆系莲花山组基岩组成。根据岩石的风化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强风化、中分化两层。本分部共有两段路基边坡采用主动柔性防护系统进行施工,具体的桩号分别为YK47+420~YK47+533和ZK47+535~ZK47+563,总的长度为141m。具体的施工图示如下所示:

sns柔性防护网施工方案

SNS柔性防护网首件施工方案 目录1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1.1编制依据 1.2编制原则 2工程情况 2.1工程特点 2.2气候特征 2.3技术指标 2.4主要工程数量 3施工配置 3.1人员配置 3.2机械设备配置 4工期安排 5边坡防护试验段施工 5.1质量目标 5.2施工准备 5.3施工工艺 6质量标准 7质量通病预防及处理 8质量保证措施 9水、环保措施 9.1环境保护措施 9.2水质保护措施

10进度保证措施 11雨季施工措施 12安全施工应急预案 附件: 1、边坡防护技术交底 2、边坡防护安全交底 3、边坡防护施工环、水保交底 4、边坡防护文明施工交底

1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1.1编制依据 1.招标文件、施工图设计及施工组织设计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公路设计规范等公路路基相关的施工和验收规范; 3.施工调查及现场踏勘; 4.公司拥有的科技成果、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成果、机械机具设备、管理水平、技术装备以及多年积累的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5.相关法律、法规对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安生管理的规定。 6. 国家标准、规范: 1)公路工程施工测量规范(JT/T528-2004)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2004); 3)公路边坡柔性防护系统构件(JT/T- 528-2004); 1.2编制原则 1.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目标 的圆满实现。 2.合理布置施工现场,尽量减少工程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3.积极采用、推广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 4.采用平行、流水施工方法和网络计划技术组织施工,进行有序、均衡、连续的施工。 2工程概况 武定至昆明公路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八条公路干线之一—兰州至磨憨口岸中的一段,是连接我国西北。西南及通向南亚、东南亚各国的重要通道,是国家高速公路网放射线北京至昆明的末段。 本合同段区域行政区划属昆明市富民县。路线起点K39+600,止点位于 K45+600,路线总长6.00km。 2.1工程特点 在试验路段开工前,我合同段工程技术人员,对GPS2型SNS柔性防护边坡的位置进行了选择经多次现场考察,最终选取K42+680~K42+785段边坡作为SNS柔性防护边坡的首件工程。该试验段长105m,设计防护数量3655m2,设计顶高程为1795.5m。 2.2气候特征

SNS主动防护网

砚平高速公路边坡柔性防护新技术 1 引言 砚山~平远街高速公路是国道主干线GZ75云南境内的一段,是云南省建设三纵三横,九大通道框架网中连接广西,出海通边的主要通道,是滇中与滇东南的运输大动脉,对云南的政治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砚平高速公路全长67.133千米,比原老公路国道323线缩短了18千米。该段公路设计行车速度为80千米/小时,路基宽度为24.5米。路线呈北东~南西向延伸,经过区域高程为1400~1680米。路线所在区域多为碳酸盐岩溶喀斯特地貌,构造剥蚀低中山地貌,岩溶洼地,石芽残丘众多,在路线经过的局部地段,地形坡度较大,山坡坡度达250~450。公路所经地段,有的自然高陡边坡存在危岩、崩塌外,同时公路开挖形成的人工边坡也有大量的崩塌与落石。对公路的安全存在严重危害,须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针对砚平高速公路边坡的特点,在边坡防护方案的选择方上,指挥部经多方考察论证,并在试验工程的基础上,最后经招标确定采用瑞士布鲁克成都工程公司的SNS柔性防护系统对边坡进行防护。 2 场地环境特征和边坡危害性分析 2.1 地形地貌地质特征简况 砚平高速公路采用SNS柔性防护系统的段落主要集中在K11~K13和K29~K37高边坡路段。这两段都为碳酸盐岩溶地貌,属构造剥蚀中山地貌,地形起伏较大,有的位置自然边坡较陡。如K32+100的北侧地形坡度300~320,K33+600北侧地形坡度达430。 K11~K13和K29~K37这两段岩石为三叠系中统个旧组(T2g)的灰白色、灰褐色灰岩及白云岩,一般呈厚层状。由于该地区断层和禢皱等地质构造发育,致使岩体破碎,节理裂缝发育,而且岩溶发育。基于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因而在高速公路路基开挖后沿线边坡存在经常发生崩塌落石的危险。 2.2 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及危害性分析 K10+300~+480段右侧边坡,坡度560~590,边坡高92m,为灰岩,呈厚层状,个别位置呈薄层状,有数条小型断层和巨型节理。K32+410~+600,K32+680~+940、K32+880~K3 3+060等三段,边坡高40~63m,边坡坡度为530~580,岩性都是灰岩,由于断层节理裂缝极为发育,岩体松散破碎,路基经人工爆破开挖后,边坡上碎石、块石较多,易产生崩塌落石,危及行车安全和人们的生命安全。再如K36+070~+301左侧边坡,边坡高度为58m,该段岩性为三叠系的灰岩,岩体呈厚层状,岩层产状倾向1780,倾角330。岩体中发育2组节理,路基经爆破开挖后,也将导致边坡上的岩体易发生崩塌落石等不良地质现象。

(完整版)SNS柔性防护网施工专项方案1要点

昭通市昭阳至永善公路改建工程 施工SG3标 SNS柔性防护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昭通市昭永公路改建项目经理部 2015年7月

目录 一、编制目的、依据、原则 (1) 1、编制目的 (1) 2、编制依据 (1) 3、编制原则 (1) 4、适用范围 (2) 二、工程概况 (2) 1、工程简介 (2) 2、沿线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特征 (2) 三、施工准备 (3) 1、组织准备 (3) 2、材料准备 (3) 3、技术准备 (3) 4、现场准备 (3) 5、测量准备 (3) 四、施工技术方案 (4) 1、SNS柔性防护网 (4) 3、SNS柔性防护网施工中注意事项 (5) 五、SNS柔性防护网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6) 1、危险源 (6) 2、预防措施 (6) 六、SNS柔性防护网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8) 1、质量保证体系 (8) 2、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9) 3、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措施 (9) 七、SNS柔性防护网施工应急预案 (10)

SNS柔性防护网施工方案 一、编制目的、依据、原则 1、编制目的 由于昭永公路施工SG3标段高边坡施工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施工危险系数高,为确保正常安全生产,明确高边坡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注意事项,保证总体工期,特编制高边坡施工专项方案,指导现场施工。 2、编制依据 (1)现行公路工程施工规范、标准、规程及其相关质量验评标准。 (2)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 (3)我单位多年积累的高边坡施工经验。 (4)昭阳至永善公路改建工程施工SG3标(K84+860~K116+085.891)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5)《爆破安全规程》GB 6722-2003 (6)其他有关雨季施工规定、国家法令、法规。 3、编制原则 (1)坚持科学性、先进性、经济性、合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2)整体推进,均衡生产,确保总工期的原则。 (3)保证重点,突破难点,质量至上的原则。 (4)保持施组设计严肃性与动态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5)强化组织指挥,加强管理,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 (6)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动态管理。 (7)文明施工,保护环境。

柔性被动防护网方案

安全防护-柔性被动防护网施工方案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批准: 审核: 校核: 编制: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六日

柔性被动柔性防护网施工措施 一、概述 为了防止XXX主墩、过渡墩桩基及承台施工时边坡上方滚石,同时为了防止XXX出口拌合站正常使用时边坡上方滚石,对下方施工人员、设备及确保后期施工有序运行的安全,经过我单位现场查看,建议在XXX下方30米位置处设置一道长约180米高5米的柔性被动防护网(RX-075型),在XXX出口拌合站上方设置一道长约95.5米高5米的柔性被动防护网(RX-075型)。 二、被动柔性网特点 边坡柔性防护网以高强度柔性网作为主要构成部分,并以覆盖(主动防护)和拦截(被动防护)两大基本类型来防治各种斜坡坡面地质灾害和雪崩,岸坡冲刷,爆破飞石,坠物等危害的柔性安全防护系统。 其中被动防护系统是由钢丝绳网、高强度铁丝格栅网、锚杆、工字钢柱、上下拉锚绳、减压环、底座及上下支撑绳等部件构成。主要设置于斜坡上一定位置,用于拦截斜坡上的滚落物以避免其破坏拟保护的对象,因此也称为拦石网。系统由钢柱和钢绳网联结组合构成一个整体,对所防护的区域形成坡面防护。 当柔性网承受巨大冲量的时候,由于延长了作用时间,增大网点受力面积;同时,在局部受力时又整体承载,避免了局部集中受力而发生破坏。 三、被动柔性网施工工艺流程

被动防护网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1、进行现场勘查,确定施工线路与施工顺序; 2、清除或就地临时处理坡面防护区域内的浮土及浮石; 3、首先放线测量确定锚杆及基座位置;然后进行基坑开挖与混凝土灌注(土质地层)及钻凿锚杆孔并清孔; 4、安装程序为:基座及锚杆安装→钢柱及拉锚绳安装与调试→支撑绳安装与调试→钢绳网的铺挂与缝合→格栅网的铺挂。 四、施工工序 1、现场踏勘,确定防护范围,清除防护区域内的浮石、浮土 2、放线,对钢柱和锚杆基础进行测量定位 3、基座锚固 (1)基坑开挖,尺寸80×80×深80cm,采用人工开挖,禁止爆破作业。钢丝绳锚杆基坑尺寸100×180×深≥180cm, (2)放置钢筋笼(Φ16钢筋制作)及地脚螺栓锚杆(Φ22钢筋),灌注基础C20砼。预埋钢丝绳锚杆并灌注基础砼。 (3)安装基座,将基座套入地脚螺栓并用螺帽拧紧。 4、钢柱及上拉锚绳安装 (1)将钢柱顺坡向向上放置并使用钢柱底部位于基座处。 (2)将上拉锚绳的减压环(GS-8001型)挂于钢柱顶端挂座上,

主动防护网施工方案设计

国道215线苏洼龙电站库区试验段工程项目 施工技术方案(或专项施工方案)报审单 承包单位:道隧集团工程有限公司合同号: JS-SWL-JJ/YM-G215-03 监理单位:四川公路工程咨询监理公司

国道215线甘孜境金沙江苏哇龙电站库区淹没影响路段 复建公路 TJ2合同段(K17+240~K40+200) 柔性主动防护网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道隧集团工程有限公司G215苏洼龙电站库区段 TJ2标项目经理部 二O一六年七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1) 三、施工方案 (2) 3.1、施工工艺流程图 (2) 3.2、施工准备 (2) 3.3、钢绳锚杆施工 (3) 3.4、纵横支撑绳安装 (3) 3.5、格栅网安装 (4) 3.6、钢丝绳网的安装 (4) 3.7、质量检验 (5) 四、质量保证措施 (6) 4.1、组织保证措施 (6) 4.2、制度保证措施 (6) 4.3、技术保障措施 (7) 五、文明安全保证措施 (7) 5.1、管理目标 (7) 5.2、场地管理 (7) 5.3、过程管理 (8) 5.4、操作管理 (8) 5.5、安全管理 (8) 5.6、材料管理 (8) 5.7、机械设备管理 (8) 5.8、资料管理 (8) 5.9、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8) 六、环境保护措施 (9) 6.1、保护目标 (9) 6.2、管理措施 (9) 6.3、技术措施 (9)

主动防护网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TJ2合同段起讫里程桩号K17+240~K40+200,路线全长22.606公里,工程项目线路平行于竹茨公路五十米到一公里不等,高于竹茨公路四十米到一百米不等。沿线经过苏哇龙乡下归哇村、岗打村和南戈村等。工程项目含挖土方23.97万m3,挖石方175.58万m3,填方38.78万m3,混凝土44.15万m3,主要结构物有桥梁24座,桥长2573.94m;涵洞17道;钢筋砼暗板桥2座;隧道8座,隧道全长13738m;路基长度为6294.06m。 路基工程中的特殊路基段落危岩落石治理和隧道工程的隧道洞口边仰坡防护工程中,均有主动防护网设计。其中隧道洞口边仰坡防护工程均采用GSS2A型主动防护网,工程量为11110m2;特殊路基段k25+050-k25+095、k34+640-k34+820、k35+830-k35+890、k35+970-k36+050、k36+570-k36+640、k38+010-k38+060、k38+480-k38+540、k39+055-k39+140、危岩落石治理根据部位不同分别采用GSR2A或GSS2A主动防护钢绳网,工程量为6980m2。 二、编制依据 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4、《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 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7、《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G F90一2015) 8、《隧道施工安全九条规定》(安监总管二 (2014) 104 号) 9、施工图设计文件及验收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 F80/1-2004等国家有关公路工程施工规范规程。

柔性防护网方案

2 施工部署及总平面布置 2.1总体施工计划 本工程总工期90日历天,具体工期安排将在各专项方案中说明。各施工项目交叉进行,选用人工多班组进行锚杆成孔、主被动网防护、水渠加固工程等。根据相似工程施工经验和本工程的特点,我们将抽调精兵强将,配备足够的性能良好的设备,科学合理安排各道工序,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确保质量安全、按期完成施工任务。 2.2工程施工目标 2.2.1质量目标:合格。 2.2.2工期目标:确保总工期控制90天。 2.2.3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施工期间无伤亡事故,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职工无职业病情况发生。 2.2.4文明目标:实行标准化管理,创文明样板工地。 2.2.5环境目标:美化环境、预防与减少施工噪音、废污水排放,满足环境保护法规定的要求。 2.3 施工场地总平面布置 2.3.1临时设施搭建:根据现场情况,临时设施的选址按便于管理,方便生活,有利安全为原则。利用空地搭设临设面积约50m2,作为现场物质堆放。 2.3.2临时供电:根据施工布署以及施工需要架设施工线路,并接装分路配电箱。 2.3.3临时施工用水:现场用水就地从水渠中用水泵抽水作施工用水。 2.4 项目组织管理 鉴于本工程工期较紧,施工难度较大,公司决定选派精干人员组建工程项目经理部,项目部成员均由具有类似项目施工经验的骨干担任。公司将给予本工程以足够的重视,根据工地需要随时调配人力和物力资源。 2.5 劳动力计划 本工程劳动力高峰编制30人,其中项目管理人员5人,其他工作人员25人。各工种劳动力安排,详见“劳动力计划表”。

3 各项施工技术要求 根据设计方案,对以下工序或分项工程提出了特殊的技术要求,其余未及的按相应规程规范处理。 3.1施工道路与工作面清理 3.1.1清除坡面松动、张裂岩石和杂物等。 3.1.2对道路修建无法清除的危岩应尽可能避开。 3.1.3清除坡面浮石、松动岩石时注意弃放位置,防止二次危害。 3.1.4渠道工作面清理时注意渠道保护,对涉及导致渠道渗漏水的要避开。 3.1.5进行清除松动岩石及修整坡面的施工人员,需有安全防护,安全绳带应确保安全。 3.1.6注意设立警示标志,避免施工道路修建与工作面清理石块滚落至山脚或公路。 3.2锚杆施工 3.2.1锚杆采用¢28mmⅡ级螺纹钢筋制作,¢6mm钢筋对中支架,钻机成孔¢56mm,为全长粘接型锚杆,锚杆锚固长度、间距满足于设计要求。 3.2.2锚杆头制作按设计图与SNS防护钢丝绳锚杆标准制作。 3.2.3锚杆孔距允许误差±100mm,成孔倾角偏差±5%,钻孔深度超出锚杆设计长度不小于0.5m。锚杆安装前清除孔内岩粉与积水等杂物;钢筋应除绣、调直,锚杆体每间隔2米设一对中支架,锚钉设一个居中支架,以确保杆体砂浆握裹厚度。 3.2.4注浆为M25水泥砂浆,注浆压力不小于0.4Mpa。注浆用水泥为强度等级为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 3.2.5 PD7平硐上部危岩体中部钢丝绳锚杆按较大岩石块随机设置。 3.3铺挂SNS防护网: 3.3.1坡面清理满足于铺网要求。 3.3.2钢丝绳锚杆锚头制作满足于SNS网标准要求。

边坡主动柔性防护网施工工法

边坡主动柔性防护网施工工法 1.前言 SNS柔性网防护系统是利用钢绳网及锚杆作为主要构成部分来防治坡面地质灾害的柔性安全防护系统,它由瑞士布鲁克集团研制开发和应用。该系统自1995年引入我国,主要用于路堑边坡的防护,并逐步成为主要考虑采用的路基边坡防护型式之一。该系统有主动防护及被动防护两种类型,下面主要介绍主动防护系统的施工工艺,方法及特点。 2.工法特点 2.ISNS防护网可根据地形的起伏、转折及变化而灵活布置,在狭窄场地较常规方法更具优势。 2.2足够的柔性和强度使其能防护传统施工方法不能防护的高能量崩岩,更能适应抗击集中荷载或高冲击荷载,最大限度地适应各种复杂地形、地貌环境。 2.3同时,由于系统的开放性,地下水可以自由排泄,避免了由于地下水压力升高而导致边坡失稳。 2.4解决了复杂地形条件下施工困难、劳动强度大和施工进展缓慢的难题。与刚性防护系统相比,一般情况下施工工期仅为其1/2一1/3。与同等防护功能的片石护坡及混凝土喷锚护坡相比,其造价仅为其1/3左右。 2.5采用特殊的金属涂层防腐技术,更能适应各种恶劣的气

候条件,一般寿命可达30~50年,必要时只需更换少量的部件即可延长使用寿命。 2.6系统设置后视觉干扰少,不破环坡体原有稳定性,最大限度地保护原始风貌,其开放特征给坡面绿化保留了必要的条件,植物能够在其开放的空间上自由生长,植物根系的固土作用与坡面防护系统结为一体,从而抑制边坡遭受进一步风化剥蚀和水土流失,实现最佳的边坡防护和环境保护。 3.应用范围 (1)适用于岩石高边坡。主要功能是围护作用,限制落石运动范围,解决落石对行车的危害。 (2)适用于地形狭窄,坡面起伏较大的边坡。 (3)适用于对环境保护要求较高的边坡,完成加固防护工程后的边坡,仿佛披上了一件由金丝银线密密编织而成的柔韧披肩,既美观又安全。 (4)适用于施工工期要求比较紧凑的边坡,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克服了老式刚性边坡防护施工中工期长的弊端。 4.工艺原理 在开挖好的岩石边坡坡面钻孔后安设钢绳锚杆,并采用“O”形环及钢丝固定厂家加工好的钢丝网、钢丝格栅。施工后形成网状结构包裹岩石边坡坡面,给岩石边坡表层施加一定的预应力。 4.1材料

SNS柔性防护网施工专项实施方案

SNS柔性防护网施工专项方案

————————————————————————————————作者:————————————————————————————————日期:

昭通市昭阳至永善公路改建工程 施工SG3标 SNS柔性防护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昭通市昭永公路改建项目经理部 2015年7月

目录 一、编制目的、依据、原则 0 1、编制目的 0 2、编制依据 0 3、编制原则 0 4、适用范围 (1) 二、工程概况 (1) 1、工程简介 (1) 2、沿线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特征 (1) 三、施工准备 (2) 1、组织准备 (2) 2、材料准备 (2) 3、技术准备 (2) 4、现场准备 (3) 5、测量准备 (3) 四、施工技术方案 (3) 1、SNS柔性防护网 (3) 3、SNS柔性防护网施工中注意事项 (5) 五、SNS柔性防护网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6) 1、危险源 (6) 2、预防措施 (6) 六、SNS柔性防护网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8) 1、质量保证体系 (8) 2、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9) 3、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措施 (9) 七、SNS柔性防护网施工应急预案 (10)

SNS柔性防护网施工方案 一、编制目的、依据、原则 1、编制目的 由于昭永公路施工SG3标段高边坡施工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施工危险系数高,为确保正常安全生产,明确高边坡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注意事项,保证总体工期,特编制高边坡施工专项方案,指导现场施工。 2、编制依据 (1)现行公路工程施工规范、标准、规程及其相关质量验评标准。 (2)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 (3)我单位多年积累的高边坡施工经验。 (4)昭阳至永善公路改建工程施工SG3标(K84+860~K116+085.891)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5)《爆破安全规程》GB 6722-2003 (6)其他有关雨季施工规定、国家法令、法规。 3、编制原则 (1)坚持科学性、先进性、经济性、合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2)整体推进,均衡生产,确保总工期的原则。 (3)保证重点,突破难点,质量至上的原则。 (4)保持施组设计严肃性与动态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5)强化组织指挥,加强管理,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 (6)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动态管理。 (7)文明施工,保护环境。

柔性被动防护网方案

安全防护-柔性被动防护网施工方案 批准: 审核: 校核: 编制: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六日

柔性被动柔性防护网施工措施 一、概述 为了防止XXX主墩、过渡墩桩基及承台施工时边坡上方滚石,同时为了防止XXX出口拌合站正常使用时边坡上方滚石,对下方施工人员、设备及确保后期施工有序运行的安全,经过我单位现场查看,建议在XXX下方30米位置处设置一道长约180米高5米的柔性被动防护网(RX-075型),在XXX出口拌合站上方设置一道长约95.5米高5米的柔性被动防护网(RX-075型)。 二、被动柔性网特点 边坡柔性防护网以高强度柔性网作为主要构成部分,并以覆盖(主动防护)和拦截(被动防护)两大基本类型来防治各种斜坡坡面地质灾害和雪崩,岸坡冲刷,爆破飞石,坠物等危害的柔性安全防护系统。 其中被动防护系统是由钢丝绳网、高强度铁丝格栅网、锚杆、工字钢柱、上下拉锚绳、减压环、底座及上下支撑绳等部件构成。主要设置于斜坡上一定位置,用于拦截斜坡上的滚落物以避免其破坏拟保护的对象,因此也称为拦石网。系统由钢柱和钢绳网联结组合构成一个整体,对所防护的区域形成坡面防护。 当柔性网承受巨大冲量的时候,由于延长了作用时间,增大网点受力面积;同时,在局部受力时又整体承载,避免了局部集中受力而发生破坏。 三、被动柔性网施工工艺流程

被动防护网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1、进行现场勘查,确定施工线路与施工顺序; 2、清除或就地临时处理坡面防护区域内的浮土及浮石; 3、首先放线测量确定锚杆及基座位置;然后进行基坑开挖与混凝土灌注(土质地层)及钻凿锚杆孔并清孔; 4、安装程序为:基座及锚杆安装→钢柱及拉锚绳安装与调试→支撑绳安装与调试→钢绳网的铺挂与缝合→格栅网的铺挂。 四、施工工序 1、现场踏勘,确定防护范围,清除防护区域内的浮石、浮土 2、放线,对钢柱和锚杆基础进行测量定位 3、基座锚固 (1)基坑开挖,尺寸80×80×深80cm,采用人工开挖,禁止爆破作业。钢丝绳锚杆基坑尺寸100×180×深≥180cm, (2)放置钢筋笼(Φ16钢筋制作)及地脚螺栓锚杆(Φ22钢筋),灌注基础C20砼。预埋钢丝绳锚杆并灌注基础砼。 (3)安装基座,将基座套入地脚螺栓并用螺帽拧紧。 4、钢柱及上拉锚绳安装 (1)将钢柱顺坡向向上放置并使用钢柱底部位于基座处。 (2)将上拉锚绳的减压环(GS-8001型)挂于钢柱顶端挂座上,

SNS主动防护网施工工艺

SNS主动防护网作业指导书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改建铁路阳安线增建第二线工程隧道SNS主动防护网的施工。 二、作业准备 1、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三、SNS主动防护网施工工艺 1、预先对坡面防护区域的浮土、浮石进行清除,从防护区域下沿中部开始向上和两侧放线测量确定锚杆孔位。 2、打钢丝绳锚杆孔,坡体边沿孔深达到3m,坡体中部孔深达到2m。钢丝绳锚杆由?16钢丝绳中部对折套穿马蹄形环套组成。按要求的深度钻孔并清孔,孔深应比钢丝绳锚杆长度长50mm以上,孔径为45mm,插入钢丝绳锚杆并注浆,注浆养护不少于2天。 3、构架支撑绳结构,采用?16的纵向钢丝绳和?16横向钢丝绳

组成4.5m×4.5m正方形模式布置的锚杆相联结并进行预张拉。 4、缝合与张拉,在每张钢绳网与四周支撑绳间用缝合绳缝合联结拉紧,并进行张拉,使柔性防护系统对坡面施以一定的预紧压力。从而提高表层岩体的稳定性,以防止崩塌落石的发生。同时在钢绳网下铺设小网孔GA/2.2/50x60双绞六边形网,以阻止小尺寸岩块的崩落或限制局部岩体的破坏。 5、安装后的横向直径?16支撑绳,张拉紧后(用拉紧力不小于5KN的紧线器或手动葫芦)两端各用两个绳卡与锚杆外露环套固定连接。从上向下铺挂格栅网,网与网重叠宽度不小于5cm,两张格栅网间及格栅网与支撑绳间缝合用直径1.5mm的铁丝扎结,扎结点间距不大于1m。格栅网铺设的同时,从上向下铺设钢绳网并用直径为8mm 钢绳缝合,每张钢绳网均用一根长31m或27m)的缝合绳与四周支撑绳进行固定联结并预张拉。 四、各阶段施工工艺 该工程施工工序由清理危岩、钻孔、灌注、安装纵横向支撑绳、张拉、挂网、缝合等工序组成,其中钻孔为关键工程项目。 1、清理危岩 (1)设置危岩拦截网:在施工坡面的路面两侧距施工地点30m 处设置施工标志及减速带,危岩拦截网采用长6m、高2.5m的钢管布置,并在钢管内布置钢丝拦截网。 (2)坡顶钻孔:为充分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及设备安全,需在坡顶上部及坡体中上部设置安全绳锚杆(采用?32钢筋锚杆、孔深3m),

柔性主动防护网施工方案

新平县城至三江口二级公路改建工程 首件分项工程开工申请批复单 承包单位:洪宇建设集团公司起止桩号:K43+900~K50+000 表号:监表7

新平县城至三江口二级公路改建工程 首件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审批表 承包单位:洪宇建设集团公司起止桩号:K43+900~K50+000 表号:监表6

新平县城至三江口二级公路改建工程 第四合同段 K44+320-K44+460 SNS柔性边坡防护 首件施工方案 洪宇建设集团公司 新平县城至三江口二级公路改建工程项目部 编制:邹志勇 审核:龚红平 编制日期:2010年9月20日

柔性主动防护施工方案(K44+320-K44+460右侧) 一、工程概况 1、地理位置与施工范围 本合同起点位于K43+900(河口村),终点位于K50+000处(新建戛洒江大桥),全长6.1公里,为新建段。 2、水文、地形地质、地貌及其他 新建公路处云南高原中部哀牢山脉中段,线路沿戛洒江逆流而上,高程逐渐变大。山脉走向大都与构造线一致,呈北西南东向展布,戛洒江边哀牢山脉山峰高程普遍都在1100m—2200m,戛洒江河谷高程在490m—510m,相对高差1500m左右。路线K43+900—K50+000布设在戛洒江东岸;河谷地带属于侵蚀切割地形。地形横坡陡,阶地发育不全,侧向冲沟发育较少,河谷走向顺直。 沿线区域地层有中生界三迭系干海子组、舍资组和第四系。地处红河深大断裂以东较稳定的杨子准地台上,构造以纬向为主,属南岭构造带的西延部分,以褶皱为主,断裂不发育。本标段属红河深大断裂构造带,基本与之平行,平距约2KM。该断裂是区内的主要断裂,为下元古界哀牢山岩与中生代沉积岩地层的分界断裂,在区内呈北西45°方向延伸,长达数百公里,沿断裂带有糜棱岩与角砾岩;断层面向北东倾斜,倾角60°—70°;该断裂在加里东期至吕梁期以开始活动,后期历次运动数度复活,在挽近的新构造运动中仍在活动。线路是在地震频繁的地区,区内频繁的地震,诱发了许多山崩、滑坡等不良地质作用。按不低于7度进行抗震设防。 线路主要在戛洒江河口段的东岸。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冲洪积砂土、碎中地下水。石土和基岩风化裂隙中,河谷及冲沟内冲洪层中地下水水位埋深一般在1m—3m;而赋存于基岩风化裂隙孔隙潜水与基岩裂隙水水位埋深一般在数十米。水化学类型以HCO—Ca—Mg型为主,对混凝土和混凝土中钢筋无腐蚀,而对钢结构具弱腐蚀。 3、工程主要工程数量 本合同段主要结构物类型及数量如下:路基开挖土石方:120万方;路基回填土石方:6万方;路基防护浆砌石:1.8万方;防护工程:8000方,排

SNS_边坡防护网

SNS边坡防护网 名称:SNS边坡防护网 分类:分为主动防护与被动防护两种 主动防护系统: 材质:钢丝绳网、普通钢丝格栅(常称铁丝格栅)和TECCO高强度钢丝格栅。 构造:前两者通过钢丝绳锚杆和/或支撑绳固定方式,后者通过钢筋(可施加预应力)和/或钢丝绳锚杆(有边沿支撑绳时采用)、专用锚垫板以及必要时的边沿支撑绳等固定方式。 产品特性:作用原理上类似于喷锚和土钉墙等面层护坡体系,但因其柔性特征能使系统将局部集中荷载向四周均材质:钢丝绳网、普通钢丝格栅(常称铁丝格栅)和TECCO高强度钢丝格栅匀传递以充分发挥整个系统的防护能力,即局部受载,整体作用,从而使系统能承受较大的荷载并降低单根锚杆的锚固力要求。 产品用途:系统的开放性,地下水可以自由排泄,避免了由于地下水压力的升高而引起的边坡失稳问题;该系统除对稳定边坡有一定贡献外,同时还能抑制边坡遭受进一步的风化剥蚀,且对坡面形态特征无特殊要求,不破坏和改变坡面原有地貌形态和植被生长条件,其开放特征给随后或今后有条件并需要时实施人工坡面绿化保留了必要的条件,绿色植物能够在其开放的空间上自由生长,植物根系的固土作用与坡面防护系统结为一体,从而抑制坡面破坏和水土流失,反过来又保护了地貌和坡面植被,实现最佳的边坡防护和环境保护目的。 [1]主动防护系统简单类型:边沿(或上沿)钢丝绳锚杆+支撑绳+缝合绳(D0/08/300钢绳网+上下沿锚固+上下沿(或横向)支撑绳)边沿(或上沿)钢丝绳锚杆+支撑绳+缝合绳(D0/08/300钢绳网+上下沿锚固+上下沿(或横向)支撑绳) 普通型号:系统钢丝绳锚杆+支撑绳+缝合绳,孔口凹坑+张拉[或边沿(上沿)锚固(钢索锚杆2-4m距4.5m)+纵横向支撑绳(2-∮16)+钢丝绳网(◇08/300/4*4㎡)+缝合绳(∮8)] 被动防护系统: 材质:钢丝绳网、支撑绳和减压环 构造:由钢丝绳网或环形网(需拦截小块落石时附加一层铁丝格栅)、固定系统(锚杆、拦锚绳、基座和支撑绳)、减压环和钢柱四个主要部分构成 产品特性:系统的柔性和拦截强度足以吸收和分散传递预计的落石冲击动能,消能环的设计和采用使系统的抗冲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与刚性拦截和砌浆挡墙相比较,改变了原有施工工艺,使工期和资金得到减少 产品用途:适用于建筑设施旁有缓冲地带的高山峻岭,把岩崩、飞石、雪崩、泥石流拦截在建筑设施之外,避开灾害对建筑设施的毁坏

SNS柔性防护工程

浅谈SNS柔性防护工程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们越来越重视sns柔性防护工程,sns柔性防护工程监理控制对于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sns柔性防护工程监理控制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防护工程;监理控制;系统;机理; abstract: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we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sns flexible protection, the commissioner of sns flexible protection control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real lif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trol of sns flexible protection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keywords protection projects; supervision control; system; mechanism; 引言 sns边坡柔性防护系统充分利用柔性材料的易铺展性和高防冲击 能力,适应各类坡面地质灾害防护;充分利用高强金属材料的质轻 和易加工特点来实现系统的轻型化、部件生产的工厂化和积木式部件安装,以尽可能简单的机具、最短的工期和最少的劳动力来实现施工安装和维护的简单快速化。较好地解决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传统防护工程施工困难、进展缓慢等难题。最大限度地适应各种复杂的地形地貌环境,避免或尽可能降低因开挖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和对边坡稳定性的危害;充分利用系统的开放性保护原有植被及其生长

主动防护网施工技术方案

主动防护网施工技 术方案

路堑主动柔性防护网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编制时间:二零一七年七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1 三、管理人员、设备配置--------------------4 四、施工进度安排-----------------------5 五、主动柔性网防护施工--------------------5 1、工艺原理-----------------------5 2、施工准备-----------------------6 3、施工工艺步骤及流程图-----------------8 4、工艺步骤说明---------------------9 六、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13 七、质量保证措施----------------------13 八、安全保证措施----------------------

九、环境保护保证措施--------------------16 十、附件--------------------------15

一、编制依据 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 ;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 ); 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G F80/1- ); 4、《路基防护工程一般设计图(主动柔性防护系统二)》; 5、本公司在路基边坡主动柔性防护系统施工方面的经验。 二、工程概况 本分部路线全长7.5公里,起点位于贺州市昭平县城西白鸠村(联润拌合厂站附近),起点桩号K47+000;终点位于昭平县昭平镇闽发红砖厂附近,终点桩号K54+500,与昭平至蒙山高速公路起点相接,设置昭平互通与省道S207二级公路连接。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100公里/小时,路基宽26米。 根据现场的实际勘察,边坡地层岩性主要由泥盆系莲花山组基岩组成。根据岩石的风化程度不同,能够分为强风化、中分化两层。本分部共有两段路基边坡采用主动柔性防护系统进行施工,具体的桩号分别为YK47+420~YK47+533和ZK47+535~ZK47+563,总的长度为141m。具体的施工图示如下所示:

SNS柔性防护网作业作业指导书

SNS柔性防护网作业作业指导书 17.1 SNS系统简介 SNS(Safety Netting System)系统是瑞士布鲁克集团所独家拥有的、以高强度柔性网(菱形钢丝绳网、环形网、高强度钢丝格栅)作为主要构成部分,并以覆盖(主动防护)和拦截(被动防护)两大基本类型来防治各类斜坡坡面地质灾害和雪崩、岸坡冲刷、爆破飞石、坠物等危害的柔性安全防护系统技术和产品,它是一种集构件设计与加工、系统配置设计与定型、现场设计选型、现场布置与施工设计的系统化技术。其被动防护系统于1956年首先由瑞士布鲁克集团研制开发并应用于雪崩防护,之后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经过工程技术人员不断实践和探索,该系统在技术上已日趋完善,形成了一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领域内成熟的柔性防护新技术,产品类型的开发也愈来愈多,并实现了标准化,在斜坡安全防护特别是崩塌落石防护领域得到了大量推广应用。 17.2 SNS柔性防护系统特点 17.2.1 系统由工厂按标准加工生产并结合防护现场需要而配套成型后运送到现场。施工现场在完成少量的坡面清理或不清理以及短锚杆工程之系统的现场安装一般不需要大型设备,施工周期短,施工快捷。 17.2.2 系统材料轻型化,便于材料的运输。 17.2.3 系统安装实施完成后,不仅兼具坡面落石防护和坡面加固的作用,而且由于系统本身的开敞式结构,利于坡表排水,也完

全允许自然植被的自由生长,并可进一步在系统上进行人工绿化,防护效果好,从而形成防护加固+环保协调的综合治理效果。 17.2.4 采用热镀锌高强度钢丝绳做为系统主要材料的主动防护系统,其材料的特殊制造工艺和高防腐防锈技术,决定了系统的超高寿命,通过大量的试验和研究发现。SNS主动防护系统具有30—50年的防护使用寿命。 17.3 SNS柔性防护网分类简介 SNS柔性防护网按受力形式分为主动边坡防护网和被动边坡防护网两种。 17.3.1 主动防护网 主动防护系统是以钢丝绳网为主 的各类柔性网覆盖包裹在所需防护斜坡 或岩石上,以限制坡面岩石土体的风化 剥落或破坏以及为岩崩塌(加固作用), 或将落石控制于一定范围内运动(围护 作用)。该系统的特点:具有高柔性, 高防护强度,易铺展性。适应任何坡面 地形,安装程序标准化、系统化。系统 采用模切化安装方式,工期短,施工费 用低。 系统材料的特殊制造工艺和高防腐 防锈技术,决定了系统的超高寿命。系统能将工程队环境的影响降到

主动防护网施工方案完整版本

主动防护网施工方案主动柔性防护网(GPS2)设计平面图 主动防护网效果图

系统说明 1.?16纵向支撑和?16横向支撑与4. 5m×4.5m正方形模式布置的锚杆相联结,支撑绳构成的每个4. 5m×4.5m的DO/08/300型钢绳网,每张钢绳网与四周支撑绳间用缝合绳合联结并进行预张拉,该预张拉工艺能使系统对坡面施以一定的预紧压力,从而提高表层岩土体的稳定性,阻止崩塌落石的发生。 2.SNS系统属柔性轻型防护系统,不会增大坡面荷载,有利于坡体稳定。 3.SNS系统能适应各种地形条件,且不破坏坡面植被生长条件。施工顺序及方法 1.对坡面防护区浮土及浮石进行清除; 2.从防护区域中部开始向两侧放线测量确定锚杆位,并在每一个孔位处凿一深度小不于锚杆外露环套长度的凹坑,一般口径20cm,深20cm;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3.按设计深度钻凿锚杆孔并清除孔内粉尘,孔深应比设计锚杆长度长5cm以上,孔径不小于?45;当受凿岩设备限制时,构成每根锚杆的两股钢绳可分别锚入两个孔径不小于?35的锚孔内,形成人字形锚杆,两股钢绳间夹角为15°-30°,以达到同样的锚固效果。( 4. 注浆并插入锚杆,浆液标号不低于M20,宜用灰砂比1:1~1:2、水灰比0.45~0.50的水泥砂浆或水灰比0.45~0.50的纯水泥浆,水泥宜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优先选用粒径不大于3mm的中细砂,确保浆液饱满,在进行下一道工序前注浆体养护不少于三天;

5.安装纵横向支撑绳,张拉紧后两端各用二至四个(支撑绳长度小于15m时用三个,大于30m时用四个,其间用三个)绳卡与锚杆外露环套固定连接; 6.从上向下铺挂格栅网,格栅网间重叠宽度不小于5cm,两张格栅网间的缝合(以及格栅网与支撑绳间)用φ1.2铁丝按1m间距进行扎结;有条件时该道工序在上道工序前完成; 7.从上向下铺设钢绳网并缝合,缝合绳为φ8钢绳,每张钢绳网均用一根长约30m的缝合绳与四周支撑绳进行缝合并预张拉,缝合绳两端各用两个绳卡与网绳进行固定联结;当设计为双层钢绳网时,以同样方法铺挂第二层钢绳网。 四川越琪科技有限公司 成都久强丝网制造有限公司 方案编辑:王胜勇 1-8-9-8-O-O-O-8-O-2-5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