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遥感监测信息管理和应用解决方案

的遥感监测信息管理和应用解决方案
的遥感监测信息管理和应用解决方案

基于ArcGIS平台的遥感监测信息管理和应用解决方案

作者:黄俊峰, 吴洪桥

作者单位:黄俊峰(清华大学土木系3S中心), 吴洪桥(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891305126.html,/Conference_7105155.aspx

遥感变化监测 流程

多时相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研究 方法及数据选取 土地是一个综合的自然地理概念,它处于地圈-生物圈-大气圈相互作用的界面,是各种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最为活跃的场所。地球表层系统最突出的景观标志就是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 Land Use and Land Cover)。由于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而人类活动正以空前的速度、幅度和空前规模改变着陆地环境。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引起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地球表面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因此,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动态监测(Land Use and Land Cover Monitoring)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也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多时相遥感数据分析地表变化过程需要进行一系列图像处理工作,大致包括:一、数据源选择,二、几何配准处理,三、辐射处理与归一化,四、变化监测算法及应用等。 一、遥感数据源的选取 不同遥感系统的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辐射分辨率不同,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是变化监测能否成功的前提。因此,在变化监测之前需要对监测区域内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监测对象的空间分布特点、光谱特性及时相变化的情况,目的是为分析任务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同时,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用于变化监测的图像最好是由同一个遥感系统获得,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无法获得同一种遥感系统在不同时段的数据,则需要选择俯视角与光谱波段相近的遥感系统数据。 1时间分辨率 这里需要根据监测对象的时相变化特点来确定遥感监测的频率,如需要一年一次、一季度一次还是一月一次等。同时,在选择多时相遥感数据进行变化监测时需要考虑两个时间条件。首先,应当尽可能选择用每天同一时刻或者相近时间的遥感图像,以消除因太阳高度角不同引起的图像反射特性差异;其次,应尽可能选用年间同一季节,甚至同一日期的遥感数据,以消除因季节性太阳高度角不同和植物物候差异的影响。 2空间分辨率 首先要考虑监测对象的空间尺度及空间变异的情况,以确定其对于遥感数据的空间分辨率的要求。变化监测还要求保证不同时段遥感图像之间的精确配准。因此,最好是采用具有相同瞬时视场(IFOV)的遥感数据,如具有同样空间分辨率的TM图像之间就比较容易配准在一起。当然也可以使用不同瞬时视场遥感系统获取的数据,如某一日期的TM图像(30m ×30m)与另一日期的SPOT图像(20m×20m),来进行变化监测,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确定一个最小制图单元20m×20m,并对这两个图像数据重采样使之具有一致的像元大小。 一些遥感系统按不同的视场角拍摄地面图像,如SPOT的视场角能达到±27°,在变化监测中如果简单采用俯视角明显不同的两幅遥感图像,就有可能导致错误的分析结果。例如,对一个林区,不均匀地分布着一些大树,以观测天顶角0°拍摄的SPOT图像是直接从上向下观测到树冠顶,而对于一幅以20°观测角拍摄的SPOT图像所记录的是树冠侧面的光谱反射信息。因此,在变化监测分析中必须考虑到所用遥感图像观测角度的影响,而且应当尽可能采用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俯视角的数据。 3光谱分辨率 应当根据监测对象的类型与相应的光谱特性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类型及相应波段。变化监测分析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如果在两个不同时段之间瞬时视场内地面物质发生了变化,则不同时段图像对应像元的光谱响应也就会存在差别。所选择的遥感系统的光谱分辨率应当足

国土资源遥感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崔雪勇

国土资源遥感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崔雪勇 摘要:在经济社会高速的发展背景下,人口数量也在急剧增加,城市化建设步 伐也越来越快,这些都使得土地资源本就紧张的局势显得更加的突出起来,自一 九九九年以来国土资源组织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等很多单位,针对人口数量在50万以上的城市以及个别热点地区实施相关的遥感监测工作,通过分辨率较高的卫 星数据以及人机互译的技术手段,对土地的实际利用情况实施调查与分析。本文 将从其应用的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 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遥感技术;国土资源;管理;应用现状;发展前景 前言 我国国土面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长久以来我党和相关 政府部门在国土资源的管理上进行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投入,取得了 非常显著的效果。遥感技术作为现阶段在我国国土资源管理过程中应用的较为广 泛的技术类型,不仅能够对相关的信息数据进行准确的收集,同时还可以利用该 技术对整体进行成像处理,进一步实现对于各类景物的识别和相应的探测工作, 大大提升了国土资源管理的效率。 1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经验,同时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相关数 据信息将遥感技术在其具体的管理中的应用现状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1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优势分析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现阶段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优势进行 阐述,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国土资源管理相较于其他行业来说数据信息等各种材料相对较多,采 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对其进行处理非常不利于整体的规划和布局。在其管理中采用 现代化的遥感技术能够大大提升整体数据的处理和管理能力,特别是对于数据信 息的获取和周期数据的处理方面,遥感技术拥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能够最为直接 和详尽的将国土资源的总体情况和布局全面的进行展示,除此之外,通过遥感技 术的应用还有助于相关部门即使了解国土资源的具体情况从而对其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及时的治理。 其次,在国土资源的管理中应用现代化的遥感技术有助于帮助相关工作人员 准确及时的对自然情况进行监测,在区域内部发生地质灾害之前及时进行预警处理,最大限度的将地质灾害所造成的影响和破坏降到最低,更好的保障人民群众 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最后,在国土资源的管理中应用现代化的遥感技术有助于相关矿产资源的开 发和利用,遥感技术与传统的探测技术相比在其光谱获取方面拥有非常大的优势,能够最为迅速且准确的进行相应矿产资源的探索和开发,更有效的推动我国矿产 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1.2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 在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中遥感技术的应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可以有 效提升规划设计的真实性,通过进行遥感正摄像图制作,能够在总体规划新一轮 土地利用中,进行基础图件修编,大大提升了过去规划编制过程中运用小比例尺 以及现势差的底图缺点,可以为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 1.3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及核查处理办法-生态环境部

附件 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及核查处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指导与规范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的遥感监测及核查处理等相关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以下简称《自然保护区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环境保护部组织遥感监测技术单位开展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组织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结果进行实地核查。 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结果开展实地核查,并对核查结果进行处理。必要时,各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省级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开展。 —3—

地市级和县级自然保护区的遥感监测和核查处理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参照本办法实施。 第三条环境保护部建立全国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本底数据库和全国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信息平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实地核查和处理结果及时纳入信息平台。 第四条环境保护部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实地核查和结果处理的相关情况。 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和核查处理的信息公开工作。 第五条经实地核查确认的本年度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结果应当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管理评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审批、考核和奖惩等环境监管工作的依据。 第二章遥感监测 第六条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分为常规遥感监测和专—4—

项遥感监测。 第七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规遥感监测每半年开展一次,遥感监测技术单位应当在每年的三月和十月上报上一年度下半年和本年度上半年的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规遥感监测报告。 省级自然保护区常规遥感监测每年开展一次,遥感监测技术单位应当在每年的六月上报上一年度全国省级自然保护区常规遥感监测报告。 第八条有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开展自然保护区评审、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审批、处理涉及自然保护区的投诉举报和案件调查等工作时,可根据需要开展专项遥感监测。遥感监测技术单位对特定自然保护区进行专项遥感监测并及时上报专项遥感监测报告。 第九条遥感监测技术单位负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影像数据的收集、处理和解译,对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人类活动类型、面积、变化进行初步判读,编写遥感监测报告。 第十条遥感监测技术单位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自然保 —5—

遥感数据解译大面积监测

遥感数据解译大面积监测 每年夏收与秋收后,秸秆焚烧现象非常普遍。秸秆焚烧带来了很多危害,不仅严重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导致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数量明显升高,而焚烧产生的浓烟中含有大量的CO、CO2等气体,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还会造成能见度降低,甚至引发交通事故。广西善图科技有限公司 鉴于秸秆焚烧带来的种种危害,秸秆焚烧的监测变得尤为重要。而传统的监测手段(如逐点人工排查)具有效率低、覆盖率低、成本高等缺点。而遥感技术以其时效性、覆盖面广、分辨率高等优势使得快速大面积监测焚烧情况成为可能。 1.选择数据源 2.热异常数据地理定标 3.火点信息提取 4.土地覆盖数据地理定位与镶嵌 5.农用地信息提取 6.疑似秸秆焚烧点提取 7.输出结果(制图输出) 8.确定技术流程,进行业务化应用 介绍遥感动态监测知识,并以城市用地遥感变化监测为应用背景,从数据的选择、预处理、变化监测类型分析、方法的选择制定一个遥感流程,之后在ArcMAP中构建整个监测流程的业务模型,通过ArcGIS Server发布成Web Service,并在Web端构建应用。 地球表面信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遥感影像是我们监测地球变化最直接和权威的数据源,我们可以从遥感影像中可以获取的变化信息:海岸线、森林健康、城市扩张、农业生产、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土地覆盖、冰雪范围、水面变化等。量测变化信息的方法可选择:简单的图像差异、特征变化、波谱曲线变化、图像变换、分类后比较等。 本应用专题以城市土地覆盖变化信息监测为应用背景,变化信息为植被覆盖和人工建筑物。演示如何构建遥感变化监测技术流程,并将整个流程部署到ArcGIS Server企业级应用中,包括以下步骤:

遥感监测技术方案(特选参考)

农业生态遥感监测的内容为2014年北京市1期冬小麦面积监测,2014年北京市2期玉米(春、夏玉米)面积监测,2014年北京市4期设施农业占地面积,2014年秋季露地菜面积监测。具体的生产流程如下: 1、专题信息获取 专题信息主要指北京市冬小麦、玉米、设施农业、秋季菜田四类专题,具体监测方法和生产流程如下: 1.1专题监测方法 (1)小麦、玉米监测 小麦监测北京市2014年冬小麦数据,以2014年4-5月遥感影像为主;玉米监测2014年北京市玉米,以2014年6-9月遥感影像为主,具体的技术方法如下:在综合考虑北京市地形特点,小麦、玉米种植结构特点的基础上,经过对小麦、玉米种植物候,遥感生产的经验总结和对多种数据的对比、分析,提出一套基于“分目标、分区域、分数据、分技术”的“四分”技术方法,融生产标准规范、质量控制体系和用户响应机制为一体的小麦、玉米播种面积统计统计遥感调查方法。该方法按照一定的分层指标将北京市行政村进行划分,再对不同层级的村执行不同的数据计划和技术对策,最后采取分层抽样法评估信息提取结果的精度,并对未满足精度要求的区域进行成果修订(图1-1)。

业务需求与 统计制度 基于行政村成果的分层抽样 数据 采集 及预 处理 综合信息数据库 基于行政村的种植规模分区 分区现势影像数据采集与处理 信息 提取 及修 订 基于种植规模的不同提取方法 外业调查和内业修订 满足内业信息提取精度 成果 精度 评估外业调查及精度评估 成果 整理 矢量数据和统计报表标准化 分析反推修订 达标 未达标 分 目 标 , 分 区 域 , 分 数 据 , 分 技 术 标 准 规 范 与 质 量 控 制图1-1 总体技术路线图 为提高小麦、玉米播种面积统计遥感调查精度,充分发挥多源数据及人机交互解译的能力,研究出基于“四分”总体技术方法的小麦、玉米专题统计遥感生产流程。“四分”技术:指“分目标、分区域、分数据、分技术”。四分技术是对按照一定标准划分的区域,分别采取不同的目标、数据和技术策略,使信息提取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具体包括两大关键技术:解译分区技术体系和精度评估技术。 1)人机解译分层技术 根据北京市小麦、玉米分布范围,结合北京市地形特点和小麦、玉米种植特点,将分布区分为三大带:“山区带、丘陵带、平原带”。继而根据所分的三大区域,进一步研究小麦、玉米的种植特点和光谱纹理特征,结合地形地势、分布趋势、地块破碎程度、地块大小、占耕地面积以及解译难易程度等多方面指标,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将北京市小麦、玉米种植区域进一步细化区分,针对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目标、数据和技术策略,抓住重点、难点,优化目前提取方法,提高小麦、玉米统计遥感调查精度。

无人机用于国土资源遥感飞行平台解决方案

无人机用于国土资源遥感飞行平台解决方案 一、无人机在国土资源调查的应用 国土资源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气象资源、生物资源及旅游资源等,航空遥感在国土资源调查的应用一般涵盖国土整治的规划与管理,环境和灾害监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建设工程选址、选线及城市规划等领域。无人机飞行平台在国土资源遥感调查领域发挥出了自身的优势,低成本、低速、可靠性的无人机执行低空飞行任务,可以快速,高质量获取航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1)无人机用于城镇规划调查 无人机携带多种传感器在城镇上空飞行,为城市开发的规划信息系统提供依据。广泛应用在建筑密度分布规律研究、在建工地调查、中心城市简房漏棚调查、施工占路情况、露天停车场调查、垃圾堆场的空间分布、污水治理和改造工程的补充论证、为建厂规划或改造提供影像资料等。无人机除了应用在城市的变迁、发展趋势及改造,城市图件更新外,还可用于城市现状调查,如土地利用、地籍、交通、旅游资源调查,绘制城市绿化分布图、烟尘污染分布图、水污染分布图,以及城市环境调查,如三废污染、地质灾害、城市公共安全监测方面。 2)无人机用于矿产资源开发调查

我国矿区开发引发生态环境的破坏;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不清,缺乏客观和有效数据;由于缺乏实时监控使得违法行为频繁发生。无人机空中遥感矿区的矿产开采点位置(井口位置) 、开采状态(开采或关闭) 、开采矿种(煤、铁) 、开采方式(露天、地下) 、占地范围与土地类型、固体废弃物堆积范围和占用土地类型等。无人机还可以观测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灾害。包括地面沉陷范围、地裂缝长度、塌陷坑位置、山体陷裂(垮塌)范围、崩塌位置、滑坡位置、泥石流位置、河道淤塞长度(位置)及煤田(煤矸石)自燃范围等。探测矿山生态环境信息。包括破坏土地范围、受损植被范围、粉尘污染范围、水体污染范围、荒漠化范围、土地复垦范围及矿山环境治理效果。无人机低空遥感配合地面管理软件亦可为矿产资源开发整体状况提供决策支持 系统。 3)无人机用于农业土地资源和农作物资源评估 无人机遥感可以快速估测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产量预报,农作物旱情和灌溉情况监测和用于农业自然资源管理。解译、判断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如病虫害、土壤盐碱度、土壤营养状况、水污染等问题。农业生态环境变迁监测:草原退化、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监测和农业水环境资源供给配备规划。 4)无人机用于地质灾害遥感 无人机可在山区大型工程、铁路及公路沿线、山区城镇等区域进行可疑滑坡区域的地质环境遥感,研究、滑坡灾害评价、危险预测、灾情评估、减灾和防治,为灾后救援、重建工作提供重要依据。目前以崩滑流为主的地质灾害遥感调查与监测技术已基本成熟,比如采用

印发《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及核查处理办法(试行)》.doc

关于印发《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及核查处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发文单位:环境保护部 文号:国环规生态[2017]3号 发布日期:2017-7-19 生效日期:2017-7-1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机关各部门,各派出机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规范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及核查处理的工作程序和制度措施,落实工作责任,我部组织制定了《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及核查处理办法(试行)》(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及核查处理办法(试行) 环境保护部

2017年7月19日 附件 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及核查处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指导与规范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的遥感监测及核查处理等相关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以下简称《自然保护区条例》)和有关,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环境保护部组织遥感监测技术单位开展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组织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结果进行实地核查。 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结果开展实地核查,并对核查结果进行处理。必要时,各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

省级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开展。 地市级和县级自然保护区的遥感监测和核查处理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参照本办法实施。 第三条环境保护部建立全国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本底数据库和全国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信息平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实地核查和处理结果及时纳入信息平台。 第四条环境保护部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实地核查和结果处理的相关情况。 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和核查处理的信息公开工作。 第五条经实地核查确认的本年度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结果应当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管理评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审批、考核和奖惩等环境监管工作的依据。

国土资源遥感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1、遥感的基本概念就是什么? 答: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 答: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与信息的应用。 3、作为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什么特点? 答:1、大面积同步观测:传统地面调查实施困难,工作量大,遥感观测可以不受地面阻隔等限制。2、时效性: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传统调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获得地球上大范围地区动态变化的数据。因此,遥感大大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这对天气预报、火灾、水灾等的灾情监测,以及军事行动等都非常重要。3、数据的综合性 与可比性:遥感获得地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由于遥感的探测波段、成像方式、成像时间、数据记录、等均可按照要求设计,使获得的数据具有 同一性或相似性。同时考虑道新的传感器与信息记录都可以向下兼容, 所以数据具有可比性。与传统地面调查与考察相比较,遥感数据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4、经济性:遥感的费用投入与所获得的效益,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与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5、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有限,有待进一步开发,需要更高分辨率以及遥感以外的其它手段相 配合,特别就是地面调查与验证。 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1、阐述辐射度I,辐射出射度M与辐射亮度L的物理意义,其共同点与区别就是什么? 答:辐射度,被辐射的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辐射出射度,辐射源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辐射亮度,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共同点,辐射度与辐射出射度、辐射亮度都就是描述辐射测量的概念。区别,辐射度与辐射出射度都就是辐射通量密度的概念,描述的就是辐射量的大小,不过I为物体接受的辐射,M为物体发出的辐射。它们都就是与波长有关。辐射亮度描述的就是辐射量的强弱,为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 2、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浮透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答:①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 、②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 ③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的多时发生的散射)、 大气散射类型就是根据大气中分子或其她微粒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 长时才发生。大气云层中,小雨滴的直径相对其她微粒最大,对可见光只有无选择性散射发生,云层越厚,散射越强,而对微波来说,微波波长比粒子的直径大很多,则又属于瑞利散射的类型, 散射强度与波长四次方成反比,波长越长散射强度越小,所以微波才有可能有最 小散射,最大透射,而被成为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 3、对照书内卫星传感器表中所列波段区间与大气窗口的波段区间,理解大气窗口对于遥感探测的重要意义? 答:对于遥感传感器而言,只有选择透过率高的波段才有观测意义。根据卫星传感器的用途选择合适的波段区间进行观测,选择电磁波通过大气层透过率高的大气窗口,以获取更多有效信息、 4、综合论述太阳辐射传播到地球表面又返回到遥感传感器这一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

水环境检测和遥感

摘要: 遥感技术在水环境监测方面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不同含量和类别的水质参数的水体光谱特征不同, 这使得遥感影像能用于水体水质的监测。简要介绍了水体水质监测中遥感应用研究的发展和现状,阐述了水质遥感监测原理与方法、常用的遥感数据和几种主要水质参数的遥感监测进展,讨论了目前遥感在水质监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该领域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遥感; 水环境监测; 水污染 1.引言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江河湖海的各种水体受污染的程度不断加重。它们包括生活废水污染、泥沙等悬浮固体污染、石油污染、重金属污染、富营养化污染和热污染等。它们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因此,对这些污染进行监测非常重要。随着遥感技术的进步,遥感监测在水环境等领域的应用已引起环境保护等部门较广泛的重视。国内外通过各方面的努实践认为,各种水体污染在遥感图像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除有的不清晰外) 。因此目前,遥感已成为我们用以监测水环境的依据,而其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也是一先进的技术途径。2.水环境污染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提供的资料表明,近10 年来, 我国的水污染成分发生了显著变化:无机污染减少,有机污染上升;工业污染下降,生活污染和面源污染增加。总之目前,我国水环境面临三大问题: ①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水环境容量; ②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 ③生态用水缺乏,水环境恶化加剧。水污染的现状可以表明,我国水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因此,加大保护水资源的力度,提高水环境监测效率的工作势在必行。 水环境是由地球表层水圈所构成的环境,它包括在一定时间内水的数量、空间分布、运动状态、化学组成、生物种群和水体的物理性质。水环境是一个开放系统,它与土壤-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乃至宇宙空间之间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关系。 水环境的遥感监测多是对地表各种水体进行空间识别、定位、及定量计算面积、体积或模拟水体动态变化。随着遥感基础研究的进展,对水体本身的光谱特性有了深入研究,同时进行许多水质光谱数据测试。对水体的遥测也转换到水体属性特征参数的定量测定,如水深的控制、悬浮泥沙浓度的测定、和绿素含量的测定,以及污染状况的监测等。[1.2] 3.遥感水质监测方法 水体因为各组分及其含量的不同造成水体的吸收和散射的变化,使一定波长范围反射率显著不同,是定量估测内陆水体水质参数的基础。水质遥感监测常用的方法有3种:物理方法、经验方法和半经验方法。 3.1 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是以由辐射传输理论提出的上行辐射与水体中光学活性物质特征吸收和后向散射特性之间的关系为基础,利用遥感测量得到的水体反射率反演水体中各组分的特征吸收系数和后向散射系数,并通过水体中各组分浓度与其特征吸收系数、后向散射系数相关联,反演水体中各组分的浓度[3]。在实际的研究工作中,由于物理方法所要求的数据源难以满足,物理方法中的很多模型都只能采用经验的关系,基于物理方法得到的水质参数算法精度并不是很高。 3.2 经验方法 经验方法是伴随着多光谱遥感数据应用于水质监测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经验方法基于经

的补充实施方案

关于落实《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 的补充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落实生态环境部等11部委联合印发的《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要求,打好天津市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进一步推动运输结构调整和污染减排,在实施《天津市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三年作战计划(2018—2020年)》的基础上,新增2项指标,补充21项任务措施,确保国家下达的工作任务全覆盖,现制定补充实施方案如下: 一、新增目标指标 到2020年,柴油货车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 --在用柴油车监督抽测排放合格率达到95%以上,排气管口冒黑烟现象基本消除。 --柴油和车用尿素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违法生产销售假劣油品现象基本消除。 二、新增任务 (一)推进转变交通运输结构 1.推动发展绿色货运。加快交通运输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查进度;符合运输结构调整方向的铁水联运、货运铁路及铁路

专用线等建设项目,纳入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加快审批。编制并实施《天津市创建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实施方案》,积极推进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建设;鼓励支持运输企业资源整合重组,规模化、集约化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液化天然气(LNG)罐式集装箱多式联运及堆场建设;推行货运车型标准化,推广集装箱货运方式。 2.持续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积极推广应用新能源物流配送车;优化承担物流配送的城市新能源车辆的便利通行政策。 (二)严格管控机动车污染 3.严格实施国家机动车油耗和排放标准。严格实施重型柴油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不满足标准限值要求的新车型禁止进入道路运输市场。 4.加强新车排放监管。指导监督排放检验机构严格开展柴油车注册登记前的排放检验,通过国家机动车环境监管平台逐车核实环保信息公开情况,进行污染控制装置查验、上线排放检测,确保车辆配置真实性、唯一性和一致性。 对本市生产(进口)的主要车(机)型系族的年度抽检率达到80%,覆盖全部生产(进口)企业,对在本市销售的主要车(机)型系族的年度抽检率不低于80%。严厉打击污染控制装置造假、屏蔽OBD功能、尾气排放不达标、不依法公开环保信

省2017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项目预算绩效评

江西省2017 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报告 从2010 年度开始,为了保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的现势性,在全国范围内采用新机制、新方法开展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是对自然年度内的全省土地利用现状、权属变化,以及各类用地管理信息,进行调查、监测、核查、汇总、统计和分析等。开展全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省级核查任务工作是为了保障全省土地变更调查工作顺利进行,有序开展,保证全省土地变更调查成果质量,及时更新省级土地调查数据库,汇总分析全省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为国土资源“批、供、用、补、查”日常管理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资料。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江西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申报了2017 年省财政厅拨款的江西省2017 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项目,投资金额258 万元。为科学、客观、全面、规范地评价专项资金使用绩效,及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为相关部门决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了项目绩效评价。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遵循“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依据“绩效导向,突出结果”的评价思路,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具有丰富调查经验、绩效评价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专家组成绩效评价小组,经过查阅资料、不断研究完善等过程,制定了涵盖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预算资金执行率共4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及25项三级指标。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

综合本项目的绩效指标完成情况、2017 年度资金使用情况、项目组织管理及项目效益实现情况,本项目绩效评价自评得分98 分,评分等级优秀。总体上达到了专项资金预设的绩效目标,政策实施效果良好,群众满意度较高。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1、立项背景及目的 为准确掌握2017 年度江西省土地利用实际变化情况,持续更新全省土地调查数据,充分发挥土地管理参与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等土地管理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调查条例》、《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和《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试行)》,全省开展了2017 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省级国土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全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负责全省工作进度、成果质量检查。按照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江西省2017 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项目由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实施,承担单位为江西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地籍管理处是省厅内设职能处室,主要职责是拟订地籍管理、土地确权、登记、争议调处办法,调处重大土地权属争议;承担各类土地登记资料的整理、共享和汇交管理工作;拟订土地调查、监测、统计的规程、规范、标准和土地调查、监测总体方案并组织实施;指导市、县(区)地籍工作。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

国土资源遥感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1、遥感得基本概念就是什么? 答: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得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得特征性质及其变化得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 答:被测目标得信息特征,信息得获取,信息得传输与记录,信息得处理与信息得应用。 3、作为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什么特点? 答:1、大面积同步观测:传统地面调查实施困难,工作量大,遥感观测可以不受地面阻隔等限制。2、时效性: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得动态变化,传统调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获得地球上大范围地区动态变化得数据。因此,遥感大大提高了观测得时效性。这对天气预报、火灾、水灾等得灾情监测,以及军事行动等都非常重要。3、数据得综合性 与可比性:遥感获得地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由于遥感得探测波段、成像方式、成像时间、数据记录、等均可按照要求设计,使获得得数据具有 同一性或相似性。同时考虑道新得传感器与信息记录都可以向下兼容, 所以数据具有可比性。与传统地面调查与考察相比较,遥感数据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4、经济性:遥感得费用投入与所获得得效益,与传统得方法相比,可以大大得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与时间、具有很高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5、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得电磁波有限,有待进一步开发,需要更高分辨率以及遥感以外得其它手段相 配合,特别就是地面调查与验证。 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1、阐述辐射度I,辐射出射度M与辐射亮度L得物理意义,其共同点与区别就是什么? 答:辐射度,被辐射得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得辐射通量;辐射出射度,辐射源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得辐射通量;辐射亮度,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得辐射通量。共同点,辐射度与辐射出射度、辐射亮度都就是描述辐射测量得概念。区别,辐射度与辐射出射度都就是辐射通量密度得概念,描述得就是辐射量得大小,不过I为物体接受得辐射,M为物体发出得辐射。它们都就是与波长有关。辐射亮度描述得就是辐射量得强弱,为单位立体角内得辐射通量。 2、大气得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得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得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浮透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答:①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得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得散射) 、②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得直径与辐射得波长相当时发生得散射) ③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得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发生得散射)、 大气散射类型就是根据大气中分子或其她微粒得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 长时才发生。大气云层中,小雨滴得直径相对其她微粒最大,对可见光只有无选择性散射发生,云层越厚,散射越强,而对微波来说,微波波长比粒子得直径大很多,则又属于瑞利散射得类型, 散射强度与波长四次方成反比,波长越长散射强度越小,所以微波才有可能有最 小散射,最大透射,而被成为具有穿云透雾得能力。 3、对照书内卫星传感器表中所列波段区间与大气窗口得波段区间,理解大气窗口对于遥感探测得重要意义? 答:对于遥感传感器而言,只有选择透过率高得波段才有观测意义。根据卫星传感器得用途选择合适得波段区间进行观测,选择电磁波通过大气层透过率高得大气窗口,以获取更多有效信息、 4、综合论述太阳辐射传播到地球表面又返回到遥感传感器这一整个过程中所发生得物理现象。

遥感监测技术方案

农业生态遥感监测的容为2014年北京市1期冬小麦面积监测,2014年北京市2期玉米(春、夏玉米)面积监测,2014年北京市4期设施农业占地面积,2014年秋季露地菜面积监测。具体的生产流程如下: 1、专题信息获取 专题信息主要指北京市冬小麦、玉米、设施农业、秋季菜田四类专题,具体监测方法和生产流程如下: 1.1专题监测方法 (1)小麦、玉米监测 小麦监测北京市2014年冬小麦数据,以2014年4-5月遥感影像为主;玉米监测2014年北京市玉米,以2014年6-9月遥感影像为主,具体的技术方法如下:在综合考虑北京市地形特点,小麦、玉米种植结构特点的基础上,经过对小麦、玉米种植物候,遥感生产的经验总结和对多种数据的对比、分析,提出一套基于“分目标、分区域、分数据、分技术”的“四分”技术方法,融生产标准规、质量控制体系和用户响应机制为一体的小麦、玉米播种面积统计统计遥感调查方法。该方法按照一定的分层指标将北京市行政村进行划分,再对不同层级的村执行不同的数据计划和技术对策,最后采取分层抽样法评估信息提取结果的精度,并对未满足精度要求的区域进行成果修订(图1-1)。

图1-1 总体技术路线图 为提高小麦、玉米播种面积统计遥感调查精度,充分发挥多源数据及人机交互解译的能力,研究出基于“四分”总体技术方法的小麦、玉米专题统计遥感生产流程。“四分”技术:指“分目标、分区域、分数据、分技术”。四分技术是对按照一定标准划分的区域,分别采取不同的目标、数据和技术策略,使信息提取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具体包括两大关键技术:解译分区技术体系和精度评估技术。 1)人机解译分层技术 根据北京市小麦、玉米分布围,结合北京市地形特点和小麦、玉米种植特点,将分布区分为三大带:“山区带、丘陵带、平原带”。继而根据所分的三大区域,进一步研究小麦、玉米的种植特点和光谱纹理特征,结合地形地势、分布趋势、地块破碎程度、地块大小、占耕地面积以及解译难易程度等多方面指标,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将北京市小麦、玉米种植区域进一步细化区分,针对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目标、数据和技术策略,抓住重点、难点,优化目前提取方法,提高小麦、玉米统计遥感调查精度。

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平台建设方案要求(1)

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平台建设技术要求和预算工程背景: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移动源污染防治力度,国家生态环境部等11部委印发《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及自治区9部门印发《自治区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加快建设完善‘天地车人’一体化排放监控系统”。需要建设一套体系充分利用机动车道路遥感监测、排放检验机构联网、重型柴油车远程排放监控,以及路检路查和入户监督抽测,对柴油车开展全天候、全方位的排放监控。 建设内容:乌鲁木齐市机动车遥感监测管理平台:乌鲁木齐市机动车道路遥感监测管理平台利用数据接收、GIS技术,采用B/S结构,实时接收机动车遥感监测站点监测数据、黑烟车数据,并在地图上实时显示站点监测信息,可及时掌控各站点运行情况、监测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同时对遥感监测数据、黑烟车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总体掌握区域机动车排放情况。 乌鲁木齐市机动车遥感监测管理平台系统开发预算70万元,5年服务费:50万元 项目的意义及必要性:机动车污染防治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一环,机动车道路遥感监测也是国家级自治区相关指导文件中明确的管理手段,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发挥遥感监测管理手段的优势,对海量监测数据进行记录、筛查、核准、处罚推送,为“环保取证-公安处罚”流程的建立奠定技术基础。 现状及需求分析:机动车道路遥感监测是国家及自治区相关文件中明确的关于机动车污染防治重要管理手段。我市目前有遥感监测设

备三套(两套固定式、一套移动式),并拟于今年再建两套固定式遥感监测系统。但面对海量数据,人工筛选、核准、处罚推送效率极低,无法满足建立有效的“环保取证-公安处罚”流程的客观需求。自治区环保督查组也对我市提出加快机动车遥感数据的应用的要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建立机动车道路遥感监测的管理平台,实现海量监测数据的自动记录、筛查、车辆信息比对、处罚推送等功能。 建设方案及规模:乌鲁木齐市机动车道路遥感监测管理平台利用数据接收、GIS技术,采用B/S结构,实时接收机动车遥感监测站点监测数据、黑烟车数据,并在地图上实时显示站点监测信息,可及时掌控各站点运行情况、监测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同时对遥感监测数据、黑烟车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总体掌握区域机动车排放情况。 平台遵循国家标准协议HJ/T212-2005《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HJ/477-2009《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数据采集传输仪技术要求》;HJ/T76-2007《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在用柴油车排气污染物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机动车尾气立式遥测设备通用技术要求》等标准。 系统功能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机动车道路遥感监测管理平台包括机动车尾气污染源监控中心模块(50万元)和机动车尾气污染源监测数据传输与存储模块(20万元)2部分。

遥感监测技术方案.docx

1、专题信息获取 专题信息主要指北京市冬小麦、玉米、设施农业、秋季菜田四类专题,具体 监测方法和生产流程如下: 1.1专题监测方法 ( 1)小麦、玉米监测 小麦监测北京市 2014 年冬小麦数据,以 2014 年 4-5 月遥感影像为主;玉米监测 2014 年北京市玉米,以 2014 年 6-9 月遥感影像为主,具体的技术方法如下: 在综合考虑北京市地形特点,小麦、玉米种植结构特点的基础上,经过对小麦、玉米种植物候,遥感生产的经验总结和对多种数据的对比、分析,提出一套基 于“分目标、分区域、分数据、分技术”的“四分”技术方法,融生产标准规范、 质量控制体系和用户响应机制为一体的小麦、玉米播种面积统计统计遥感调查方法。该方法按照一定的分层指标将北京市行政村进行划分,再对不同层级的村执行不同 的数据计划和技术对策,最后采取分层抽样法评估信息提取结果的精度,并对未满 足精度要求的区域进行成果修订(图 1-1 )。

数据业采集 及预务处理需 信息求提取 及修与订统 成果计精度 评估制 度成果 整理 综合信息数据库 基于行政村的种植规模分区 分区现势影像数据采集与处理 基于种植规模的不同提取方法 外业调查和内业修订 满足内业信息提取精度 基于行政村成果的分层抽样 外业调查及精度评估 未达标 达标 分析反推修订 矢量数据和统计报表标准化 标 分 目准 标 , 分 规 区 域范 , 分 数 与 据 ,质 分 技 术量 控 制图 1-1 总体技术路线图 为提高小麦、玉米播种面积统计遥感调查精度,充分发挥多源数据及人机交互解译的能力,研究出基于“四分”总体技术方法的小麦、玉米专题统计遥感生 产流程。“四分”技术:指“分目标、分区域、分数据、分技术”。四分技术是对按照一定标准划分的区域,分别采取不同的目标、数据和技术策略,使信息提取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具体包括两大关键技术:解译分 区技术体系和精度评估技术。 1)人机解译分层技术 根据北京市小麦、玉米分布范围,结合北京市地形特点和小麦、玉米种植特点,将分布区分为三大带:“山区带、丘陵带、平原带” 。继而根据所分的三大区域,进一步研究小麦、玉米的种植特点和光谱纹理特征,结合地形地势、分布趋势、地块破碎程度、地块大小、占耕地面积以及解译难易程度等多方面指标,通 过定性定量相结合将北京市小麦、玉米种植区域进一步细化区分,针对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目标、数据和技术策略,抓住重点、难点,优化目前提取方法,提高 小麦、玉米统计遥感调查精度。

国土资源遥感课后习题及标准答案

第一章绪论 1.遥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答: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 答: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 3.作为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什么特点? 答:1.大面积同步观测:传统地面调查实施困难,工作量大,遥感观测可以不受地面阻隔等限制。2.时效性: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传统调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获得地球上大范围地区动态变化的数据。因此,遥感大大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这对天气预报、火灾、水灾等的灾情监测,以及军事行动等都非常重要。3.数据的综合性 和可比性:遥感获得地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由于遥感的探测波段、成像方式、成像时间、数据记录、等均可按照要求设计,使获得的数据具有 同一性或相似性。同时考虑道新的传感器和信息记录都可以向下兼容, 所以数据具有可比性。与传统地面调查和考察相比较,遥感数据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4.经济性:遥感的费用投入与所获得的效益,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有限,有待进一步开发,需要更高分辨率以及遥感以外的其它手段 相配合,特别是地面调查和验证。 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1.阐述辐射度I,辐射出射度M和辐射亮度L的物理意义,其共同点和区别是什么? 答:辐射度,被辐射的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辐射出射度,辐射源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辐射亮度,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共同点,辐射度与辐射出射度、辐射亮度都是描述辐射测量的概念。区别,辐射度与辐射出射度都是辐射通量密度的概念,描述的是辐射量的大小,不过I为物体接受的辐射,M为物体发出的辐射。它们都是与波长有关。辐射亮度描述的是辐射量的强弱,为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 2.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 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浮透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答:①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 .②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 ③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的多时发生的散射). 大气散射类型是根据大气中分子或其他微粒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 长时才发生。大气云层中,小雨滴的直径相对其他微粒最大,对可见光只有无选择性散射发生,云层越厚,散射越强,而对微波来说,微波波长比粒子的直径大很多,则又属于瑞利散射的类型, 散射强度与波长四次方成反比,波长越长散射强度越小,所以微波才有可能有最 小散射,最大透射,而被成为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 3.对照书内卫星传感器表中所列波段区间和大气窗口的波段区间,理解大气窗口对于 遥感探测的重要意义? 答:对于遥感传感器而言,只有选择透过率高的波段才有观测意义。根据卫星传感器的用途选择合适的波段区间进行观测,选择电磁波通过大气层透过率高的大气窗口,以获取更多有效信息. 4.综合论述太阳辐射传播到地球表面又返回到遥感传感器这一整个过程中所发 生的物理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