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运作原理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运作原理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运作原理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运作原理

联系汇率制度,是香港自1983年10月17日起采用的一种货币发行局制度。联系汇率制度是一项有别于中央银行的货币当局制度安排,其特色是发钞银行

发行和赎回负债证明书,都须按照7.80港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进行。自

1983年至今,这项制度已经经历了三次重大修订。联系汇率制度符合香港的经

济状况,且简单、一致、易于理解,能够满足香港这类高度外向型的经济体的

需要。联系汇率制度是最为强健的固定汇率制度,它固若金汤、刀枪不入,资

本流入流出的影响百分之百的转移反映在利率层面。不同于中央银行制度,联

系汇率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不能进行任何的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且必须对包

括大投机者在内的所有持港元和有意兑换港元者一视同仁,否则将损害货币当

局的公信力并带来严重后果。潘大认为,联系汇率制度的这些特点,都是港股

投资者有必要了解的,本文将对此作权威论述。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诞生

香港在30年代放弃银本位后,长期与英镑汇率挂钩。70年代初由于英镑

改为浮动汇率,港元曾短暂的与美元挂钩。

由于70年代的美元危机,美元与黄金脱钩并大幅贬值,港元在1974年11

月25日与美元脱钩并改为浮动汇率。在浮动汇率制度实施的最初两年,港元运作曾一度非常顺利。但港元大好的形势并未能长期维持,香港于80年代初爆发港元危机。1983年港元危机最紧迫时,港元曾于两天内大幅贬值了13%,港元

汇率最低跌至1美元兑9.60港元。

实行联系汇率制度前后的港元汇率走势

为应对港元危机并拯救香港银行系统,港英当局于1983年10月15日宣布港元与美元按1美元兑7.80港元挂钩,实行联系汇率制度。这项安排标志着香港联系汇率制度诞生,成为之后30年香港金融制度的基础。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修订

1983年10月至1988年7月这段时间,被视为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第一个

版本。在此期间,货币基础的核心部分,总结余,并非完全遵守货币规则。同时,管理银行同业结算系统的也不是香港货币当局,而是汇丰银行。

在第一个版本阶段,由于汇丰银行是总结余的实际控制者,因此可以根据

自身的商业活动创造货币(增加总结余),具有货币当局的某些功能。这段期间,真正的货币当局,则是汇丰银行的客户。这一阶段联系汇率制度运作并非十分

顺畅,港元汇率之所以保持稳定,靠的是货币当局在外汇市场的干预。

1988年7月至1996年12月这段时间,被视为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第二个

版本。第二版的联系汇率制度相较第一版做出了较大的改进,修正了很多不合

理的地方,并加大了货币当局的控制力。

1988年7月制定的会计安排政策,使得总结余归入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内。当时的货币局为外汇基金管理局,也即是现在的香港金管局的前身。货币当局

不再是汇丰银行的客户,相反,汇丰银行成为货币当局的结算客户。总结余至

此得以确定并接受货币当局的控制。

1996年12月至今这段时间,被视为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第三个版本。在

第二版中,总结余虽被归入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中,但在会计安排下,货币当

局仍需要透过汇丰银行资产负债表发挥作用(汇丰银行是香港银行业结算所的管理银行),货币当局对总结余的控制是间接的。

1996年12月推出的实时支付结算系统,使总结余最终同步地归入货币当

局控制之中,有关总结余的货币规则终告确立。在2005年5月19日,为应对

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新形势,香港金管局推出7.75的强方兑换保证,并修订弱方兑换保证由7.80至7.85。这一措施,进一步完善了联系汇率制度,加强了公

众对联系汇率制度的信心。

香港金管局与发钞银行

香港金融管理局(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HKMA),简称金管局,是香港现行货币当局。

Monetary Authority就是内地所称之"货币当局",只是由于香港与内地翻译的不同,使得内地民众对其地位不能有直观的认识。香港金管局于1993年4月1日成立,之前行使货币当局职能的是外汇基金管理局。香港金管局总裁为任志刚(Joseph Yam Chi-kwong),任志刚从金管局成立起就任总裁至今,直接负责对象是财政司长。

任志刚是联系汇率制度的忠实捍卫者。他认为:"即使最为坚固的小船,也不可能长久在惊涛骇浪中破浪前进。小船只会被抛来抛去,直至它破损沉没。小船最好还是与可见范围内最大的轮船牢牢地焊接起来,紧随这艘船航行。仅管小船有时会没入水里,有时会露出水面,但它不会沉没。所以,为审慎计,在海面再次翻起巨浪之前,我们最好还是看看港元与美元的联系是否够紧密,又或者是否牢固得足以应付滔天巨浪。"(资料来源:《香港货币发行局制度之检讨》,第6页,任志刚著)

香港金管局并不直接发行无限法偿的港元主币,仅发行有限法偿的港元辅币,包括所有硬币和新版10元塑胶纸币。补充说明一下,全球除中国内地外,辅币都是有限法偿的,也就是说超过一定数额是可以合法拒收的,因此类似扛几百斤硬币去银行存款闹出纠纷的事情,只会在内地的银行才可能发生。

汇丰银行旧版港币1000元(又称"金牛")

港元主币的发行由发钞银行负责,即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中银香港。其中,中银香港在1994年5月取得发钞银行资格,开始发行港元纸币。

发钞银行发行港元钞票时,须按7.80对1美元的汇率向金管局提交等值美元,并记入外汇基金的帐目,以购买负债证明书,作为发行港元纸币的支持。发钞银行回收港元钞票时,金管局会赎回负债证明书,发钞银行则自外汇基金收回等值美元。

发钞银行在市场汇率低于7.80时会获利,而高于7.80时则会受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发钞银行将在其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令港元汇率处于偏强水平,日常美元兑港元汇率会因此略低于7.80水平。

需注意的是,香港金管局的兑换保证只是对负债证明书持有人(发钞银行),而并非针对港元纸币本身。如兑换保证针对所有港币持有者,理论上并无任何

问题,但操作中可能引起执行成本上升(如储存美钞备付等)。金管局的选择是

增强信息披露(特别是总结余变化)的及时性和透明性,以此强化公众对联系汇

率制度的信心。

联系汇率制度下港元利率的变动

联系汇率制度下,港元汇率永远是一成不变的,资本的流入流出会令利率

而非汇率出现变化。

若发钞银行向货币当局出售美元换取港元(资本流入),货币基础便会增加,利率下降。而若银行向货币当局买入美元(资本流出),则货币基础会收缩,利

率上升。这是一个自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利率变化会消除汇率变化的压力,使港元汇率一直保持稳定。

在亚洲金融危机的1998年,国际投机资本事先在香港股市建立空头头寸,继而卖空港元使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大涨(隔夜利率涨至超过100%),使得股市

暴跌而获利。国际投机资本的目的,并非要动摇港元汇率,也并非想要击垮联

系汇率制度,而是以获利为目的。有的讲述亚洲金融危机的文章,为了让文章

有看点,将国际投机资本神秘化了,认为投机资本的目的是要操纵港元汇率,

甚至是要破坏联系汇率制度,这是不正确的。

联系汇率制度下,由于汇率是一成不变的,故资本流出对利率的影响要大

于其它制度,有杠杆效应。故投机资本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选择对联系汇率制

度下手,操纵港元利率。

在港元面临投机者炒作时,香港金管局仍完全遵守了货币规则,这对公众

保持对联系汇率制度的长期信心是很有好处的。官方的干预行动主要发生在股

票市场,而非外汇市场。

长期来看,港元利率与美元利率变动的趋势是基本一致的。

联系汇率制度对香港经济的影响

联系汇率制度下,香港金管局没有相机抉择的权力,且必须对包括投机者

在内的所有港元持有者一视同仁,保持及时和充分的信息披露,方能维持公众

对联系汇率制度的信心。

香港贸易顺差(单位:10亿美元)

对于外向型经济体而言,保持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是非常有利的。

原因在于外国投资者对汇率变化非常敏感,固定汇率一方面可以消除外资的不

确定感,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对冲汇率变化引发的管理成本。联系汇率制度是

简单、一致、易于理解的,非常符合外资的口味。

有的投资者认为,汇率如果升值,那么外资不就可以获利了吗?这是不正确的,汇率既然可以升值,也同时意味着可以贬值。外资的项目不可能都是短期的,而预测3年以上长期汇率走势变化,是基本不可能的。

由于美国外债庞大,美元长期是一个贬值的走势,相当于美国向全球征收

通货膨胀税。如采取挂钩美元的汇率,则可从此现象中受益,香港长期的繁荣

与此原理密不可分。

香港实际GDP成长率(扣除通胀因素)

在联系汇率制度下,货币当局没有相机抉择的权力。当香港经济萧条时,

美元可能正好处于加息周期;而当香港经济过热时,美元可能正好处于降息周期。这可能使得香港经济陷入通货紧缩,抑或是火上浇油而出现泡沫。

虽然联系汇率制度存在这样的缺点,但总的来看好处大于坏处。泰国央行,就既希望有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以刺激经济,又要保持固定汇率吸引外资,两方

面的好处都想得到,结果是引发了亚洲金融危机,两方面的好处都没有能够得到。相比之下,联系汇率制度的优势就可以得到体现。

除非美国经济和美元出现严重问题,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才有必要修改。

一般性质的经济危机,如美国次贷危机,不构成修改现行联系汇率制度的理由。在可预见的将来,我们也都还看不到美国经济丧失全球主导地位的可能性。

其它地区的联系汇率制度

除香港特别行政区外,澳门特别行政区也实行联系汇率制度。澳门币(MOP)与港元挂钩,汇率为1港元兑1.03澳门币。对于澳门这种超小型经济体而言,要拥有独立央行和货币政策的成本过大,只能实行联系汇率制度。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人民币汇率高估,导致深圳特区出现港币和外汇兑换券驱逐人民币的现象。为应对这种现象,中国内地在80年代也曾计划采用联系汇率制度,推出"特区货币"。"特区货币"如要推出的话,只能采用对港元的联系汇率制度,否则要设两个央行、两套货币政策的话,就会很难操作。

"特区货币"由于各方面的分歧,最终未能推出。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分析与思考 摘要: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究竟该不该存留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问题,特别是当199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后,香港经济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虽然香港政府极力维系住了联系汇率制度,但是对于目前情况来说,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它? 本文首先对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的发展和运行进行了系统研究调查,之后又分析联系汇率制度的利弊。再主要结合1998年香港保卫战实例,简略的与泰铢保卫战进行分析。最后对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存留以及维护进一步研究阐述。 关键词:香港联系汇率制度;香港金融保卫战;泰铢危机等 一、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的产生 香港的货币制度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首先是从1863年到1935年,香港的货币制度都是银本位,采取固定汇率制度。后1935年11月,全球白银危机,香港货币制度由银本位转变为与英镑挂钩,当时是1英镑兑16港元(12/1935 - 11/1967);1英镑兑1455港元(11/1967 - 6/1972)的固定汇率制度。之后香港一度与美元挂钩。1972年到1974年,按照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当时的汇率为1美元兑5650港元(6/1972-2/1973);1美元兑5085港元(2/1973-11/1974),尔后1974年到1983年,美元弱势,港元改为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仍与美元挂钩,在这期间,由于货币及信贷的过度增长,和投机炒卖等活动致使港元日渐贬值,港元汇率持续走低。1983年香港政府发布新汇率政策,借此稳定港元,规定发钞银行必须按照780港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以美元交易。从1983年至今,香港汇率制度一直为以78港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从香港货币制度的演变,和联系汇率制度的产生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香港的货币制度和汇率制度其实是两者一体的,密不可分。 二、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运行

香港采用联系汇率制的背景及积极作用

一、香港采用联系汇率制的背景及积极作用 香港作为一个小型开放经济体,金融管理局并不控制而且也不能控制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的惟一目标是保持汇率稳定。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香港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港元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并逐渐成为香港整个金融体系运行的核心。香港联系汇率制本身是一个发行制,在发行一定数额的港币时,要有同等价值美元的支持。它既不同于“盯住制”,也不同于固定汇率制。联系汇率制规定的1美元兑7.8港元的固定汇率只适用于发钞行与外汇基金之间的发钞准备规定,以及发钞行与非发钞行之间港元与美元交易。在香港外汇市场上的港元与美元的交易并不受此约束,汇价由市场的供求力量决定。至此,香港实际上存在两种汇率,一种是固定的发钞行与外汇基金之间的发行汇率,另一种是自由浮动的市场汇率。香港联系汇率制自1983年实施至今,为维持港元币值的稳定,促进香港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有效控制了港元货币供应的增长,保持了港元币值的基本稳定 由于联系汇率制在发钞程序上必须以等值的美元向外汇基金换取负债证明书,从而完全排除了港元发行体制滥发的可能性,每一种形式的港币发行均有100%的外汇储备支持。发钞的多少不须再依赖发钞银行的合作和各方面人为的判断,而是取决于经济体系赚取外汇的能力,赚取外汇越多,发钞能力就越强。货币发行量和货币增长率最终由国际收支状况决定,这样就为货币发行和货币量的增长提供一个约束机制,避免了浮动汇率制时期存在的随意性和任意性,使得通货膨胀率明显低于浮动汇率制时期,因而大大减轻了港元贬值的压力,有利于港元币值的稳定。 (二)提高了香港金融体系承受政治经济振荡和国际金融冲击的能力 联系汇率制自实施以来,经历了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前途问题的谈判,1984-1987年间5次大的港元投机风潮,1987年的全球股灾,1989年的政治性挤提,1990年的海湾战争,1995年墨西哥货币危机以及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对香港的冲击。在数次港元风潮中,港元兑美元的最低价仅为7.950,最高价为7.714,波幅未超过2%,而平均偏离幅度仅约0.3%。整体金融体系未因震荡而出现混乱情况,显示了该制度的有效性。 (三)减少了经济活动中的不稳定性,降低了香港贸易、投资等各种经济活动的风险和交易成本,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 在很长一段时期,美国曾一直是香港最大出口市场,而中国内地经港转口贸易亦以美元计价,其中以美元计价部分占香港对外贸易约7成左右。因此,港元与美元挂钩,为香港的对外贸易、投资等活动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成本统计、报价结算和盈利评估的计价基础。尤其是1985年以来,美元持续贬值,促进了香港对外贸易的发展。 (四)同其他汇率制度相比,联系汇率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更易于实现稳定汇率的货币政策目标,促进香港经济的稳定繁荣 确定了港元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后,当局就不需要再通过调整汇率来反映本币的真实价值;联系汇率制没有规定市场汇率波动的上下限,对市场投机活动有相当的抑制作用,并给

联系汇率的优缺点

联系汇率的优缺点: 联系汇率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减少了因投机而引起的汇率波动,减少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使个人、企业、政府都有稳定的预期,从而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此外,它还可以束缚着政府,使其理财小心谨慎。在80年代中英谈判前后和90年代香港回归过程中,联系汇率制度就起了积极的稳定作用。 联系汇率制度的弱点也是很明显的。分析如下: 首先,港币的发行是以100%的美元现钞为储备金的,而现钞只是最狭义的货币(M0)。现钞之外,加上各种存款,共同构成广义货币(M3)。目前,香港流通中的现钞为820多亿港币,香港的广义货币(M3)为28000亿港币左右(1997年三季度数字),其中有16000多亿港币存款(约占广义货币的60%)和相当于11000多亿港币的外币存款(主要是美元存款,占广义货币的40%)。所以,香港虽然有超过7000 亿港币的外汇储备,但是,如果有某种强大的外来冲击使公众信心动摇,从而有相当比例的港币存款要挤兑美元的话,香港就有可能发生信用危机。 第二,联系汇率制度使香港货币当局丧失了调整经济的灵活性。在货币政策方面, 由于实行联系汇率制度,香港金融管理局(1993年4月以来的香港货币当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就丧失了运用货币政策调整经济的能力。譬如,90年代以来,香港经济有过热现象,货币当局应适当调高利率,使经济降温,健康发展。但是,因为港币与美元是固定汇率,套利行为迫使香港货币当局无法调高利率。港币的利率只能大体等于美元利率。所以,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联系汇率制度的薄弱环节就会变得明显起来,也就容易成为投机者进攻的对象 第三,且不谈港币利率高对香港经济的抽紧作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对港币的影响也有两重性。一般说来,港币利率高有利于稳定港币。但是仔细想一想,港币与美元是固定汇率,港币为什么能比美元利率高?回答是,港币的风险高,公众认为联系汇率有可能失守,港币与美元的利差是对港币的风险补偿。如果注重于对港币汇率的分析,不妨可以这样理解这个利差:假设港币与美元利率相同,而港币汇率偏高(港币贬值),即,在浮动汇率的条件下理解联系汇率(固定汇率)下港币利率偏高的问题——对真实浮动汇率的压力被转移到利率上去了。这样算来,港币与美元的利差越大,说明港币的汇率风险越高,联系汇率制下的港币所面临的累积的贬值压力越大。所以提高港币利率一方面对港币有稳定作用(揽存港币),另一方面也是一个关于港币风险累积程度的预警指标(Indicator)。所以,值得注意的是,倘若利差过大,港币利率偏高不但不能稳定港币,反而会动摇公众对港币的信心。 浮动经济的优缺点: 优点 防止外汇储备太量流失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各国货币当局没有义务维持货币的固定比价。当本币汇率下跌时,不必动用外汇储备去购进被抛售的本币,这样可以避免这个国家外汇储备的大量流失。 节省国际储备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随着外汇供求的涨落而自动达到平衡,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支配,减少干预行动,国家需要的外汇储备的需求量自然可以减少。这就有助于节省国际储备,使更多的外汇能用于本国的经济建设。 自动调节国际收支 根据市场供求,汇率不断调整,可以使一国的国际收支自动达到均衡,从而免除长期不平衡的严重后果。当一国国际收支逆差,本国通货就会开始贬值,这种情况对出口有回将同时分布在盈余国和赤字国身上。 有利于国内经济政策的独立性

联系汇率制对香港经济发展的意义

思考题:联系汇率制对香港经济发展的意义? 答:从案例可知:联系汇率制度是一种货币发行局制度。根据货币发行局制度的规定,货币基础的流量和存量都必须得到外汇储备的十足支持。联系汇率制度是香港金融管理局首要货币政策目标,在联系汇率制度的架构内,通过稳健的外汇基金管理、货币操作及其他适当的措施,维持汇率稳定。联系汇率制度的重要支柱包括香港庞大的官方储备、稳健可靠的银行体系、审慎的理财哲学,以及灵活的经济结构。但是,在香港的公开外汇市场上,港币的汇率却是自由浮动的,即无论在银行同业之间的港币存款交易(批发市场),还是在银行与公众间的现钞或存款往来(零售市场),港币汇率都是由市场的供求状况来决定的,实行市场汇率。联系汇率与市场汇率、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并存,是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最重要的机理。一方面,政府通过对发钞银行的汇率控制,维持着整个港币体系对美元汇率的稳定联系;另一方面,通过银行与公众的市场行为和套利活动,使市场汇率一定程度地反映现实资金供求状况。 它的发展历程:有利影响经过二十多年的风雨和考验,联系汇率制度日趋完善。为巩固联系汇率制度使其可以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并抵御外界冲击,金管局在1987年开始陆续推行了多项货币改革措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次是:1998年9月推出巩固货币发行局制度的七项技术性措施,以及2005年5月推出的联系汇率制度的三项优化措施。1998年正值亚洲金融危机,香港金融市场承受了巨大的投机压力,银行同业拆借利率飙升,市场上广泛流传人民币将贬值及联系汇率不保的消息。金管局于 1998年9月及时推出了七项巩固货币发行局制度的技术性措施:其中两项主要的措施是:提供总结余的弱方兑换保证,即金管局保证在港元转弱至指定水平时,可以按固定汇率把港元兑换为美元;另一项是调整贴现窗机制,贴现窗指银行向金管局买出证券,以借出金管局隔夜港元的机制,过程中双方协定将由银行按照协定价格及日期回购该证券。这些措施有效地抑制了利率过度波动及由此造成的不利影响。2003年底到2005年期间,由于美元疲弱,同时市场估计人民币升值及香港经济强劲复苏,大量资金流入香港。虽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港元利息均低于同期美元利息,仍无明显的资金流出。为了加强利率调节功能,金管局于2005年推出三项优化联系汇率制度运作的措施,包括:推出1美元兑换7.75港元的强方兑换保证,即金管局保证在港元转强至指定水平时,可以按固定的汇率把美元兑换为港元;将弱方兑换保证的汇率定为7.85港元;金管局可在兑换范围内(即 7.75~7.85之间)进行符合货币发行局原则的市场操作。 香港属于小规模高度开放的外向型经济体,商品及服务贸易总额约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的三倍,其中外资和外贸在经济中占有极大比重,经济的增长往往受到各种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实践表明,联系汇率制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当初“政治应急”的作用,而发展成为使香港能够有效地承受来自外部的金融震荡和政治冲击的经济手段。对香港而言,由于其典型的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其经济对外有着强烈的依附性,本地经济的增长往往受到各种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种情况下,维持联系汇率制度非常重要,香港能受惠于美国大致稳定的货币环境及其具有高度公信力的货币政策,可以有效地减少国际贸易和经济生活中的外汇风险,有利于各类长期贸易和合同的缔结以及国际资本的积聚。在这种情况下,用港元钉住美元,稳定汇率,减少了国际贸易和经济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外汇风险,有利于各类长期贸易及经济合同的缔结及国际资本的汇集,从而给香港带来了更多的利益和机会。这些也可以说是导致联系汇率制度得以产生并持续下来的内在根源。主要概括为: (一)有效控制了港元货币供应的增长,保持了港元币值的基本稳定,由于联系汇率制在发钞程序上必须以等值的美元向外汇基金换取负债证明书,从而完全排除了港元发行体制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

案例01:香港的联系汇率制 阅读以下资料,并通过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所谓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是指将香港本地货币与美元挂钩,按照1美元兑7.8港元的固定汇率进行港币发行与回收的一种货币制度。港币由汇丰、渣打和中银三家指定的商业银行发行。根据香港法律,在联系汇率制度下,发钞银行需要向香港金融管理局交付美元,换取负债证明书;将美元拨入外汇基金账户,用以作为发行纸币的依据;再按照香港财政司规定的固定汇率发行等值港币。其他银行(在香港称作持牌银行)以同样的汇率向发钞银行存入美元,并获得等值港币。在回收港币时外汇基金、发钞银行和持牌银行之间也按1:7.8的固定汇率进行反方向操作。 联系汇率制度自1983年正式实施,迅速地稳定了港币对内价值,十多年来更接受过多次挑战,其中最著名的应属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但香港货币都能一一化解风险,成功地经受住了考验。港币信誉卓著,坚挺稳定。与此同时,香港经济运行良好,其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所有这些,联系汇率制度都起到了重要的、不可磨灭的作用。实践表明,联系汇率制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当初"政治应急"的作用,而发展成为使香港能够有效地承受来自外部的金融震荡和政治冲击的经济手段。不过,联系汇率制也有其自身不可克服的缺陷,还被认为是造成香港高通货膨胀和实际负利率并存的主要原因。 1.香港联系汇率制度下,外汇市场上的港币兑美元汇率是固定汇率还是浮动汇率? 2.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港币利率由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3.要保证联系汇率制度顺利实施,必须具备哪些前提条件? 4.提示:可以考虑美元储备规模、市场主体信心、金管局货币政策自主权等方面 5.请了解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对香港联系汇率制的冲击情况。试分析香港的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之间存在怎样的联动机制?危机中国际炒家是如何利用这一联动机制实施攻 击的?香港政府最终如何渡过难关? 6.请比较香港联系汇率制与货币委员会制(或称货币局制,比如新加坡、阿根廷等国)有什么异同?在你看来,联系汇率制的主要缺陷是什么? 7.有人认为联系汇率制度可以有效平抑国内通货膨胀,提高货币当局的权威性,因而可以在发展中国家范围内广泛提倡。你认为中国大陆能否采用联系汇率制?为什么? 来源:东北财经大学

什么是香港联系汇率制度

什么是香港联系汇率制度 所谓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是指将香港本地的货币与某种特定的外币相挂钩,按照固定的汇率进行纸币的发行与回收的一种货币制度。在香港,纸币是由汇丰、渣打和中银三家指定的商业银行发行的。根据香港的法律,在联系汇率制度下,发钞银行需要向香港金融管理局交付美元,换取负债证明书,并将其拨入外汇基金账户,用以作为发行纸币的依据,再按照香港财政司规定的固定汇率,以1美元兑7.8港元的汇率发行等值的港币。其他银行(在香港称作持牌银行)则可以同样的汇率向发钞银行存入美元,并获得等值的港币。反过来,在回收港币时,外汇基金、发钞银行和持牌银行之间也按1:7.8的固定汇率进行方向相反的操作。由此不难看出,以美元作为港币发行的基础和依据,并使二者保持固定的汇率,是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两个基本要点。 自1935年以来,香港共实行过六种汇率制度,每次变动的原因都与当时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有关。但联系汇率制的实施,却有着更深层的政治及经济原因。1982年9月,中英就香港前途问题正式开始谈判。由于最初谈判进展缓慢,导致谣言四起,人心浮动,房地产市场崩溃,港元不断贬值。其间,香港各阶层人士多次呼吁港府出面挽救港元,但港英当局以种种理由进行推诿。1983年9月24日,港元在外汇市场上暴跌,对美元汇价逼近1:10,港汇指数也锐挫至57.2的历史最低水平。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港英当局不得不放弃其完全不干预货币市场的原则,转而接受经济学家格林伍德的建议--建立一个钉住美元的浮动汇率制。据说,当时有人提议将汇率固定在1:8的水平,因为它有着象征"发"的吉利谐音。但此建议被当时的财政司长彭励治否定,而将汇率定为1:7.8。 联系汇率制度的实施,迅速地稳定了香港货币。二十多年来,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受到多次的挑战。其问,经历了1987年的全球性股灾、1990年的海湾战争、1991年国际商业银行倒闭、1992年欧洲汇率机制风暴、1995年墨西哥货币危机以及1997年下半年以来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但香港货币都能一一化解风险,成功地经受住了考验。港币信誉卓著,坚挺稳定。与此同时,香港经济运行良好,其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所有这些,联系汇率制度都起到了重要的、不可磨灭的作用。实践表明,联系汇率制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当初"政治应急"的作用,而发展成为使香港能够有效地承受来自外部的金融震荡和政治冲击的经济手段。对香港而言,由于其典型的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其经济对外有着强烈的依附性,外资和外贸在经济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因此,本地经济的增长往往受到各种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这种情况下,用港元钉住美元,稳定汇率,减少了国际贸易和经济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外汇风险,有利于各类长期贸易及经济合同的缔结及国际资本的集系,从而给香港带来了更多的利益和机会。这些也可以说是导致联系汇率制度得以产生并持续下来的内在根源。 当然,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也有其自身的一些缺点。①它使得香港的利率和货币供应受制于美国的利率政策和货币政策,从而严重地削弱了这两个经济杠杆的调节能力。②联系汇率制度还被认为是造成香港高通货膨胀和实际上的负利率并存的主要原因。3)由于实行了联系汇率,也无法通过汇率的手段来调节国际收支状况等等。但是,尽管存在着种种缺陷,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有着深刻和坚实的经济基础,历史也肯定了其稳定经济和市场的作用,同时,经过十多年的风雨和考验,这一制度本身也日趋完善。

香港联系汇率制

专栏:联系汇率制 联系汇率制的特点是:一国或地区流通的法定货币不是央行发行而是由独立的通货发行局发行。这种货币的发行有完全的资金保证,即必须有一个可以作为国际储备的货币,按照事先预定的比价进行无条件的兑换。因此,联系汇率制的物质基础是外汇储备。联系汇率制是除货币联盟之外最严格的固定汇率形式。在一个运行良好的联系汇率制中,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均是固定的,而利率则与直接挂钩货币的利率相一致。 港元是实行联系汇率制比较成功的地区。1987年7月,港府通过了关于金融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新会计安排”,确定了联系汇率制的主要内容是:发钞银行新发行的港元要向外汇基金缴纳等值的美元作为保证,以获取外汇基金无息的负债证明书(发钞银行是债权人)。而持牌银行要获得港元同样要有等值的美元存入发钞银行。当港元回笼时(回给货币局),发钞银行可以同样的汇率获得美元,同时交回外汇基金的负债证明书。发钞银行向持牌银行回笼港币时的做法与外汇基金同发钞银行之间回笼港币的做法相同。同时,外汇基金与发钞银行有义务通过外汇公开市场操作和调整利率来维护1美元兑换7.8港元的预定官价,使公开市场的汇率以2%的幅度在官定汇率水平上下浮动(别忘了,公开市场汇率或现实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有两个内在的自我调节机制: ①美元流动均衡机制。即当港元被市场抛售或资本流出导致市场美元减少时,由于美元减少,发钞银行不仅不能增发货币,还需向外汇基金交回负债证明书赎回美元,导致基础货币减少,从而货币供应量减少,则又导致利率上升,物价下降,国际收支状况好转,港元汇率趋于稳定。

②套利机制。香港的发钞银行由三家商业银行组成,必然具有逐利动机。假设市场上美元汇率上升到1:7.9港元,则所有发钞银行都会向外汇基金交回负债证明书,以1:7.8港元的汇率赎回美元,再以1:7.9港元的汇率向市场抛售,结果是美元供应增加,港元供应减少,最终导致市场汇率与官方汇率趋同。 港元联系汇率制使港元汇率保持了相对稳定。但有两大弊端: 请想想? 1.损害了香港货币政策的相对独立性; 2.汇率长期固定不变可能带来港元汇率高估,引发货币危机、金融危机。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运作原理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运作原理 联系汇率制度,是香港自1983年10月17日起采用的一种货币发行局制度。联系汇率制度是一项有别于中央银行的货币当局制度安排,其特色是发钞银行 发行和赎回负债证明书,都须按照7.80港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进行。自 1983年至今,这项制度已经经历了三次重大修订。联系汇率制度符合香港的经 济状况,且简单、一致、易于理解,能够满足香港这类高度外向型的经济体的 需要。联系汇率制度是最为强健的固定汇率制度,它固若金汤、刀枪不入,资 本流入流出的影响百分之百的转移反映在利率层面。不同于中央银行制度,联 系汇率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不能进行任何的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且必须对包 括大投机者在内的所有持港元和有意兑换港元者一视同仁,否则将损害货币当 局的公信力并带来严重后果。潘大认为,联系汇率制度的这些特点,都是港股 投资者有必要了解的,本文将对此作权威论述。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诞生 香港在30年代放弃银本位后,长期与英镑汇率挂钩。70年代初由于英镑 改为浮动汇率,港元曾短暂的与美元挂钩。 由于70年代的美元危机,美元与黄金脱钩并大幅贬值,港元在1974年11 月25日与美元脱钩并改为浮动汇率。在浮动汇率制度实施的最初两年,港元运作曾一度非常顺利。但港元大好的形势并未能长期维持,香港于80年代初爆发港元危机。1983年港元危机最紧迫时,港元曾于两天内大幅贬值了13%,港元 汇率最低跌至1美元兑9.60港元。 实行联系汇率制度前后的港元汇率走势 为应对港元危机并拯救香港银行系统,港英当局于1983年10月15日宣布港元与美元按1美元兑7.80港元挂钩,实行联系汇率制度。这项安排标志着香港联系汇率制度诞生,成为之后30年香港金融制度的基础。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修订

浅谈香港联系汇率制度

浅谈香港联系汇率制度 1983年10月17日,香港开始推行一种货币发行局制度。这制度规定向发钞银行发行及赎回为银行纸币提供支持的负债证明书时,发钞银行必须按照7.80港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以美元交易。联系汇率制度是香港金融管理局首要货币政策目标,在联系汇率制度的架构内,通过稳健的外汇基金管理、货币操作及其他适当的措施,维持汇率稳定。联系汇率制度的重要支柱包括香港庞大的官方储备、稳健可靠的银行体系、审慎的理财哲学,以及灵活的经济结构。 联系汇率制度的产生背景 英国在1841年开始在香港实行殖民统治,港英政府于1863年宣布当时的国际货币-银元为香港的法定货币,直到1935年11月,由于全球白银危机,港英政府放弃银本位制度,并于宣布港元为香港本地货币,与英镑的固定汇率为1港元兑1先令3便士即16港元兑1英镑的汇率与英镑挂钩。直到1972年6月,英国政府决定让英镑自由浮动,发钞银行可以港元购买负债证明书。1974年11月,由于美元弱势,港元改为自由浮动。虽然浮动汇率制度实施后的最初两年运做很顺利,但自1977年开始,由于货币及信贷过度增长,导致贸易逆差扩大,通货膨胀高企,港元汇率持续下降,加上投机炒卖的活动出现了少有的抢购商品风潮,令港元贬值的情况进一步恶化。港英政府遂在1983年10月15日公布稳定港元的新汇率政策,即按7.8港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 联系汇率制的内容与调节机制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更为准确的定义应称为美元汇兑本位制。从理论上分析,香港现行的联系汇率制是货币的通货发行局制度的衍生制度。而通货发行局制度的突出特点是:一国或地区流通的法定货币不是由中央银行发行,而是由独立的通货发行局发行。这种货币的发行必须有完全的保证,即必须与一个可以作为国际储备的货币按照一个事先预定的比价进行无条件的兑换。 香港没有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职能由指定的、合格的商业银行(发钞行)来担当,目前香港发钞行有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三家。1987年7月,港府通过了关于金融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新会计安排"。由此确定的港元与美

联系汇率制度的前世今生

联系汇率制度的前世今生 2012-11-09 热钱流入给香港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而在香港已经实施近30年的联系汇率制度也再度遭到质疑。为了一探究竟,现在就让我们来重温一下历史,看看香港地区的汇率形成机制是如何演变的。 联汇制度多次被阻击 联系汇率制度自1983年10月实行以来,经历了多次考验,包括1987年股灾、1990年波斯湾战争、1991年国商集团倒闭、1992年欧洲汇率机制风暴、1994/1995年墨西哥货币危机、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 以及最近的次贷危机及欧债危机。 联系汇率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减少了因投机而引起的汇率波动,减少了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使个人、企业、政府都有稳定的预期,从而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此外,它还可以束缚着政府,使其理财小心谨慎。然而,联系汇率制度的弱点也是很明显的。香港虽然有超过2万亿港元的外汇储备,但是如果某种强大的外来冲击使公众信心动摇,导致相当比例的港币存款要挤兑美元的话,香港就有可能发生信用危机。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就对联系汇率制度造成巨大冲击。港元受到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资者大手买卖而造成汇价大幅波动,银行同业拆借利率飙升,其后香港金融管理局决定投放资金稳定汇价,令7.8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才可继续维持,但香港楼市、股市全盘崩溃。联系汇率制度使香港货币当局丧失了调整经济的灵活性。在货币政策方面,由于实行联系汇率制度,香港金融管理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就丧失了央行运用货币政策调整经济的能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香港经济有过热现象,货币当局应适当调高利率,使经济降温,健康发展。但是,因为港币与美元是固定汇率,套利行为迫使香港货币当局无法调高利率。港币的利率只能大体等于美元利率。所以,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联系汇率制度的薄弱环节就会变得明显起来,也就容易成为投机者进攻的对象。 汇率机制经多次演变 从历史上看,香港的汇率形成机制也经过了多次演变,总体上看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银本位时期 英国在1841年开始在香港实行殖民统治,当时中国采用复本位货币制度分两个层面实施:红铜、青铜或铸铁钱币——制钱用于小额交易;银锭用于大额商业交易、缴税及储存财富。香港是贸易中心,银元被普遍采用,早期的港英殖民地政府曾经试图推广英镑作为香港的官方货币,但由于英镑并不普及而且供应短缺,无法以英镑收税,港英政府遂于1863年宣布当时的国际货币——银元为香港的法定货币,并于1866年开始发行香港本身的银元,直到1935年,香港的货币制度都是银本位。 与英镑挂钩时期 1935年11月,由于美国及其他地方银价飙升,后来由于全球白银危机,港英政府放弃银本位制度,并于1935年11月9日宣布港元为香港本地货币,与英镑的固定汇率为1港元兑1先令3便士即16港元兑1英镑的汇率与英镑挂钩。根据1935年颁布的《货币条例》,银行须向外汇基金交出用于支持该银行发行纸币的所有白银,以换取负债证明书,外汇基金则把收到的白银投资于英镑资产,这些负债证明书成为发钞银行发行纸币的法定支持。实际上,这种安排就是货币发行局制度。发钞银行日后若增发纸币,必须以英镑购买负债证明书。 浮动汇率时期 1972年6月,英国政府决定让英镑自由浮动。其后,港元一度与美元挂钩,由1972年6月开始,发钞银行可以港元购买负债证明书。1974年11月,由于美元弱势,港元改为自由浮动。虽然浮动汇率制度实施后的最初两年运作很顺利,但自1977年开始,由于货币及信

联系汇率制度

联系汇率制度 一、联系汇率制度简介 (一)联系汇率制度的产生 香港的货币制度与汇率制度是融为一体的,在发展为贸易和金融中心期间,实行过不同类型的货币和汇率制度。 1.银本位时期。英国在1841年开始在香港实行殖民统治,当时中国采用复本位货币制度分两个层面实施:红铜、青铜或铸铁钱币-制钱用于小额交易;银锭用于大额商业交易、交税及储存财富。此外,西班牙和墨西哥的银元也成为国际贸易活动的主要交易媒介。香港是贸易中心,银元被普遍采用,早期的港英殖民地政府曾经试图推广英镑作为香港的官方货币,但由于英镑并不普及而且供应短缺,无法以英镑收税,,港英政府遂于1863年宣布当时的国际货币-银元为香港的法定货币,并于1866年开始发行香港本身的银元,直到1935年,香港的货币制度都是银本位。 2.与英镑挂钩时期。1935年11月,由于美国及其它地方银价飙升,后来由于全球白银危机,港英政府放弃银本位制度,并于1935年11月9日宣布港元为香港本地货币,与英镑的固定汇率为1港元兑1先令3便士即16港元兑1英镑的汇率与英镑挂钩。根据1935年颁布的《货币条例》,银行须向外汇基金交出用于支持该银行发行纸币的所有白银,以换取负债证明书,外汇基金则把受到的白银投资于英镑资产,这些负债证明书成为发钞银行发行纸币的法定支持。实际上,这种安排就是货币发行局制度。发钞银行日后若增发纸币,必须以英镑购买负债证明书。 3.浮动汇率时期。1972年6月,英国政府决定让英镑自由浮动。其后,港元一度与美元挂钩,由1972年6月开始,发钞银行可以港元购买负债证明书。1974年11月,由于美元弱势,港元改为自由浮动。虽然浮动汇率制度实施后的最初两年运做很顺利,但自1977年开始,由于货币及信贷过度增长,导致贸易逆差扩大,通货膨胀高企,港元汇率持续下降,加上投机炒卖的活动出现了少有的抢购商品风潮,令港元贬值的情况进一步恶化。港英政府遂在1983年10月15日公布稳定港元的新汇率政策,即按7.8港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 (二)联系汇率的运作 1.货币发行局制度。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属于货币发行局制度,在这个制度下,货币基础的流量和存量必须有充足的外汇储备支持,透过严谨和稳健的货币发行局制度得以实施。 香港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发行局,纸币大部分由3家发钞银行即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中国银行(香港)发行。法例规定发钞银行发钞时,需按7.80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向金管局提交等值美元,并记入外汇基金的帐目,以购买负债证明书,作为所发钞纸币的支持。相反,回收港元纸币时,金管局会赎回负债证明书,银行则自外汇基金收回等值美元。由政

汇率制度 习题与答案

汇率制度习题与答案 一、填空题 1、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被称为________。 2、固定汇率制度是指两国货币比价________,其波动的界限________的一种汇率制度。与此相对,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随________的变化而自由涨落,货币当局也不再承担维持固定汇率的义务。 3、按照汇率浮动的形式,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1994年1月l日开始,我国实行汇率并轨,形成了以________为基础的、________________汇率制。 5、1996年底,人民币实现________可兑换,并且要扩大开放,逐步使人民币实现________可兑换,以最终达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属固定汇率制的国际货币体系有( )。 A.国际金本位制B.布雷顿森林体系 C.牙买加体系D.以上都是 2、与固定汇率制相比,浮动汇率制的主要优点是( )。 A.自动调节国际收支B.保证一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C.缓解国际游资的冲击D.避免国际性的通货膨胀传播 3、按照政府对汇率是否干预,浮动汇率制度可分为( )。 A.单独浮动B.清洁浮动 C.联合浮动D.肮脏浮动 4、国家集团在成员国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制,对非成员国则实行同升同降的浮动汇率制度是()。 A.联系汇率制B.弹性汇率制 C.联合浮动汇率制D.钉住汇率制 5、一国货币当局按照本国经济利益的需要,对外汇市场进行直接或间接的

干预,以使本国货币汇率向有利于本国的方向浮动的汇率制度是( )。 A.管理浮动汇率制B.弹性汇率制 C.联合浮动汇率制D.钉住汇率制 6、各国执行外汇管理的机构通常包括( )。 A.外汇银行B.外贸管理机构 C.海关D.专门的外汇管理机构 7、外汇管制的方法和措施主要有( )。 A.对外汇资金的管制B.对货币兑换的管制 C.对黄金、现钞的管制D.对汇率的管制 8、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在1994年我国又迈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从这一年起( )。 A.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B.实行统一的银行结售汇制 C.建立了全国银行间外汇市场 D.停止发行外汇券 9、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不再钉住单一美元,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该货币篮子中的货币种类主要包括( )。 A.美元B.日元 C.欧元D.韩元 10、我国香港使用的汇率制度是( )。 A.货币局制度B.联系汇率制度 C.管理浮动汇率制D.爬行钉住汇率制 11、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汇率制度的类型是()。 A. 联系汇率制 B. 固定汇率制 C. 浮动汇率制 D. 联合浮动 12、布雷顿森林体系一开始规定成员国汇率波动幅度为()。 A. ±10% B. ±2.25% C. ±1% D. ±10%~±20% 13、1973年春以后的国际汇率制度性质是()。 A.固定汇率制度 B.钉住汇率制度 C.联系汇率制度 D.浮动汇率制度

香港联系汇率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 联系汇率制度是一种货币发行局制度。根据货币发行局制度的规定,货币基础的流量和存量都必须得到外汇储备的十足支持。联系汇率制度是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首要货币政策目标,在联系汇率制度的架构内,通过稳健的外汇基金管理、货币操作及其他适当的措施,维持汇率稳定。联系汇率制度的重要支柱包括香港庞大的官方储备、稳健可靠的银行体系、审慎的理财哲学,以及灵活的经济结构。 概述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是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首要货币政策目标,在联系汇率制度的架构内,通过稳健的外汇基金管理、货币操作及其他适当的措施,维持汇率稳定。 主要支柱 联系汇率制度的重要支柱包括香港庞大的官方储备、稳健可靠的银行体系、审慎的理财哲学,以及灵活的经济结构。香港在1983年10月17日开始推行的一种货币发行局制度。这制度规定向发钞银行发行及赎回为银行纸币提供支持的负债证明书时,发钞银行必须按照7.80港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以美元交易。 金管局 金管局是香港政府架构内负责货币及银行体系稳定的机构,于1993年4月1日合并外汇基金管理局与银行业监理处而成立,由于香港没有中央银行,金管局行使中央银行功能。 金管局的最高领导为金融管理专员(总裁),由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委任,金融管理员依据《外汇基金条理》、《银行业条例》、《存款保障计划条例》、《结算及交收系统条例》及其它有关条例及法规行使职能和权力。在金融管理专员所获转授或赋予的法定权力下,金管局的日常运作高度自主。 制度实行 联系汇率制度自1983年10月实行以来,经历了多次考验,包括1987年股灾、1989年中国六月事件、1990年波斯湾战争、1991年国商集团倒闭、1992年欧洲汇率机制风暴、1994/95年墨西哥货币危机,以及最近的亚洲金融危机。面对这些冲击,联系汇率仍然稳如盘石。联系汇率制度是本港货币与金融稳定的基石,香港政府致力推行联系汇率制度,以维持汇率稳定。 发展历程 经过二十多年的风雨和考验,联系汇率制度日趋完善。为巩固联系汇率制度使其可以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并抵御外界冲击,金管局在1987年开始陆续推行了多项货币改革措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次是:1998年9月推出巩固货币发行局制度的七项技术性措施,以及2005年5月推出的联系汇率制度的三项优化措施。 1998年正值亚洲金融危机,香港金融市场承受了巨大的投机压力,银行同业拆借利率飙升,市场上广泛流传人民币将贬值及联系汇率不保的消息。金管局于1998年9月及时推出了七项巩固货币发行局制度的技术性措施:其中两项主要的措施是:提供总结余的弱方兑换保证,即金管局保证在港元转弱至指定水平时,可以按固定汇率把港元兑换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分析与思考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分 析与思考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关于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分析与思考 摘要: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究竟该不该存留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问题,特别是当199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后,香港经济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虽然香港政府极力维系住了联系汇率制度,但是对于目前情况来说,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它本文首先对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的发展和运行进行了系统研究调查,之后又分析联系汇率制度的利弊。再主要结合1998年香港保卫战实例,简略的与泰铢保卫战进行分析。最后对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存留以及维护进一步研究阐述。 关键词:香港联系汇率制度;香港金融保卫战;泰铢危机等 一、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的产生 香港的货币制度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首先是从1863年到1935年,香港的货币制度都是银本位,采取固定汇率制度。后1935年11月,全球白银危机,香港货币制度由银本位转变为与英镑挂钩,当时是1英镑兑16港元(12/1935 - 11/1967);1英镑兑1455港元(11/1967 - 6/1972)的固定汇率制度。之后香港一度与美元挂钩。1972年到1974年,按照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当时的汇率为1美元兑5650港元(6/1972-2/1973);1美元兑5085港元(2/1973-11/1974),尔后1974年到1983年,美元弱势,港元改为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仍与美元挂钩,在这期间,由于货币及信贷的过度增长,和投机炒卖等活动致使港元日渐贬值,港元汇率持续走低。1983年香港政府发布新汇率政策,借此稳定港元,规定发钞银行必须按照780港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以美元交易。从1983年至今,香港汇率制度一直为以78港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从香

国际金融学案例14:联系汇率制

案例14:联系汇率制 联系汇率制的特点是:一国或地区流通的法定货币不是央行发行而是由独立的通货发行局发行。这种货币的发行有完全的资金保证,即必须有一个可以作为国际储备的货币,按照事先预定的比价进行无条件的兑换。因此,联系汇率制的物质基础是外汇储备。联系汇率制是除货币联盟之外最严格的固定汇率形式。在一个运行良好的联系汇率制中,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均是固定的,而利率则与直接挂钩货币的利率相一致。 目前,采取联系汇率制的国家和地区有与美元挂钩的香港、拉脱维亚,与马克挂钩的爱沙尼亚等。 港元是实行联系汇率制比较成功的地区。1987年7月,港府通过了关于金融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新会计安排”,确定了联系汇率制的主要内容是:发钞银行新发行的港元要向外汇基金缴纳等值的美元作为保证,以获取外汇基金无息的负债证明书(发钞银行是债权人)。而持牌银行要获得港元同样要有等值的美元存入发钞银行。当港元回笼时(回给货币局),发钞银行可以同样的汇率获得美元,同时交回外汇基金的负债证明书。发钞银行向持牌银行回笼港币时的做法与外汇基金同发钞银行之间回笼港币的做法相同。同时,外汇基金与发钞银行有义务通过外汇公开市场操作和调整利率来维护1美元兑换7.8港元的预定官价,使公开市场的汇率以2%的幅度在官定汇率水平上下浮动(别忘了,公开市场汇率或现实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有两个内在的自我调节机制: ①美元流动均衡机制。即当港元被市场抛售或资本流出导致市场美元减少时,由于美元减少,发钞银行不仅不能增发货币,还需向外汇基金交回负债证明书赎回美元,导致基础货币减少,从而货币供应量减少,则又导致利率上升,物价下降,国际收支状况好转,港元汇率趋于稳定。 ②套利机制。香港的发钞银行由三家商业银行组成,必然具有逐利动机。假设市场上美元汇率上升到1:7.9港元,则所有发钞银行都会向外汇基金交回负债证明书,以1:7.8港元的汇率赎回美元,再以1:7.9港元的汇率向市场抛售,结果是美元供应增加,港元供应减少,最终导致市场汇率与官方汇率趋同。 港元联系汇率制使港元汇率保持了相对稳定。但有两大弊端: 讨论题: 1.联系汇率制对香港货币政策相对独立性的影响。 2.汇率长期固定不变是否会带来港元汇率高估,引发货币危机、金融危机?

香港货币局制度

货币局制度——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 案例内容: 联系汇率是与港币的发行机制高度一致的。香港没有中央银行,是世界上由商业银行发行钞票的少数地区之一。而港币则是以外汇基金为发行机制的。外汇基金是香港外汇储备的唯一场所,因此是港币发行的准备金。发钞银行在发行钞票时,必须以百分之百的外汇资产向外汇基金交纳保证,换取无息的“负债证明书”,以作为发行钞票的依据。换取负债证明书的资产,先后是白银、银元、英镑、美元和港币,实行联系汇率制度后,则再次规定必须以美元换取。在香港历史上,无论以何种资产换取负债证明书,都必须是十足的,这是港币发行机制的一大特点,实行联系汇率制则依然沿袭。 联系汇率制度规定,汇丰、渣打和中银三家发钞银行增发港币时,须按7.8港元等于1美元的汇价以百分之百的美元向外汇基金换取发钞负债证明书,而回笼港币时,发钞银行可将港币的负债证明书交回外汇基金换取等值的美元。这一机制又被引入了同业现钞市场,即当其他持牌银行向发钞银行取得港币现钞时,也要以百分之百的美元向发钞银行进行兑换,而其他持牌银行把港元现钞存入发钞银行时,发钞银行也要以等值的美元付给它们。这两个联系方式对港币的币值和汇率起到了重要的稳定作用,这是联系汇率制的另一特点。 但是,在香港的公开外汇市场上,港币的汇率却是自由浮动的,即无论在银行同业之间的港币存款交易(批发市场),还是在银行与公众间的现钞或存款往来(零售市场),港币汇率都是由市场的供求状况来决定的,实行市场汇率。联系汇率与市场汇率、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并存,是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最重要的机理。一方面,政府通过对发钞银行的汇率控制,维持着整个港币体系对美元汇率的稳定联系;另一方面,通过银行与公众的市场行为和套利活动,使市场汇率一定程度地反映现实资金供求状况。联系汇率令市场汇率在1:7.8的水平上做上下窄幅波动,并自动趋近之,不需要人为去直接干预;市场汇率则充分利用市场套利活动,通过短期利率的波动,反映同业市场情况,为港币供应量的收缩与放大提供真实依据。 联系汇率真正成为香港金融管理制度的基础,是在经历了一些金融危机和1987年股灾之后的事情。主要是香港金融管理当局为完善这一汇率机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创造有效的管理环境,如与汇丰银行的新会计安排,发展香港式的贴现窗,建立流动资金调节机制,开辟政府债券市场,推出即时结算措施等;此外,还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使短期利率受控于美息的变动范围,以保障港元兑美元的稳定。而对于联系汇率制最有力的一种调节机制,还在于由历史形成的,约束范围广泛的和具有垄断性质的“利率协议”,其中还包括了举世罕见的“负利率”规则,它通过调整银行的存、贷利率,达到收紧或放松银根,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目的,因此至今仍然是维护联系汇率制度的一项政策手段。 思考题: (1)香港为何要实行货币局制度? (2)货币局制度有何缺陷? (3)联系汇率制对香港经济发展的意义? 分析要点: 1、由于香港地区人口相对较少,面积不大,只有1000多KM2,无力建立自己的货币体系,而且也无力稳定本地区币值的稳定,所以才建立货币局制度。 2、当所联系的外币币值不稳定的时候,可能影响到本地区币值的稳定,即当所联系的外币币值走强的时候,可能暂时影响到本地区产品的出口;而当所联系的外币币值走弱的时候,本地区的币值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货币相比也会存在贬值的现象,可能由此引起通货膨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