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峪绞胎瓷概述

绞胎瓷是宋、金、元时期焦作当阳峪等窑场烧制成功的。焦作当阳峪窑继承和发展了唐代巩县窑的绞胎工艺传统,将这一技术发展到了极致,完成了由陶到瓷的质的突变。绞胎瓷由高温烧成,胎质细密坚硬、釉色油润光亮,不吸水,是真正符合现代瓷标准的绞胎瓷。它一出现就迅速的蓬勃发展起来,并向四周邻近地区传播开去。绞胎瓷是焦作地区当阳峪窑群具有独特地方风格的成功之作,是独树一帜的杰出作品,焦作当阳峪窑群以善烧精美的绞胎瓷而闻名天下,倍受人们关注,为中国陶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中国陶瓷百花园增加了一个新品种。
一、 焦作当阳峪窑绞胎瓷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
绞胎瓷焦作人称为透花瓷,纹由胎生、胎中求变、表里如一,一瓷一面,人工制作、变化无穷、工艺性强、装饰丰富。其制作方法是用黑白或棕白等多种颜色的胎泥,相互交替迭摞、揉和、折迭、盘卷、切刮等特殊技法,再手工拉坯、模压成型或粘贴、镶嵌、拼接成型。这样胎体上就出现两种以上多色相间、纹理变化多端、十分美丽的图案,再外施以晶莹如玉的透明釉或黄釉、绿釉、棕红釉、孔雀兰釉,三彩复色釉等,再入窑高温烧成。将繁花似锦的花纹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流动变幻的美感。
绞胎工艺是焦作当阳峪窑群特殊的经典之作,羽毛纹对称整齐,木理纹似木纹流畅,水波纹如行云流水,编织纹如草、竹编般逼真,还有条带纹、石理纹、树叶纹、麦穗纹、蒂纹、涡纹等。开创了我国陶瓷胎变装饰的先河。绞胎装饰由胎而生、表里如一、五彩渗化的效果构成了绞胎瓷的特有韵律,巧夺天工。绞胎瓷也是火的艺术,经高温瓷化表现出的似山似水、似人物百态、似祥兽吉瑞,更似山花烂漫。
我收藏的一件当阳峪窑绞胎平底盏,系1996年窑址砖瓦厂推土机推出,其瓷化程度很高,质地细腻,制作精细,胎薄坚硬,胎体为黑白两色绞成,纹理横竖交织,是北宋当阳峪窑的精品,
故宫博物院和焦作市博物馆收藏的一种当阳峪窑绞胎小罐,高9cm ,口径3.6cm,底径5.1cm。罐体由上下两节对接拼成,色调为褐白相间,施透明釉,是当阳峪窑绞胎瓷的典型制品。
“绞釉瓷”是类似于绞胎瓷的又一种技术,它几乎是与绞胎瓷同时出现的。它是采用多种颜色浆料作用于胎体表面,用多种技法以及特殊技巧如转动、倾斜、俯仰或借助外力作用,使胎体在运动中将色料形成变化莫测的花纹图案。因此,也叫“绞花瓷”。这种自然流畅的,不规则的,具有流动韵律美的“绞花瓷”,它类似于中国画中各种趣墨法的特殊技巧效果,而备受人们喜爱。
美轮

美奂的“绞釉”瓷,其实绞的并不是釉,这已经是较为一致的看法,也有人认为是绞化妆土,绞彩,绞花,比较准确合理的名称应该叫“绞花瓷”。顾名思义,绞花瓷就是将各种色料绞成花纹图案。也就是在施有化妆土的胎体上,经过绞色彩这一精彩的工艺过程,再施以透明釉或其它各种色釉,最后入窑高温或低温烧成,形成了美丽的,行云流水般的、变化莫测的具象的或抽象的花纹图案。这种类似于绘花的绞花纹饰,仍是釉下彩绘瓷,它与白地黑绘花是同一类型,是姝妹关系,是一种特殊效果的彩绘花瓷。根据施釉色彩不同,分别称为“透明釉绞花”、“翠兰釉绞花”、“三彩绞花”、“绿釉绞花”、“黄釉或棕红釉绞花”等。
焦作宋代当峪窑、牛庄窑、东焦作窑、恩村窑、狮涧窑、王封窑、柏山窑等素以绞胎绞花取胜,又以剔刻绘花著称,其绞胎绞花瓷是最具特色的品种之一,在众多的古瓷制品中另有风范,有的在白地上深浅不同、粗细不一的黑色絮丝纹,局部稍有晕散,有行云流水之韵;有的像一幅水墨画;有的漫患晕散,变幻多端,难以形成规则具像的纹理,给人以想像的空间,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精美陶瓷品种之一。
全国著名古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认为:“当阳峪窑的作品……有绞胎……有它的独到之处”。①
叶喆民先生认为:“绞胎和绞釉瓷器,工艺精湛,技法熟练,独具风格。……绞胎……其它各窑极少制作,而且都不如当阳峪窑作品精致,可见其技术高超、独步一时”。②
杨爱玲先生认为:“绞胎工艺产品也是当阳峪窑具有特殊风格的成功之作,异常美妙壮观,充分体现出匠师的高超技艺”。③
赵青云先生认为:“巩县窑从唐代创烧的绞胎瓷,到了宋代,修武当阳峪窑有了突出的发展,技艺的传播,对临近各窑产生一定影响”。④
张增午先生认为:“修武当阳峪窑及焦作一带的瓷器,其工艺在磁州窑系中遥遥领先,尤其是几个窑口的绞胎,绞釉,工艺精湛,技术熟练,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⑤
张海国先生认为:“绞胎瓷——宋代河南修武县当阳峪窑生产的最为著名”。⑥
日本人小山富士夫也说:“绞胎瓷、修武窑做的尤其精湛”。⑦
早在北宋崇宁四年,当阳峪窑工们就刻碑立石申明:“虽有智者无以过也,述之而已;虽有能者无以逾也,继之而已。天下绝工也”。时至今日,谁能超过?谁能逾越?这就是宋瓷奇葩——焦作当阳峪窑群绞胎瓷。
二、蓬勃的发展、完美的极致
焦作绞胎瓷的烧造成功,增加和丰富了中国陶瓷品种,为中国陶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主要表现是:
1.完成了从陶到瓷的

质的突变
从人类首先使用陶器到瓷器的成熟,人类经历了数千年的历程,这是科学的进步,质的飞跃。从此,就进入了一个以瓷为主导的新时期。
焦作当阳峪宋、金绞胎瓷与唐代巩县窑制品有本质的不同。唐代巩县窑绞胎与其唐三彩基本上都是陶质,器表施低温釉;而焦作当阳峪窑除烧制陶质产品外,也成功地烧制出了符合现代细瓷标准的绞胎瓷器。上海高阿申先生对巩县窑唐代绞胎进行的吸水率测试结果为高达4.5—11.8%,毫无疑问该全部归于陶器类(高于3.0%即为陶器)⑧
根据我国唐宋古瓷的实际情况,也把接近于瓷质的某些较好制品也统称之为瓷。而我对焦作绞胎瓷4件标本所进行的含水率测试数据为0—3%,其中不吸水0%2件,2%1件,3%1件。这完全符合现代高温瓷的标准,是真正意义上的绞胎瓷。这就是焦作当阳峪窑的原创产品绞胎瓷。绞胎瓷比起绞胎陶,其烧制是很难的,要求工艺娴熟,温控严格等。因此,焦作绞胎瓷是历史名瓷。
2.发展迅速、影响深远
当阳峪窑实现了绞胎瓷的质的突变之后,这一新产品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当时的市场上,使广大的消费者耳目一新,受到了欢迎,并迅速的向四周传播开去。各地先后烧制绞胎瓷的窑口有:河南密县窑、登封窑、郏县窑、鲁山窑、宝丰清凉寺窑、新安城关窑、山西榆次窑、浑源窑、山东淄博窑、河北磁州窑等,其影响是深远的,表现是:
第一、窑场规模大:
宋、金、元时期,焦作地区陶瓷烧制窑场林立,以当阳峪窑为代表,形成了一个宠大的群体,仅烧制绞胎“绞釉”瓷的就有当阳峪窑、牛庄窑、东焦作村窑、西焦作村窑、恩村窑、狮涧窑、王封窑、柏山窑等。这么多生产同一类型绞胎瓷的窑场集中在一个地方,是比较少见的,可见焦作是中国绞胎瓷生产最为集中的地方。
第二、生产数量多:
焦作绞胎瓷是当时的大宗商品,数量之大是难以想象的,以最近几年的出土情况就可以看出,焦作是中国绞胎瓷的主要生产地,同时也是绞胎瓷出土最多的地方。
2003—2004年,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对当阳峪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残器绞胎及碎片。长时期以来,当阳峪窑遗址不断有绞胎完整器及碎片出土,被各级博物馆征集收藏,也有不少流入民间。1933年,英国人司瓦洛和瑞典人卡尔贝克先后到焦作福公司任职后,多次顾人到当阳峪盗挖,得到了大量的瓷器及标本,运回英国,现收藏在英国大英博物馆内。
1996年10月,焦作文物部门在东焦作村窑(又叫矿山窑)遗址清理中,出土了大量的绞胎瓷碎片,其中可复原的器物近200件,种类繁多,釉色多样。这些精巧玲珑、

美妙莹润、光彩夺目、纹理复杂、变化多端、富丽堂皇的绞胎瓷,构成了当阳峪窑群的重要内容。其中有少量施绿釉的品种较少见,此外还有一类带有“铁锈花”效果的绞胎品种,它由褐、黑、白三色相绞而成,赭色花纹表面显现耀眼的结晶斑,侧视其光如铁,十分罕见。东焦作村窑绞胎瓷的大量集中出土,使人们大开眼界,这是其它窑口似乎还不曾有过的。
2004年,焦作市为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文物考古工作者杨贵金等人,调查了焦作地区40多处古瓷窑遗址,在柏山、王封两个遗址,获得了一批“绞釉”器残片。在修建晋焦高速公路时又出土了不少的“绞釉”瓷片。十多年前,在王封窑遗址地表遗存不少的古瓷片,俯拾皆是。
2001——2004年,焦作市在修建岭南大道时,在狮涧窑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古瓷片,其中孔雀兰釉绞釉残器及碎片最具特色,大部分流入市场,为古陶瓷爱好者所收藏。
焦作电厂金墓出土发现“大定二十九年正月”题记的“绞釉”罐一件。
20世纪末以来,焦作市周边地区的新乡市区、延津县吴起城、获加县、博爱县、沁阳市、郑州市等地旧城改造时,就出土许多焦作绞胎瓷残器及碎片。甚至远到黑龙江阿城、吉林农安辽圣宗太平二年至太平十年(1023——1030)塔等地区也出土有焦作绞胎瓷器。还有隋唐大运河遗址的河南商丘、安徽淮北、江苏泗县等地也出土了许多的当阳峪窑绞胎瓷碎片。
第三、装饰品种全:
焦作当阳峪窑群绞胎瓷的造型有碗、盘、盏、钵、盆、盒、罐、壶、枕、瓶、炉、球、棒及各类小玩具等。
绞胎瓷的装饰釉色有透明釉、黄釉、棕黄釉、棕红釉、翠绿釉、墨绿釉、浅绿釉、孔雀兰釉、三彩釉及铁锈花效果的等,比较珍贵的是绿釉和铁锈花绞胎器,是非常少见的品种。
焦作绞胎瓷追求繁复流丽、华美活泼的装饰效果,常见的有不规则的自然纹、以及条带纹、水波纹、木理纹、石理纹、编织纹、树叶纹、麦穗纹、羽毛纹、涡纹等。
绞胎瓷按其生产工艺又可分为全绞胎、半绞胎、贴面、拼接、镶嵌等品种。绞胎工艺有低温烧成的陶质绞胎器和高温烧成的瓷质绞胎器。
第四、制品质量高:
绞胎瓷在古代烧成难度很大,至今也很难仿制。技艺高超的焦作当阳峪窑的能工巧匠们,将精心制作的坯体,以适宜恰如其分的温度一次或二次烧成,成品率高,表面熠熠生辉,十分美观,说明绞胎瓷的瓷化程度极高,经测试吸水率极低,有的则完全不吸水,符合现代细瓷的标准要求,其胎质坚硬、质地细腻、器型工整、制作精良、器壁较薄、十分独特,专家们认为是瓷中极品,瓷中瑰宝,深受人们喜爱,

被国内外各博物馆及私人收藏家们所收藏。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焦作当阳峪窑绞胎罐。
焦作市博物馆、焦作市文物队、修武县博物馆、焦作市当阳峪绞胎艺术瓷博物馆、焦作市第四陶瓷厂及收藏家们都收藏有各种绞胎瓷标本,其中完整器有绞胎罐、碗、盘、球、盏、棒等
开封市博物馆的“绞化妆土炉”、卫辉市博物馆的“绞釉三足炉”、新乡市博物馆的绞胎器、郑州市陈景顺古瓷标本陈列馆的绞胎“绞釉”标本,都应该是焦作当阳峪群的制品。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绞胎执壶”、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和剑桥大学博物馆的绞胎瓷及标本数量较大,英国巴斯东亚艺术博物馆的“绞釉长颈瓶”、日本国立博物馆的“绞胎绿釉三足炉”、日本萌山堂的“绞化妆土三足炉“、日本大和文华馆的”绞胎碗“、日本箱根美术馆的”宋代绞胎钵“等藏品,有研究者认为极有可能是焦作一带当阳峪窑群所烧制的。
元代以后,景德镇兴起成为中国制瓷中心。当阳峪窑乃至北方大批窑场日趋衰落,传统的绞胎瓷也不例外,愈来愈少见了,几乎绝迹。
明清时期景德镇也有少量绞胎器生产。
三、焦作当阳峪窑绞胎的源头、继承、发展与创新
绞胎陶瓷工艺始于唐代巩县窑,过去一般认为是仿犀皮漆器,也有认为是取法于木瘿器,本文认为绞胎技法取法于木绞与石纹较有说服力,正如南京雨花石收藏家刘水先生所说:“原始文字、原始绘画、原始艺术、一句话、原始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是与石头尤其是观赏石分不开的“。⑩焦作刘文彬先生挖掘开发的焦作太行山奇石工艺美术品,以及云南大理石工艺品的纹理,酷似绞胎瓷的纹理,就是有力的证明。
进入宋代,巩县窑衰落了,与其隔河相望的焦作一带窑场,如当阳峪窑群各窑场,全面地继承了这一技艺,并且有进一步的创新与发展,将绞胎技术推进到了新的高峰,得到了蓬勃发展,达到了完美的极致。到了金代,焦作地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是金迁都开封后重要的经济发达地区,是距京都开封最近的陶瓷生产地。为满足京城及城乡百姓生活需求,以焦作当阳峪窑为中心的陶瓷生产,达到了一个繁荣鼎盛的时期,以后就逐渐地衰落了。
绞胎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枝奇葩,在失踪沉寂近千年之后,经过焦作当阳后人的努力,终于仿制成功,使这一历史名瓷获得了新生,又为中国陶瓷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1.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如洛阳、禹州及河北易县等地,争相仿制绞胎瓷,最为成功的是焦作地区的一些厂家及个人。
2.焦作陶瓷四厂是最早仿制绞胎瓷的厂家之一,该厂是在当阳峪窑遗址上建立

起来的,后迁入修武县蔡坡村。从1975年——1978年,该厂专门成立古陶瓷研究所,在中央美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指导下,终于研制成功仿宋绞胎瓷,在广交会上深受欢迎。1982年3月10日,新华社播发了“宋代名瓷——当阳峪绞胎瓷仿制成功”的消息。1983年6月,该厂研制的绞胎挂盘获得全国陈设瓷优胜产品奖。具有创新意义的瓷塑孔雀开屏绞胎笔筒,设计新颖、绞理多变、色彩斑烂、如山水画。如孔雀开屏,或如彩凤比翼;或如天女散花、变化万千、引人如胜,使绞胎工艺获得了新生,这是到目前为止仿制宋代绞胎瓷的成功之作。
3.焦作金谷轩近几年来,也进行了新的探索。2001年,金谷轩继焦作陶瓷四厂之后,也研制成功了绞胎艺术瓷,被誉为“精美绝伦、巧夺天工”、当阳名瓷,中华一绝“汲古创新”。并有新的发展与尝试,充实了焦作工艺品、旅游产品的花色品种。焦作金谷轩对绞胎瓷传统工艺进行深入研究,使当阳峪绞胎艺术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作品已经选编入小学美术教材。金谷轩承担的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焦作绞胎艺术瓷的研究》课题,取得了省级成果,这是焦作绞胎艺术瓷创新的突破,使中国绞胎艺术瓷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风光无限,必将有着辉煌的明天。
其它如李文献、苗东河、张义国、董国宝、王有州等人也在积极的进行探索和研制。特别是李文献先生不断总结经验,仿宋绞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产品已经接近宋代绞胎瓷的水平,受到了好评。修武县当阳峪村村民王有州多年来致力于绞胎瓷的恢复,被誉为“当阳传人——王有州”。
4.绞胎工艺技术在其它领域也得到了应用,最成功的是宜兴紫砂壶,将五色绞泥应用到壶体上,似山水画面、浑成一体、阿娜多姿、构思绝妙、深不可测。
中国绞胎工艺从唐代始生绞胎陶器,到宋代成功烧制出绞胎瓷器,技艺全面成熟达到了完美的极致高峰,到金代更加全面的繁荣鼎盛,至元代逐渐衰亡。再到今天的新生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胎生纹理、表里如一、内外相通、纹理各异、一胎一面、不可复制、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与收藏价值,将会有更多的人喜欢它、收藏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