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2018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独立作业(二)(3.18)

新 2018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独立作业(二)(3.18)
新 2018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独立作业(二)(3.18)

2018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独立作业(一)

出卷人:成雪春祝丽娥朱旭霞高英

温馨提示:

1.全卷共三大题,20小题。满分120分,其中书面分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答案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语文知识积累(18分)

1.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中国传统文化里,读书人往往虚怀若谷,只有那些无甚学识的人才会睥.睨天下。读书的确使人明智,并且读书的方法有很多。培根在《读书论》中指出,要根据不同的书选择不同的读法:有的书可以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有的可以hú()囵吞枣、大体了解,有的则需要慢嚼细咽,不能只是,一晃而过。当然,全神贯注地、探索般地阅读,并不意味着就要吹毛求疵,诘难作者,而是要求读者在真正理解作者意图的基础上,进行自我的迁移或阐发。这就是朱熹所谓的“循序渐jìn(),熟读而精思”。

(1)加点字“睥”的正确读音是()

A. pì

B. bì

(2)填入文中横线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天光云影

B.浮光掠影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循序渐jìn ___________

看到一位位诗人与山水的共鸣。如北征乌桓胜利班师的曹操在《观沧海》中描绘了大海的远景轮廓:“,。”又如青年杜甫在《望岳》中赞美了泰山秀美而巍峨的景致:“,。”他们对山水的赞美中不仅有所见,也有所思所感,令人身临其境,也令人感同身受。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君子好.逑

B.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此乐何极.

C. 惧其不已.也转转不已.

D.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若.屈伸呼吸

4.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线条奔放,笔力雄健。 B.错落有致,收放有度。

C.气韵贯通,展现书者胸襟。 D.采用草书书体,笔法流畅。

二、阅读(44分)

(一)阅读相关名著,完成下5~7题。(7分)

5.《五猖会》一文中,“我”热切盼望去观看迎神赛会,但是却没能实现,这是为什么?从这件事情中可见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鲁迅《朝花夕拾》)(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整整

..了一百块钱!(老舍《骆驼祥子》)(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加点词..的三年,他凑足

的表达效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写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请结合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中记录的长征故事,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本,完成8-11题(10分)

(一)

①最近,一篇网文《注意!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引发广泛关注。不少网友发现,小时候被语文老师改正的错误读音,如今却得到“认证”。对此,教育部有关部门回应,改后的审音表尚未通过审议,还应以原读音为准。

②说服到底念还是,铁骑究竟是还是?事实上,这些读音出现争议,并非首次。早在2016年发布第三次《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征求意见时,一些经常出现的错误读音就成为规范读音。除了这些日常用语中的读音改动,有些诗词中留存的古音被修改,也引发热议。像“远上寒山石径斜”(改为)、“乡音无改鬓毛衰”(cuī改为),这些修改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诗词的合辙押韵,影响了韵律美感。

③“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不宜。”语言作为沟通交流的工具,发音是约定俗成的,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雅言”,到隋唐时期民族融合中塑造的“唐韵”,再到近代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形成的普通话,语音的流变从未停止。如果把语言比作一条河流,那么这条河流中既有河水奔腾而下,也随着支流的汇入、地势的起伏,以及地貌、气候、植被的不同而不断变化,这是一个必然的现象。

④然而河流之下,也有着千万年沉淀而成的河床,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这才是河流的本质。从历史的角度看,语言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有着文化传承的功能,承载着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我们何其有幸,能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中感受委婉的韵致,能从“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体会旷野的苍凉,这是语言文字跨越时空的力量。

⑤诗词作为一种文学形态,更承载着文化与心灵的密码。中国传统诗歌对字词读音相当讲究,既要押韵,更讲平仄,这是中国传统诗歌之所以有独特魅力的重要原因。即便读音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仍能从这些音调韵脚中,领略唐诗宋词的曼妙音符。而那些处于诗句关键位置的“诗眼”,更保留下日常语言中已经不常见的读音,让人从中感悟音韵之美、语言之美,于反复诵读中感受历史的厚重,找到一脉相承的源头。从这个角度看,人们关注字词读音的修改,正是因为存有一份对传统文化的呵护之心。

⑥进而言之,人们希望留存这些“诗眼”,其实也是想为传统文化在汉语发音中留存一些“气眼”,让日常交流的语言,至少在诗歌中能够多一份诗情。我们不可能要求语言一成不变,相反,更有效率、更为实用、更能容纳当下生活的语言文字,本身就是发展的大势所趋。但也应看到,在变动中,我们仍然需要找到接续传统的空间。

——《鬓毛衰cuī还是shuāi?请对传统文化存一份呵护之心》桂从路

(二)

①审音,即是审定字的读音,制定标准语的规范。近代中国标准语的制定自清末开始,民国时期有两次审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有三次。1955年审音时,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得以确定。1980年代的审音开始采用“统读”,统一了没有实际意义区别的

读音,例如“究”(旧有jiù音)统读为jiū,“橙”(旧有chén音)统读为chéng。

②审音者通常是权威学者,譬如知名语言学家丁声树、王力、“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异读词有争议,就需要详细的考证与研究。

③“从语言研究的角度说,记录描写好语言事实最重要。大众读音存在差异,无所谓对与错。人们私下怎么说话,发什么音,你是管不着的。”审音课题组成员刘祥柏解释,因为播音、机器信息处理等领域需要标准,审音才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

④“同样一个意思里有不同的读音,如果国家整合为一个读音的话,对于学生和老师教学都是比较减负的。”一位河南初中语文教师相信,统读具有实际好处。

⑤尽管实行超过三十年,1985年审定的读音有少部分一直没有得到广泛普及。“我们在推广执行标准的时候,可能有些工作做得不够细致。”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陈立中认为。

⑥“少部分对于读音的规范是失败的,过了一代人、两代人都不照你那个念,(那么)你那个是有问题的。”石锋教授说。例如,旧审音表曾规定“伯”字有“大伯(bǎi)子”的读音。但调查显示只有16.95%的人这样读,近八成人仍读为bāi,于是修订稿将其改为“大伯(bāi)子”。

⑦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审音过程公开度不高,仅由十几位专家讨论、商议。1980年代参与审音的语言学家徐世荣曾在书中反思:“有什么异读?取舍理由何在?本表无说明,无交代;也就是取舍的‘透明度’不够。”

⑧前两次审音的亲历者们日渐凋零,关于审音过程的资料就愈发稀少。一些字音的具体审订,“老先生们可能有他们的考虑,只不过他们当时是怎么考虑的,没有逐一记录下来,我们看到的只是结果。”

⑨2011年10月,第三次审音启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负责筹建课题组,课题组成员包括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的多位学者。

⑩这次审音主要在1985年版审音表基础上开展,课题组很快确定“不折腾”的原则。“原有的标准,有一部分字音可能也不是很合理,但是我们就不再改了。”刘祥柏说。

?最典型的例子是“呆板”。“具备一定语言学修养的人,会觉得这个不合适。”刘祥柏分析,呆读ái 时指“不灵活,不懂得变通”,与读dāi 时语义不同,但之前审音已将其确认为dāi,调查显示大部分人都采用了这一读音,因此没有改回去。

?“语言总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如果是符合规律的变化,你今天不做这个规定,也许过一百、两百年它还是这么变。任何的语言道理,最后都要让位于语言事实。”刘祥柏解释道。

——《语言在不断变化,发音为什么要有标准?》李慕琰8. 结合材料二,说说“1985年审定的读音有少部分一直没有得到广泛普及”的原因。(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表述与文章不一致的一项是()(2分)

A. 材料一认为一些错误读音最后反而成为了规范读音,这样的修改打破了诗词的合辙押韵,影响了韵律美感。

B. 材料一认为中国传统诗歌对字词读音十分讲究,这是中国传统诗歌的独特魅力。也正是因为人们对传统文化存有呵护之心,因此人们格外关注字词读音的修改。

C. 材料二中举“呆板”的读音的例子,就是为了说明2011年的这次审音是以“不折腾”为原则的。

D. 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虽然不同,但不是完全对立,他们分别指出了“审音需要对传统文化存一份呵护之心”和“审音需要关注语言中符合规律的变化”两个重要观点。

10.材料一中,作者把语言比作河流,请说说这样比喻的好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小林在学习《木兰诗》时,对“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中的“骑”的读音感到疑惑。通

过查找资料,他发现有以下两种观点: ①在1985年版审音表里已经将“骑”统读为q í; ②《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释例》中说明:“但如朗诵 文言诗文,‘骑’字似仍以读j ì为宜。” 你赞同哪个观点?请结合材料谈谈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13分)

名人墙

①哥已经来弟家三天了。

②哥终于支支吾吾,把自己的来意讲明了。

③弟是将军,是小清河村里走出去的最能的人,也是乡里有名、县里挂号的人。哥是小

清河村村支书,早已退了很多年了。退了的哥偏偏不肯安生,喜欢乱操心,家乡的雨季眼看

就要来了,小清河就要变成黄水河。河上无桥,村民出行,村里的孩子们来来回回上学又成

了问题。哥在新任村支书面前夸下海口,他去省城找他家老三,一定要把修桥的钱给化来。

④“哥,不是兄弟我不念乡情,我确实有我的难处。家大业大是不差,可向我伸手的地

方也多啊……你也这么大年纪了,回去好好跟嫂子过日子吧,折腾啥呢?你一手能翻了咱那

穷窝儿的天么?”

⑤弟满脸真诚,说得哥红着脸低了头。哥走了……

⑥哥没再向弟开过一次口,回家他闷闷地跟新任村支书说:“老三有难处,咱不能难为

他。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桥,咱自己修吧。”

⑦哥带头把自己存的那点儿养老钱全拿出来,又挨家挨户去动员:“再苦不能苦孩子啊。”

那些心下犹豫的村民也就不再好说什么,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小清河上人欢马叫,热

腾腾地忙活起来。没有谁号召,顺其自然,哥成了建桥的大总管,从桥体设计到材料的置备,

他都一手操管。七十多岁的老头儿了,驮着背,顶着一头白发,在人声喧嚣的工地上,指挥

人,指挥车。有爱开玩笑的年轻人从“嗵嗵嗵”的马达声里冲他大喊:“大爷,我看您有大

将军的风度。”

⑧工地上噪音太大,哥听不清,但从对方脸上的表情明白些什么。他咧开嘴,笑得憨,

也笑得欢,露出黑黑的空牙洞来,额前的一缕白头发在风里一下一下地翻。

⑨桥修成,一座漂亮又结实的双孔石拱桥,青石桥体,白沙路面,神气地横跨在小清河

上,蛮横了多少年的小清河一下子驯顺了,不再张牙舞爪,河水从桥孔下钻过去,柔顺地顺

河堤而下。村民们到河对岸去种田,不再用肩挑手提,三轮机动车可以开到家门口,孩子们

上学不再用大人护送,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就过了河。村里再没有牲畜掉下河淹死这些让人烦

恼的事儿了。

⑩修了一座桥,把哥累得不轻。原来就体弱的人,身体越发弱下去。他要拄着拐棍才能

从家走到桥上看看。夕光晚照中,村里上空的炊烟袅袅地升上天空。牛羊归圈,孩子放学村

民扛着工具慢悠悠回家。满头银发的哥拄着拐棍站在桥头,被西天的云霞镀了一身的金粉,

像一尊塑像。

?大爷好啊。大爷爷好。……

?每一个过路的人,看到桥头上伫立着的哥,都会恭恭敬敬向哥打声招呼。哥回应着,

脸上的笑意久久不去。

?哥给弟打电话,说小清河上有桥了,小车可以一直开到家门口。哥想弟了,年纪越大,

越是牵念。弟却总是那么忙,今天出差,明天开会,一副日理万机的样子。哥便不再说什么,

知识卡片:“骑”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的注释: 1.(q í)骑马;2.(j ì)骑马的人,骑兵。

叮嘱几句,挂电话。

?弟回来时,哥已经缠绵病榻多日。弟不是专程回来看哥的,是回来参加县里的一个活动。县里要树一面名人墙,把全县在全国各地的显要都召集回来,给他们立传扬名,也是对县里的一项宣传。

?弟说,这是县里的大事,自己再怎么忙也要回来啊。是,是该回来。人不能忘本。哥拉着弟的手亲不够。“呵,你以为他妈的他们白请我回来啊,每个人都要带着货回来。一个名字刻上去,二十万。”弟还是那气度,当将军当惯了,说起话来。

?二十万块?二十万啊……哥脸上的笑容慢慢敛了去,他的肝又开始疼了。疼得他直抽凉气。二十万块,我们乡下人几家一年不吃不喝也攒不够二十万。我们修桥才花了四万多……

?花二十万,就为把名字刻到石头里,哥到死也没想明白弟这算的是哪门子账。12.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补充故事情节。(2分)

哥找弟筹资修桥,弟回绝并责怪哥折腾→()→哥牵念弟打电话,弟借口忙未归→()。

13.阅读全文,赏析下列语句。(4分)

(1) 他咧开嘴,笑得憨,也笑得欢,露出黑黑的空牙洞来,额前的一缕白头发在风里一下一下地翻。(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这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蛮横

....,河水从桥孔下钻过去,柔顺

..地顺

..了,不再张牙舞爪

..了多少年的小清河一下子驯顺

河堤而下。(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如果让你选择,你认为哥和弟谁的名字更应该刻在名人墙上?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6题。(4分)

注释:①绿蜡干:绿色的蜡烛。②缄(jiān):量词。用于信件等装封套之物。

16. 这两首诗都是咏物诗,请分别说说诗中的芭蕉和海棠各有什么特点,并比较两诗中“芳心”所蕴含的情感有什么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7-20题。(10分)

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也。事继母以孝闻。睿内兄王橙、姨弟杜恽,并有乡里盛名。伯父祖征谓睿曰:“汝自谓何如橙、恽?”睿谦不敢对。祖征曰:“汝文章或小减,学识当

过之;而干国家,成功业,皆莫汝逮①也。”

后东宫建,迁太子右卫率,出为辅国将军。四年,王师北伐,诏睿都督众军。睿遣长史王超宗、梁郡太守冯道根攻魏小岘城,未能拔。睿巡行围栅②,魏城中忽出数百人陈于门外。睿欲击之,诸将皆曰:“向本轻来,未有战备,徐还授甲,乃可进耳。”睿曰:“不然。魏城中二千余人,闭门坚守,足以自保。无故出入于外,必其貌勇者也,若能挫之,其城自拔。”众犹迟疑,睿指其节③曰:“朝廷授此,非以为饰,韦睿之法,不可犯也。”乃进兵。士皆殊死战,魏军果败走因急攻之中宿④而城拔。

【注释】①逮:及,达到。②围栅:营寨。③节:朝廷授予将帅指挥军队的符节。④中宿:半夜。宿,一夜。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3分)

①并.有乡里盛名()②学识当过.之()③无故.出入于外()

18.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魏军果败走因急攻之中宿而城拔

19.翻译下面句子。(2分)

朝廷授此,非以为饰,韦睿之法,不可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韦睿具有怎样的品格?(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5分)

21.学校的拔河比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九年级14班在前两场轻松取胜之后,迎来今天的第三场比赛。由于对阵的班级曾经是14班的手下败将,大家普遍认为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拿下对手。比赛马上要开始了。同学们三三两两到达场地时,才发现对方选手早已严阵以待。匆忙上阵的14班很快丢掉了第一局。幸亏大家及时调整,连扳两局。尤其第三局是异常艰苦的拉锯战,有的同学说,“在僵持过程中,我的脑子里只剩一个念头:咬定青山不放松。”

明天就要进行冠亚军争夺赛了,如果你是14班的班长,请你做一个150字左右的简短发言,理性而准确评价今天的比赛,并充满激情地鼓舞同学们的士气。(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一)有一个人,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大家的欢迎,但他不知该怎么做。于是他去请教一位哲学家。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 说:“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这个人回答:“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镜子前,说:“现在呢?你看到了什么?”这个人回答:“我自己。”

请根据材料,自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九年级语文作业本答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第一单元 1诗两首 1.汹柔坟喉惆黎 2.B 3.示例:故乡是一杯浓浓的酒,故乡是一轮圆圆的月。 4.悲欢、无情、蹲踞、冷眼看人间恩怨。 5.由长城联想到祖国多灾多难的历史,表达对长城复杂的情思。 6.C 7.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8.略 2我用残损的手掌 1.(1)憔(2)逐(3)躏恒 2.戴望舒雨巷 3.示例:春天,河堤上杨柳依依,各种花争奇斗妍,如一道锦幛展现在我们面前。 4.指祖国母亲(或:热恋爱人、兄弟姐妹、亲朋好友)。 5.使情感表达更加形象,突出“你的名字”给人的深刻印象。 6.一连串的“轻”字,形象地展露出诗人温柔的心情。 7.略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1)熏惫(2)扉惘 2.舒婷朦胧诗 3.略(提示:古诗或现代诗均可) 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小草为大地可以舍弃一切的精神。 5.喻指祖国。 6.歌颂为了祖国可以舍弃一切、抛弃一切的献身精神。 7.略(提示:利用对话式,表现抒情对象的内在精神) 4外国诗两首 1.B 2.(1)莱蒙托夫俄国(2)休斯美国 3.A 4.法国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 5.百折不挠、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革命者形象。 6.六月、叫骂、嘲笑、波拿巴、狂飙、仇恨。 7.人都是应该有自己的精神信仰的,有了崇高的精神信仰,生活就有了明确的目标,遇到任何艰难困苦,甚至要牺牲生命,也会无所畏惧。 8.略 单元复习 1.瓣魂烬绚 2.D 3.(1)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大陆(3)胜作一书生(4)独酌无相亲对影成三人(5)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6)示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示例:凝在目光里望着它情深深 5.诗人以北方特有的“手推车”作为意象进行聚焦。 6.枯干了的河底、阴暗的天穹、冰雪凝冻、灰黄土层。 7.加强诗歌的抒情意蕴,凸显诗歌的主题,表现下层劳动者的悲苦生活。 8.诗人以特定背景下的人物命运来折射时代风云,表现了中国人民苦难的生存状态。 9.秋季西风、雁啼、红叶、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题目及答案(全)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题目及答案(全)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作业本第一组答案 1 文言文两则 一、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1、孰.(shú√ shǔ)为汝.(rǔ√ nǚ)多知乎 2、为是其智.(zhī zhì√)弗若与 二、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之”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的不同含义: ①助词,相当于“的”;②代词,代指某人或某事;③动词,表示“去、往”的意思。 1、奕秋,通国之.善弈者也。(①) 2、一人虽听之.(②) 3、思援弓缴而射之.(②)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②) 5、送孟浩然之.广陵(③) 三、品读课文,完成练习。 (一)学弈 弈秋,通国 ..(全国)之善.(擅长)弈.(下棋)者也。使弈秋诲.(教导)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拉)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一起)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文中带点字、词的意思,并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2、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奕秋学下围棋,一人专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结果后一个人的棋艺比不上前一个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做事都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3、联系课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是因为他(后一个人)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二)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原因)。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热水),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判断)也。 两小儿笑曰:“孰.(谁)为汝多知乎?” 1、解释文中带点字、词的意思,并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2、联系课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小儿认为太阳刚刚出来时距离我们远,而到了中午时分距离我们近。 ②孰为汝多知乎? 还以为你比我们多知道一些东西呢? 3、从文中“孔子不能决也”一句可见所辩问题的复杂性。他们探索自然现象时采用的方法是观察—结论。 在辩论过程中,两小儿表现得都很在理、坚决。孔子对待这个问题则表现出了不能决断的态度。 4、写出两句你所知道的孔子的名言。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小练笔。 从课文中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则故事,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学弈》这篇古文给我的感触最深,它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2 匆匆 一、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涔涔.( chén cén√)伶.俐( lín ling√)遮挽.( wǎn√ miǎn )潸潸.( lín shān√)徘徊.( huí huái √)尽.管( jǐn√ jìn )二、看拼音,写词语。 nuó yí zhēng róng yóu sī chì luǒ luǒ (挪移)(蒸融)(游丝)(赤裸裸) 三、根据意思,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下来。 1、眼睛定定地看着的样子。(凝然) 2、急急忙忙的样子。(匆匆) 3、的确。(确乎) 4、遮挡并挽留。(遮挽) 四、照样子,写词语。 匆匆慢慢缓缓渐渐 头涔涔白花花黑乎乎热腾腾

人教版2018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 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3.比较阅读法如将余光中与席慕蓉同类题材(抒写乡愁)诗歌进行比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爱这土地 一、导语设计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资料助读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

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大 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 技场》等。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 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 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 慨激昂的诗。 三、朗读指导 1.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指定学生诵读全诗,教师作简要点评。 四、精彩研读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它充满着因沉重的 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涛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 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 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土地?可以看作繁 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 反抗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

广东省2018-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广东省2018-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 过 大地二中张清泉 李度一中陈海思关卷(有答案) 上大附中何小龙 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隧.洞(suì) 纤.细(xiān) 高傲.(ào) 干瘪.(biě) B.蜗.行(wō) 胆怯.(què) 翡.翠(fěi) 伤痕累累.(léi) C.芦荻.(dí) 舵.手(duò) 熄.灭(xī) 笑涡.(wō) D.飞窜.(cuàn) 呻吟.(yín) 蠢.笨(chǔn) 差.异(chā) 2.下面诗句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B.所有树木无非一棵,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C.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D.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涯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人生旅途,如果太过平坦顺利,反而会在______中虚度。正如流水,有波折才会______美丽的浪花。至于结局,并非是最重要的,______你享受了______的过程。 A.索然无味激起而且精致 B.如释重负激扬况且精妙 C.如释重负激扬因而精美 D.索然无味激起因为精彩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2018俄罗斯世界杯”引发了一场足球热,据统计,大约三分之一左右的年轻人希望亲临现场观看世界杯。

B.通过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使人们又一次重温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的场景。 C.电影《芳华》勾起了一代人的回忆,是因为他们怀念那个时代的原因。 D.中美贸易战的停战,不但有利于中美两国经济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世界经济稳步回升。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旨在表达诗人对祖国的 一种深情。本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既有当代青年那迷惘 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又有儿女为祖国母亲献身的真情。 B.《断章》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 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C.《梅岭三章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 部”去革“阎罗”命的说法,是因为鬼神怪异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很常见, 能更容易让读者理解。 D.《海燕》中“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既是对革命风暴的期盼、呼唤, 又是对广大人民的战斗召唤。 6.诗歌默写。(8分) (1)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________、你的________、你的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3)所有的叶是这一片,所有的花是这一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投身革命即为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7.观察下面的图片,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①②③ (1)面三个传统节按时间顺序排,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既是传统节日又是

九年级下册语文单元作业参考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九年级下册语文单元作业参考答案 第五单元 1.C 2.C 3.B 4.(略)5.(略)6.舍生取义、嗟来之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7.B 8.C 9.(略)10.“道”指施行“仁政”;“人和”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而只有施行“仁政”,方能得“人和”,得民心,民心所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11.“得道”或“施行仁政”12.本篇主要是谈政治,是借战争谈政治。孟子借谈战争的取胜条件以阐明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得道”),这样才能“多助”,众人才会归顺,而“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13.本篇论证的主要特点是采取“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再分别设例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再从道理上论证中心论点。14.D 15.(略)16.(略)17.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18.(1)顺境也可以造就人才成才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努力。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享乐)(2)略(不论就一点来谈或两者结合起来谈,不论持什么观点,只要所言有积极意义,符合情理即可。)19.①用脚踢②同时、同时得到③通“避”,躲避。④通“向”,从前20.(略)21.舍生而取义;“舍鱼而取熊掌”作比喻提出的(或用“鱼”和“熊掌”作比喻)。22.(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2)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23.现实的“义”已超过孟子思想范围,就是中华民族人格:不贪污、行贿、受贿;讲礼貌道德、做文明人、有社会经验;不损人利已,不做有损社会和别人的事(意思相近即可)。24.(1)通“返”,回来(2)依靠,凭借 25.A 26.他说的这几个条件越好,那么离所要去的楚国就愈远啊!27.季梁通过“南辕北辙”的故事劝阻魏王进攻邯郸。 第六单元 1.C 2.C 3.D 4.C 5.(1)《诗经》西周春秋诗三百风雅颂(2)《左传》 左丘明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战国策》战国6.(略)7.短小真实即时方便8.示例:离情别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思想抱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9.《左传》长勺之战战例:巨鹿之战、马陵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10.(略)11.C 12.(略)13.(1)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2)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14.衬托曹刿的“远谋”。可有不同意见。认为“鄙”的依据有:鲁庄公在战前幼稚地以为可以凭借近臣支持和神灵保佑来取胜,在作战当中他又急躁冒进,毫无谋略。认为他不“鄙”的依据有:他身为国君能尽职尽责,并且善于用人,善于听取正确意见;也可认为两方面都有。”感'‘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其妻曰:.明确:18(略).A 17.16(略).15.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也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19.能用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又有较强的说服力。20.有点虚荣,但头脑冷静,善于思考,实事求是。(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与表扬等,合理即可。)21.D 22.君王(大王、您)将要去哪里(到哪里去) 23.贤明,敬重人才,嫉恶如仇。九下期末检测题 1.C 2.D 3.C 4.C 5.C 6.(略)7. (1)新词语时代来临(或“新词语成为时代特征”意思相近即可,必须抓住关键词“新词语”)(2分)(2)答赞成、否定或辩证看待皆可,并要言之成理。(2分)示例1:新词语成为时代特征,是积极的。它们生动活泼地反映生活,也展现了欣欣向荣的社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示例2:新词语的大量涌现,有诸多消极因素。因为新词创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独立作业题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独立作业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得分_________ 一、书写名言,展示你的书法水平。(5分)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二、读拼音写汉字。(8分) nuóyíchāyāng kūwěi kǎo yàn duàn liàn yōu yǎwú yuán wú gù 三、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划“√”。(5分) 1.有些偶然遇到的事,竞会难以忘怀,并且时时萦.绕于心。(yíng yín) 2.观众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hē hè) 3.手上的五指有如上的差异却无爱憎.(zēng zhèng)在其中。 4.就在转身的刹.那间,碗掉了下来!(shà chà) 5.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hē hè) 四、根据意思写出恰当的词语。(10分) 1.形容剧场或礼堂等演出场所坐满了观众。() 2.事先没有想到。() 3.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4.指生活在有人伺候、条件优裕的环境中。() 5.言辞恳切、情意深长。() 五、下列句子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4分)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3)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 (4)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六、按要求写句子。(8分) 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改为“把字句”) 2.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我又剩些什么呢?(改为“陈述句”) 3.写一条珍惜时间的名言。 4.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勤俭节约。(修改病句) 七、课文填空。(12分) (1)《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各执一词:一儿的观点是:;理由是。另一儿的观点是:;理由是。针对两小儿的说法,孔子也,(以上原文填空)从中你想到了什么? (2)通过朗诵对朝写的《明日歌》,我明白了 。 (3)《桃花心木》一文告诉我们:人和树一样,都必须能经得起,要锻炼出。 (4)读了成语故事《邯郸学步》之后,我懂得了 。请你再写出二个成语故事、。 八、读文答题。(18分) 荷包蛋 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有蛋的那一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七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真不让?”“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给咬了一半。“别后悔?”“不后悔!”儿子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才开始吃。当然,父亲碗里藏了两个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别人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两个荷包蛋告诫儿子。儿子显出一脸的无奈。 第二次,那是个星期天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面,一碗上面无蛋。端上桌,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上面无蛋的那碗。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018部编版)古诗词欣赏知识讲解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018部编版)古诗 词欣赏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下古诗词欣赏含答案 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重点词句翻译: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饮一杯浊酒,不由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2.句子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城门紧闭,表现了边塞的凄凉。3.主旨赏析:请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作简要分析。 运用窦宪刻石燕然的典故,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刻石燕然的目的。 4.手法赏析: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借边地夜寒深重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5.真题再现: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和思亲念乡的复杂情怀。

(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清悲凉;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独特的风景。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句中“卷”字用得好,“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1分)。(共2分)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这篇词中的名句,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答:(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1分)和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1分)。(或按字面意思理解也可,共2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九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2019

九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2019 【导语】学习不光要有不怕困难,永不言败的精神,还有有勤奋的努力,科学家爱迪生 曾说过:“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即使我们的成绩不是很好,但只要有心想要学习,那么我们就应该笨 鸟先飞,所谓"勤能补拙“没有人一出生就是天才,他们都是经过秦风的努力,才会成功的,所以我们不能坐等自己那天突然变成天才,而是要点燃自己的力量之火,寻找自己的天才之路,努力奋斗。以下是wo为您整理的《九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2019》,供大家查阅。 【篇一:第四单元】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l.(1)汲(2)孜孜(3)行(4)恒(5)渊(6)喻(7)锲(8)蒂2.索材创造性探求3.例:师范生既然享受 了免学费的优惠政策,就要对得起国家的培养,所以他们要到艰苦的环境中去教书育人。 4.这里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既提醒读者,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 起波澜又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晰。5.关注极其普通、 甚至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6.不行。去掉“在大多数情况下”以后就变 成“在所有的情况下”,那就太绝对了,从而使说理不严密。7.提示:可以举文学方面的事例,如我国唐朝诗人李贺,外出时总是在驴背上置一锦囊,有了灵感,就立即写在纸条上,扔进锦囊里,回家后再细细整理,最终创作出许多诗篇;也可以举自然科学方面的事例, 如的万有引力学说的创立,就是牛顿留意了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结果。8.(l)不被理解的寂寞;(2)失去友谊、亲清的寂寞;(3)虚假繁荣之后的寂寞;(4)醉心功名、追求荣华富贵者的寂寞。9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孔子的例子说明圣贤需要什么样的理解,哥白尼等的例子说 明圣贤需要什么人的理解。10.为了论证甘于寂寞与不甘于寂寞的人们之间要互相理解也 颇为不易。11.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断探求新思路,去运用 所得的知识:留意细小的想法,并锲而不舍地使之变为现实。第二问略。例子略。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仿徨拘堕 2.B 3.(1)'‘就是”改为“而是”。(2)“因为”改为“所以”。(3)“而且”改为“但是”。 4.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5.作者举自己学 习的亲身体验,证明仅靠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从而说明了重视实验精神的重要性。6.不能互换。这两个方面先交代寻求真理的途径即探索,然后指明应该怎样探索.两者有内在的逻辑关系。7.第一层:开头至“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阐明了格物致知精神 在今天的重要性。第二层:“这意义有两个方面”至“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揭示格物致知的

六年级语文寒假作业答案2020

六年级语文寒假作业答案2020 P3一斤花生二斤枣,好运经常跟你跑;三斤苹果四斤梨,吉祥和 你不分离;五斤桔子六斤蕉,财源滚进你腰包;七斤葡萄八斤橙,愿 你心想事就成;九斤芒果十斤瓜,愿你龙年乐开花。 你长相真不错,就是稍微有点婉约。身材很好,除了有点偏硕壮。气质不错,很有大多数人的第一代身份证的气质。哈哈,开个玩笑,祝你新年快乐! P4 最新小学生寒假学习计划 一、时间安排 1、每天的四个“1小时保障” 每天保障做一小时的语文或数学寒假作业; 每天保障一小时的无负担课外阅读; 每天保障一小时的英语自学; 每天保障一小时的户外活动或运动。 2、计划与非计划 如无特殊情况,每天必须完成以上计划; 每天的计划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可灵活自由安排; 如果因外出旅游、回乡下度假等意外安排,可临时不予执行; 可以偶尔睡懒觉,但不要影响当日计划的实施。 二、学习计划

各科目课程计划过年前完成暑假作业,过年后检查、改正,查漏补缺; 把自己的藏书系统再读一遍,重点读历史、百科知识大全、漫画、中外名著导读等丛书; 假期可以自己买三本自己喜欢的任何书籍; 把以前稍显薄弱的阅读题的规范回答、错别字系统复习 三、活动安排 1、随父母至少省内出去旅游一次,争取省外旅游去一次; 2、至少去乡下亲戚家2次,体验生活,其中爷爷家族亲戚去一次,外公家族亲戚去一次; 3、每天保障一小时的户外活动或运动,散步、溜冰、找小朋友 玩等,要注意安全; 4、每两天至少帮家里做一件家务事(10分钟以上),洗衣服、择菜、简单做饭等; 5、一个人尝试独立在家呆1-2天;邀请同学或者小朋友在家玩若干次,并独立招待; 6、每周玩电脑2小时左右,重点加强打字能力的提高; 7、尝试掌管家里经济和家务安排1-2天,当1-2天家长; P12阅读:我想到了:在动荡中,我们会养成独立自主的心,不 会依赖;在动荡中,我们容易学会生存的本领。 作文最不想丢下的是母亲的唠叨 最不想丢下的是母亲的唠叨。从我出生起,母亲的唠叨就一直伴随着我,给我的心灵以安慰。考试失利时,母亲的唠叨给我信心和 力量;学习中,母亲的唠叨给我启示,给我感悟;生活中,母亲的唠 叨给我健康快乐的生活。所以,我最不想丢下的,就是母亲那含着 一丝丝牵挂,一丝丝亲情的唠叨。

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答案参考

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答案参考 第一单元 1诗两首 1.汹柔坟喉惆黎 2.B 3.示例:故乡是一杯浓浓的酒,故乡是一轮圆圆的月。 4.悲欢、无情、蹲踞、冷眼看人间恩怨。 5.由长城联想到祖国多灾多难的历史,表达对长城复杂的情思。 6.C 7.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8.略 2我用残损的手掌 1.(1)憔(2)逐(3)躏恒 2.戴望舒雨巷 3.示例:春天,河堤上杨柳依依,各种花争奇斗妍,如一道锦幛展现在我们面前。 4.指祖国母亲(或:热恋爱人、兄弟姐妹、亲朋好友)。 5.使情感表达更加形象,突出“你的名字”给人的深刻印象。 6.一连串的“轻”字,形象地展露出诗人温柔的心情。 7.略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1)熏惫(2)扉惘 2.舒婷朦胧诗 3.略(提示:古诗或现代诗均可) 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小草为大地可以舍弃一切的精神。 5.喻指祖国。 6.歌颂为了祖国可以舍弃一切、抛弃一切的献身精神。 7.略(提示:利用对话式,表现抒情对象的内在精神)4外国诗两首 1.B 2.(1)莱蒙托夫俄国(2)休斯美国 3.A 4.法国悲惨世界巴黎

圣母院5.百折不挠、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革命者形象。6.六月、叫骂、嘲笑、波拿巴、狂飙、仇恨。7.人都是应该有自己的精神信仰的,有了崇高的精神信仰,生活就有了明确的目标,遇到任何艰难困苦,甚至要牺牲生命,也会无所畏惧。8.略 单元复习 1.瓣魂烬绚 2.D 3.(1)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大陆(3)胜作一书生(4)独酌无相亲对影成三人(5)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6)示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示例:凝在目光里望着它情深深 5.诗人以北方特有的“手推车”作为意象进行聚焦。 6.枯干了的河底、阴暗的天穹、冰雪凝冻、灰黄土层。 7.加强诗歌的抒情意蕴,凸显诗歌的主题,表现下层劳动者的悲苦生活。 8.诗人以特定背景下的人物命运来折射时代风云,表现了中国人民苦难的生存状态。 9.秋季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10.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愁情。11.CD12.BC13.(1)长时间住在一个地方,就会受当地习俗的影响而不知觉醒。(2)就是只有十户人家的地方,也会有像我这样忠诚、有信义的人。 14.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进步那就注定要退步,而好学是取得进步的前提。15.略

2020年语文六年级寒假作业答案

2020年语文六年级寒假作业答案 p1-4 1、shú 第二声rǔ 第三声zhì第四声 2、① ② ② ② ③ 3、全国擅长下棋教导引,拉一起 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人专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结果第二个人不如第一个人学得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应该 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吗?说:不是这样的。 原因热水判断谁 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是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孔子不能决也观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说话有理有据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 小练笔 《学弈》这篇课文,让我感触最深。文章通过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告诉我们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所以我们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就如我们班的同学,为什么同 样坐在教室里,同样的老师,成绩会有差异?其实不是智力的差别,而 是专心与勤奋水准不同的原因。

p5-81、cen ling wan Shan huai jin(第三声) 2、挪移蒸融游丝赤裸裸 3、凝然匆匆确乎遮挽 4 、潺潺缕缕闪闪 绿油油亮晶晶金灿灿 明明白白干干净净清清楚楚 5、(1)在作者反复的追问中,能够感受到他后悔、无奈、痛苦、 茫然的心情。 太阳落了,有再升的时候;海水退了,有再涨的时候;月亮缺了, 有再圆的时候。 (2)跨过飞去溜走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这些词语写出了时间飞逝的特点。 “叹息”是叹气的意思,作者叹息是因为作者觉得时间过得飞快,在已逝的时光中没有作为,所以作者要叹息。 6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自己收集: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即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最珍贵的是今天,最容易失去的也是今天。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018年人教版九年级下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8年人教版九年级下月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 ...”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过程中,你可以随时使用所带的《新华字典》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6分)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温庭筠《望江南》) ②马作的卢飞快,。(辛弃疾《破阵子》) ③,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④,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⑤力尽不知热,。(白居易《观刈麦》) ⑥池上碧苔三四点,。(晏殊《破阵子》) ⑦,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 ⑧,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2)把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默写完整。(4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人不寐,。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9分) 无论是洋洋几十万的鸿篇巨作,还是寥寥数语的经典语录;无论是立意高远、技艺精zhàn 的名著华章,还是质朴平实、深入浅出的俚句俗语,都可以引人入胜,撼人心魄,感人至深,催人奋进,都具有陶冶情操,洗涤.灵魂,营养头脑,升华气质的作用。就是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汉字,几千年来,绽放出一朵朵绚烂夺目的文学之花,凝结出一枚枚丰硕诱人的思想之果,普写出一曲曲悦耳动听的和谐乐章,。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精zhàn()洗涤.()(2分)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2分)(3)“鸿篇巨作”一词中的“鸿”意思是。“引人入胜”的意思是。(3分)(4)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使它与前面的句子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

完整2018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词语解释.docx

(2018 部编)新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文注音及解释 【九年级下册】 第 1 课《祖国啊 , 我亲爱的祖国》 隧洞su ì d ò: ng即隧道。 蜗行wō x í : ng像蜗牛那样慢行比喻行动迟缓。 淤滩y ū tān:淤泥形成的滩地。 驳船 b ó chuan : 没有动力装置 ,由拖轮带动的船 ,用于运输货物 (如煤、油木材或粮 食 );有时亦载客 ,通常由拖轮拖带。 簇新 c ù x :īn极新 ;全新。~的大衣。 笑涡xi à o w : ō脸颊上的小圆窝笑时深而明显。 喷薄 p ē n b :ó形容事物出现时气势壮盛,喷涌而起的样子:~欲出的一轮红日。 伤痕累累 sh ā ng h é n l :ě一i般l指ěi全身是伤。后又比喻人在感情上受到伤害 心里伤痕累累。 第 2 课《梅岭三章》 阎罗 y á n lu : ó即间罗王 ,也称“间王” , 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这里比喻凶恶残暴的人。 捷报jié b :ào胜利的消息:~频传。 血雨腥风 xu è y ǔ x ī ng: f风里ē夹ng着腥味 ,雨点带着鲜血。形容疯狂杀的凶险 气氛或环境 取义成仁 q ǔ y ì ch é ng: 即r“én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了成全仁义 , 不惜牺牲生命。 第 3 课《短诗五首》 漫漫 mà n m àn:指时间长久或空间广远的样子。~长夜。路途~。 装饰 zhu ā ng sh: 1.ì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品。~ 图案。她向来朴素,不爱~。 2.装饰品:建筑物上的各种~都很精巧。 舵手 du ò sh ǒu:1.操舵驾驶船的人。 2.比喻把握方向的领导者。 埋没 má i mò:使显露不出来,不能发挥作用。 第 4 课《海燕》 苍茫 c ā ng m á ng:空旷辽远;没有边际。 高傲g ā oào:自以为了不起 ,看不起人 ;极其骄傲。 海鸥h ǎ iōu:海上常见的一种海鸟。 飞窜 f ē i cu :飞àn逐。 蠢笨ch ǔ n b èn:笨拙 ;不灵便的。 翡翠 f ě i cu: - 种ì珍贵的玉石 ,颜色多样 ,以绿色最为常见。 困乏 k ù n f: á疲乏 ,疲倦。 熄灭 x ī mi : è指物体不再燃烧 ,灯火灭了。 第 5 课《孔乙己》 荤菜 h ū n cài:有肉的菜 ;有辛味的蔬菜。 侍候sh ì h òu:伺候 ;服侍。 绰号chu ò h ào:根据某人身上的此特点,给其取一个有代表性的称谓。 伤疤sh ā ng b : ā1. 伤口愈合后留下的痕迹。 2.比喻过去的错误、隐私、耻辱等:揭~。 哄笑h ō ng xi ào:许多人同时大笑 (带嘲讽的 ):他的话引得大家~起来。 笔砚 b ǐ y àn:毛笔和砚台 ;文房四室中的两样。 品行p ǐ n x í: 有ng关道德的品质和行为:~端正。 拖欠tu ō qi :àn超过期限,长期欠着不归还或不支付:~房租。~工资。 附和 f ù h è:不加辨别地跟着别人说或做:随声~。和(h è)。恳切 k ě n qi : è形容态度诚恳 ,心情急切的样子:言辞~。情意~。~地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 惋惜 wǎ n x : ī对人的不幸遭遇或事物的不如人意的变化表示同情、可惜:大 家对他英年早逝深感~。 门槛 mé n k ǎn:门框下端的横木条、石条或金属条。 夹袄 jiá :ǎo双层的上衣。 乱蓬蓬lu à n p é ng p : é形容ng散乱不齐:衣冠不整,头发也~的。~的茅草。。 唠唠叨叨l á o lao d ā o: d说话āo明嗦 ,一说起来没个完。 不屑置辩 b ù xi è zh ì: 认bi为不àn值得分辩。 第 6 课《变色龙》 筛子sh ā i zi: 用竹条、铁丝等编成的有许多小孔的器具,可以把细碎的东西漏 下去 ,较粗的成块的留在上面 ,以达到分选的目的。 坎肩 k ǎ n ji : ān不带袖子的上衣。古时也称半臂,南方多称背心。 旗帜q í zh: 旗ì子。比喻有代表性的某种思想、学说或政治力量。 荒唐 hu ā ng t á: 1ng.(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之言。~无稽。这个想法毫无道理,实在~。 2.(行为)放荡,没有节制。洋溢 y á ng y : (ì情绪、气氛等 )充分流露。 温情 wē n q í : ng温顺体贴的情意。 惦记 di à n j : ì心里牵挂 ,不能忘记。 恐吓 k ǒ ng h :è威胁人 ,使害怕吓唬。 径自 j ì ng z : ì凭自己的意愿行动:他~走了。 无精打采wú jī ng dǎ:形c容ǎi精神不振 ,提不起劲头。 无缘无故wú yuá n w ú: 没g有ù一点原因。 异想天开y ì xiǎ ng ti : ā指想n法k很āi不切 实际,非常奇怪。天开: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 第 7 课《溜索》 迟疑ch í :y 犹í豫不决。 盘桓p á n huán:徘徊;逗留住宿。 涓涓 ju ā n ju : ān形容水流细微而缓慢地流动着。 探视t à n sh: 查ì看 ;窥视。 俯身 f ǔ shēn:弯腰向前向下,有时同时弯膝。 扭绞ni ǔ ji : ǎo用两股以上的条状物向相反方向转动。 顷刻q ǐ ng k : è一会儿。 寻思x ú n si: 琢磨 ,心里琢磨。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寒假作业

假期寄语 亲爱的同学们: 2015年的钟声已经敲响,回顾过去的一年,同学们是否做到心中无悔呢。无论做得理想还是不理想,希望在全新一年里,同学们个个生龙活虎,顺顺利利! 转眼间,这学期我们就很快要结束了,在这里学校对同学们提出以下几点提示与建议,希望同学们能过一个快乐安全的寒假生活: 1、珍惜时间。科学安排时间,有计划地学习,充实寒假生活。最好自订一个寒假学习生活计划,包括作息时间和活动内容。认真独立、按计划地完成各科寒假作业。寒假的最后几天还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做好新学期的准备工作,进行一些适当的预习,并且制定好新学期学习生活计划。 2、读书有益。在寒假中我们还要多读优秀的课外书籍,如优秀的科普读物、脍炙人口的中外文学名著等。在阅读的同时做好笔记,写好读书心得,丰富自己的学识。 3、健康运动。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例如:长跑、跳绳、球等),增强自己的体质。切不要痴迷于电脑游戏、网上聊天等活动,进而虚度了人生的宝贵时光、消耗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4、实践活动。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适当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公益活动,培养自己的生存能力、劳动技能和参与意识,活动中要有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5、安全意识。在寒假中我们还要在提高安全意识,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遵守社会公德,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不违章骑车、不单独远行、不在外留宿、不在道路与河池旁戏耍、不燃放烟花爆竹等。 春天即将来临,憧憬美好未来,快快播下希望的种子吧!祝愿同学们寒假快乐,合家幸福! 六年级二班语文老师:袁汝民 2015.2.5 虽然假期已经来临了,但是我们不能放松学习,老师为你们精心准备了每日一个半小时(共20天)的作业,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及时督促自己认真地完成作业,并做好记录中,度过一个充实的假期。为了统一作业格式,请同学们准备好以下学习用品: 1、16开作业本,最好用带横线的,写字的时候贴着横线,把每一行写整齐。 2、田字格本两个,请把它们订在一起,假期不能忘记练字呀。 3、日记本要带着,假期中的点滴也要记录一下。 4、课外书两本,良好的阅读习惯要保持下去。 5、六年级下册的课本,为下学期打好基础吧。 请同学们提前一天看一下第二天的学习任务,请在家长的监督下完成,每天的作业前请写上日期,坚持当天完成。2014年2月6日 昨天,你知道了自己的期末检测情况,你对自己的成绩满意吗?成绩优异的同学请再接再厉,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是不是应该从现在开始努力了呢?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今天是假期的第一天,充实的假期就从今天开始吧。“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大脑记忆能力最强的时候,希望你能够充分利用好这段时间。现在,请拿出你的课本,手握钢笔,来完成以下任务吧。 你坐在书桌前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 1、请翻开六年级下册课本第一页,读一下第一组的单元导读,了解一下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平凡的事情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细微之处见真理。请认真学习本单元的文章,用心感悟生活。 2、你是自己的小主人,现在就由你来自学第一课吧。首先,请先读一遍这两则小文言文,并对照课下注释尝试着口头翻译一下,了解了故事的大体梗概之后,请把它们背过《文言文两则》吧。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请在作业本上翻译一下这两则文言文吧,请注意文言文写作业的格式是:第一行抄写原文,并在重点字词下划横线;第二行在划横线的重点字词下解释这个词语;第三行翻译整个句子。请严格按照这个格式进行。 4、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说一下这两则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吗?请在作业本上写一下吧。 今天的任务就是这些,当你完成今天的任务时,时间已是________:________。今天你用了__________分钟来进行语文学习,你为自己今天的收获打几分?________(满分10分) 写完今天的作业后,请你的家长在此处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word版)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018部编版)古诗词欣赏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下古诗词欣赏含答案 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重点词句翻译: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饮一杯浊酒,不由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2.句子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城门紧闭,表现了边塞的凄凉。 3.主旨赏析:请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作简要分析。 运用窦宪刻石燕然的典故,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刻石燕然的目的。 4.手法赏析: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借边地夜寒深重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5.真题再现: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和思亲念乡的复杂情怀。 (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清悲凉;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独特的风景。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句中“卷”字用得好,“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1分)。(共2分)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这篇词中的名句,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答:(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1分)和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1分)。(或按字面意思理解也可,共2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