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科普社)全册完整课件

仁爱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科普社)全册完整课件

仁爱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科普社)全册完整课件

仁爱科普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亚洲的地形和水系》习题

《亚洲的地形和水系》习题 一、基础过关 1.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 A.阿拉伯半岛 B.印度半岛 C.中南半岛 D.马来半岛 2.亚洲三面环绕的大洋中,没有的是() A.北冰洋 B.太平洋 C.大西洋 D.印度洋 3.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 A.贝加尔湖B.死海 C.里海D.波罗的海 4.影响亚洲大河流向的最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 C.气候D.地势 5.下列示意图能够正确反映亚洲河流流向的是() 6.世界陆地最低点() A.里海B.死海C.地中海D.黑海 7.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说明亚洲的地势特征是()A.东西高,中部低B.地势低平 C.中部高,四周低D.南高北低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以上是对某大洲地形特征的描述。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8.该大洲是() A.欧洲B.非洲C.亚洲D.南美洲 9.关于该大洲的世界之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季风气候区②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 ③有世界上最长的河流④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二、综合训练 10.关于亚洲地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部地势较低 B.四周地势高耸 C.中部地势高耸 D.东、中、西部地势都高 11.亚洲最大的平原是() A.西西伯利亚平原B.华北平原 C.印度河平原D.恒河平原 12.有关亚洲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长江是世界第一长河 B.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 C.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D.里海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13.亚洲地形多种多样,中部主要的地形类型是() A. 高原和山地 B. 平原和高原 C. 山地和丘陵 D. 平原和盆地 14.受总体地势的影响,亚洲河流() A. 都滚滚东流注入太平洋 B. 都悄无声息的注入了北冰洋 C. 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D. 都浩浩荡荡向南注入印度洋 15.下列有关世界之最,错误的是() A.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B.海洋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 C.最大盆地--刚果盆地 D.最大平原--东欧平原 16.下列河流注入印度洋的是() A.密西西比河B.叶尼塞河 C.莱茵河D.恒河 17.下列“亚洲之最”,不是“世界之最”的是() A.亚洲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B.亚洲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 C.亚洲最大的湖泊─里海D.亚洲最长的河流—长江 18.关于亚洲地形地势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中部地势高,四周地势较低

仁爱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总结

第六章第一节地理区域的类型与划分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地理差异 (1)气温差异: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3)地势差异:西高东低,地势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人文地理差异 (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惯的地区差异:南米北面、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1月0℃等温线;③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④是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⑤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⑥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⑦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⑧水稻与小麦的分界线;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⑩秦岭是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还是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 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 气候。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 素是降水(或夏季风)。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 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主导因素是地势。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南方北方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气候的不同。 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比较项目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自然景观的差异 1月平均气温低于0°高于0° 年降水量低于800毫米高于800毫米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地形平原、高原为主平原、盆地、高原、丘陵交错分布 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河流流量小大 河流有无结冰期有无 土壤类型黑土地、黄土地红壤 2、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仁爱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单元教学计划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单元知识结构 本章主要主要讲了两部分内容第一我国各地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差异尤其是较为详细地江苏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第二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做为本册教材的开篇第一章本章内容刚好处于八年级上下册的交点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上册知识列举我国各地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差别 2.试运用地图简单我国东西部、南北地理差异形成的原因 3.指导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重要地理分界线,会列表比价该线南北两侧的诸多差异, 理解其形成的原因 4.了解划分区域的一句,知道依据不同,划分的区域也不同,掌握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的名称并能合作探究出分界线的主导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图、读图,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学习比较中国地理差异 并探究其成因,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比较中国地理差异并探究其成因,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去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的观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通过课本的图文资料了解我国各地在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差异,并探究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记住秦淮一线,比较秦淮一线南北差异,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及划分依据 四、教学难点 探究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依据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本章内容涉及了上册有关气温、江水、地形、气候及交通方面的知识,因此注意让学生课前复习这几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的本章的内容。

第六章北方地区 一、单元知识结构 本单元主要介绍北方地区主要三大区域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读图描述、了解、知道并识记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等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2.阅读齐齐哈尔、石家庄和延安的的气温和江水图,总结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 3.阅读课文并了解土壤特点,分析气候与土壤对农业的影响。 4.读图文资料,总结本区的农业的特色,试着分析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5.掌握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主要地形、气候特征,了解该地区的农业发展变化、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和在我国的地位,知道该地区是我国的最大的重要工业基地 6.读图,认知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和地貌,形成原因 7.了解北京的自然环境特征、历史文化传统、未来发展趋势,识记重要的历史古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用图,进一步熟悉读图,用图的方法,会利用图中的有用信息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继续巩固和培养读图、用图能力、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2. 通过本区工农业的学习,体会本区是北方乃至全国重要的地理区域。 3.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分析、归纳、整理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发展农业的优势与不足,培养学生看待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重点:读图描述、了解、知道并识记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地貌形成原因等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难点:会利用图中的有用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继续巩固和培养读图、用图能力、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三、教学措施及课时分配

仁爱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检测试卷(含答案)

仁爱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 1.我国四大高原各有特色,请你找出下列描述中错误的一个() A.青藏高原雪山连绵 B.内蒙古高原沟壑纵横 C.黄土高原黄土深厚 D.云贵高原地面崎岖 我国著名赏油菜花地点的开花时间是:2、3月,云南罗平;3、4月,江西婺源;5月,北京郊区;6月,新疆伊犁;7月青海门源。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上述各地中青海油菜花最晚开放,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最高 B.距海最远 C.地势最高 D.管理粗放 3.我国台风灾害主要发生在() A.东南沿海 B.西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北地区 读“我国沿32 N,附近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4.我国地势的特征是() A.西部高,东部低B.东部高,西部低 C.中部高,四周低D.四周低,中部高 5.图中A级阶梯最主要的地形区是() 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D.云贵高原 6.B级阶梯大部分地区的海拔高度为() A.大于4000米B.1000-2000米 C.小于500米D.小于200米 7.C级阶梯的地形区是()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D.四川盆地 8.关于如下图中信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线是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B.乙地的气候类型是高山高原气候 C.B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C是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9.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这是因为我国( ) A.夏季普遍高温 B.季风气候显著 C.气候复杂多样 D.地形复杂多样 10.我国有世界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运河是() A.京杭运河 B.苏伊士运河 C.巴拿马运河 D.尼罗河 11.下列地区位于巫山东侧的是 ( ) A.四川盆地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2.与下列四幅气温降水图顺序对应正确的是() A.北京、上海.哈尔滨、广州 B.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 C.广州、哈尔滨、上海、北京 D.哈尔滨、广州、北京、上海 13.以下四个城市中,受冬季风影响最大的是() A.呼和浩特 B.上海 C.广州 D.海南 14.地震发生时,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措施能够极大限度地减少自己及其周围人的伤害,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是

仁爱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第三章)

仁爱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第三章) 第一章地图与地球 1.1 地球与地球仪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 “盖天说”和“天圆地方说”(古代)→“浑天说”(汉代张衡)→球体 2.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完成了环球航行。 3.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4.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5.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6.地轴:地球的自转轴。(人们假象的地球旋转轴,事实上,地球上并没有地轴。)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 7.赤道:地表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 8.正确拨动地球仪的方法是:自西向东。 9.纬线: 1)定义:纬线是地球表面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形状:圆 3)指示方向:东西 4)长度变化规律: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 5)数量特征:无数条 6)重要纬线: 0°纬线称赤道(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南北纬的分界线) 23.5°N称北回归线(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太阳直射点的最北端) 23.5°S为南回归线(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太阳直射点的最南端) 66.5°N为北极圈(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北半球极昼极夜的最南端) 66.5°S为南极圈(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南半球极昼极夜的最北端) 10.纬度: 0°纬线:赤道 度数划分:向北向南各分作90度 表示方法: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来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来表示。 变化规律:由0°纬线(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 1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条纬线长度相等,即X°N和X°S两条纬线长度相等。例如,与 30°N纬线长度相等的纬线是30°S。 12.人们将地球上纬度0°-30°,30°-60°,60°-90°之间的地带分别称为低、中、 高纬度带。(例如北京位于40°N属于中纬度带) 13.经线: 1)定义: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形状:半圆 3)指示方向:南北

仁爱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全册精品)

仁爱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全册精品 第六章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 1.地理位置: ①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②纬度位置: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③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隔乌拉尔山脉与欧洲接壤,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亚洲与其它洲的分界线: ①亚、欧洲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流-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②亚、非洲界线:苏伊士运河。 ③亚、北美洲界线:白令海峡 2.地形特征: 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低悬殊。 3.气候特征: 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②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③季风气候典型。 掌握: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气候特征(图见课本P10 )。 季风气候典型原因: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发源地性质风

向影响下的气候特点 冬季风蒙古、西伯利亚寒冷干燥西北、东北(偏北 风)寒冷干燥 夏季风印度洋、太平洋温暖湿润西南、东南(偏南 风)高温多雨 4.河流特征: 河流流向特征: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海洋。 主要河流: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长江是亚洲最长河流。 5.亚洲的世界之最: (1)除南极洲外,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死海湖面。(2)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3)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第七章认识地区 第一节东南亚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位置和范围: (1)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中南半岛就是因在中国南部而得名。) (2)位置:

八年级地理上册仁爱版复习填空题集合

八年级地理仁爱版复习填空题集合 【一】第一章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疆域与行政区划 1、从所处的半球看我国分别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从经纬度位置来看,我国南北跨50个纬 度,东西跨60多个经度;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最 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 2、我国领土北到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南至南海南沙群岛的曾母暗 沙;西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东到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 3、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东部临海,有利于与海外各国友好往来;西部地区深入亚 欧大陆内部,有利于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交往与合作。 4 4、与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有14个,分别是:东:朝鲜,北:俄罗斯、蒙古,西北:哈萨克 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巴基斯坦、阿富汗,西南:印度、不丹、尼泊尔, 南:缅甸、老挝、越南。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马 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 5、我国领土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一小部分在热带。 6、我国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我国陆地 国界线长达22000多千米。 7、我国是海洋大国,自北向南以此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 岛;我国的内海是渤海和琼州海峡。 8、我国大陆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到北仑河口,长约18000千米。 9、长芦盐场位于渤海,舟山渔场位于我国东海,我国近海中面积最大的海域是南海。 10、我国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三级,即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州、自治县、 市)、乡(民族乡、镇)。 11、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的地方。国家在必要时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这 样的行政区域划分,有利于行政管理和民族团结。 12、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3个特别行 政区。中国的首都是北京 13、熟记34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 4个市辖市23个省湖南省湘长沙北京市京北京黑龙江省黑哈尔滨湖北省鄂武汉上海市沪上海吉林省吉沈阳广东省粤广州天津市津天津辽宁省辽长春台湾省台台北重庆市渝重庆河北省冀石家庄海南省琼海口5个自治区山西省晋太原陕西省陕或秦西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青海省青西宁甘肃省甘或陇兰州内蒙古自治区蒙呼和浩特山东省鲁济南四川省川或蜀成都西藏自治区藏拉萨河南省豫郑州贵州省贵或黔贵州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江苏省苏南京云南省云或滇昆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安徽省皖合肥 2个特别行政区浙江省浙杭州 香港特别行政区港香港福建省:闽福州 澳门特别行政区澳澳门江西省赣南昌

仁爱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仁爱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1、中国地理位置: ⑴、从东西半球看,位于东半球; ⑵、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 ⑶、从濒临的大洲和大洋看,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中国的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居世界第三位。领土四至:⑴、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 ⑵、最南: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⑶、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 ⑷、最西: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3、从五带来看,中国大部分领土在北温带,少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 ⑴、四个近海(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太平洋的一部分)。 ⑵、两个内海:渤海(辽东半岛的山东半岛之间)、琼州海峡(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 ⑶、两个海峡:台湾海峡(福建省和台湾省之间)、琼州海峡(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 ⑷、三大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 5、众多的邻国: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万多千米,共有15个陆上邻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在八年级地理(上册)P7图1—5《中国行政区划》上来识记它)。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1、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 2、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注: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基本轮廓、位置、简称、行政中心,在八年级地理(上册)P7图1—5《中国行政区划》上来识记它)。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1、到第五次人口普查为止,中国共有12.95亿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2%,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人口分布特点:将(云南省)腾冲和(黑龙江省)黑河,用一条直线连起来,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是东部地区多,西部地区少。 3、为了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2%;其他民族占8%,称为少数民族。 2、我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 3、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4、民族风情: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汉族的赛龙舟。 1.位置

仁爱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一章 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第一节地球的运动 教材精讲 本节内容的要求是:提出证据证明地球是球体;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由于同学们在小学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地球的形状,因此,有关地球的相关知识教材把重点放在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同学们能够提出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上;通过地球仪的学习帮助同学们直观的了解地球的相关知识,通过对地球仪的观察,了解经纬线、经纬度的特点与划分,了解特殊的经纬线及半球的划分等相关知识。 重点: 提出生活中的证据说明以及用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经纬线、经纬度的特与划分,了解特殊的经纬线及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定位置的意义。 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人类社会初期,由于受活动水平和观测范围的限制,人们直观感觉形成了“天圆地方”的认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观测手段的进步,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认识过程体现了人类对真理的不断探索与追求。 主要学习内容: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 (1)古代凭直观感觉。——“天圆地方” (2)16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 (3)航天技术发展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4))近代精测——是一个的不规则的球体。 (5)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 371千米,最大周长(赤道)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6)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①麦哲伦环球航行。②站在海边看海上航行的船,舷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③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还有吗?请你开动脑筋想一想加以补充。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仪是用来帮助我们认识地球的模型,通过地球仪的学习能够帮助同学们建立起地理空间概念,更好的了解地球的相关知识。 (1)认识地球仪 ①地球仪上有经度、纬度、经线纬线及其组成的经纬网、地轴、南极北极、赤道。 ②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这样可以方便我们了解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③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④地球仪是一个正球体。 (2)经线和纬线

仁爱版初一下册地理教案:《亚洲的地形和水系》

仁爱版初一下册地理教案:《亚洲的地形和水系》 介绍亚洲的地形和水系,本课在地理学科课程中的难度水平属于一般。学 生能通过地图了解亚洲的地形和水系知识,了解亚洲的河流和亚洲的世界 之最。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理解河流分 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的良好情感,亚洲的地形特征,水系 特征 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亚洲的地形和水系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亚洲的地形和水系的分布关系。 教师准备:?亚洲地形和水系?相关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 查阅亚洲河流的相关资料。预习教材,完成导学案。

【导入新课】 播放图片:亚洲的一些河流图片。 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河? 生:黄河。 师: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亚洲的地形及河流水系。 〔板书第二节课题:第二节亚洲的地形和水系〕 【讲授新课】[来源:学。科。网] 板书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来源:学§科§网Z§X§X§K] 师:展示亚洲的地形图,大家阅读并找一找亚洲主要半岛、群岛,海域,边缘海等 生:读图找图[来源:ZXXK] 师:指导学生阅读地形图,判读一下亚洲的地形特征[来源:Z*xx*k] 生:地形复杂多样,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势起伏大。而且以高原山地为主。 师:引导学生阅读地形剖面图 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地势有何特点? 生: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地势是中部高,东西部低。 板书:大河众多的放射状水系 师: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亚洲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形对其河流的流向会产生什么影响? 生:在地形图上观察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的位置及流向。注入的海洋。 生:呈辐射状,由中心流向四周 师:小结亚洲的河流分布与亚洲的地形地势有关系。两者相互影响。[来源:学|科|网Z|X|X|K] 师:展示一些亚洲的世界之最,例如死海,长江,珠穆朗玛峰等生:欣赏图片。 【课堂小结】

仁爱八年级上册英语单词(全)

仁爱八年级上册英语单词 Unit 1 Topic1 Are you going to play bastetball almost (adv.)几乎,差不多 against(prep.)对着,反对 term(n.)学期;术语;条款;项 cheer(v.)加油,欢呼;喝彩(n.)欢呼声,喝彩声 cheer…on为…加油 team(n.)队,组 win(v.)获胜,赢得 sport(n.)体育活动,锻炼 prefer(v.)更喜欢,宁愿(选择) cycle(v.)骑自行车 row(v.)划船(n.)(一)排,(一)行 quite(adv.)相当,很,十分 bit(n.) 一点,一些,少量 quite a bit/a lot许多,大量 join(v.)加入,参加;连接;会合 club(n.)俱乐部;纸牌中的梅花

skate(v.)溜冰,滑冰 ski(v.)滑雪(n.) 滑雪;滑雪板volleyball(n.)排球 tennis(n.)网球 table tennis乒乓球 player(n.)比赛者。选手 △teammate(n.)队友 Houston Rockets休斯敦火箭队 △NBA(美国)国家篮球协会 dream(n.)梦,梦想(v.)做梦 grow(v.)成长,生长;发育;种植;变成grow up长大成人,成长 dancer(n.)跳舞者,舞蹈演员 future(n.)将来 in the future今后 job(n.)(一份)工作 famous(adj.)著名的

arrive(v.)到达,达到 arrive in/at到达某地 play against同…比赛 excited(adj.)激动的,兴奋的 leave(v.)离开;把…留下,剩下(n.)假期,休假leave for动身去某地 the day after tomorrow后天 gold(n.)黄金(adj.)金黄色的,金的 medal(n.)奖牌,勋章 Olympic(adj.)奥林匹克运动会的 take part in参加,加入 cup(n.)奖杯;杯子;酒杯 Word Cup世界杯 shame(n.)遗憾的事;羞愧 active(adj.)精力旺盛的;积极的,主动地runner(n.)赛跑者;操作者;滑行装置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7.2 中东2-仁爱版

《中东》 设计思路说明 本节课以视频导入,首先从中东战争频发来开启本节课学习。 教材分析 在学习了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之后,根据“重视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国家”的区域选择原则,从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的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出发,选择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上冲突、战争最频繁的热点地区——中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中东的范围和位置,了解其重要性; 2、了解中东石油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地图,说出中东地理位置,并说明其重要性; 2、运用地图与资料,明确中东石油丰富,了解其分布区域与出口国家和路线;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战争来带的危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位置的重要性,石油特点。 【教学难点】 石油分布特点及输出路线。 课前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以色列掀起全面战争 了解中东的现状——战争频繁。 最近的新闻报道:伊朗被美国列入恐怖分子。 美国也来中东地区插一脚,说明中东的位置特别重要。下面,我们来了解中东的地理位置。 二、三洲五海之地 1、展示“中东在世界地图中的位置”图,学生通过观察图,了解中东的重要位置连接三洲两

洋。并明确中东范围:除了阿富汗的西亚与非洲埃及。 2、展示中东地形图,了解中东“五海之地”的位置特征,并介绍土耳其海峡与苏伊士运河。 3、完成活动,找出中东地跨两大洲的国家,填表格。强调地跨亚欧非三大洲。 4、完成活动2,、3,巩固练习中东连接的五海与两洋。最后总结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三洲两洋五海之地”。 三、世界石油宝库 1、出示“中东石油储量、产量和出口量比重”的饼状图,得出结论: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石油最多的地区。 2、展示“中东石油产区地图”,读图描述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地区以及国家。 3、联系活动第三题,了解中东石油输出主要区域。读“石油外运航线图”,完成表8.2,培养学生认图、读图、析图能力。 板书设计 中东 一、三洲两洋五海之地 三洲:亚欧非 五海:里海(不是海,是湖泊)、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 范围:西亚(除去阿富汗)和非洲的埃及 二、丰富的石油资源 航线 教学反思 学生对于地理位置还是不够深入和准确,需要不断的加深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完整版)仁爱版七年级英语下册单词表

仁爱版七年级英语下册单词表 Unit 5 Topic 1 gate [ɡe?t] n.大门 by [ba?] prep.(表示方式,如乘车等);按照adv.经过subway ['s?bwe?] n.地铁=underground [??nd?'ɡra?nd] by subway 乘地铁 always ['?:lwe?z] adv.总是,一直 come on 快点儿;加油;来吧 on foot 步行 plane [ple?n] n.飞机 train [tre?n] n.火车;v.培训,训练 ship [??p] n.(大)船,轮船,舰 boat [b??t] n.小船,舟 weekday [?wi:kde?] n.工作日 early ['?:l?] adj.早的;提早的adv.早地;提早 bird [b?:d] n.鸟 catch [k?t?] v.捉住;接住;染上(疾病) worm [w?:m] n.软体虫,蠕虫(尤指蚯蚓) sometimes [?s?mta?mz] adv.有时 seldom ['seld?m] adv.很少 walk [w?:k] v.& n.步行;散步 never ['nev?(r)] adv.从不 ride [ra?d] v.骑(自行车、马等) park [pɑ:k]n.公园;v.停(汽) watch [w?t?] v.观看;当心;n.手表 television [?tel?v??n] n.电视;电视机 =TV watch TV 看电视 soccer [?s?k?(r)] (football BrE) n.足球(运动)movie [?mu:vi] n.电影film begin [b?'ɡ?n] v.开始 at school 在学校;在上课 after [?mu:vi prep.在…后conj.在…以后 bed [bed] n.床 basketball [?bɑ:sk?tb?:l] n.篮球 swim [sw?m] v.& n.游泳 go swimming 去游泳 listen ['l?sn] v.(注意地)听 music ['mju:z?k] n.音乐;乐曲 library ['la?br?r?] n.图书馆,图书室 week [wi:k] n.星期,周 once [w?ns] adv.一次;曾经conj.一旦 twice [twa?s] adv.两次;两倍 great [gre?t] adj.伟大的;好极的 wall [gre?t] n.墙 the Great Wall 长城 life [la?f] n.生活;生命 American [??mer?k?n] adj.美国的n.美国人

仁爱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填图复习题完整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填图复习题 1 ?观察右边亚洲示意图,请你描述一下亚洲的地理位置: 从东西半球看,大部分位于 半球;从南北半球 看,大部分位于半球; 从地球五带的划分看,大部分地 处__ 带;从海陆位 置看,西与A洲接壤,西南以C _________ 运河与 B 洲为界; 东临E 洋,南临F 洋,北临G 洋。 2、读“亚洲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 称:山脉A _______________ B _____ 海峡 C _________ G 运河D ______ 大洋E ______ F _____ 高原 H ______ 平原I _________ 2)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半岛① 国家③ __________ 大洲④ (3)①②两处纬度相同,但 气候类型不同,①是___________ 候,②候。 3.读亚洲气候类型图: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气候类 10- 60* 9Q*120* 150*

型名称: ①______ 气候②_____________ 气候 ③ _____ 气候 ④ ____ 气候⑤_____________ 气候 ⑥_______ 气候; ⑦ _____________ 气候; ⑧ __________ 气候; ⑨气候 (2)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影响范围最大的是气候;降水最多的是___________ 气候 3 )亚洲最北面主要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候。 4)图中⑧的气候特点是:全年 温差.(大、小),

降水_____________ (多、少) (5)图中印度孟买所处纬度位置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低),属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 带、温带、寒带)气候 (6) 亚洲气候分布最广的是 (7)北回归线经过的气候类型自西向东依次 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_____ (8)亚洲季风气候分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图中高原和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地区,该气候产生的主要原因 (10)亚洲的气候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影响范围最大是 ; 降水最多的是 气候。 (12) 亚洲特有的气候是 气候 (13)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中,亚洲缺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候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候 6 ?读图7-4,完成下列各题:

仁爱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 地理 复习提纲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课本1——10页) 1、 地球的形状:球体。 2、 生活中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现象等 3、 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 最大周长是4万千米; 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4、 经纬线特点: (经纬线判别:一般情况,横纬竖经) 纬线 经线 纬线 经线 定义 在地球仪上,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 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长度特征 长度不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短, 到极点缩为一点 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形状 除极点外,纬线都是圆圈 所有经线都是半圆 5、 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180°。主要的纬线:赤道、北回归线(23.5°N ) 、南回归线(23.5°S ) 、 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6、 经纬度的划分和半球划分: 纬度 经度 起止度数 0O ( 0O 纬线叫赤道 )—90 O N/S 0O ( 0O 经线叫本初子午线)—180 O 代号 北纬—N ,南纬—S 东经—E ,西经—W 如何区分 区分南、北纬(两种方法): 1、赤道(0O 纬线)以北为北纬(用“N ”表示) 赤道以南为南纬(用“S ”表示); 2、纬度向北递增为北纬N , 纬度向南递增为南纬S 。 区分东、西经(两种方法): 1本初子午线(0O 经线)以东为东经(用“E ”表示) 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 (用“W ”表示) ; 2、经度向东递增为东经( E ), 经度向西递增为西经( W ) 半球划分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20 O W 和160O E 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 O W 向东到160O E 为东半球(20 O W —0 O —160O E );20 O W 向西到160O E 为西半球(20 O W —180 O —160O E ) 7、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 和160°E 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 O )

[直接打印]仁爱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

仁爱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 第六章第一节地理区域的类型与划分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地理差异 (1)气温差异: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3)地势差异:西高东低,地势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人文地理差异 (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惯的地区差异:南米北面、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1月0℃等温线;③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④是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⑤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⑥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⑦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⑧水稻与小麦的分界线;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⑩秦岭是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还是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 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 域。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的不 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 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候。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降水(或夏季风)。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主导因素是地势。

仁爱科普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极地的自然环境》习题

《极地的自然环境》习题 一、基础过关 1.素有“冰雪高原”之称的是( ) A.青藏高原B.南极大陆 C.北极地区D.冰岛 2.南极洲的典型动物是( ) 3.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 ) A.北极熊企鹅B.海豹北极熊 C.企鹅北极熊D.北极狐北极熊 4.南极地区气候特征( ) A.温和、湿润、大风B.严寒、干燥、大风 C.温和、干燥、微风D.严寒、干燥、微风 5.关于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极地区是陆地B.南极地区是海洋 C.南极地区被三大洲包围D.北极周围被三大洲包围 6.近几年来全球气候异常,极地冰川消融加快,主要原因是( ) A.临海国家大力填海造陆B.极地科学考察活动频繁 C.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D.地球运动离太阳越来越近 7.一探险队,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了地球上的某一点,环顾四周,发现前后左右均为北方,你认为他们站在了( ) A.北极点B.北极圈C.南极点D.南极圈 8.南极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动物是( ) A.企鹅B.北极熊 C.袋鼠D.大熊猫 9.在南极科考站建造房屋,为了采光好,房屋应( )

A.坐北朝南B.坐南朝北 C.坐东朝西D.坐西朝东 10.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是( ) A.亚洲B.南极洲 C.南美洲D.非洲 11.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 B.是地球上淡水最贫乏的地区 C.是地球上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D.就大力开采煤炭资源,解决全球的能源问题 二、综合训练 12.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是( ) A.亚洲B.大洋洲 C.非洲D.南极洲 13.关于区域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巴西大部分位于热带,有世界上第一长河──亚马孙河 B.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水旱灾害频繁C.美国东临太平洋,西邻大西洋,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D.南极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有“高原大陆”之称 14.世界最寒冷的地区是( ) A.北极地区B.西伯利亚 C.南极地区D.青藏高原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5.图中甲、乙动物分别是( )

仁爱版七年级下册地理识图综合复习题

【仁爱版七年级下册识图综合复习资料】1.读亚洲范围示意图,回答问题。 (1) 亚洲位于大陆的东部。从图 中可以看出,亚洲绝大部分位 于____半球和____半球。 (2) 亚洲西北连洲,西南是 洲, 东北是洲,南望洲 (3) 洲界:亚非是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是海峡 亚欧是山脉, 河,海, _____山脉, 海,________海峡。(4) 海洋:亚洲北临_____洋,东临_____洋,南临_____洋。 (5) 亚洲是世界上面积的_____大洲,_____最广, _________最长的大洲。 (6) 亚洲三大半岛: ___ ,,。 (7) 亚洲地势起伏很大,_______高,_______低。受地 形的影响,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山地、高原, _____________流向周边的海洋。 (8) 世界最高的大高原是___________,平均海拔4000 米以上,有“_________”之称。世界最高峰是 _______________,海拔_____________米。世界最大的半岛是 _________ __,世界 最大的群 岛是 _________ ___,世界

最大的湖泊是_______,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是 ___________,世界陆地最低点是________。 2、读亚洲气候图,回答问题 (1)亚洲的气候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布广和 _________显着的特点。 (2) 图中数码所代表 的是什么气候类型。 ①② _____________ ③ ④⑤⑥ (3) 马来群岛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气候,地中海沿岸是 ________气候,北冰洋沿岸是_______气候,印度半岛和中南 半岛是_____________气候。 (4)亚洲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最典 型的_______气候分布区。季 风气候 ___________,有利于农业生产,但是降水很不稳定,容易发生______灾害。 3、读右图,完成: (1) 日本由A ________、B ________、 C ________ 和 D ________等四个 大岛及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 (2) 海洋:E _________ F ________ (3) 日本的地形以______、_____为主 (4) 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着名的火山是_________。 (5) 日本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