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黎贡山隧道进口软岩大变形专项施工方案

高黎贡山隧道进口软岩大变形专项施工方案
高黎贡山隧道进口软岩大变形专项施工方案

表A.0.1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监理合同段:DRBRJL-1 施工合同段:DRBRTJ-1 编号:

新建大理至瑞丽铁路保瑞段怒江至龙陵段站前工程土建1标

高黎贡山隧道

软质岩大变形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大瑞铁路怒江至龙陵段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四年十月

目录

1.编制依据 (1)

1.1编制依据 (1)

1.2编制范围 (1)

2.工程概况 (1)

3.设计中软质岩大变形段以及相关设计参数 (2)

3.1软质岩大变形段 (2)

3.2.软质岩大变形段衬砌类型及支护措施 (3)

4.综合分析 (3)

5.施工方法及处理方案 (4)

5.1施工方案 (4)

5.2超前地质预报 (6)

5.3开挖施工 (7)

5.4支护结构确定 (8)

5.5仰拱施工 (9)

5.6二次衬砌 (9)

5.7软质岩大变形风险控制 (9)

6施工领导小组的分工及领导干部带班制度 (10)

6.1成立领导小组 (10)

6.2领导小组成员分工 (12)

6.3施工期间领导干部带班制度 (12)

6.4项目部分部巡查制度 (13)

6.5险情上报制度 (13)

7.隧道工程软质岩大变形应急预案 (13)

7.1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3)

7.2应急预案 (14)

7.3应急逃生预案 (14)

高黎贡山隧道进口软质岩大变形专项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

1.1 编制依据

1.国家法律、法规和原铁道部规章制度;

2.国家对本项目的批复文件;

3.本项目采用的标准、规范、规程等;

4.科学研究及试验成果;

5.云桂公司编制的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招标文件以及本单位的投标文件等。

6.怒江至龙陵段DRBRTJ-1标实施性组织设计,高黎贡山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7.高黎贡山隧道施工图及相关参考标准图;

8.云桂公司隧道风险管理相关文件;

9.新建大瑞铁路怒江至龙岭段DRBRTJ-1标段风险管理实施细则;

10.我单位实地核对资料、施工能力、类似工程施工工法及为完成本工程拟投入的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机械设备等资源。

1.2 编制范围

编制范围为高黎贡山隧道进口正洞、平导,正洞起止里程D1K192+302~D1K198+193,平导PDK192+245~PDK197+840。软质岩大变形高风险施工段。

2.工程概况

高黎贡山隧道全长34586.468米,其中进口正洞全长5891m,全隧道均位于直线上。D1K192+302~D1K198+337为三线隧道,D1K192+337~D1K192+800

为双线隧道,D1K192+800~D1K198+193为单线隧道。高黎贡山隧道位于怒江车站与龙陵车站之间,隧道最大埋深约1155m,隧道纵坡设计为人字坡,最大线路纵坡坡度为23.5‰。洞身主要穿越地层岩性为:勐戛上段(J2m2)玄武岩夹泥岩、砂岩,下段(J2m1)砂岩、砂岩夹泥灰岩、白云质灰岩,三叠系中统河湾街组(T2H)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奥陶系下统老尖山组(O1L)砂岩、粉砂岩,曼塘组(O1rn)长石英砂岩、石英夹砂岩,寒武系上统沙河厂组上段(C3s2)板岩、粉砂岩夹灰岩、泥灰岩。隧道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岩溶水和断层水。洞身穿越三叠系中统河湾街组(T2H)白云岩、灰岩段岩溶弱~中等发育。穿越董别断层、大山头断层、下腊勐断层、大坪山断层、田头寨-腊勐街断层、推测断层、上马头-帮别断层等7条断层。

高黎贡山隧道穿越腊勐断层(F1-5-6)、田头寨-腊勐街断层(F5-1)、大坪山断层(F1-5-7)区域性断层,易发生结构区域控制软质岩大变形。

3.设计中软质岩大变形段以及相关设计参数

3.1 软质岩大变形段

(1)D1K193+970~D1K194+020为隧道穿越下腊勐断层段,断层与隧道交角为86o,为正断层,断层破碎带宽22m,NE盘为T2h白云岩,SW盘为J2m1泥岩、砂岩夹泥灰岩、灰岩。地下水位较高,推测最大涌水量850m3/d,采用软岩变形预案(大变形Ⅱ型衬砌)设计。

(2)D1K194+110~D1K194+240为隧道穿越田头寨-腊勐街断层段,断层属怒江断裂带,断层与隧道79o相交,为逆断层,断层破碎带宽90m,NE盘为T2h白云岩,SW盘为S2灰岩、白云岩。地下水位较高,推测最大涌水量3453m3/d,采用软岩变形预案(大变形Ⅰ型衬砌)设计。

(3)D1K194+460~D1K194+520采用软岩变形预案(大变形Ⅰ型衬砌)设计。

(4)D1K196+890~D1K196+940采用软岩变形预案(大变形Ⅰ型衬砌)设计。

(5)D1K197+070~D1K197+120采用软岩变形预案(大变形Ⅰ型衬砌)设计。

(5)D1K197+190~D1K197+265用软岩变形预案(大变形Ⅰ型衬砌)

3.2. 软质岩大变形段衬砌类型及支护措施

表3-1-1 软质岩大变形段洞身衬砌及支护表

4.综合分析

(1)软质岩大变形影响因素

隧道软质岩大变形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应力条件、岩体强度、地质构造影响程度、地下水发育特征、围岩分级、岩石膨胀性。其中地应力条件、岩体强度、地质构造影响程度为主要控制因素。

(2)软质岩大变形判定标准

高黎贡山隧道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发育,穿越地层为泥岩板岩及断层角砾岩等软岩,易发生软质岩大变形。

5.施工方法及处理方案

5.1 施工方案

针对高黎贡山隧道软质岩大变形的特点,我部制定了“加固围岩、改善洞形、支护加强、变形留够、底部加强、”的整治原则和总体方案。开挖后采取及时施做长锚杆、加大锚杆密度、注浆等措施,加固围岩使加固圈形成的自然拱整体强度提高;监控面急早封闭,必要时施做掌子面纤维锚杆,预制纵向岩体变形;调整预留变形量,达到允许变形、控制变形、利用变形的目的。

(1)采用超前小导管、超前中管棚支护,开挖后及时封闭围岩;加强初期支护的刚度,采用型钢拱架封闭成环;为达到稳固围岩的目的,系统锚杆采用中空注浆锚杆加固地层,锚杆长度应稍大于塑性区的厚度。初期支护措施如下:

①、喷射砼采用早高强纤维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

②系统锚杆拱部采用中空注浆锚杆,锚杆设置排气装置,边墙采用全长粘结型砂浆锚杆,各种锚杆设置托(垫)板。

③、钢筋网用HPB300钢筋,网格间距20cm,钢筋网喷射混凝土保护层不

小于3cm。

④、据岩性及地应力选用型钢钢架,钢架与围岩之间喷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4cm,钢架临空面喷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cm,大变形Ⅰ型复合衬砌段采用I18型钢钢架加强支护,大变形Ⅱ型衬砌采用I20b型钢钢架加强支护。

⑤临时加强支护,采用锁脚锚管固定钢架,掌子面施作φ25纤维锚杆,预制岩体纵向变形。

(2)加大预留变形量。为了防止喷层变形后侵入二次衬砌的净空,开挖时即加大预留变形量,另外采取了不均衡预留变形量技术。

(3)施工支护采用“先柔后刚,先放后抗、刚柔并济”原则,使初期支护能适应大变形的特点。

(4)及时封闭仰拱、特别是仰拱初支,是减小变形、提高围岩稳定性的措施之一;另外加大仰拱厚度,增大仰拱曲率,也有利于改善受力状况。

(5)改善隧道结构形状,加大边墙曲率,根据围岩实际和监控量测数据,采用受力结构最为合理的“蛋形”断面;改善结构另一措施是提高二次衬砌的刚度,即加大二次衬砌厚度,增加受力钢筋数量,提高衬砌材料的强度和弹性模量。

(6)根据隧道始终存在顺层偏压的特点和顺层岩层施工力学行为分析,确定地质顺层情况下岩石倾角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采取了不均衡预留变形量技术,不对称支护措施,间隔空眼、微差爆破技术,以及左右侧不均衡装药爆破技术,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7)全过程实施施工地质超前预报工作。

5.2 超前地质预报

由于本风险段地质复杂,施工可能存在软质岩变形。对地质进行超前探测,作出准确的预报是施工的重点及关键。隧道施工过程的地质超前预报预测,主要是根据地表和已经开挖的隧道的地质调查和各种探测方法取得的资料,以及地质推断法预测开挖工作面前方一定长度范围内围岩的工程地质条件,本风险段采取物探和钻探两大类预测方法,物探采用WT-1、WT-2、WT-3,具体方法为:地震波反射波法、地质雷达探测法、红外探测法和时域瞬变电磁法;钻探打孔用ZT-2超前钻孔1孔和加深炮眼5孔;ZT-4超前钻孔1孔和加深炮眼5孔;ZT-5超前钻孔1孔和加深炮眼3孔;ZT-6超前钻孔1孔和加深炮眼5孔;ZT-7超前钻孔3孔和加深炮眼5孔;各种主要预报方法如下:地质素描:高黎贡山隧道进口平导采用全断面地质素描,填写施工地质围岩级别判定卡,建立地质素描管理台帐。地质素描过程中发现地质出现异常情况,可能影响施工安全时,立即采用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

物探法

(1)地震波反射法

高黎贡山隧道采用地震波反射法,每次预报距离不大于120m,搭接不小于20m。

(2)地质雷达探测法

主要对岩溶探测,每25m施作一次,一次范围为30m,两次重叠长度在5m 以上。

(3)红外探测法

判定探测点前方有无水体存在及其方位,每25m施作一次,一次范围为30m,两次重叠长度在5m以上。

(4)时域瞬变电磁法

探测地层中存在的地下水体,断层破碎带、溶洞、溶隙、暗河等。每60m 施作一次,一次范围为70m,两次重叠长度在10m以上。

钻探法

(1)超前地质钻孔

采用冲击钻和回转取岩芯,钻孔直径Φ76.活动断裂带超前探测长度80~100m,搭接长度不小于10m,其余地段超前探测长度不小于30m,搭接长度不小于5m,

(2)加深炮孔

加深炮孔超前探测,利用风钻在隧道开挖工作面钻小孔径浅孔获取地质信息,加深炮孔较爆破孔深3m以上,孔数、孔径根据地质复杂程度确定,本风险段设计为每循环5孔。

TS203探测法:TS203是最新一代智能型预报仪,传感器能采集不同方向的地震信号,能根据地震反射波判断发射截面的三维几何形态,经电脑分析,自动得出图像和结果。鉴于此种方法探测距离远,能更好的指导施工,我部在进口正洞采用此种方法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在软弱围岩或岩溶发育地区,每次预报距离采用100m,在完整的硬岩地层每次预报距离采用150m,本风险段设计为Ⅴ级,每次预报长度采用100m。

5.3 开挖施工

根据围岩岩性,确定光面爆破周边眼间距、最小抵抗线、不耦合装药结

构、起爆顺序、堵塞长度等爆破参数,确定主爆孔特别是掏槽眼的爆破参数。周边眼采用搭接法钻孔和间隔装药结构,严格控制每循环进尺及周边眼间距,周边眼间距控制在20~25cm之间。五分部同时起爆,采用毫秒雷管微差控制爆破技术,严格控制段装药量和段延期时间,达到控制爆破振速的目的,最大限度的减小对周边围岩的扰动和破坏。

上台阶开挖一榀钢拱架、支护一榀;地质变化时,必须减少每循环的掘进进尺;掌子面开挖严禁左右侧对开,必须按照施工规范施工,两侧交错施工距离控制在2~3米范围内,台阶马口长度原则上按照一榀一支一喷,最大长度不超过3米,并根据围岩情况及时调整增大错开距离;缩短台阶长度,控制在5米左右范围。

5.4 支护结构确定

(1)支护参数

高黎贡山隧道原设计Ⅴc型衬砌初期支护采用工18型钢钢架,间距0.6m/榀;拱部中空注浆锚杆,边墙砂浆锚杆,锚杆长L=3.0m,间距1.2m×1.0m;网喷混凝土厚25cm;预留变形量5~8cm。Ⅴb型衬砌初期支护采用工18型钢钢架,间距0.8m/榀;拱部中空注浆锚杆,边墙砂浆锚杆,锚杆长L=3.0m,间距1.2m×1.0m;网喷混凝土厚23cm;预留变形量5~8cm。

(2)设计优化

由于施工变形较大,超过预留变形量,并侵入二次衬砌,为此必须制定合理的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案、工艺方法。并对变形较大和侵限部位进行加固和处理。

5.5 仰拱施工

根据围岩及监控量测情况,及时施做仰拱及矮边墙,以早日形成闭合环。仰拱混凝土施工开发利用“支墩式栈桥抗干扰仰拱施工法”,做到了仰拱全断面施做,避免了纵向施工缝,保证了仰拱的整体性。

5.6 二次衬砌

在围岩量测稳定后施做二次衬砌,但软质岩大变形是一个缓慢的蠕变过程,即便量测数据稳定,但地应力仍缓慢不断向支护施加,因此除了加大初期支护的刚度、强度和厚度外,还应适当加大二次衬砌的强度和厚度,采取钢筋砼施工。根据量测和工程实际,发现地质异常,必要时及时施做二次衬砌。

5.7 软质岩大变形风险控制

1、衬砌内轮廓设计

根据软质岩变形等级,对轻微大变形地段,采用大变形预案Ⅰ型衬砌,对中等大变形地段,采用大变形预案Ⅱ型衬砌。大变形Ⅰ型采用马蹄形断面,大变形Ⅱ型采用蛋形衬砌断面。

2、初期支护

初期支护组成形式根据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情况、隧洞净空、覆盖厚度、开挖方法、工序等因素选用,并根据监控量测提供的围岩和支护的变形量、变形速率、应力、应变等信息,对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法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保证施工阶段的安全和支护系统有足够的安全性。初期支护措施如下:

①、喷射砼采用早高强纤维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

②系统锚杆拱部采用中空注浆锚杆,锚杆设置排气装置,边墙采用全长

粘结型砂浆锚杆,各种锚杆设置托(垫)板。

③、钢筋网用HPB300钢筋,网格间距20cm,钢筋网喷射混凝土保护层不小于3cm。

④、据岩性及地应力选用型钢钢架,钢架与围岩之间喷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4cm,钢架临空面喷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cm,大变形Ⅰ型复合衬砌段采用I18型钢钢架加强支护,大变形Ⅱ型衬砌采用I20b型钢钢架加强支护。

⑤临时加强支护,采用锁脚锚管固定钢架,掌子面施作φ25纤维锚杆,预制眼体纵向变形。

3、预留变形量

复合式衬砌的开挖断面除满足隧道净空要求外,预留初期支护变形量,根据工程地质、埋置深度、施工方法、支护情况及监控量测数据采用工程类比法确定。

4、施工管理

在大变形段的施工过程中,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工序衔接紧密,施工循环进尺合理,尽量减少围岩的扰动,根据量测结果确定合适的二衬施作时机。

6施工领导小组的分工及领导干部带班制度

6.1 成立领导小组

针对大瑞铁路一标一分部风险源管理,项目部分部成立以常务项目副经理魏建超为组长,安全总监卢震忠、总工张进军为副组长,工程部长曹运周、安质部长梁福生、工程部、安质部为组员的领导包保小组。项目部管理机构

图见6-1-1。

图6-1-1 项目部管理机构图

图6-1-2 管理机构见图

一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王志刚为组长,书记马越岗、副经理赵传军、副总工向超为副组长,相关部室人员为成员的施工领导小组。架子队为具体操作层的领导包保小组。管理机构见图6-1-2。

6.2 领导小组成员分工

项目部常务副经理主抓全面工作,项目总工负责大瑞铁路一标一分部所有风险隧道的管理工作,项目部工程部长、安质部长配合副组长工作,部室成员负责每日收集施工现场信息,并及时向上反馈。

一分部:分部项目经理王志刚负责全面工作,总工程师张进军负责全面技术工作及安全工作的总体部署,现场副经理负责现场指挥,工程部负责人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技术指导,物资设备部负责人组织人员对救援物资设备进行调拨和分发,安质部和计划部负责人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抢险和疏导工作,办公室和财务负责人组织人员进行后勤保障等工作。

领导小组成员联系方式如下:

组长王志刚:

副组长张进军:、副组长赵传军:

副组长卢震忠:

6.3 施工期间领导干部带班制度

为切实抓好施工安全,提高风险控制能力,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制,分部实行领导干部带班制度,制度如下:

分部项目经理每周不小于8小时带班作业,书记、总工每周不小于16

小时带班作业,工程部、安质部每人每周不小于20小时带班作业,架子队队长每周不小于70小时带班作业,现场技术员、安全员全程跟班作业。

6.4 项目部分部巡查制度

因高黎贡山隧道风险段落较多,对隧道高风险施工段落项目部领导小组加大巡查力度。针对隧道风险段落常务副经理每月巡查不少于1次;总工程师每月巡查不少于4次;工程部长、安质部长每月巡查不少于8次;工程部、安质部部员每月巡查不少于16次。

6.5 险情上报制度

为确保施工过程中发生险情能够得到及时处理、消息畅通,现场安全员遇到有软质岩大变形时,及时对洞内人员进行疏散,同时按下警报系统,洞口值班调度接到警报后立即电话通知现场监理工程师、分部、项目部,项目部接到通知后及时将消息上报监理项目部、指挥部、云桂公司和设计院。分部与项目部领导在第一时间赶到施工现场,按照应急处理方案组织抢险。

7.隧道工程软质岩大变形应急预案

7.1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项目部分部根据风险段软质岩变形情况储备注浆机一台、电缆线500m、φ200焊接钢管200m、φ42超前注浆小导管若干、水泥、钢拱架、方木、编织袋等其它小型器材若干,配备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分部物资部负责物资装备的检验、保养、维修工作,监督应急物资的储备情况、掌握应急物资的生产加工能力储备情况,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

7.2 应急预案

当事故的评估达到应急预案启动条件,即出现软质岩大变形时,立即向应急救援组长项目经理上报,组长给现场应急救援队发出启动预案的指令,工程部负责人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技术指导,物资设备部负责人组织人员对救援物资设备进行调拨和分发,安质部和计划部负责人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抢险和疏导工作,办公室和财务负责人组织人员进行后勤保障等工作。

各应急救援队接到指令后,要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实施抢救排险,并随时贯彻执行项目部针对险情作出的决策。救援结束后,救援领导组宣布响应终止,之后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取证,善后工作组开展善后处理工作。项目部根据应急救援实施过程对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进行补充改进,并根据规定向监理、指挥部、云桂公司上报详细的事故报告。

7.3 应急逃生预案

7.3.1超前探孔出泥响应:

地应力较大,有发生软质岩大变形的可能,值班安全员按响随身携带

的遥控报警器,发出泥情警报的命令,由洞内带班人员和安全值班安全员

共同组织、指挥洞内作业人员紧急向洞外撤离。

7.3.2各项逃生应急设备逃生时的使用

(1)应急灯:应急灯每50m一个,在断电的情况下,沿应急灯指示方

向逃生。

(2)救生圈:逃生时身戴救生圈防止出泥过大逃离困难。

(3)安全绳:逃生时手抓安全绳逃生,同时也为逃生指导方向。

(4)逃生爬梯:当泥量过大,逃生困难时爬高,为逃生时创造一个安全平台。

(5)安全逃生指示灯指示牌:挂设于安全逃生横通道口,为逃生提供一个醒目的标志。

7.3.3逃生时注意事项

(1)当发生紧急情况下,由值班安全员按响随身携带的遥控报警器,发出泥情警报的命令,由洞内带班人员和安全值班安全员共同组织、指挥洞内作业人员紧急向洞外撤离。严禁其他人随意按响报警器。

(2)洞内作业人员听到警报后,在带班人员和安全值班员的指挥下,有秩序地向洞外撤离,避免发生拥挤、踩踏现象,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和耽误逃生时间。

(3)当报警器响起后,严禁洞内逗留,立即撤离,撤离时严禁拥挤撤离。

(4)撤离时必须配戴逃生设备,手抓安全绳有序撤离。

(5)撤离时必须听从安全员和现场带班人员的指导,严禁盲目撤离。

(6)当泥量过大来不及撤离的情况下,爬至安全逃生平台内。

(7)撤离时严禁携带任何重型物品。

(8)撤离至洞外时严禁在洞口逗留、停步,当撤离至安全范围之后方可停步。

(9)撤离至洞外后,由洞外安全员指导、组织、接应洞内撤离人员,洞口值班员要清点出洞人员,对受伤人员及时送往现场医务室进行治疗,

并组织洞外人员向附近山地高处转移。

7.3.4 应急演练:于2014年10月25日在高黎贡山隧道进口平导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

软岩大变形研究现状

隧道围岩大变形阶段报告 1.概述 深埋隧道通过软岩和断层带时,在高的地应力和富水条件下通常产生大变形。这种隧道围岩变形量大,而且位移速度也很大,一般可以达到数十厘米到数米,如果不支护或支护不当,收敛的最终趋势是隧道将被完全封死,如果发生在永久衬砌构筑以前,往往表现为初期支护严重破裂、扭曲,挤出面侵入限界。这种大变形危害巨大,严重影响施工工期或者线路正常运营,而且整治费用高昂。 在国内外相继出现了大量的隧道围岩大变形工程实例,并且在治理这些问题中取得了很多经验。 日本的岩手隧道,长25.8km,采用新奥法施工。地质条件为凝灰岩及泥岩互层,单轴抗压强度为2~6MPa。施工中净空位移和拱顶沉降都是很大的,上断面的净空位移100~400mm,最大到411mm;下断面的净空位移最大为200mm,拱顶下沉为10~100mm。 日本惠那山隧道,长8.635km,围岩以花岗岩为主,其中断层破碎带较多,局部为粘土,岩体节理发育、破碎,岩石的抗压强度为1.7~3.0MPa,隧道埋深为400~450m,原始地应力为10~11MPa。施工时产生了大变形,在地质最差的地段,拱顶下沉达到930mm,边墙收敛达到1120mm,有600cm2面积的喷射混凝土侵入模筑混凝土净空。最后采用9.0m和13.5m 的长锚杆,并重新喷护20cm厚的钢纤维混凝土后,结构才得以基本稳定。 陶恩隧道长6400m,开挖断面面积90-105m2,位于显著变质的岩带内,如片岩、千枚岩等,主要岩层为绢云母、千枚岩夹绿泥石,抗压强度R=0.4-1.7MPa,洞内无地下水活动,隧道埋深为600-1000m,原始地应力为16.0-27.0 MPa,侧压力系数近似为1.0,围岩强度比为0.05-0.06。陶恩隧道采用台阶法施工,在设计时,由于对在挤压性围岩隧道施工缺乏经验,采用的初期支护参数较小,导致拱顶发生1.2m的位移。而后把锚杆改为6m,并初次采用纵向伸缩缝,缝宽20cm,间隔3m,支撑也是可缩的,并在隧道底部增加了隧底锚杆,喷射混凝土厚度保持25cm不变。上述补强措施对大变形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已完成段,其洞壁已严重侵入二次衬砌净空,只能采取扩挖的办法处理,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此时的净空收敛大约是20-25cm。要再大时,要增打9m以上长度的锚杆。 奥地利阿尔贝格隧道隧道长13980m,开挖断面面积90-103m2,岩石主要为千枚岩、片麻岩,局部为含糜棱岩的片岩、绿泥岩,岩石强度为1.2~1.9 MPa,隧道的埋深平均为350m,最大埋深为740m,原始地应力为13.0 MPa,围岩强度比为0.1~0.2。隧道采用自上而下的分布开挖法,先开挖弧形导坑,施作初期支护,然后再开挖台阶(分左、右两次分别进行),最后检底。由于阿尔贝格隧道是在陶恩隧道之后施工的,该隧道设计时的初期支护就比较强,喷射混凝土厚20~25cm,锚杆长6.0m,同时安设了可缩刚架。但是由于岩层产状不利,锚杆的长度仍不够,施工中支护产生了很大变形,拱顶下沉量达到15~35cm,最大水平收敛达70cm,变形速度达11.5cm/d,后来采取将锚杆的长度增加到9.0~12.0m的办法,才是变形得到了控制,变形速度降为5.0cm/d,变形收敛时间为100~150d。 家竹箐隧道隧道全长4990m。隧道位于盘关向斜东翼,属单斜构造,岩层产状N20°~35°E/18°~30°NW。由于距向斜轴部较远,故皱褶、断层不发育,只在隧道中部煤系地层中发育有一正断层F1,其破碎带宽15~20 m。隧道横穿家竹箐煤田。隧道南段为玄武岩,北段为灰岩,北段为灰岩,中部3890 m为砂、泥岩及为钙质、泥质胶结的砂岩夹泥岩的煤系地层。隧道掘进进入分水岭之下的地层深部后,在接近最大埋深(404m)的煤系地层地段,由于高地应力的作用,锚喷支护相继发生严重变形。在一般地段,拱顶下沉为50-80cm,

对软岩变形问题的一些肤浅认识

对这几天对软岩变形论文的收集做了些归纳、总结,希望能提供给你们些许方向。由于时间仓促,没有做系统的深入研究,对某些论文中的观点未作验证。 一、国内外工程实例 1、南昆线家竹箐隧道[1] 隧道于1996年建成,全长约4990m,发生大变形段落全长390m,拱顶最大下沉量为160cm,周边最大位移量为240cm,隧底最大隆起量100cm。围岩为煤系地层,以煤、泥岩、砂质泥岩、和钙质细砂岩为主,最大主应力19.62Mpa,最大水平主应力16.09Mpa,最大垂直主应力8.57Mpa。采用8m长锚杆加固围岩等措施整治。 2、兰新二线乌鞘岭隧道 隧道于2005年建成,全长20050m。隧道穿越F4~F7等4条区域性大断层组成的宽大挤压构造带,线路长度为7587m,其中岭脊段志留系板岩夹千枚岩和F7断层泥砾带等软弱围岩发生大变形。岭脊段最大水平收敛达1209mm,最大拱顶下沉367mm,平均累计变形F4、F5、志留系板岩夹千枚岩、F7几个区段分别为90mm~120mm、300mm~400mm、200mm~400mm、150mm~550mm。最大变形速率F4、F5、志留系板岩夹千枚岩、F7几个区段分别可达73mm/d、143mm/d、165mm/d、167mm/d。165mm/d;F7断带累计变形150~550mm、最大变形速率167mm/d。最大水平主应力约22Mpa。 3、奥地利的陶恩隧道[1] 隧道于1985年建成,全长6400m,最大位移速度20cm/d,最大变形量120cm,围岩为绿泥石、绢云母千枚岩,地应力16~27Mpa。采用6~9m长锚杆整治。 4、奥地利的阿尔贝格隧道 隧道于1979年建成,全长13980m,最大变形速度11.5 cm/d,最大变形量70cm,围岩为以千枚岩为主,地应力13Mpa。采用9~12m长锚杆整治。 5、日本的惠那山隧道 隧道于1985年建成,全长8635m,边墙最大变形56cm,拱顶最大下沉93cm,围岩为风化花岗岩组成的断层破碎带,地应力为10~11Mpa。采用9m和13.5m的长锚杆整治。 二、软岩大变形机理研究 1、关于大变形定义的讨论 隧道围岩大变形是软岩地质中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大变形是一种塑性破坏和塑性流动。20世纪初期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从形成机制、预测方法、防治措施等诸多方面对大变形进行广泛地研究。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对大变形的定义、分级、形成机制、位移控制等问题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 目前工程界和学术界对软岩隧道大变形尚无统一的定义。徐则明从大变形的6个特征对大变形进行了概况描述,何满潮认为软岩的大变形是个塑性大变形,卞国忠从围岩变形量上(变形量>400mm)给大变形做了界定。 2、软岩大变形机理 软岩大变形的成因比较复杂,一般可归为两大类:一是开挖形成应力重分布超过围岩强度而发生塑性化;二是岩石中某些矿物和水反应而发生膨胀。从各个大变形的工程案例上,发生大变形的地段,岩体具有一些共同的特性,如:岩体受区域性构造影响较大,普遍节理很发育,完整性差;岩石的强度和模量较高,同时岩体的强度和模量较低;高地应力环境;隧道内有少量地下水。 ①高地应力对软岩变形的贡献 研究表明,当强度应力比(Rb/σmax)小于0.3~0.5时,即能产生比正常隧道开挖大一倍以

隧道大变形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3) 二、适用范围 (3) 三、工程概况 (3) 四、隧道变形段总体施工方案 (4) 1、总体施工方案 (4) 2、支护参数 (5) 五、施工方法 (6) 1、施工顺序 (6) 2、施工工艺流程图 (7) 3、施工方法 (7) 六、监控量测、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12) 1、监控量测 (12) 2、超前地质预报 (15) 七、资源配臵 (15) 1、劳动力配臵 (15) 2、设备配臵 (16) 八、质量保证措施 (16) 1、确保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6) 九、安全保证措施 (17)

十、应急预案 (18) 1、编制目的 (18) 2、适用范围 (18) 3、应急工作原则 (18) 4、组织机构 (19) 5、各项风险预防措施 (25) 6、信息上报程序 (28) 7、应急物资储备 (28)

长坪隧道斜井工区正洞大变形试验段专项方案 一、编制依据 1、《丽香铁路黄山哨隧道进口岩堆体段处理方案及软弱围岩隧道变形控制方案研讨会专家意见》。 2、《新建铁路丽江至香格里拉线隧道大变形试验段设计方案》。 3、《新建铁路丽江至香格里拉线施工变更设计大变形Ⅱ型衬砌(H<2500m)》施工图。 4、《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 5、《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 6、《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Q/CR 9217-2015)。 二、适用范围 该方案实施选在长坪隧道斜井工区正洞往大、小里程方向,里程为DK61+362~DK59+275、DK61+464~DK61+706。 三、工程概况 长坪隧道斜井工区属高中山构造剥蚀地貌,地表覆盖坡残积层粉质黏土、角砾土,厚0~8米不等,局部较厚,下伏基岩为三叠系片理化玄武岩,局部夹有凝灰岩,测区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地表不发育,主要为坡面沟槽水,地下水较发育,主要为基岩裂隙水,预计隧道一般涌水量1.74×104(m3/d),最大涌水量2.09×104(m3/d)。水质一般对混凝土结构无侵蚀;不良地质有岩堆、危岩,无特殊岩土。隧道通过物探异常带,岩体破碎,易坍塌、掉块和突水突泥。隧道埋深较大处片理化玄武岩中有发生岩爆的可能性。根据5月26日业主、设计单位下发《新建铁路丽江至香格里拉线施工变更设计大变形Ⅱ型衬砌(H<2500m)》施工图,我

铁路软弱围岩大变形隧道施工控制技术

铁路软弱围岩大变形隧道施工控制技术 发表时间:2019-02-21T09:37:41.44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2期作者:李永巍 [导读] 近年来,我国的铁路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其施工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铁三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山西省太原市 030006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铁路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其施工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铁路软弱围岩大变形隧道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分析,对施工难点进行讨论,并对软弱围岩大变形隧道变形控制技术进行研究,由此得出具有可行性的方案。实践证明,该方案提高了围岩支撑力,保证了施工安全,实现了动态管理大变形隧道的目标。 关键词:铁路;软弱围岩大变形隧道;综合施工技术 引言 铁路隧道技术在我国地势复杂的铁路施工区域经常应用。但某些地区铁路隧道建设由于其围岩支撑力度较低,极易在施工过程与铁路运输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因此,本文对铁路软弱围岩大变形隧道综合施工技术进行详细研究,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对铁路隧道施工技术进行研究与探讨。 1软弱围岩的定义 软弱围岩可以定义为:主要以粘土矿物或粘粒组成,以碎屑结构以及泥状结构为主,强度低、变形模量小以及亲水易软化的软岩及土体。 2铁路软弱围岩大变形隧道施工技术方案 2.1整体方案 以某隧道为例,由于隧道中的围岩压力较大,且分布不规则的地质环境特点造成隧道开挖出现变形增大(最大达123cm)、围岩变形持续时间增长,初期支护也出现极易变形失稳的情况以及施工人员具有较安全高风险的问题。故而本文提出对隧道断面结构形式及初期支护参数进行优化调整的主体方思路,进而期望达到对隧道变形进行有效控制的目标。在围岩大变形的隧道施工中:(1)应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围岩变化信息的收集与调查,并对初期支护的变化动态信息进行查验与记录,进而完成对围岩大变形的隧道调查;(2)应对施工过程的监测进行研究,研究中应该主要对隧道围岩的应力、内部位移、沉降和变形收敛监测技术进行着重分析;(3)应对隧道初期支护的变形进行研究,尤其是对初支钢架所受的应力进行着重检测与分析。 2.2断面结构优化方案 在获取并分析围岩变形参数之后,便可以此为基础展开技术优化。数据仅仅是理论基础,还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才能得出最优方案。在进行大量实验后,最终确定了“圆形断面”这一方案。方案不同,对断面变化速率影响也不同。相比其他方案,“圆形断面”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即完成支护后,随着时间的流逝,隧道的变形会更小。所以该方案被广泛运用在初期支护工作中,它可以减小断面连接处的受力,控制隧道的变形范围,为隧道其他环节的施工提供基础的空间支持。 2.3软弱围岩大变形段隧道初期支护思路 依据围岩特性不断调整的现象为基础,对隧道初期支护进行加强措施,最终在多种实施方案中确定初支钢架增加预应力锚索和采用长锁脚锚杆为主的支护形式,以此有效控制初支变形。同时该种方式还能够克服单线隧道施工空间狭窄有限与锚索施工过程持续时间较长等问题,不仅实现在单线隧道内完成锚索钻孔、锚索安装、注浆、张拉和封锚等工作,而且对隧道施工速度与进度进行提升。通过在初期支护钢架上增设预应力锚索,边墙起拱、台阶接头应力集中部位的变形明显减小,有效控制初支的变形。 3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方法的选择需考虑的因素 软弱围岩隧道的稳定与否和施工方法的选择密切相关,采用不同的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方法,对隧道工程的施工进度、施工成本以及施工的质量安全等有很大影响,不同的施工方法对隧道的开挖都有会不同程度的破坏原有的初始应力场,从而导致应力重分布,当应力重分布超过了软弱围岩的强度就会使围岩发生变形,变形过大就容易发生失稳破坏。对于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方法的选择,我们应需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①软弱围岩隧道段的围岩级别。不同的隧道施工方法适用于不同级别的围岩,同级围岩下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产生的围岩位移可能会区别很大。②软弱围岩隧洞的几何形状。椭圆形或者圆形的隧道的围岩应力主要是以压应力为主,有利于围岩的稳定性。③软弱围岩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地下工程施工具有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比如:地下水渗流的影响,当工程地下水含量丰富时,会产生渗透水压力,对地表的变形和围岩变形的影响不可忽视。④工程的进度和工程造价等综合因素。采用不同的软弱围岩隧道工法,由于施工工序、技术条件等不同,对工程的进度和工程造价会有不同的影响,在保证隧道稳定的前提下,采取施工工艺简单,进度快的施工方法有利于加快工程的建设以及节约工程成本。但在大断面隧道中,对地表及围岩变形要求过高,即使造价高,进度慢的施工方法也是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考量选择。 5软弱围岩大变形隧道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1)强化锚杆,强调锚杆施工效率及锚固力发挥的及时性:①合理选择锚杆类型。对于锚杆钻孔后一定时间内围岩能够自稳、不会立刻发生塌孔缩孔的,选用普通中空锚杆;对于锚杆钻孔后孔壁易发生塌孔、无法在钻杆拔出后送入杆体的,选用自钻式中空锚杆。中空锚杆从锚固端部返浆,注浆质量容易控制。②配置专用机械设备。人工机具打设锚杆,角度受限,施工进度慢,质量不易保证,大变形地段应配置高效率的专业锚杆钻机或凿岩台车,可以实现全角度锚杆施工,8~10m长的锚杆施作时间可控制在10~20min。③优化锚杆参数。采用地质雷达、声波测试法等方法探明松动区,明确不同等级、不同断面的隧道围岩松动圈,为确定锚杆参数提供依据。④长短锚杆结合,形成群锚效应。短锚杆施作便捷快速,用于初期变形控制,限制浅部围岩松弛的发展,为长锚杆创造施作时机;长锚杆锚入弹性区,将组合拱支护结构悬吊于深部稳定岩体,使浅部围岩和深部围岩共同作用,协调变形。长短锚杆合理组合,形成群锚效应,可以有效限制隧道围岩的塑性区发展,约束围岩变形速率,保证隧道施工安全。(2)优化工法,尽量少分步,实现大断面开挖,尽早封闭仰拱成环:①掌子面自稳性差时,采用微台阶施工,初期支护尽快封闭成环。②掌子面自稳性较好时,采用台阶法施工,尽量少分台阶,尽可能减少钢架接头等工序衔

高地应力下硬岩岩爆与软岩大变形专项方案

高地应力下硬岩岩爆与软岩大变形专项方案

八台山隧道高地应力下硬岩岩爆与 软岩大变形专项方案 一、工程概况 1、概况 城口至万源快速公路通道工程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为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为12米。 城口至万源快速公路通道CW10合同段位于四川万源堰塘乡布袋溪村,里程为K46+000~K48+640,全长2.640km。本合同段主要工程内容为八台山隧道主洞2480m/0.5座,避难通道2450m/0.5座,1-4*3m 钢筋砼盖板涵一座,路基土石方5115m3。 八台山隧道主洞起止里程K43+205~K48+480,全长5275m,避难通道起止里程YK43+206~YK48+450,全长5244m。属特长隧道。其中主洞K46+000~K46+480段、避难通道起止里程YK46+000~YK48+450,位于CW10合同段内,是本合同段的控制性工程。 2、地形地貌 八台山隧道进口位于重庆市城口县双河乡干坝子河村、出口位于四川万源堰塘乡布袋溪村。 隧道穿越的八台山,受地质构造控制,山脊由东向西横亘,山脊两侧为面积较小的山湾。形成山丘、山脊与沟谷相间形态,以山丘为中心形成向四周发育的“爪”状山沟;隧道轴线地面最高点位于洞身段K44+610的山脊顶部,标高为1797.74m,一般地面标高740.0~1596.2m,最低点位于隧道进口的溪沟底部,标高731.50m左右,相

对高差856.2m.隧道区地貌形态为构造剥蚀、溶蚀中山地貌单元区。 3、工程地质 八台山隧道地质复杂,裂隙倾角大,多为陡倾裂隙,节理面较平直,呈微张~张开状,宽1-50㎜不等,裂隙面附褐色铁质膜,局部为泥质充填。由洞口向洞身地质条件依次为: (1)出口段位于一斜坡上,地表覆盖有第四系崩坡积块石土,基岩为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的盐溶角砾岩。角砾状结构、岩溶发育。 (2)本隧道洞身段主要为III~V级围岩,构成III级围岩的地层岩性以灰岩为主,呈中厚层状。跨度5米,跨度5~10米,可稳定数月,可发生局部块状位移及小~中塌方;构成IV级围岩的地层岩性以大冶组、栖霞组灰岩为主,呈薄~中厚层状。一般无自稳能力,数日~数月内可发生松动变形及小塌方,进而发展为中~大塌方,有明显的塑性流动变形和挤压破坏;构成V级围岩的地层岩性以页岩、炭质页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呈薄~中厚层状。岩体受地质构造及风化作用影响较重,裂隙较发育,呈碎、裂状,松散结构,易坍塌,围岩无自稳能力,跨度5米或更小时,可稳定数日。 (3)不良地质: ①岩溶 八台山隧道主洞K46+560~K47+990段、避难通道K46+560~ K47+990段为富水地段且岩溶特别发育,极易发生突水、突泥情况。 ②煤层、煤线与瓦斯 隧道穿越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含煤地层,该区域煤层厚0.3~

软岩大变形

软岩大变形 软岩大变形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就作为世界性难题被提了出来,在地下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软岩问题一直是困扰工程建设和运营的重大难题之一。特别是“九五”期间,我国10个能源建设基地有8个都相继出现了软岩问题,造成多对矿井的停产建设。每年有大量的隧洞在软弱围岩中开挖,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软岩问题愈趋严重,直接影响着工程安全以及人身安全。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不断增强, 软岩隧洞系指塑性大变形工程岩体有关的岩体工程,而工程软岩是指在工程力作用下能产生显著塑性变形的工程岩体。工程软岩的定义不仅重视软岩的强度特征,而且强调软岩所承受的工程力荷载的大小,强调从软岩的强度和工程力荷载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分析、把握软岩的相对性实质。 1.软岩大变形破坏特征 软岩隧洞的大变形破坏特征不仅受围岩的力学性质影响,而且受隧洞所处的地应力环境和工程因素控制。我国许多煤矿在采深不大的情况下,坑道的变形破坏并不强烈,常规支护即可维护隧洞稳定。加大采深后,这些煤矿坑道额稳定性降低,变形破坏趋于强烈,常规支护难以维护坑道稳定,因此,软岩隧洞的变形破坏特征受多种因素控制。一般来说,软岩隧洞的破坏具有以下特征: (1) 变形破坏方式多 除一般隧洞中常见的变形破坏方式拱顶下沉、坍塌外,还有片帮和底鼓、底围隆破,隧洞表现出强烈的整体收敛和破坏。变形破坏表现的形式既有结构面控制,又有应力控制型,尤以应力控制型为主。 (2) 变形量大 拱顶下沉大于10cm,有的高达50cm,两帮挤入在20~80cm之间,底鼓非常强烈,在常规无仰拱支护的情况下,强烈的底鼓往往将整个隧洞封闭。 (3) 变形速度高 软岩隧洞初期收敛速度可以达到3cm/d,即使施作了常规锚喷支护以后,软岩隧洞的收敛速度依然很高,可达2cm/d,而且其变形收敛速度降低缓慢,因此,在不长的时间内其变形收敛就很大,多则一年,少则几个月就将隧洞封闭。 (4) 持续时间长 由于软岩具有强烈的流变性和低强度,因此,软岩隧洞开挖以后,围岩的应力重分布持续时间很长,软岩隧洞变形破坏持续很长时间,往往长达1~2年。 (5) 因位置而异

隧道大变形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适用范围 (2) 三、工程概况 (2) 四、隧道变形段总体施工方案 (3) 1、总体施工方案 (3) 2、支护参数 (4) 五、施工方法 (5) 1、施工顺序 (5) 2、施工工艺流程图 (6) 3、施工方法 (6) 六、监控量测、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11) 1、监控量测 (11) 2、超前地质预报 (14) 七、资源配置 (14) 1、劳动力配置 (14) 2、设备配置 (15) 八、质量保证措施 (15) 1、确保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5) 九、安全保证措施 (16)

十、应急预案 (17) 1、编制目的 (17) 2、适用范围 (17) 3、应急工作原则 (17) 4、组织机构 (18) 5、各项风险预防措施 (24) 6、信息上报程序 (27) 7、应急物资储备 (27)

长坪隧道斜井工区正洞大变形试验段专项方案 一、编制依据 1、《丽香铁路黄山哨隧道进口岩堆体段处理方案及软弱围岩隧道变形控制方案研讨会专家意见》。 2、《新建铁路丽江至香格里拉线隧道大变形试验段设计方案》。 3、《新建铁路丽江至香格里拉线施工变更设计大变形Ⅱ型衬砌(H<2500m)》施工图。 4、《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 5、《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 6、《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Q/CR 9217-2015)。 二、适用范围 该方案实施选在长坪隧道斜井工区正洞往大、小里程方向,里程为DK61+362~DK59+275、DK61+464~DK61+706。 三、工程概况 长坪隧道斜井工区属高中山构造剥蚀地貌,地表覆盖坡残积层粉质黏土、角砾土,厚0~8米不等,局部较厚,下伏基岩为三叠系片理化玄武岩,局部夹有凝灰岩,测区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地表不发育,主要为坡面沟槽水,地下水较发育,主要为基岩裂隙水,预计隧道一般涌水量1.74×104(m3/d),最大涌水量2.09×104(m3/d)。水质一般对混凝土结构无侵蚀;不良地质有岩堆、危岩,无特殊岩土。隧道通过物探异常带,岩体破碎,易坍塌、掉块和突水突泥。隧道埋深较大处片理化玄武岩中有发生岩爆的可能性。根据5月26日业主、设计单位下发《新建铁路丽江至香格里拉线施工变更设计大变形Ⅱ型衬砌(H<2500m)》施工图,我

软岩大变形隧道初期支护钢拱架纵向锁定工法

软岩大变形隧道初期支护钢拱架纵向锁定工法 1 前言 兴源隧道位于黑龙江省穆棱市兴源镇境内,起讫里程DK409+090~DK412+517,全长3427m,为双线隧道。隧道所处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有断层、软岩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体存在,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的影响,工程的掘进速度受到一定的影响;能否通过厚度较大的软岩断层破碎带,对于初期支护结构的变形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中铁二十二局、兰州交通大学等合作单位针对该项目难点成立专门的课题研讨组,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初期支护中钢拱架纵向连接结构,改变以往连接筋的受力偏弱的状态,提高钢拱架的抗扭性能,从而增强初期支护对围岩变形的约束能力的研究成果。经过鉴定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形成了一系列关键施工技术,申请了一项实用型专利(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初期支护中钢拱架纵向连接结构),并结合施工工艺、组织管理等,编写了《软岩大变形隧道初期支护钢拱架纵向锁定工法》。 2 工法特点 2.0.1采用这种新型的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初期支护中钢拱架纵向连接结构,增大了纵向连接构件与钢拱架腹板焊接的有效面积,提高了相邻两榀钢拱架之间的纵向连接能力,增加了钢拱架体系的抗扭能力和整体稳定性,使隧道初期支护对围岩变形的约束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2.0.2 能有效地控制围岩变形,与围岩形成一个整体,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2.0.3能应用量测监控等信息化管理方法指导施工,使整个施工过程均处于受控状态。 2.0.4 施工作业简便,不需用特殊的施工机械和设备。 2.0.5 适用于各种不同的软弱围岩地层,适用范围广。 3 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各类在初期支护中配置钢拱架的软弱破碎围岩隧道施工,也适用于其它类似的地下工程。 4 工艺原理 通过采用14a号槽钢代替Φ22或Φ25螺纹钢筋进行初期支护中钢拱架的纵向连接,增加了焊接有效面积,加强了钢拱架的纵向连接,提高了初期支护中钢拱架的整体抗扭能力,增加了钢拱架的整体稳定性,提高了隧道初期支护对围岩变形的约束能力,有效的抑制了围岩的变形。 5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 施工工艺 参见图5.1.1-1和图5.1.1-2,本实用新型是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初期支护中钢拱架纵向连接结构,包括钢拱架(1)、钢拱架(2)、纵向连接槽钢(3),其特征在于:采用槽钢(3)将钢拱架(1)和钢拱架(2)沿着环向相隔一定距离在纵向连接在一起,纵向连接槽钢(3)的两端分别焊接在钢拱架(1)和钢拱架(2)

隧道大变形段专项施工方案

隧道大变形段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适用范围 (1) 三、工程概况 (1) 四、隧道变形段总体施工方案 (2) 五、施工方法 (5) 六、监控量测、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11) 七、资源配置 (14) 八、质量保证措施 (15) 九、安全保证措施 (16) 十、应急预案 (17)

一、编制依据 1.编制依据 1.1、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 1.2、施工总承包合同文件。 1.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1.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1.5、《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1.6、《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二、适用范围 根据构造断裂带位置,现场围岩地质条件和隧道埋深情况对大变形段落进行预测,右线K74+930~K75+600段、左线ZK74+980~ZK75+660段可能出现大变形。 三、工程概况 隧道端左线5.935km,隧道端右线5.976km,隧道端斜井2.272km,隧道端横洞0.475km,改扩建斜井施工便道1.524km,新建斜井施工便道2.043km。主要工程内容为隧道工程,隧址区呈北东向展布,南东坡向沟谷发育大体多呈V型,沟壁陡直,谷底狭窄,谷坡陡峻,一般坡度为35°,洞身地形中部高,地形起伏大,进、出口地段地形较低,海拔高程657.6~3000m,相对高差约2500m,为构造剥蚀高中山地貌。Ⅲ级围岩以流云岩、白云岩为主,以块状整体结构为主,地下水较发育~发育局部可能出现大股状,岩质硬,埋深400~1900m,可能存在岩爆;Ⅳ级围岩以板岩、变

质砂岩、流云岩、白云岩主为主,岩体呈楔形破碎镶嵌结构,受构造作用强烈,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较完整,隧道开挖易发生掉块或小至中塌方现象,深埋段可能发生强岩爆,地下水不发育以潮湿~滴水状为主;Ⅴ级围岩覆盖层、强风化基岩、断裂破碎带等,岩体以破碎结构为主,洞口风化及构造裂隙发育,岩质软~硬,岩体破碎~较破碎,断裂带,岩体极破碎,呈碎裂结构或碎粒状。受构造作用强烈,褶曲及次级断层发育,围岩可发生岩体大变形,拱部易产生大的坍塌现象,地下水不发育,呈潮湿~滴水状。断裂带可能有股状水流,雨季有产生突泥、涌水的可能。根据构造断裂带位置,现场围岩地质条件和隧道埋深情况对大变形段落进行预测,右线K74+930~K75+600段、左线ZK74+980~ZK75+660段可能出现大变形。 四、隧道大变形段总体施工方案 加强超前地质预报,施工过程中,按三台阶七步法施工,加强监控量测。严格控制开挖进尺,严禁冒进,仰拱及时封闭成环,二衬及时跟进。支护参数及注意事项如下: ①、Da段分外层和内层共双层初期支护,在开挖完成后及时施做外层支护即采用I20b工字钢50cm/榀,辅以φ8钢筋网20×20cm、φ32自进式锚杆长800cm、φ42注浆小导管长400cm环向间距120cm、纵向间距50cm,锚杆与小导管按梅花型相间布设,喷射C25砼26cm,加强监控量测,如围岩变形达到设计预留变形量20cm,且变形没有收敛趋势,立即施做内层支护,否则不施做内层支护,内层支护采用I18工字钢50cm/榀,喷射C25砼20cm。Db段采用I20b工字钢50cm/榀,辅以φ8钢筋网20×

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技术

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技术 中铁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石贞峰 摘要:堡镇隧道为宜万铁路第二长隧、七大控制工程之一,也是全线施工难度最大的隧道之一。堡镇隧道围岩属于高地应力软岩,在施工中发生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结合 软岩的岩性分析情况,采用科研引导、稳扎稳打的方针,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探索、研究出了控制软岩大变形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堡镇隧道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 堡镇隧道左线全长11565m,右线全长11599m,线间距30m, 右线初期设计为平导,作为左线辅助施工通道,后期再将平导扩挖形成右线隧道。是宜万铁路第二长隧、七大控制工程之一,也是全线唯一的高地应力软岩长隧。十四局承担左线进口段5641m、右线进口段5622m的施工任务。 隧道穿越岩层主要为粉砂质页岩、泥质页岩,呈灰黑色,多软弱泥质夹层带,白色云母夹层,强度极低。大部分页岩呈薄层状,层厚3~10cm,分层清晰,产状扭曲,挤压现象明显,岩体破碎,强度很低,手捏呈粉末状,遇水膨胀;顺层发育,有光滑顺层面,层间多夹软泥质夹层,节理、层理发育、切割严重,围岩整体性很差,隧道左边拱存在顺层软弱面,右侧边墙有楔形掉块,爆破后滑坍、掉块严重。根据国标《工程岩体分级标准》,该区属高应力区,产生大的位移和变形。洞内初期支护局部开裂,顺层坍塌,节理发育,软岩变形等,凡专家预测的复杂地质均已出现。在施工中发生多次高地应力作用下较大变形中,仅8#横通道处拱顶沉降最大就达15cm,收敛32.5cm,超过预留变形量,并侵入二次衬砌。 2 施工方案 针对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的特点,我们制定了“超前支护、初支加强、合理变形、先放后抗、先柔后刚、刚柔并济、及时封闭、底部加强、改善结构、地质预报”的整治原则和总体方案,配合平导超前等辅助方案较好的解决了此项难题。 2.1 总体方案介绍 (1)采用超前小导管支护,开挖后及时封闭围岩;加强初期支护的刚度,采用型钢拱架封闭成环;为达到稳固围岩的目的,系统锚杆采用中空注浆锚杆加固地层,锚杆长度应稍大于塑性区的厚度。 (2)加大预留变形量。为了防止喷层变形后侵入二次衬砌的净空,开挖时即加大预留变形量,另外采取了不均衡预留变形量技术。 (3)施工支护采用“先柔后刚,先放后抗、刚柔并济”原则,使初期支护能适应大变形的特点。 (4)及时封闭仰拱、特别是仰拱初支,是减小变形、提高围岩稳定性的措施之一;另外加大仰拱厚度,增大仰拱曲率,也有利于改善受力状况。 (5)改善隧道结构形状,加大边墙曲率,根据围岩实际和监控量测数据,采用受力结构最为合理的“鸭蛋”型断面;改善结构另一措施是提高二次衬砌的刚度,即加大二次衬砌厚

高地应力下硬岩岩爆与软岩大变形专项方案

八台山隧道高地应力下硬岩岩爆与 软岩大变形专项方案 一、工程概况 1、概况 城口至万源快速公路通道工程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为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为12米。 城口至万源快速公路通道CW10合同段位于四川万源堰塘乡布袋溪村,里程为K46+000~K48+640,全长2.640km。本合同段主要工程内容为八台山隧道主洞2480m/0.5座,避难通道2450m/0.5座,1-4*3m 钢筋砼盖板涵一座,路基土石方5115m3。 八台山隧道主洞起止里程K43+205~K48+480,全长5275m,避难通道起止里程YK43+206~YK48+450,全长5244m。属特长隧道。其中主洞K46+000~K46+480段、避难通道起止里程YK46+000~YK48+450,位于CW10合同段内,是本合同段的控制性工程。 2、地形地貌 八台山隧道进口位于重庆市城口县双河乡干坝子河村、出口位于四川万源堰塘乡布袋溪村。 隧道穿越的八台山,受地质构造控制,山脊由东向西横亘,山脊两侧为面积较小的山湾。形成山丘、山脊与沟谷相间形态,以山丘为中心形成向四周发育的“爪”状山沟;隧道轴线地面最高点位于洞身段K44+610的山脊顶部,标高为1797.74m,一般地面标高740.0~1596.2m,最低点位于隧道进口的溪沟底部,标高731.50m左右,相

对高差856.2m.隧道区地貌形态为构造剥蚀、溶蚀中山地貌单元区。 3、工程地质 八台山隧道地质复杂,裂隙倾角大,多为陡倾裂隙,节理面较平直,呈微张~张开状,宽1-50㎜不等,裂隙面附褐色铁质膜,局部为泥质充填。由洞口向洞身地质条件依次为: (1)出口段位于一斜坡上,地表覆盖有第四系崩坡积块石土,基岩为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的盐溶角砾岩。角砾状结构、岩溶发育。 (2)本隧道洞身段主要为III~V级围岩,构成III级围岩的地层岩性以灰岩为主,呈中厚层状。跨度5米,跨度5~10米,可稳定数月,可发生局部块状位移及小~中塌方;构成IV级围岩的地层岩性以大冶组、栖霞组灰岩为主,呈薄~中厚层状。一般无自稳能力,数日~数月内可发生松动变形及小塌方,进而发展为中~大塌方,有明显的塑性流动变形和挤压破坏;构成V级围岩的地层岩性以页岩、炭质页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呈薄~中厚层状。岩体受地质构造及风化作用影响较重,裂隙较发育,呈碎、裂状,松散结构,易坍塌,围岩无自稳能力,跨度5米或更小时,可稳定数日。 (3)不良地质: ①岩溶 八台山隧道主洞K46+560~K47+990段、避难通道K46+560~ K47+990段为富水地段且岩溶特别发育,极易发生突水、突泥情况。 ②煤层、煤线与瓦斯 隧道穿越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含煤地层,该区域煤层厚0.3~

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技术 刘国平

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技术刘国平 发表时间:2018-02-26T10:12:45.29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8期作者:刘国平[导读] 不断加强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技术,从而最大限度降低软岩大变形对隧道施工产生的影响。中铁隧道局集团二处有限公司河北燕郊 065201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在进行铁路建设时,受到各种地形的影响,隧道施工也会受到影响,尤其是高地应力软岩的大变形,会导致初期支护的开裂,甚至发生塌方,更严重的会造成永久性支护破坏。本论文以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为基本出发点,详细论述了高地应力软岩变形的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隧道施工的控制措施,为业内人士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施工; 近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铁路、公路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国的铁路、隧道建设中,不断要提高其建设质量,还要增加建设数量。然而在隧道工程的进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地质条件的影响。其中,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就是隧道工程施工中,最大的障碍,只有提升隧道施工技术,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隧道工程的工程质量。 一、软岩概况 软岩,是一种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具有显著塑性变形的复杂的岩石力学介质。通常,软岩可分为地质软岩与工程软岩两大类。 其中,地质软岩,包括泥岩、粉砂岩、泥质矿岩和页岩这四大类,主要是在大自然的作用下,而天然形成的复杂地质。这类地质软岩具有强度低、空隙大、胶结程度差、受构造面切割及风化影响显著等特点;而工程软岩,则强调了软岩所承受的工程力,主要是在工程力的作用下,而使得岩石发生了显著性的变化。 软岩,由于其特性不同,以及产生显著的塑性变形的机理不同,可将其分为膨胀性软岩、节理化软岩、复合型软岩和高应力软岩四大类。 其中,高应力软岩根据高应力的类型,又可细分为自重应力软岩和构造应力软岩;而根据高应力的水平,又可分为三个等级,即高应力软岩、超高应力软岩和极高应力软岩。(如表1) 表1:高应力软岩分级 级别应力水平/MPa 高应力软岩 25-50 超高应力软岩 50-75 极高应力软岩 >75 二、软岩变形以及破坏特性 (一)软岩变形特征 在隧道工程的作用下,软岩承受了一定的工程力,从而使得岩石发生变形,产生巨大的变化。在隧道施工工程中,软岩变形是评价软岩稳定性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工程设计人员在进行隧道工程设计时,而遵循的基本准则之一。 通常,当隧道工程开始施工之后,其周围的软岩会发生一些重要的改变,大致要经历三个阶段:1、弹性应变阶段,2、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个阶段共同的阶段,3、蠕变为主,蠕变、塑性变形共存阶段。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软岩所经历的三个变化阶段中,具有以下三种显著的特点:第一,变形量大 主要是指在隧道工程开始施工之后,就会产生显著的塑性应变,这是软岩在隧道施工中最主要的特征。据相关的检测数据表明,在隧道施工的作用下,软岩的洞壁可出现数百、乃至一千毫米的位移。在软岩塑性应变的作用下,在隧道施工中就会表现出初期支护严重破裂,如混凝土开裂脱落、钢架扭曲等。 第二,变形速度快 在隧道施工开始之后,原本坚硬的围岩会迅速发生变形,在发生一系列的变形之后,又会迅速走向稳定的状态,其变形速率非常小;而软若的围岩在隧道施工开始之后,其变形速率又会迅速增加,特别是在初期变形速率会增大。 第三,变形时间长 软岩不仅初期的变形速率快,而且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具有明显的入变形特征。 第四,围岩变形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的变形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据某隧道工程施工检测的数据分析,在施工中,随着施工阶段的不同,围岩的变形也各有不同。当上台阶开挖时,拱顶出现下沉,且下沉量约占总下沉量的45%左右,而引起的水平收敛约为50%;当中台阶开挖时,拱顶下沉总量约为总下沉总量的35%;而引起的水平收敛约为40%。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的变形有明显的阶段性。同时,可看出,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隧道开挖的上、中台阶时,加强对其控制十分有必要。 (二)软岩破坏特征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随着爆破、中台阶和下台阶的落地、以及仰拱开挖时会导致岩体大变形,同时,在岩体大变形的情况下,也会对隧道工程带来严重的影响。 岩体大变形,就会导致隧道工程施工出现初期支护的开裂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初期支护变形侵限的问题处理不当,就会给围岩造成更大的影响,从而产生失稳、甚至坍塌的现象。 三、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技术 就目前而言,我国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施工案例非常多,例如:中缅油气管道的博南山隧道、兰渝铁道的木寨岭隧道等。可以说,在所有的高地应力软岩的隧道施工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软岩大变形,以及随之而产生的初期支护开裂现象,甚至塌方。这就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不断提高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的隧道施工技术。

高黎贡山隧道进口软岩大变形专项施工方案

表A.0.1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监理合同段:DRBRJL-1 施工合同段:DRBRTJ-1 编号:

新建大理至瑞丽铁路保瑞段怒江至龙陵段站前工程土建1标 高黎贡山隧道 软质岩大变形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大瑞铁路怒江至龙陵段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四年十月

目录 1.编制依据 (1) 1.1编制依据 (1) 1.2编制范围 (1) 2.工程概况 (1) 3.设计中软质岩大变形段以及相关设计参数 (2) 3.1软质岩大变形段 (2) 3.2.软质岩大变形段衬砌类型及支护措施 (3) 4.综合分析 (3) 5.施工方法及处理方案 (4) 5.1施工方案 (4) 5.2超前地质预报 (6) 5.3开挖施工 (7) 5.4支护结构确定 (8) 5.5仰拱施工 (9) 5.6二次衬砌 (9) 5.7软质岩大变形风险控制 (9) 6施工领导小组的分工及领导干部带班制度 (10) 6.1成立领导小组 (10) 6.2领导小组成员分工 (12) 6.3施工期间领导干部带班制度 (12) 6.4项目部分部巡查制度 (13) 6.5险情上报制度 (13) 7.隧道工程软质岩大变形应急预案 (13) 7.1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3) 7.2应急预案 (14)

7.3应急逃生预案 (14)

高黎贡山隧道进口软质岩大变形专项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 1.1 编制依据 1.国家法律、法规和原铁道部规章制度; 2.国家对本项目的批复文件; 3.本项目采用的标准、规范、规程等; 4.科学研究及试验成果; 5.云桂公司编制的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招标文件以及本单位的投标文件等。 6.怒江至龙陵段DRBRTJ-1标实施性组织设计,高黎贡山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7.高黎贡山隧道施工图及相关参考标准图; 8.云桂公司隧道风险管理相关文件; 9.新建大瑞铁路怒江至龙岭段DRBRTJ-1标段风险管理实施细则; 10.我单位实地核对资料、施工能力、类似工程施工工法及为完成本工程拟投入的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机械设备等资源。 1.2 编制范围 编制范围为高黎贡山隧道进口正洞、平导,正洞起止里程D1K192+302~D1K198+193,平导PDK192+245~PDK197+840。软质岩大变形高风险施工段。 2.工程概况 高黎贡山隧道全长34586.468米,其中进口正洞全长5891m,全隧道均位于直线上。D1K192+302~D1K198+337为三线隧道,D1K192+337~D1K192+800

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技术阐述

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技术阐述 发表时间:2019-06-18T10:19:19.603Z 来源:《中国建筑知识仓库》2019年01期作者:卫永强[导读] 摘要:岷县隧道线路施工过程中,在高地应力软岩地质的影响下,在进行初期支护的过程中,多处地区出现大的变形,并且破坏极为严重。所以,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和安全,采取了先柔后刚、先放后抗、多重支护、提高二次衬砌刚度和超短台阶开挖等有效措施,不仅有效的控制了围岩大变形的情况,而且保证了项目运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借此,本文就岷县隧道线路的工程概况及大变形问题进行了 解,并且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大变形的控制。引言 在近些年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道路建设实现了高速式的发展,并且对于道路建设标准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一些地形地貌相对复杂的地区,如隧道区域的长度、隧道深埋度、地质条件复杂度等等。所以,本文就穿越高地应力区且地质复杂的软弱围岩的岷县隧道线路软岩大变形问题及采取的有效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为后续隧道施工提供理论方面的意见或建议。 一、工程概述 1.1隧道概况 岷县隧道线路近南北走向下穿岷山,整个隧道建设采用了分离式的设计,洞身最大埋深约286.9m,其中,左线是ZK234+610~ZK237+400,全长2790m;右线是K234+570~K237+418,全长2848m。在进口段区域,采用了削竹式洞门,在出口段区域,采用了端墙式洞门,隧道整体是全射流风机纵向通风,并且隧道内设置了完善的照明、消防和监控系统。在本次调研的标段中,主要是对岷县隧道线路的隧道出口段进行研究,该标段位于洮河北岸谷坡上,洞线与坡面基本垂直,围岩主要由强风化炭质板岩、中风化炭质板岩组成,遇水变形大,采用环形开挖留核心土进洞。其中,左洞是ZK236+600~ZK237+400(800m),其中明洞20m,右洞是K236+600~K237+418(818m),其中明洞6m。 1.2技术标准 岷县隧道线路为一级公路,隧道设计是以80km/h速度为准;隧道主洞建筑以净宽10.25m,净高5.0m为限界;紧急停车带建筑以净宽13.0m,净高5.0m为限界;隧道车行横洞建筑以净宽4.5m,净高5.0m为限界;隧道行人横洞建筑以净宽2.0m,净高2.5m为限界;公路I级的荷载能力;隧道二衬抗渗等级≥P8;右线纵坡为-0.7%,左线纵坡为-0.704%。 1.3设计情况 1.3.1洞门设计。隧道出口端,左右线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洞门,形式为端墙式洞门,出口端明暗交界设计里程为ZK237+380,明洞长度20m;YK237+412,明洞长度6m。 1.3.2边坡、仰坡设计。洞口边坡、仰坡开挖坡率分别为1:0.5、1:0.75。洞口边坡、仰坡防护采取锚网喷支护形式,其中锚杆采用Φ22砂浆锚杆,L=3.5m,间距120cm×120cm,梅花型布置;混凝土采用C25喷射混凝土,厚度10cm;钢筋网采用Φ8钢筋网,网格间距20×20cm。 1.3.3截排水系统设计。在距隧道洞口边坡、仰坡开挖线外不小于5m处施作洞口截水沟,以防止雨水对洞口边坡、仰坡坡面和洞口绿化的冲刷而造成洞口失稳。根据地形条件,截水沟流水方向向两侧,与自然沟形成排水系统。 1.3.4进洞辅助措施设计。左右线洞口均采用32m长管棚进行超前支护,钢管采用热轧无缝钢管及钢花管,直径89mm,壁厚6mm,环向间距35cm,每环43根。二、岷县隧道线路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岷县隧道线路中,隧道出口段的斜坡坡度是40度,斜坡为强风化炭质板岩、中风化炭质板岩。强风化炭质板岩的板理判断,主要是因为裂隙发育,岩体易破碎,并且局部存在坍塌掉块的现象,就施工条件而言,斜坡的整体稳定性是极为差的。另外,在隧道出口段的西侧区域,冲积现象较为显著,对于多雨地区的岷县而言,旱季干涸,雨季时,不仅有大量的降水,而且降水流出的过程中,带有泥石流流出。所以,隧道施工期间,不仅要做好截排水,而且还要做好出口西侧坡脚的防护措施。 三、岷县隧道线路控制变形施工技术针对岷县隧道线路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的情况,在前期准备工作中了解到,该地域多为强风化炭质板岩、中风化炭质板岩的地质条件,在隧道施工环节中,需要遵循先柔后刚、先放后抗、多重支护、提高二次衬砌刚度和超短台阶开挖等先柔后刚、先放后抗、多重支护、提高二次衬砌刚度和超短台阶开挖等原则,并且就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施工办法。 3.1改善隧道形状,直墙变曲墙岷县隧道线路施工环节中,根据设计需要开挖断面为直边墙,在高地应力的影响下,大多数变形主要是以水平收敛变形结构为主,并且具备了变形快、变形量大的特性。另外,在软岩变形区域出现的喷混凝土开裂情况,初期主要是混凝土表面出现环形,或者是纵向的裂缝,并且支护出现内鼓,拱架开裂、扭曲等,严重影响到了施工的安全性和顺畅性。所以,就结构受力情况而言,采取斜井开挖断面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保障受力的均匀性,而且还能尽可能降低应力集中导致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因此,钢架支护采用圆曲形的同时,增加仰拱的支撑力,进而形成闭合环的形式,进而保障支护的稳定性。 3.2先柔后刚、先放后抗“先柔后刚”实际上指的就是支护结构为柔性支护,主要是由钢筋网喷混凝土、钢架、锚杆等组成。二次衬砌是刚性的浇筑混凝土,主要承担残余的地层荷载力。“先放后抗”实际上指的就是在初期支护作业完成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允许一定的变形,保证变形在变形预留量之内,可以进行第二次的混凝土浇筑,即混凝土衬砌。 3.3多次支护控制变形在前期多次的斜井施工过程中,在充分考虑到考变形快这个特征的前提下,岷县隧道线路的初期支护可以采取双层钢架网喷混凝土加强得方式,首先,在第一层支护中,采用刚性较大的工字钢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及时有效地抵抗岩层变形情况。其次,第二层支护的作用就是限制变形情况扩大。 3.4底部加强,抑制隆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