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材料论文

半导体材料论文
半导体材料论文

深圳大学考试答题纸

(以论文、报告等形式考核专用)

二○~二○学年度第学期

课程编号1601810001 课程

名称

半导体材料主讲教师翟剑庞评分

学号2012160228 姓名温志煌

(137237234

43) 专业年级微电子学12级

题目:第三代新型半导体材料——SiC

摘要:随着第一代半导体材料硅的问世,半导体材料发展迅速。紧接着,第二代半导体半导体材料GaAs随之出现,直至今天,以GaN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但是这些这半导体的耐高温、抗辐射以及频率都不能达到元器件的要求,这时一种新型半导体材料——SiC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

作为一种新型的半导体材料,SiC以其优良的物理化学特性和电特性成为制造短波长电子器件、高温器件、抗辐照器件和大功率/高频电子器件最重要的半导体材料。本文主要主要分为碳化硅的历史发展,碳化硅的结构、性质,碳化硅的单晶和薄膜制备以及碳化硅的应用。

关键词: SiC 单晶制备外延生长气相外延(CVD)分子束外延生长

SiC元器件

一、碳化硅(SiC)的历史发展

SiC是由美国人艾奇逊在1891年电熔金刚石实验时,在实验室偶然发现的一种碳化物,当时误认为是金刚石的混合体,故取名金刚砂,1893年艾奇逊研究出来了工业冶炼碳化硅的方法,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艾奇逊炉,一直沿用至今,以碳质材料为炉芯体的电阻炉,通电加热石英SIO2和碳的混合物生成碳化硅。

1907年第一只碳化硅发光二极管诞生,1907年,英国工程师Henry Joseph Round 在尝试用碳化硅矿石制作无线电接收器时(就是我们所知的矿石收音机),意外地发现

导线与矿石的触点处会产生微弱的绿,红或者蓝光,从此发光二极管就此问世了]1[。

1955年,在理论和技术上发生了重大突破,LELY提出生长高品质碳化概念,从此将SIC作为重要的电子材料。1958年在波士顿召开第一次世界碳化硅会议进行学术交流,从此SiC在半导体方面上作用更受到关注。1978年六、七十年代碳化硅主要由前苏联进行研究。

从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国防部(DOD,department 0f defense)就开始支持SiC功率器件研究,SiC功率器件样品相继问世。1987年以SiC 材料和器件为研究方向Cme 公司由美国国防部资助成立为海军和空军装备作预先研究,从此SiC 材料和电子器件进入飞速发展的新阶段。SiC器件的发展是伴随着SiC单晶衬底材料的发展而进行的。近年来,SiC材料微孔问题已基本解决,单晶材料的尺寸不断增大,主流产品已经从两英寸过渡到三英寸和四英寸片。2010年8月Cree公司展示了其新成果,150 mm (6 英寸)的SiC衬底片,每平方厘米微孔密度小于10个]2[。

二、碳化硅的结构与性质

2.1.SiC的晶体结构与异型体

SiC是第Ⅳ族元素的唯一组合的固态化合物,SiC由C原子和Si原子按1:1的比例组成,组成SiC的基本单元是碳硅四面体,即C (Si)原子占据四面体的中心,Si (C)原子位于四面体的四个顶点(如图1)。其中,C-Si键的长度为1.89A, Si-Si键(C-C键)的长度为3.09 A。 C-Si键通过sp3杂化形成,并有一定程度的极化。其中Si的电负性为1.8, C的电负性为2.6,离子性对键合的贡献为12%,因此C-Si键有很强的离子共价性,相当稳定]3[。

SiC是一种典型的多型结构化合物,迄今为止已发现160余种多型体〔1~4〕.

它的最显著特征为所有的多型体均由相同的Si-C双层堆垛而

成如图2所示,结构之间的差别仅在于沿c轴方向的一维堆垛

顺序不同以及c轴的长短不同,这种现象称之为多型性]4[。

在繁多的SiC多型体中,基本可分为两大类:α-SiC和β-

SiC.β-SiC是唯一的一个具有立方结构的多型体,原胞为闪锌

矿结构,密排面为{111}面,密排方向为〈110〉方向;其它所有图1 .碳化硅的分子结构

结构类型统称为α-SiC,原胞通常采用六角点阵来描述,c轴可

为六次或三次对称轴,晶格常数为a= b= 0.3078nm, c= n×0. 251nm (其中n为单胞内的堆垛层数),密排面为{0001}面,密排方向为〈112-0〉方向.各种多型体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相变.α-SiC中的6H, 4H, 15R, 21R为最常见类型,尤以6H数量最多.α-SiC 多型体是以上述常见多型体结构为基本结构形成的,其中绝大多数是以6H为基本结构形成的多型体,按照Pandey和Krishna〔3〕的错排基体生长模型,除少数例外,以6H为基本结构形成的多型体的堆垛方式可概括为(3, 3)nX (3, 3)mY,式中X、Y代表(3, 2)、(3,

4)、(3, 5)、(3, 6)、(2)、(4)或(5); n、m为正整数,m可为零. 6H结构中Si,C原子在〔112-0〕方向的投影如图3所示:

图2. 三种常见不同晶型的碳硅双层分子排列图3. 6H-SiC在〔112-0〕上投影

2.2.SiC同质异构结构

由于SIC半导体的不同晶型的禁带宽度差别较大,因而可以用来制作新型的半导体结构—同质异构结构,包括异构结、量子阱和超晶格。

通常提到的p一n结是由导电类型相反的同种半导体材料接触形成的,称为同质结。由两种不同的半导体接触形成的半导体结称为异质结。由于形成异质结的两种半导体的禁带宽度、介电常数、折射率、吸收系数等物理参数不同。形成异质结的关键在于结两侧的半导体材料具有不同的禁带宽度。而如果形成p一n结的半导体是同种材料但不是同一晶体类型,而不同晶型间禁带宽度有差别,也具有异质结的特性和优点,这种p一n结称为异构结。Sic多型的禁带宽度差别很大,因而可以实现这种异构结。

一个良好的异质(构)结要求有小的界面态密度,高的界面态密度会使异质结的电学

性质劣化,这是许多异质结常常面临的问题。形成异质结的两种材料的晶格失配和热失配会在界面产生大量的悬挂键,甚至还有材料的化学不相容性,这将导致形成大量界面态,使异质结质量和性能变差。而SIC多型体之间仅是一维方向上堆垛方式的不同,因而可以形成没有晶格失配的界面,不会造成悬挂健;多型间亦无热膨胀系数失配,不会因温度变化而引入界面缺陷;化学成分又相同,属于同质生长。利用SIC多型体制作异构结是非常理想的。

量子阱、超晶格,量子阱是一种特别的异质结构。一层薄膜半导体夹在两层阻挡层之间形成三明治结构,当夹层的尺寸小于电子或者空穴的平均自由程时,由于材料能带结构的不同,夹层材料的电子或空穴将被限制在夹层内,好像落入陷阱,这种限制电子和空穴的特殊能带结构被形象地称为“量子阱”。如果周期结构的势垒层很薄,相邻阱之间的藕合很强,这种结构称为超晶格。超晶格中,电子跨越势垒重又实现全域化,类似于晶体中,电子受到多层结构周期势的作用,原来在各量子阱中分立的能级将又扩展成能带(子能带)。而超晶格的周期一般比正常晶体的周期(即材料的晶格常数)大得多,因而超晶格的布里渊区比晶体的布里渊区小的多。

2.3.SiC半导体的性质

SiC半导体是一种高强度、高硬度、耐高温的晶体材料。它具有非常优良的物理、化学及半导体性质。

从晶体化学的观点出发,构成SIC的两种元素Si和C,每种原子被四个异种原子所包围,通过定向的强四面体SP3键结合在一起,并有一定程度的极化。硅的电负性为1.8,碳的电负性为2.5—2.6,由此确定离子性对键合的贡献约为12%—18%。sic晶体具有很强的离子共价键,它具有很高的原子化能值,达到125okJ/mol,这反映了Sic是一种能量稳定的结构。sic具有很高的德拜温度,达到1200—1430K。因此决定了SIC材料对于各种外界作用的稳定性,在力学、热学、化学等方面有优越的技术特性。

SIC化学性质稳定,耐强酸强碱,因而有用SIC作表面防腐蚀层。在SIC表面生成的SiO2层能防止SiC的进一步氧化。在高于1700℃的温度下,这层SiO2熔化并迅速发生氧化反应。SIC能溶解于熔融的氧化剂物质,如熔融的NaZO:或NaZCO3—KNO3混合物。在300OC下可溶于NaOH+KOH。在900—1200℃,SIC与氯气迅速发生化合反应,迅速发生反应,这两种反应都留下石墨残留物。SIC与氟气在300℃的反应也能与CCl

4

没有任何残留物。在晶体对称性和方向性研究中,可以用熔融的氧化剂和氟作为SIC的表面腐蚀剂。.在所有这些化学反应中,立方结构的SiC比六方结构的SiC更活泼。

掺杂性:SIC的n型和p型掺杂都很容易得到,这对器件的制作非常有利。n型掺杂通常是利用N掺杂得到。非故意掺杂的SIC体单晶和薄膜常常呈现n型,就是由于存在N杂质造成的。研究确定N原子是以取代C位而掺入SIC的。但其晶格位置可以有两类不等价位:六方位(h)与立方位(c)。在3C-SiC和2H-SiC中,分别只有立方位和六方位。对于其他晶型,则六方位和立方位各占一定比例。处于不等价位上的杂质可以具有很不相同的能量位置。对于N原子而言,它的离化能级(以导带底eBM为参照)分别为:对3C-SiC,0.057eV;对4H-SiC,0.052eV(h),0.092eV(c);对6H-SiC,0.08leV(h),0.138eV(e),0.142eV(e)。p型掺杂通常使用Al。Al在SiC中可以形成最浅的受主能级,高于价带顶(VBM)约0.1一0.27ev(6H)和0.16一0.23eV(4H)。B的离化能级较高,分别为0.35eV(6H)和0.29eV(4H),因而一般不用B来实现p型掺杂。Al和B都是占据Si的位子,不等价位的能级差别未见报道。除了利用n型和p型掺杂获得较高的电导外,一些杂质的引入会降低siC的电导,如V。由于其为两性掺杂,杂质能级很深(受主能级低于导带底0.8-1.0eV,施主能级低于1.6-1.7ev),能提高SiC的绝缘性。因而常用来故意掺入获取半绝缘的SiC单晶圆片。

三、SiC的制备及原理

3.1. SiC的单晶制备

SiC单晶是非常重要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决定了在大功率、微波电子器件中的地位。但是SiC单晶性质相当稳定,在超过1800℃的高温时,SiC才会升华并分解,也因此碳化硅单晶的制备条件变成了相当苛刻。根据理论分析,若从化学计量比熔体中若从化学计量比熔体中采用提拉法生长SiC单晶,需要的条件相当苛刻,因为SiC同成分共熔点只有温度大于3200℃,压力超过1010Pa才会出现,这对大直径的碳化硅制备来说是不现实的。SiC晶体的主要制备方法有:Acheson法(1891年)、Lely 法(1955年)、改良Lely法(1978年)。下面简单介绍这几种制备方法]5[:

3.1.1 Acheson法

Acheson 法也是最古老的SiC制备方法,焦炭与硅石混合物以及一定量的含氯化钠等物质的掺入剂,放在糟形炉中高温加热获得SiC结晶的方法.形成的SiC是约2~

3mm鳞状单晶小板或多晶体.1893年,Acheson

酸铝)的混合物以尝试生长出钻石时偶然得到的材料,后来使用碳和沙子混合物获得了较好的产品。这一工艺随后被称为“Acheson法”,一直沿用至今,用于生产磨料或其它目的的碳化硅。

Acheson将焦炭与硅石混和物及少量木屑和氯化

钠放入电阻炉中高温加热制备SiC晶体。通常加热几

图4. Acheson实验设备示意图

个小时后中心部位的温度达到1900oC,再缓慢地升

高到约2700oC,然后降低温度,在稍高于2000℃温

度下保持30小时,最后将电阻炉冷却。高温下

混合物发生的化学反应:SiO2+3C—SiC+2CO↑

工业生产中,在电阻炉的碳发热体周围装入52%-54%的硅沙,35%的焦炭,7%-11%的木屑和1.5%-4%的食盐等,加热到高温即可获得碳化硅的晶体块,其实验设备如图4。

3.1.2 LeLy法

LeLy法也称之为高温升华结晶法,而且升华法也是目前实验室最常用的实验方法。1955年,Philips实验室的Lely首次采用升华法生长了体块SiC单晶.把SiC粉料放在石墨坩埚和多孔石墨管之间,在惰性气体(通常用氩气)压力为1atm条件下,加热至约2500°C的高温.SiC发生明显的分解与升华,产生Si和SiC蒸气。在高温炉内形成的温度梯度作用下向低温方向输送并凝聚在顶部和底部较低温度处,形成SiC晶体。整个过程既有物态的变化,也有化学构型的变化,因此,也将这种方法归为化学气相沉淀法。

尽管这种方法比起之前的Acheson法具有更多的优越性,但是由于Lely法为自发成核生长方法,不容易控制所生长SiC晶体的构型;得到的晶体呈片状且尺寸很小,约3~5mm.因此,也有了之后的不断改良的LeLy法。

3.1.3 改良的LeLy法(PVT法)

1978年,前苏联的Tairov等人[4]对Lely法进行了改进,开始使用SiC籽晶来控制所生长晶体的构型,并且为在较低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生长SiC单晶指明了方向。生长出直径为8mm、长8mm 的6H - SiC 单晶。该方法是将SiC 晶种放在一个含SiC 粉源的坩埚里, 坩埚通过中频感应或电阻炉加热, 使温度达到2000℃以上, 在源和晶种之间通过温度梯度引起Si 或C 样本传输到晶种的表面,形成单晶。这种方法称作PVT 法。

PVT炉示意图如图5,通过中频(10KHz)感应线圈感应石墨坩埚, 产生涡流, 从而

在石墨坩埚上形成固定的温度,进而对SiC粉源进行加热。改良的Lely法其优点在于:采用SiC籽晶控制所生长晶体的构型,克服了Lely法自发成核生长的缺点,可得到单一构型的SiC单晶、可生长较大尺寸的SiC单晶、采用较低的生长压力,生

长温度也有所降低.后来,改良的Lely法又得到了

进一步优化,取消了坩埚内部的多孔石墨管,把SiC

粉料直接放在籽晶的下部。

3.1.4碳化硅单晶存在的主要缺陷以及一些解决方

1.微管道

图5. PVT炉示意图微管缺陷是SiC单晶中一种致命缺陷, 严重制

约SiC 在微电子领域的应用。到目前为止, SiC 单晶中微管道的密度一般在102~103 cm- 2 量级。

微管的产生原因很多。要减少微管的发生,就得减少晶体中夹杂的出现,并避免晶体生长过程中生长条件的较大波动,或者减少层错与螺位错的影响,也能减少微管的产生]6[。

2.位错

位错也是PVT 法生长SiC 单晶中的常见缺陷, 晶体中位错密度通常在104~105 cm- 2 范围内。位错的主要解决方法是,通过沿一定生长方向进行单晶生长来抑制位错的恶化,减少悬挂键的产生

3.镶嵌结构

PVT 法单晶生长需要气相组份的过饱和蒸气压相对较高,当晶种表面某点的温度或压力不稳定, 表面扩散受到阻碍, 该点就有可能诱发二次成核而出现三维的微小晶种, 并逐渐生长形成镶嵌结构。镶嵌微晶的直径大约在0.5~1.0μm之间。

解决方法:为了避免镶嵌结构的出现,得到均匀一致生长的晶体,必须保证生长条件的相对稳定,避免生长过程中过饱和度的过大变化而导致二次形核。

4.六方空洞

由于石墨籽晶托机械加工精度的原因,机械固定难以避免籽晶背面与石墨籽晶托之间气孔的存在。采用粘接固定时,粘接剂的固化与碳化会在粘结层形成气孔。籽晶背面没有气孔处和有气孔处的导热性不同,导致籽晶背面发生背向分解,生成平面六方空洞缺陷。

3.2 SiC薄膜外延生长

3.2.1外延生长方法众多

LeLy法——最早的SiC外延生长方法

采用的是升华再结晶工艺:将一个内装多晶sic粉末的多孔石墨管,用感应加热法加热到2500℃,升华出sic,并在石墨腔体内部稍冷的位置凝聚,生成六角形状的、大小和结晶类型不定的单晶板块,该方法可以形成直径很小(≤8mm)、杂质含量较高的α-SiC 单晶。

化学气相沉积(CVD)

以4H-SiC的外延生长为例,生长利用源气体硅烷(SiH4)和丙烷(C3H8)在4H-SiC 衬底表面进行一系列的复杂化学反应,形成晶粒和气态副产物,成晶粒子在4H-SiC表面进行扩散和迁移,最后形成岛和团簇进

入4H-SiC

备淀积得到的4H-SiC半导体材料淀

积速率也比较快。如图6.CVD工艺

示图,气体A、B、C

气、载气,在加热器中的环绕加热线

圈作用下发生淀积。

图6.CVD工艺示意图

分子束的外延生长(MBE)

在高真空、基板温度远高于900℃条件下,固源材料Si和C在两个独立的电子枪蒸发室里由电子束加热,先是Si的缓冲层生长,随后是Si层的生长,基板的温度稳定后,Si的供应就停止,只供应C分子,碳化的步骤就开始这种方法制备的SiC薄膜品质最好,但是制备设备复杂要求高。

液相生长(LPE)

SiC不存在液相,早期的LPE生长是将Si熔于石墨坩埚中,坩埚的C溶于熔融的Si中,将衬底至于坩埚中并保持在温度相对较低的位置,溶解的C、Si原子运动到衬底沉积形成SiC。用这种方法生长的SiC在冷却的时候容易出现裂缝,从坩埚中取出来也很困难,后来Suzuki等提出浸渍法生长技术,引进籽晶使生长的单晶与坩埚分离

此外,还有溅射法、激光烧结法、离子注入法等等

3.2.2 4H-SiC 薄膜外延生长

如今在SiC 薄膜外延生长出的所有薄膜种类中,就属4H-SiC 的生长最为成熟而且生长出的薄膜质量也是最佳。介绍一下工业上最常使用的CVD 生长4H-SiC 法。

采用硅烷 SiH4和丙烷 C3H8为气体源通过化学气相淀积 CVD 法使这两种源气发生化学反应淀积而成的,其主要方程式:24831033H H SiC SiH +→+C 。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很多分解反应,分解产生很多其他气态产物,不像总反应式那么简单。如图7. 4H-SiC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具体的反应过程:

第一部分是气相中的反应,指源气体从进入反应室后到被吸附到 4H-SiC 衬底表面之前所发生的反应,含丙烷和硅烷的热分解反应。

第二部分是 4H-SiC 衬底表面吸附反应,指源气体及源气体的分解产物在从表面层吸附到 4H-SiC 衬底表面后与 4H-SiC 衬底表面的原子分子发生的化学反应生成 4H-SiC 外延层的过程。

反应结果分析:

气象反应中丙烷 C3H8基本完全分解,产物主要为甲烷 CH4。在平衡条件下,硅烷 SiH4比例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少,热分解产物主要是SiH2和Si 。因此SiC 的生成反应主要参与者是提供C 原子的CH4和提供 Si 原子的 SiH4、SiH2和 Si 。而在气相反应中,并不存在Si-C 结构,SiC 是通过样品表面的原子之间反应,分别在相应的位置上彼此成键生成的。

影响因素:4H-SiC 同质外延薄膜生长速率是由表面反应速率决定的。表面反应速率与反应室结构、源气体流量、载气流速以及温度等多种因素相关,其中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4H-SiC 同质外延薄膜生长的工艺流程]7[

如图8.同质外延生长的设备示意图。1)清洗 4H-SiC 衬底;2)送 4H-SiC 衬底到化学气相淀积 CVD 设备淀积腔;3)抽化学气相淀积 CVD 淀积腔使其真空度高达 10-7mbar ;4)起动化学气相淀积 CVD 设备的加热器,按升温程序要求将化学气相淀积CVD 淀积腔内温度至 1400℃。按指令分别打开丙烷和氢气的气体阀门并使它们混合后情况下对表面腐蚀;5)化学气相淀积 CVD 设备继续升温到 1580℃并使淀积室恒温 10 分钟,并调整各源气流量。当炉内温度、各气体流量保持稳定时,设备就开始

淀积4H-SiC 同质外延薄膜;6)淀积完毕后,化学气相淀积CVD 炉开始按程序降温到室温下,并一直通入一定量的氢气隔离保护淀积室。

图7.Si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8. 4H-SiC同质外延生长设备

3.2.3同质外延缺陷

在同质外延生长过程中,最常见的缺陷有:螺纹螺旋位错(TSD),螺纹刃型位错(TED),基面位错(BPD),堆垛层错(SF),微管(micropipe),三角形缺陷等外延缺陷既有可能在生长过程中形成,也可能从衬底延生到外延膜中。由于前面已经介绍位错部分,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微管、三角形缺陷等。

微管:微管是SiC 外延层中常见的结构缺陷,其直径范围在0.1nm ~ 0.1μm。大多数关于微管缺陷形成机制的讨论都是基于微管与大伯格斯矢量(晶胞尺寸的几倍)超螺形位错相结合的Frank 理论。生长过程中,超螺形位错核心方向的高应变能密度会导致该处优先升华,因此缺陷会有空心的特征。此外,空心管的内部往往是多面的,表明在晶体生长过程中缺陷处同时发生了生长和升华。微管本质上是一种超螺形位错,因此他起着非常有利的生长点的作用,这导致生长晶体表面形成螺旋结构。这些生长螺旋控制着SiC 晶锭沿基面的生长,单个微管可以产生超过1cm的螺旋图形。微管的腐蚀形貌具有以下几种特征]8[:1.微管具有晶体学特征,拥有六边形形状的腐蚀坑;2.微管的腐蚀坑底部没有尖,是空心的;3.腐蚀坑的结构是一层一层的台阶,从边缘延伸到到坑的底部。

三角形缺陷]8[:不同SiC 晶型之间的本质区别就在于<0001>晶向上Si-C 双原子的堆垛次序。因此,为了保持单一晶型,堆垛次序必须保持不变。当晶体生长是通过SiC 生长表面上台阶的增殖进行时,外延层相对容易保持衬底的堆垛次序。然而,SiC 生

长中有一个台阶聚集的倾向,反而导致大的台面的形成,减少了台阶边缘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下,到达表面的Si和 C 原子可能无法扩散带台阶边缘,反而在台面中心形成新的晶核。而这些新的晶核就可能具有与衬底材料不同的双层堆垛次序,从而导致生长晶体中晶型的改变。可能的堆垛次序有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都会发生。由于立方晶系是所有堆垛次序中最稳定的晶型,因此晶型的改变最容易形成立方晶系的3C-SiC 多型,这些3C-SiC 多型在三维上就表现为三角形缺陷。

三角形缺陷产生的同时一般都会产生大量的孪晶。实验表明在晶片的边缘和空洞比较密集的区域存在应力集中。而由于应力的存在,三角形缺陷主要出现在这两种区域。大量孪晶的出现同时也证明了应力存在,晶体通过产生孪晶和形变来释放应力,而拥有对称性结构的3C-SiC 多型非常容易通过产生孪晶来释放应力。因此3C-SiC 多型的产生可能有以下两种原因:(1)衬底中有3C-SiC 存在,因4H-SiC 外延生长的缺陷控制方法研究此在外延生长时会直接延伸到外延层;(2)由于存在应力,从而产生3C-SiC 多型。

四.SiC的应用

SiC以其优良的物理化学特性和电特性成为制造短波长电子器件、高温器件、抗辐照器件和大功率/高频电子器件等。在元器件上多方面的应用,光电器件的蓝光发光二极管,高电压SiC肖特基二极管,SiC射频功率晶体管以及SiC MOSFET和MESFET等都有了商业产品。

SiC肖特基二极管

肖特基二极管在高速集成电路、微波技术等许

多领域有重要的应用。由于肖特基二极管的制造工

艺相对比较简单,所以对SiC肖特基二极管的研究

较为成熟。通常限制肖特基二极管阻断电压的主要

因素是金-半肖特基接触边沿处的电场集中,所以提

图9.肖特基二极管

高肖特基二极管阻断电压的主要方法就是采用不同

的边沿阻断结构以减弱边沿处的电场集中.最常采用的边沿阻断结构有3种:深槽阻断、介质阻断和pn结阻断。SiC肖特基二极管的结构见图9]9[,硼掺入到PN结中。

SiC功率器件

由于SiC的击穿电场强度大约为Si的8倍,所以SiC功率器件的特征导通电阻可以做得小到相应Si器件的1/400.常见的功率器件有功率MOSFET、IGBT以及多种MOS 控制闸流管等。为了提高器件阻断电压和降低导通电阻,许多优化的器件结构已经被使用。Si功率MOSFET的功率优值的理论极限大约为5MW/cm2。除了横向DMOSFET 因为特征导通电阻较高而使得优值较小外,其他SiC功率器件的功率优值均大于Si功率MOSFET器件的理论极限,特别是普渡大学做的UMOS累积型FET的大功率优值是Si极限值的25倍。

SiC微波器件

SiC的高饱和漂移速度、高击穿场强和高热导率特性使得SiC成为1~10GHz范围的大功率微波放大器的理想材料。短沟道SiC MESFETs的特征频率

f已经达到22GHz,

t

最高振荡频率fmax可以达到50GHz.静电感应晶体管(SITs)在600MHz时功率可以达到470W(功率密度为1.36W/mm),3GHz时功率为38W(1.2W/mm)。由于SiC的热导率很高(GaAs的10倍,GaN的3倍),工作产生的热量可以很快地从衬底散发.通过改进器件结构,SiC SITs的特征频率目前可以达到7GHz]9[。

SiC开关器件

到目前为止,SiC开关器件,无论是MOSFETs还是半导体闸流管,通常都是采用纵向器件结构,用衬底作为阴极.关态时,电压被一个反偏的pn结阻断.为了获得更高阻断电压,该pn结的一边即“漂移区”很厚(大约10μm),而且掺杂浓度要低(大约5×1015cm-3),所以纵向SiC功率开关器件的阻断电压主要依赖于漂移区的掺杂浓度和厚度.漂移区厚度一定时,不管掺杂浓度如何,总存在一个最大可能的阻断电压.然而至今,所能获得的SiC外延层的厚度最大只有10μm,这就决定了最大可能的阻断电压大约为1 600V.有效克服这一限制的方法就是改变器件的结构,即采用横向器件结构]10[。

五、结束语

本文从SiC的历史起源开始讲述,然后通过一一介绍了SiC的物化性质以及结构,与其他半导体相比其优势在于它的稳定、耐高温、抗辐射、高强度等。通过单晶制备、薄膜的外延生长讲述了SiC的制备,以及单晶制备和薄膜制备中常见的缺陷位错和微管,简单地介绍了减少这些缺陷的方法,以4H-SiC的同质外延生长为例详细讲解了生

长SiC薄膜的具体步骤和实验原理。最后,介绍了SiC的元器件的应用,主要有肖特基二极管、功率器件、开关器件及微波器件等应用,其他方面的应面就作不详细介绍。

参考文献:

[1]费米门下老薛.用碳化硅矿石自制发光二极管. 新浪博客,https://www.360docs.net/doc/89998049.html,/s/

[2]黄京才,白朝辉.碳化硅器件发展概述. 山西电子技术,2011 年第4 期

[3]刘金锋.Sic薄膜的SSMSE外延生长及其结构表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8月

[4]杨晓云,石广元,黄和鸾.SiC结构的多型性*. 辽宁大学学自然科学版,1998年25卷第4期

[6]刘军林. SiC 单晶制备与晶体缺陷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2006年5月

[7]杨昀. 4H-SiC的CVD同质外延生长与表征. 南京大学,2012年5月

[8]孙哲. 4H-SiC外延生长的缺馅控制方法研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1月

[9]张进城,郝跃,赵天绪,王剑屏. SiC新型半导体器件及其应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4月第29卷第2期

致谢

本论文资料收集是由我们一个小组完成,很感谢我的队友郑平伟、黄祥威、吴耿跃、陈展鹏同学。我们的PPT及论文的胜利完成离不来全队人的合作,在这里跟他们说声“谢谢”,同时也很感谢翟剑庞老师提供这样一个机会给我们,不管从文案能力还是演讲能力都有了很好的锻炼。

实验讲义-半导体材料吸收光谱测试分析2015

半导体材料吸收光谱测试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结构与特点、半导体材料禁带宽度的测量原理与方法。 2.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构造、使用方法和光吸收定律。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及其消耗品如氘灯、钨灯,玻璃基ZnO薄膜。 三、实验原理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光吸收定律 (1)仪器构造: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显示记录系统。 a.光源:钨灯或卤钨灯——可见光源,350~1000nm;氢灯或氘灯——紫外光源,200~360nm。 b.单色器:包括狭缝、准直镜、色散元件 色散元件:棱镜——对不同波长的光折射率不同分出光波长不等距; 光栅——衍射和干涉分出光波长等距。 c.吸收池:玻璃——能吸收UV光,仅适用于可见光区;石英——不能吸收紫外光,适用于紫外和可见光区。 要求:匹配性(对光的吸收和反射应一致) d.检测器: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装置。如:光电池、光电管(红敏和蓝敏)、光电倍增管、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工作流程如下: 0.575 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显示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则为: 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光路图如下:

(2)光吸收定律 单色光垂直入射到半导体表面时,进入到半导体内的光强遵照吸收定律: x x e I I?- =α d t e I I?- =α 0(1) I0:入射光强;I x:透过厚度x的光强;I t:透过膜薄的光强;α:材料吸收系数,与材料、入射光波长等因素有关。 透射率T为: d e I I T?- = =α t (2) 则 d e T d? = =?α α ln ) /1 ln( 透射光I t

半导体物期末论文(精)

半导体掺杂在光催化中的应用 摘要:作为一种高级氧化工艺,半导体光催化氧化技术能有效降解多种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使污染物矿化为CO 2、H 2O 及其他无机小分子物质。然而现在光催化剂仍有光能利用率不高等缺陷。本文从4个方面介绍了光催化剂改进方法之一掺杂。 关键字:掺杂;半导体;光催化。 1引言: 众所周知,掺杂对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器件的性能(包括光、电、磁等)影响很大,而且近年来对半导体掺杂的研究领域备受关注,尤其是应用到光催化中。尽管半导体光催化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从能量的利用方面考虑,仍然存在着严重阻碍光催化技术产业化进程的诸多缺陷。这些缺陷主要体现在:对太阳能的利用率偏低(到达地面的太阳能中只有3%~4%可被利用,单纯的光催化剂光生载流子的复合率偏高等。针对这些缺陷,半导体光催化剂改性的主要目的在于拓展光催化剂对太阳能的吸收范围以及提高光生电子和空穴分离率,降低两者的复合率等。Anpo 用高能注入法的研究表明,过渡金属的掺杂可将光催化剂的光响应拓展到可见光区,其红移的程度不仅取决于过渡金属离子的注入量,而且与所注人的过渡金属类型密切相关。过渡金属离子的掺杂在半导体催化剂中增加了缺陷中心,在能带中引入了杂质能级,这种杂质能级可作为光生载流子的捕获阱,从而延长载流子的寿命。一般来说,过渡金属离子的掺杂量都不大,否则反而有可能成为载流子的复合中心而加速复合过程。 2正文 2.1基本概念 (1)扩散:扩散掺杂工艺的发展是半导体生产的一大进步。扩散,一种材料通过另一种材料的运动,是一种自然的化学过程,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例子。扩散

的发生需要两个必要的条件。第一,一种材料的浓度必需高于另外一种。第二,系统内部必须有足够的能量使高浓度的材料进入或通过另一种材料。扩散的原理 被用来将N-型或P-型杂质引进到半导体表层深部。 (2)掺杂特性:掺入微量杂志可引起载流子浓度变化,从而明前改变半导体的导电能力。此外,在同一种材料中掺入不同类型的杂志,可得到不同导型的材料(P 型或N 型) (3)掺杂分为两类:施主掺杂和受主掺杂。施主掺杂:杂质提供自由电子而本身成为带正电的粒子,成为N 型半导体,N 型半导体的载流子是电子。受主掺杂:杂质原子提供空穴而本身变成带负电的粒子,成为P 型半导体,P 型半导体的载流子是空穴。 (4)半导体光催化的基本原理 当采用光子能量大于半导体禁带宽度的光照射半导体表面时,半导体吸收光子,价带电子被激发到导带,并同时在价带中留下空穴,这就产生了电子-空穴对。由于半导体禁带的存在,光生电子和空穴在复合前有足够的时间迁移到半导体表面并与表面吸附物种(羟基自由基、超氧根负离子、有机物等发生能量交换和电荷交换,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双氧水和超氧根负离子等。在整个光催化反应过程中,界面电荷迁移的总量子效率决定于两个重要的竞争过程,即载流子复合与载流子被捕获的竞争以及随后进行的被捕获载流子复合与界面电荷迁移的竞争显然,被捕获载流子的界面转移是光催化过程的速控步骤,而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对半导体光催化的量子效率十分不利,因此,光生电子和空穴必须克服相互的静电引力才能达到空间上的分离,进而扩散到半导体表面,以利于后续反应的进行。 2.2提离光催化剂的光谱晌应范围 (1)金属离子掺杂

半导体材料论文

论述半导体材料 一、半导体材料的分类; 半导体材料是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半导体材料是一类具有半导体性能、可用来制作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的电子材料,其电导率在10(U-3)~10(U-9)Ω/cm范围内。 半导体材料可按化学组成来分,再将结构与性能比较特殊的非晶态与液态半导体单独列为一类。按照这样分类方法可将半导体材料分为元素半导体、化合物半导体、有机半导体、固溶体半导体和非晶态与液态半导体。元素半导体大约有十几种,处于ⅢA族—ⅦA族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交界处,如Ge,Si,Se,Te等;化合物半导体分为二元化合物半导体和多元化合物半导体;有机半导体分为有机分子晶体、有机分子络合物、和高分子聚合物,一般指具有半导体性质的碳-碳双键有机化合物,电导率为10-10~102Ω·cm。固溶体半导体是由两个或多个晶格结构类似的元素化合物相融合而成,有二元系和三元系之分,如ⅣA-ⅣA组成的Ge-Si固溶体,ⅤA-ⅤA组成的Bi-Sb 固溶体。原子排列短程有序、长程无序的半导体成为非晶态半导体,主要有非晶硅、非晶锗等。 二、半导体材料的特性参数; 半导体材料的特性参数对半导体的应用甚为重要,因为不用的性质决定着不同的用途。下面介绍晶体管、光电器件和温差电器件对半导体材料特性的要求。

1.晶体管对半导体材料特性的要求:根据晶体管的工作原理,要求材料有较大的非平衡载流子寿命和载流子迁移率。用载流子迁移率大的材料制成的晶体管可以工作于更高的频率(有较好的频率响应)。晶体缺陷会影响晶体管的特性甚至使其失效。晶体管的工作温度高温限决定于禁带宽度的大小。禁带宽度越大,晶体管正常工作的高温限也越高。 2.光电器件对材料特性的要求:利用半导体的光电导(光照后增加的电导)性能的辐射探测器所适用的辐射频率范围与材料的禁带宽度有关。材料的非平衡载流子寿命越大,则探测器的灵敏度越高,而从光作用于探测器到产生响应所需的时间(即探测器的弛豫时间)也越长。因此,高的灵敏度和短的弛豫时间二者难于兼顾。对于太阳电池来说,为了得到高的转换效率,要求材料有大的非平衡载流子寿命和适中的禁带宽度(禁带宽度于1.1至1.6电子伏之间最合适)。晶体缺陷会使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半导体激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大为降低。 3.温差电器件对材料特性的要求:为提高温差电器件的转换效率首先要使器件两端的温差大。当低温处的温度(一般为环境温度)固定时,温差决定于高温处的温度,即温差电器件的工作温度。为了适应足够高的工作温度就要求材料的禁带宽度不能太小,其次材料要有大的温差电动势率、小的电阻率和小的热导率。 三、半导体材料的应用举例; 1.元素半导体材料:硅在当前的应用相当广泛,他不仅是半导体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和硅太阳能电池的基础材料,而且用半导体制

8、半导体材料吸收光谱测试分析

半导体材料吸收光谱测试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结构与特点、半导体材料禁带宽度的测量原理与方法。 2.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构造、使用方法和光吸收定律。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及其消耗品如氘灯、钨灯、绘图打印机,玻璃基ZnO 薄膜。 三、实验原理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光吸收定律 UV762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外观图: (1)仪器构造: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显示记录系统。 a .光源:钨灯或卤钨灯——可见光源,350~1000nm ;氢灯或氘灯——紫外光源,200~360nm 。 b .单色器:包括狭缝、准直镜、色散元件 色散元件:棱镜——对不同波长的光折射率不同分出光波长不等距; 光栅——衍射和干涉分出光波长等距。 c .吸收池:玻璃——能吸收UV 光,仅适用于可见光区;石英——不能吸收紫外光,适用于紫外和可见光区。 要求:匹配性(对光的吸收和反射应一致) d .检测器: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装置。如:光电池、光电管(红敏和蓝敏)、光电倍增管、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工作流程如下: 光源 单色器 吸收池 检测器 显示 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则为:

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光路图如下: (2)光吸收定律 单色光垂直入射到半导体表面时,进入到半导体内的光强遵照吸收定律: x x e I I ?-=α0 d t e I I ?-=α0 (1) I 0:入射光强;I x :透过厚度x 的光强;I t :透过膜薄的光强;α:材料吸收系数,与材料、入射光波长等因素有关。 透射率T 为: d e I I T ?-==α0 t (2)

半导体论文 (1)

制备P型氧化锌薄膜的方法 摘要近年来随着光电器件的发展,对于短波长光电材料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而氧化锌(ZnO)作为直接宽带隙半导体材料,有着高达 60 meV 的激子束缚能,是下一代短波长光电材料的潜在材料。有效的p 型氧化锌薄膜掺杂是实现氧化锌基光电器件的基础,但是氧化锌p型掺杂非常难以实现。本文主要是简述制备氧化锌p型的五种方法及其每种方法的制备机制并为氧化锌p型的发展稍作展望。 关键词 氧化锌(ZnO)薄膜、p型、制备方法 正文 一、p型氧化锌薄膜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为什么现在都在大力研发制备p型氧化膜。氧化锌是一种新型的Ⅱ-Ⅵ族直接带隙宽禁带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和电学特性,具备了发射蓝光或近紫外光的优越条件,有望开发出紫外、绿光、蓝光等多种发光器件。实现氧化锌基光电器件的关键技术是制备出优质的p型氧化锌薄膜。本征氧化锌是一种n 型半导体,必须通过受主掺杂才能实现p型转变。但是由于氧化锌中存在较多本征施主缺陷,对受主掺杂产生高度自补偿作用,并且受主杂质固溶度很低,难以实现p型转变,导致无法制得半导体器件的核心——氧化锌p-n结结构,极大地限制了氧化锌基光电器件的开发应用。只有掌握了p型氧化锌薄膜的制备,才能实现上述的一切。二、制备p型氧化锌薄膜的几种方法

下面我将给大家介绍几种氧化锌p型掺杂的方法。 1.第一种,叫做共掺杂法。此方法利用了受主间的静电排斥与施主和受主的静电吸引形成的亚稳定A-D-A复合体。复合体导致强烈的离子特性,引起马德隆能减小,同时,两种掺杂元素不同的原子半径引起晶格松弛,使得固溶度有较大增加。另外施主和受主波函数的强烈杂化导致施主能级向高能量方向移动,而受主能级向低能量方向移动,即由杂质深能级向浅能级变化,其结果是载流子的激活率有较大增加。这种复合体产生短程类偶极子散射,而非单独受主存在时的长程库仑散射,提高了载流子的迁移率。氧化锌掺杂后会引起晶格马德隆能的变化,施主元素的掺入引起马德隆能下降,而受主元素的掺入则引起马德隆能上升,将会影响 p 型氧化锌的形成,而采用施主和受主按 1∶2 进行共掺杂的方法,不仅能够增加固溶度,而且能够降低马德隆能。以单晶氧化锌为衬底,利用真空蒸发在其上沉积一层 Zn3P2薄膜,然后置于KrF激光下进行紫外照射,Zn3P2分解为Zn和P原子,并扩散进入氧化锌晶体,P取代O,得到p型氧化锌,N2/O2分压为4×10 Pa,以防止原子的反蒸发。 2.第二种是磁控溅射法。直流(射频)磁控溅射是利用惰性气体离子高速轰击阴极的靶材,靶材中的原子逸出并沉积到基体的表面形成薄膜。磁控溅射可以在较低工作压强下得到较高的沉积速率,并且可以在较低基片温度下获得高质量薄膜。具有膜层均匀、致密、纯度高、附着牢、沉积速率高等优点。第一次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制备c 轴取向的p型氧化锌薄膜,以α-Al2O3和p型Si为衬底材料,纯锌

半导体材料介绍论文

半导体材料介绍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半导体材料的特征、分类、制备工艺以及半导体材料的一些参数。 半导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半导体材料的一些结构和参数决定了 它的特性。以二氧化钛为例,它就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其结构和性能决定了它 在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的应用,人们现在研究了有关它的性质,并将进一步研 究提高它的光催化效果。 关键词:半导体材料导电能力载流子电阻率电子空穴 正文: 半导体材料是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半导体材料是一类具有半导体性能、可用来制作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的电子材料,其电导率在10(U-3)~10(U-9)欧姆/厘米范围内。 半导体材料可按化学组成来分,再将结构与性能比较特殊的非晶态与液态半导体单独列为一类。按照这样分类方法可将半导体材料分为元素半导体、无机化合物半导体、有机化合物半导体和非晶态与液态半导体。 制备不同的半导体器件对半导体材料有不同的形态要求,包括单晶的切片、磨片、抛光片、薄膜等。半导体材料的不同形态要求对应不同的加工工艺。常用的半导体材料制备工艺有提纯、单晶的制备和薄膜外延生长。 半导体材料虽然种类繁多但有一些固有的特性,称为半导体材料的特性参数。这些特性参数不仅能反映半导体材料与其他非半导体材料之间的差别,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反映各种半导体材料之间甚至同一种材料在不同情况下特性上的量的差别。常用的半导体材料的特性参数有:禁带宽度、电阻率、载流子迁移率(载流子即半导体中参加导电的电子和空穴)、非平衡载流子寿命、位错密度。禁带宽度由半导体的电子态、原子组态决定,反映组成这种材料的原子中价电子从束缚状态激发到自由状态所需的能量。电阻率、载流子迁移率反映材料的导电能力。非平衡载流子寿命反映半导体材料在外界作用(如光或电场)下内部的载流子由非平衡状态向平衡状态过渡的弛豫特性。位错是晶体中最常见的一类晶体缺陷。位错密度可以用来衡量半导体单晶材料晶格完整性的程度。当然,对于非晶态半导体是没有这一反映晶格完整性的特性参数的。 半导体材料的特性参数对于材料应用甚为重要。因为不同的特性决定不同的用途。晶体管对材料特性的要求:根据晶体管的工作原理,要求材料有较大的非平衡载流子寿命和载流子迁移率。用载流子迁移率大的材料制成的晶体管可以工作于更高的频率(有较好的频率响应)。晶体缺陷会影响晶体管的特性甚至使其失效。晶体管的工作温度高温限决定于禁带宽度的大小。禁带

半导体材料能带测试及计算

半导体材料能带测试及计算 对于半导体,是指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其具有一定的带隙(E g)。通常对半导体材料而言,采用合适的光激发能够激发价带(VB)的电子激发到导带(CB),产生电子与空穴对。 图1. 半导体的带隙结构示意图。 在研究中,结构决定性能,对半导体的能带结构测试十分关键。通过对半导体的结构进行表征,可以通过其电子能带结构对其光电性能进行解析。对于半导体的能带结构进行测试及分析,通常应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如图2): 1.紫外可见漫反射测试及计算带隙E g; 2.VB XPS测得价带位置(E v); 3.SRPES测得E f、E v以及缺陷态位置; 4.通过测试Mott-Schottky曲线得到平带电势; 5.通过电负性计算得到能带位置. 图2. 半导体的带隙结构常见测试方式。 1.紫外可见漫反射测试及计算带隙 紫外可见漫反射测试 2.制样:

背景测试制样:往图3左图所示的样品槽中加入适量的BaSO4粉末(由于BaSO4粉末几乎对光没有吸收,可做背景测试),然后用盖玻片将BaSO4粉末压实,使得BaSO4粉末填充整个样品槽,并压成一个平面,不能有凸出和凹陷,否者会影响测试结果。 样品测试制样:若样品较多足以填充样品槽,可以直接将样品填充样品槽并用盖玻片压平;若样品测试不够填充样品槽,可与BaSO4粉末混合,制成一系列等质量分数的样品,填充样品槽并用盖玻片压平。 图3. 紫外可见漫反射测试中的制样过程图。 1.测试: 用积分球进行测试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采用背景测试样(BaSO4粉末)测试背景基线(选择R%模式),以其为background测试基线,然后将样品放入到样品卡槽中进行测试,得到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测试完一个样品后,重新制样,继续进行测试。 ?测试数据处理 数据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截线法和Tauc plot法。截线法的基本原理是认为半导体的带边波长(λg)决定于禁带宽度E g。两者之间存在E g(eV)=hc/λg=1240/λg(nm)的数量关系,可以通过求取λg来得到E g。由于目前很少用到这种方法,故不做详细介绍,以下主要来介绍Tauc plot法。 具体操作: 1、一般通过UV-Vis DRS测试可以得到样品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如图4所示; 图4. 紫外可见漫反射图。

半导体材料论文

砷化镓单晶的制备及应用 摘要 随着全球科技的快速发展,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作为信息领域的命脉,光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无疑成为了科技发展的焦点。砷化镓作为第二代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现在虽然还没有硅材料应用的普及,但它凭借着工作速度和频率上的优势也在迅速地扩大着它的使用领域。为了能让大家更好地了解砷化镓这个具有无限潜力和广阔前景的半导体单晶,我决定对砷化镓的制备工艺过程及其应用做一些介绍。 Summary As the global technologe developes fast,the world has entered the information age.To be the lifeblood of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optoelectronics and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undoubtedly become the focu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As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III-V compound semiconductor,Though GaAs is not as universal as Si,with the superiority of its work speed and frequency,it is expanding its field of use fast.In order to let you know GaAs better,I decide to introduce something about GaAs's preparation process and application 关键词:制备密封熔体直拉法热传递缺陷性能发展动态应用领域一、砷化镓的制备过程 随着对砷化镓使用的愈加广泛,人类对砷化镓的制备工艺也在进行着不断地研究和完善,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多种砷化镓的制备工艺技术,其中最主要的要属水平布里奇曼法和液态密封法。下面我将对液态密封法制备砷化镓工艺全过程做一些介绍。 液态密封法也称LEP法或LEC法,它是目前拉制大直径III-V族化合物晶体的最重要的方法。它的大概过程是再高压炉内,将欲拉制的化合物材料盛于石英坩埚中,上面覆盖一层透明而黏滞的惰性熔体,将整个化合物熔体密封起来,然后再在惰性熔体上充以一定压力的惰性气体,用此法来抑制化合物材料的离解。 LEC法制备砷化镓单晶的工艺流程如下: 1.装料:一石英杯装Ga,一石英安瓶装As,石英坩埚中装B2O3。 2.抽真空下,B2O3加热脱水(900-1000度),Ga杯,As瓶烘烤除去氧化膜。 3.降温至600-700度,将Ga倒入坩埚内沉没在B2O3下,充Ar气。

材料测试与分析总复习

XRD复习重点 1.X射线的产生及其分类 2.X射线粉晶衍射中靶材的选取 3.布拉格公式 4.PDF卡片 5.X射线粉晶衍射谱图 6.X射线粉晶衍射的应用 电子衍射及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分析复习提纲 透射电镜分析部分: 4.TEM的主要结构,按从上到下列出主要部件 1)电子光学系统——照明系统、图像系统、图像观察和记录系统;2)真空系统; 3)电源和控制系统。电子枪、第一聚光镜、第二聚光镜、聚光镜光阑、样品台、物镜光阑、物镜、选区光阑、中间镜、投影镜、双目光学显微镜、观察窗口、荧光屏、照相室。 5. TEM和光学显微镜有何不同? 光学显微镜用光束照明,简单直观,分辨本领低(0.2微米),只能观察表面形貌,不能做微区成分分析;TEM分辨本领高(1A)可把形貌观察,结构分析和成分分析结合起来,可以观察表面和内部结构,但仪器贵,不直观,分析困难,操作复杂,样品制备复杂。 6.几何像差和色差产生原因,消除办法。 球差即球面像差,是由于电磁透镜的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对电子的折射能力不符合预定的规律而造成的。减小球差可以通过减小CS值和缩小孔径角来实现。 色差是由于入射电子波长(或能量)的非单一性造成的。采取稳定加速电压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小色差;适当调配透镜极性;卡斯汀速度过滤器。 7.TEM分析有那些制样方法?适合分析哪类样品?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制样方法:化学减薄、电解双喷、竭力、超薄切片、粉碎研磨、聚焦离子束、机械减薄、离子减薄; TEM样品类型:块状,用于普通微结构研究; 平面,用于薄膜和表面附近微结构研究; 横截面样面,均匀薄膜和界面的微结构研究; 小块粉末,粉末,纤维,纳米量级的材料。 二级复型法:研究金属材料的微观形态; 一级萃取复型:指制成的试样中包含着一部分金属或第二相实体,对它们可以直接作形态检验和晶体结构分析,其余部分则仍按浮雕方法间接地观察形态; 金属薄膜试样:电子束透明的金属薄膜,直接进行形态观察和晶体结构分析; 粉末试样:分散粉末法,胶粉混合法 思考题: 1.一电子管,由灯丝发出电子,一负偏压加在栅极收集电子,之后由阳极加速,回答由灯丝到栅极、由栅极到阳极电子的折向及受力方向? 2.为什么高分辨电镜要使用比普通电镜更短的短磁透镜作物镜? 高分辨电镜要比普通电镜的放大倍数高。为了提高放大倍数,需要短焦距的强磁透镜。透镜的光焦度1/f与磁场强度成H2正比。较短的f可以提高NA,使极限分辨率更小。 3.为什么选区光栏放在“象平面”上? 电子束之照射到待研究的视场内;防止光阑受到污染;将选区光阑位于向平面的附近,通过

半导体材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发展趋势总结 材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与先导。每一种重大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都把人类支配自然的能力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材料已成为人类发晨的里程碑。本世纪中期单晶硅材料和半导体晶体管的发明及其硅集成电路的研究成功,导致了电子工业大革命。使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的初期,石英光纤材料和光学纤维的研制成功,以及GaAs等Ⅲ-Ⅴ族化合物的材料的研制成功与半导体激光器的发明,使光纤通信成为可能,目前光纤已四通八达。我们知道,每一束光纤,可以传输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路电话,这与激光器的发明以及石英光纤材料、光纤技术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超晶格概念的提出MBE、MOCVD先进生长技术发展和完善以及超品格量子阱材料包括一维量子线、零维量子点材料的研制成功。彻底改变了光电器件的设计思想。使半导体器件的设计与制造从过去的杂质工程发展到能带工程。出现了以“电学特性和光学特性的剪裁”为特征的新范畴,使人类跨入到以量子效应为基础和低维结构为特征的固态量子器件和电路的新时代,并极有可能触发新的技术革命。半导体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已成为21世纪信息社会的二大支柱高技术产业的基础材料。它的发展对高速计算、大容量信息通信、存储、处理、电子对抗、武器装备的微型化与智能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的安全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几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硅单晶材料 硅单晶材料是现代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和微电子工业的基础。目前微电子的器件和电路,其中有90%到95%都是用硅材料来制作的。那么随着硅单晶材料的进一步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硅单晶材料是从石英的坩埚里面拉出来的,它用石墨作为加热器。所以,来自石英里的二氧化硅中氧以及加热器的碳的污染,使硅材料里面包含着大量的过饱和氧和碳杂质。过饱和氧的污染,随着硅单晶直径的增大,长度的加长,它的分布也变得不均匀;这就是说材料的均匀性就会遇到问题。杂质和缺陷分布的不均匀,会使硅材料在进一步提高电路集成度应用的时候遇到困难。特别是过饱和的氧,在器件和电路的制作过程中,它要发生沉淀,沉淀时的体积要增大,会导致缺陷产生,这将直接影响器件和电路的性能。因此,为了克服这个困难,满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集成度的进一步提高,人们不得不采用硅外延片,就是说在硅的衬底上外延生长的硅薄膜。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氧和碳等杂质的污染,同时也会提高材料的纯度以及掺杂的均匀性。利用外延方法,还可以获得界面非常陡、过渡区非常窄的结,这样对功率器件的研制和集成电路集成度进一步提高都是非常有好处的。这种材料现在的研究现状是6英寸的硅外延片已用于工业的生产,8英寸的硅外延片,也正在从实验室走向工业生产;更大直径的外延设备也正在研制过程中。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大功率器件,一些抗辐照的器件和电路等,也需要高纯区熔硅单晶。区熔硅单晶与直拉硅单晶拉制条件是不一样的,它在生长时,不与石英容器接触,材料的纯度可以很高;利用这种材料,采用中子掺杂的办法,制成N或P型材料,用于大功率器件及电路的研制,特别是在空间用的抗辐照器件和电路方面,它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当然还有以硅材料为基础的SOI材料,也就是半导体/氧化物/绝缘体之意,这种材料在空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总之,从提高集成电路的成品率,降低成本来看的话,增大硅单晶的直径,仍然是一个大趋势;因为,只有材料的直径增大,电路的成本才会下降。我们知道硅技术有个摩尔定律,每隔18个月它的集成度就翻一番,它的价格就掉一半,价格下降是同硅的直径的增大密切相关的。在一个大圆片上跟一个小圆片上,工艺加工条件相同,但出的芯片数量则不同;所以说,增大硅的直径,仍然是硅单晶材料发展的一个大趋势。那我们从提高硅的

《半导体器件测试技术》课程论文模板

2011—2012年第二学期《半导体器件测试技术》期末考核课程论文 西数WDC WD3200AAJS-08L7A0 (320GB) 硬盘测试报告 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10级 姓名:张三 学号: XXXXXXXXXXXX 2012年6月23日 西数WDC WD3200AAJS-08L7A0 (320GB) 硬盘测试报告 张三XXXXXXXXXX 摘要:一台计算机的主要组成原件有三大件,即:CPU、主板、内存。一台计算机的性能优劣也主要由这三大件来决定的,它们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整台计算机给不给力。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在计算机里存储的资料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出计算机内还有一样东西也越来越重要,那就是硬盘了。 关键字:硬盘、转速、传输速率、容量、缓存 引言 硬盘是一种主要的电脑存储媒介,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这些碟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不过,现在可移动硬盘越来越普及,种类也越来越多。 绝大多数台式电脑使用的硬盘要么采用 IDE 接口,要么采用 SCSI 接口。SCSI 接口硬盘的优势在于,最多可以有七种不同的设备可以联接在同一个控制器面板上。由于硬盘以每秒3000—10000转的恒定高速度旋转,因此,从硬盘上读取数据只需要很短的时间。 如今市场上的硬盘生产厂商很多,硬盘的品牌也就很多,今天我测试的一款硬盘呢是一款PC兼容机的西数的WD3200AAJS-08L7A0(320GB)的硬盘。测试硬盘有很多方法,也有很多专业的硬盘测试软件。这次我就采取了用专业软件测试,所以在测试之前呢,首先要去选择下载一个硬盘测试软件,我选择的是一个硬盘测试的专业版软件,HD Tune 专业版 v4.60 –硬盘专业工具。测试硬盘主要就是对硬盘的一些主要参数进行测量。一块硬盘的主要参数包括:

半导体材料ZnO专题介绍

深圳大学考试答题纸 (以论文、报告等形式考核专用) 二○~二○学年度第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主讲教师评分学号姓名专业年级 教师评语: 题目:

目录 摘要 (4) 1.ZnO的发展历史与基本性质 (5) 1.1 ZnO的发展历史 (5) 1.2 ZnO的基本性质 (5) 1.2.1 ZnO的晶体结构 (5) 1.2.2 ZnO的物理化学性质 (6) 1.2.3 ZnO的其他性质 (7) 1.2.3.1 紫外受激发射特性 (7) 1.2.3.2透明导体特性 (8) 1.2.3.3 气敏性 (8) 1.2.3.4 压敏特性 (8) 1.2.3.5 P-N结特性 (9) 1.2.3.6压电特性 (9) 2.ZnO的原料的获取与提纯 (10) 2.1原料的获取 (10) 2.2原料的提纯 (11) 2.2.1直接法(美国法) (11) 2.2.2间接法(法国法) (11) 2.2.3化学湿法 (12) 3.ZnO的单晶的制备 (13) 3.1水热法 (13) 3.2 化学气相输运法 (14) 4.ZnO的薄膜的制备 (16) 4.1 脉冲激光沉积法PLD (16) 4.2 金属有机物气相外延法MOCVD (17) 4.3 喷雾热解法 (17) 4.4磁控溅射法 (18)

4.5溶胶-凝胶法Sol-gel (19) 5.ZnO的应用与前景 (21) 5.1ZnO的应用方向 (21) 5.1.1短波长发光材料 (21) 5.1.2氮化镓薄膜的缓冲层 (22) 5.1.3集成光学 (22) 5.1.4电声器件与声光器件 (22) 5.1.5 传感器和高效率器件 (22) 5.2 ZnO的问题与挑战 (23) 5.3 ZnO的前景 (24) 谢辞 (25) 参考文献 (26)

半导体材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半导体材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发展趋势总结 材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与先导。每一种重大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都把人类支配自然的能力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材料已成为人类发晨的里程碑。本世纪中期单晶硅材料和半导体晶体管的发明及其硅集成电路的研究成功,导致了电子工业大革命。使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的初期,石英光纤材料和光学纤维的研制成功,以及GaAs 等Ⅲ-Ⅴ族化合物的材料的研制成功与半导体激光器的发明,使光纤通信成为可能,目前光纤已四通八达。我们知道,每一束光纤,可以传输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路电话,这与激光器的发明以及石英光纤材料、光纤技术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超晶格概念的提出MBE、MOCVD先进生长技术发展和完善以及超品格量子阱材料包括一维量子线、零维量子点材料的研制成功。彻底改变了光电器件的设计思想。使半导体器件的设计与制造从过去的杂质工程发展到能带工程。出现了以“电学特性和光学特性的剪裁”为特征的新范畴,使人类跨入到以量子效应为基础和低维结构

的制作过程中,它要发生沉淀,沉淀时的体积要增大,会导致缺陷产生,这将直接影响器件和电路的性能。因此,为了克服这个困难,满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集成度的进一步提高,人们不得不采用硅外延片,就是说在硅的衬底上外延生长的硅薄膜。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氧和碳等杂质的污染,同时也会提高材料的纯度以及掺杂的均匀性。利用外延方法,还可以获得界面非常陡、过渡区非常窄的结,这样对功率器件的研制和集成电路集成度进一步提高都是非常有好处的。这种材料现在的研究现状是6英寸的硅外延片已用于工业的生产,8英寸的硅外延片,也正在从实验室走向工业生产;更大直径的外延设备也正在研制过程中。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大功率器件,一些抗辐照的器件和电路等,也需要高纯区熔硅单晶。区熔硅单晶与直拉硅单晶拉制条件是不一样的,它在生长时,不与石英容器接触,材料的纯度可以很高;利用这种材料,采用中子掺杂的办法,制成N或P型材料,用于大功率器件及电路的研制,特别是在空间用的抗辐照器件和电路方面,

半导体材料论文

1半导体材料的战略地位 上世纪中叶,单晶硅和半导体晶体管的发明及其硅集成电路的研制成功,导致了电子工业革命;上世纪70年代初石英光导纤维材料和GaAs激光器的发明,促进了光纤通信技术迅速发展并逐步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超晶格概念的提出及其半导体超晶格、量子阱材料的研制成功,彻底改变了光电器件的设计思想,使半导体器件的设计与制造从“杂质工程”发展到“能带工程”。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使人类能从原子、分子或纳米尺度水平上控制、操纵和制造功能强大的新型器件与电路,必将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和军事对抗的形式,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2几种主要半导体材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1硅材料 从提高硅集成电路成品率,降低成本看,增大直拉硅(CZ-Si)单晶的直径和减小微缺陷的密度仍是今后CZ-Si发展的总趋势。目前直径为8英寸(200mm)的Si单晶已实现大规模工业生产,基于直径为12英寸(300mm)硅片的集成电路(IC‘s)技术正处在由实验室向工业生产转变中。目前300mm,0.18μm工艺的硅ULSI生产线已经投入生产,300mm,0.13μm工艺生产线也将在2003年完成评估。18英寸重达414公斤的硅单晶和18英寸的硅园片已在实验室研制成功,直径27英寸硅单晶研制也正在积极筹划中。 从进一步提高硅IC‘S的速度和集成度看,研制适合于硅深亚微米乃至纳米工艺所需的大直径硅外延片会成为硅材料发展的主流。另外,SOI材料,包括智能剥离(Smart cut)和SIMOX材料等也发展很快。目前,直径8英寸的硅外延片和SOI材料已研制成功,更大尺寸的片材也在开发中。 理论分析指出30nm左右将是硅MOS集成电路线宽的“极限”尺寸。这不仅是指量子尺寸效应对现有器件特性影响所带来的物理限制和光刻技术的限制问题,更重要的是将受硅、SiO2自身性质的限制。尽管人们正在积极寻找高K介电绝缘材料(如用Si3N4等来替代SiO2),低K介电互连材料,用Cu代替Al引线以及采用系统集成芯片技术等来提高ULSI 的集成度、运算速度和功能,但硅将最终难以满足人类不断的对更大信息量需求。为此,人们除寻求基于全新原理的量子计算和DNA生物计算等之外,还把目光放在以GaAs、InP为基的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特别是二维超晶格、量子阱,一维量子线与零维量子点材料和可与硅平面工艺兼容GeSi合金材料等,这也是目前半导体材料研发的重点。 2.2 GaAs和InP单晶材料 GaAs和InP与硅不同,它们都是直接带隙材料,具有电子饱和漂移速度高,耐高温,抗辐照等特点;在超高速、超高频、低功耗、低噪音器件和电路,特别在光电子器件和光电集成方面占有独特的优势。 目前,世界GaAs单晶的总年产量已超过200吨,其中以低位错密度的垂直梯度凝固法(VGF)和水平(HB)方法生长的2-3英寸的导电GaAs衬底材料为主;近年来,为满足

半导体材料能带测试及计算

半导体材料能带测试及计算对于半导体,是指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其具有一定的带隙(E g)。通常对半导体材料而言,采用合适的光激发能够激发价带(VB)的电子激发到导带(CB),产生电子与空穴对。 图1. 半导体的带隙结构示意图。 在研究中,结构决定性能,对半导体的能带结构测试十分关键。通过对半导体的结构进行表征,可以通过其电子能带结构对其光电性能进行解析。对于半导体的能带结构进行测试及分析,通常应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如图2): 1.紫外可见漫反射测试及计算带隙E g; 2.VB XPS测得价带位置(E v); 3.SRPES测得E f、E v以及缺陷态位置; 4.通过测试Mott-Schottky曲线得到平带电势; 5.通过电负性计算得到能带位置.

图2. 半导体的带隙结构常见测试方式。 1.紫外可见漫反射测试及计算带隙 紫外可见漫反射测试 2.制样: 背景测试制样:往图3左图所示的样品槽中加入适量的BaSO4粉末(由于BaSO4粉末几乎对光没有吸收,可做背景测试),然后用盖玻片将BaSO4粉末压实,使得BaSO4粉末填充整个样品槽,并压成一个平面,不能有凸出和凹陷,否者会影响测试结果。 样品测试制样:若样品较多足以填充样品槽,可以直接将样品填充样品槽并用盖玻片压平;若样品测试不够填充样品槽,可与BaSO4粉末混合,制成一系列等质量分数的样品,填充样品槽并用盖玻片压平。 图3. 紫外可见漫反射测试中的制样过程图。 1.测试:

用积分球进行测试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采用背景测试样(BaSO4粉末)测试背景基线(选择R%模式),以其为background测试基线,然后将样品放入到样品卡槽中进行测试,得到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测试完一个样品后,重新制样,继续进行测试。 ?测试数据处理 数据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截线法和Tauc plot法。截线法的基本原理是认为半导体的带边波长(λg)决定于禁带宽度E g。两者之间存在E g(eV)=hc/λg=1240/λg(nm)的数量关系,可以通过求取λg来得到E g。由于目前很少用到这种方法,故不做详细介绍,以下主要来介绍Tauc plot法。 具体操作: 1、一般通过UV-Vis DRS测试可以得到样品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如图4所示; 图4. 紫外可见漫反射图。 2. 根据(αhv)1/n = A(hv – Eg),其中α为吸光指数,h为普朗克常数,v为频率,Eg为半导体禁带宽度,A为常数。其中,n与半导体类型相关,直接带隙半导体的n取1/2,间接带隙半导体的n为2。

半导体材料概念简介---选修课论文

半导体材料 摘要:目前半导体产品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中,半导体材料及其应用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本文对半导体材料的定义、特性性能、材料分类及应用和发展方向作出简要解析。 关键词:半导体材料半导体材料分类半导体特性制备方法半导体材料应用引言:20世纪中叶,单晶硅和半导体晶体管的发明及其硅集成电路的研制成功,导致了电子工业革命;70年代光纤通讯技术迅速发展并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超晶格概念的提出及其半导体超晶格,量子阱材料的诞生,改变了光电器件的发展,纳米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使得半导体进入纳米时代。然而半导体材料的价值仍在于它的光学、电学及其他各种特性,自硅出现在很长时间内,硅仍将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主要材料,如在军事领域中应用的抗辐射硅单体、高效太阳能电池用硅单体、红外CCD器件用硅单体等。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和半导体材料的研究,微电子技术朝着高密度,高可靠性方向发展,各种各样新的半导体材料出现,而 GaAs和InP基材料等还是化合物半导体及器件的主要支柱材料。与此同时以硅材料为核心的当代微电子技术趋向于纳米级,到达这一尺寸后,一些列来自期间工作原理和工艺技术本身的物理限制以及制造成本大幅度提高等将成为难以克服的问题,为满足人类社会不断增长的对更大信息量的需求,近年来新的半导体材料制备方法出现,新的制备方法的研究与发展极有可能触发当前国际前沿研究热点,从而引起新的技术革命。 中国半导体材料经过40多年的研究与发展,已具备了相当的基础,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技术获得明显发展,除满足国内需求外,一些材料已经进入国际市场,然而综观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全局,上端的设计,制造业较弱,尤其凸显的瓶颈部位式设计与材料设备业,但是可以相信整个发展大路上市顺利的,中国半导体材料应该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系统技术的开发人才,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尽快在材料设备业发展。 1.半导体材料的定义及性质 当今,以半导体材料为芯片的各种产品已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生产中,电视机,电子计算机,电子表等等,半导体材料为什么会拥有如此巨大的应用,我们

半导体材料文献综述

姓名:高东阳 学号:1511090121 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B0901 指导教师:张芳 日期: 2011 年12月 7日

半导体材料的研究综述 高东阳辽东学院B0901 118003 摘要:半导体材料的价值在于它的光学、电学特性可充分应用与器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半导体材料越来越多的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其产品更好的服务于人类,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及生产。文章从半导体材料基本概念的界定、半导体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半导体材料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对我国近十年针对此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希望能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半导体材料,研究,综述 20世纪中叶,单晶硅和半导体晶体管的发明及其硅集成电路的研制成功,导致了电子工业革命;20世纪70年代初石英光导纤维材料和GaAs激光器的发明,促进了光纤通信技术迅速发展并逐步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超晶格概念的提出及其半导体超晶格、量子阱材料的研制成功,彻底改变了光电器件的设计思想,使半导体器件的设计与制造从“杂质工程”发展到“能带工程”。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此笔者主要针对半导体材料产业的发展、半导体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综述,希望引起社会的关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关于半导体材料基础材料概念界定的研究 陈良惠指出自然界的物质、材料按导电能力大小可分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三大类。半导体的电导率在10-3~ 109欧·厘米范围。在一般情况下,半导体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与金属导体恰好相反。凡具有上述两种特征的材料都可归入半导体材料的范围。[1] 半导体材料(semiconductormaterial)是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半导体材料是一类具有半导体性能、可用来制作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的电子材料,其电导率在10(U-3)~10(U-9)欧姆/厘米范围内。[2]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半导体材料的界定会越来越精确。 二、关于半导体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解决对策的分析 王占国指出中国半导体产业市场需求强劲,市场规模的增速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不过,产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的繁荣并不表明国内企业分得的份额更大。相反,中国的半导体市场正日益成为外资公司的乐土。[3]

论文书写格式

南昌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书写式样 一、页面设置:上2.54cm,下2.54cm,左3.67cm,右2.67cm,行间距1.35倍。 二、目录:“目录”两字小三号宋体加粗,目录内容小四号宋体。 三、摘要 1.中文摘要:标题小二号宋体加粗,“专业、学号、姓名、指导教师”五号宋体,“摘要”两字四号宋体,摘要内容小四号宋体,“关键词”三字小 四号宋体加粗, 2.英文摘要:标题小二号Times New Roman 体加粗,“Abstract”四号Times New Roman 体;“Abstract”内容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体,“Keyword” 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体加粗。 四、正文:标题四号宋体,正文内容小四号宋体。 五、图表:图表内容五号宋体。 六、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四字四号宋体,参考文献内容小四号宋体,其中英文用 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体。 七、致谢:致谢两字四号宋体,致谢内容小四号宋体。 具体书写式样如下: 1、目录式样(内容小四号宋体) 目录(小三号宋体)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第一章GaN基半导体材料及器件进展(多数文章为“绪论”) (1) 1 .1III族氮化物材料及其器件的进展与应用 (1) 1. 2III族氮化物的基本结构和性质 (4) 1. 3掺杂和杂质特性 (12) 1. 4 氮化物材料的制备 (13) 1. 5 氮化物器件 (19) 1. 6 GaN基材料与其它材料的比较 (22) 1. 7本论文工作的内容与安排 (24) 第二章氮化物MOCVD生长系统和生长工艺 (31) 2.1 MOCVD材料生长机理 (31) 2. 2本论文氮化物生长所用的MOCVD设备 (3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