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安全论文

儿童用药安全论文
儿童用药安全论文

儿童用药安全浅析

摘要:目的:浅析我国儿童用药的近况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改善的对策,以期保证儿童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对某儿童医院的药品管理、药物说明书及药物剂量、剂型进行安全隐患的测评,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经调查发现,目前儿童用药的主要问题包括:儿童用药在药品说明书介绍含糊,药物的剂型、规格、包装不当,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应用不合理。结论:药物治疗是目前儿童疾病治愈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其管理及安全性、合理性尚不完善,儿童用药不良事件屡屡发生。应加强对药物的管理,重视药学人员的培训,进一步确保儿童用药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关键词:儿童;用药安全性;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261-01

儿童是一类具有特殊生理状态的群体,其免疫力差、机体各组织脏器发育尚不完全,故药物应用具有其特殊的反应性和敏感性。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我国患病儿童的比例约占患病总人口的

20%[1],儿童用药需求量较大。然而目前儿童药品的现状、用药情况不容乐观,用药不合理现象频现。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重视和管理儿童安全用药问题。本文通过对某儿童医院药物管理和用药安全性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隐患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现报道如下。

1药动学水平浅析儿童生理的特殊性

合理用药论文安全用药论文

合理用药论文安全用药论文: 浅论医院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职能和作用[摘要]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全球有1/3的患者死于用药不当,有1/7因病死亡的患者不是死于自身所患的疾病,而是死于用药不合理。面临如此现状,作为医院药师,职责要求我们要顺应药师职能的转变和药学工作的转型,积极主动地学习药物相关知识、临床医学知识,运用药学专长,推动临床合理用药,为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医疗事业的发展尽一份应尽之责。 [关键词] 药师; 合理用药;职能和作用 [中图分类号] R192.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1-144-01 1 当前临床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 1.1 滥用抗生素 在临床上,选用药物不当的现象相当普遍,特别是抗生素的滥用最为严重,这是全球都非常关注而令人担忧的问题。临床医师忽视抗生素的用药指导原则和指针,在没有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情况下,试验性选用抗生素,常见一种抗菌药物用几天,疗效不好就换其它的抗菌药物,整个治疗过程一个患者可换三至四种或更多的抗菌药

物,既耽误了治疗,又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严重增加了细菌耐药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1.2 盲目用药 临床医师不熟悉药物或忽视药物的不良反应,例如我们常见医师们轻率地给孕妇选用洛美沙星、给小儿静脉滴注诺氟沙星,这两个药物均属喹诺酮类药,在未成年动物实验中可影响骨骼发育。说明书中明确规定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未成年儿童禁止使用该类药物。又如,医师在同一张处方上,开具同一药品的商品名和通用名,说明医师缺乏对药物的了解导致开具处方的不规范性和用药的盲目性。 1.3 超剂量用药 例1:一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医生为其开具如下处方: 5%GS500ml+Vc2g+Vk140mg+西味替丁0.8g静滴。根据说明书要求:维生素K1的正确用量为每次10mg,一天不能超过20mg。 例2:一名83岁老人术后预防感染用药,选用头孢他啶,每次4gq12h,一天的总剂量高达8g,而该药正常用量对一些重度感染每次2gq8h,每天最大量为6g,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应减少至正常用量的2/3~1/2,每日剂量应不超过3g。超剂量用药,许多患者不能耐受,更有甚者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不仅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又造成药品资源的浪费。

合理用药论文

合理用药 关键词:药物,药物两重性,药物滥用,改进措施 摘要:从药物的定义谈起,讲述了药物的两重性带来的影响,药物滥用的现象和危害及如何预防不合理用药的一些改进措施。 药品是指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药物用得合适,能够治疗疾病;用得不当,轻则加重病情,重则危害生命。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在全世界的死亡病例中,有1/3是由于用药不当致死的。药物的作用都是一分为二的,正如所有事物的一分为二的特性。用药之后既可产生防治疾病的有益作用。亦会产生与防治疾病无关、甚至对机体有毒性的作用,前者称为治疗作用,后者则称为不良反应。 那么治疗作用又分为两种,一是预防作用,即利用药物进行疾病的预防。二是治疗作用。治疗作用是药物的主要作用。一般分为对症治疗与对因治疗。对症治疗的目的是改善疾病症状但并不能消除体内的治病因素。这种治疗虽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病因,但能缓解症状,减轻病人的痛苦;对因治疗的目的是消除治病因素。治疗疾病时对症治疗与对因治疗同样重要,临床医师应根据病情合理应用。

相反的,大多数药物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根据我国的情况推算,全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病人达250万;在住院病人中,每年约有19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的死亡人数是主要传染病死亡人数的10倍,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我国现有的180万聋哑儿童中,有60%以上是由于用药不合理造成的。 药物的治疗作用和副作用是事物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它们是互相依存的,不可能单独存在,而在很多情况下是副作用比治疗作用还多,影响面还大。尤其是现在社会中一些药物的滥用更加加重了由药物导致人体疾病的可能性。对于药物的滥用,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主要的方面: 1、抗菌药物的滥用很多人在使用抗菌药物方面,由于存在许多模糊认识,因此造成抗菌药物滥用。根据药学专家分析,人们在对抗菌药物认识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误区,一是认为抗菌药物越贵越好,治病越有效。其实每种抗菌药物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二是随意滥用。最典型的就是许多人用抗菌药物治疗感冒,感冒大多是病毒感染,抗菌药物能抗细菌和某些微生物,但不抗病毒,如果乱用抗菌药物,只会增大副作用,并使机体产生耐药性;三是不按医嘱服药。一些人患病后,病情较重时能按时按量服药,一旦病情缓解便随心所欲。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四是认为多多益善,越多越好,只要是抗菌药物就能消炎,甚至把几

最新整理儿童合理用药教学文稿

儿童合理用药 课程21 儿童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rational drug use)是以系统的、综合的医药学和管理学等知识来指导用药,使药物治疗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基本要求。世界卫生组织对合理用药的定义是“患者能得到适合于他们的临床需要和符合他们个体需要的药品以及正确的用药方法(给药途径、剂量、给药间隔时间和疗程);这些药物必须质量可靠、可获得、而且可负担的起(对患者和社会的费用最低)”。 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生长发育是其突出特点,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各脏器和身体机能不断成熟和完善。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身高、体重、体表面积、组织器官、内脏功能等差别很大,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以及所患疾病与成人不尽相同,因此不能把儿童看作“成人的缩影”,在治疗疾病用药时不能仅仅将成人剂量进行简单的缩减,应根据疾病特点、生理特点、个体特点选择适宜的药物和剂量,保证治疗药物的安全和有效。 一、我国儿童用药现状和存在问题 我国现有14周岁以下儿童占人口总数的30%,据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显示: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12.9%,其中新生儿是24.4%。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如此之高,除了和儿童自身生理特点有关之外,也反映出儿童用药存在许多问题: 1、适合不同年龄阶段需要的专用药物制剂品种与规格太少。据中商情报网资料报道,截至到2013年1月我国国产药品批文共有18万余条,其中专用于儿童的药品(指通用名中有明确说明儿童用药的药品)批文仅3000余条,涉及品种400多个。3000余条批文中,超过六成为中成药,400多个品种超过八成为中成药,从剂型的角度看颗粒剂等口服剂型占主导地位。有资料表明,国内医药市场现有3500多个制剂品种,90%的药品无适用于儿童的剂型,其中写明供儿童使用的只有70多种。 2、专属的儿童药物临床试验基础薄弱、药学资料不足(如小儿药物治疗浓度范围),新药上市往往缺乏必要的儿童临床试验资料。 3、使用说明不规范,儿童临床常用药和市场上的常见药品中,药品说明书关于儿童用药的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几乎没有特别说明;儿童被迫使用成人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全国27个省(区、市)城乡居民安全用药问题调查显示,69%的人看不懂说明书,乱吃药者近4成,有近3成家长把成人药减量给小孩吃。 4、不规范处方行为和不合理用药,未经许可的或超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药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全国27个省(区、市)城乡居民安全用药问题调查显示,儿童不合理用药比例高达12-32%。

安全用药知识

安全用药知识 什么叫安全合理用药? 安全合理用药就是应该做到:根据病情、病人体质和药物等全面情况适当选择药物、真正做到“对病下药”,同时以适当的 方法、适当的剂量、适当的时间准确用药,并且注意该药物的禁忌、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还要注意尽量少花钱。这样就可以做到安全、合理、有效、经济地用药了。下面就是一些关于用药的知识: 一、哪些中西药不可同服? 在生活中,不少人都有中西药同服的习惯,认为可以加强疗效。其实这种做法不科学。 (1)中成药舒肝丸不宜与西药胃复安合用,因舒肝丸中含有芍药,有解痉、镇痛作用,而胃复安则能加强胃的收缩,二者合用作用相反,会相抵药效。 (2)中成药止咳定喘膏、麻杏石甘片、防风通圣丸与西药复方降压片、优降宁不能同服。前三种含有麻黄素,会使动脉收缩升高血压,影响降压效果。 (3)中成药蛇胆川贝液与西药吗啡、杜冷丁、可待因不能同服。因为前者含有苦杏仁甙,与西药的毒性作用一样,都抑制呼吸,两者同服易导致呼吸衰竭。

(4)中成药益心丹、香莲丸、川贝枇杷含有生物碱,与西药阿托品、咖啡因同服会增加毒性,引起药物中毒。 (5)中成药益心丹、麝香保心丸、六味地黄丸不宜与西药心律平、奎尼丁同服,因可导致心脏骤停。 (6)中药虎骨酒、人参酒、舒筋活络 酒与西药鲁米那等镇静止痛药同服可 加强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而发生危险。(7)丹参片不宜与胃舒平合用,丹参片的主要成 分是丹参酮、丹参酚、与胃舒平所含的氢氧铝化形成铝结合物,不易被肠道吸收,降低疗效。 (8)昆布片不宜与异烟肼合用,昆布片中含碘,在胃酸条件下,与异烟肼发生氧化反应,形成异烟酸、卤化物和氮气,失去抗结核杆菌功能。 (9)活络丹、香连片、贝母枇杷糖浆不宜与阿托品、咖啡因、氨茶碱合用。因前者含乌头、黄连、贝母等生物碱成分,与后者同服,很易增加毒性,出现药物中毒。 (10)止咳片、通宣理肺丸、消咳宁片不宜与地高辛合用,因前者均含麻黄,麻黄碱对心脏有兴奋作用,能加强地高辛对心脏的毒性,引起心律失常。 (11)国公酒、壮骨酒、骨刺消痛液不宜与阿司匹林同服。因前者含乙醇,合用则增加消化道的刺激性,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

儿童用药安全的调查报告白皮书

儿童用药安全的调查报告白皮书 1. 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儿童占比越来越小,意味着我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庭对儿童健康会越来越重视,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2. 我国 0~14 儿童两周患病率在 90~130%。 0~4 岁儿童两周患病率远高于 5~14 岁儿童。据国家卫生服务调查,2008 年我国0~4 岁、5~14 岁儿童的两周患病率分别为174.2%和 76.9%,均较 2003 年有明显上升。 3. 虽然近年我国儿童人口数及人口占比均呈下降趋势,但儿童门诊量一直处于增长态势。这与我国儿童医保覆盖率的增加以及人们的就诊意识增强有关。 4. 儿童患病率较高的疾病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 5. 口服是儿童最常用的给药方法。除此之外,适合儿童的给药方法有静脉注射法、肌肉注射法、吸入法、灌肠法、外用法等。 6. 临床专家建议,给儿童用药时,能选用口服、外用给药时,不选用注射给药。 7. 儿童由于年龄尚小,不宜服用片剂、胶囊等大体积药物。适用于该年龄段儿童的剂型有: (1)溶液剂、颗粒剂、糖浆剂、(干)混悬剂、泡腾片、散剂、滴剂等液体制剂或溶于液体后可制成液体状服用的剂

型; (2)注射剂; (3)皮肤黏膜剂型:贴剂、栓剂、软膏等; (4)吸入雾化剂型:气雾剂、喷雾剂、吸入粉雾剂等; 儿童服用的药物在口味上要求较高,具有不同果味的口服剂型儿童服用的依从性更高。 8. 儿童用药,按体表面积换算方法: <30kg 儿童体表面积(m2)估计:体重(kg)×0.035+0.1 >30kg 儿童体表面积(m2)估计:×0.02+1.05 药物剂量=儿童剂量/m2×估计体表面积 9. 本次调研中,调查家长认为生产企业应针对哪些疾病研发儿童专用药品,旨在指导生产企业针对何种疾病研发儿童专用药品,解决儿童药品市场需求问题。调研数据结果显示,流行性感冒既是儿童患病率最高,也是最多家长认为需要研发儿童用药的疾病,其次是扁桃体炎和支气管炎。儿童年龄段不同,各自家长认为企业应研发儿童专用药品的疾病领域也不同。相比而言,消化不良(便秘等)在 1 岁以下儿童中患病率较高,也较多该类家长认为需要研发儿童消化不良用药。4~8 岁儿童则对扁桃体炎儿童专用药品需求更为迫切。 10. 据统计,国内儿童用药(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儿童使用用法用量的药品)市场规模 2009 年已达 347.42 亿元

合理用药论文

浅谈合理用药 药物治疗是人类防治疾病、维护自身健康、保持世代生生不息的物质基础,是疾病治疗的基本方法,我们要保证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及其剂型和给药方法,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避免或减少可能发生的毒副反应。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当前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不是死于自然衰老及疾病,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据我国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统计, 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患者达250 万,其中约有19.2 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 而这种药物不良反应大多数由不合理用药引起,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占到全部用药者的12%~32%。 合理用药应当包括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适当性四大要素。 安全性——安全性是合理用药的首要条件,直接体现了对病人切身利益的保护。安全性不是药物不良反应最小或者无不良反应这类绝对概念,而是强调让用药者承受最小的治疗风险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 有效性一一病人使用药物,就是要通过药物的作用达到预期的目的。不同的药物其有效性的表现明显不同,分别为:1、根治致病原,治愈疾病;2、延缓疾病进程;3、缓解临床症状;4、预防疾病发生;5、避免某种不良反应的发生;6、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判断药物的有效性的指标有多种,临床常见的有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无效率等,预防用药有疾病发生率、降低死亡率等。 经济性——经济性并不是指尽量少用药或使用廉价药品,其正确含义应当是获得单位用药效果所投入的成本(成本/效果)应尽可能低,获得最满意的治疗效果。

适当性——合理用药最基本的要求是将适当的药品,以适合的剂量,在合适的时间内经适当的用药途径给相应的病人使用以汰到预期的治疗目的。 打针比吃药效果好吗? 从药物被吸收到发挥作用的速度来看,打针确实比吃药见效快,但并不是所有的病都需要通过打针治疗。有的病打针反而不如吃药来的有效。如一些消化道疾病采用口服给药,胃肠道局部药物浓度高,治疗效果好;对一般的伤风感冒等没必要打针,即使打针,效果也不一定好;而对一些只能口服不能注射的药,当然就更不用去受打针的痛苦和麻烦了。除此以外,打针会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痛苦,消毒不严还会产生医源性交叉感染,安全系数小。两种给药途径相比,口服给药比注射给药简便、易行、安全。因此国内外医药专家都主张凡是吃药能治疗的病,尽量不要打针。一般来说,凡是治普通的病,只要肠胃功能正常,给药均以口服为宜。下列情形是只能打针:①病人呕吐频繁或吞咽困难。②不被胃肠吸收或能被胃肠的消化液破坏的药。③口服片剂和注射针剂的治疗作用不同的药,不能都作为口服剂。④有些病必须用打针来治疗的就不能用口服剂。 针剂(注射液)可以口服吗? 制成注射液的药物,应通过注射的方式直接进入人体组织和血液,这样可使药物快速被人体吸收、迅速发挥药效。比如,青霉素钠盐和钾盐、肾上腺素、胰岛素等药物,只有制成针剂才能发挥作用。而如果把这样的药物改为口服则无法发挥药效。另外,注射液通过口服进入消化道后,其有效成分很容易被胃酸及消化酶分解、破坏,从而可导致药效降低甚至使药物失效,严重时还可引起消化道的不良反应。当然,确有少数注射液也可以口服。比如,医生有时会让慢性胃炎或胃溃疡患者口服庆大霉素注射液。但这主要是因为,庆大霉素注射液是以硫酸

儿童安全用药知识

儿童安全用药知识:儿童药物滥用抗菌药的严重后果 什么是药物滥用?“药物滥用”(Drug Abuse)是60年代中期国际上开始采用的专用词汇,它与我们平时所说的“滥用抗生素”“滥用激素”等滥用药物中的“滥用”概念截然不同。药物滥用的概念是指长期地使用过量具有依赖性潜力的药物,这种用药与公认医疗实践的需要无关,导致了成瘾性以及出现精神混乱和其它异常行为。 儿童药物滥用易引发药源性疾病 小儿(特别是新生儿和婴幼儿)的各种器官和生理功能不健全,肝脏对药物的解毒作用及肾脏对药物的排泄能力低下,肝酶系统及血脑屏障发育尚未完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与成人不同,对药物的不良反应不敏感,主诉不明确,容易造成医生判断失误或漏诊,因而易引发药源性疾病,而如果滥用药物则更易引发药源性疾病。 滥用抗菌药 目前抗菌药的滥用问题非常普遍。首先,病原体不明确的滥用现象非常普遍,对非细菌感染性疾病,如肠痉挛、单纯性腹泻以及一般感冒发热患儿,不究其因,先用抗菌药。据统计,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或普通感冒时,使用抗菌药者高达99%。90年代统计,我国已有180万聋哑儿童,60%以上是由于不合理用药所致,并以每年2万~4万递增,主要原因是抗菌药致聋,其中氨基糖苷类(包括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占80%。另外,对儿科的感染性腹泻,也存在不恰当地用抗菌药治疗的情况,事实上婴幼儿感染性腹泻62.8%~63.4%为轮状病毒和肠产毒性大肠杆菌感染,使用抗菌药既不能缩短病程,也不能减轻腹泻症状,相反导致了耐药菌株和二重感染的产生。 喹诺酮类抗菌药进入我国仅仅20多年,耐药率已达60%~70%,而且该类药物可引起幼年狗及其他哺乳动物的骨关节(特别是负重关节)的软骨组织损伤。美国医学文献已明确提示:18岁以下的患者,妊娠、哺乳妇女不作推荐;国内的某些专著和药品说明书中也同样提示禁用于幼儿或未成年人。然而,我国临床的实际情况是18岁以下的患儿及孕妇中使用较为普遍,且用量偏大。 中检智慧持续为您的健康导航,一次检测,终身受益,安全用药,刻不容缓。

儿童安全用药的基本知识

儿童安全用药的基本知识 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从各方面、各角度介绍了儿童安全用药的通则、原则性内容和基本内容,帮助家长对儿童安全用药有一个较全面、正确的认识与了解,为家长掌握儿童安全用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提供帮助。 一、药品不良反应与防范 1.为何说“是药三分毒”? 答:因为大部分药物都要经过肝脏代谢或肾脏排泄,无形中增加了肝、肾负担,可能会对肝、肾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另外,药物本身对身体除了有好的治疗作用外,还或多或少存在副作用,对身体可能有不同程度的伤害。再有,药物制剂中,也含有其他的辅料成分,对身体也有不同程度的伤害。所以,人们常说的“是药三分毒”是有科学道理的。 2.什么是药品的不良反应? 答: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通俗地讲,就是患者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或药品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使用了药物后,由于使用此药物而出现的一些诸如腹泻、头晕、呕吐、皮疹等与治疗没有关联的反应。例如,患儿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泰诺林)后出现寻麻疹;服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希刻劳)出现腹泻等。

3.什么是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答: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1)导致死亡;(2)危及生命;(3)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4)导致显著的或永久的人体伤残或器官功能损伤;(5)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6)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情况的。 4.什么是新的药品不良反应? 答: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或说明书中虽有描述,但不良反应的性质、程度、后果或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严重的,也属于新的药品不良反应。 5.药品不良反应包括哪些方面? 答:(1)变态反应:亦称过敏反应。是少数患者对某种药物的特殊反应,与剂量无关,常不可预测。表现为皮肤潮红、发痒、心悸、皮疹、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或死亡。如果遇到此类症状,应当立即停止用药,常见的容易发生变态反应的药物有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破伤风抗毒素等,使用这些药物前必须按规定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2)毒性反应:在治疗剂量下,由患者的个体差异、病理状态合并用药等原因引起个体对药物敏感性增加而引发的损害。如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导致儿童耳聋,氨基比林引起严重的白细胞缺少症,氯霉素引起新生儿的“灰婴综合征”。有些毒性反应是不可逆的,应立即停药。

儿童用药特点及安全用药答案

儿童用药特点及安全用药 1.儿童与安全用药 、大剂量或长期使用( )易出现酸碱及电解质失衡 ?、青霉素 、水杨酸制剂 、抗癫痫药 、茶碱 、下面关于婴幼儿药物代谢的描述错误的是( ) ?、新生儿肝脏细胞色素 ???酶的活性接近成人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的患儿使用氯霉素易患灰婴综合征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的患儿使用磺胺类药物易出现溶血 、婴幼儿及儿童药物代谢速度低于成人 、婴幼儿( )个月时肾功能接近成人水平 ?、 ?? 、 ?? 、 ??? 、 ? 、新生儿给药应采用( ) ?、静脉给药 、口服 、外用 、肌肉注射

、 ??个月小儿体重等于( ) ?、 +月龄× ?? 、 ??+(月龄- )× ?? 、年龄× + 、年龄× + ? 儿童呼吸道感染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 、快速的病毒诊断,主要采用胶体金法和???????检测方法,其中胶体金法可以在( )内得到结果 ?、 ????? 、 ????? 、 ????? 、 ????? 、关于施保利通的安全性,说法错误的是( ) ?、 施保利通是一种安全性非常高的药品 、 在小鼠的动物实验中,????高达 ???毫克每公斤,仍没有小鼠死亡 、 慢性毒性实验显示长期服用不会导致任何可能的风险 、 德国最新更新的不良反应报告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到百万分之一 、 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的第一位是( ) ?、 严重感染 、 儿童肺炎 、 腹泻 、 意外伤害 、人体感染病毒的第一道防线是( ) ?、 适应性免疫

、 体液免疫 、 先天免疫 、 细胞免疫 、气管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原体是( ) ?、 细菌 、 衣原体 、 病毒 、 支原体 ? 儿科抗生素不合理使用与细菌耐药 、我国儿科抗生素细菌耐药研究的主要价值有( ) ?、填补了国内儿科重要致病菌耐药及耐药机制资料 、获得我国儿科多中心抗菌药物使用较为全面、准确的首次基准数据 、在国际上较早进行抗生素使用的研究 、以上都是 、第二届合理使用抗生素国际研讨会哪年召开( ) ?、 ????年 、 ????年 、 ????年 、 ????年 、抗生素滥用和细菌耐药的研究背景有哪些( ) ?、 国内滥用抗生素的情况极其严重,而儿科是重灾区 、 滥用是医疗资源的浪费,造成病原菌耐药率迅速上升 、 对细菌耐药机制及耐药菌株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对控制耐药菌的发生和播散有重要意义 、 以上都是

合理用药关键措施的论文

合理用药关键措施的论文 【摘要】合理用药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节约医疗卫生资源、减轻患者及社会负担的重要举措。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很多,关键因素在于落实国家药物政策、规范医疗行为、加强药学服务等。由于我国80%以上的药品是在医院销售,医疗机构是药品使用的主要场所,合理用药涉及患者就医的各个环节。只有在医、药、护、患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发生。 【关键词】药物合理用药不良反应药学服务 据who报告,全世界50%以上的药品是以不恰当的方式处理、调配和出售的,同时有50%的患者未能正确使用。从而导致全球死亡患者中有三分之一并不是由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有七分之一的患者住院不是由于疾病本身的需要,而是不合理用药造成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合理用药现象同样严重,其结果不仅引起药物不良反应、诱发药害,还造成卫生资源浪费,加重患者及社会负担。因此,合理用药是全球卫生界共同的追求目标。要达到合理用药,关键措施在于国家药物政策的指导和医、药、护、患各环节的共同努力。 1 执行国家药物政策(ndp) ndp的核心内容是基本药物政策,强调基本药物政策和合理用药理论相结合,旨在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障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用药的基本需求,使有限的社会医药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合理使用。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量适量,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以公平获得的药品。卫生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 [1]正视国情,考虑到占医疗需求大多数的基层社区卫生工作特点,对医疗水平相对薄弱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以下卫生院,强制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在源头上自然避免了相当一部分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2 规范医疗行为 实施临床路径(cp)cp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采用临床路径后,可以避免传统路径使同一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师个人之间出现不同的治疗方案,避免了其随意性,提高了费用、预后等等的可评估性。因为路径的制订是综合多学科医学知识的过程,包括合理用药,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评估、总结、改良,实施临床路径,自然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遵守《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处方管理办法》是医师正确处方的依据,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是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的关键措施之一,本办法对处方管理的一般规定,处方权的获得,处方的开具,处方的调剂,监督管理及法律责任等均做了详尽的规定。严格遵守《处方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就能确保医师具备应有的专业资质和相应的诊疗水平,并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从而一定程度上防止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3 加强药学服务 提高一线药学人员素质门诊药房是门诊患者获得处方药品的主要来源地,也是产生不合理用药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一线药品调剂人员的业务素质与合理用药密切相关。药房是《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对用药处方进行用药合理性核查的关卡和指导患者用药的窗口,处方调配人员是这些工作的直接执行者。所以,提高调配岗位专业人员业务素质能起到预防医院不合理用药的关键作用。 深入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办法》规定我国要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积极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医院药学正从药品供给型向药学服务模式转变,临床药师要走向临

儿童合理用药探讨参考模板

摘要 儿童都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肝肾功能、胃肠道功能、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发育都未健全,其药动学和药效学与成人差异更为显著,因此加强儿童合理用药,意义深远,本文从药物的使用方法、药物的使用剂量、杜绝滥用抗生素以及药物的特殊的贮存进行分析,加强药学服务,指导儿童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由于儿童药物繁多,药物的用量、用法以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均能造成不良反应,而且小儿处于不断发育的时期,各脏器功能尚未发育发育健全,因此小儿用药必须从结合小儿的病理、生理等特点出发,选择正确的给药方法,严格控制用量,杜绝抗生素的滥用,严格掌握适应症,正确掌握药物的保持方法,确保药物的疗效,以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儿童合理用药健康成长

目录 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儿童生理特点与药品不良反应的关系 .. (1) 二.儿童用药不安全的两大原因 (1) 三.儿童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2) 1.基本原则 (2) 2.儿童安全合理用药注意事项 (3) 四.正确分析药物的毒副作用 (4) 五.儿童合理用药目的 (4) 六.儿童合理用药原则 (6) 七.结束语 (6) 八.参考文献 (8)

引言 儿童都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肝肾功能、胃肠道功能、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发育都未健全,其药动学和药效学与成人差异更为显著,因此加强儿童合理用药,意义深远,本文从药物的使用方法、药物的使用剂量、杜绝滥用抗生素以及药物的特殊的贮存进行分析,加强药学服务,指导儿童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一.儿童生理特点与药品不良反应的关系 儿童生长发育迅速,药品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异,易发生不良反应。 1.新生儿皮肤、黏膜相对面积较大,且黏膜娇嫩角质薄,有些外用药可透过皮肤吸收引起全身性损害。 2.新生儿、婴幼儿血脑屏障发育不成熟,药物易于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导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阿片类引起呼吸抑制,抗组胺药、氨茶碱、阿托品等引起昏迷及惊厥,氨基糖苷类使听神经受损,在成人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如多潘立酮(吗叮啉)在婴幼儿也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3.小儿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较成人低,游离药物浓度高,易导致药理作用增强甚至中毒。 4.婴幼儿、新生儿由于肝脏代谢酶及功能系统发育不完善,可使某些药品的代谢减慢,半衰期延长,易引起不良反应。由于细胞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不足,儿童使用某些具有氧化作用的药品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溶血性贫血。 5.小儿肾功能发育不全,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排泄慢,可使毒性增加,儿童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成人较高。 二.儿童用药不安全的两大原因 我国每年儿科门诊量约占医院的20%,儿童是医院的常客,同时也是安全用药隐患的重灾区。目前,儿童用药不合理比率高达12%~32%,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2.9%,新生儿更高达24.4%。这主要由两大原因导致:一是家长缺乏用药常识,存在用药误区。另一大原因就是我国儿童药物比较缺乏。目前,

[整理]临床合理用药论文.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120例临床分析 冯以梅 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530031 【摘要】探讨腹腔镜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其优点。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2月至2010年10月实施腹腔镜治疗120例卵巢囊肿,同期经腹卵巢囊肿剥除术110例为对照组。结果:118例卵巢囊肿成功地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两例中转开腹,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腹腔镜组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伤口疼痛程度均小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卵巢良性囊肿具有疗效肯定、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卵巢囊肿;腹腔镜; 随着腹腔镜技术在妇科手术中的广泛应用,目前已成为疗卵巢良性囊肿的首选方法[1]。随着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的应用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多数良性卵巢囊肿可在腹腔镜下处理。本文对比分析了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卵巢良性囊肿的疗效,以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囊肿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的患者120例,同期经腹卵巢囊肿剥除术110例为对照组。研究组年龄12~55(38·4±3·8)岁。术前检查血CA125、AFP、CA199正常,B超及实验室检查排除恶性囊肿,既往有手术史20例,无手术禁忌证。 2.2 手术方法腹腔镜手术均全麻,患者取头低臀高位,气腹压力维持12mm Hg,行3-4点穿刺,探查盆腹腔,了解囊肿大小、活动度,表面有无赘生物,初步确定为良性囊肿方可进行手术,分别行卵巢囊肿剥除、切除或附件切除术。腹腔镜探查有无粘连。若有则先分离粘连,恢复正常解剖后再行囊肿剥除术。尽量完整剥除囊壁,畸胎瘤和怀疑恶性投入自制塑胶手套中并取出,避免污染腹腔。术中均行冰冻病理切片。开腹手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按常规开腹手术施术。 2结果 2. 13组患者手术情况118例手术均获成功,腹腔镜组中2例因盆腔广泛粘连而中转开腹。卵巢囊肿直径最大18cm,最小5cm;100例行囊肿剥除术,20例行附件切除术。两组均无脏器损伤,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所有切口均甲级愈合。, 2.2观察指标腹腔镜组与对照组手术中与手术后各指标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肛门排气为准)、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止痛药的应用、住院时间等。见表1。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用镇痛药、伤

如何安全用药常识

如何安全用药知识 什么叫安全合理用药? 安全合理用药就是应该做到:根据病情、病人体质和药物等全面情况适当选择药物、真正做到“对病下药”,同时以适当的方法、适当的剂量、适当的时间准确用药,并且注意该药物的禁忌、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还要注意尽量少花钱。这样就可以做到安全、合理、有效、经济地用药了。 下面就是一些关于用药的知识: 一、哪些中西药不可同服? 在生活中,不少人都有中西药同服的习惯,认为可以加强疗效。其实这种做法不科学。

(1)中成药舒肝丸不宜与西药胃复安合用,因舒肝丸中含有芍药,有解痉、镇痛作用,而胃复安则能加强胃的收缩,二者合用作用相反,会相抵药效。 (2)中成药止咳定喘膏、麻杏石甘片、防风通圣丸与西药复方降压片、优降宁不能同服。前三种含有麻黄素,会使动脉收缩升高血压,影响降压效果。 (3)中成药蛇胆川贝液与西药吗啡、杜冷丁、可待因不能同服。因为前者含有苦杏仁甙,与西药的毒性作用一样,都抑制呼吸,两者同服易导致呼吸衰竭。 (4)中成药益心丹、香莲丸、川贝枇杷含有生物碱,与西药阿托品、咖啡因同服会增加毒性,引起药物中毒。 (5)中成药益心丹、麝香保心丸、六味地黄丸不宜与西药心律平、奎尼丁同服,因可导致心脏骤停。(6)中药虎骨酒、人参酒、舒筋活络酒与西药鲁米那等镇静止痛药同服可加强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而发生危险。 (7)丹参片不宜与胃舒平合用,丹参片 的主要成 分是丹参酮、丹参酚、与胃舒平所含的氢氧铝化形成铝结合物,不易被肠道吸收,降低疗效。 (8)昆布片不宜与异烟肼合用,昆布片中含碘,在胃酸条件下,与异烟肼发生氧化反应,形成异烟酸、卤化物和氮气,失去抗结核杆菌功能。

合理用药论文

合理用药与健康保健 姓名:杨军班级:11药学1班学号:93 本学期我很荣幸地选上了李建衡老师的《合理用药与养生保健》的课。在为期九周的学习中,李老师给我们不但详细地讲解了如何正确使用药物以及如何养生保健,还给了我们每个学生一个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 此期间,我认真做笔记,详细地记录着老师所强调的每一点每一句。虽然课程时间很短,我却获益良多,在学习了如果正确用药的同时,也使我能够在同学面前大胆地展示自己,为我以后的道路填上重重的一笔。下面便是我在这门课程中的主要收获: 合理用药方面:为什么一定要按时按量服药? 药品的用量直接关系到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而达到一定的浓度是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的必要条件。剂量太小,达不到治疗目的;剂量太大,不一定能增加相应的药物疗效,相反会加重药品的不良反应,甚至引起药物中毒,尤其是一些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较为接近的药物。 而服药次数又是维持血液中有效药物浓度的重要因素。药物进入人体后,经过一系列过程,逐渐被排出体外,如不及时补充,血中药物浓度降低,药物治疗作用将随之减弱。但是如果缩短用药间隔时间频繁给药,就相当于增加了用药剂量,会加重药品不良反应,易造成药物中毒。每种药物的服药间隔时间是由药物的消除速度决定的,在体内消除快的药物,用药次数可略多,在体内消除慢的药物,用药次数可少些。

此外,对于一些缓释制剂,其药物释放速度和血液中的药物浓度都是经科学的方法精确设定的,一次用药后往往可以维持12~24小时不等,一些长效制剂,维持时间可更长。增加这类药物的用药次数和剂量,只会造成浪费和增加副作用,不会对健康有利。 由此可见,药物的使用剂量和用药间隔时间不是随便确定的,而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并且每种药物各不相同。因此,病人服药一定要遵医嘱或按说明书按时按量服用。 健康保健方面:大学生如何养生保健? 我们从高中上到大学,除了学习方式改变了,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很多同学可能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省份,所以气候环境也会有所不同。所以要调理好身体要从多方面进行,《黄帝内经》上所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大概意思就是要顺应天时,结合运动,饮食科学适度,起居要有规律,不要过于疲劳。按照现在的话讲就是要合理膳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心情愉快。做到以上四点就可以有个好身体和心理状态了。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主要是措施要落实并且持之以恒,一句话养成好习惯并保持下去。 国际上在维多利亚开会有个宣言,这个宣言有三个里程碑,第一个叫平衡饮食,第二个叫有氧运动,第三个叫心理状态。这对我们大学生也是非常适用的。下面分别谈谈这三方面该注意什么:第一、平衡饮食。首先是饮:国际会议上定出了六种保健品:第一绿茶;第二红葡萄酒;第三豆浆;第四酸奶;第五骨头汤;第六

关于儿童用药安全的十点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a1043552.html, 关于儿童用药安全的十点建议 作者:方会慧 来源:《保健与生活》2019年第22期 儿童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许多脏器发育尚不完善,肝肾对药物的代谢排泄功能以及血脑屏障的作用也都不健全。因此,儿童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儿童一定要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用药,同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选择儿童专用的药物儿童用药不当,极易造成器官功能损害。儿童专用的药物剂型、口感均较适合儿童,可提高用药的依从性及安全性。 不可频繁换药或擅自加量任何疾病的康复都需要一个过程,药物起效也需要时间,因此家长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不可贪图一蹴而就。若出现用药效果不理想,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忘记用药后,不可加倍补用需一日三次服用的药,中午忘了吃,晚上给孩子加倍用药。这种“加餐”是非常不科学的,药物过量可能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不可随意停药部分家长因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或患儿本身拒绝服用,在患儿疾病症状好转后立即停药。不按疗程服药,可能会造成疾病反复。 应使用白开水服药,不要将药溶于牛奶、糖水、饮料或粥/汤中牛奶、糖水、饮料或粥/汤中含有的部分物质可能会影响药物吸收,甚至破坏藥物结构。服药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 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儿童用药中比例最大的品种。儿童感冒多为病毒感染,不可盲目使用抗生素,应给孩子多喝水,注意休息,病情严重时应及时就医。儿童患者在应用抗菌药物时应注意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糖肽类、四环素类及喹诺酮类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有可能损害儿童的听神经,引起耳聋。 谨慎使用退热药及感冒药发热是人体的防御反应,若患儿体温超过38.5℃,可适当使用退热药,但不可频繁使用,每次应间隔4~6小时。儿童感冒药多为复方制剂,其中含有退热药成分对乙酰氨基酚,应避免多种药物联合使用造成药物过量而损伤患儿肝脏。临床可安全用于儿童的退热药主要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小儿氨酚烷胺颗粒禁用于新生儿和一岁以下婴幼儿,不推荐尼美舒利用于12岁以下儿童。 不要过分依赖输液很多家长错误地认为只要输液就好得快,其实输液隐藏非常大的隐患。输液可使药物通过血液循环迅速到达全身,增加患儿过敏的风险,甚至发生严重药物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心律失常、休克等,可直接危及生命。因此,建议能口服就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滴注。

药学合理用药论文

药学合理用药论文 浅谈药学服务与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通过药学服务工作,顾客买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药物。方法:提 高药学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态度,严格掌握药品知识,对于各种病人因人而异,介绍药物的 使用方法。结果:药学人员懂得药学服务的重要性,顾客得到药学人员的关怀后,消除心 理压力,病情容易得到好转和恢复。要了解不同药品的性能、适应症、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禁忌等等,并能合理用药。结论:药学服务和合理用药密切相关。药学人员及各界人 士要多多看一些医学书刊,努力钻研医学知识,不耻下问,这样才能不滥用药、合理用药,使整个社会安定,人民用药才会安全、有效、有保障。 [关键词]药学服务;合理用药;社会安定;人民健康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药学服务与合理用药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因此, 应该尽快转变不良状况,改善医患关系,为患者营造一份温馨的氛围,消除他们部分紧张 和忧虑,有利于病情的缓解和治疗。我是一名药师,经营药品批发销售,经常接触很多新 老药及病人,如何使用和药学服务问题,下面结合实际工作,谈谈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1、不断学习,提高素质、建立互信认知 药学服务是以病人为中心的主动服务、注重态度和关怀,要求药学人员在药物治疗过 程中关心病人的心理、行为、环境、经济、生活方式、职业等影响药物治疗的各种社会因素。目的是使病人得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治疗药物,达到身心全面康复,实现人 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随着“三医”医疗、医学、医保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药品监 督体制的健全和完善。药学服务对许多药学是一项新的问题,职责也发生较大的变化,需 要进行全方面的人员培训,硬件上给予一定的配套建设。 因此,做好药学服务,不仅仅需要掌握丰富的医学知识,除了不断学习外,还应当掌 握一些药物治疗方面及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克服 局限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与医师、病人进行探讨、交流和沟通,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 的机制,使药学服务走上良性循环轨道。 2、做好用药咨询,解除病人疑患 很多病人对医学知识知之甚少,大部分药学服务就是要做好咨询工作。要严格按照处 方管理方法的规定和药学服务的要求,细致、耐心地开展用药咨询服务,主动热情接受病 人的咨询,详细交待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以及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原来是否有过敏史、特异症,以及发生不良反应时应能及时采取措施的处理方法,确保病人用药安全。某 患者治病心切想通过增加服用次数提高疗效,询问复方新诺明SMZ+TMP能否改为3次/d, 药师告知:SMZ的半衰期为11h[1],2次/d完全可以维持有效抑菌血液浓度,任意加大剂量、增加用药次数或延长疗程可能会造成药物蓄积中毒,应服从医嘱,不能改为3次/d。

儿童安全合理用药

儿童安全合理用药 作者:刘恩梅陆权 选自:中华儿科杂志, 2020,58(1) 安全合理用药并保证其有效性是儿童药物治疗学的核心,这其中有效性无疑是治疗的目标,而实现安全合理则是一个决策过程,是治疗学天平的另一端,需要与有效性相平衡的重要砝码。有效、安全、合理这三个用药的重要原则正凸现在每一位儿科医生的面前。 一、现实性与必要性 儿童是处于动态的、迅速生长发育中的特殊群体,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其体液占体重百分比以及体液在细胞内外的分布与成人差异极大,儿童胃肠道功能、肝肾功能等均未发育完善,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方面都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这就构成了儿童的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PK)有别于成人。儿童的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 PD)以及PK/PD资料严重匮乏,很多药物的耐受性、安全性等均是未知数,因此儿童用药风险较成人大得多。安全合理用药的前提是要有充足的可供选择的儿科药物品种和剂型,全国3 500多种化学药品制剂中,供儿童专用的不足百种,90%的药品没有适宜儿童剂型,新上市的多数药品依然未在儿童人群中进行过全程的临床试验,儿童被比喻为药物治疗的孤儿。儿科医生

则很难主动地从根本上改变或扭转缺少儿童专用剂型和规格这一现状。 二、关于儿科超说明书用药 超说明书使用又称未注册使用,其包括药物的超适应证、超剂量、超疗程、超越适应人群以及改变说明书中所规定的用药途径、用药间隔时间。超说明书使用是一种在临床上较普遍的现象,尤其多见于新生儿、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各年龄期危重儿等。选择超说明书用药会承担更大的风险,全国《侵权责任法》《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中涉及的相关条款均不支持超说明书用药,医生行为缺乏法律保护[1],所以不能习惯性地超说明书使用。出于疾病治疗所需的超说明书用药只能是为了患儿的利益、又无其他可替代药物选择情况下,届时必须保障患儿利益最大化,必须考虑药物不良反应。超说明书用药应报药事管理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备案,同时提供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应急预案,应保障患儿及其家长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2]。提倡儿科医生要养成详读药品说明书的习惯,2016年中国儿科医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状况调查表明[3]:87.0%的被调查医生选择用药前读药品说明书作为主要途径,9.1%的医生选择使用新药前可能会关注。儿科医生对说明书中的禁忌证、注意事项、特殊人群用药等提示缺少详读。 三、关注儿童药品的不良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