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风险管理与预警制度42326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与预警制度42326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与预警制度42326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与预警制度

为加强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增强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损害风险意识,以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技术规章制度、诊疗规范和操作常规为准绳,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过程中各环节安全隐患进行风险评估与分析,加强预警监控,预防并及时控制医疗技术风险发生,防止医疗事故,准保医疗安全,制定本机制。

1、医疗技术风险范围

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可能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导致病人死亡、伤残以及躯体组织、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受损等不安全事件的危险因素,无论不良后果是否发生以及患者是否投诉,均属预警监控范围。

2、建立医疗技术风险管理组织

2.1医务部为医疗技术风险主管职能部门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一下称“技术委员会”)、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分别为技术风险管理专业审查组织和伦理审查组织。

2.2各科室主任为本科室医疗技术风险管理第一责任人,本院各级各类医师均应纳入管理范畴。

3、建立健全医疗技术准入制度,对医疗技术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属国家(省)准入技术未获准入不允许临床应用。

(一)属卫生部管理的第三类医疗技术,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划和诊疗科目、经临床试验研究证实安全、有效、近3年相关业务无不良记录的,科室可以向医务部提交准入审核申请。

具体程序如下:

1、科主任负责对照卫生部《首批允许临床应用的第三类医疗技术

目录》,对本科室拟开展的第三类医疗技术,达到卫生部相应医

疗技术管理规范的,组织填报《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

技术审核申请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2、医务部负责审查材料完整性,审核完备后提交院技术委员会,

对照相应医疗技术管理规范逐条进行技术应用能力审查,通过

后通知科室填报《新技术、新项目伦理审查申请表》,提交院医

学伦理委员会进行伦理审查。审查过程中,需由技术负责人到

场进行汇报和答辩,必要时专家可现场核实设备实施条件。审

查意见在讨论后以投票方式作出决定,技术审核根据半数以上

审核人员的意见形成技术审核结论。伦理审查决议形成须经三

分之二以上的委员同意。

3、以上审查通过后,经法人代表签字确认后,向卫生部指定机构

提交技术审核申报,医院按其规定流程接受现场审查和书面审

查。

4、通过卫生部指定机构的审核后,医务部向卫生厅申请办理诊疗

科目项下的医疗技术登记,登记后通知临床科室开展相应医疗

技术。

3.2 属卫生厅管理的第二类医疗技术比照第三类医疗技术准入程序进行准入申报。

3.3 第一类医疗技术为第二类、第三类医疗技术以外的各类医疗技

术,包括手术技术、处置操作技术、检验技术、检查技术等。由医院进行常规管理,其中手术分级及资质准入管理严格按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办法和麻醉分级管理办法等文件。

3.4严格执行新技术准入制度。科室开展的新技术必须填报《泰安市中心医院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准入申请书》,报经技术委员会评审,必要时报伦理委员会进行伦理审查,准入后方可临床应用。

4、建立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

我院高风险诊疗技术为卫生部第三类医疗技术、卫生厅公布的第二类医疗技术、我院规定的第四级手术中经我院技术委员会讨论、审核、确定的高风险诊疗技术。

5、科室应对开展的高风险技术、近两年开展的新技术进行档案管

理。

档案内容包括申报材料及批件、获得准入的技术操作人员的执业注册情况、资质、相关履历,医院已具备的相关设备、设施、其他辅助条件、技术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以及该技术准予开展之日起两年内,每年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情况,内容包括诊疗病例数、适应症、不良反应、随访情况等,二、三类技术还须报医务部备案并上报省卫生厅。

6、实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中止制度

对获准开展的高风险技术、近两年开展的新技术定期指控。当主要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关键设备、设施及其他辅助条件发生变化,不能正常临床应用的,或发生于技术项目直接相关的严重不良后果的,应当立即中止临床应用并报医务部;当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或者设备、设施、

辅助条件发生变化,可能对临床应用带来不确定后果的或准入后1年内没有在临床应用的,应当及时报请医务部,按规定进行评估后,符合规定的,方可重新开展。

7、加强对临床科室技术操作作者资质的管理。

建立手术、介入、新技术操作人员的技能及资质档案,定期对被授权人员进行技能及资质评价和审定,并及时更新档案。

8、加强对全院的医疗技术操作规范、操作技能的培训。

9、加强技术风险信息管理。

定期对医疗技术投诉、在院危重病人、住院超过30天病人、非计划在此手术病人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发现技术风险。

10、实行技术风险预警制度

预警分为三级,以及预警项目是指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操作规程和诊疗常规,当尚未给患者造成损害或招致投诉等不良后果;二级预警项目:

10.1因发生一级风险预警引起患方投诉

10.2 一年内累计发生两次及以上一级风险预警的;

10.3 由于责任者的过失,造成非事故性医疗缺陷,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经科室协商、协调)。

三级预警项目:

10.4 一年内发生两次及以上二级风险预警;

10.5 出现医疗事件,酿成医疗纠纷,虽未认定为医疗事故,但责任者过失严重,情节恶劣,严重损害医院声誉者。

10.6 出现医疗事故,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经医疗安全科协商、调解;经医学会鉴/法院判决)。

11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处置程序分为报告、受理和处理程序。

各级医务人员一旦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发生要及时报告科主任,同时按《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进行处置。科主任接到报告后要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对照预警项目内容进行自查,限期整改并做好记录;监察室、医务部、医患办、护理部等职能管理部门接到投诉,经核实确系风险预警内容时,应及时受理,不得推卸,并立即通知被投诉科室查找原因并限期整改;被二、三级医疗技术风险预警警示的当事科室或当事人,接到通知后最迟在48小时内不许提出书面说明,相关部门根据情节、后果、讲态度和整改结果,依据相关规定作出处理。医疗新技术管理制度

一、集体讨论制度:医疗新技术提出后为保证其安全有效地应用于

临床,每一例医疗新技术开展前,有关医师应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著作及文献并收集、整理,写出书面可行性报告,制定相关意外情况应急预案,并提交科室主任进行全科集体讨论,并由科主任签字后上报医务科审查备案。

二、知情同意程序:为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负责,尊重患者的知情同

意权,在开展医疗新技术前,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委托人详细交待病情,重点交待医疗新技术给患者及委托人意见,并签字同意。

三、医院专家委员会主要负责医疗新技术立项准入审核,所展开的

新技术项目的中期评估,新技术成果评审等。

四、医疗新技术的开展必须将患者的安全放在首位,严格医疗器械、

药品及操作人员的相关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质量安全检查、总

结,确保患者安全。

五、用于科研的新技术免收患者相关医疗费用,应用于临床的医疗

新技术,按照国家及相关部门物价标准收取费用。

六、参与医疗新技术的住院医师、实习医生、进修人员必须在上级

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医疗活动,不得独自开展医疗新技术。

七、医疗新技术一经开展即应完善对疗效的评价分析,不断总结经

验,改正不足,使其更加完善。

八、各项新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使用,积累了一定的病例数后

可申请新技术成果评价。

九、医院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实际情况,及获得医疗新技术成

果奖情况,将医疗新技术项目适时调整为专项技术或常规技术

项目。

十、每年年末对本年度内已经完成成果评审的项目进行成果奖评

审,并根据评审的结果给予奖励。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

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

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

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

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

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

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十一、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和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 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由于医学科学的固有规律导致的可能导致危及医疗对象生命健康的因素,进行医疗技术风险预警的监管与处置是临床医学与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医院在开展医疗技术项目时应当具备一定的技术及设备、设施力量,以保证临床技术研究的正常开展。 一、医疗技术风险防范处置 (一)、职能分工 1.医务处负责全院医疗技术开展的审批、定期评估及初审上报等工作。 2.审计科负责全院开展医疗技术相关的医疗设备、耗材的物价审核及设置。 3.设备科负责全院医疗仪器设备的日常工作,医疗设备的购置计划和合理布置,医疗设备使用情况。其中计量管理员负责全院的计量强检工作,以及设备和材料的收发保管工作。维修工程师负责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 4.后勤保卫科负责全院医疗技术相关耗材的招标、审核及购置工作。 5.药剂科负责全院医疗技术相关药品的审核、采购以及使用监控工作。 6.伦理委员会负责全院医疗技术相关医学伦理问题的审核及监督工作。 (二)、临床科室: 1.对病人进行的各项诊疗必须按《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要求实施; 2.对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或意外必须了解,并熟悉相应处理对策。 3.创伤性操作必须要求患者在谈话同意书上签字。 4.操作前必须核对病人的床号、姓名及操作部位。 5.操作中要严格消毒,动作要轻、操作要熟练、防止粗心大意。 6.根据不同部位的解剖特点,操作中避免发生并发症,如刺破胸膜、损伤脏器、穿破血管或致肠穿孔等。 7.操作后,必须严密观察,防止发生意外情况。 8.应用新技术应按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规定,对应用过程中的疗效、不良反应、费用等进行动态管理,按时上报评估报告。 (三)、麻醉科室: 1.根据不同病人的麻醉需要,做好麻醉前准备工作。 2.麻醉者必须于术前亲自查访手术病人。 3.必须准确了解和掌握病人的诊断及病情,明确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及要求,明确麻醉方式。 4.充分估计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并做好预防及抢救准备。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及预警制度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及预警制度 在医疗行为的全过程中,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医务人员、患者、医院管理人员、患者家属、涉及医疗行为的各类人员都可能成为医疗风险的责任人或受害者。为了避免医疗风险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改善医院管理,这时候建立院医疗风险管理规定就成为了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 一、指导原则 医务人员是医疗风险防范的重要责任人,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具有预见性,注意发现医疗流程管理中的漏洞和缺陷,关注高风险环节,力求控制。对于不可控风险,要权衡利弊,降低风险。难以避免的风险,一定要向患者交代清楚,征得患者同意后方可实施。 二、医疗风险管理制度 1、院长是全院医疗风险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院长承担主管业务的风险管理责任,各科室主任承担所属科室的医疗风险管理责任。 2、医院各科室员工均有权,也有义务提出全院、科室和岗位工作中的各种医疗风险隐患,规避、控制、上报风险,提出改进措施,保证医疗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3、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医疗风险管理工作,通过院科两级管理,定期对医疗风险现状

调查、选题、设立目标、原因分析、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效果检查和持续改进措施八大步骤开展日常风险管理工作。 4、院科两级各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认真开展医疗风险管理专项整治活动,每月结合实际工作,对风险因素从发生概率及导致后果的严重性方面进行讨论、分析,并记录在案。 5、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月进行现有的操作规章、流程指南的学习,避免可预测的医疗风险。 6、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月一次或一旦发现新的医疗风险因素,即时召开专题会,查找、研讨、分析并寻找有效解决方法。各科可自行解决者自行解决,若需医院协调,则上报至医务科。在每月活动中,查找出的风险、隐患,科内首先提出处理意见,并在科内或病区内尽可能广泛地征求员工的意见,选择最优方案落实,并将所采取的措施通报科内。 7、院长每半年对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活动记录进行检查,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对科级质量与安全小组活动记录进行检查,并以询问方式了解科室员工对所记录的已施行的改进措施的知晓情况。检查各种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其有效性、实际性及便捷性进行评估。对于不完善的措施进一步进行分析、整改,直至完善。协助科内进行医疗风险管理工作,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医院。

自治州医院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

自治州医院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 自治州医院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 一、医疗技术风险管理体系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实行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两级管理。医务科负责医疗技术风险上报统计、组织专家讨论、反馈整改意见等具体工作。 二、造成医疗技术风险的可能因素 (一)医疗技术设计方面:新技术操作规范不成熟,技术操作流程不够科学或者过于复杂等; (二)医务人员个人因素:新技术应用经验不足、技术能力不足等; (三)设备因素:设备和设施发生改变,不能正常运转等; 三、风险管理和预警工作流程 (一)执行技术操作的经治医师负责监测技术风险,发现有潜在风险或已经造成损害时,应立即现场采取处理措施。现场经治医师采取措施后仍难以处理时,应立即向上级医师报告直至科主任,必要时报告医务科或分管院领导。参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医疗纠纷(事故)防范、预警与处理规定》进行上报。 (二)医务科根据《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相关规定,必要时组织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专家进行分析讨论,指导相关人员做出正确处理。 (三)如需继续应用该技术,主管医师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情况,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施行。 (四)经治医师对紧急意外情况后出现的病情变化、诊疗方案、上级医师意见及诊疗情况应及时记录,同时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开,至患者病情稳定为止。 四、医疗技术风险的预防 落实我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新技术准入和评估制度》和《高风险诊疗操作的资格许可授权制度》等相关规定,医务科定期对上报的医疗技术风险进行汇总和分析,呈交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评估,对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科室,督促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医疗技术管理持续改进。 感谢您的阅读!

医疗风险预警(20201110160712)

医疗风险预警 什么是医疗风险预警 医疗风险预警是指对医疗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安全事件或者医疗风险进行监测、汇总、 分析、预报,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预警的目的作用是通过预警体系建立一系列防控机制和标准,提高医疗安全质量、改进医院管理水平、防止事故发生、减少纠纷形成、保障患者安全。 ⑵ 医疗风险预警的管理方法 1.组织构建 (1)成立内科风险管理委员会。由业务院长、医务科、护理部、质控办、感染管理科等职能科室风险管理人员组成风险管理委员会。其职责是拟定内科系统风险管理目标,审核各专业制作 的风险警示录,制定相关的风险管理制度,解决风险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2)内科各专业成立风险预警管理小组。其职责是收集本专业易出现的各种风险因素,提出 防范措施和规范的诊疗流程,总结归纳并制定成本专业风险警示录。 ⑶ 医护自控互控小组。各科室医护人员组成自控互控小组,根据各专业风险管理目标和风 险警示录,规范诊疗行为,认真进行风险评估并严格按照医疗风险警示录进行操作。 2-风险评估 剖析医疗风险的性质和发现根源,确认风险性质,进行定量分析和描述,为采取相应风险控 制和预防管理对策提供依据。各科对近年来院内院外内科系统发生的医疗风险进行收集、整理及分析,对风险因素进行总结归纳。 3.分专业制定风险警示录 各科将整理出的风险因素上交质量控制办公室. 质量控制办公室按危险操作、危险医嘱、危 险药物治疗、危险医患沟通等进行分类,并制定防范措施,汇编成临床风险警示录手册。 (D危险操作警示录。各种侵入性检查操作极易导致不可预料的医疗风险。针对胸穿、腹穿、骨穿、腰穿、呼吸机、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术等操作,各科室制定规范流程和具体步骤,对操作中易发生的各种风险进行总结归纳并提出防范措施。 (2)危险药品警示录。因药物引发的风险是医疗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统计,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的患者占整个住院患者的3%~5% ,有 10 % ~ 20 % 的患者因住院治疗其他疾病而患上药源性疾病。针对各种危险物品,如化疗药品、抗凝药、麻醉药、激

医院医疗风险预警制度审批稿

医院医疗风险预警制度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医疗风险预警制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缺陷、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的发生和因此而产生的医疗投诉及医疗纠纷,结合本院实际,制订医疗风险预警制度。 一、医疗风险警示范围 凡实施诊断、治疗过程中,发生任何“作为”与“不作为”的医疗事件,无论病人与家属有无投诉,都是医疗风险的警示范围。 二、医疗风险警示分级 根据诊疗过程中责任人实际造成的影响医疗风险的缺陷性质、程度,将医疗风险警示分为三级。 (一)一级医疗风险警示 1、未及时完成入院首次病程记录、病历、各种侵入性操作术前记录(术前诊断)、术后记录;未及时签定各种重要的医患协议书等,影响病案内涵质量的重要医疗文献内容; 2、未及时查房,连续两次以上,病人有投诉,但未发生医疗缺陷后果(以下简称后果); 3、在诊疗过程中,有一定缺陷,但无后果; 4、各种医疗操作不当或不成功,病人投诉但无后果; 5、其他未引起后果,但有病人投诉的诊疗行为。 (二)二级医疗风险警示

1、超过24小时未完成住院病历、各种侵入性操作术后记录、超过8小时未完成首次病程记录等重要医疗文件,或超过6小时未补记抢救记录,可能酿成医疗缺陷或医疗纠纷投诉; 2、非特殊、疑难病人,未及时确诊(超过72小时)或未及时确定与更正、补充治疗方案,延误治疗,造成病人投诉; 3、三级查房不及时,特别是上级医师查房不及时,造成病人投诉; 4、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鉴定或法院判决虽未构成医疗事故,但有一定的过失或差错; 5、一年内,被二次一级医疗风险警示。 (三)三级医疗风险警示 1、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或人民法院判决为医疗事故; 2、由于各种“不作为”因素,酿成医疗纠纷,责任人过失严重,虽未认定医疗事故,但影响恶劣,造成医院声誉的损害; 3、由于责任人的过失,造成医疗缺陷,经调解,给病人经济补偿的; 4、一年内,二次被二级医疗风险警示。 三、被医疗风险警示责任者处罚程序 对被医疗风险警示责任者的处罚参照《贵州航天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办法(试行)》、《贵州航天医院医疗质量考核办法(试行)》及相关终末质量考核标准执行。 四、医疗警示制度的相关措施 (一)认真落实《医患沟通制度》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医疗风险指卫生技术人员在从事医疗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的对患方或医方造成伤害的危险因素。对患方是指存在于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损害或伤残事件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情。对医院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导致的不安全事件的风险。因其存在不确定性且与医疗质量有密切联系,故医院制定本制度以最大限度规避风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一、医疗管理方面 1、因医院内部对各专业的人力、技术、设备配置等不同,客观 会造成对某些疾病诊治水平的差异,故医院界定有关专业疾病收治范围进行专业准入规范,各临床科室均须严格按照收治范围诊疗患者。 2、对科室手术级别和人员资质进行规范,并由医院统一按照规划分配名额,各临床科室要严格执行手术分级制度,并落实手术准入制度。特别在ICU、门急诊等关键科室的人力和设备配置也要按照医院部署开展诊疗工作,避免出现漏洞或制度缺陷。 3、医院统一医疗、护理流程,制定各项诊疗操作规范,强化环节控制。 4、保障医疗信息通畅,强化问题逐级上报机制,杜绝出现医疗问题后隐瞒不报现象,加强不良事件防范力度,规避同一问题重犯的风险。

二、医务人员能力和道德培养 医务人员是医疗活动的主体,是降低医疗风险的基本要素,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规范的医疗行为以及强化全员参与意识,对于降低医疗风险和提高医疗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医院要定期组织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和医德教育,通过分析讨论,批评教育和学习培训,以及必要的按章处罚来提高全院职工风险防范和持续质量改进的意识和能力。 三、设施问题 1、抢救设备必需定期检查、维护并务必有记录,使其永远处于备用正常运行状态。一旦抢救病人过程中设备出现故障,尤其是呼吸机、麻醉机、喉镜、吸痰器等等,容易导致严重后果。对于电源插座之类都应列入定期检查和维护项目之中。 2、实验设备故障导致检查报告有误。错误报告可能会引导临床医师判断失误。 四、医疗风险防范管理的监控程序 深刻地认识那些可能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医疗风险以及现有医疗风险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和有效性,为确定最合适的医疗风险应对方法奠定基础。医疗风险评估的结果可作为组织决策过程的输入。 1、医疗风险识别医疗风险识别是发现、认可并记录医疗风险的过程。目的是确定可能影响系统或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事件或情况。一旦医疗风险得以识别,组织应对现有的控制措施(人员、过程和系统等)进行识别。医疗风险识别过程包括识别那些可能对目标产

医院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1)讲课讲稿

医院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医疗技术实施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可能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导致病人死亡、伤残以及躯体组织、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受损等不安全事件的危险因素,不论不良后果是否发生以及患者是否投诉,均属医疗技术风险。 为了及早发现医疗技术风险隐患,通过风险预警监控机制,减少医疗技术损害事件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1、 医疗技术安全预警工作要遵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为准绳,以深挖细找医疗质量和安全各环节的安全隐患为主要手段,达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警示责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医院领导、职能管理部门、各科室、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按职责和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预警工作。 根据工作和医疗活动中因失误造成的医疗缺陷的性质、程度及后果,将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分为三级。 1.1一级预警项目 指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操作规程和常规,但尚未给患者或医院造成损害或招致患者投诉等不良后果的情形。 1.1.1违反工作法律 1.1.1.1上班或值班期间擅自离岗、脱岗,班前班中饮酒以致影响正常工作;

1.1.1.2为患者进行诊疗服务过程中,不遵守职业礼仪,与旁人聊天、嬉戏或打手机; 1.1.1.3违反职业道德和医疗保护原则,不负责任地透露或散布患者的相关信息; 1.1.1.4对医院相关规定及其他科室、其他医务人员的工作做出不负责任随意的解释,造成患方误解或引发不满情绪; 1.1.1.5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中违反医疗保险有关规定; 1.1.1.6违反医德规范,以医谋私,收受红包。 1.1.2违反诊疗规范 1.1. 2.1违反首诊负责制有关规定; 1.1. 2.2危重患者来诊后,未在规定时间内实施抢救工作; 1.1. 2.3门诊、急诊医师对连续3次来院就诊但仍未能确诊的患者未安排相关科室会诊或请上级医师复诊; 1.1. 2.4门诊、急诊医师或住院会诊时,未在规定时限内到达,或未诊查患者只看病历进行“书面会诊”或“电话会诊”; 1.1. 2.5门急诊医师不见病人即开具“住院通知单”;病房医师不查看病人情况即开具医嘱; 1.1. 2.6三级医师查房不及时,不认真,记录、签名、审签不规范,不及时; 1.1. 2.7住院患者病情恶化处理效果不佳时,未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指导; 1.1. 2.8疑难病例未及时提请科内、科间或院外会诊;

医疗风险防范和控制技能培训记录文本

医疗风险防范和控制技能培训记录 时间: 地点:四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全体医务人员 内容:医疗风险和控制技能防范培训 授课人: 目的: 1、作好医患纠纷的防范工作; 2、正确应对医患纠纷与风险; 3、规避医疗风险的策略与措施; 4、建立预警机制,降低医疗风险; 5、提升纠纷防范处理的技巧与艺术 培训背景: 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怎么办? 患者家属在医院闹事怎么办? 小儿喂药不当发生窒息怎么办? 非公安、司法机构要求复印病历怎么办? 医疗纠纷“私了”后患方又后悔怎么办? 面对医疗风险,你该如何防范? 在门诊、住院、出院、诊断、治疗、康复等医疗行为的全过程中,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医务人员、患者、卫生管理人员、患者家属,涉及医疗行为的各类人员都可能成为医疗风险的责任人或受害者,但相对于其他高风险行业,国际医疗界对于医疗风险的研究与管理起步要晚得多,而且缺乏成熟经验,风险一旦发生,将对医院形象及医务工作者信誉均可造成不良影响。古今中外,凡医疗活动都难免风险。在我国,六百万之众的卫生队伍中80%的人,在从事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目前对风险的防范缺网络、缺数据、缺管理。我国医疗机构年诊疗人次超过20亿,全国30万个医疗机构(其中包括1.7万家医院)都在从事医疗服务,不同地区、不同

机构的医疗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给整个体系带来巨大风险。谁也无法推算他们每天会遭遇多少风险,然而,如何承载和化解医疗风险,却关乎着这支队伍和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事业的发展大计。 培训大纲: 《医疗风险防范培训》课程内容如下: 课程导入:医疗风险防范的24字诀 权宜之计:众人集资防不测 高额赔偿:医生头顶悬利剑 事出有因:断案亟待细尺度 强制保险:潇洒行医好靠山 风险砥砺:铁杵成针功夫深 护佑天使:因势利导占先机 分析:医疗风险防范培训案例! 解析:医疗风险防范内训案例! 案例:医疗风险防范课程案例分析! 一、纵论医疗风险 1、医疗风险的概念 广义 狭义 2、医疗风险的特点 (1)不可避免性 (2)类型复杂性 (3)危害严重性 3、医疗风险的起源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 一、医疗技术风险管理体系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实行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两级管理。医务科负责医疗技术风险上报统计、组织专家讨论、反馈整改意见等具体工作。 二、造成医疗技术风险的可能因素 (一)医疗技术设计方面:新技术操作规范不成熟,技术操作流程不够科学或者过于复杂等; (二)医务人员个人因素:新技术应用经验不足、技术能力不足等; (三)设备因素:设备和设施发生改变,不能正常运转等。 三、风险管理和预警工作流程 (一)执行技术操作的经治医师负责监测技术风险,发现有潜在风险或已经造成损害时,应立即现场采取处理措施。现场经治医师采取措施后仍难以处理时,应立即向上级医师报告直至科主任,必要时报告医务科或分管院领导。参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医疗纠纷(事故)处理办法》进行上报。 二)医务科根据《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相关规定,必要时组织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专家进行分析讨论,指导相关人员做出正确处理。 (三)如需继续应用该技术,主管医师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情况,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施行。 (四)经治医师对紧急意外情况后出现的病情变化、诊疗方案、上级医师意见及诊疗情况应及时记录,同时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开,至患者病情稳定为止。 四、医疗技术风险的预防 落实我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新技术准入和评估制度》和《高风险诊疗操作的资格许可授权制度》等相关规定,医务科定期对上报的医疗技术风险进行汇总和分析,呈交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评估,对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

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科室,督促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医疗技术管理持续改进。

医疗机构医疗风险预警机制实施方案

医疗机构医疗风险预警机制实施方案 医疗风险预警是指医院利用各种方法收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信息,通过分析评价,发现医院内存在可能产生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严重后果的某些相关因素和风险,并进行排查警示,以引起医院管理者和相关人员的重视,采取应对措施进行有效防控。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减少医疗缺陷、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的发生和因此而产生的医疗投诉及医疗纠纷,结合本县实际,经研究决定,特制定如下医疗风险预警机制。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科学手段,紧紧围绕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为主轴,把握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综合运用教育、制度、监督等有效措施查找医疗风险,建立防控机制监督岗,集中抓好要害部位,关键的操作流程环节和医务人员的医疗风险防控意识等工作,最大限度地预防纠纷的发生,努力营造高效、优质、安全的就医环境,深入推进全县医疗安全防控体系建设。 二、目标要求 按照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不断完善、务实创新的总体要求,紧紧抓住“找、防、控”三个环节,有效识别医疗岗位中各个环节已经构成或可能构成的医疗风险,寻找医疗风险防控有效途径,控制和及时化解医疗纠纷风险,逐步建立以工作岗位为点,技术操作规程,院内服务流程为线,监管制度为面,环环相扣的主动预防,超前防范的医疗

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和院内运行监控机制,通过医疗风险防控,切实增强医务工作者规范执业,自觉接受监督与主动参与监督的意识,畅通一横一纵的监督渠道。做到及时发现风险苗头,及时解决纠纷矛盾,从而掌握医疗安全防控建设的主动权,切实有效地防控和化解医疗纠纷发生的风险。 三、实施时间和范围 10月31日前在全县医疗机构全面实施。 四、主要内容 围绕运行和监督制约,从岗位(医务人员)、科室、机构“三个层次”,沿着医疗运行的轨迹岗位、职责、医疗、护理等技术操作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可能出现的医疗风险等导致的各类纠纷事故发生的风险对查找出的廉政风险,以制度建设为核心,建立健全防控措施,强化防控措施的运行监管,完善防控措施的运行机制。医护人员在医疗工作中发现病人及家属对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诊疗、护理、服务态度等)存在异议,或医疗工作存在某些缺陷,以及某些医疗的特定情况,有可能演变为医疗纠纷时,必须发出医疗纠纷预警。科室必须高度重视,组织(一级预警由医院相关主管部门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对医疗隐患进行分析,制定方案,专人负责,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加强医患沟通,力争化解医疗纠纷隐患。医疗纠纷风险预警分三个级别: 三级预警:医疗纠纷隐患的严重程度较轻,有演变成纠纷的可能性,预计经科室内解释协调问题可以解决,若演变成纠纷有可能造成不良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 一、目的 为了及早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加强预警监控,防止医疗事故,确保医疗安全,制定本预警机制。 二、范围: 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可能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导致病人死亡、伤残以及躯体组织、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受损等不安全事件的危险因素,无论不良后果是否发生以及患者是否投诉,均属预警监控范围。 三、原则 医疗技术安全预警工作要遵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为准绳,以深挖细找医疗质量和安全各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为主要手段,达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警示责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 四、要求 医院领导、职能管理部门、各科室、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按职责和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预警工作。 五、技术风险预警项目 各项影响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因素均为技术风险预警项目,根据其可能出现的环节,主要分为四类。 (一)违反工作纪律

1、上班或值班时间擅自离岗、脱岗,班前班中饮酒影响正常工作; 2、为患者进行诊疗服务过程中,不遵守职业礼仪,聊天、打手机; 3、违反职业道德和医疗保护原则,不负责任地透露或散布有关患者的情况; 4、不负责任地任意解释医院规定和其他科室、其他医务人员的工作,造成患方误会或不满; 5、诊疗工作中违反医疗保险有关规定; 6、违反医德规范,以医谋私,吃拿卡要,收受红包。 (二)违反诊疗规范 1、违反首诊负责制有关规定; 2、危重患者来诊后,未及时抢救; 3、门急诊医师对不能确诊的患者未安排会诊或请上级医师诊察; 4、会诊时,未在规定时限内到达,或会诊医师未诊查患者只看病历进行“书面会诊”或“电话会诊”; 5、门、急医师不见病人即开具“住院通知单”或处方; 6、病房医师不查病人即开写医嘱; 7、三级医师查房不及时、不认真,记录、签名、审签不规范、不及时; 8、住院患者病情恶化处理效果不佳时,未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指导; 9、疑难病例未及时提请科内、科间或院外会诊; 10、对需要立即执行的医嘱,医师未通知护理人员从而导致执行延迟; 11、对危重患者未进行床头交接班,或未按规定书写交班记录; 12、临床医师发现传染病未按要求进行报告,出现迟报、漏报;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与处理程序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及处理程序 一、目的 医疗技术不确定因素较多,为达到及早发现各类医疗技术风险,加强预警监控及处理,预防医疗事故发生,确保医疗活动安全开展,制定本预警机制及处理程序。 二、围 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可能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而导致病人死亡、伤残以及躯体组织、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受损等不安全事件的危险因素;无论不良后果是否发生以及患者是否投诉,均属预警监控围。 三、原则 预警工作将“以病人为中心”作为服务宗旨,以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常规为准绳,以查找医疗质量和安全各个环节的安全隐患为主要手段,达到及时消除隐患并警示责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 四、要求 医院领导、职能管理部门、各科室、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按职责和分工,各司其职,相互监督,做好预警工作。 五、技术风险预警分级 根据日常医疗工作和活动中因失误造成的医疗缺陷的性质、程度及后果,将技术风险预警分为三级。

(一)一级预警项目 指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操作规程和常规,但尚未给患者或医院造成损害或招致患者投诉等不良后果的情形。 1 、违反工作纪律 (1)上班或值班时间擅自离岗、脱岗,工作时间饮酒影响正常工作;(2)为患者进行诊疗服务过程中,不遵守职业礼仪,聊天、打手机;(3)违反职业道德和医疗保护原则,故意透露或散布有关患者的信息; (4)不负责任地任意解释医院规定和其他科室、医务人员的工作,造成患方误会或不满; (5)诊疗工作中违反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等有关规定; (6)违反医德规,以医谋私,吃拿卡要,收受红包。 2 、违反诊疗规 (1)违反首诊负责制有关规定; (2)危重患者来诊后,未在 3分钟开始抢救; (3)门急诊医师对三次就诊未能确诊的患者未安排会诊或请上级医师诊治; (4)门急诊或病区医师会诊时,未在规定时限到达,或未诊查患 者而只看病历进行“书面会诊”或“会诊”; (5)门急医师不见患者即开具“住院通知单”; (6)病区医师不查病人即开写医嘱; (7)三级医师查房不及时、不认真,记录、签名、审签不及时、不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制度 编制: 审核: 批准: 实施日期: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制度 1 目的 规定公司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方针、风险可接收准则和风险管理过程要求,规范公司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活动,确保医疗器械产品使用安全。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以下简称:风险管理)。 3 职责 3.1 公司总经理 a) 制定公司风险管理方针; b)为风险管理活动配备充分的资源和有资格能胜任的人员; c)主持公司风险管理评审,评价公司风险管理活动的适宜性,以确保风险管理过 程持续有效; d)对公司成立的新产品开发项目组,授权管理者代表批准《风险管理报告》。 e)对分厂成立的新产品开发项目组,授权分厂技术厂长批准《风险管理报告》。 3.2 管理者代表 a) 确保公司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实施和保持; b)对公司风险管理活动进行督导; 3.3 公司质量部 a) 编制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b)通过内审、日常检查等形式,对公司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3.4 分厂技术厂长 a) 对本单位风险管理过程的实施和效果进行监督; b)主持评审产品的风险管理过程; c)批准风险管理计划; d)批准产品风险管理报告。 3.5 分厂技术质量部 a) 指定各项目的风险管理负责人。 b)组织协调风险管理活动; c)跟踪检查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和效果。

3.6 项目风险管理小组负责人 a) 制定《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计划》(以下简称:风险管理计划); b)组织风险管理小组实施风险管理活动; c)跟踪相关活动,包括生产和生产后信息; d)对涉及重大风险的评价和措施,可直接向分厂技术负责人汇报; e)组织风险管理过程评审,编写风险管理报告; f)整理风险管理文档,确保风险管理文档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3.6 风险管理小组 所有新产品设计开发项目都应成立风险管理小组。风险管理小组以设计开发项目组成员为基础,根据需要可邀请制造、检验、服务和临床人员参加。 a) 对产品进行风险分析、风险评价; b)分析、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c)实施、记录和验证风险控制措施; d)对剩余风险、是否产生新的风险、风险控制的完整性以及综合剩余风险的可 接受性进行评价; e)建立和保存必要的风险管理文档; f)参与风险管理过程的评价。 3.7 产品负责人 对已上市产品,分厂应指定一名技术人员,负责产品的风险管理(简称“产品负责人”),其职责如下: a) 收集产品生产和生产后信息; b)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评价,对与安全性相关的信息评价是否有新的或不可接受的风险出现; c) 对不可接受的风险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d)更新风险管理报告。 4 管理要求 4.1 公司风险管理方针 a)对所有医疗器械进行风险管理,只有全部剩余风险和综合剩余风险符合公司可 接受性准则(4.2),并未产生新的危害;或产生新的危害通过进一步采取控制措施又符合可接收准则的产品,才可接受;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管理制度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医疗技术风险预警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了及早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加强预警监控,防止医疗事故,确保医疗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可能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导致患者死亡、伤残以及躯体组织、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受损等不安全事件的危险因素,无论不良后果是否发生以及患者是否投诉,均属预警监控范围。 第三条医疗技术安全预警工作要遵守“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为准绳,以深挖细找医疗质量和安全各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为主要手段,达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警示责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 第四条各职能管理部门、各科室、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按职责和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本职工作。 第五条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分级,根据医疗过程中因失误造成的医疗缺陷的性质、程度及后果,将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分为三级。 (一)一级预警项目 指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操作规程和常规,但尚未给患者或医院造成损害或招致患者投诉等不良后果的情形。 1、违反工作纪律 (1)上班或值班时间擅自离岗、脱岗,班前班中饮酒影响正常工作。 (2)为患者进行诊疗服务过程中,不遵守职业礼仪,聊天、打手机。 (3)违反职业道德和医疗保护原则,泄露患者隐私。 (4)不负责任地任意解释医院规定和其他科室、其他医务人员的工作,造成患方误会或不满。 (5)诊疗工作中违反医疗保险有关规定。 (6)违反医德规范,以医谋私,收受红包。 2、违反诊疗规范 (1)违反首诊负责制有关规定。 (2)危重患者来诊后,未在 3分钟内开始抢救。 (3)门急诊医师对3次就诊未能确诊的患者未安排会诊或请上级医师复诊。 (4)会诊时,医师未在规定时限内到达,或未诊查患者只看病历进行“书面会诊”或“电话会诊”。 (5)门急诊医师不见患者即开具“住院通知单”。

医院医疗风险预警制度

医疗风险预警制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缺陷、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的发生和因此而产生的医疗投诉及医疗纠纷,结合本院实际,制订医疗风险预警制度。 一、医疗风险警示范围 凡实施诊断、治疗过程中,发生任何“作为”与“不作为”的医疗事件,无论病人与家属有无投诉,都是医疗风险的警示范围。 二、医疗风险警示分级 根据诊疗过程中责任人实际造成的影响医疗风险的缺陷性质、程度,将医疗风险警示分为三级。 (一)一级医疗风险警示 1、未及时完成入院首次病程记录、病历、各种侵入性操作术前记录(术前诊断)、术后记录;未及时签定各种重要的医患协议书等,影响病案内涵质量的重要医疗文献内容; 2、未及时查房,连续两次以上,病人有投诉,但未发生医疗缺陷后果(以下简称后果); 3、在诊疗过程中,有一定缺陷,但无后果; 4、各种医疗操作不当或不成功,病人投诉但无后果; 5、其他未引起后果,但有病人投诉的诊疗行为。 (二)二级医疗风险警示 1、超过24小时未完成住院病历、各种侵入性操作术后记录、超过8小时未完成首次病程记录等重要医疗文件,或超过6小时未补记抢救记录,

可能酿成医疗缺陷或医疗纠纷投诉; 2、非特殊、疑难病人,未及时确诊(超过72小时)或未及时确定与更正、补充治疗方案,延误治疗,造成病人投诉; 3、三级查房不及时,特别是上级医师查房不及时,造成病人投诉; 4、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鉴定或法院判决虽未构成医疗事故,但有一定的过失或差错; 5、一年内,被二次一级医疗风险警示。 (三)三级医疗风险警示 1、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或人民法院判决为医疗事故; 2、由于各种“不作为”因素,酿成医疗纠纷,责任人过失严重,虽未认定医疗事故,但影响恶劣,造成医院声誉的损害; 3、由于责任人的过失,造成医疗缺陷,经调解,给病人经济补偿的; 4、一年内,二次被二级医疗风险警示。 三、被医疗风险警示责任者处罚程序 对被医疗风险警示责任者的处罚参照《贵州航天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办法(试行)》、《贵州航天医院医疗质量考核办法(试行)》及相关终末质量考核标准执行。 四、医疗警示制度的相关措施 (一)认真落实《医患沟通制度》 1、住院病人沟通制度 住院医师接诊病人后,认真向病人介绍自己,同时将病情、初步诊断、治疗方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预计医疗费用,告之病人,并记入病程记

7--医疗技术与风险管理与持续改进1

沭阳县人民医院骨三科医疗技术及风险管理 2014年上半年持续改进 2014年上半年我科在医疗技术方面狠抓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技术,降低手术风险及医疗技术损害。上半年共完成脊柱手术147例,其中近100例为四级手术。其中脊柱内镜诊疗技术通过二类技术验收,其中椎间孔镜技术已经开展40例,技术越来越成熟,手术时间也由一开始的时候3小时缩短到1个小时多。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为再有越级手术的现象。手术申请单签发和审批程序逐步好转。术前讨论内容较前丰富,有个体化的治疗措施。但是仍有一些不足,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上半年仍有2例非计划重返住院患者和1例非计划再手术患者。 二、分析原因: 2例非计划重返住院患者均为钢板断裂,分析其原因有患者自身因素:如骨折未愈合前,早期、过度活动导致内固定松动、断裂;执行出院医嘱,未定期复查,错失补救的最佳时机;者年龄大、吸烟、贫血等自身因素;折粉碎较重。也有手术原因如过分剥离软组织,破坏血运;折复位不佳,影响愈合;内固定选择欠妥。 1例非计划在手术患者为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术后症状残留,分析原因为患者的过早下床活动、术中对髓核处理不干净。术中止血不彻底,二次手术补救患者治愈。 三、整改措施

组织全科医生开科会,结合科室特点,讨论存在的薄弱环节,具体要求: (一)严格实行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制和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制定与每位医师手术权限与资格、能力相符的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规范。将手术分级授权管理落实到每一位手术医师。列出本院开展的二、三、四级手术的目录。 (二)实行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订诊疗和手术方案,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和再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并记录在病历中。 (三)患者手术前的知情同意包括术前诊断、手术目的和风险、高值耗材的使用与选择,以及其他可选择的诊疗方法等。 (四)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有急诊手术管理措施,保障急诊手术及时与安全。 (五)按照要求进行出院指导,并定期督促患者复诊,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在患者出现并发症前及时干预。 (六)手术的全过程情况和术后注意事项及时、准确地记录在病历中;术中严格遵循诊疗操作规范,骨折患者避免过多剥离骨膜,骨折粉碎患者同时给予植骨治疗。 (七)做好患者手术后治疗、观察与护理工作,并记录在相应的医疗文书中。对骨关节与脊柱等大型手术、高危手术患者有风险评估、有预防“深静脉栓塞”、“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临洮县中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一、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严格遵守医疗卫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 二、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甘肃省病历书写规范》、《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和要求,书写和妥善保管病历资料。病历资料承担医疗纠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司法鉴定和法律诉讼举证责任。 三、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查对制度、医嘱制度、交接班制度、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病例讨论制度、手术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以及请示报告制度等有关制度和规定。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四、按照卫生部、甘肃省卫计委、定西市卫生局关于医疗技术准入有关规定,规范医疗技术准入和医师、护士的执业行为,执行医院有关规定。 五、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应当用患者能够理解的语言,将患者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或家属,及时解答其咨询;并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要让病人对手术、麻醉、特殊检查(治疗)同意书条款,新开展技术项目及某些非常规治疗项目风险了解清楚,并于检查或治疗前履行患者同意签字手续。

六、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要求,做好病历和实物封存和保管。按规定保管和复印病历资料,严格遵守病历回收和病历借阅制度。 七、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要求,做好患者死亡后尸体处理和尸检。凡医患双方当事人对患者死亡原因有异议的,应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冷冻的尸体可延长到7天,并有死者亲属同意签字。 八、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当班医务人员及科室领导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九、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争议时,应当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及时向医院相关职能部门报告,职能部门接报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主管院长报告,并按规定向市卫生局报告。 十、科室负责人及相关医务人员要积极做好患者或亲属的解释,化解矛盾,并主动配合医院处理善后工作。 医疗风险预警、防范、追溯机制 一、意义: 在门诊、住院、出院、诊断、治疗、康复等医疗行为的全过程中,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医务人员、患者、卫生管理人员、患者家属、涉及医疗行为的各类人员都可能成为医疗

医疗技术及风险管理档案

目录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2 一、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分级2 (一)一级预警项目2 (二)二级预警项目6 (三)三级预警项目7 二、医疗技术风险预警信息来源7 三、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处置程序8 (一)立案8 (二)处理程序8 (三)处罚8 四、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9 (一)医疗技术损害一般处置原则9 (二)医疗技术损害处置流程9 (三)医疗技术损害相关处置11 (四)奖惩12 临床医疗人员紧急替代制度13 一、门急诊人员紧急替代制度13 (一)门诊工作人员替代制度13 (二)急诊工作人员替代制度13 二、病房人员紧急替代制度13 三、术中人员紧急替代制度14 四、突发事件人员紧急替代制度14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医疗技术实施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可能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导致病人死亡、伤残以及躯体组织、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受损等不安全事件的危险因素,不论不良后果是否发生以及患者是否投诉,均属医疗技术风险。 为了及早发现医疗技术风险隐患,通过风险预警监控机制,减少医疗技术损害事件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分级 医疗技术安全预警工作要遵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常规为准绳,以深挖细找医疗质量和安全各环节的安全隐患为主要手段,达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警示责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医院领导、职能管理部门、各科室、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按职责和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预警工作。 根据工作和医疗活动中因失误造成的医疗缺陷的性质、程度及后果,将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分为三级。 (一)一级预警项目 指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操作规程和常规,但尚未给患者或医院

医疗风险预警制度

医疗风险预警、控制和追溯制度为了进一步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缺陷、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的发生和因此而产生的医疗投诉及医疗纠纷,结合本院实际,制订如下医疗风险预警、控制和追溯制度。 一、医疗风险警示范围 在实施诊断、治疗过程中,发生任何“作为”与“不作为”的医疗事件,无论患者与家属有无投诉,都是医疗风险的警示范围。 医疗风险警示分级 根据诊疗过程中责任人实际造成的影响医疗风险的缺陷性质、程度,将医疗风险警示分为三级。 一级医疗风险警示 1、未及时完成入院首次病程记录、病历、各种侵入性操作术前记录(术前诊断)、术后记录;未及时签订各种重要的医患协议书及书写影响病案内涵质量的重要医疗文献内容; 2、未及时查房,连续两次以上,患者有投诉,但未发生医疗缺陷后果(以下简称后果); 3、在诊疗过程中,有一定缺陷,但无后果; 4、各种医疗操作不当或不成功,患者投诉但无后果; 5、其他未引起后果,但有患者投诉的诊疗行为。 二级医疗风险警示 1、超过24小时未完成住院病历、首次病程记录、各种侵入性操作术后记录等重要医疗文件,或超过6小时未补记抢救记录,可能酿成医疗缺陷或医疗纠纷投诉; 2、非特殊、疑难病人,未及时确诊(超过72小时)或未及时确定与更正、补充治疗方案,延误治疗,造成患者投诉; 3、三级查房不及时,特别是上级医师查房不及时,造成患者投诉; 4、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鉴定或法院判决虽未构成医疗事故,但有一定的过失或差错; 5、一年内,被二次一级医疗风险警示。 三级医疗风险警示 1、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或人民法院判决为医疗事故; 2、由于各种“不作为”因素,酿成医疗纠纷,责任人过失严重,虽未认定医疗事故,但影响恶劣,造成医院声誉的损害; 3、由于责任人的过失,造成医疗缺陷,经调解,给患者经济补偿的; 4、一年内,二次被二级医疗风险警示。 二、医疗风险控制制度

医院医疗安全预警制度

医院医疗安全预警制度 一、总则 (一)目的为了进一步增强全院职工特别是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保障意识和医疗风险防范意识,强化医疗安全的监控机制,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更有效的防止医疗缺陷、差错、事故的发生和因此而产生的医疗投诉及医疗纠纷;尽量满足就医患者、家属及社会相关各方面对疾病康复日益增加的期望值,促进全程优质服务,根据卫健委、国家中医管理局关于《医院投诉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二)医疗安全预警范围全院职工,尤其是医务人员,在实施诊断、治疗和其他服务的过程中,由于“作为不规范”或“不作为”而发生的任何有可能导致医疗差错、事故出现的医疗实践,无论患者与家属有无投诉,都属于医疗安全预警范围。 (三)原则医疗活动要遵循“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为主要内容,以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为准绳,以深挖细查质量要素的各方面、医疗过程的各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为主要手段,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警示责任人,以达到确保医疗安全为目。 (四)要求医疗安全预警工作分级进行。医院及各职能部门、各临床科室,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面抓好落实。 二、医疗安全预警分级根据诊疗过程中责任人实际造成的影响,

医疗安全的缺陷性质、程度及后果,将医疗安全预警项目分为三级。 (一)一级医疗安全预警项目一级医疗安全预警项目主要是指违反各项规范要求,但尚未造成患者投诉等后果的行为。 1、医疗文书 (1)门、急诊医师未书写门诊或急诊病历。 (2)未在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中记录药物过敏史,输血患者未记录输血史。 (3)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住院志、入院首次病程记录、日常病程记录、各种侵入性操作术前记录(术前诊断)、术后记录;未及时签订各种重要的医患协议书等,影响病案内涵质量的重要医疗文献内容。 (4)凡决定转出的病人,经治医师未书写转科、转院记录。 (5)意外死亡病例未当日及时讨论并上报医务科或总值班。 (6)手术未进行术前讨论。 (7)未及时查房,连续两次以上,病人有投诉,但未发生医疗缺陷后果(以下简称后果)。 (8)造成病历等资料损坏或丢失。 (9)在诊疗过程中,有一定缺陷,但无后果。 (10)各种医疗操作不当或不成功,病人投诉但无后果。 (11)其它:未引起后果,但有病人投诉的诊疗行为。 2、纪律 (1)工作人员擅自离岗。 (2)对于疑难危重病人,会诊医师和辅助检查科室医(技)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