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道防护林

沟道防护林

gully protection forest

用于控制地表径流下泄,冲刷,制止沟头前进、沟壁扩张、沟床下切,防止侵蚀沟进一步发展,减少沟道输沙量的水土保持林体系。它又可分为沟缘防护林、沟头防护林、沟坡防护林和沟床防冲林。

沟缘防护林①作用。沟缘地带是坡面与沟谷的交界处,坡度由缓变陡峻发生急剧转折,常形成陡坎。由坡面下泄的径流经此陡坎,常造成陷穴、跌穴、崩塌及滑坡,导致沟岸扩张,蚕食坡面。营造沟道防护林的目的是分散、吸收和滞缓径流,固定沟岸,保护农田。②布设与配置。应根据集水面积、沟坡坡度、沟壁稳定程度和土地利用状况来确定。集水面积小、坡度不大、沟壁较稳定的部位,林带可在沟缘线以上2~3米处配置。若集水面积大、沟岸不稳定,则林带沿沟缘稳定线以上2~3米处配置。前者林带宽度为5~10米,后者则为10~20米。造林时应选择抗冲性强、固土作用大的深根性树种,尽量营造混交林,并与护沟工程(如封沟埂等)结合。

沟头防护林①作用。侵蚀沟沟头是径流汇集入沟最集中的地段,其上部大多有一集水凹地(称沟掌地),在沟头部位形成跌水、崩塌,冲蚀极为活跃,使沟头不断前进,沟底不断下切。营造沟头防护林可吸收、阻滞和分散径流,固定沟头,制止溯源侵蚀。②配置。沟掌地为沟头侵蚀最为活跃的地方,是治理的重点。防护林应与流水线垂直,沿等高线布设。林带宽度根据沟掌地的面积、径流量与侵蚀强度确定,一般宽度为10~20米;但沟掌地面积小,坡度大、侵蚀强烈,也可以全面造林。③营造。应选择根蘖性强、固土抗冲的速生树种。在坡度平缓地段也可采用桑树等经济树种。在营造沟头防护林时,应与沟头修筑工程措施相结合,如封沟埂、沟头蓄水池等,一般防护林应配置在这些工程之上。

沟坡防护林①作用。一般侵蚀沟沟坡面积较大而且坡度也陡,重力侵蚀活跃,侵蚀类型复杂,如崩塌、滑坡、泻溜以及洞穴侵蚀等,还有不合理放牧而形成的鳞片状侵蚀,不合理开垦而促使面蚀与沟蚀的发展。沟坡侵蚀由于径流汇集来自沟缘线以上大面积坡面,且坡度愈来愈陡,径流量大,冲刷动能强,为小流域侵蚀产沙的重要部位。沟坡营造水土保持林在于缓流固坡,阻止沟壁扩展。②配置。一般在沟坡上沿等高线带状造林。在陡缓交错的沟坡上,防护林可布设在缓坡处。沟坡防护林宽度一般在15~20米。③营造。沟坡不同部位土壤水分差别较大,一般说来,沟坡上部较干燥,宜选择抗旱性强、耐瘠薄、固±作用大的树种;沟坡下部可选用速生树种。造林时应与修建水平阶,水平沟或鱼鳞坑等坡面防护工程结合。

沟床防冲林①作用。沟床为洪水、常流水汇集之处,冲刷严重,导致沟底下切、沟床两岸侧蚀冲掏,造成沟壁崩塌,扩展。营造沟床防冲林的目的是制止沟底下切、沟壁扩张、拦淤泥沙、减少输沙量。②配置。应与流水线方向垂直布设。布设模式有栅状、片段和全面造林。栅状造林是与水流方向垂直,每隔10~20米栽3~10排树(相当于5~15米宽);片段造林是与水流方向垂直,每隔30~50米营造20~30米宽的林带;全面造林是在侵蚀严重地方都栽上树。③营造。应选择耐涝、抗冲、根蘖性强的速生树种。造林时应与谷坊等工程措施结合。为减少输沙量,采用客土留淤造林方法和小土埂客土留淤造林法,这些都是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造林方法,其效果较好。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基础科学《沟道防护林》农业出版社第86页(1447

字)

对林业生态防护体系的思考

对林业生态防护体系的思考 摘要分析了林业生态防护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对林业生态防护体系的效益进行了评估,提出了完善林业生态防护体系空间配置的方法,以促进我国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建设。 关键词生态防护;林业空间配置;效益评估 1 防护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建设的管理力度不足,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在林业建设中,政府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导致林业建设规划失衡。部分地区林业生态防护体系的建设较为完善,但部分地区的建设又相对薄弱[1-2]。因此,有关管理部门有必要加强制度完善,对林业建设进行统筹规划。 1.2 林业资源保护力度不足 近些年来,国家和政府不断强调退耕还林,但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少地方都出现了占耕占林的现象,而且征地面积不断扩大。尤其是一些城市出现了城郊大面积毁坏山林而在城区内高成本建设绿地的现象。部分省、市为了发展大型水电、矿业开采等项目,严重破坏了周边的林业资源。有些单位甚至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大肆破坏林业以谋取经济利益。 1.3 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建设不足 西部地区等城市正在不断加强绿地建设,但现在却面临着困境。交通便捷、林业建设便利的地区已经基本完成了绿化工作,但随着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林业建设成本不断增加,造林难度也不断加大,导致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建设停滞不前。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林业生态防护体系的空间配置管理,只有正确的空间配置和林种选择,才能更好地促进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建设。 2 林业生态防护体系的效益评估 2.1 生态效益 林业生态防护体系的效益主要是指森林的新陈代谢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其效益主要表现为5个方面:一是防护作用。二是净化作用。主要体现为对空气的净化,减少大气污染,有效提高空气质量。三是水土保持作用。森林植被的根茎在涵养水源、增加降雨量的同时,又减少了雨水对泥土的冲刷。四是调节气候。森林能够增加降雨量,增加空气湿度,达到调节气候的目的。五是保持天然基因作用。

第五章_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幻灯片1 第五章水土保持林业措施 1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的地位和作用 2 水土保持林体系的组成 3 山地丘陵地区水土保持林体系的配置 4 水土保持林营造的关键技术措施 5 案例 幻灯片2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又称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植物措施或生物措施,是在水土流失地区人工造林或飞播造林种草、封山育林育草等,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开展多种经营、增加经济与社会效益而采取的技术方法。 幻灯片3 一、水土保持林在山丘区水土保持中的地位 “水土保持是山区生产的生命线” 以中、小流域为单元建成生态、经济高效、持续、稳定的人工生态系统, 水土保持林对山丘区、特别是无林少林的水土流失地区: 一是要发挥林业特有的生态屏障功能; 二是林业作为山丘区一项骨干产业应为当地提供多种林业产品,包括木材、燃料、饲料、干鲜果品、及其它林特产品,发挥其应有的社会经济功能。 幻灯片4 “增加流域植物覆被” “发展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林业产业” 转换 “生态经济型” 单纯“防护型” 或“水土保持型” 幻灯片5 二、水土保持林体系的组成 防护林体系是根据区域自然历史条件和防灾、生态建设的需要,将多功能多效益的各个林种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区域性、多树种、高效益的有机结合的防护整体。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是区域(或流域)人工生态系统的主体和其有机组成部分。以防护林为主体,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用林等科学布局,实行组成防护林体系各林种、树种的合理配置与组合,充分发挥多林种、多树种、生物群体的多种功能与效益,形成功能完善、生物学稳定、生态经济高效的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 幻灯片6 北京林业大学(1979)提出的 我国黄土高原和北方石质山区水土保持林体系简图 幻灯片7 三、山地丘陵区水土保持林的配置 在小流域范围内,水土保持林体系的合理配置,要体现各个林种具有生物学的稳定性,

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水土保持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水土保持学试题 一、填空题(共30分,共15空,每空2分) 1、土壤侵蚀产生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因素)、(地形因素)、(地质因素)、(土壤因素)、森林植被因素以及(人为活动因素)。 2、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生态环境亦可简称(生境)。 3、我们沙漠沙的机械组成以(细沙)为主;风沙流中沙物质的主要运动方式是(悬移);我国北方地区的草原“三化”是指沙化、植被退化和(盐渍化);据2004年的调查结果,我国荒漠化面积为(263万)km2;湿润指数是指年平均降水量与(年平均蒸发量)的比值。 二、试述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的基本概念(10分) 解答: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和损失。在我国水土流失分布范围广、面积大,形式多样,包括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动融侵蚀、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形式,土壤流失严重。 水土保持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主要研究水土流失的形式、分布和危害,小流域径流的形成和损失过程,不同土壤侵蚀类型区的自然特点和土壤侵蚀的特征,以及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同时,研究水土流失与水土资源调查和评价的方法,研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规划原则与方法等方面。 三、试述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10分) 解答: 林业生态工程是生态工程的一个分支,根据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实践,基本概念可归纳如下: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建造某一区域或流域的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优质、稳定的复合生态系统,主要建设山丘区、平原区、风沙区、沿海、城市、水

防护林定义

防护林定义 防护林(Shelter forest)是为了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减少污染所经营的天然林和人工林。是以防御自然灾害、维护基础设施、保护生产、改善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群落。它是中国林种分类中的一个主要林种。防护林类型防护林一般有人工营造的(包括连片林地、林带和林网)和由天然林中划定的(如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两类,严禁砍伐和破坏。营造防护林时必须根据“因地制宜,因需设防”的原则。 防护林技术要求 营造防护林的具体技术要求:①树种选择和混交类型,宜选择生长稳定、长寿、抗性强的树种,以优良的乡土树种为宜。根据当地条件,营造乔灌木混交型、阴阳树种混交型等类型的混交林。②防护林配置,根据防护目和地貌类型,配置防护林带。水源林和水土保护林配置成片状、带状或块状,构成完整的水土保护林体系。③抚育管理,在防护林地区只能进行择伐,清除病腐木,并须及时更新[2]。 中华人们共和国森林法第四条,森林分为以下五类: (一)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二)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三)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四)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五)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水土保持林(forest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为防止﹑减少水土流失而营建的防护林。是水土保持林业技术措施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表现在﹕调节降水和地表径流。通过林中乔﹑灌木林冠层对天然降水的截留﹐改变降落在林地上的降水形式﹐削弱降雨强度和其冲击地面的能量。林地地被物(主要是良好的林 地枯枝落叶层)以大于自身气干重2~3倍的重量比例吸收林地降水﹐同时﹐以其较大的地表粗糙度削弱地表径流。即使地表径流形成(极少出现)﹐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径流携带泥沙的能量。固持土壤(体)。水土保持林的乔﹑灌木群体具有浓密的地上部

水土保持学

水土保持学研究的内容:研究水土流失的形式、分布和危害;研究水土流失的规律和水土保持的措施;研究制定水土保持规划;研究水土保持效益和水土流失预防监督技术。 水土保持是将水土流失的治理、研究和预防监督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实施土地以及经营作业所需要的水土保持技术,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的作用:防止土壤侵蚀和土地沙漠化;改良土壤性状,提高和维持土地生产力;防止江河、水库淤积,提高通航抗灾能力;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高系统的防灾抗灾能力;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用和沉积的过程。其本质是土壤肥力下降、理化性质变劣、土地利用率降低、生态环境恶化。 土壤侵蚀量是土壤在外营力的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 水土流失是在水力、风力、重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 土壤侵蚀按外营力分为:风蚀、水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泥石流侵蚀和化学侵蚀。 水力侵蚀是指土壤在水力作用下发生的侵蚀现象。分为面蚀(雨滴击溅侵蚀、层状侵蚀、鳞片状侵蚀、细沟状侵蚀)、

沟蚀(浅沟侵蚀、切沟侵蚀、冲沟侵蚀、河沟)和山洪侵蚀三种 风蚀是指土壤颗粒或沙粒在风力作用下脱离地表,被搬用和堆积的过程,以及随风运动的沙粒在打击岩石表面过程中使岩石碎屑剥离出现摩擦和蜂窝的现象。有以下三种移动方式:扬失、跃移和滚动。 重力侵蚀是以重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土壤侵蚀。主要有陷穴、泻溜、滑坡和崩塌四种形式。 冻融侵蚀是土壤在冻容作用下发生的一种土壤侵蚀现象。分为冻融土侵蚀和冰川侵蚀。 土壤侵蚀强度指单位土壤侵蚀面积上的土壤侵蚀量。年土壤侵蚀量T/土壤侵蚀面积(平方KM)。分为微度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极强度侵蚀和剧烈侵蚀。 年土壤侵蚀模数指年土壤侵蚀总量与总土地面积之比。 沟壑密度指沟壑总长度与与总土地面积之比。 土壤侵蚀面积包括坡耕地、耕地、植被盖度低于60以下的荒坡、荒沟和其他用地面积。 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土壤、地质、地形和植被等。 降雨通过雨滴的溅蚀和地表径流引起水土流失。 植被在水土保持方面的功效:植被可拦截降水、降低雨滴能量;地表枯落物可吸收、阻拦和过滤地表水;死亡根系和枯

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生态环境工程学教案

林业生态工程学 教案 北京林业大学 水土保持学院

第一讲(绪论1) 一、教学内容 章节:绪论 内容:林业生态环境工程在生态环境建设、流域治理、农村可持续发展中的位置与作用。 二、重点 森林与水土保持,森林资源概况。 三、难点 林业生态工程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四、课堂互动 问题:森林资源的统计标准与森林覆被率,生态环境改善与林产品需求对森林资源的需求? 讨论: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森林定义与对森林认识的变迁。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辅助教学手段:PPT。 第二讲(绪论2) 一、教学内容 章节:绪论 内容: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林业生态工程学的特点、内容及相关学科的关系;国内外发展趋势及教学方法,当前相关研究热点与难点问题。 二、重点 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国内林业生态工程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发达国家与发展状国家相关实践的主要特点与差异,中国林业生态工程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三、难点 林业生态工程与传统林业的区别,林业生态工程体系。 四、课堂互动 问题:防护林、林业生态工程、体系的概念及体系形成? 讨论:林业生态工程理论发展过程与生态学理论的进展。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辅助教学手段:PPT。 第三讲(第一章1) 一、教学内容 章节:第一章林业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 内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生态学原理-生态系统原理,恢复生态学理论。 二、重点 生态系统、恢复生态理论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指导作用,与林业生态工程的布局、结构、配置措施之间的关系,在种群配置、植被恢复方法选择、工程建设目标确定、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三、难点 恢复生态学的基本理论、脆弱生态系统,生态平衡。 四、课堂互动 问题:生态系统能流与物流原理与人工生态系统构建、自然地理区与生态平衡? 讨论:生态恢复的可能性与恢复标准。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辅助教学手段:PPT。 第四讲(第一章2) 一、教学内容 章节:第一章林业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 内容:林业生态工程学的生态学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景观生态原理。 二、重点 生物多样性原理,景观生态原理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指导作用,与林业生态工程的布局、结构、配置措施之间的关系,在种群配置、植被恢复方法选择、工程建设目标确定、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三、难点 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与经济效率,景观尺度与植被布局。 四、课堂互动 问题:如何以人工林的培育目的在林分组成设计中考虑物种多样性?

沟道防护林

沟道防护林 gully protection forest 用于控制地表径流下泄,冲刷,制止沟头前进、沟壁扩张、沟床下切,防止侵蚀沟进一步发展,减少沟道输沙量的水土保持林体系。它又可分为沟缘防护林、沟头防护林、沟坡防护林和沟床防冲林。 沟缘防护林①作用。沟缘地带是坡面与沟谷的交界处,坡度由缓变陡峻发生急剧转折,常形成陡坎。由坡面下泄的径流经此陡坎,常造成陷穴、跌穴、崩塌及滑坡,导致沟岸扩张,蚕食坡面。营造沟道防护林的目的是分散、吸收和滞缓径流,固定沟岸,保护农田。②布设与配置。应根据集水面积、沟坡坡度、沟壁稳定程度和土地利用状况来确定。集水面积小、坡度不大、沟壁较稳定的部位,林带可在沟缘线以上2~3米处配置。若集水面积大、沟岸不稳定,则林带沿沟缘稳定线以上2~3米处配置。前者林带宽度为5~10米,后者则为10~20米。造林时应选择抗冲性强、固土作用大的深根性树种,尽量营造混交林,并与护沟工程(如封沟埂等)结合。 沟头防护林①作用。侵蚀沟沟头是径流汇集入沟最集中的地段,其上部大多有一集水凹地(称沟掌地),在沟头部位形成跌水、崩塌,冲蚀极为活跃,使沟头不断前进,沟底不断下切。营造沟头防护林可吸收、阻滞和分散径流,固定沟头,制止溯源侵蚀。②配置。沟掌地为沟头侵蚀最为活跃的地方,是治理的重点。防护林应与流水线垂直,沿等高线布设。林带宽度根据沟掌地的面积、径流量与侵蚀强度确定,一般宽度为10~20米;但沟掌地面积小,坡度大、侵蚀强烈,也可以全面造林。③营造。应选择根蘖性强、固土抗冲的速生树种。在坡度平缓地段也可采用桑树等经济树种。在营造沟头防护林时,应与沟头修筑工程措施相结合,如封沟埂、沟头蓄水池等,一般防护林应配置在这些工程之上。 沟坡防护林①作用。一般侵蚀沟沟坡面积较大而且坡度也陡,重力侵蚀活跃,侵蚀类型复杂,如崩塌、滑坡、泻溜以及洞穴侵蚀等,还有不合理放牧而形成的鳞片状侵蚀,不合理开垦而促使面蚀与沟蚀的发展。沟坡侵蚀由于径流汇集来自沟缘线以上大面积坡面,且坡度愈来愈陡,径流量大,冲刷动能强,为小流域侵蚀产沙的重要部位。沟坡营造水土保持林在于缓流固坡,阻止沟壁扩展。②配置。一般在沟坡上沿等高线带状造林。在陡缓交错的沟坡上,防护林可布设在缓坡处。沟坡防护林宽度一般在15~20米。③营造。沟坡不同部位土壤水分差别较大,一般说来,沟坡上部较干燥,宜选择抗旱性强、耐瘠薄、固±作用大的树种;沟坡下部可选用速生树种。造林时应与修建水平阶,水平沟或鱼鳞坑等坡面防护工程结合。 沟床防冲林①作用。沟床为洪水、常流水汇集之处,冲刷严重,导致沟底下切、沟床两岸侧蚀冲掏,造成沟壁崩塌,扩展。营造沟床防冲林的目的是制止沟底下切、沟壁扩张、拦淤泥沙、减少输沙量。②配置。应与流水线方向垂直布设。布设模式有栅状、片段和全面造林。栅状造林是与水流方向垂直,每隔10~20米栽3~10排树(相当于5~15米宽);片段造林是与水流方向垂直,每隔30~50米营造20~30米宽的林带;全面造林是在侵蚀严重地方都栽上树。③营造。应选择耐涝、抗冲、根蘖性强的速生树种。造林时应与谷坊等工程措施结合。为减少输沙量,采用客土留淤造林方法和小土埂客土留淤造林法,这些都是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造林方法,其效果较好。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基础科学《沟道防护林》农业出版社第86页(1447

第一章-土壤侵蚀类型

第一章土壤侵蚀类型 1 什么是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好人损失,包括土地表层及水的损失。 土壤侵蚀的内涵:(一)地面土壤发生位移(二)土体遭到机械破坏,土体不发生位移时,其结构在水的作用下坍散,土体解体,其所载的养分溶解于水中流失,(三)土壤退化,在不发生任何物理位移的情况下,任何使作物生长能力下降的土壤退化现象。 2 简述水土保持的概念? 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由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 3 导致土壤侵蚀的营力有哪些? 改造地表起伏、促使地表形态变化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内营力和外营力。 (一)内营力作用是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球内部能量是主要热能。表现: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 4 土壤侵蚀按外营力划分可分为哪些类型? (二)外营力作用的主要能源来自太阳能。(都经历了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几个环节)。包括:1)风化作用:就是指矿物、岩石在地表新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所产生的一切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的变化,是在大气及生物影响下岩石在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风化作用可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2)剥蚀作用:各种外营力作用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破坏后的物质搬离原地的过程或作用。3)搬运作用:风化、侵蚀后的碎屑物质,随着各种不同的外营力的作用转移到其他地方的过程。4)堆积作用:被搬运的物质由于介质搬运能力的减弱或搬运介质的物理、化学条件改变,或在生物活动参与下发生堆积或沉积,称为堆积作用或沉积作用。 5 简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允许土壤侵蚀量? 土壤侵蚀量,是指土壤侵蚀作用的数量结果。通常把土壤、母质及地表松散物质在外营力的破坏、剥蚀作用下产生分离和位移的物质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产生的土壤侵蚀量。 土壤侵蚀程度,是指任何一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一定环境条件影响下,自其发生开始,截止到目前为止的发展状况。 土壤侵蚀强度,是指某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其所处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种土壤侵蚀形式发生发展可能性的大小。常用单位面积上在一定时间内土壤及土壤母质被侵蚀的重量来表示。 我国个侵蚀区允许土壤侵蚀量:西北黄土高原区:1000(t/km平方.a),东北黑土区:200(t/km 平方.a),北方土石山区:200,南方红壤丘陵区:500,西南土石山区:500. 6 简述水土流失的危害? (一)破坏水资源,加剧干旱。(二)破坏土地,吞食农田。(三)降低土壤肥力,加剧干旱发展。(四)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五)对农林牧业的破坏。(六)淤积抬高河床,加剧洪涝灾害。(七)淤塞水库湖泊。 第二章小流域综合治理 1 什么是小流域? (一)小流域是一个积水面积较小的流域或沟道,(二)是一个径流泥沙汇集单元,(三)是一个经济开发利用单元(四)面上的水土保持与江河治理之间往往存在一个空隙,而小流域综合治理是衔接二者的重要环节。(五)小流域在治理上须投资小、见效快、持久性强。 2 简述小流域治理的基本原则? (一)必须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流域治理规划(二)建立综合防治体系,从上到下节节拦蓄,

浅谈沟道治理工程中的水土保持综合措施

浅谈沟道治理工程中的水土保持综合措 施 摘要:水土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水土保持可以促进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减少或消灭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显著改良生态环境,形成良性循环。而水土流失所形成的河道阻塞、河床抬高现象,影响交通航运,造成洪水泛滥,且使得河流含沙量增高、环境恶化和污染,也将影响到水资源利用、生态事业和社会经济的开展。本文将针对沟道治理中的水土保持治理现状提出一系列水土保持综合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沟道治理;水土保持措施;治理措施 1. 引言 沟壑发育,使原有的土地割裂,产生的侵蚀沟会造成地块支离破碎,地面平整度下降,土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导致可利用土地逐年减少,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而沟道治理工程可以防止沟头前进、沟床下切、沟岸扩张,减缓沟床纵坡、调节山洪洪峰流量,减少山洪或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含量,使山洪安全地排泄,对沟口冲积堆不造成灾害。属于沟道治理工作的措施有:沟头防护工程、谷坊工程,以拦蓄调节泥沙为主要目的的各种拦沙坝,以拦泥淤地、建设基本农田为目的淤地坝及沟道护岸工程等。通过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且适宜的侵蚀沟治理措施,可对改善区域生态坏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起到积极作用[1]。 总体布局:以坡耕地上的发展型侵蚀沟为治理重点,在拦截、疏导坡耕地坡面来水来沙综合治理的基础上,根据侵蚀沟的特征,工程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沟头、坡面、沟道进行综合治理。 1. 工程措施

2.1沟头防护工程 主要有沟埂式防护和池埂结合式防护两种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利用沟梗拦蓄 上游来水,防止地面径流进人侵蚀沟,一般用于汇水面积不大的沟头防护。 1) 沟埂式防护沿沟头等高线布设等高截水沟埂,利用沟埂拦蓄上游径流,防止径 流入沟。根据沟头坡面完整或破碎情况,沟埂可做成连续围堰式或断续围堰式。 连续围堰式沿等高连续布设,在沟埂内侧每隔5-10m筑一截水横挡,以防因截水 沟不水平,造成拦蓄之径流集中出现而冲刷决口,适用于沟头坡面较平缓的坡面。断续围堰沿沟头等高线布设上下两道相错开(短沟埂),适用于沟头地面破碎,地 面坡度变化较大,平均坡度在15°左右的丘陵地带沟头。 2)池埂结合式防护 沟埂布置与沟埂式防护类似,但在沟头附近设有蓄水池或水窖与沟垠相连接,多余的径流可通过沟埂进人蓄水池或水窖。根据蓄水要求,沟埂可设或不设置截 水横挡。适用于沟头集水面积较大、来水量较大的沟头防护。 2.2谷坊工程 一般选在沟道两岸狭窄,沟床顺直且上游有较宽阔的贮沙区。两座谷坊间距 约10~20m。 1)石谷坊 在石料充足或水流冲刷力大的沟道中修建。按其使用砂浆与否,可分为干砌 石谷坊和浆砌石谷坊,以及混砌石谷坊三种。浆砌石谷坊按浆砌方法不同,又可 分为全部浆砌及表面浆砌两种。在沟窄水急的沟道可修拱坝型石谷坊。石谷坊由 于质量较大,其稳定性对沟道环境和土质要求较高,故对沟床清理和基础的要求 也较高。可抬高沟底侵蚀基点,防止沟底下切和沟岸扩张,并使沟道坡度变缓。 同时拦蓄泥沙,减少输入河川的固体径流量,减缓沟道水流速度,使沟道逐段淤平,形成可利用的坝阶地。 2)植物谷坊用柳树或杨树枝条做材料,在沟壑中横向沟道栽植的栅栏形式 的谷坊治沟工程。其安全性高,通透性好,不易冲毁;便于成活,长期运用,并

课件

6.3 侵蚀沟道水土保持林工程 6.3.1 土质侵蚀沟道水土保持林工程 6.3.1.1 土质侵蚀沟道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6.3.1.2防护和生产目的 6.3.1.3 侵蚀沟类型与林业生态工程布局 (1)以利用为主的侵蚀沟 (2)治理和利用相结合的侵蚀沟 (3)以封禁治理为主的侵蚀沟 6.3.1.4侵蚀沟系林业生态工程的配置 (1)进水凹池、沟头防护林工程 1.编篱柳谷坊 2.土柳谷坊 (2)沟边(沟缘)防护林 (3)沟底防冲林工程 1.栅状造林或雁翅状造林此方法适用与比降小,水流较缓。 2.片段造林支毛沟中游。 3.全面造林支毛沟上游 4.客土留淤造林有两种方法: a.“连环坑”客土留淤法中造林。 b.小土埂客土留淤法造林。 (4)沟道的谷坊工程 (5)淤地坝坡防冲林 6.3.2. 石质山地沟道水土保质林工程 6.3.2.1 石质山地沟道特点及防护目的 石质山地和土石山地占我国山区总面积相当的比重,其特点是地形多变,地质、土壤、植被、气候等条件复杂,南北方差异较大。 在石质山地和土石山地沟道通过封育和人工造林,恢复植被,控制水土流失,分散调节地表径流,固持土壤,防治滑坡泥石流,稳定治沟工程和保持沟道土地的持续利用,同时在发挥其防护作用的基础上获得一定量的经济收益。对于泥石流流域,则应根据集水区、通过区和沉积区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达到控制泥石流发生和减少其危害的目的。 6.3.2.2 水土保持林业生态工程的配置 (1)集水区 易于发生泥石流的流域,固然有其地形、地质、土壤和气候因素,但集水区是泥石流产沙的策源地,其水土流失状况、土沙汇集的程度和时间是泥石流形成的关键因素。 集水区主沟沟道,在地形开阔,纵坡平缓、山地坡脚土层较厚,并且坡面已得到治理的条件下,也可进行农业利用和营造经济林。 (2)通过区 应以格栅坝为主 (3)沉淀区 沉淀区位于沟道下游至沟口,沟谷渐趋开阔,应在沟道水路两侧修筑石坎梯石,并营造地坎

耕地生态治理方案

耕地生态治理方案 引言 耕地生态治理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和改善耕地生态环境,提高土地 的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率。在当前环境污染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制定耕地生态治理方案,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耕地生态治理的重要性,介绍耕地生态治理的必要措施,并提出一 套可行的耕地生态治理方案。 耕地生态治理的重要性 保护生态环境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护好耕地的生态环境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耕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会导致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土壤质量下降等问题,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 提高土壤质量 耕地生态治理可以通过改善土壤质量,提高耕地的肥力和可持续利用率。通过 合理施肥、耕作措施和轮作系统的引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保护生物多样性 耕地生态治理还可以保护和促进农田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农田边缘和间隙, 种植花草树木,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源,吸引鸟类、昆虫等有益生物,调节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降低害虫的发生率,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耕地生态治理的必要措施 合理耕作制度 制定合理的耕作制度是实施耕地生态治理的基础。应采用合理的轮作制度,避 免单一作物的连作,合理安排轮作间隙,在不同季节种植不同作物,减少土壤病虫害的发生。同时,要注意合理施肥,避免过量使用化学肥料,减少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水土保持措施 在耕地上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应采用种植 间作、带状耕作、梯田等方式,降低坡耕地的坡度。在坡耕地和沟壑地区,修建梯田和横沟,建立防护林带和沟道,使水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分散,减少水果冲力。同时,合理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提高水利设施的利用率。 节约用水 耕地生态治理还应注重节约用水。在灌溉上采用科学合理的灌溉方法,如滴灌、渗灌、喷灌等方式,减少水的蒸发和流失。同时,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效率,减少灌溉用水量。 生物多样性保护 为保护农田生物多样性,应划定生态红线,保护耕地周围的生态环境。合理规 划农田边缘和间隙,种植花草树木,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源,吸引鸟类、昆虫等有益生物。在农田内禁止使用违禁药剂和高剂量农药,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非化学措施,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精细化管理 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应加强土壤检测 和监测,掌握土壤养分状况和有机质含量,做好科学施肥。采用先进的农机设备,自动化、智能化地进行农业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精度。 可行的耕地生态治理方案 建立耕地保护制度 建立健全的耕地保护制度是耕地生态治理的前提。加强法规和政策的制定,确 保耕地保护的法律地位。建立健全耕地征收补偿机制,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大对耕地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耕地保护的重视程度。 推广先进的耕作技术 推广先进的耕作技术,提高耕地的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率。通过推广轮作制度 和合理施肥技术,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引进先进的农机设备和智能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通过梯田和横沟、防护林带和 沟道的建设,控制水的流动,降低水的冲击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利用效率。

江苏开大水土保持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2015130000004 姓名吴良宝___________ 课程代码020097 ___________ 课程名称水土保持___________ 评阅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3 次任务 共 3 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任务内容: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 分) 1. 按照土壤侵蚀的成因和发展速度划分土壤侵蚀类型分为() A.自然侵蚀 B.加速侵蚀 C.古代侵蚀 D.现代侵蚀 2. 风蚀发生时常因土壤颗粒的大小和质量的不同,表现出以下三种移动方式() A .扬失 B.跃移 C.转动 D.滚动 3. 《诗经》: “原隰阮平,泉流即清 ”;其中所指的治理对象主要针对() A. 平原 B.丘陵 C. 山地 D.下湿地 4. 沟垄种植适合于坡度在()范围内的耕地 A. 0 ° 5 ° B. 5 ° 10 ° C. 10 °15° D. 15 - 20 ° 5 .同一块地上种植2 种或2 种以上不同的作物,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种植法叫做() A. 等高耕作 B. 沟垄种植 C. 间作混作 D. 套种 6. 以下属于鳞片状侵蚀的特点的是() A. 由于过樵或过牧造成的 B. 侵蚀程度较为均匀 C. 呈鳞片状秃斑 D. 地被物不能及时恢复 7. 以下属于我国三大土壤侵蚀类型区的是() A. 水力侵蚀类型区 B. 风力侵蚀类型区 C. 重力侵蚀类型区 D. 冻融侵蚀类型区 8. “醉林”和“马刀木”现象可以判断该地发生过()侵蚀 A. 水利侵蚀 B. 重力侵蚀 C. 风力侵蚀 D. 冻融侵蚀 9. 下列属于沟蚀的阶段有() A. 切沟侵蚀 B. 浅沟侵蚀 C. 冲沟侵蚀 D. 细沟侵蚀 10. 矿物成分是以()为主的岩石,质地坚硬,不易风化,则不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A. Si B. Fe C. Mg D. Al

(完整版)水土保持学复习题

《水土保持学》复习题 一、名词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 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又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水土流失: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能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土壤侵蚀: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剥蚀、破坏、分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水分大循环:大循环是海陆间的大尺度水分交换。小循环:从海面上蒸发的水汽,上升过程中遇冷凝结又降落至海洋中,或者从陆地上蒸发的水汽上升遇冷凝结后又降落至陆地上,形成的局部水分循环。 容许土壤侵蚀量:小于或等于成土速率的年均土壤流失量。 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 正常侵蚀和加速侵蚀;正常侵蚀—在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中所发生的土壤侵蚀速率小于或等于土壤形成速率的土壤侵蚀。这种侵蚀不易被人们察觉,实际上也不至于对土地资源造成危害。加速侵蚀——由于人们不合理活动(如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再加之自 然因素的影响,使土壤侵蚀速率超过正常侵蚀速率,导致土地资源的损失和破坏。

土壤侵蚀强度:某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其所处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种土壤侵蚀形式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常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土壤及土壤母质被侵蚀的重量来表示 (t/km2•a)。 水土保持区划:是在综合分析不同地区水土流失发生、发展、演化过程以及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区划的原则依据和有关指标,按照区内相似性和区际间差异性把侵蚀区划分为各具特色的区块,以阐明水土流失综合特征,指出不同区域农业生产和水土流失治理方向、途径和原则,并直接服务于土地利用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 水土保持措施:指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在水保规划基础上,所采取的工程、林草和农业技术措施的总称。 土壤盐碱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泛即易溶性盐类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项目建设区是指生产建设扰动的区域,包括征地范围、占地范围、用地范围以及管辖范围。直接影响区:是指超出征占地界的,由于建设项目的影响而引发水土流失及其直接危害的区域。 二、简述、简答、列举 1、简述中国水土流失的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原因是:全国山地丘陵占比高达2/3;国土面积中耕地、林地、天然草地分别占14%,

水土保持林学备课笔记

水土保持林学备课笔记 张永涛2003.3 课程简介 水土保持林学的主要内容: 第一篇防护作用 水文效应;改良土壤防止土壤侵蚀的效应;改善区域环境的作用。 第二篇营林技术 立地条件类型划分和适地适树;树种选择及人工林组成;造林密度和种植点的配置;造林整地;造林方法;抚育管理。 第三篇防护林体系及其规划、配置技术 林种配置;坡面水土保持林;沟道水土保持林;池塘水库防护林;护岸护滩林。 教材及参考书目 水土保持林学,高志义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经济林培育学,王华田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林业生态工程学,王礼先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绪论 森林与水土保持; 森林资源概况; 水土保持林学的形成与发展; 主要内容及相关学科的关系; 有关基本概念。 一、森林与水土保持 1.森林的效益

资源库、基因库、蓄水库、碳储库、能源库;优化环境与促进发展,是环境与发展相统一的关键和纽带。 (1)生态效益 A.水源涵养 B.防风固沙 C.水土保持 D.改善气候 E.净化水质 F.净化大气 G.重要的物种基因库 水源涵养:例如日本,水源涵养林的面积为542×104hm2,占国土面积的14.6%,森林的总贮水量为1364亿吨,相当于水库贮水的11.7倍。 防风固沙:在新疆,防护林范围内的平均风速降低34%-38%;辽宁彰武县章古台治沙试验,山西雁门关外金沙滩,1952-1959营造9万多亩的防护林,使沙滩变成了绿海;河南兰考固沙实践。 水土保持:改良土壤、影响水文过程、控制侵蚀、消减洪峰。 改善气候:对周围小气候的调节作用。高→低,低→高。在河南省修武县,林网风速降低40-50%,气温白天低2℃,夜间高0.4-1.6℃,空气湿度提高20%,绝对湿度提高4-8mb。地表蒸发量减少23%,植物蒸腾降低25.5%。 净化水质:对于非点源污染的水质有重要的净化作用,施肥、农药等。无林的山坡的水流每平方公里的溶解物16.9吨,有林的只有6.5吨。 净化大气:城镇平均每天每人排出0.9kgCO 2,吸入0.7kgO 2 。则城镇每人 平均需要绿地10m2,可基本保持平衡。1亩阔叶林吸收70kg CO 2 /日,制造 50kg O 2 /日;森林植物可吸收多种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氟化氢、氯气、二氧化氢、二氧化硫、甲烷、氨气等。 森林具有重要的杀菌作用:王府井大街:36612;林茵大道:18086;机关大楼:16545;香山公园:3850个细菌/m3空气。 重要的物种基因库:中国有高等植物3万多种,其中木本植物8000多种,乔灌木14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2414种;鸟类1244种,哺乳类499种,爬

山区、丘陵区水土保持林体系及林种配置

山区、丘陵区水土保持林体系及林种配置 第一节山区、丘陵区水土保持林体系 一、水土保持林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地位 在山区和丘陵区,不管从水土保持林占地面积和空间,从发挥其控制水土流失,调节河川径流,还是为开发山区,开展多种经营,形成林业产业进而提供经济开展的物质根底等方面,水土保持林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水土保持林的功能 〔1〕生态屏障 〔2〕林业产业 防护林体系: 根据区域自然环境条件,以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水源修养等林种为主体,因害设防、因地制宜的片、带、网相结合所形成的综合森林防护体系。 防护林体系的形成 地区生态环境条件的恶化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其自己的特征,各区域、各类型的生态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即使是同一土地利用方式,在不同地带所受到的灾害因子也是不同的,针对不同灾害因子,不同地区的防护林、不同林种相互补充、相互影响,使全区不良生态环境因子得到改善,在一个较大的区域,有小到大逐步形成区域防护林体系。 三、山区、丘陵区水土保持林体系 水土保持林林种林种的生产性 分水岭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 护坡林用材林、经济林 梯田地坎造林经济林、果树

侵蚀沟道防护林用材林、饲料林、燃料林 护岸护滩林用材林、经济林 石质山地沟道造林用材林 山地护牧林饲料林、燃料林 坡地果园〔特用经济作物〕经济林、用材林 池塘水库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 山地渠道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 山地现有林〔包括天然次生林〕用材林、林特产品 四、山区、丘陵区水土保持林体系配置的技术模式 其技术模式的主要根底是作好各个林种在流域的水平配置和林种的立体配置。 “水平配置〞是指水土保持林体系各个林种在流域围的平面布局和合理规划。 “立体配置〞是指某一林种组成的树种或植物种的选择,和林分立体结构的配置和形成。 五水土保持林的配置 在不同的地形地貌部位上,根据水土流失的形式、强度与产生方式,安排不同结构的林分,使其在平面与空间上形成合理的布局,到达控制水土流失的目的。 1.水土保持林林种 按一定的树种、组成,一定的形式〔片、带、块等〕配置在水土流失地区不同地形地貌部位上,具有特定防护作用和生产目的的水土保持林。 林种划分的依据: 地貌部位、生产目的。

北京林业大学 荒漠化防治工程学 试卷 试题库

《荒漠化防治工程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 1.据2004年的调查结果,我国荒漠化的面积为()km2。 2.我国沙漠沙的机械组成以( )为主,矿物成分主要是( ) 最缺乏的营养元素是( )。 3.湿润指数是指()与()的比值。 4.我国北方地区的草原“三化”是指( )、( )和( )。 5.荒漠化的监测方法包括()、( )和( )三种。 6.荒漠化产生的气候区域是( )、( )和( )。 7.风沙区的防护林体系主要包括( )、( ) 、( ) 、( )。 8.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是()。 9.《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于( )年在法国巴黎签署,“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于( )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 10.根据地貌形态与地表物质组成可把荒漠分为()、()、()、()四种类型。 11.中国的四大沙地是指()、()、()、()。12.中国的八大沙漠是指()、()、()、()、()、()、()、()。 13.我国荒漠地区的地带性土壤主要有()、()、()三种。 14.我国干旱地区的降水量约在()mm—()mm之间、

半干旱地区的降水量约在()mm—()mm之间。 15.在土壤的粒级划分中,粗沙、中沙、粉沙和粘粒的径级范围分别为()、()、()、()毫米。 16.世界上有沙漠分布的国家很多,塔尔沙漠在()和(),奇瓦瓦沙漠在(),辛普森沙漠在()。 17.荒漠化实在包括()和()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 下起因和发展的。 18. 中国土地荒漠化的主要类型包括()、()、()和()。 19.盐渍荒漠化的成因主要包括()、()、()和()。 20.使沙粒沿地表开始运动多必需的的最小风速称为()。 21.起动风速的大小与沙粒的()、沙层()及()等因素有关。 22.风力作用过程包括对土壤物质的()、()和()3个过程。 23.在风力作用下,土壤和沙粒物质随风运动,其运动方式有()、()和()3种形式。 24.风沙流中沙物质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25.风沙流中沙物质运动方式主要取决于()和()。 26.土壤颗粒被风搬运的距离取决于()、(),以及()。 27.沙丘移动的总方向是和起沙风的()大致相一致。

水土保持学知识点

水土保持学学问点 一、名词解释 水土保持学、土壤侵蚀、土壤侵蚀量、土壤侵蚀速度、土壤流失量、流域产沙量、侵蚀模数、正常侵蚀、自然侵蚀、加速侵蚀、现代侵蚀、水力侵蚀、溅蚀、面蚀、层状 面蚀、鳞片状面蚀、砂砾化面蚀、细沟状面蚀、沟蚀、浅沟侵蚀、切沟侵蚀、冲沟侵蚀、山洪侵蚀、重力侵蚀、陷穴、泻溜、倒塌、滑坡、冻融侵蚀、冰川侵蚀、混合侵蚀、泥石流、泥流、石洪、风力侵蚀、植物侵蚀、层流、紊流、水流挟沙力、块体运动、起沙风速、输沙率、热融作用、热融滑塌、热融沉陷、侵蚀转折坡度、横坡耕作、区田、圳田、治坡工程、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隔坡梯田、反坡梯田、谷坊、山洪、荒溪、拦沙坝、变坡工程、排导沟、明硐、渡槽、急流槽、改沟工程、农田防护林、农田林网化、林带构造、严密构造、疏透构造、通风构造、林带疏透度、林带透风系数、林带夹角、防护距离、有效防护距离、防护范围、有效防护范围、植苗造林、埋干造林、扦插造林、植物阻沙作用、机械沙障。 二、填空题 1、水土保持是〔山丘〕区和〔风沙〕区水与土地两种自然资源的保护、改进和 合理利用。 2、我国水土流失的特点是〔强度高、成因简单、危害严峻〕。 3、〔加速侵蚀〕是我们防治土壤侵蚀的主要对象。 4、面蚀是土壤侵蚀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依据它发生的地质条件,土地利用现 状及其表现的形态差异,又可分为层状面蚀、〔鳞片状面蚀〕、砂砾化面蚀和〔细 沟状面蚀〕。 5、暴露的坡地受到雨滴的击溅而引起的土壤侵蚀称为〔溅蚀〕。 6、切沟侵蚀的横断面呈〔V〕型,而冲沟侵蚀则呈〔U〕型。 7、重力侵蚀是一种以重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土壤侵蚀形式,它主要有陷穴、〔泻溜〕、 倒塌、和〔滑坡〕。 8、陷穴沿流水线连串消灭时叫〔串珠状陷穴〕,成群状消灭时又叫〔蜂窝状陷穴〕。 9、冰川侵蚀对底部土体产生〔刨蚀〕,而对两侧土体产生〔刮蚀〕。

沟道变更说明

子洲县治沟造地土地整治工程变更设计说明 1、基本情况 1.1原设计情况 吴家沟片区建设规模5.18公顷,平整土地一块,修排洪渠一条长678.1米,工程施工费39.58万元;刘家河、何家墕片区建设规模46.98公顷,平整方田137块,修筑田埂10704米,改建排洪沟3条长2369米,人行桥4座,栽植灌木10704株,工程施工费173.13万元;冬坬片区建设规模5.56公顷,平整方田6块,补修卧管出口渠道25米,栽植灌木317株,工程施工费26.65万元;何家集片区建设规模128.79公顷,人工河开挖813米,疏浚河道1500米,填平旧河道1600米,修建泥结石道路813米,新建堵坝2座,交通桥1座,取水枢纽1座,并对项目区连片的1020亩耕地配套田间灌溉设施,工程施工费876.73万元;石板沟片区建设规模4.25公顷,对沟道进行平整,修建护坡281米,排洪渠150米,工程施工费38.82万元。 1.2变更后情况 项目区涉及子洲县何家集、老君殿、裴家湾、淮宁湾和周家硷5个乡(镇),6个行政村,有村民小组31组,农户842户,共计5115人,3021个劳动力,项目区现有耕地13442亩,人均耕地2.6亩,年人均纯收入达680元。 项目建设总规模152.72hm²,其中双庙湾村片区3.14hm²、沙河

村片区7.01hm ²、后小沟则村片区4.89hm ²、眠虎沟村片区4.64hm ²、何家集村128.47hm ²、石板沟村4.25hm ²。 2、工程设计 2.1土地平整工程 本工程土地平整主要的主要内容是: 一是对原有坝地冲沟进行回填平整,以恢复和提高原有耕地的面积和质量。 二是根据沟道实际地形按照就近取土原则,对沟道两侧部分缓坡山体的荒草地以及零星灌木林地进行开挖平整分台阶修筑沟台地,以增加沟台地面积。 根据项目区地形情况设计田块平整采用方格网法计算土方量。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方格网法计算方法与程序 1.1平均高程 把需要平整的田块划分为若干个方格网,用插值法确定方格顶点高程,根据各方格顶点的实际高程,用下式计算田块的平均高程: )24(1∑∑∑++= 中边 角h h h n h 式中:h —田块的平均高程,m ; n —田块中方格总数; 角 h —田块中各角点的高程,m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