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养殖池塘中几种大型藻类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海参养殖池塘中几种大型藻类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海参养殖池塘中几种大型藻类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海参养殖池塘中几种大型藻类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目前海参养殖已成为我国北方沿海海水养殖的重要支柱产业。但是随着海参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海参养殖病害问题也日趋严重。夏季高温季节,海参养殖池塘中大型藻类的过度繁殖将会对海参的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目前在海参养殖池塘中发现的常见大型藻类主要有钢丝草、川蔓藻及青苔等。笔者将海参养殖池塘中常见的大型藻类作一总结,以期为海参养殖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1 钢丝草

1.1 危害特征

钢丝草繁殖力极强,可以在较短的时期内迅速繁殖生长,对海参的生长产生极大的危害。主要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量的钢丝草会抑制池塘水体中基础饵料和单细胞藻类的正常繁殖和生长,从而造成养殖池塘营养物质匮乏。二是钢丝草会缠绕海参个体,造成海参生长缓慢。三是钢丝草腐烂后造成底质恶化,容易造成海参病害发生。四是钢丝草捞除工作量大,费事费力。

1.2 防治措施

目前对钢丝草的防治还没有有效的方法,预防措施主要是春季水温升高时使用一定浓度的扑草净进行抑制,夏季大量繁殖时只能靠人工捞除来解决。

2 川蔓藻

2.1 危害特征

海参养殖池塘中一定数量的川蔓藻对海参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一是可以为海参提供遮阴的场所;二是可以净化水质;三是可以为海参提供一定的饵料。但夏季高温季节如果数量过多,则会使池塘透明度过高,造成池塘底部温度过高,容易造成海参化皮等病害,这时应及时捞出。否则秋季时,川蔓藻倒伏在池塘底部,造成海参捕捞困难及严重影响其生长。冬季时,川蔓藻逐渐腐烂,则造成池底底质恶化,从而暴发海参病害,严重影响海参养殖产量。

2.2 防治措施

在养殖过程中防治川蔓藻的过度生长主要是通过以下方法:在春季水温逐渐回升时,即川蔓藻长度达到3cm左右时,用农用“扑草净”搅拌湿土杀灭,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此方法操作简单,省时省力。使用时应注意池塘水温的变化,水温过高时应停止使用。另外注意扑草净不能过量使用,以免对水质造成影响。

3 青苔(牛毛苔)

3.1 危害特征

过多的青苔会占据整个海参石礁,一方面阻碍海参不能正常出礁摄食,另一方面也占据

海参的活动空间,影响海参摄食生长。另外青苔具有不易捞除的特点。

3.2 防治措施

目前青苔的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春季水温合适时进行适当肥水,一方面会降低养殖池塘的透明度,另一方面也可抑制青苔的大量繁殖和生长。夏季时提高池塘水位,保持池塘的透明度在30~40cm,也可有效防止和控制青苔及钢丝草的生长。实际养殖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农用“扑草净”,但是对其不能从根本上清除掉,只能起到抑制的作用。

综上所述,海参养殖池塘内的川蔓藻、青苔及钢丝草等有害植物一旦繁殖过快,便会死亡腐烂,不仅会严重污染水质,还能造成池底部缺氧。因此,发现有害藻类和杂草繁殖过快时要注意及时捞出,以保持池水清新。同时在离进水口较近的渠道内也要设有几道过滤网、浮筏以拦截外海的海藻等。另外,还应根据不同有害藻类、杂草的繁殖季节和生理特性,采取化学或生物的综合手段,有效地预防或抑制这些有害物的繁殖生长。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完整版

编号:TQC/K722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防治 措施完整版 Through the proposed method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deal with, common types such as planning scheme, design scheme, construction scheme, the essence is to build accessible bridge between people and products, realize matching problems, correct problems. 【适用制定规则/统一目标/规范行为/增强沟通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完整 版 下载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合用于解决各类问题场景,通过提出的方法与对策来应付,常见种类如计划方案、设计方案、施工方案、技术措施,本质是人和产品之间建立可触达的桥梁,实现匹配问题,修正问题,预防未来出现同类问题。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粉尘的性质: 为了有效的控制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必须掌握粉尘的性质,以便根据卫生的要求,结合产尘源特点和生产工艺,有针对性的采取防尘措施。 1、粉尘的分散度:粉尘是由粒径不同的尘粒组成,粉尘的分散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粉尘所占的重量百分比。粉尘中微细颗粒占的百分比大,表示分散度高,粗颗粒占的百分比大,表示分散度低,分散度高

海参养殖技术 (2)

海参养殖技术 海参的日常管理养殖技术海参原名叫沙沥,由于它浑身长满肉刺,样子颇像黄瓜,又被人们形象的称为“海黄瓜”。其营养价值极高。作为一种延年益寿的名贵滋补品,被人们誉为海中人参,因此得名海参。据专家分析,海参主要是由大量的黏蛋白及多种氨基酸组成,具有抗肿瘤、抗凝血、防衰老作用。 1、池塘条件 海参一般栖息在3m-15m的浅海中,喜欢生活在水流平静、海藻茂盛的岩礁海底或大叶藻丛生、较硬的泥沙海底。它不耐低盐,最适宜的盐度是28-38,因此池塘应建在海域宽阔、水质清澈、饵料丰富、远离河口及没有污染的海域,这种环境下海参生长较快。 海参喜欢附着在坚硬的附着物上,养殖海参就要特意给它创造这样的环境,通过在池塘底部投放石头、瓦片、水泥砖等进行人工造礁。由于石头的表面积比较大,生长基础饵料也比较多,可以给海参供食,因此用石头造礁的效果最好。 池塘建好后,放养参苗。苗种选择要讲究早、大、壮,即第一批产的卵比较健壮一些,所以要选择早苗;如果苗种比较充裕,要尽量选择大苗;在同批大苗当中,如果都很大,要选择壮苗。需要注意的是,放养密度要合理,过大的放养密度会引起病害。 2、苗种选择 选择规格为3cm-10cm、无伤病的苗种,每1/15公顷放养2000头-6000头,放养密度太大可能引发病害甚至出现长不大的情况,造成商品率太低。 3、养殖管理 海参的日常管理简单。一是换水,采用自由纳潮式养殖,要保证每天纳水两遍。换水量少容易出现病害。 海参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很强,在0℃-20℃的水温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但是当温度超过28℃时,需要采取遮阳、换水等措施降温。平时的饲养管理则较为简单,海参主要是以浮游生物、底栖硅藻、有机碎屑为食,海水中的饵料生物基本能满足它们的生长需求,在浮游生物少的季节里,可投喂适量的饲料。 海参的敌害较少,主要有日本鲟和鲈鱼等,一经发现就要及时捞出。 海参烂边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烂边病 该病多在每年6~7月份耳状幼体阶段发生,死亡率一般较高。2003~2004年度在山东省蓬莱、长岛、皎南等地的海参育苗场广泛流行,死亡率可达90%。 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在显微镜下耳状幼体边缘突起处组织增生,颜色加深变黑,边缘变得模糊不清,逐步溃烂,最后整个幼体解体消失。经苏木一伊红染色发现细胞核固缩深染,组织细胞坏死。存活个体的发育迟缓、变态率低,即使幼体能变态附板1周左右也大多“化板”消失。 研究分析表明弧菌(Vibriolentus)是烂边病的致病原之一。通过病原菌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检测,只有呋喃类抗菌素对该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预防时可采取3+3的形式,即用药3d停药3d的方式进行药物全池泼洒,用 药剂量为3×10-6:而治疗时,剂量升高到5×10-6,每日施药1次,直至痊愈。 海参池塘养殖技术 随着我国海参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北方池塘海参养殖已取得了不少成功之例,为提高海参养殖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特将海参池塘养殖高产技术推荐给大家,以供参考。 建造养参池

海参网箱养殖技术

《CCTV7农业种植正版光盘——刺参的人工养殖》(68元包特快专递邮费)辽阔的海洋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海产品,刺参就是其中之一。本片就向您介绍刺参的人工养殖技术:刺参苗种的繁殖和选育、产品参的养殖。 《CCTV7水产养殖正版光盘——刺参养殖》(68元包特快专递邮费)1.虾池养殖刺参 2.刺参的繁殖与养殖(上) 3.刺参的繁殖与养殖(下) 4.海中丑八怪。 《正版图书——无公害刺参养殖技术》图书 目录 一、概述 (一)我国主要的海参品种 (二)海参的价值 (三)山东省刺参增殖、养殖的发展沿革 (四)海参养殖的现状 (五)海参养殖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刺参的生物学 (一)刺参的外部形态 (二)刺参的内部构造 (三)刺参的生态习性 (四)刺参异常的生理活动 (五)刺参的摄食和生长 三、刺参的繁殖

(一)繁殖能力 (二)生殖腺的发育与分期(三)刺参的生殖习性 (四)刺参的个体发育 (五)刺参的敌害 四、刺参的人工苗种繁育 (一)刺参人工育苗的设施与要求(二)亲参的采捕与促熟 (三)刺参幼体饵料的培养(四)采卵与孵化 (五)幼体选优 (六)浮游幼体的培育 (七)稚参培育 五、刺参的中间育成 (一)刺参室内中间育成 (二)虾池及高潮区水池中间育成(三)低潮区水下中间育成(四)内湾笼式中间育成 (五)海上筏式中间育成 (六)塑料大棚中间育成 六、刺参的池塘养成 (一)养殖场的选择与建造

(二)清池除害与池塘处理 (三)隐蔽物的制作与投放 (四)进水及饵料生物的培养 (五)参苗的出池与运输 (六)参苗放养 (七)水质调控 (八)饵料与投饵 (九)日常观测与管理 七、其他养殖方式 (一)人工控温工厂化养殖及参鲍混养(二)海上筏式养殖 (三)海底沉笼养殖 (四)陆上水泥池养殖 (五)潮间带围堰养殖技术 八、刺参增殖技术 (一)增殖场的环境及选择要点(二)放流增殖途径与方法 九、刺参的采捕 (一)采捕期 (二)采捕方法 十、刺参的加工 (一)刺参鲜品的加工

深水井大棚工厂化健康养殖刺参技术

1 / 7 深水井大棚工厂化健康养殖刺参技术 xxxx天宝 xxxx渔业技术推广站 xxxxxxxxxx水产工作站 刺参在我国自古被誉为“海产八珍”之首,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是我国最具特色的滋补健身海珍品之一,它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糖类丰富而不含胆固醇。现代医学证明,刺参体内含有粘多糖,具有增强体质,防止衰老和动脉硬化,抑制人体细胞异变,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生长等功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场对刺参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因而刺参成为当前我国海水养殖中极少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的品种之一。目前,刺参养殖模式随不同地域环境条件的差异不断开发呈多样化,如: 池塘养殖、潮间带围堰养殖、浅海网箱(笼)养殖、虾参混养、鲍参混养、参藻混养、深水井大棚工厂化养殖等,其中深水井大棚工厂化养殖以其管理方便、养殖周期短、收取方便、增产增效等优点成为近年来我国刺参养殖产业的最大亮点。 2006年以来,由于大菱鲆事件的负面影响,导致深水井大棚工厂化海水鱼养殖步入低谷,许多大棚处于半闲置和闲置状态,如何发挥原有设施资源,调整养殖产业结构,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难题。从2006年底开始,日照市东港区渔业部门积极引导养殖业户通过技术引进和集成技术等途径,开

发深水井大棚工厂化养参3000m,取得了良好养殖效果。经示范带动与辐射推广,2009年养殖户发展到118家,养殖规模达到7万平方米,当年养成达到100g/头以上商品规格,产量达到3~5kg/m,深水井大棚工厂化养参取得成功。深水井大棚工厂化刺参健康养殖已成为调整养殖产业结构、优化养殖模式、节水减排、增产增效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促进了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动了我国沿海大棚工厂化养参的快速发展。 一、工厂化刺参健康养殖的环境条件及要求 1、养殖池要求 2 / 7 养殖池为原海水鱼养殖池。养殖池在塑料大棚内,为砖、水泥结构,棚顶是钢筋支架,外盖白色塑料薄膜,最外层加盖草帘或毡布(毯)帘,内设合适的人工参礁。这样既保温又避光,使之冬暖夏凉,能较好的保持水温。 2、大棚内照明设备安装要求 为便于工作人员在养殖棚内操作管理,必须在棚内适当安装照明设备,应安装防漏电开关、防水灯口,要求安全、便于操作。3、人工充气配备 为保证养殖池内有足够的溶解氧,必须配备足够的充气设备,设充气石,一般每个养殖池设充气石8~12个。充气后池内的溶解氧含量不能低于5毫克/升。 4、海水井地下海水井的配备22

养殖场病原微生物对畜禽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养殖场病原微生物对畜禽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简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畜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大,畜禽养殖业向专业化、规模化迅猛发展,并成为我国未来养殖业的强劲发展趋势。近十年来,畜牧业产值平均以10%的速度增长,但是我国因疫病造成的畜禽死亡率比西方国家至少高出一倍多,疫病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疫病防疫工作越来越显出它的重要性来,而把好消毒关则是整个疫病防疫链中的第一关。只有做好消毒工作才可以提高安全系数。养殖场消毒的目的是消灭传染病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继续蔓延,所以作为一家规范化的养殖场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消毒制度,定期对畜禽舍地面、土壤、粪便、污水、皮毛等进行消毒。强力打造一个真正无菌养殖场,让细菌、病毒无生存之地,实现自动检测、自动消毒、杀菌。及时控制或扑灭疫病,创建一个良好的无菌生长环境,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大多数对人类和动植物产生有益的作用和影响,只有在这些有益微生物的存在下,人类和动植物才得以生存和发展。但也存在一部分对人类和动物有害的微生物,它们可以使人和动植物发病,或者造成物品或食品的腐败,从而直接危害人和动物的生命健康。这些能够引起动植物和人类生病的微生物,被称为病原微生物。通过消毒杀灭或清除人或动植物生存环境(亦称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可使人群或动植物群体免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维护人类和动植物的安全健康。我国畜禽养殖业从分散、个体经营逐渐向大规模集约化方向发展,畜禽疫病的防治,特别是畜禽传染病的防治对养殖业发展至关重要。控制畜禽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需要采用多种措施,其中消毒是一个重要措施。在养殖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细菌和病毒。在多次的细菌分离试验中,发现养殖场畜禽肠道里面长期存在的大肠杆菌外,还发现畜禽容易感染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念球菌等等,生了病的畜禽通过粪便,空气,以及打扫卫生的工具,都很容易把这些病菌传染到外环境中,如果不及时的消毒,那很容易发生传染。 消毒误区 1、消毒程序不科学。消毒前,不彻底清理粪便、污秽杂物就进行消毒,结果因为消毒药的消毒效果受粪便、污秽杂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不能作用于病菌、病毒,从而达不到消毒的效果。 2、消毒没有经常化。有的畜禽养殖场消毒工作没有经常化、制度化,不能做到按计划定期消毒或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突击性消毒;而是由饲养员按照自己的兴趣,想到消毒时就消毒,想不到时或工作繁忙时几周甚至于整月都不消毒。 3、预防消毒不到位。有的养殖户只注重畜禽舍内部饲养环境的消毒,往往忽视畜禽场(舍)出入口和外部环境的消毒。在场舍的出入口,有的没有设消毒池及更衣消毒室;有的虽然按要求设置了相关设施,但管理工作跟不上,尤其是外来人员的出入得不到有效控制和消毒,甚至于那些专门收购贩卖病死畜禽的商贩都可以随意进出,造成外来病菌的传播,疫情蔓延。 据资料显示因消毒不彻底带来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三种: 1、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细菌通过水、空气、食用器具等进入体内能引起黏膜细胞快速生长和代谢,这就会造成氧和能量的需要增高,同时解毒过程是一个高度耗能的过程,因此动物用于生长和生产的能量就相应减少,从而影响动物的生

海参池塘养殖知识

海参xx养殖知识 一、海参池塘环境条件。池塘应选择在避开淡水流入的河口区,无工业污染。 池塘大小以10~15亩为宜,其它规格的池塘亦可使用。底质以砂砾底或硬泥底质为佳,对潍北和黄河三角洲来说,虽粉沙土质适宜海参栖息生长,但必须对底质进行硬化处理。利用养虾池养殖海参,要进行池塘改造,并在放苗前排干池水,进行彻底清淤、清池和消毒,以确保池塘良好环境。 二、保护种质资源。随着海参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滞后,粗放经营、病害泛滥及种质退化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由于海参养殖的火爆,大大刺激了海参苗种繁育的粗放性,而亲参来源圈子相对狭小,加上工人放流或浅海投石养殖使其自然海域的亲参难以保持原有的性状,造成海参个体间的血缘关系不断接近,种质状况下降。而近年来广泛采用苗种高密度繁殖技术,在苗种产量大增的同时,苗种质量却逐年下降,加之育苗期间药物滥用现象普遍,为养殖所提供苗种的质量难以保证。 三、海参苗种质量要求。参苗好坏直接影响海参生长和成活率。要选择不同海域的亲体培育出来的参苗。优质参苗体表干净、无粘液,体态伸展活动自如,不抱团,肉刺完整、尖挺,摄食量大、排便迅速呈条状。购苗时应用PCR 等技术进行监测和检疫,确保无病毒参苗和残苗进入养成池。 四、海参放苗规格密度。按照规范要求,苗种放养规格在30~40头/公斤,放春密度为5~10头/平方米,养殖周期为8~12个月;规格在300~500头/公斤,放养密度为10~15头/平方米,养殖周期为18~24个月。 五、海参人工参礁设置。依据海闯的生态习性,必须对原有池塘进行改造和设置参礁。参礁材料多种多样,因地制宜,多以石块、瓦片、水泥框架、旧扇贝笼为主,考虑到我省西部沿海石块缺乏,可用瓦片、网片、水泥管、旧轮胎、塑料膜等器材,原则上要多孔、多层,参礁面积应占池塘面积的40%左右,高度以50~80厘米为宜,以满足高温度夏的要求。 六、海参病害防治。目前海参常见病有摇头、肿嘴、化皮、排脏、溃烂等腐皮综合症及弧菌病等为最严重,应以预防为主。预防方法:

池塘养殖刺参安全越冬技术

池塘养殖刺参安全越冬技术 入冬后我国北方地区寒流活动频繁,水温下降,刺参活动与摄食减弱甚至停食,进入休眠或半休眠状态,只进行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生理过程,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发病死亡现象时有发生。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刺参养殖科研与生产的实践,总结出池养刺参安全越冬的技术措施。 一、越冬前的准备 1.池塘清整与消毒 入冬前要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处理,为保证刺参安全越冬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1)连续养殖两年以上未清整的池塘当年秋末要彻底清整一遍。排干池水,拣净刺参,清除池底和参礁上的淤泥及杂物,必要的话再回填新沙,曝晒半月以上。然后加水覆盖整个池底与参礁,每亩施生石灰50kg~100kg,一周后排干,重新注满水,泡池一周后再放掉纳水。 (2)养殖时间不长或当年春季刚清整的池塘无须排干水彻底清整,但也要进行底质改良与池水消毒。方法是每亩施生石灰15kg~20kg。一定要将生石灰用水化开后全池均匀泼洒,以免伤害刺参。 2.水质培育 适度肥水是保证冬季池水溶氧的有效手段。池塘经清整消毒后都过于清瘦,应适度肥水。一般每亩施发酵后的鸡粪等有机肥30kg~50kg。为减少有机污染,可不直接把肥料泼洒于池内,而是将其分装入若干网袋内,挂在进水口处,随着加水使肥料缓缓流遍全池。施肥后还再泼洒光合细菌、EM等微生物制剂,促进单胞藻和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入冬前池水透明度保持70cm~80cm,并加到1.5m~2m的水位。 3.加强秋季育肥 趁秋后刺参摄食力较强时,增投优质、高效、营养全面的全价配合饵料,饵料中适当添加免疫多糖、维生素等,以增强刺参体质,提高的免疫力,为安全度过冬季恶劣环境打下基础。 4.提前做好疾病预防 秋末水温下降阶段正是池中弧菌繁殖高峰期,除按上述方法对池塘进行清整消毒、加强秋季育肥外,还要按“冬病秋治”的理念,将饵料中添加适量的抗菌药物,既可防止秋末细菌性疾病发生,还能使刺参体内有一定的抗菌药积累,提高越冬期间的抗病能力。 二、封冰前的管理 从入冬到池水结冰前的一段时间刺参的摄食与活动能力逐渐减弱,无需人工投饵,靠摄取池内天然饵料即可,该阶段主要是加强水质管理。

2017山东海洋与渔业科学技术奖

2017年度山东省海洋与渔业科学技术奖(海洋科技奖、渔业科技奖)拟获奖项目名单 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完成单位完成人 一等奖 1节能环保型循环水 养殖技术研发与示 范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 研究所,海阳市黄海水产有限 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 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中国科学 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 1.曲克明 2.刘寿堂 3.朱建新 4.张宇雷 5.崔正国 6.尤锋 7.刘鹰8.宋协法9.刘晃 10.李勇 2 克氏原螯虾产业技 术研究与试验示范 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济宁 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东平县第 一淡水养殖试验场 1.朱永安 2.孟庆磊 3.陈奇 4.安丽 5.王兰明 6.李娴 7.张龙岗8.朱树人9.董俊 10.付佩胜11.刘峰12.张广月 13.杨玲14.张志山 3 斑点鳟健康养殖关 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1.菅玉霞 2.王雪 3.胡发文 4.李莉 5.刘元文 6.潘雷 7.高凤祥8.房慧 4 水产品中激素及标 识残留物测定技术 研究及应用 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 1.徐英江2.田秀慧3.张秀珍 4.宫向红 5.任传博 6.黄会 7.任利华8.刘小静9.刘慧慧 10.薛敬林11.韩典峰12.张 华威 二等奖 1 新型铜合金网衣网 围研发与应用示范 威海正明海洋科技开发有限公 司、荣成市斥山金海渔网绳有 限公司、荣成市泓泰渔业有限 公司、威海正通海洋科技有限 公司 1.姜泽明 2.石建高 3.常忠岳 4.李连森 5.田金玲 6.刘阳 7.刘瑶8.王刚9.张志新 10.徐玉珊11.韩淑丽12.王德 强 2 中华鳖高效生态饲 料和生态养殖新模 式的开发与应用 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 1.宋理平 2.冒树泉 3.胡斌 4.秦玉广 5.吴君 6.许鹏 7.马国红8.张延华9.王秉利 10.王爱英11.卢红12.张媛媛 3 黄河三角洲南美白 对虾高位水池养殖 滨州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滨 州市渔业技术推广站、山东省 1.王玉清 2.郑述河 3.孙同秋 4.张凯 5.王淑生 6.王冲

我国海参池塘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我国海参池塘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目前海参池塘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 1.海参种质资源退化,优良种参和参苗缺乏 由于缺乏长远的产业发展规划和种参保护措施,自然海区的海参采捕缺乏监管,通过近十多年的肆意滥捕,造成当前海参自然资源匮乏,种参质量难以保障,养殖所用亲参大多是从养殖池塘中采捕的,种质退化现象日趋严重,造成苗种的生长速度减慢,抗病能力降低,为海参养殖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隐患。 2.由于海参营养生理学和饲料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饲料的加工工艺也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对海参各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和配合饲料的研究缺乏系统研究或处于空白阶段,海参高密度池塘养殖中应用的人工饲料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是饲料原料的选择。目前海参人工饲料一般选用鱼粉、海虹肉、扇贝边、豆粕等高脂、高蛋白或高纤维的原料。未脱胶的海带粉、褐藻胶粘性较高,也不利于海参摄食和消化,长期使用这类饲料,会使海参体质下降,容易患病。另外饲料黏合剂的选择具有随意性或者不加以考虑,严重影响饲料品质。其次是饲料配方。目前海参营养学处于初级阶段,养殖用饲料的配制缺乏营养标准,这样配制的饲料不能满足海参生长各阶段的营养需要,消化率低,增重效果差,特别是当饲料中蛋白质过高时,海参摄食量降低,有厌食倾向,造成部分饲料大量溶失,同时又污染了水质,容易引发海参病害。第三是饲料的加工工艺。海参饲料的加工工艺非常重要,研制优质环保的海参人工配合饲料,饲料加工工艺已成为关键技术之一。而实际生产中,特别是在池塘养殖阶段所用的饲料几乎都是简单的混合饲料。饵料原料粒径过大,没有应用合适饲料加工工艺和黏合剂,饲料原料在水中随意分散或溶失,再因海参自身索饵活动能力较弱,只能摄食自身周围小范围的饲料,造成海参所摄入营养不均衡和部分海参摄食量不足,这可能是海参体重差异较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对海参养殖池水质造成污染,影响了海参的健康和摄食能力,提高了引发病害的几率。为了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克服或降低简单海参混合饲料的不足,开发各养殖阶段优质的环保型海参人工配合饲料成为当务之急。 3.海参病害严重,缺乏高效低毒的治疗药物,成为海参池塘养殖的又一个制约因素 2002年,山东就出现育苗期的海参烂胃、化板症以及保苗和养成阶段出现以摇头、肿嘴、排脏、烂皮、形体萎缩、解体死亡为主要特征的腐皮综合症,其传染性强、发病快、流行性广,并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后来扩散到全国海参养殖区。2004年春天开始养殖的海参出现大规模死亡现象,这种死亡现象在室内越冬的幼参和池塘养殖的成参都有出现,2005年春天海参“腐皮病”最为严重,在一些地区的生产单位造成恐慌,认为海参养 殖产业也步了中国对虾产业的后尘,将一蹶不振。有些生产单位甚至不敢买苗组织生产,严重制约了海参的健康养殖和可持续发展,给产业带来巨大损失。目前海参“腐皮病”虽然有所缓解,但在个别地区仍然严重威胁着海参养殖业的发展。养殖海参“腐皮病”主要以原发性细菌感染为主,真菌以及寄生虫性疾病多为继发性感染。目前海参疾病防控方面没有效果明显的高效低毒的治疗药物,大多数抗生素疗

池塘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池塘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本技术来源三个背景。一是由于长期以来各种自然灾害的破坏,加上年久失修等因素影响,进、排水渠道及池塘内淤泥、鱼类排泄物和饲料残渣等淤积严重,池埂坍塌,病害越来越严重,用药增多,水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二是水产养殖病害越来越严重。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化、集约化程度逐年提高,加上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渔用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使鱼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各种细菌性、病毒性疾病容易滋生,导致水产养殖病害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因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近十亿元。三是渔业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随着我国农业外源性污染的不断加剧以及水产养殖自身带来的污染,使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湖泊、水库富营养化和荒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水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从而使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影响,渔业安全已成为近年来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敏感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江西省开展现代渔业鱼池改造,并配套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取得明显效果。 增产增效情况:该技术推广过程中降低死亡率8%,减少鱼药使用,提高鱼的品质,亩增收节支2700元以上。 技术要点: 一、苗种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鱼种放养前严格清池 池塘淤泥过多,使池变浅,水体空间变小,削弱了池塘保肥、供肥和调节水质能力;淤泥中大量的有机质,氧化分解消耗大量溶氧;有机质在细菌作用下分解产生氨毒,抑制养殖生物的生长;淤泥中有很多寄生虫和致病微生物,当水质变坏、酸性增加、环境恶劣时,生物机体抗病能力下降,而致病微生物却大量滋生蔓延,导致疾病爆发流行。因此,池塘养殖成鱼,在鱼种放养前必须严格清池。清池包括清除淤泥和池塘消毒两个内容。 1.1清除淤泥 根据池塘的产量水平,养殖二到三年应排干池水彻底清除淤泥一次。方法是:年底捕完鱼后,排干池水进行晒塘,待淤泥晒干后,用挖掘机或推土机把淤泥全部清除到塘基上,同时挖深池塘,使池塘深达3—3.5米,保持池塘水深2.5—2.8米,扩大池塘水体空间,充分发挥池塘自身的生产潜力。对于无法晒塘的池塘,应使用污水泵或水下清淤机尽可能地清楚淤泥。 1.2池塘水体消毒 鱼种放养前10~15天,用生石灰消毒池塘水体,方法是:(1)干法消毒:排干

海参养殖技术规范

海参养殖技术规范 1

海参养殖技术规范 第3部分:养成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海参养殖技术规范、养成环境与条件、参苗培育、养成管理、采捕与质量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海参增殖、潮间带围塘、池塘养殖的无公害养殖全过程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经过在本部分中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2 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 环境与条件 2

3.1 底质 硬沙质、沙质、软泥沙或泥沙质皆可,过于稀的泥底应铺设厚塑料膜、包装布或密聚乙烯网布隔开稀泥,池底平坦或有环沟。环境的卫生要求应符合GB/T 18407.4的规定。 3.2 水深 小潮汛水深应保持在1.5m以上。 3.3 水质 自然海区水质符合GB 11607和NY 5052的规定,附近没有大量淡水、油污和工业三废水流入。 3.4 人工礁 人工礁为海参提供栖息场所,供其爬行、摄食、隐蔽、夏眠和冬眠。一般有如下几种: a)石块礁 石块不宜过大,每块30kg~100kg即可。堆积时尽可能多留空间,可堆成条形,宽2m~4m,高0.5m~1.om,长度不限,一般30m~60m即可,条间距2m~3m。也可搞成堆形,每堆石头3m2~5m2,堆距2m~3m。 b)水泥管礁 水泥管Φ外26cm,长93cm,面积为0.76m2,壁厚20cm,每根管内外的总面积为1.34m2,每667m2放400根~600根,按每池的进排水流向平放,或每2根管”井”字型摆放,或每3根管垒在一起呈三棱形摆放。 3

海参养殖技术规范

海参养殖技术规范 第3部分:养成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海参养殖技术规范、养成环境与条件、参苗培育、养成管理、采捕与质量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海参增殖、潮间带围塘、池塘养殖的无公害养殖全过程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部分中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2 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 环境与条件 3.1 底质 硬沙质、沙质、软泥沙或泥沙质皆可,过于稀的泥底应铺设厚塑料膜、包装布或密聚乙烯网布隔开稀泥,池底平坦或有环沟。环境的卫生要求应符合GB/T 18407.4的规定。 3.2 水深 小潮汛水深应保持在1.5m以上。 3.3 水质 自然海区水质符合GB 11607和NY 5052的规定,附近没有大量淡水、油污和工业三废水流入。 3.4 人工礁 人工礁为海参提供栖息场所,供其爬行、摄食、隐蔽、夏眠和冬眠。通常有如下几种: a)石块礁 石块不宜过大,每块30kg~100kg即可。堆积时尽可能多留空间,可堆成条形,宽2m~4m,高0.5m~1.om,长度不限,一般30m~60m即可,条间距2m~3m。也可搞成堆形,每堆石头3m2~5m2,堆距2m~3m。 b)水泥管礁 水泥管Φ外26cm,长93cm,面积为0.76m2,壁厚20cm,每根管内外的总面积

最新海参养殖技术文章

最新海参养殖技术文章 2011年海参养殖技术海参养殖方法 1 大连市民发明养殖器抽屉里养海参鲍鱼 2 海参健康养殖技术措施 3 大连长生岛无糖浓缩即食海参全面上市 4 普兰店市沿黄海岸线夏秋季海参养殖浅谈 5 海南省海参人工繁育及养殖获成功 6 什么都抵不过一颗善良的心 7 东营市河口区抢抓黄河三角洲开发机遇积极发展海参、大闸蟹养殖 8 海参健康养殖技术四要点 9 海参苗种的选择、运输与投放技术要点 10 海参健康苗种培育和生态养殖关键技术 11 海参越冬病害高发原因浅析 12 关于胶南市刺参养殖业的调研报告 13 潮沟养殖海参技术 14 黄河三角洲地区海参健康养殖关键技术探讨 15 浅谈围海海参养殖海域使用权评估 16 荣成靖海湾海参养殖池塘初级生产力季节变化特征 17 扇贝网笼替代人工礁海参养殖技术 18 池塘网箱培育海参苗试验 19 海参养殖的春季管理 20 海参价格大幅上涨 21 刺海参的育苗与养殖 22 刺海参育苗及养殖技术 24 提高刺参育苗单位水体出苗率的技术措施 26 旅顺海参情况简介 27 黄河三角洲海参的生物饵料培养技术 28 低盐度海水地区发展海参养殖几个问题的探讨 29 刺参池塘高效养殖试验 30 海参池塘养殖可持续发展技术

31 隋锡林教授:著名海参增养殖专家 32 苍南县刺参产业化浅海吊笼养殖技术研究 33 网箱培育海参苗技术 34 来自绿唇贻贝的废物用作海参苗的食物源 35 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海参育苗及池塘筑礁养殖试验 36 山东省莱阳市《河口型海湾海参池塘养殖技术研究》成果显著 37 海参苗技术 38 海参的生态培育与养成技术 39 盐渍土地区地下咸水微循环工厂化海参养殖技术初探 40 海参和海蜇生态混养模式尝试 41 黄河三角洲地区海参育苗技术 42 春季海参养殖注意事项 43 海参苗长途运输的方法 44 我国科研人员海参育苗获成功 45 春夏海参养殖注意事项及病害预防 46 海参苗种放养技术要点 47 耕水技术养殖海参效果好 48 海参的真正价值 49 北方池塘养殖海参的几个做法 50 文登抓好三个亮点加快发展海水健康养殖 51 贝壳装包造礁底播海参养殖试验 52 海参陆基工厂化健康养殖面临的问题 53 一种海绵动物对室内养殖海参危害的初步研究 54 海参育苗及增养殖技术 55 绥中海参池的命运 56 海参养殖技术之一:稚参的培育方法 57 海参养殖技术之二:刺参养殖水环境调控技术 58 海参养殖技术之三:刺参育苗及增养殖技术 59 海参养殖技术之四:

养殖水体中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的变化对鱼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酸碱度(即pH值) 对鱼的影响 池水是鱼类的生活环境,其酸碱度(即pH值)是鱼池水质的主要指标,它对鱼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鱼类最适宜在中性或微碱性的水体中生长,其pH值为7.8~8.5。但在pH值6~9时,仍属于安全范围。不过,如果pH值低于6或高于9,就会对鱼类造成不良影响。 鱼类在养殖过程中,如果pH过高或过低,不仅会引起水中一些化学物质的含量发生变化,甚至会使化学物质转变成有毒物质,对鱼类的生长和浮游生物的繁殖不利,还会抑制光合作用,影响水中的溶氧状况,妨碍鱼类呼吸。如果pH值过高,鱼类生活在酸性环境中,水体中磷酸盐溶解度受到影响,有机物分解率减慢,物质循环强度降低,使细菌、藻类、浮游生物的繁殖受到影响,而且鱼鳃会受到腐蚀,使鱼的血液酸性增强,降低耗氧能力,尽管水体中的含氧量较高,但鱼会浮头,造成缺氧症,还会使鱼不爱活动,新陈代谢急剧减慢,摄食量减少,消化能力差,不利于鱼的生长发育。同时,偏酸性水体会引发鱼病,导致由原生动物引起的鱼病大量发生,如鞭毛虫病、根足虫病、孢子虫病、纤毛虫病、吸管虫病等。如果pH值过低,在5~6.5之间,又极易导致甲藻大量繁殖,对鱼的危害也较大。 pH值对鱼类繁殖也有影响。pH值不适宜,亲鱼性腺发育不良,妨碍胚胎发育。若pH值在6.4以下或9.4以上,则不能孵出鱼苗。若pH值过低,可使鱼卵卵膜软化,卵球扁塌,失去弹性,在孵化时极易提前破膜。若pH 值在5~6.5之间,又遇适宜的温度条件(22℃~32℃),饲养的鱼种还极易得“打粉病”。

由于池水酸碱度对鱼类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都有密切关系,所以,要经常对池水作pH值检测,并根据检测的结果,采取必要的相应措施,以保证池水的pH值正常。 水的硬度对养鱼的影响 硬度作为一项水质指标对水草的生长有很重要的影响,但总是弄不明白什么是软水和硬水?什么是GH和KH?硬度是如何分级的?对水草有何影响? 水怎么会有软硬之分呢?这裡所说的软硬并不是物理性能上的软硬,而是根据水中所溶解的矿物质多寡来划分的,多了水就“硬”,少了水就“软”,硬水有许多缺点,使用时有不少麻烦。例如,在烧开水时易产生锅垢,又如硬水用来洗涤衣服时,消耗肥皂会比较多等。 因此,硬度可以用来描述水的软硬程度,其定义是指能使肥皂沉淀之量。这是因为肥皂是硬脂酸的钠或钾盐,遇到水中的钙、镁离子,易生成不溶性的硬脂酸钙和硬脂酸镁,使肥皂失去洗涤衣服的作用。除了钙、镁离子外,肥皂还能被铁、锰、铜…离子所沉淀,所以在化学上定义︰凡是水体存在能被肥皂产生沉淀的矿物质离子,都称为「硬度离子」,这裡指金属阳离子而言,主要包括钙、镁、铁、锰、铜离子等,而象钠、钾离子都不属于。但在一般的自然水(包括自来水)中,除了钙、镁离子外,其馀硬度离子存量很少,它们的总含量可能不到3%,因此水的硬度可以说主要表现为钙和镁离子,又称为“钙硬度”或“镁硬度”两者之和,称为“总硬度”,简称“硬度”,这其中钙硬度平均约占85%,镁硬度约占15%。 硬水又依加热之后是否可以发生矿物质沉淀,而分为“暂时硬水”和“永

池塘养殖四大家鱼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动物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14期 水产动物的治疗有其独特的特点,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式,鱼类都是成群聚集在池塘里,一旦某个个体发生病变,就有可能迅速地传染给其他鱼类,使整个池塘的鱼类都有可能染病。对于发病的鱼类,无论其数量多少,都要采取群体治疗的方式。1四大家鱼的主要病害 四大家鱼主要是指人工饲养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1000多年来在池塘养鱼中选定的混养且高产的鱼种。鳙鱼主要生长在水的中上层,以浮游动物为食;鲢鱼一般也生活在水的中上层,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草鱼一般生活在水的中层,以水生植物的叶和茎为食;青鱼主要生活在水的下层,以螺、蚌等水底动物为食,这4种鱼混合饲养可以有效地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增加鱼的产量[1-2]。 危害四大家鱼的主要是细菌类和寄生虫类疾病,以细菌类的危害比较大。危害草鱼和青鱼的主要病害有细菌性肠炎、细菌性烂腮、指环虫、赤皮病、车轮虫、中华鳋病、病毒性出血症7种疾病。危害鲢鱼、鳙鱼的主要病害有打印病、烂腮病、车轮虫、中华鳋病、水霉病、暴发性出血病等7种疾病。对于鱼群来说,往往是寄生虫的发病率较高,而细菌性疾病给养殖户带来的损失最大,需要在生产实践中重点防治这2类病害。特别是鳙鱼的烂腮病,严重影响了鳙鱼的摄食,最后造成鳙鱼停食,直至死亡。每年的4—5、8—9月是气候变更的季节,鱼类对于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特别是在春暖冬寒的时候,鱼类在生理上的防疫能力比较薄弱,对环境的抵抗力比较差,容易生病[3]。 2鱼类病害的防治措施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有病早治”的方针,加强对养殖生产的管理,优化养殖水域的环境,采用优质饲料喂养,增强鱼类的抗病能力。对于鱼类来说,鱼类发生病变后并不容易发现,等到发现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已有部分鱼类死亡;同时因为它们聚集在水中,给药方法也不如其他陆生动物容易,很难计量。鱼类在生病后往往停止觅食,内服的方法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只能通过泼洒杀菌药物阻止病原体的传播,但这只对病情较轻的鱼类有效,对于病重的个体效果比较差。对四大家鱼病害的防治主要有以下措施。 (1)对塘底进行曝晒。干塘可以使塘底在经过阳光的曝晒后,氧化塘底的有机物。 (2)对池塘消毒。应用没有风化或者吸水的氧化钙,用水化开,使其成为强碱性石灰粉或者石灰水,对各细菌和寄生 虫都有杀灭作用。另外,还可促进淤泥钙化,防止细菌繁衍。 (3)合理搭配。对于四大家鱼塘,一般是指以草鱼养殖为主,混养鲤鱼、鲢鱼、鳙鱼、鲫鱼等的池塘,合理搭配不仅要考虑鱼的产量和产值,而且也要考虑饲料的再利用。 (4)鱼种消毒。对于鱼种,不分大小及来源地,在放入池塘进行养殖前都要用药浴的方法对鱼种进行消毒。 (5)定期消毒。通过定期消毒和使用药饵饲料对鱼群进行消毒,药量较小,成本也比较低。通过对鱼塘进行定期消毒,预防鱼群发病,可以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 (6)科学增氧。在夏季或者水温较高的12:00—15:00可以开增氧机,通过对池塘水的搅动作用,减少水中有害气体的含量;可以促进池塘中有机物的氧化,减少池塘中有机物的耗氧量;还可以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使鱼群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增强鱼群的免疫能力。 (7)合理投喂。对鱼群的喂养饲料要营养均衡,同时也要掌握喂养方法,做到饲料不浪费,减少鱼群在消化饲料上的负担,也要避免过量喂养给池塘水质带来的影响[4]。 每年4月下旬到5月上旬是气候转暖的时期,水温、气温都开始快速上升,气温往往高于水温,此期鱼类的新陈代谢速度开始加快,生长旺盛,是鱼病暴发的第1个高峰期,要预防烂腮病、车轮虫、中华鳋病、水霉病等。每年8月下旬到9月上旬,气温、水温开始下降,鱼类的新陈代谢速度开始下降,生长缓慢,是病原体的繁衍高峰,也是鱼病发病的第2个高峰期,此期要预防烂腮病、车轮虫、细菌性肠炎、细菌性烂腮、指环虫等。3结语 随着水产养殖密度加大,四大家鱼的细菌性疾病也日益严重化、常态化,开始影响我国四大家鱼养殖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在疾病容易流行时期,往往会发生几种疾病同时发生的现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于四大家鱼的病害要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平时要对鱼塘的水文特征进行观察,及早发现以确定疾病情况,选择有效药物,及时治疗鱼类疾病,会对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带来帮助。 4参考文献 [1]柳富荣.“四大家鱼”池塘健康养殖技术(中)[J].湖南农业,2009(2): 18. [2]邓国成.四大家鱼及优质鱼类常见病害防治(二)[J].渔业科技产业,2010(4):27-31. [3]涂爱平,吴勤超,宋祖学.四大家鱼主要疾病的季节流行规律[J].渔业致富指南,2010(9):45-47. [4]邱宇忠.池塘健康养殖草鱼高产高效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1(21):316. 摘要青鱼、草鱼、鲢鱼、鳙鱼作为我国传统的优良的四大鱼种,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等副产品。介绍四大家鱼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以供养殖户参考。 关键词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病害;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94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4-0264-01 池塘养殖四大家鱼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马英1唐志灵2 (1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汤陵街道畜牧兽医站,安徽亳州236800;2亳州市谯城区花戏楼街道畜牧兽医站) 收稿日期2013-06-04 264

海参养殖池塘的越冬管理要注意哪些

海参养殖池塘的越冬管理要注意哪些 1.封冰前的池塘管理 许多参池换水条件不畅通。参池地势高低不平,池内水深不一,进排水闸门高于池底,水交换时一直留有很深的“死水”。加上秋季的各种藻类生长茂盛,海参排泄物堆积,如果处理不好封冰后很容易出问题,因此封冰前的管理很重要。北方池塘一般在12月初到中旬开始结冰,在结冰前应尽可能的加大换水量,换出池塘内的“旧水”。秋季之后,池塘的水温逐渐下降,而且比浅海的水温下降的快,常常出现池塘的水温低于浅海,因此可以通过家大换水量提高池塘的水温,延迟冰期的到来。 入冬前及时清理池塘内的大型植物,以防低温后死亡,冬季在冰下破坏水质。同时11月前后加强池塘的消毒防病,可以每隔10-15天按每亩20公斤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或2-4克/米3的次氯酸钠溶液以杀灭病原、改善水质,保障越冬水质良好。 在封冰前加高池塘水深,最好达到2.0米以上,尽量减轻封冰对海参的影响,同时仔细寻池,检查池塘有无严重漏水的情况,特别是闸门附近,以防封冰后水位下降。 2.封冰期的管理 北方池塘一般12月封冰,3月初开冰,冰期90天左右。在封冰期也应定期巡视池塘,封冰后如果水位不够或池塘因渗漏闸门漏水等,可以向迟内注水加高水位。 冬季池塘水体的溶解氧来源于藻类的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的强弱,产氧量的多少取决于光照的强弱,一般明冰的透光率可达30%,乌冰一般在10%,而覆雪30cm的冰下透光率不到1%。实际测量表明在无大雪覆盖的海参养殖池塘,冬季水体因藻类的光合作用产氧,而生物耗氧较少,其溶解氧一般均可达饱和以上,有时甚至可达饱和度的180%,不会发生缺氧现象,无需开冰眼增氧,只要及时扫除积雪就可以了。 3.化冰期的管理 在3月初随着气温上升和光照周期及强度的增加池塘开始化冰,化冰是从池塘内部冰下开始的,此时一般池塘水温可达7~8℃,而化冰后水温会下降3~5℃,如遇大风降温天气水温下降更多,很可能对海参造成伤害。化冰会在池塘表面20~40cm形成低盐水层造成水体分层,应及时排掉表面低盐水层并及时加水保持水深在1.8米以上。

海参池塘养殖技术重点措施

海参池塘养殖技术重点措施 发病原因分析 一是参池换水条件不畅通。参池地势高低不平,池内水深不一,进排水闸门悬在离池底40厘米以上,水交换时一直留有很深的“死水”。还有部分参池建在离海岸几千米甚至万米处,进排水使用同一个渠道,致使水质质量差,交换量小,进水处无过滤和沉淀池。 二是虾池筑礁不合理。有的参池采用石礁,石块小,间距与堆距都在5米~6米之间;有的参池采用编织袋装泥,仅三袋搭成三角形,间距与堆距也在5米~6米;还有的采用瓦片搭成人字形,刚进水就被潮水冲垮,既不利于海参栖息与度夏,又不利于底栖硅藻的附着,阻碍了海参的正常生活与摄食。 三是清淤消毒不彻底,导致水质败坏。有很多参池养殖多年很少清淤和消毒,使池底和礁石堆积了很深的海参粪便、淤泥和杂藻,尤其是池底的低温藻类,经过冬、夏两季后开始腐烂变质,从而滋生出细菌、霉菌等多种病菌,影响了海参的正常生长,最终导致海参瘦小体弱而发病。 四是放苗密度过大,造成天然饵料严重缺乏。很多养参户,不顾养参池所处的地理环境,水质状况,基础饵料的容有量,片面地追求高产量,高利润,不惜代价地增加放养密度,在养参条件并不理想的参池,每亩放苗量竟达到10万头之多,又不舍得投饵,这样当海参逐渐长大时,天然饵料严重缺乏,海参的生长空间也逐渐缩小,造成海参缺氧缺食,体弱患病而死亡。 五是养参业者技术素质差,缺乏科学养殖和防病意识。这是海参养殖迅速发展带来的突出问题,许多养参投资商从来就没接触过水产养殖,对于海参的生物学特征及生态习性了解甚少,海参病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无从谈起。一旦海参发病,束手无策,不仅延误了海参疾病的治疗,而且加速了病害的发展和传染,最后导致海参死亡。

海参池塘养殖生产管理指引

海参池塘养殖生产管理指引 一、日常养殖管理 (一)清塘 新池塘建成后及投放苗种前,均需进行清塘,旧池塘一般2-3年清塘一次。将池塘、沟渠积水排净,反复冲洗清除池底污物、杂物,挖出过多淤泥,然后封闸晒池1周以上,期间再次翻耕,把底层未氧化的底泥翻到表层继续氧化,使有机物彻底分解。晒池后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以杀死蟹类、野杂鱼类等敌害生物,并防止藻类大量滋生。消毒要求使用生石灰及次氯酸钠溶液(水产用)、含氯石灰(水产用)等国家已批准的水产养殖用兽药,按照产品说明书的用法用量,兑水全池泼洒,浸泡7-10天后将水排出,再引入海水浸泡2-3天,将水排出,重复进排水1-2次。严禁使用敌敌畏等农药、原料药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消毒。 (二)基础饵料培养 根据养殖海区水质肥瘦,放养海参苗种前可提前10天放进海水,以利于底栖硅藻等单胞藻类繁殖,为海参苗种提供充足的基础饵料。按45-75千克/公顷的用量施用氮磷比为5:1-10:1的复合肥进行池水施肥。可根据水色适当调整,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50cm左右,投放到水中硝酸盐含量低于10mg/L。不得使用未经国家登记注册的化学或生物肥料。

(三)苗种投放 1.苗种选择 苗种应购自具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或育苗生产单位。购买的苗种须具有苗种产地检疫合格证。选购时应注意同批次苗种规格整齐,以体长2cm以上,活力与附着力强,经刺激反应灵敏,收缩有力。 2.投苗时机 春季4-5月份池塘水温达到10℃以上,秋季10-11月份池塘水温22℃以下时投放。放苗以早上或傍晚为宜,并做到四不放,即“下雨天不放、大风天不放、高温天气不放、阳光过强不放”。 3.投苗规格及密度 春季海参苗种规格以50-300头/千克为宜,控制放苗密度45000-120000头/公顷左右。秋季放苗以20-100头/千克为宜,控制放苗密度45000-48000头/公顷左右。放苗密度依池塘条件和参苗大小合理调整。 4.投苗方法 投放大批海参苗种前可先投放少量苗种进行试验,观察7天左右,看活动、摄食等无异常后再大量投放。投苗时注意购苗地与池塘水温差应不超过2℃,盐度差不超过5‰。投苗时将海参苗种均匀洒放到参礁所在水域,3天以内观察海参苗种分布、活动、摄食与存活情况。 (四)水质调控 按时观测水色、水温、水位、盐度、pH值、底层溶解氧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