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国际避税与反避税.pdf

试谈国际避税与反避税.pdf
试谈国际避税与反避税.pdf

{财务管理税务规划}试谈国际避税与反避税

论国际避税与反避税

摘要:随着用合法手段的避税就成为纳税人的首选方式。文章旨在通过对国际避税的判定、避人们收益的日益国际化和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以及许多国家税率

和其他税负的提高,逃税和避税现象日益普遍,严重损害了各国的税收利益。而

逃税会降低纳税人的信誉度,因此采税的方式的列举,针对问题提出防止避税的

措施,希望能对遏制国际避税的蔓延起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国际避税跨国纳税人反避税

前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人们收益的日益国际化和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以

及许多国家的税率和实际税负的上升趋势,跨国纳税人来自国际逃税和避税的潜

在收益也随之增加,因而国际税收领域内的避税和逃税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由于

逃税在各国国内法中均属于声名狼藉的违法行为,许多跨国纳税人意识到逃税行

为一经败露,对其公司造成的损害将远远大于逃税所带来的盈利,因此转而费心

研究各国税收间的差异和法律上的漏洞,以合法方式逃避税收来达到减轻税负的

目的,使得国际避税手段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国际避税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国际

避税行为虽不违法,但它引起了国际上资本的不正常流动,侵害了有关国家的税

收利益,对纳税人心理状态产生了不良影响。当一些高税国发现自己的财政收入

顺着有形和无形的漏洞流出时,各种“亡羊补牢”的反避税措施便应运而生。主要方法是严格制度,堵塞漏洞。但是,精通国际税务的职业税收顾问们仍能利用各国税法的差异为纳税人避税打开新的通道,国际避税与反避税的斗争已

成为经济领域中的“世界大战”,也是国际国内税务界和法学界配合关注的问题。目前,各国对有关国际避税的概念、性质以及如何规范等问题的研究还不深入,

各种观点纷呈,这种局面势必影响反避税工作的开展。

一、国际避税的定义与法律特征

(一)国际避税的概念

所谓国际避税,是指跨国纳税人利用各国税法上的差异或国际税收协定的漏洞,采用某种形式上并不违法的手段,来减少或规避其应当承担的纳税义务。

(二)、国际避税概念的界定

关于国际避税的概念,在对各种论述进行综合分析后,可概括出国际避税概

念的一些配合之处,即它的法律特征是:

1.国际避税的主体是跨国纳税人,更确切地说是跨国应纳税人。因为在一个

税收管辖权下的符合此管辖权标准范围内的每一个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都是此税收管辖权的应纳税义务人,而不论其是否负有实际应纳税义务。我们知道,每个纳税人都是一个税收管辖权下的应纳税义务人,但反过来则不一定都是。

2.国际避税的目的是:减少纳税义务,少交税,或逃避应向有关国家缴纳的税。避税主体所规避的,不仅指应纳的税额,从更加广泛的意义上说,是纳税义

务的大小,但其最终结果会造成应缴纳税款的减少。

3.国际避税依附的是利用各国税法规定上的差别、漏洞或不足。

4.国际避税采用的是合法或正当的手段,通过人和财产在国际间的合法流动

进行。

5.国际避税在减轻跨国纳税人的纳税义务上达到了主客观的统一。国际避税往往是跨国纳税人有意识有目的地减轻自己的纳税义务的行为,而且这种行为在

客观上达到了预期效果。在这个定义中要注意两个词的含义:一是“税境”,其含义是指税收管辖权的界限,它不像国境那样,在地理位置上能够找到一个明显的

界线或标志。由于各国执行的税收原则和政策不同,有时可能会出现税境小于、等于或大于国境的不同情况。如果一国在国内设立完全免税的无税区,税

境就小于国境;如果一国坚持属地主义原则,税境就等于国境;如果一国坚持属

地主义原则,则税境就大于国境。二要注意“流动”二字,它指纳税人跨越税境从一个税收管辖权范围向另一个税收管辖权范围内的转移。

跨国应纳税人国际避税的产生有其内在原因和外在条件。内在原因是指每一个跨国经营者都希望通过减轻或免除纳税义务来尽可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外在条件主要是各国税制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税负轻重,各国税制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五个方面:一是对纳税义务的规定不尽一致;二是课税的程度与方式不同;三是

税率的高低不等;四是税基范围大小不同;五是避免国际间双重课税的方式不同。

国际避税实际上是国内避税在国际范围内的延伸和发展,它与国内避税既有

联系又有区别。从它们使用的手段和要达到的目的来看,两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但是,由于国际避税行为主体是跨国应纳税人,其避税行为不仅跨越了税境,而

且一般都涉及到两个国家以上的税务机关,有关国家的任何一方往往都很难做到“应收尽收”,因此,国际避税较之国内避税更为复杂。

二、国际避税的主要方式

一般来说,跨国纳税人进行国际避税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通过纳税主体的

跨国移动来避税;通过征税对象的跨国移动来避税;滥用税收协定进行国际避税。

(一)通过纳税主体的跨国移动来避税

通过纳税主体的跨国移动进行国际避税,是自然人常用的一种避税方式。由

于各国居民税收管辖权的认定标准不一致,纳税人因此往往通过移居国外或压缩

在某国的居留时间的方式来避税。

(二)通过征税对象的跨国移动进行国际避税

通过征税对象的跨国移动进行避税的方式主要包括两种:一是通过转移定价

进行避税;二是通过避税港进行避税。

1通过转移定价进行国际避税

这是指跨国关联企业之间,主要是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以及子

公司相互之间不是通过独立竞争的市场价格来确定他们之间的交易价格,而是通

过人为地故意抬高或压低交易价格的方法,把关联企业中某一企业的利润转移到

另一企业。进行转移定价的具体形式就是子公司以高于正常市场的价格从关联企

业进口原材料或零配件,再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将产成品销售给关联企业,这样

就造成该子公司账面上亏损或不赢利,从面把利润都留在了境外。

跨国公司进行价格转移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进行国际避税。因为通过价格转

移的形式可以把设立在高税率国家的子公司的利润人为地转移到低税国,从而在

总体上减轻跨国公司的税负。

2利用避税地进行国际避税

避税地亦称“避税港”、“避税乐园”,指国际上轻税甚至无税的场所,即外国人

可以在那里取得收入或拥有资产,而不必因之支付税金或只需支付少量税金的地

方。这个场所或地方可以是一个国家,也可以是一个国家的某个地区,如港口、

岛屿、沿海地区或交通方便的城市,因而也被称为“避税港”。

避税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有明确的避税区域范围,大多数都是很小的国家和地区,甚至是很小的岛屿。(2)避税港的地理位置大多靠近实行高税的经济发达国家,交通方便,并便于形成脱离高税管辖的庇护地。(3)避税港提供

的税收优惠形式、优惠内容及程度远远超过其他地区。避税港主要是从税务工作角度上对这类地区的命名。

(三)弱化股份投资以进行国际避税

这主要是指跨国投资人有意减少他在国外关联企业中的股份投资比例而增

加贷款投资比例,从而达到避税的目的。股份投资和贷款投资,在税收待遇上至

少有2点区别:1、股份投资中,被投资公司首先要在来源地国缴纳所得税,然

后才能从税后利润中向投资者分配股息,因此股息不能从公司的应税所得额中事先扣除;而在贷款投资中,向投资人支付的利息却可以作为列支费用事先从应税

所得额中扣除;2、股份投资中,投资人从来源地国取得的股息可能还要向来源地国缴纳预提所得税;贷款投资中,投资人虽然也可能要缴纳利息预提税,但利

息的预提税率一般也要比股息的预提税率要低。

(四)跨国纳税人滥用税收协定进行避税

所谓滥用税收协定进行国际避税,是指本无资格享受某一特定税收协定优惠待遇的第三国居民,为获取该税收协定的优惠,通过在该协定缔约国一方境内设

立导管公司的方式,从而间接享受该税收协定的优惠待遇。这种导管公司的设置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传输公司,一类是间接传输公司。

三、关于国际避税的法律界定

(一)国际避税行为性质界定

目前对国际避税的性质问题各国都存有很大争议,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是:1.认为国际避税是合法行为,其理由是它采用合法的手段,虽然钻了法律的空子,但毕竟没有违反法律,不会导致法律责任。

2.认为国际避税是一种间接违法行为,其理由是国际避税虽然表面没有违反税

法和有关国际税收协定,但实际上却是逃避税法上规定的应该课税的行为,减少

了相关国家的税收收入,造成税负不公平和不平等的竞争环境,应该予以追究。

3.认为国际避税是一种中性行为,其理由是国际避税采用合法的方式,纳税人

的行为不具有欺诈性质,因而是一种不违法的行为,但由于国际避税给有关国家

财政收入及税负公平原则等造成的危害,它也是一种不合法的行为,总之,这种

法律上既没有明确禁止,也没有支持的或保护的行为,是一种既不违法又不合法

的中性行为。

4.认为避税有合法与不合法或正当与不正当之分,正当的、合法的避税行为为

节税;不正当的、不合理的避税为逃税,其理由是规避和尽量减轻自己的税收负

担是每个投资者和经销商天经地义的、普遍的心态,如果纳税人利用合法的手段

如税收筹划来达到这一目的就称为节税,是完全合理的,但如果纳税人采用欺诈

和隐瞒等不合法手段来实现这一目的,就成为逃税,是为法律所不允许的。因此,

反避税严格地讲应该是反不正当避税。

但个人认为,避税究竟是“合法”还是“违法”完全取决于有关国家特定时期的法律规定。从各国法律看,避税的合法性是个相对概念,一种避税行为按原来的税法

规定是合法的,在另一个时期却可能由于新税法对其加以规范和限制而成为违法

行为;反过来,按一条严格的税法规定为违法的行为,在另一时期也可能会因税

法对其限制和禁止的放宽或取消而成为合法行为。例如,关联公司之间利用转让

定价进行避税,在税法没有明确转让定价的标准以前,这种行为就不能看作是违

法的,因为当时还“无法可依”。只有当转让定价的标准经过立法明确规定后,再

利用不合理转让定价减轻税负就是逃税行为,是不合法的。所以,我们所说的国

际避税的合法是指这一行为在特定国家的特定时期是不违法的,甚至可以说是纳

税人在履行应尽纳税义务前提下,依据税法上的“非不允许”及未规定的内容进行

自己行为选择的一种权利,不但不违法,而且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一旦

避税行为在法律中被禁止使用,则以后再出现这种行为,就属于逃税,是违法的

了。

有些学者以是否违背法律意图将避税行为分为“顺法意图避税”和“逆法意图避税”

对国际避税与反避税问题的浅析——以跨国公司为例

对国际避税与反避税问题的浅析——以跨国公司为例 摘要 应对跨国公司的国际避税行为,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中国是世界外资流入超级大国。但是,外资企业一方面是经营生产欣欣向荣,另一方面却是财务数据长期亏损。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与跨国公司的大量发展,在国际税收关系中,避税与反避税的斗争日趋尖锐。本文跨国公司在我国的避税现状及避税方法进行分析,并阐述了反避税对策。提出在我国如何进行反避税,并且对改进我国税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跨国公司;避税;反避税;存在的问题;措施

目录 一.引文 (1) 二. 跨国公司在我国的避税现状 (1) (一). 我国的税收政策 (1) (二). 跨国公司“长亏不倒” (1) 三. 跨国公司进行避税的基本手段 (2) (一).转让定价避税的特征 (2) (二). 常见的转让定价避税手段 (2) 1. 利用商品交易不合理价格避税 (2) 2. 利用关联企业资产买卖和转让避税 (2) 3. 利用关联企业资产买卖和转让避税 (2) 四. 外企成功避税的原因 (3) 五.我国反避税的发展进程和存在的问题 (3) (一). 我国反避税的发展进程 (3) (二). 我国反避税中存在的问题 (3) 六.对跨国公司在华避税的防范措施 (4) (一). 填补现行税收制度的漏洞 (4) (二). 推进反避税立法及实施工作 (4) (三). 逐步完善预约定价的税制 (4) (四). 建立强大的反避税队伍 (5) (五). 对在华跨国公司采取抽查加罚款制度 (5) 参考文献: (6)

一.引文 避税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上的漏洞或税法允许的办法,作适当的财务安排或税收策划,在不违反税法规定的前提下,达到减轻或解除税负的目的。其后果是造成国家收入的直接损失。国际避税是指跨国纳税人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际的税法和国际税收协定的差别、漏洞、特例和缺陷,规避或减轻其总纳税义务的行为。 反避税是指国家采取积极的措施,对国际避税加以防范和制止。主要内容从广义上包括财务管理、纳税检查、审计以及发票管理,从狭义上理解就是通过加强税收调查,堵塞税法漏洞。 二.跨国公司在我国的避税现状 目前,全球共有6万多家跨国公司。这些跨国公司在全世界拥有80多万家海外分公司,它们掌管着全球1/3的生产、2/3的国际贸易。跨国公司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角。跨国公司为自身利益最大化。普遍存在利用有关国家税制差异、漏洞等进行纳税筹划和规避纳税义务。 (一). 我国的税收政策 我国给予外商投资企业以优惠所得税税率、“二免三减”等税收优惠政策,根据有关测算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的实际税负只有ll%,这一税负水平与世界上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并不算高。 (二). 跨国公司“长亏不倒” 在华跨国公司普遍存在了“长亏不倒”现象本身也说明跨国公司是“虚亏实盈”存在避税行为。据国家税务局不完全统计,在中国经营的跨国公司持续多年亏损面在60%以上。这些亏损企业中只有三分之一是客观原因引起的。另外的绝大部分亏损企业属于非正常亏损。地方税务机关对其中一部分跨国公司的税收审计也发现,这些亏损的跨国公司中的大部分在通过各种手段进行避税。估计每年给中国造成税收流失达1 000亿元左右。

[VIP专享]国际经济学(第四版)

国际经济学 名词: 1、国际经济学:是经济的一般理论在国际经济范围中的延伸和应用,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来研究国际经济活动与国际经济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是整个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外汇理论、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经济发展、经济一体化、开放经济的宏观调节、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秩序研究等。 2、绝对利益:在某一种商品上,一个经济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若各个经济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3、比较利益:甲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成本均低于乙国,劳动生产率均高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两个国家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两国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一样。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集中生产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停止生产在本国国内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双方都可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4、国际分工:即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生产的国际专业化。它是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社会分工从国内向国外延伸的结果。各国对于分工方式的选择以及分工的变化,反映了彼此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各国经济联系的程度。主要有产业间、产业内、垂直、水平以及不同要素密集度之间的分工等类型。 5、贸易乘数:在开放的条件下,对外贸易的增长可以使国民经济成倍增加,对外贸易乘数研究一国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就业之间的互相影响,描述了在开放经济体系内部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公式为: dY=[l/(dM/dY)] dX。(2003) 6、一价定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相同的交易产品或金融资产经过汇率调整后,在世界范围内其交易成本一定是相等的。这个定律在经济中是通过诸如购买力平价、利息平价、远期汇率等经济关系表现出来的。 7、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关税同盟成员国产品从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成本较低的关税同盟中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的一种过程和现象。的部分进口产品从过去进口自较低生产成本国(非成员国)转向从较高生产成本国(成员国)进口的过程和现象。 8、流动借贷:国际金融中决定汇率的理论——国际借贷说中的重要概念,指国际借贷中形成了借贷关系并且进入了实际支付的那种债权、债务关系,它对国际收支的平衡从而对汇率的走向有着重要的决定性影响。 9、固定借贷:国际金融中决定汇率的理论——国际借贷说中的重要概念,指国际借贷中形成了借贷关系但尚未进入实际支付的那种债权债务关系。它对国际收支从而对汇率的走向无实质决定性作用,有时甚至会产生相反的现象,即债务存在时汇率反而走高。 10、边际进口倾向: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每一单位增量国民收入中,用于进行进口的比重。通常在公式中用m来表示。边际进口倾向大,则每一单位增量国民收入中用于进口的比重大,乘数效应对于经济的刺激作用就会较小,反之则较大。 11、外汇倾销: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向外倾销商品和争夺市场的行为称外汇倾销。这是因为本国货币贬值后,出口商品用外国货币表示价格降低,提高了该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利于扩大出口;而因本国货币贬值,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削弱了进口商品的竞争力,限制了进口。外汇倾销需要一定的条件,主要是本国货币对外贬值速度要快于对内贬值以及对方不进行报复等。 12、幼稚产业:具有比较利益的产业处于幼稚状态,经过保护使之发展,具有现实的比较利益。(1)穆勒标准:某种产业由于技术不足、生产率低下,成本高于国际市场,无法竞争,在保护下,能够在自由贸易下获利,自我投资发展,即为幼稚产业。(2)巴斯塔布尔标准:保护、扶植幼稚产业所需的社会成本不能超过该产业将来利润的现值总和,符合条件即为幼稚产业。(3)肯普标准:除了穆—巴标准的内容外,应考虑产业在被保护时期内的外部效应,如某种技术可为其他产业所获得,因而使得本产业利润无法增加,将来利润无法补偿投资成本,国家应该予以保护。 13、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用作支付使用的国际支付手段或债权。 14、汇率:是本国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比价关系,是外汇在市场中的价格。从不同角度出发,汇率有多种表

(完整word版)国际反避税措施及对策

国际反避税措施及对策 (一)防止通过纳税主体国际转移进行国际避税的一般措施 1.对自然人利用移居国外的形式规避税收 有的国家规定,必须属于“真正的”和“全部的”移居才予以承认,方可脱离与本国的税收征纳关系,而对“部分的”和“虚假的”移居则不予承认。如德国规定,纳税自然人虽已失去本国居民身份,但仍有经济联系的,应连续对其征收有关的所得税,视其为特殊的“非居民”。 2对法人利用变更居民或公民身份的形式规避税收负担 有的国家对法人的国际转移给予有条件的允许。荷兰曾规定,准许本国企业在战时或其他类似祸害发生时迁移到荷属领地,而不作避税处理,但对于其他理由的迁移,一般认为是以避税为目的,而不予承认,仍连续负有纳税义务。 (二)转让定价调整 关联企业之间在销售货物或财产时,利用转让定价来避税是一种普遍运用的方法,而如何定价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相关部门也会从这一方面下手,确定企业是否通过转让定价来避税。其中的关键环节就是,确定一公平的价格,以此作为衡量纳税人是否通过转让定价方式,压低或抬高价格,规避税收。 调整转让定价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1.可比非受控价格法,即比照没有任何人为控制因素的卖给无关联买主的价格来确定;2.再售价格法,如无可比照价格,就以关联企业交易的买方将购进的货物再销售给无关联企业关系的第三方时的销售价格扣除合理的购销差价来确定;3.成本加利法;对于无可比照的价格,而且购进货物经过加工有了一定的附加值,则采用以制造成本加上合理的毛利,按正规的会计核算办法组成价格的方法;4.可比利润法,即把关联企业账面利润与经营活动相类似的非关联企业实际利润相比较,或者将关联企业账面利润与其历史同期利润进行比较,得出合理的利润区间,并据以对价格做出相应调整。 (三)防止利用避税地进行避税的措施 一些国家和地区以其极低的税负,吸引着跨国纳税人去这些地区进行投资经营,这些国家和地区也被称为国际避税地。 针对国际避税地的特殊税收优惠办法,一些国家为维护自身的税收权益,分别在本国的税法中相应做出规定,以防止国际避税发生。其中美国的防范措施规定最复杂,也最典型。美国《国内收入法典》规定,只要在国外某一公司的“综合选举权”股份总额中,有50%以上分属于一些美国股东,而这些股东每人所持

国际贸易单证实务复习

国际贸易单证实务复习 英汉互译(8*2’) 1.光票托收clean collection 2.跟单托收documentary collection 3.托收委托书collection order 4.汇付remittance 5.托收行remitting bank 6.公证行notary public 7.保兑的不可撤销信用证confirmed irrevocable letter of credit 8.即期信用证sight letter of credit 9.远期信用证usance letter of credit 10.可转让信用证transferable credit 11.循环信用证revolving letter of credit 12.红条款信用证red clause letter of credit 13.书面担保letter of guarantee或written security 14.票汇demand draft 1.documents against payment at sight付款交单 2.documents against acceptance承兑交单 3.dishonour by non-payment拒绝付款 4.dishonour by non-acceptance拒绝承兑 5.remitting bank汇出行 6.protest拒付 7.beneficiary受益人 8.principal本金 9.transferor转让人 10.transferee受让人 11.issuing bank 开证行 12.drawee bank付款人 13.SWIFT(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环球银行金融电讯 协会 14.Applicant开证申请人 15.Negotiating bank议付行 16.UCP(Uniform Customs & Practice)统一惯例 17.Drawer 出票人 18.Drawee受票人 https://www.360docs.net/doc/8a9861140.html,ance draft远期汇票 20.Payee收款人 21.Bearer bill不记名汇票 22.Acceptance 承兑 23.Endorsement背书 https://www.360docs.net/doc/8a9861140.html,mercial acceptance draft商业承兑汇票 25.Bill of exchange 汇票

国际经济学第十版课后答案(萨尔瓦多、杨冰译)

国际经济学(第十版)多米尼克.萨尔瓦多(著) P16页练习题 6.(1)根据消费者需求理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价格的提高(如由于税率的上浮所致),会带来需求量的什么变化? 答:根据消费者需求理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价格的提高,则该商品的需求量将会下降。 (2)根据消费者需求理论,一种进口商品价格的提高(如由于进口关税的上浮所致),会带来需求量的什么变化? 答:根据消费者需求理论,一种进口商品价格的提高,则该商品的出口量将会下降。 7.(1)一国政府如何能消除或减少预算赤字? 答:一国政府可以通过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来消除或者减少预算赤字。(2)一个国家如何能消除或减少贸易逆差? 答:一个国家要消除或减少其贸易逆差的方式有:对进口商品增税、补贴出口,借如更多的国外债券、减少借出外国债券,降低该国的国民收入水平。 8.(1)国际经济关系与地区经济关系有何区别? 答:在国际经济关系下,国家通常限制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的货物、服务和因素,不同的语言、消费习惯和法律规定同样也阻碍了它们在国际间的流动,此外,国际收支会在各种货币收据和付款中流通。 而在地区经济关系下,就关税和进行相同的货币而言,区际流动的货物、服务和因素没有面临这样的限制因素,它们经常是在同样的语言环境下,在类似的消费习惯和法律规定下进行的,这就与国际经济关系形成了鲜明对比。 (2)它们在哪方面相似? 答:国际经济关系和地区经济关系的相似点:两者都跨越了空间距离,事实上,它们都是在远距离贸易下的产物,把经济看待成在一个进行着生产、交换和消费的空间中的单一点,这也是从经济学的复位空间将它们区分。 1

浅析我国国际避税与反避税

浅析我国国际避税与反避税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法导论》校区仙林校区序号 专业班级经济081 姓名奚婷学号 2020108122 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日益发展,国际避税问题在国际税收中变得日益普遍和复杂。我国加入WTO后,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际避税无疑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税收权益产生更为重要而直接的影响。因此,加强国际反避税工作,有效防止国际避税十分重要。 一、国际避税在我国的主要表现 1、利用税收优惠避税 为吸引外商投资,国家对外资企业给予了一定税收优惠。少数纳税人想方设法戴上“三资企业”的帽子,利用外资企业的牌子减少纳税义务从而实现避税。税法规定,对外资企业的征收,减免都是从获利年度起算,因此,许多外商投资企业钻政策规定的空子,人为地调整利润,造成亏损,推迟获利年度,从而达到避税的目的。有些外商在税收优惠期满后,通过换厂名,搬迁,更换外商老板等手段,改为新企业,再次享受新办企业的税收优惠,如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的优惠等。 2、运用转让定价避税。 我国企业缴纳的许多税种尤其是企业所得税,名义税率在国际上较高,这就导致一些企业采取转让定价的手段调整其在不同国家间的利润,进行国际避税。我国企业采用转让定价的手段主要有:高价进原材料、低价作销售收入,转移企业利润,逃避税收;抬高进口设备价格,从中牟利;通过无形资产的转让或使用,采用不合常规的价格转移利润,进行避税。 3、利用税收征管漏沿避税。 有些本在我国从事各种经营活动的外国企业代表处为逃避我国税收,在办理登记时注明其业务范围仅限于为母公司搜集信息或从事其他准备性或辅助性的活动,从而避免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常设机构,逃避我国税收;一些外国承包商就将实际是包工包料的工程,假借第三者名义分订包工和包料两个合同,以减少营业税;一些境外咨询机构将在境内从事咨询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均化作境外所得,从而逃避营业税;一些外国公司将应纳营业税的特许权使用费收入转化为股息的形式等,从而逃避我国的营业税。 4、利用国际避税地避税。 如国外一些飞机租赁公司或航空公司向我国境内航空公司出租飞机时,往往不直接通过本国母公司进行,而是在避税港如开曼群岛设立一个基地公司,以该基地公司的名义与我国境内航空公司签订融资租赁合同,境内公司将租赁款项全部付到避税地基地公司账号下,从而达到逃避母公司所在国所得税的目的。 5、滥用税收协定避税。 一些本来不具备税收缔约国居民身份条件的跨国纳税人(这里指税收协定缔约国之外的第三方),在税收协定缔约国一方设立“导管公司”(无实际经营活动的空壳公司),通过该公司与协定缔约国另一方的企业发生经济上的联系,从而变相以协定缔约国居民纳税人的面目出现,以谋取协定待遇,获得本来得不到的税收优惠,实现避税的目的。 6、利用资本弱化避税。 利用资本弱化避税是跨国公司通过调整外国子公司股权与债权的比例,把股权转变为债权,把投资转换为贷款,把股息变为利息,使子公司股本中债务资本的比例非正常地高于权益资本的比例,结果增加子公司的财务费支出,减少应纳税所得额,逃避企业所得税。 7、个人所得税的避税。 现阶段我国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税收政策尚不完善,征收管理也未能完全到位,而且各地执行国家税收政策规定标准不统一,从而给纳税人避税提供了可乘之机。一些外籍人员将本属于工资薪金的收入混淆为探亲费、语言训练费、境内外出差补贴等,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避税;一些企业为使其员工逃避我国个人所得税,在会计处理上把一些本属于支付给雇员个人的报酬等费用作为企业的经营费用,或者将工资收入转化为向境外支付的费用或股息,达到在我国境内少缴个人所得税的目的。

2020年整理国际贸易单证实务教学大纲.doc

国际贸易单证实务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3035035 总课时:32学时(理论学时16,实践学时16) 总学分:2学分 开课对象:经管类 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 《国际贸易单证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必修的专业课之一,是《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等相关专业课程的延伸和实际操作。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为学生掌握外贸单证的基本知识、熟悉外贸单证工作的操作与管理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外贸单证的基本知识、熟悉外贸单证工作的操作与管理、熟练掌握外贸制单的技能技巧。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建议: 根据本课程理论联系实际较紧密这一特点,教师可讲授并演示有关实务操作流程及单证的制作,学生可作为进出口业务人员,将所学内容针对实际案例进行模拟演练。教学过程中多借助模拟操作教学方法,侧重于实际业务的各个环节的理解和操作,以及综合操作及分析能力的培养,可布置数次单证制作练习。 四、大纲的使用说明: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专科《国际贸易单证实务》必修课、专选课、选修课,总课时为32课时。 大纲正文 第一章国际贸易合同学时:8学时(理论4学时,实践4学时)本章主要介绍了国际贸易合同的种类、内容,合同的磋商,重点讲述售货合同的内容及填写。 本章重点: 一、国际贸易合同的主要种类、内容 二、售货合同的内容和填制 本章难点: 售货合同的填写 主要内容: 第一节国际贸易合同 一、国际贸易合同的种类 二、国际贸易合同的内容 第二节国际贸易合同文本

一、售货合同的填写 二、案例分析及练习: 三、根据提供的资料填写售货确认书。 第二章出口合同的履行学时:18学时(理论8学时,实践10学时)本章着重介绍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单证制作和流转,包括备货、催证、审证、改证、租船定舱、报验、报关、投保、装船、制单结汇等。 本章重点: 一、审证、改证 二、出口托运单据的制作 三、结汇单据的制作 本章难点: 一、审证 二、出口报关单、提单的填写 三、保险单的填写 四、发票、海关发票、装箱单、汇票、产地证的填写 主要内容: 第一节备货 一、出口备货 二、出口商品的预验 第二节催证、审证、改证 一、催证 二、审证 三、改证 第三节出口托运 一、出口托运程序 二、租船定舱 三、出口报验 四、出口报关 五、海运出口托运单 六、提单 七、装运通知及其类似证明单据 第四节出口保险 一、出口投保 二、保险单及保险凭证 第五节制单结汇 一、发票 二、装箱单、重量单和尺码单 三、海关发票 四、汇票 五、产地证

克鲁格曼 国际经济学第9版教材答案

Chapter 1 Introduction ?Chapter Organization What I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bout? The Gains from Trade The Pattern of Trade How Much Trade? Balance of Payments 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International Policy Coordination The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rade and Money ?Chapter Overview The intent of this chapter is to provide both an overview of the subject matter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o provide a guide to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text. It is relatively easy for an instructor to motivate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inance. The front pages of newspapers, the covers of magazines, and the lead reports on television news broadcasts herald the interdependence of the U.S. economy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This interdependence may also be recognized by students through their purchases of imports of all sorts of goods, their personal observations of the effects of dislocations due to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their experience through travel abroad. The study of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generates an understanding of many key events that shape our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In recent history, these events include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large current account deficit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dramatic appreciation of the dollar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1980s followed by its rapid depreciation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980s; the Latin American debt crisis of the 1980s and the Mexican crisis in late 1994; and the increased pressures for industry protection against foreign competition broadly voiced in the late 1980s and more vocally espoused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1990s. The financial crisis that began in East Asia in 1997 and spread to many countries around the globe and the 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 in Europe highlighted the way in which various national economies are linked and how important it is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se connections. These global linkages have been highlighted yet again with the rapid spread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At the same time, protests at global economic meetings and a rising wave of protectionist rhetoric have highlighted opposition to globalization. The text material will enabl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economic context in which such events occur. ? 2012 Pearson Education, Inc. Publishing as Addison-Wesley

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试题和答案解析

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试题 和答案解析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信用证业务中,各有关方面当事人处理的是( )。 A.单据 B.货物 C.服务 D.其他行为 2、邀请发盘属于( )。 A.发盘 B.询盘 C.还盘 D.接受 3、根据我国保险条款的规定,不能单独投保的险别是( )。 A...ALL RISKS D.WAR RISK 4、远期票据的持有人将未到期的远期票据提早向银行兑现,银行扣除贴现息后,把票款净值付给持票人,这种业务叫( )。 A. 出口押汇 B. 贴现 C. 议付 D. 结汇 5、有一笔出口交易表明属于盈利的是( )。 A. 换汇成本高于银行外汇买入价 B. 换汇成本低于银行外汇买入价 C. 换汇成本高于银行外汇卖出价 D. 换汇成本低于银行外汇卖出价 6、某公司与日商签订出口饲料12000公吨的合同,来证规定7至10月分批平均装运,出口商7月装出3000公吨,8月因未备齐货物未予装运,则()

A. 9月可装6000公吨 B. 8月未装部分可不补,9、10月按原规定装运 C. 从8月起该证失效,不得继续使用月未装运的货可推迟到11月装运 7、属于银行信用的国际贸易支付方式是()。 A.汇付 B.托收 C.信用证D.票汇 8、如L/C上未明确付款人,则制作汇票时,受票人应为()。 A.开证申请人 B.开证行 C.议付行D.通知行 9、在L/C、D/P和D/A三种支付方式下,就买方风险而言,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L/C>D/A>D/P B.L/C>D/P>D/A C.D/A>D/P>L/C D.D/P>D/A>L/C 10、某合同价格条款规定为“USD100 PER M/T CIF LONDON”,这种价格是( )。 A.净价B.含佣价C.折扣价D.离岸价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在国际贸易实务中,国际贸易的最终完成往往以交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英文版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What I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bout? 1) Historians of economic thought often describe ________ written by ________ and published in ________ as the first real exposition of an economic model. A) "Of the Balance of Trade," David Hume, 1776 B) "Wealth of Nations," David Hume, 1758 C) "Wealth of Nations," Adam Smith, 1758 D) "Wealth of Nations," Adam Smith, 1776 E) "Of the Balance of Trade," David Hume, 1758 Answer: E Question Status: Previous Edition 2) From 1959 to 2004, A) the U.S. economy roughly tripled in size. B) U.S. imports roughly tripled in size. C) the share of US Trade in the economy roughly tripled in size. D) U.S. Imports roughly tripled as compared to U.S. exports. E) U.S. exports roughly tripled in size. Answer: C Question Status: Previous Edition 3) The United States is less dependent on trade than most other countries because A) the United States is a relatively large country. B) the United States is a "Superpower." C)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United States makes it less dependent on anything. D) the United States invests in many other countries. E) many countries invest in the United States. Answer: A Question Status: Previous Edition 4) Ancient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from the 18th and 19th Centuries are A) not relevant to current policy analysis. B) are only of moderate relevance in today's modern international economy. C) are highly relevant in today's modern international economy. D) are the only theories that actually relevant to modern international economy. E)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by modern mathematically oriented theorists. Answer: C Question Status: Previous Edition 5) An important insigh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is that when countries exchange goods and services one with the other it A) is always beneficial to both countries. B) is usually beneficial to both countries. C) is typically beneficial only to the low wage trade partner country. D) is typically harmful to the technologically lagging country. E) tends to create unemployment in both countries. Answer: B Question Status: Previous Edition

跨国公司国际避税与反避税

跨国公司国际避税与反避税 第一章国际避税 一、国际避税的定义 国际避税是指跨国纳税人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际的税法和国际税收协定的差别、漏洞、特例和缺陷,规避或减轻其总纳税义务的行为。税收是国家对纳税人(纳税主体)和征税对象(纳税客体)进行的课证。因此要规避税收,就要避免成为纳税主体和纳税客体。 二、国际避税的原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行为目标是追求企业财务利益最大化。国际避税可以使纳税人规避或减轻其纳税义务,增加其最终实际可支配的财务利益。因此利益驱动是国际避税的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有:1.各国税收制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征收的税种、税率以及计税方法不同。2.各国避免国际双重征税办法的差异。不同的方法会使纳税人税负失衡,像国际上常用的免税法、抵免法以及饶让抵免法等。3.各国征管水平及其他非税因素的差异。由于各国税务当局及其官员的征收管理水平不一,也会导致纳税人的税负不同,产生国际避税。同时,并非所有国家都认为国际避税是需要打击的行为。 三、国际避税的主要形式 跨国公司国际避税的税种主要是营业所得税。另外,电子商务的广泛引用,尤其是服务贸易中,关税也是税收流失一个大块。此外,增值税、消费税等也有流失。 1.转移定价避税 转移定价,是指跨国公司或集团公司内部的交易定价,又称关联企业(联属企业、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定价。这个交易价格通常都不是市场价格,而是基于跨国公司整体利益来制定的。利用转移定价跨国公司可以转移利润,一般都是把利润从高税率国家转移到低税率或免税的国家。这是跨国公司在我国避税的最主要的方式。 2.利用避税港 避税港亦称避税地,可以是国家或地区,如港口、岛屿、沿海地区、交通方便的城市等。有的避税港还包括自由港,自由贸易区、自由关税地区等。避税最常见、最一般的手法就是跨国公司在国际避税地虚设经营机构或场所转移收入,转移利润,实现避税。在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国家和地区处于一定的经济目的,采取以无税或低税为基本特征的税收政策,制定特殊的税收优惠

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试题与答案解析

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信用证业务中,各有关方面当事人处理的是( )。 A.单据B.货物C.服务D.其他行为 2、邀请发盘属于( )。 A.发盘B.询盘C.还盘D.接受 3、根据我国保险条款的规定,不能单独投保的险别是( )。 4、远期票据的持有人将未到期的远期票据提早向银行兑现,银行扣除贴现息后,把票款净值付给持票人,这种业务叫( )。 A. 出口押汇 B. 贴现 C. 议付 D. 结汇 5、有一笔出口交易表明属于盈利的是( )。 A. 换汇成本高于银行外汇买入价 B. 换汇成本低于银行外汇买入价 C. 换汇成本高于银行外汇卖出价 D. 换汇成本低于银行外汇卖出价 6、某公司与日商签订出口饲料12000公吨的合同,来证规定7至10月分批平均装运,出口商7月装出3000公吨,8月因未备齐货物未予装运,则() A. 9月可装6000公吨??? B. 8月未装部分可不补,9、10月按原规定装运 C. 从8月起该证失效,不得继续使用月未装运的货可推迟到11月装运 7、属于银行信用的国际贸易支付方式是()。 A.汇付B.托收C.信用证D.票汇 8、如L/C上未明确付款人,则制作汇票时,受票人应为()。 A.开证申请人B.开证行C.议付行D.通知行

9、在L/C、D/P和D/A三种支付方式下,就买方风险而言,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L/C>D/A>D/P B.L/C>D/P>D/A C.D/A>D/P>L/C D.D/P>D/A>L/C 10、某合同价格条款规定为“USD100 PER M/T CIF LONDON”,这种价格是( )。 A.净价B.含佣价C.折扣价D.离岸价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在国际贸易实务中,国际贸易的最终完成往往以交流的形式实现。 2、如汇票金额为About Nine Thousand Dollar,则该汇票是___________汇票。 3、以托收方式出口的交易都应争取以___________为价格条件。 4、换汇成本是指某出口商品每换回一个单位的外汇需花费若干。 5、是代理商、中间商因媒介商品交易或代买代卖服务所得的报酬。 6、可转让信用证只能转让,转让费应由负责。 7、保险费是与保险费率的乘积。 8、交易的磋商一般经历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四个环节,其中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为不可缺少的法律步骤。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R emittance 2、C ollection 3、Letter of Credit,L/C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列出海洋班轮运输的7种运费计收标准。 2、简述修改信用证的业务程序。 3、我国《票据法》明确规定,汇票必须记载的内容有哪些。 五、计算题(每题13分,共13分)

完整版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十版重点笔记

《国际经济学》(第10版)保罗·R·克鲁格曼 重点笔记 第三章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机会成本:利用一定资源或时间生产一种商品时,而失去的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其他最佳替代品的机会。 2.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和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如果每个国家都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则两国之间的贸易能使两国都受益。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国际贸易模型。他指出,国际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唯一决定因素。该理论被称为李嘉图模型。 3.单一要素经济 单位产品劳动投入(a):生产率的倒数,用来表示劳动生产率。L生产可能性边界(PPF):一个国家的资源是有限的,它所能生产的产品也是有限的,因此就存在着产品替代的问题:多生产一种产品就意味着要牺牲另一种产品的产量。 一个经济体的生产可能性边界(PPF)显示了其固定数量资源所能生产的商品的最大数量。 本国资源对产出的限制:aQ + aQ ≤ L WLWLCC (斜率的绝对值等于横轴商品的机会成本)奶酪的机会成本k= - a /a = (a – /a )Q ,Q = L/a LWCLCLWLCWLW相对价格与供给而劳奶酪和葡萄酒的供给是由劳动力的流向决定的,简化模型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等工资率单一要素模型中不存在利润,奶酪部门每小时的动力总会流向工资比较高的部门。 /a。,葡萄酒部门每小时的工资率等于小时内创造的价值P/aP于一个工人在1LWWCLC < /P时,奶酪部门的工资率就比较高,该国会专业化生产奶酪;当 > a/aP当P /P WLC CLWWC/a = aP /P/aa时,葡萄酒部门的工资率就比较高,该国会专业化生产葡萄酒;当LWCLC LC WLW时,该国会生产奶酪和葡萄酒两种产品。该国价格与生产之间关系的关键命题:当一个国家的奶酪的相对价格高于它的机会成本时,就专门生产奶酪;当奶酪的相对价格低于它的机会成本时,该国就专门生产葡萄酒。a = /P如:在没有国际贸易时,产品的相对价格等于它们的相对单位产品劳动投入。P LC CW /a LW 4.单一要素世界中的贸易我们就说当一个国家能够以少于其他国家的劳动投入生产出同样单位的商品时,:绝对优势 **aaaa < < 和该国在生产这种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如:LWLCLCLW ****/a/ aaaa/aa/a本国在生产奶酪上具有比较优势:或 < < LW LCLW LCLCLCLW LW **/a/aaa,外国奶酪的相对价格为。如果没有国际贸易,本国奶酪的相对价格为LW LWLCLC将奶酪从本国运到外国或将葡萄酒一旦进行国际贸易,因为外国奶酪的相对价格比本国高,外国将出口足

第36讲_国际避税与反避税

一、国际避税地 国际避税地也称避税港、税务天堂、税收避难所,是指能够为纳税人提供某种合法避税机会 的国家和地区。 1.没有所得税和一般财产税的国家和地区,如巴哈马、百慕大群岛、开曼群岛等。 2.征收所得税和一般财产税,但税负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如中国澳门、瑞士、列支敦士登、 英属维尔京群岛。 3.所得税课征仅实行地域管辖权的国家和地区,如中国香港、巴拿马、阿根廷。 4.虽有规范税制但有某些税收特例或提供某些特殊税收优惠的国家和地区,如爱尔兰、英国、加拿大、希腊、卢森堡和荷兰。 二、国际避税方法 1.选择有利的企业组织形式避税 纳税人对外投资时,可以根据合伙企业与公司、子公司与分公司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税制差异,选择最有利的组织形式以实现税收利益最大化。 2.个人住所和公司居所转移避税 (1)跨国自然人可以通过迁移住所避免成为某一国的居民,从而躲避或减轻纳税义务。 (2)跨国法人可以将其总机构或实际管理机构移居到低税区,避免成为高税国的居民纳税人,得以降低整个公司的税收负担。 (3)企业也可通过跨国并购,将自己变成低税区企业的组成部分,实现税收从高税区向低 税区的倒置。 3.利用转让定价避税 跨国公司集团从整体利益出发,利用各关联企业所在国的关税税率和所得税的差异,通盘考 虑所有成员企业的收入和费用,通过内部转让价格处理关联交易,将费用和成本从低税区转 移至高税区,将利润从高税区转移至低税区,以减轻整个集团在全球负担的关税和所得税。4.利用税收协定避税 一个第三国居民(缔约国的非居民)可以通过改变其居民身份,得以享受其他两个国家签署 的税收协定中的优惠待遇。 5.利用资本弱化避税 由于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利息可以税前扣除,选择债务性融资方式比权益性融资方式具有 税收优势;很多国家对非居民纳税人获得利息征收的预提所得税税率,通常比对股息征收的 企业所得税税率低,采用债权投资比股权投资税负低。 6.利用信托转移财产避税 利用信托转移财产,可以通过在避税港设立个人持股信托公司、受控信托公司和订立信托合 同的方式实现。 7.利用避税港中介公司避税 跨国公司使用的“双层爱尔兰”“双层爱尔兰荷兰三明治”“双层爱尔兰一荷兰一百慕大”架构, 是利用中介公司避税的典范。(2019年新增) 8.利用错配安排进行避税 纳税人在跨国交易中,利用两个国家对同一实体、同一笔收入或统一支出的税务处理规则的 不同,同时规避或减轻跨国交易在两个国家的税负。 三、国际反避税基本方法 1.防止通过纳税主体国际转移进行国际避税的一般措施。 2.防止通过纳税客体实现国际转移进行国际避税的一般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