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F交换机功能性能测试方法

(完整版)F交换机功能性能测试方法
(完整版)F交换机功能性能测试方法

交换机功能性能测试方法

注:本文档没有描述,但应当包括的其它测试如下,这些测试仅需简单配置,测试时若需使用以太网电口,可依次选择标识为100Base-Tx 1、2、……16的端口(管理配置使用名称ethernet 1、ethernet 2、……ethernet 16),若需使用以太网光口,依次选择标识为1000Base-X 25、26的端口(管理配置使用名称gigabitethernet 1、gigabitethernet 2),以实际所需数量为准。测试时若需使交换机不接地,只需连接电源+、-端口,电源PE悬空,接地端子悬空;若需使交换机接地,需连接电源+、-端口,电源PE接地,接地端子接地,电源能适应交流和直流220V电压,正负极可以互换,为可靠起见,使用直流电压测试时,正极接电源+端口,负极接电源-端口。

“6.2电源影响性测试”

“6.3温度影响”

“6.5.1交换机吞吐量测试”

“6.5.2转发速率”

“6.5.5时延”

“6.5.6帧丢失”

“6.5.7背靠背帧”

“以太网光接口测试”

“6.6功耗消耗测试”

“6.7绝缘性能测试”

“6.8耐湿热性能测试”

“6.9机械性能测试”

“6.10电磁兼容测试”

按“6.4功能检查”要求,本文档包括的测试项目包括“网络风暴抑制”(测试

标准5.3.4,本文档第1章)、“镜像”(测试标准5.3.7,本文档第2章)。

按“6.5性能测试”要求,本文档包括的测试项目包括“地址缓存能力”(测试标准6.5.3,本文档第3章)、“地址学习能力”(测试标准6.5.4,本文档第4章)、虚拟局域网(测试标准6.5.8,本文档第5章)、环网恢复时间(测试标准6.5.9本文档第6章)、队列优先级(测试标准,本文档第7章)。

第1章广播风暴、组播风暴、未知单播风暴抑制测试

(参考ADESA_PIRL_RateLimit.tcc配置文件)

1.1测试接线

使用测试仪器的端口为P1、P2;使用交换机的端口为ethernet 1、ethernet 2。测试仪器的P1口接交换机ethernet 1 端口,测试仪器的P2口接交换机ethernet 2端口。

1.2 建流

建立主机:P1口建立1个主机为Host 1。

添加数据流:

建立广播数据流,命名为BC,帧长64字节,目标MAC地址FF:FF:FF:FF:FF:FF,源MAC地址为Host 1的MAC地址,Rx Port设为P2;

建立组播数据流,命名为MC,帧长64字节,目标MAC地址为任意组播MAC 地址,源MAC地址为Host 1的MAC地址,Rx Port设为P2;

建立未知单播数据流,命名为UUC,帧长64字节,目标MAC地址为任意单播MAC地址,源MAC地址为Host 1的MAC地址,Rx Port设为P2。

配置流量发生器:Scheduling Mode设为Port Based、Duration Mode设为Continuous,Load为100%。

1.3 测试

1.3.1 测试配置

抑制广播风暴、组播风暴(包括已知组播地址和未知组播地址)、未知单播风暴,使其最大速率为64kbps。配置命令:

(ethernet 1)# pirl 0 ratelimit-mode packet-based BC Qpri-based none combine or rate 64kbps

(ethernet 1)# pirl 1 ratelimit-mode packet-based MC Qpri-based none combine or rate 64kbps

(ethernet 1)# pirl 2 ratelimit-mode packet-based UMC Qpri-based none combine or rate 64kbps

(ethernet 1)# pirl 3 ratelimit-mode packet-based UUC Qpri-based none combine or rate 64kbps

1.3.2 广播风暴抑制功能测试

发送P1的广播数据流,监视P2的接收比特率,应低于64kbps。

1.3.3 组播风暴抑制功能测试

发送P1的组播数据流,监视P2的接收比特率,应低于64kbps。

1.3.4 未知单播风暴抑制功能测试

发送P1的未知单播数据流,监视P2的接收比特率,应低于64kbps。

第2章端口镜像测试

(参考ADESA_PM.tcc配置文件)

2.1测试接线

使用测试仪器的端口为P1、P2、P3、P4、P5、P6;使用交换机的端口为ethernet 1-6。测试仪器端口连接交换机端口例:P1至P6口分别连接ethernet 1-ethernet 6口。

2.2 建流

建立主机:P1、P2、P3、P4和P6口分别建立1个主机,为Host 1、Host 2、Host 3、Host 4、Host 6,P5口建立4个主机,为Host 5-1、Host 5-2、Host 5-3、Host 5-4。

添加数据流:建立Host 1到Host 5-1、Host 2到Host 5-2、Host 3到Host 5-3、Host 4到Host 5-4的双向数据流。

配置流量发生器:Scheduling Mode设为Port Based、Duration Mode设为Seconds、Duration设为10,P1、P2、P3、P4口Load设为12.5%,P5口Load设为50%。2.3测试

每轮测试时间10s。

镜像从ethernet 1口流入的数据到ethernet 6口。

配置命令:

(ethernet 1)#pm ms rx

#pm imd ethernet 6

测试:

发送P1到P5的数据流,监视P6收到的数据包与P5收到的数据包数量是否相同。

2.3.2 单端口输出镜像测试

镜像从ethernet 5口流出的数据到ethernet 6口。

配置命令:

(ethernet 1)#pm ms none (取消测试3.1的配置)

(ethernet 5)#pm ms tx

#pm emd ethernet 6

测试:

发送P1、P2、P3、P4到P5的数据流,监视P6收到的数据包与P5收到的数据包数量是否相同。

2.3.3 多端口输入镜像测试

同时镜像从ethernet 1、ethernet 2、ethernet 3、ethernet 4口流入的数据到ethernet 6口。

配置命令:

(ethernet 1)#pm ms rx

(ethernet 2)#pm ms rx

(ethernet 3)#pm ms rx

(ethernet 4)#pm ms rx

#pm imd ethernet 6

测试:

发送P1、P2、P3、P4到P5的数据流,监视P6收到的数据包与P1、P2、P3、P4发送数据包的总量是否相同。

2.3.4 多端口输出镜像测试

同时镜像从ethernet 1、ethernet 2、ethernet 3、ethernet 4口流出的数据到ethernet 6口。

配置命令:

(ethernet 1)#pm ms tx

(ethernet 2)#pm ms tx

(ethernet 3)#pm ms tx

(ethernet 4)#pm ms tx

#pm emd ethernet 6

测试:

发送P5到P1、P2、P3、P4的数据流,监视P6收到的数据包与P1、P2、P3、P4收到数据包的总量是否相同。

第3章地址缓存能力测试

(参考ADESA_ATU.tcc配置文件)

3.1 测试接线

测试口P1和测试口P2连接交换机端口ethernet 1和ethernet 2,用于测试,另使用P3和P4连接交换机端口ethernet 3和ethernet 4,用于监视是否泛洪。

3.2 建流

创建主机Host 1,源MAC地址00:10:94:00:00:01;

创建主机Host 2,源MAC地址00:10:95:00:00:01;

流1:帧长固定64字节,Host1到Host2的单向流,Frame中Source MAC的

MAC Modifier为Count=8191;Step=00:00:00:00:00:01;

流2:帧长固定64字节,Host2到Host1的单向流,Frame中Destination MAC 的的MAC Modifier为Count=8191;Step=00:00:00:00:00:01。

初始测试的MAC地址数量为8191(最大理论值-1,减去1是由于学习Host2源地址所占用的MAC地址记录数为1),在实际测试中逐步调整以确定交换机地址缓存能力。

3.3测试

3.3.1 测试方法1

启动交换机,输入:

#fdb flush

清空地址表,发送流1,Duration Mode为Bursts,Duration为8191,负载为10%,P3 和P4口接收包的数量应为8191,而后发送流2,Duration Mode为Bursts,Duration为8191,负载为10%,监视P3和P4口是否仍然为8191,若多于8191,减少MAC地址数量。

3.3.2 测试方法2 (推荐)

将测试的MAC地址数量设为9000(略大于最大理论值),即调整Host1和Host2的MAC Modifier为Count=9000;Step=00:00:00:00:00:01。启动交换机,输入:

#fdb flush

清空地址表,发送流1,Duration Mode为Bursts,Duration为9000,负载为10%,而后发送流2,Duration Mode为Bursts,Duration为9000,负载为10%,记录P3口或P4口接收数据包的数量,减去9000,即为泛洪包的数量,用9000减去泛洪包的数量加上1(学习Host2源地址所占用的MAC地址记录数为1),即为地址缓存能力。

Total Tx Frame Count Total Rx Frame Count

P1 9000 9000

P2 9000 9000

P3 0 9810

P4 0 9810

泛洪包数量9810-9000=810;地址缓存能力9000-810+1=8191。

第4章地址学习速率测试

(参考ADESA_ATU.tcc配置文件)

4.1 测试接线

测试口P1和测试口P2连接交换机端口ethernet 1和ethernet 2,用于测试,另使用P3和P4连接交换机端口ethernet 3和ethernet 4,用于监视是否泛洪。

4.2 建流

创建主机Host 1,源MAC地址00:10:94:00:00:01;

创建主机Host 2,源MAC地址00:10:95:00:00:01;

流1:帧长固定64字节,Host1到Host2的单向流,Frame中Source MAC的MAC Modifier为Count=4000;Step=00:00:00:00:00:01;

流2:帧长固定64字节,Host2到Host1的单向流,Frame中Destination MAC 的的MAC Modifier为Count=4000;Step=00:00:00:00:00:01。

测试的MAC地址数量为4000(小于地址缓存能力值的数量,取中间值)。

4.3 测试

启动交换机,输入:

#fdb flush

清空地址表,发送流1,Duration Mode为Bursts,Duration为4000,负载为100%,P3 和P4口接收包的数量应为4000,而后发送流2,Duration Mode为Bursts,Duration为4000,负载为100%,监视P3和P4口是否仍然为4000,若多于4000,逐步降低负载重新测试。

第5章 VLAN测试

(参考ADESA_VlAN.tcc配置文件)

5.1 测试接线

测试口P1、P2分别连接交换机端口ethernet 1、ethernet 2,用于测试,另使用P3连接交换机端口ethernet 3,用于监视。

5.2 建流

创建P1端口的主机:Host1_1、Host1_2、Host1_3、Host1_4。

创建P2端口的主机:Host2_1、Host2_2、Host2_3、Host2_4。

创建数据流:

流量发生器:测试时间每次测试均为10秒,负载100%。

5.3测试

5.3.1 不使用VLAN

输入配置命令:

#vlan disable

参考结果:

GOOSE(VID=0) P1(113225)-> P2(113225)

IP(VID=1) P1(113225)-> P2(113225)

IP(VID=2) P1(113225)-> P2(113225)

IP(VID=3) P1(113224)-> P2(113224)

5.3.2 使用默认VLAN配置

输入配置命令:

#vlan enable

参考结果:

GOOSE(VID=0) P1(113225)-> P2(113225)

IP(VID=1) P1(113225)-> P2(113225)

IP(VID=2) P1(113225)-> P2(0)

IP(VID=3) P1(113224)-> P2(0)

5.3.3 测试一个Access VLAN配置案例1

输入配置命令:

#vlan enable

#vlan 2

(vlan 2)#port ethernet 1 to 2

参考结果:

GOOSE(VID=0) P1(113225)-> P2(113225)

IP(VID=1) P1(113225)-> P2(0)

IP(VID=2) P1(113225)-> P2(113225)

IP(VID=3) P1(113224)-> P2(0)

5.3.4 测试一个Access VLAN配置案例2

输入配置命令:

#vlan enable

#vlan 3

(vlan 3)#port ethernet 1 to 2

参考结果:

GOOSE(VID=0) P1(113225)-> P2(113225)

IP(VID=3) P1(113224)-> P2(113225) 5.3.5 测试Trunk VLAN配置

输入配置命令:

#vlan enable

#vlan 2

(vlan 2)#exit

#vlan 3

(vlan 3)#exit

#interface ethernet 1

(ethernet 1)#port link-type trunk

(ethernet 1)#port trunk permit vlan all

#interface ethernet 2

(ethernet 2)#port link-type trunk

(ethernet 2)#port trunk permit vlan all

参考结果:

GOOSE(VID=0) P1(113225)-> P2(113225) IP(VID=1) P1(113225)-> P2(113225) IP(VID=2) P1(113225)-> P2(113225) IP(VID=3) P1(113224)-> P2(113224) 5.3.6 测试删除Trunk VLAN中的成员

输入配置命令:

#vlan enable

#vlan 2

(vlan 2)#exit

#vlan 3

(vlan 3)#exit

#interface ethernet 1

(ethernet 1)#port link-type trunk

#interface ethernet 2

(ethernet 2)#port link-type trunk

(ethernet 2)#port trunk permit vlan delete 2 参考结果:

GOOSE(VID=0) P1(113225)-> P2(113225) IP(VID=1) P1(113225)-> P2(113225) IP(VID=2) P1(113225)-> P2(0)

IP(VID=3) P1(113224)-> P2(113224) 继续输入配置命令:

(ethernet 2)#port trunk permit vlan delete all 参考结果:

GOOSE(VID=0) P1(113225)-> P2(113225) IP(VID=1) P1(113225)-> P2(113225)

输入配置命令:

#vlan enable

#vlan 2

(vlan 2)#exit

#vlan 3

(vlan 3)#exit

#interface ethernet 1

(ethernet 1)#port link-type trunk

#interface ethernet 2

(ethernet 2)#port link-type trunk

(ethernet 2)#port trunk permit vlan delete all

(ethernet 2)#port trunk permit vlan all

参考结果:

GOOSE(VID=0) P1(113225)-> P2(113225)

IP(VID=1) P1(113225)-> P2(113225)

IP(VID=2) P1(113225)-> P2(113225)

IP(VID=3) P1(113224)-> P2(113224)

5.3.8 基于端口VLAN测试

输入配置命令:

#vlan disable

#static-vlan enable

#interface ethernet 1

(ethernet 1)#static-vlan member forbid ethernet 2 参考结果:

GOOSE(VID=0) P1(113225)-> P2(0)

IP(VID=1) P1(113225)-> P2(0)

IP(VID=2) P1(113225)-> P2(0)

IP(VID=3) P1(113224)-> P2(0)

继续输入配置命令:

(ethernet 1)#static-vlan member permit ethernet 2 参考结果:

GOOSE(VID=0) P1(113225)-> P2(113225)

IP(VID=1) P1(113225)-> P2(113225)

IP(VID=2) P1(113225)-> P2(113225)

IP(VID=3) P1(113224)-> P2(113224)

第6章环网恢复时间测试(参考ADESA_RingResumeTime.tcc配置文件)

6.1测试平台搭建

配置QoS,用于P1、P2口。

#qos port-ethernet-type GOOSE

#qos ethernet-type queue 1

# qos diffserv-map priority 31 queue 1

配置srhp协议,4台交换机上执行:

#srhp enable

交换机196上执行:

#srhp config-node main

完成配置后,4台交换机的主端口为gigabitethernet 1,副端口为gigabitethernet 2,默认值。交换机196的gigabitethernet 2阻塞。

连接交换机196的gigabitethernet 1端口和交换机197的gigabitethernet 2端口;

连接交换机197的gigabitethernet 1端口和交换机198的gigabitethernet 2端口;

连接交换机198的gigabitethernet 1端口和交换机199的gigabitethernet 2端口;

连接交换机199的gigabitethernet 1端口和交换机196的gigabitethernet 2端口;

将测试仪的P1、P3、P5口连接交换机196的ethernet 1、ethernet 2、和ethernet 3端口,将测试仪的P2、P4、P6口连接交换机199的ethernet 1、ethernet 2、和ethernet 3端口。

6.2建流

P1、P2口为双向TCP流和GOOSE,重载总负载95%,轻载总负载5%,分别测试。P3、P4为广播包,速率1Mbps,P5、P6为双向GOOSE数据包,帧速率1000pps。测试帧长256字节。

6.3 测试

1.开始发送数据流后约10秒时,拔出交换机196的gigabitethernet 1端口光纤。测试完毕后插回,拔插一次交换机196的gigabitethernet 2端口光纤,环网恢复初始状态。

2.开始发送数据流后约10秒时,拔出交换机197的gigabitethernet 1端口光纤。

测试完毕后插回。拔插一次交换机196的gigabitethernet 2端口光纤,环网恢复初始状态。

3.开始发送数据流后约10秒时,拔出交换机198的gigabitethernet 1端口光纤。测试完毕后插回。拔插一次交换机196的gigabitethernet 2端口光纤,环网恢复初始状态。

第7章 QoS配置测试

(参考ADESA_QoS.tcc配置文件,但每次测试时间均为100秒,参考测试结果为10秒测试结果,100秒测试优先级比例应高于所述结果。)

7.1 测试接线与初始化配置

使用测试仪器的端口为P1、P2、P3、P4、P5;使用交换机的端口为ethernet 1-5。测试仪器端口连接交换机端口:P1口接ethernet 1,P2口接ethernet 2,P3口接ethernet 3,P4口接ethernet 4,P5 口接ethernet 5。

测试之前输入命令:

#qos enable

测试完毕后输入命令:

#qos disable

7.2 测试untagged以太网帧QoS

7.2.1建流

P1、P2、P3、P4的流为单向进入端口的untagged以太网数据流,测试从P5流出的以太网数据流。

7.2.2 配置

设置端口默认优先级:

(ethernet 1)#qos dot1p default-priority 1 (P1默认优先级为1)

(ethernet 2)#qos dot1p default-priority 3 (P2默认优先级为3)

(ethernet 3)#qos dot1p default-priority 5 (P3默认优先级为5)

(ethernet 4)#qos dot1p default-priority 7 (P4默认优先级为7)

配置映射关系:

优先级0、1映射到队列0;优先级2、3映射到队列1;优先级4、5映射到队列2;优先级6、7映射到队列3。

#qos dot1p-map priority 0 queue 0

#qos dot1p-map priority 1 queue 0

#qos dot1p-map priority 2 queue 1

#qos dot1p-map priority 3 queue 1

#qos dot1p-map priority 4 queue 2

#qos dot1p-map priority 5 queue 2

#qos dot1p-map priority 6 queue 3

#qos dot1p-map priority 7 queue 3

设置调度模式与测试:

将P5口所连的交换机端口调度模式分别设为8:4:2:1、4:2:1、2:1、SP,测试QoS。

7.2.3 测试

输入配置命令:

(ethernet 5)#qos schedule-mode 8:4:2:1

参考测试结果:

负载输入端口(数据包数) 输出端口(数据包数) 比例

100% P1(1488096) P5(100006) 1

100% P2(1488096) P5(203880) 2.0387

100% P3(1488096) P5(401594) 4.0157

100% P4(1488096) P5(798731) 7.9868

输入配置命令:

(ethernet 5)#qos schedule-mode 4:2:1

参考测试结果:

负载输入端口(数据包数) 输出端口(数据包数) 比例

100% P1(1488096) P5(86918) 1

100% P2(1488096) P5(181912) 2.0929

100% P3(1488096) P5(346573) 3.9874

60% P4(892858) P5(892858)

输入配置命令:

(ethernet 5)#qos schedule-mode 2:1

参考测试结果:

负载输入端口(数据包数) 输出端口(数据包数) 比例

100% P1(1488096) P5(86918) 1

100% P2(1488096) P5(181912) 1.9889

30% P3(446429) P5(446429)

30% P4(446429) P5(446429)

输入配置命令:

(ethernet 5)#qos schedule-mode sp

参考测试结果:

负载输入端口(数据包数) 输出端口(数据包数) 比例

100% P1(1488096) P5(603939)

20% P2(297620) P5(297620)

20% P3(297620) P5(297620)

20% P4(297620) P5(297620)

7.3 测试DSCP以太网帧QoS

7.3.1建流

P1、P2、P3、P4的流为单向进入如端口的基于DSCP网络数据流,测试从P5流出的以太网数据流。P1口的DSCP设为0x3C,P2口的DSCP设为0x7C,P3口的DSCP设为0xBC,P4口的DSCP设为0xFC。

7.3.2 配置

配置映射关系:

以太网数据包的DSCP映射到优先级的值,计算公式为priority=dscp/4,范围0-63。0x3C/4=0xF=15;0x7C/4=0x1F=31;0xBC/4=0x2F=47;0xFC/4=0x3F=63。

优先级15映射到队列0;优先级31映射到队列1;优先级47映射到队列2;优先级63映射到队列3。

#qos diffserv-map priority 15 queue 0

#qos diffserv-map priority 31 queue 1

#qos diffserv-map priority 47 queue 2

#qos diffserv-map priority 63 queue 3

设置调度模式与测试:

将P5口所连的交换机端口调度模式分别设为8:4:2:1、4:2:1、2:1、SP,测试QoS。

7.3.3 测试

输入配置命令:

(ethernet 5)#qos schedule-mode 8:4:2:1

参考测试结果:

负载输入端口(数据包数) 输出端口(数据包数) 比例100% P1(1488096) P5(99260) 1 100% P2(1488096) P5(198467) 1.999 100% P3(1488096) P5(396881) 3.998 100% P4(1488096) P5(793703) 7.996

输入配置命令:

(ethernet 5)#qos schedule-mode 4:2:1

参考测试结果:

负载输入端口(数据包数) 输出端口(数据包数) 比例100% P1(1488096) P5(85105) 1 100% P2(1488096) P5(170139) 1.999 100% P3(1488096) P5(340204) 3.997 60% P4(892858) P5(892858)

输入配置命令:

(ethernet 5)#qos schedule-mode 2:1

参考测试结果:

负载输入端口(数据包数) 输出端口(数据包数) 比例100% P1(1488096) P5(198512) 1 100% P2(1488096) P5(396925) 1.9995 30% P3(446429) P5(446429)

30% P4(446429) P5(446429)

输入配置命令:

(ethernet 5)#qos schedule-mode sp

参考测试结果:

负载输入端口(数据包数) 输出端口(数据包数) 比例100% P1(1488096) P5(595411)

20% P2(297620) P5(297620)

20% P3(297620) P5(297620)

20% P4(297620) P5(297620)

7.4 测试Dot1P以太网帧QoS

7.4.1建流

P1、P2、P3、P4的流为单向进入端口的带802.1P标签的以太网数据流,测试从P5流出的以太网数据流。P1口的Dot1P优先级设为1,P2口的Dot1P优先级设为3,P3口的Dot1P优先级设为5,P5口的Dot1P优先级设为7。

7.4.2 配置

配置映射关系:

优先级0、1映射到队列0;优先级2、3映射到队列1;优先级4、5映射到队列2;优先级6、7映射到队列3。

#qos dot1p-map priority 0 queue 0

#qos dot1p-map priority 1 queue 0

#qos dot1p-map priority 2 queue 1

#qos dot1p-map priority 3 queue 1

#qos dot1p-map priority 4 queue 2

#qos dot1p-map priority 5 queue 2

#qos dot1p-map priority 6 queue 3

#qos dot1p-map priority 7 queue 3

设置调度模式与测试:

将P5口所连的交换机端口调度模式分别设为8:4:2:1、4:2:1、2:1、SP,测试QoS。

7.4.3 测试

输入配置命令:

(ethernet 5)#qos schedule-mode 8:4:2:1

参考测试结果:

负载输入端口(数据包数) 输出端口(数据包数) 比例

100% P1(1488096) P5(100549) 1

100% P2(1488096) P5(209850) 2.087

100% P3(1488096) P5(402164) 3.9997

100% P4(1488096) P5(801791) 7.9741

输入配置命令:

(ethernet 5)#qos schedule-mode 4:2:1

参考测试结果:

负载输入端口(数据包数) 输出端口(数据包数) 比例

100% P1(1488096) P5(88638) 1

100% P2(1488096) P5(179864) 2.0292

100% P3(1488096) P5(349082) 3.9383

60% P4(892858) P5(892858)

输入配置命令:

(ethernet 5)#qos schedule-mode 2:1

参考测试结果:

负载输入端口(数据包数) 输出端口(数据包数) 比例

100% P1(1488096) P5(205578) 1

100% P2(1488096) P5(409027) 1.9896

30% P3(446429) P5(446429)

30% P4(446429) P5(446429)

输入配置命令:

(ethernet 5)#qos schedule-mode sp

参考测试结果:

负载输入端口(数据包数) 输出端口(数据包数) 比例

100% P1(1488096) P5(601913)

20% P2(297620) P5(297620)

20% P3(297620) P5(297620)

20% P4(297620) P5(297620)

7.5 配置测试Frame Type Override以太网帧QoS

7.5.1建流

P1为untagged以太网数据流;P2为DSCP,值为0x7C;P3为Dot1P设置为5;P4为Goose报文(强制优先级映射为3)。

7.5.2 配置

设置端口默认优先级:

(ethernet 1)#qos dot1p default-priority 0 (端口的DefaultPri=0)配置映射关系:

P1口映射到队列0;P2口映射到队列1;P3口映射到队列2;P4口映射到队列3。

#qos dot1p-map priority 0 queue 0 (用于P1口队列优先级)

# qos diffserv-map priority 31 queue 1 (用于P2口队列优先级)

#qos dot1p-map priority 5 queue 2 (用于P3口队列优先级)

#qos ethernet-type queue 3 (用于P4口队列优先级3)

(ethernet 4)#qos port-ethernet-type GOOSE

设置调度模式与测试:

将P5口所连的交换机端口调度模式分别设为8:4:2:1、4:2:1、2:1、SP,测试QoS。

7.5.3 测试

输入配置命令:

(ethernet 5)#qos schedule-mode 8:4:2:1

参考测试结果:

负载输入端口(数据包数) 输出端口(数据包数) 比例

100% P1(1488096) P5(110) 1

100% P2(1488096) P5(209850) 2.087

100% P3(1488096) P5(402164) 3.9997

100% P4(1488096) P5(801791) 7.9741

输入配置命令:

(ethernet 5)#qos schedule-mode 4:2:1

参考测试结果:

负载输入端口(数据包数) 输出端口(数据包数) 比例

100% P1(1488096) P5(88638) 1

100% P2(1488096) P5(179864) 2.0292

100% P3(1488096) P5(349082) 3.9383

60% P4(892858) P5(892858)

输入配置命令:

(ethernet 5)#qos schedule-mode 2:1

参考测试结果:

负载输入端口(数据包数) 输出端口(数据包数) 比例

100% P1(1488096) P5(205578) 1

100% P2(1488096) P5(409027) 1.9896

30% P3(446429) P5(446429)

30% P4(446429) P5(446429)

输入配置命令:

(ethernet 5)#qos schedule-mode sp

参考测试结果:

负载输入端口(数据包数) 输出端口(数据包数) 比例

100% P1(1488096) P5(601913)

20% P2(297620) P5(297620)

20% P3(297620) P5(297620)

20% P4(297620) P5(297620)

7.6 配置测试混合模式QoS

注:由于级联端口会将帧的Dot1P优先级设为EDSA帧的优先级,而优先级顺序为EDSA>FrameType>Dot1P>DSCP>Default Pri,帧的优先级顺序经过级联口会发生改变,所以发送GOOSE和Dot1P混合数据流的P1口与输出端口P5应放在同一侧芯片,以确保GOOSE优先级高于Dot1P优先级。若在不同芯片测试,修改级联口Egress Mode(19/28 04 077F)

7.6.1建流

P1为GOOSE和Dot1P优先级5的混合数据流;P2为Dot1P优先级5和DSCP 值为0x7C的混合数据流;P3为DSCP值为0x7C的数据流;P4为untagged以太网数据流。

7.6.2 配置

设置端口默认优先级:

(ethernet 4)# qos dot1p default-priority 0 (P4口默认优先级)配置映射关系:

P1口映射到队列3;P2口映射到队列2;P3口映射到队列1;P4口映射到队列0。

#qos ethernet-type queue 3 (P1口队列优先级映射)

(ethernet 1)#qos port-ethernet-type GOOSE

#qos dot1p-map priority 5 queue 2 (P2口队列优先级映射)

# qos diffserv-map priority 31 queue 1 (P3口队列优先级映射)

#qos dot1p-map priority 0 queue 0 (P4口队列优先级映射)

设置调度模式与测试:

将P5口所连的交换机端口调度模式分别设为8:4:2:1、4:2:1、2:1、SP,测试

材料物理性能及材料测试方法大纲、重难点

《材料物理性能》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 绪论(1 学时)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以及在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中的作用. 基本要求: 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性质和作用. 第一章无机材料的受力形变(3 学时) 1. 应力,应变的基本概念 2. 塑性变形塑性变形的基本理论滑移 3. 高温蠕变高温蠕变的基本概念高温蠕 变的三种理论 第二章基本要求: 了解:应力,应变的基本概念,塑性变形的基本概念,高温蠕变的基本概念. 熟悉:掌握广义的虎克定律,塑性变形的微观机理,滑移的基本形态及与能量的关系.高温蠕变的原因及其基本理论. 重点: 滑移的基本形态,滑移面与材料性能的关系,高温蠕变的基本理论. 难点: 广义的虎克定律,塑性变形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无机材料的脆性断裂与强度(6 学时) 1.理论结合强度理论结合强度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 2.实际结合强度实际结合强度的基本概念 3. 理论结合强度与实际结合强度的差别及产生的原因位错的基本概念,位错的运动裂纹的扩展及扩展的基本理论 4.Griffith 微裂纹理论 Griffith 微裂纹理论的基本概 念及基本理论,裂纹扩展的条件 基本要求: 了解:理论结合强度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实际结合强度的基本概念;位错的基本概念,位错的运动;裂纹的扩展及扩展的基本理论;Griffith 微裂纹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裂纹扩展的条件熟悉:理论结合强度和实际结合强度的基本概念;位错的基本概念,位错的运动;裂纹的扩展及扩展的基本理论;Griffith 微裂纹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裂纹扩展的条件. 重点: 裂纹的扩展及扩展的基本理论;Griffith 微裂纹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裂纹扩展的条件难点: Griffith 微裂纹理论的 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 第三章无机材料的热学性能(7 学时) 1. 晶体的点阵振动一维单原子及双原子的振动的基本理论 2. 热容热容的基本概念热容的经验定律和经典理论热容的爱因斯坦模型热容的德拜模型 3.热膨胀热膨胀的基本概念热膨胀的基

二层交换机性能,功能测试详细介绍

二层以太网交换机功能、性能指标完全详细解释 一、物理特性 交换机的物理特性是指交换机提供的外观特性、物理连接特性、端口配置、底座类型、扩展能力、堆叠能力以及指示灯设置,反映了交换机的基本情况。 1.端口配置 端口配置指交换机包含的端口数目和支持的端口类型,端口配置情况决定了单台交换机支持的最大连接站点数和连接方式。快速以太网交换机端口类型一般包括10Base-T、 100Base-TX、100Base-FX,其中10Base-T和100Base-TX一般是由10M/100M自适应端口提供,有的高性能交换机还提供千兆光纤接口。端口的工作模式分为半双工和全双工两种。自适应是IEEE 802.3工作组发布的标准,为线端的两个设备提供自动协商达到最优互*作模式的机制。通过自动协商,线端的两个设备可以自动从100Base-T4、100Base-TX、10Base-T 中选择端口类型,并选择全双工或半双工工作模式。为了提供方便的级联,有的交换机设置了单独的Uplink(级联)端口或通过MDI/MDI-X按钮切换,对没有Uplink端口或MDI/MDI-X 按钮的交换机则需要使用交叉线互连。 2.模块化 交换机的底座类型有三种: 固定、模块和混合。固定型交换机的端口永久安装在交换机上。模块化交换机有可以插接端口模块和上行模块的插槽。混合型交换机既包含固定端口又有可替换的上行端口。模块化提供改变媒体类型和端口速度的灵活性,并可以扩展交换机的端口数量和类型。模块包括可互换媒体端口、可互换模块和可互换上行端口。 3.堆叠特性 堆叠为交换机提供简单的端口扩展和统一的管理,提供交换机间高速互连。 4.热插拔 热插拔对于减少网络停机时间非常重要,在开机状态下更换元件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中断网络的工作。热插拔元件一般包括连接模块、上行模块、风扇和电源。 5.指示灯 指示灯可以为用户提供直接明了的交换机工作状态指示,一般包括电源指示灯、端口连接状态指示灯、端口工作模式指示灯、链路活动指示灯、碰撞指示灯、插槽指示灯,有的交换机还提供Console指示灯、带宽利用率指示灯。 6.控制 指交换机是否为用户提供简单、方便、直接的*作按钮,包括电源开关、配置按钮、重置按钮。 二、功能特性测试 1. 转发类型 交换机转发类型分为存储转发(store-and-forward)和快速转发(cut-through)两类。存储转发在本质上和传统的LAN网桥转发方式相同。被转发的帧在输出端口等待,直到交换机完整地收到整个帧才开始转发。快速转发在交换机收到整个帧之前,就已经开始转发,因此可以

使用CHARIOT测交换机吞吐量

使用教程: 小试牛刀测带宽 你想知道自己所使用的网络的带宽吗?你想了解你的网络带宽有多大的损耗吗?今天,我们通过几个实例让大家用好CHARIOT,测出自己想知道的。只有经过测量得出的网络带宽才是我们平日所享用的实际带宽,千万不能盲目相信网络服务提供商所承诺的带宽,也不能轻易赞同JS对网络产品的夸夸其谈。 实例1:测量网络中任意两个节点间的带宽 任务描述:局域网中经常有人反映网络速度缓慢,那么怎样确定网络中两台计算机的连接速度呢?使用SNIFFER只能抓包不能给出实际带宽,这时候就需要CHARIOT来帮忙了。假设我们要测量网络中A计算机10.91.30.45与B计算机10.91.30.42之间的实际带宽。 针对问题:局域网中的用户经常感到互访速度缓慢,此时我们可使用CHARIOT来查看网络连接情况。 第一步:首先在A、B计算机上运行CHARIOT的客户端软件Endpoint。运行endpoint.exe后,任务管理器中多了一个名为endpoint 的进程。 第二步:被测量的机器已经准备好了,这时需要运行控制端CHARIOT,我们可以选择网络中的其他计算机,也可以在A或B计算机上直接运行CHARIOT。 第三步:在主界面中点击“New”按钮,接着点击“ADD PAIR”。 第四步:在“Add an Endpoint Pair”窗口中输入Pair名称,然后在

Endpoint1处输入A计算机的IP地址10.91.30.45,在Endpoint2处输入B计算机的IP地址10.91.30.42。按“select script”按钮并选择一个脚本,由于我们是在测量带宽,所以可选择软件内置的Throughput.scr 脚本。 提示:CHARIOT可以测量包括TCP、UDP、SPX在内的多种网络传输层协议,我们在测量带宽时选择默认的TCP即可。 第五步:点击主菜单中的“RUN”启动测量工作。 第六步:软件会测试100个数据包从A计算机发送到B计算机的情况。由于软件默认的传输数据包很小所以测量工作很快就结束了。在结果中点击“THROUGHPUT”可以查看具体测量的带宽大小。如图显示了A与B计算机之间的实际最大带宽为83.6Mbps。 由于交换机和网线的损耗,往往真实带宽达不到100Mbps,所以本例中得到的83.6Mbps基本可以说明A、B计算机之间的最大带宽为100Mbps,去除损耗可以达到80多Mbps的传输速率。 实例2:礼尚往来,一次性测量两个方向 任务描述:实例1中为大家介绍了单向测量的方法,也就是只检测A到B的带宽。然而,实际工作中,网络是单工或双工工作也是影响网络速度的主要因素,因此用CHARIOT进行测量时应该尽量建立双向PAIR而不是单向的,测量结果会显示出A到B的速度以及B 到A的速度。 针对问题:A到B的传输速度很快,但B到A的速度却很慢,特别是在A、B同时从对方计算机复制文件到本机时最为明显。

性能测试方案

XXX项目 性能测试方案

修订记录

目录 1项目简介 (1) 1.1测试目标 (1) 1.2测试范围 (1) 1.3性能测试指标要求 (2) 1.3.1 交易吞吐量 (2) 1.3.2 交易响应时间 (2) 1.3.3并发交易成功率 (2) 1.3.4资源使用指标 (2) 2测试环境 (3) 2.1网络拓扑图 (3) 2.2软硬件配置 (3) 3测试方案 (5) 3.1交易选择 (5) 3.2测试数据 (5) 3.2.1 参数数据 (5) 3.2.2 存量数据 (6) 3.3资源监控指标 (6) 3.3.1台式机 (6) 3.3.2服务器 (6) 3.4测试脚本编写与调试 (6) 3.5测试场景设计 (6) 3.5.1典型交易基准测试 (6) 3.5.2典型交易常规并发测试 (7) 3.5.3稳定性测试 (8) 3.6测试场景执行与数据收集 (9) 3.7性能优化与回归 (9) 4测试实施情况 (10) 4.1测试时间和地点 (10) 4.2参加测试人员 (10) 4.3测试工具 (10) 4.4性能测试计划进度安排 (11) 5专业术语 (12)

1 项目简介 1.1测试目标 通过对XXXXXX系统的性能测试实施,在测试范围内可以达到如下目的: 了解XXX系统在各种业务场景下的性能表现; 了解XXX业务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各种业务场景的测试实施,为系统调优提供数据参考; 通过性能测试发现系统瓶颈,并进行优化。 预估系统的业务容量 1.2测试范围 XXX系统说明以及系统业务介绍和需要测试的业务模块,业务逻辑图如下:

本公司服务器环境以及架构图 为了真实反映XXXX系统自身的处理能力,本次测试范围只包(XXX服务器系统和Web服务系统、数据库服务器系统)。 1.3性能测试指标要求 本次性能测试需要测试的性能指标包括: 1、交易吞吐量:后台主机每秒能够处理的交易笔数(TPS) 2、交易响应时间(3-5-8秒) 3、并发交易成功率99.999% 4、资源使用指标:前置和核心系统各服务器CPU(80%)、内存占用率(80%)、Spotlighton 数据库;LoadRunner压力负载机CPU占用率、内存占用率 1.3.1 交易吞吐量 根据统计数据,XXX系统当前生产环境高峰日交易总量为【】万笔。根据二八原则(80%的交易量发生在20%的时间段内),当前生产环境对主机的交易吞吐量指标要求为:TPS_1 ≥【】 * 80% / (24 * 20% * 3600) = 【】笔/秒 为获取系统主机的最大处理能力,在本次性能测试中可通过不断加压,让数据系统主机CPU利用率达到【】%,记录此时的TPS值,作为新主机处理能力的一个参考值。 1.3.2 交易响应时间 本次性能测试中的交易响应时间是指由性能测试工具记录和进行统计分析的、系统处理交易的响应时间,用一定时间段内的统计平均值ART来表示。 本次性能测试中,对所有交易的ART指标要求为: ART ≤ 5 秒 1.3.3并发交易成功率 指测试结束时成功交易数占总交易数的比率。交易成功率越高,系统越稳定。 对典型交易的场景测试,要求其并发交易成功率≥ 99.999% 。 1.3.4资源使用指标 在正常的并发测试和批处理测试中,核心系统服务器主机的资源使用指标要求:CPU使用率≤ 80% 内存使用率≤ 80%

金属的物理性能测试

金属的物理性能测试 金属材料的性能一般可分为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两大类。使用性能是指材料在工作条件下所必须具备的性能,它包括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物理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各种物理条件任用下所表现出的性能。包括:密度、熔点、导热性、导电性、热膨胀性和磁性等。化学性能是指金属在室温或高温条件下抵抗外界介质化学侵蚀的能力。包括:耐蚀性和抗氧化性。力学性能是金属材料最主要的使用性能,所谓金属力学性能是指金属在力学作用下所显示与弹性和非弹性反应相关或涉及应力—应变关系的性能。它包括:强度、塑性、硬度、韧性及疲劳强度等。 1密度:密度就是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2热性能:熔点:金属材料固态转变为液态时的熔化温度。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或温度降低1℃时所放出的热量。 热导率:在单位时间内,当沿着热流方向的单位长度上温度降低1℃时,单位面积容许导过的热量。 热胀系数:金属温度每升高1℃所增加的长度与原来长度的比值。 3电性能: 电阻率:是表示物体导电性能的一个参数。它等于1m长,横截面积为1mm2的导线两端间的电阻。也可用一个单位立方体的两平行端面间的电阻表示。 电阻温度系数:温度每升降1℃,材料电阻的改变量与原电阻率之比,称为电阻温度系数。 电导率:电阻率的倒数叫电导率。在数值上它等于导体维持单位电位梯度时,流过单位面积的电流。

4磁性能: 磁导率:是衡量磁性材料磁化难易程度的性能指标,它是磁性材料中的磁感应 强度(B)和磁场强度(H)的比值。磁性材料通常分为:软磁材料(μ值甚高,可达数万)和硬磁材料(μ值在1左右)两大类。 磁感应强度:在磁介质中的磁化过程,可以看作在原先的磁场强度(H)上再 加上一个由磁化强度(J)所决定的,数量等于4πJ的新磁场,因而在磁介质中的磁场B=H+4πJ的新磁场,叫做磁感应强度。 磁场强度:导体中通过电流,其周围就产生磁场。磁场对原磁矩或电流产生作 用力的大小为磁场强度的表征。 矫顽力:样品磁化到饱和后,由于有磁滞现象,欲使磁感应强度减为零,须施 加一定的负磁场Hc,Hc就称为矫顽力。 铁损:铁磁材料在动态磁化条件下,由于磁滞和涡流效应所消耗的能量。 其它如力学性能,工艺性能,使用性能等。

性能测试方案讲解

1.引言 说明测试方案中所涉及内容的简单介绍,包含:编写目的,项目背景、参考文档,以及预期的读者等。 1.1.编写目的 本文档描述××系统性能测试的范围、方法、资源、进度,该文档的目的主要有: 1.明确测试目的范围。 2.明确测试范围和目标。 3.明确测试环境需求,包括:测试需要的软、硬件环境以及测试人力需求。 4.确定测试方案,测试的方法和步骤。 5.确定测试需要输出的结果和结果表现形式。 6.分析测试的风险,寻找规避办法。 1.2.项目简介 简要描述与测试项目相关的一些背景资料,如被测系统简介,项目上线计划等。 1.3.参考文档 说明文档编写过程参考引用的资料信息。 2.测试目的、范围与目标 2.1.测试目的

根据项目总体计划明确项目测试目的。常见的测试目的如下(依据项目的实际情况修改。 本次性能测试的主要目的在于: ?测试已完成系统的综合性能表现,检验交易或系统的处理能力是否满足 系统运行的性能要求; ?发现交易中存在的性能瓶颈,并对性能瓶颈进行修改; ?模拟发生概率较高的单点故障,对系统得可靠性进行验证; ?验证系统的生产环境运行参数设置是否合理,或确定该参数; ?获得不同备选方案的性能表现,为方案选择提供性能数据支持。 2.2.测试功能范围 说明本项目需要进行测试的待测系统功能范围,列出被测对象的测试重要性及优先级等,提供一份简要列表。对于交易类功能要细化到每一个交易码;对于页面类功能要细化到每一个发起页面。下面表格供参考,非强制使用。 如果测试目的为方案验证,需要文字列出需要验证的方案项。 明确列出说明本次测试需要关注的测试指标的定义及范围,不需要关注的测试指标也应列出。下面的内容供参考。 本次性能测试需要获得的性能指标如下所列:

性能测试测试方案

性能测试详细测试方案 、八、- 前言 平台XX项目系统已经成功发布,依据项目的规划,未来势必会出现业务系统中信息大量增长的态势。 随着业务系统在生产状态下日趋稳定、成熟,系统的性能问题也逐步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每天大数据量的“冲击”,系统能稳定在什么样的性能水平,面临行业公司业务增加时,系统能否经受住“考验”,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一个完整的性能测试来给出答案。 1第一章XXX系统性能测试概述 1.1 被测系统定义 XXX系统作为本次测试的被测系统(注:以下所有针对被测系统地描述均为针对XXX系统进行的),XXX系统是由平台开发的一款物流应用软件,后台应用了Oraclellg数据库, 该系统包括主要功能有:XXX 等。在该系统中都存在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操作以及日报、周报、年报的统计,在本次测试中,将针对这些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的查询、统计功能进行如预期性能、用户并发、大数据量、疲劳强度和负载等方面的性能测试,检查并评估在模拟环境中,系统对负载的承受能力,在不同的用户连接情况下,系统的吞吐能力和响应能力,以及在预计的数据容量中,系统能够容忍的最大用户数。1.1.1 功能简介 主要功能上面已提到,由于本文档主要专注于性能在这里功能不再作为重点讲述。 1.1.2 性能测试指标 本次测试是针对XXX系统进行的全面性能测试,主要需要获得如下的测试指标。 1、应用系统的负载能力:即系统所能容忍的最大用户数量,也就是在正常的响应时间中,系统能够支持的最多的客户端的数量。

2、应用系统的吞吐量:即在一次事务中网络内完成的数据量的总和,吞吐量指标反映的是服务器承受的压力。事务是用户某一步或几步操作的集合。 3、应用系统的吞吐率:即应用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数据量,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应用系统针对不同的负载压力,所能完成的数据量。 4、T PS每秒钟系统能够处理事务或交易的数量,它是衡量系统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5、点击率:每秒钟用户向服务器提交的HTTP青求数。 5、系统的响应能力:即在各种负载压力情况下,系统的响应时间,也就是从客户端请求发起,到服务器端应答返回所需要的时间,包括网络传输时间和服务器处理时间。 6、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即在连续工作时间状态下,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时间,即在连续工作时间段内没有出错信息。 1.2系统结构及流程 XXX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体系结构跟本次性能测试所采用的体系结构是一样的,交易流 程也完全一致的。不过,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本次性能测试的硬件平台跟实际生产环境略有不同。 1.2.1系统总体结构 描述本系统的总体结构,包括:硬件组织体系结构、网络组织体系结构、软件组织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的组织体系结构。 1.2.2功能模块 本次性能测试中各类操作都是由若干功能模块组成的,每个功能都根据其执行特点分成 了若干操作步骤,每个步骤就是一个功能点(即功能模块),本次性能测试主要涉及的功能 模块以及所属操作如下表

频性能测试性能测试方法

关于关于用电信息采集微功率无线通信单元用电信息采集微功率无线通信单元用电信息采集微功率无线通信单元射 射频性能性能测试测试测试方法方法方法的说明 的说明本文档参照了Q/GDW 1374.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规范第3部分:通信单元技术规范》、Q/GDW 1376.2《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第2部分:集中器本地通信模块接口协议》、DL/645200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Q/GDW11016-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第4部分:基于微功率无线通信的数据传输协议》,进一步明确了微功率无线通信单元的射频测试流程,稳定精确地完成发射性能测试(发射功率、数传频偏、杂散辐射),接收性能测试(接收灵敏度、可接受中心频率偏移),指导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和测试工作。1.样品类型 微功率无线通信主节点:一型集中器本地通信单元;微功率无线通信从节点:一型采集器通信单元、二型采集器、三相电能表通信单元、单相电能表通信单元。2.测试要求 1)发射性能测试中,各送检通信单元在正常的工作模式下,其串口应能接收下文所示的命令帧并正确返回确认帧,进而空口持续稳定发送码流; 2)接收性能测试中,各送检通信单元在正常的工作模

式下,其空口应能接收下文所示的空中测试指令报文,并能将空中报文的数据载荷域通过串口发给上位机。 3)发射性能测试中,空口输出的M4码流不需要做白化,但需添加物理层帧分隔符0x98,0xF3; 4)串口波特率应自适应,一型集中器本地通信单元默认为9600bit/s,一型采集器通信单元、二型采集器、三相智能电能表通信单元、单相智能电能表通信单元默认为2400bit/s;3.发射性能测试3.13.1..测试测试流程 流程微功率无线通信单元发射性能测试流程为:1)通信单元上电; 2)通信单元关联表地址(一型集中器本地通信单元及二型采集器无此步骤); 3)上位机通过串口向通信单元发送命令帧;4)通信单元通过串口向上位机回复确认帧;5)通信单元空口在规定时间、规定频点连续发送规定码流; 6)使用无线通信综合测试仪进行发射功率测试;7)使用无线通信综合测试仪进行杂散辐射测试;8)使用无线通信综合测试仪进行数传频偏测试。3.23.2.帧格式 .帧格式

千兆交换机性能测试方法

千兆交换机还是比较常用的,于是我研究了一下千兆交换机性能测试,在这里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有用。交换机作为企业网络的核心连接设备,它的性能是保障企业网络速度的主要标准。为了帮助读者比较清楚地了解千兆交换机的性能全貌,我们利用业界先进的IXIA1600测试仪器对涉及千兆交换机性能中的9项主要指标进行了测试,当然,测试条件相对于实际工作环境来说是相当严酷的。 我们进行性能测试的主要依据是RFC2544和RFC2285,测试中主要选择了64字节、512字节和1518字节三种常用的以太网帧长度。 1.吞吐量作为用户选择和衡量千兆交换机性能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吞吐量的高低决定了千兆交换机在没有丢帧的情况下发送和接收帧的最大速率。在测试时,我们在满负载状态下进行。该测试配置为一对一映射。 2.帧丢失率该测试决定交换机在持续负载状态下应该转发,但由于缺乏资源而无法转发的帧的百分比。帧丢失率可以反映交换机在过载时的性能状况,这对于指示在广播风暴等不正常状态下交换机的运行情况非常有用。 3.Back-to-Back 该测试考量交换机在不丢帧的情况下能够持续转发数据帧的数量。该参数的测试能够反映数据缓冲区的大小。 4.延迟该项指标能够决定数据包通过交换机的时间。延迟如果是FIFO(First in and First Out),即指的是被测设备从收到帧的第一位达到输入端口开始到发出帧的第一位达到输出端口结束的时间间隔。最初将发送速率设定为吞吐量测试中获得的速率,在指定间隔内发送帧,一个特定的帧上设置为时间标记帧。标记帧的时间标签在发送和接收时都被记录下来,二者之间的差异就得出延迟时间。 5.错误帧过滤该测试项目决定千兆交换机能否正确过滤某些错误类型的

水泥物理性能检验方法

水泥物理性能检验方法 1、目的 根据国家标准检验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是否符合国家的标准要求。 2、检验范围 a)通用硅酸盐水泥; 3、引用国家标准 a)GBl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 b)GB/Tl346-201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洁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c) GB/T1345-2005水泥细度检验方法 d) GB/T8074-2008比表面积测定方法 4、仪器设备 a)、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 b),水泥净浆搅拌机(NJ-160) c)沸煮箱(FZ-3lA) d)雷氏夹 e)量筒(50ml,100m1) f)天平(DJ-10002 0.01g/1000g) g) 负压筛析仪(FSY-150G) 通用作业指导书文件代号HBYS/QC01— 2012

第2页共15页 主题:水泥物理性能检验方 法版次/修改1/0 发布日期:2012年2月18日 h) 所用仪器设备应保证经过相关部门的检定,且应检定合格达到相应的精度,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5、人员和实验条件 检验人员应是通过省级或省级以上部门培训合格且取得相应上岗证书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站的《质量手册》及相关程序文件的质量要求,能熟练操作检验仪器设备并能处理一般例外情况的发生。试验室的温度(20±2)℃相对温度大于50%;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和用具温度应与试验一致;湿气养护箱温度为20℃±1℃,相 对湿度不低于90%。 6、样品 试验前应按照程序文件《样品收发管理制度》检查试验样品的来源、性质、规格等技术指标和处置程序是否符合国家的要求。若 不符合应退回样品登记室,联系委托方重新取样,若符合进入检验环节。 7、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标准法)GB/Tl346-2011 7.1标准稠度用水量用符合JC/T727按修改后维卡仪标尺刻度进行测定,此时仪器试棒下端应为空心试锥,装净浆

综合性能检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综合性能检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综合性能检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示范文 本 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 、严格遵守学院制定实训“十要”、“十不准”规 章制度。 2 、操作人员应详细阅读有关资料,对各种使用的设 备应掌握操作方法,熟悉工作原理,测试中,谨慎、认 真、小心,防止误操作损坏设备。 3 、实训前,听从老师讲解及演示,熟悉项目内容范 围,爱护设备仪器,保证完好无损。 4 、检测时,集中精力操作,严守规程,仔细观察仪 表变化,发生异常,立即停机切断电源,待排除故障后再 进行操作。 5 、发动机或车辆在指导教师启动检测时,人身不可

靠近旋转运动部位,注意“油、水、电、气”防止泄漏。 6 、停机后,发动机要关闭点火开关,各种设备要切断电源。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交换机性能参数测试操作手册

交换机性能参数测试操作手册 文档编号: 版本:1.1 日期:2005-8-7

一、目的 为了便于以后用SMB来测试交换机的相关性能的操作,特地撰写了该测试操作手册,给大家提供参考。 二、测试范围 该手册可用于用SMB对二层、三层交换机的性能测试。性能具体分为rfc 2544提及的吞吐量(Throughput)、延迟(Latency)、丢包率(Packet Loss)、背靠背(Back-to-back)四个主要指标和rfc 2889涉及到的转发能力(Forwarding)、拥塞控制(Congestion Control)包括线头阻塞(HOLB)和背压(Backpressure)、地址深度(Address Caching)、地址学习(Address Learning)、错误帧处理能力(Error Filting)、广播转发能力(Broadcast forwarding)、广播延迟(Broadcast Latency)以及Forward Pressure 能力的八个性能指标。 Rfc2544性能指标是利用Smartbits Application软件来测试的,rfc2889涉及的性能指标是用AST软件来测试的。 下面将以自研产品S3448型交换机(48口)为例,分别对上面列的性能指标的测试进行操作说明。 三、性能测试 3.1 测试硬件设备 1. S3448交换机一台; 2. SMB6000B一台; 3. PC机一台,并安装Smartbits Application和AST软件。 4. 线缆若干。 3.2 软件设备 Smartbits Application软件; AST软件。

性能测试测试方案

性能测试详细测试方案 前言 平台XX项目系统已经成功发布,依据项目的规划,未来势必会出现业务系统中信息大量增长的态势。 随着业务系统在生产状态下日趋稳定、成熟,系统的性能问题也逐步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每天大数据量的“冲击”,系统能稳定在什么样的性能水平,面临行业公司业务增加时,系统能否经受住“考验”,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一个完整的性能测试来给出答案。 1第一章XXX系统性能测试概述 1.1被测系统定义 XXX系统作为本次测试的被测系统(注:以下所有针对被测系统地描述均为针对XXX系统进行的),XXX系统是由平台开发的一款物流应用软件,后台应用了Oracle11g数据库,该系统包括主要功能有:XXX等.在该系统中都存在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操作以及日报、周报、年报的统计,在本次测试中,将针对这些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的查询、统计功能进行如预期性能、用户并发、大数据量、疲劳强度和负载等方面的性能测试,检查并评估在模拟环境中,系统对负载的承受能力,在不同的用户连接情况下,系统的吞吐能力和响应能力,以及在预计的数据容量中,系统能够容忍的最大用户数。 1.1.1功能简介 主要功能上面已提到,由于本文档主要专注于性能在这里功能不再作为重点讲述. 1.1.2性能测试指标 本次测试是针对XXX系统进行的全面性能测试,主要需要获得如下的测试指标。

1、应用系统的负载能力:即系统所能容忍的最大用户数量,也就是在正常的响应时间中,系统能够支持的最多的客户端的数量。 2、应用系统的吞吐量:即在一次事务中网络内完成的数据量的总和,吞吐量指标反映的是服务器承受的压力.事务是用户某一步或几步操作的集合。 3、应用系统的吞吐率:即应用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数据量,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应用系统针对不同的负载压力,所能完成的数据量。 4、TPS:每秒钟系统能够处理事务或交易的数量,它是衡量系统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5、点击率:每秒钟用户向服务器提交的HTTP请求数。 5、系统的响应能力:即在各种负载压力情况下,系统的响应时间,也就是从客户端请求发起,到服务器端应答返回所需要的时间,包括网络传输时间和服务器处理时间。 6、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即在连续工作时间状态下,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时间,即在连续工作时间段内没有出错信息。 1.2系统结构及流程 XXX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体系结构跟本次性能测试所采用的体系结构是一样的,交易流程也完全一致的。不过,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本次性能测试的硬件平台跟实际生产环境略有不同. 1.2.1系统总体结构 描述本系统的总体结构,包括:硬件组织体系结构、网络组织体系结构、软件组织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的组织体系结构. 1.2.2功能模块 本次性能测试中各类操作都是由若干功能模块组成的,每个功能都根据其执行特点分成了若干操作步骤,每个步骤就是一个功能点(即功能模块),本次性能测试主要涉及的功能模块以及所属操作如下表

环氧树脂胶的物理特性及测试方法

环氧树脂胶的物理特性及测试方法 1. 粘度 粘度为流体(液体或气体)在流动中所产生的内部磨擦阻力,其大小由物质种类、温度、浓度等因素决定。按GB2794-81《胶粘剂测定法(旋转粘度计法)》之规定,采用NOJ-79型旋转粘度计进行测定。其测试方法如下:先将恒温水浴加热到40℃,打开循环水加热粘度计夹套至40℃,确认40℃恒温后将搅拌均匀的A+B混合料倒入粘度计筒中(选取中筒转子)进行测定。 2. 密度 密度是指物质单位体积内所含的质量,简言之是质量与体积之比。按GB4472之规定采用比重瓶测定。相对密度又称比重,比重为某一体积的固体或液体在一定温度下的质量与相同体积在相同温度下水的质量之比值。测试方法: 用分析天平称取清洁干净的比重瓶的重量精确到0.001g,称量数为m1,将搅拌均匀的混合料小心倒入(或抽入)比重瓶内,倒入量至刻度线后,用分析天平称其重量,精确到0.001g,称量数为m2。 密度g/ml=(m2- m1)/V (V:比重瓶的ml数) 3. 沉淀试验:80℃/6h<1mm 测试方法:用500ml烧杯取0.8kgA料放入恒温80℃热古风干燥箱内烘6小时,观其沉淀量。 4. 可操作时间(可使用时间)测定方法: 取35g搅拌均匀的混合料,测其40℃时的粘度(方法同1粘度的测定)记录粘度值、温度时间、间隔0.5小时后,再进行测试。依次反复测若干次观其粘度变化情况。测试时料筒必须恒温40℃,达到起始粘度值一倍的时间,即为可操作时间(可使用时间)。 5. 凝胶时间的测定方法: 采用HG-1A凝胶时间测定仪进行测定。取1g左右的均匀混合料,使其均匀分布在预先加热到150±1℃的不锈钢板中心园槽中开动秒表,同时用不锈钢小勺不断搅拌,搅拌时要保持料在圆槽内,小勺顺时针方向搅拌,直到不成丝时记录时间,即为树脂的凝胶时间,测定两次,两次测定之差不超过5秒,取其平均值。 6. 热变形温度

最新性能测试方案模板

XX系统性能测试方案 (仅供内部使用) 拟制: 日期:yyyy-mm-dd 审核: 日期:yyyy-mm-dd 审核: 日期:yyyy-mm-dd 批准: 日期:yyyy-mm-dd 博为峰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修订记录

目录 1概述 (6) 1.1被测试系统简介 (6) 1.2性能测试目的 (6) 2性能需求分析 (6) 3系统角色行为分析 (7) 3.1用户行为分析 (7) 3.2运营行为分析 (8) 3.3系统后台行为分析 (8) 4系统结构分析 (8) 4.1系统组成分析 (8) 4.2压力传递分析 (8) 4.3潜在瓶颈分析 (9) 4.4系统资源分析 (9) 4.5系统监测及其评价标准分析 (9) 5性能测试方案的确定 (10) 5.1基本流程的确定 (10) 5.2异常流程分析 (10) 5.3混合流程分析 (10) 5.4测试项的确定 (11) 5.5数据模型分析及数据规划 (11) 5.6妨碍性能测试持续开展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11) 5.7测试接口分析 (11) 5.8被测系统配置及其组网图 (11) 5.9测试工具的选定 (12) 5.10测试数据的准备 (12) 5.11测试用例设计建议 (12) 6附录 (12)

表目录List of Tables 表1 需求跟踪矩阵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图目录List of Figures 错误!未找到目录项。

橡胶物理性能测试标准

1.未硫化橡胶门尼粘度 GB/T 1232.1—2000未硫化橡胶用圆盘剪切粘度计进行测定—第1部分:门尼粘度的测定 GB/T 1233—1992橡胶胶料初期硫化特性的测定—门尼粘度计法 ISO 289-1:2005未硫化橡胶——用剪切圆盘型黏度计—第一部分:门尼黏度的测定 ISO 289-2-1994未硫化橡胶——用剪切圆盘型黏度计测定—第二部分:预硫化特性的测定ASTM D1646-2004橡胶粘度应力松驰及硫化特性(门尼粘度计)的试验方法 JIS K6300-1:2001未硫化橡胶-物理特性-第1部分:用门尼粘度计测定粘度及预硫化时间的方法2.胶料硫化特性 GB/T 9869—1997橡胶胶料硫化特性的测定(圆盘振荡硫化仪法) GB/T 16584—1996橡胶用无转子硫化仪测定硫化特性 ISO 3417:1991橡胶—硫化特性的测定——用摆振式圆盘硫化计 ASTM D2084-2001用振动圆盘硫化计测定橡胶硫化特性的试验方法 ASTM D5289-1995(2001) 橡胶性能—使用无转子流变仪测量硫化作用的试验方法 DIN 53529-4:1991橡胶—硫化特性的测定——用带转子的硫化计测定交联特性 3.橡胶拉伸性能 GB/T528—199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ISO37:2005硫化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特性的测定 ASTMD412-1998(2002)硫化橡胶、热塑性弹性材料拉伸强度试验方法 JIS K6251:1993硫化橡胶的拉伸试验方法 DIN 53504-1994硫化橡胶的拉伸试验方法 4.橡胶撕裂性能 GB/T 529—1999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撕裂强度的测定(裤形、直角形和新月形试样)

WEB性能测试方法

性能测试用例主要分为预期目标用户测试,用户并发测试,疲劳强度与大数据量测试,网络性能测试,服务器性能测试五大部分,具体编写测试用例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裁减,在项目应用中遵守低成本,策略为中心,裁减,完善模型,具体化等原则; 一、WEB 全面性能测试模型 Web 性能测试模型提出的主要依据是:一种类型的性能测试可以在某些条件下转化成为另外一种类型的性能测试,这些类型的性能测试的实施是有着相似之处的; 1. 预期指标的性能测试 系统在需求分析和设计阶段都会提出一些性能指标,完成这些指标的相关的测试是性能测试的首要工作之一,这些指标主要诸于“系统可以支持并发用户200个;”系统响应时间不得超过2 0秒等,对这种预先承诺的性能要求,需要首先进行测试验证; 2. 独立业务性能测试 独立业务实际是指一些核心业务模块对应的业务,这些模块通常具有功能比较复杂,使用比较频繁,属于核心业务等特点。 用户并发测试是核心业务模块的重点测试内容,并发的主要内容是指模拟一定数量的用户同时使用某一核心的相同或者不同的功能,并且持续一段时间。对相同的功能进行并发测试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在同一时刻进行完全一样的操作。另外一类是在同一时刻使用完全一样的功能。 3. 组合业务性能测试 通常不会所有的用户只使用一个或者几个核心业务模块,一个应用系统的每个功能模块都可能被使用到;所以WEB性能测试既要模拟多用户的相同操作,又要模拟多用户的不同操作;组合业务性能测试是最接近用户实际使用情况的测试,也是性能测试的核心内容。通常按照用户的实际使用人数比例来模拟各个模版的组合并发情况;组合性能测试是最能反映用户使用情况的测试往往和服务器性能测试结合起来,在通过工具模拟用户操作的同时,还通过测试工具的监控功能采集服务器的计数器信息进而全面分析系统瓶颈。 用户并发测试是组合业务性能测试的核心内容。组合并发的突出特点是根据用户使用系统的情况分成不同的用户组进行并发,每组的用户比例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匹配; 4. 疲劳强度性能测试 疲劳强度测试是指在系统稳定运行的情况下,以一定的负载压力来长时间运行系统的测试,其主要目的是确定系统长时间处理较大业务量时的性能,通过疲劳强度测试基本可以判定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是否稳定; 5. 大数据量性能测试 一种是针对某些系统存储,传输,统计查询等业务进行大数据量时的性能测试,主要针对某些特殊的核心业务或者日常比较常用的组合业务的测试; 第二种是极限状态下的数据测试,主要是指系统数据量达到一定程度时,通过性能测试来评估系统的响应情况,测试的对象也是某些核心业务或者常用的组合业务。 第三种大数据量测试结合了前面两种的测试,两种测试同时运行产生较大数据量的系统性能测试; 大数据量测试通常在投产环境下进行,并独立出来和疲劳强度测试放在一起,在整个性能测试的后期进行;大数据量的测试可以理解为特定条件下的核心业务或者组合业务测试; 6. 网络性能测试 主要是为了准确展示带宽,延迟,负载和端口的变化是如何影响用户的响应时间的,在实际的软件项目中 主要是测试应用系统的用户数目与网络带宽的关系。网络测试的任务通常由系统集成人员完成; 7. 服务器(操作系统,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性能测试

一个OA系统的性能测试方案

一个OA系统的性能 测试方案 1

中国石油办公自动化系统压力测试报告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 8月3日

历史记录

目录 1. 测试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测试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测试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测试场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测试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测试结果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2M带宽登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4M带宽登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 2M带宽打开word文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 4M带宽打开word文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5 10M带宽打开word文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6 服务器处理能力( 以登录页面为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常用的性能测试方法(策略)和测试要点

常用的性能测试方法(策略)和测试要点 1.明确测试目标,测试目标尽可能能够有量化的标准 1)上线前验证性的性能测试,针对银行系统一般的性能指标为TPS、响应时间是否满足业务需求; 2)容量测试,测试系统在特定系统环境下的处理能力,关注的性能指标是TPS、响应时间、并发用户数等; 3)稳定性测试,银行系统对系统7×24小时的稳定性要求还是很高的; 4)异常测试,指系统出现异常或故障的情况下,系统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保证在线交易的正常进行; 2、明确测试范围,测试系统有哪些,测试交易的路径覆盖范围; 3、业务模型分析,选择日常交易量比较大,路径覆盖范围广的典型交易,建立性能测试的业务模型,确定各支交易的占比; 4、测试需求分析,测试环境(软硬件),人力,测试工具的选择,测试基础数据等需求; 5、测试内容及测试策略,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基准测试,单用户单交易的测试,主要用于调试测试脚本的正确性,以及查看每只交易在无压力下的响应时间,为下面的测试建立基准; 2)单交易负载测试,获取每只交易的最大负载,主要考察单只

交易和系统处理能力的影响; 3)混合场景的测试,按照业务及测试模型梯度加压,以获取系统的最大处理能力,及在各种压力下每只交易的响应时间情况; 4)稳定性测试,按照混合测试模型,考察在一定的压力下持续执行24小时的系统运行情况,主要关注系统是否稳定,系统是否存在内存泄漏问题等; 5)异常测试,服务中断、网络终端、硬件故障等异常情况下系统对在线交易的影响; 6、设计测试案例; 7、执行测试,监控系统资源、应用、数据库相关指标,记录测试结果; 8、测试结果收集和分析; 9、测试报告编写; 10、测试总结;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概括性的总结,供大家参考,总之,测试目标决定测试策略和测试方法,明确测试目标是关键。来源:考试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