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第六代”电影中的保守倾向

论“第六代”电影中的保守倾向
论“第六代”电影中的保守倾向

论“第六代”电影中的保守倾向

电影是以影像为手段的叙事,在传达知识、情感、价值和信仰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修辞方式具有叙事的共性,也有其特性。本文试图从读者反应和叙事修辞中倚重的价值体系两者的关联,把握“第六代”电影的文本现象。

冲击当下社会的原始冲动

上有一篇影片,是关于刘冰鉴的《哭泣的女人》,虽然这部影片在第五十五届戛纳电影节上受到好评,评审团历史上第一次授予主演廖琴以评委会特别奖,以表彰她精湛的表演。这篇文章还是认为《哭泣的女人》是一部让人感到恶心的影片,理由是女主角竟然能够在情人的怀里为丈夫哭泣,而在监狱里又向劳教干部出卖自己的肉体,在丈夫死后还能继续哭丧职业,收取大把的钞票,总之,作者在这部影片里根本看不到社会和人性美丽的一丝一毫,便认为影片虚假造作,不符合现实。

无独有偶,上的另一则评论,关于张元的《回家过年》,认为张元这部影片是招安之作,文章对两人回家时一路上遇到的好人好事尤其感到不满,比如除夕夜机动车的司机怎么可能把车费从三元降到二元呢?没这么好的人,更别说有女警官这样的好心人,放着年饭不吃陪着犯人回家的,“这部影片对于生活的粉饰以及对于人性卖好一面的表现已经到了不顾现实,不求真实的地步。”(注:《砖之看<回家过年>》银海。)这种声音我们听到的也许比前者更多一些,很多“第六代”导演在体制内拍片时都会受到如此的诘难。

这两个例子虽然是观众观赏影片时当下感受的两个极端,他们一边已经厌倦了高大全式的好人,一边也不喜欢一无是处的所谓坏人,尤其当这个人是影片的主人公时,但却说明了电影的叙事修辞都在这一点上遭遇了失败。

导演总是希望观众能认同自己的人物,反过来说,很少有编导会把自己的主人公故意设置成一个令人恶心的人物,可爱的人物总是容易引起观众的同情,然后进而认同编导所想要传达的价值观念。于是问题就从这里产生,首先编导想要传达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其次什么样的人物是可爱的?前一个问题比较明确,编导都想在影片中表达一定的价值观念,剩下的问题是这个价值观念的表达是明确的还是模糊的。后一个问题需要观众和编导共同完成,这样问题就更为复杂,观众和编导能达成共识吗?如果能,那么是在什么基础上?还有,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之间又存在着什么样的关联呢。实际上,这正是影片的修辞策略和修辞目的所要研究的。

那么“第六代”导演试图通过影片传达什么样的知识、情感、价值或信仰呢? “不同于某些后现代论者乐观而武断想像,在笔者看来,现有的‘第六代’作品多少带有某种现代主义、间或可以称之为“新启蒙”的文化特征。”(注:《雾中风景:初读第六代》银海,戴锦华。)

而现代主义在艺术上表现的首要特征就是一种焦虑,否定当下的社会生活,同时也无法提供新的价值信仰标准,人们在苦苦寻找、彷徨。“第六代”导演的早期作品中的确明显存在着这样的倾向。在初期的《北京杂种》《头发乱了》《周末情人》《长大成人》等影片中,“第六代”导演用摇滚这一烦躁的艺术形式表达他们内心的无方向的冲动。

而且在“第六代”的影片中可以找出这样一些粗俗的段落,这些段落对很多观众的触动就像《哭泣的女人》对那位观众的触动一样,让人很不舒服。比如,《小山回家》的前半段,小山和朋友一起喝酒时有一大段对话充满了饭桌上的粗俗言词。在《极度寒冷》里则有吃肥皂这样“令人恶心”的长长的段落,在《十七岁的单车》里殴打的段落。这些段落的含义虽然千差万别,但是特点是浓墨重彩,超过了一般叙事的长度,几乎让人们感到导演是否有嗜痂之癖。粗俗,意味着脱离了原有的、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随地大小便,说脏话,打架斗殴……都是不文明的表现,正是这些敏感段落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它们打开了生活的另一扇窗,显示出日常生活的另一种形式,这是导演的一种姿态,对影片人物的一种修辞,“第六代”的导演正是从这里对当下社会实施他们的现代主义的艺术策略。“现代艺术触到了普通公民的一个或好几个痛处,而这些痛处是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的。一个普通公民越是对现代艺术感到恼羞成怒,也就越是暴露出现代艺术涉及到他本人以及他的文明。”(注:《非理性的人》P43,[美]威廉·巴雷特著,杨照明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2月。)

以上冲击当下社会的原始冲动的直接表现,让人联想起布努艾尔的《一条安达鲁狗》。“传统的现代主义试图以审美对生活的证明来代替宗教或道德,不仅创造艺术;还要真正成为艺术——仅仅这一点即为人超越自我的努力提供了意义。但是回到艺术本身来看,就像尼采表露的那样,这种寻找自我根源的努力使现代主义的追求脱离了艺术,走向心理:即不是为了作品而是为了作者,放弃了客体而注重心态。”(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P98,[美]丹尼尔·贝尔著,赵一凡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第六代”电影人在这条路上走多么远,在冲击当下社会的同时,他们试图重建,张元认为,“我们这一代不应该是垮掉的一代,这一代应该在寻找中站立起来,真正完善自己”。(注:《张元访谈录》郑向虹,转引自《雾中风景》,《雾中风景:初读第六代》银海,戴锦华。)在后期作品中,他们试图以不同的姿态冲击同时也重建某些价值标准。与此同时,他们还希望重

建影片的魅力,获取更多的观众。

分析张元的《回家过年》、贾樟柯的《小武》、娄烨的《苏州河》、王小帅的《扁担姑娘》、《十七岁的单车》、章明的《巫山云雨》、路学长的《非常夏日》等作品,我们发现他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放在了涉案题材上。

除了商业性考虑之外,罪犯应该是社会的边缘人物,主流电影通过这样的边缘人物的毁灭或归顺,重建当下的社会秩序。而“第六代”导演显然是想利用他们去冲击当下的社会秩序,这样必然导致与主流电影截然相反的叙事修辞策略。回归传统的修辞策略

好莱坞经典编剧法则之一,主人公是否值得人同情。假如有人像反感《哭泣的女人》那样反感导演的作品,那导演的一切努力在这个人身上就完全白费了,怎样建立值得人同情的人物呢?

策略一用传统美德修饰罪犯。

《巫山云雨》的麦强是个很有意思的人物,在旅馆老板的眼里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强奸犯,他和女主人公陈青素不相识,居然听信同伴的玩笑,把她当作妓女和她发生了关系。这是影片中最强烈的动作,电影试图用这个动作去打破沉闷的小城气氛,让人们有所期待。而整体故事则是围绕这一动作究竟是否属于犯罪这一悬念而展开。这一动作本来可以成为一次对整个社会道德层面上对性的压制的挑战,但最终变成了一次浪漫的一见钟情。在一开始麦强就被塑造为坐怀不乱的柳下惠,他拒绝了真正的妓女的诱惑,从窗口落荒而逃。普通观众一定会被他遵守传统道德的贞节行为而打动,从心理上认同这个人物。而影片始终没有展现他和陈青的戏剧性的第一次,避免了去塑造麦强内心渴望性释放的过程,因为性本身整个社会都羞于谈起。

在《小武》中,如何让一个偷了那么多人,害得那么多家庭落入绝境的小偷让人产生同情心,以至于观众最后看到他被铐在路边时,不会拍手称快,反而为他扼腕叹息呢?首先,他是一个重义气的人,仁义礼智信,他不忘兄弟情。其次他是个浪漫的依然相信爱情的人。第三,他是一个孝顺父母的人。总之,他是集传统美德为一身的人,同时也在社会上碰得头破血流的人。这样的人观众能不同情吗?观众能不对警察把他铐在路边展览示众这个行为产生强烈的反思吗?在影片中意识形态始终以冷漠的广播伴随着传统道德的楷模小武,毫无个性的警察的表现尽量让观众感情的天平向小武倾斜,这样的叙事策略是非常明显的。《过年回家》里的女主人公的罪犯也被描述为本质淳朴、只是一时义愤冲动的过失杀人,而被害者却是内心冷漠,良知泯灭的极端功利主义者。这就为以后主人公被家庭接受,被观众接受做好了铺垫。

在《苏州河》中,马达本来就不愿意参与绑架行动。

《扁担姑娘》里的高平对同乡扁担东子的关照。

走得最远的《十七岁的单车》里的城里人阿健在殴打阿桂时并不是主谋,而他自己也受到了其他学生的排挤。

在“第六代”导演的作品里,越出社会规范的主人公的道德品质都向传统看齐,犯罪不是过失,就是被描述成出于无奈。他们在传统中寻找资源,完成对人物的修辞,以引起观众的同情。

策略二用纯洁修饰风尘女子

在《苏州河》里,马达跟随美美回到河边住所,美美对他说“我不是你要找的那种人。”

在《扁担姑娘》里,阮红因高平给她钱而谴责他“你用钱买我”。陷入了歇斯底里的状态。

策略三用浪漫的爱情超越世俗

王全安的《月蚀》讲述了一个小伙子对一位女子的痴心。在这个女子死后,他又碰上了跟她长得一模一样的女子,这个女子的男友却爱上世俗的和秘书有着暧昧关系的小老板。

马达对牡丹的执着寻找成为《苏州河》里最主要的动作,结尾也给观众以两人殉情而死的感觉。

《巫山云雨》中的结尾,陈青不承认麦强是强奸,麦强游过了长江,和陈青拥抱在了一起,他们的期待终于有了结果。

策略四用淳朴的农村对抗妖魔般的城市

在王小帅的影片中这一点尤其突出,在《扁担姑娘》里的小东,在《十七岁单车》里的阿桂,都代表着来自农村的原始的淳朴品性,他们木讷寡言,以此和城市形成鲜明的反差。

《巫山云雨》中的麦强干脆就住在信号台上,几乎和人间隔绝了来往。

只有在《小武》中,贾樟柯没有给中国的农村以怀旧的光环。

“与‘第五代’那种民俗化、乡土化、历史距离化的策略不同,他们大多是重现当代城市生活和远离灾变传奇的身边日常经历。”(注:《在夹缝中长大——中国大陆新生代的电影世界》,尹鸿,银海。)

这也许是“第六代”之所以成为一代的最显著的标志。农村作为一个缺席的在场出现在“第六代”电影作品中。而城市本身却都是以一种令人可怖的形象出现,毫无亲和力。在《小武》里的汾阳,到处是即将被拆毁的房屋。在《苏州河》的片头,城市的河流被剪辑地支离破碎。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第六代”的电影作品中,城市是被妖魔化了,这的确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西方对中国的想像。

这些修辞策略具有明显的回归传统的倾向。但是这并不表明,“第六代”的价

值观建立在怀旧的传统价值观念上。在冲击被金钱所污染的当下社会时,他们在用真诚的心灵在寻找生活的意义,想重新建立生活的意义。这使他们的影片与以张艺谋为代表的“第五代”、新主流电影甚至与以张杨、施润玖、霍建起、陆川等为代表的新生代商业电影相区别,让观众咀嚼生活在悲观苦涩中。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叙事呈现出茫然和断裂的状态。

叙事的茫然和断裂

对当下社会强烈的否定性感受使“第六代”电影人必须对此作出批判,这是他们的原始冲动。而在电影观念上他们从现代主义电影大师那取得了一些理论经验和方法。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开始了自己的写作行为。

但是毕竟西方的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着根本的不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虽然同样是现代化的方案,但西方是宗教信仰和以工具理性为依托、以科学崇拜为核心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之间的矛盾。而全球化趋势中转型期的中国则以传统文化的逐渐丧失为特征,现代化本身带来了诸多问题。如果说八十年代的“第五代”导演还能祭起个性自由的大旗向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和当下强大的意识形态发起攻击的话。九十年代就显得更为复杂。“八十年代当代中国文化尽管林林总总,但它毕竟整合于“现代化”、对进步、社会民主、民族富强的共同愿望之上,整合于对阻碍进步的历史惰性与硕大强健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抗争之上;而九十年代,不同的社会文化情势来自于从冷战时代变得繁复而暧昧的意识形态行为,主流意识形态在不断的中心内爆中的裂变,全球资本主义化的进程与民族主义和本土主义的反抗,跨国资本对本土文化工业的染指、介入,全球与本土文化市场加剧着文化商品化的过程。”(注:《砖之看<回家过年>》银海。)

“第六代”电影导演的确在其中迷失了方向,他们要肩负起对当下社会的批判使命,完成启蒙的文化使命,但手中根本没有武器,没有可供他们发出特别的声音的有力的价值资源。他们在修辞上倚重传统道德伦理和浪漫主义时代才具有的爱情,是无奈,也是本能。他们在既不了解传统也不了解当代的情况下开始了他们的叙述。他们陷入了矛盾之中。他们对传统没有什么真正坚定的信心,对他们来说,传统已成明日黄花,已经负担不起如此的重任。所以没有办法像张艺谋那样拍摄出《我的父亲母亲》那样的怀旧影片和张杨的《洗澡》。

而他们所要攻击的目标——城市同样也是抽象的,不被人所认同。在他们向观众诉说时,没有强有力的价值观念和信仰支撑,显得底气不足,故事的解决不是自我否定,就是依靠相像。

由于缺乏价值信仰理念的支持,冲突都不能贯彻到底,他们的故事不能够保持足够的一个半小时的紧张程度,叙事呈离散状态。

《小武》中让小偷梁小武承担起传统化理道德的维纪者的职责,我们看到他的努力是如何被撞得粉身碎骨。贾樟柯虽然忠实地记录了一切,但就像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作品《偷自行车的人》的续集。在叙事结构上这是三个故事的拼贴。主人公就是在做着与时代最不符合时宜的事,他想和过去朋友重温旧梦,想和妓女谈恋爱,想在家乡父母那寻找安慰,简直是异想天开。他每一次动作的发出不到一个回合就败下阵来。冲突根本没有上升的空间。

在《苏州河》里,娄烨叙事中的不确定性和断裂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对故事的发展基本上放弃了控制,不再追求表面的合理性。在故事进入时和结束时,他采用了第一人称作为视点,但在中间又用了马达的视点和全知视点,全面解构了影片的可信度。如果用常规的叙事状态,这是一个老掉牙的故事,但以这样的叙述方式出现,“我”作为第一人称叙事者是对马达最后的浪漫的否定,就是对传统的否定。老故事正是这样显出了不同的意味。在这一点上娄烨好像开始放弃了一种执着的追求,从而使自己的电影开始挤入后现代的行列。但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放弃对娄烨是多么无奈。

自我否定往往走向死亡,这也是“第六代”电影涉及死亡题材那么多的原因。(注:参见郝建《无法命名的一代》,银海。“第六代导演的叙事有没有某种深层的共性呢?在仔细研读了他们的作品之后,我发现至少有一个颇带几分共同性的主题在他们的叙事文本中占据极其重要地位。这就是被称为文学艺术永恒主题之一的“死亡”。我看到,在最近的一些青年导演的作品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某种“死亡”的主题。像《月蚀》《苏州河》《安阳婴儿》《非常夏日》,都是对于那个人死了没有在叙事上的有模糊解释或堕入梦幻。与第五代的在对父辈的崇敬和逝去的情结中纠缠不能离去不同,第六代电影中主人公与死者都是同辈关系,大多是恋人关系和亲密的关系。”)

二是想像。《巫山云雨》中的结尾带有明显的魔幻色彩,这部电影以一个有力的突转结束了故事,提高了故事的戏剧强度,没有麦强游过长江和陈青相会,故事必定与生活一样平淡无奇。

而《花眼》里解决故事的方案干脆就是让红星在他们的额头上出现,这种转变的游戏性也只能被看作对生活的想像性解决,虽然好玩但毫无力度,在叙事上走上了放任自流。

当主流意识形态保持着保守姿态,“第五代”导演也趋向保守的时候,“第六代”导演有没有可能发出真正的新声音呢?回到文章开头所讲的两部影片。

《哭泣的女人》让观众对人物不存在丝毫的幻想,这里没有脉脉含情,只有直截了当。让我们接触到了人的实在,她让人恶心,就像戏剧大师布莱希特的《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也许能抛弃幻想,建立起对生存的

真实感受。

《回家过年》中同样没有任何理想主义的色彩,张元让我们感到现代社会中宽容的重要,绝望的困境是我们生活的起点,也许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活得会比以前更好。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宗教意味,如果走得更远一点,去除对女主人公道德美化的修辞策略,回家过年的罪犯原来就是十恶不赦的恶棍,那影片救赎的意味是不是会更浓呢?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何处才是立脚的根基?可爱的传统固然能博取观众的同情,但简单地回到传统显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第六代”电影怎样才能找到启蒙话语的价值资源,走出这个矛盾?也许正是因为他们的执着才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无比尴尬的境地?我们期待他们走出这样的困境。

导演(中国第一代到第六代)

第一代导演 第一代导演活动的时间大体上是20世纪初到20年代末,他们是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拍摄条件非常简陋、艰苦,又缺乏经验的条件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 郑正秋、·任彭年、侯曜、沈浮、史东山、何非光、袁牧之、蔡楚生、洪深 第二代导演 “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五、六十年,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第二代导演”最大的成就是,由他们开始,中国电影就思想内容而言,开始真正从单纯的娱乐——“玩耍”中解放出来,开始比较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从娱乐中发挥社会功能。在艺术上,这代导演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同时,他们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开始逐渐掌握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尽管这代导演的“戏剧意识”还比较强烈,但他们已从对戏剧的摹仿从形式转向内涵,即逐渐摆脱舞台的局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之所长,只是在故事情节上强烈地追求戏剧悬念、戏剧冲突、戏剧程式。可以这样说,中国电影从这一代导演开始,才显出自己独立的价值。 这个时期,中国的电影表演艺术也属于由萌芽到起步阶段。 ·陈怀皑、桑弧、崔嵬 第三代导演 第三代导演的活跃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这也是中国电影的曲折发展时期。这一代导演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在影片努力反映时代,深入地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等方面的追求上,都有十分有益的探索,而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谢晋、谢铁骊、谢添、沙蒙、水华、林农、李前宽、肖桂云、凌子风 第四代导演 第四代电影人大多是文革前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生构成的创作全体,他们一毕业就遇到文化大革命,以至于他们的创作生命是从1978年以后才开始的。因为时代的局限性,*导演在学习时期没能接触到苏联以外的电影,这直接影响到*导演电影语言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但他们提出电影不应该受僵化的舞台限制,应该选择自然、真切和简单的形式挖掘普通生活的诗意和哲理,同时也开始了对历史的反思。整个*的创作高潮正是伴随着这次反思而爆发的,*的创作带动了中国电影的复兴。农村渐渐成为*作品的中心题材,他们以农村作为中国社会缩影的表现手法也直接影响了后来的第五代导演。 ·黄蜀芹、黄健中、郑洞天、谢飞、王启民、滕文骥、吴贻弓、丁荫楠 第五代导演 “第五代导演”是指一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他们的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给中国影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波。 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黄建新、吴子牛 第六代导演 “第六代”不仅是一个时空意义上的聚合体,更重要的是由一个文化姿态、创作风格相对一致而形成的在1990年代带有先锋性、前卫性、青春性的创作群体(或群落)。他们在当代中

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影视音乐与应用技术》课程论文题目:浅谈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和地位专业年级 14教育技术学 学生姓名张倩 学号 20 任课教师王一晋

浅谈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和地位 电影诞生至今也有百年的历史。随着影视艺术的不断发展,电影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的巨大突破,1927年,美国华纳公司拍摄的影片《爵士歌王》,结束了长达30多年的无声电影时代。 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种新风格、新体裁的电影音乐层出不穷,瑜电影画面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音乐在突出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刻画任人物的内心世界、加强影片的戏剧性以及渲染影片的气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使银幕形象更生动,大大加强了电影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一、突出主题,推动情节发展 在电影中,一个音乐主题代表特定的人物或事件,能够让观众在主题出现的第一时间辨认出来兵士观众记忆犹新,即实现了音乐和画面上的人物或事件的结合。音乐在电影中突出主题的手法就是主题贯穿。 例如影片《贫民窑的百万富翁》,贯穿该影片始终的是带有印度风情的嘻哈音乐,病=并具有浓郁的异域文化色彩。影片开始不久便通过一场警察追小马利克的片段,在强烈的鼓声下,由近及远的展现了孟买贫民窑的生活状况,很自然的交代了事件额起因,主题曲《jai ho》延续影片音乐的整体风格,强调了电影逆境中求胜的主题,也赞扬了马利克和阿提卡始终不渝的爱情故事,人回味无穷。 又如影片《泰坦尼克号》,影片开始女声悠长的吟唱旋律,为影片蒙上了一层难以抹去的哀叹,让人的内心不禁有些悲伤,又配合人们与亲人挥手离别的场景,为影片的结局埋下了伏笔。注定了该影片故事结局一定是悲剧。杰克和露丝那段惊天动地的爱情悲剧让众多恋爱中的情侣感动得潸然泪下。电影中那天籁般的人声吟唱与法国号的共鸣,使全片的音乐既有滂沱之势,又有浪漫史诗的悲凉,可谓刚柔并济,巧妙的构思有赞美爱情同时哀悼爱情的感人旋律。这就是音乐突出主题,推动剧情发展的妙用。 二、渲染气氛 音乐能为影片的局部或整体创造—种特定的气氛基调(包括时间和空间的特征),从而深化视觉效果,增强画面的感染力。 例如:《天国的邮递员》。宽广草原中孤零伫立着邮筒,那是座将信放入其中便能传达给天国爱人的传说的邮筒,在众多寄给无法忘怀的爱人充满爱意的

奋斗高考的励志电影为梦想奋斗的励志电影

奋斗高考的励志电影为梦想奋斗的励志电影《致敬青春》 《致敬青春》讲述了一个在大学摸爬滚打的大四毕业生在暑假回到家乡古城,心中思绪万千不甘堕落,最后重回母校回忆自己的高中生涯,在回忆中顿悟人活于世的意义。 《全城高考》 剧中以当代社会最为典型的真实题材为基础,集中体现了来自四个不同家庭发生种种的情况。以四名学生备战高考的紧张倒计时阶段作为主线。在这四位学面临放弃高考的边缘时,“范义本”老师独特的教育手段和同学自身的努力最终解决了来自家庭和自身的各种问题。 《我要进前十》 高考前夕,高三生叶小辉决定满足父亲一次虚荣心,在模拟冲刺里考入前10名。可他的成绩一直是班上的倒数第一。经过慎密的自我分析,叶小辉决定“富贵险中求”——买题。他成功把班里的“千年老二”、一位叫阎行的漂亮女生拉下水,二人同流合污、一起进步,并产生了革命战友般的纯洁情愫。在六根清静、备战高考的重压之下,叶小辉“进前十”的梦想能否实现? 《一球成名》 主人公圣地亚哥用着自己坚定的信念,不懈的追求着自己的理想,同时也在敲击我的心灵。这样的精神好久没在我的身上体现了,唤醒了我内心的力量,引起了我的共鸣。一个人,无论他怎么样,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凭借着自己自身的天赋,并勇敢的为之不懈奋斗,就一定会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功!感谢国际足联,斥巨资,带给了我这部电影,给我们这样正为着理想而努力拼搏的人以力量,催促我们奋进! 《听见天堂》 一个从小失明的孩子,如何成为闻名全欧洲的声音剪接师?米可出生于托斯卡尼,从小就热爱电影,因为一次意外,让他必须永远与黑暗为伍,只能到政府规定的盲人的特殊学校就读,然而这一切的挫折直到他在学校找到一台老旧的录音机开始转变,一个崭新的世界为他而展开。然而这个生命中重新点燃的希望却被主张盲人不该拥有梦想的校长硬生生地打断。即使不被认同,米可仍是朝着梦想迈进,他的热情逐渐感染周围的同学,引导着他们重新定义视障者的梦想与能力。 《追梦赤子心》 强烈推荐理由是,所有有隐藏天赋、稍微努力一点就华丽逆袭了的主角不是好忍者。鲁迪是一个圣母大学橄榄球队的粉丝,他完完全全没有在橄榄球方面的天赋,成绩也不够

中国电影主要几代导演及作品

中国电影主要几代导演及作品 1905年随着《定军山》问世,中国电影开始了举步维艰的漫长旅程,经历了战乱,国破家亡的电影人在新中国前仆后继,一直不停地在电影艺术领域里努力探索。 第一代导演活动的时间大体上是在世纪初到20年代末。这段时间涌现的导演总计约一百人左右,其中以张石川、郑正秋、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为代表,活动的时间大体是在本世纪初到二十年代。“第一代导演”是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拍摄条件非常简陋、艰苦,又缺乏经验的条件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这些影片中的一部分是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一些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但是,从艺术技巧而言,“第一代导演”还不了解什么是电影,他们往往用传统的戏剧观念来处理电影,拍摄时沿用戏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第一代导演”中成就最大的是张石川(1889—1953)、郑正秋(1888—1935)。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长故事片《黑籍冤魂》、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以及早期最有影响的《孤儿救祖记》等都出自他们两人之手。 张石川(1922—1980),和郑正秋联合创办新民电影公司,并联合执导了《难夫难妻》表达改良社会的愿望,通过包办婚姻把素不相识的青年男女送进洞房,造成了难夫难妻的生活,对现实批判意义极大。《劳工之爱情》是以戏剧的手法通过一个木匠为追求爱情和开诊所治骨折的未来岳父的闹剧来勾画了当时贫困的社会普遍现实,也是中国电影喜剧萌芽的开端。 秋【1888----1935】

黎民伟(1882—1953),中国电影之父,生于日本,早年参加同盟会,1913年,和兄弟黎海山,黎北海,妻严珊珊共同创作并演出《庄子试妻》,黎民伟反串庄子之妻,1926年,他随军北伐,在炮火纷飞的战场拍下大量珍贵的史料镜头,1930年组建联华影业公司,拍摄了他著名的作品《古都春梦》。抗战爆发后,他辗转于粤桂为抗日宣传而奔走,抗战胜利后,他返回香港,继续电影事业,直到1953年逝世。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电影中的运用分析

[摘要] 中国现代电影,表面之下隐藏着表达中国传统特色的 象征指代,这是西方国家所不具备的,而中国传统的文化 元素也是国外不可模仿的。中国电影的明天也会因为电影 本身增加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元素而更加辉煌。 电影是一种具有世界性的语言艺术,它既是舶来品,又是文化融合的产物。现代 电影作为各国文化的传播载体,将不同民族的文化传播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种文 化的传播本身也镶嵌着现代文化和传统知识体系的融合,所以有人认为根本不存在什 么所谓“电影文化民族化的问题”,因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个性可以在反映整体。 我个人认为,这也许在其他某些个案中是成立的,就现代电影艺术而言,这个理论是 不成立的。尤其是中国电影的发展,我们的电影如果要在世界电影之林中站稳脚跟, 它就需要我们自己独特的文化理念在里面,更需要我们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在里面, 而这种符号最好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元素。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 电影的运用上,中国的导演表现出色,中国的现代电影中也出现了一大批好的具有极 强“中国特色”的现代电影,如《菊豆》、《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英雄》、《甲方乙方》、《花样年华》、《三峡好人》、《无极》、《黄土地》等,这些电影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体现或直接或间接,或从色彩,或从场景,或从传 统理念,或从声音,或从民俗仪式,都给大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光与色中的流露 1.1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色彩中的感情流露色彩作为现代电影艺术中不可或缺的 艺术表现方式,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对人物场景空间的色彩布局和构成、与观众的 交流、色彩的不断转变给观众的感受有时甚至超出某种故事情节之外的内容。色彩在 电影作品中或隐或现地透露出来,给观众留下深深的印记。比如中国传统中的红色, 它是中国喜庆和灵魂的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红的依恋是五千年文化中的经典。红 色在中国现代电影中的出现,已经成为了一种中国传统文化视觉符号化的元素,在现 代中国电影中导演们又赋予红新的意义:《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红灯笼代表着封建社会中女人的不幸,《秋菊打官司》中成串的红辣椒代表着中国农村妇女的泼辣,《甲 方乙方》中的红棉袍表现出中国传统意识的禁锢思想,《黄河绝恋》中的红五星代表 着八路军顽强的精神.

1.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论文摘要】自音乐进入电影以后,它就成为电影这个综合艺术的一个有机部分而登上了电影艺术的发展舞台。电影音乐这一新型的现代音乐体裁,具有其自身的定义、性质及特点,它能渲染气氛,解释、烘托、揭示电影画面,有补充情节、扩大容量,激发情感。电影音乐所表现的思想在情绪和感情上的概括能力,是其它的任何艺术门类所不能比的,同时电影音乐在电影中为突出影片的剧情、刻画电影人物形象、提升电影美学功能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论文关键词】电影音乐电影重要作用 什么是电影音乐?电影音乐其实是音乐范畴中的一个分支, 电影与音乐的结合,在影片中体现影片艺术构思,它是电影综合艺术的重要构成元素。主要是指在一部影片中的非自然音响,包括(情调、情景)配乐、插曲、主题歌之类,它是由作曲家在看了影片后根据影片的基调创造出来的用以表达影片画面情绪,补充画面内涵,辅助画面传达导演的艺术理念、思想境界与增强艺术效果。电影音乐分为主题歌曲和插曲等,电影是音画艺术,音乐与电影是骨肉相连的,电影音乐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电影的诠释纽带,一首好的电影音乐,对整个影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一部电影会由多首音乐相衬,以更好的衬托出电影需要表现的内容,对推动情节和揭示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极富感染力。电影音乐可分为:声源和音乐与画面,其中声源又分为客观音乐和主观音乐,音乐与画面又可分为:音画同步、音画平行、音画对位、音画游离。 自19世纪末电影诞生以来,尤其是20世纪20年代电影从无声电影进入有声电影后,电影音乐对一部成功的影片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世界著名电影理论家明斯特贝格曾经说过:“如果我们研究一下音乐,那么我们就能更了解电影艺术在美的世界中的真正地位”。苏联著名电影导演E?吉甘也曾说过:“与画面动作配合得适当的音乐,能够创造出独特的、有高度感染力和深刻思想涵义的音乐视觉形象。”为适应电影艺术的发展要求,经过电影音乐自身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电影音乐逐步成为一种新的现代音乐体裁。那么,这种新型的音乐体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它在电影中又有什么样的重要作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了解。 一、电影音乐能够渲染引人入深的环境气氛 好的音乐可以为整部影片渲染一种总的环境气氛,也可以为影片的局部渲染制造气氛。在一部影片中为某个场面营造一种特定环境的气氛:或是喧闹或是静寂,或是繁华或是萧条,或是庄严肃穆或是活泼热烈。看过影片《生物进化》之后,感觉这部电影不但编导手法新颖,画面精彩,而且音乐也很引人入胜。当剧场灯光转暗,耳际响起旋律优美的电子音乐时,人们不知不觉被带进了深远的天穹,在富有浪漫色彩的音响配合下,眼前展现着数不清的、有着奇光异彩的星辰和迎面飞来的变化不停的古生物群像,一下就把人们带进了那迅速飞驰过去了几十亿年的时空,这就是《生物进化》的序幕。生物是进化来的,还是上帝创造的?两种思想搏斗了许多个世纪.这里,曲作者以饱满的激情,讴歌了那些在搏斗中献身真理的先驱者,颂扬了他们维护真理的高尚精神。故事情节很流畅,引人入胜。音乐恰如其缝地渲染了灵异,惊悚的氛围。让人看过之后感觉这部电影就像酒心巧克力,吃到最后,发现浓郁的巧克力中别有醇香,回味许久。 二、电影音乐能够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电影音乐可概括表现人类最内在的心理体验和微妙丰富的感情状态。音乐最擅长的就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银幕上无法直观的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加强影片的感情色彩,从而促成整部影片与观众情感的契合。《八月迷情》讲述了孤儿奥古斯特·拉什(August Rush)为寻父母来到纽约,在遇到神秘陌生人(罗宾·威廉斯饰)后成为街头卖艺者,奥古斯特依

25部外国励志电影 必看

25部外国励志电影:必看 他们也许平凡,也许曾经懦弱,也许饱经坎坷,但是他们的努力,他们的执着总会让看着他们的人热泪盈眶,让看着他们的人对生活充满信心,这就是励志片的力量,以下就是迄今为止最好的25部励志片。 25.阿甘正传 阿甘正传使得汤姆汉克斯第二次得到了奥斯卡,同时也达到了自己事业上的巅峰。阿甘是一个智商低于常人的弱智,但是他却几乎是人类所有美德的集合,善良,孝顺,诚实,无知无畏地见证着各种历史,参加越战,与摇滚歌星见面,水门事件,阿甘一路跑来,收获了人生和真爱,也让人们相信,品格的力量远大于智商。 24.为人师表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表彰优良教师的动人作品。故事背景是以南美移民子女为主的洛杉矶加菲莆高中。原来任职电脑公司的伊斯克兰特为施展抱负到该校任教,因该校经费拮据没有电脑,只好改教数学。他用强悍的教学方式台阶驯服了以菲利浦为首的顽劣学生,并帮他们以高分通过了越级考试,不料竟被人怀疑为集体作弊。学生们为了澄清误会决定重考,师生之间合作无间,终创下合格人数之最高纪录,也为该校争取到购卖电脑的经费。是又一部以事实证明“有志者事竟成"的校园电影,男主角朴实有力的演出令人信服,拉蒙.门南戴兹导演对气氛的掌握也相当出色。 23.炎热的夏夜 本片获得第4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五项大奖,它不仅是一部侦察推理片,更是一部社会问题片。两位主角均有重磅级表演,反种族歧视的主题较少说教味。黑人影帝西德尼·波蒂埃在后来两部影片中再次扮演蒂贝斯这个角色:《神探黑金刚》(They Call Me Mister Tibbs,又译《全面大通辑》)和《神探勇闯毒龙潭》(The Organization,又译《黑金刚勇捣毒龙潭》)。20年后推出电视剧集。 22.鲁迪 改编自真人真事的励志电影,主人翁鲁迪自小梦想成为美式足球明星,在他所崇拜的教会大学校队中打球。但他家境贫寒,身材矮小,加上体育成绩平平,各方面条件都教他难以如愿。可是他丝毫不气馁,自己存钱去读先修班,并且混入大学部的球场打工,经历几个寒暑假的努力,鲁迪终于加入了大学足球队,但夹在众多大块头球员之中他根本没有出场的机会。直至最后一场比赛,队友们感动于鲁迪的毅力而逼令教练让他上场,鲁迪终于让专程前来看他比赛的父兄看到了一个不可能的奇迹。大卫.安斯保导演简洁有力地注释了“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主题,肖恩.阿斯廷生动地塑造了鲁迪的形象和精神,演出十分感人。21.史密斯先生到华盛顿 一名理想化的青年史密斯被挑选进参议院暂代病重的参议员空缺。当他来到国会大厦,却被一群贪污的政客所淹没,然而他坚持自己的信念,并谴责所见到的不法情事,试图改变美国参议院中腐化枉法的风气。 一个满怀理想的幼稚青年接替患病的老议员,到华盛顿开始其政治生涯。但迎接他的是一架摧毁一切的政治机器,他发现周围全是腐败的政客,为了私利或者小集团利益而不择手段。他坚守信念,抨击同僚的不良行径,试图改变美国参议院中腐化枉法的风气,遭到各方的压力。

中国第六代导演介绍

中国第六代导演以及作品介绍 以“代”来划分导演群,源自对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生的划分。比如,78级毕业的张艺谋、陈凯歌等人被统统归为中国导演群的第五代。这种划分大都来自评论家的需要,其本身与导演作品的风格、题材等等并无关系。沿用至今,“代”已经成为文艺界常用词语,比如新生代、晚生代等等。这里介绍的所谓“第六代”导演,并非严格意义上按照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生的划分,而是指当今中国影坛比较年轻的一拨导演。第六代导演的主要特点是以地下独立制片起家的居多,通常他们最早的影片无法获得公映,只能小范围放映,也有一些是特意去走小范围路线,为去国外拿奖而拍摄,但这些导演的最终命运都是一一浮上主流。 路学长主要作品: 《长大成人》、《非常夏日》、《卡拉是条狗》在年轻导演中,路学长算是年龄较大的一个(出生于1964年),严格地说,把他划分在第六代中,是出于其电影风格不类似于任何一个老导演,电影历程更和大部分的非主流导演不相符合。他的电影从一开始一直处于公映状态。 贾樟柯主要作品: 《小武》、《站台》、《任逍遥》、《世界》、《三峡好人》等。在所有独立电影导演中,贾樟柯已经成为最具有市场的一个。他是中国独立电影中比较幸运的一位导演。从《小山回家》在香港获奖,到《任逍遥》入围嘎纳电影节,再到《三峡好人》获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得奖是这位独立电影导演唯一的生存途径,也是他连续拍出电影的保证。贾樟柯出生于山西,在他的电影里,镜头大多对准了山西的小县城。在他的电影里,《小武》是他所有电影里最具影响力的一部,这也是使他一夜成名的一部电影。一方面由于在国外获奖众多,另一方面,让更多梦想独立执导电影的年轻人看到了一种可能。可以这么说,贾樟柯可能不是第一个把镜头转向当下的导演,但他是这一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导演。 到了《站台》、《任逍遥》,我们已经能够看出贾樟柯电影里存在有一些弊病,即做的痕迹过重,难免会显得矫揉造作。一方面是由于贾樟柯身上有一

现代主义电影与后现代主义电影的异同

姓名:陈碧梅 院系:海峡动漫系 年级: 专业:汉语言文学(媒体创意方向)学号:

摘要: 现代主义选入电影,要比它选入诗歌、绘画、音乐等晚一、二十年。1907至1914年,立体主义流行一时,而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则还处在幼年时期:无声的长故事片刚刚出现,蒙太奇技巧还在萌芽阶段。但电影毕竟是一种“二十世纪的艺术”,它对其他艺术的影响有着极强的接受力,所以在不多几年之后,在现代主义艺术革生的欧洲便开始了一场电影先锋运动,这是现代主义在西方电影中的第一次兴起。 现代主义电影是由表现传统的戏剧化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深入到表现人物内心更细微、更隐秘的情绪变化,探索人性中最本原的东西(张扬个人直觉和情绪),横向再现社会生活、任务情绪,注重任务情绪的自然流动(意识流)、使电影由视觉艺术升华为内心感受的艺术影片。 后现代电影并不把原叙事所追求的共时(即通过同一性的中心维系作用实现整体思想的一致,如电影“梦幻般完美的故事”、“逻辑缜密的对白”、“封闭的结构”以及“完满的结局”等)看作是自己的终极目的。后现代作品更倾向于打破求同的稳定模式,而强调差异的不稳定模式,或者说提倡语言游戏的异质多重本质,即多元式的话语异质。具体地说,就是从影片的“文本叙事”、“话语传达”到“受众接受”的各个层面都引入多元化的概念,不再强求故事、结构与电影文本内在表达的至全至美和接受共鸣,转而更宽容地面对影片各层面的断裂、局限、矛盾与不稳定性。 Modernism in the film, than it selected poetry, painting, music, twenty years later. From 1907 to 1914, cubism, popular, and the film as an art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long story silent just appeared, montage technique in bud stage. But the film is a kind of " Twentieth Century art ", its effect on other art has a strong capacity, so after a few years, in the modern art leather raw Europe began a movie avant-garde movements,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e rise of modernism in western movies. Modern movie is displayed by the traditional dramatic storyline and characters to depict the inner emotional changes more subtle, more intimate, explore the most primitive nature of things ( publicity personal intuition and emotion), lateral

论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论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一概述 电影音乐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电影的诠释纽带,一首好的电影音乐,对整个影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一部电影会由多首音乐相衬,以更好的衬托出电影需要表现的内容。 电影是综合艺术,从电影本体分析,它综合了文学、戏剧、摄影、美术、音乐……它年轻,有生命力,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电影具有形象、生动、丰富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可以表达出具体而深刻的思想内容,这恰好与音乐的抽象性互为补充,两者结合相得益彰。 音乐,无疑是电影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我称之为电影的“第二台词”。因为音乐的出现,往往伴随着宏大的场面或重大事件,以及片中人物心理的比那些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事物。这其中,电影音乐起到了巧妙的解说作用。使观者或情绪激昂,心潮澎湃,或心悬一线,紧张窒息。绝妙的配乐可谓电影中的点睛之笔。早在无声电影时代,每个电影场都会有一位钢琴师或一个乐队,负责按一首专门写好的乐谱或按影片公司明确提供的暗示,用音响为画面伴奏。正如李.R.波布克[1]所说:“从为无声片伴奏而在蹩脚钢琴上敲出第一个音符起,音乐就一直是电影影像的一个忠实伴侣。”即使是影史上早期的默片都离不开音乐,更足见其重要性。 电影音乐指的是电影中所有听得到的音乐。至于电影歌曲,也可以说就是指所有出现在电影里的歌曲。电影音乐和歌曲,也专指作曲家为影片创作的音乐和歌曲。电影音乐和电影歌曲是电影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音乐艺术的一种新体裁。任何电影在美学层面上都不是现实本身,它是一种现实感,终究不是社会学层面的作品。而电影音乐和电影歌曲能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戏剧性和气氛。电影音乐始终在电影表演中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音乐同别的姊妹艺术一样,它能表现人们在生活中所渴望的东西;同时它又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类的喜怒哀乐等各种各样的感情;另外,它又有极强的感染力,是鼓舞斗志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 在电影艺术中,许多宏大的场面,用了合适的、气势磅礴的乐曲或配唱,那就可以发挥语言所发挥不了的作用了;电影中要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内心活动或表现突发的事件,紧张、恐怖、激烈的场面,或对景物的描绘,或加强对影片中悲欢离合等情节的渲染等等,对以上各方面,电影音乐都起着巨大的、积极的、不可缺少的作用。电影歌曲,只是歌曲本身,仿佛黑夜中的星光,虽不能照彻黑暗,却使电影增添了一丝光亮。 二影片《ONCE》 我们可能经常会在地铁站、天桥上看到弹着吉他卖唱的艺人,也许是现代城市的生活步伐过于快节奏了,我们大多数时候只是轻轻一瞥然后继续行色匆匆,甚至没有时间琢磨一下自己刚刚听到的是什么歌……2006年约翰?卡尼[2]导演的爱尔兰电影《ONCE》就叙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电影中的男主人公(格伦?汉塞德[3]饰)就是一名在街头卖艺的小伙子,地点则切换成了爱尔兰的首府都柏林。他是与众不同的,不会弹奏那些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以赚观众缘,反而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中无法自拔,丝毫不会受到身边环境的打扰,几乎要与城市一角的黑暗与晦涩融为了一体。 然而这一切,都在一个傍晚发生了变化。在拥挤的都柏林街头,一把破吉他,低沉迷人的的嗓音,无人问津的街头演奏,一曲《The Healing Has Begun》,影

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

浅析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

————————————————————————————————作者:————————————————————————————————日期: 2

浅析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电影;电视剧;音乐 【论文摘要】:影视作为一种视听艺术的结合,"声音"的创作在现在愈加被艺术创作者们所重视。影视当中的"声音"成为与画面同等重要有时又更为突出的一个主要元素。而人们到底如何才能更好的理解剧中音乐所表达的内涵以及音乐能给观众带来什么,便是以下要探讨的问题。 影视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通过声、光、电、磁和机械来完成的,并通过画面语言、文学语言、音乐音响语言来完成的。而音乐作为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的表达元素,在影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电影与音乐是骨肉相连的事物。人们的眼睛和耳朵在同一时间接受讯息,视听觉共同作用于我们的大脑,音乐推动着剧情的发展,并且一直保持着和画面的节奏统一。 一、主题歌 主题歌是电视剧歌曲的一种,通常用以表现电视剧主题、塑造电视剧基本形象或情绪,是全部音乐的核心,是对整部剧的概括和浓缩。主题歌有歌词,使音乐有了具体的文学形象,而它所表达的情感容易撞击观众的心灵,因此更容易为观众所接受。同时也比较容易传唱,在受众群中存在着广泛的影响。主题歌可以重复出现,也可根据剧中内容的需要,在音乐或歌词上作相应的变化处理。 例如大家都非常了解的台湾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主题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成为如今子女对母亲表达爱意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首歌。可见,作为统领整部剧作的首领,主题音乐或主题歌作为一种标志常常最容易被人们记住;再如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电视剧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仅一百单八将中,就有三十多人具有鲜明性格,而林冲、李逞、鲁智深、宋江、武松等最为鲜明,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主题歌创作的极为成功,更加深对剧中人物以及故事情节的理解。而本剧的主题歌《好汉歌》,由易茗作词、赵季平作曲、刘欢演唱。歌曲的旋律粗犷、豪放、常出现七度、八度大音程的跳跃,歌词直接表现了梁山好汉的豪放不羁,把起义的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英勇气节发挥发挥的淋漓尽致。每一句都有叹词或象声词、助词,很生活化。整首歌曲生动、有气势、很受欢迎。在当时红极一时,传唱于大江南北,可见一首好的主题歌对一部电视剧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主题音乐 “主题音乐是一部片子的核心音乐,它紧紧围绕主题思想、主要内容和中心人物,形成一定的音乐形象,起深化主题的作用。一般在片中主要段落、主要人物或体现主题思想的时候出现。”通常主题音乐是以器乐曲形式出现,也有采用人声哼唱形式出现的乐曲。音乐在剧中的其他时候可能会以主题音乐的变奏形式出现,起辅助作用。确切地说主题音乐是最能反映剧作主题的元素,深化主题故事及人物的思想,并且能起到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是一部剧组的灵魂和精华。 影片《菊豆》中,主题音乐《铃儿歌》在影片中出现十处之多,且形式多样,在配器、速度、节奏上配合影片进行变化,正符合剧中人物的微妙的、复杂的情感。剧中杨天青偷看菊豆洗澡那场戏,当菊豆脱下衣服,裸出满身伤痕,此时埙音乐响起,凸现一种悲凉的气氛,展露无遗的是菊豆的伤心无奈和天青的怯懦。片中挡棺拦路那场戏,按照祖宗的老规矩得挡七七四十九回,在挡第二回的时候,吹拉弹奏的一切客观音乐转瞬消失,伴随着二人挡棺的叫喊声逐渐淡出,乐器埙逐渐登场,悲凉的气氛立即升华,二人“挡棺”结束后,暂时的释放让二人瘫坐在地上,无奈的哭泣。杨金山的偶然死亡本预示二人灾难结束,以为可以过平静的日子,可这种悲凉的音乐仿佛也正是预示了今后日子的凄惨。 三、背景音乐 背景音乐指出现在影视剧中,伴随或穿插在其中的音乐,一般多为器乐,也称作配乐。背景音乐可以是专门创作的,也可以是剧中主题歌或者主题音乐的变化发展。它们可以是大段的使用,也可能根据剧情的需要零散的使用,可以在剧中出现一次,也可以出现多次。其作用是为了渲染气氛,增强故事或者景物的表现力,起到和人们的心灵产生共鸣的作用。

十部青春励志电影,让梦想与青春一同成长!

引导语:在你的生命中,是否有那么一些故事让你难忘,在你的成长中,是否有那么一些电影会让你刻苦铭心?十部青春励志电影,让爱与青春一同成长! 青春励志电影之一:《喜剧之王》 是星爷最喜欢的一部电影,这我早有耳闻。“其实,我是一个演员”,这句经典台词不知激励了多少人,不知让多少懦弱者勇敢,让多少脆弱着坚强,让多少迷茫者找到出口!历经多少年之后,当我们再细细地看一遍这部电影,心里对星爷的奋斗史又多了一些敬佩。每个人都在追求着自己的梦醒。在这个空虚的世界,只有梦想在陪着自己。只有这样,自己,永远不会倒下。而通往梦想大陆道上的机会,都是靠自己争取来的! 青春励志电影之二:《永不妥协》 一个单身母亲,带着三个孩子,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社会地位低下,数度求职而被拒,银行帐户上只有十四元钱,车停在道上挨罚单,还被其他的车撞……一个在事业、家庭、爱情之间摸爬滚打、不辞辛劳的女人,心直口快,善良机敏,偶尔还有些粗俗。她先是为自己的权益而战,继而为公众的权益而战,把公众的权益当作了自己的权益。爱害人痛苦的样子,令她深感同情,而别人的信赖,也令她找到了自我的价值,她的直觉,最终引导她走向了更高远的目标,完成了一件别人无法想像的事,可以说是奇迹。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轻言放弃,正如片名:永不妥协。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女人,被朱丽娅罗伯茨演得细腻入微。 十大青春励志电影之三:《独自等待》 这是很现实的一部影片,在独自等待的人生旅途中,每一个青涩生命不断努力实践着梦想,在不知不觉中体味到成长的真实滋味…… “献给那个从你身边溜走的人”,所有看过电影的朋友,都无法不被这句话打到吧。不管你阅人无数,还是至今孤独,你的身边,肯定有那么一个或者一些人。你爱的时候,她不爱你,你不爱的时候,她爱你,感情就这样不受控制地横冲直撞…… 十大励志电影之四:《歌舞青春》 身为篮球天才的男孩Troy 并没有排斥众人的希望,也没有放弃追求的梦想,成为一个快乐自信的人。Gabriella 的智力超群,她将学习和兴趣很好地兼顾,因为她有别人给予的鼓励和信赖。Troy 有了朋友的支持和父亲的理解,从一个除篮球之外闭口不谈的男孩变成一个热情合群的人。他们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想法。看了这部影片,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凡事不要被局部影响而导致自己无法在竞争中真正快乐,只有勇于面对,才能得到!美国首播之后,该片随即在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新加坡、东南亚、中国等国家不断创造新的收视佳绩,全球已吸引超过1亿7千万收视人次,一股强劲的“歌舞青春”热潮正在世界范围内蔓延。该剧之所以深受众多年轻观众喜爱并获得巨大成功,关键在于男女主角清新脱俗的形象和动感精彩的歌舞表演以及健康向上的价值观—鼓励青少年坚持追逐自己梦想的积极和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再加上琅琅上口的青春流行摇滚乐,让这部原创电影回味无穷。影片以歌舞这个世界性的语言,鼓励青少年相信自己、表达自己、不断地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十大青春励志电影之五:《一球成名》

中国历代导演及代表作品

第一代导演 -- 中国电影的拓荒者 中国电影始于1905年,由丰泰照相馆老板任景丰出资,刘仲伦摄影的京剧《定军山》。这部电影是对戏剧舞台上表演内容的忠实记录,摄影机摆放的位置也是在观众席,因此这部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一部戏剧纪录片。早期的中国电影与戏曲有着密切的关系,又受到当时被称为文明戏的话剧的影响,所以,这个时期的电影又叫做“影戏”。1913年,郑正秋与张石川合作拍摄了《难夫难妻》,进行独立的电影剧本创作,开始尝试摆脱戏曲舞台的框范,被夏衍誉为“给中国电影事业铺下了第一块奠基石”。他们也就成了中国的第一代电影人,中国的“第一代导演”。 第一代导演指默片时期的电影导演,大致活跃于上世纪初叶到20年代末。这一代导演约100人左右,代表人物有郑正秋、张石川、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等,其中尤以郑正秋、张石川的成就为大。他们作为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既缺乏经验,拍摄条件又非常简陋的情况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长故事片《黑籍冤魂》、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第一部劳工片《劳工之爱情》、第一部体育片《二对一》、第一部系列电影《火烧红莲寺》 ( 先后拍了十八集 ) 。就艺术技巧而言,第一代导演还处于摸索阶段。 第二代导演 -- 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中国“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这一代导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东山、费穆。“第二代导演”的突出贡献是完成了中国电影从默片到有声片的转变。在艺术上,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同时,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逐渐摆脱舞台的局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之长。第二代导演是在左翼电影运动影响下开始电影创作的,他们遵循反帝反封建的制片路线,追随时代前进步伐,贴近社会生活,摄制了一大批表现工人、农民、妇女和知识分子生活和斗争的影片。他们的代表作有吴永刚的《神女》、程步高的《春蚕》、费穆的《城市之夜》、孙瑜的《大路》、朱石麟的《慈母曲》、史东山的《女人》、蔡楚生的《渔光曲》以及沈西苓、袁牧之的《桃李劫》等。 第三代导演 -- 中国电影的经典打造 建国后走上影坛的导演艺术家,人称中国电影导演的“第三代”。这一代导演主要有成荫、谢铁骊、水华、崔嵬、凌子风、谢晋、王炎、郭维、李俊、于彦夫、鲁韧、王苹、林农等,他们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深入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等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第三代导演的活跃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到 1965 年文革前为第一阶段。优秀作品有成荫的《南征北战》,水华的《白毛女》,崔嵬的《青春之歌》、《小兵张嘎》,谢铁骊的《早春二月》,谢晋的《女篮五号》等。第二阶段是 1966 年至 1976 年的文革十年。除了《创业》、《海霞》、《闪闪的红星》几部较好的影片之外,故事片创作几乎一片空白,中国电影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第三阶段是文革结束后,已过中年的第三代导演拍摄了大批佳作,进入艺术上的丰收期,如《芙蓉镇》、《鸦片战争》、《骆驼祥子》、《边城》、《春桃》等。第三代导演的创作时期也是中国电影的曲折发展时期。 第四代导演 -- 中国电影的夹缝生存者

第二章 现代电影的里程碑

第二章现代电影的里程碑 1927年,美国华纳公司拍摄的《爵士歌王》是第一部有声片,声音元素的加入使电影走向了视听合一的复合型艺术之路。 《公民凯恩》和《罗生门》是传统电影和现代电影的分水岭。 第一节奥逊·威尔斯和《公民凯恩》 一、奥逊·威尔斯的生平与创作 奥逊·威尔斯(Orson Welles 1915-1985):美国电影导演、演员、编剧和制片人。 1915年出生于美国,有“好莱坞神童”之誉。1941年,25岁之时自编自导自演《公民凯恩》。 著名电影理论家巴赞说他即使只拍摄了三部重要影片(指《公民凯恩》、《安倍逊大族》和《上海小姐》),也有资格在为电影庆功的凯旋门的显赫位置上刻下他的名字。 二、《公民凯恩》(Citizen Kane)赏析 研究者们认为,在电影史上,现代电影和传统电影的分界线是以《公民凯恩》为标记的,它因此被誉为一座“现代电影的里程碑”。

《公民凯恩》的突破性: 首先,影片最大的成就,在于影片所包含的丰厚复杂及新颖深刻的现代意蕴。这主要体现在影片所塑造的凯恩形象的复杂性及其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上。 影片中凯恩形象的塑造是在五个人物不同的回述中展开的,每个叙述者在追述凯恩人生历程时分别带有叙述者独特的感情烙印以及各自不同的主观评价,最后,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的凯恩。 如导演威尔斯所说:“关于凯恩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就像关于任何人的真相一样,只能根据有关他的说法的全部总和予以推测。”这使得影片具有了存在主义哲学阐释的意味。 凯恩性格的多重性,他的反抗、进取,他对财富的占有欲、他强烈的自我意识,以及他最后情感追求上的失败者,他孤寂落寞的晚年。一方面,隐含了对资本社会人性异化、对现代性的深刻反思;另一方面,这一形象还代表了一种独特的美国性格,隐喻了整个美国文化精神和文化形象。

浅谈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浅谈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如果世界上少了声音,那会是怎样?尽管一切都没有改变,人还是一样的忙碌,风景还是一样的美丽,什么都不缺,什么都不少,唯独没有了声音,那样的世界我无法想象。没有声音,一切都是寂静的,所有的事物好像笼罩在死亡中一样,沉寂,没有生机,如同是等待死亡的绝望,让人窒息。没有声音的世界,无法忍受。一对在月球上的情侣,无法用声音传达彼此的爱意,只能流着泪,无助的做着手势,那样的情形让人心碎,让人无法喘息。 声音在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人们通过声音传递信息。相爱的人经由声音传达爱意;悲伤的人用痛苦的嚎叫发泄自己的哀伤;无情的人说出冷漠的话让人无法接近······声音的一个最大也是最好的代表,就是音乐。没有人可以否定音乐的重要性,为了让人们能听到更好的音乐,从而衍生出音乐人,音乐家,歌手这些职业。除了那些听力有障碍的人,每个人每天都能听到音乐,不同风格的,不同类型的,不同人的。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人们不管是在烦恼的,悲伤的时刻,还是快乐的,幸福的时候都会听音乐,音乐带来的意境会让你忘了所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可以改善人的性格。音乐拖出了人性本质里的善良、对爱与被爱的向往、对社会的理解、对人与人之间最真诚的感觉。美国著名作曲家科普兰问:“音乐有意义吗?”当然。海顿说:“艺术的真正的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而音乐作为艺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我们生活和心情的调节剂,也是我们心灵的彼岸,精神的家园。庄重肃穆的音乐使人沉稳如山,轻快活泼的音乐使人飘忽如云,舒缓悠扬的音乐使人心静如水。音乐是你急躁不安是的一针镇定剂,是你忧伤感怀时的一抹笑容,是你灰心沮丧时的一句鼓舞,是你幸福快乐时的一个拥抱。生活中不能没有声音,无法缺少音乐,电影中也是同样。 电影是导演的艺术,但更准确地说,它是在导演统领下的一个群体的艺术。导演、编剧、录音、摄影、音乐、美术六大组成部分,少了其中一个电影就不存在。而音乐与电影更是骨肉相连。 首先,电影是音画艺术,眼睛和耳朵两个器官是在第一时间接收信息的。人们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的一大原因,就是想听声音刺激。电影从无声发展到有声,这也正是人们对动作效果和声音的需求,期望能有除了摄影美术之外的表达形式。你所看过的好莱坞大片,从开始到结束,大量的音乐充实着剧情的不断发展。甚至于当电影出现某种色调时,音乐都能起到增强作用。 其次,电影具备多种节奏功能,比如主观节奏、客观节奏、导演心理节奏和观众心理节奏等等。只有音乐这种形式和电影在节奏上是非常统一的,其它艺术形式就略差一些。音乐可以通过不同的音乐节奏和音乐语言,来表达这些节奏,迎合故事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场景。从某种程度上说,音乐对电影的作用是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的。”王黎光曾对他的研究生们做过一个实验,为他们放映《加勒比海盗》的同时,将国际声道的声音频道全部关掉,结果不出20分钟,有人就看不下去了。 音乐进入电影以后,就成为电影这个综合艺术的一个有机部分,是一种新的音乐体裁。而音乐在电影中作用,从奥斯卡金像奖中设置了最佳音乐奖,就可以得知。

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电影;电视剧;音乐 【论文摘要】:影视作为一种视听艺术的结合,"声音"的创作在现在愈加被艺术创作者们所重视。影视当中的"声音"成为与画面同等重要有时又更为突出的一个主要元素。而人们到底如何才能更好的理解剧中音乐所表达的内涵以及音乐能给观众带来什么,便是以下要探讨的问题。 影视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通过声、光、电、磁和机械来完成的,并通过画面语言、文学语言、音乐音响语言来完成的。而音乐作为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的表达元素,在影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电影与音乐是骨肉相连的事物。人们的眼睛和耳朵在同一时间接受讯息,视听觉共同作用于我们的大脑,音乐推动着剧情的发展,并且一直保持着和画面的节奏统一。 一、主题歌 主题歌是电视剧歌曲的一种,通常用以表现电视剧主题、塑造电视剧基本形象或情绪,是全部音乐的核心,是对整部剧的概括和浓缩。主题歌有歌词,使音乐有了具体的文学形象,而它所表达的情感容易撞击观众的心灵,因此更容易为观众所接受。同时也比较容易传唱,在受众群中存在着广泛的影响。主题歌可以重复出现,也可根据剧中内容的需要,在音乐或歌词上作相应的变化处理。 例如大家都非常了解的台湾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主题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成为如今子女对母亲表达爱意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首歌。可见,作为统领整部剧作的首领,主题音乐或主题歌作为一种标志常常最容易被人们记住;再如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电视剧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仅一百单八将中,就有三十多人具有鲜明性格,而林冲、李逞、鲁智深、宋江、武松等最为鲜明,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主题歌创作的极为成功,更加深对剧中人物以及故事情节的理解。而本剧的主题歌《好汉歌》,由易茗作词、赵季平作曲、刘欢演唱。歌曲的旋律粗犷、豪放、常出现七度、八度大音程的跳跃,歌词直接表现了梁山好汉的豪放不羁,把起义的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英勇气节发挥发挥的淋漓尽致。每一句都有叹词或象声词、助词,很生活化。整首歌曲生动、有气势、很受欢迎。在当时红极一时,传唱于大江南北,可见一首好的主题歌对一部电视剧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主题音乐 “主题音乐是一部片子的核心音乐,它紧紧围绕主题思想、主要内容和中心人物,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