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呼吸的测定和方式判断专题

细胞呼吸的测定和方式判断专题
细胞呼吸的测定和方式判断专题

细胞呼吸的测定和方式判断专题

【网络构建】关键处填充,连接处思考,问号处回答。

细胞呼吸方式判断(装置原理注意事项)

细胞呼吸细胞呼吸的测定(装置原理注意事项)

【知识精讲】

一、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

【例题】(13·江苏)将图中果酒发酵装置改装后用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下列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A. 探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呼吸方式时打开阀a

B. 经管口3取样检测酒精和CO2的产生情况

C. 实验开始前对改装后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

D. 改装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与管口2连通

【例题】(14·江苏)(多选)某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发酵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装置可阻止空气进入,用于果酒发酵

B. 该装置便于果酒发酵中产生的气体排出

C. 去除弯管中的水,该装置可满足果醋发酵时底层发酵液中大量醋酸

菌的呼吸

D. 去除弯管中的水后,该装置与巴斯德的鹅颈瓶作用相似

【例题】(15·江苏)右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越快

B. 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

C. 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J”型增长

D. 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

【小结】

1、欲确认某生物的呼吸类型,应设置两套呼吸装置,如下图所示(以发芽种子为例):

实验现象

结论

装置一液滴装置二液滴

不动不动只进行产乳酸的无氧呼吸或种子已死亡

不动右移只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左移右移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左移不动只进行有氧呼吸或进行有氧呼吸和产乳酸的无氧呼吸

2、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1)装置及相关解读

(2)实验成功关键点分析

①实验装置:甲组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乙组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②a瓶内液体是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其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以保证使第三个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排除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③图中可检测到CO2的为c、e,相比而言,c中CO2产生量既多又快。

④图中可检测到酒精的只有d,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是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条件澄清的石灰水的变化/出现变化的时间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甲组(有氧)变混浊/快无变化

乙组(无氧)变混浊/慢出现灰绿色

⑥实验结论: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CO2多且快,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细胞呼吸能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CO2。

二、细胞呼吸的测定

【例题】某科研人员将绿色的小麦叶片放在温度适宜的密闭容器内,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测定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分析回答:

(1)小麦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CO2进入叶肉细胞后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

(2)B点时,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A点以后的短时间内,叶片细胞内C3的量将。

(3)在0~5min内,该容器内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在5~15 min内,该容器内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小,这是因为。(4)如果小麦叶片的呼吸速率始终不变,则在5~15 min内,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用氧气产生量表示)是mol/min。

(5)同一小麦植株的底部叶片呼吸作用强度比顶部叶片弱,其内部原因最可能是

(1)叶绿体[H]和ATP (2)等于减少(3)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光合作用使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逐渐减少,光合作用速率逐渐下降(4)6 ×10-8 (5)底部叶片衰老,酶活性降低

【小结】

1、装置

2、指标:测得的氧气吸收量(即空气中O2的减少量)或二氧化碳释放

量(即空气中CO2的增加量)

3、原理:组织细胞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CO2被NaOH溶液

吸收,使容器中气体压强减小,刻度管内有色液滴左移。单位时间

内液滴左移的体积即表示呼吸速率。

4、物理误差的校正

(1)如果实验材料是绿色植物,整个装置应遮光处理,否则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干扰呼吸速率的测定。

(2)如果实验材料是种子,为防止微生物呼吸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应对装置及所测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3)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将所测的生物材料灭活(将种子煮熟),其他条件均不变。

【当堂训练】1、右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氧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最弱

B. 氧浓度为b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无氧呼吸的1/5

C. 氧浓度为c时,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D. 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2、呼吸熵(RQ=释放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气体积)表示生物用于有氧呼吸的能源物质的不同。测定发芽种子呼吸熵的装置如图所示。关闭活塞,在25 ℃下经20 min读出刻度管中着色液滴移动距离。设装置1和装置2的着色液滴分别向左移动x mm和y m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测得x=180 mm,y=50 mm,则该发芽种子的呼吸熵是(保留两位小数)

B. 若发芽种子仅进行有氧呼吸,且呼吸熵小于1,则分解的有机物可能为脂肪

C. 为使测得的x和y值更精确,还应再设置对照装置

D. 若呼吸底物是葡萄糖,且测得x=300 mm,y=-100 mm(向右移动了100 mm),则可推断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摩尔比值是1∶2

细胞呼吸方式判定

细胞呼吸方式的判定 四川平昌二中(636400) 杨振华 有氧呼吸,化学反应式为:C 6H 12O 6+6O 2+6H 2O ?→?酵 6CO 2+12H 2O+能量 无氧呼吸,化学反应式为:C 6H 12O 6?→?酵 2CO 2+2C 2H 5OH+能量 分析上面两个化学反应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判定细胞呼吸的方式: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判断 如果消耗氧气,则一定是有氧呼吸;如果产物中有水,则一定是有氧呼吸;如果产物中有酒精或乳酸,则为无氧呼吸。 例1、现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 2的相 对量如下图所示。问:在氧浓度为a 时 A 、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B 、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约67%用于无氧呼吸 C 、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约33%用于无氧呼吸 D 、酵母菌停止无氧呼吸 解析:在氧浓度为a 时,酒精的量为6mol ,则此时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答案A 和D 错误。多少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氧浓度为a 时,CO 2的量为15mol ,酒精的量为6mol ,根据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推知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也应是6mol ,所以有氧呼吸产生的CO 2量应为9mol ,据反应式可计算出它们分解的葡萄糖分别为3mol (无氧呼吸)和1.5mol (有氧呼吸)。因而用于有氧呼吸的葡萄糖所占的比例为1.5/1.5+3=1/3。答案B 。 2、根据反应场所判断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无氧呼吸(细胞质基质中)。 例2、下列四支试管中分别含有不同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茵细胞制备物。在适宜温度下,会严生C02 的试管有 ①葡萄糖+细胞膜已破裂的细胞 ②葡萄糖+线粒体 ③丙酮酸+线粒体 ④葡萄糖+细胞质基质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④ 解析:首先要明确四支试管所含有的细胞结构,①试管是细胞膜已破裂的细胞,即含有酵母菌全部细胞内容物,而②、③、④则分别含线粒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其次要明确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存在时,葡萄糖第一阶段分解成的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彻底分解成C02和水;在没有氧气存在时,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酒精和C02,第三要明确各细胞结构所能直接利用的物质,如线粒体只能直接利用丙酮酸并将其氧化分解,而对葡萄糖则不能直接利用。答案:B 。 3、根据反应中的物质的量关系进行判断 根据反应中的物质的量关系,进行判断具体的推理思路如下: (1)当 02 2 =CO O 时,即消耗的O 2量=O ,气体的总体积增加,只有无氧呼吸。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难点问题剖析

细胞呼吸难点问题剖析 一、判断细胞呼吸方式 (底物以葡萄糖为例) 1、原理 有氧呼吸: C 6H 12 O 6 +6O 2 +6H 2 O→(酶)→6CO 2 +12H 2 O+能量 无氧呼吸: C 6H 12 O 6 →(酶)→2CO 2 +2C 2 H 5 OH+能量; C 6H 12 O 6 →(酶)→2C 3 H 6 O 3 +能量 2、具体方法——根据CO 2的释放量和O 2 的消耗量判断 ①若CO 2释放量=O 2 吸收量,则该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 ②若不消耗氧气,只产生二氧化碳,则该生物只进行无氧呼吸; ③若CO 2释放量多于O 2 吸收量,则该生物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④若既无O 2的吸收也无CO 2 的释放,则该生物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为 乳酸)或该生物已死亡 例1: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 2和O 2 体积变 化的相对值如表。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 2 外还有酒精和乳酸 B.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 C.c条件下,不进行无氧呼吸 D.d条件下,产生的CO 2 全部来自线粒体 解析:a条件下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其产物是CO 2 和酒精。b条件下 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消耗体积为3的O 2 ,产生 体积为3的CO 2,消耗葡萄糖的相对量为0.5;无氧呼吸产生体积为5的CO 2 , 消耗葡萄糖的相对量为2.5。d条件下只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CO 2 全部来自线粒体。答案:D。 变式训练:

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 的C 2H 5 OH和CO 2 的量如表所示。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A.a浓度时,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等于无氧呼吸速率 B.b浓度时,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大于无氧呼吸速率 C.c浓度时,有50%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 D.d浓度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未进行无氧呼吸 解析:a浓度时,产生CO 2 的量与酒精的量相等,说明此时酵母菌只进 行无氧呼吸;b浓度时,无氧呼吸产生的CO 2 量为6.5 mol,有氧呼吸产生 的CO 2 量为6 mol,故无氧呼吸速率大于有氧呼吸速率;c浓度时,无氧呼 吸产生的CO 2 量为6 mol,此时消耗的葡萄糖量为3 mol,有氧呼吸产生的 CO 2 量为9 mol,此时酵母菌消耗的葡萄糖量为1.5 mol,故有2/3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酒精发酵;d浓度时,无酒精产生,说明此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答案:D。 二、坐标曲线判断 注:纵坐标表示CO 2 释放量的相对值 图A:在一定范围内,CO 2的释放量随着O 2 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则为有 氧呼吸。 图B:CO 2的释放量随着O 2 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即在O 2 存在下细胞 呼吸受到抑制,则为无氧呼吸。 图C:在O 2浓度为0时,有CO 2 的释放,说明此时只进行无氧呼吸;之 后随着O 2浓度的增大,CO 2 的释放量减少,O 2 浓度继续增大,CO 2 的释放量又 逐渐增大,说明有氧呼吸逐渐增强,无氧呼吸逐渐减弱,最后只进行有氧呼吸。 例2:某种绿色植物在黑暗环境中,在不同的氧浓度下,O 2吸收量和CO 2 生 成量的变化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细胞呼吸方式的计算和判定

细胞呼吸方式的判定和计算 一、有关细胞呼吸计算的规律总结 规律一:细胞有氧呼吸时CO2:O2=1:1,无氧呼吸时 C02:02=2:0。 规律二: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酒精发酵与有氧呼吸产生的CO2物质的量之比为1:3。 规律三:产生同样数量的ATP 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9:1。 规律四:在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气体变化计算及酶速率比较时,应使用C6H12O6+6H2O+602→6CO2+12H20+能量 和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这两个反应式,并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规律进行解答。 规律五:如果在题干中没有给出所要计算的具体数值,只有体积比,则可将此比值当成实际体积(或物质的量)进行计算,最后求解。 二、 判定细胞呼吸的方式 有氧呼吸:C6H12O6+6H2O+602→6CO2+12H20+能量 无氧呼吸:C 6H 12O 6?→? 酵 2CO 2+2C 2H 5OH+能量 分析上面两个化学反应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判定细胞呼吸的方式: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判断 如果消耗氧气,则一定是有氧呼吸;如果产物中有水,则一定是有氧呼吸;如果产物中有酒精或乳酸,则为无氧呼吸。 例1、现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 2的相对量如下图所示。问:在氧浓度为a 时 A 、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B 、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约67%用于无氧呼吸 C 、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约33%用于无氧呼吸 D 、酵母菌停止无氧呼吸 2、根据反应场所判断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无氧呼吸(细胞质基质中)。 例2、下列四支试管中分别含有不同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茵细胞制备物。在适宜温度下,会严生C02的试管有 ①葡萄糖+细胞膜已破裂的细胞 ②葡萄糖+线粒体 ③丙酮酸+线粒体 ④葡萄糖+细胞质基质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④ 3、根据反应中的物质的量关系进行判断 根据反应中的物质的量关系,进行判断具体的推理思路如下: (1)当消耗的O 2量=O ,气体的总体积增加,只有无氧呼吸。 (2)当 4 3 22=CO O 时,气体的总体积增加,既有有氧呼吸又有无氧呼吸,

高中生物考点练习:细胞呼吸(解析版)

高中生物考点练习:细胞呼吸 一、单选题 1.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连通CO2和O2传感器的100 mL锥形瓶中,加入40 mL活化酵母菌和60 mL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培养液中的O2和CO2相对含量变化见下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t1→t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 B.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快 C.若降低10 ℃培养,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缩短 D.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 【答案】C 【解析】t1→t2,培养液中O2相对含量下降,但与O→t1段相比,下降幅度变小,故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A正确;t3时,培养液中O2相对含量比较低,酵母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t1时,培养液中O2相对含量较高,酵母菌主要进行有氧呼吸。t3时无氧呼吸产生CO2的速率与t1时产生CO2的速率近似相等,相同量的葡萄糖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比有氧呼吸少,可见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快,B正确;由题意可知,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获得的,若降低10 ℃培养,则呼吸速率下降,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延长,C错误;因酵母菌在后期进行了长时间的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故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会变成灰绿色,D正确。 2.下图是测定发芽种子的呼吸类型所用装置(假设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并且不考虑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甲装置液滴左移,乙装置液滴不动,说明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 B.如果甲装置液滴不动,乙装置液滴右移,说明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

C.如果甲装置液滴右移,乙装置液滴左移,说明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D.如果甲装置液滴左移,乙装置液滴右移,说明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C 【解析】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液滴移动代表氧气消耗量,乙中是蒸馏水在无氧呼吸时消耗氧气和产生二氧化碳量相同,液滴不会变化,如果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液滴向右移动。甲装置液滴左移,乙装置液滴不动,说明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故A正确。甲装置不动说明有无氧呼吸,乙装置右移说明只进行无氧呼吸,故B正确。在以葡萄糖为底物时如果没有外界因素干扰甲不会右移乙不会向左移动,故C错误。甲左移说明有有氧呼吸,乙向右说明有无氧呼吸,因此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故D正确。 3.下图装置用以测量小白鼠的呼吸过程中气体消耗的情况。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经数小时后U形管a、b 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A.a处上升,b处下降 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下降,b处上升 D.a、b两处都不变 【答案】C 【解析】因为小白鼠呼吸利用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装置内的压强减小,故b处上升,a处下降。 4.下面三个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方式及其产物(呼吸底物都为糖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甲装置可用于探究细胞呼吸是否产生热量

细胞呼吸的测定和方式判断专题

细胞呼吸的测定和方式判断专题 【网络构建】关键处填充,连接处思考,问号处回答。 【知识精讲】 一、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 【例题】 (13·江苏) 将图中果酒发酵装置改装后用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下列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A. 探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呼吸方式时打开阀a B. 经管口3取样检测酒精和CO 2的产生情况 C. 实验开始前对改装后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 D. 改装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与管口2连通 【例题】(14·江苏)(多选) 某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发酵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装置可阻止空气进入,用于果酒发酵 B. 该装置便于果酒发酵中产生的气体排出 C. 去除弯管中的水,该装置可满足果醋发酵时底层发酵液中大量醋酸菌的呼吸 D. 去除弯管中的水后,该装置与巴斯德的鹅颈瓶作用相似 【例题】(15·江苏)右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越快 B. 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 C. 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J ”型增长 D. 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 【小结】 1、欲确认某生物的呼吸类型,应设置两套呼吸装置,如下图所示(以发芽种子为例): 细胞呼吸的测定(装置?原理?注意事项?)

2、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1)装置及相关解读 (2)实验成功关键点分析 ①实验装置:甲组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乙组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②a 瓶内液体是质量分数为10%的NaOH 溶液,其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以保证使第三个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排除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③图中可检测到CO2的为c 、e ,相比而言,c 中CO2产生量既多又快。 ④图中可检测到酒精的只有d ,d 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将B 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是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⑥实验结论: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CO2多且快,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细胞呼吸能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CO2。

判断细胞呼吸方式的习题

题型二 :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综合分析: 1 反应方程式: C 6H 12O 6 2C 2H 5OH (酒精)+ 2CO 2 + 少量能量 C 6H 12O 6 + 6O 2+ 6H 2O 6CO 2 + 12H 2O +能量 2 分析: (1) 不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只进行无氧呼吸。 (酒精量等于二氧化碳量) (2)二氧化碳释放量等于氧气吸收量,只进行有氧呼吸。 (无酒精产生) (3)二氧化碳释放量大于氧气吸收量,既有有氧呼吸,又有无氧呼吸。 (酒精量大于二氧化碳量) 这时,突破口应选择氧气,或者是酒精。 1 (2006年上海)一密闭容器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1小时后测得该容器中O2减少24ml ,CO2增加48ml ,则在1小时内酒精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 氧呼吸的D A .1/3倍 B .1/2倍 C .2倍 D .3倍 2 现有一瓶掺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液,吸进氧气的体积与放出二氧化碳的体积之比为1:2,这是因为 A ( ) A .有1/4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B .有1/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C .有1/2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D .有2/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酶 酶

(十二)右图所示是检测气压变化的密闭装置。反应瓶和中心小杯中放置有关实验材料和试剂。关闭活栓后,U形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气体体积的变化。实验开始时将有关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积变化)。课题小组同学利用该装置探究某种异养型微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12分) 67.取甲、乙两套该密闭装置设计实验,请补充下表中①②的有关内容: 装置反应瓶内加入的材料小杯内加入 的材料 液面高度变化的含义 甲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微 生物悬浮液各1ml ①细胞呼吸时02的消耗量 乙②等量蒸馏水细胞呼吸时C02释放量与 O2消耗量的差值 68.将甲、乙装置均置于28℃恒温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微生物保持活性),60min 后读数。如果下表中预测的实验结果显示反应瓶中微生物呼吸的连续过程,请补充下表中③ 预期实验结果 微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 甲乙 上升不变③

最新一轮复习细胞呼吸习题归纳(非常好)

细胞呼吸习题归纳 一、细胞呼吸的原理(过程)、类型及其比较。 注:相同呼吸底物、不同种类生物呼吸类型、代谢产物不同的直接原因是催化反应的酶不同,其根本原因是不同生物体内的基因不同。 对点训练: 1、下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① B .③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 C .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 D .某些原核生物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2.如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转化过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①、②两物质依次是H 2O 和O 2 B .图中(一)、(二)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C .图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 D .该过程在有光条件下能进行,在无光条件下不能进行 3.如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转化过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图中b 、c 物质依次是水和水 B .图中产生[H ]的场所是线粒体 C .用18O 标记葡萄糖,则通过图示 过程后产物水中会 检测到放射性 D .图示过程只能在有光条件下完成 4.细胞内糖分解代谢过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植物细胞能进行过程①和③或过程①和④ B.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能进行过程①和② C.动物细胞内,过程②比过程①释放的能量多 D.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①产生[H],过程④消耗[H] 5.下列有关有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有氧呼吸酶主要分布在线粒体的外膜、内膜和基质中 B .线粒体可在有氧条件下将葡萄糖氧化分解为CO 2和水 C .用18O 标记葡萄糖,则产物水中不会检测到放射性 D .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都含有线粒体 6.下列关于人体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正确的是 ( ) A .二氧化碳只是有氧呼吸的产物 B .葡萄糖只能作为有氧呼吸分解的底物 C .还原氢只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 D .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能产生ATP 7.右图为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A .②处产生[H]和CO 2 B .①、②、③都处产生ATP C .②处消耗丙酮酸 D .③处发生[H]与O 2的结合反应 二、细胞呼吸类型的判断 (一)细胞呼吸底物是糖类(如葡萄糖)时,据曲线或CO 2释放量和O 2吸收量来判断呼吸类型 细胞呼吸总强度=有氧呼吸强度+ 无氧呼吸强度 MN=NP+ QN (M P= QN) (设:NP=6, QN=2) 判断:(1)既无CO 2释放,也无O 2吸收时,细胞呼吸方式: , (2)不消耗O 2,但产生CO 2时,细胞呼吸方式: (图中A 点)。 (3)CO 2释放量等于O 2消耗量,细胞呼吸方式: (图中C 点以后)。 (4)CO 2释放量大于O 2消耗量,细胞呼吸方式: , ①CO 2释放量大于O 2消耗量4/3,细胞呼吸方式: (图AM 段)。 ②CO 2释放量小于O 2消耗量4/3,细胞呼吸方式: (图MC 段)。 ③CO 2释放量等于O 2消耗量4/3,细胞呼吸方式: (图M 点)。 (5)相关计算: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时,怎样计算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消耗的葡萄糖的相对值? ①根据氧气的消耗量计算有氧呼吸中消耗的葡萄糖。 ②根据有氧呼吸中氧气消耗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相对值),将二氧化碳的释放总量减去 氧气消耗量即为无氧呼吸的二氧化碳释放量。 ③由无氧呼吸的二氧化碳释放量计算无氧呼吸中消耗的葡萄糖。 对点训练: 1.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有CO 2放出时,则可判断此过程 ( ) A .一定是无氧呼吸 B .一定是有氧呼吸 C .一定不是酒精发酵 D .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2.在a 、b 、c 、d 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 2和O 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下表。若底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素养要求 尝试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c级) 通过“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的实验,掌握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步骤等。 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自主先学】 先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83页,说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原理、方法步骤。 概念梳理 1.实验原理 (1)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可以将葡萄糖氧化分解形成,并释放能量。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能将葡萄糖分解成。 (2)检验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的量的多少 ①将酵母菌两种呼吸方式产生的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判断两种方式产生的CO2量的多少,辨别酵母菌的呼吸类型。 ②将酵母菌两种呼吸方式产生的气体分别通入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判断两种方式产生的CO2的量的多少。 (3)检验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在(酸/碱)性条件下很容易与重铬酸钾反应生成色的硫酸铬。 2.实验装置 3.方法步骤: (1)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 取20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A(500mL)和锥形瓶B(500mL)中,再分别向瓶中注入24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

(2)检测CO2的产生 ①装置甲(如上图),连通橡皮球(或气泵),让空气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约50min)。 ②装置乙(如上图),封口静置一段时间,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3)检测洒精的产生 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2支干净的试管中。向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体积分数为95%-97%)并轻轻振荡,使它们混合均匀,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4.实验现象 5.结果分析: ①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产生; ②酵母菌有氧比无氧时释放出的CO2; ③酵母菌无氧时分解葡萄糖还产生。 6.实验结论: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产生大量的;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产生。 【合作探究】 1.如何控制实验中的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 2.怎样鉴定细胞呼吸的产物,如何检测二氧化碳和酒精的生成,如何比较两种呼吸产物的多少?

细胞呼吸的方式及过程

细胞呼吸的方式及过程2013.02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图中表示的是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变过程,有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有几项( )。 ①图中①②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②图中(二)、(三)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③图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④该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无光时不能进行 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 2.如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酶1、酶2和酶3依次存在于( )。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B.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C.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3.(原创题)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设计了如右实验装置。实验中,先向气球中加入10 mL酵母菌培养液,再向气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气球,置于装有20 ℃温水的烧杯中。再将整个装置置于20 ℃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30 min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还应设置一个气球中加入等量煮沸过的酵母菌培养液的相同装置作为对照 B.若30 min后液面没有变化是因为酵母菌只进行了有氧呼吸 C.若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则液面应该下降 D.该装置还可以用来“探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最适温度” 4.提取鼠肝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小,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下列叙述中与实验结果不符合的是

A.有氧呼吸中,线粒体内进行的是第二、三阶段B.线粒体内能分解丙酮酸,不能分解葡萄糖 C.葡萄糖只能在细胞质基质内被分解成丙酮酸D.水是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的 5.(原创题)白天时间较长、温度较高而夜晚时间较短、气温较低的新疆等地,所产哈密瓜特别甜,主要原因不包括()。 A.阳光充足,光照强烈,光合作用的强度大、时间长,产生的糖类多 B.夜间温度比较低,呼吸作用相对比较弱,消耗的糖类物质较少 C.新疆等地的哈密瓜都发生了“变甜”的基因突变 D.细胞内积累的糖类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最终转化成果糖和葡萄糖等 6.(原创题)参加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运动员处于平静状态和剧烈运动状态下的骨骼肌细胞,分解葡萄糖过程中产生的CO2摩尔数与消耗的O2摩尔数的比值分别()。A.相等、小于1.0 B.相等、大于1.0 C.相等、相等D.小于1.0、小于1.0 7.研究发现,冬小麦在秋冬受低温袭击时,呼吸速率先升高后降低;持续的冷害使根生长迟缓,吸收能力下降,但细胞内可溶性糖的含量有明显的提高。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冷害初期呼吸作用增强,不利于抵御寒冷 B.低温持续使线粒体内氧化酶活性减弱,影响可溶性糖合成淀粉 C.低温使细胞内结合水含量降低,自由水含量增加,以适应低温环境 D.低温使根细胞呼吸减弱,使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能力下降 8.(2012·太原调研)下图是探究酵母菌进行呼吸方式类型的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假设装置1中的液滴左移,装置2中的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B.假设装置1中的液滴不移动,装置2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C.假设装置1中的液滴左移,装置2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D.假设装置1、2中的液滴均不移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或只进行无氧呼吸归纳提升设置对照的四种方法 (1)空白对照: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如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除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组外,还增加一蒸馏水处理组,蒸馏水处理组即为典型的空白对照。通过对照能明白地对比和衬托出实验组的变化和结果,增加说服力。 (2)自身对照: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如“观察植物细胞质

高中生物达标练习--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过程

第5章第3节第1课时 1.(湖北省十堰市高一)下图甲、乙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两套实验装置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 A.可通过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混浊来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B.若换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来检测,两组实验中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都会由蓝变绿再变黄 C.实验过程中,甲组装置中石灰水的混浊程度可能比乙组的明显 D.上述两组实验均为实验组,属于对比实验 解析: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不能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A错误;甲(有氧呼吸)、乙(无氧呼吸)两组装置均可以产生CO2,故若换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来检测,两组实验中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都会由蓝变绿再变黄,B正确;装置甲中酵母菌主要进行有氧呼吸,装置乙中酵母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而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无氧呼吸多,因此装置甲中石灰水的混浊程度比装置乙高,C正确;对比实验是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根据概念可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属于对比实验,由于甲乙两组都为实验组,D正确。 2.(2020·北京东城高一期末)下列可准确判断酵母菌呼吸作用方式的是( C ) A.有无二氧化碳的生成B.有无乳酸的生成 C.有无酒精的形成D.有机物的消耗量 解析:酵母菌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A错误;酵母菌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均不能产生乳酸,B错误;酵母菌有氧呼吸的产物中无酒精,无氧呼吸的产物中有酒精,C正确;有机物的消耗量与温度、氧气浓度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不能根据有机物的消耗量判断细胞呼吸方式,D错误。 3.如图甲是绿色植物在晴朗的白天有氧呼吸各阶段反应示意图,其中1~7表示能量或物质,图乙是线粒体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细胞呼吸(2)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

2014---2015高三一轮复习课堂复习学案 细胞呼吸(2)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 【学习目标】:掌握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 【自主复习指导一】:认真阅读教材第91-92页内容,5分钟后独立完成下列检测 1.实验原理 (1)选择酵母菌为实验材料的原因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生物。 (2)产物的检测 试剂现象(颜色变化) 澄清的石灰水 CO2 酒精 【自主复习指导二】:认真思考植物组织呼吸方式的探究材料。 欲确认某生物的呼吸类型,应设置两套呼吸装置,如图所示(以发芽种子为例): 实验现象 结论 装置一液滴装置二液滴 只进行产乳酸的无氧呼吸或种子已死亡 只进行产酒精的无氧呼吸 进行有氧呼吸和产酒精的无氧呼吸 只进行有氧呼吸或进行有氧呼吸和产乳酸的 无氧呼吸 【特别提醒】为使实验结果精确除减少无关变量的干扰外,还应设置对照装置。对照装置与装置二相比,不同点是用“煮熟的种子”代替“发芽种子”,其余均相同。【当堂训练】 1.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中将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是灭菌和去除溶液中的O2

B .在探究有氧呼吸的实验过程中,泵入的空气应去除CO 2 C .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 、培养液浓度等 D .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2. 在下图3个密闭装置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三份种子:消毒且刚萌发的小麦种子、未 消毒刚萌发的小麦种子及未消毒刚萌发的花生种子。把三套装置放在隔热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当a 和b 玻璃管中的水珠开始移动时,分别记录其移动速率v a 和v b ,则v a <v b B .如果b 和c 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温度计读数为T b 和T c ,则T c >T b C .如果b 和c 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水珠移动距离L b 和L c ,则L b <L c D .如果a 和c 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温度计读数为T a 和T c ,则T a >T c 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果蝇幼虫的呼吸速率。实验所用毛细管横截面积为 1 mm 2,实验开始时,打开软管夹,将装置放入25 ℃水浴中,10 min 后关闭软管夹,随后每隔5 min 记录一次毛细管中液滴移动的位置,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 A .图中X 为NaOH 溶液,软管夹关闭后液滴将向左移动 B .在20~30 min 内氧气的平均吸收速率为6.5mm 3/min C .如将X 换为清水,并向试管充入N 2即可测定果蝇幼虫无氧呼吸速率 D .增设的对照实验只需将装置中的X 换成清水,并将该装置置于相同的环境中 4.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呼吸的有关问题,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实验中,先向气球 中加入10 mL 含酵母菌的培养液,后向气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气球,置于装有30 ℃温水的烧杯中,用重物拴住,再将整个装置置于30 ℃的恒温水浴锅中。试回答: (1)为了消除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带来的实验误差,应设计一组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与上述装置相比,不同之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后,实验组一段时间内烧杯中液面没有发生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一段时间后液面发生变化,则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时间/min 液滴移动距离 /mm 10 0 15 32.5 20 65 25 100 30 130 35 162.5

人教版 必修一 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过程 教案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第1课时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过程 内容标准要求核心素养对接学业质量水平 1.分析细胞呼吸和有机燃料燃烧产生能量过程的不同,理解细胞呼吸的本质。1.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线 粒体结构与细胞呼吸的关系。 水平一 2.概述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写出有氧呼吸的反应式。2.科学思维——分析与综合:分析 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理解细胞 呼吸的实质。 水平二 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学会控制和检测实验变量。3.科学探究——根据实验目的,设 计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 验装置,实施方案,观察实验结 果,得出正确结论。 水平二 研读教材·梳理探究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知识梳理———————————————一、细胞呼吸的概念剖析 与燃烧迅速释放能量相比,细胞呼吸是分阶段逐级释放能量的 1.发生场所细胞内。 2.实质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3.物质变化有机物生成CO2或其他产物。 4.能量变化释放能量并生成ATP。 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酵母菌的特点

2.实验装置 (1)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如图甲: (2)无氧条件下的装置:如图乙:

3.产物检测(连线) 4.实验结论 (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2)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水。 (3)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素养提升———————————————科学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下图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装置,据图分析下列问题:

判断细胞呼吸方式的习题

题型二 :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得综合分析: 1 反应方程式: C 6H 12O 6 2C 2H 5OH(酒精)+ 2CO 2 + 少量能量 C 6H 12O 6 + 6O 2+ 6H 2O 6CO 2 + 12H 2O +能量 2 分析: (1) 不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只进行无氧呼吸。 (酒精量等于二氧化碳量) (2)二氧化碳释放量等于氧气吸收量,只进行有氧呼吸。 (无酒精产生) (3)二氧化碳释放量大于氧气吸收量,既有有氧呼吸,又有无氧呼吸。 (酒精量大于二氧化碳量) 这时,突破口应选择氧气,或者就是酒精。 1 (2006年上海)一密闭容器中加入葡萄糖溶液与酵母菌,1小时后测得该容器中O2减少24ml,CO2增加48ml,则在1小时内酒精发酵所消耗得葡萄糖量就是有氧 呼吸得D A.1/3倍 B.1/2倍 C.2倍 D.3倍 2 现有一瓶掺有酵母菌得葡萄糖液,吸进氧气得体积与放出二氧化碳得体积之比为1:2,这就是因为 A ( ) A.有1/4得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B.有1/3得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C.有1/2得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D.有2/3得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十二)右图所示就是检测气压变化得密闭装置。 反应瓶与中心小杯中放置有关实验材料与试剂。关闭 活栓后,U 形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气体体积得变 化。实验开始时将有关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 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得变化(忽略其她 原因引起得容积变化)。课题小组同学利用该装置探究某 酶 酶

种异养型微生物得细胞呼吸方式。(12分) 装置反应瓶内加入得材料小杯内加入 得材料 液面高度变化得含义 甲一定浓度得葡萄糖溶液、微 生物悬浮液各1ml ①细胞呼吸时02得消耗量 乙②等量蒸馏水细胞呼吸时C02释放量与 O2消耗量得差值 后读数。如果下表中预测得实验结果显示反应瓶中微生物呼吸得连续过程,请补充下表中③④⑤ 预期实验结果微生物得细胞呼吸方式 甲乙 上升不变③ 上升下降④ 不变下降⑤ 69.请写出瓶中微生物呼吸方式得各个反应式: (十二)(12分)67、①适量得NaOH溶液②一定浓度得葡萄糖溶液、微生物悬浮液各1ml 68、③有氧呼吸④有氧呼吸与酒精发酵⑤酒精发酵 69、C6H12O6+6O2酶→6CO2+H2O+能量C6H12O6酶→2C2H5OH+2CO2+能量 42.(共8分)科学家通过对有关酶及相关基因得研究,在野生植物体内找到了影响光合速率得 主要基因,得到了某种转基因作物。某高二生物兴趣小组 设计了如右图得装置,并对该转基因作物得光合速率进 行测试。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植物体内,氧气产生于叶绿体得▲中,叶肉细胞 内利用氧气得具体部位就是▲。 (2)测试步骤: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与计算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与计算 1.“三看法”判断细胞呼吸类型 2.“实验法”判断细胞呼吸类型 测定原理:细胞呼吸速率常用CO2释放量或O2吸收量来表示,一般利用U型管液面变化来判定或通过玻璃管液滴的移动进行测定,装置如图示。 由于细胞呼吸时既产生CO2又消耗O2,前者可引起装置内气压升高,而后者则引起装置内气压下降,为便于测定真实呼吸情况,应只测其中一种气体变化情况。为此,测定过程中,往往用NaOH吸收掉细胞

(4)物理误差的校正 1、如果实验材料是绿色植物,整个装置应遮光处理,否则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干扰呼吸速率的测定 2、如果实验村料是种子,为防止微生物呼吸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应对装置及所测定的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3、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膨胀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将所测的生物材料灭活(如将种子煮熟),其他条件均不变. 3.细胞呼吸计算 (1)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据图中信息推断错误的是( C )。 A .氧浓度为a 时酵母菌没有有氧呼吸,只进行无氧呼吸 B .当氧浓度为b 和d 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不同 C .当氧浓度为c 时,1/4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酒精发酵 D .a 、b 、c 、d 不同氧浓度下,细胞都会产生[H]和ATP (2)将苹果储藏在密闭容器中,较长时间后会闻到酒香。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O 2的消耗量和CO 2的产生量如下表所示(假设细胞呼吸的底物都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氧浓度为a 时,苹果的细胞呼吸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B.氧浓度为c 时,苹果产生C 2H 5OH 的量为0.6 mol/min C.氧浓度为d 时,消耗的葡萄糖中有1/4用于酒精发酵 D.氧浓度为b 时,较适宜苹果的储藏 (3)右图是测定发芽种子的呼吸类型所用装置(假设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并且不考虑外界条件 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 A.甲用于测定种子的O 2消耗量,乙用于测定种子的CO 2释放量 B.甲中液滴不可能向右移动,乙中液滴不会向左移动 C.若甲中液滴不移动,乙中液滴向右移动,则发芽种子此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D.若甲中液滴向左移动,乙中液滴不移动,则发芽种子此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细胞呼吸的方式

细胞呼吸的方式 (时间:25分钟 分值: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进入细胞中的氧将( ) ①与氢结合生成水 ②与碳结合形成二氧化碳 ③在线粒体中被消耗 ④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中被消耗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2011·烟台检测)高等植物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 2,它们分别 形成于( ) ①细胞质基质 ②叶绿体 ③核糖体 ④线粒体 A .②④ B .①④ C .③② D .④① 3.关于无氧呼吸的特点,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需要多种酶参与 B .一定释放CO 2 C .有机物分解彻底 D .生成大量ATP 4.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 ①都在线粒体中进行 ②都需要酶 ③都产生二氧化碳 ④都产生ATP 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过程 A .①②⑤ B .②④⑤ C .②③④ D .②③⑤ 5.一密闭容器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1小时后测得该容器中O 2减少24 mL ,CO 2 增加48 mL ,则在1小时内酒精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的( ) A .1/3倍 B .1/2倍 C .2倍 D .3倍 6.(2011·太原检测)在生物体内有机物氧化分解的全过程中,完全在线粒体内进行的是 ( ) A. C 6H 12O 6+6O 2――→酶 CO 2+6H 2O +能量 B. 丙酮酸和水形成CO 2和[H] C .C 6H 12O 6――→酶 2C 2H 5OH +2CO 2+能量 D. 丙酮酸转化成乳酸

7.现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通入不同浓度的 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两种呼吸速率相等)。 则在氧浓度为a时() A.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发酵 B.67%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发酵 C.33%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发酵 D.酵母菌停止无氧发酵 8.下列过程存在无氧呼吸的是() A.植物叶片在光下放出O2 B.动物细胞内的糖分解为H2O和CO2 C.酵母细胞不产酒精的呼吸过程 D.苹果贮藏期间果肉积累酒精 9.(2011·盐城检测)如图为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反应①、②、③、④中可发生在人体细胞中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0.机体在一定时间内,细胞呼吸产生CO2摩尔数与消耗O2摩尔数的比值,常被用来判断细胞的呼吸方式。根据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反应式计算,此比值应是() A.0.5 B.1.0 C.1.5 D.2.0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11.(8分)如图表示的是测定保温桶内温度变化实验装置。某研究小 组以该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呼吸作用的情况。 材料用具:保温桶(500 mL)、温度计、活性干酵母、质量浓度0.1 g/mL 的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蜡油。 实验假设: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 出热量更多。 (1)取A、B两装置设计实验如下,请补充下表中内容:

高一生物判断50题专题8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 1.大部分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直接氧化分解() 2.在细胞质基质中可产生丙酮酸、[H]和ATP() 3.人体细胞产生的ATP,主要来自线粒体内膜() 4.短跑时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故产生酸痛感觉() 5.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都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6.种子、果蔬尽量储存在低温、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耗减少到最小()7.利用酵母菌和醋酸杆菌无氧呼吸原理生产各种酒和食醋() 8.花盆适当松土可改善植物根部细胞氧气供应,促进根对无机盐的吸收()9.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包扎伤口,有利于皮肤细胞呼吸,促进伤口痊愈()10.氧气浓度为零时,细胞呼吸强度等于零() 12.破伤风杆菌适宜生活在无氧的环境中() 13.厌氧呼吸不需要0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14.需氧呼吸时细胞溶胶中的葡萄糖进入线粒体需经过两层膜() 15.人体骨骼肌细胞呼吸的能源物质有肌糖原() 16.人体细胞葡萄糖分解时氧气消耗量与二氧化碳产生量相同() 17.人体平滑肌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为热能() 18.成熟的红细胞携带氧气而进行有氧呼吸() 19、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细胞呼吸过程完全不同() 20、酵母菌细胞内催化葡萄糖分解为酒精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21.松土是农作物栽培的重要措施,可以降低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减少CO2的排放() 22.若高等动物细胞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等于生成的CO2量,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24.无氧呼吸释放能量较少,因为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25.皮肤破损较深的患者,宜及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26低温贮存果蔬,可降低呼吸酶活性,减少有机物的分解() 27.提倡慢跑锻炼,是为了减少有氧呼吸,防止人体细胞缺氧() 28.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有利于丙酮酸分解为C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