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古诗教学设计 15篇

古诗教学设计 15篇

古诗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通过四个专题活动,学生较好地掌握赏析、吟诵的正确方法,能较顺利的进行口语交流。

2、通过合作交流,从多个维度解读古诗,理解古诗中承载的内涵,树立自信心,体验胜利的喜悦。

3、学会运用古诗写作,有效的组织资料进行习作训练。

4、体会中华古诗文化的辉煌硕果,提升热爱祖国优秀保守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

【活动重点】

1、诗歌主题的品味、赏析、感悟。

2、运用古诗习作。

【活动设想】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古诗是文化的瑰宝,通过了解古诗,可以了解民族的历史文化;通过欣赏古诗,可以感受民族文化绚烂。

通过活动,学生漫步古诗,感受中华古诗多姿多彩的创作风格,了解流传千古的大家名人,浏览醒世鉴人的名篇佳句,体会广博精深的思想内容。学生亲眼看看、用心想想、联手做做,能独立考虑和合作探究。

【活动准备】

1、从秋、雨、孤独、离别、思念等角度搜集古诗,古诗分专题编辑,自取标题,以六人一小组合作完成,每人指定一项,余一人做记录。

2、分组并推选组长,组长记录整个搜集,编录的过程。

3、每人写查询资料后的感言。

【活动过程】

一、古诗园地,自由推荐

配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

(导语)有这样一种文学体裁,它去听小说讲故事,去与散文拉家常。它可以是一个朴素的人,不穿形容词的衣裳,简简单单,不戴"最"的帽子,额头开阔;可以是一个身手敏捷的小偷,从成语中,寓言中,失败中,盗取经验的砖块,不辞劳苦垒成自身的建筑场。但必需用自身的方式说话,吐字清晰,语调或疾或缓一行诗句是一条神奇的路,不通向另一行。这是一种什么文学样式?(《望庐山瀑布》录像欣赏)众生:古诗

师:现在我们就踏入神圣悠久的“国度”。(展示活动主题:漫步诗园)在古诗的王国里,高手如云,名人辈出。你最敬佩哪一位古诗人?请你抓住特色,勾勒敬佩之处。

生1:最敬佩苏轼。他命运多舛,但胸襟旷达、坦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即是生动写照。

生2:最敬佩王维。他的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后人“诗画”头衔真是名副其实。

生3:最敬佩陆游。他是一个爱国志士,堪比屈原,“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道出了对祖国深挚强烈至死不渝的爱国激情。

生4:最敬佩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浪漫不羁被表示的淋漓尽致。

师: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吟者留其名。这些璀璨的珍珠,时代的骄子,以其独特的个性诉说了人间的悲欢离合,为中华文库缔造出精妙绝伦的篇章。

二、依样画葫芦,品诗百态

(幻灯片展示:到古诗中去领略异彩纷呈的秋味;到古诗中去聆听大自然悠扬、缠绵的天籁之音;到古诗去感受难以莫名的孤独。)组内资料展示,任选一个专题品位,每个专题设计一个题序,六人一组合作完成。

题序:秋是红黄交横的甸园,秋是青绿蜷缩的炼狱;秋是凋零丰收栖息的乐园,秋是繁茂苞放隐埋的坟地。

生5:我很认同老师把秋看成是红黄交横的甸园。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凝结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烈赞美,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红色的海洋,让人心驰神往,吸引了匆匆赶路的旅人。此时诗人窥枫忘返。

生6:啊!我发现杜牧与刘禹锡有相同的品味。在《秋词》中,刘禹锡自吟“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种对秋天胜过对生命绽放的春天的忠爱,古今之外还有谁能与这两人相比呢?这让我想起一个词叫“趣味相投”。

生7:我不这么认为,《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两句诗,张继用一个“愁”字说出了秋的凄凉和孤寂。明日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加上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能不让舟中诗人感到凄凉?

生8:许多人都认为秋天是凋落时节,自然会形成不良的印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秋可以从凄清转向欢乐。我觉得秋天应当是愁与乐交融的季节。

师:总之,秋天是愁也好,乐也好,各领风骚吧!大自然的美妙绝不只限于此。

题序:听,春雨沙沙,借河岸的杨柳,呼唤生命的勃发。听,春雨沙沙,借小河的歌喉,浇灌待放的春花。听,春雨沙沙,在这不经意的时间,多少爱情开始萌芽。春雨沙沙,流向江河,流出一江涌动的春潮。春雨沙沙,洒在田野上,洒出满目的幸福与希望。春雨沙沙,像一首,唱在生命的春季。在这期间,多少花开了,多少花谢了。

生1: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淡淡的哀愁,加上缠绵的.春雨,有李白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味道。

生2:我觉得雨不只是愁的一种寄托,还是一种传达思念的信使。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道出了的思念之情,诗人独自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然而归期无准,诗人心境是异常郁闷、孤寂。

生3:杜甫可不这么认为雨是愁苦、郁闷的滋味。“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个“好”字就表达了作者的无限喜悦之情。好雨随同着祥风,滋润大地万物。在杜甫看来春雨是祥和、繁茂的使者。

师:雨系着诗人的情感。我可以把诗人笔下的雨称为“多情的雨”。中国的古代文人雅士历来喜欢借物抒情,较常见是吟咏愁、苦、悲等。

题序:在中国古典诗中,使用最多的词就是“孤”、“独”二字,“孤”、“独”或合,或分,但都传达一种情怀,表达一种人生的况味。孤独,有时是一种莫可言传的乐趣。孤独,有时却又是难以排遣的痛苦。

有些人说离别是一种孤独,有些人说思念是一种孤独,有些人说英雄豪杰是一种孤独。

生4:(心情繁重)“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目送友人离去,真是去者孤独,留者也孤独,这是离别的孤独。

生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孤独。

生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正如老师开头所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前瞻孤独,后顾也孤独,这是缺乏知音的孤独。

生7:(眼睛一亮)“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好象只有潇洒的王维才干享受独处的那份宁静。

古诗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今天我们来学一首诗,这首诗是陈毅爷爷写的。

2、板书课题:青松

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

注意正音:“青、挺、松”是后鼻音,“直、知、寺”是翘舌音。要求读出节奏,不能唱读。

三、细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自由轻声读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想想诗句的意思。

2、引导理解诗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压:重压。挺:直立而高耸。且:而且

指名说说

一、二行的意思。

结合看图,说说青松是怎样不畏严寒的.。学生练习读

一、二两行。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洁”是什么意思?“高洁”呢?(高尚纯洁)“待”是什么意思?(等待,等到)“化”是什么意思?(融化)指名说说

三、四两行的意思。

(要想知道青松怎样高尚纯洁,请等到大雪融化的时候)大雪融化后,青松又是什么样儿呢?请小朋友看图。出示雪融化以后的青松图,指名说说这时修建青松的样子。指导朗读。(要读出赞、自豪的感情)

3、练说全诗的意思。

自由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4、小结全诗。

课文

一、二两行写看到的景象,突出表现青松不畏严寒;

三、四两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赞美了青松的高尚纯洁。(板书:景不畏严寒情纯洁高尚)

四、指导朗读、背诵全文

讨论怎样停顿才能读出诗中的意思。

读一读,在什么地方停顿更能表现青松的“挺且直”和“高洁”呢?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找生读,再相互评价,然后男女生赛读。

朗读。

全诗朗读的速度不要太快,要读出停顿和重音。

五、背诵再升华

陈毅的一首诗,我们反复读竟然有这么多的意思,让我们先来记住它吧!相信这首诗会激励你的一生。

六、作业:背诵《红梅》和《秋菊》。

古诗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通过对范本的解读与欣赏,培养学生为古诗配画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艺术情感。

让学生了解文学语言与绘画之间的联系。

用单幅水墨或者彩墨的方法给古诗配画,结合学校或者班级活动开展“古诗配画展”,或者“看画背古诗”的活动,让学生在初步掌握传统造型方法的同时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给古诗配画的基本步骤、方法和技巧,学习添画、改画及创作。

教学难点:诗所配画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苏东坡曾称赞画家、诗人为一身的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当你读一首好诗,眼前,常常会浮现动人的画面。那就是你感受到的诗的意境。也就是诗中有画。画家和诗人都有敏感的眼睛,寻找生活中的素材,创造出难忘的意境。

二、欣赏感知

这是明代画家画得苏东坡题诗图。画中描绘了诗人苏东坡与友人在浙江杭州游鸡宝寺,在竹上题诗。“一首诗”这就是诗人和画家的情怀。苏东坡不仅是一位诗人,他还是一位书法家和画家,这就是苏东坡抄写的李白诗的书法作品。这是苏东坡的千古一篇《赤壁怀古》的图,刻印在明代的书籍中。

这是近代画家傅抱石画的《赤壁图》,这两幅图从不同的角度表现这首词的意境。

这是宋代词人柳永的《雨粼粼》,此意杨柳岸,晓风残月,知己的离别之情,跃然纸上。

这是清代画家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又是别样的一番风景,这也是这首词的词意图。这是词特有的离别气氛烘托表现的'非常充分。

这是近代画家陆俨少画得唐诗千秋雪,文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傅抱石画得松下问童子。

这也是傅抱石的作品,画的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青苍的柳叶带着浓浓的雨意。把诗中离别的气氛表现了出来。

三、教师示范

同学们,郑板桥大家都知道吧!他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这也是一位画家,也是一位诗人。他的竹石图大家都念过,今天,老师就用他的竹石图来画一张画。

同学们,请看,板桥的竹石图画成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而东南西北风。

四、学生操作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已经学过的唐诗或者是宋词来画一张诗意画。

好诗总是充满了画意,好画常常洋溢着诗情。同学们各自将自己对诗的感受表现在了纸上。看这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又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又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刚才,同学们将自己对诗的理解,画入了画中。真是做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本课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1、欣赏画家们的作品,参考其中一幅,画出自己的同题诗意画。

2、一百个人画同一首诗,会有一百幅不同的诗意画出现,因为每一个人对诗的意境理解不同,表现方法也不可能同。你将画出怎样的同题诗意画来呢?

3、苏东坡曾经称赞集诗人、画家于一身的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4、小窍门:在未干或已干的墨块上,加上有一定覆盖力的颜色,会产生对比鲜明的墨色效果。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的教学中,我发现这样的问题。学生对古诗的积累太少了,我认为这可能是学生一下子想不出的缘故,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就做好收集故事的工作,或者是翻阅以前的语文书,或者是网上查找等。还有一部分不了解古诗的含义。可以降低作业的难度,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诗句来表现。提款有些不美观,学生可以从欣赏中了解几种提款的形式,教师提醒学生落款是要字迹端正。

古诗教学设计4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古诗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古诗诗句相关图片、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引出题目。

1、教师讲述贾岛《推敲》的故事,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2、引出题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贾岛写的一首古诗,叫做《寻隐者不遇》。

3、初步了解题目大意

二、初读古诗,理解古诗大意

1、播放音乐,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幼儿欣赏

2、教师再次朗诵古诗

3、幼儿尝试跟着教师一起诵读古诗

4、教师解释古诗大意

我们已经一起朗诵过这首古诗,下面来听听这首古诗说的是一件什么故事。

诗人在松树下问一童子,你师傅在哪,去干什么啦?童子认真的回答说,师傅采药去了。但我只知道,师傅在这座山里,具体在哪个地方,我也不知道。

三、精读古诗,分段理解

1、(出示插图)、图上画的这两个人是谁?(诗人和童子)

2、诗人是在哪里碰到这个童子的?从古诗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松下”指出了事情发生的'地点。

教师小结:在一棵松树下面,诗人遇到了童子,他正在问童子一些事情

幼儿一起朗诵古诗第一句。

3、这个童子与隐者是什么关系?他是怎么回答诗人的?

教师小结:童子说他的师傅上山采药去了。

幼儿一起朗诵古诗第二句。

4、童子的师傅到底在哪里呢?古诗里的那一句说到了?

教师小结:童子的师傅就在这座山里

师幼一起朗诵古诗第三句。

5、最后诗人有没有找到童子的师傅呢?答案就在最后一句里。

教师解释第四句古诗的意思:山上的云太浓了,看不清人到底在哪里。

师幼一起朗诵古诗第四句。

四、创设情境,表演古诗

1、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古诗数遍

2、请幼儿扮演诗人和童子表演古诗,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古诗教学设计5

一、教材分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西师大六语下册第二课,主要让学生学会熟读并在熟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学情分析

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并把诗意连起来读一读,体会作者对夏季美景的喜爱。

三、教学目标:

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

四、重点、难点:

指导学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五、教学方法

导学互动

六、教具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提纲导学

1、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板书课题

提问:你们见过夏天的阵雨吗?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

引入诗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板书并领读课题,注意停顿)

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回有阵雨或雷雨出现。地点在望湖楼。)

解疑:“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2、出示导纲

了解作者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自学设疑

二、合作互动

1小组交流

2展示评价

解疑、教学生字:翻墨——像黑墨一样的翻滚

跳珠——活蹦乱跳的珠子

学生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1)天空中的乌云,想泼翻了的黑墨水一样地散开来,还没有把整座山遮住。

2)白色的大雨点像珠子一样,胡乱地往船上直溅直跳。

3)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乌云吹的无影无踪。

4)望湖楼下的水颜色和蓝天颜色一样。

谁愿意美美地来读读整首诗让我们一边想像,一边读,把这份美,读出来!(齐读)

3质疑解难

三、导学归纳

1、学生归纳

2、教师引导: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情

四、拓展训练

1、拓展运用

2、编题自练

八、板书设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雨前-----黑云翻墨未遮山,

雨中-----白雨跳珠乱入船。

雨后-----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古诗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绝句》这首古诗,读准字音,认识“鹭、含、岭、泊、吴”这几个汉字,会写八个汉字。

2.感情朗读这首古诗,感受春天的明媚色彩,感受诗人杜甫的愉悦心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背诵导入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揭题:这节课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绝句,指名读

3.理解“绝句”:诗歌的一种体裁形式,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称五言(七言)绝句。

4.了解诗人杜甫:又称“诗圣”,在成都待过,那儿有“杜甫草堂”,此诗是战争平息后重回成都写下的,诗人都写了些什么呢?

二、自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同桌互相帮助纠正

2.指名展示读,倾听,纠正

古诗教学设计15篇

古诗教学设计15篇 古诗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本课由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 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感悟《绝句》 1.板书题目,并解题 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体裁,是旧体诗。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有固定的格式和规则。如,共有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言绝句”(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言绝句”(七绝)。《望庐山瀑布》也是绝句。 2.简介作者 3.理解诗句之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自鹭上青天。]鸣:叫,指歌唱。翠:新绿。翠柳:初春时节柳枝刚抽出新芽。青天:蔚蓝色的天空。诗句之意: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含:包含,藏在里面。西岭:泛指成都西面的岷山。千秋:千年。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泊:停泊。东吴:指长

古诗教学设计 15篇

古诗教学设计 15篇 古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所、牧“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背育古诗。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老师范字。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愿意将课外学飞的古诗背育给大家听? 2、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新诗。 3、请大家注意观察图画: (老师贴出图) 谁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一个小孩骑在牛背上正在看什么) 他到底看见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借助拼音读,读古诗《所见》。 二、初读古诗,记忆生字 1、自己读完古诗后,读给大家一听,互查读音。 2、将本诗要掌握的生字圈出来读一读,同桌交流记忆。 3、老师反馈: ⑴出示生字卡片: 所、牧、蝉、闭、材、童、黄、诗、指名读准字音。 边读老师边按诗的顺序摆放生字卡片。

⑵分析记忆: 这么多生字怎样快速的记住呢? ①熟字带生字: 推──捕蜻──蝉共──黄认──诗 听──所意──童亲──立放──牧 ②编儿歌记忆: 一户一斤米──所人才进大门──闭 骑牛写__──牧由到共里共加队──黄。 ③开火车抽读生字卡片。 三、再读古诗,感悟诗意 1、将这些生字带入诗中,谁愿意给大家读读。(指多名学生读诗) 2、自由读诗: 结合图想想,诗人都看到什么啦?再与同桌交流。 3、请学生简述诗意,老师相继补充:

学生:诗人看到一个放牛娃骑着一头老黄牛唱着歌,他的歌声非常响亮,振荡着树林。可他听到了蝉的'叫声,想要去捉蝉,于是马上闭上嘴停止了唱歌。 老师:同学们想像一下,闭上嘴的小牧童会怎样做呢? 学生甲:骑在牛背上盯住蝉。 学生乙:不,牧童从牛背上下来,准备去捉蝉。 学生丙:牧童从牛背上下来站在地上,先看好目标,然后去捉蝉。 老师:看到这样的情景,在大家说产应该怎样朗读这首诗呢? 四、在意境中诵读古诗 1、自由读练。 2、扮演诗人到图画前诵读古诗。 3、背育古诗。 五、指导书写 1、自己描红找关键笔画。 2、教师出示范字: 请学生说说关关键笔画。 3、学生独立临写。

古诗教学设计(15篇)

古诗教学设计(1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了解两首古诗的诗句的意思。 了解诗的作者的相关知识。 理解诗句所蕴含的道理。 《江南春》作者唐代诗人杜牧。 释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描写江南的绮丽春色。同时又慨叹南朝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一、二句写今: 千里江南,到处是绿叶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风,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景无限的画面。 三、四句吊古: 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托庇神灵,江山永固,可是时移事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还有多少佛台经院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

《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一、二句写景: 淡云、轻风、红花、绿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三、四句抒情: 身处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指导反复朗读,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 古诗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两首古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3.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 4.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1.弄懂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和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交待学习方法。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3.讲读第一首诗《早发白帝城》。 4.朗读、背诵《早发白帝城》。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24.古诗两首 二、故事导入,简介诗人 1、运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介绍诗作背景。 唐朝中期,安禄山、史思明叛乱,使得人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这时有一位诗人出于平乱的志愿,参加了当时永王李璘的幕府〔解释幕府〕。后来,唐李肃宗李恒与李璘争夺王位,李璘失败了,帮助他的诗人因此获罪,被流放至夜郡。在行至白帝城时,突然听到皇帝传来的赦书,惊喜交加,随即乘

船东下江陵。在从白帝城前往江陵的途中写下了著名的诗作《早发白帝城》,表达了当时诗人获罪初赦的喜悦心情。 2、介绍诗人 李白是我国唐朝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 三、释提、介绍学习方法 1、解释题目意思。 1〕、早:早晨。发:出发。白帝城:地名。 2〕、早发白帝城: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2、介绍学习方法: 今天我们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要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学习五读法。 出示投影片五读法:A.读通、B.读懂、C.读精、D.读会、E.会读。 四、学习古诗 〔一〕、读通词语。 1、指名朗读、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出示投影片〕 朝 ( zhao chao )辞 一日还 ( huan hai ) 万重 ( chong zhong )山 白帝 ( ti di )城

啼 ( ti di )不住 2、齐读 〔二〕、读懂每一句诗的意思 A 、朝辞白帝彩云间 1、第一句写了诗人出发的时间、地点,从那些字词中可以看出? 2、理解词义:辞:辞别,分开。 3、作者早晨分开白帝城,看到的白帝城是怎样的? 练说:______________的白帝城 诗中怎样说的?〔彩云间〕 4、独立练说这句诗的意思 a.指名说:早晨分开仿佛在彩云间的白帝城。 b.练读、练说:同桌一个读诗句,一个说诗意 B 、千里江陵一日还 1、这句话讲了诗人行船的路程、目的地、时间,分别从哪些词语中看出? 2、这里用了一个还字,什么意思?〔返回〕 3、练说句意 1〕互相说 2〕指名说

《赠汪伦》教学设计15篇

《赠汪伦》教学设计15篇 《赠汪伦》教学设计1 一、介绍诗人,复习导入 师: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出生在四川,他一生喜欢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下了无数风格浪漫的诗歌,享有诗仙的美称。他写的诗歌,我们已经学过很多了,谁能背一背 生1:有感情地背诵《床前明月光》 师:背得不错,这首诗表达了李白怎样的情感? 生2:表达了李白流浪他乡,孤独、思念家乡的情感。 师:讲得真好,谁还会背? 生3:激情背诵《望庐山瀑布》。 师:好极了,我仿佛看到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还有很多学生举手)看来同学们还挺喜欢李白的,那就让我们今天再去拜访他吧,看看他又会给我们出什么新诗呢? 二、自主合作,交流诗意 1、自由读诗,画出节奏。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交流。 3、汇报学习情况。 师:刚才大家都学得非常认真,我还听到有同学朗诵得有声 有色,谁愿意到台上读给大家听,并划出节奏。 生A:大方地走上讲台边读边画节奏。(刚读完大家就拍起了手掌)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B:我觉得还可以这样来画节奏。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能把自己的意见表述出来,你真有个性,能读给大家听吗? (该生根据自己画的节奏,大声朗读,尤其读出“送/我/情”与“送我情”的不同之处。) 师:棒极了,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吗? 生B:我这样读是强调汪伦送我的情意很深,非同一般。 师:有道理,对诗歌理解还不错。还有人愿意读给大家听吗?(争先恐后,都想读)看来同学们都想读,那就一起来读吧。 (两种不同节奏都读出来,通过朗读体会到两种读法都是可以的。) 师:你们读得真好,可我不知道意思,谁愿意帮助我?(显出着急的神情。很多孩子已高高举起手,并大声说:“老师,我帮你。”)那好,你来当我的老师到台上去讲吧! 生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意思是李白乘船即将要走的时候,忽然听到岸上有人在边用脚踏拍子边唱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很深很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 师:非常感谢你,我基本上理解诗歌的意思了,可还有一个疑问:你刚才说汪伦送给李白的情意,可题目却又是李白送汪伦,这到底是怎么会事? 生张:一时答不上来,回到座位上。(台下已经有不少同学举手了。) 师:今天,我可走运了,有这么多同学想帮我。(指名回答。) 生李:因为汪伦与李白的情意很深,为了表示感谢,李白作了这首诗送给汪伦。 师:哦!原来如此。同学们,刚才两位同学讲的你们听懂了吗? 全班:懂了。 师:诗歌中哪些诗句表达了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感情,谁找出来读一读? 生余: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古诗两首》教案15篇

《古诗两首》教案15篇 《古诗两首》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出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重难点 1.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通过朗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乐学善思办法 组内赛读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巩固对诗词的理解。 教学流程 一、借助情境,听读赏诗 1.播放课件。 2.师声借助情情并茂地诵读诗文。

3.学生自由读诗文。 要求:借助拼音,把古诗读准确。 1.同桌互读,看读音是否准确,诗句是否通顺。 2.指名读,全班评议。 二、诵读诗文,把握诗意 (一)学习古诗《雪》 1.指导读诗,感知诗意 (1)简介作者尤袤 (2)自由读古诗,结合诗文的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3)图文结合,多种方式反复诵读。 (4)同桌、小组、全班合作交流深入理解全诗内容。 (5)汇报学习情况。 2.由画入境,想象感悟。 (1)指名读.全班齐读.练习背诵 (2)结合背诵,启发学生展开,引导学生说说作者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二)学习古诗《江雪》 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2.诵读诗文,把握诗意 (1)读一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2)自由读古诗,结合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尝试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3)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3.细读古诗,感悟诗情 (1)自由读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2)指名带动作、表情读,从中感悟是人的情感。 (3)想一想、说一说 通读两首古诗,边读边结合插图想象每首诗所描写的画面是什么样子的?(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 三、延伸拓展,升华情感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完成书后的“自选佳句”。 2.课下搜集关于雪的名句、名言,体会诗人的感情。

2023年《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2023年《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十三个认读字和六个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两首古诗。 3、学习古诗《春晓》,感悟意境,练习背诵。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词卡,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话引入 1、学习了前面的几篇课文,同学们觉得春天怎么样?

2、古时候的人们也很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很多的诗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两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看──看书,谁能读准确? 板书:春晓村居(区分“春、村”的读音)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画出本课的生字。同桌之间互相认读。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3、交流识字方法,记忆生字: ⑴加笔画、加偏旁组字 自──首十──古古──居亡──忙因──烟口──知 ⑵换笔画,换部分组字。 读──诗对──树──村睡──眠闪──问──间──闻屋──居 醒──醉亲──童外──处岁──多放──散 4、读词语巩固读音 两首古诗冬眠到处见闻乡村居住烟花童话散步 三、正确流利的读古诗 1、自由读。 2、同桌互读,能背的可以背给同学听。 3、自愿到前面读或背,让大家欣赏。

四、重点理解《春晓》,感悟意境 1、许多同学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春晓》这首诗了;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唐代诗人:孟浩然) 2、再谈谈这首诗,说说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根据学生质疑可适当引导: ⑴晓:是天刚亮的时候。“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⑵眠:就是睡觉的意思。 ⑶闻:就是听的意思。 ⑷啼:就是叫的意思。 3、请学生们看着课文中的图画,听老师范读古诗,听听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字音拖长了。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⑴学生自读,体会感悟。 ⑵教师描述,引领大家读。 教师:在春天里睡觉真好,不知不觉天就亮了,为什么? 学生:春眠不觉晓。 教师:刚一醒,就听到四处传来鸟儿叫声,声音真好听。 学生:处处闻啼鸟。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合集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合集15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初步了解诗人所反映的当时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生字卡片、插图、小黑板 主要板书计划 20古诗两首 锄禾悯农 日当午汗滴春

一粒盘中餐辛苦 秋万颗 饿死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描红、仿影、临写、朗读 课外: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吗?能背诵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板书:古诗两首。解释“古诗”的意思。诗歌以“首”为单位。 3、先学《锄禾》 二、初读指导 1、板书:锄禾,领读。解释字意。 2、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教师用小黑板揭示:锄禾当午粒粒辛苦盘皆 (1)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提醒学生前鼻音的字。

(3)怎么记住这些字?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交流。 4、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5、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1、指导看书上的图。这幅图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画的什么?自由说说图意。 2、当众交流。 3、教师讲“当”、“正是”等字词意思。板书:日当午汗滴盘中餐辛苦 4、讲解。 5、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 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后再组词。 2、读拼音,写汉字。 3、用“辛苦”说、写一句话。 4、用自己的话讲〈锄禾〉的意思。 5、背诵〈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锄禾》。

《山行》教学设计(15篇)

When you decide to stick to one thing, the whole world will make way for you.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山行》教学设计(15篇) 《山行》教学设计1 《山行》一诗是一篇描写秋天的诗,它通过描写寒山、白云、石径、枫林所构成的一幅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加深理解,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己结合文后的注释,体会理解诗的大意思;在学生自学基础上,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及不懂的地方。对于古诗的意思只要求学生大体理解即可。在相互的交流中,学生取长补短,加深了对古诗诗意的理解。 二、结合图片指导阅读,加深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为了达到预设的效果,在学生初步交流理诗意后,引导学生根据图片想象画面朗读诗歌,一座高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直伸向深秋时节的山头,在白云升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然后有人经过这里里,看到了满山的经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就这引导学生边看图边读,很容易地让学生进入当时的意境。

三、反复朗读,体会意境。古语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朗读对于古诗学习很是重要。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接读、对读摇头晃脑读等,反复朗读古诗,从读通读懂,到学生能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诗的意境。 《山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扫除文字障碍,弄懂关键词语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初步感悟古诗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借助课文注释和课外资源,利用小组合作优势探究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

《绝句》教学设计15篇

《绝句》教学设计15篇 《绝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绝句》这首古诗,读准字音,认识“鹭、含、岭、泊、吴”这几个汉字,会写八个汉字。 2.感情朗读这首古诗,感受春天的明媚色彩,感受诗人杜甫的愉悦心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背诵导入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揭题:这节课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绝句,指名读 3.理解“绝句”:诗歌的一种体裁形式,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称五言(七言)绝句。 4.了解诗人杜甫:又称“诗圣”,在成都待过,那儿有“杜甫草堂”,此诗是战争平息后重回成都写下的,诗人都写了些什么呢? 二、自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同桌互相帮助纠正 2.指名展示读,倾听,纠正 3.齐读 三、学习诗句,朗读感悟

(1) 1.默读,想想诗人在这首诗里写了哪些景物?板书: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 2.边读边想像: 在蓝天的映衬下,黄鹂、白鹭、翠柳、青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想象,描述:两个黄鹂唉翠绿的柳枝上欢快地鸣叫,一行白鹭轻盈地飞上了蓝蓝的天空,这一切显得多美啊! 3.看到这样的景色,此时诗人杜甫的心情会是什么样? 4.是的,他被这生机勃勃的春景深深地感染了,内心充满了愉悦。 5.朗读体现 (2) 1.诗人在明媚的春光里还看到了什么?千秋雪、万里船 2、为什么会看到千秋雪? (诗人透过自己的窗户望去,正好是著名的西岭雪山,山顶上的积雪长年不化,诗人形象地叫做千秋雪) 3、要开往远方的船只,静静地停靠在诗人的家门口,理解:停泊 4、一幅美丽的雪景图像一幅画一样出现在诗人的窗前,即将远航的船只静静地听在门边,一切是那么美好! 理解:没有战争,人们和平地生活,让他快乐而欣慰,经历了战争之苦的杜甫,看到草堂内外一片美好的春光,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5、朗读体现

《渔歌子》教学设计15篇

Every love is for holding a lamp and meeting someone who resembles himself.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 删) 《渔歌子》教学设计15篇 《渔歌子》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词的意思。 2、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3、体会诗中所表现的内容、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 1、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感受词的音乐美,培养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的意思,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的意境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意境,导入课题 1、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放松一下,请你看看画面,猜猜是哪首古诗,背一背。(课件出示:《江雪》《忆江南》《小儿垂钓》) 2、教师:同学们积累的古诗真不少。你有没有发现这些诗歌中其实有一首是不一样的?(词)那什么是词呢?(词是诗的一种,配上音乐可以唱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叫长短句。) 3、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词——《渔歌子》。(课件出示古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诗词积累,巩固诗与词的区别,进一步了解词的知识,从而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创建学习古诗词的氛围,初步入情入境。】 4、解题:渔歌子,词牌名。

5、了解作者及背景:先让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教师再进行补充,最后课件展示相关资料。【张志和:唐代诗人。字子同,初名龟龄,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年轻时在朝廷过个官,后因仕途不顺而隐居江湖,自号“烟波钓徒”。与颜真卿等为好友。擅长歌词,能书画、击鼓、吹笛。作品多写隐居时的闲散生活。《渔歌子》这首词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设计意图: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课上借助搜集的资料,有助于学生对诗人及写作背景的了解,为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和学生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二、读中明意,读中悟情 (一)、课件范读,营造气氛。 (二)、学生自读,读通、读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把词读准、读通、读顺,注意“塞”“鳜”“箬”“笠”“蓑”的读音。 2、巩固字音,记忆字形,重点掌握多音字“塞”在文中的读音。 【设计意图:词语的朗读教学是理解一首词的基础,每一首词都有自己的意境,这些意境正是由这一个个的事物组构而成

诗歌教学设计15篇

诗歌教学设计15篇 诗歌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学习重点】 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激趣 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关于描写儿童的诗,你还记得吗?试着背一背。 二、初读诗文,展现画面 1、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请同学们朗读两首古诗。在学生朗读中,注意正音。“蓑”读suō,“遮”读zhē,不要读成平舌音。 2、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三、精读诗文,走近画卷 1、你最喜欢哪首古诗?选一首自己研读理解。 2、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探究,选择一首诗进行研读,了解诗意,理解字词,逐句解决。 3、老师参与学生的研究。 四、品读诗文,走进画卷 1、学习第一首诗: ⑴“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

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 ⑵“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受和意思,然后朗读。 牧童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⑶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 一个“弄”,一个“卧”。 (可爱、调皮、疲倦。) ⑷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加上自己的想象,把两句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2、学习第二首诗: ⑴“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一只小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上。 ⑵“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十分奇怪为什么没有雨,他们也把伞张在那儿,原来他们是在遮雨,而是别出心裁,用伞试风。 “张、使风”描绘出两个淘气、可爱、天真的孩子。 ⑶朗读诗句: 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 五、再读诗文,感受意境 1、比较两首诗的人物,你更喜欢哪位诗人笔下的“顽童”?为什么? 2、背诵古诗。 六、拓展延伸,想象画卷

最新初中古诗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设计万能(十五篇)

最新初中古诗教学设计古诗教学设计万能 (十五篇) 初中古诗教学设计古诗教学设计万能篇一 1、复习古诗;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灵活积累、运用古诗。 3、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教学将小学阶段重点古诗词整合归类;制成cai课件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我国古代文化瑰宝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就以“快乐大闯关”的形式走进古诗大观园(出示课件一) 我们要一起闯六关,在闯关过程中,同一组的每一个同学都要积极参与,为本组争荣誉,其中一个同学没答出,另一个同学马上接着帮他答出。记住我们的口号是“我行,我们一定能行!”我还要请两名助手,来协助我。现在,我们开始进入第一关。(出示课件二) (第一关:我能行。要求:抽签作答。听提示,用诗句按序号作答。) 1、在春天的夜晚,一位久别家乡的诗人,望着皎洁的月光不禁想起了家乡,于是他吟起诗句是什么? 2、母爱是世界上伟大的爱,做儿女的怎么能报答得了母亲的爱呢?这使我们常常会想起哪一句诗?

3、当你在公园里散步,看到满池荷花,你会吟诵什么? 4、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常用唐代诗人李绅的诗句来教导我们,你知道他是怎样教导我们的吗? 5、有时候,有的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用了一句诗也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应该是哪句呢? 6、人们赞美小草,赞美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他们常常引用白居易的哪一句诗呢? (第二关:我是小法官。要求:不仅会判断,还要能说出理由。形式:抢答。) 1、《出塞》是宋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他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 2、“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长歌行》的形式就是“行”。()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中“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阴山”指阴山山脉,在现在有内蒙古境内。() 4、《七步诗》诗人以萁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兄弟的残酷迫害。() 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也就是说是他一生中写得最快的一首诗。() 6、“报得三春晖”意为报答母亲之恩,“三春”指三

古诗教学设计(合集15篇)

古诗教学设计(合集15篇) 古诗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隐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络绎不绝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只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婵娟”,(if-件展示诗句.)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同学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长歌行》教案(精选15篇)

《长歌行》教案(精选15篇) 《长歌行》教案(精选15篇) 《长歌行》教案篇1学习目标:认知目标:会读会写生字葵字。 情意目标:体会古诗中告诉我们的惜时的道理,激发努力学习做事的情感。技能目标:体会诗句的感情,有感情地读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古诗。(板书古诗两字)同学们,看到古诗一词,你想到了什么?生:可能想起学过的古诗,就让其背诵;或想起学诗的方法,引导学生补充,教师板书;或问本节学哪首诗,板书课题——长歌行。师:是呀,古诗语言凝练,有许多千古流传的名句,告诉我们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果前面没有提到,这里引出我们今天又要学习古诗了,还记得学古诗的方法吗?说自己学诗的方法,师适时板书学诗要点) 二、学习师:请同学们各自放声读一读。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生:读课文。(教师关注读的不好的学生)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评价他们读得怎样?(指名几个学生读,大家评价)师:诗中还出现了一个我觉得不好写,不好记的生字。谁来提示大家哪里容易出错?你怎么记住这个字的?(读通)师:能把诗句读通了,达到了最基本的要求。要想把诗读得更好,还得理解诗的意思。请同学们默读,或根据注释,或查字典,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你有哪些字句的意思不明白?生:说不懂的字句。师:请你和同桌议议这些字句的意思。师:这首诗写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读懂)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到的?请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交流。生:讨论交流。师:同学们体会得真好,诗人由看到的景象,想到一去不复的时间。我们能通过读读出这种感受吗?老师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可以吗?(指名有感情读诗)(悟情)同学们,你发现了这首诗和我们学过的其它古诗的区别了吗?对,这是汉代的乐府民歌,是可以和曲而唱的,这些乐府民歌唱出了人民的心声,千古流传。你们想听听吗?配乐唱。 三、总结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生:或是从中获得的道理;或是别的惜时名言诗句。(根据情况出示今日歌和明日歌,选择你喜欢的背诵)(延伸)师:同学们的收获不少,今天,我们一起学了这首诗,明白了道理,你想把这首诗送给谁?为什么?师总结:是呀,燕子去了,会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我们的日子,却是一去不复返的。“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希望我们少壮多努力,老大不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呀。 《长歌行》教案篇2《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之二 佚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长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学习课文中的“葵”“羹”“煎”三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古诗《春夜喜雨》教案(精选15篇)

古诗《春夜喜雨》教案〔精选15篇〕 篇1:古诗春夜喜雨教案教学目的: 1、有节奏的诵读本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以字的品析为切入点,抓住古人讲究炼字、炼句乃至炼意的特点,体味诗词推敲字句的妙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生背诵课前一首诗《泊船瓜洲》。讨论本诗中用得好的一个字――“绿”。生谈自己的感受。 是啊,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民族,诗人通过反复推敲,斟词酌句,表达更深远的情意,今天我们来品读杜甫的名篇――《春夜喜雨》 师板书课题。 2、读诗题,解诗人 孩子根据自己所搜集的资料,介绍杜甫。 师介绍:杜甫“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老师讲解“语不惊人死不休”,并用爽快流畅的行书进展板书。引导:杜甫的是是否真的是这样的呢?我们来一起品读这首诗。 二、读古诗,品诗意 〔一〕感受律诗韵律美 1、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字音。 2、点名读诗,老师进展点拨,读准诗的节奏,相机进展指导。请孩子再读,检验指导的效果。 3、感受律诗的韵律美。 指导孩子写出每一句后一个字的拼音〔生sheng、声sheng、明ming、城cheng〕,理解律诗的押韵方法,注意韵脚的诵读,孩子自由读古诗,注意抓住节奏,读出韵律美。 4、古时候,诗歌都是可以配乐吟唱,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和着韵律来吟唱这首诗。 通过这样的多角度的诵读,感受古诗带来的韵律和节奏美。 〔二〕抓题眼,品诗意 1、读诗题,品题眼 〔1〕生读诗题,抓题眼 “喜”,为什么用“喜”呢? 〔2〕讲解“喜”字的字,用喜字说成语。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15篇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15篇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借助插图、展开想象,并运用增、补、调、换四种方法理解古诗,体会诗句的意境。 3、习得观察方法,明白古诗蕴含的道理。 4、指导背诵《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让学生掌握理解诗句的方法。 教学难点: 明白古诗蕴含的道理。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望庐山瀑布》引入,板书课题 二、初读 师:请大家自由读、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师:读好一首古诗,还要注意停顿和节奏的划分,大家边听老师读,边在自己的书上划分节奏,好吗?(PPT投影节奏划分) 生根据节奏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理解 (一)借助题目悟方法 师:孩子们,要想看懂一首古诗,首先要理解它的意思,请大家说说平时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诗句意思的? 请看这首古诗的题目:题西林壁(指题目)(借解释小结方法) 板书:增补调换 (二)运用方法学诗句,感受庐山的千变万化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读读古诗的第一二句:(齐读) 请大家按照刚才小结的理解诗句的方法,学习小组之间讨论讨论这两句诗的意思,要是能把用到的具体方法跟同学说说就更好了!开始吧! 师巡视,倾听、指导。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认真,谁来结合理解古诗的方法,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补充解释:看课文插图,理解“横看”“侧看” 谁来继续结合理解诗句的方法说说第二句的意思 请大家看看课文插图,展开想象,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庐山 生充分观察课文插图,说出自己看到的景象

是呀,难怪诗人说庐山:(齐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PPT) 想再看看庐山吗?(出示一组庐山图片) 能再说说庐山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吗? 能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这两句诗吗?(个别读) 师:是呀,这些都是诗人游览庐山看到的景色。(板书:景) 只要诗人站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就会看到庐山不同的样子,所以观察庐山的角度远远不止文中提到的六个。 自古以来,有不少文人墨客游览庐山,写下了他们的感受,我们去看看诗人眼中的庐山,感受庐山的千变万化:(师大约讲解诗意)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所以,难怪诗人说庐山:(齐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请大家闭上眼睛,边读边在头脑里想象庐山的样子,把你最喜欢的那幅庐山风景画读出来…… (三)活用方法悟诗情 庐山的景色真是让人目不暇接!所以诗人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齐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请大家继续用刚才理解诗句的方法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山行》教学设计15篇

《山行》教学设计15篇 《山行》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诗、诗歌描绘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作者主要以秋天为主题、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大自然了解、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诗人笔下的深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坐"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重点、难点】 1、理解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设计思路】 在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我运用多媒体创设了学习情境、本首诗优美生动、可以在带领学生感受古诗蕴涵、利用直观的欣赏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情境、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就不至于令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古诗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熟读古诗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播放香山枫叶的录像)

诗意的唤醒案例:(二年级的《登鹳雀楼》)(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5篇)

诗意的唤醒案例:(二年级的《登鹳雀楼》)(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5篇) 2022-12-15 诗意的唤醒案例:(二年级的《登鹳雀楼》)(精选15篇) 诗意的唤醒案例:(二年级的《登鹳雀楼》)篇1 (导入和初读环节完成后) 师:读诗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现在老师读,你们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老师开始读第一句:白日依山尽,边读,音乐想起,随着音乐老师整个上身以及伸展的双臂边随着画面缓缓下落,一遍结束又接着再这样进行了一遍。 师:小朋友,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太阳下山了。 生:我仿佛看到太阳在慢慢地落下去。 生:我仿佛看见太阳已经落到山那边去了。 师:说的真好呀,太阳下山了,太阳就要没有了,就是诗中的哪个字啊? 生七嘴八舌说的:尽尽...... 师:对了,这里的尽就是指太阳落山了,就要没有了。 生:我还知道太阳是靠着山落下去的。 师:你真会开动脑筋,对呀,太阳是靠着山落下的,所以诗里说是依山。 师:太阳是怎么落下去的? 生:是慢慢的。 师:它为什么落的这么慢?她还想干什么呢? 生:它还想看看美丽的风景。 生:它不舍得走。 生:它还想让自己的阳光多照照。 ...... 师:那你能把太阳的依依不舍读出来吗?

生读。个别读,女生读,一起读。 师随机评价 (好留恋啊!真是依依不舍!多好啊!多美啊!真是不想走啊!)师:太阳落得那么慢,原来是依依不舍啊!那么站在鹳雀楼上,还能看见什么呢? 生:看见黄河流入大海。 师:你能来读读这一句吗? 生读(声音比较轻,比较慢) 师:哦,我看到了水在慢慢流。 生再读(还是这样轻轻的) 师:小朋友都还没有看见过真正的黄河水是怎样流入大海的吧,想去看看吗? 生:(大声)想!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 播放录象:(黄河水汹涌奔腾,奔流不息的流动画面伴随着嘹亮的歌声号子。) (学生看的很认真,伴随着汹涌的波涛不时发出惊讶声。) 师:看了录象,你还能象刚才那样读吗?谁来读一读呢? 生一:黄河/ 入海流。(声音有力洪亮) 师:多有力啊! 生二读 师:水流的多急啊! 生三读 师:多么汹涌澎湃啊! 生四读 师:好有气势啊! ...... (在老师的激励下,学生越读越起劲,越读越有气势,完全投入了黄河的急流中。) 师:读着读着,我真想对黄河说,你真() 生:我真想对黄河说,你真汹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