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MP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

LAMP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

LAMP(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技术是一种能够在恒温下快速、高效地进行核酸扩增的方法。它通过特殊的引物和酶,在简单的实验条件下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增大量目标DNA序列,并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性。LAMP技术最早由日本学者Notomi等人于2000年首次提出,自此以后,LAMP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动物疫病检测中。

1.快速诊断:LAMP技术可以在一个小时内进行核酸扩增反应,比传统的PCR方法要快得多。这对于迅速确定疫病的诊断结果非常重要,可以提高动物疫病的早期预警和防控能力。

2.高度特异性:LAMP技术使用多个特异性引物,在同一个反应体系中进行扩增,可以显著提高对目标序列的特异性识别能力。这对于区分不同疫病病原体或者同一病原体的不同亚型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鉴定传染病源和病原菌的变异。

3.高灵敏性:LAMP技术不仅在快速扩增速度上具有优势,还在扩增效果上具有高灵敏性。在初始目标DNA浓度低至10个分子时,LAMP技术仍能够进行有效扩增,这对于低浓度病原体的检测非常关键。

4.操作简便性:LAMP技术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特殊的实验条件,只需要一个简单的恒温器就可以进行核酸扩增反应。这极大地降低了操作门槛,使得不同实验室和场所都可以进行动物疫病的检测工作。

5.物价低廉:LAMP技术所需的试剂和设备成本相对较低,特别是与PCR技术相比较,更加经济实惠。这对于资源有限的地区和农村地区的疫病监测和防控工作尤为适用。

目前,LAMP技术已经在许多动物疫病的检测中得到了应用。比如,它被成功用于禽流感、猪瘟、传染性胸膜炎、家禽新城疫等重大疫病的快速检测。通过该技术,可以快速而准确地检测出病原体的存在,为疫病的早期检测和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总之,LAMP技术在动物疫病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相信将能够更好地满足动物疫病检测的需求,为动物疫病的防控提供更加可靠、快速和经济实惠的手段。

lamp产物检测方法(一)

lamp产物检测方法(一) LAMP产物检测 概述 LAMP(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是一种高效、快速、特异性强的核酸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环境 科学等领域的产物检测中。本文将介绍LAMP产物检测的几种常用方法。方法一:实时荧光检测 实时荧光检测是LAMP检测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添加与LAMP引物配对的荧光探针,荧光信号与目标基因的扩增有关。实时荧 光检测可以提供实时的扩增曲线,并且可以基于荧光信号强度计算出 目标物的浓度。该方法结果灵敏度高,操作简便。 方法二:封闭管内检测 封闭管内检测适用于大规模样本分析。在封闭管中进行LAMP反应,通过观察管内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目标产物。通常,反应阳性 样品呈黄色或绿色,而阴性样品为紫色。 方法三:便携式检测设备 随着便携式检测设备的发展,LAMP产物检测也可以在户外或实验 室之外进行。便携式检测设备结合了实时荧光检测和封闭管内检测的

优势,能够有效地检测目标产物,并且具有高灵敏度和快速反应的特点。 方法四:电化学检测 电化学检测是一种基于电化学信号变化来判断目标产物的方法。通过引入与目标基因相关的电化学标记物,可以在反应过程中测量电流或电压的变化。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快速反应和较低的成本。 方法五:便携式PCR检测仪器结合LAMP 传统的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方法在LAMP产物检测中也得到广泛应用。便携式PCR检测仪器结合LAMP技术,可以提供更高的扩增效率和较低的虚警率。 结论 LAMP产物检测是一种快速、高效、特异性强的核酸检测技术。实时荧光检测、封闭管内检测、便携式检测设备、电化学检测和便携式PCR检测仪器结合LAMP是几种常用的方法。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选择适合的检测方法进行LAMP产物检测。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

LAMP

LAMP(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2011-07-28 11:46 来源:北京蓝谱点击次数:1341 关键词:LAMP PCR技术环介导等温扩 增 分享到:收藏夹腾讯微博新浪微博开心网 PCR方法在人类及动植物疾病基因诊断、食品分析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是目前最精准的基因诊断方法。然而PCR方法操作起来较复杂,对仪器和人员要求比较高,不适合基层或现场快速诊断,因此在国内的推广速度并不是很快。 2000年日本学者Notomi在Nucleic Acids Res杂志上公开了一种新的基因诊断技术,即LAMP (L 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中文名为“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受到了世卫组织WHO、各国学者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关注,短短几年,该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SARS、禽流感、HIV等疾病的检测中,在这次甲型H1N1流感事件中,日本荣研化学公司接受WHO的邀请进行H1N1 LAMP试剂盒的研制。通过荣研公司近十年的推广,LAMP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日本国内各种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引起的疾病检测、食品化妆品安全检查及进出口快速诊断中,并得到了欧美国家的认同。LAMP方法的优势除了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外,操作十分简单,对仪器设备要求低,一台水浴锅或恒温箱就能实现反应,结果的检测也很简单,不需要像PCR那样进行凝胶电泳,LAMP反应的结果通过肉眼观察白色浑浊或绿色荧光的生成来判断,简便快捷,适合基层快速诊断。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基因诊断领域,LAMP方法将占据大壁江山。 目前,在万方数据库搜索LAMP文章500多篇。详见:https://www.360docs.net/doc/8b19195624.html,/paper.asp x?q=loop-mediated+isothermal+amplification&o=sortby+CitedCount+CoreRank+date+relevanc e%2fweight%3d5&f=top&n=10&p=1 1. 优缺点介绍: LAMP方法优点:灵敏度高(比传统的PCR方法高2~5个数量级);反应时间短(30~60min就

LAMP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

LAMP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 LAMP(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技术是一种能够在恒温下快速、高效地进行核酸扩增的方法。它通过特殊的引物和酶,在简单的实验条件下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增大量目标DNA序列,并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性。LAMP技术最早由日本学者Notomi等人于2000年首次提出,自此以后,LAMP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动物疫病检测中。 1.快速诊断:LAMP技术可以在一个小时内进行核酸扩增反应,比传统的PCR方法要快得多。这对于迅速确定疫病的诊断结果非常重要,可以提高动物疫病的早期预警和防控能力。 2.高度特异性:LAMP技术使用多个特异性引物,在同一个反应体系中进行扩增,可以显著提高对目标序列的特异性识别能力。这对于区分不同疫病病原体或者同一病原体的不同亚型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鉴定传染病源和病原菌的变异。 3.高灵敏性:LAMP技术不仅在快速扩增速度上具有优势,还在扩增效果上具有高灵敏性。在初始目标DNA浓度低至10个分子时,LAMP技术仍能够进行有效扩增,这对于低浓度病原体的检测非常关键。 4.操作简便性:LAMP技术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特殊的实验条件,只需要一个简单的恒温器就可以进行核酸扩增反应。这极大地降低了操作门槛,使得不同实验室和场所都可以进行动物疫病的检测工作。 5.物价低廉:LAMP技术所需的试剂和设备成本相对较低,特别是与PCR技术相比较,更加经济实惠。这对于资源有限的地区和农村地区的疫病监测和防控工作尤为适用。

目前,LAMP技术已经在许多动物疫病的检测中得到了应用。比如,它被成功用于禽流感、猪瘟、传染性胸膜炎、家禽新城疫等重大疫病的快速检测。通过该技术,可以快速而准确地检测出病原体的存在,为疫病的早期检测和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总之,LAMP技术在动物疫病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相信将能够更好地满足动物疫病检测的需求,为动物疫病的防控提供更加可靠、快速和经济实惠的手段。

动物疫病的检疫与诊断方法比较研究

动物疫病的检疫与诊断方法比较研究 一、引言 动物疫病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大问题,它们对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 重影响。因此,对于动物疫病的检疫与诊断方法的研究非常重要。本文将对动物疫病的检疫与诊断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提高动物疫病的防控水平和有效采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传统的检疫与诊断方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传统的动物疫病检疫与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临床症状观察、 病理解剖、组织学检查和病原体分离培养等。这些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有一些明显的局限性。例如,病者的临床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此外,这些方法需要将动物杀死进行解剖,不仅费时费力,还有对环境的污染风险。 三、分子生物学的检疫与诊断方法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被应用于动物疫病的 检疫与诊断中。例如,核酸检测技术(如PCR、LAMP)可以直接检测病原体的核酸,从而快速准确地确定动物是否感染。这些方法不仅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还可以在早期诊断感染,有助于采取及时的防控措施。但这些方法需要复杂的实验室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限制了其在资源匮乏地区的应用。 四、免疫学的检疫与诊断方法 免疫学检疫与诊断方法主要基于动物体内的免疫反应。其中,抗体检测是一种 常用的方法,可以检测动物体内的特定病原体抗体,从而判断动物是否曾经感染或正在感染。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以及适用于大规模筛查等优点。而且,一些新兴免疫学技术,如流式细胞术和ELISPOT,也逐渐得到应用,提供更多的

检测指标并加强了诊断的准确性。但是,抗体检测对于早期感染的诊断灵敏度较低,可能会导致漏诊感染动物。 五、生化学的检疫与诊断方法 生化学检疫与诊断方法主要利用病原体在动物体内引起的生物化学变化进行检测。例如,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可以检测血清中的特定病原体抗原或 抗体水平,以实现早期感染的诊断。此外,也可以通过检测动物体内的特定生化指标如血清学参数、酶活性等,判断动物是否感染或感染严重程度。这些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需要复杂的实验室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并且可能会受到动物的生理状态及外界环境的干扰。 六、综合方法的检疫与诊断 针对动物疫病检疫与诊断的复杂性,越来越多的研究倾向于综合多种方法,以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例如,多重PCR检测结合病原学观察可以同时检测 多种病原体,更全面地评估动物的感染状态。此外,近年来兴起的快速检测技术,如免疫层析试验和便携式分子检测装置,也使得动物疫病的快速检测成为可能。七、结论 综上所述,动物疫病的检疫与诊断方法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各种方法在不同的 场合和环境下都有其适用性和局限性。传统的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对于早期感染的诊断。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生化学方法在动物疫病的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各自具有优点和不足。综合多种方法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新的方法和技术,提高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以实现动物疫病的早期发现和迅速应对。

LAMP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LAMP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以LAMP技术的优缺点为分析对象,并食源性致病徽生物和临床致病微生物检测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结合实际情况,对LAMP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LAMP技术,微生物检测,应用 一、前言 LAMP技术是随着微生物检测技术发展而不断发展的,LAMP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中越来越广泛。经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目前LAMP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很多微生物检测当中,成为一门实用的技术。 二、LAMP技术的优缺点 1、优点 (一)、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4条引物可以严格识别靶核酸序列上的6个独立区域,反应过程不会受到反应混合物种非靶序列DNA的影响,保证了LAMP扩增的高度特异性。在检测过程中可以根据是否扩增就能判断目标基因是否存在,可用于细菌或病毒的定性检测。 (二)、等温高效 LAMP在等温条件下扩增,不会因温度改变而造成时间的损失,在1 h内可将靶序列扩增至109~1010倍。而且受非靶序列的影响小,模板也不需要热变性。 (三)、整个扩增反应操作简便、快捷 LAMP反应过程中会产生白色的焦磷酸镁沉淀,肉眼即可直接观察,是鉴定反应是否进行的最直接方法。另外,LAMP扩增产物可以像PCR反应利用凝胶电泳结合成像系统进行鉴定,通过产生的不同梯型来区分特异性扩增和非特异性扩增。 (四)、实验装置简单,费用相对较低 LAMP反应不需要进行模板的热变性、长时间的温度循环、繁琐的电泳和紫外观察等,在操作过程中,仅需要普通的水浴锅或其他可以得到稳定热源的设备即可。 2、缺点

(一)、LAMP技术对试验设计的要求较高 需要设计的引物数目相对较多、结构复杂,需要考虑到靶序列的片段及茎环结构等因素。在检测高度变异的病原体时,实验设计相对比较困难 (二)、LAMP技术在一次反应中只能检测一个病原体 LAMP技术的阳性反应并不只呈现单条带,而出现拖尾和一些低分子质量的带,一旦产生非特异性扩增,则不易鉴别。 三、食源性致病徽生物和临床致病微生物检测行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经济全球化的急剧发展等环境和社会因素变化,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和医疗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病原微生物正在向人类发起挑战:新的致病微生物突变对人类社会构成严重威胁;大规模突发性疾病是当前生物医学面临的重大挑战;一些重大传染病的死灰复燃,在我国和世界人口大多数的欠发达地区情况仍然严重。 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技术急需向高通量、高精准度和快速现场应用多元方向发展。目前基层食品安全、环境卫生和医学临床对致病微生物的检测诊断仍以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为主、分子或生化手段为辅,通常序繁复、耗时长、费用高,并且灵敏度和特异性不强。国内外学者对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建立了从病原分离鉴定、特异蛋自的免疫学检测技术、形态学鉴定和白动生化鉴定,到核酸探针、PCR等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在基因水平上的核酸检测,其灵敏度远高于病原分离鉴定,同时避免了医学临床检验上的窗口期影响,赢得时间,对于预防控制重大传染性疾病至关重要。近年来核酸检测在快速性、安全性、准确性和灵敏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这些新技术突破了传统的形态学、生化反应等旧模式,不需要对微生物进行分离提纯,而直接用样品或样品的增菌液进行快速检测,并且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及生物信息学设计相结合,向准确、快速、灵敏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日前流行的以PCR为代表的核酸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PCR技术需要专门的CPR仪,且存在易交叉污染和操作过程烦琐的缺点。而荧光实时定量PCR虽然较好地解决了交义污染,并简化了操作过程,但却需要定量PCR仪,因此不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且实时定量PCR技术中荧光探针的成本较高,加大了推广的难度。目前国内外的致病微生物的检测产品市场中,缺少快速、准确、简便的分子检测试剂盒,不能满足用户的检测要求,加上现有产品的假阴性和假阳性问题比较严重,导致用户使用的信心不足。所以,及时运用生物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对满足病原微生物检测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食品安全检测,医学病原微生物诊断,农畜牧致病微生物检测,水体微生物等等领域,都非常需要快速、准确、简便、设备投入少的核酸检测技术。 四、LAMP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布鲁氏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可视化检测方法的建立

布鲁氏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可视化检测方法的建立许邹亮;南文龙;周洁;陆明哲;郭玉广;谭鹏飞;毛开荣;彭大新;陈义平 【摘要】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建立了布鲁氏菌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针对布鲁氏菌外膜蛋白OMP25基因保守区设计6条特异引物,反应前加入染料羟基萘芬蓝(HNB)作为LAMP扩增的指示剂,63℃恒温反应60min,根据HNB的颜色变化进行结果判定。分别评价所建立LAMP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并对60份牛布鲁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阳性血清样本,经LAMP和 B4但5-PCR方法进行平行检测。结果显示,本方法最低检出限约为17垃布鲁氏菌基因组DNA。本方法特异性良好,布鲁氏菌反应管均出现特异性LAMP扩%A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 assay was developed for rapid visual detection of Brucella. A set of six specific primers specific to eight regions of OMP25 gene were designed. The reaction was performed in a single tube at 63℃ with the ad 【期刊名称】《中国动物检疫》 【年(卷),期】2011(028)008 【总页数】4页(P37-40) 【关键词】布鲁氏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可视化检测 【作者】许邹亮;南文龙;周洁;陆明哲;郭玉广;谭鹏飞;毛开荣;彭大新;陈义平 【作者单位】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诊断液研究室,山东青岛266032;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诊断液研究室,山东青岛266032;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诊断液研究室,山东青岛266032;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诊断液研究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动物病原研究进展讲解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2009年增刊·技术与方法· 核酸扩增技术是分子生物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的研究手段,其中PCR技术最为常用。但在应用过程中人们发现PCR技术存在一些不足,如靶基因易被污染,可能引起非特异性扩增,多种因素可以产生抑制扩增反应,扩增反应时间较长,一般需要几小时,需要比较昂贵的PCR仪,不利于在基层实验室推广应用等。2000年,日本学者Notomi等[1]建立了一种新的核酸扩增方法—— —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该技术克服了PCR技术的一些缺点。目前已在人类及动植物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病原体的检测中取得重要进展,在疫病诊断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1LAMP技术原理 LAMP技术依赖于能够识别靶序列上6个独立区域的两对特异性引物(内引物:FIP和BIP;外引物:F3和B3和一种具有解旋功能且呈瀑布式扩增的Bst DNA聚合酶,在等温条件下可高效、特异的扩增靶序列。LAMP反应过程是先由外部引物扩增出内部引物扩增所需要的模板,即起始反应物模板的合成;紧接着由内部引物引导合成靶基因DNA 片段,由于内部引物扩增的DNA片段含有与该引物5’端DNA 片段的反向互补序列,因而这些反向互补序列之间通过杂交形成茎环结构,另外一条内部引物与其互补链退火杂交后引导链置换合成反应,在扩增的DNA片段的另外一端产生了新的茎环结构,形成哑铃状结构,如此往复循环最后形成花椰菜形状的茎—— —环结构的DNA,数量级可达109~1010拷贝,电泳后可见扩增终产物由大小不等的DNA片段组成,呈梯状条带。 LAMP反应体系和PCR反应体系相似,即由模板、引物、聚合酶、dNTP和缓冲液组成。但LAMP使用四个引物,聚合酶为Bst DNA聚合酶。LAMP扩

化学分析技术在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化学分析技术在病毒检测中的应用病毒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扮演着一个十分关键的角色。在病毒 的入侵下,人们的身体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伤害,不仅仅是身体上 的伤害,更是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影响。因此,病毒检测成为公众 关注的焦点。而化学分析技术在病毒检测中的应用,可以从样品 采集到病毒诊断、病毒治疗等等各方面,为我们打开了新的大门,将在未来发挥巨大的作用。 1.样品采集 病毒属于生物领域的微观基础单位,因此确诊需要对样本进行 采集。常见的病毒样本包括血液、唾液、粪便、鼻咽拭子等等。 而其中,鼻咽拭子样本是最为常见的,也是最容易被采集的样本。经过多年的研究,化学分析技术发现了一种适用于鼻咽拭子样本 的提取方法。该方法既能高效提取RNA或DNA,又能杀灭病毒,并消除外来DNA或RNA的污染,从而为病毒的检测提供了可靠 的基础。 2.核酸提取

在采集样本之后,必须进行样本制备。这一过程的质量决定了 之后检测的结果。而一般而言核酸提取是制备的重头戏。传统的 核酸提取方法包括有机物提取法和硅胶质量耦合法。 在病毒检测中,硅胶质量耦合法是最常用的。其优点在于,能 够通过离心将核酸提取出来,并分离出影响后续分析的化学物质。同时,硅胶质量耦合法还能降低样品卷积效应,使得检测灵敏度 更高、特异性更好。可是,这样的步骤通常需要消耗巨大的时间 和耗材,而且提取效率也很难保证。 现代科学技术实现了核酸提取的自动化。利用化学分析技术, 可以通过磁珠吸附原理将核酸高效提取,从而加快样本制备过程,大幅提高病毒检测的效率。 3.病毒检测和诊断 在核酸提取之后,样本中的RNA或DNA即准备就绪。接下来 就需要进行对病毒的检测和诊断了。 关于病毒检测和诊断,化学分析技术提供了一些主流方法:

荧光定量pcr技术及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

荧光定量pcr技术及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随着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的发展,它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荧光定量PCR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任何动物的病毒感染状态,从而帮助改善动物饲养管理,防治和控制动物疫病,减少家禽和畜牧业的损失。本文旨在介绍荧光定量PCR技术,并详细说明其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 首先,本文介绍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其核心概念是它可以利用特定物质在DNA分子中增加序列特异性结合,从而增加特定DNA序列,其反应过程分为三个步骤:模板DNA扩增、扩增反应物体检测以及信号输出。其中,模板DNA扩增是通过由模板DNA到PCR扩增反应的过程,其中参与的主要物质有DNA聚合酶,模板DNA,dNTP,以及引物等;扩增反应物体检测是通过将特定的引物与物质相结合产生荧光,将其用于检测模板DNA的扩增物;最后,信号输出是将荧光信号转换为可视信号,以显示DNA扩增物质的存在。 其次,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可用于检测动物的传染病病毒,以及相关疾病的检测。通过设计特定的引物以及探针,并结合使用芯片技术及其他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动物疫病的潜伏期及其传播情况。此外,荧光定量PCR技术适用于自动实验系统及远程测量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无人自动测试系统的检测效率,同时大大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从而提高检测效果。

最后,本文概括了荧光定量PCR技术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任何动物的病毒感染状态,从而帮助改善动物饲养管理,防治和控制动物疫病,减少家禽和畜牧业的损失。此外,荧光定量PCR技术也可以用于自动实验系统及远程测量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无人自动测试系统的检测效率,同时大大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从而提高检测效果。 综上所述,荧光定量PCR技术在动物疫病检测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具有快速检测病毒感染状态,改善动物饲养管理,防治和控制动物疫病,降低家禽和畜牧业损失等优势。通过这项技术,将为动物疫病的检测产生重要的价值。

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数字化监控与风险评估及预瞽的构建

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数字化监控与风险评估及预瞽的构建 作者:韩杰 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7年第8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养殖业的逐步发展,动物养殖的数量越来越多,与人们日常 生活的联系也越来越深,但由于养殖业的不甚成熟以及庞大的动物数量,使得其在动物疾病预 防方面存在许多隐患,诸如禽流感、疯牛病、口蹄疫等由动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严重危害着人 们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因此需要不断加强重大动物疾病防治数字化监控与风险评估及预警 的构建工作。本文即试从当下重大动物疾病防治现状出发,阐述其在国内重大动物疾病预防方 面的具体应用并提出相应的加强建议,希望能进一步促进我国动物疾病防治数字化监控与预警 体系的完善与成熟。 1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数字化监控与风险评估技术发展概述 11国外发展概述 国外早在1860年便开始了动物疾病方面的研究一直伴随着微生物学的发展而发展。在动物疾病检测方面第一次取得重大突破的是前苏联的彩色地理图形运用技术,通过生物区域和已知 啮齿类动物的分布绘制图形,结合点状图、群体密度图、透明重叠图等方式有效监测动物传染 病蔓延区域;1980年之后,在重大动物疾病防治方面增加了模型应用与分析,能够将基于动物 的流行病疫情管理分析评估结果与信息管理系统相连接,从而获得准确的评估结果”1;1 990 年之后,重大动物疾病监测工作趋于成熟并稳定发展,GIS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该领域,研究 逐渐走向专业化和集中化,预测和防治重大动物疾病成为可能。 2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数字化监控与风险评估及预警体系在国内的应用 2.1重大动物疫病预警研究的原则 重大动物疾病预警研究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课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 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除了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之外,还需要加强这一方面的安全建设,以保证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在重大动物疾病预防与检测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是重点集中原则,即预警体系应该重点关注重大动物疾病预防信息,并以国家动物疫病报告 和信息情报体系为基础;二是准确和及时原则,即能够为动物疾病监测与防治提供明确的方向 和方法;三是互助原则,即该系统能够为发病国家、领进国家和贸易伙伴也能够提供救援和帮助。 2.2重大动物疫病预警研究的内容 关于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及预警体系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昂面的内容:一是可行性研究,即所研究的预警体系要具备可实现行,能够切实地起到帮助科研人员研究动物疫病并进行数据 分析的作用;二是模型构建,即所研究的预警体系能够充分结合动物疫病的各种相关信息和数 据准确的计算出疫病模型,从而更好地开展该项动物疫病的分析和救治工作;三是合作模式研究,即该系统应具备外延性和接口功能,能够根据所要实现功能的不同同各方进行合作,共同 开展动物疫病的控制和指挥工作。 3应用GIS技术进一步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数字化监控与风险评估及预警体系

动物疫病诊断新技术

动物疫病诊断新技术 引言 动物疫病对畜牧业和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大影响。传统的动物疫病诊断方法存在着诊断时间长、准确性不高、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等问题。因此,开发新型动物疫病诊断技术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将介绍动物疫病诊断新技术及其在提升诊断准确性和效率方面的优势。 技术介绍 新型动物疫病诊断技术主要基于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光谱技术等前沿技术。这些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高特异性:新型诊断技术利用基因工程、抗体工程等技术,能够高度特异性地识别病原体,有效避免假阳性结果。 2、高灵敏度:新技术能够检测出极低浓度的病原体,如单个病毒粒子,提高了诊断的灵敏度。 3、快速便捷:许多新型诊断技术不需要培养或富集病原体,大幅缩短了诊断时间。 4、自动化智能化:新技术多采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减少了人为

误差,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 为验证新型诊断技术的效果,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新型诊断技术在诊断准确性和效率上均显著优于传统技术。具体数据如下: 1、准确性:新型诊断技术的准确率为98%,而传统技术仅为85%。 2、效率:新型诊断技术的检测时间仅为传统技术的1/3。 实验分析 新型诊断技术的高准确率和效率得益于以下因素: 1、高特异性:新型技术对病原体有高度特异性的识别能力,减少了误诊率。 2、高灵敏度:新技术能够直接检测出极低浓度的病原体,提高了检出率。 3、快速便捷:新技术省去了病原体培养和富集的步骤,大幅缩短了诊断时间。

4、自动化智能化:新型技术采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降低了人为误差,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应用前景 新型动物疫病诊断技术在未来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首先,该技术可用于动物疫情监测,及早发现疫情,为控制疫情的扩散提供支持。其次,新型诊断技术可用于动物疫苗研发,帮助科研人员快速筛选出有效的疫苗候选。此外,该技术还可应用于动物生产管理,如种猪疫病的早期发现与预防,从而提高生产效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动物疫病诊断技术还有望在宠物医学、野生动物保护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结论 本文介绍了动物疫病诊断新技术及其在提升诊断准确性和效率方面的优势。实验结果表明,新型诊断技术在准确率和效率上均优于传统技术。这些优势主要得益于新技术的特性和应用前景广阔,为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然而,尽管新技术具有显著优势,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疫情防控中。总之,动物疫病诊断新技术的发展为动物疫病防控提供了新的契机,有望推动畜牧业和公共卫生安全事业的持续发展。

恒温扩增技术综述

摘要:恒温扩增技术是继PCR技术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目前主要的恒温扩增技术有:滚环核酸扩增、环介导等温扩增、链替代扩增、依赖核酸序列扩增和解链酶扩增。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特点:恒温、高效、特异、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本文就现阶段恒温扩增技术的特点及其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情况和前景做一综述。 关键词:恒温扩增;PCR 引言: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核酸检测的诊断方法已大量建立并广泛应用于动物疾病的实验室检测中,恒温扩增技术就是在此背景下出现的.与其它的核酸扩增技术相比,恒温扩增有快速、高效、特异的优点且无需专用设备。所以它一经出现就被许多学者认为是一种有可能与PCR 媲美的检测方法,目前主要的恒温扩增技术有:滚环核酸扩增(rolling circle amolification,RCA)、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链替代扩增(strand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SDA)、依赖核酸序列扩增(nucleicacid sequence based amplification,NASBA) 和解链酶扩增(helix dependent amplification,HAD),这些技术各有特点,这也决定了它们在动物疾病检测中的应用情况,下面就它们的原理、特点及其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1滚环核酸扩增 1. 1 滚环核酸扩增的原理 滚环核酸扩增(rolling circleamolification, RCA)是通过借鉴病原生物体滚环复制DNA 的方式而提出的[1],可分为线性扩增与指数扩增两种形式。线性RCA 是引物结合到环状DNA 上后,在DNA 聚合酶作用下被延伸,产物是具有大量重复序列(与环状DNA 完全互补)的线状单链.线性RCA 用于靶核酸扩增仅限于一些具有环状核酸的病毒、质粒和环状染色体,线性扩增倍数为105。指数RCA原理与线性RCA 相同,采用与环状DNA 序列完全一致的第二种引物,该引物与第一次线性RCA 产物结合并酶促延伸,其产物又作为第一种探针 的模板,这样一来在很短的时间内(1h),产物呈指数递增。指数RCA 可用于非

鸭坦布苏病毒快速实时荧光RT-LAMP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鸭坦布苏病毒快速实时荧光RT-LAMP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 用 王巧萍;粟柯衡;元正菊;常志顺;张薇;张以芳;信爱国 【期刊名称】《中国动物检疫》 【年(卷),期】2022(39)5 【摘要】为建立检测鸭坦布苏病毒(DTMUV)的荧光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T-LAMP)检测方法,根据DTMUV NS5基因保守序列设计1套特异性引物,对反应时间和温度进行优化,并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临床适用性。结果显示:建立的荧光RT-LAMP最优反应条件为65℃25 min;只特异性扩增DTMUV,而不扩增其他几种禽类病毒;最低检测限为4×10^(2)copies/μL,与qRT-PCR方法敏感性一致,是普通RT-PCR的100倍;批内和批间重复性高;应用该方法检测DTMUV不同剂量人工感染鸭肝脏样品,对接毒剂量为10^(3-7)TCID_(50)和10^(2-7)TCID_(50)组的阳性检出率均为100%,对接毒量10^(1.7)TCID_(50)组的阳性检出率为 90%(9/10)。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荧光RT-LAMP检测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敏感性高,可成为快速诊断DTMUV的方法之一。 【总页数】7页(P103-109) 【作者】王巧萍;粟柯衡;元正菊;常志顺;张薇;张以芳;信爱国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养禽与禽病研究所;云南瑞栢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5.3 【相关文献】 1.实时荧光技术在鸭坦布苏病毒RT-LAMP检测方法中的应用 2.鸭坦布苏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3.鸭坦布苏病毒可视化RT-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4.鸭坦布苏病毒、鸭肠炎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TaqMan三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临床应用 5.鸭坦布苏病毒、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及番鸭呼肠孤病毒多重Taq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临床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牛羊芽囊原虫病研究进展

牛羊芽囊原虫病研究进展

芽囊原虫(Blastocystis)是一种厌氧单核细胞寄生虫,曾长期被认为是一种无害的酵母,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芽囊原虫广泛存在于牛羊肠道内,对牛羊健康造成威胁,同时携带可感染人类的亚型基因,具有一定的公共卫生风险。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牛羊感染芽囊原虫的相关研究报道进行分析,从牛羊感染芽囊原虫的病原学、基因型、流行病学、致病性、诊断与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其他动物甚至人类的芽囊原虫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 1 病原学 芽囊原虫的生物学分类几经波折,曾先后被认为是酵母菌、真菌、鞭毛虫等。1912年首先由Brumpt进行分离,并命名为肠道酵母菌[1]。1967年,Zierdt根据形态学、生理学特点,发现其符合原生生物的 特征[2];1988年,Zierdt发现该生物有一个或多个核、光滑粗糙的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线粒体样细胞器;但它不能在真菌培养基上生长,也不能被抗真菌药物杀死,因此排除真菌的假设[3]。1996年,Silberman等通过与真核生物谱系的部分同源编码区进行测序对比,建议将其归为不等鞭毛门、芽囊原虫纲、芽囊原虫目、芽囊原虫科、芽囊原虫属[4]。1998年,Cavalier-Smith通过分子系统学研究发现,芽囊原虫与鞭毛虫原单胞菌有系统发育关系,两者存在某些共同的生命周期特征,作为脊椎动物的肠道内共生体似乎可以在宿主之间传播。但与原单胞菌不同的是,囊虫没有鞭毛,因此Cavalier-Smith建议 把它归于一个新创建的类囊虫亚门[5]。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酶 系统等技术发展,虫体新的特征被发现,使其分类学逐步确定下来。

真鲷虹彩病毒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真鲷虹彩病毒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袁向芬;石素婷;吕继洲;吴绍强 【摘要】为建立一种检测真鲷虹彩病毒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方法,满足口岸、养殖场对该病的快速监测的需求,本研究比对分析了GenBank中公布的真鲷虹彩 病毒基因组序列,筛选其主要衣壳蛋白MCP基因保守区序列,进行LAMP引物设计,建立了真鲷虹彩病毒LAMP检测方法.对扩增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62℃,45 min.灵敏度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最低检测限为100拷贝/μL目的基因.特 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不与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EHNV)、蛙病毒3型(FV3)、甲鱼虹彩病毒(STIV)发生交叉反应.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LAMP方法具 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5份疑似真鲷虹彩病毒感染的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发现检测结果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PCR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研究表明,本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以及仪器设备简单、操作便捷、结果直观等 优点,非常适合作为初筛手段,应用于养殖场、口岸等一线的疫病监测. 【期刊名称】《中国动物检疫》 【年(卷),期】2018(035)001 【总页数】5页(P95-99) 【关键词】水生动物疫病;真鲷虹彩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 【作者】袁向芬;石素婷;吕继洲;吴绍强 【作者单位】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动物检疫研究所,北京 100176;中国检验检 疫科学研究院动物检疫研究所,北京 100176;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动物检疫研 究所,北京 100176;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动物检疫研究所,北京 10017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2.65 真鲷虹彩病毒(Red sea bream iridovirus,RSIV)属于虹彩病毒科(Iridoviridae)、细胞肿大病毒属(Megalocytivirus)[1-2]。该病毒于1990 年首次在日本四国岛的人工养殖患病真鲷中被发现[3],主要感染真鲷、花鲈、条 石鲷等30余种海水鱼类[4-5]。患病鱼类主要表现为昏睡、严重贫血、鳃上游瘀斑、脾肿大等症状。该病大多在自然界突然暴发,难以治疗,致死率高,是目前对各国海水养殖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6-8]。为此,该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入必检疫病名录,被我国列为二类疫病。韩国在实施的《水生动物疾病管理法》中要求入境的真鲷、牙鲆、大黄鱼、花鲈、条纹鲈等35种鱼类必须进行RSIV检 验检疫[9]。 考虑到RSIV的危害性,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灵敏的现场检疫检测方法,对于该病的及时发现、防治手段的有效实施、疫情的迅速控制而言意义重大。然而目前,RSIV的确诊方法,如病毒分离、免疫荧光等[10-11],由于缺乏合适的细胞培养系,以及免疫学检测范围窄且存在交叉反应现象,无法被广泛应用。常规PCR、荧光PCR等分子检测方法[12-14],因需要昂贵仪器或电泳分析等后续操作,无法有效应用于口岸快速检测。鉴于以上不足,本研究以RSIV MCP基因保守区为模板, 建立了一种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oop-medie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用于RSIV的检测。该方法快速、灵敏、特异,在简单的水浴恒温环境下,即可完成对靶基因的大量扩增,借助染料即可进行结果的可视化判定。本方法作为一种初筛手段,可大大增加口岸、养殖场的RSIV检疫效率,降低检疫工作中人员、时间等成本的投入。 1.1.1 病毒及样品真鲷虹彩病毒(RSIV)、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EHNV)、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及其在重大动物疫病诊断中的应用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及其在重大动物疫病诊断中的应用 崔基贤;李清竹 【摘要】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1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一种新型恒温扩增技术.LAMP技术不需要特殊的精密仪器设备,结果观察和判定直观,且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优点.因此特别适合现场快速检测及基层普及应用,具有很高的实用推广价值.作者就LAMP技术的原理、反应过程、操作过程及其在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和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诊断中的应用等作一综述.%A novel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method, termed loop- 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 which need no special precision instruments at work and have the advantage of low cost, simplicity of operation, rapidity, high specificity,efficiency, may be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on-site fast detection and grassroots popularization applications.The principle, reaction and operation process of LAMP and its application in viruses detection of graveness animal disease were reviewed. 【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 【年(卷),期】2011(038)006 【总页数】4页(P80-83) 【关键词】环介导等温扩增;重大动物疫病;应用 【作者】崔基贤;李清竹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检测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检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RT-LAMP检测原理、试剂和仪器设备、检测程序和结果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猪临床样品(肺脏、脾脏和血清)和细胞培养物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检测;同时适用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经典型、高致病性、类NADC30型三种基因亚型的分型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适用于本文件。 GB 19489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T 27401 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动物检疫。 NY/T 541 兽医诊断样品采集、保存与运输技术规范 SN/T1193 基因检验实验室技术要求 3 缩略语 PRRSV: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LAMP: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环介导的恒温扩增 RT-LAMP: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反转录环介导的恒温扩增。 4 原理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主要引起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该病毒有美洲型和欧洲型两个血清型。美洲型又有多个基因亚型。我国流行的美洲型PRRSV主要有传统型、高致病性和类NADC30型毒株,其主要区别存在于病毒的Nsp2基因。环介导的恒温扩增(LAMP)是一种体外恒温核酸扩增技术,用于快速检测DNA。RT-LAMP是一种逆转录LAMP,用于检测RNA。本标准RT-LAMP,根据PRRSV开放阅读框架7(ORF7)基因序列、ORF1a(非结构蛋白Nsp2)基因序列设计4组引物,建立4种RT-LAMP检测方法(即LAMP1、LAMP2、LAMP3和LAMP4),其中LAMP1的特异性引物识别ORF7基因,LAMP2、LAMP3和LAMP4的特异性引物识别Nsp2基因。每种LAMP 引物均包括两对内、外引物(内引物FIP与BIP,外引物F3与B3)和一对环引物(LF与LB)。利用Bst酶启动循环链置换反应,启动互补链合成,通过在同一链上互补序列周而复始形成有很多环状结构的茎环DNA混合物,在恒温条件下完成核酸扩增反应。从dNTP析出的焦磷酸根离子与反应溶液中的Mg2+结合,产生副产物(焦磷酸镁)形成白色沉淀,加入显色液,即可通过颜色变化观察判定结果。该检测方法简便快速、敏感特异,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 5 试剂和仪器设备 5.1 试剂要求 除有特殊说明外,所有生化试剂均为分析纯。RNA提取相关试剂或用品均需经无RNA酶处理。 5.2 引物

LAMP研究中的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LAMP研究中的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杨卓 【摘要】本文通过《小反刍兽疫病毒RT-LAMP快速检测和鉴别方法的建立》研究中的相关扩增曲线和试验结论,对LAMP研究中出现的几种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案.文章从气溶胶污染、非特异性扩增、扩增效率不高和扩增曲线常见问题分析等方面,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总结了相关解决办法,从而为今后的LAMP技术研究和推广做出贡献. 【期刊名称】《现代畜牧兽医》 【年(卷),期】2016(000)007 【总页数】5页(P53-57) 【关键词】LAMP技术;气溶胶污染;非特异性扩增;扩增效率不高;扩增曲线 【作者】杨卓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大连116037;辽宁省大连市畜牧总站,辽宁大连1160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2.65 环介导恒温核酸扩增技术(l oop-m edi ated i sotherm al am pl i fi cati on of DN A,LAM P)是由N otom i等于2000年发明的一种恒温、快速、高特异性和操作简便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其反应原理是:根据序列保守区域设计的一对外引物、一对内引物和一对环引物特异性识别靶序列上的六个独立区域,在Bst大

片段聚合酶的作用下引起自循环链置换反应,60~65℃范围60 m i n内,大量合成目标DN A,同时伴随有副产物白色的焦磷酸镁沉淀产生[1]。LAM P技术以其 自身的优势,在国际上已成为了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研究热点,也被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测,例如小反刍兽疫病毒[2]、日本脑炎病毒[3]、口蹄疫病毒[4]、H 5N 1禽流感病毒[5]和结核分枝杆菌[6]等。 对于LAM P反应的结果判定,目前有四种方式:眼观白色沉淀检测法(简称“目测法”)、荧光指示剂法、传统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和浊度仪的实时浊度法。前两种方法仅通过肉眼判定,误差较大,不适用于科学研究;第三种方法无法判定反应中是否出现污染、二聚体扩增等假阳性情况,从而得不到准确、高效的反应体系;而利用浊度仪,采用实时浊度法,能够使整个反应都在密闭条件下进行,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污染,并且能够实时监测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白色焦磷酸镁沉淀,并绘制成扩增曲线。通过对曲线形态的分析,能够客观准确的排除假阳性结果;通过沉淀产生的起始时间判断反应的进行程度;通过浊度值的高低和反应开始时间的快慢来优化、最后确定最佳反应体系[7]。因此,实时浊度法成为了LAM P研究中,确定和分析反应结果的主流方法。笔者以在LAM P研究中几种常见问题为例,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促进LAM P法的推广和更深层次的研究。 浊度仪,型号为La-320C,La-500。 核酸提取试剂盒,购自Invi trogen公司;LAM P法RN A扩增试剂盒(RN A Am pl i fi cati on Ki t),购自日本荣研化学株式会社;LAM P反应管(Reacti on Tube),购自日本荣研化学株式会社。 《小反刍兽疫病毒RT-LAM P快速检测和鉴别方法的建立》研究中的相关扩增曲线。 4.1气溶胶污染根据LAM P反应可知,其反应过程可对靶序列的4~6个区域进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