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叶中多酚的提取工艺

橄榄叶中多酚的提取工艺
橄榄叶中多酚的提取工艺

橄榄叶中多酚的提取工艺

1.工艺流程

橄榄叶→冷冻干燥→高速绞碎→橄榄叶渣→加乙醇→超声波辅助提取(0.5h)→离心(取上清液)→定容→测吸光值

2. 材料与试剂

油橄榄叶片;福林酚试剂(AR)、焦性没食子酸(AR)、碳酸钠(AR);无水乙醇。

2.1 仪器与设备

高速粉碎机;电子分析天平;数显恒温水浴锅;分光光度计;SHZ-D Ⅲ循环水式真空泵,冷冻干燥机,超声波提取机。

3.试验方法

将油橄榄叶片在试验室冷冻干燥后,于微型高速粉碎机粉碎,放入干燥器皿中备用。

3.1 单因素试验

称取2 g干燥的叶片粉末,置于250 mL 圆底烧瓶中,在不同条件下(乙醇浓度、提取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作为因素)进行提取,确定各因素较佳值。每次提取液过滤,定容至25mL,测定提取液中多酚的含量并计算出提取率。

3.2 正交试验

以乙醇浓度、提取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作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对样品中的多酚进行提取,以多酚提取率作为指标,进行试验优化,确定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

提取溶剂的选择:采取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对比实验,分别计算其提取率;(30%、50%、70%、90%)

(1)提取温度对得率的影响:选择40、50、60、70℃;

(2)提取时间对得率的影响:选择 20、30、40、50min;

(3)料液比对得率的影响:选择10、20、30、40(ml:g);

(4)超声波功率对得率的影响:选择200、400、600、800(W)。

3.3 多酚的测定

3.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标准曲线的绘制:准确吸取没食子酸标准液0、0.05、0.10、0.20、0.40、0.80、1.20mL,移入25mL具塞试管中,分别用水稀释至10.0mL;各加入1.0mL

福林试剂和2.0mL20%的Na

2CO

3

水溶液,试管在沸水裕上加热1min,然后用水冷

却并稀释至25mL。室温放置30min,用1cm的比色杯,在745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吸收度为纵座标、浓度为横座标绘制标准曲线或求取线性回归方程。

取1ml的待测液,加入1.0mL福林试剂和2.0mL20%的Na

2CO

3

水溶液,试管在沸

水裕上加热1min,然后用水冷却并稀释至25mL。室温放置30min然后用水稀释

至25mL ,于745nm 处进行吸光度的测定。

100m %121???=V V m )橄榄多酚含量(

式中: m 1——依据标准曲线计算出被测液中酚酸含量(mg );

m ——供试品取样量(mg);

V 1 ——待测液分取的体积(mL);

V 2 ——待测液的总体积(mL)。

4.提取率和提取得率计算方法

100)%0?=M

C CM 提取率( 100)%?=

W

CM 提取得率( 式中:C ——提取物中酚类含量(g/100g); C 0——橄榄叶粉中酚类含量(g/100g);

M ——酚类提取物质量(g);

W ——橄榄叶粉质量(g)。

5.不同品种橄榄叶的多酚含量的比较

对不同品种橄榄叶用以上方法测其多酚含量,然后进行综合比较。

茶多酚及提取工艺

茶多酚 学名:Camellia sinensis 简称:GTP 别名:茶鞣质、茶单宁 英文名:tea Polyphenol,简称TP 定义:是茶叶中儿茶素类、丙酮类、酚酸类和花色素类化合物的总称。 成分:可分为黄烷醇类、羟基-[4]-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其中以儿茶素最为重要,约占多酚类总量的60%-80%;儿茶素类主要由EGC、DLC、EC、EGCG、GCG、ECG等几种单体组成。茶多酚在茶叶中的含量一般在15%--20%。在茶多酚中各组成份中以黄烷醇类为主,黄烷醇类又以儿茶素类物质为主。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约占茶多酚总量的70%左右。茶多酚的理化性质 物理性状: 1 外观:棕黄、淡黄或淡黄绿色粉末。 2 性状:易溶于水及乙醇,味苦涩。 稳定性:在PH4-8 稳定。遇强碱、强酸、光照、高热及过渡金属易变质。最高耐热温度在1个半小时内,可达250℃左右,在三价铁离子下易分解。 安全性评价:无毒 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其抗氧化能力是人工合成抗氧化剂BHT、BHA 的4-6倍,是VE的6-7倍,VC的5-10倍,且用量少:0.01-0.03%即可起作用,而无合成物的潜在毒副作用;儿茶素对食品中的色素和维生素类有保护作用,使食品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原有色泽与营养水平,能有效防止食品、食用油类的腐败,并能消除异味 【药理作用】 1.具有很强的消除有害自由基的作用。 2.抗衰老作用。 3.抗辐射作用。 4.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5.抗菌、杀菌作用。 6.对艾滋病病毒的抑制作用。 【主要用途】 实际上茶叶的许多作用都是因为茶叶中的茶多酚在起作用。茶多酚可用于食品保鲜防腐,无毒副作用,食用安全。茶叶能够保存较长的时间而不变质,这是其他的树叶、菜叶、花草所达不到的。茶多酚参入其他有机物(主要是食品)中,能够延长贮存期,防止食品退色,提高纤维素稳定性,有效保护食品各种营养成份。其主要用途如下:

茶多酚提取精制工艺及含量测定-溶剂萃取法

综合实训绿茶茶多酚的提取精制工艺及含量测定 [实验目的] 了解茶多酚性质、用途及植物天然产物常规提取和精制方法;掌握茶多酚提取和精制的原理和方法;讨论方法的影响因素和改进条件; [实验材料和仪器] 磁力搅拌器、离心机、pH计、真空干燥箱、抽滤瓶、真空浓缩蒸发装置、真空泵、天平、水浴锅、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烘箱、分液漏斗、移液管氯化钠、碳酸氢钠、柠檬酸、硫酸铝、盐酸、亚硫酸氢钠、乙酸乙酯、维生素C、磷酸氢二钠、磷酸氢二钾、硫酸亚铁、酒石酸钾钠、硫酸 Ⅰ工艺过程及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 茶多酚(Tea polyphones,简称TP)是从天然植物茶叶中分离提纯的多酚类化合物总称。其抗氧化活性高于一般非酚性或单酚羟基类抗氧化剂。茶多酚由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及它们的没食子酸酯类等组成,在干茶叶中的含量一般在20%一30%左右。研究表明,茶多酚具有许多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衰老、清除自由基、降血脂血糖、降血压、抗辐射、抗癌防癌等。食品中的很多添加剂如柠檬酸、苹果酸等,对其抗氧活性存在协同效应,因而茶多酚作为食品抗化等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可采取溶剂法、沉淀法、树脂吸附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方法提取绿茶茶多酚。由于茶多酚容易溶于热水,因此首先用热水在一定温度下将茶多酚从茶叶中提取出来,然后对茶叶浸提液盐析除去部分杂质,利用某些金属离子与茶多酚形成络合物在一定pH下溶解度最低的特性,将茶多酚从浸提液中沉淀出来,经过稀酸转溶将茶多酚游离出来后,用对茶多酚有很好选择性的有机溶剂再次萃取分离,最后对茶多酚进行真空浓缩和干燥得到成品。常用的金属离子有Al3+、Ca2+、Fe2+、Mg2+、Zn2+等,其中Al3+、Zn2+是较适宜的弱酸性沉淀剂。 [实验步骤] 1.浸提:称取一定量过20目的茶叶,加入其重量15-25倍70-90℃的热水,搅 拌下恒温浸提20-60min,过滤得到茶叶浸提液。取样分析浸提液中茶多 酚的含量,计算浸提液中茶多酚总量、茶多酚浸提率。 2.盐析:加氯化钠于浸提液中,使其质量分数为2-6%,静置盐析0.5-1.5h后 过滤。 3.沉淀:在上述滤液中加入茶叶重量2-5%的亚硫酸氢钠,然后加入茶叶重 量15-25%的硫酸铝饱和水溶液,加热至70-80℃,用10-20%的碳酸氢钠溶 液在快速搅拌下调节pH至5-6,此时有大量沉淀析出,沉淀自然沉降一段 时间后过滤,最后用等体积70℃的热水洗涤沉淀3次; 4.酸溶:将沉淀在快速搅拌下放入茶叶重量1-3倍的pH=2.5-4.5的盐酸水溶 液中溶解沉淀,控制酸转溶液pH=2.5-4.5,酸溶时间10-50min,少量胶状 沉淀经过离心分离除去。取样分析酸转溶液中茶多酚的含量和总量,计 算茶多酚经过盐析、沉淀和酸溶后的回收率; 5.萃取:加入茶叶重量2-5%的碳酸氢钠至酸转溶液中,然后用其体积0.3-1.5

注射用银杏叶提取物的工艺研究

注射用银杏叶提取物的工艺研究 更新时间:2005-7-20 银杏叶中含多种生理活性成分,如黄酮类化合物、萜内酯等,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老年性痴呆具有良好的效果。银杏叶黄酮多为黄酮糖苷。已从银杏叶中分离出二萜内酯有5种,即银杏内酯 A,B,C, J和M,倍半萜内酯1种,即白果内酯(gink- golide)。 国内已开发上市的含银杏叶提取物的品种有固体制剂和注射液,目前市场上作者未见有供注射用的银杏叶提取物原料药,本试验针对其工艺进行了中式规模的研究,该工艺简便,适合于工业生产。 试药与仪器 银杳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 L.的干燥叶,购于山东郑城,经检定,本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银杏叶项下有关规定。槲皮素、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 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岛津LC-l0ATVP双泵,岛津SPD-10AVP 紫外-可见检测器。CLASS-VP色谱工作站。试剂:乙腈为色谱纯,乙醇为医用酒精,其他试剂为分析纯,水为重蒸水。ZFQ-971型旋转薄膜蒸发器。 方法与结果 1 工艺过程 1.1 粗品制备 已经粉碎至0.3~0.5cm碎块的银杏叶以70%乙醇60℃温浸提取,提取2次,每次2h,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至相对密度(1.03~1.09,50℃测),加 4倍叶重量的水,1~4℃冷藏放置8h,过滤。滤液上DM130大孔吸附树脂柱,分别以3~4倍柱体积水、 3倍柱体积15%乙醇、70%乙醇洗脱,收集70%乙醇洗脱液,在温度为50~60℃,真空度-0.08~- 0.09MPa条件下,减压浓缩,真空干燥,得粗品。 1.2 精制过程

银杏叶中黄酮的提取原理及方法

银杏叶中黄酮提取及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提取银杏叶中的总黄酮并测定其含量。 二、实验原理 银杏系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银杏叶中含有多种生理活性成分,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具有保肝护肝、预防治疗心血管疾病、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因此,将银杏叶作为高营养、保健功能价值的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这对于提高银杏叶综合利用率有重要意义。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目前研究的有水浸取法,成本低但浸取率低;有机溶剂浸取法中,乙醇浸取的效率高且无毒,是目前采用较多的方法;韩玉谦等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在70%乙醇溶液中加热回流法和CO2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银杏叶中的活性成分,银杏黄酮回收率为84 . 4 % ,是常规萃取法回收率的2倍多;乙醇超声波浸取法, 黄酮提取率可达到8 6 . 7 %。银杏黄酮含量的测定常用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自20世纪9 0年代以来一直是用来测定银杏黄酮的一种重要方法, 由于其成本低、便于操作等特点, 是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1]。本实验采用乙醇作溶剂进行索氏提取,建立了用Al(NO3)3显色法对芦丁标准品和银杏叶提取液进行光谱扫描测定银杏叶总黄酮含量的方法[2]。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材料:银杏叶粉末50g 试剂:标准芦丁样品,无水乙醇(600ml),50mlAl(NO3)3(0.1mol/L),乙醚,5%NaNO2溶液,10%AL(NO3)3,4%NaOH溶液。

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电子分析天平、水浴锅、烘箱、烧杯、容量瓶(100ml1个、50ml1个、10ml6个)、索氏提取器、减压蒸馏装置、锥形瓶、沸石等。 四、实验步骤 1.1提取银杏叶中总黄酮 (1)将银杏叶洗净, 在103℃下烘干至恒重,用研钵捣碎制得银杏叶粉(2)准确称取10.0g,置于索氏提取器中,按下列条件加热回流提取:乙醇浓度80%,料液比1:20(g/ml),回流温度85℃,回流时间2 h,平行进行1~3次实验。 (3)将圆底烧瓶中提取液倒入烧杯,加入一倍蒸馏水,再加入相同量的乙醚,混合均匀,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20min,分层后,收集下层液体。 (4)减压蒸馏,回收乙醇,得到淡黄色黏液,干燥得到银杏叶中总黄酮提取物。 1.2银杏叶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1)芦丁标准溶液的配置:称取0.0100g芦丁标准品,放入烧杯中,加入80%的乙醇溶液使其溶解,置于100ml的容量瓶中,制成0.1g/L的芦丁标准溶液。定容,摇匀备用。 (2)绘制芦丁标准曲线:分别移取0,0.4 ,0.8,1.2,1.6,2.0 ml 芦丁对照品溶液,于6个10ml 容量瓶中,标记1~6,分别加入2.0、1.6、1.2、0.8、0.4、0ml的80%乙醇溶液,加入5%NaNO2溶液0.5ml,摇匀,放置6min,加入0.5ml10%AL(NO3)3,摇匀,放置6min,加入4%NaOH 溶液4.0ml,加入80%乙醇定容,摇匀,放置20min。在波长510nm处分

茶多酚的提取

茶多酚的提取、精制工艺及产品中茶多酚的定量分析 【实验目的】 1、了解茶多酚的性质及用途; 2、了解植物天然产物常规提取和精制的方法; 3、掌握茶多酚提取与精制的原理和方法; 4、掌握茶多酚的分析检测方法。 【实验材料和仪器】 1、仪器 电动搅拌器离心机酸度计真空干燥箱抽滤瓶真空蒸发浓缩装置水环式真空泵电子天平水浴锅紫外分光光度计电热恒温干燥箱 分液漏斗微量吸管器 2、试剂 氯化钠碳酸氢钠柠檬酸硫酸铝盐酸亚硫酸氢钠乙酸乙酯 维生素C 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硫酸亚铁酒石酸钾钠硫酸 没食子酸丙酯 Ⅰ、工艺过程及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 茶多酚是茶叶中30 多种多酚类物质的总称,是一类富含于茶叶中、主要由 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及没食子酸酯类等组成的多羟基化合物,含量约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20%~30%。茶多酚分子中带有多个活性羟基(-OH),可终止人体中自由基链式反应,清除超氧离子,类似SOD 之功效。茶多酚对超氧阴离子与过氧化氢自由基的清除率达98%以上,呈显著的量效关系,其效果优于维生素E和维生素C。茶多酚还有抑菌、杀菌作用,能有效降低大肠对胆固醇的吸收,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是艾滋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逆转录酶的强抑制物,有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并具抗肿瘤、抗辐射、抗氧化、防衰老机理。茶多酚安全、无毒,是食品、饮料、药品及化妆品的天然添加成分。目前茶多酚已在医药、饮料、食品、保健等行业中广泛应用。 由于茶多酚易溶于热水,因此本实验首先用热水在一定温度下将茶多酚从茶叶中提取出来;然后对茶叶浸提液盐析处理除去部分杂质;再利用某些金属离子与茶多酚形成的络合物在一定pH值下溶解度最低的特性,将茶多酚从浸提液中沉淀出来并高效地与咖啡碱等杂质分离;经过稀酸转溶将茶多酚游离出来后,用对茶多酚具有很好选择性的有机溶剂再次对其进行萃取分离;最后将茶多酚萃取液通过真空浓缩、真空干燥得到茶多酚精品。 【实验步骤】 1、浸提:称取一定重量过20目的茶叶末,加入其重量20倍的70℃~95℃的热水,搅拌下恒温浸提60min,过滤得茶叶浸提液。取样分析浸提液中茶多酚的含量,计算浸提液中茶多酚的总量、茶多酚的浸提率。 2、盐析:加氯化钠于茶叶浸提液中,使其质量分数为6%,静置盐析1.5h后过滤。

银杏叶提取工艺

银杏叶提取工艺 一.实验仪器及试剂 1.实验器材:电子分析天平,烘箱,粉碎机,分样筛(60目),恒温水浴锅,分光光度 计,真空干燥机 2.玻璃仪器:棕色广口瓶,烧杯(1L),容量瓶(25mL)玻璃棒,温度计,普通漏斗, 分液漏斗,布氏漏斗,具塞刻度比色管(10mL),移液枪,比色杯 3.试剂:60%乙醇溶液(取640mL95%乙醇,360mL纯净水配成60%乙醇溶液),石油醚, 30 %乙醇溶液,5%亚硝酸钠溶液,10%硝酸铝溶液,1mol/L氢氧化钠溶液,芦丁粉 4.装置:蒸馏装置,抽滤装置,萃取装置 5.其他材料:纱布,银杏叶 二.实验步骤 1.预备取新鲜银杏叶,洗净,晾干,于70℃烘箱中烘9h(时间视样品水分含量定, 可以8~12h),取出置于干燥箱内冷却,用粉碎机粉碎过60目筛,粉末置于棕色广 口瓶中存储。 2.浸提配制60%乙醇溶液(取640mL95%乙醇,360mL纯净水配成60%乙醇溶液)。取 100g银杏叶粉于700mL60%乙醇中,在水浴锅内加热到60℃~70℃,浸提2h,每10min 搅拌一次,用纱布过滤,残渣中加入60%乙醇700mL,60℃~70℃继续浸提2h,每10min 搅拌一次,纱布过滤,合并浸提液。同时做平行实验。 3.除脂类和叶绿素将滤液盛于分液漏斗中,用石油醚萃取1~2次,每次石油醚用量 约为滤液体积的1/25,直到水层不含叶绿素为止。 4.抽滤先用纱布粗滤,去除大颗粒沉淀,以提高抽滤速度。安装抽滤仪器,往布氏漏斗 中加入少量浸提液进行抽滤,由于银杏叶中含有胶状沉淀物,滤纸易造成堵塞,导致抽 滤速度下降,故应经常更换滤纸。抽滤结束后,取滤液弃滤渣。 5.蒸馏、浓缩安装蒸馏、浓缩仪器,抽滤液中含大量乙醇溶液,用蒸馏装置进行乙醇 浓缩。一定量的乙醇也具有杀菌作用,在测定提取物抑菌作用时,应尽量排除乙醇溶 剂的干扰,使乙醇完全挥发干净。为了不破坏提取物中有效成分,水浴温度控制在 60℃~70℃,而95%乙醇的沸点在75℃左右,故蒸馏速度慢,时间长。可采取简单的方 法,直接水浴加热,在空气中挥发乙醇,此法缺点:不能回收乙醇。最终得到的提取物为 一部分沉淀浸膏,颜色为深棕色粘稠物。 6.干燥由于浓缩的浸提液中仍含有部分乙醇和水分,采用真空干燥法,温度控制在 60℃~70℃之间,利用增大真空度来降低沸点,去除最后的乙醇和残留的部分水分。 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采用冰冻干燥法干燥。此时的提取物中除含有黄酮类和内酯外, 还含有一定量的杂质。

油橄榄果渣多酚提取实验方案

油橄榄果渣多酚提取实验方案 一、油橄榄果渣预处理 (一)油橄榄果渣的脱油 1.有机溶剂浸提法(油橄榄果渣油的提取工艺及其脂肪酸组成研究) 1.1原料、仪器及试剂 原料:油橄榄鲜果渣,用前在-20℃冰箱封存。 仪器:BS210S 型电子分析天平,DHZ -C 型大容量恒温振荡器,N -1001 型旋转蒸发仪。 试剂:正己烷为分析纯试剂; 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 1.2实验步骤 准确称取10 g 粉碎后的油橄榄果渣,置于250mL具塞三角瓶中,按1:9的料液比加入溶剂; 将三角瓶置于55℃(50℃)的恒温振荡器中振荡提取,转速200 r /min(150 r /min),时间为3h; 用过滤法分离溶剂混合物与残渣,用一定量 (5+5mL)溶剂洗涤残渣2 次,收集脱油油橄榄果渣,干燥至恒重(真空干燥:40℃,12h),计算脱油率。 2.酶法(酶法辅助提取工艺对橄榄油品质的影响) 2.1原料、仪器及试剂 原料:油橄榄鲜果渣,用前在-20℃冰箱封存。 仪器:BS210S 型电子分析天平,DHZ -C 型大容量恒温振荡器,N -1001 型旋转蒸发仪、磁力搅拌器(可加热)、高速离心机。 试剂:纤维素酶; 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 2.2实验步骤 准确称取10 g 粉碎后的油橄榄果渣,置于250 ml具塞三角瓶中,加入 1.0%( W/W) 的纤维素酶水溶液10 ml,置于50℃的恒温振荡器中振荡提取,转速150 r /min,时间为45min,4 000 r /min 离心20 min,去上层油脂,收集下层脱油的果渣,干燥至恒重(真空干燥:40℃,12h),计算脱油率。 (二)油橄榄果渣的干燥 1.油橄榄果渣的冷冻干燥 1.1 原料、仪器及试剂 原料:用上述油橄榄脱油果渣,用前在-20℃冰箱封存。 仪器:BS210S 型电子分析天平,冷冻干燥机。 1.2 实验步骤 将原料果渣放入冷冻干燥机,冷冻干燥预冷冻时间为24h,在干燥时间分别为12、24、36、48h的条件下对样品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对所得样品进行粉碎,选过80目筛的样品进行多酚提取操作,以多酚得率为指标确定最适宜干燥时间。 2.油橄榄果渣的真空干燥 2.1 原料、仪器及试剂 原料:油橄榄脱油果渣,用前在-20℃冰箱封存。 仪器:BS210S 型电子分析天平,真空干燥机。

多酚提取方法

1.1溶剂提取法 多酚就是多羟基化合物,它的结构特点决定多酚易溶或可溶于水、醇类、醚类、酮类、酯类等,所以,溶剂提取法主要有水溶剂提取与有机溶剂提取两种。水溶剂提取植物多酚类物质早90年代就有报道,该法由于工艺简便、成本低、纯度高而被广泛使用,但此法提取率低。有机溶剂提取就是利用多酚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回流提取,常用的溶剂有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等,此法可提高提取率、缩短反应时间。姚永志[2]等人在比较水溶剂及乙醇溶剂提取花生红衣多酚物质的研究中报道,当以水作溶剂提取花生红衣多酚物质时,最佳工艺:水浴温度40℃、液料比75、提取时间lh、提取率为6.41%,而乙醇作溶剂时最佳工艺:乙醇浓度55%、水浴温度60℃、提取时间0.5 h、料液比1:37.5,提取率达到7.858%。但有机溶剂成本高、回收困难,有毒易燃,不利于安全生产。 1.2微波辅助提取 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就是利用微波能来提高提取率的一种技术。在微波提取过程中,微波辐射能 够导致植物细胞内的极性物质吸收微波能,产生大量热量,使细胞内温度迅速上升,液态水汽化,从而使产生的压力在细胞膜与细胞壁上形成微小孔洞,使胞外溶剂可以进入细胞内溶解并释放出胞内物质,因此可以有效的提高产率,降低反应时间,减少溶剂的使用量。由于目前微波的设备比较普遍,因此,微波提取植物多酚的方法为更多的人所接受与使用。宋薇薇等[3]人用微波辅助法提取石榴皮多酚类化合物,确定了石榴皮多酚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40%(体积分数)乙醇作溶剂,料液比(g:m1)l:35,微波功率为242 W,提取时间60 s,提取三次,以该优化条件提取时,多酚粗提物得率26.52%,这个结果较贾冬英[43以20%(体积分数)乙醇作溶剂,料液比(g:mL)1:20,温度50℃,提取时间1 h,以该优化条件提取所得石榴多酚得率22.86%高,与醇提法相比,微波辅助提取能强化浸取过程,体系受热均匀,提取物中多酚含量高,提取时间较短等优点。 1.3超声波辅助提取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就是利用超声波产生的强烈振动、高加速度、强烈的空化效应、搅拌作用等,可加速有效成分进入溶剂,从而提高提取率,缩短提取时间,并可避免高温对提出成分的影响。超声波提取的操作具有简便快捷、提取温度低、时间短、提取率高、提取物结构不易被破坏的特点.该法的缺点就是获得产品纯度不高。陶令霞c5]等人对苹果渣中多酚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70%乙醇,提取时间50 min,提取功率200 W,料液比1:15,提取温度35℃,提取2次,苹果多酚得率为4.29g/kg。同时,超声波辅助提取方法在荷叶多酚大麦多酚、以及诃子多酚中也有相应的报道。 1.4生物酶解提取 生物酶解提取技术就是根据酶反应具有高度专一性的特点,选择相应的酶,水解或降解细胞壁组成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与果胶,从而破坏细胞壁结构,使细胞内的成分溶解、混悬或交溶于溶剂中,达到提取目的。酶法提取最大的优势就是反应条件温与。由于酶法提取就是在非有机溶剂下进行,所得产物纯度、稳定性、活性都较高,无污染,解决了有机溶剂提取法有机溶剂回收困难、用量大等缺点。此外,酶法提取在缩短提取时闻、降低能耗、降低提取成本等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6]。刘军海等人[7]以低档绿茶为原料,采用复合酶法在较低温度下提取茶多酚。以单因素试验考察了酶用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pH对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并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酶用量为0.20%、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80 min、pH为4.6,在此工艺下茶多酚提取率为13.6%,其中儿茶素占茶叶干重的含量比沸水提取法高出 2.31%。1.5离子沉淀法离子沉淀法就是利用多酚能与金属离子络合生成沉淀,使其在浸提液中与其它物质分离而出,从而得到纯度较高多酚。目前常用金属离子有A13+、Zn2+、Fe2+、M92+、Ba2+、Ca2+等,其中A13+、Zn2+较为理想。离子沉淀法优点就是不使

银杏叶提取物产品知识的名词

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即血小板活化因子。 一种强效生物活性磷脂,由白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肺、肝和肾等多种细胞和器官产生。PAF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PAF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可引起血小板聚集,中性粒细胞聚集和释放;产生大量活性氧、白三烯等炎性介质。PAF阻断药 PAF通过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PAF受体阻断药能阻止PAF与受体结合,因此对与PAF生成过量有关的疾病如哮喘、败血性休克等应当具有治疗意义。 银杏黄酮 银杏黄酮亦称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P.E. [本品来源]本品为银杏科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 L.的干燥叶提取物。 [植物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湖北、江苏、广西、四川、河南、山东、辽宁等地。. [产品性状]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P.E为浅黄棕色可流动性棕黄色粉末,略有银杏叶香味。 [产品含量]总黄酮甙含量:24-26%(HPLC法),总萜内酯含量8-10%(HPLC法)白果内酯≥2.5% 银杏内酯A≥1.4% 银杏内酯B≥1.2%,银杏内酯C≥0.9% ,银杏酸≤1-5ppm重金属含量≤20ppm AS≤1PPM 干燥失重≤3%,炽灼残渣≤1.5%,溶济残留≤1% 。 [产品用途]适用于制药、保健品、日用品、化妆品等各个领域 [适用范围]增加脑血管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改善脑血管循环功能,保护脑细胞,免受缺血损害,扩张冠状动脉,防止心绞痛及心肌梗塞,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清除有害的氧化自由基,提高免疫能力,具有防癌抗衰功能。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脑动脉硬化、老年性痴呆、高血压等病有神奇疗效。 1. 促进循环 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P.E.能同时促进大脑和身体肢体的循环。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P.E.的一个主要保健功能就是抑制一种称为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物质,PAF是一种从细胞中释放的介质,其会导致血小板聚集(堆积在一起)。高含量的PAF会导致神经细胞损伤,中枢神经系统血流量降低,发炎,和支气管收缩。与自由基非常相似,高PAF水平也会导致衰老。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可在缺血(体内组织缺少氧气)时期内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不受损伤。该功能可能能对苦于中风的患者有辅助治疗的作用。除了抑制血小板粘着外,银杏提取物调节血管张力和弹力。换句话说,其可令血管循环更加有效率。该提升循环效率作用对循环系统中的大血管(动脉)和较小血管(毛细血管)都有同样作用。 2. 抗氧化作用 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P.E.可能在大脑,眼球视网膜和心血管系统中可发挥抗氧化特性。其在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抗氧化作用可能有助于防止因年龄导致的大脑功能衰落。银杏叶提取物在大脑中的抗氧化功能特别使人感兴趣。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易受自由基攻击。自由基导致大脑损伤被广泛认为是导致伴随衰老而来的多种疾病的影响因素,其中甚至包括阿兹海默症。 3. 抗衰老功能 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P.E.提升大脑血流量并对神经系统有极好的滋补作用。包含上万患者的数百次科学研究证实了银杏叶提取物的功效对包括大脑血流不足和老年患者的智力衰退在内的诸多问题的效力。银杏对许多衰老的可能症状都有很好的效果,例如:焦虑和忧郁、记忆损伤、难以集中注意力,机敏度下降、智力下降、眩晕、头痛、耳鸣(耳中鸣响)、视网膜黄斑部退化(成人失明的最普遍原因)、内耳骚动(其会导致部分失聪)、末端循环不良、阴茎血流不良导致的阳痿。 4. 痴呆,阿兹海默症和记忆力提升 科学家回顾了所有已出版的对银杏和轻微记忆损伤的高质量研究,并得出结论:银杏在提升记忆力和感知功能方面较安慰剂明显更加有效。银杏在欧洲被广泛用于治疗痴呆。银杏被认为可有助于防止或治疗这些脑部紊乱的原因是其可增加脑部血流量及其抗氧化功能。尽管许多临床试验有科学上的缺陷,银杏可能增加阿兹海默症患者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和记忆力的证据仍被抱以很大期望。 5. 月经前不快症状 一次评价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P.E.对有月经前不快症状妇女益处的双盲受控安慰剂研究,该试验包括143名年龄在 18-45岁的妇女,并跟踪她们两个月经周期。在第一个周期的第16天每个妇女都收到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P.E.(每天

【CN109793877A】一种治疗肿瘤的中药组合物【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67160.5 (22)申请日 2019.04.03 (71)申请人 赤峰市肿瘤医院(赤峰学院第二附 属医院) 地址 024000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 解放街45号 (72)发明人 马红  (74)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合创非凡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8 代理人 杨蕾 (51)Int.Cl. A61K 36/9066(2006.01) A61P 35/00(2006.01) A61K 35/64(2015.01) A61K 31/715(2006.01) A61K 31/70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肿瘤的中药组合物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肿瘤的中药组合物, 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桑黄微粉20~30 份、黄芪多糖10~20份、 虎杖提取物10~20份、人参皂苷10~15份、蝉花孢子粉10~15份、蒲公英5 ~10份、白花蛇舌草10~20份、橄榄叶提取物10 ~15份、桑寄生5~10份、川芎5~10份、生地榆10 ~15份、银杏叶10~15份、刺五加10~20份、莪术 6~10份、桦菌芝微粉5~10份、党参15~20份、白 术10~20份、炙甘草5~10份。本发明具有清热解 毒、消痈散结、益气养阴,杀伤癌细胞、抑制癌细 胞生长、控制病情发展、提高免疫功能、预防肿瘤 的作用,服用安全, 无明显副作用。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CN 109793877 A 2019.05.24 C N 109793877 A

茶多酚的提取实验设计[1]

1茶多酚的提取实验设计(单因素设计) 一、实验原理 1.超声波提取技术 超声波是指频率为20千赫~50兆赫左右的电磁波,它是一种机械波,需要能量载体—介质—来进行传播。超声波在传递过程中存在着的正负压强交变周期,在正相位时,对介质分子产生挤压,增加介质原来的密度;负相位时,介质分子稀疏、离散,介质密度减小。也就是说,超声波并不能使样品内的分子产生极化,而是在溶剂和样品之间产生声波空化作用,导致溶液内气泡的形成、增长和爆破压缩,从而使固体样品分散,增大样品与萃取溶剂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目标物从固相转移到液相的传质速率。在工业应用方面,利用超声波进行清洗、干燥、杀菌、雾化及无损检测等,是一种非常成熟且有广泛应用的技术。 2.超声波萃取的原理 超声波萃取中药材的优越性,是基于超声波的特殊物理性质。主要是主要通过压电换能器产生的快速机械振动波来减少目标萃取物与样品基体之间的作用力从而实现固--液萃取分离。(1)加速介质质点运动。(2)空化作用。超声波在液体介质中传播产生特殊的“空化效应”,“空化效应”不断产生无数内部压力达到上千个大气压的微气穴并不断“爆破”产生微观上的强大冲击波作用在中药材上,使其中药材成分物质被“轰击”逸出,并使得药材基体被不断剥蚀,其中不属于植物结构的药效成分不断被分离出来。加速植物有效成份的浸出提取。(3)超声波的振动匀化(Sonication)使样品介质内各点受到的作用一致,使整个样品萃取更均匀。 3..超声波萃取的特点 适用于中药材有效成份的萃取,是中药制药彻底改变传统的水煮醇沉萃取方法的新方法、新工艺。与水煮、醇沉工艺相比,超声波萃取具有如下突出特点: (1)无需高温。在40℃-50℃水温F超声波强化萃取,无水煮高温,不破坏中药材中某些具有热不稳定,易水解或氧化特性的药效成份。(2)常压萃取,安全性好,操作简单易行,维护保养方便。(3)萃取效率高。超声波强化萃取20~40分钟即可获最佳提取率(4)具有广谱性。适用性广,绝大多数的中药材各类成份均可超声萃取。(5)超声波萃取对溶剂和目标萃取物的性质(如极性)关系不大。(6)减少能耗。由于超声萃取无需加热或加热温度低,萃取时间短,因此大大降低能耗。(7)药材原料处理量大,成倍或数倍提高,且杂质少,有效成分易于分离、净化。(8)萃取工艺成本低,综合经济效益显著。 微波萃取机理

绿茶茶多酚的提取精制工艺优化

绿茶茶多酚的提取精制工艺优化 一、实验目的 了解茶多酚性质、用途及植物天然产物常规提取和精制方法“掌握茶多酚提取和精制的原理和方法:讨论方法的影响因素和改进条件。 1、茶多酚是茶叶中儿茶素类、丙酮类、酚酸类和花色素类化合物的总称。白色晶体,易溶 于水及有机溶液,味苦涩。在pH4-8 稳定。遇强碱、强酸、光照、高热及过渡金属易变质。最高耐热温度在1个半小时内,可达250℃左右,在三价铁离子下易分解。 学名:Camellia sinensis茶叶简称: GTP 别名:茶鞣质、茶单宁 CAS号: 84650-60-2 分子式: C17H19N3O 分子量: 281.36 EINECS号: 200-053-1 2、原理 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含量约占茶叶干重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茶多酚可以消除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自由基,同时具有抑菌,杀菌,有效降低大肠对胆固醇的吸收,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功能。目前,茶多酚被广泛的用作食品,饮料、药品和化妆品的天然添加成分。 (离子沉淀法)茶多酚易溶于热水,与一些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并在一定PH值下溶解度很低,形成的金属离子络合物溶于酸溶液后,茶多酚再次转变成游离状态,再对茶多酚有更好选择性的溶剂进行萃取、浓缩和干燥,即可得茶多酚的纯品。 二、实验内容 1、茶多酚地提取精制 茶叶预处理:将干燥的茶叶去杂研碎备用 超声波辅助浸提:准确称取2.0000g茶叶末在30ml容量瓶中,按料液比1:15加入65% 的乙醇,放入超声波清洗机中设定浸提温度50℃,浸泡30min,浸提2次;将浸提液过滤并入100ml容量瓶中,蒸馏水定容。 2、茶多酚提取率测定:取0.4ml提取液加入25ml容量瓶中,加入4ml蒸馏水和5ml酒石酸 亚铁溶液,再用磷酸缓冲液定容,静置10min。在540nm处测吸光度A,按公式计算茶多酚的含量。 3、茶多酚的沉淀:按沉淀剂:茶叶=2:30加入沉淀剂,用1mol/L的NaHCO3调节ph=6.0, 在50℃下进行沉淀,沉淀后迅速离心分离。 沉淀转熔:在得到的沉淀中加入25%HCl溶液转溶,适当震荡至沉淀消失。

2 银杏叶提取物精制工艺研究

收稿日期:2004-02-28 作者简介:高琳(1962-),女,河南泌阳县人,副教授,从事有机化学及分析化学研究. 文章编号:1671-1629(2004)02-0075-03 银杏叶提取物精制工艺的研究 高 琳1 ,孟春丽1 ,雷天乾 2 (1.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450007;2.郑州市医药科技开发中心,河南郑州450066)摘要:研究了溶剂精制银杏叶粗提取物的工艺.粗提物经溶剂溶解精制,总黄酮含量达24%,黄酮收率>95%,指标接近超滤除杂、树脂吸附制备提取物的工艺.关键词:银杏叶;黄酮;精制;超滤 中图分类号:TS201.2 文献标识码:B 银杏黄酮是银杏叶提取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在抗氧化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银杏叶提取物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丙酮溶剂提取和乙醇提取、树脂分离两种方法.我国主要采用乙醇提取、树脂分离法生产提取物,工艺流程为:乙醇水溶液提取、树脂吸附、乙醇水溶液单次或分级洗脱、浓缩干燥得产品.但大多企业生产条件较差,控制手段落后,经常出现产品质量不稳定或收率低的现象.近年来,在该工艺路线的基础上,以提高产品质量及收率进行了多种方法的研究,主要有:(1)在提取液中加入适当的絮凝剂[1,2];(2)使用超滤对提取液净化[3,4];(3)超临界CO 2精制粗提取物 [5];(4)研制吸附和选择性 好、效率高的新型树脂[6] .(1)和(2)以除去大分子 的单宁、鞣质、蛋白质和多糖等杂质为目的.其中(1)、(2)、(3)的研究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需要增加较多的工艺步骤或加大设备投资;研制生产选择性好、效率高的树脂尚需要较长的时间,企业同样需要较完善的分析条件与之相匹配.为此,作者在研究超滤除杂净化提取液、树脂吸附制备银杏叶提取物的基础上,对溶剂精制粗提取物工艺进行了研究. 1 仪器和试剂 液相色谱仪(美国Waters 公司,600E 型泵系统,996型二极管阵列检测器,RC M8.0×1.0C 18、5 μm 径向加压柱);超滤器(美国Milipore 公司,卷式膜,截流相对分子质量3万). 槲皮素(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山萘酚、异鼠李素(Sigma 公司),DM130树脂(山东齐鲁抗生素股份有限公司);银杏叶(河南省银杏科技开发中心提供,经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总黄酮含量为1.02%);95%乙醇(食用级).溶剂RS -A 、RS -B (购于河南省医药供应公司),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2 实验方法 2.1 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 参照文献[7],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条件:甲醇-0.4%磷酸溶液(55∶45)为流动相,流速:1.0mL /min ,进样量:10μL ,检测波长:360nm ,柱温:25℃.外标法则定. 银杏叶样品的制备:准确称取银杏叶1.5g ,甲醇索氏提取8h ,60℃浓缩至15mL ,加入1.5mol /L 盐酸20mL ,摇匀,回流20min ,冷却后转入50mL 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备用. 银杏叶提取物样品的制备:准确称取银杏叶提取物0.1g ,加甲醇20mL 使其完全溶解,加入1.5mol /L 盐酸20mL ,摇匀,回流120min ,冷却,转入50mL 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过滤备用.2.2 精制工艺 提取液的制备:按文献[4]的工艺条件,取适量的银杏叶,将其切成条状,用银杏叶重8倍量的70%(V /V )的乙醇回流提取两次,第1次3h ,第2次2h ,趁热过滤,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水溶液加10倍的无盐水,管式离心机离心除杂后备用(取样,60℃浓缩、干燥后测黄酮含量,黄酮提取 第25卷第2期 郑州工程学院学报 Vol .25,No .22004年6月 Journal of Zhe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un .2004

银杏叶提取物生产工艺规程

目录 1、产品简介 2、处方和依据 3、生产工艺流程图和生产环境洁净区域划分 4、制备方法 5、生产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及操作要点 6、工艺卫生管理 7、本产品工艺过程中所需的标准操作规程名称及要求 8、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和成品的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技术参数及贮存注意事项 9、工艺用水的制备、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 10、需要进行验证的关键工序及其工艺验证的具体要求 11、原辅材料消耗定额、技术经济指标、产品收率以及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 12、设备一览表、主要设备生产能力 13、技术安全、工艺卫生及劳动保护 14、劳动组织、岗位定员与产品周期 15、综合利用与三废处理 16、附页

1、产品简介 【中文名】银杏叶提取物 【汉语拼音】Yinxingye Tiquwu 【性状】本品为浅棕黄色至棕褐色的粉末;味微苦。 【有效期】12个月。 【制剂】银杏叶片 【贮藏】密封,避光。 2. 标准依据 2.1 标准依据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281页。 2.2 原材料质量标准 应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220页“银杏叶”项下有关各项规定。 2.3 生产批量处方

4、制备方法 取银杏叶,粉碎,用稀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适量,加于已处理好的大孔吸附树脂柱上,依次用水及不同浓度的乙醇洗脱,收集相应的洗脱液,回收乙醇,喷雾干燥,即得。 5、生产操作过程、工艺技术条件及操作要点 5.1 中药材的前处理 5.1.1 生产指令 由生产技术部下达批生产指令一式四份,质量管理部部长审核、签字,生产厂长批准后执行。批生产指令生产技术部留存一份,其余三份分发至质量管理部一份,作为质量监控与检验依据;物料部一份,作为物料发放依据;生产车间一份,作为生产和物料领取依据。 5.1.2 称量配料 生产车间核算员按照批生产指令,填写领料单,交仓库保管员备料,并同领料员、车间质检员一起到仓库,按“称量配料岗位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C/SOP/QC/001-01”进行称量配料、领料,并及时填写生产记录,产品与下一生产工序净制进行交接。 要点:重点核对物料名称、批号、数量、物料放行审核单、称量核对。 5.1.3 前处理依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炮制通则)及药材项下的规定、《药材炮制规范》(修订本)。 5.1.4中药材前处理的方法和要求 5.1.4.1净制 按“净制岗位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C/SOP/QC/002-01”进行操作。在挑选工作台上手工净制生产,净制完毕及时填写生产记录,并检查中药材收率范围与规定的物料消耗定额核对,填写“物料周转单SC/R/TY/021-01”,产品与下一个生产工序切制进行交接。 要点:(1)除杂、除尘; (2)标志管理:生产状态标志、清洁状态标志、设备状态标志、清场合格证等。 规定收率:≥99%。 5.1.4.2银杏叶前处理要求:净制; 5.1.4.3前处理药材规定的分步收率及总收率参考下表:

(推荐)多酚提取方法

1.1溶剂提取法 多酚是多羟基化合物,它的结构特点决定多酚易溶或可溶于水、醇类、醚类、酮类、酯类等,所以,溶剂提取法主要有水溶剂提取和有机溶剂提取两种。水溶剂提取植物多酚类物质早90年代就有报道,该法由于工艺简便、成本低、纯度高而被广泛使用,但此法提取率低。有机溶剂提取是利用多酚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回流提取,常用的溶剂有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等,此法可提高提取率、缩短反应时间。姚永志[2]等人在比较水溶剂及乙醇溶剂提取花生红衣多酚物质的研究中报道,当以水作溶剂提取花生红衣多酚物质时,最佳工艺:水浴温度40℃、液料比75、提取时间lh、提取率为6.41%,而乙醇作溶剂时最佳工艺:乙醇浓度55%、水浴温度60℃、提取时间0.5 h、料液比1:37.5,提取率达到7.858%。但有机溶剂成本高、回收困难,有毒易燃,不利于安全生产。 1.2微波辅助提取 微波辅助提取技术是利用微波能来提高提取率的一种技术。在微波提取过程中,微波辐射能够导致植物细胞内的极性物质吸收微波能,产生大量热量,使细胞内温度迅速上升,液态水汽化,从而使产生的压力在细胞膜和细胞壁上形成微小孔洞,使胞外溶剂可以进入细胞内溶解并释放出胞内物质,因此可以有效的提高产率,降低反应时间,减少溶剂的使用量。由于目前微波的设备比较普遍,因此,微波提取植物多酚的方法为更多的人所接受和使用。宋薇薇等[3]人用微波辅助法提取石榴皮多酚类化合物,确定了石榴皮多酚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40%(体积分数)乙醇作溶剂,料液比(g:m1)l:35,微波功率为242 W,提取时间60 s,提取三次,以该优化条件提取时,多酚粗提物得率26.52%,这个结果较贾冬英[43以20%(体积分数)乙醇作溶剂,料液比(g:mL)1:20,温度50℃,提取时间1 h,以该优化条件提取所得石榴多酚得率22.86%高,与醇提法相比,微波辅助提取能强化浸取过程,体系受热均匀,提取物中多酚含量高,提取时间较短等优点。 1.3超声波辅助提取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是利用超声波产生的强烈振动、高加速度、强烈的空化效应、搅拌作用等,可加速有效成分进入溶剂,从而提高提取率,缩短提取时间,并可避免高温对提出成分的影响。超声波提取的操作具有简便快捷、提取温度低、时间短、提取率高、提取物结构不易被破坏的特点.该法的缺点是获得产品纯度不高。陶令霞c5]等人对苹果渣中多酚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70%乙醇,提取时间50 min,提取功率200 W,料液比1:15,提取温度35℃,提取2次,苹果多酚得率为4.29g/kg。同时,超声波辅助提取方法在荷叶多酚大麦多酚、以及诃子多酚中也有相应的报道。 1.4生物酶解提取 生物酶解提取技术是根据酶反应具有高度专一性的特点,选择相应的酶,水解或降解细胞壁组成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从而破坏细胞壁结构,使细胞内的成分溶解、混悬或交溶于溶剂中,达到提取目的。酶法提取最大的优势是反应条件温和。由于酶法提取是在非有机溶剂下进行,所得产物纯度、稳定性、活性都较高,无污染,解决了有机溶剂提取法有机溶剂回收困难、用量大等缺点。此外,酶法提取在缩短提取时闻、降低能耗、降低提取成本等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6]。刘军海等人[7]以低档绿茶为原料,采用复合酶法在较低温度下提取茶多酚。以单因素试验考察了酶用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pH对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并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酶用量为0.20%、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80 min、pH为4.6,在此工艺下茶多酚提取率为13.6%,其中儿茶素占茶叶干重的含量比沸水提取法高出2.31%。1.5离子沉淀法离子沉淀法是利用多酚能与金属离子络合生成沉淀,使其在浸提液中与其它物质分离而出,从而得到纯度较高多酚。目前常用金属离子有A13+、Zn2+、Fe2+、M92+、Ba2+、Ca2+等,其中A13+、Zn2+较为理想。离子沉淀法优点是不使用大量有机溶剂,工艺较简单,生产安全性好,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能耗,部分

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与含量测定方案(精选.)

设计性实验 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实验方案 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 班级:葡工162班 姓名:王勇峰 学号:220162712 指导老师:阿不都热依木

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用无害溶剂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 2.分离、纯化茶多酚粗品,掌握溶剂提取法提取茶多酚的原理及方法。 3.定量分析茶多酚产品含量。 二.实验原理 有机溶剂萃取法:有机溶剂萃取法是传统的提取工艺。是利用茶叶中不同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提取分离。在粗茶叶萃取溶液中,除含有茶多酚以外,还含有咖啡碱、酯质、色素、植物多糖、有机酸、以及悬浮物,且茶多酚含量仅为25%~40% ,所以大多数工艺用乙酸乙酯、氯仿等有机溶剂反复萃取的方法进一步除杂、纯化、精制。 茶水用氯仿萃取可得到水层和有机层,咖啡碱存在于有机层,而茶多酚则存在于水层中,根据萃取及过滤原理,将有机层和水层分别进行浓缩、萃取,即可得到相应粗产物。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 仪器:天平;分析天平;铁架台;抽滤装置;超级恒温水浴槽;长颈漏斗一个;滤纸若干张;分液漏斗一个;100毫升的烧杯(三个);玻璃棒一个;药品: 1.乙醇水溶液(50%); 2.干茶叶原料; 3.氯仿(分析纯); 4.Na2SO4溶液馏水

四.实验步骤 1、温度设定:打开超级恒温水浴电源开关,使温度达到90℃ 2、称量:称取30克干茶叶,放在100毫升小烧杯中。 3、溶解:用量筒量取40毫升50%乙醇水溶液,倒入小烧杯中,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使干茶叶完全浸润在乙醇溶液中。 4、加热:将干茶叶和乙醇水溶液的混合液置于超级恒温水浴槽中,加热20分钟。 5、过滤:将加热完毕的混合液取出,冷却到室温; 用长颈漏斗对混合液进行过滤,滤除茶叶残渣。再对残渣进行乙醇萃取. 6、分离萃取: 1)对分液漏斗进行试漏,调整好铁架台高度; 2)用量筒量取20毫升氯仿①,置于100毫升小烧杯中;将茶叶滤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再将氯仿倒入其中,再倒入少量Na2So4溶液②,轻轻摇匀,使之混合充分,静置,分层,上层应为茶多酚水溶液,呈茶色,下层为氯仿乙醇混合液,为无色。 3)将下层溶液小心放至小烧杯中,上层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至100毫升小烧杯中; 7、抽滤浓缩: (1)安装好减压抽滤装置; (2)将布氏漏斗里的滤纸用少量茶多酚水溶液润湿,开启抽气阀,一边缓慢倒入液体,一边抽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