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科数学分析期末考试_2012_06_26(答案)A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科数学分析期末考试_2012_06_26(答案)A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科数学分析期末考试_2012_06_26(答案)A

lim

n

(1)3→∞+

)u

v -??n n

[x x D

x =+???

大物实验期末考试总结

1.非线性元件伏安特性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伏安法研究二极管正向伏安特性及钨丝灯伏安特性的方法; 2.掌握用最小二乘法(回归法)处理实验数据,得到经验公式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 三、DH6102型伏安特性实验仪 四、实验原理 1.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半导体二极管由一个p-n结,加上接触电极、引线和封装管壳组成。常见的二极管有硅二极管和锗二极管。加到二极管两端的电压与流过其上面的电流的关系曲线,就叫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1所示。由于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故二极管的正反向伏安特性相差很大,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可分三部分: ①正向特性。当所加的正向电压很小时,正向电流也很小,只有当正向电压加到某个数值时,电流才开始明显加大,这个外加电压值叫做二极管的阈值电压或开通电压,记作。通常硅二极管的阈值电压=0.5V~0.6V,锗二极管=0.2V~0.3V。阈值电压的确定,一般是在正向特性曲线较直部分画一切线,延长相交于横坐标上一点,该点在横轴上的值就是该二极管的阈值电压。 ②反向特性。当二极管两端加反向电压时,反向电流很小且在一定范围内不随反向电压的增加而增加。 ③反向击穿特性。当反向电压继续增加时,反向电流会突然增大,这种现象称作反向击穿,产生击穿的临界电压称为反向击穿电压。不同的二极管,反向击穿电压也不同。一般情况下,二极管反向电压不得超过反向击穿电压,否则会烧坏管子。 (2)钨丝灯的伏安特性 当钨丝灯泡两端施加电压后,钨丝上有电流流过,产生功耗,灯丝温度上升,致使灯泡电阻增加。因此,通过钨丝灯的电流越大,其温度越高,阻值也越大,其伏安特性如图2中曲线所示。灯泡不加电压时,称为冷态电阻。施加额定电压测得的电

工资概念与组成部分

【工资概念】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部发〈1994〉489号第三条规定: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的规定,以各种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工资总额组成】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1号令规定:工资总额组成由下列六部分组成: (一)计时工资包括:1.对已做工作按计时工资标准支付的工资;2.实行结构工资制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岗位)工资;3.新参加工作职工的见习工资;4.运动员体育津贴。 (二)计件工资包括:1.实行超额累进计件、直接无限计件、限额计件、超定额计件等工资制,按劳动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准的定额和计件单价支付给个人的工资;2.按工作任务包干方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3.按营业额提成或利润提成办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三)奖金包括:1.生产奖;2.节约奖;3.劳动竞赛奖;4.机关、事业单位的奖励工资;5.其他奖金。 (四)津贴和补贴包括:1.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保健性津贴、技术性津贴、年功性津贴及其他津贴:2.各种物价补贴。 (五)加班加点工资包括:按规定支付的加班工资和加点工资。 (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包括:1.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和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2.附加工资、保留工资。 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国家统计局第1号令)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统一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保证国家对工资进行统一的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有利于编制、检查计划和进行工资管理以及正确地反映职工的工资收入,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各种合营单位,各级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在计划、统计、会计上有关工资总额范围的计算,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

2018高考物理实验全面总结

2017高考物理实验复习 针对每一个实验,注意做到“三个掌握、五个会”,即掌握实验目的、步骤、原理;会控制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会处理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这句是听别的老师说的,觉得挺对的) 第一部分考查的内容及要点 一、基本仪器的使用: 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打点计时器、 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二、基本实验操作: 实物连线、实验步骤、纠错、补漏、排序等。 三、基本实验原理: 详见“第二部分:实验专题总结” 四、实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图像法(剔除错误数据,找规律),列表法(多个量之间的关系,正反比关系);减小误差(换仪器、换方法、多次测量、作图等)五、开放性实验题: 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实验变式(这部分的关键是回归已知的 实验,用脑海里已有的实验原理和实验仪器去解决新问题是这 类题的关键)

第二部分实验专题总结 一、实验部分考题分析: 力学实验的主线是打点计时器(光电门); 电学实验的主线是各种方法测各种电阻; 电磁学内容实验题略有涉猎,但很少; 考题基本为课本实验的变式、组合或重新设计。 二、考纲实验: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三:验证力的平等四边形定则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八: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九: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十: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十一: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实验十二:传感器的简单使用 实验十三: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3-3) 实验十四: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3-4) 实验十五: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十六: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三、专题突破: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本题做的比较多了,要点基本上都掌握了,这里只强调两点:1.不要上来就用公式,要先验证一下是不是匀变速,即△s是否都相等;2.本题可能涉及到牛顿力学,不要漏知识点。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3.能够利用纸带测定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大学物理(下)期末考试试卷

大学物理(下)期末考试试卷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 在感应电场中电磁感应定律可写成?-=?L K dt d l d E φ ,式中K E 为感应电场的电场强度。此式表明: (A) 闭合曲线L 上K E 处处相等。 (B) 感应电场是保守力场。 (C) 感应电场的电力线不是闭合曲线。 (D) 在感应电场中不能像对静电场那样引入电势的概念。 2.一简谐振动曲线如图所示,则振动周期是 (A) 2.62s (B) 2.40s (C) 2.20s (D) 2.00s 3.横谐波以波速u 沿x 轴负方向传播,t 时刻 的波形如图,则该时刻 (A) A 点振动速度大于零, (B) B 点静止不动 (C) C 点向下运动 (D) D 点振动速度小于零. 4.如图所示,有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负方向传 播,坐标原点O 的振动规律为)cos(0φω+=t A y , 则B 点的振动方程为 (A) []0)/(cos φω+-=u x t A y (B) [])/(cos u x t A y +=ω (C) })]/([cos{0φω+-=u x t A y (D) })]/([cos{0φω++=u x t A y 5. 一单色平行光束垂直照射在宽度为 1.20mm 的单缝上,在缝后放一焦距为2.0m 的会聚透镜,已知位于透镜焦平面处的屏幕上的中央明条纹宽度为2.00mm ,则入射光波长约为 (A )100000A (B )40000A (C )50000A (D )60000 A 6.若星光的波长按55000A 计算,孔镜为127cm 的大型望远镜所能分辨的两颗星2 4 1

(整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A》教学大纲 (工学类高中生源本科)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Advanced Mathematics 课程编码:0702002106,0702002206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总学时数/学分数: 192/ 12 实验(上机)学时:0 适用专业:汽车、电子、自动化、计算机、机械 先修课程:无制订日期:2005年11月 一、课程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 高等数学A是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应用非常广泛,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专门人才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使学生能掌握函数和极限的基本内容和思想精华; 2、使学生能掌握一元函数微积分学的基本内容、重要思想和简单计算; 3、使学生能学会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积分学等的基本内容和计算; 4、学生通过学习能为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取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5、通过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基本运算能力。

三、学时分配表 内容学时习题课总学时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14-16 2 16-18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16 2 18 第三章中值定理及导数应用16 2 18 第四章不定积分12 2 14 第五章定积分14 2 16 第六章定积分应用6-8 2 8-10 第七章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16 2 18 第八章多元函数微分学及其应用16 2 18 第九章重积分12 2 14 第十章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16 2 18 第十一章无穷级数16-18 2 18-20 第十二章微分方程14 2 16 合计168-174 24 192-198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门课采用完全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并辅之以适当的习题课便于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通过高等数学A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抽象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基本运算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考点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重要实验总结 初二物理实验 一、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1)入射角(反射角)是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如果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如何操作将纸板沿中轴ON 向后折,观察在纸板B上是否有反射光线。 (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4)理想模型法: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5)量角器的作用: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6)从纸板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原因是: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 (7)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并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保证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二、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 1.实验器材:薄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火柴,刻度尺,一张白纸笔 2.操作步骤:实验时,将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将玻璃板竖直放在白纸上,点燃蜡烛法现玻璃板的后面有蜡烛的像,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具体做法是移动另一侧未点燃的蜡烛,直至与像完全重合,用笔在白纸上做出标记。 3.如何确定像的虚实将未点燃的蜡烛拿走,拿一个光屏放在该处不透过平面镜看光屏上是否有像。 5.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成正立、等大、左右相反的虚像,物与像对应点的连线垂直平面镜,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6.如果在实验中发现两个像,是由于玻璃板太厚导致的。两个像之间的距离由玻璃板的厚度决定 7.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为什么不需要点燃若点燃后方蜡烛,使像的背景变亮,使像变淡,不便于观察像。 8.为什么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与像之间的大小关系。 9.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因为用平面镜不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10.玻璃板为什么需要竖直放置蜡烛能够与像重合,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11、实验方法:等效替代 12、多次测量的目的: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11.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方的蜡烛,都无法与像完全重合,是因为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竖直放置。 12.刻度尺的作用测量物与像到玻璃板距离。 13.为什么要多次测量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工科数学分析基础试题

2010工科数学分析基础(微积分)试题 一、填空题 (每题6分,共30分) 1.函数?? ? ?? ??? ??-≥+=01 0)(2 x x e x bx a x f bx ,=- →)(lim 0x f x ,若函数)(x f 在0=x 点连续,则b a ,满足 。 2.=?? ? ??+∞→x x x x 1lim , =??? ??+++???++++++∞→n n n n n n n n n 2222211lim 。 3.曲线? ??==t e y t e x t t cos 2sin 在()1,0处的切线斜率为 ,切线方程为 。 4.1=-+xy e y x ,=dy ,='')0(y 。 5.若22 lim 2 21=-+++→x x b ax x x ,则=a ,=b 。 二、单项选择题 (每题4分,共20分) 1.当0→x 时,1132-+ax 与x cos 1-是等价无穷小,则( ) (A )32= a , (B )3=a , (C). 2 3 =a , (D )2=a 2.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可导奇函数的导数一定是偶函数; (B )可导偶函数的导数一定是奇函数; (C). 可导周期函数的导数一定是周期函数; (D )可导单调增加函数的导数一定是单调增加函数; 3.设x x x x f πsin )(3-=,则其( ) (A )有无穷多个第一类间断点; (B )只有一个跳跃间断点; (C). 只有两个可去间断点; (D )有三个可去间断点; 4.设x x x x f 3 )(+=,则使)0() (n f 存在的最高阶数n 为( ) 。 (A )1 (B )2 (C) 3 (D )4 5.若0)(sin lim 30=+→x x xf x x , 则2 0) (1lim x x f x +→为( )。 (A )。 0 (B )6 1 , (C) 1 (D )∞

各种实验心得体会

实验心得体会 在做测试技术的实验前,我以为不会难做,就像以前做物理实验一样,做完实验,然后两下子就将实验报告做完.直到做完测试实验时,我才知道其实并不容易做,但学到的知识与难度成正比,使我受益匪浅.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否则,在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你在做实验时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比如做应变片的实验,你要清楚电桥的各种接法,如果你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使你事倍功半.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要复习,思考,这样,你的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你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还不如不做.做实验时,老师还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我们,拓宽我们的眼界,使我们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 通过这次测试技术的实验,使我学到了不少实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做实验的过程,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与做其他的实验是通用的,真正使我们受益匪浅. 实验心得体会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测试技术这门课程,它是一门综合应用相关课程的知识和内容来解决科研、生产、国防建设乃至人类生活所面临的测试问题的课程。测试技术是测量和实验的技术,涉及到测试方法的分类和选择,传感器的选择、标定、安装及信号获取,信号调理、变换、信号分析和特征识别、诊断等,涉及到测试系统静动态性能、测试动力学方面的考虑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涉及到计算机技术基础和基于LabVIEW的虚拟测试技术的运用等。 课程知识的实用性很强,因此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做了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回转机构振动测量及谱分析,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三个实验。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由于自己的理论知识基础不好,在实验过程遇到了许多的难题,也使我感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但是我并没有气垒,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自己看书,独立思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我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实验中我学会了单臂单桥、半桥、全桥的性能的验证;用振动测试的方法,识别一小阻尼结构的(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掌握压电加速度传感

(完整版)大学物理下册期末考试A卷.doc

**大学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下)考试日期 任课教师 ______________试卷编号_______ 考生姓名学号专业或类别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累分人 签名题分40 10 10 10 10 10 10 100 得分 考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6 页,请查看试卷中是否有缺页。 2、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纸和草稿纸带出考场。 部分常数:玻尔兹曼常数 k 1.38 10 23 J / K , 气体普适常数 R = 8.31 J/K.mol, 普朗克常量h = 6.63 10×34 J·s,电子电量e 1.60 10 19 C; 一、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40 分) 1. 一理想卡诺机在温度为 27℃和 127℃两个热源之间运转。若得分评卷人 使该机正循环运转,如从高温热源吸收1200J 的热量,则将向低 温热源放出热量 ______J; 2.1mol 理想气体经绝热自由膨胀至体积增大一倍为止,即 V22V1则在该过程中熵增S_____________J/k。 3.某理想气体的压强 P=105 Pa,方均根速率为 400m/s,则该气 体的密度 _____________kg/m3。 4.AB 直导体长为 L 以图示的速度运动,则导体中非静电性场强大小 ___________,方向为 __________,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 ____________。

5 5.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C为 20.0 μ F,两板上的电压变化率为 dU/dt=1.50 × 10V/s ,则电容器两平行板间的位移电流为___________A。 6. 长度为 l ,横截面积为 S 的密绕长直螺线管通过的电流为I ,管上单位长度绕有n 匝线圈,则管内的磁能密度w 为 =____________ ,自感系数 L=___________。 7.边长为 a 的正方形的三个顶点上固定的三个点电荷如图所示。以无穷远为零电 势点,则 C 点电势 U C =___________;今将一电量为 +q 的点电荷 从 C点移到无穷远,则电场力对该电荷做功 A=___________。 8.长为 l 的圆柱形电容器,内半径为R1,外半径为R2,现使内极 板带电 Q ,外极板接地。有一带电粒子所带的电荷为q ,处在离 轴线为 r 处( R1r R2),则该粒子所受的电场力大小F_________________;若带电粒子从内极板由静止飞出,则粒子飞到外极板时,它所获得的动能E K________________。 9.闭合半圆型线圈通电流为 I ,半径为 R,置于磁感应强度为B 的均匀外磁场中,B0的方向垂直于AB,如图所示。则圆弧ACB 所受的磁力大小为 ______________,线圈所受磁力矩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 10.光电效应中,阴极金属的逸出功为2.0eV,入射光的波长为400nm ,则光电流的 遏止电压为 ____________V。金属材料的红限频率υ0 =__________________H Z。11.一个动能为40eV,质量为 9.11 × 10-31 kg的电子,其德布 罗意波长为nm。 12.截面半径为R 的长直载流螺线管中有均匀磁场,已知 dB 。如图所示,一导线 AB长为 R,则 AB导线中感生 C (C 0) dt 电动势大小为 _____________,A 点的感应电场大小为E。

高考必考物理实验总结

17年高考必考物理实验总结高三在我们的关注中如约而至,征战高考的号角已经吹响,时间不容置疑地把我们推到命运的分水岭。小编为大家搜集了高考必考物理实验,一起来看看吧。 一、验证性实验 (一)验证力的平等四边形定则 1:目的: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 2.器材:方木板一个、白纸一张、弹簧秤两个、橡皮条一根、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 3.主要测量: a.用两个测力计拉细绳套使橡皮条伸长,绳的结点到达某点O。结点O的位置。 记录两测力计的示数F1、F2。 两测力计所示拉力的方向。 b.用一个测力计重新将结点拉到O点。 记录:弹簧秤的拉力大小F及方向。 4.作图:刻度尺、三角板 5.减小误差的方法: a.测力计使用前要校准零点。 b.方木板应水平放置。 c.弹簧伸长方向和所测拉力方向应一致,并与木板平行. d.两个分力和合力都应尽可能大些.

e.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长些,标记两条细线方向的两点要尽可能远些. f.两个分力间的夹角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取600---1200为宜 (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1.原理:两小球在水平方向发生正碰,水平方向合外力为零,动量守恒。m1v1=m1v1/+m2v2/ 本实验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验证上式成立。两小球碰撞后均作平抛运动,用水平射程间接表示小球平抛的初速度: OP-----m1以v1平抛时的水平射程 OM----m1以v1'平抛时的水平射程 O'N-----m2以V2'平抛时的水平射程 验证的表达式:m1OP=m1OM+m2O/N 2.实验仪器: 斜槽、重锤、白纸、复写纸、米尺、入射小球、被碰小球、游标卡尺、刻度尺、圆规、天平。 3.实验条件: a.入射小球的质量m1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m2(m1>m2) b.入射球半径等于被碰球半径 c.入射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滑下。 d.斜槽未端的切线方向水平 e.两球碰撞时,球心等高或在同一水平线上 4.主要测量量: a.用天平测两球质量m1、m2

期末试验复习

初三物理期末实验总结(必复习内容) 1.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活动中: (1)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使杠杆在位置平衡,发现左端比右端高, 应将两端的调节。 (2)在杠杆的支点两侧上挂上钩码后,发现左端比右端高,应将钩码向______移动(填“左” 或“右”),实验时,应该通过改变钩码的或,使杠杆仍然在位 置平衡,这样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要做三次,测出三组数据,才能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测出三组数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某次操作出现如右图所示情况,发现F1×OB与F2×OA两者并不相等,你判断:F1×OB F2×OA。(填“>”、=“<”),得到这个错误结论的原因。 (5)实验结论是。 2、如图所示,在测 定滑轮组机械效率 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 ___________. (2)直接测得的物理 量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可以不用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但需要增加的物理量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应选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_________这个工具可以不用。 (4)测量时,如果自由端向上拉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如果斜着拉,机械效率将_____。 (5)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两次实验,实验数据表格如上: a、此实验所用滑轮的个数至少是________个,其中动滑轮有________个; b、第一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第二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_____(选填""、"小于"或"等于")第一次的机械效率。 c、结论:若仅增加钩码的个数,该滑轮组有机械效率将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6)如图甲乙,是某同学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用此甲、乙两不同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G,试回答下列问题: a、拉力F的大小关系是F甲_______F乙.(填>,=,<); b、若使物体G上升同样高度,则拉力F做的有用功W甲_______W乙,总功W甲总_______W乙总(填>,=,<) c、甲、乙两装置的机械效率η甲_________η乙。 d、机械效率小的那一装置,促使机械效率较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结论语言如何描述: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进行体育跳绳考试,结合物理测一个同学跳绳的功率; (1)测量的物理量是和,_______________. (2)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3)由测得的物理量,计算跳绳功率的表达式为P= 。 (4)体育跳绳考试按你的成绩写出你跳绳功率计算的估算完整过程:

大学物理下册期末考试B卷题目和答案

大学学年第二学期考试B卷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下)考试日期 任课教师____________ 考生姓名学号专业或类别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累分人 签名题分40101010101010 100 得分 考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6 页,请查看试卷中是否有缺页。 2、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纸和草稿纸带出考场。 ε o =×10-12F·m-1、μ =4π×10-7H/m; k=×10-23 J·K-1、R= J·K-1·mol-1、 N A =×1023mol-1、e=×10-19C、电子静质量m e=×10-31kg, h=× 10-34J·s。 得分评卷人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体积为4升的容器内装有理想气体氧气(刚性分子),测得其压强为5×102Pa,则容器内氧气的平均转动动能总和为_______________J,系统的内能为_______________ J。 2.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氧气(理想气体)由状态a 经b到达c,图中abc为一直线。求此过程中:气 体对外做的功为_ _______________;气体内能的增 加_______________;气体吸收的热量 _______________。 3.一绝热的封闭容器,用隔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左 边充有一定量的某种气体,压强为p;右边为真空,若把隔板抽去(对外不漏气),

当又达到平衡时,气体的内能变化量为_______________J ,气体的熵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增大,不变,减小)。 4.有一段电荷线密度为λ长度为L 的均匀带电直线,,在其中心轴线上距O 为r 处P 点有一个点电荷q 。当r>>L 时,q 所受库仑力大小为_______________,当r<

工科数学分析试卷+答案

工科数学分析试题卷及答案 考试形式(闭卷):闭 答题时间:150 (分钟) 本卷面成绩占课程成绩 80 %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x x x x sin 1 1lim 30 3- 2.若?? ???=≠-+=0,0,13sin )(2x a x x e x x f ax 在0=x 处连续,则 a 3- 3.设01lim 23=??? ? ??--++∞→b ax x x x ,则 =a 1 , =b 0 4.用《δε-》语言叙述函数极限R U ?∈=→)(,)(lim 0 x x A x f x x 的定义: ε δδε)()()(:00 0A x f x x ∈ →∈?>?>?U 5.若当)1(,02 3 +++-→cx bx ax e x x 是3 x 的高阶无穷小,则=a 6 1 =b 2 1 =c 1 6.设N ∈=--→n x x x f x f n x x ,1) () ()(lim 2000 ,则在0x x =处函数)(x f 取得何种极值? 答: 极小值 姓名: 班级: 学号: 遵 守 考 试 纪 律 注 意 行 为 规 范

7.设x x y +=,则dy dx x )211(+ ? 8.设x x y sin =,则=dy dx x x x x x x )sin ln (cos sin + 9. ?=+dx x x 2 1arctan C x +2 arctan 2 1 10.?=+dx e e x x 12 C e e x x ++-)1l n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设0,2) 1()1l n (2 s i n 2t a n l i m 222 2 ≠+=-+-+-→c a e d x c x b x a x x ,则必有( D ) (A )d b 4=;(B )c a 4-=;(C )d b 4-=;(D )c a 2-= 2.设9 3 20:0< <>k x ,则方程112=+x kx 的根的个数为( B ) (A )1 ;(B ) 2 ; (C ) 3 ; (D )0 3.设)(x f 连续,且0)0(>'f ,则存在0>δ使得( A ) (A ))(x f 在),0(δ内单增; (B )对),0(δ∈?x 有)0()(f x f >; (C )对)0,(δ-∈?有)0()(f x f >; (D ))(x f 在)0,(δ-内单减。 4.)(x f 二阶可导,1) (lim ,0)0(3 -=''='→x x f f x ,则( A ) (A )())0(,0f 是曲线)(x f y =的拐点; (B ))0(f 是)(x f 的极大值; (C ))0(f 是)(x f 的极小值; (D ) (A ),(B ),(C )都不成 遵 守 考 试 纪 律 注 意 行 为 规 范

17年高考必考物理实验总结(20201122072445)

17 年高考必考物理实验总结 高三在我们的关注中如约而至,征战高考的号角已经吹响,时间不容置疑地把我们推到命运的分水岭。小编为大家搜集了高考必考物理实验,一起来看看吧。 一、验证性实验 (一)验证力的平等四边形定则1:目的: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 2. 器材:方木板一个、白纸一张、弹簧秤两个、橡皮条一根、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 图钉几个。 3. 主要测量: a. 用两个测力计拉细绳套使橡皮条伸长,绳的结点到达某点 Q结点O的位置。 记录两测力计的示数F1、F2。 两测力计所示拉力的方向。 b. 用一个测力计重新将结点拉到O点。记录:弹簧秤的拉力大小F 及方向。 4. 作图:刻度尺、三角板 5. 减小误差的方法: a. 测力计使用前要校准零点。 b. 方木板应水平放置。 c. 弹簧伸长方向和所测拉力方向应一致, 并与木板平行. d. 两个分力和合力都应尽可能大些.

e. 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长些,标记两条细线方向的两点要尽可能远些. f. 两个分力间的夹角不宜过大或过小, 一般取600---1200 为宜 (二)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1. 原理:两小球在水平方向发生正碰, 水平方向合外力为零, 动量守恒。 m1v1=m1v1/+m2v2/ 本实验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验证上式成立。两小球碰撞后均作平抛运动, 用水平射程间接表示小球平抛的初速度:OP m1 以v1 平抛时的水平射程 OM ---- m1 以v1' 平抛时的水平射程 O'N --- m2 以V2' 平抛时的水平射程 验证的表达式:m1OP=m1OM+m2O/N 2. 实验仪器:斜槽、重锤、白纸、复写纸、米尺、入射小球、被碰小球、游标卡尺、刻度尺、圆规、天平。 3. 实验条件: a. 入射小球的质量ml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m2(m1>m2) b. 入射球半径等于被碰球半径 c. 入射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滑下。 d. 斜槽未端的切线方向水平

大学普通物理(下册)期末考试题

大学普通物理(下册)期末考试题

大学物理学下册考试题 1 两根长度相同的细导线分别密绕在半径为R 和 r 的两个长直圆筒上形成两个螺线管,两个螺线 管的长度相同,2R r =,螺线管通过的电流相同为 I ,螺线管中的磁感应强度大小R B 、r B ,满足 ( ) (A )2R r B B = (B )R r B B = ( C )2R r B B = (D )4R r B B = 选择(c ) N N r N R N 222='?'=ππ 2 一个半径为r 的半球面如图放在均匀磁场中,通过半球面的磁通量为 ( ) (A )2 2r B π (B )2 r B π (C )2 2cos r B πα (D )—2 cos r B πα 选择(D ) r n e α B 习题11图

3在图(a )和(b )中各有一半经相同的圆形回路1 L 、2L ,圆周内有电流1I 、2 I ,其分布相同,且 均在真空中,但在(b )图中2 L 回路外有电流3 I , 1 P 、 2 P 为两圆形回路上的对应点,则 ( ) (A )121 2 ,P P L L B dl B dl B B ?= ?=??r r r r 蜒 (B )12 1 2 ,P P L L B dl B dl B B ?≠ ?=??r r r r 蜒 (C ) 12 1 2 ,P P L L B dl B dl B B ?= ?≠??r r r r 蜒 (D ) 12 1 2 ,P P L L B dl B dl B B ?≠ ?≠??r r r r 蜒 选择(c ) 4 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均匀磁场中,有一圆形载流导线, a 、b 、c 、是其上三个长度相等的 习题13图 1L 1I 2I 1P 2L 1I 2I 2P 3I (a) (b)

工科数学分析下考试题带答案

工科数学分析(下)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 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设()xz y x z y x f ++=2 ,,,则()z y x f ,,在()1,0,1沿方向→ →→→+-=k j i l 22的方向导数为 _________. 2.,,,-__________. 22 2L L xdy ydx L x y =?+设为一条不过原点的光滑闭曲线且原点位于内部其走向为逆时针方向则曲线积分 1,()c c x y x y ds +=+=?3.设曲线为则曲线积分 ___________ 4、微分方程2 (3xy y)dx 0x dy +-=的通解为___________ 5、2 sin(xy) (y)______________.y y F dx x = ? 的导数为 6、 { ,01,0x (x),2x e x f x ππ ππ--≤<≤≤= =则其以为周期的傅里叶级数在点处收敛于 _____________. 二、计算下列各题(每小题6分,满分18分) 1. (1) 求极限lim 0→→y x ()xy y x y x sin 1 12 3 2+- (2) 2 20 ) (lim 22 y x x y x y +→→

2.设f ,g 为连续可微函数,()xy x f u ,=,()xy x g v +=,求x v x u ?????(中间为乘号). 3..222232V z x y x y z V =--+=设是由与所围成的立体,求的体积. 三、判断积数收敛性(每小题4分,共8分) 1. ∑∞ =1!.2n n n n n 2.∑∞ =-1 !2)1(2 n n n n

大物实验总结

很快大学物理实验就结束了,在这一学年里,我不仅掌握了实验课中的理论知识,还增强了我动脑、动手的能力。每次经过自己动手测出来的数据时,心里充满了满足感。同时对物理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让我回顾一下这学年所学到的知识和 自己的心得。 首先,预习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预习要认真,不能马虎对待,看清楚实验时要做什么、注意什么,并把自己有疑问的地方画出,实验时动手解决问题;第二,上课时仔细听老师讲解,可以比较快的了解整个实验过程,而且老师一般会提醒容易出错的地方;第三,实验时一步一步慢慢来,争取做好每一个实验环节,若不会的地方,可以自己摸索下,若还是不会,可以和同学讨论下,或者直接问老师,并记好实验数据,若数据不对,要重新做下实验,不要草草了事;第四,实验处理要独立完成,这样才可以了解实验在什么地方可能出了问题,以及最后得出的数据是否与标准数据一致,学会判断结果是否合理,以及误差产生的原因,这样实验才有意义。 实验误差分析:我们所测量的物理量在客观上存在一定大小,称为真值,由于各种条件所限,每一次的测量值与真值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把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的差称为测量误差,测量误差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善实验条件,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案,提高测量者的实验技术,选择精度较高的测量仪器来尽量减少测量误差。 误差一般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系统误差来源有“仪器误差、方法误差、环境误差、个人误差”等,系统误差不能通过多次测量来消除,而可以通过对实验过程的分析来找到原因,采取适当措施,如校准仪器、完善测量方法等来减少这种误差。随机误差是由于实验中难以确定的因素如温度、湿度、电源电压起伏,空气流动、震动等,随机变量呈正态分布,多次测量可以让数据接近真值,物理实验中一般取4-6次为佳。 数据处理时,主要用到了如下几种方法: 1.平均值法取算术平均值是为减小偶然误差而常用的一种数 据处理方法。通常在同样的测量条件下,对于某一物理量进行多

《大学物理 》下期末考试 有答案

《大学物理》(下)期末统考试题(A 卷) 说明 1考试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请把答题纸撕下。 一、 选择题(30分,每题3分) 1.一质点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x=Acos(ωt+φ),当时间t=T/4(T 为周期)时,质点的速度为: (A) -Aωsinφ; (B) Aωsinφ; (C) -Aωcosφ; (D) Aωcosφ 参考解:v =dx/dt = -A ωsin (ωt+φ) ,cos )sin(2 4/?ω?ωπA A v T T t -=+?-== ∴选(C) 2.一弹簧振子作简谐振动,当其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的大小为振幅的1/4时,其动能为振动总能量的 (A) 7/6 (B) 9/16 (C) 11/16 (D )13/16 (E) 15/16 参考解:,1615)(221242122122 1221=-=kA k kA kA mv A ∴选(E ) 3.一平面简谐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在媒质质元从平衡位置运动到最大位移处的过程中: (A) 它的动能转换成势能. (B) 它的势能转换成动能. (C) 它从相邻的一段质元获得能量其能量逐渐增大. (D) 它把自己的能量传给相邻的一段质元,其能量逐渐减小. 参考解:这里的条件是“平面简谐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由于弹性媒质的质元在平衡位置时的形变最大,所以势能动能最大,这时动能也最大;由于弹性媒质的质元在最大位移处时形变最小,所以势能也最小,这时动能也最小。质元的机械能由最大变到最小的过程中,同时也把该机械能传给相邻的一段质元。∴选(D )

4.如图所示,折射率为n 2、厚度为e 的透明介质薄膜 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3,已知n 1 <n 2<n 3.若用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 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①与②的光程差是 (A) 2n 2 e . (B) 2n 2 e -λ / 2 . (C) 2n 2 e -λ. (D) 2n 2 e -λ / (2n 2). 参考解:半波损失现象发生在波由波疏媒质到波密媒质的界面的反射现象中。两束光分别经上下表面反射时,都是波疏媒质到波密媒质的界面的反射,同时存在着半波损失。所以,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是2n 2 e 。 ∴选(A ) 5.波长λ=5000?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宽度a=0.25mm 的单缝上,单缝后面放置一凸透镜,在凸透镜的焦平面上放置一屏幕,用以观测衍射条纹,今测得屏幕上中央明条纹一侧第三个暗条纹和另一侧第三个暗条纹之间的距离d=12mm ,则凸透镜的焦距f 为: (A) 2m (B) 1m (C) 0.5m (D) 0.2m ; (E) 0.1m 参考解:由单缝衍射的暗纹公式, asin φ = 3λ, 和单缝衍射装置的几何关系 ftg φ = d/2, 另,当φ角很小时 sin φ = tg φ, 有 1103 310500061025.0101232==?=---?????λa d f (m ) , ∴选(B ) 6.测量单色光的波长时,下列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为准确? (A) 双缝干涉 (B) 牛顿环 (C) 单缝衍射 (D) 光栅衍射 参考解:从我们做过的实验的经历和实验装置可知,最为准确的方法光栅衍射实验,其次是牛顿环实验。 ∴选(D ) 7.如果两个偏振片堆叠在一起,且偏振化方向之间夹角为60°,光强为I 0的自然光垂直入射在偏振片上,则出射光强为 (A) I 0 / 8. (B) I 0 / 4. (C) 3 I 0 / 8. (D) 3 I 0 / 4. 参考解:穿过第一个偏振片自然光的光强为I 0/2。随后,使用马吕斯定律,出射光强 10201 60cos I I I == ∴ 选(A ) n 3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总结

经过一学期的大学物理实验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在本学期大学物理实验课即将结束之时,我对于在这一年来的学习进行了总结,总结这一年来的收获与不足,取之长补之短,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所受用。回顾这一学期的学习,感觉十分充实。通过亲自动手,使我进一步了解了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我很感谢能有机会学习物理实验,因为老师教会了我很多,每次上实验课,老师都给我们认真的讲解实验原理,轮到我们自己动手时,老师还常常给予我们帮助,不厌其烦的为我们讲解,直到我们做出来。 一、实验主要内容 1、 利用气垫导轨的力学实验 (1)实验思想方法 本实验的实验思想为控制变量法,数据处理思想为算术平均法。这个实验可以用两种方法进行,一.种是质量M 保持不变,通过改变牵引砝码的质量来改变作用力F,验证a∞F 的关系;另一种是作用力F 保持不变,用增减滑行器上的配重砝码来改变滑行器的质量M 验证a 与1/M 的关系。 (2)实验主要内容与关键步骤 用天平准确称出滑行器总质量(包括细线)m 1,牵引砝码桶(或砝码钩)和砝码的质量m 2,运动系统总质量M=m 1+m 2,作用力F=m 2g 。逐次改变牵引砝码的质量。重复按上述方法分别测出加速度a 值。测出数据计算,可得1212 F F a a =,2323F F a a =的关系,在误差范围内验证a ∝F 的比例关系。

(3)实验收获和建议 需要掌握气垫导轨的调整与使用和气垫导轨上测速度和加速度的试验方法。验证牛顿第二定律(选择合理的实验方案和数据处理方法验证物理定律,体会物理实验中需要严谨的作风和科学的方法)。 2、 测量静电场场强和电势分布的实验 (1)实验思想方法 本实验实验思想为模拟法,数据处理思想为算术平均法。这个实验方法为接线;测量;记录;测绘方法这几方面。测绘方法为先测绘等位线,然后根据电场线与等位线正交的原理,画出电场线。 (2)实验主要内容与关键步骤 要求相邻两等势(位)线间的电势(位)差为2伏,以每条等势线上各点到原点的平均距离r 为半径画出等位线的同心圆簇。然后根据电场线与等位线正交原理,再画出电场线,并指出电场强度方向,得到一张完整的电场分布图。在坐标纸上作出相对电位U R /U a 和r ln 的关系曲线,并与理论结果比较,再根据曲线的性质说明等位线是以内电极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 (3)实验收获和建议 我学习了用模拟方法来测绘具有相同数学形式的物理场;描绘出分布曲线及场量的分布特点; 加深对各物理场概念的理解;初步学会用模拟法测量和研究二维静电场。 3、测量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分布的实验 (1)实验思想方法 本实验的实验思想为感应法,数据处理思想为作图法。本实验采用感应法测量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感应法是利用通过一个探测线圈磁通量变化所感应的电动势大小来测量磁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