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带线类传输线分析2

微带线类传输线分析2
微带线类传输线分析2

串扰机理详解

串扰机理详解 串扰是指当信号在传输线上传播时,因电磁耦合对相邻的传输线产生的不期望的电压噪声干扰。这种干扰是由于两条信号线间的耦合,即信号线之间互感和互容耦合引起的。容性耦合(当干扰源产生的干扰是以电压形式出现时,干扰源与信号电路之间就存在容性(电场)耦合,这时干扰电压线电容耦合到信号电路,形成干扰源)引发耦合电流,而感性耦合(当干扰源是以电流形式出现的,此电流所产生的磁场通过互感耦合对邻近信号形成干扰)则产生耦合电压。由于自身的逻辑电平发生变化,对其他信号产生影响的信号线称为“攻击线”(Aggressor),即干扰线。受到影响而导致自身逻辑电平发生异常 的信号连线我们称为“牺牲线”(Victim),即被干扰线。串扰噪声从干扰对象上通过交叉耦合到被干扰对象上,表现为在一根信号线上有信号通过时,在PCB板上与之相邻的信号线上就会感应出相关的 信号。 图5-1中如果位于A点的驱动源称为干扰源(Aggressor),则 位于D点的接收器称为被干扰对象(Victim),A、B之间的线网称 为干扰源网络,C、D之间的线网称为被干扰对象网络;反之,如果 位于C点的驱动源称为干扰源,则位于B点的接收器称为被干扰对象,C、D之间的线网称为干扰源网络,A、B之间的线网称为被干扰对象网络。 图5-1 串扰中的干扰源与被干扰对象 当干扰源状态变化时,会在被干扰对象上产生一串扰脉冲,在高速系统中,这种现象很普遍。例如,当干扰源的信号有上升沿跳变(从0到1),而被干扰源保持为0电平,通过两者之间的交叉耦合电容,在被干扰源上就会产生一个短时的脉冲干扰,如图5-2.a所示。类似的,在干扰源上有一个上升沿跳变(从0到1),而在被干扰源上有

高速电路传输线反射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武汉理工大学 班级:___电子与通信工程153班_____ 姓名:_________ 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1049731503239_______ 教师:____ ____________

高速电路传输线反射问题分析与解决 (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武汉,430070) 摘要:高速数字信号的传输线反射问题是影响现代数字电路设计的重要原因因素之一,严重的反射将破坏信号的完整性,并引起过冲现象,从而出现错误的数字逻辑和影响电路上元器件的正常使用。本文重点的分析高速电路中信号反射产生的原因,和给出解决反射问题的方案。 关键词:传输线;反射;解决方案 Abstract: Reflection high-speed digital signal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modern digital circuit design, serious reflection would undermine the integrity of the signal, and cause overshoot phenomenon, which appears erroneous digital logic and destruction devices. This paper analyzes in detail the causes of signal reflections and phenomena, and give a reflection solution. Keyword: Transmission line;reflection; solution 1.引言 反射就是在传输线上的回波,如果传输线的长度满足长线时,且没有合适的终端匹配,那么来自于驱动端的信号脉冲在接收端被反射,从而引起非预期效应,使信号轮廓失真。反射是传输线的基本效应,即当信号沿着传输线传输时,碰到阻抗不连续时会发生反射。当信号在传输时,碰到了比目前高的阻抗时会发生正向发射,使得信号边沿的幅度增加,信号边沿会出现过冲。过冲就是指接收信号的第一个峰值或者谷值超过了设定电压,对于上升沿是指第一个峰值超过最高电压;对于下降沿是指第一个谷值超过了最低电压。当信号在传输时碰到比目前阻抗低时,会产生负向反射,使得信号边沿的幅度减小,信号边沿出现台阶,即欠冲。严重时,可能会产生假时钟信号,导致系统的读写出现误读或者误写等操作。 在一个时钟周期中,反复的出现过冲和欠冲,我们就称之为振荡。振荡是电路中因为反射而产生的多余能力无法及时吸收的结果。在印制电路板中,反射通常由连线阻抗的不匹配造成,如:不同布线层阻抗不一样、T型连接、过孔、线宽的变化、器件的输入输出阻抗,封装寄生参数等等。以下图 1.1理想传输线模型来分析与信号反射有关的重要参数。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分析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分析 传输线的基本特性是特性阻抗和信号的传输延迟,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特性阻抗。传输线是一个分布参数系统,它的每一段都具有分布电容、电感和电阻。传输线的分布参数通常用单位长度的电感L和单位长度的电容C以及单位长度上的电阻、电导来表示,它们主要由传输线的几何结构和绝缘介质的特性所决定的。分布的电容、电感和电阻是传输线本身固有的参数,给定某一种传输线,这些参数的值也就确定了,这些参数反映着传输线的内在因素,它们的存在决定着传输线的一系列重要特性。 一个传输线的微分线段l可以用等效电路描述如下: 传输线的等效电路是由无数个微分线段的等效电路串联而成,如下图所示: 从传输线的等效电路可知,每一小段线的阻抗都是相等的。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就是微分线段的特性阻抗。

传输线可等效为:

Z0 就是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Z0描述了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但这是在无损耗条件下描述的,电阻上热损耗和介质损耗都被忽略了的,也就是直流电压变化和漏电引起的电压波形畸变都未考虑在内。实际应用中,必须具体分析。 传输线分类 当今的快速切换速度或高速时钟速率的PCB 迹线必须被视为传输线。传输线可分为单端(非平衡式)传输线和差分(平衡式)传输线,而单端应用较多。 单端传输线路 下图为典型的单端(通常称为非平衡式)传输线电路。 单端传输线是连接两个设备的最为常见的方法。在上图中,一条导线连接了一个设备的源和另一个设备的负载,参考(接地)层提供了信号回路。信号跃变时,电流回路中的电流也是变化的,它将产生地线回路的电压降,构成地线回路噪声,这也成为系统中其他单端传输线接收器的噪声源,从而降低系统噪声容限。 这是一个非平衡线路的示例,信号线路和返回线路在几何尺寸上不同 高频情况下单端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单端阻抗)为: 其中:L为单位长度传输线的固有电感,C为单位长度传输线的固有电容。 单端传输线特性阻抗与传输线尺寸、介质层厚度、介电常数的关系如下: ?? 与迹线到参考平面的距离(介质层厚度)成正比 ?? 与迹线的线宽成反比

射频及传输线基础知识

传输线的基本知识 传输射频信号的线缆泛称传输线,常用的有两种:双线与同轴线。频率更高则会用到微带线与波导,虽然结构不同,用途各异,但其基本传输特性都由传输线公式所表征。 不妨先让我们作一个实验,在一台PNA3620上测一段同轴线的输入阻抗。我们会发现在某个频率上同轴线末端开路时其输入阻抗却呈现短路,而末端短路时入端反而呈现开路。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到几个结论或想法:首先,这个现象按低频常规电路经验看是想不通的,因此一段线或一个网络必须在使用频率上用射频仪器进行测试才能反映其真实情况。其二,出现这种现象时同轴线的长度为测试频率下的λ/ 4或其奇数倍;因此传输线的特性通常是与长度的波长数有关,让我们习惯用波长数来描述传输线长度,而不是绝对长度,这样作就更通用更广泛一些。最后,这种现象必须通过传输线公式来计算(或阻抗圆图来查出),熟悉传输线公式或圆图是射频、天馈线工作者的基本功。 传输线公式是由著名的电报方程导出的,在这里不作推导而直接引用其公式。对于一般工程技术人员,只需会利用公式或圆图即可。 这里主要讲无耗传输线,有耗的用得较少,就不多提了。 射频器件(包括天线)的性能是与传输线(也称馈线)有关的,射频器件的匹配过程是在传输线上完成的,可以说射频器件是离不开传输线的。先熟悉传输线是合理的,而电路的东西是比较具体的。即使是天线,作者也尽量将其看成是个射频器件来处理,这种作法符合一般基层工作者的实际水平。 1.1 传输线基本公式 1.电报方程 对于一段均匀传输线,在有关书上可 查到,等效电路如图1-1所示。根据线的 微分参数可列出经典的电报方程,解出的 结果为: V 1= 2 1(V 2+I 2Z 0)e гx + 2 1 (V 2-I 2Z 0)e -гx (1-1) I 1= 21Z (V 2+I 2Z 0)e г x - 21Z (V 2-I 2Z 0)e -г x (1-2) 2 x 为距离或长度,由负载端起算,即负载端的x 为0 2г= α+j β, г为传播系数,α为衰减系数, β为相移系数。无耗时г = j β. 一般情况下常用无耗线来进行分析,这样公式简单一些,也明确一些,或者说理想化一些。而这样作实际上是可行的,真要计算衰减时,再把衰减常数加上。 2 Z 0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2 Z i 为源的输出阻抗(或源内阻),通常假定亦为Z 0;若不是Z 0,其数值仅影响线上电压的幅度大小,并不影响其分布曲线形状。

微带线的产生和发展

微波技术 经典前沿类 微带线的产生和发展

目录 一、微波传输线 (4) 1.1 传输线概论 (4) 二、微带线产生 (5) 2.1 产生背景及发展历程 (5) 2.2 微带线的结构及参数 (5) 2.2.1 微带线中的主模 (6) 2.2.2微带线的基本参数及实现 (7) 三、微带线的应用 (10) 3.1 微带集成电路简介 (10) 3.2 微带线的发展趋势 (11) 3.3 微带线发展的实例 (11) 四、微带线和带状线的对比 (12) 4.1 总体对比 (12) 4.1.1 微带线 (13) 4.1.2 带状线 (13) 4.2 微带线的优缺点 (13) 五、微带线的不连续性 (14) 六、参考文献 (16)

微带线的产生和发展 作者:田鲲刘旭辉宋宇航杨继元王浩臣周阳 摘要 微带线是由支在介质基片上的单一导体带构成的微波传输线。适合制作微波集成电路的平面结构传输线。与金属波导相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使用频带宽、可靠性高和制造成本低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损耗稍大,功率容量小等问题。本文首先讨论了微波传输线的分类,然后从微带线的产生、发展、应用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介绍。并且依据微带线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实例,深入了解了蝴蝶结形DGS微带线在低通滤波器中的应用。之后也通过查阅文献,知晓了各种微带线中存在着不连续性,以及根据不连续性得到的一些应用。 关键词:微波传输线,microstrip,微波集成电路,蝴蝶结形DGS微带线,微带线不连续性 一.微波传输线 1.1传输线概况 微波传输线是用来传输微波信号和微波能量的传输线。微波传输线种类很多,按其传输电磁波的性质可分为三类:①TEM模传输线(包括准TEM模传输线),如图1(1)所示的平行双线、同轴线、带状线及微带线等双导线传输线;②TE模和TM模传输线, 如图1(2)所示的矩形波导,圆波导、椭圆波导、脊波导等金属波导传输线;③表面波传输线,其传输模

传输线的反射干扰分析

传输线的反射干扰分析 一.引言 在微机系统中,接口与其它设备之间的连接要通过一定长度的电缆来实现,在计算机内部,印制电路板之间需要通过焊接线来连接。在一些其它的脉冲数字电路中也存在这类事的问题。脉冲信号包含着很多的高频成分,即使脉冲信号本身的重复频率并不十分高,但如果前沿陡峭,在经过传输通道时,将可能发生信号的畸变,严重时将形成振荡,破坏信号的正常传输和电路的正常工作。脉冲信号的频率越高,传输线的长度越长,即便问题越严重。 二.传输线的反射干扰及其造成的危害 任何信号的传输线,对一定频率的信号来说,都存在着一定的非纯电阻性的波阻抗,其数值与集成电路的输出阻抗和输入阻抗的数值各不相同,在他们相互连接时,势必存在着一些阻抗的不连续点。当信号通过这些不连续点时便发生“反射”现象,造成波形畸变,产生反射噪声。另外,较长的传输线必然存在着较大的分布电容和杂散电感,信号传输时将有一个延迟,信号频率越高,延迟越明显,造成的反射越严重,信号波形产生的畸变也就越厉害。这就是所谓的“长线传输的反射干扰”。对于TTL器件来说,“过冲”超过6V时,对器件输入端的P-N结就有造成损坏的可能。同时从3V~-6V的大幅度下降,将会对邻近的平行信号产生严重的串扰,且台阶将造成不必要的延时,给工作电路造成不良的后果。一旦形成震荡,危害就更严重,这种振荡信号将在信号的始端和终端同时直接构成信号噪声,从而形成有效的干扰。 三.信号传输线的主要特性及阻抗匹配 1.信号传输线的特征阻抗 对于计算机及数字系统来说,经常使用的信号传输线主要有单线(含接连线和印制线等)、双绞线、带状平行电缆、同轴电缆和双绞屏蔽电缆等。传输线的特性参数很多,与传输线的反射干扰有关的参数主要有延迟时间和波阻抗。一般说来,反显得信号延迟时间最短,同轴电缆较长,双绞线居中,约为6ns/m。波阻抗为单线最高,约为数百欧,双绞线的波阻抗,双绞线的波阻抗一般在100Ω-200Ω之间,且绞花越短,波阻抗越低。从抗干扰的角度讲,同轴电缆最好,双绞线次之,而带状电缆和单线最差。 2.阻抗的匹配 当传输线终端不匹配时,信号被反射,反射波达到始端时,如始端不匹配,同样产生反射,这就发生了信号在传输线上多次往返反射的情况,产生严重的反射干扰。因此要尽可能做到始端和终端的阻抗匹配,是抑制反射干扰的有效途径。为此,确定“长线”的最佳长度是至关重要的。 在实际实践中,一般以公式的经验来决定实际电路信号传输线的最大允许不匹配长度(也即“长线”界限)。其中,为电路转换边沿的平均宽度,对于常用的中速TTL电路,取15ns,为传输线的延迟时间。可以计算出,其最大允许匹配长度分别为1m,0.6m和0.4m,否则应考虑阻抗匹配。对于高速运行的ECL器件,由于其传输时间只有4ns-5ns,故传输长度一般超过20cm时,就应考虑匹配问题。 阻抗匹配的方法可以分为始端阻抗匹配和终端阻抗匹配。 始端阻抗匹配的方法是在电路的输出端,即传输线的输入端串接一个电阻R,使电路的输出电阻(对TTL而言分别为14R和135R)与所用传输线的波阻抗(如双绞线典型波阻抗为130R)相近似,。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波形畸变也较小。但由于电流流经,使在线低压电平上升,从而降低信号低电平的噪声容限。一般规定低电平的升高要小于0.2V,为此应考虑减少负载们的个数来减小电阻R上的电压降。 无源终端匹配可以在接收端的逻辑门的输入端,即传输线的终端并联一个电阻,其阻值应近似等于传输线的波阻抗,。这种方法一般仅限于发送端采用功率驱动门的场合,如用普通

传输线基本公式2008.1.12

传输线基本公式 1、电报方程 对于一段均匀传输线,在有关书上可查到,等效电路如下图所示。 Z i V1V2 Z2 等效电路 根据线的微分参数可列出经典的电报方程,解出的结果为: V1= 2 1(V 2 +I2Z0)eγχ+ 2 1(V 2 -I2Z0)e-γχ I1= Z 2 1(V 2 +I2Z0)eγχ-0 Z 2 1(V 2 -I2Z0) e-γχ 式中,x是传输线上距离的坐标,它由负载端起算,即负载端的x为0。 γ为传输线的传输系统,γ=α+jβ,α为衰减常数,β为相移常数。无耗时γ=jβ。一般情况下常用无耗线来进行分析,这样公式简单一些,也明确一些,或者说理想化一些。而这样做实际上是可行的,真要计算衰减时,再把衰减常数加上。 Z0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Z i为源的输出阻抗(或源内阻),通常假定亦为Z0;若不是Z0,其数值仅影响线上电压的幅度大小,并不影响其分布曲线形状。

上述两式中,前一项x 越大值越大,相位也越领先,即为入射波。后一项x 越大值越小,相位也越落后,即为反射波。 由于一般只对线上的电压、电流的空间分布感兴趣,因此上式中没有写时 间因子e j ωt (下同)。 2、无耗线上的电压电流分布 上面式(1.1)和式(1.2)中,下标2为负载端,下标1为源端,而x 可为任意值,那么V 1、I 1可以泛指线上任意一点的电压与电流,因此下面将V 1、I 1的下标1字省掉。 V=2 1(V 2+I 2Z 0)e j β χ +2 1(V 2-I 2Z 0) e -j βχ =2 1(V 2+I 2Z 0)e j β χ {1+Γ e -j (2β χ-ψ )} I=2 1{ (V 2+I 2Z 0)/ Z 0}e j β χ {1-Γ e -j (2β χ-ψ )} 式中,发射系数Γ=Γ∠ψ= 22022Z I V Z I V +-= 202Z Z Z Z +- Γ ≤1,要想反射为零,只要Z 2 =Z 0即成。 上式中,首项不是x 的函数,而e j β χ 为相位因子,不影响幅度。只是末项 影响幅度分布。 现在让我们看看电压分布: V x =V(1+ Γ e -j (2β χ-ψ ) 显然:2βx -ψ=0或2Nπ时,电压最大,V MAX =V (1+Γ) 2βx -ψ=π或(2N-1)π时,电压最小,V MIN =V (1-Γ)

第三章传输线理论

第三章传输线理论 本章的目的是概述由集总电路向分布电路表示法过度的物理前提。在此过程中,推导出一个最有用的公式:一般的射频传输线结构的空间相关阻抗表示公式。正如我们知道的,频率的提高意味着波长的减小,该结论用于射频电路,就是当波长可与分立的电路元件的几何尺寸相比拟时,电压和电流不再保持空间不变,必须把它们看做是传输的波。因为基尔霍夫电压和电流定律都没有考虑到这些空间的变化,我们必须对普通的集总电路分析进行重大的修改。本章重点介绍传输线理论,首先介绍传输线理论的实质,再介绍常用的几种传输线,其中重点介绍微带传输线,以及一般的传输线方程及阻抗的一般定义公式。 3.1传输线的基本知识 传输微波能量和信号的线路称为微波传输线。本节主要介绍传输线理论的实质以及理论基础 3.1.1传输线理论的实质 传输线理论是分布参数电路理论,它在场分析和基本电路理论之间架起了桥梁。随着工作频率的升高,波长不断减小,当波长可以与电路的几何尺寸相比拟时,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将随着空间位置而变化,使电压和电流呈现波动性,这一点与低频电路完全不同。传输线理论用来分析传输线上电压和电流的分布,以及传输线上阻抗的变化规律。在射频阶段,基尔霍夫定律不再成立,因而必须使用传输线理论取代低频电路理论。 现在举例说明:分析一个简单的电路,该电路由内阻为R1的正弦电压源V1通过1.6cm的铜导线与负载电阻R2组成。电路图如下: 图3.1 简单电路

并且我们假设导线的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且它们的电阻可以忽略。我们假设振荡器的频率是1MHz,由公式 (3.1) 10m/s, rε=10, rμ=1 因此可以得到波长其中是相速度,=9.49×7 λ=94.86m.连接源和负载的1.6cm长的导线,在如此小的尺度内感受的电压空间变化是不明显的。 但是当频率提高到10GHz时情况就明显的不同了,此时波长降低到λ=p v/10 10=0.949cm,近似为导线长度的2/3,如果沿着1.6cm的导线测量电压,确定信号的相位参考点所在的位置是十分重要的。经过测量得知电压随着相位参考点的不同而发生很大的不同。 现在我们面临着不同的选择,在上图所示的电路中,假设导线的电阻可以忽略,当连接源和负载的导线不存在电压的空间变化时,如低频电路情况,才能有基尔霍夫电压定律进行分析。但是当频率高到必须考虑电压和电流的空间特性时,基尔霍夫电路定律将不能直接用。但是这种情况可以补救,假如该线能再细分为小的线元,在数学上称为无限小长度在该小线元上假定电压和电流保持恒定值。对于每一段小的长度的等效电路为: 图3.2 微带线的等效电路 但是具体到什么时候导线或者分立元件作为传输线处理,这个问题不能用简单的数字还给以确切的回答。从满足基尔霍夫要求的集总电路分析到包含有电压和电流的分布电路理论的过度与波长有关。此过度是在波长变得越来越与电路的平均尺寸可比拟的过程中,逐渐发生。根据一般的科研经验,当分立的电路元件平均尺寸长度大于波长的1/10时,就应该用传输线理论。例如在本例中1.6cm的导线我们能估算出频率为:

传输线理论

《射频电路》期末答辩题目:传输线理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微波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生物医学,军事,气象探测,遥感遥测,交通管制以及各种通信业务中,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不断加剧,在其他学科中应用微波理论和技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范例不断增多。传输线作为传输电磁波的导波系统,对电磁波的传输性能直接关系到电磁波信息能量的传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了很有意义的研究对象。但是电磁波在传输线的传播比较抽象,有必要对其进行形象化、直观化研究。 TEM波场对应于电场有一电压波,对应于磁场有一电流波。本次毕业设计针对常用的均匀有耗和无耗传输线,运用分布参数电路法,建立传输线等效电路,即“化场为路”,学习了传输线方程及其解,得出:传输线的电压、电流具有波的形式,由向负载方向传输的入射波和向波源传输的反射波,这两列波叠加。并且对这一特性进行了MATLAB仿真,在代码中通过改变负载阻抗的大小使均匀传输线分别工作在行波状态,驻波状态和行驻波状态,观察并验证电压(电场)和电流(磁场)特性,仿真结果与理论很吻合。有助于对传输线特性的进一步理解。 关键字:传输线微带线特性阻抗终端条件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crowave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in industry, agriculture, biomedicine, military,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remote sensing telemeteri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crowave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in industry, agriculture, biomedicine, military,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remote sensing telemetering, traffic control, as well as a variety of communication services rising discipline the mutual infiltration between,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wave technology in other disciplines further in-depth study to the rising number of examples. Transmission line as the trans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guided wave system, the electromagnetic wave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electromagnetic wave information of energy transmission, more and more get people's attention, has become a very meaningful research object. But the spread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n transmission lines are abstract,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its visualization, visualization research. TEM wave field corresponds to the electric field has a voltage wave, there is a current wave corresponds to the magnetic field. The graduation design in view of the common uniform lossy and no loss of transmission lines, using the method of distributed parameter circuit, build a transmission line equivalent circuit, namely "field to road", the study of transmission line equation and its solu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ransmission line voltage and current wave form, by the direction of the load transmission of incident wave and the waves transmission of reflected wave, the wave superposition. And has carried on the MATLAB simulation, to this feature in the code by changing the size of the load impedance of the uniform transmission line work on wave state respectively, standing wave state line and standing wave state, observe and verify voltage (electric) and current (magnetic) characteristics, the simulation resul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heory. Help to the further understan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nsmission line. Key words: transmission line microstrip line 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Terminal condition

串扰详解

串扰详解 1 串扰问题产生的机理 串扰是信号在传输线上传播时,由于电磁耦合而在相邻的传输线上产生不期望的电压或电流噪声干扰,信号线的边缘场效应是导致串扰产生的根本原因。为了便于分析,下面介绍几个有关的概念。如图1所示,假设位于A点的驱动器是干扰源,而位于D点的接受器为被干扰对象,那么驱动器A所在的传输线被称之为干扰源网络或侵害网络(Agreessor),相应的接收器D所在的传输线网络被称之为静态网络或受害网络。静态网络靠近干扰源一端的串扰称为近端串扰(也称后向串扰),而远离干扰源一端的串扰称为远端串扰(或称前向串扰)。由于产生的原因不同将串扰可分为容性耦合串扰和感性耦合串扰两类。 1.1 容性耦合机制 当干扰线上有信号传输时,由于信号边沿电压的变化,在信号边沿附近的区域,干扰线上的分布电容会感应出时变的电场,而受害线处于这个电场里面,所以变化的电场会在受害线上产生感应电流。可以把信号的边沿看成是沿干扰线移动的电流源,在它移动的过程中,通过电容耦合不断地在受害线上产生电流噪声。由于在受害线上每个方向的阻抗都是相同的,所以50%的容性耦合电流流向近端而另50%则传向远端。此外,容性耦合电流的流向都是从信号路径到返回路径的,所以向近端和远端传播的耦合电流都是正向的。对于近端容性耦合串扰,随着驱动器输出信号出现上升沿脉冲,流向近端的电流将从零开始迅速增加,当边沿输入了一个饱和长度以后,近端电流将达到一个固定值。另外,流向近端的耦合电流将以恒定的速度源源不断地流向近端,当上升沿到达干扰线的接收端,此上升沿会被接受吸收,不再产生耦合电流信号,但是受害线上还有后向电流流向受害线的近端,所以近端的耦合电流将持续两倍的传输延迟。 对于远端容性耦合串扰,由于信号的边沿可看成是移动的电流源,它将在边沿的附

平行传输线间串扰的耦合分析

平行传输线间串扰的耦合分析 吴聪达路宏敏陈常杰肖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710071) 摘要:串扰是通过两平行传输线之间的容性耦合和感性耦合而产生的。本文对平行传输线之间的容性耦合和感性耦合建立等效电路模型,并进行仿真和总结。 关键字: 串扰; 容性耦合; 感性耦合 Coupling Analysis on Crosstalk Between Two Parallel Transmission Lines Wu congda,Lu hongmin,Cheng changjie,Xiaozhuang (Xidian University,xi’an city,710071) Abstract:Crosstalk is induced by capacitive coupling and inductive coupling between two parallel transmission lines. This text set up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 of capacitive coupling and inductive coupling between two parallel transmission lines, with simulation and summarization. Keywords: crosstalk;capacitive coupling;inductive coupling 1 引言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I T产业的发展,速度已成为许多系统设计中最重要的因素。而随着电子工程师不断把设计推向技术与工艺的极限,串扰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采用容性耦合和感性耦合的电路模型,分析了传输线间的串扰响应并指出了在减少P C B传输线间的串扰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2 串扰理论分析 串扰是指当信号在传输线上传播时,因电磁耦合对相邻的传输线产生的不期望的电压噪声干扰。过大的串扰可能引起电路的误触发,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串扰是由电磁耦合形成的,电磁耦合又可分为容性耦合和感性耦合两种。因此,当信号在通过一导体传输线时会通过两种方式将能量耦合到相邻的传输线导体上,即容性耦合与感性耦合。 2.1容性耦合 容性耦合是由于干扰传输线(Aggressor Line)上的电压变化通过它与被干扰传输线(Victim Line)之间的互容将能量耦合到被干扰传输线上,从而导致的电磁干扰。容性耦合模型如图1所示。 作者简介:吴聪达,男,浙江人,生于1980年11月,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取得学士学位,现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微带传输线概述解析

《射频电路》课程设计题目:微带传输线概述 系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号1108211042 姓名杨越 2012年06月30日

微带传输线概述 摘要 本课程设计主要介绍了微带传输线在实际应用中比较基础且较重要的几个知识点,并没有详细的对微带线的各个参数及特性作细致的说明。例如微带线的近似静态解法、微带线的谱域分析等在本设计中都未曾提及,这与此课程设计的制作人本身的理解能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后续的微带线设计中,此处所提到准TEM特性、微带线的特性阻抗以及有效介电常数等参数,对于整个微带线系统的确立与实现都有着很重要的关系。例如在设计微带线低通滤波器的时候,当通过低通滤波器原型的电路多次变换计算得到最终的电路时,这时就需要面对将电路图实现微带线的问题,而此时需要的就是特性阻抗的知识。首先,根据特性阻抗值与相对介电常数确定w/h的范围(假设t=0),再由范围选择w/h的具体计算公式,从而求得微带线的宽度。由有效介电常数求出相速度,再求出波导波长,由此可算出微带传输线的长度,等等。 关键词:微带线准TEM特性特性阻抗有效介电常数相速度波导波长

前 言 微带线是(Microstrip Line )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微波传输线,是目前混 合微波集成电路(hybird microwave integrated circuit ,缩写为HMIC )和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onolithic microwave integrated circuit ,缩写为MMIC )使用最多的一种平面传输线。其优点是体积小、重量轻、频带宽、可集成化;缺点是损耗大,Q 值低,功率容量低。由于微波系统正向小型化和固态化方向发展,因此微带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 微带线的结构 微带线是在金属化厚度为h 的介质基片的一面制作宽度为W 、厚度为t 的导体带,另 一面作接地金属平板而构成的,如图1-1所示。其中,r ε为介质基片的相对介电常数。最 图1-1 微带线 常用的介质基片材料是纯度为99.5%的氧化铝陶瓷(r ε=9.5-10)、聚四氟乙烯环氧树脂如,如图1-2所示。 图1-2 聚四氟乙烯环氧树脂 (r ε=2.55);用作单片微波集成电路的半导体基片材料主要是砷化镓(r ε =13.0),如图1-3 所示。

传输线的反射干扰解析

传输线的反射干扰解析 一.引言 在微机系统中,接口与其它设备之间的连接要通过一定长度的电缆来实现,在计算机内部,印制电路板之间需要通过焊接线来连接。在一些其它的脉冲数字电路中也存在这类事的问题。脉冲信号包含着很多的高频成分,即使脉冲信号本身的重复频率并不十分高,但如果前沿陡峭,在经过传输通道时,将可能发生信号的畸变,严重时将形成振荡,破坏信号的正常传输和电路的正常工作。脉冲信号的频率越高,传输线的长度越长,即便问题越严重。 二.传输线的反射干扰及其造成的危害 任何信号的传输线,对一定频率的信号来说,都存在着一定的非纯电阻性的波阻抗,其数值与集成电路的输出阻抗和输入阻抗的数值各不相同,在他们相互连接时,势必存在着一些阻抗的不连续点。当信号通过这些不连续点时便发生“反射”现象,造成波形畸变,产生反射噪声。另外,较长的传输线必然存在着较大的分布电容和杂散电感,信号传输时将有一个延迟,信号频率越高,延迟越明显,造成的反射越严重,信号波形产生的畸变也就越厉害。这就是所谓的“长线传输的反射干扰”。对于TTL器件来说,“过冲”超过6V时,对器件输入端的P-N结就有造成损坏的可能。同时从+3V~-6V的大幅度下降,将会对邻近的平行信号产生严重的串扰,且台阶将造成不必要的延时,给工作电路造成不良的后果。一旦形成震荡,危害就更严重,这种振荡信号将在信号的始端和终端同时直接构成信号噪声,从而形成有效的干扰。 三.信号传输线的主要特性及阻抗匹配 1.信号传输线的特征阻抗 对于计算机及数字系统来说,经常使用的信号传输线主要有单线(含接连线和印制线等)、双绞线、带状平行电缆、同轴电缆和双绞屏蔽电缆等。传输线的特性参数很多,与传输线的反射干扰有关的参数主要有延迟时间和波阻抗。一般说来,反显得信号延迟时间最短,同轴电缆较长,双绞线居中,约为6ns/m。波阻抗为单线最高,约为数百欧,双绞线的波阻抗,双绞线的波阻抗一般在100Ω-200Ω之间,且绞花越短,波阻抗越低。从抗干扰的角度讲,同轴电缆最好,双绞线次之,而带状电缆和单线最差。 2.阻抗的匹配 当传输线终端不匹配时,信号被反射,反射波达到始端时,如始端不匹配,同样产生反射,这就发生了信号在传输线上多次往返反射的情况,产生严重的反 射干扰。因此要尽可能做到始端和终端的阻抗匹配, 为此,确定“长线”的最佳长度是至关重要的。

射频电缆概述

射频电缆概述 射频电缆组件的正确选择除了频率范围,驻波比,插入损耗等因素外,还应考虑电缆的机械特性,使用环境和应用要求,另外,成本也是一个永远不变的因素。在本文中,详细讨论了射频电缆的各种指标和性能,了解电缆的性能对于选择一条最佳的射频电缆组件是十分有益的。射频电缆组件的基本选择原则 射频同轴电缆是用于传输射频和微波信号能量的。它是一种分布参数电路,其电长度是物理长度和传输速度的函数,这一点和低频电路有着本质的区别。射频同轴电缆大致可分为半刚和半柔电缆、柔性编织电缆和物理发泡电缆等几大类,不同的应用场合应选择不同类型的电缆。半刚和半柔电缆一般用于设备内部的互联;在测试和测量领域,应采用柔性电缆;发泡电缆常用于基站天馈系统。 半刚性电缆顾名思义,这种电缆不容易被轻易弯曲成型,其外导体是采用铝管或者铜管制成,其射频泄漏非常小(小于-120dB),在系统中造成的信号串扰可以忽略不计。 这种电缆的无源互调特性也是非常理想的。如果要弯曲到某种形状,需要专用的成型机或者手工的模具来完成。如此麻烦的加工工艺换来的是非常稳定的性能,半刚性电缆采用固态的聚四氟乙烯材料作为填充介质,这种材料具有非常稳定

的温度特性,尤其在高温条件下,具有非常良好的相位稳定性。半刚性电缆的成本高于半柔性电缆,大量应用于各种射频和微波系统中。 图1. 半刚性电缆半柔性电缆半柔性电缆是半刚性电缆的替代品,这种电缆的性能指标接近于半刚性电缆,而且可以手工成型。但是其稳定性比半刚性电缆略差些,由于其可以很容易的成型,同样的也容易变形,尤其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图2. 半柔性电缆柔性编织电缆柔性电缆是一种“测试级”的 电缆。相对于半刚性和半柔性的电缆,柔性电缆的成本十分昂贵,这是因为柔性电缆在设计时要顾及的因素更多。柔性电缆要易于多次弯曲而且还能保持性能,这是作为测试电缆的最基本要求。柔软和良好的电指标是一对矛盾,也是导致造价昂贵的主要原因。柔性射频电缆组件的选择要同时考虑各种因素,而这些因素之间有些的相互矛盾的,如单股内导体的同轴电缆比多股的具有更低的插入损耗和弯曲时的幅 度稳定性,但是相位稳定性能就不如后者。所以一条电缆组件的选择,除了频率范围,驻波比,插入损耗等因素外,还应考虑电缆的机械特性,使用环境和应用要求,另外,成本也是一个永远不变的因素。 图3. 柔性编织电缆特性阻抗 射频同轴电缆由内导体,介质,外导体和护套组成,见下图4。“特性阻抗”是射频电缆,接头和射频电缆组件中最常提到

串扰详解

串扰详解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在高速电路中信号的频率的变高、边沿变陡、电路板的尺寸变小、布线的密度变大,这些因素使得在高速数字电路的设计中,信号完整性问题越来越突出,其已经成为高速电路设计工程师不可避免的问题。串扰是指有害信号从一个网络转移到另一个网络,它是信号完整性问题中一个重要问题,在数字设计中普遍存在,有可能出现在芯片、PCB板、连接器、芯片封装和连接器电缆等器件上。如果串扰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引起电路的误触发,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因此了解串扰问题产生的机理并掌握解决串扰的设计方法,对于工程师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1 串扰问题产生的机理 串扰是信号在传输线上传播时,由于电磁耦合而在相邻的传输线上产生不期望的电压或电流噪声干扰,信号线的边缘场效应是导致串扰产生的根本原因。为了便于分析,下面介绍几个有关的概念。如图1所示,假设位于A点的驱动器是干扰源,而位于D点的接受器为被干扰对象,那么驱动器A所在的传输线被称之为干扰源网络或侵害网络(Agreessor),相应的接收器D所在的传输线网络被称之为静态网络或受害网络。静态网络靠近干扰源一端的串扰称为近端串扰(也称后向串扰),而远离干扰源一端的串扰称为远端串扰(或称前向串扰)。由于产生的原因不同将串扰可分为容性耦合串扰和感性耦合串扰两类。 1.1 容性耦合机制 当干扰线上有信号传输时,由于信号边沿电压的变化,在信号边沿附近的区域,干扰线上的分布电容会感应出时变的电场,而受害线处于这个电场里面,所以变化的电场会在受害线上产生感应电流。可以把信号的边沿看成是沿干扰线移动的电流源,在它移动的过程中,通过电容耦合不断地在受害线上产生电流噪声。由于在受害线上每个方向的阻抗都是相同的,所以50%的容性耦合电流流向近端而另50%则传向远端。此外,容性耦合电流的流向都是从信号路径到返回路径的,所以向近端和远端传播的耦合电流都是正向的。对于近端容性耦合串扰,随着驱动器输出信号出现上升沿脉冲,流向近端的电流将从零开始迅速增加,当边

传输线的基本知识

三维工程技术培训讲义1 传输线及馈线介绍 传输线及馈线技术指标 三维工程技术培训讲义 2 传输线及馈线 三维工程技术培训讲义3 传输线及馈线三维工程技术培训讲义 4 超短波段的传输线一般有两种:平行线传输线和同轴电缆传输线(微波传输线有波导和微带等)。平行线传输线通常由两根平行的导线组成。它是对称式或平衡式的传输线。这种低频信号线路。 传输线的种类 三维工程技术培训讲义5 无限长传输线上各点电压与电流的比值等于特性阻抗,用符号Z。表示。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三维工程技术培训讲义 6 信号在馈线里传输,除有导体的电阻损耗外,还有绝缘材料的介质损耗。这两种损耗随馈线长度的增加和工作10×log(P。/P )(分贝)。 馈线衰减常数

三维工程技术培训讲义7 置。 匹配的概念三维工程技术培训讲义 8 50 ohms 匹配和失配例 三维工程技术培训讲义9当馈线和天线匹配时,高频能量全部被负载吸收,馈线上只有入射波,没有反射波。馈线上反射损耗三维工程技术培训讲义 10 9.5 W 50 ohms 朝前: 10W 返回: 0.5W 这里的反射损耗为10log(10/0.5) = 13dB 反射损耗示例 三维工程技术培训讲义11 在不匹配的情况下,馈线上同时存在入射波和反射波。两者叠加,在入射波和反射波相位相同的地方振幅相加最大,形成波腹;而在入射波和反射波相位相反的地方振幅相减为最小,形成波节。其它各点的振幅则介于波幅与波节之间。这种合成波称为驻波。反射波和入射波幅度之1,匹配也就越好。馈线的电压驻波比 三维工程技术培训讲义 12 驻波比、反射损耗和反射系数

双绞线消除串扰原理

双绞线消除串扰的原理 2.超五类双绞线(CAT5)消除串扰的原理 作为信号传输的媒介,我们要求传输线不仅能有效地传输信号,同时具有很好的抑制干扰的能力。在双绞线中,干扰主要来自以下两方面:第一,外部干扰。第二,同一电缆内部各线对之间的相互串扰。下面,我们对双绞线消除干扰的原理作一分析。 2.1 双绞线对外部干扰的抑制 2.1.1 干扰信号对未扭绞的双线回路的干扰,见图2。Ue为干扰信号源,干扰电流Ie在双线回路的两条导线L1、L2上产生的干扰电流分别是I1和I2。由于L1距离干扰源较近,因此,I1>I2,I3=I1―I2≠0,有干扰电流存在。 图2 2.1.2 干扰信号对扭绞的双线回路的干扰,见图3。与图2不同的是,双线回路在中点位置进行了一次扭绞。在中点的两边,各自存在干扰电流I1和I2,I1=I11―I21,I2=I22―I12。由于两段线路的条件完全相同,所以I1=I2。总干扰电流I3=I1―I2=0。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只要合理地设置线路的扭绞,就能达到消除了干扰的目的。 图3 2.2同一电缆内部各线对之间的串扰 2.2.1两个未作扭绞的双线回路间的串扰,见图4。其中回路1为主串回路,回路2为被串回路。回路1的导线L1上的电流I1在被串回路L3和L4中产生感应

电流I13和I14。由于L1与L3的距离较近,所以I13>I14,二者方向相对,抵消后尚余差值I4。同样,回路1的导线L2上的电流I2在被串回路L3和L4中产生感应电流I23和I24,I23>I24。二者相互抵消后,余下差值I3。由于导线L2与回路2的距离比导线L1近,其差值电流I3一定大于I4, I3与I4的差为I5,在回路2内形成干扰。 图4 2.2.2 两个扭绞相同的回路如图5所示。回路1和回路2同时在线路中点位置作扭绞,因此,两个回路的4根导线之间的相对关系与未作扭绞是完全相同的,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是不能起到消除回路间串扰的作用的。Us1和Us2分别在对方回路中产生干扰电流I12和I21,见图5。由此可得出结论:两个绞合的双线回路扭距相同时,不能消除串扰。 图5 2.2.3 两个扭距不同的双线回路见图6。回路1在线路的中点作扭绞。回路2除在线路的中点作扭绞外,还在A段和B段的二分之一处分别作扭绞。 下面以回路1为主串回路,回路2为被串回路。我们将整个线路分为A、B两段,先分析A段的串扰。在A段内,回路1未作扭绞,而回路2在二分之一处作扭绞。我们进一步来看回路1的导线L1对回路2的干扰的情况,不难发现,与2.1.2节讨论的情况完全相同。根据2.1.2的分析可知,由于回路2在A段的中点扭绞,干扰电流为零。同样道理,导线L2对回路2的干扰电流也为零。因此,在A段,回路1对回路的串扰电流为零。 B段的情况与A段完全相同,在B段串扰电流也为零。因此,回路1对回路2的总串扰为零。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两个各自扭绞双线回路,只要合理的设计扭距,可以消除相互串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