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5导学案设计 第2章 第3节 卤代烃导学案设计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5导学案设计  第2章 第3节 卤代烃导学案设计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5导学案设计  第2章 第3节 卤代烃导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第二章 第三节 卤代烃

2、掌握卤代烃的组成和结构的特点,熟悉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 【主干知识梳理】 一、烃的衍生物的相关概念

1、烃的衍生物: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 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称之为烃的衍生物

2、常见烃的衍生物有: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

3、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4、常见的官能团:碳碳双键(C=C)、碳碳三键(C≡C)、卤素原子(—X)、羟基(—OH)、醚键(C —O —C)、醛基(—CHO)、 羰基(C=O)、羧基(—COOH)、酯基(—COOC)、氨基(—NH 2)、硝基(—NO 2)

常见有机物类别及官能团

有机物类别 典型代表物 结构简式 官能团结构 官能团名称 烷烃 乙烷 CH

3

—CH

3 ——

——

烯烃 乙烯

炔烃 乙炔 HC≡CH

芳香烃 苯

—— —— 卤代烃 溴乙烷 CH 3CH 2Br —Br (溴原子) 卤素原子 醇 乙醇 CH 3CH 2OH

酚 苯酚

—OH

羟基 醚 二甲醚 CH 3—O —CH 3

醚键 醛 乙醛 CH 3CHO

—CHO

醛基 酮 丙酮

羰基 羧酸 乙酸 CH 3COOH

乙酸乙酯

酯基

1、下列各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及所含官能团都正确的是(

)

A . 醛类

B . 酚类 —OH

C .

醛类 D .CH 3COOCH 3 羧酸类

2、维生素 C 的结构简式为 丁香油酚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

关于两者所含官能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均含酯基 B .均含醇羟基和酚羟基 C .均含碳碳双键 D .均为芳香化合物 3、下列关于有机物及相应官能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乙烯与聚乙烯具有相同的官能团,故都属于烯烃 B. 分子中含有醚键(虚线部分),所以该物质属于醚

C .

因都含有羟基,故都属于醇

D .不是所有的有机物都含有一种或几种官能团

二、溴乙烷的分子结构与性质

1

球棍模型比例模型

2色液体,沸点为,溶于水,溶于多

溶剂(如:乙醇、苯、汽油等)

对比:乙烷无色气体,沸点—88.6 ℃,不溶于水

3、溴乙烷的化学性质:在溴乙烷分子中,由于Br 的吸引电子的能力大于C,则C—Br 键中的共用电子对就偏向于Br 原子一端,使Br 带有部分负电荷,C 原子带部分正电荷。当遇到—OH、—NH2 等试剂(带负电或富电子基团)时,该基团就会进攻带正电荷的C 原子,—Br 则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离去

(1)溴乙烷的水解反应:

反应机理:

或:(有机化学方程式必需写这个)

【微点拨】

①溴乙烷水解的实质:溴乙烷与NaOH 溶液共热时,溴乙烷分子中的溴原子被水分子中的羟基取代

②断裂键的位置:

③反应类型:

④溴乙烷水解的条件:。溴乙烷水解反应中,C—Br 键断裂,溴以Br—形式离去,故带

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OH—、HS—等均可取代溴乙烷中的溴

⑤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溴乙烷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是分层的,且有机物的反应一般比较缓慢,如何提高本反

应的反应速率?

充分振荡:增大接触面积;加热: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

⑥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提高乙醇的产量可采取什么措施?可采取加热和氢氧化钠的方法,其原因是:水解反

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能使平衡正向移动;加入NaOH的作用是中和反应生成的HBr,降低了生成物的浓度也能使平衡正向移动,增大了CH3CH2OH 的产量

⑦能不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如何加热?

不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因为溴乙烷的沸点只有38.4℃,酒精灯直接加热,液体容易暴沸。可采用水浴加热

⑧水浴加热时就不可能振荡试管,为了使溴乙烷和和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接触,水浴的温度应稍高于溴乙烷的沸

点,为什么?使处于下层的溴乙烷沸腾汽化,以气体的形式通过NaOH 溶液与其充分接触

(2)溴乙烷的消去反应:

反应机理:

①反应的实质:溴乙烷分子中相邻的两个碳原子脱去一个HBr 分子生成乙烯

②反应的条件:

③反应类型:

消去反应: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如:H2O、HX 等),而生成(双键或三键)化合物的反应,叫消去反应。一般来说,消去反应是发生在两个相邻碳原子上

④为什么不用NaOH 水溶液而用醇溶液?用NaOH 水溶液反应将朝着水解的方向进行

⑤检验乙烯气体时,为什么要在气体通入酸性KMnO4 溶液前加一个盛有水的试管?起什么作用?

⑥乙醇在反应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乙醇在反应中做溶剂,使溴乙烷充分溶解

【热身训练2】

1、下列反应中,属于消去反应的是( )

A.乙烷与溴水的反应B.一氯甲烷与KOH 的乙醇溶液混合加热

C.氯苯与NaOH 水溶液混合加热D.溴丙烷与KOH 的乙醇溶液混合加热

2、在卤代烃RCH2CH2X 中化学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水解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③B.发生消去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③

C.发生水解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②D.发生消去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②

3、2-氯丁烷常用于有机合成等,有关2-氯丁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4H8Cl2B.与硝酸银溶液混合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

色沉淀C.微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

D.与氢氧化钠、乙醇在加热条件下的消去反应有机产物只有一种

4、某有机物分子中含有n 个—CH2—,m 个,a 个—CH3,其余为—Cl,则—Cl 的个数为( )

A.2n+3m-a B.n+m+a C.m+2-a D.m+2n+2-a

三、卤代烃

1、定义: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官能团是。可表示为R—X(X=F、Cl、Br、I),饱和一卤代烃的通式为

2、分类

3、物理通性

(1)状态:常温下,卤代烃中除一氯甲烷(CH3Cl)等少数为气体外,大多数为或(2)溶解性:卤代

烃不溶于水,可溶于大多数。某些卤代烃本身就是很好的有机溶剂(3)熔沸点:卤代烃属于分子晶体,其熔沸点取决于范德华力。卤代烃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分子间范德华力增强,熔、沸点则(4)密度:(记住常见卤代烃的密度:氯仿、四氯化碳、溴乙烷、1,2—二溴乙烷、溴

苯的密度均水的密度)4、化学性质:与溴乙烷相似

(1)水解反应:

【卤代烃水解反应的规律】

(2)消去反应:

①C(CH 3)3—CH 2Br 能否发生消去反应?不能,因为相邻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 ②什么结构的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含一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如 CH 3Cl)无相邻碳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与连有卤原子(-X)的碳原子相邻的 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卤代烃也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如:(CH 3)3CCH 2Br 【卤代烃消去反应的规律】

①能发生消去反应的卤代烃,在结构上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分子中碳原子数大于或等于 2;二是与—X 相 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必须有氢原子。如:一氯甲烷、2,2—二甲基—1—溴丙烷等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②有两个邻位且不对称的碳原子上均有氢原子时,发生消去反应时,可生成两种不同的产物

如:

发生消去反应的产物有两种:CH 3—CH===CH —CH 3、CH 2===CH —CH 2—CH 3

③有三个邻位且不对称的碳原子上均有氢原子时,发生消去反应时,可生成三种不同的产物 如:3—甲基—3—溴己烷发生消去反应时,生成物有三种

④二元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后可能在有机物中引入一个碳碳双键、两个碳碳双或一个碳碳三键。如:

a 、1,2—二溴乙烷(

)发生消去反应生成 或

b 、 发生消去反应生成

c 、CH 3—CH 2—CHCl 2+2NaOH ?乙?

?醇

→ CH 3—C ≡CH +2NaCl +2H 2O ?

⑤苯环上的卤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如:溴苯就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5、命名:将卤素原子作为取代基 (1)饱和链状卤代烃的命名: ①选主链:含连接 的 C 原子在内的最长碳链为主链,命名“某烷” ②编号位:从离 最近的一端编号 ③写名称:取代基位次——取代基名称某烷 【练习 1】命名下列卤代烃:(CH 3)2CHBr : (CH 3)3CCHBrCH(CH 3)2:

CH 2ClCHClCH 2CH 3

(2)不饱和链状卤代烃的命名: ①选主链:含连接 的 C 原子在内的最长不 为主链,命名“某烯”、“某炔” ②编号位:从离 最近的一端编号

③写名称:取代基位次——取代基名——双键位次——某烯(某炔) 【练习 2】命名下列卤代烃: CH 2=CHCH 2CH 2Br : ,CH 2=CHCH(CH 3)CH 2Br : 6、卤代烃的用途及对环境的影响 (1)氟氯烃的特性:多数为无色、无味的液体,化学性质稳定、无毒,具有不燃烧,易挥发、易液化等特性 (2)卤代烃的用途:常用作 (氟利昂)、 (CCl 4)、 (CCl 4、氯仿)、麻醉剂、合成有机物等 (3)卤代烃的危害:含 可对臭氧层产生破坏作用,会造成“臭氧空洞”。氟利昂(以 CCl 3F 为例)破坏 臭氧层的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热身训练 3】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卤代烃的是(

)

2、下列化合物中,既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

3、下列卤代烃在 KOH 醇溶液中加热不反应的是( )

①C 6H 5Cl ②(CH 3)2CHCH 2Cl ③(CH 3)3CCH 2Cl

④CHCl 2—CHBr 2 ⑤

⑥CH 2Cl 2

A .①③⑥

B .②③⑤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②④ 4、下图表示 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 4 个不同反应,其中,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下列关于卤代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所有卤代烃都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的液体 B .所有卤代烃在适当条件下都能发生消去反应 C .所有卤代烃都含有卤原子 D .所有卤代烃都是通过取代反应制得的 四、卤代烃中卤原子的检验方法

1、实验原理: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是以共价键与碳原子相结合的,在水中不能直接电离产生卤素离子(X -

),更 不可能与 AgNO 3 溶液反应,因此不能直接用 AgNO 3 溶液来检验卤代烃中的卤族元素。而应先使其转化成卤素 离子,再加 酸化,最后加 溶液,根据产生沉淀的颜色检验 2、实验步骤和相关方程式

实验步骤 相关方程式

取少量卤代烃于试管中,加入 NaOH 水溶液,加热,冷却后,加入 稀硝酸中和溶液至酸性,再加入 AgNO 3 溶液。若出现黄色沉淀,则

卤代烃中含有 ;若出现浅黄色沉淀,则卤代烃中含 有 ;若出现白色沉淀,则卤代烃中含有 R —X +NaOH ?H ??2O → ROH +NaX ? HNO 3+NaOH===NaNO 3+H 2O

AgNO 3+NaX===AgX↓+NaNO 3 3

【微点拨】

①条件:NaOH 水溶液,加热

②一定要先加入稀硝酸中和溶液至酸性,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否则会出现 Ag 2O 黑色沉淀,而影响卤原子的检验 【热身训练 4】

1、欲证明某一卤代烃为溴代烃,甲、乙两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甲同学:取少量卤代烃,加入 NaOH 的水溶液, 加热,冷却后加入 AgNO 3 溶液,若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则为溴代烃。乙同学:取少量卤代烃,加入 NaOH 的 乙醇溶液,加热,冷却后,用硝酸酸化,加入 AgNO 3 溶液,若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则为溴代烃。关于甲、乙

位同学的实验评价正确的是( ) A .甲同学的方案可行 B .乙同学的方案可行 C .甲、乙两位同学的方案都有局限性 D .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所涉及的卤代烃的性质一样 2、某学生将 1-氯丙烷和 NaOH 溶液共热煮沸几分钟后,冷却,滴入 AgNO 3 溶液,结果未见到白色沉淀生成,其 主要原因是( ) A .加热时间太短 B .不应冷却后再滴入 AgNO 3 溶液 C .NaOH 量不足 D .加 AgNO 3 溶液前未加稀 HNO 3 3、为了检验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有以下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 ①加 AgNO 3 溶液 ②加 NaOH 水溶液 ③加热 ④加蒸馏水 ⑤加稀硝酸至溶液显酸性 A .②①③⑤ B .②④⑤③ C .②③⑤① D .②①⑤③

五、在烃分子中引入卤素原子的方法及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1、卤素原子的引入是改变分子性能的第一步反应,在有机合成和有机推断中起着桥梁作用,在烃分子中引入卤素

原子,一般有两种途径

(1)烷烃和芳香烃的卤代反应

①乙烷的光照取代

②环己烷的光照取代

③苯环的取代

④甲苯的侧链光照取代

⑤丙烯上的甲基在500℃~600℃

取代

(2)不饱和烃与卤素单质、卤化氢的加成反应

①丙烯与溴的加成

②丙烯与溴化氢的

加成

③乙炔与溴的加成

④乙炔与溴化氢的

加成

卤代反应产物无法控制,得到的产品纯度低

【热身训练5】

1、以溴乙烷为原料制备1,2-二溴乙烷(反应条件略去),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2、由2-氯丙烷制取少量的1,2-丙二醇时,需要经过下列哪几步反应( )

A.加成→消去→取代B.消去→加成→水解

C.取代→消去→加成D.消去→加成→消去

【课后作业】

1、溴乙烷与氢氧化钾的溶液共热,既可生成乙烯又可生成乙醇,其条件区别是( )

A.生成乙烯的是热的氢氧化钾的水溶液B.生成乙醇的是热的氢氧化钾的水溶液

C.生成乙烯的是在170 ℃下进行的D.生成乙醇的是热的氢氧化钾的醇溶液

2、运动员的腿部肌肉不小心挫伤,队医马上对准该运动员的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名叫氯乙烷的药剂(沸点约为12 ℃)

进行冷冻麻醉处理。关于氯乙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B.一定条件下反应可以制备乙烯

C.该物质易溶于水D.该物质官能团的名称是氯原子

3、下列卤代烃中能发生消去反应且能生成两种单烯烃的是( )

A.2-氯丙烷B.氯乙烷C.2-氯丁烷D.1-氯丙烷

4、下表为部分一氯代烷的结构简式和一些性质数据,下列对表中物质与数据的分析归纳错误的是( )

序号结构简式沸点/℃相对密度

①CH

Cl-24.2 0.915 9

3

②CH3CH2Cl12.3 0.897 8

③CH

CH2CH2Cl46.6 0.890 9

3

④CH

CHClCH3 35.7 0.861 7

3

⑤CH

CH2CH2CH2Cl78.44 0.886 2

3

⑥CH

CH2CHClCH3 68.2 0.873 2

3

⑦(CH

)3CCl52 0.842 0

3

A.

着支链的增多而升高C.一氯代烷的沸点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而趋于

升高D.一氯代烷的相对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而趋于减小

5、要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正确的实验方法是( )

A.加入氯水振荡,观察水层是否有红棕色出现

B.滴入AgNO3 溶液,再加入稀盐酸使溶液呈酸性,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C.加入NaOH 溶液共热,然后加入稀硝酸使溶液呈酸性,再滴入AgNO3 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D.加入NaOH 溶液共热,冷却后加入AgNO3 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6、为鉴定卤代烃中所含卤素原子,现有下列实验操作步骤:①加入AgNO3 溶液;②加入少许卤代烃试样;③加热;

④加入5 mL 4 mol·L-1 NaOH 溶液;⑤加入5 mL 4 mol·L-1 HNO3 溶液。正确的顺序是( )

A.②④③①B.②③①C.②④③⑤①D.②⑤③①

7、为探究一溴环己烷()与NaOH 的醇溶液共热发生的是水解反应还是消去反应,甲、乙、丙三位同

学分别设计如下三种实验方案,其中正确的是( )

甲: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稀硝酸中和NaOH,然后再滴入AgNO3 溶液,若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乙: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溴水,若溶液颜色很快褪去,则可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丙: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酸性KMnO4 溶液,若溶液颜色变浅,则可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A.甲B.乙C.丙D.都不正确

8、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种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CH3Cl

甲乙丙丁

A.分别加入AgNO3 溶液,均有沉淀生成B.均能在一定条件下与NaOH 的水溶液反应

C.均能在一定条件下与NaOH 的醇溶液反应D.乙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两种烯烃9、某有机物

结构简式为,关于该有机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不能使酸性KMnO4 溶液褪色B.能使溴水褪色C.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

下,最多能和3 mol H2 反应D.一定条件下,能和NaOH 的醇溶液反应

10、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的产物称为卤代烃,卤代烃的制备有多种方法,下列卤代烃不适合由相应

的烃经卤代反应制得的是( )

11、下列关于乙烯、氯乙烯和聚氯乙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滴入AgNO3 溶液,氯乙烯、聚氯乙烯均能产生浅黄色沉淀

B.都能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C.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

液褪色D.氯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12、溴乙烷中混有杂质乙醇,除去乙醇的方法是( )

A.加热蒸发B.过滤C.加水、萃取、分液D.加苯、萃取、分液

13、根据下面的反应路线及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标准状况下的气态烃A 11.2 L 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以产生88 g CO2 和45 g H2O,则A 分子式的是

(2)B 和C 均为一氯代烃,它们的名称(系统命名)分别为

(3)D 的结构简式为,D 中碳原子是否都处于同一平面?

(4)E 的一个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

(5)①、②、③的反应类型依次是

(6)写出②、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4、(1)化合物A 可由环戊烷经三步反应合成:

已知:

反应1 的试剂与条件为;反应2 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下面是以环戊烷为原料制备环戊二烯的合成路线:

其中,反应①的产物名称是,反应②的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是,反应③的反应类型是

15、1 mol 某芳香烃A 充分燃烧后可以得到8 mol CO2 和4 mol H2O,F 的结构简式为。该烃A 在

不同条件下能发生如下所示的一系列变化:

(1)A 的化学式:,A 的结构简式

(2)上述反应中,①是反应,⑥是反应(填反应类型)。

(3)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C ,D ,E ,H

(4)写出DF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6、现通过以下步骤由制备

(1)写出A、B 的结构简式:A ,B (2)从左到右依次填写每步反应所属的反应类型(a.取代反应,

b.加成反应,

c.消去反应,只填字母代号):(3)写出反应A→B所需的试剂和条件:

本次课主要有机化学方程式归纳

(4)写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 第四节离子晶体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2、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3、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4、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5、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2)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3)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6、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7、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1到 ns2np6的周期性变化.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do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 有机物的溶解性 (1) 难溶于水: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醇、醛、羧酸等。 (2) 易溶于水:低级[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 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 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 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 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 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 有机物的密度 (1) 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 (2) 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 3. 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 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3Cl,沸点为-24.2℃)氟里昂(CCl2F2,沸点为-29.8℃) 氯乙烯(CH2=CHCl,沸点为-13.9℃)甲醛(HCHO,沸点为-21℃) 氯乙烷(CH3CH2Cl,沸点为12.3℃)一溴甲烷(CH3Br,沸点为3.6℃) 四氟乙烯(CF2=CF2,沸点为-76.3℃)甲醚(CH3OCH3,沸点为-23℃) 甲乙醚(CH3OC2H5,沸点为10.8℃)环氧乙烷(,沸点为13.5℃) (2) 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高中化学选修5导学案-酚的性质

第一节醇酚 第二课时酚 【明确学习目标】 1.区分醇和酚,掌握苯酚的化学性质,体会不同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2.知道酚类物质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课前预习案 【新课预习】阅读教材P52---55,思考下列问题 1.醇和酚结构相似点和区别? 2.醇、酚、羧酸和水中羟基活泼性比较。 3.苯酚的氧化反应和与溴水的取代反应? 【预习中的疑难问题】 课堂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1】酚的结构、概念、物理性质和用途 1.酚的概念:______和______直接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 2.物理性质 ⑴纯净的苯酚是___色、有___气味的晶体(空气中长期放置被氧化为)。 ⑵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______,高于65℃,能与水______,易溶于______等有机溶剂;苯酚遇水时熔点大大降低,从水溶液中析出的苯酚呈液态,与水分层(苯酚在下层)。 ⑶苯酚____毒,对皮肤有腐蚀性,如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______洗涤,不能用或碱洗。 3.苯酚的用途 苯酚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也可用作消毒剂(药皂中添加);含苯酚的废水在排放前必须经过处理。 二、【合作探究2】苯酚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⑴写出上述实验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⑵苯酚的弱酸性: ①苯酚具有弱酸性的原因是:,能发生电离,显酸性。 ②苯酚的酸性极弱,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③苯酚可以和活泼金属、强碱反应,与新制氢氧化铜等弱碱不反应。 ④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但比HCO- 易电离,即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H+的能 3 力:>>。

例1.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①+H2O+CO2―→+NaHCO3 ②+H2O+CO2―→+Na2CO3 ③+NaHCO3―→+H2CO3 ④+Na2CO3―→+NaHCO3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例2.盛有苯酚的试管清洗的方法可以用。 2.苯酚的取代反应 ⑴与溴水:向盛有稀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的饱和溴水,现象为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总结】①操作及药品的量: ②反应灵敏无副反应,常用作酚羟基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③反应说明,酚羟基的存在,使苯环上的H变得活泼。 ⑵与浓硝酸的取代反应(酚羟基的存在,使其邻位、对位的H活化程度增大)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加成反应(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氧化反应:①苯酚在空气中会慢慢氧化呈_________色。 溶液_________。 ②苯酚可以被酸性KMnO 4 ③苯酚可以燃烧。 5.显色反应: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氯化铁溶液,溶液呈色;常用于酚羟基的检测。 三、【合作探究3】酚羟基的保护 由于酚羟基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在分离提纯含有酚羟基的物质,或工业流程中涉及到有酚羟基的物质时,常常要先把酚羟基保护起来,再最后再还原。 例3.①如何回收有机溶剂中的苯酚(如苯和苯酚的混合物),用流程图表示: ②回收含苯酚的工业废水的苯酚,用流程图表示: ③回收含乙醇中混有的苯酚,用流程图表示: 例4.工业上用甲苯生产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下列反应①—⑥是其合成过程,其中某些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未注明)。 回答下列问题: ⑴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试剂x是___________,反应⑥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反应。 ⑷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合成路线中设计③、⑤两步反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上述流程合理吗,若有不合理的,指出正确流程:。

高中化学选修三习题附答案

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 一、综合题:共4题每题15分共 60分 1.金属钛(Ti)被誉为21世纪金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它兼具铁的高强度和铝的低密度。其单质和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氮化钛(Ti3N4)为金黄色晶体,由于具有令人满意的仿金效果,越来越多地成为黄金的代替品。以TiCl4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可以制得Ti3N4和纳米TiO2(如图1)。 如图中的M是短周期金属元素,M的部分电离能如下表: I1I2I3I4I5 电离能 /kJ·mol-1738 1451 7733 10540 1363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Ti的基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 (2)M是______(填元素符号),该金属晶体的堆积模型为六方最密堆积,配位数为________。 (3)纳米TiO2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催化剂,纳米TiO2催化的一个实例如图2所示。化合物甲的分子中采取sp2 方式杂化的碳原子有__________个,化合物乙中采取sp3方式杂化的原子对应的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 为________________。 (4)有一种氮化钛晶体的晶胞与NaCl晶胞相似,如图3所示,该晶胞中N、Ti之间的最近距离为a pm,则该氮化钛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 g·cm-3(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只列计算式)。该晶体中与N原子距离相等且最近的N原子有________个。 (5)科学家通过X-射线探明KCl、MgO、CaO、TiN的晶体与NaCl的晶体结构相似。且知三种离子晶体的晶格能数据如下: 种离子KCl、CaO、TiN三 晶体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d24s2 (2)Mg12 (3)7O>N>C (4)12 (5)TiN>CaO>KCl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Ti位于第四周期,第IVB族,外围电子排布为3d24s2,故答案为3d24s2;(2)金属M的第三电离能远远大于第二电离能,所以M应为短周期第IIA族元素,又因M可把Ti置换出来,所以M应为Mg,其晶体堆积模型为六方最密堆积,配位数为12,故答案为:Mg,12;(3) 离子晶体NaCl KCl CaO 晶格能/kJ·mol-1786 715 340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学-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学案设计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认识官能团的结构,微观分析有机物的类别,体会与宏观分类的差异,多角度认识有机物。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了解碳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能根据碳原子的骨架对有机物进行分类。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1.按碳的骨架分类 2.相关概念辨析 (1)不含苯环的碳环化合物,都是脂环化合物。 (2)含一个或多个苯环的化合物,都是芳香化合物。 (3)环状化合物还包括杂环化合物,即构成环的原子除碳原子外,还有其他原子,如氧原子(如

呋喃)、氮原子、硫原子等。 (4)链状烃通常又称脂肪烃。

例 1有下列7种有机物,请根据元素组成和碳的骨架对下列有机物进行分类:

⑥ (1)属于链状化合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环状化合物的是________。 (3)属于脂环化合物的是________。 (4)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________。 答案(1)④⑤(2)①②③⑥⑦(3)①③⑥(4)②⑦ 【考点】按碳的骨架分类 【题点】环状化合物 二、按官能团分类 1.烃的衍生物及官能团的概念 (1)烃的衍生物:从结构上看,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衍生出一系列新的化合物。 (2)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2.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1)烃类物质 有机物官能团结构官能团名称有机物类别 CH4烷烃 CH2===CH2碳碳双键烯烃 CH≡CH—C≡C—碳碳三键炔烃 芳香烃 (2)烃的衍生物

有机物官能团结构官能团名称有机物类别 CH3CH2Br —Br 溴原子卤代烃 CH3CH2OH —OH 羟基醇 —OH 羟基酚 CH3—O—CH3醚键醚CH3CHO —CHO 醛基醛 羰基酮 CH3COOH —COOH 羧基羧酸 酯基酯 —NH2氨基 氨基酸 —COOH 羧基 酰胺基酰胺 例

高中化学选修三简答题

选修三问题答案 1.解释Fe3O4晶体能导电的原因: 电子可在两种不同价态的铁离子间快速发生移动 2.Ge、C同主族元素,C原子之间可形成双键、三键,但Ge原子之间难以形成双键或三键:Ge原子半径大,原子间形成的6单键较长,p—p轨道肩并肩重叠程度很小或几乎不能重叠,难以形成π键 3.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CaCO3的热分解温度低于SrCO3的原因: Ca2+半径小于Sr2+,Ca2+更易结合CO32—中的O,使CO32—更易分解为CO2 4.H3BO3为一元弱酸,解释原因: H3BO3分子可与水分子形成配位键,产生[B(OH)4]—和一个H+ 5.冰中氢键的作用能为KJ/mol,而冰的熔化热为KJ/mol,解释原因: ` 液态水中仍然存在大量氢键(或冰融化时只破坏了部分氢键) 6.铜与镍的第二电离能分别为I Cu=1958KJ/mol、I Ni=1753KJ/mol,I Cu>I Ni的原因: Cu失去的是全充满的3d10电子,Ni失去的是4s1电子 7.元素的基态气态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气态负一价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称作第一电子亲和能(E1)。第二周期除氮元素外,其他元素的E1自左而右依次增大,原因是: 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形成的简单阴离子越稳定,释放出的能量越多,因此第一电子亲和能逐渐增大 氮元素的E1呈现异常的原因是: 由于氮元素的2p轨道为半充满结构,能量较低,相对稳定,不易结合一个电子,释放能量较低 8.请解释加入乙醇后析出[Cu(NH3)4]SO4?2H2O晶体的原因: 乙醇分子极性比水分子极性弱,加入乙醇降低溶剂极性,从而减小溶质的溶解度(重) 9.H3AsO4是三元弱酸,其各步对应的电离常数相差较大的原因: , 每电离一步都会生成带电量更大的负离子,较难再进一步电离出带正电荷的H+ 10、氯化铝的熔点为190℃,而氟化铝的熔点为1290℃,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为 AlCl3是分子晶体,而AlF3是离子晶体。 11、氧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氮元素,原因是: 氮原子的2p轨道处于较稳定的半充满状态而氧原子的不是删:氧原子的原子核 对电子的吸引能力弱于氟离子。 12、稳定性H2S>H2Se的原因是: 补:S原子半径比Se小,S-H键的键能比Se-H键的键能大。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2015年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专题同步练习训练 专题1 第1单元 1.下列叙述:①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②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科学家道尔顿;③创造联合制碱法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侯德榜;④首先制得氧气的是法国科学家拉瓦锡;⑤首先在实验室合成尿素的是维勒,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B.①和③ C.①③⑤D.①②③④ 2.人类第一次用无机化合物人工合成的有机物是() A.乙醇B.食醋 C.甲烷D.尿素 3.用于制造隐形飞机的某种物质具有吸收微波的功能,其主要成分的结构 如下所示,它属于() A.无机物B.烃 C.高分子化合物D.有机物 4.环境毒品“二英”是目前人类制造的可怕的化学物质,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它属于A.高分子化合物B.芳香烃 C.烃D.有机物 5.萤火虫会在夏日的夜空发出点点光亮,这是一种最高效的发光机制。萤火虫发光的原理是荧光素在荧光酶和ATP催化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伴随着化学能转变为光能: 荧光素属于()

A.无机物B.烃 C.烃的衍生物D.高分子化合物 6.(热点题)北京国家游泳馆“水立方”是在国内首次采用膜结构的建筑,以钢材为支架,覆盖ETFE薄膜。ETFE是乙烯和四氟乙烯的共聚物,是一种轻质透明的新材料。 (1)该材料属于________。 A.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金属材料 C.有机高分子材料D.复合材料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A.ETFE极易分解,符合环保要求 B.ETFE韧性好,拉伸强度高 C.ETFE比玻璃轻、安全 D.ETFE是纯净物,有固定的熔点 E.CF CF2和CH2CH2均是平面分子 (3)写出由乙烯和四氟乙烯共聚生成ETFE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1 第2单元 1.下列有机物在H-NMR上只给出一组峰的是() A.HCHO B.CH3OH C.HCOOH D.CH3COOCH3 2.实验测得某碳氢化合物A中,含碳80%,含氢20%,又测得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0,该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A.CH4B.C2H6 C.C2H4D.C3H6 3.下列具有手性碳原子的分子是() 4.某有机物C3H6O2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两个共振峰,面积比为1∶1,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

高中化学选修5导学案-酯的性质

第三节羧酸酯 第二课时酯 【明确学习目标】 1.知道酯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掌握其同分异构体; 2.掌握酯的主要化学性质; 3.酯化反应的规律。 课前预习案 【知识回顾】 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原理是,它是一种色,味,密度比水的溶于水的体。 【新课预习】阅读教材P62---63,思考下列问题 1.酯的分类、命名,饱和一元酯的通式; 2.酯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水解的异同。 【预习中的疑难问题】 课堂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1】酯的分类、命名及物理性质 1.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苹果中含有戊酸戊酯,菠萝中含有丁酸乙酯,香蕉中含乙酸异戊酯,梨中含异戊酸异戊酯,人造脂肪的主要成分是,其结构简式为,缓解心绞痛的三硝化甘油。 2.写出分子式为C6H12O2含有酯基和羧基的所有同分异构体。 总结:①酯的结构通式:________,其官能团名称为______。根据形成酯的酸不同,酯可分为无机含氧酸酯和有机羧酸酯,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醇形成的酯的分子通式为________,和含相同碳原子的饱和一元羧酸。 ②命名:酯类化合物是根据生成酯的酸和醇的名称来命名的。命名时,羧酸的名称写在前面,醇的名称写在后面,去掉醇换成酯。如: ③物理性质:酯的密度一般比水____,____溶于水,____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低级酯是具有__________的____体,存在于各种水果和花草中。 二、【合作探究2】酯的化学性质 试管①②③ 步骤一试管①中加入6滴乙 酸乙酯和5.5ml水 试管②加入6滴乙酸乙酯、 5ml水和 ml稀硫酸 试管③加入6滴乙酸乙酯、 5ml水和 ml稀氢氧化钠 二同时放入70~80℃的水浴中加热约5分钟,闻气味 现象 结论:酯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为反应,方程式是 ;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为反应,方程式是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二章卤代烃知识点

第三节卤代烃 一、卤代烃的代表物质——溴乙烷 1、基本结构 化学式:C2H5Br 结构式:结构简式:CH3CH2Br 官能团:—Br 2、物理性质 无色,液体,无味,密度比水大,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3、化学性质 1)取代反应 卤代烃的水解:强碱水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 第一步:CH3CH2—Br + HO—H → CH3CH2—OH + H—Br 第二步:HBr + NaOH → NaBr + H2O 总反应:CH3CH2Br + NaOH → CH3CH2OH + NaBr 2)消去反应 从分子中脱去一个或几个小分子(H2O、HX等)而形成不饱和键 强碱的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 CH3CH2Br + NaOH → CH2=CH2↑+NaBr+H2O 产物验证:因生成物中常混有乙醇蒸汽,需要出去杂质,试剂选用 水,除杂后将气体通入酸性KMnO4,如溶液褪色可证明生成物 【习题一】 溴乙烷在不同溶剂中与NaOH发生不同类型的反应,生成不同的反应产物. (1)写出溴乙烷在NaOH水溶液中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某同学取少量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反应后的混合溶液,向

其中滴加AgNO3 溶液,加热,产生少量沉淀.该同学由此得出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反应,生成了溴化钠,你认为是否合理,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溴乙烷在NaOH乙醇溶液中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反应中生成的气体可以用上图所示装置检验,现象是 ___________,水的作用是________.除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外,还可以用_____检验生成的气体,此时还有必要将气体先通入水中吗?______(填“有”或“没有”) 【分析】(1)CH3CH2Br和NaOH水溶液加热时,二者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醇;检验卤素原子必须中和过量的碱; (2)加热条件下,溴乙烷和NaOH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根据乙烯的不饱和性,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能和乙烯加成反应,溶液褪色,乙醇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溶液褪色,乙醇不能和乙烯反应; 【解答】解:(1)CH3CH2Br和NaOH水溶液加热时,二者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和NaBr,反应方程式为CH3CH2Br+NaOHCH3CH2OH+NaBr;检验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卤代烃水解后,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硝酸酸化目的中和碱,否则生成氢氧化银沉淀, 故答案为:CH3CH2Br+NaOHCH3CH2OH+NaBr;取代反应;不合理,没有用硝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 (2)加热条件下,溴乙烷和NaOH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反应方程式为CH3CH2Br+NaOHCH2=CH2↑+NaBr+H2O;乙烯气体不溶于水,高锰酸钾能氧化乙烯,所以,它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四氯化碳溶液能和乙烯发生加成反应,所以,乙烯也能使溴水褪色,因装置1中用水,目的是防止乙醇和高锰酸钾反应,而溴与乙醇不反应,所以,无须用水; 故答案为:CH3CH2Br+NaOHCH2=CH2↑+NaBr+H2O,消去反应,溶液褪色,吸收乙醇,溴水,没有; 【习题二】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二、复习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2)原子轨道: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出现概率约为90%的电子云空间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对称,ns能级各有1个原子轨道;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纺锤形,n p能级各有3个原子轨道,相互垂直(用p x、p y、p z表示);n d能级各有5个原子轨道;n f能级各有7个原子轨道。 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 (2)泡利原理: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 (3)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各个轨道时,优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4)洪特规则的特例:电子排布在p、d、f等能级时,当其处于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即p0、d0、f0、p3、d5、f7、p6、d10、f14,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最稳定。 能量最低原理表述的是“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而不是说电子填充到能量最低的轨道中去,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都使“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 电子数 (5)(n-1)d能级上电子数等于10时,副族元素的族序数=n s能级电子数 (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结构决定:原子核外的能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族。 (1)原子的电子层构型和周期的划分 周期是指能层(电子层)相同,按照最高能级组电子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的一行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横行为一个周期,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除稀有气体外),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原子的电子构型和族的划分 族是指价电子数相同(外围电子排布相同),按照电子层数依次增加的顺序排列的一列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列为一个族(第Ⅷ族除外)。共有十八个列,十六个族。同主族周期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原子的电子构型和元素的分区 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分别为s区、p区、d区、f区和ds区,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 2、元素周期律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全册)精品同步练习汇总(打印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全册)精品同步练习汇总(打 印版) 1.某物质的结构为,关于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可以生成硬脂酸甘油酯 B.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可以生成软脂酸甘油酯 C.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能得到肥皂的主要成分 D.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完全水解后产物相同的油脂有三种 2.我国某些地区用石蜡等工业油加工“毒米”,威胁我们的健康,给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食用油和石蜡油虽然都称作“油”,但从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上看,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食用油属于有机物,石蜡油属于无机物 B.食用油属于纯净物,石蜡油属于混合物 C.食用油属于酯类,石蜡油属于烃类 D.食用油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石蜡油属于小分子化合物 3.把动物的脂肪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得到一种均匀的液体,然后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结果有一种白色的物质析出,这种白色的物质是() A.NaCl B.肥皂 C.C17H35COONa D.高级脂肪酸

4.食品店出售的冰淇淋含硬化油,它是以多种植物油为原料来制得的,制取时发生的是() A.水解反应B.加聚反应 C.加成反应D.氧化反应 5.(双选)下列各组中,所含物质不是同系物的是() A.硬脂酸甘油酯与三乙酸甘油酯 B.油酸与丙烯酸 C.甘油与软脂酸 D.丙烯酸与软脂酸 6.从植物的果实和花里提取低级酯宜采用的方法是() A.加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后分液 B.加水溶解后分液 C.加酸溶解后蒸馏 D.加有机溶剂溶解后分馏 7.要证明硬脂酸具有酸性,可采用的正确实验是() A.使硬脂酸溶于汽油,向溶液中加入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B.把纯碱加入硬脂酸并微热,产生泡沫 C.把硬脂酸加热熔化,加入金属钠,产生气泡 D.向滴有酚酞的NaOH(aq)里加入硬脂酸,微热,红色变浅甚至消失 8.用油脂水解制取高级脂肪酸和甘油,通常选择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若制取肥皂和甘油,则选择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液态油转化为固态脂肪通常在________条件下,用液态油与________反应得到,油酸甘油酯转化成的固态脂肪的名称是________。 9.已知某油脂A,在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水解,生成脂肪酸和多元醇B,B和硝酸通过酯化反应生成有机物D。 (1)写出油脂A在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7,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C、H、N的质量分数依次为15.86%、2.20%和18.50%。则D的分子式是________,写出B→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是B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34,写出C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10.参考下列(a)~(c)项回答问题:(a)皂化值是使1 g油脂皂化所需要的KOH的毫克数; (b)碘值是100 g油脂所能加成的碘的克数;(c)各种油脂的皂化值、碘值列表如下:

高中化学选修5导学案-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第二课时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2.能判断简单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并掌握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 课前预习案 【知识回顾】 1.烷烃的结构特点是,通式为,符合该通式的烃是烷烃,含不同碳原子数的烷烃之间互为,含相同碳原子而结构不同的烷烃之间互为。 2.烯烃的结构特点是,通式为,符合该通式的烃是烯烃,含不同碳原子数的烯烃之间互为,含相同碳原子而结构不同的烯烃之间互为。 3.苯及其同系物的结构特点是,通式为,符合该通式的烃是苯及其同系物,含不同碳原子数的苯的同系物之间互为,含相同碳原子而结构不同的之间互为。 【新课预习】阅读教材P9~12,思考下列问题 1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2.同分异构体间的物理、化学性质有何差异; 3.同分异构体有哪些类型,如何书写; 4.典型结构的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方法。【预习中的疑难问题】 课堂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1】有机物的铜粉异构现象 1.写出分子式满足C5H12、C2H6O和C2H4O2的所有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分析它们之间的物质类别和性质关系。 2.C9H12、C10H8是同分异构体吗,CH3CH2OH、HCOOH之间呢? 3.CO(NH2)2、NH4CNO是同分异构体吗? 【总结】 ⑴概念:化合物具有相同而具有不同的现象,叫同分异构现象,之间互称同分异构体。 ⑵判断方法:相同而不同。 ⑶性质差异:①可以是同类物质,也可为不同类物质;②同类同分异构体之间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不同类同分异构体之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③同类同分异构体带有的支链越多,沸点越。 ⑷存在,普遍存在于有机物中,无机物中也存在,如H—O—C≡N、H—N﹦C ﹦O。 例1.上述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互为同系物的是,互为同位素的是,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属于同一物质的是。 ①C 与金刚石 60 ② H与D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简答题总结.docx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简答题总结 一、物质熔沸点问题 1、氯化铝的熔点为 190 ℃,而氟化铝的熔点为 1290 ℃,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P 4O 10 的沸点明显高于 P 4O 6,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H 2S 熔点为 -85.5 ℃,而与其具有类似结构的 H 2O 的熔点为 0 ℃,极易结冰成固体,二者物理性质出现 此差异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二氧化硅的熔点比 CO 2 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CuO 的熔点比 CuS 的高,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邻羟基苯甲醛的沸点比对羟基苯甲醛的沸点低,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2 2 )中氮原子杂化类型为 3 3 3 ]均属于 7. 乙二胺分子( H N — CH2— CH — NH SP ,乙二胺和三甲胺 [N(CH ) 胺,但乙二胺比三甲胺的沸点高得多,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丙酸钠( CH 3CH 2COONa )和氨基乙酸钠均能水解,水解产物有丙酸( CH 3CH 2COOH )和氨基乙酸 ( H 2 2 2 2 3 3 、 NCH COOH ), H NCH COOH 中 N 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SP 杂化, C 原子杂化轨道类型 sp sp 2 杂化。常温下丙酸为液体,而氨基乙酸为固体,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NH 3 常用作制冷剂,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比较下列锗卤化物的熔点和沸点,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原因: GeCl 4 GeBr 4 GeI 4 熔点 /℃ -49.5 26 146 沸点 /℃ 83.1 186 约 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东晋《华阳国志南中志》卷四中已有关于白铜的记载,云南镍白铜(铜镍合金)文明中外,曾主 要用于造币,亦可用于制作仿银饰品。氨的沸点 ( “高于 ”或 “低于 ”)膦( PH 3),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砷化镓( GaAs )是优良的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作微型激光器或太阳能电池的材料等。 GaF 3 的熔 点高于 1000 ℃,GaCl 3 的熔点为 77.9 ℃,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O 元素形成的单质 常见有两种同素异形体,其中沸点高的是 (填分子式),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乙酸的沸点明显高于乙醛,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硅烷 (Si n H 2n + 2)的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关 系如图所示,呈现这种变化关系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金版学案2017-2018年高中化学选修5全册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解析:A项—OH与苯环相连属于酚类,B项官能团是,不含苯环不属于芳香化合物,D项含有苯环属于芳香烃,C项正确。 答案:C 2.下面的原子或原子团不属于官能团的是( ) A.OH-B.—NO2 C.D.—Cl 解析:官能团不带电荷,而OH-是带电的原子团,故OH-不是官能团。 答案:A 3.下列物质中,属于酚类的是( ) 解析:B项中—OH与苯环直接相连属于酚类。 答案:B 4.下列物质属于脂环烃的是( )

解析:A为链烃,B为脂环烃,C为芳香烃,D为醇,B项正确。 答案:B 5.在下列化合物中: ①CH3CH3②CH3CHCH2 ⑨(CH3)2CH—COOH 属于环状化合物的是_________,属于脂环化合物的是________,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__,属于脂肪烃的是__________,属于醇的是________,属于醛的是________,属于酸的是________。 答案:③④⑤⑧⑤③④⑧③①②⑥④⑤⑧⑦⑨ (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 [A级基础巩固] 基础题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8分,共48分) 1.根据官能团分类,下列物质中与属于同一类物质的是( ) 解析:属于酚类,只有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2.下列有机物中,不属于烃的衍生物的是( ) A.B.CH3CH2NO2 C.CH2CHBr D.CH2CH2 解析:只含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属于烃,除含碳、氢外,还含其他元素的有机物属于烃的衍生物。 答案:D 3.维生素C的结构简式为,丁香油酚 的结构简式为,下列关于两者所含官能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含酯基B.均含醇羟基和酚羟基 C.均含碳碳双键D.均为芳香化合物 答案:C 4.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含有3种官能团 B.该物质属于脂环烃 C.该物质属于多官能团化合物 D.该物质属于烃的衍生物 解析:该物质中含有C、H、O三种元素,而烃中只含有C、H两种元素,B项错误。 答案:B 5.下列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结果正确的是( ) A.乙烯(CH2CH2)、苯()、环己烷()都属于脂肪烃

高中化学选修三简答题

高中化学选修三简答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选修三问题答案 1.解释Fe3O4晶体能导电的原因: 电子可在两种不同价态的铁离子间快速发生移动 2.Ge、C同主族元素,C原子之间可形成双键、三键,但Ge原子之间难以形成双键或三键: Ge原子半径大,原子间形成的6单键较长,p—p轨道肩并肩重叠程度很小或几乎不能重叠,难以形成π键 3.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CaCO3的热分解温度低于SrCO3的原因: Ca2+半径小于Sr2+,Ca2+更易结合CO32—中的O,使CO32—更易分解为CO2 4.H3BO3为一元弱酸,解释原因: H 3BO 3 分子可与水分子形成配位键,产生[B(OH) 4 ]—和一个H+ 5.冰中氢键的作用能为 KJ/mol,而冰的熔化热为 KJ/mol,解释原因: 液态水中仍然存在大量氢键(或冰融化时只破坏了部分氢键) 6.铜与镍的第二电离能分别为I Cu=1958KJ/mol、I Ni=1753KJ/mol,I Cu>I Ni的原因: Cu失去的是全充满的3d10电子,Ni失去的是4s1电子 7.元素的基态气态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气态负一价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称作第一电子亲和能(E1)。第二周期除氮元素外,其他元素的E1自左而右依次增大,原因是: 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形成的简单阴离子越稳定,释放出的能量越多,因此第一电子亲和能逐渐增大氮元素的E1呈现异常的原因是:

由于氮元素的2p轨道为半充满结构,能量较低,相对稳定,不易结合一个电子,释放能量较低 8.请解释加入乙醇后析出[Cu(NH3)4]SO42H2O晶体的原因: 乙醇分子极性比水分子极性弱,加入乙醇降低溶剂极性,从而减小溶质的溶解度(重) 9.H3AsO4是三元弱酸,其各步对应的电离常数相差较大的原因: 每电离一步都会生成带电量更大的负离子,较难再进一步电离出带正电荷的H+ 10、氯化铝的熔点为190℃,而氟化铝的熔点为1290℃,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为 AlCl 3是分子晶体,而 AlF 3 是离子晶体。 11、氧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氮元素,原因是: 氮原子的2p轨道处于较稳定的半充满状态而氧原子的不是删:氧原子的原子核 对电子的吸引能力弱于氟离子。 12、稳定性H 2S>H 2 Se的原因是: 补:S原子半径比Se小,S-H键的键能比Se-H键的键能大。 13、P 4O 10 的沸点明显高于P 4 O 6 ,原因是: 都是分子晶体,P4O10补:相对分子质量大,分子间作用力高于P4O6 14、NF 3的键角小于NH 3 键角的原因为: F的电负性比H的大,NF 3 中N上的孤对电子偏向N,而孤对电子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力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