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CPA考试《审计》知识点详细复习整理完整版

注册会计师CPA考试《审计》知识点详细复习整理完整版

注册会计师业务种类鉴证业务审计、审阅、其他鉴证业务

相关服务税务代理、代编财务信息、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

用户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

目的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

审计定义保证程度提供合理保证,不能提供绝对保证

独立性和专业性注册会计师应当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和预期使用者

审计报告

审计概念

合理保证和有限保证

注册会计师审计和政府审计

注册会计师目标和对象不同;审计标准不同;经费或收入来源不同;

取证权限不同;发现问题处理方式不同;

注册会计师对由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负责的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

审当事人(责任)见,以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

(1)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

使其实现公允反映(如适用);

(2)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

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

(3)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包括允许注

册会计师接触与编制财务报表相关的所有信息(如记

计(三方关系)概

述被审计单位管理层

(责任)

录、文件和其他事项),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所需的

其他信息,允许注册会计师在获取审计证据时不受限

制地接触其认为必要的内部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

财务报表审计并不减轻管理层或治理层的责任,管理

层和治理层理应对编制的财务报表承担完全责任。

审计要素

管理层和预期使用者可能来自同一企业,但并不意味着两者

预期使用者就是同一方

(对象)管理层也会成为预期使用者之一,但不是唯一的预期使用者。

审计标准注册会计师基于自身的预期、判断和个人经验对对象

(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编制基础)鉴证对象进行评价和计量,不构成适当的标准。

被审计单位雇佣或聘请的专家编制的信息也可以作为审计证据;

评判依据审计证据既包括支持和佐证管理层认定的信息,也包括与这些认定

(审计证据)相矛盾的信息

结论(审计报告)在某些情况下,信息的缺乏本身也构成审计证据

审计目标审计基本要求审计风险审计过程

第一章审计概述

审计概念

审计要素

总体目标(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

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

制发表审计意见;

(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审计目标审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

相关的审计目标(利润表)

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止、分类

概具体目标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

计目标(资产负债表)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性、计价和分摊

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审计目标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完整性、分类和可理解性、准确性和计价

审计基本要求基本原则遵守职业准则、遵守职业道德守则、保持职业怀疑、合理运用职业判断职业怀疑与客观和公正、独立性两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密切相关

保持职业怀疑审计中的困难、时间或成本等事项本身,不能作为省略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或满足于说服力不足的审计证据的理由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审计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

(审计前存在)

财务报表层次

认定层次

(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及披露)

固有风险:

某一认定易于发生错报的可能性

控制风险:

某一认定已经发生错报,但没有被及时

防止或发现并纠正的可能性

检查风险

检查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检查风险可以降低,但是通常不可能降低为零。

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将审计风险降至零

审计过程审计固有限制导致了注册会计师据以得出的结论和形成审计意见的大多数审计证据是说服性而非结论性的。

目标内容(1)具备执行业务所需的独立性和能力;

(2)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可能影响注册会计师保持该项业务的意愿的事项;(3)与被审计单位之间不存在对业务约定条款的误解。

(1)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

(2)评价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要求的情况;

(3)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与被审计单位达成一致意见。

如果不存在可接受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管理层就不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可接受具有编制财务报表的恰当基础,注册会计师也不具有

初步业务活动

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的适当标准。

前提条件管理层认可并理解其责任

确定形式:提供书面声明

(1)有迹象表明被审计单位误解审计目标和范围;

(2)需要修改约定条款或增加特别条款;

(3)被审计单位高级管理人员近期发生变动;

连续审计

审计

修改审计约定

条款的情形

(4)被审计单位所有权发生重大变动;

(5)被审计单位业务的性质或规模发生重大变化;

(6)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变化;

(7)编制财务报表采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发生变更;

(8)其他报告发生变化。

业务

约定

书变更要求

通常合理

(1)环境变化对审计服务的需求产生影响;

(2)对原来要求的审计业务的性质存在误解;

无论是管理层施加的还是其他情况引起

计审计业务约通常不合理的审计范围受到限制。

(1)解除审计业务约定;

计定条款变更不同意变更处理划(2)确定是否有约定义务或其他义务向治理层、所有者或

监管机构等报告该事项。

变更为相关服务业务,通常不应提及原已经执行的程序

变更为其他业务的要求只有将审计业务变更为执行商定程序业务,注册会计师

才可在报告中提及已执行的程序

制定总体审计策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安排、审计方向和审计资源确定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1.

风险评估程序

2.进一步审计程序

3.其他审计程序

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重要性制定具体审计计划是一个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业务的始终。

1.对重要性水平的调整;

修改审计计

划的事项

2.对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

的更新和修改;

3.对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更新和修改。

总体审计策略通常在具体审计计划之前

第二章审计计划

初步业务活动

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关注金额和性质

含义站在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角度来看

单独或汇总起来影响报表使用者做出的经济决策

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确定

审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计

确定时考考虑的因素——报表要素、特别关注项目、单位性质、生

命周期、经济环境、所有权结构、融资方式、基准的相对波动性(7个企业情况选择的基准)

(1)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这些了解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过程中会得到更新);

虑的因素(2)前期审计工作中识别出的错报的性质和范围;

(3)根据前期识别出的错报对本期错报作出的预期

重要性

重要性实际执行

水平的重要性

50%

75%

(1)首次接受委托的审计项目

(2)连续审计的项目,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多

(3)项目总体风险较高(如处于高风险行业,经常面临较大市

场压力)

(4)存在或者预期存在值得关注的内部控制缺陷

(1)连续审计的项目,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少

(2)项目总体风险低到中等(如处于低风险行业,市场压力较小)

(3)以前期间的审计经验表明内部控制运行有效

认定层次的重要性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1)审计过程中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审计过程中修改整体

或认定层次的重要性

(2)获取新信息;

(3)通过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

其经营的了解发生变化。

定义

四个维度: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

错报可能是由于错误和舞弊导致的。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未被发现的风

险,大于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未被发现的风险。

明显微小的错报(不累积)临界值确定为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3%至5%(通常不超过10%)错报

需要累积,并判断是否超过重要性水平

其他错报

分类:事实错报、判断错报、推断错报

错报可能不会孤立发生,一项错报的发生还可能表明存在其他错报

审计证据含义

会计记录所含有的信息

从被审计单位内外部获取的会计记录以外的信息

其他信息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等审计程序获取的信息

自身编制或获取的可以通过合理推断得出的信息

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本身并不足以提供充分的审计证据作为对财物报表发表审计的基础,还应当获取其他用作审计证据的其他信息。

审计证据不一致,且这种不一致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应当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直到不一致得到解决,并针对账户或各类交易获得必要保证

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受其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影响(评估的重充分性

审计证据大错报风险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并受审计证据质量的影响(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又包含相关性和可靠性,只有相关且可靠的审计证据才是

高质量的。

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证据,而与其他

的性充分性和

质适当性的

关系

据适当性相关性

认定无关。

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可能与同一认定相关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受其来源和性质的影响,并取决于获取审计证可靠性

据的具体环境

外部独立、内部控制有效时、直接获取、有记录的、原件获取只有充分且适当的审计证据才是有证明力的。审计证据的相关性越强,所

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可以减少。

两者关系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数量可能越少

注册会计师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

评价审计证据充分性和适当性的特殊考虑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获取审计证据的成本与所获取信息的有用性之间的关系,但不应以获取审计证据的困难和成本为由减少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

审计程序的种类(证据获取的方式)

第三章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的性质

观察检查

评估的认定层次

重大错报风险

主要

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水平越高,注册会计师对

通过实质性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要

求越高

询问

函证

决策因素函证程序针对的认定

实施除函证以外的其他审计程序

被函证者对函证事项的了解

其他

因素

预期被函证者回复询证函的能力或意愿

预期被询证者的客观性除非有充分证据表明某一银行存款、借款

据函证对象银行存款(包括零余额账户和在

本期内注销的账户)、借款及与

金融机构往来的其他重要信息

与金融机构往来的其他重要信息对财务报

表不重要且与之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很低

如果不函证,应当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说

明理由

(必须函证)

应收账款除非有充分证据表明应收账款对财务报表不重要,或函证很可能无效。如果认为函证很可能无效,注会应当实施替代审计程序,获取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

如果不函证,应当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说明理由

审计程序的种类(证据获取的方

式)

函证

函证时间

函证方式

1、注册会计师通常以资产负债表日为截止日,在资产负债表日后适当时间内

实施函证。

2、如果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低水平,注册会计师可选择资产负债表日前适当

日期为截止日实施函证,并对所函证项目自该截止日起至资产负债表日止发生

的变动实施实质性程序。

积极必须回函

仅不同意询证函所列示信息的情况下予以回函

消极

函证过程的控制

同时满足下列4个情况,才考虑使用消极式回函:重大错报风险评估

为低水平;涉及大量余额较小的账户;预期不存在大量的错误;没有

理由相信被询证者不认真对待函证。

1、由注册会计师直接发出

2、将部分或全部询证者信息与被审计单位有关记录进行核对

3、跟函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被审计单位员工陪伴的,注册会计师需要

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对询证函的控制

考虑再次寄发询证函

积极式函证未收到回函的处理实施替代程序

确定对审计工作和审计意见的影响

评价函证的可靠性

重新计算

如果被询证者将回函寄至被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将其转交注册会计

师,该回函不能视为可靠的审计证据。

重新执行风险评估程序

(必须运用)

CPA无须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每一方面时都实

施分析程序。例如,在了解内部控制时,CPA一般不会

运用分析程序。

实质性分析程序不仅仅是细节测试的一种补充,在某分析程序

(运用的三个阶段)

实质性分析程序

些审计领域,如果重大错报风险较低且数据之间具有

稳定的预期关系,注册会计师可以单独使用实质性分

析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总体复核进行的比较和使用的手段与风险评估程序中使用的分析

(必须运用)程序基本相同,但两者的目的不同。

抽样范围

控制测试

细节测试

选取全部项目测试更适用于细节测试

测试方法选取特定项目测试

审计抽样

1)留下运行轨迹的控制测试;

2)细节测试

审计抽样范围

风险评估程序不涉及审计抽样

适用:已留下运行轨迹的

控制测试

不适用:未留下运行轨迹的

进一步审计程序

基本

实质性程序

适用:细节测试

不适用:实质性分析程序

概念

抽样风险

控制测试

信赖过度风险形成不正确结论,影响审计效果

信赖不足风险

误受风险

风险

分类

细节测试

误拒风险追加更多的程序,影响审计效率

人为错误造成的,虽不能量化,但可以通过设计审计程序来降低、消除或防范

非抽样风险

与样本量无关

优点:通过调整样本规模精确的控制风险

抽样分类样统计抽样

缺点:需要特殊专业技能,增加成本

属性抽样:适用于控制测试

方法

变量抽样:适用于细节测试

优点:操作简单,使用成本低;适合定性分析非统计抽样

缺点:无法量化抽样风险,只能估计

确定测试目标

定义总体与抽样单元

样本设计阶段

定义误差构成条件

确定审计程序

确定样本规模

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选取样本阶段选取样本

在控制测试中的运用在细节测试中的运用

对样本实施审计程序

分析样本误差评价样本结果阶段推断总体误差

形成审计结论

第四章审计抽样

基本概念

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

在控制测试中的运用

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反向变动 可容忍偏差率——反向变动 预计总体偏差率——同向变动 总体规模——影响很小

审 选取样本的方法 简单随机选样、系统选样、随意选样计

总体变异性——同向变动 抽 可接受的抽样风险——反向变动

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

可容忍错报——反向变动 总体规模——影响很小

在细节测试中

非统计抽样

传统 变量 预计总体错报——同向变动

样本规模的确定 样本规模=总体账面金额÷可容忍错报×保证系数

均值法 总体错报金额=总体账面金额-(样本审定金额÷样本规模)×总体规模 差额法 总体错报金额=(样本账面金额-样本审定金额)÷样本规模×总体规模

的运用

抽 样

比 率法 总体错报金额=总体账面金额-总体账面金额×(样本审定金额÷样本账面金额) 1)

更易于使用;

统计

2)确定样本规模时,无须考虑直接总体的特征(变异性) 抽样

货币单元 抽样 优点

缺点

3)无需通过分层减少变异性 4)会自动识别所有单个重大项目

5)预计不存在错报时,样本规模通常比传统变量抽样方法更小 6)样本更容易设计 1)不适用于测试低估

2)对零余额或负余额的选取需要在设计时特别考虑

3)高估抽样风险的影响,导致更可能拒绝一个可接受的总体账面金额 4)通常需逐个累积总体金额

5)当预计总体错报的金额增加时,货币单元抽样所需的样本规模也会增加

编制目的主要目的

(1)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作为出具审计报告的基础。

(2)提供证据,证明注会已经按照准则和法规计划和执行了审计工作。

概述编制要求

其他目的有助于执行审计、便于复核检查、保留记录、说明情况等

应当使得未曾接触该项审计工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清楚了解:

(1)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2)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和获取的审计证据;

(3)审计中遇到的重大事项和得出的结论,以及在得出结论时作出的重大职业判断。

存在形式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

性质

通常包含的内容

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分析表、备忘录、概要、函证和声明等众多审

计相关资料

(1)已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和草稿或财务报表的草稿

通常不包含的内容

(2)反映不全面或初步思考的记录

(3)存在印刷错误或其他错误而作废的文本

(4)重复的文件记录

工格式、要素和范围考虑因素作

稿在审计记录过程中,要注意具体项目或事项的识别特征。如,发票的编号、订购单的日期和编号等。

在记录已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记录:(1)测试的具体项目或事项的识别特征;

(2)审计工作的执行人员及完成审计工作的日期;

(3)审计工作的复核人员及复核的日期和范围。

性质是一项事务性的工作,不涉及实施新的审计程序得出新的结论

(1)删除或废弃而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

(2)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分类、整理和交叉索引

(3)对审计档案归整工作的完成核对表签字认可

(4)记录在审计报告日前获取的、与项目组相关成员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的审计证据完成:审计报告日后,60天内

归档归档期限

未完成:审计业务中止日后,60天内

已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得出了恰当的审

计结论,但审计工作底稿的记录不充分

归档期后的变动

变动情形报告日后,发现例外情况要求实施新的或追加审计程序,或导致得出新

的结论。

修改或增加底稿的理由

变动记录要求修改或增加底稿的时间和人员,以及复核的时间和人员

保存期限

完成:审计报告日起,至少保存10年

未完成:审计业务中止日起,至少保存10年

第六章审计工作底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