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 中文翻译 生物化学课本:第16章 糖酵解

上海交大 中文翻译 生物化学课本:第16章   糖酵解
上海交大 中文翻译 生物化学课本:第16章   糖酵解

第十六章糖酵解(glycolysis)和糖异生作用

(gluconeogenesis)

Micheal Johnson在奥林匹克200米短跑半决赛中创纪录。葡萄糖代谢产生的ATP驱动肌肉收缩。在短跑过程中,如果ATP的需求超过氧气供应,则葡萄糖代谢成乳酸(A)。如果氧气足量,葡萄糖能有效地代谢成二氧化碳和水。

我们遇到的第一个代谢途径是糖酵解。这是生物系统使用的一个古老的代谢途径。糖酵解途径是将一个葡萄糖分子代谢成两个丙酮酸,同时产生两个ATP的代谢途径。糖酵解不需要氧气。因此糖酵解途径在地球出现足量氧气之前,生物建立了这种代谢途径。丙酮酸能进一步加工,产生乳酸(乳酸发酵)或乙醇(乙醇发酵)。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被彻底氧化成CO2,产生更多的ATP(见第17章和第18章)。图16.1指出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的可能的命运。

1

图16.1 葡萄糖可能的代谢命运。

由于葡萄糖是珍贵的燃料。葡萄糖的代谢产物如丙酮酸和乳酸在糖异生作用中用来合成葡萄糖。尽管糖酵解和糖异生有些酶是共用的,但是这两个途径不是简单的互逆过程。尤其是糖酵解过程中产能的几步反应是不可逆反应,在糖异生过程中需要采用其它反应绕道过去。两个代谢途径相互调节,使糖酵解和糖异生作用在同一细胞同时发生的程度很低。

谈起人类对葡萄糖代谢,尤其是糖酵解的研究,就有很多历史故事。实际上,生物化学的建立与糖酵解的阐明密不可分。Hans Buchner和Eduard Buchner在1897年相当偶然地有一个关键发现。他们对酵母无细胞抽提液可能的治疗作用很感兴趣。要求不用抗菌剂(如苯酚)将这些抽提液保存。此时他们决定使用蔗糖,厨房常用的保存剂。他们获得了惊人的结果:蔗糖被酵母抽提液迅速降解成乙醇。这个发现的意义是巨大的。他们首次证实发酵可以在细胞外进行。当时大家普遍接受1860年Louis Pasteur宣称发酵离不开活细胞的概念。Buchners的偶然发现否定了Pasteur的活力论观点,开创了生物化学的新时代。他们的发现鼓舞人们寻找蔗糖转化成乙醇的生物催化剂。代谢研究成为生物化学研究的内容。

随后,肌肉抽提液的研究显示,乳酸发酵的很多反应与乙醇发酵的很多反应相同。这个发现揭示生命的化学是统一的。主要是Gustav Embden, Otta Meyerhof, Carl Neuberg,

2

Jacob Parnas, Otto Warburg, Gerty Cori, 和CarlCori的贡献,1940年完全阐明了糖酵解的全过程。糖酵解也被称为Embdem-Meyerhof途径。

葡萄糖来自每日饮食的碳水化合物

典型地,我们每天消耗少量糖元和饮食内的大量淀粉。这些复杂糖类必需转化成简单的碳水化合物才能被小肠吸收,在血液运输。淀粉和糖元主要被胰脏淀粉酶降解,少部分被唾液的淀粉酶降解。淀粉酶只能断裂淀粉的1,4-糖苷键,不能断裂淀粉的1,6-糖苷键。淀粉酶降解淀粉的产物分别是麦芽糖(maltose,二糖)或麦芽三糖(maltotriose,三糖)。,6-糖苷键没有降解的产物称为极限糊精(limit dextrin)。

蔗糖酶将蔗糖降解成两个葡萄糖。-葡糖苷酶(glucosidase)将麦芽糖和其它逃过a-淀粉酶降解的寡糖降解成极限糊精。极限糊精酶进一步降解极限糊精。麦芽糖酶和葡糖苷酶与蔗糖酶(能够将蔗糖转化成葡萄糖和果糖)一样位于小肠细胞表面。乳糖酶负责乳糖降解成半乳糖和葡萄糖。单糖运入小肠细胞,然后在血液运输。

葡萄糖是大多数生物重要的燃料

葡萄糖是普遍使用的重要燃料。非饥饿条件下,哺乳动物的大脑以葡萄糖作为唯一燃料,也是红细胞使用的唯一燃料。实际上,几乎所有生物都能利用葡萄糖,大多数生物处理葡萄糖的方式相似。在第11章我们介绍了很多糖。为什么只有葡萄糖是最显著的燃料分子?我们怀疑有下列原因。(1)葡萄糖可能是生命前世界条件下从甲醛形成的几种含单糖之一。在原始生命系统中葡萄糖就充当燃料。(2)与其它单糖相比,葡萄糖在蛋白质的非酶促糖

3

基化方面倾向性低。开环的链状结构中,葡萄糖的醛基与蛋白质氨基进行希弗碱,重排后形成更稳定的氨基-酮连接。这种非特异性修饰通常不能有效地行使其蛋白功能。葡萄糖分子中大多数呈环状结构,因此非特异性修饰蛋白质发生的几率很低。构型的葡萄糖中所有羟基都处于糖基环平面的水平键上,因此环状葡萄糖稳定性很高。

16.1 糖酵解是很多生物能量转化的途径之一

现在介绍糖酵解途径。基本上所有细胞(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糖酵解途径。在真核细胞,糖酵解在细胞质中进行。糖酵解途径分三个阶段(图16.2)。第一阶段,葡萄糖转化成果糖1,6-二磷酸,有三个反应步骤(磷酸化,异构化,第二次磷酸化)。糖酵解起始反应的策略是将葡萄糖分子限定在细胞内,形成一种能够被转化成磷酸化三碳单位的化合物。第二阶段是将果糖1,6-二磷酸裂解成两个三碳组分,这两种三碳组分可以相互转化。在第三阶段,三碳组分氧化成丙酮酸,产生ATP。

糖酵解的第一阶段。己糖激酶将葡萄糖磷酸化,启动第一阶段的三个反应步骤。

4

图16.2 糖酵解的各个阶段。糖酵解途径可以分成3个阶段:(1)葡萄糖被捕获并转化成不稳定状态;(2)六碳原子的果糖被断裂成两个可以互相转化的三碳化合物;(3)产生ATP。

5

己糖激酶将葡萄糖限定在细胞内,启动糖酵解

经特定的转运蛋白,葡萄糖进入细胞。进入细胞的葡萄糖的主要出路是被ATP磷酸化成葡萄糖-6-磷酸。有两种理由使这一反应值得注意。(1)葡萄糖-6磷酸不能被运输到细胞外,因为磷酸化后的葡萄糖不再是葡萄糖运输蛋白的底物。(2)磷酸基团的加入使葡萄糖稳定性降低,有助于它进一步代谢。己糖激酶催化ATP磷酸转移给葡萄糖第六位碳原子。

磷酸转移是生物化学的基本反应。激酶能催化ATP的磷酸向受体分子转移。己糖激酶催化ATP的磷酸基团转移给不同的六碳糖(如葡萄糖,甘露糖)。己糖激酶与腺苷酸激酶及其他激酶一样,其催化活性需要Mg2+(或其他二价金属离子如Mn2+)。二价金属离子与ATP分子形成复合物。

X-射线晶体衍射研究显示酵母己糖激酶与葡萄糖结合诱导酶蛋白构型发生显著变化。己糖激酶有两个叶片(lobe)结构。与葡萄糖结合导致两个叶片相互靠近(图16.3)。与葡萄糖结合,一个叶片相对于另一叶片旋转12o,导致多肽链骨架移动8 A。两个叶片之间的裂缝关闭,结合的葡萄糖被蛋白质包裹(除了第六位碳原子外)。第六位碳原子接受自ATP 转移的磷酸基团。己糖激酶两个叶片靠近是酶促反应的诱导匹配模型的著名实例。

6

图16.3 己糖激酶诱导匹配。没有葡萄糖,己糖激酶的两个叶片相互分离(蓝色)。与葡萄糖结合后,己糖激酶的构想发生显著变化(红色)。酶分子的两个叶片相互靠近,包裹底物,制造出催化反应必须的环境。

葡萄糖诱导的结构变化具有两方面的意义。首先,葡萄糖周围的环境变得更加疏水,有利于ATP末端磷酸基团向葡萄糖转移。其次,构像变化有助于酶选择性地将磷酸转移给底物分子而不会转移给水分子。关闭的裂缝使水分子无法进入活性位点。如果己糖激酶是刚性分子,水分子占据本应结合葡萄糖CH2OH的位点就能够攻击ATP 的磷酸。这样一来就会形成ADP和Pi。换句话说,刚性己糖激酶将具有ATPase活性。有趣的是,参与糖酵解途径的其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磷酸甘油酸激酶,和丙酮酸激酶)分子的两个叶片之间也有裂缝,与底物结合叶片靠近能够关闭裂缝(虽然这些酶分子在结构的其他方面有很大差异)。底物诱导裂缝关闭是激酶的一个共有特征。

7

葡萄糖6-磷酸转化成果糖1,6-二磷酸

糖酵解的下一步是将葡萄糖6-磷酸异构化,生成果糖6-磷酸。线状葡萄糖分子的C-1是醛基,而线状果糖分子C-2是酮基。因此葡萄糖6-磷酸异构生成果糖6-磷酸是将醛基糖转化成酮基糖。催化此步反应的酶是磷酸葡萄糖异构酶。这种异构化有好几步才能完成(因为6-磷酸葡萄糖和6-磷酸果糖主要是环状分子)。异构酶首先将环状的6磷酸葡萄糖开环,生成线性6-磷酸葡萄糖,异构化后,环化生成五元环的果糖6-磷酸。

异构完成后,进行第二次磷酸化。果糖6-磷酸被ATP磷酸化成果糖1,6-二磷酸(Fructose 1,6-bisphosphate, F-1,6-BP)。磷酸的前缀bis表示“二”个独立的磷酸基团,而前缀di表示用酸酐键连接的两个磷酸基团(如ADP,adenosine diphosphate)。

磷酸果糖激酶(PFK)催化该反应。这个酶是别构酶,将葡萄糖置于糖酵解的不归路。后面我们将看到,此酶在真核代谢途径方面起中心作用。

8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

生物化学实验 实验基本原理 1 有效数字计算(结合电子天平的应用等) 加减法: 进行数字加减时,最后结果所保留的小数点后的位数应与参与运算的各数中小数点后位数最少者相同,其尾数“四舍五入”。如:0.124+1.2345+12.34=13.6979,应取13.70。 乘除法: 进行数字乘除时,最后结果的有效数字应与参与运算的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少者为准,而与小数点的位数无关,其尾数“四舍五入”。如:1.23×0.12=0.1476,应取0.15。 2 误差分析 误差为实验分析的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误差越小,测定值越准确,即准确度越高。误差可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表示。 绝对误差= 测定值- 真实值 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真实值×100% 一般用相对误差表示结果的准确度,但因真实值是并不知道的,因此实际工作中无法求出分析的准确度,只得用精确度来评价分析的结果。 3 偏差分析(结合“可溶性蛋白或赖氨酸实验”要求掌握) 精确度表示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多次实验的测定值相近的程度。一般用偏差来衡量分析结果的精确度。偏差也有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两种表示方法。 绝对偏差= 单次测定值- 算术平均值(不计正负号) 相对偏差= 绝对偏差÷算术平均值×100%

例如:分析某一材料糖含量,共重复测定5次,其结果分别为:16.1%,15.8%,16.3%,16.2%,15.6%,用来表示精确度的偏差可计算如下: 分析结果算术平均值个别测定的绝对偏差(不计正负) 16.1% 0.1% 15.8% 0.2% 16.3% 16.0% 0.3% 16.2% 0.2% 15.6% 0.4% 平均绝对偏差=(0.1%+0.2%+0.3%+0.2%+0.4%)÷5 = 0.2% 平均相对偏差= 0.2÷16.0×100% = 1.25% 在实验中,有时只做两次平行测定,这时就应用下式表达结果的精确度: 两次分析结果的差值÷平均值×100% 4 实验结果的表述:实验结果可用列表法(“影响酶作用的因素”常用)和作图法(综合实验用)表示。 第1章分光光度技术 分光光度技术是光学(光谱)分析技术的一种,它是利用物质的特征吸收光谱来对不同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项技术。我们将重点介绍紫外光-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一、紫外光-可见光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1、讨论的波长范围:200~400nm的紫外光区和400~760nm的可见光区。 人肉眼可见的光线称可见光,波长范围在400~760nm;

王镜岩(第三版)生物化学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第19章代谢总论 ⒈怎样理解新陈代谢? 答: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一切化学变化的总称,是生物体表现其生命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由多酶体系协同作用的化学反应网络。新陈代谢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两个方面。新陈代谢的功能可概括为五个方而:①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②将外界引入的营养物质转变为自身需要的结构元件。③将结构元件装配成自身的大分子。④形成或分解生物体特殊功能所需的生物分子。⑤提供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一切能量。 ⒉能量代谢在新陈代谢中占何等地位? 答: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包括核酸、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机体运动,包括肌肉的收缩以及生物膜的传递、运输功能等等,都需要消耗能量。如果没有能量来源生命活动也就无法进行.生命也就停止。 ⒊在能量储存和传递中,哪些物质起着重要作用? 答:在能量储存和传递中,ATP(腺苷三磷酸)、GTP(鸟苷三磷酸)、UTP(尿苷三磷酸)以及CTP(胞苷三磷酸)等起着重要作用。 ⒋新陈代谢有哪些调节机制?代谢调节有何生物意义? 答:新陈代谢的调节可慨括地划分为三个不同水平: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整体水平。 分子水平的调节包括反应物和产物的调节(主要是浓度的调节和酶的调节)。酶的调节是最基本的代谢调节,包括酶的数量调节以及酶活性的调节等。酶的数量不只受到合成速率的调节,也受到降解速率的调节。合成速率和降解速率都备有一系列的调节机制。在酶的活性调节机制中,比较普遍的调节机制是可逆的变构调节和共价修饰两种形式。 细胞的特殊结构与酶结合在一起,使酶的作用具有严格的定位条理性,从而使代谢途径得到分隔控制。 多细胞生物还受到在整体水平上的调节。这主要包括激素的调节和神经的调节。高等真核生物由于分化出执行不同功能的各种器官,而使新陈代谢受到合理的分工安排。人类还受到高级神经活动的调节。 除上述各方面的调节作用外,还有来自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代谢调节的生物学意义在于代谢调节使生物机体能够适应其内、外复杂的变化环境,从而得以生存。 ⒌从“新陈代谢总论”中建立哪些基本概念? 答:从“新陈代谢总论”中建立的基本概念主要有:代谢、分解代谢、合成代谢、递能作用、基团转移反应、氧化和还原反应、消除异构及重排反应、碳-碳键的形成与断裂反应等。 ⒍概述代谢中的有机反应机制。 答:生物代谢中的反应大体可归纳为四类,即基团转移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消除、异构化和重排反应;碳-碳键的形成或断裂反应。这些反应的具体反应机制包括以下几种:酰基转移,磷酰基转移,葡糖基基转移;氧化-还原反应;消除反应,分子内氢原子的迁移(异构化反应),分子重排反应;羟醛综合反应,克莱森酯综合反应,β-酮酸的氧化脱羧反应。

医学生物化学各章节知识点及习题详解

医学生物化学各章节知识点习题详解 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蛋白质化学 1. .盐析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 ) A. 中和电荷,破坏水化膜 B. 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盐 C. 降低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 D. 调节蛋白质溶液的等电点 E. 使蛋白质溶液的pH值等于蛋白质等电点 提示:天然蛋白质常以稳定的亲水胶体溶液形式存在,这是由于蛋白质颗粒表面存在水化膜和表面电荷……。具体参见教材17页三、蛋白质的沉淀。 2. 关于肽键与肽,正确的是( ) A. 肽键具有部分双键性质 B. 是核酸分子中的基本结构键 C. 含三个肽键的肽称为三肽 D. 多肽经水解下来的氨基酸称氨基酸残基 E. 蛋白质的肽键也称为寡肽链 提示:一分子氨基酸的α-羧基和一分子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酰胺键,即-CO-NH-。氨基酸借肽键联结成多肽链。……。

具体参见教材10页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3.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决定于( ) A. 分子中氢键 B. 分子中次级键 C. 氨基酸组成和顺序 D. 分子内部疏水键 E. 分子中二硫键的数量 提示:多肽链是蛋白质分子的最基本结构形式。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按一定排列顺序以肽键相连形成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具体参见教材20页小结。 4. 分子病主要是哪种结构异常() A. 一级结构 B. 二级结构 C. 三级结构 D. 四级结构 E. 空间结构 提示:分子病由于遗传上的原因而造成的蛋白质分子结构或合成量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蛋白质分子是由基因编码的,即由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上的碱基顺序决定的……。具体参见教材15页。 5. 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主要键是( ) A. 肽键 B. 共轭双键

生物化学王镜岩(第三版)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糖类 提要 糖类是四大类生物分子之一,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特别是植物界。糖类在生物体内不仅作为结构成分和主要能源,复合糖中的糖链作为细胞识别的信息分子参与许多生命过程,并因此出现一门新的学科,糖生物学。 多数糖类具有(CH2O)n的实验式,其化学本质是多羟醛、多羟酮及其衍生物。糖类按其聚合度分为单糖,1个单体;寡糖,含2-20个单体;多糖,含20个以上单体。同多糖是指仅含一种单糖或单糖衍生物的多糖,杂多糖指含一种以上单糖或加单糖衍生物的多糖。糖类与蛋白质或脂质共价结合形成的结合物称复合糖或糖复合物。 单糖,除二羟丙酮外,都含有不对称碳原子(C*)或称手性碳原子,含C*的单糖都是不对称分子,当然也是手性分子,因而都具有旋光性,一个C*有两种构型D-和L-型或R-和S-型。因此含n个C*的单糖有2n个旋光异构体,组成2n-1对不同的对映体。任一旋光异构体只有一个对映体,其他旋光异构体是它的非对映体,仅有一个C*的构型不同的两个旋光异构体称为差向异构体。 单糖的构型是指离羧基碳最远的那个C*的构型,如果与D-甘油醛构型相同,则属D系糖,反之属L 系糖,大多数天然糖是D系糖Fischer E论证了己醛糖旋光异构体的立体化学,并提出了在纸面上表示单糖链状立体结构的Fischer投影式。许多单糖在水溶液中有变旋现象,这是因为开涟的单糖分子内醇基与醛基或酮基发生可逆亲核加成形成环状半缩醛或半缩酮的缘故。这种反应经常发生在C5羟基和C1醛基之间,而形成六元环吡喃糖(如吡喃葡糖)或C5经基和C2酮基之间形成五元环呋喃糖(如呋喃果糖)。成环时由于羰基碳成为新的不对称中心,出现两个异头差向异构体,称α和β异头物,它们通过开链形式发生互变并处于平衡中。在标准定位的Hsworth式中D-单糖异头碳的羟基在氧环面下方的为α异头物,上方的为β异头物,实际上不像Haworth式所示的那样氧环面上的所有原子都处在同一个平面,吡喃糖环一般采取椅式构象,呋喃糖环采取信封式构象。 单糖可以发生很多化学反应。醛基或伯醇基或两者氧化成羧酸,羰基还原成醇;一般的羟基参与成脂、成醚、氨基化和脱氧等反应;异头羟基能通过糖苷键与醇和胺连接,形成糖苷化合物。例如,在寡糖和多糖中单糖与另一单糖通过O-糖苷键相连,在核苷酸和核酸中戊糖经N-糖苷键与心嘧啶或嘌呤碱相连。 生物学上重要的单糖及其衍生物有Glc, Gal,Man, Fru,GlcNAc, GalNAc,L-Fuc,NeuNAc (Sia),GlcUA 等它们是寡糖和多糖的组分,许多单糖衍生物参与复合糖聚糖链的组成,此外单糖的磷酸脂,如6-磷酸葡糖,是重要的代谢中间物。 蔗糖、乳糖和麦芽糖是常见的二糖。蔗糖是由α-Glc和β- Fru在两个异头碳之间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它已无潜在的自由醛基,因而失去还原,成脎、变旋等性质,并称它为非还原糖。乳糖的结构是Gal β(1-4)Glc,麦芽糖是Glcα(1-4)Glc,它们的末端葡萄搪残基仍有潜在的自由醛基,属还原糖。环糊精由环糊精葡糖基转移酶作用于直链淀粉生成含6,7或8个葡萄糖残基,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成环,属非还原糖,由于它的特殊结构被用作稳定剂、抗氧化剂和增溶剂等。 淀粉、糖原和纤维素是最常见的多糖,都是葡萄糖的聚合物。淀粉是植物的贮存养料,属贮能多糖,是人类食物的主要成分之一。糖原是人和动物体内的贮能多糖。淀粉可分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分子只有α-1,4连键,支链淀粉和糖原除α-1,4连键外尚有α-1,6连键形成分支,糖原的分支程度比支链淀粉高。纤维素与淀粉、糖原不同,它是由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这一结构特点使纤维素具有适于作为结构成分的物理特性,它属于结构多糖。 肽聚糖是细菌细胞壁的成分,也属结构多糖。它可看成由一种称胞壁肽的基本结构单位重复排列构成。胞壁肽是一个含四有序侧链的二糖单位,G1cNAcβ(1-4)MurNAc,二糖单位问通过β-1,4连接成多糖,链相邻的多糖链通过转肽作用交联成一个大的囊状分子。青霉素就是通过抑制转肽干扰新的细胞壁形成而起抑菌作用的。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脂多糖是阴性细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 糖蛋白是一类复合糖或一类缀合蛋白质。许多内在膜蛋白质和分泌蛋白质都是糖蛋白。糖蛋白和糖脂中的寡糖链,序列多变,结构信息丰富,甚至超过核酸和蛋白质。一个寡糖链中单糖种类、连接位置、异

基础生化实验-蛋白质纯化

蛋白质纯化

一、目的: 利用金属亲和性管柱(metal affinity column)来大量纯化带有affinity tag的基因重组蛋白。 二、原理: 由于六个Histidine 所组成的His Tag (metal affinity tag)可与Ni2+ bind,所以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在表现的蛋白质加上His Tag,再以金属亲和性管柱 (Ni-NTA) (此His- tag序列可与带二价正电的阳离子相螯和)及liquid chromatography来大量纯化蛋白质。 三、试剂与器材: 1.loading(binding) buffer (10mM imidazole,0.3M NaCl,50Mm Tris-HCl Ph7) ?细菌回溶成为蛋白质的载体以保持活性 2.wash buffer (20mM imidazole,0.3M NaCl,50Mm Tris-HCl,Ph7) 3.elution buffer (20mM EDTA,0.3M NaCl,50Mm Tris-HCl,Ph7) 上课补充: ?蛋白质很脆弱,需要在特殊的buffer里。

四、仪器与设备: FPLC(速液相色谱仪) 五、步骤: 1.将管柱架在铁架上,把亲和性胶体悬浮装填于管柱内。 2.以2~3倍CV loading buffer清洗管柱后,注入蛋白质样本。 3.以wash buffer梳洗,2到3倍column体积。 4.用wash buffer和elution buffer进行线性梳洗,并收集流出液体,以 FPLC UV monitor上的OD280数据读取样品流出与否,并观察冲离液之 曲 线图。 上课补充: ?胞内型分泌需要用超音波破菌,因为会放热所以要放在冰中使用。 ?线性梳洗为加入elution buffer会有颜色变化会把镍离子跟imidazole冲 洗掉,剩下胶体溶液。 ?其中imidazole和Histidine类似也会和镍离子结合所以会竞争,可拿来 洗涤蛋白质。(可详见问题一及补充资料2) 六、问题: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范文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6) 第六章生物氧化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氧化 2.呼吸链 3.氧化磷酸化 4. P/O 比值 5.解偶联剂 6.高能化合物 7.细胞色素 8.混合功能氧化酶 二、填空题 9.琥珀酸呼吸链的组成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NADH 氧化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__,此三处释放的能量均超过____KJ。11.胞液中的NADH+H+通过____和____两种穿梭机制进入线粒体,并可进入____氧化呼吸链或____氧化呼 吸链,可分别产生____分子ATP 或____分子ATP。 12.ATP 生成的主要方式有____和____。 13.体内可消除过氧化氢的酶有____、____和____。 14.胞液中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酶是____,线粒体中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基是____。 15.铁硫簇主要有____和____两种组成形式,通过其中的铁原子与铁硫蛋白中的____相连接。 16.呼吸链中未参与形成复合体的两种游离成分是____和____。 17.FMN 或FAD 作为递氢体,其发挥功能的结构是____。 18.参与呼吸链构成的细胞色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呼吸链中含有铜原子的细胞色素是____。 20.构成呼吸链的四种复合体中,具有质子泵作用的是____、____、____。 21.ATP 合酶由____和____两部分组成,具有质子通道功能的是____,____具有催化生成ATP 的作用。 22.呼吸链抑制剂中,____、____、____可与复合体Ⅰ结合,____、____可抑制复合体Ⅲ,可抑制细胞色素c 氧化酶的物质有____、____、____。 23.因辅基不同,存在于胞液中SOD 为____,存在于线粒体中的SOD 为____,两者均可消除体内产生的 ____。 24.微粒体中的氧化酶类主要有____和____。

生化实验基本原理及技术

生物化學實習 1 緒論 (一) 原理 1. 光依據其波長來分類: (1) 200nm~400nm 短波屬於紫外光 (2) 400nm~700nm 可見光波長 (3) 700nm~900nm 長波屬於近紅外光 2. 光通過溶液時,特定波長的光被吸收,眼睛察覺到的是沒有被吸收的波長。 核黃素會吸收450nm 的光,紅光與黃光會通過溶液而被肉眼所見。

第一單元 生化實驗基本原理及技術 2 圖1-1光譜儀 光譜儀可用來鑑定及定量純或不純的溶液中所含有的特定化合物,主要原理是基於兩個物理定律:1.柏朗定律;2.比爾定律 。 1. 柏朗定律:每單位厚度溶液其吸收入射光的比率為定值,被溶液吸收的入射光量與入射光強度無關。被每單位厚度溶液吸收的入射光比率為定值,每一單位厚度溶液若吸收10%的光,則光經過每一單位厚度溶液時,其強度即減少10%。 I =I 0 ? e -αι I :穿透光強度 I 0:入射光強度 α :溶液吸光係數 ι:光路徑長度 柏朗定律中以對數為底轉換公式,將吸光係數α轉換成比例常數K → log 10 I 0 / I =K ι log 10 I 0 / I = 吸光值(absorbance ;A) 或光密度值(optical density ; OD)

生物化學實習 3 2. 比爾定律:光經過吸光物質所產生的吸光值,與溶液中每單位面積所含的吸光物質數目成比例。 比爾定律描述比例常數K 與待測吸光溶液中溶質的濃度有關。 K =εc ε:消光指數 c :吸光物質濃度 I = I 0? 10-εc ι log 10 I 0 / I = A =log 1010εc ι= εc ι 當ι(光路徑長度)=1 cm 時 log 10 I 0 / I = A =log 1010εc = εc 特定溶質在特定波長下,消光係數ε為一常數。因此,當吸光物質的濃度變成兩倍,於相同的光路徑下,被吸收的光量也會變成兩倍。 圖1-2 22 μM 溶於0.1M 磷酸鈉,pH 7.06,1公分 光路徑(light path)的條件下測定 波長 吸 光 值

基础生化实验 第三个实验 双缩脲

基础生化实验--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考核实验)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①加强对蛋白质的有关性质的认识; ②掌握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③对学生所学进行综合的测试。 二、教学实验原理: 蛋白质含有两个以上的肽键,因此有双缩脲反应。在碱性溶液中蛋白质与Cu2+形成紫红色络合物,其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的浓度成正比,而与蛋白质的分子量氨基酸成分无关,因此利用此进行比色测定蛋白质含量。 在一定条件下,未知样品的溶液与标准蛋白质溶液同时反应,并于540—560nm下比色,可以通过标准蛋白质的标准曲线求出未知的蛋白质浓度,标准蛋白溶液可以用结晶的牛(或人)血清白蛋白、卵清蛋白或酪蛋白粉末配制。 除-CONH-有此反应外,-CONH2-,-CH2-,NH2-,-CS-CS-NH2,等基团亦有此反应。 三、考核主要内容 1、标准曲线的制作 取6支干净的试管,按0→5编号,然后按下表依次加入试剂,充分混匀,在室温下放置半小时,以管为空白,在550nm波长处测定消光值(OD),以各管蛋白质含量(毫克)横坐标,OD值为坐标,画出标线。 编号0 1 2 3 4 5 蛋白质标准液(毫升)0 0.2 0.4 0.6 0.8 1.0 蒸馏水(毫升) 1.0 0.8 0.6 0.4 0.2 0 双缩脲试剂(毫升) 4.0 4.0 4.0 4.0 4.0 4.0 2、样品测定:取样品液1.0 ml,同法进行,测其OD值,对照标准曲线求得未知液蛋 白质浓度。 3、分光光度计的使用:规定每组在10min以内全部完成操作(共测6支管);同时注意 操作是否规范。

4、成绩的计算:此次的实验占30%(包括平时的表现及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 量),平时的五次实验共占70%,每次实验按总分为5分为满分进行打分,总评折合 成百分制。 四、实验注意事项: ①标准样品的浓度为:10μg/ml; ②实验过程中不得过问他人,同组人可以配合进行; ③实验报告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同组人数据相同,不得抄袭他人数据,一 旦发现以零分处理; ④实验过程若出现失误应向老师汇报后再进行重做; ⑤对实验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2.掌握标准管法测物质含量的方法。 3.掌握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双缩脲是由两分子尿素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在碱性溶液中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此反应即为双缩脲反应。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都具有双缩脲反应。蛋白质含有多个肽键,在碱性溶液中能与Cu2+络合成紫红色化合物。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的浓度成正比,可以用比色法进行测定。双缩脲法最常用于需要快速但并不需要十分精确的测定。 三、试剂和器材 (一)试剂: 1.标准蛋白溶液(5mg/ml):准确称取已定氮的酪蛋白(干酪素或牛血清白蛋白)用0.05mol/L氢氧化钠溶液配制,冰箱存放备用。 2.双缩脲试剂:溶解1.5g硫酸铜晶体(CuSO4·5H2O)和6.0g酒石酸钾钠晶体 NaKC4H4O6·4H2O)溶于500ml蒸馏水中,在搅拌下加入300ml10%氢氧化钠溶液,用水稀释到1000ml,贮存于内壁涂以石蜡的瓶内。此试剂可长期保存。

生物化学答案

一选择题 1.糖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B)(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A.次要来源 B.主要来源 C.唯一来源 D.重要来源 2. 纤维素与半纤维素的最终水解产物是(B)(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 A.杂合多糖 B.葡萄糖 C.直链淀粉 D.支链淀粉 3. 下列那个糖是酮糖(A)(中科院1997年) A.D-果糖 B. D-半乳糖 C.乳糖 D.蔗糖 4. 下列哪个糖不是还原糖(D)(清华大学2002年) A. D-果糖 B. D- 半乳糖 C.乳糖 D.蔗糖 5. 分子式为C5H10O5的开链醛糖有多少个可能的异构体(C)(中科院1996) A.2 B.4 C.8 D.6 6. 下列那种糖不能生成糖殺(C) A. 葡萄糖 B. 果糖 C.蔗糖 D. 乳糖 二填空题 1. 人血液中含量最丰富的糖是_葡萄糖__,肝脏中含量最丰富的糖是_肝糖原_,肌肉中 含量最丰富的糖是_肌糖原_。 2. 蔗糖是由一分子_α-D葡萄糖_和一分子_β-D果糖_组成的,他们之间通过_αβ -1,2_糖苷键相连。 3.生物体内常见的双糖有_麦芽糖_,_蔗糖_,和_乳糖_。 三名词解释 1.构象分子中各个原子核基团在三维空间的排列和分布。 2.构型在立体异构中取代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取向。 3 变旋现象当一种旋光异构体,如葡萄糖溶于水中转变为几种不同的旋光异构体的平衡混合物,此时所发生的旋光变化现象。 四简答题 1.五只试剂瓶中分别装的是核糖,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淀粉溶液,但不知哪知瓶装的 是那种溶液,可用什么化学方法鉴别?

一选择题 1.脂肪酸的碱水解称为(C) A.酯化 B.还原C。皂化 D.氧化 2.密度最小的血浆脂蛋白(C) A.极低密度脂蛋白B低密度脂蛋白C乳糜微粒D中密度脂蛋白 3.卵磷脂包括(B) A.酸,甘油,磷酸,乙醇胺 B.脂酸,磷酸,胆碱,甘油 C.磷酸,脂酸,丝氨酸,甘油 D.脂酸,磷酸,胆碱 E.脂酸,磷酸,甘油 4. 初级胆汁酸包括(A) A. 胆酸 B. 鹅脱氧胆酸 C. 脱氧胆酸 D. 石胆酸 二填空题 1.天然存在的脂肪酸原子数通常为_偶_数,不饱和脂肪酸为_顺_式,第一个双键一般位 于_第九个碳-第十个碳_。(北京大学1998) 2.血浆脂蛋白包括_乳糜微粒_,低级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中密度脂蛋白,和高 密度脂蛋白(第四军医大学1997) 3.蜡是由_高级脂肪酸 _和_长链脂肪族羟基醇_形成的_脂_。(复旦大学1999) 三名词解释 1.不饱和脂肪酸在烃链中含有一个或多个双键的脂肪酸称为不饱和脂肪酸 2.类固醇固醇类(甾类)是含有环戊烷多氢菲母核的一类醇、酸及其衍生物。 3.萜类萜分子碳架可以看成是由两个或多个异戊二烯单位连接而成。 4 前列腺素是一类脂肪酸的衍生物,是花生四烯酸以及其他不饱和脂肪酸的衍生物 四简单题 1.根据分子组成和化学结构,脂类可以分为哪几类? 单纯脂:是脂肪酸和醇类形成的脂 复合脂:除了脂肪酸和醇类外还有其他的物质 衍生脂:取代烃类固醇类萜类

生物化学 人卫版 各章考点

第二章蛋白质化学 在熟记蛋白质生理功能的基础上,论述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熟记蛋白质元素组成特点;多肽链的基本组成单位—— L-α-氨基酸;20种氨基酸三字母缩写符号、结构式及主要特点。 准确描述肽键、多肽链、蛋白质一级结构、高级结构概念。 结合实例论述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熟记蛋白质重要理化性质及有关的基本概念,并列举蛋白质性质与医学 的关系;结合蛋白质的性质,列举蛋白质分离纯化及测定方法。 第三章核酸化学

写出多肽链氨基酸序列分析方法及关键试剂名称。 复述核酸的分类、细胞分布,各类核酸的功能及生物学意义。 记住核酸元素组成特点(与蛋白质比较)。结合碱基、核苷和核苷酸 的化学结构,熟记它们的中文名称及相应的缩写符号。 列举两类核酸(DNA与RNA)分子组成异同。牢记体内重要的环化 核苷酸——cAMP和cGMP。 在理解多核苷酸链结构基础上,牢记单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 3’,5’磷酸二酯键及多核苷酸链的方向性(5’ →3’)。描述DNA的 一级结构, DNA二级结构——双螺旋模型要点,碱基配对规律。 简述tRNA二级结构——“三叶草”结构特点。在熟记二级结构基础 上, 知道核酸还有更高级结构形式存在。 结合组成成分及结构,熟记核酸的性质及相关重要概念,准确叙述核酸、 特别是DNA变性、复性及分子杂交的概念。 写出核酸序列分析的方法名称。 第四章酶

?酶的基本概念、化学本质及酶促反应特点。 ?熟记酶组成、结构有关的基本概念一一酶蛋白、辅助因子(辅酶、辅基)、全酶、酶的活性中心和必需基团等。结合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论述酶原 激活的化学本质。以乳酸脱氢酶(LDH)为例,描述同工酶的概念。 ?列举酶促反应机理学说及要点。 ?熟记影响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几种因素及其动力学特点。默写米式方程,解释米氏常数,学会运用米式方程进行简单计算。 ?叙述别构酶概念、酶促反应动力学特点及意义。 ?结合酶促反应动力学牢记酶活性测定的基本原则及应用。叙述酶活性单位 的概念。 ?结合酶在医学中应用的实际例子,说明酶与医学的关系。 ?知道酶的命名与分类原则。 第五章糖代谢

第十一章 糖类代谢--王镜岩《生物化学》第三版笔记(完美打印版)

第十一章糖类代谢 第一节概述 一、特点 糖代谢可分为分解与合成两方面,前者包括酵解与三羧酸循环,后者包括糖的异生、糖原与结构多糖的合成等,中间代谢还有磷酸戊糖途径、糖醛酸途径等。 糖代谢受神经、激素和酶的调节。同一生物体内的不同组织,其代谢情况有很大差异。脑组织始终以同一速度分解糖,心肌和骨骼肌在正常情况下降解速度较低,但当心肌缺氧和骨骼肌痉挛时可达到很高的速度。葡萄糖的合成主要在肝脏进行。不同组织的糖代谢情况反映了它们的不同功能。 二、糖的消化和吸收 (一)消化 淀粉是动物的主要糖类来源,直链淀粉由300-400个葡萄糖构成,支链淀粉由上千个葡萄糖构成,每24-30个残基中有一个分支。糖类只有消化成单糖以后才能被吸收。 主要的酶有以下几种: 1.α-淀粉酶哺乳动物的消化道中较多,是内切酶,随机水解链内α1,4糖苷键,产生α-构型的还原末端。产物主要是糊精及少量麦芽糖、葡萄糖。最适底物是含5个葡萄糖的寡糖。 2.β-淀粉酶在豆、麦种子中含量较多。是外切酶,作用于非还原端,水解α-1,4糖苷键,放出β-麦芽糖。水解到分支点则停止,支链淀粉只能水解50%。 3.葡萄糖淀粉酶存在于微生物及哺乳动物消化道内,作用于非还原端,水解α-1,4糖苷键,放出β-葡萄糖。可水解α-1,6键,但速度慢。链长大于5时速度快。 4.其他α-葡萄糖苷酶水解蔗糖,β-半乳糖苷酶水解乳糖。 二、吸收 D-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可被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不能消化的二糖、寡糖及多糖不能吸收,由肠细菌分解,以CO2、甲烷、酸及H2形式放出或参加代谢。 三、转运 1.主动转运小肠上皮细胞有协助扩散系统,通过一种载体将葡萄糖(或半乳糖)与钠离子转运进入细胞。此过程由离子梯度提供能量,离子梯度则由Na-K-ATP酶维持。细菌中有些糖与氢离子协同转运,如乳糖。另一种是基团运送,如大肠杆菌先将葡萄糖磷酸化再转运,由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供能。果糖通过一种不需要钠的易化扩散转运。需要钠的转运可被根皮苷抑制,不需要钠的易化扩散被细胞松驰素抑制。 2.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肌肉和脂肪组织是通过被动转运。其膜上有专一受体。红细胞受体可转运多种D-糖,葡萄糖的Km最小,L型不转运。此受体是蛋白质,其转运速度决定肌肉和脂肪组织利用葡萄糖的速度。心肌缺氧和肌肉做工时转运加速,胰岛素也可促进转运,可能是通过改变膜结构。 第二节糖酵解 一、定义 1.酵解是酶将葡萄糖降解成丙酮酸并生成ATP的过程。它是动植物及微生物细胞中葡萄糖分解产生能量的共同代谢途径。有氧时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生成CO2和水,酵解生成的NADH则经呼吸链氧化产生ATP和水。缺氧时NADH把丙酮酸还原生成乳酸。 2.发酵也是葡萄糖或有机物降解产生ATP的过程,其中有机物既是电子供体,又是电子受体。根据产物不同,可分为乙醇发酵、乳酸发酵、乙酸、丙酸、丙酮、丁醇、丁酸、琥珀酸、丁二醇等。 二、途径 共10步,前5步是准备阶段,葡萄糖分解为三碳糖,消耗2分子ATP;后5步是放能阶段,

基础生化实验内容2012版

实验一、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实验目的】 学习、掌握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 考马斯亮蓝G-250在游离状态下呈红色,与蛋白质结合则呈现蓝色。染料的最大吸收从465nm变为595nm,蛋白质-染料复合物在595nm具有很大的光吸收值,蛋白质测定的灵敏度较高,最低检出量为1ug蛋白质。本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灵敏度高,测定范围1-1000ug。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1.材料:新鲜的植物材料 2.仪器:722分光光度计,天平,离心机,研钵,容量瓶,试管,移液管,漏斗 (1)标准牛血清蛋白质溶液:0.1mg/ml (2)考马斯亮蓝G-250溶液: 【实验步骤】 1.样品的提取:准确称取鲜样2克,用2ml蒸馏水在冰浴中研成匀浆,转移到25ml容量瓶中并定容。在8000rpm冷冻离心10min,取上清液待测。 2.标准曲线的绘制:取8支具塞试管,按表1加入试剂。 将上面8支试管摇匀,放置5分钟后,用1cm光径比色杯在595nm下比色,记录吸光值,以蛋白质浓度为横坐标,以吸光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样品吸光值在标准曲线查得蛋白质含量。【结果计算】 C × V T 样品中蛋白质含量(ug/g.FW)= V S×W F×1000 式中: C为查标准曲线值(ug); V T为提取液总体积(ml); V S 为测定时加样量(ml); W F为样品鲜重(g)。

实验二植物激素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免疫测定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而建立的,根据可视化方法的不同可分为:酶联免疫、放射免疫、荧光免疫、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生物发光免疫测定、浊度免疫测定法等。由于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 简称ELISA)具有灵敏性、特异性高,且方便、快速、安全、成本低廉的特点,而日益被广泛应用于植物激素测定。目前,几大类植物激素IAA,ABA, GA3、GA4、iPA、ZR、DHZR等都建立了相应的ELISA方法并有试剂盒出售。 植物激素的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固相载体上包被抗体(直接法),另一种是包被抗原(间接法)。 直接法利用游离抗原和酶标抗原与吸附的抗体进行竞争。间接法利用游离抗原和吸附抗原与游离抗体进行竞争。 间接法的原理可用下式表示: Ab+H+HP=AbH+AbHP 其中Ab表示抗体,H表示游离激素,HP表示吸附在板上的激素-蛋白质复合物。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当该反应体系中Ab及HP的量确定时,游离H越多,结合物AbH形成的就越多,而AbHP形成的就越少,即结合在板上的抗体就越少,通过酶标二抗检测结合物AbHP的多少,就可以确定游离H量的多少。 材料、试剂及设备 1 材料 各种新鲜植物材料 2 仪器设备 研钵,冷冻离心机,台式快速离心浓缩干燥器或氮气吹干装置,酶联免疫分光光度计,吸水纸,恒温箱,冰箱,酶标板(40孔或96孔),可调微量液体加样器(10μl,40μl,200μl,1000μl),带盖瓷盘(内铺湿纱布)。 3 试剂 (1) 磷酸盐缓冲液(PBS):称取8.0g NaCl, 0.2g KH2PO4 , 2.96g Na2HPO4 ·12H2O,用量筒加1 000 ml蒸馏水,pH为7.5。 (2) 样品稀释液:500 ml PBS中加0.5 ml Tween-20,0.5g明胶(稍加热溶解)。 (3) 底物缓冲液:称取5.10g C6H8O7·H2O(柠檬酸), 18.43g Na2HPO4·12H2O,用量筒加1 000ml 蒸馏水,再加1 ml Tween-20,pH为5.0。 (4) 洗涤液:1000ml PBS加1mlTween-20。 (5) 终止液:2mol/L H2SO4。 (6)提取液:80%甲醇,内含1 mmol/L BHT(二叔丁基对甲苯酚,为抗氧化剂,先用甲醇溶解BHT,再配成80%的浓度))。 操作步骤 1.样品中激素的提取 (1)称取0.5-1.0g新鲜植物材料(若取样后材料不能马上测定,用液氮速冻半小时后,保存在-20℃的冰箱中),加2ml样品提取液,在冰浴下研磨成匀浆,转入10ml试管,再用2ml提取液分次将研钵冲洗干净,一并转入试管中,摇匀后放置在4℃冰箱中。 (2)4℃下提取4h,3500转/min离心8min, 取上清液。沉淀中加1ml提取液,搅匀,置4℃下再提

生物化学答案

第一章 三、简答题 1、写出a-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并根据其结构通式说明其结构上的共同特点。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共有20种,除甘氨酸(无手性C原子)外都是L型氨基酸,就是都有一个不对称C原子,具有旋光性。羧基和氨基连在同一个C原子上,另外两个键分别连一个H和R基团。脯氨酸是亚氨基酸。 2、在PH6.0时,对Gly,Ala,Glu,Lys,Leu和His混合电泳,哪些氨基酸移向正极?哪些移向负极?哪些不移动或接近原点? 3、什么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其生物功能有何关系? 答:RNASE是一种水解RNA的酶,由12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肽链蛋白质,其中含有4个链二硫键。整个分子折叠成球形的天然构象。高浓度脲会破坏肽链中的次级键。巯基乙醇可还原二硫键。因此用脲和巯基乙醇处理RNaSe;蛋白质三维构象破坏,肽链去折叠成松散肽链,活性丧失。淡一级结构并未变化。除去脲和巯基乙醇,并经氧化形成二硫键。RNaSe重新折叠,活性逐渐恢复。由此看来,在一级结构未改变的状况下,其生物功能仍旧发生变化,说明是蛋白质的高级结构决定了蛋白质的功能。 (1)一级结构的变异与分子病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与生物功能密切相关,一级结构的变化往往导致蛋白质生物功能的变化。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其病因是血红蛋白基因中的一个核苷酸的突变导致该蛋白分子中β-链第6位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这个一级结构上的细微差别使患者的血红蛋白分子容易发生凝聚,导致红细胞变成镰刀状,容易破裂引起贫血,即血红蛋白的功能发生了变化。 (2)一级结构与生物进化同源蛋白质中有许多位置的氨基酸是相同的,而其它氨基酸差异较大。如比较不同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一级结构,发现与人类亲缘关系接近,其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远差异越大。 4、以细胞色素C为例简述蛋白质一级结构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一级结构与生物进化同源蛋白质中有许多位置的氨基酸是相同的,而其它氨基酸差异较大。如比较不同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一级结构,发现与人类亲缘关系接近,其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远差异越大。 5、试述维系蛋白质空间结构的作用力。 6、血红蛋白有什么功能?它的四级结构是什么样的?肌红蛋白有四级结构吗?简述其三级

上海交大 中文翻译 生物化学课本:第17章-柠檬酸循环

第17章柠檬酸循环 环形交叉路,或者转盘,是有助于交通流动的中心。柠檬酸循环是细胞氧化碳原子的生化反应流中心。碳燃料以乙酰辅酶A的形式加入生化反应流中心,柠檬酸循环也是生物合成的前体。[(以上)Chris Warren/International Stock.] 概要 17.1 丙酮酸脱氢酶联结糖酵解途径和柠檬酸循环 17.2 柠檬酸循环氧化2-C单位 17.3 柠檬酸循环及其调控 17.4 柠檬酸循环提供生物合成的原料 17.5 乙醛酸循环使植物和细菌也能利用乙酸盐生长 葡萄糖经过厌氧的糖酵解途径代谢生成丙酮酸,只能得到一小部分的ATP。葡萄糖的 1

大部分的ATP是耗氧代谢途径产生的。耗氧代谢途径能够将糖酵解产物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这一氧化作用由一系列反应(即柠檬酸循环,或称为三羧酸(TCA)循环、或Krebs 循环)完成。柠檬酸循环是能源分子——碳水化合物、脂肪酸、和氨基酸氧化过程最后的共同途径。大部分能源分子被加工成乙酰辅酶A的形式,进入三羧酸循环。 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经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被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柠檬酸循环在真核生物中的线粒体里进行(图17.1),而糖酵解反应在细胞质中进行。 乙酰辅酶A 2

3 图17.1 线粒体。电子显微镜图片清晰地显示线粒体的双膜结构。线粒体内膜有很多内陷,这些内陷称为嵴。丙酮酸的氧化脱羧和柠檬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进行。[(左)Omikron/图片研究者] 柠檬酸循环捕获高能电子 柠檬酸循环是细胞的代谢中心。任何分子被转化成乙酰辅酶A 或三羧酸循环的其他组分就可以进行有氧代谢。这个循环也为许多生物分子(如氨基酸、核苷酸碱基、卜啉)的合成原料。草酰乙酸(柠檬酸循环的组分之一)也是葡萄糖合成的原料。 在燃料分子转化成ATP 过程中三羧酸循环起什么作用?我们知道燃料分子是可以被氧化(即失去电子)的碳化物(第15章)。柠檬酸循环含有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导致乙酰基被氧化成两个CO 2。此氧化产生的高能电子用来驱动ATP 的合成。柠檬酸循环的功能是捕获碳燃料的高能电子。 图17.2显示柠檬酸循环的总况。草酰乙酸(四碳化合物)与乙酰基缩合形成六碳原子的三羧酸。这个六碳化合物连续丢失两分子CO 2,与此同时两次释放高能电子,形成四碳化合物。这个四碳化合物被进一步加工,又生成草酰乙酸,启动新一轮三羧酸循环。乙酰基(二碳单位)进入柠檬酸循环后被转化成两分子CO 2。

生物化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1. 举例说明化学与生物化学之间的关系。 提示:生物化学是应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生命现象,在分子水平上解释和阐明生命现象化学本质的一门学科. 化学和生物化学关系密切,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和相互融合。一方面,生物化学的发展 依赖于化学理论和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生物化学的发展又推动着化学学科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举例:略。 2.试解释生物大分子和小分子化合物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提示:生物大分子一般由结构比较简单的小分子,即结构单元分子组合而成,通常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常见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脂类和糖类。 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化合物相同之处在丁: 1) 共价键是维系它们结构的最主要的键; 2)有一定的立休形象和空间大小; 3)化学和|物理性质主要决定于分子中存在的官能团。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化合物不同之处在于: (1) 生物大分子的分子量要比小分子化合物大得多,分子的粒径大小差异很大; (2) 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婴复杂得多,维系空间结构 的力主要是各种非共价作用力; (3) 生物大分子特征的空间结构使其具有小分子化合物所不 具有的专性识别和结合位点,这些位点通过与相应的配体特异性结合,能形成超分子,这种特性是许多重要生理现象的分子基础。 3. 生物大分子的手性特征有何意义? 提示:生物大分子都是手性分子,这种结构特点在生物大分子的分子识别及其特殊的生理功能方面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 (1) 分子识别是产生生理现象的重要基础,特异性识别对于 产生特定生物效应出关重要; (2) 生物大分了通过特征的三维手性空间环境能特异性识别前 手性的小分子配体,产生专一性的相互作用。 4.指出取代物的构型: 6.举例说明分子识别的概念及其意义。 提示: :分子识别是指分子间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相互作用,如tRNA分子与氨酰tRNA合成醉的相互作用,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分子识别是生命体产生各种生理现象的化学本质,是保证生命活动有序地进行的分子基础。 7. 什么是超分子?说明拆分超分子的方法和原理。 提示:在生物化学领域中,超分子是指生物分子问或生物分子与配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和识别所形成的复合物。超分子的形成过程就是非共价键缔合的过程,是可逆的过程。该过程受介质极性和休系温度的影响,由于缔合是放热的过程,所以当介质极性增大和体系温度升高时,超分子就会被拆分。另外,强酸或强碱环境也可使这种非共价键作用遭到破坏,从而将超分子拆分。 8.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示: (1) 缓冲溶液总浓度:缓冲溶液的总浓度越大,溶液中所含的抗酸抗碱成分越多,缓 冲能力越强。(2) 缓冲比:对于同-缓冲休系的各缓冲溶液,当缓冲溶液的总浓度一定时,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随缓冲比的改变而改变。

上海交大 中文翻译 生物化学课本:第19章 光合成系统的光反应

第19章:光合成的光反应 叶绿体(左边)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叶绿体的高能电子经过两个光系统(右边)运输。在这个转运过程使还原能力达到最大值,同时合成ATP。ATP的合成方式与线粒体类似。但是,与线粒体电子转移方式不同,叶绿体电子的能量来自光能。 1

基本上生物系统所用的所有能量都来自光合成过程所摄取的太阳能量。光合成的基本化学方程式很简单。水和CO2结合形成碳水化合物和O2。 CO2 + H2O (CH2O)+ H2O 在这个方程式中,(CH2O)表示碳水化合物,主要是蔗糖和淀粉。光合成机制复杂,有很多蛋白质和小分子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成在叶绿体内进行(图19.1)。叶绿体的色素分子(称为叶绿素,chlorophyl) 捕获光能。捕获的能量将一些电子激发到更高的能量状态。实际上光用来制造还原势能。 2

图19.1 菠菜(spinach)叶的叶绿素的 电镜图谱。类囊体(thylakoid)膜堆 经过一系列反应(通常称为光反应,,因为这些反应需要光),被 激活的电子用来制造NADPH和ATP。随后,光反应形成的NADPH 和ATP还原CO2,用一系列反应(通常称为Calvin循环)将二氧化 碳转化成3-磷酸甘油酸。在20章讨论Calvin循环。光合成储存的 能量巨大,每年地球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达到4.2 ×1017 kJ,相当 于1010吨碳转化成糖和其它形式的生命物质。 如同其它动物,我们也许很容易忽略光合成对我们生物圈的最重 3

要性。光合成是所有碳化物和所有氧气的来源。这些氧气使地球产生有氧代谢生物成为可能。 光合成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光合成的光反应非常类似于氧化磷酸化。两者之间相同之处在于:(1)高能电子也是在电子传递链中传递产生质子驱动力,驱动ATP合成酶作用;(2)光合磷酸化过程中,电子能够直接将NADP+还原成NADPH。 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途径之间的主要差别在于高能电子的来源。氧化磷酸化的高能电子来自碳化物氧化成CO2。而光合磷酸化过程中,电子被光子能量激发成能量更高的电子(图19.2)。在捕获光能的复合体中,从一个叶绿素分子到达另一个叶绿素分子进行的电子激发,直到激发能量被具有特定性质的叶绿素捕获。在这样的反应中心,激发电子的能量被转化成具有还原能力的电子。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