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画创作过程与分析

水彩画创作过程与分析
水彩画创作过程与分析

第三章、艺术创作的过程/第一节、创作素材的搜集与整理

一、通过速写搜集素材

速写。顾名思义是一种快速的写生方法。速写是中国原创词汇,属于素描的一种。速写同素描一样,不但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一种独

立的艺术形式。这种独立形式的确立,是欧洲18

世纪以后的事情,在这以前,速写只是画家创作的

准备阶段和记录手段。在中国素描和中国白描结合

产生独特的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造型方法。

速写对绘画工具的要求不是很严格,一般来说

能在材料表面留下痕迹的工具都可以用来画速写,

比如我们常用的铅笔、钢笔、圆珠、碳铅笔、木炭

条、毛笔等等。

速写的作用

对于初学者来说,速写是一项训练造型综合能

力的方法,是我们在素描中所提倡的整体意识的应

用和发展。速写的这种综合性,主要受限于速写作

画时间的短暂,这种短暂又受限于速写对象的活动

特点。因为速写是以运动中的物体为主要描写对

象,画者在没有

充足的时间进行分析和思考的情况下,必然以一种简约的

综合方式来表现。

★速写能培养我们敏锐的观察能力,使我们善于捕

捉生活中美好的瞬间。

★速写能培养我们的绘画概括能力,使我们能在短

暂的时间内画出对象的特征。

★速写能为创作收集大量素材,好的速写本身就是

一幅完美的艺术品。

★速写能提高我们对形象的记忆能力和默写能力。

★速写能探索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绘画风格。

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速写是一种学习用简化形式综

合表现运动物体造型的绘画基础课程。

速写对于绘画创作者来说,速写是感受生活、记录感

受的方式。速写使这些感受和想象形象化、具体化。速写是由造型训练走向造型创作的必然途径。经常练习速写,能使我们迅速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熟练地画出人物和各种动物的动态和神态,对创作构图安排和情节内容的组织会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绘画创作者来说,速写是感受生活、记录感受的方式。速写使这些感受和想象形象化、具体化。速写是由造型训练走向造型创作的必然途径。

动态速写技术是画家成熟的标志。人体的动态速写要求画者不但要具备较高的造型能力和整体意识,还要具有敏锐的感受能力和熟练运用解剖知识的经验。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说,动态速写的学习要放在基础训练完成以后,相反我们应该在基础素描训练的同时进行动态速写练习。在欧洲,人物速写被当作主要的造型训练手段,现在国内有些地方从儿童阶段就开始培养人物速写的能力,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动态速写与静态速写有很大不同,在随时变化的对象中,你无法用反复观察的方法捕捉对象,也无法用事先准备好的方法表现对象,动态速写依靠的是对对象动作变化过程中动态

的“选定”和对选定动作的感受和记忆。“选定”是动态速写特

有的技术。选定是指画者对活动的对象瞬间动作的特定选

择,也就是速写者面对自由活动的对象人物,在对象一系

列动作中选择最有造型意义的瞬间动态。动态速写动作的

选定该符合两个条件,一个是选定的动作要有“造型性”;

另一个是动态要具有美感,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比方说,

我们在选定一个人跑步动作时,要选定最能体现速度、力

量和矫健意味的动态,也就是腿部跨度最大、手臂摆动幅

度最大的动态,假如我们选择了手脚重叠时的动态,画出

后的效果就会像是走路而不是跑步了。对选定动态的感受

和记忆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个一次性过程,而不像素描

那样可以多次反复地进行。这种一次性记忆必须是感受性

的,如果失去了感受性的记忆,我们所画出的动作可能会

流于公式化、概念化。只有凭借对特定动作感受的特殊性,再辅之以对人体解剖知识的了解我们才有可能画出诸如疯狂的跑或悠闲的跑等等避免雷同的作品。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仅靠瞬间的观察来完成一幅特定动态速写作品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必须依靠对这个特定动作的一般性经验和相关知识记忆补充,才能完整地完成作品。

二、通过写生搜集素材

写生是直接面对对象进行描绘的一种绘画方法,基本有“风景写生”、“静物写生”和“人像写生”等多种根据描绘对象不

同的分类。一般写生不作为成品

绘画,只是为作品搜集素材,但

逐渐发展也有的画家直接用写

生的方法创作,尤其是印象派的

画家,经常利用风景写生,直接

描绘瞬间即逝的光影变化,所以

有时也被称为“外光派画家”。

西方画家非常重视写生,主

要以写生来搜集素材;中国画家则一般主要依靠看

和记忆,有的画家也“临渊摹笔”,但绝大部分古代

画家虽然也强调“师法自然”,但只是饱览名山大川,

回家以后凭记忆下笔。主要也是因为中国绘画工具

不易携带和野外使用。现代的中国画家也重视写

生,应用现代的速写工具搜集素材。写生对描绘细

节和光影变化非常重要,人不可能记住所有这些细

节,经常写生对研究色彩学的规律也非常有启发。

写生也是开始学习绘画时最重要的训练方法。

艺术家如何认识与把握世界,它与视觉艺术形

式紧密相联。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家借助理性

和科学,在绘画领域中进行看的探索,尽力让二维

平面具有三维空间感,发现三维透视画法原理及解

剖学原理,使形与空间的关系获得了高度的和谐,

从而为再现性的美术确立了一种经典样式,特别是

文艺复兴三杰都达到了超凡的技巧造诣和完美的

心灵。眼与手的配合,使理性与情感、现实与理想在绘画作品中获得了完美的统

一。后世无不无时感受到它的强

大影响力。

三、通过照相技术搜集素材

摄影术的发明源于法国风景画家达盖尔用暗箱装置制作"透景画"的实践,从起源角度讲,摄影脱胎于更便捷、更准确

的绘画目的,而且后来居

上。在记录客观真实的功能

上,同属平面视觉艺术的摄

影先天强大于绘画。但当时

的艺术界不屑于把照片的

客观真实作为艺术,普遍认

为摄影是"机器玩意儿",很

多画家虽然利用照片进行

绘画创作,却不愿意承认,

甚至公开加以否认。后期印

旬主义画家高更甚至说:

“……机器一产生,艺术就消亡,我决不相信照相术会有

益一我们。”但这并不妨碍画家把摄影作为绘画的附庸,

在绘画创作中以照片为素材作形象或细节的描绘。库尔

贝于1849年创作了《艺术家的画室》,画中的女裸体像

就是参考一幅照片画面的。

在西方的艺术发展史上,每次的艺术变革除了人文

因素之外,都必然要注入科学的力量,文艺复兴时期是

透视学、解剖学与反神论,这一次是19世纪中叶的摄影

术和20世纪初的“反文化”思潮。任何一种新事物带来的

矛盾都是由于冲击了传统所引起的,摄影术冲击了传统

绘画艺术成为这场变革的导火线。随着摄影“高艺术”风

格的出现,绘画不得不把文艺复兴以来确立的“模仿”原

则让给摄影而另壁蹊径。法国小说家尚弗革里在他所著

的《现实主义》一书中对绘画的模仿功能又有新说:“人对自然的再现永远不是再现,不是模仿,而总是解释。……人根据他的主观存在法则,只能解释这些事物。所以把人当作一件准确的机器,根本就不合适。”诗人波德莱尔更激进地认为,摹写自然的理论是艺术的敌人。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术革命在一定意义上是绘画的革命,从后期印象主义开始,进行的一系列向传统绘画发难的运动,形成了一波又一波流派的叠起,立体主义、野兽派、表现主义……,每一种反叛都是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远离客观真实的模仿。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在这次变革中,现代艺术先驱们创造的新的造型语汇,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以往任何时候所无法比拟的,它改变了现代人的观看方式。有趣的是一开始对古典绘画构成威胁的摄影没有成为美术革命的对立面,而是在其中加入了一个强音,这主要是由于摄影在一开始的“高艺术”风格中遵循的是古典绘画的原则。“高艺术”风格的代表人物O.G.雷兰德用30多张底片拼放而成的《生活的两个方面》,从构图、形式、风格到题材都能看到拉斐尔的《雅典学院》的痕迹。为了达到绘画效果,"高艺术"采取叠印、剪贴与摆布的方法。接下来的“画意摄影”实质上是“高艺术”的“印象派”,为追求模糊朦胧的艺术表现效果,“画意摄影”开始是运用软焦点镜头进行拍摄,布纹纸洗印,后来发展到暗室加工。其间,摄影室甚至用画笑、铅笔、橡

皮在照片画面上加工,特意改变其原有的明暗变化,追求“绘

画”的效果。这些丰富了摄影的表现手法,但它是违背摄影创

作规律的。所以,摄影在走向独立、走向本体位置的道路上,

反叛“高艺术”和“画意摄影”的行动就与绘画的反传统不谋而

合。在20世纪10-20年代前后,绘画与摄影先生产生了“达达

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由于其历史积淀和

创作手法的成熟与多样化,成为每次运动的执牛耳者。但摄影

的加入反过来又影响了绘画,假如没有E.J.马雷用多次曝光拍摄的有关人及各种动物的动体照片的影响,是不可能象杜尚会在1912年画出他的《下楼梯的裸女》,那幅立体主义风格的作品"成为现代艺术的狂热性的一个通俗象征"(《西方现代艺术史》,H.H.阿纳森语)。同年,意大利未来派画家巴拉受摄影的影响创作了多条尾巴和多条腿的"狗的动态"的作品。另一方面,摄影在斯蒂格里茨(Alfred Stieglitz)影响下形成的"写实摄影"中,逐渐确立了独立的价值。

三、通过照相技术搜集素材

绘画与摄影经历了:绘画视摄影为其附庸——摄影以绘画为范本——绘画向摄影学习——绘画和摄影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

绘画创作中两种运用照片的方法

(1)传统意义上的照片素材早在摄

影术发明初期,德拉克洛瓦、柯罗、德加、

塞尚、劳特累克等大师都曾利用过照片进

行绘画创作。德拉克洛瓦曾请他的朋友拍

摄了一套裸体照片并参考这大照片,画了

许多素描。1854年3月7日,在给友人

的一封信中,他这样说:“就我而言。这

么好的一种发明,来得如此之晚,真是遗

憾!……它是自然界中直接进行描绘的具体范例,而对自然界,我们了解得太不够了。”照相机替代了人时刻画对物象的观察和描绘,并且可以获得比肉眼直接观看更准确、更具体的效果,使用起来方便,这是许多画家采用照片素材的原因。美国照相写实主义画家克洛斯在谈到他为何使用照片作画时说:“……我想到画照片,这并不是希望自己的绘画同摄影一样,而是觉得照片用起来方便,只有通过照片,我才能捕捉有趣的形式","我们只有通过照片才能得知模糊朦胧的效果。照片能把朦胧效果记录下来。照相机能够记录这些肉眼很难以把握的现象,也提供了一些难以处理的信息。”传统意义上的绘画,包括架上油画、版画、甚至传统的中国画也在借助照片素材进行创作。有人推测17世纪荷兰画家维米尔在其创作中经常借助某种带透镜的机械装置来观察物象,并依赖此法创作了他的点彩手法,这种点彩法表现出的光斑与摄影的某种效果即不在焦点上物象发虚,受光的部分出现光斑非常相似。不难想象如果维米尔生活在1839年后会省多少事。

但是,照片素材带来负面影响的问题出现了,一些画家依赖照片,缺乏对生活的休验。就写生素材和照片素材的产生过程而言,两者有许多不同点:首先,画家通过写生方式记录下来的形象是因人而异、经过个体选择的,而镜头记录下来的是物象的原始状态。其二,注重主观感受的画家更相信“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明·王履《华山图序》)的道理,认为用照片素材进行创作其感受是表层的。其三,写生时,信息的来源是多方面的,除了被描绘对象提供的信息之外,人处在一个较大的空间中,画外的信息会使被画对象提供的信息产生质变。别林斯基说:“在一幅伟大画家描绘的肖像中,一个人甚至比银板照相中自己的反影都更像自己些,因为伟大的画

家把隐藏在这个人内部,也许构成这个人的秘密的一切东西,都非常明确地揭示了出来。”这个道理也就是中国画中的"神似"的美学思想。其四,写生素材的物质载体和技术手段也是重要的审美对象,有许多画家,像凡·高和塞尚,是无法区分他们的写生稿和正品创作的。

所以,米勒一方面对他的学生说:“绘画服饰及其他细微东西,照片是很有参考价值的”,一方面又强调“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自然”。问题的关键是“利用”和在多大程度上利用,而不是临摹和依赖。可以认为克洛斯的说法是一家之言,因为他是照相写实主义画家。但事实上,其它风格的画家也在使用照片作画,毕加索就利用照片作画。时事变迁,照片素材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今天的画家像达·芬奇那样为保持《蒙娜丽莎》神秘的微

笑去请一个乐队在画室里伴奏的事情已是不可能的了。

(2)现代观念上的照片素材把照片材料即胶片影像或

加工处理或直接应用于绘画创作的方法始于达达主义的虚

无和消解观念,以及波普艺术运用“综合材料”的浒做法。但

事实上,画家们突出地使用照片主要是出于当代文化深层意

义的考虑。当代社会,摄影应用范围的广度无所不在,深度

涉及物质和精神各个层面,照片具有大众图像最典型的特

征。就像画意派摄影师刻意追求绘画效果向"纯艺术"靠拢一

样,照片所呈现出来的图像文化的时代意义是画家们反过来

献媚摄影的主要原因。德国艺术家格哈特·里希特(Gerhard

Richter)说:“照片是最完美的绘画”。曾经一度苦苦追随绘

画的摄影当年怎么也想象不到今天的画家会如此推崇摄影,

并且在绘画中直接运用照片素材。像美国的安迪·沃霍尔、埃

里克·费谢尔、罗伯特·朗格、德国画家安塞尔·基弗、英国画家吉尔伯特和乔治等一大批画家都直接以照片为范本制作作品。这也正应了毕加索的一句话:艺术上没有创新,有的只是轮回。虽然许多画家对摄影的认识与运用照片作画的目的各有不同,但照片素材已成为其画顼的重要造型语言和表现思想的形态。安迪·沃霍尔在其作品中把照片视为商业文化的标志性因素,他运用丝网作业法,对流行图像进行机械地、重复地加工,消除艺术家的个人手笔,以强调一种非个人的、商业时代千篇一律的冷漠的意图。吉尔伯特和乔治常常拍摄以自己为主题的照片,然后通过对这些照片的剪裁、重新组合、分格着色,制作成绘画作品,在形式上呈现出抽象与具体因素兼容并置的新的视觉感,表现出一种形式上的超现实意味。

/第二节、创作草图

一、创作的草图

创作草图的作画步骤同素描作画步骤基本一样,也要遵循“先大后小”、“先主后次”、

“先直后曲”的方法。

(1)先画边框,也就是先给整幅作品确立了空间范围,边框可以徒手画,正式草图要用尺子完全按照作品的比例来画。

(2)画大结构线。大结构线由贯穿画面的线条和图形组成。例如:户外景的天、地、物的分界线,室内景的墙脚、门窗、人物的透视线和动态线,单个或组合人物构成的几何形等。

(3)调整大结构线。大结构线不但要表现物体的形状和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表现作品的内容和样式。图形在画面中的心理表现作用,对作品内容的表现非常重要。正三角形在心理上表示稳定,斜三角表示运动,矩形表示静止,圆形表示循环。要根据这些形式的表现特点,调整画面的结构线,以传达作者的创作意图。特别是要调整图形与底形的关系,注意两者大小、多少、形状、位置的关系,以获得美感的构图形式。

(4)确定构图的具体形式。在构图框架调整完成以后,要将具体的人物、道具、场景安排在框架内。在处理局部形式时,局部的线条也要按照整体结构和创作意图的要求进行加强或概括,使画面统一在大的结构中。

(5)调整局部,加强构图形式的变化与统一。在构图形式确定以后,局部形象要根据作品内容和形式的需要,进行改动或添加,其目的是使作品既有丰富的局部变化,又有整体结构上的统一。

(6)运用色调的手段,达到构图的平衡。色调是加强构图表现的重要手段,利用色调的明暗、冷暖对比和调和的手段,可以使构图更充实、更完整。

构图在其中的作用,要远远的大于细节刻画的作用,因此,要努力学好和掌握好创作的构图方法。

二、创作草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主题不突出,内容分散。这种错误经常表现为:画面中出现两种主次不分的情节或情节内容含糊不清。优秀的作品不但要使观者看懂作品的内容,还应当使作品感染观者。艺术创作应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要使画面中的一切形式服从作品的主题。

纠正方法:设定一个主要情节或人物,让次要部分围绕主要情节来发展。加大主要部分尺寸,去掉不必要的道具,注意背景的衬托作用,用明暗和色彩对比突出画面主题。

(2)题材简单,情节无新意。这种错误经常表现为画面情节概念化,艺术创作要求作

品的题材要具有典型性,但不能概念化。好的典型性情节是用生活中独特的情节表现出来的。好的创作作品,要有新的构思立意,既要通俗易懂,又要出奇制胜。要求熟悉生活,对生活有自己独特的观察、思考的角度。如果对生活缺少感受,不能深刻理解,就会产生表现平淡的问题。

纠正方法:思考的范围要宽,要表现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平时要坚持速写、默写训练,注意对生活中有创作价值事件的收集。

(3)画面不饱满,表现无主次。有的创作草图画面中的局部都很完整,但是没有主次、前后区别,所以画面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像是某一件作品的片断。

纠正办法:要区别作品的主、次要形式之间的大小、形状、位置、繁简、色调等形式,适当增加前后物体的遮挡,也要区别遮挡部分的大小和形状。明确作品中的主形,加大主次形之间的对比,同时也要注意加大主次形之间的联系,使两者形成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

(4)构图不得当,画面无结构。这类问题的表现形式有:①作品中的物体过于集中或过于偏离画面中心。②物体的连接过于平行或过于垂直。③作品的边框缺乏与物体之间的联系。④画中的背景缺乏组织,起不到烘托主题的作用。⑤画中的道具缺乏合理的安排,对作品的表现作用不大。

纠正方法:将画面按照构图的要求,注意不同形之间的大小、形状、位置之间的变化;注意背景与人物的穿插关系,注意道具在画面中的点缀、调节作用。

(5)表现手段简单,形象缺少加工。这类问题是因为的创作经验少,把创作当作一般草图或当作一般写生来完成。在线条处理上过于单一,在色调的处理上过于追求写实造成的。

纠正方法:在构图确定后,人物的刻画少使用直线条,增加线形的变化,增加疏密的对比。色调的处理,不能仅考虑单个形象的表现,而应当从突出主题形象、建立主次关系、增强画面结构等多方面来考虑。

创作草图,是对造型技术的应用和艺术修养、形象思维方面能力的检验。画好创作草图的前提条件,是拥有速写、默写的基础,对绘画的发展历史和作品的样式有所了解。创作草图的关键是主题与构图。主题要明确,构图要严谨,两者的关系要统一。作品的形象要典型、生动。画面的效果要强烈、完整。如果具备了以上条件,掌握了以上的要领。

色彩对表现创作思想非常重要,用得好可以加强作品草图的表现,色彩的表现主要依靠色彩的对比手段。色彩的对比手段有明度对比、纯度对比、饱和度对比、色相对比、补色对比、冷暖对比等。色彩的色调运用应该与构图的样式相协调,对称式构图应以色彩调和的“统调”表现为主,要注意画面主要部分与次要部分的色彩协调。色彩是作品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最能打动人的视觉的形式因素。但是,要注意创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形体,不要在画色彩时破坏了形体的准确性。

第三节、作品的绘制(以水彩画创作为例)

一、构图

水彩画创作的方法与步骤包括如何进行构图,如何进

行人物及景物的选择,画素描稿,画色彩稿和落幅创作等五个

大的方面。

构图是画家在创作中对构思、主题、形象进行表现的一个

重要步骤,是创作草图的延续,是水彩画创作中把构成画面所

需的形象与素材进行整体布局和统筹安排的艺术,是创作中将

画面各部分通过组合、配置、对比和在有限的平面框架内对所

要表现的物体、空间进行组织并构成画面的特殊形式,是体现

水彩画家创作意图和创作思想的手段。总而言之,构图是指如

何把人、景、物等最合理地安排在画幅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表现创作意图的全部手段的总和。

构图通常被称为“章法”、“布局”,亦称“经营位置”、“置陈布势”、“结体”和“锁笔”等等。在水彩画创作中,水彩画家利用视觉要素在水彩纸上按照一定的空间把物体组织起来,将诉诸视觉的点、线、面、水、色、形态、明暗、光影等进行有序的组合。水彩画家借助于水彩的语言通过主题展示给观众,因此,在水彩画的创作中,创作主题和思想及其表现手段要比构图更先考虑。构图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是作品全部绘画语言的组织方式。构图以将内容通过形式结构的布置而得到恰当表现为原则的,只有主题和形式得到统一时,才能产生更加完美的构图。构图的任务在于尽最大的可能阐明画家的构思,正如米勒所说的那样:构图就是把一个人的思想传递给别人的艺术。

构图有一定的规律。即把画家所要表现的主题以及与主题有关联的所有物体、道具和空间放置在一起而产生某种艺术形式,这里包含着阐明、强调、浓缩、隔离、增添、删减、后加、利用、选择以及抵制等理念,而且还包括了概念、

主观意识等,这是构图中不可缺少的过程。

画家在确定了一个主题之后,首先必须研究有关

如何表达这个主题和突出这个主题的问题。深入探

求一个主题,意味着从各个方面去思考它一一主体的

确定、主体的大小、主体的角度、主体如何说明主题、

其他客体如何来为主体服务、明暗布局如何、色彩布

局如何等,意味着采取何种表达形式更能表现主题这些关键因素。

画家对构图原理的探讨往往是从有关的秩序这个角度来进行的,认为画面构成有一种秩

序。古代希腊人认为黄金长方形(黄金分割)

代表着数字规律的美,把黄金率定为一切构

图的基本法则。认为美与和谐是由秩序而产

生的,正如莫罗所说:“秩序”与“协调”是互

相联系的。他断言一幅画在根本上是很有秩

序的,有秩序的组织画面才能成其为构图。

“秩序”是指每一样东西都被安置在合适的

位置上,其结果是清晰、单纯,普桑把这种

秩序称之为“适合性”。无论是适合、秩序、

和谐,都包含在通常所说的“多样统一”这一构图的根本规律中,这也是绘画在技法表现中的根本原则。绘画创作中所有要表现的东西,都是从对立统一这一基本法则出发的,也是对应、均衡等原理的基础。

绘画构图中的秩序包含对称、比率、节奏三个方面的因素。

所谓对称,是美学的形式原理之一。对称是指构图中所有出现的物体在画面产生的黑白、比例、线条、明暗、色彩等重量的平衡。对称一词源于希腊语的Symmetros,原意是指同时被计量的意思,即是说两个以上的部分务必被一个单位完全除尽。在绘画中,对称指某一构成元素都可以与另一相应的构成元素有所呼应。

对称构图是人类在绘画,同时也包括建筑等艺术活动中最早认识的布局形式之一,汪晓曙的水彩画《一个世纪始与末的对话》就是对称构图的一个范例。对称构图给人一种稳定、严肃、庄重的感觉,这种构图形式我们称之为左右对称,实际上就是两偶对称。在这种构图中,还有一种形式是左、中、右三组物体的构图,这种对称宾主关系十分明确,主要物体往

往是放在正中央。如叶献民的水彩画《瑶寨

新村》那样,中间一组人物又分开两边对称,

但画家在这种对称中追求画面各种人物不

同的动态变化,以此打破由于过分对称而使

画面显得呆板的现象。因此,绘画中的左右

对称,绝不是数的对称,而只是一种视觉与

比重上的均衡。

另外一种对称是画面中心造型的对称,

这种对称是相对左右对称存在的。杜玉华的《凉山汉子》比较有代表意义。画家把凉山汉子放在画面中间,左右安排几只小羊,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布局,使得主体更加突出和稳定。这种构图在我国古代绘画中也用得比较多,但比较注意其中的变化。清邹一桂在《小山画谱》中就曾经介绍过这种章法:“布置之法,势如勾股。上宜空天,下宜留地,或左一右二,或上奇下偶,约以三出。”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对称关系的体现,即形成三角形的布局,打破绝对对称均衡而又有交错变化之势。潘天寿先生在绘画创作的实践中也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构图中以不等边三角形来表现主客体,才有疏密关系,才有远近距离感。”

对称构图最应注意的就是在稳定中求变化,在和谐中求运动。正如中国画论中强调的开合关系:“开”是矛盾的展开,即“开局”;“合”是矛盾的统一,即“收局”,如同文章的起承转

合。如沈宗骞的《荠舟学画编》所叙:“折开则逐物

有致,合拢则通体联络。”郑绩在《梦幻居画学简明》

中也提出:“凡布景起伏处宜平淡,至中幅乃开局面。

有分有合,一幅之布局固然,一笔之运用亦然。”

比率是指比例相互分割后的数量关系。古希腊人

在进行艺术欣赏和评价绘画作品时,认为美只有在整

体与各部分的比例配合中符合某种规律才能成立,断

言美的主要方面在于“造型”,追求一种人为的符合视

觉平衡的形式,遵循一种“数的秩序”。因此,出现了有关“寓变化于整齐”或“在杂乱中见整一”的原则。毕达哥拉斯学派便应用这个原则发现了

“黄金分割”的最美、最和谐的比例,即是指在线或者面的比例中,以1:0.618之比是最为完美的。更突出的是他们研究出的黄金长方形,如果按照宽的长度截去一半,余下的一半仍然是黄金长方形,在这个新的黄金长方形中,再按照它的宽截去一半,余下的也仍然是一个黄金长方形,这一过程可以无限循环下去。自古希腊以后,无数画家在他们的创作中都运用着“黄金分割”这种比率。达·芬奇的不朽之作《蒙娜丽莎》就是按照“黄金分割”的比例来进行构图的。黄亚奇的作品《祈盼》也较好地运用了“黄金分割”来进行布局:作品的外框就是一个黄金比;中心人物处理在画面的黄金点上;安排左右人群时,人物所占画的长度比例正好是以画框高的黄金比来确定的,还有视平线也是安排在画面的黄金点上,决定前景人物上部界限,然后将所有人物都安排在左右对折以后的两个正方形之中,完全利用黄金比来完成作品布局。

在我国传统画论中,这种布局也在很早以前被提出,民间艺人常常把这种章法称之为“画分三截”。他们认为一幅画应分中、下、上来求生意,生意虽无一定格,其中却有至诚之理。

明朝画家唐寅的《孟蜀宫伎图》中,就表明画家在这方面有所领悟。虽然唐寅并不知道有关“黄金分割”的理论,但在构图布局中却运用得十分自如,

与“黄金分割”的理论是异曲同工。《孟蜀宫伎图》是一幅表现宫

伎的仕女画,画家把四个宫伎放在画的中下部分,人物的大小

在画面的高度比例正好是1:0.6左右,四个人物的身宽与人物

间的距离也正好是这个比例,题款的宽也正好是落在画宽的“黄

金分割”处。可见,“黄金分割”比率之美是所有中外画家在构

图中不约而同的追求。

节奏在布局中是指一种有秩序的、有运动感的形式,它为

画家提供了一种有规律的格局。自然界中所显示的一切运动规

律都和节奏有关,现就有关构图中的节奏关系进行论述。

构图中的节奏是指画家进行画面布局时,物体与物体之间

的排列规律,这种排列要符合一定的节奏关系。以汪晓曙的《西

风烈》为例,在这幅人物群像中,画家对人物排列与组合是按

照一定的节奏关系来进行布局的:将一个藏族姑娘安排在画面

的右侧,其他人物的造型是按照一种有规律的放射状产生节奏关系的。如果没有这种有节奏的安排,画面势必会支离破碎,产生混乱的感觉,而且不易突出主要人物。同时,作者通过这种布局达到了作品中表现的正在行进中的运动感。

各种物体在画面布局中要有一定的疏密、聚散等律动规律,但又不能相等距离地重复,否则容易造成呆板和平淡的感觉。所以要注意虚实并举,这其中包括多少、轻重、浓淡、繁简等内容。李成在《画山水诀》中强调:“稠叠而不崩塞,实里求虚;简淡而恐成孤,虚中求实。”沈宗骞在《荠舟学画编》中认为:“疏密相生相应,浓淡相间而相成。”潘天寿先生也在《听天阁画主谈随笔》中说:“画事之布置,极重疏密虚实四字,能疏密,能虚实,即能空灵变化于景外矣。”所以处理节奏过程中要明确这个道理,有虚才能显出实的自然生趣。中国画中颇讲究“计白当黑”,包世臣在《艺舟双辑》中说:“常计白以当黑,奇趣及出。”包世臣这话虽然是指书论,但对绘画也很适合。画中的空,不是虚无,更非真空,而是画中之画,也所谓是画外之画,空白也是处理节奏的手段和方法之一。

二、形象塑造

在水彩画创作中,形象是指在画面上表现的一切可视的、画家所创造的形象,包括人物、动物、风景、道具等,但并不单指人物的形象。在一般的主题性创作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最为重要的方面。但在作品中出现的一切形象,从艺术创作而言,是指经过加工、提炼的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是艺术区别于科学的一种反映现实的特殊手段。艺术形象是根据现实生活中

各种现象加以选择、综合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审美

意义的具体生动的形象,艺术形象的创造与艺术家的立场、观点

和生活经历、修养有比较直接的关系,艺术家创造形象是受艺术

家的世界观、艺术观所制约的,绘画形象当然也同样存在这种关

系,只是与其他艺术门类在形式上有所区别,绘画形象是通过色

彩、线条、明暗等绘画语言来组成的,具有很强的直观性。

所谓的绘画形象,就是画家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写生、记忆和

想象,经艺术处理而塑造出来的可视的艺术形象。绘画形象是通

过画家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形象记忆并经画家形象思维之后,运用

绘画语言进行塑造而产生的。所谓的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

物在大脑中重现的形象的记忆。而形象思维也称艺术思维,是指画家在观察生活、收集创作素材、塑造绘画艺术形象等整个创作过程中所进行的主要的思维活动和思维方式。

形象思维也是思维的一种。它遵循认识论的一般规律,即通过实践由感性阶段发展到理性阶段,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但形象思维又有其特殊的方面,它一般不脱离具体的形象,只是思维中舍弃那些纯粹偶然的、次要的、表面的东西。因此,它与逻辑思维并非互相排斥,而是相辅相成。绘画思维是画家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入观察、体验、分析、研究之后,凭借种种具体的感性材料,通过想象、联想和幻想,伴随着强烈的感情和鲜明的态度,运用集中概括的方法,塑造出完整而富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以表达画家的思想、观点和审美情趣。因此,绘画创作中所进行的思维是受画家世界观指导和支配的,并受其对社会生活理解程度的约束,艺术修养与创作经验对正确运用形象思维具有

积极作用。

事物通过感官而进入人的大脑,记忆将它们保存起

来,想象又将它们加以组合,古希腊人称艺术为“记忆的

女儿”

伏尔泰认为:“想象这种天赋也许是我们借以构成观

念甚至是最抽象的观念的惟一工具。”他把想象分成两

种,一种是简单地保存对事物的印象,另一种是将这些

想象千变万化地进行排列组合。第一种对我们的绘画创

作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它是消极的想象,而后一种被称

之为积极想象的东西是绘画形象思维中十分有用的。

积极想象把思考、组合与记忆结合起来,把彼此不

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把混合在一起的事物分离开,将它们加以组合,加以修改。但想象

作为一种组合和分离,至少为画家聚集了许多的信息,通过这种信息,画家才有可能对形象产生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和认识,由此将它上升为艺术的想象和创造性的想象。当然,想象不能脱离记忆,是把记忆所储存的表象信息当作一种用来创造形象的材料。

想象要和敏锐的判断力一道才能发挥作用。它们不停组合记忆中的表象信息,纠正记忆中的错误,塑造出画家所需要的艺术形象。正是凭借这种想象,画家才能创造出他所要表现的人物,赋予他的人物以个性和激情,塑造出他的人物的表情与动态,将想象铺展开来,然后酝酿组合形象的办法。

绘画形象是由各个细节组织而成的,这在积极想象机能中能得到很多的启示。细节的想象不断把人们最喜爱的东西,即新奇的事物呈现在画家的眼前,使之任意地组合。在绘画中,细节、对外貌的想象,应该处于统治地位。所谓的塑造,就是通过细节组合而形成整体形象的过程。

强调想象,目的在于抵制自然的抄

袭,因为真实形象和艺术形象是完全不

同的两个概念,就像摄影师拍出的照片

和画家创作出来的作品一样,哪怕是同

一个人物,同一种角度,同一种表情,

但在绘画创作形象的深层意义上是截然

不同的,这里有一个质的区别。哪怕是

同一个画家一一当然是指真正意义上的

画家,他所临摹的照片与原照片的效果也会完全不同。区别在于照片是利用外形、光影、色彩来复制人物,而绘画则有一个酿造的过程一一即想象和塑造的过程。如同酒与水在外观上是相同的,但本质上酒就是酒,水就是水。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这其中又涉及到几个方面的因素,即画家对生活的感觉力、画家对绘画语言的把握程度和画家对艺术的理解方式以及画家的艺术修养。

画家首先要具备的是观察和描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按

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准确地表现,且忠实地描绘未被画家心中

的任何热情或情感修改过的状态。虽然这种能力对于画家是

必不可少的,但仅仅在绝对必要和特殊情况下才加以运用,

因为运用这种能力必须把十分活跃的思维力置于被动和服

从外界对象的情况之下,这只是画家的基本功。

其次是感受力。这种能力越敏锐,画家的知觉范围就越

广阔,他也就越能积极地去观察对象,不仅观察其外形,而

且要认真观察和思考其内心。然后是沉思。这种能力可以使

画家熟悉造型、形象、思想和感情,并且可以帮助感受力去

掌握这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再次则是虚构。画家凭借这种

能力可以观察所获得的素材和速写来自由地进行组合和创

造形象,不论如何观察人的表情、动作和外表,产生的形象

和细节总是最能激发画家的想像力,并且总是最能使画家所描述的人物、情感和热情得到充分的发挥。最后是判断。这种能力是决定应该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构图内,在什么程度上把上述几种能力中间的每一种能力都加以运用,致将所有感受到的外部事物的特征、形象、美感、色彩等都加以运用。从而排除毫无价值的东西,减去无关紧要的细节,提取较为重要的特征,集中精力刻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最能表现画家创作意图和最为倾心的美的东西,塑造出完美的绘画形象。

正因如此,要发现这种想象如何区别于形象有清晰回忆是不容易的,同时要发现幻想如何区别于对形象的生动的回忆更不容易,两者都不过是一种记忆的方式而已。

因此,在水彩画创作的形象塑造中,我们把形象分成第一性和第二性。第一性的形象是所要刻画的外部形象,这是原貌的再现,是指“形”,这是水彩画家首先要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和研究的东西。这里面包括了物体的结构、比例、光影和色彩、体积与质感,是有限的、真实的存在,是一种技巧性表现,是画家通过这些来表现其第二性的载体。第二性是指想象所产生的深层认识,是通过第一性进行表现的内在思想。中国画常常是指“神”,它和自觉的意志并存,它的性质和第一性的性质不同,它包括了积极的创造因素,是一种二度创造,是形象的内涵关系。这是水彩画塑造形象的最为重要的东西,也是水彩画异于其再现艺术( 如照相等) 最为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就在于想象、提取和扬弃。

形象的典型性、个性,是构成绘画形象的基础。

形象的典型性,是指艺术形象既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体现了一定社会生活的本质和

规律,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绘画形象的典型性、个性

并不能像文学作品和电影、戏剧等艺术形式那样可以

通过语言的表述、情节的发展和矛盾的冲突进行表

现,而只能通过水彩画形象的表情、动态、质感、色

彩与明暗进行塑造,这种似乎简单而实际上是最为复

杂的表现方式和手段构成了水彩画形象塑造的特殊

形式。

人都是有个性的,由于表现的形式不同,所以往

往产生某些人有个性,某些人没有个性的感觉,这是

因为某些人的个性是体现在语言上,某些人的个性体现在行动上,某些人的个性则体现在精神状态中,其显现的形式不一样。在文学、电影、戏剧中表现个性是比较容易的,因为这类文艺形式本身就具备了空间、时间和语言等表现功能。而水彩画只拥有空间和凝固的一刹那的时间,因此,形象在这里起到最为关键的作用。

下面通过水彩画作品来揭示绘画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和刻画人物性格的。罗克威尔是美国著名的画家,他的作品中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十分生动。罗克威尔的《拉拉队》画的是三个女学生正观看比赛的情节,画家表现了三种不同的女生性格:坐在中间的女生个性外向,紧握双手,睁大眼睛为自己一方鼓气助威;左边的女生性格内向,尽管内心十分紧张,但仍然控制脸上的表情,很沉着镇静;右边的女生是一种好动的性格,画家通过她的手与头的关系,产生较大的动势,她脸上的表情很明显,她正在为自己一方的失败而沮丧。

汪晓曙的《青春岁月》是一幅比较典型的水彩肖像画,这幅作品在人物性格的典型性和个性方面的刻画是成功的。画家为了更好地表现

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的形象,采取了平视的构图,

配合着纯真并富有活力的内心活动的神态,使女

学生的形象独具个性。整个人物形象除了着重刻

画为一个女学生的主要特征之一——脸部的表情

外,衣服刻画得十分细微,突出表现象征这个时

代的牛仔衣。整个肖像鲜明地表现出这是一位有

时代感的青年女学生形象。

朴承浩的水彩画《大风景》把人物一瞬间的

神态,画得大气而又不落俗套。在这个形象中,

少女那种拘束和恬静的个性得到了成功的表现。

她把头转向一边,斯文而自然。

三、水彩画的创作过程

由于水彩画的特殊表现方式,水彩画没有

覆盖性,不允许有过多的大的修改和大的变动,

因此,水彩画在落幅之前,先根据构图绘制一张

比较准确生动的素描稿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

素描稿的绘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画面布局

画面的整体布局是素描稿中必须要认真对待的,在素描稿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的距离,人物与道具之间的前后关系、空间关系、主次关系,必须要做到精确,人物、静物、道具的形、比例、结构一定要到位,甚至包括人物的衣纹处理、人物的表情处理等一些将要表现的细节,都必须在素描稿中比较深入地刻画出来。只有把这些大的关系和细节都处理安排得比较准确后,在以后的落幅和正稿绘制过程中才能避免太多的修改,减少不准确再进行修改的麻烦。当然,在实际创作中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也是不可避免的。

(二) 画面黑、白、灰的安排

一般而言,我们的水彩画创作会比较多地采用明暗的手段来表现,由于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质感、不同的明暗变化、不同的固有色,会出现千变万化的明暗和黑、白、灰关系,这些东西要求在素描稿中有比较明确和肯定的交待,特别是在处理主次关系的过程中,通过明确与黑、白、灰的关系来进行突出主题和突出主体的安排,要做到心中有数,在落幅后不宜作太多的变动。黑、白、灰关系到画面的构成原理,同时也关系到画面的艺术处理,合理地安排好画面黑、白、灰的面积、呼应、均衡和比重,也是一件水彩画作品必不可少的艺术语言之一,因此必须认真对待。

(三) 人物形象

在水彩画正稿的绘制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比较多地注意到画面色彩的处理,水彩画技法的表现和各种水彩特技的处理。如果在素描稿中,对人物形象的处理比较深入和准确,在上正稿时就会轻松许多。素描稿必须把人物的造型、比例、结构,人物的性格、年龄、形象特征和表情等刻画得生动和准确。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对每一个形象要有一个可参照的范本。这就必须通过素描稿来完成,当然在此同时可以选用一些有一定细节的照片和写生稿来辅助完成。在处理人物形象的过程中,要力求把握整体关系,做到虚实有序、明暗有序、层次有序,以利于在画正稿时能比较明确地知道画幅中什么地方虚,什么地方实,什么地方的表现要深入,什么地方进行取舍。

(四) 落幅与画面制作

构思、构图、人物形象确定之后,进行作品的具体制作是水彩画创作成败的关键。

水彩画的创作与写生最大的区别在于两种表现手段是采用完全不同的程序来完成的。一般的水彩画写生,由于它有一个比较真实的对象为

依据,因此可以像其他画种那样,从整体到局部,从

后面画到前面。而水彩画的创作则不同,特别是水彩

画的人物创作,而且是众多人物的创作,则采用得比

较多的方法是局部完成,不可能一气呵成。因此在创

作的绘制过程中要做到胸有成竹,尽管是局部地完

成,但仍然要做到色调的统一,物体空间关系的统一,

表现风格的统一,黑、白、灰安排的统一和光影变化

的统一;要做到既有整体效果又要有细节刻画,在众

多的深入刻画过程中不琐碎、不杂乱、不矛盾。

特别要强调的是,在一幅画中,各种不同的水彩画技法都要有所表现,不同物体的不同肌理都要用水彩的语言来进行处理,什么地方运用什么技法,什么时候采用什么特技,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水彩画的绘制是一个非常理性的过程,千万不能急躁。因为一时的急躁,往往由于某一局部的失败而使得创作前功尽弃,特别是该空白的地方,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强制自己不要过早去画。

另外,水彩画的制作过程仍然是一个创作的过程,既要基本按草图和素描稿来进行安排和表现,但又要时时把握在绘制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来进行调整和随机应变,自始至终保持着对画面的新鲜感,随时修改不足,保留优点,克服出现的问题。

在绘制过程中还要强调一种自然的无拘束的表现意识,一般人都容易出现画草图、画小稿时都非常生动,而一到画正稿时就出现了僵硬、死板的现象,这除了有一个经验的问题之外,还有就是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要有失败的心理准备,才不至于在正稿的绘制中出

现死板的现象。

第四节、作品的装裱

一、水彩画的装裱

在水彩画作品完成后,如不需要展示,可将作品放在画夹中或用两块硬纸板加紧,这样可使作品平整。最好不要将作品卷成卷放置,以免折坏或以后需要展示时不易使其平整。

展示作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也是比较好的一种方法是将作品放置镜框中,如作品比镜框小,可在镜里衬上白纸或与作品调子比较协调的色纸,这样可很好地保护作品以免在展示时污损;另一种方法比较简单,是将作品衬上白纸或色纸直接固定在木板上展示,这种方法方便,但如保护不好作品容易受损。

另外有一点需十分注意,不管作品是保存或展示,都不要受阳光照射,因为水彩色的颜料是矿物或植物制成的,受阳光照射后易褪色,使画面失去原有的色彩关系,变浅发白,对此要给予足够重视。

二、中国画的装裱

一幅完整的国画,需要使其更为美观,以及便于保存、流传和收藏,是离不开装裱的。因为中国画大多画在易破碎的宣纸上或绢类物品上的。装裱也叫“装潢”、“装池”、“裱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就像西方的油画,完成之后也要装进精美的画框,使其能够达到更高的艺术美感。

中国画装裱的程序一般是先用纸托裱在绘画作品的背后,再用绞、绢、纸等镶边,然后安装轴杆成版面。传统的装裱是多种多样的,但其成品按形制可分为挂轴,手卷,册页三大类。原裱的绘画不论画心的大小、形状、及裱后的用途,都只有托裱画心、镶覆、砑装三个步骤。只是画心的托裱是整个装潢工艺中的重要工序。而旧书画的重新装裱则就相当困难了。首先要揭下旧画心,清洗污霉,修补破洞等,再按新画的装裱过程重新装裱。

宣和装:又称“宋式裱”。是北宋徽宗(赵佶)内府收藏书画的一种装裱形制。因徽宗宣和年号(公元1119—1125年)而得名。此种样式、是裱条中最复杂的一种。如故宫博物院所藏梁思闵《芦汀密雪图卷》,其天头用绫、瓣后隔水用黄绢,尾纸用白宋笺、加画本身共五段。还按一定格式盖有内府收藏印章。

吴装:苏扬两地装裱历经明清数百年,承前启后,名池全国,号称吴装。其裱件平挺柔软,镶料配色文静,装制切贴,整旧得法。《装潢志》谓:“王州世具法眼、家多珍秘,深究装潢”。明代胡应麟《少宝山房笔丛》有吴装最善,他处无及”。的高度评价。

红帮:装裱形制的一种。解放前苏州,扬州和上海等地有一种专裱红白立轴对联,专供婚丧喜庆之用的。称为“红帮”。

行帮:解放前上海、苏州、杨州各地就其装裱工艺的不同,有一种专裱普通书画的,称为“行帮”。

一色裱:就是裱画镶料用一种颜色的。这要根据画芯的长短画画幅长短的比例而定,一

般镶料长不超过画芯长的,用一色装裱就可以了,如一张三尺长的画芯,加三尺长镶料,裱成六尺长幅式的立轴,只用一色即可,在镶料色彩的运用上,以突出画芯的画意为目的,不能用强烈的对比色,要使其美观,大方为原则。

二色裱:二色裱是在贡四周用上适色镶上,其余不够的长度再采用深色较为隐重的镶料,接凑于天地头裱成需要的长度。如画芯长是二尺,要想裱成六尺左右的长度,就需加四尺镶料,这样只用一色,则镶料长于画芯的一倍,在配色上有喧宾厅主的副作用。同时也显得单调。这样就可裱成二色。即圈的上下、另加天地。

三色裱:三色裱,是圈与天地之间加隔界。其边的宽度可随画幅的大小而定,或三寸,或二寸,或一寸五分不等。圈的颜色应浅些,天、地头应深些,隔界不深不浅起过度作用。这样裱的画,色彩为协调。并有温文、柔和、肃穆的情趣。但圈、隔界、天地的颜色不要过分相近,应有节奏感。切忌,圈职业病色深,而天地色浅,这样会使读者感到空旷。

仿古装池:这是解放前苏州、上海、扬州各地就够得上称为装潢艺术的,专为书画名家和收藏家装裱珍贵书画的,称为“仿古装池”。

惊燕:亦称“绶带”原只是垂画画的天头处,燕子飞近画面,两带自然飘动,可惊走燕子。后来用它作为装饰,就把这两条带子固定在天头上,刺绶带的宽度可根据画的宽度而定,如二尺宽的裱件可用六分宽的绶带较为合适。用料杨与隔界相同。它的长度与天头一样,但不要太厚,厚则使画不平。如隔界是绫子的,绫上有花纹,那么刺绶带时就要注意花纹的完整。现在日本装还有用活动的飘带,用来惊动止栖的绳燕,以保护书画,故又名“惊蝇”

以各种绫锦纸绢对古今纸绢质地的书画作品进行装裱美化或保护修复。在宣纸和绢素上所作的书画,因其墨色的胶质作用,画面多皱折不平,易破碎,不便观赏、流传和收藏。只有经过托裱画心,使之平贴,再依其色彩的浓淡、构图的繁简和画幅的狭阔、长短等情况,配以相应的绫绢,装裱成各种形式的画幅,使笔墨、色彩更加丰富突出,以增添作品的艺术性。

三、油画框常用尺寸规格

油画内框常用尺寸规格油画画面的高宽比例沿袭传统习惯分为人物、风景和海景三大类型,每类按尺寸大小又可从0号至120号或500号分为20余种。各个国家的标准尺寸根据各自的计量单位或传统习惯不同而略有出入。

法国的画框使用公分制,其尺寸规格被认为是建立在一定的美学比例原理上的,其海景框的比例接近黄金分割,风景框采用的是所谓的“调和的凯旋门”比例,人物框的长短边则分别由两个相隔一号的海景框短边尺寸组成。

法国画框的尺寸通常也被称为欧洲或国际标准尺寸。

法国制油画框国际标准尺寸表

第四章、创作过程的分析/第一节、作品创作过程

水彩画创作实例介绍

在水彩画创作中,创作的理论研究和真正意义上的创作过程是有一定区别的。我们通过水彩画《努尔哈赤》的创作过程,来进行实例介绍

和创作过程分析。

一、构思

努尔哈赤是我国清朝的开国皇帝,是一个叱咤风

云的英雄人物。作品在构思过程是选用努尔哈赤西征

的战争场面来反映作品的主题。

二、构图

作者选用了一个仰视的角度来表现努尔哈赤的

英雄气概,安排了努尔哈赤骑在一匹大马之上,仰

视前方。画面采用,“ S ”构图,把宏大的战争场面烘

托出来,后面是千军万马向前奔来,表现出清军铁骑

所向无敌、势如破竹的气势。前面有一组被征服的部

落将领和家属的场面,表现出战争的残酷。

三、形象素材的收集

水彩画创作离不开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及动物、道具和风景的素材。收集形象素材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深入生活,到与创作主题有关的地方去,收集有关的人物、景物、道具等资料。可以画速写、画写生,也可以拍摄有关的照片。二是借助有关的现成资料。如果是

进行历史画创作,可以到有关的图书馆

去寻找与主题有关的历史资料和形象资

料,从而更准确、生动地塑造艺术形象。

四、铅笔起稿

与其他画种不同,水彩画创作中要

求一定要画素描稿,并且是原大的素描

稿,最好能复制到稿上。如果要在正稿

上起稿,要求用2B 铅笔, 不能用太硬

当代中国水彩画风格演进历程

当代中国水彩画风格演进历程 中国水彩画经过三百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外来艺术形式发展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学术高度的画种。中国水彩画的历史就是一部水彩画风格演进的历史,从风格形成的课题研究拓展为展览维度的形态研究,以历届全国水彩·粉画展览作为研究对象,从而形成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相结合的具有不同时期文化语境的水彩画风格面貌研究的新方法,有助于把握中国当代水彩画的全貌,探究中国水彩画的发展规律,是把中国水彩画研究提升到专业学术高度的有效途径。论文主体分为七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水彩画传入中国并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高潮的早期状况和形成原因,主要从影响中国早期水彩画发展的时代背景、思想来源、教育制度、展览活动、学术团体、代表人物、风格特征以及社会根源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二章论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水彩画在17年美术和文革时期的发展状况以及风格转变,并把这种转变与官方展览制度的建立联系起来进行分析,阐述现实主义风格成为官方展览主流的时代选择原因。第三章对新时期中国水彩画的复归和当代转型态势进行论述,并对比了中国水彩画史上的两次民间展览活动活跃期的异同,对于两次面向西方的主动开放导致的风格发展变化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以第六、第七届两次全国美展的水彩画发展状况和风格面貌为主要内容展开进一步论述。第四章从水彩画在中国成为独立画种的标志——中国水彩画史上官方举办的首届水彩粉画展览为重点,进一步探讨了水彩画展览制度的确立对中国水彩画风格演进的影响。第五章论述了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的成

立,对中国水彩画格局形成的深远影响,并以三次水彩画展览为例,阐述了这一时期水彩画新风格、地域性艺术风貌的初步形成与展览制度的关系。第六章从中国当代水彩画第二次发展高潮的标志——第四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为开端,论及其后的几次展览呈现出的风格倾向,包 括写实性水彩画达到高峰,以及向自我表现与主体意识转变的发展趋势,表明中国当代水彩画发展的基本形态已经构建完成。第七章以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水彩粉画展和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出现的风格化作品为例,论述中国水彩画由现实主义和语言发展模式向问题意识的凸显和艺术观念的异变演进,呈现出愈发当代化的多元发展倾向。结语部分除了对展览与中国水彩画风格演进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外,还挖掘了中国水彩画官方展览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弊端,将风格分析拓展为展览维度的研究所具有的价值及其意义。由于艺术创造的规律所在,对当代中国水彩画的研究不能以确定的结论加以概括,而是应以动态的发展观,以美术史料为依据进行规律性地探索。

水彩画入门基础技法

水彩画入门基础技法 水彩画的基础技法知识 1、干画法和湿画法 干画法是一种多层画法。用层涂的方法在干的底色上着色,不求 渗化效果,能够比较从容地一遍遍着色,较易掌握,适于初学者实行 练习。表现肯定、明晣的形体结构和丰富的色彩层次,是干画法的特长。 干画法可分层涂、罩色、接色、枯笔等具体方法。 层涂: 即干的重叠,在着色干后再涂色,一层层重叠颜色表现对象。在 画面中涂色层数不一,有的地方一遍即可,有的地方需两遍三遍或更 多一点,但不宜遍数过多,以免色彩灰脏失去透明感。层涂象有色下 班重叠,事先预计透出底色的混合效果,这个点是不能忽略的。 罩色: 实际上也是一种干的重叠方法,罩色面积大一些,譬如画面中几 块颜色不够统一,得用罩色的方法,蒙罩上一遍颜色使之统一。某一 块色过暖,罩一层冷色改变其冷暖性质。所罩之色应以较鲜明色薄涂,一遍铺过,一般不要回笔,否则带起底色会把色彩搞脏。在着色的过 程中和最后调整画面时,经常采用此法。 接色: 干的接色是在邻接的颜色干后从其旁涂色,色块之间不渗化,每 块颜色本身也能够湿画,增加变化。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表现的物体轮 廓清晰、色彩明快。 枯笔:

笔头水少色多,运笔容易出现飞白;用水比较饱满在粗纹纸上快画,也会产生飞白。表现闪光或柔中见刚等效果常常采用枯笔的方法。 干画法不能只在“干”字方面作文章,画面仍须让人感到水分饱满、水渍湿痕,避免干涩枯燥的毛病。 湿画法可分湿的重叠和湿的接色两种。 湿的重叠: 将画纸浸湿或部分刷湿,末干时着色和着色末干时重叠颜色。水分,时间掌握得当,效果自不过圆润。表现雨雾气氛、湿润水汪的情 趣是其特长,为某些画种所不及。 湿的接色: 邻近末干时接色,水色流渗,交界模糊,表现过渡柔和色彩的渐 变多用此法。接色时水分便函用要均匀,否则,水多向少处冲流,易 产生不必要的水渍。 画水彩大都有干画、湿画结合实行,湿画为主的画面局部采用干画,干画为主的画面也有湿画的部分,干湿结合,表现充分,浓淡枯润,妙趣横生。 2、水分的掌握 水分的使用和掌握是水彩技法的要点之一。水分在画面上有渗化、流动、蒸发的特性,画水彩要熟悉“水性”。充分发挥水的作用,是 画好水彩画的重要因素。 掌握水分应注意时间、空气的干湿度和画纸的吸水水准。 时间问题: 实行湿画时间要掌握得恰如其分,叠色太早太湿易失去应有的形体,太晚底色将干,水色不易渗化,衔接生硬。一般在重叠颜色时,

探析水彩画的艺术特征及表现方法

探析水彩画的艺术特征及表现方法 发表时间:2012-06-19T12:23:54.873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2年第3期供稿作者:官振彬 [导读] 前面已经谈到水彩画的基本特点,水作为水彩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特定界线,其地位的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 官振彬深圳宝安画院 518000 摘要水彩画艺术表现的核心在于水与色彩的协调与配合,文章对水彩画的艺术 特征及表现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水彩画艺术特点表现方法 水彩画是用水调和透明颜料作画的一种绘画方法,简称水彩。水彩画强调水色的运用,因工具材料的特性,技法与其他画种不同,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审美趣味。 一、水彩画的起源与发展 (一)水彩画的起源 水彩画的早期阶段,其表现手法非常简单,它只需用水调配可溶性颜料就可作画。古早在 150万年以前,西班牙旧石器时代的阿尔太米拉石窟壁画中的野牛、古埃及人用芦笔画在草纸和墙壁上的画以及我国西南地区诸省的崖画,都可以说是原始社会早期的水彩画。 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英国水彩画取得辉煌成就,使水彩画作为一门独立画种真正登上艺术殿堂,在世界艺术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人们把英国作为水彩画的发源地。故此水彩画也称之为“绅士的艺术”。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水彩画,几经沿革,由钢笔淡彩发展成多彩风格,直至逐步突破古老画法,大胆追求自然光色,从而创造出英国水彩画最辉煌的时代。技法日趋成熟,水彩画特性更为明显,名家辈出,享誉世界, 19世纪中期,达到了可与油画相媲美的水平,终于登上绘画艺术的巅峰。 (二)水彩画的发展 20世纪初期,许多杰出的画家,都对水彩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俄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 -1944)作了许多实验性的水彩画后,完成了一种比较稀疏的构图,由感性发挥走向严格的自律,创作出一种理性的抽象构成绘画。德国画家保罗?克利 (Paulklee,1879-1940)运用对比技法融合于色彩的层次变化之中,并使色彩的分配、创作出很多优秀水彩画作品。同期或稍后,现代水彩画在美国发展蓬勃,美国已成为 20世纪以来新崛起的“水彩画王国”。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绘画材料的生产,20世纪水彩画已不再局限于透明水彩与不透明水彩两大范畴。 二、水彩画的基本特点及其艺术特征 1、水彩画的特点 水和彩构成了水彩画语言的基础,借助“水”和“色”的相互作用,使画面具有透明、轻快、滋润、流畅等特点,能获得特殊韵味的效果。19世纪英国著名水彩画家和理论家拉斯金曾作过如下描述:“水彩在画家的处理下,水滴和它明快性质所形成的幻想与造化,溅泼的痕迹,凝结的色块,以及斑斑的粒状虽然对于画面的表现没有什么意义,但由它偶然产生的梦境似的造化,清新的趣味,明丽的色调与松柔的感觉,是其它材料所没有的。”这正好阐明了水彩画的特点。 2、水彩画的艺术性表现 水彩画的历史上,有许多大师运用水彩画艺术语言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充分展示了水彩画艺术的魅力。文艺复兴时期,德国伟大的油画家、版画家丢勒,同时也是水彩画的先驱。他认为水彩画最能表现色彩和气氛,既可以淡彩薄涂,又可以用不透明水彩刻画入微,充分表现抽象与质感。传世的《幼兔》和《草地》很好地体现了他的技法特点。十九世纪前期,英国的透纳和康斯坦布尔的水彩画表现了强盛的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雄心勃勃的生命力及对生活的强烈感受。康斯坦布尔在表现乡间景色的作品中,成功地创造了一种精致细腻层次、丰富的色彩结构,以其质朴、真实的艺术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向往。透纳则以更加犀利的目光、更富于幻想的头脑来进行创作,他的作品不仅着力于对大自然外表的描绘,而且深入自然深处,以写意的手法捕捉大自然的光和色的变化。法国印象主义就是从康斯坦布尔和透纳那里获得了丰富的营养和有益的启示。透纳创造的水彩画壮丽炫目。在《威尼斯从捷迪卡向东看日出》和《从内塔河对岸上看海的宝》中,我们根本无法寻求细节,无法知道当时的场景是否和他所绘的一样,但是它表现了我们对于自然景象的真实感受,而这种感受正是我们在读浪漫主义诗篇和听浪漫主义音乐时所感到的东西。强调气氛与光的再现,对迷人色彩的运用,变幻莫测,活跃而流利,纤细而肯定的重复皴、擦、点、染是透纳技法的最大特点。他还把透明色的技巧从水彩画转移到油画中,使两者交融、各取所长、同步发展,使之得到了最完善的表现,以致水彩担负着十九世纪英国画坛的主角。 三、水彩画的材料、表现方法及韵味 1、画纸和画笔 水彩画作为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存在于艺术领域当中,其载体是有着自身特点的,水彩画纸是水彩画制作的首要载体,画纸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绘画效果。因而,对于水彩画纸的选择是极其讲究的。理想的水彩画纸,纸面白净、质地坚实,吸水性适度,着色后纸面比较完整,纸纹的精细根据表现的需要和个人习惯选择。水彩画笔一般是由貂毛、牛毛、羊毫及猪鬃或尼龙等制成的。在形状上有扁形笔、圆形笔及线笔之分。在作画过程中,各种形状的画笔会画出不同的效果与情趣。 2、颜料及辅助媒介 水彩色从原料上说是从动物、植物、矿物等各种物质中提取制成的,也有化学合成的。颜料中含有胶质和甘油,使其能附着画面。水彩颜料最大的特点是色粒很细,与水溶解可显示其晶莹透明,把它一层层涂在白纸上,犹如透明的玻璃纸迭落之效果。水彩浅色不能覆盖底色,不象油画、水粉颜料有较强的覆盖力。 3、水与彩的特点及韵味 前面已经谈到水彩画的基本特点,水作为水彩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特定界线,其地位的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水彩画是通过水彩颜料、水及其他辅助材料工具,按照画家作画意图,利用媒介物相互渗溶造成的独特艺术效果,水和彩恰到好处的运用形成了水彩画独特的水韵和色彩韵味。水彩画中,水的韵味有种种不同和差异,水的流动韵味、水的沉渍韵味、水的渗化韵味、水的冲洗韵味等都是水彩画的

小学美术水彩画作品

小学美术水彩画作品 小学美术水彩画作品欣赏 小学美术水彩画作品1 小学美术水彩画作品2 小学美术水彩画作品3 小学美术水彩画作品4 小学美术水彩画作品5 小学美术第三册教材知识点归纳 一、我和昆虫 1、认知——初步了解昆虫的种类和特点,发现昆虫的对称特征。 2、技能——通过观察,学会表现不同种类昆虫的特点,进行情节绘画。 3、情意——体验主动学习的快乐,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建议: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欣赏相结合,可以通过观察、回忆、欣赏等不同形式帮助学生更主动地表现有情趣的情节绘画。 二、奇妙的爬行 1、认知——观察分析生活中爬行动物的特点并体会美感。 2、技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培养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意——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对未知世界勇于探究、细致认真、大胆作画的习惯。 教学建议:如果环境资源允许,建议在室外观察;如果环境资源不允许,可以在小局域内营造情景,便于学生观察,才能创造出富有情趣的画面。 三、漂亮的小钟表 1、认知——了解钟表文化与造型特点,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探索。 2、技能——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设计与制作能力。 3、情意——通过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建议: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大量资料,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会变的小手套 1、认知——初步感受适形造物的艺术表现手法,能大胆创作,通过对手套进行简单的变形创造出新形象。 2、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3、情意——从平凡生活中发现美,热爱生活。 教学建议:为了造型的丰富,教师可以在平时就协助同学积攒下废弃的旧手套。如果是正在使用的手套,建议不要剪坏,只用针线连缀或粘贴即可。 五、小花饰 1、认知——通过对小花饰用途的分析,制作方法的学习,了解小花饰的装饰功能。

简析中国水彩画的发展

如果说将水和颜料进行调和绘制成的图画称为水彩画,那么我国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这种绘画。我国最早的图画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如河南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鹳鱼石斧纹彩陶缸、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鱼纹盆等,大多反映了当时原始部族生活的情形,是我国原始社会最早用水和颜料调和绘在陶器上的图案。湖南楚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是中国最早具有传统绘画意义的作品,此画绘制于丝织品上,故被称为帛画。秦汉时期,石窟艺术繁荣,主要是将水调色绘于石窟的墙壁上,亦被称为壁画。隋代中国卷轴画盛行。唐代是我国古代绘画全面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将绘画进行了系统的分科,唐代人物画更是技艺精湛。唐以后,绘画理论逐步丰富起来。 欧洲第一位水彩画画家是丢勒,他从学习绘画开始就创作水彩画,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大自然。18世纪前的水彩画是用毛笔或钢笔画素描稿,再用淡彩上色,后来慢慢发展到用色彩直接绘制。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英国水彩画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并取得了重大成就,英国也被称为“水彩之乡”。英国的水彩画与英国本土的“地形风土画”有很大的关联,既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又是由“地形风土画”逐步发展而形成的。 “地形风土画”的原始形态是水彩风景画。英国画家弗朗西斯?普莱斯以风景画盛名,取材范围广,用毛笔或钢笔画出轮廓,然后淡彩上色。工业革命之后,水彩画技艺不断发展,特性也更加突出。汤姆斯?格尔丁摆脱了早期水彩画的画法,是开创现代水彩画的第一位画家;威廉?透纳是英国水彩画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初期的绘画作品仍保留着早期英国水彩画的画法,随后他追求色彩与空气表现技巧的革新,经过长期的实践形成了独特的风格。20世纪初,印象主义传入英国,将英国水彩画推向新的高度,并影响了其他地区和国家。如,美国是20世纪以来新兴的“水彩画王国”,水彩画已成为美国的主流画种,尤其是现代水彩画在美国派系众多、技法多变且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涌现出众多著名画家。水彩画已不再是单一的画种,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画种。 西方水彩画在明清时期由传教士传入我国。郎世宁等一些传教士任职于清朝宫廷,擅长水彩画和油画,他们的西方画法影响了一些中国画家,但是西方水彩画并未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到了戊戌维新运动后,中国学习西方文化、艺术和科学的思潮兴起,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出现新的趋势,西方水彩画通过中西贸易活动、私人教授等渠道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上海被称为“中国水彩画的发祥地”,我国第一次水彩画的讲授活动就是在上海土山湾画馆进行的。上海水彩画从对西方宗教画的摹画到中国商业宣传画的制作,运用西方水彩画的表现技法记录中国的人和景,形成了一种真实细腻、色彩明快的独特风格,这也是一种特殊的表现形态。中国水彩画初期的另一种表现形态是“不中不西”或带有中国画式的,主要是受到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 中国水彩画发展的成长期是从1911年到1949年。1919年后,中国出现了多所美术院校。西方绘画的兴起,推动了水彩画的发展,水彩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进入中国画坛,同时,水彩画家的队伍不断壮大。在水彩画发展的高潮时期,抗日战争爆发了,导致许多院校迁移或解散,教学设备受到严重损坏,水彩画的发展受到阻碍。虽然条件艰辛,但大部分水彩画家仍然坚持水彩画创作,题材大多来自当时的战争生活,记录战火纷飞下的人物、事物,水彩技法取得了突破,间接地推动了水彩画的发展,使水彩画更具中国气息。 从1949年到改革开放是水彩画在稳定的形态内发展的时期。1949年后,美术、文学等文艺创作是在统一的领导下有序地进行的,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等组织各种创作展览活动。1949年之前的一段时期,革命美术代替了西画运动。1949年后由于苏联艺术的传播、革命现实主义的提倡和对西方现代流派的批评,中国水彩画的写实风格得以确立。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断了正稳步发展的中国水彩画,直到“文革”结束后,文艺创作才复苏,水彩画才重新崛起,纷纷开展全国性的展览,并在创作思想、表现形式、技巧等方面有了新突破。20世纪90年代后,水彩画在国内展览中有所增加,国际间的文艺交流也有所增加。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中国水彩画的现代形态不断发展,涌现出了如关维兴、黄铁山、刘寿祥等代表性的水彩画家。这一时期的水彩画和20世纪50、60年代不同,已从传统理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充分反映了画家自身的特性,体现了画家主观的创作意识,丰富了水彩画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技巧。直到今天,水彩画仍然在不断地发展、创新,当代水彩画的发展更具有了民族性的特质。 结语 中国水彩画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而具备了浓厚的中国文化韵味,它的发展过程也是中西方绘画文化有机融合的过程。对于水彩画艺术的探索永无止境,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袁振藻.中国水彩画史.上海画报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编辑倪昌立 简析中国水彩画的发展 □王珊珊 摘要:水彩画的发展历程是漫长、悠久、曲折的。该文主要研究中国水彩画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关键词:发展中国水彩画 26

水彩画教案

水彩画教案(看!属于我们的天空)8-9 教学目标: 1、通过动画短片引出主题,观看水彩图片,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绘画的过程引导孩子对水彩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穿插撒盐法和塑料画的技法 3、培养孩子良好的色彩感知和审美意识,体会玩色的乐趣 4、引导孩子对自然现象的观察 教学准备: 用具:固体水彩,自来水笔,调色板画架、水彩纸、盛水容器、油漆笔、盐 教学过程: 一、开场 【活动1:观看天空变化视频】 1、师生自我介绍,问好 2、首先让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来猜猜今天的主题! 大家都看到了什么呢? 对的,今天我们就以天空为主题进行创作~大家心中的天空是什么样呢?天空中都有什么呢? 3、大家的天空真的很绚丽,呈现在画纸上会是什么样呢,让我们先看看国外画家笔下的天空吧!有小朋友知道这幅画的名字吗? 好厉害有小朋友认出来了这个是梵高的《星月夜》,这幅也是他所创作的《在暴风雨的天空下》。这个是挪威画家蒙克的《呐喊》,法国

画家柯洛的《塞夫勒的道路》。这些画家笔的天空有的写实有的梦幻,q同时也都变现了自己心中的世界。 4、今天我们就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把多姿多彩的天空变到我们手中的画纸上好不好? 5、【活动2:观看老师作画】~5分钟局部展示-0;; 6、首先我先把画纸涂湿,给大家留个小问题,为什么我要把画纸涂湿?我先选取自己喜欢的颜色沾满颜料,画上去,神奇的魔法发生了!下面再加上水,颜色是不是变淡了?这个就是今天的主角—水彩。这是一种透明度很高的颜料,可以通过层层叠色进行渲染。下边有哪位小朋友来和老师一起试试水彩啊?要求小朋友来尝试水彩的用法。接下来再来认识一下一个神奇的颜料,没错,就是我们吃饭用到u/的盐!将盐轻轻涂抹在有颜色的部分,是不是画面有了肌理?我们可以将自己的创意加进我们的作品中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哟。 7、带领小朋友初步掌握水彩的用法。充分活动我们的小脑筋想想我们自己来创造出一片天空吧! 二、开始作画 所有人围着桌子做好 能告诉我你想画什么颜色的天空吗? 依次给小朋友分发不同颜色的颜料,在小朋友调色板上挤上颜料 用水沾湿画纸,选取颜色进行调和,将颜色填满各个区域。 纸张是湿的,颜料也带水分,他们的混合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加上盐和别的点缀 完成作品

光辉的历程:江苏水彩画发展综述

光辉的历程:江苏水彩画发展综述 西洋水彩画传入中国,落户江苏,历经百年,而今又以自己的面貌进入国际水彩画坛,受到赞誉。几代艺术家在江苏辛勤耕耘,对艺术忠贞不渝,写下了辉煌的历史篇章。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艺术大师李剑晨教授为首的我省老中青水彩 画家自筹经费在国内外积极开展各项水彩画学术活动,为促进江苏和中国水彩画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船张子生(中国) 一 在中国水彩画历史中,江苏是最悠久的省份之一,西洋水彩画一经传入,首先在这片土地上成长传播,因此江苏被誉为“中国水彩画之乡”。20世纪初,南京“两江师范”首先为我国培养了第一代新式学堂的美术师资吕凤子、汪采白、姜丹书等人,对我国的美术教育、水彩画事业起着拓荒和奠基作用。老一辈画家吕凤子、李叔同、周玲荪、李毅士、徐悲鸿、颜文梁、胡粹中、李剑晨、薛珍、

童隽、杨廷宝等等,都为江苏水彩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在南京和苏州培养了一批水彩画家,如李泳森、钱延康、杨云龙、萧淑芳、宗其香、魏正起、陈志华、那畹衡、吴承砚、戴泽、袁振藻、恽宗赢、张子生、崔豫章、哈琼文等。1946年中央大学复员南京,李剑晨在中大建筑学院(后改为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从事水彩画研究、创作与教学,并与杨廷宝、童隽、崔豫章、梁蕴才、丁良、金允铨、徐诚、方晓珊等为培养水彩画人才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50年代至60年代初,我省水彩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李剑晨的《佛子岭水库工程》、《晨曦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杨云龙的《海滨》,崔豫章的《牯岭香山路》等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56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李剑晨的《水彩画技法》,创造性地提出了水彩画的水分、时间、色彩三要素;提出了干画法、湿画法两种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学习水彩画的基本问题,受到了读者的高度评价。这本书再版了十二次,印数达20万册,畅销国内外,成为几代人的美术范本,造就了一个时代的水彩画群体。 1959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还出版了李剑晨编著的《英国水彩画选集》,介绍了英国十九世纪初期22位著名画家的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方法的典型作品,对画家和作品都作了介绍和分析。李剑晨的水彩画创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对推动我国水彩画的发展起到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其影响波及到整个东南亚。水彩画成了江苏的三大优势(山水画、水印木刻和水彩画)之一,江苏成了全国的“水彩画大省”。 二

水彩专业水彩画课程教学说课

精心整理 水彩专业水彩画课程教案 第一章风景写生 第二章静物写生 第三章人物写生 水彩专业水彩画课程教案 第一章风景写生 授课时间:第三学期、第五学期、第七学期 授课班级:水彩画专业二、三、四年级 课时:240课时 一、教学目的 1、 2、掌握室外风景写生中的色调和色彩两大关系及一般水彩画表现技法。 3、掌握风景写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 4、强调学生对画面色彩感觉、感受及表达、强化学生的个性特点。 5、主客观相结合,把握好画面的艺术处理,防止表面模仿。 三、教学重点: 1、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 2、理论联系实际(即:对主观和客观的关系认识)

3、组织画面的能力,即观察、感受、表达的综合能力。(分析、理解、提炼、概括和表达 能力)。 四、教学难点: 1、掌握室外光色变化的一般规律,使学生在实际写生中理解、运用色彩规律分析画面。 2、启发学生在学习风景画时,不仅要掌握技法而且要培养自己在平凡的景物中发现美的 内涵的能力,表现一幅画特有的气氛和情调。 3、取景、构图和整体处理画面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六、教具: 七、作业安排: 开。课外 作业,临摹名家作品9 第五学期安排,36幅、尺寸:16开/8开。 课外作业临摹名家作品 36幅,尺寸:16开/8开。80课时。 4开/8开。课外时间完成。 组织教学: 本课程为下乡写生课、组织学生集体进行写生。 复习旧知识:针对要讲授的知识,复习以往新学到的知识进行学习,起到一种连接作用。 讲授新课程: 以下是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取景、构图和景物的选择 1、选景、大自然是美的。但也并不什么地方都可以入画,都能引起人们的美感,正是 由于客观的大千世界、广阔而庞杂,如像金沙、混杂一样,我们必需经过筛选和淘洗,选

水彩画的课件

水彩画的课件 水彩画的课件1 教学目标: 1、掌握水彩风景绘画的基本技法 2、通过欣赏名家作品,体会不同的水彩画风格,在临摹或创作的过程中,体验水彩画的魅力。 3、用心去感受、用色彩来描绘大自然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水彩风景的绘画方法及技巧。 教学难点: 水和颜料用量的控制及画出作品的透明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没有恰到好处的旅程,只有恰如其分的心情。画家用画笔来表现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美! 水彩画以水为媒介,在作画时利用水溶解颜料加上纸张相互渗融等条件,表现出透明、轻快、湿润、空灵、洒脱等意象万千、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二、水彩风景画小品的创作步骤: 1. 观察要入画的风景(实景或图片)。根据需要也可以选取风景

的一部分来画。同样的风景,会因你的取景不同而画出不同的作品。 冬天的早晨(摄影) 2. 线稿。用铅笔单线勾出景物。 树木描绘要近大远小(掌握一点透视画法)。 3. 为阴影部分着色。注意留白,体现积雪的效果。 先从画面最暗的部位开始上色。 4. 上色。①给天空涂上蓝色以及晨曦中的淡淡云彩。②刻画树叶、水车、房子等细节。刻画水车与房子的细节可以增强其立体效果。 5.调整细节,完成作品。 冬天的早晨(摄影) 冬天的早晨(水彩画) 水彩画创作的小诀窍(一) 颜料加水后变淡。可以控制水分含量来调出自己喜欢的色彩浓度。浓淡画面要有透明感,颜料加水而不是加白颜料。根据需要涂画的面积,来调整笔头的水分含量。在干的颜色上叠加着色。用这种方法描绘的颜色不会有污浊感。 水彩画创作的小诀窍(二) 巧用身边的物品上色时,用纸巾按压可以改变颜色的浓淡程度。 在充分涂过颜色的纸面上撒上食盐,出现的肌理效果。 三、作业: 根据一张自己喜欢的风景照片或图片,创作一幅水彩风景画小品。

中国当代水彩画的现状分析

中国当代水彩画的现状分析 [摘要]当代语境下的中国水彩画,发展日新月异。中国当代水彩画的变化超过任何一个时代,新秀辈出、风格各异,作品的质量和内涵得到极大的提高与拓展。随着百年中国水彩画展的落幕,中国水彩画从舶来、消化到融创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这整整一个世纪中经历了清末、民初、建国、文革、改革五大阶段,几经周折再度振兴。从频频开幕的各大展览中,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中国当代水彩画已经向当代性转变。面对当代的艺术形式、艺术观念、出现的各异的艺术现象,我们一定要带着批判和质疑的态度去学习和借鉴,再去创新,这是责任也是挑战。 [关键词]当代现状成就矛盾 [中图分类号]j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8-0071-01 一、中国当代水彩画的成就 我国进入当代的时间概念一般史学家认为是1945年以后,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人才开始对涌入国内的各种思潮进行反思,中国开始进入当代。中国当代水彩画的概念也随着当代中国文化和观念的变化而得到很大的拓宽。时下认为只要是用水来调和颜料画在纸上,画面的色彩和节奏由水分的多少来控制就可以称为水彩画。 (一)中国当代水彩画对现今多元艺术的影响 中国水彩画发展了各异的画 风和风格受广大人民所喜爱,同时也扩展了它的功能,甚至也被各种其他画种和艺术形式所借鉴和学习。比如:电脑美术设计中的ps和pt 还有sai(easy paint tool sai)这几款软件,里面有色相环和一些可以出现不同肌理的材质笔刷,配上铅笔能画出色彩很通透的水彩效果;还有相当一部分油画家也在用油画模仿水彩效果。 (二)水彩画在展览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以后全国及各省的艺术委员会纷纷成立,每年各省都举办省级展览,水彩的送件络绎不绝,各种风格的人才辈出。从历届的水彩画展来看,水彩画在其他画种中和欣赏者中的地位也不断地在提高。1999年举办的第九届全国美展水彩画、粉画展,水彩画居然破例地与油画、中国画各设三个金奖,此届展览也是水彩画在中国的发展道路上从规模上算是最大的一次全国性大展。 (三)水彩艺术的交流在网上找到平台 一些水彩爱好者还在网上开通了沟通管道,比如我爱水彩画论坛、我爱西部水彩网、中国水彩网等成为网络上的交流平台和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都受到许多水彩爱好者的喜爱。 (四)美术学院重视水彩画教学 从美术教育的角度来看中国当代水彩画的成就,现在全国已有二十多所美术类大中专院校开办了水彩专业,设置开设水彩系,其中大部分还招收了硕士研究生,给水彩事业带来新的活力,增大了水彩群体的整体力量。 (五)中国当代水彩画的地域性特征在发展中产生 中国当代水彩画的地域性特征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慢慢产生的。比如广州画派厚重沉浑的特色,湖南的水彩作品呈现出润泽和温暖的面貌,江浙上海及其沿海的风格偏向轻灵、水色机理的效果,而北方受俄罗斯学院派教育的影响较大,结构严谨、色彩科学、粗犷豪迈。 二、中国当代水彩画家遇到的矛盾 中国水彩画在当今的艺术之林中已经有诸多客观的艺术成就,这份丰收的艺术景象是令人振奋的,但相比当代其他艺术形式的现状,近20年来水彩画难以开启观念层次的审美意识,对文化的关注和学术上的研究显得被动,总体上无法摆脱社会的歧视和冷落,感召力不强。中国当代水彩画要想把更加成熟和深化的艺术思维和更丰富多样的艺术探索呈现出来,需要了解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点有哪些。

水彩画的教案

水彩画教案 一、课题:水彩画 二、适用学段:高中美术《绘画》第二单元 三、课的类型:欣赏·评述 四、课时:2课时 五、设计思路:用水彩画图片欣赏切入,让学生从认识水彩画到了解水彩画然后自己动手画水彩画来学习水彩画。 六、教学资源: 1、教具准备:课本、相关图片和资料的ppt、自己画的水彩画。 2、学具准备:课本。 七、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水彩画的起源与发展史,水彩画的演变以及代表画家。 2、通过学习了解水彩画的特点; 3、通过对比能发现水彩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的联系和区别;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对水彩画分类作品进行对比、欣赏、讨论的过程,实现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相互转换; 2、对水彩画中静物写生和风景写生的程序分步学习和对风景画过程的视频观看实现学生对水彩画一般技法的接受和理解; 3、结合关于水彩画学习的内容,设置不同的问题情景,让学生思考练习,主动获得和水彩画有关的知识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水彩画的审美能力。 1、通过对西方水彩画系的学习,在个人情感上同步获得中西方绘画艺术对比融合的概念,增强学生的独立审美能力和民族文化艺术观念; 2、水彩画艺术的发展和时代性的体现,促进学生个体创新精神的萌发,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充盈艺术创作中的现代意识、多元状态,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和美的现象。 八、核心目标: 通过水彩画是一种轻便、使用广泛,艺术性很强的画种,同时又是研究色彩较为理想的画种之一。因此,常被列为美术专业的色彩基础课。通过色彩景物和色彩风景等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获得色彩的基础知识和水彩画的基础技法,而且训练学生以色彩塑造形体的能力和审美的能力。 九、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1)、水彩画的起源与发展史,水彩画的演变以及代表画家,水彩画的特点。(2)、在水彩画的教学中,应看重使学生尽快掌握水彩画的特性和基本技法,充分了解水彩画与其他画种的区 别。(3)、提高学生对水彩画的欣赏水平。 2、教学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使学生清楚的认识水彩画的起源与发展史,水彩画的演变以及代表画家,水彩画的特点。 十、教学和学习方法: 1、教学方法:运用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多媒体教学相结合,采用作品欣赏法、讲授法、视频示范法、

水彩画创作过程与分析

第三章、艺术创作的过程/第一节、创作素材的搜集与整理 一、通过速写搜集素材

速写。顾名思义是一种快速的写生方法。速写是中国原创词汇,属于素描的一种。速写同素描一样,不但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一种独 立的艺术形式。这种独立形式的确立,是欧洲18 世纪以后的事情,在这以前,速写只是画家创作的 准备阶段和记录手段。在中国素描和中国白描结合 产生独特的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造型方法。 速写对绘画工具的要求不是很严格,一般来说 能在材料表面留下痕迹的工具都可以用来画速写, 比如我们常用的铅笔、钢笔、圆珠、碳铅笔、木炭 条、毛笔等等。 速写的作用 对于初学者来说,速写是一项训练造型综合能 力的方法,是我们在素描中所提倡的整体意识的应 用和发展。速写的这种综合性,主要受限于速写作 画时间的短暂,这种短暂又受限于速写对象的活动 特点。因为速写是以运动中的物体为主要描写对 象,画者在没有 充足的时间进行分析和思考的情况下,必然以一种简约的 综合方式来表现。 ★速写能培养我们敏锐的观察能力,使我们善于捕 捉生活中美好的瞬间。 ★速写能培养我们的绘画概括能力,使我们能在短 暂的时间内画出对象的特征。 ★速写能为创作收集大量素材,好的速写本身就是 一幅完美的艺术品。 ★速写能提高我们对形象的记忆能力和默写能力。 ★速写能探索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绘画风格。 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速写是一种学习用简化形式综 合表现运动物体造型的绘画基础课程。 速写对于绘画创作者来说,速写是感受生活、记录感

受的方式。速写使这些感受和想象形象化、具体化。速写是由造型训练走向造型创作的必然途径。经常练习速写,能使我们迅速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熟练地画出人物和各种动物的动态和神态,对创作构图安排和情节内容的组织会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绘画创作者来说,速写是感受生活、记录感受的方式。速写使这些感受和想象形象化、具体化。速写是由造型训练走向造型创作的必然途径。 动态速写技术是画家成熟的标志。人体的动态速写要求画者不但要具备较高的造型能力和整体意识,还要具有敏锐的感受能力和熟练运用解剖知识的经验。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说,动态速写的学习要放在基础训练完成以后,相反我们应该在基础素描训练的同时进行动态速写练习。在欧洲,人物速写被当作主要的造型训练手段,现在国内有些地方从儿童阶段就开始培养人物速写的能力,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动态速写与静态速写有很大不同,在随时变化的对象中,你无法用反复观察的方法捕捉对象,也无法用事先准备好的方法表现对象,动态速写依靠的是对对象动作变化过程中动态 的“选定”和对选定动作的感受和记忆。“选定”是动态速写特 有的技术。选定是指画者对活动的对象瞬间动作的特定选 择,也就是速写者面对自由活动的对象人物,在对象一系 列动作中选择最有造型意义的瞬间动态。动态速写动作的 选定该符合两个条件,一个是选定的动作要有“造型性”; 另一个是动态要具有美感,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比方说, 我们在选定一个人跑步动作时,要选定最能体现速度、力 量和矫健意味的动态,也就是腿部跨度最大、手臂摆动幅 度最大的动态,假如我们选择了手脚重叠时的动态,画出 后的效果就会像是走路而不是跑步了。对选定动态的感受 和记忆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个一次性过程,而不像素描 那样可以多次反复地进行。这种一次性记忆必须是感受性 的,如果失去了感受性的记忆,我们所画出的动作可能会 流于公式化、概念化。只有凭借对特定动作感受的特殊性,再辅之以对人体解剖知识的了解我们才有可能画出诸如疯狂的跑或悠闲的跑等等避免雷同的作品。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仅靠瞬间的观察来完成一幅特定动态速写作品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必须依靠对这个特定动作的一般性经验和相关知识记忆补充,才能完整地完成作品。 二、通过写生搜集素材

水彩画中的留白--以我的毕业创造为例

一前言 学习水彩已经有三年的时间,这期间,我致力于研究水彩静物、风景及人物创作等各种艺术技法。例如干画法、湿画法,撒盐法、涂蜡法等等,都是我们在水彩绘画中常用的方法。通过这次毕业创作的思考和实践,我发现水彩中的“留白”在我们所有的绘画过程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很多著名画家在论述其作品的文章中,着重指出绘画中“留白”的优势更是让我受益匪浅。 2004年殷俊(上海华山美术学校教师)在《新材料新技法新画貌——试论留白胶在水彩画中的运用》一文中阐述了水彩画需要留白的原因和对水彩画留白方法的研究,并详细论述了留白胶在水彩绘画中的使用方法,让我意识,在水彩画中,“留白”是不可或缺的技法。曹伟华(湖南理工学院美术系教师)在《论水彩艺术中的“留白”》中提出了“留白”的更深一层含义是色彩构成的要素之一,也同中国画中的“布白”如出一辙,更具有空、虚的涵义,并详细论述了水彩画面中留白要遵循的主要原则。雷勇斌(四川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教师)在《空白的精神——水彩画中的留白》一文中从水彩本体语言和东方化的审美观念等美学范畴入手,深入地阐述其重要性,同时论及“留白”在当代水彩画创作中的重要意义。杨净静、张洪亮(广东工业大学研究生导师)两位研究生导师在《简析水彩艺术中的“留白”美》文章中从东方审美观与水彩语言诗意气质相契合这一点入手,阐述水彩留白产生的虚实之美、气韵之美以及审美主体参与所实现的意境美,从而揭示“留白”在水彩画创作中犹如画中活眼的重要意义。这

些著作都饱含着画家们对水彩创作中的体会和经验。 在研究中,我致力于研究“留白”的技法,与他们研究不同的地方是,他们都从比较单一的形式研究“留白”的重要性。在此,我将结合毕业创作作品和论文为读者论述水彩画中“留白”产生的原因过程和结论以及“留白”的美学效果。将其如何处理和其意义为读者综合地论述出来,从而相互填补其中的不足之处,让我的作品背后有强大的理论支持,同时让我的理论通过作品全面诠释。 在论文的第二部分将讲述什么是水彩画中的“留白”。第三部分以我的创作实践,阐述出整个创作的过程,从“留白”的创作构思到“留白”画面的处理,论证了其在水彩画中的意义,并谈及自己在创作以后的思考。最后进行结语,总结“留白”对我创作的影响,以及由创作得到的感悟对今后的艺术实践和相关工作的重要意义。我主要以讲述法,作品欣赏法以及举例分析法、总结归纳法来研究和论证了“留白”这个艺术技法在我毕业创作中起到的重要意义和艺术成就。 二水彩画中的留白 (一)留白的形式 以前不管是在室内绘画还是在室外写生,经常都能听到老师指着画面上某一块地方强调“画面没有留白的地方,最亮的部分如何表达?”“应该留出空白的地方,从浅到深,慢慢深入〃〃〃〃〃〃”,由于水彩透明色的特性,浅色不能覆盖深色,而只适合深色在浅色上重叠添加,在进行常规水彩绘画的时候,一般采用先画浅淡色的方法去去描

水彩课堂教学大纲.doc

《水彩画》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三年制(专科) 总学时:18 学分:1 编号: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水彩画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色彩理论知识和自然光色变化规律,熟悉水彩画及其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使学生在绘画中将感性认识理论化、科学化,并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法,运用理论知识指导水彩表现技巧,提高学生水彩修养的创造性和水彩的思维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解决造型艺术中诸多最为基本的问题,从而逐渐在技术和经验的获得中具备表现自然的能力,为独立地进行艺术创作做准备。通过静物写生或外出风景写生将色彩理论与水彩实践相结合。初步了解水彩艺术中“水”、“色”、“时间”三要素在作画过程中承担的重要作用;了解由水彩丰富的偶然因素所产生的水彩画独有的艺术魅力,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优秀作品成熟的绘画理念,开拓眼界,提高个人艺术修养。 二、教学目标 水彩画教学的目的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色彩的艺术特点以及形象与色彩的相互关系。 2、掌握水彩画的特点和写生步骤与方法掌握工具及材料的应用。 3、正确地运用色彩观察方法,从整体出发,通过对比区别色彩倾向,表现出他们之 间的色彩关系。在写生过程中逐步掌握色彩调配,色彩对比和谐调等规律。 4、掌握用色彩塑造形体,表现立体空间的方法。 5、通过写生了解水彩画的各种表现技法,掌握构图的基本原理,提高组织画面的能 力。、 6、认识画面整体关系的重要性,提高驾驭画面的能力。 7、具有对色彩的记忆、想象在创作中运用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1、教学内容: 水彩画课程以静物写生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学以水彩画的基本技法为色彩基础技法训练手段。在教学中进行色彩的基本知识与原理,以及表现技法的训练。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运用色彩去塑造形体、结构、空间、质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能。 2、教学要求及掌握要点: (一)色彩基础知识 (1)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2)色彩的混合:一般绘画学习讲的是颜料的混合。要想调配、混合出丰富的色彩,就必须掌握色彩混合的规律与特点:原色间色复色 (3)色彩的色调与情感的联系 (4)如何认识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同类色。 (5)色彩和形体的关系。 (6)水彩画的基本画法 (a)干画法。(少量加水,干后重叠、干后悬接、干后并置,表现转折明 显的物体。) (b)湿画法。(湿时接色、混染、表现转折不明显的物体。) (c)干湿结合画法。(厚薄结合) (7)作画中应注意色彩的覆盖问题 (a)不透明色覆盖透明色。 (b)纯色覆盖能力强。 (c)浅色覆盖深色时会翻色。 (8)水彩画的用笔方法有。 (二)布置静物 布置静物是一件创造性的工作。布置静物首要的一点是:富有生活气息便能产生自然美;合乎情理便能产生某种基调或意味。因此,在选择静物前应先要注意构思色调主体﹑疏密等环节,使色彩的构成给人美的感觉。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浅谈我国水彩画的人文内涵及当代价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c9925814.html, 浅谈我国水彩画的人文内涵及当代价值 作者:杨宸君 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11期 摘要:水彩画在我国的发展能有今日如此成绩,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因为它丰厚的 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为此,本文就我国水彩画的人文价值内涵及当代的意义进行论述,通过本文的论述旨在为推动我国水彩画的发展做些有益的贡献和研究尝试。 关键词:水彩画;人文价值;时代意义 0 引言 上世纪末,水彩画开始在上海传播,迄今已一百多年。中国水彩画起步较晚,但经由水彩画家们的努力已渐成画坛的一支新秀,并涌现出了一批水彩画名家:如李铁夫、潘思同、关广志、李剑晨、王肇民等。水彩画始于国外,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成为中国画坛的一份子,在百年间的传承中,中国传统文化对其艺术发展有一定影响,水彩画相对于我国的其他画种,不仅有独立的文化内核,还有独特的美学思想,无论意境,还是气韵,以及语言和造型都堪舆其他画种媲美。 水彩艺术诞生到如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它从一开始被作为油画中打草稿的工具或被作为绘制地志画的工具,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如今在我国也发展得异常繁荣,习者甚众。[1]由此我们知道,水彩画在中国发展,时间不算长,但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已促使其形成了中国水彩画独有的审美属性和审美风格。为求得进一步发展,中国水彩画应当立足现有的成绩,在艺术发展过程中,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心灵美,情感真挚,高尚的人生境界,去演绎水彩画的未来。纵观中国水彩画,已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意识。 1 水彩画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水彩画由国外而来,在中国沃土上生长了150多年,中国的水彩画艺术家们用中国人的智慧和文化浇灌着这朵来自异域的奇葩,也正是一种艺术传承和发展的需求。绘画大师潘天寿先生深有见地,他说:“凡事有常变,常,承也;变,革也。承易而革难,然,常从非常来,变从有常起……”。先生强调了“常”字,这个“常”先生特指传统,就是说,所有的创新都离不开 传统,这也是继承与发展的真谛。 所谓传统,是经过了岁月的淘洗,并流传下来的经典。人类历史在发展,基于传统,又求新求变是人类发展的必然。分析水彩画的传统技法,共为两种:干画法、湿画法。这两种技法,集中了水彩作品的工具、材料和作品优势,极具水彩画独特的美,使其成为画坛的一个构成部分。虽然水彩画在不长的时间内成绩可观,但因为时代在前进,人们的审美需求越来越多元化,这就要求水彩画要适应时代的审美观念,也是艺术家们创新多元化的新契机。如果一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