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八卦之理

太极拳的八卦之理
太极拳的八卦之理

太极拳的八卦之理

太极拳的八卦之理

太极拳是一种拳术;拳术都可以技击。这是从理论上讲。其次,从实践上讲,太极拳技击主要是用势法打人。

什么是势法,势法又是怎样打人的呢?

《传统吴式太极拳的势和劲》中已经披露了几个重要的问题:十三势俱为势法、势是动作的过程等等。换句话说,太极拳打人是在用势的过程之中,往往还没有发劲,已将对方打倒;实际上等于是将对方撞出去的。太极拳原叫十三势。这是李亦畲第一个提出并写出来的。李亦畲将十三势分为两个部分,并用五行八卦来解释。

李亦畲说:“十三势者,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掤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势。”李亦畲在此讲的是“八卦”、“五行”、“四正方”、“四斜角”。有没有说“八门”、“五

步”、“四正”、”四隅“?没有。既然李亦畲没有说,那么,现在为什么都说“八门五步”“四正四隅”呢?这样说,能解释得了吗?以上问题,留给大家思考。在此,谨将我家传的提法公开出来供各位参考。

十三势,俱为势法。势,是手眼身法步以某种方法运动的过程。十三势中的每一个势,都不是单一的、孤立的,他存在于每个单式之中。单式,是由势组成的;动,即为势。当然,静也是势。

十三势中,定为静势。定者,安也;安者,静也。正如前贤所说:和平是两次战争中间的时日。静,是相对的,动,是绝对的。

把定作静,其余十二势作动;则定为阴,其余十二势为阳。正如人有两手,可分为一因一阳,而其中一只手又可分阴阳一样,作为阳势的十二个势,又可分为六组阴阳:掤捋(坎离)可以互为阴阳、挤按(震兑)可以互为阴阳,采挒(乾坤)可以互为阴阳、肘靠(艮巽)可以互为阴阳。这是所谓八卦中的四组阴阳。在五行中,将“定”挒为静、为阴,这样,“进退”也是互为阴阳,“顾盼”也是互为阴阳。这里要说明,八卦,有“先天伏曦八卦”,和“后天文王八卦”,两种。在一些太极拳著作中,采用的是先天伏曦八卦,而李亦畲采用的是后天文王八卦。

(还有一些著作,则往往很难与上述两种传统意义的“八卦”相符,甚至在方向上,都与传统八卦相悖,采用了“上北下南”的现代说法。)

许多人不知道李亦畲为什么用后天文王八卦解释十三势的原因,于是凭借想象去解释八卦五行,所以,出现了诸如“八门五步说、劲力说、方向说、方位说、拳法说”等等说法。这些说法,相互矛盾或自相矛盾,使原来很清楚的拳理拳法,变得扑朔迷离,既无法统一,又难于实践。那么,十三势在太极拳中,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实际上,十三势都是势法,是太极拳所特有的打法,它以“顾盼”为战术,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为实施战术得手段,结合身法步法的“进退”,来达到”以发掷抛劲为主“、近身短打的目的。

顾盼,作为战术,主要指防守与进攻。拳谱上有“顾住三前盼七星”的讲法,意思是防守住三前,准备用七星打人。

怎么进攻、怎么防守呢?

在技击中,首先遇到或要解决的,是交手时的接手问题。

太极拳接手,首先用“掤”。所谓“太极出手掤为先”。掤是什么?不少著作中都说,掤是向外向上的力,有的说,是掤劲。实际上,掤是接手时的迎动作,

也就是碰到对方的过程,或者叫沾的过程。刘晚苍更是直接地说“掤就是沾”。可惜,很多人至今以为两人搭住手就是掤,并且以为搭着手在那推来推去就是掤。其实,那不是掤,而是掤住以后的动作,是沾以后的动作,叫做“黏”。

掤,在八卦中,对应“坎”;坎,为水;水,性柔;水无常形;掤,亦无常形,即不单单是“向外向上”,而且有向内、向下、向前、向后等等。而且掤势一般是不会发劲的,无所谓什么“掤劲”。掤势倘若发劲,就成了“挡”、“招架”;这实际不是太极拳的打法。在浦传拳法中,与掤势相对应,即互为阴阳的,主要是捋,但掤与捋不是唯一的对应关系,掤几乎可以和其他各势都构成对应的,即阴阳的关系。也就是说,掤可以接捋、接挤、接按,这是“四正方”打法;掤同样可以接采、接挒、接肘、接靠。这时,掤的势法往往不是单一的,他结合在其他的势法中。这是“四斜角”打法。

太极拳是武术,它运用沾黏连随表现十三势、以发掷抛劲为主的、内功型近身短打拳。太极拳的四正方,主要是指前后、内外(远近);四斜角,主要是指上下、左右。掤捋,与前后相关;挤按,与内外(或距离的远近)相关;采挒,与上下相关;肘靠,与左右的方向相关。例如,挤,不会用梢节,即不会是用手

掌,用手掌就要叫按了。挤,是在贴近对方身体后的动作。这时,手的作用实际上是没有的。它是一个近距离的势法。吴式太极拳的玉女穿梭,就是用的挤势,两手距离头部很近,用身体和中节,可以发挤劲。假如打得象拗弓步架打,就成了长拳似的梢节打人,体现不出近身发掷抛劲的太极拳打法特色。按,是近身后,由近向远的动势,是贴住对方后,用腰腿发的动势。如封似闭的定势,就是按。(这里要特别注意:如封似闭的“闭”,本应是“逼”。

采,为乾,为天,在上;挒,为坤,为地,在下;故采势须由天入地,即由上往下;挒势须由地升天,即从下往上。一般人都知道,海底针使用采势,那么,除了海底针,还有没有采势?假如只知道一个海底针使用采,说明还不懂采的用法。挒势是折叠后的展开,所以是由下向上的。吴式太极拳的提手上势、野马分鬃等,都有挒势。肘与靠,是太极拳中两个重要的势法。但是,绝大多数人都不清楚肘为何物。说的最普遍的,是认为肘是拳法。其实,肘,就是向内裹拧,靠是向外展开。肘,是一个古音的通假字。在安徽、山东、河北的一些地方,在说“向内裹拧”的意思时,仍旧发“肘(zhou)”音。即使在中国式摔交中,也是将向内裹拧,叫做“肘”。因此,肘,作为势,绝对不是“用肘击打”。真可谓“真

传一句话,误传万卷书”。这个近百年来一直被错误理解的问题,不能再误解下去了。肘势,在运用时,就是身体向内裹拧。他和进步有连带关系,打的是顾法。吴鉴泉的野马分鬃作挒势前的动作,就是肘势。肘势,在动作过程中,一般不“用肘击打”,当然,也不是说不能用肘击打。假如用击打,就不是肘势了,成了肘打,肘打一般不会出现掷抛现象。从拳法特征上讲,形同心意六合拳的肘打,例如,吴式太极拳的提手上势,前面的肘势,就跟心意六合拳的鹞子入林中的肘打几乎一样。

下面说说靠势,靠势,与肘势互为阴阳,是向外的展放。即先“肘“,打顾法,后靠,打的是”盼“法”战术与战术手段,是紧密联系的。五行与八卦,是紧密联系的。正确理解和认识五行八卦,才是练好太极拳的基础。否则,只是盲目实践,那是练不好太极拳的。

太极拳基本八法五步

太极拳基本八法五步 很多人都知道太极拳的基本,便是八法五步。 八法指的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而五步呢,就是左顾、右盼、进、退和中定。 八法五步合起来就是太极所说之十三式也。不管是陈式也好,杨式也好,里边的不同招式的基本成分都是由十三式出来的。就比如,单鞭:勾手-上步(进)-推掌(挤),吴式的斜飞式:向左(右)开步(左顾、右盼)-两手打开。。。。在上边的手就含掤和靠;虽是这样说但也有部分如分脚,蹬脚,就比较难看的出来,杨式分脚,蹬脚先成十字手(掤),分脚,蹬脚两手打开(挤),陈式的野马分鬃,先上步,一手前穿(靠),另一手回收(捋)。 不同八法,强调有不同的劲,不同的感觉,不是光作动作而已,而五步就没那么讲究。我将八法强调的不同的劲与感觉分别排列: 棚:相弹簧一样,相有一股能量向外张开,向外展,如水负舟行。相似想抵抗水的力量一样。“掤”也有化解按劲。“棚”不代表只有向前,“棚”也有向上的,如起势,两手向上向前平举就是含“棚”劲。 捋:如顺着力引进落空,舍己从人。随波逐流。将敌之来劲,顺着他力,加上转腰动作,并且保持“虚灵顶劲”的要求。看虽容易但用者需要董劲,做到敌不之我,我独之人。做到敌不之我,我独之人必须练习推手,则练成听劲(用皮肤触碰而知其劲的方向)。而且敌之虚实变化要注意。 挤:似将一物挤出去,若敌“捋”,则以“挤”破解,似球撞必还的感觉,劲向前而进中寓后坐之意。 按:主要与化解挤,肘,靠。以阻截敌功,向下引而化为无形。就如水下瀑

布一样。必须有下沉的感觉,如起势中的下按动作一样,有往下沉的感觉。 采:一种变守为攻的方法,配合沾粘(tie1)劲,综合运用刁,拿,切,缠等技法,引其失式,逼其跌倒。须直中求曲,点中含面,以顺为主,随曲就伸。采多数运用在敌的关节部位。 挒:有带一点缠劲。旋转手臂,注意旋转时须以肩带臂,将对方缠住后,侧向内或外横向前牵动,逼其就范。牵动时以腰发力。旋转之劲,先松后紧,迅猛快脆,如飞轮扬水。 肘:集中力于肘部,包括挤,撞,点,压等法。讲究要有爆发力,寸劲。力道充沛饱满。 靠:运用任何一个部位来靠敌人,有肩靠,背靠,胸靠,胯靠。。等。此须静持机会,一旦得机,就猛力一靠。中心要十分留意。不能靠而失其中心。靠须用上全身之力,集于一处。 在八法里,每一法都有属于他的卦位,五步则是五行。掤属坎、捋属离、挤属震、按属兑、采属乾、挒属坤、肘属艮、靠属巽。进属水,退属火,顾属木,盼属金,中属土。乾、表示刚,硬和力量。坤、柔,曲折。艮、表示庄功,内守,浑厚。巽、运化,外架。坎、外实内虚。离、迅猛,快速。震、发劲,刚决,攻进。兑、表示防守,引进。进如涛(如滔滔大浪)。退如火(比喻火速)。顾如木(如木在树林里,好似在观察,照应,而且站似树立于地)。盼如金(有呼应之意,眼随身走,活而不飘)。定如岳(不管任何情况,都稳如山岳,保持平衡)。

破译太极八卦推演过程2

破译太极八卦推演之过程2-八卦图 杨东胜 作者简介: 姓名:杨东胜性别:男 职业:曾在河南、湖南、深圳、北京等地从事企业管理工作。 来自河南,现居深圳。 通信地址:广东省深圳市新闻路华富大厦2502 (518034) 电子邮件:cheeryds@https://www.360docs.net/doc/8d11444224.html, 本文是笔者研究成果的一部分。第1部分破译了太极图起源;第2部分破译了先天八卦图、六十四卦图发明的推演。 第3部分以后,是关于破译洛书、后天八卦、河图等发明的推演过程。暂时不打算披露。待时机成熟,将公布于有德之大人君子。 待我通过这里的机缘,通过易友辗转推荐,遇到世界顶尖级学者或者机构,他给以推荐发表前2部分后,方可公诸于世第3部分。前2部分已是6000年一遇,也是我十年心血之结晶,说实话我都羡慕各位兄台一朝见到,得来全不费工夫。 还望各位兄台鼎力推荐,或辗转推荐与世界顶尖级专家或机构,予以发表。 广张三千六百钓,直钩渭水待文王。宁可直中取,不在曲中求。 摘要: 本文采用公理化推演方法,破译了易经六大基石性发明的推演过程:阴阳爻、太极图、先天八卦图、八卦符号、六十四卦图、六十四卦符号。本文推演出3条公理和48条推论,揭示了易经起源真相。证明了易经起源与卜筮毫无关系,易经是从自然哲学、自然科学和数学原理推演的,具有《几何原本》一样的的公理化推演法。 主关键词:易经;太极图;八卦图;八卦符号;公理化推演法; 第二关键词:阴阳爻;先天六十四卦图;六十四卦符号;起源;自然哲学;数学; 极坐标;历法;文字; 1、羲皇从天文和阴阳爻直接演出先天八卦图 先天八卦图究竟如何得来?这又是个几千年没人能说清楚的问题。 学术界传统的观点是:羲皇从太极衍化图画出八卦符号,然后从八卦符号出发,根据河图、洛书排出了八卦图。

易经八卦及太极图

卦图真的是转动的,而且是永恒转动永不停息的,是在宇宙诞生时就已产生的 我发现了八卦图确实原本就在转动的,不是因被我们拔转后才动的。不管这张后天八卦图如何转动,其中之八卦宫位是永恒不变的,是处于一种恒动中之真静,其所示之大方向也是不变的,她的五行属性也是不变的,她归纳了宇宙间的万物万象。我们都知道,后天八卦图中显示的是离南坎北震东兑西艮东北坤西南乾西北而巽东南的,这是其基础而且是固定不变的。 八卦图的转动有四种形式,现分述于下: 一.阴阳太极图的转动即是八卦图转动的一种形式。 我们学易之人都不会不熟悉这张阴阳鱼的太极图的,它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那两个黑白鱼眼就是太极图中的一点真阳(白点)和一点真阴(黑点)。也就是说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根,互为依存。从此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阴阳是此消彼长互相转化的,阳极则转阴,阴极则转阳,如此阴阳不停地旋转互化永无停息。这张阴阳太极图中的相对于后天八卦图中的坎位的阴阳交界点,即八主图中的十二地支中的子水位就是阴极,为一阳生的转接处,由此而阳气始生阴气渐消,随着顺时针的向右旋转,也即后天八卦图中的地支子水位顺时针的旋转由子到丑,经寅卯辰巳到午离卦位,阳气由子位之一阳始生慢慢地转化成了离卦地支午火位的阳气的极盛时期。物极则反,此时阳气盛极而一阴暗生,阴阳又开始了阴始渐长而阳始渐消的时候了。随着阴气渐长而阳气渐消的过程,阴气向右旋转到了坎宫子位阴盛极转衰,而一阳暗生,又形成了阴阳互转,阴阳如此反复变动周而复始永不停息,就形成了阴阳太极的永恒转动,也就是后天八卦图的内在的真正的一种永恒转动的形式的体现了。这动转动形式是先天客观存在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亘古不变永恒存在的。 二.时间的永恒流动也是八卦图转动的一种真实体现。 时间是流动不息的,从亘古的不知何时开始而永不停息地流动至今,乃至于将来的永无止息,它都将永远流动下去,我们也无法知道它将流转到何时。

乌龟图与太极八卦图的分析、比较和整合

乌龟图与太极八卦图的分析、比较、整合 一、乌龟图及其解释 系统的过程识别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对每个过程进行分析,以确定过程的活动,找出与其他过程的接口,确定过程的输入、输出和控制方法,并确定过程所需的资源和如何监测过程的有效性。做这些过程的分析工作就是所谓的“乌龟图”分析法。有此可以看出,乌龟图是为实现结果(输出)的需要出发,对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预测分析。具体包括七个环节: 1、活动流程 过程的活动及其流程,活动是使用资源和进行管理的活动。 2、输入 本过程的输入,可以是材料、人员、服务、供给、能源、信息、设备、数据、方法等等。 3、输出 本过程的输出,可以是产品、服务、报告、文件、信息、数据等等。 4、设施 实施本过程须用的资源,如设备、工装、工具、用品等等。 5、人员 为操控本过程有资格、有能力的人员。

6、控制方法 要确定实施本过程的一些方法文件,如程序、指导书、手册等等。 7、监测 确定能够表征本过程有效性的绩效指标和评价 二、太极八卦图及其解释 太极八卦图也是对过程的分析工具,由方圆认证王志刚老师首创。不过,与乌龟图侧重对结果的需求预测分析不同的是,太极八卦图的侧重点是从影响结果(输出)质量的因素出发对过程进行的分析。具体结构是输入、活动流程、输出和影响质量的6大因素5M1E (人、机、料、法、环、测)组成,中间的活动流程用中国的太极图表示,表示过程是处在永恒变化中的;外围的八个方面排列类似中国的八卦图,因此该图称为太极八卦图。 造成结果(输出)质量的波动的原因主要有6个因素: 5M1E 分析法 人(Man/Manpower ):操作者对质量的认识、技术熟练程度、身体状况等; 机器(Machine ):机器设备、工夹具的精度和维护保养状况等; 材料(Material ):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

太极十三式的八法与五步

太极十三式的八法与五步 太极拳的理论很深奥,功法很完备,结构也相当严密,八法、五步合称“十三式”,就是太极拳表示的方位、运行的劲路和有效的技击手段。 所谓“八法”,亦称“八劲”,即指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方法和劲路,它含四正四隅八个方位。四正是北、南、东、西,四隅是西北、西南、东北、东南,这正合于后天八卦图,北掤、南捋、东挤、西按、西北采、西南挒、东北肘、东南靠。简言之,即使拳路和劲路照顾到四面八方,而不偏向于某一处。 “五步”,是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五种步法。就五行说,前进属火,后退属水,左顾属木,右盼属金,中定属土。其中又有五行生克说: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因此《杨谱》有“怀藏八卦,脚跐(踏)五行”之论,后来又有拳家加上"头顶太极”一说,也很有道理,太极拳本来处处不离阴阳,因此“头顶太极,身怀八卦,脚踩五行”的概括与说明,

是合于太极拳的拳理拳法的。 需要说明的有二点,一是太极图与地图方位相反,地图是上北下南、右东、左西,而太极图是上南、下北、右西、左东。二是太极拳的技法千变万化,不可能用五种简单的生克关系来概括,只要时刻不忘阴阳变化的理论就行,然而五行步法却不可不知。 所谓五行步法,是指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的步法。试以自身为中心,站立之处属土,由此向右行,右属金,此即土生金;由此向后走,后退属水,此即金生水;由此向左走,左属木,此即水生木;由此向前行,前进属火,此即木生火。这就是五行步法,一般称此走生门,走生门,则很顺畅,很快。现在散打与武术比赛,绝大多数参赛者都是左脚在前,固然这与个人习惯有关,但是却不合五行步法走,'--k f-]之意,很别扭,也快不起来!现将“八法”、“五步”分述如下,先述“八法”: 1、掤劲: 掤为八法之首,有撑开之意,《杨氏九诀》之“八要”:“掤要

奇门遁甲八卦图:解析数字的五行属性

奇门遁甲八卦图:解析数字的五行属性 数字极大的便利了我们的生活,很多事离开了数字甚至没法表达清楚。《易经》认为万事万物分阴阳五行,数字也不例外。事实上有观点认为,数理是先于五行存在的,五行是由数生出来的,先后天八卦之象是由数理生出来的,概括起来为理生数、数生相。 《易经》中的数来自河图、洛书。《易经》本身非常神秘,成书于何时、为何人所著一直有争议,比《易经》更久远的河图、洛书神秘程度更要加倍,简直可以称为天书。伏羲氏见到在黄河里见到了一个长着既像龙又像马的怪兽,看到它身上的花纹和斑点受到启发,画出了八卦的符号。后人将这个怪兽称为龙马,其背上的图案叫河图,伏羲氏所画八卦称为先天八卦。 与“河图”的形成相似,大禹治水的时候遇到瓶颈找不到解决方法,有一天洛水中冒出来一直乌龟,乌龟背上也有很多图案,被后人称为“洛书”,这大禹见到洛书,茅塞顿开,成功地治好水患。 这河图、洛书上讲的是啥呢,讲的是一种道理,这个道理可以数来说明。河图之数讲究天地生成(阴阳正配)之数,其中单数为阳、为天,有五个(13579)合数是25;偶数为阴、为地,也有五个(246810)和数是三十。 具体到水火木金土五行的出现就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古人认为河图是先天,洛书是后天,河图以天地化合生成五行分在四方,洛书则以五行的生克制化而变为九宫。 洛书以五居于中,取1234 6789居于四周,其对角、纵横三数之和均为15,其中:一六生成水居于北和西北,二七生成火居于西和西南,四九生成金居于南和东南,三八生成木,居于东和东北,五居于中土,统乎四方。 关于河图八卦与节气、方位如何相配,洛书九宫与八风、节气、方位如何相配历来也是研究者争论的不休的话题。现代观点,在涉及楼层五行,鱼数目五行时,一般采用:一、六五行为水,二、七五行为火,三、八五行为木,五、十五行为土。

太极拳基本手法概述

太极拳基本手法 2011-08-14 19:42:50 太极拳也称十三势,因为它掌运八方,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足行五步,即进、退、顾、盼、定。十三势也就是太极拳术在技击中的基本方法。其中前进、后退、左顾、右盼和中定是步法,步随身换,步法要与身法协调一致,灵活稳重。 手法也称为推手八法,即: 1.掤:在太极拳法中,将向上向外之力称为掤。双方搭手,对方进身做攻势,以手前进;我则逆敌方向,承其劲力而含有向上向外的劲力,使对方的劲力既不能到达我的胸部,有不能随其意而下降,即所谓掤劲。 掤劲在太极拳法中极为重要,无论前进后退,左旋右转,掤劲都不可丢失。这里应注意之处有三:第一,掤劲使沾住对方,而不是与对方向对抗;第二,掤劲要保持自己臂肘有一定的弧度,而不使自己的小臂靠近腹部;第三,掤劲要贯彻敌进我退的原则,而此处的进退都是腰腿的运动。这样,使对方直来的劲力成为我动作弧线上的切线,如果对方继续加力,其极力将失去着力点,影响身体的平衡的稳定,并将受到我的支配。 2.捋:在太极拳法中,将向旁侧的横力成为捋。对方向我进攻时,我沾住其腕肘,顺其前进之势而领向我身体的左侧或右侧,即在对方劲力之上在略加向旁侧的小力,使对方身体受到更大的旁侧方向的合力。 关键:首先,要顺对方的劲力而动,略微改变其感想;其次,要转腰坐胯,含胸拔背而不得僵滞;再次,须连着对方腕肘,并防止对方受捋肩击胯打。这样,只要将自己先安排好,对敌人的劲力采取顺应而施力的原则,就能使对方失去平衡陷入被动。 3.挤:挤是压迫,有向外之意。在太极拳法中,将挤住对方,使其失去运化的外推之力称为挤,即以手、臂、肩、背粘住对方,从而向前推掷。 挤劲是进攻,其目的在于排挤对方失去平衡而离开原来的位置。因此,在挤法中,手臂要用力,而更重要的劲力却要来自腰腿,脚趾抓地,前腿弓,后脚蹬,腰部发力,直向对方中心,威力很大。 4.按:将劲力向下称为按。在太极拳法中,用手下按,以抑制对方前进的攻击。其实,按劲表现形式是以手向下,但是仍要贯以全身的劲力。如果同时含有向自身方向牵引的趋向,则按劲可使对方足跟离地;同时向一侧牵引,则可使对方身体倾斜;所有这些都为向前发放创造条件。 5.采:在太极拳法中,将采制敌人的劲力称为采。按照一般的理解,采劲应是一松即紧,或一落即拔,先沉后提,或先顺后逆,和采花摘页劲力相同。双方手肘相持,或腕腕向接时,下沉使对方反抗而上托,我则顺势提带使其足跟离地,就是采劲的应用。刺劲力的先决条件是对方由于上托的劲力,否则即不能采制。 6.挒:在太极拳法中,将转移敌方劲力还制其身称为挒。应用挒手时,既要承受又要转移对方的劲力。前者是从人,后者是从己。从人要顺遂,要顺应对方劲力的方向;由己应改变其方向,使动作成弧线形式。弯弓射虎的螺旋劲就是典型的挒手。对方向我进击,无论是单手或双手,我都可以用挒劲化界,但必须使动作与身体协调一致。此外,在太极拳法中,也将

太极八卦图解

太极八卦图解 太极阴阳论 《周易·系辞传》中讲,“《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是我们祖先对宇宙万物的高度概括和认识。就现代来看,颇像近代天文学所倡导的宇宙产生的“大爆炸”理论,那个原始的一点就是太极。 太极图: 八卦产生图解: 在宋代陈抟和邵雍画阴阳太极图,把这一思想表达的更为形象。从太极图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任何事物都是由两个相反的对立面组成,二者的相互转化处于一个动态过程中,同时它们又组成了一个统一、平衡的体系。在黑白阴阳鱼中的白黑点则表示任何事物不是绝对的,只有相对而言。太极阴阳图直观的揭示了万事万物发展变化最根本的哲理,是适应于自然界万物的普遍法则。 八卦卦名如下: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这八个卦称之为“八经卦”,每个经卦又各领一个宫,“八经卦”彼此两两组和就产生了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是古人对万物都具六十四种基本形态的抽象概括。

八卦数目属性代表图 八卦基本意义 卦象:天 人物:老父、上司、长辈、王帝、袖 天气:晴天、乾旱 身体:头、脑、骨髓 方位:西北 数字:一 五行:金 场所:首都、大郡、大广场 其他:精神意识、圆形、刚健、果决、红色

卦象:泽 人物:少女、收怠员、出纳员、播音员、歌星天气:多云、梅雨 身体:口、齿、舌 方位:西 数字:二 五行:金 场所:食肆、卡拉OK、怠行、水边、洞穴 其他:喜悦、不完整的、金属、乐器、白色 卦象:火 人物:中女、文人、军人 天气:阳光普照、闪电 身体:眼睛、心脏 方位:南 数字:三 五行:火 场所:图书馆、法院、美容院、学校、灯塔其他:文明、发光的、外表美丽的、紫色 卦象:雷 人物:长男 天气:行雷、地震 身体:脚、肝脏、头发、声音 方位:东 数字:四 五行:木 场所:树林、闹市、大街、发电厂

八卦详解

八卦 八卦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用“一”代表阳,用“- -”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代表山,巽代表风,兑代表泽。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八卦源于中国古代对基本的宇宙生成、相应日月的地球自转(阴阳)关系、农业社会和人生哲学互相结合的观念。最原始资料来源为西周的易经,内容有六十四卦,但没有图像。《易传》记录“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故近代考证认为所谓太极即宇宙,两仪指天地,四象就是四季天象;如长日照的夏季称太阳,短日照的冬季称太阴,春是少阳,秋是少阴,而八卦再分三爻,自然是指廿四节气。表面上“太极八卦图”明显是指地球自转一周年而复始。 阴阳学中对八卦认识:这个世界上没有偶然只有必然,无论多么微小的邂逅都必定会影响未来的命运,缘分缔结就不会消失。世界貌似很大,其实很小只限于自己看的见的,手摸得到的。也是因此,古人认为祈福是重要的事情,女士需要带橘子石手链,男士带红竹石饰品,在结印册上添加“但马土佐、梦窗疏石、

隐岐元简”结押从而可以祈福带来人生幸福的机遇。 及至宋朝,有学者认为四象演八卦(方位),八八生成六十四卦,此为伏羲八卦,也叫先天八卦;亦有学者认为八卦应该出自周文王的乾坤学说,他认为先有天地,天地相交而生成万物,天即乾,地即坤,八卦其余六卦皆为其子女:震为长男,坎为中男,艮为少男;巽为长女,离为中女,兑为少女,是为文王八卦,又称后天八卦。八卦符号通常与太极图搭配出现,代表中国传统信仰(儒,道)的终极真理:“道”。 八卦卦象 宋代朱熹在《周易本义》中写了一首《八卦取象歌》帮助人记住八卦的卦象: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简释:《说卦》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后人多以此作为上图的说明,也有人认为图中的乾(天),坤(地),艮(山),兑(泽),震(雷),巽(风),坎(水),离(火)的方位关系即由此而来。 先天八卦的方位与后天八卦为何不同?有人认为先天八卦反映了世界未产生前的景象,而后天八卦则相反。也有人认为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分别代表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类似于西学中之维度),如清人张潮〈幽梦影〉中即有“先天八卦,竖看者也;后天八卦,横看者也”之句。 简释:《说卦》曰:“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与上图中由“震”出发,顺时针经巽,离,坤,兑,乾,坎,艮回到震位的顺序一致。 后天八卦方位与东南西北方位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震离兑坎分别代表东

宋谱《太极拳之真传秘要歌诀 》注解

宋谱《太极拳之真传秘要歌诀》注解 【题名解】 此“太极拳”乃指“三十七式太极拳”而说的,实际上包括世间流传的所有“太极拳拳种”。 而“真传秘诀”包括:“全体大用秘传歌诀”、“十三字行功歌诀”、“十三字用功歌诀”、“八字法诀(七言八句)”、“虚实诀(七言八句)”、“阴阳诀(七言八句)”、“乱环诀(七言八句)”、“十八在诀(四言十八句)”、“五字经诀(五言二十句)”、“太极拳真传秘法五要诀”,十项内容。 全体大用秘传歌诀 太极拳法妙无穷,掤捋挤按雀尾生。 斜走单鞭胸膛占,回身提手把着封。 海底捞月亮翅变,挑打软肋不容情。 搂膝拗步斜中找,手挥琵琶穿化精。 贴身靠近横肘上,护胸反打又称雄。 进步搬拦肋下使,如封似闭护正中。 十字手法变不尽,抱虎归山采挒成。 肘底看捶护中手,退行三把倒转肱。 坠身退走扳挽劲,斜飞着法用不空。 海底针要躬身就,扇通臂上托架功。 撇身捶打闪化式,横身前进着法成。 腕中反有闭拿法,云手三进臂上攻。 高探马上拦手刺,左右分脚手要封。 转身蹬脚腹上占,进步栽捶迎面冲。 反身白蛇吐信变,采住敌手取双瞳。 右蹬脚上软肋踹,左右披身伏虎精。 上打正胸肋下用,双锋贯耳着法灵。 左蹬脚踢右蹬式,回身蹬脚膝骨迎。 野马分鬃攻腋下,玉女穿梭四角封。 摇化单臂托手上,左右用法一般同。 单鞭下式顺锋入,金鸡独立占上风。 提膝上打致命处,下伤二足难留情。 十字腿法软骨断,指裆捶下靠为锋。 上步七星架手式,退步胯虎闪正中。 转身摆莲护腿进,弯弓射虎挑打胸。 如封似闭顾盼定,太极合手式完成。 全体大用意为主,体松气固神要凝。 【题名解】 “全体大用”是说明三十七式太极拳拳术招式套路的演练,内中包含着有“体”、有“用”。太极拳的“体”,乃说的是“健顺合之至,太和一气,道也”的攻防机体,及攻防机体的机制秩序;太极拳的“用”,即攻防施手用招、施招用手的基本法则,乃是驭静以动,以静用动,动静互为其根;阴收阳发,阴守阳攻,阴阳迭神其用。体现的是静以制动的“顺随以为进退的四两拨千斤;逆力以为揭献的借力打人”的攻防技术方法。 然而,这三十七式太极拳的攻防招式的实施,存在小成形拳招熟的艺境,中成气、意拳懂劲的艺境,大成神拳神明艺境,三个不同攻防层次的区别。而这“全体大用诀”,乃是以小成形拳招熟的攻防功夫艺境之攻防施手用招、施招用手的内容来论述的。虽然每个攻防招式的运用过程之始终,都贯彻落实到“五步、八法十三势”的内容上。五步者:进、退、顾、盼、定;八法者: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但是,在诠解具体攻防招式的用法上,都要以手法、步法、身法的用法来描述,也只有这种描述方法,才能将“全体大用诀”的具体攻防招式的曲化直发的基本运用方法阐述清楚,太极拳体、用内容论说的明白。兹逐句注解阐释如下:

太极十三式的八法与五步

太极十三式的八法与五 步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太极十三式的八法与五步 太极拳的理论很深奥,功法很完备,结构也相当严密,八法、五步合称“十三式”,就是太极拳表示的方位、运行的劲路和有效的技击手段。 所谓“八法”,亦称“八劲”,即指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方法和劲路,它含四正四隅八个方位。四正是北、南、东、西,四隅是西北、西南、东北、东南,这正合于后天八卦图,北掤、南捋、东挤、西按、西北采、西南挒、东北肘、东南靠。简言之,即使拳路和劲路照顾到四面八方,而不偏向于某一处。 “五步”,是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五种步法。就五行说,前进属火,后退属水,左顾属木,右盼属金,中定属土。其中又有五行生克说: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因此《杨谱》有“怀藏八卦,脚跐(踏)五行”之论,后来又有拳家加上"头顶太极”一说,也很有道理,太极拳本来处处不离阴阳,因此“头顶太极,身怀八卦,脚踩五行”的概括与说明,是合于太极拳的拳理拳法的。 需要说明的有二点,一是太极图与地图方位相反,地图是上北下南、右东、左西,而太极图是上南、下北、右西、左东。二是太极拳的技法千变万化,不可能用五种简单的

生克关系来概括,只要时刻不忘阴阳变化的理论就行,然而五行步法却不可不知。 所谓五行步法,是指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的步法。试以自身为中心,站立之处属土,由此向右行,右属金,此即土生金;由此向后走,后退属水,此即金生水;由此向左走,左属木,此即水生木;由此向前行,前进属火,此即木生火。这就是五行步法,一般称此走生门,走生门,则很顺畅,很快。现在散打与武术比赛,绝大多数参赛者都是左脚在前,固然这与个人习惯有关,但是却不合五行步法走,'--k f-]之意,很别扭,也快不起来!现将“八法”、“五步”分述如下,先述“八法”: 1、掤劲: 掤为八法之首,有撑开之意,《杨氏九诀》之“八要”:“掤要撑”,《十八在诀》:“掤在两臂”,《十三行功诀》:“掤手两臂要圆撑”,讲得都很清楚明确。掤的对应窍位为会阴穴,属肾经。太极拳走架子及推手与技击,无时无刻不可离开此劲。掤劲产生于气劲,使周身气满而圆活顺畅,则如同充气之橡皮轮,既有防御之能,亦有反动力之弹性在,则攻防两宜,粘走相随,运、接、蓄、发都能顺遂如意。掤犹如一道防线,进可攻,攻中有守,退可防,而退中有攻,并可借以探听对方之虚实,借以化人发人。掤劲

太极(八法五步)动作分解教案

太极(八法五步)动作 分解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太极(八法五步) 动作名称及分步教学 德姣太极拳馆张德姣编写 简介与学练要点: 太极(八法五步)是国家体育总局为了更好地宣传、推广、普及太极拳,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本着科学化、规范化、简易化的原则,从各流派太极拳中共性的、最为核心的“八法五步”技术入手,即: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八法,以及进、退、顾、盼、定五步,进行了系统的提炼和整理,从而形成的一套具有文化性、健身性和简易性的太极拳普及套路。 它动作结构简单,数量合理,内涵丰富,易学易练,是继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之后,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推出的又一套更加简化的、较为理想的太极拳入门套路。 学习重点:了解太极拳三节三合的用意;理解太极拳对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的基本要求;掌握太极(八法五步)套路名称的记忆和分动分步学练要点。 学习难点:动作的准确、沉稳、中正以及身体的柔、活、绵、劲力、虚实、精气神的综合表现水平的训练与培养。 预备势 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并拢,头颈端正;百会穴轻轻上领,下颌微内收;舌抵上颚,胸腹放松,背部轻拔,肩臂松垂;两手垂于大腿外侧,身体上下对拉拔长; 上悬下沉,中节舒松,心静体松,气沉丹田;精神集中,呼吸自然,目视前方。 一段静势01-09 01 起势 (1)垂手直立,全身放松,百会上领,眼见正前方; (2)屈膝松垮,重心右移,左脚跟提起,呼吸下沉; (3)吸气提膝,左脚开步,与肩同宽,两脚平行,两手微外棚;

(4)重心左移,两手松垂,落跨屈膝中定,全身放松,呼吸下沉; (5)吸气领劲,两手前举,掌心向下,与肩同高同宽,眼见右手中指方向; (6)呼气下沉,小指领劲,屈膝松垮下按,至腰胯前方,圆裆扣膝,眼见正前方。 02 左掤势 (1)身体右转,两手抱球,松肩坠肘松右跨,眼见右前方,左脚为实,右脚为虚; (2)左转棚手,左掌心朝里,右掌心朝下至右跨旁,眼见正前方,手向前掤,松腰落胯敛臀。 03 右捋势 (1)腰微左转两手前摆相合 (2)右转腰下捋 (3)松腰落胯松右跨,眼见右前方。 04 左挤势 (1)两手后摆,左转腰相合与胸前,两掌心朝内; (2)右掌逆缠,两掌相合前挤,松腰落胯敛臀,重心下沉,眼见正前方。 05 双按势 (1)穿掌平抹,两掌平开,眼见右手中指方向; (2)两手掌微合,双手后引,小指领劲下按; (3)吸气领劲,两手上提,胸前竖抱球,向前推按,松腰落胯敛臀,重心下沉。 06 右採势 (1)两手左缠握拳,左手拳心斜朝外,右拳拳心斜朝内,眼见左前方向; (2)两拳右缠,左拳心斜朝上,右拳心斜朝下,两拳相距肘的距离; (3)身体微右转,松右胯,两拳下采,左拳至右腹前,右拳至右胯旁,眼见右前方,余光看手。

周易八卦图解

周易八卦图解

周易八卦图解 【八卦基本概念】 八卦亦称“经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用“一”和“--”符号,每卦由三爻组成;以“一”为阳,以“--”为阴。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具体符号表示见下面的『八卦符号』。《易经》六十四卦皆由八卦两两相重组成。八卦起源于原始宗教的占卜。《易传》作者认为八卦主要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每封又象征多种事物,并认为“乾”、“坤”两卦在“八卦”中占特别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最初根源。 【八卦符号解析】 八卦符号: 乾:乾三连坤:坤六断震:震仰盂艮:艮覆碗 ▅▅▅▅▅▅▅▅▅▅▅▅▅▅▅▅▅▅ ▅▅▅▅▅▅▅▅▅▅▅▅▅▅▅▅▅ ▅▅▅▅▅▅▅▅▅▅▅▅▅▅▅▅▅▅ 离:离中虚坎:坎中满兑:兑上缺巽:巽下断 ▅▅▅▅▅▅▅▅▅▅▅▅▅▅▅▅▅▅ ▅▅▅▅▅▅▅▅▅▅▅▅▅▅▅▅▅▅▅ ▅▅▅▅▅▅▅▅▅▅▅▅▅▅▅▅▅▅ (一)八卦歌诀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二)八卦代数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 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三)八卦方位 乾:西北。坎:北。艮:东北。震:东。 巽:东南。离:南。坤:西南。兑:西。 (四)八卦所属 乾、兑(金);震、巽(木);坤、艮(土);离(火);坎(水)。 (五)八卦生克 乾、兑(金)生坎(水),坎(水)生震、巽(木),震、巽(木)生离(火),离(火)生坤、艮(土),坤、艮(土)生乾、兑(金)。 乾、兑(金)克震、巽(木),震、巽克(木)坤、艮(土),坤、艮(土)克坎(水),坎(水)克离(火),离(火)克乾、兑(金)。 (六)八卦旺衰

八卦图

先天八卦 2010-07-13 16:58醉醒堂周易文化中心易道尊者字号:T|T 先天之数看物在各层之奇偶。阴者为偶。 乾一、兑二、…坤八 生卦之序以数积〔累〕,在一处积即不在它处积。阴者为无。 此即易逆数之由。数之小者方能在下层为阳,越小者下层之阳越丰,而卦序为大。 以数之积观,阴即无。以物之有无观,奇为阳,偶为阴。 易者依于全息,将物之奇偶核于各个层次,夫一层之有即为它层之有,此易之精神也: ①全息。 ②奇者为阳,偶者为阴。 奇者,独在而求;偶者,相偶而足,故若无。 ③浅者偶小,深者偶大。 两物之偶不及四物之偶,四物之偶不及八物之偶。 8为乾坤,8、9为坤乾,物极必反。 震为阳中之至阴,巽为阴中之至阳。 无物不阴阳,数亦有阴阳,故乾一、兑二、…坤八、乾九、…… 由纯阴而至阳中之至阴,阳长矣。 有纯阳而至阴中之至阳,阴长矣。 八卦是八分法,六十四卦是六十四分法。 卦象尤“空穴”,八者满,故〔坤〕,七者缺一,故〔艮〕,六者缺二,故〔坎〕,…,一者缺七,故〔乾〕。此八卦之象,倍数亦然。而零者,无也,非卦象所能。 由上往下,“〔艮〕”,“〔坎〕”,“〔震〕”表空穴之数一、二、四,此完备之函数组。自然就是一个二进制计数器。讲天、地、人,大可不必。 易逆数: 五+六=十一一+一+一=三 巽+坎=离乾+乾+乾=离 如果顺数就不可能如此。 易学可以建立公理系统。 先天八卦是无五行之别的,八卦就是八卦。

易逆数是关键的一点,只有逆过来才能封闭,才有极限,在这个极限中才有生克制化。物以类聚,方以群分。这是在深层的联系,非意识所能及。 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都基于任意的初始条件和决定论法则。当考虑不可逆性时,情形便不再如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初始条件是从以前的演变中生成的,并通过以后的演变被变成同一类别的状态。 对于易学来讲,我们看到的是同样的情形,决定论的因素是数学原理,但是要遵循易逆数的道理。 存在和演化之间的关系。 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易学绝不仅是一个二进制的奥秘,可以说根本就不是一个二进制的问题,虽然两个卦的合成服从二进制的运算规律,但这是易学本身的规律性问题,是由其自身的逻辑机制决定的。乾一、兑二、……,上小下大,在二进制就不好解释,八卦广象于二进制数学更无关系。二进制数学本身不可能有什么奥秘,其数学形式是确定的。 乾一、兑二、……,并不是数字一就是乾,数字二就是兑,而是这些数字所代表的事物。数字是具体事物的数量,深入讲是空间和时间上的特征。 所以讲易学是时空的科学,这正印证了这一点:按照唯物论和广义相对论的观点,一切相象都是物质现象,而物质是通过空间和时间来表现的,空间和时间不能离开物质而存在。 一分为二,爻数越多,从事物中提取的信息越多,越细。上面的爻是主要的。 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十六卦→三十二卦→六十四卦→… 从这个意义上讲,爻之多寡,本无限定,爻愈多则愈细愈繁。 一卦之中,上与下的重要性是辩证的。这种辩证性甚至不可用语言表达。如果要减少爻数,那么卦中上面的几爻代表这个事物。上面的是表面的、主要的,下面的是本质的,是细节,卦象把事物的主次进行了概括,主要的东西信息少,次要的东西信息量大。看一个事物就要看其大小、主次之间的关系。 主要的当中又有细节,细节当中又有主要的,但是从信息量来讲,却是相反的。在两经卦组成的别卦中,上卦的下面几爻是重要的。要注意经卦和别卦的区别。 讼,乾为首,坎为下巴〔首之下〕。如果要缩略,应该省坎留乾,保留大的方面,省去小的、细节的方面,故称乾卦的事,上乾下坎。 公理:任何相邻的几爻或一爻都能作为该事物的组成部分。越往下层次越深、越本质。 数字再大亦只取八卦,取其零。万物的特征总是取其零,如说奇数,不管这个数有多大,只要最末一位是单数就是奇数,所以只能说一个零点。又如说方桌,桌子内部复杂得很,独取外形一个方字来概括,所以八卦也是如此,取的是事物的一个特征。 有者为动,为阳;无者为静,为阴。 由冬至于夏,阳〔数〕长也。以阳为基,为阳气之运。由夏至于冬,阳〔数〕消也,而复其无物之位。以阴为基,为阴气之运。夫皆阳者,天地之运以阳为用也。故无者为阴,偶者亦为阴,偶若无也。

太极拳的八大功法秘诀

太极拳的八大功法秘诀 极拳的八大功法,太极拳的基本功,受太极拳习练者和深研者所重视。 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称谓为太极八法。从太极八法中又演示出八八六十四手法。现将杨氏老谱秘传太极八法介绍如下: 八法秘诀 掤劲:如水负行舟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全体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任有千斤重飘浮亦不难 捋劲:引导使之前顺其来势力轻灵不丢顶力尽自然空丢击任自然重心自维持莫为他人乘 挤劲:用时有两方直接单纯意迎合一动中间接反应力如球撞壁还又如钱投鼓跃然击铿锵 按劲:运用如水行柔中寓刚强急流势难当遇高则膨满逢洼向下潜波浪有起伏有孔无不入 采劲:如权之引衡任尔力巨细权后知轻重转移只四两千斤亦可平若问理何在杠杆之作用 挒劲:旋转若飞轮投物于其上脱然掷丈寻君不见漩涡卷浪若螺纹落叶堕其上倏尔便沉沦 肘劲:方法有五行阴阳分上下虚实须辨清连环势莫当开花捶更凶六劲融通后运用始无穷 靠劲:其法分肩背斜飞势用肩肩中还有背一旦得机势轰然如捣碓仔细维重心失中徒无功

八法行功初探 一、掤 掤劲:如水负行舟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 全体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任有千斤重飘浮亦不难 所有太极拳练家和深研者,都谙熟太极八法的排头功法,“掤”功。圈内习惯在每种功法的后边加一个“劲”字。如掤,称谓“掤劲”,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八种劲以外,还有断、截、冷、疾、打、得、落、空、引、进、接、沾、黏、依、连、随、滚、错、折、磨、弹、正、侧、刀、锯、拍、掸、拽、擎、踏、重、离等等。 “劲”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为“力量、力气、用劲、手劲等等。在传统太极拳的各种打手的后面加一个“劲”字,如“掤劲”、“捋劲”、“挤劲”等等,只能解释为凡练拳者都知道的术语,不能表示或代表什么。这个劲字不能表示是太极拳内功。为什么?“劲”字就是本力、拙力,人类以本人劲力显示强健,力量显示在竞技体育中是举重比赛。“劲”在任何环境中都是表示力量。我多年研习传统太极拳,认为“劲”是拳技艺的一种术语。有人认为“劲”字代表太极拳功夫的一种劲。资深太极拳家认为太极拳用意,不能使肢体的各个部位出现劲力。我们听一听前辈先贤是怎样议论劲力的。 武式太极拳先贤李亦畲大师在《五字诀》“一曰心静”中阐明,也是大家熟知的用意,不用力的名言,他写道:“要刻刻留心,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须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从此做去,一年半载,便能施于身。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劲。久之,则人为我制,我不为人制矣。”先贤讲的拳理是拳之大道。太极拳体用,意行者得道,力行者失道,十年八载或更长的时间也难成正果。

图说太极八卦(九)

图说太极八卦(之九):太极八卦的哲学思考 “太极八卦图”整体上是个圆,一个圆必定有圆心。我们试试在纸上画一个圆,你能用什么方法把那圆心给表达出来吗?看起来很简单了,你抓起红笔,在圆心位置点了一个红点。我也画一个圆,在圆心位置点了一个蓝点。你说红点是圆心,我说蓝点是圆心。其实,那红点、蓝点可以都代表圆心,但表示出来的都不是圆心本身了,不论你使用多精密的设备。好好体会这句话:能表示出来的就已经不是圆心本身了!简单、抽象的东东,是不可以表达出来的。老子《道德经》第一句经文: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这里的“道”! 世上有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存在?也就是说,这世间有没有绝对真理?答案是:世间无绝对!但是,“世间无绝对”,是绝对的吗?仍然不是!没有绝对,就意味着有例外;有例外,就意味着不绝对。看看阴阳太极图,世上没有绝对的阴,阴中有阳;世上也没有绝对的阳,阳中有阴。我们的逻辑告诉我们,是就是是,非即为非。这个似乎是绝对的。但太极八卦就是“是与非”的统一体,是阴阳互根的,是非逻辑的。由此,我们或许可以导出: 自然法则之一:“没有绝对”不是绝对的真理。 车轮可以说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透过车轮,揭示了另外一个自然法则:动与不动是一体的!当车轮转动的时候,车轮的圆心是不动的。人类很聪明,在圆心处挖一个洞,装上中轴,那么这个圆就是“周动心静,动与不动”的统一体,风扇、车子、发动机就发明出来了。 “动与不动是一体的!”那么,世间有没有永恒“不变”的真理?有!“变是永恒不变的”!看看太极八卦图:圆与圆心,周动心静,阴阳互根,对立统一。整个自然法则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图是简洁的,内涵却是浩瀚的。简洁与浩瀚,黑与白,升与跌,融为一体。老子《道德经》经文:无为无不为(逻辑上理解“无为”即“无所作为”,但自然的真相则是“无为而为”)。

空间直角坐标系与先天八卦图的关联

第26卷第3期2008年5月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Xi an Aerotechnical College Vol 26No 3M ay 2008 收稿日期:2008 01 08 作者简介:史历(1956-),男,山西省垣曲县人,198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现任职于西安航专基础课部,副教授,主要从事 高等数学及应用数学的教学与研究。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高培中心2000~2006年特聘教授,西北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2004~2008年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图与网络优化的数学模型与应用。 空间直角坐标系与先天八卦图的关联 史 历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部,陕西西安710077) 摘 要:几何学与代数学的起源;先天八卦的来源;笛卡儿的贡献;莱布尼兹从八卦里受到的启发;数轴与太极的关系,平面直角坐标系与两仪生四象的关系,在空间平面直角坐标系上建立正八面体,表示出先天八卦图的空间立体形状;空间直角坐标系与先天八卦图对应对称关系的一致性。应将 先天八卦图!申报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键词:直角坐标系;正八面体;先天八卦图;先天八卦图的立体形状 中图分类号:029:P 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9233(2008)03 0061 04 1 几何与代数的结合 最早的远古代数有记录的开端可以追溯到古巴比伦,其年代大约始于公元前1800年左右。而标志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的?九章算术#,是一部现在有传本的、最古老的中国数学书,它的编纂年代大约是在公元1世纪东汉初期。几何与代数这两门科学的起源与发展,是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利用的一种描述和记载。人类文化的初期,是先对自然现象如太阳、月亮、植物和动物等的认识和区别,产生了图腾文化,这也是几何学的初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 石头记数!、 结绳记数!和 刻痕记数!的代数思想和方法。 代数学与几何学的结合,是法国科学家笛卡儿(Descar tes R.1596年3月31日???1650年2月11日)的贡献。笛卡儿分析了几何学与代数学的优缺点,表示要去 寻求另外一种包含这两门科学的好处、而没有它们的缺点的方法!。1637年,笛卡儿发表了?几何学#,创建了直角坐标系,进而创立了解析几何学,表明了几何问题不仅可以归结成为代数形式,而且可以通过代数变换来实现发现几何性质,证明几何性质。解析几何的出现,改变了自古希腊以来代数和几何分离的趋向,把相互对立着的 数!与 形!统一了起来,使几何曲线与代数方程相结合。笛卡儿的这一天才创见,更为微积分的创立奠定了基础,从而开拓了变量数学的广阔领域。此后,人类进入变量数学阶段。正如恩格斯所说: 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 法国数学家拉格朗日(L agrange J.L.,1736.1.25?1813.4.10)曾经说过: 只要代数同几何分道扬镳,它们的进展就缓慢,它们的应用就狭窄。但是,当这两门科学结合成伴侣时,它们就互相吸取新鲜的活力。从那以后,就以快速的步伐走向完善。!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1910.11.12?1985.6.12)说过: 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形数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切莫忘,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切莫分离!! 数学的形成和发展伴随着人类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数学的研究和应用也促使着人类的进步更加文明和科学。 2 太极与八卦的产生 伏羲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的具大贡献是始画八卦,罗奉十三年(己丑,公元前7712年),伏羲获白龟于白龟山(今河南平顶山市)。他细心观察龟甲的分布,深入研究?河图#、?洛书#之间的内在联系,悟出了太极原理,始作?太极图#。他发现龟背甲骨中五环八,背甲十三,腹甲九,裙边甲二十四,背圆,腹方,四足撑天地,遂明大道。于大隗山玄元洞(今河南郑州新密市)推衍八卦,重为六十四卦。八卦可以推演

太极拳基本八法五步怎么练

太极拳基本八法五步怎么练 八门五步动作名称有起势、棚、捋、挤、按、采、挒、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收势

起势: 1、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并拢,头颈端正,肩臂松垂,两手轻贴大腿侧;面向南,目向前平视,心情宁静(图1)。 2、左脚向左轻轻开步,相距右脚与肩同宽,脚尖向前。

3、两手缓慢向前平举至与肩同高时,手心向下,两臂相距同肩宽,肘微下垂。 4、上体保持正直,两腿缓缓屈膝半蹲,两掌轻轻下按,落于腹前,掌与膝相对。要点:全身放松,舌顶上腭,呼吸自然。 一、棚 1、右转体的同时,左臂上抬屈于胸前,手心向下;右手翻转向左划弧至左腹前,手心向上,与左手相对如同抱球,重心移至左腿,右腿收于左腿内侧,面向西,目视前方(图2)。 2、右脚向前轻轻迈出一步,脚跟着地,前移成右弓步;同时右臂向前棚出,臂 微曲,掌心向内,高与肩平,左掌向左向下落于左胯旁,掌心向下,目视右前 臂(图3)。 要点:两手分开要保持弧形,体转要以腰为轴,弓步与分手的速度要一致。 用法:棚,两臂要撑圆,后手五指附在前手腕内,助力外撑。这是主动进攻的招式。 二、捋 1、上体微右转,右脚向右后退一步,脚前掌轻轻落地。 2、上体继续右转,重心后移到右脚,左脚收于右脚内侧,同时右臂外旋,右掌屈肘提至胸前横掌,掌心向外,左臂内旋,举于身体左侧,高与肩乎,掌心向外,面向北,目视前方(图4)。 要点:左脚收脚与两臂捋的动作要一致。 用法:捋是破棚的招法,两掌以感觉探知·对方虚实,一手接对方腕,一手附对方肘,顺力捋开对方臂,随捋进招进招。 三、挤

1、上体左转,左脚向前偏左上步,脚跟落地。 2、重心前移,右脚收至左脚内侧后方,脚前掌着地成右丁步;同时左臂屈肘横 于胸前,掌心向内,指尖向右;右臂内旋,掌心向外,指尖向上,掌指附于左腕内侧,面向南,目视前方(图5)。 要点:向前挤时,上体要正直,手臂动作与步法一致。 用法:捋开对方棚手之后,遂以挤手进攻,搭手后以手和臂向对方空隙挤按,两手合拢以增加力量。 四、按 1、上体左转,右脚向后退半步,双手臂向下按掌于身体两侧,双掌掌心向下,手指向前,同时动左脚,成左虚步,面向东,目视前方(图6)。 2、左脚向前上步,脚跟落地,重心前移,右脚收至左脚内侧后方,脚前掌着地,成右丁步;双掌向前推出,掌心向前,目视双掌(图7)。 要点:向前推按掌与上步要一致,两手相距宽度不要超过肩。 用法:按是破挤的招法,下按对方挤来之臂,使对方挤不得力,挤力落空。 五、采 1、上体右转,面向西南方,重心在右脚,同时,两手臂内旋抓握拳,左手臂伸直,右手臂屈肘在胸前,目视左拳(图8)。 2、重心移向左脚,退右脚,再退左脚成左歇步。同时双手臂由上向下采,目视右拳(图9、10)。 要点:双臂向下采时,腰必须向右转。 用法:用手抓对方臂时,力在十指才能抓实,由上向下采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