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太极图

河洛太极图
河洛太极图

河洛太极图

河图洛书历来被人们认为是中华文明的源头,说它是中国古代的数理、天文、地理、历法、气象、音律、医学等诸多高明学科之母,其中包含了诸多未被人们理解的宇宙奥秘。人们只要明了其神秘,就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故而历代研究者,都急于知道其具体涵义与答案。

数学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向导,人们离不开数学,否则,就不能正确分析和把握客观事物,就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太极图与河图洛书解析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太极图、河图、洛书是三个最古老的图形,

太极图就是道的示意图,河图是阳的示意图,洛书是阴的示意图.

幻方(纵横图)——解法

幻方最早记载于我国公元前500年的春秋时期《大戴礼》中,这说明我国人民早在2500年前就已经知道了幻方的排列规律。而在国外,公元130年,希腊人塞翁才第一次提起幻方。我国不仅拥用幻方的发明权,而且是对幻方进行深入研究的国家。公元13世纪的数学家杨辉已经编制出3-10阶幻方,记载在他1275年写的《续古摘厅算法》一书中。在欧洲,直到574年,德国著名画家丢功才绘制出了完整的4阶幻方。

摘要:一部《周易》,“简捷明了”。因“象、数、理”寓其中,不需再去说明。《周易》系辞讲得好,“一阴一阳谓之道”,即凡事都一分为二,《周易》之书也一样,因其过于简捷,随着时间变易,语言环境变迁,思辨方式的演变,弄得繁缛末节,反而不能明了了。其实,《周易》有其深化,完善的过程,有其内在规律性。“数、象、理”是其核心内容,“占”是其技术手段及应用。《伏羲八卦次序图》主“数”,《先天八卦图》主“象”,《后天八卦图》主“理”。“占”是以对“数、象、理”之综合应用。《周易》是“数、象、理、占”的提炼、归总和综合应用。

本文论述“数、象、理”是根据日、月、地三者运动关系而来的,具有客观性。日、月、地运动是地上一切能量变化,生命活动之源泉。任何生命活动和社会现象都脱离不了日、月、地天体运动节律及其影响范围,即都超越不了太极八卦规律。也就是任何事物都遵循太极八卦之“数象理”。故太极八卦具有物质基础,具有客观性。至于“占”,则类似于当今的生命“克隆”技术,是一种信息克隆。

自古以来,对待《周易》一直有两种态度,一种是肯定。持肯定态度者,倾毕生精力,学习,研究,应用《周易》。历朝历代以来,著书《周易》可谓汗牛充栋。一种是否定。持否定态度者极力歪曲,打压《周易》的研究,应用。尤其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占领思想阵地以后,认为“八卦”的应用,是“无根无据的迷信”。不管是肯定也好,否定也好,《周易》的研究与应用,由过去官方太卜掌握,到后来流入民问,持久不衰,除《易经》之外,世上没有任何一种学问,持续研究,应用几千年而不衰,这不是仅仅用“文化热”现象能解释得了的。那么,“太极八卦”到底蕴含了什么?也就是说“太极八卦”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1、《易》文化渊源及其演变

就象一个运动健将,回顾性观看他蹒跚学步的影像,正确的态度是即不能夸大他蹒跚学步的作用,也不能否定他幼雉行为的存在。今天回顾性总结中《易》文化及其演化过程,未免觉得人类早期的认识是那么幼雉,甚至可笑。但是,否定它,就无从探讨“太极八卦”的物质基础,过分夸大,高推圣境,就又会陷入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步,仍被认为是“迷信”。我们今天应用最普遍,最方便的高科技机器莫过于电子计算机(电脑)。它也不是一朝被发明,被应用的。也不是一个人的功劳,这中间有一个复杂的过程。先是人类发明电,继之生产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电子原件,经过若干年,组装成收音机,又经若干年,发明集成电路,组装成电视机,后才有计算机。单是计算机也有一个性能优越化,功能多样化,携带便捷化的过程。《易》文化也是如此。它是在人类蒙昧无知的基础上建立起的对天体简单的认识,后历经“三圣”,再到无数实践,探索,补充,发展起来的。是有其物质基础和内在规律的。《系辞》云“古者包羲氏仰观天文……”,那么,他仰观的什么天文?有什么样的天文反复出现,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而亘古不变?人类从野蛮的动物状态进化到文明状态的人时,应当说还不知日、月周期及规律。但是日、月又是反复出现和可以感知的存在。于是就有了种种关于日月的崇和拜神话传说。在种种的神话传说中,现在已经分不清哪些是想象的结果,哪些是认识的过程。而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既使称不上一个“科学家”,也能被称为上古时期的一个伟大的“观测家”。是他最早观测日月,创立“太极、八卦”图画。

1.1 太极图的形成过程.

从伏羲氏起就已经有了对日月的观测及记录.古人最早观测日影的工具是土圭,用土筑成,上圆下方,分三点设立(立着的叫圭或立圭,卧着的叫表或叫圭表)。以日出、日入两点定东、西,平分两半,中间一垂线为子午线定南北。(把圭表放在南北线上,有立表的一端在南)。后来把立圭改成立八尺标杆,操作一样,记录每天(重点在二十四节气)中午时的日影长度。以一年之中,立柱的阴影在圭表上最大距离者为冬至节,最小者为夏至节。把圭表划成十二段(分二十四节气),记录日影的数据,某地观测台记录数据如表1。(摘自《周易全书》P2338。团结出版社)

圭表本是一个直尺表,上顶端为“夏至”点,下顶端为“冬至”点。另二十二个节气共用十一个刻度。即小寒=大雪;大寒=小雪;立春=立冬;雨水=霜降;惊蛰=寒露;春分=秋分;清明=白露;谷雨=处暑;立夏=立冬;小满=大暑;芒种=小暑。那么,圭表标尺刻度作一个等变量处理,使之成为一个圆形。

这样,把24节气均匀分布在一个圆图上,再把表1的数据分别填上,得出一个实测数据图。见下图4。

从表1和图4中我们都可以看出,夏至日影长为1尺6寸。留有一个“小尾巴”。假设某观测点,夏至点日影为“0”,也就是说,为作图方便,我们把每一个节气的数据都减去1尺6寸。那么,修正以后的图形。每一个向量都减去1尺6寸后修正桃心图。

古人观测日影,不是单纯为观测而观测。观测的目的在于弄明白日月运行规律。在修正数据图中,圆

中的桃心形每一条线段,可以理解为某地理位置在24节气的日影实际长度,而桃心形外与之对应的空白部分,表示白天增加的部分。更进一步分析和观察得出结论,从冬至到夏至,日影虽在缩短,白天实际是在延长,只到夏至白天达到最长。那么,过夏至点以后,日影又在延长,白天实际在缩短,只到冬至日白天最短,夜晚最长。昼夜时间总量不变。这里只要换个角度看问题,上半年看白天,白天在增加。下半年看夜晚,夜晚在延长。把从夏至到冬至逐渐延长的阴影看作夜晚的一部分,平移到大圆圈的边上,而昼夜时间问题不会改变。图像却出现了奇妙的变化。具备了“太极图”的雏形。

中阳影和阴影分别表示:上半年白天在延长的同时,仍有夜晚的存在,故“阳鱼”中有阴眼。下半年黑夜在延长的同时,仍有白天的存在,故“阴鱼”中有阳眼。于是把图6修改成图7。

以上为太极图的演化过程,没有人为的因素,完全是根据实际数据而来。只是在作图时,按比例缩小而已。所以说,太极图是有物质基础的。

1.2 八卦的由来

以上推演了太极图的形成,具有客观性。是先民观测、记录、提炼的结果。那么,八卦是何意?由何而来?为何只有八经卦,每卦三爻,而不是十六卦,每卦四爻或其他的形式?也就是说,“八卦”,“六十四卦”是由什么决定的?

“卦”者挂也。“县(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卦”字由古人观测工具“土圭”而来。所以“卦”仍与观测“日月”这两个“象”有关。

1.2.1 太极概念出现

从以上推演太极图我们可知,太阳循环一周,这么一个抽象的过程,是谓太极。同理,月亮循环一周,这么一个抽象的过程,也视为一个太极。广义的讲,凡以一点为中心作圆周运动,或者以一点为中心,向外扩布的一定的空间范围都视作一个太极。用一个圆圈表示。后来演变成一个哲学概念,表示任何事物,或者发展变化着的事物的任何阶段,都可视见为太极。太极,一般可以理解为中心点,初始点,原始状态等。所以太极圈又有零的含义,相当于“无”的概念。所以,《老子》曰“有生于无”。

1.2.2 两仪的产生

由上推演太极图可以看出,太极图是根据对太阳年运动日圭变化观测而得。从冬至到夏至,白天在延长,视为阳。从夏至到冬至,夜晚在延长,视为阴。那么,也就是说,我们把太极圈“一分为二”,一半阳,一半阴。这一阴一阳就为两仪。它与太极概念一样,演变成一个哲学概念:如以大地为中心,以一定的太间范围为太极的话,那么,两仪就是太阳为阳,月亮为阴(系辞:阴阳二仪配日月)。以人类为太极,则男人为阳,女人为阴。雄性动物为阳,雌性动物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刚为阳,柔为阴;……。阴阳是普遍的现象,阴阳概念也是最重要的哲学概念。古人取象于男女生殖器官的不同,规定阳爻用 表示,阴爻用 表示。

1.2.3 两仪生四象

由太极一分为二以后,还不能足以说明问题。如上、下半年各有160天,还不能细化。太极生两仪这种二分法的规则不打破的话,应当以此办法继续划分上、下半年。恰好在上半年有一个春分点,下半年有一个秋分点处于各自的中点。这样,一年就分出春、夏、秋、冬四季。同理,一月分出逆、望、既望、晦四象。一昼夜也分出上半天,下半天,上半夜、下半夜来。四象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分别用符号“ 、 、 、 ”表示。

1.2.4 四象生八卦

按“一分为二”的数学规则,把图10中的每一部分再按先阳后阴的顺序划分原有的四象,就可以得出图11的形式,即八个部分。从图11我们可以看出,每一步都可以用一个阴、阳爻符号表示。那么,这八个部分,实际就是八个卦。图中阳影用阳爻 表示,图中阴影用阴爻表示,从内向外排列阴( )阳( ),就会得出如图12的八卦来。

我们可以看出,图12不同于任何一种八卦形式。如此的分法,只是严格按照“一分为二的数学法则”,表示的是一种“数”的关系。《黄帝内经》曰:“阴阳之数各有多少者,曰三阴三阳也”。这里的“三阴三阳”指另外的数字系统——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太阴、厥阴,和本八卦系统意思很接近。那么,本八卦各卦数是多少呢?以二进制规则, =0, =1,与八卦自然数(十进制)对应关系如下表。

1.2.5 伏羲八卦次序图

图12这种八卦图不同于任何八卦图,它只是推理的一个过程。从图12可以看出,由 、 、 、 、 、 、 、 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量变过程。从表2二进制数,十进制数和八卦次序数都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但是,从 到 ,或者从 反向直接到 ,虽然相邻,却不能衔接,不能过度,也就是说,图12虽是圆形,却不能流通,不能表示日、月圆周运动,不符合日月循环运行的事实。因为它代表的是直线型变量,而非曲线型变量。但是,由这八卦所产生的数,相重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共讲384爻,正合闰年384天。这种即能表示一年之天数,又不能描述日、月循环运行的矛盾情形,在古代一段很长的时间内,制约着古人对于问题的认识。当时古人为了克服这个矛盾,设想“生十个太阳,十二个月亮”轮流值班的办法,来解决不能循环运行的问题。这样,单纯把图12中八卦次序数解放出来,,先圣伏羲对此图作了等量变形处理,以直线型变量表示。借盘古开天辟地之说,把“天”和“地”( 为天, 为地)分开,把圆形图示等量改变成直线形,保持八卦次序不变。这样,图13就演变成图14“伏羲八卦次序图”了。伏羲八卦次序也叫先天八卦数。所以,八卦推导出来以后,我们可以看出,它最早的基本的含义之一就是“数”。

事实上,按照“一分为二”的数学规则,由八卦可以再继续分成十六卦,为什么不分了呢?为什么所说只有八卦呢?

从以上的推导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我们都是以太阳为分析对象的,月亮的运行具有同样的道理。太阳是一个大太极(大周期),在这个大的周期过程中,又包含了12(或13)个月周期(小太极),同时,

还包含一年365(闰年384)个日周期。这样,太阳八卦与月亮八卦相荡为六十四卦,每卦六爻,384爻正好合闰年384天。所以说384爻封顶,限定了一个太阳周期(太极)为八卦,一个月亮周期(月太极)也是八卦。而不能有其它的形式。再回过头来看,为什么每卦只有三爻。道理很简单,从八卦的形成过程上看,是因为太极被分割了三次,而本质上讲,每卦三爻代表着日、月、地有直接关联的三大星体。

八卦及其数推导出来以后,我们提出一个基本的问题:为什么是八卦?两仪生四象后,四象也可以表示事物运动周期,为何不用四象?如果说用四象表示事物运动周期过于简单,那么,“十六卦”应当很“准确”,按一分为二之分法,八卦很简单地分成“十六卦”,为何没有“十六卦”之说?

“卦”者由古人观测日影工具土圭(圭表)的意义引伸而来,是天体测量的工具,目的在于观测日月运行,所以有人讲八卦是无字天书,是有道理的。古人长期观测,发现从冬至到夏至再回到冬至,寒、暑往来是一个大周期,它里面包含了12个月象周期,以及365个日周期。以 、 、 、 、 、 、 、 为一个大的周期,象太阳年周期运运动(如图15)。在太阳年周期这样一个大的循环过程中,蕴含着12个月周期。每一个月周期仍以 、 、 、 、 、 、 、 顺序排列。也就是说,内八卦(大周期)象太阳年运动,外八个八卦象多个月周期(中周期)。年、月周期又都包含着日周期,就是如上图中的六十四卦(谓之小周期)。小周期由内八卦三爻和外八卦三爻共六爻组成。见上图所标记。这样,一爻象一天,六十四卦共三百八十四爻。象一年(闰年)之全数。

1.3 先天八卦图及其意义

《伏羲八卦次序图》和《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的精髓在于“数”。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有一个过程,对日月的观测也一样。《伏羲八卦次序图》从数学上讲,它是直线型的,不能循环流通,被阻碍在由 向 流通的这一步。古人为解决这个问题,创造了“十个太阳”和“十二个月亮”轮流值班的神话。这个神话流传了许多年,一直到舜帝时代,经过长期观测才得出结论:天上只有一个太阳,它是连续运行、循环无端的(《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同样,也只有一个月亮,永不停息的运行着。(《坤》用六:利永贞)。于是“舜命后羿射日”——修改历法,减去九个太阳,留一个太阳及一个月亮。通过对月亮象的变化观测,先发现了天体运行八卦图——月亮象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即“先天八卦图”。

1.3.1 先天八卦的由来

《伏羲八卦次序图》具有积极的意义:确定了八卦符号具有“数”的含义(见表2),并且由此演变了《伏羲六十四次序图》,其384爻数与闰年周天数相吻合。但是,它是对事物现象表述的一个侧面,还不能完整的表述事物的整体活动现象及实质。例如,利用《伏羲八卦次序图》就不能描述日、月的循环运行的问题。所以说,它与日月“连续运行”现象不相符。古人观测得出结论:日月运行,不仅有“数”的内在关系,还有“象”外在变化。尤其是月亮有明显的形象变规律可循。通过观测月象的变化和正确表述这种变化规律,就得出《月象八卦图》。“古者包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观的什么天文?“在天成象”及其形象变化最明显,而又恒久不变者,莫过于月亮。月亮变化现象,三十而晦,完全消失,为

阴( ),初三傍晚,庚方出现弯弯勾月,其象为 ;初八傍晚,在丁方出现上弦月,其象为 ,十五傍晚,甲方出现满月,其象为 ,这时月亮又大又圆;十六清晨,辛方望月开始亏,其象为 ;二十三清晨,丙方出现下弦月,其象 ;三十清晨,月亮又消失在东北(癸)上空(《坤》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其象为 。

上左图中, 、 、 、 、 、 六卦已经有了“位置”,还差 、 二卦。在月亮象中,没有一个“象”是周围亮,中间暗的离象( ),也没有出现中间亮四周暗的坎象( ),怎么办?根据“伏羲八卦次序数”的大小关系,离卦 的大小,实际介于 与 之间,坎卦 的大小,实际介于 与 之间,于是将 、 二卦补上,得图16。

这种“象”的变化过程,本是均匀的,为什么作此图时,有间隔呢?因为这是在“同一地点,不同时间”观测到的象。本图只表示月亮形象的连续变化,“没有绝对的时空意义”,把它们均匀地分布,得出如下图17。

月象的变化是这样的。那么,太阳的循环运动是否也可以如此表示呢?太阳虽然没有形状的改变。但是太阳在“南回北归连续运行”过程中,其晷影的长短(形状)是有变化的。冬至节气:日晷最长,全阴无阳,其象为 ;立春节:阳初长,其象 ;春分气:阴阳各半;其象 ;立夏节:阳盛阴衰,其象 ;夏至节气:阳壮阴绝,其象 。立秋节气:阴初生,其象 。秋分节气:阴阳各半,其象 。立冬节气:阴盛阳衰,其象 。冬至节气:阴盛阳死,其象回到 。同样的道理,根据这种晷影的长短变化,画出同样的《太阳晷象八卦图》,以此来表示太阳的连续循环运动。图18。

古人对天体认识的理论基础是“大地中心论”和“日月顺行”。古时,人们在观测日月运行时,以大地为中心,又以大地为参照系,发现太阳东升西落。更为重要的是认为月亮也是西落的,只是每次升起位置不同而已。这样图17月亮象八卦图也应和图18日晷象八卦图有同样的运转方向。又因为这两个图都是表示“形状”变化的,所以,具有同等意义,于是把这两个图合二为一,是为《先天八卦图》

1.3.2 先天八卦图的意义

《先天八卦图》者,乃先发现的天体运行八卦规律图。它的主要内涵是以日和月“形状”变化规律来展示日和月的循环运动并且与之相合。

首先,标示了日月运行的循环性,克服了“伏羲八卦次序图”日月直线型运动,不能循环的问题。天上十个太阳轮流值日的想象,以“后羿射日”宣告结束。

其二:《先天八卦图》包含了《伏羲八卦次序图》“数”的意义。或者说,《先天八卦图》的绘成有赖于“伏羲八卦次序数”在离卦 和坎卦 中的过度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伏羲八卦次序数图》为体,《先天八卦图》为用。这二者的结合,更好的解决了年周期,月周期和日周期三者的关系问题。用现代科学来讲: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同时还在自转,并且,月球还在绕地球公转。这三个周期运动关系在《伏羲六十卦方位圆图》一目了然。较《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更能说明问题。《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圆图》内八卦(每卦三爻)是一个“先天八卦图”,表示年周期循环运动。外八卦以内八卦为依托,分八个中周期。表示月周期多次循环运动。由内向外,每一个六爻卦也是一个小周期,表示六个日循环运动(六爻代表六天)。总计384爻,又与置闰年384天相合。

第三:《先天八卦图》只表示形状改变,没有方位的意义。《伏羲八卦次序图》有叫《伏羲八卦方位图》和《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其中的“方位”的意思是指某一个卦与左右卦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具有空间东、南、西、北方的意义。也就是说,《先天八卦图》中的八卦不具有五行的属性。把《先天八卦图》配五行,是把它繁杂化了。

1.3.3 先天八卦的数学模型

人类对日月认知有一个过程。由对日月崇拜到对日月观测,由十日轮流值日及十二月轮流值月不能循环到一日一月循环运行;由一日一月顺行再到日月交叉运行,这样一个基本的认识过程。在完成了《先天八卦图》的绘制以后,古人为了从理论上更好的阐述天体运动,建立了天体运行的数学模型——《河图》,欲从日月分运动及日月合运动两个方面阐述天体运动。《河图》这个天体运动数学模型是建立在以大地为观测点,以大地为观测背景的“大地中心论”的认识基础上的。在这个基本认识的基础之上观测所得出的结论必然是“日月顺行”。《系辞、第九章》“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这里的“天”为乾卦 , 为太阳。这里的“地”为坤卦 , 为月亮。系辞所讲的天一、

三、(五)、七、九表示太阳一个周期(太极)四个特征点。地二、四、六、八、(十)表示月亮一个周期(太极)四个特征点。因为有字无图,后来根据“日月顺行”的认识和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就把它作成图20的样子。图20又可转化成图21简洁的表达形式。这样把图中阳数依次相连视为太阳一周的运行,把阴数相连表示月亮一周的运行。总的结论是:日月顺行。这不仅在今天看来是错误的,而且在《洛书》时就得到纠正。本文为了探讨八卦图的形成过程,所以也对“错误”的认识也进行分析。今天看来虽是错误的,但在当时却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日月循环运行。

因为《河图》是一个错误的图示,不能表示日月的真实运动,所以,《河图》虽为《先天八卦图》而

建立的数学模型,却不能由此指导出《先天八卦图》来。后来在《洛书》出现以后,纠正了《河图》中的错误。根据《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推断,也许最早时《河图》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由于《易》无图,或图失传,导致后人在绘《河图》时,出现错误。今人史力生发现这个错误,把2、7和4、9的位置对调,得《真河图》。

仅有“数”和“象”还不能清楚表达对一个事物的描述。《列子篇、两小儿辨日》有这么一个故事:甲小儿说太阳初出时大,日中时小。因为初出时太阳大如车盖,中午时小如铜锣。乙小儿说太阳初出时小,日中时大。因为太阳初出时其温……。这里,甲小儿用的是“象”的表述,即用“大、小”来描述的。乙小儿在这里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用“理”的表述。即用“冷、热”表描述。笔者所讲的“理”非《周易》书中卦爻辞的义理。笔者把它定义为“五行”概念。五行概念一出,和它相关系的四方,四季就密不可分。五行之中又有生、克、制、化等关系,都可归为“理”的内含。理——是对事物表述的又一个重要的因素。或者说,理——主要是对事物功能、功用,能量变化的表达。《先天八卦图》主要是对事物“象”的表达,是以月亮象为主要表达对象的。《后天八卦图》主要是对事物理的表达,是以太阳功能(能量变化)为主要表达对象的。那么,《后天八卦图》是怎样得来的呢?

由《先天八卦图》上升到数学模型——《河图》(《河图》改为《真河图》)。由《真河图》而得《洛书》。再由《真河图》和《洛书》更高一层次地分别推导出《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

下面摘抄史力生《易经科学新解》一书中P78关于《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的推导过程。

一、先天八卦图来自真河图

证明过程:

1.四象由两仪生成:两仪为阴、阳。阴又生出阴和阳,阳也又生出阴和阳,这样就构成了四象。排列顺序为:老阳1,少阴2,少阳3,老阴4。

2.我们知道,在真河图中:1、2、3、4、5为生数,6、7、8、9、10为成数。用真河图中央的成数10减去四周的成数,再用中央的生数5分别减去四周的生数。其结果是:东:10-8=2,5-3=2;南:10-9=1,5-4=1;西:10-7=3,5-2=3;北:10-6=4,5-1=4。参见下图。

3.将各侧所得1、2、3、4看作是四象。按四象的生成顺序可得到:南1为老阳,东2为少阴,西3为少阳,北4为老阴。

4.在真河图中,每侧都有奇偶一对数。偶数为阴,奇数为阳。根据真河图各侧的奇数和偶数,在四方所得到的四象上分别一阴一阳。为偶数的在看得到的四象上生一阴爻,为奇数的在所得到的四象上生一阳爻。这样每侧就得到两个卦:在南方(9、4)的老阳上加一阳爻(9为阳数)构成乾,加一阴爻(4为阴数)构成兑;在西方(7、2)所得少阳上加一阳爻(7为阳数)构成兑,加一阴爻(2为阴数)构成坎;在北方(1、6)老阴上加一阴爻(6为阴数)构成坤,加一阳爻(1为阳数)构成艮;在东方(3、8)所得的少阴上加一阴爻(8为阴数)构成震,加一阳爻(3为阳数)构成离。见上图。

5.将每侧所得到的两个卦按顺序排好,得到左下图。

6.将东、南侧偶数8、4所对应的震、兑卦分别逆时针旋转45度,财时将西、北侧奇数7、1所对应的巽、艮卦分别逆旋转45度,就得到先天八卦图,见右上图。做这样的旋转是因为:按照真河图所表示的方位和季节,从南(夏)向北(冬)阴气逐渐增加;从北(冬)到南(夏)阳气逐渐增加。

7.此结果说明,先天八卦图来自真河图和四象,《易传上》的有关描述是正确的。同时也再一次证明了真河图的正确性,而宁朝人所得河图为俣传。

8.证毕。

二、后天八卦图来自洛书

证明过程

1.还从两仪生四象证起。两仪为一阳一阴,一阳生出一阳一阴,一阴生出一阴一阳,构成四象。四象为春、夏、秋、冬。按夏秋冬春的循环顺序,老阳为夏为1,少阴为秋为2,老阴为冬为3,少阳为春为4。见下图。

2.将洛书中八方之数分别与中央5相减后得到:四宫得1,九宫得4,二宫得3,三宫得2,七宫得2,八宫得3,一宫得4,六宫得1。1对应老阳,2对应少阴,3对应老阴,4对应少阳。将四象填入各宫中,见下图。

3.洛书四、九宫与真河图的夏天(南)对应,二、七宫与真河图的秋天(西)对应。在夏、秋四宫所得四象的下面分别加上阴爻或阳爻,表示夏、秋季节(或南、西方)阴、阳由天而降。四、二宫为偶数,

下加阴爻,分另得到巽和坤。九、七宫为奇数,下加阳爻,分别得到离和兑。

4.洛书六、一宫与真河图的冬天(北)对应,八、三宫与真河图的春天(东)对应。在冬、春四宫所得四象上上面分别加上阴爻或阳爻,表示冬、春季节(或北、东方)阴、阳由地而升。真河图的中宫五代表土,也代表地。六、八宫与中宫五(地)相互作用,其洛书之数的差为奇数(6-5=1,8-5=3),所以分别在六宫所得的老阳上与八宫所得的老阴上加阳爻,得到乾和艮。一、三宫与中宫五(地)的差为偶数,分别在少阳与少阴上加阴爻,得到坎和震。

5.这就得到后天八卦图,见下图。

6:证毕。

以上完整摘录史力生有关证明《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的全过程。比较有趣的是,笔者根据月象推导《先天八卦图》时,借用了《伏羲八卦次序数》把坎卦 和离卦 分别按在适当的位置。而史力生用《真河图》证明《先天八卦图》时,应用了《伏羲八卦次序数》直线型思维方法,具体的说,在证明《先天八卦图》第1步,关于四象的顺序是,这是以阳、阴爻顺序各自再一分为二,化分阳、阴的直线型思维方法。照这个方法,再分一步就是《伏羲八卦次序图》。从这个意义上讲,《伏羲八卦次序图》为体,《先天八卦图》为用。在推导《后天八卦图》时,笔者认为要有“理”的因素,即要考虑四季,五行方位因素。而史力生在用《洛书》证明《后天八卦图》的过程中,直接考虑四季因素。如“在夏、秋四宫所得四象的下面分别加上阴爻或阳爻,表示夏、秋季节(或南、西方)阴、阳由天而降”。“ 在冬、春四宫所得四象上上面分别加上阴爻或阳爻,表示冬、春季节(或北、东方)阴、阳由地而升”。更为有趣的是,史力生在证明《后天八卦图》时,应用了《先天八卦图》曲线型(循环性)思维方法。具体的说,在证明《后天八卦图》第1步,关于四象的顺序是,这是日(或月)作循环运动的四象,如果按这个思路再分一步,( 、 分别再按阳、阴的顺序, 、 分别再按阴、阳的顺序分下去)就得到《先天八卦图》。从这个意义上讲,《先天八卦图》为体,《后天八卦图》为用。所不同的是,史力生是根据《真河图》和《洛书》两个有关日月合运动的数学模型来证明先、后天八卦的。

总之,从数、象、理多层次,多角度证明,得到先、后天八卦图,并且,只有这两个图式。一切对先、后天八卦图合理性产生怀疑和对先、后天八卦图画蛇添足都可以休矣!

1.4 《洛书》及其意义

从日月的运行的数学模型,按一定的规则得到《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这个数学模型就是《真河图》和《洛书》。再仔细观察《真河图》发现,只要把四方的四个阴数逆时针旋转45度,就得到《洛书》。这一动作说明,《真河图》和《洛书》是对日月运行这个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的描述。《洛书》来源于《真河图》。与日月运行的真实情况相符,表述的是一种自然规律。也就是说,《先天八卦》《后天八卦》表述的是一种客观规律,并非主观臆造。

1.4.1 后天八卦数学模型

后天八卦数学模型即《洛书》,是一个九格数表.如图24。是在发现日月逆行以后,由《真河图》转化而来。数表虽然很简吉,但其内涵却很丰富.与日月的实际运行又是非常吻合.具有客观性,非人为臆造.

1.4.2 《洛书》的稳定性。

《洛书》具有超稳定性,其任意一边三数之和等于15。这样的结果,一方面说明这个数表不是人为填写,具有客观性,与一个节气之数相吻合。另一方面说明日月运行的稳定性,非人力可以操纵,可以控制。

1.4.3 《洛书》数列的意义

《洛书》数列之数360,为周天度数,正好为一年之天数。古以360天为一年。虽后以365天为一年,但周天度数360仍是客观之数。这也说明《洛书》是表示日月运行的客观数据,非人为臆造。

1.4.4 《洛书》配八卦,体现日月逆向分运动。

由日月顺行到日月逆行,这是人类认识自然过程中,逐渐深化、提高的结果。《河图》有可能就是当时认识的真实记录,只是流传有误。但是,日月运行的方向事实只有一个。今人史力生在《河图》基础上提出《真河图》,并由《真河图》得《洛书》,很好地解决了“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千古疑案。先天八卦图的“象”系统,不能承载日月合运动及能量转换,即五行变化,而《洛书》和由《洛书》推导出来的《后天八卦图》则可以很好地体现出。

古人仍是“大地中心论”,但“是以大地为中心,以星宿为参照系”时,发现日月逆向运动。《洛书》四阳数一、三、九、七居外,象太阳运行的“四象”。四阴数二、四、八、六居内,象月亮运行的“四象”。五居中,为土,为大地,为地球。这样,《洛书》配《后天八卦图》实际表述的是以大地为中心的立体空间图。这也许是“大地中心论”的理论依据。从图上看去,地球位于中心,人仍然在大地之看问题,把这个中心视为第一个星体,×1。1乘任何数得1。从图上看,月亮是去地球的第二个星体,视为2,用“2”

乘以四个阴数象,即 位:2×2=4,到 位。2×4=8,到 位。2×8=16,取个位6,到 位。2×6=12,取个位2,回到 位,得月亮逆行,循环不已。从图上看,太阳是去地球的第三个星体,视为3,用“3”分别乘以四个阳数象,即 位:3×1=3,到 位。3×3=9,到 位;3×9=27,取个位7。到 位。3×7=21,取个位1,回到 位,太阳顺行,循环不已。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日月是逆向运动的。

5.5.5 《洛书》数学模型体现日月逆向合运动

从上图看,日、月运行,可以分别看作是两个封闭的圆周运动。而我们都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和自转,月亮围着地球转。在地上看日月运行,虽然还是逆向运动,但是,因为有南北回归的存在,每天太阳升起并不是在同一个位置,月亮也一样。换一句话说,日月虽然作循环运动,但是它不是完全封闭的,而是一种螺旋性的。一张简单的《洛书》表格,完整地表达了这种日月交叉运行,螺旋型变化的过程。请看以下的分析。

1.4.5.1 太阳运动在《洛书》中的体现

太阳实际的运动是东升西落。在《洛书》中的体现是沿阳数“1、3、(5)、7、9”顺向运动。图27显示了由直线连结,到曲线变化,再到坐标曲线的演化过程。图27中的《洛书》是平面图,其曲线也为平面曲线。

1.4.5.2 月亮运动在《洛书》中的体现

把《洛书》中阴数按2、4、6、8顺序连接,可视为月亮的逆向运行路线。图28显示了由直线连结,到曲线变化,再到坐标曲线演化这样的过程。

3.3.3.3 由曲线到圆周运动再到右旋双螺旋结构

图29是正弦函数曲线图.从图29可以看出,圆周运动可以用正弦或余弦曲线表示。反过来讲,一个正弦或余弦曲线也可以表示圆周运动。

所以,图27、图28由阳数1、3、7、9和由阴数2、4、6、8所连接的曲线完全可以表示日月的圆周运动。同样的道理,我们完全可以把日月的圆周运动用《洛书》曲线的表现形式来表达。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这样我们就能看出,《洛书》实际是由两条曲线构成。这两条曲线所代表的是一个空间结构,看似都穿过中央五(五代表大地),实际是“绕”大地的,所以。这两条曲线应当看作是象弹簧一样的立体结构。把这两个立体的曲线一合并,就发现它是一个右旋双螺旋结构。和DNA右旋双螺旋结构完全一致。

2.太极八卦的应用

以上系统、完整地论证了“太极”,“八卦”的来历。使我们明白太极八卦是研究日、月规律的学问。所谓“日、月之谓易”正是这个道理。有人说“八卦是无字天书”是有根据的。“数、象、理”是八卦的核心内容,那么,八卦又是怎样和“占”扯上关系呢?即:八卦是怎样被应用的?

2.1 八卦是怎样被应用的?

首先,是实用性的需要。研究日月运行规律(即太极八卦)是为了正确向天下发布节气,天气变化。只有正确地发布了天气、节令变化,才能“替天行道”,传达上天的旨意。最高统治者“受命于天”的“天子”地位才有“合法性”。所以,在上古,中古时期,太卜所掌握的观测数据和观测方法,是国家的最高机密。

其二,是其规律性的使然。《系辞》“……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是讲古人发规了自然界可以归纳,可以类比的规律性。古人用一句“天人合一”给予高度概括。“一”为何?,《老子》曰:“道生一”。一既是规律性。又有一句古语“天人相应”,即是人与自然现象,天体运行相适应,相对应。这本是在古代极易理解的一句话。但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似乎是太笼统了。张颖清提出“生物全息律”,即生物任何局部都是整体的缩影,含有个体生物的全部信息。这为后来生物克隆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据此,有人提出“宇宙全息律”。认为八卦(六十四卦)是宇宙全息之密码。任何一个卦(局部的信息),都可以“克隆”出整体的信息来。黄鉴老师悟创的《易魂》系列,更加形象的比喻为“时空网络学”,即由八卦系统和干支系统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抓住时空网络中的任意一点,就可以连带起整个网络。那么,这个网络是由谁编织的呢?本论文的第一部分,论述的八卦的来历,实际论述的是日月的运行规律。所以说,八卦这张“网”实际是由日月运行编织的。而《黄帝内经》讲得也很明白,干支系统,实际也是记录日月运行的。简单一句话,干支系统这张网也是由日月运行编织的。那么,为什么时空网络就可以用于“占”呢?实际上,在应用八卦“数、象、理”进行“占”的问题上,古老的《易》

学与现代的《生物遗传学》,在这个问题上已经殊途同归了。所不同的是,《易》文化是从宏观讲日月地的运行对万物的影响;而现代《生物遗传学》是从微观讲遗传与变异的规律,万物都受日月运律的影响。日、月运行是万物之纲纪,统领世间万物。太阳是大地万物之父,月亮是大地万物之母。日月(地)的运行,孕育世间万物,并且,日月运行的节律,深刻时络印在每一种生物,每一个细胞的分裂、生长过程中。没有任何一种生物能够游离于日、月、地“三界”之外不受日月的孕育而生长。假设虽有“日月地”三星体,但“日月地”的运行规律不符合太极八卦,六十四卦和《洛书》右螺旋双螺旋结构,也不会有地上生物。至少不是象现在这样的生物。(研究外星生命者应当注意到这一点,而主张炸毁月球的观念是绝对错误的,是要将人类和一切生物彻底毁灭,不可想象的。将来开发月球,也应提前想到月球的轨道的改变对地球生物破坏的严重问题)。现代《生物遗传学》,从微观讲遗传与变异的规律,最后与八卦,六十四卦,《洛书》双螺旋结构完全一致了。比如人的胚胎发育:一个精子和一个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这是新个体生命之始,受精后大约三十六小时,开始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细胞。一边分裂,一边从输卵管向子宫移动。而后两个分裂成四个,四个分裂成八个细胞。……这一段“生命”的过程用易学的语言讲则是:“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八个细胞后来发育成人体八大系统。这样可以把这八个细胞之一看作新的发育点(太极点)。生物的克隆技术就是用任何一个体细胞(与精细胞不同)发育成一个全新的,与原体拥有相同遗传信息的个体。那么,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太极八卦的每一步都是生命的过程。克隆技术实则是生命信息的重复再现。据此,我们又可以认为,生命的每一步又都是新的太极点,所以,黄鉴老师利用太极点置换,可以发掘无限量的信息。分子生物学研究认为,染色体内有四对碱基,组成64个遗传密码。由64个遗传密码组合成长链,为DNA或RNA,其空间结构恬为右旋又螺旋结构。这就归结到太极,四象,八卦,六十四,和洛书上来了。因为任何人,任何事,不能脱离日月地运行总规律,总范畴,所以,可以用太极八卦进行“占”。

总之一句话:地上万事万物都有同一个信息原,即日月地运行节律。在这同一信息原中的任何一个分支点(即任何人,事),又都可以视作一个新的太极点(信息原),进行信息克隆。所以,太极八卦之“数、象、理”可用于“占”。

2.2 八卦应用的误区

基于以上的结论,易学的应用非常广泛。黄鉴老师讲得好,《易经》讲的是认识论和方****。笔者认为,在易学的领域里,有一些概念被混淆了。一是认为《后天八卦图》用得多,《先天八卦图》用得少。其实不然。《后天八卦图》主“理”,主要的内涵是配五行、方位。体现在木、火、土、金、水五行的生、克、制、合、化上。《先天八卦图》主“象”,应用范围同样广泛,主要的内涵是卦象,爻象。如一个卦由下往上读为:由内而外,由近及远,由低到高,由下往上,前后、左右之分,上圆下方,内圆外方,上白下黑……等之应用。二是把《先天八卦图》的范畴和《后天八卦图》的范畴搅和着,说不明,理不清。那种认为乾 为南(先天),为西北(后天),其数为2、7(河图),又为6(洛书),还为1,属性为

火(先天),又属金(后天)是错误的。应当讲,《先天八卦图》主静,为立体的、空间性的。《后天八卦图》主动,为平面的,时间性的。《先天八卦图》表形态,《系辞》第一章讲得好:“天尊地卑,山泽以能气,雷风相博,水火不相射”。《后天八卦图》配五行,方位,表时间流动。《系辞》讲得好:“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这里乾卦 主西北,秋冬之时。其数就是《八卦次序数》。

太极阴阳与太极图

太极阴阳与太极图 太字原为大字。古人为了表示比大更大的意思,便在大字底下加一点,成为太字。含义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比如,时间是无始无终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极字的原意是房屋中间顶端的顺房之木,在温县叫脊檩,含义是最高、最巅、最上。这是太极的字面意思。 太极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哲学概念。要弄清楚太极的涵义,必须知道什么是无极。因为太极本于无极。古人认为,未有天地之时,宇宙混沌有鸡蛋。这就是无极。无极之境充满真气,是静止不动的。太极乘气动而生阳,动极便静,静而生阴。于是,就产生了万象万物。《易经》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又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是变化,就是说,太极一动,阴阳就产生了,阴阳一合,日月就分出来了,清气上升而为天,浊气下降而为地,天、地、风、雷、水、火、山、泽等等自然现象都产生了。太极的哲学概念就是自然界无所不包的宇宙法则法理。所以,我认为,阴阳转化就是太极。 阴阳是古代哲学理论的代名词,用来说明一切事物内部不同属性的相互对立统一与转化。《易经》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皇帝内经》上说:“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万事万物都分阴阳,人有男女,兽有牝牡,鸟有雌雄。阴阳无处不在,天有阴晴圆缺,人有生老病死,都是阴阳之数。自然界阴阳平衡,则风调雨顺;阴阳失调,便有旱、涝、风、雹灾害。人也一样,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精神饱满,;阴阳失调,则疾病缠身,萎靡不振。有病了,经过锻炼,打太极拳,打针吃药,饮食调理等等,阴阳又平衡了,病好了。一刮东风,天阴下雨,西风一来,又云散日出,天晴了。这就是阴阳具有的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转化的特点。

太极图

太极图 一、太极图 中国古代概括阴阳易理和反映世界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图式。世传太极图出自陈抟之手,陈氏传有三种图式:一为先天太极图,一为龙图,一为无极图。宋朱熹:“先天图传自希夷,希夷又自有所传。盖方士技术用以修炼,《参同契》所言是也。”(《语类》卷一百)后世所绘太极图很多,大致可分二类:一类为数层图组合的图式,如无极图、太极先天之图、周氏太极图等,形式基本相同,最上一圈以单圆表示术极,二圈分黑白三层,标有阳动阴静字样,表示阴阳交错,运动变化;中分金木火水土五行,表示阴静阳动产生世界基本构成特质;下面再有二圈,分别标有“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或“万物化生”字样,以示产生万物,此图概括了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万物生生不息变化无穷的宇宙演变过程。另一类为以阴阳鱼图为主的图式,如古太极图、先天太极图、来氏太极图等,其图外圆象征太极,内以S曲线分黑白环弧形,白中有一黑点,黑中有一白点。白为阳黑为阴,象征阴阳互根;环弧形如两鱼交游状,以示阴阳变化循环不已。可见二类图式,形式有异,内涵类同。今流行太极图为阴阳鱼图式,此图各部分原有固定位置且赋以特定含义,但现代所绘太极图无严格方位标准,多着重提示阴阳变化循环之义。对于太极图起源及内涵,历来有不同认识。今人多结合现代科技理论加以阐述,如有人认为,太极图是对波粒二象性的准确概括,太极图圆形是粒子性,中间S曲线是波动性,太极图是波粒二象性的统一;还有人认为,太极图为宇宙天体球在水平面内的平面投影,其中两个小点为定南北向之用,S形贡线是日、月、五大行星等天体周运轨道在水平面内投影的图示。此类探讨,目前尚有较多争议。 二、太极图源说 关于太极图起源的学说。太极图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为数层组合图式,一类为阴阳鱼互纠图式。关于数层组合太极图渊源,有多种说法:(1)北宋周敦颐所作。北宋潘兴嗣:“(周)尤善谈名理,深于易学,作太极图、易说、易通,数十篇。”(《濂溪先生墓志铭》)朱熹持此观点(《周子太极通书后序》)。(2)传自陈抟。南宋朱震:“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颢、程颐。”(《宋史?朱震传》)陆九渊:“朱子发谓濂溪得太极图于穆伯长,伯长之传出于陈希夷,其必有考。”(《陆九渊集?与朱元晦书》)(3)来自佛徒寿涯。宋元之际刘因:“而或又谓周子与胡宿、邵古同事润州一浮屠而传其易书。”(《记太极图说后》)这个“浮屠”,就是寿涯。(4)源自陈抟刻于华山石壁的无极图,经魏伯阳、钟离权、吕洞宾传给陈抟,陈刻之华山石壁,后来又通过种放、穆修传给周敦颐,周把它改造成了太极图。(《太极图辨》)陈抟刻华山石壁之事宋金元明无一人道及,此说可疑。(5)源于《道藏?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清毛奇龄:“或云其图在隋唐之间,有道士作《真元品》者,先窃其图入《品》中,为太极先天之图,此即抟之窃之所自始,且称名有‘无极’二字,在唐玄宗序中。”(《太极图说遗议》)又说:“此在陈抟授图之前已行世者,是抟所为图,一本于《道藏?真元品》,一本于圭峰《禅源全集》,而总出于《参同契》,是真脏实据。”(《复冯山公论太极图说》)《真元品》即《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现代冯友兰、张岱年、侯外庐等许多学者赞成此说。近有人提出《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乃是周敦颐以后的著作,其后两品及后序也不是唐代作品,唐明皇御制序亦为伪造。(王卡《道藏提要》、李申《太极图渊源辨》)所据不一,尚有争议。关于阴阳鱼互纠太极图渊源,也有几说。(1)得之于蜀之隐者,或武夷君。宋末元初袁桷说:“朱熹嘱其友蔡季通如荆州,复入峡,始得其三图焉”。(《谢仲直易三图序》)后为谢仲直所获。此三图传自彭翁,彭翁传自武夷君。明初赵撝谦《六书本义》最早记载阴阳鱼太极图,赵氏认为:“又天地自然之图??世传蔡元定得于蜀之隐者,秘而不传,虽朱子亦莫之见,今得之陈伯敷氏,当熟玩之。”(《六书本义》)清朝渭引宋濂说:“罗端良作阴阳相含之象??言出于青城山隐者。”(《易图明辨》)(2)源于《周易参同契》。朱熹:

最新二十四式太极拳谱(完美)

二十四式太极拳拳谱 (动作名称及分解提要) 一、起势:1、左开步;2、两臂前举;3、屈腿按掌。 二、左右野马分鬃:1、左野马分鬃1)、(右)抱手收(左)脚;2)、(左)转体上(左)步;3)、(左)弓步分手。2、右野马分鬃:1)、(左)转体撇(左)脚;2)、(左)抱球收(右)脚;3)、(右)转体上(右)步;4)、

(右)弓步分手。3、左野马分鬃:1)、(右)转体撇(右)脚;2)、(右)抱手收(左)脚;3)、(左)转体上(左)步;4)、(左)弓步分手。 三、白鹤亮翅:1、(右)跟步(中)抱手;2、后坐转体;3、(左)虚步分手。 四、左右搂膝拗步:1、左搂膝拗步:1)、(左)转体摆臂;2)、(右)摆臂收(左)脚;3)、上(左)步屈(右)肘;4)、(左)弓步搂推。2、右搂膝拗步:1)、(左)转体撇(左)脚;2)、(左)摆臂收(右)脚;3)、上(右)步屈(左);4)、(右)弓步搂推。3、左搂膝拗步:1)、(右)转体撇(右)脚2)、(右)摆臂收(左)脚;3)、上(左)步屈(右)臂;4)、(左)弓步搂推。 五、手挥琵琶:1、(右)跟步展臂;2、后坐引手;3、(左)虚步合手。 六、左右倒卷肱:1、右倒卷肱:1)、(右)转体撤(右)手;2)、退(左)步(右)卷肱;3)、(右)虚步推掌。2、左倒卷肱:1)、(左)转体撤(左)手;2)、退(右)步(左)卷肱;3)、(左)虚步推掌。3、右倒卷肱:1)、(右)转体撤(右)手;2)、退(左)步(右)卷肱;3)、(右)虚步推掌。 4、左倒卷肱:1)、(左)转体撤(左)手;2)、退(右)步(左)卷肱;3)、(左)虚步推掌。 七、左揽雀尾:1、(右)转体撤手;2、抱手收(左)脚;3、(左)转体上(左)步;4、(左)弓步棚臂;5、(左)转体摆臂;6、(右)转体后捋;7、(左)转体搭手;8、(左)弓步前挤;9、后坐引手;10、(左)弓步

太极图知识与使用

太极图共有15种,分大、小两类。其中包括:双色太极图、三色太极图和正气图。 大太极图用于化解不吉祥、有问题的风水和有不合理的婚配造成的夫妻矛盾。适用于住宅和床上。小太极图用于化解不吉祥的姓名适用于戴在身上。还用于化解因不合理的婚配造成的夫妻矛盾。促使其恩爱和睦。 双色太极图包括有: 1、黑白太极图:意思是金生水。 。 2、黑绿太极图:意思是水生木。 3、绿红太极图:意思是木生火。 4、红黄太极图:意思是火生土。 5、黄白太极图:意思是土生金。 三色太极图包括有: 6、白黑中绿太极图:意思是金生水、水生木。 7、黑绿中红太极图:意思是水生木、木生火。

8、绿红中黄太极图:意思是木生火、火生土。 9、红黄中白太极图:意思是火生土、土生金。 10、黄白中黑太极图:意思是土生金、金生水 正气图包括有: 11、正土太极图,也称为黄色卍字符。 12、正金太极图,也称为白色卍字符。 13、正水太极图,也称为黑色卍字符。 14、正木太极图,也称为绿色卍字符。 15、正火太极图,也称为红色卍字符 太极图使用知识说明 宇宙的原始状态是混沌为一,大爆炸以后一分为二,上为天为阳,下为地为阴,始分阴阳。既“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就是“阴阳鱼太极图”。“阴进阳退,阳进阴退”“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动静转化,周而复始”这是万事万物阴阳“对立统一”之规律的最高概括。“一阴一阳谓之道”。我国的宗教(道教)先师把“阴阳

太极图”作为其标志,太极图中的鱼眼,是为阴中之阳和阳中之阴。在他们的道观里、道袍上、所使用的法器上、都绘有这个图案。他们认为阴阳乃宇宙之根本,宇宙的万物皆离不开阴阳。社会发展至今更能证明这一点。而今凡是与阴阳有关的如“道教、气功、武术、中医”等书籍封面上常能见到“阴阳太极图”的图案。可见我们先师的智慧和英明。 关于太极图的使用:我所使用的太极图为“五色太极图”。长期的运用验证皆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所谓五色就是红、黄、白、黑、绿五色。其中红色代表火、黄色代表土、白色代表金、黑色代表水、绿色代表木。其作用主要用于风水、姓名及夫妻矛盾的化解。 如用于化解夫妻矛盾: 凡是三元命婚配良好的夫妻,夫妻关系大都良好。如果发生矛盾,大多是风水有问题而引起的。可针对性的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用大太极图进行化解。对于三元命婚配不合理的夫妻,夫妻关系大多不好,偶有恩爱和睦的,会有一方身体很差。这种婚配的住房风水几乎没有正确的,对此可以使用太极图进行化解,化解方案如下: 六煞水婚配:包括:坎与乾、震与艮、巽与兑、离与坤。 1、坎与乾:除了在夫妻床垫下压一枚大“红绿中黄三色太极图”外,还要在坎命人枕头内放一个小“红绿中黄三色小太极图”;在乾命

式太极剑剑谱带方向

式太极剑剑谱带方向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42式太极剑剑谱(带方向)(1)起势(东)(22)仆步穿剑(右)(东) (2)并步点剑(稍偏东北)(23)蹬脚架剑(左)(东) (3)弓步削剑(西南)(24)提膝点剑(左)(西南) (4)提膝劈剑(西南)(25)仆步横扫(正东偏北) (5)左弓步拦(东)(26)弓步下截(右、左)(稍偏东北) (6)左虚步撩(稍偏东南)(27)弓步下刺(稍偏东北) (7)右弓步撩(东)(28)右左云抹(正北偏东)(左) (8)提膝捧剑(东)(29)右弓步劈(稍偏东南) (9)蹬脚前刺(东)(30)后举腿架剑(稍偏东南) (10)跳步平刺(东)(31)丁步点剑?(稍偏东南) (11)转身下刺(东南)(32)马步推剑(稍偏东南) (12)弓步平斩(西北)(33)独立上托(西) (13)弓步崩剑(西北)(34)进步挂点(西) (14)歇步压剑(稍偏西南)(35)歇步崩剑(东) (15)进步绞剑(稍偏西南)(36)弓步反刺(西北) (16)提膝上刺(稍偏西南)(37)转身下刺(西南) (17)虚步下截(正西偏北)(38)提膝提剑(正南偏东) (18)右左平带(西)(39)行步穿剑(东南) (19)弓步劈剑(西)(40)摆腿架剑(正南偏西) (20)丁步托剑(西北)(41)弓步直刺(南) (21)分脚后点(东北)(42)收势(南)

注:方向为定式胸部方位,东(或西)与套路方向一致;西南(或东南)与套路方向夹角成45度;稍偏东南(或西南)与套路方向夹角成30度;正东偏南(或北)与套路方向夹角小于30度。 起势面向南,第1段1-11式运行方向向东,第2段12-21式运行方向向西,第3段22-32式运行方向向东,第4段33-40式运行方向向西。

太极图的依据和给我们的启示

太极图的依据和给我们的启示 太极图,被誉为是“中华第一图”,我国的国粹之一。说它是国粹,是“中华第一图”,一点也不为过。它以最简练精美的图案表达出了最深刻的内涵——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以阴阳为依据的太极图的意义 太极图的依据是什么?毫无疑问,是代表自然万物运动基本规律的阴阳。 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开始了阴阳学说的发展。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着阴和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对立的双方又是相互统一的。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先人们通过观察总结,进一步地发展和完善了阴阳学说,将它们的关系精妙地用太极图表现出来。阴阳理论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宗教、哲学、历法、天文、地理、数术、中医、建筑、占卜等这些传统文化无不以此为基础。从古到今,阴阳学说深刻影响了国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依据阴阳理论所画出的太极图,简练而又深刻地表现出了阴阳的根本内容和意义。一、解释阴阳的对立制约 太极图中阴阳两鱼一白一黑相对而立,体现了阴阳属性的对立相反及其相互约束、相互抑制、互为胜负的关系。白色多的位置黑色就少,反之亦然,就像白天阳气旺,故光明制约了黑暗;夜晚阴气盛,因此黑暗制约了光明。对立制约是阴阳相互作用的形式之一,阴阳的相对制约,维持了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了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制约太过或者约束不力,都将导致阴阳的这种平衡被打破。 二、解释阴阳的互根互用 太极图以一圆统阴阳两鱼于内,两鱼相互依靠,体现了阴阳的统一性,即互根性,阴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两鱼的相互依靠,又体现了阴阳双方具有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失常,则会出现“阳损及阴”或“阴损及阳”的病理变化。 三、解释阴阳的交感和互藏 太极图中阳鱼伸出的箭头融入阴鱼之中,阴鱼伸出的箭头也同样融入阳鱼之中,这既体现了相互的交合感应,也使太极图形成了阴阳二气运动的动态。而阴阳互藏则在白鱼中的黑眼与黑鱼中的白眼体现,说明即使在阳最盛的时候阴亦存在,反之亦然。阴阳互藏是双方相互依存、消长、交合与转化的内在依据,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宋·周敦颐《太极图说》里讲到:“二气交感,化生万物”。正是阴阳二气的交感互藏,为宇宙万物的产生提供了根本条件。 四、解释阴阳的消长 太极图中当白鱼逐渐膨大的的时候黑鱼则逐渐缩小,反过来也一样。正像一年四季的阴阳消长,从冬至后到春季再到夏季,阳气渐长而阴气渐消,从夏至后到秋季再入冬季,则阴气渐长而阳气日消,一年四季阴阳不断地消长变化,维持了季节气候的动态平衡。阴阳消长,指的是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地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阴阳双方在彼此消长的运动过程中保持着动态平衡。 五、解释阴阳的相互转化 阴阳转化,是指一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对立面转化。太极图中当其

易经八卦及太极图

卦图真的是转动的,而且是永恒转动永不停息的,是在宇宙诞生时就已产生的 我发现了八卦图确实原本就在转动的,不是因被我们拔转后才动的。不管这张后天八卦图如何转动,其中之八卦宫位是永恒不变的,是处于一种恒动中之真静,其所示之大方向也是不变的,她的五行属性也是不变的,她归纳了宇宙间的万物万象。我们都知道,后天八卦图中显示的是离南坎北震东兑西艮东北坤西南乾西北而巽东南的,这是其基础而且是固定不变的。 八卦图的转动有四种形式,现分述于下: 一.阴阳太极图的转动即是八卦图转动的一种形式。 我们学易之人都不会不熟悉这张阴阳鱼的太极图的,它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那两个黑白鱼眼就是太极图中的一点真阳(白点)和一点真阴(黑点)。也就是说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根,互为依存。从此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阴阳是此消彼长互相转化的,阳极则转阴,阴极则转阳,如此阴阳不停地旋转互化永无停息。这张阴阳太极图中的相对于后天八卦图中的坎位的阴阳交界点,即八主图中的十二地支中的子水位就是阴极,为一阳生的转接处,由此而阳气始生阴气渐消,随着顺时针的向右旋转,也即后天八卦图中的地支子水位顺时针的旋转由子到丑,经寅卯辰巳到午离卦位,阳气由子位之一阳始生慢慢地转化成了离卦地支午火位的阳气的极盛时期。物极则反,此时阳气盛极而一阴暗生,阴阳又开始了阴始渐长而阳始渐消的时候了。随着阴气渐长而阳气渐消的过程,阴气向右旋转到了坎宫子位阴盛极转衰,而一阳暗生,又形成了阴阳互转,阴阳如此反复变动周而复始永不停息,就形成了阴阳太极的永恒转动,也就是后天八卦图的内在的真正的一种永恒转动的形式的体现了。这动转动形式是先天客观存在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亘古不变永恒存在的。 二.时间的永恒流动也是八卦图转动的一种真实体现。 时间是流动不息的,从亘古的不知何时开始而永不停息地流动至今,乃至于将来的永无止息,它都将永远流动下去,我们也无法知道它将流转到何时。

太极图“S”形的现代设计观念

———太极图“S”形的现代设计观念 刘敏1 柳林2 (1,2.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湖北武汉 430068) [摘要] 太极图中黑白相交处的那条美轮美奂的“S”线形,谱写 出了从阴变阳或由阳转阴的变异精神,这是一根循环无限、中 心对称、不断变化的曲线。太极图中的“S”形在现代艺术设计中 的运用,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深厚的艺术内涵。 [关键词] 太极图;现代艺术;阴阳循环 [中图分类号] J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3653(2009)01-0121-02 [收稿时间] 2008-10-18 [作者简介] 刘敏(1984-),女,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2006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平面艺术设计。 人类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形成了过去、现在、将来和年、月、日 等时间与时间的间隙概念。时间的性质自宇宙诞生以来就存在于 一切空间和所有事物之中,时间最基本的性质反映在物质世界的 连续循环性、始终无限性和运速相对性上。从辩证的角度来看,时 间和空间是通过物质的运动表现其存在的。比如在时间上,昼夜运 动是一种循环表现体,存在着相对性;在空间上,立体空间与平面 空间互补,物质空间与精神空间互补,已知空间与未知空间互补等等。太极图形“S”的构造无论在二维平面、三维立体上都抽象地表 达了空间的互相作用的性质。 1.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太极图中的体现 华夏先民认知的起点是现象论。先民们首先将展现在眼前的纷 纭万象分为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生命现象三大类,对应以天、地、人三个概念,天指自然界,地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大地及社会环境,人指生命。现象论的优点是把被认知的对象视为系统:人生于自然而组 成社会;社会可以作用于人,人亦可以作用于自然;自然条件制约着社会发展,社会势力又可以改造自然。即自然、社会和生命现象是一个动态互补的自组织网络,其间以“人”为联结的纽带。 人们把自然规律视为一切认知活动的起点,而自然现象中最 直观,却又与一切生命活动休戚相关的莫过于日之向背,于是就有 了向日者为阳,背日处为阴的基本理念。阴阳这对范畴既然源于对“日之向背”的概括,其中自然包含着物理学的意义,即阴和阳本来 都是可以使用温度计相对地予以精确测定的物理量———分别指辐 射能量密度小或大的两种不同环境。诸如日为阳,月为阴,山南为阳,山北为阴,雄性为阳、雌性为阴等等,于是就产生了任何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两极太极图。太极图展示的中心对称规律是:平衡和 对称是极短暂的瞬时现象;而其中的一极之动,必然导致整个系统“变动不居”,我们的认知理念就必须建立在“唯变所适”的基础之 上。这说明,天人合一思想的认知起点是建立在二元基础之上的动 态变易的系统论观念。 在太极图中,阴阳二极紧密地契合在一起,形式简洁却不显单 调,给人以无限的哲学与美学的思考。《易传》说:“易有太极,是生

矛盾的太极图式和发展的中国传统模式

高二思想政治课堂中融入中国传统哲学 教育的研究 开题报告 1.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个目标是结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我国传统文化两者的精华而提出的。我国现在正处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尚不完善、尚不成熟,邓小平同志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居于贫困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之间的阶段叫做小康社会。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小康社会”概念来源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但又与《诗经》《礼记》中的“小康”概念不同,“十六大”规范并充实了的范畴,赋予了“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这就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镶嵌。前不久,在《中国共产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中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加强党营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我国传统文化一直主张“和谐”,无论《易经》的“太极”、孔子的“中庸”思想还是老子的“小国寡民”,以及他们所确立的整个中华文化的基调都主张“和谐”,现在提出“和谐社会”这一范畴当然已与古代有了不同的意义,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启示,“和谐社会”的提出是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突现。在这样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中,对现时代的高中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就显得必要而又紧迫,笔者发现高二思想政治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正好与中国古代哲学在某一个方面有其一致性,只是他们的话语系统不同而已。比如,矛盾概念的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促成和推动世界发展;《易经》提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是“一”,但“一”中有二,有阴阳,是对立的统一体,笔者拟称之为“矛盾”的太极图式;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内经》将五行与阴阳并提,认定:“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见,我国古代哲学亦把矛盾视为事物发展的动力,笔者拟称之为发展的中国模式。笔者认为这是课堂教育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中国 - 1 -

杨氏太极拳24式图谱237725

图解 第一式:起势 ①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 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 放在大腿外侧;眼平看前方. 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 要故意挺胸或收腹。精神要集中(起 势由立正姿势开始,然后左脚向左分 开,成开立步)。 ②两臂慢慢向前 平举,两手高与肩 平,与肩同宽,手 心向下。 ③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 两掌轻轻下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 眼平看前方。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 垂,手指自然微去。屈膝松腰,臀部不 可凸出,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两臂 下落和身体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第二式:左右 ①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 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 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至右手 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 ②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 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 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 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 眼看右手。 ③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 起,微向外撇(大约45°--60°),随后脚掌慢慢踏实, 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身体中心再移至左腿; 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 左上划弧至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 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④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工部; 同时上体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慢向左下、右 上分开,右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 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 眼看右手。 与③解同,只是左右相反。与④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要点:上体不可前俯后仰,胸部必须宽松舒展。两臂分开时要保持弧形。身体转动时要以腰为轴。弓步动作与分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做弓步时,迈出的脚先是脚跟着地,然后脚掌慢慢踏实,脚尖向前,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后腿自然伸直;前后脚夹角约成45°--60°(需要时后脚脚跟可以后蹬调整)。野马分鬃式的弓步,前后脚的脚跟要分在中轴线两侧,它们之间的横向距离(即以动作进行的中线为纵轴,其两侧的垂直距离为横向)应该保持在10-30厘米。

太极图中的奥秘

太极图中的奥秘 太极图中的奥秘 下图为太极图。阴阳未分判,一个整体的状态叫太极,古人也叫他为气;现代科学叫他为混沌。数学家叫他模糊数学,即模糊枝叶,得其大体。将动未动为太极,太极一动就分阴分阳。阴阳相当计算机中的0和1,圆周运动的上下两部分;但他是模拟的是连续的,不是数字的跳跃的。如弹簧动能与势能的转换,水波的波谷与波顶,白天黑夜的转换等。阴与阳是一回事,一个整体的两面,一个整体的两种变相。太极的本质就是圆周运动。 太极图应该是动的,他时刻处于阴与阳转化的动态平衡中。所谓的阴极生阳,阴走到顶点就向阳转化;阳极生阴,阳走到顶点就会向阴转化。除非动态平衡被打破了。阴阳是一回事,就象是物质和能量,一个东西,两种变相,两种状态。 太极图外面的圆圈,代表圆满,整体观,全息观。 整体观即从整体全局把握认识事物,而不是局部割裂机械的考虑问题。一个系统中各部分是有机互动的,相互制约和促进。

全息观,如全息照片,从一个零碎的局部可以恢复整张照片。即局部中包含了整体的信息与状况。如人体的任何一个细胞中都含有整个人体的基因。尝一滴以知海,人体是个小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小人体。所以古人观察太阳系日月及木火土金水五大行星的运行状况,就可以基本确定地球上的气候变化,以及大地上万物的生长状况;以及对人心理情绪健康精神的影响。所谓的六十甲子,五运六气,鼓动天地者。 阴阳图中间的s形波动线把图一分为二,分为两阶段,两部分。象征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最基本规律是一分为而二,或者是由二合一。其他的复杂的变化规律都可以分解成一阴一阳的规律。周易所谓的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 此图阴阳两部分又叫着阴阳鱼,因为此图黑白两部分好像是两条游动的鱼,把阴阳两部分形象的比着两条鱼。说明此图是动的,他描述的是一个系统内的动态的转化与平衡过程。两个小白点和小黑点是鱼眼,黑白两部分是鱼身。我们设定白为阳,黑为阴。此图黑鱼白眼为阳,白鱼黑眼为阴。鱼身为体,鱼眼为用;阴中一点真阳,阳中一点真阴。阴阳图的阴阳划分归属当以鱼眼阴阳而定。 阳以阴为活动背景,即阴是阳的母亲;阴以阳为活动背景,即阳是阴的母亲。阴阳处于相互转化中,黄帝内经:阴阳表

(管理知识)太极思维模式在企业管理中的思考最全版

(管理知识)太极思维模式在企业管理中的思考

太极思维模式在企业管理中的思考 顾兆熊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中国哲学的根本是壹幅太极图。 太极即阴阳。 宇宙有天地;人有男女。动物有公母;植物有雌雄;天象有日月;地有高山流水,统而言之阴阳。太极原理:孤阴不生,孤阳不长。任何事物的独立存在都是壹个太极模式。 壹个企业的独立存在也是壹个太极模式。 我们从这个意义上来认识企业管理,即是研究企业管理之道。 何为道?道的名词首先出现于老子《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 “道之为物,唯恍唯惚,其中有象,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可见道是壹种象。这种惚兮恍兮的似乎很难把握。其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这种象。 俩个恋人,情深意切之至,含情脉脉。 壹首精彩的乐曲奏毕,全场鸦雀无声。 久别重逢的亲人,相见的那瞬间。 此时无声胜有声,语言道断。 我们从这个意义上来研究企业管理中的含情脉脉,语言道断,就是太极思维模式。 对太极图的理解,自古以来众说纷纭。从实用角度上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太极图是俩条相互追逐的阴阳鱼组成。俩条鱼的眼可见作是阴神和阳神,阴中壹点阳,阳中壹点阴。 阴阳不是简单的迭加,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不是1+1=2,而是1+1=3。 俩神相博不求自得。得什么?壹种新的物质。男女结合得子,氧氢结合得水。万众壹心,黄土变

成金。黄土变金,质的飞跃。 新中国建立以来,有关企业管理的文章可说是汗牛充栋,但很少有人把企业管理问题放到哲学的高度来认识,也就不能建立壹个完整的企业管理体系,为国民经济提供有力的支柱。 中国有句古话,“道无术而不行”。这就是具体和本质之间的不二。勉强理解既包含又有区别,既统壹又不全等。 我们且把企业管理的种种规章制度,谓之为术。我们当下探讨壹下企业管理之道,对企业管理之道作壹番思考。 思考可免除文章题目形式的束缚。 思考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这似乎更能接近于道。 爱情壹个永恒的主题。 爱情演绎了古今往来壹个个动人的故事:美满的,悲壮的,神话的,鬼怪的,万物皆有情。 故事的主人公永远是男人和女人,更抽象地说阴阳的故事。 企业的故事,相形之下,苍白、平淡、无奇、形影相吊。 企业的故事壹个未被开垦的处女地。 爱情的魅力在壹个“情”。 我们的产品,应该是壹首动人的小诗。 我们的产品,应该是凝固的音乐。 我们的产品,应该是流动的情感。 让我们走进壹个新的时空,调整我们的思维。 孙子兵法:“道者,全民和上同意,故能够和之死,能够和之生而不畏危。” 也就是说,壹个企业首先全体人员必须有壹个共同的信念,为此信念上下壹致能够为它而献身。可见孙子说的道是壹种信念,是壹种精神。为什么孙子兵法把它放在首篇,作为纲领提出?商场

[资料]第一套太极工夫扇扇谱

[资料]第一套太极工夫扇扇谱 第一套太极功夫扇扇谱(共52式) 段落序号动作名称分解动作 1 起势左脚开步抱扇 斜飞势 1,分手划弧提脚抱手 2,右脚向右开步两手交叉 2 (卧似一张3,重心右移成侧弓步,右手向上举扇,左手向下 弓) 按掌。(侧弓步举扇) 白鹤亮翅 1,向左转腰摆扇 2,向右转腰分掌 3,曲步亮扇 3 (站似一棵 (虚步亮扇) 松) 黄蜂入洞 1,抖腕合扇 2,摆扇收扇提脚 3,转身上步 4,4 (不动不摇 弓步向前平刺 (进步刺扇) 坐如钟) 一哪吒探海 1,后坐收扇 2,扣脚转身 3,弓步下刺扇 5 (走路一阵 (转身下刺扇) 风 ) 金鸡独立 1,收脚绕扇 2,上步分手绕扇 3,独立撩开扇 6 (南拳和北 (独立撩扇) 腿) 力劈华山(少1,落脚合扇 2,盖步转身按扇 3,转身绕扇 4,7

林武当功) 弓步前劈扇 (翻身劈扇) 灵猫扑蝶(太 1,转身摆掌 2,上步翻身抡扇 3,退步弓步压扇 4,8 极八卦连环 翻手反压扇 (转身抡压扇) 掌) 坐马观花(中1,虚步合扇 2,退步抡扇 3,反身刺扇 4,马步9 华有神功) 亮扇 (马步亮扇) 10 野马分鬃 1,转腰合手合扇 2,弓步削扇(方向转向正西) 11 雏燕凌空1,扣脚穿掌 2,并步亮扇(扭头转胸转看左侧) 12 黄蜂入洞 1,收扇上步 2,弓步直刺 13 猛虎扑食 1,收扇震脚 2,弓步推扇 二 14 螳螂捕蝉 1,转腰绕扇 2,分手绕扇 3,磋脚撩扇 15 勒马回头 1,合扇转身 2,盖步按扇 16 鹞子翻身 1,翻身绕扇 2,腕花绕扇 3,退步藏扇 17 坐马观花 1,抡臂举扇 2,反身穿刺 3,马步亮扇 18 举鼎推山 1,转腰收扇收脚 2,马步推扇 19 神龙回首 1,转身收扇 2,弓步平刺 20 挥鞭策马 1,撇脚收扇 2,上步绕扇 3,叉步反撩扇 21 立马扬鞭 1,转身挑扇 2,点步推掌 三 22 怀中抱月转身歇步抱扇 23 迎风撩衣 1,上步合扇分手 2,并步贯扇 24 翻花舞袖 1,摆扇穿手 2,云扇摆掌 3,侧弓步劈扇 25 霸王扬鞭 1,分手摆扇 2,歇步亮扇 26 抱扇过门 1,开扇托抱 2,合扇举抱

24式简化太极拳口诀及图谱

24式简化太极拳口诀及图谱

24式简化太极拳 24式简化太极拳也叫简化太极拳,是国家体委(现为国家体育总局)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汲取杨氏太极拳之精华编串而成的。尽管它只有24个动作,但相比传统的太极拳套路来讲,其内容更显精练,动作更显规范,并且也能充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注意事项 心静体松 所谓“心静”,就是在练习太极拳时,思想上应排除一切杂念,不受外界干扰; 所谓“体松”,可不是全身松懈疲塌,而是指在练拳时保持身体姿势正确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全身关节、肌肉以及内脏等达到最大限度的放松状态。 圆活连贯 “心静体松”是对太极拳练习的基本要求。而是否做到“圆活连贯”才是衡量一个人功夫深浅的主要依据。太极拳练习所要求的“连贯”是指多方面的。其一是指肢体的连贯,即所谓的“节节贯穿”。肢体的连贯是以腰为枢纽的。在动作转换过程中,则要求:对下肢,是以腰带跨,以跨带膝,以膝带足;对上肢,是以腰带背,以背带肩,以肩带肘,在以肘带手。其二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即“势势相连”----前一动作的结束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势势之间没有间断和停顿。而“圆活”是在连贯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意指活顺、自然。 虚实分明 要做到“运动如抽丝,迈步似猫行”,首先要注意虚实变换要适当,是肢体各部在运动中没有丝毫不稳定的现象。若不能维持平衡稳定,就根本谈不上什么“迈步如猫行”了。一般来说,下肢以主要支撑体重的腿为实,辅助支撑或移动换步的腿为虚; 上肢以体现动作主要内容的手臂为实,辅助配合的手臂为虚。总之虚实不但要互相渗透,还需在意识指导下变化灵活。 呼吸自然 太极拳练习的呼吸方法有自然呼吸、腹式顺呼吸、腹式逆呼吸和拳势呼吸。以上几种呼吸方法,不论采用哪一种,都应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与动作自然配合。 初学者采用自然呼吸。

太极八卦图解

太极八卦图解 太极阴阳论 《周易·系辞传》中讲,“《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是我们祖先对宇宙万物的高度概括和认识。就现代来看,颇像近代天文学所倡导的宇宙产生的“大爆炸”理论,那个原始的一点就是太极。 太极图: 八卦产生图解: 在宋代陈抟和邵雍画阴阳太极图,把这一思想表达的更为形象。从太极图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任何事物都是由两个相反的对立面组成,二者的相互转化处于一个动态过程中,同时它们又组成了一个统一、平衡的体系。在黑白阴阳鱼中的白黑点则表示任何事物不是绝对的,只有相对而言。太极阴阳图直观的揭示了万事万物发展变化最根本的哲理,是适应于自然界万物的普遍法则。 八卦卦名如下: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这八个卦称之为“八经卦”,每个经卦又各领一个宫,“八经卦”彼此两两组和就产生了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是古人对万物都具六十四种基本形态的抽象概括。

八卦数目属性代表图 八卦基本意义 卦象:天 人物:老父、上司、长辈、王帝、袖 天气:晴天、乾旱 身体:头、脑、骨髓 方位:西北 数字:一 五行:金 场所:首都、大郡、大广场 其他:精神意识、圆形、刚健、果决、红色

卦象:泽 人物:少女、收怠员、出纳员、播音员、歌星天气:多云、梅雨 身体:口、齿、舌 方位:西 数字:二 五行:金 场所:食肆、卡拉OK、怠行、水边、洞穴 其他:喜悦、不完整的、金属、乐器、白色 卦象:火 人物:中女、文人、军人 天气:阳光普照、闪电 身体:眼睛、心脏 方位:南 数字:三 五行:火 场所:图书馆、法院、美容院、学校、灯塔其他:文明、发光的、外表美丽的、紫色 卦象:雷 人物:长男 天气:行雷、地震 身体:脚、肝脏、头发、声音 方位:东 数字:四 五行:木 场所:树林、闹市、大街、发电厂

周敦颐《太极图》及《太极图说》

周敦颐《太极图》及《太极图说》 先谢过御剑兄的《太極圖說--朱熹解附;並附朱熹辯及注後記》,让我有幸得此文章,今研习之,已有所得,感激之至,因周敦颐的《太极图》与《太极图说》是两种可合为一、可分为二的著作,图离开了说,就不能明其意,说离开图,则无以立其象。我在网上搜索,幸而得之,今附于此. 第一节 周敦颐作《图》及《图说》考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宋真宗天禧元年至宋神宗熙宁六年 (公元1017—1073年)间人。生于道州营道县之营乐里。原名惇实,后避英宗旧讳改敦颐。他是一位顺应三教合流思潮的儒家学者。他以儒家的社会伦理哲学为主体,吸取佛教的“禅定”思想及道教陈抟《无极图》的宇宙观,开创了道(理)学体系。他把儒家的《周易》思想与阴阳五行说、道教的内丹理论相结合,论证宇宙的本原——“无极而太极”,并制作了描绘宇宙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宇宙生成图式,还著作了阐发《太极图》的《太极图说》。 元脱脱撰《宋史〃列传〃道学》载: 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命于天而性于人者,瞭若指掌。《宋史〃周敦颐传》也说他:博学力行,著《太极图》,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按《太极图说》为《太极图》之阐发,《太极图》为《太极图说》之图象。朱熹说:“先生之精,因图以示,先生之蕴,因图以发”。虽然,《宋史》肯定周敦颐曾作《太极图》及《太极图说》⑴,但从宋代至清代,对《图》及《图说》是否出自周敦颐,均有争议。如宋时朱熹与陆九渊反复辨难,朱熹作肯定,陆九渊则疑其非周之作;迨至清代,黄宗炎作肯定,而朱彝尊则疑其出之于程颢(明道)。同时,认为出自周敦颐者,又有分岐,宋代朱震等认为周敦颐乃受之于穆修,而朱熹等则认为是周敦颐所自作。自宋以来,仍属悬案。 关于周敦颐哲学著作的最早记载,为周敦颐至友潘兴嗣所撰《濂溪先生墓志铭》: 尤善谈名理,深于易学,作《太极图》、《易说》、《易通》数十篇。南宋初朱震在《汉上易解》中也述及此事,《宋史〃朱震传》中说: 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颢、程颐。 朱震在宋高宗四年(公元1134年)为高宗讲《易》时,在《进周易表》中亦曾谓抟以《太极图》传种放,种放传穆修,修传周敦颐。 朱熹是坚持周敦颐作《图》及《图说》者,他不同意朱震“修传周敦颐”的说法,只勉强承认穆修对周敦颐有所影响,而《图》仍系周敦颐所自作。他在《再定太极通书后序》⑵中说:张忠定公 (张咏)尝从希夷学,而其论公事之有阴阳,颇与图说意合。窃疑是说之传,固有端绪,至于先生然后得之于心,而天地万物之理,巨细幽明,高下精粗,无所不贯,于是始为此图,以发其秘耳。在《周子太极通书后序》⑶中说: 五峰胡公仁仲作《通书序》,……夫以先生之学之妙,不出此图,以为得之于人,则决非种穆所及,……是以尝窃疑之。及得志文⑷考之,然后知其果先生之所自作,而非有所受于人者。 因此,朱熹在《濂溪先生事状》⑸中肯定周敦颐作《图》及《图说》。他不仅肯定周敦颐作《太极图》;而且认为《太极图》应列为《通书》之首篇;更认为周敦颐道学之奥妙均具于《太极图》中。《周子太极通书后序》⑹: 盖先生之学,其妙具于太极一图,《通书》之言,皆发此图之蕴,而程先生兄弟语及性命之际,亦未尝不因其说。……潘清逸志先生之墓志,叙所著作,特以作《太极图》为称首,然则此图当为书首不疑也。 及至明末,王夫之 (船山)认为只有第二圈之“取坎填离”图是陈抟所传,其余则皆为周敦颐所自作。《思问录外篇》: 《太极》第二图,东有坎、西有离,颇与玄家毕月鸟、房曰兔,龙吞虎髓、虎吸龙精之说相类,所谓互藏其宅也。世传周子得之于陈图南,愚意陈所传者此一图,而上下四图,则周子以其心得者益之,非陈所及也。 明末清初的黄宗炎,在《易学辨惑〃太极图说辨》⑺中说,周敦颐“得图于方士,得偈于释心证,

读懂《八卦》地数学原理

读懂《八卦》的数学原理引申“历法门”理论 ———古埃及《太阳历》为证 古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认知到“年”的概念?于什么时间、用什么方法、在什么地方记录统计清楚一寒暑轮回为365天?此前,没有一本书来说明白这个问题!可能中国人认为这不是问题,还用问,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分为四季、二十四节气、十二个月!那么“八卦起源之谜?”却是中外知识界反复提起的问题。 当我望着《八卦图》发呆,看似简单却不知缘何成了不解之谜?读到,有西方数学家指说《八卦太极图》,这是二进制!我恍然大悟,读懂了《八卦》所包涵的数学原理:用“??”“???”两种线条(符号),随机排列,三画一组,自然能排列出八种图形!不多不少就能排列出八种图形,所以名《八卦》。我认识到,伏羲氏画出第一划“???”,就创造出了“一”字,用以记录下过去的一天!伏羲氏发明的“??”,是变形的“一”字,也用以记录下过去的一天;“??”表示“一下雨天”,应读作“开洞的一”;“???”表示“一没下雨天”,应读作“完整的一”。伏羲氏的目的是要记录统计清楚一寒暑轮回有多少天?以便确定播种收获糜子、谷子(小米)的最佳时间表!就这样一天接一天画下来便是“伏羲画八卦”,坚持了数个寒暑轮回,记录统计清楚了一寒暑轮回为365天,又意外发现了《八卦》!认为这是上天对自己和自己部族的恩赐,于是,奉为神明,用作《历法??二十四节气》。 我读懂《世界五千年》所载:6000多年前,进步到“定居的农业生活”的古埃及人,用在木杆上一天划一道“???”的方法,记录统计清楚一回归年为365天,创造出《太阳历》,指导人们适时播种收获大麦。我惊奇人类文明进步的

步调如此相近!方法和动机,如此相似!我的观点得到了最具体的旁证。只不过古中国人是在竖起的木柱上画“???”和“??”,而古埃及人是在放倒的木杆上划“???”。习惯成自然,古中国人创造的“一”字是平着写,古埃及人及其他古老民族创造的“1”字(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是竖着写;古中国人的文章是在木简上竖着写,古埃及人的文章是在莎草纸上横着写! 于是,我便想办法证明。设计的方案是:用伏羲氏所发明的“??”(开洞的一)和“???”(完整的一),在纸带上画出省市有气象记录的任意一年365天,下雨天画一道“??”,没下雨天画一道“???”,做成模型,如果从中找出“八卦”,并一卦一卦剪下来,便算解开了《八卦》起源之谜。 1、对比一下就可看出,古中国人创造的《二十四节气》与古 埃及人创造的《太阳历》是太阳孕育出的双胞胎,两姐妹。 “伏羲画八卦”的原理与现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完全相同,伏羲氏记录下的数据是“??”“???”,计算机记录下的数据是“???○”! 模拟古埃及人6000多年前模拟6000多年前“伏羲画八卦” 在木杆上划“??”记录(2012年《二十四节气》·甘 统计天数编制《太阳历》肃省市气象记录) 1月1????元月 1 小雪 2????? 2 阴 3 ????? 3 多云 4 ????? 4 晴 5 ????? 5多云 6 ????小寒 6小雪 7 ???? 7小雪 8 ???? 8阵雪 9 ???? 9小雪 10 ????? 10多云 11 ????? 11多云 12 ????? 12阴

冯志强心意混元24式太极拳谱(整理大字版)

志强心意混元24式太极拳谱(整理大字版) 一、无极起式 练拳须从无极始 掤挤捋按须认真 掤,意在腕背 挤,意在指尖 捋,意在掌心 按,意在掌根 二、金刚捣捶 正面立圆顺时圈平圆左弧腰左旋平圆右弧摆右脚双掌右捋铲左脚左手反撩上右步弓步右手出勾拳右侧立圆反背拳

三、懒扎衣 正面立圆顺时圈右拉左采如拔剑双臂左合如十字平开双掌提右腿双臂再合落右足右臂向右托左臂沉肘坐腕立右掌左掌按摩到丹田四、六封四闭 两掌顺时转小圈掌背连根向右挤正面立圆顺时圈左刁右托再合腕两掌松落腰转左两掌画弧到耳侧左足收虚点地两掌下压如拔胡五、单鞭 右合左开运两掌双掌大圆对开合右手出钩左仰掌起左足钩收落铲左手荡开右脚叩左手顺时转丹田左开单鞭弓马步 六、白鹤亮翅 双手下松左膝侧双掌顺时一大圈双掌平胸向右捋顺时小圈左足收

上动不停左足摆左掤右捋上右足交叉顺时混元圈双臂合十右足铲重心前移亮右翅 七、斜行拗步 右掌化弧落中线重心後移右脚摆重心前移左手扬左脚钩铲撑两掌重心左移收右脚搂膝拗步左手钩右掌平圆反时圈面向中央背撑圆八、提收 右足上步虚点地双手松落两胯侧右足後撤一大步左足拖回虚点地两手大圆落腹前双掌提升右肩前按掌提腿右脚立虚领顶劲命门撑 九、前蹚拗步 落脚左掤右掌挤右合左开左脚摆右掌左捋扣左腕右腿里合落地铲双手反时正立圆右掌向右平拉开马步坐腕沉两肘

十、掩手肱捶 双臂合十左旋腰右领左随右旋腰左领右随左旋腰 震脚开步松两掌左盖右炮反背捶磨盘穿掌反时展 先合後开八字手左掩右冲发寸劲右把左扣提右膝 十一、披身捶 左侧小合混元圈右掌顺时扫大圆双掌松落如无极阴掌前掤阳掌落平弧合十右在上两掌侧开提右腿右足开步再合十平圆反时抓一把左拳右探眼朝上右拳吊摆沿走前右挂左拦要蓄劲左挂右拦意为先 十二、背折靠 右拳松落反时圈右拳左领腰转左左拳下撑大腿根右臂逆缠腰转右 十三、青龙出水 右掌松落顺时圈右挂左拦似从前左挂右拦拳反背左手撩指右拳落右拳吊摆左手回 十四、双推手 右拳变掌顺时圈左掌丹田转小圆右足叩随腰转左足微收双掌捋双掌松落左足摆双掌左捋上右足双掌合十再松落大圆合劲左肩前右足前跨一大步左足拖步双掌推势如推倒万重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