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性障碍论文

应激性障碍论文
应激性障碍论文

创伤后应激障碍

摘要: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是一种严重的应激相关障碍,指个体面临异常强烈的精神应激后延迟发生的精神障碍,文献报告PTSD的终生患病率为1%~14%,高危人群研究发现PTSD的患病率为3%~58%,女性约为男性的两倍[1]。PTS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很多方面,本文将对PTSD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干预

一、 PTSD的相关概述

1、PTSD概念

创伤后应激障碍简称PTSD也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指人遭受异乎寻常的灾难性事件后的一种应激障碍。它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在灾难事件后,相当数量的当事人都会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出现焦虑、抑郁、恐惧、反复重现痛苦回忆、出现回避行为等多种不良身心反应,对灾后重建与当事人的心理康复产生严重影响。简而言之,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创伤后心理失平衡状态。

2、易感人群

据美国精神病协会(APA)统计,美国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群总体患病率为1~14%,平均为8%。女性约为男性的2倍。平均症状持续时间,女性约为4年,男性为1年。不同的人群或个体,不同的应激事件所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病危险性亦不相同。有研究表明,交通事故后,无论受伤与否,约25%的儿童会患创伤后应激障碍,且缺乏父母关爱的青少年更易罹患本病。另有研究表明,3.6%的遭遇火山爆发人群,30%的志愿救火者和劫难幸存者,45%遭遇灾难的妇女会发生创伤应激障碍。至于哪些人最容易患PTSD,有些学者做过调查,总结得出诸如生活中曾有其他创伤,具有慢性身体或心理疾病,长期贫穷、失业、无家,最近有重大生活实际及压力的人更容易导致PTSD,当然这还与年龄和受教育程度有一点的相关性。

二、PTCD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创伤性事件:是本病发生的直接原因,指威胁到个体生命、身体或精神世界的完整,带来异乎寻常痛苦的人生遭遇。遭受创伤的个体

通常处于心理或情绪的失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原有的应付机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其病因包括以下几类:

A、应激源:PTCD的应激源是一种针对自身或他人的生命、身体完整性的威胁,而个体的主观反应如恐惧、无助也是应激源的判断标准。目前认为,应激源是PTSD的主要形成因素。目前研究较多的创伤性事件主要有以下四类[2]:

①自然灾害,包括洪水、地震、火灾、飓风和龙卷风;

②虐待,包括身体虐待(如殴打)、性虐待(如强奸和乱伦)、情感虐待(如经常遭到父母的嘲笑);

③与战争、相关的痛苦经历,研究表明两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中的士兵、获释战俘在战后数十年里长期表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

④一般创伤事件,包括交通事故、配偶突然身亡、子女身患绝症或目睹他人身受重伤或遇害等。

B、创伤性记忆与恐惧性条件反射:关于创伤性记忆导致PTSD的机制,目前尚未达成普遍共识。Brewin的“双重表征理论”,Horowitzdew 的“应激反应综合症理论”,Bulman的“认知评估理论’,Foa的”信息加工理论“等均有阐述。经典条件反射学说认为,PTSD病人在遭受创伤时形成了一种恐惧性条件反射,当病人再次遭受到类似刺激时,不适感便会放大进而回避。

C、神经生物学因素: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和正常个体在与应激反应有关的生物系统机能方面存在差异。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研究发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在回忆创伤性经历时,其控制情绪和记忆的前扣带回和杏仁核等大脑区域血流量增加。影像学研究发现海马体积减少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特征。容易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在创伤事件后会出现各种应激反应调节系统的分离或脱离,这些调节系统包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和交感神经系统。HPA轴无法分泌足够的皮质醇来关闭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从而可能导致大脑受到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其他神经化学物质的过度影响,进而使人对创伤经历留下过分深刻或不恰当的记忆。某些研究指出基因和个体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易感性有关,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多巴胺受体D2TaqIA1等位基因频率明显相关[3]。

D、心理因素:至少包括三个方面。

①首先,创伤性事件颠覆了一部分个体对人生的基本信念,如:自己不会受到伤害的信念;认为世界是公平和有意义的,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良好的理由;认为好人,既“遵守游戏规则”的人不会交厄运。基本信念的倒塌会导致长期的心理痛苦。

②其次,在遭遇创伤性事件前已存在消极情绪.如抑郁、焦虑、恐惧等,这部分个体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可能性更大。③某些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也可能增加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风险,研究提示具有神经质、内向性、冲动性人格的个体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可能性大,而某些消极的应对方式,如分离的应对方式

(dissociation, 创伤性事件发生以后感到自己身处别处,或是以旁观者的身份看待自己的痛苦经历或影响),及沉思的应对方式(rumination, 持续关注并担心自己的负性情绪,但不会为此采取任何行动),是创伤后应激障碍重要的预测因素。

E、社会因素:创伤性事件的严重程度、暴露的时间长短和接近性是个体对创伤事件反应最有效的预测指标,创伤越严重、持续时间越长、且对人产生直接的影响,幸存者则更可能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而在创伤后是否获得社会支持是预测个体患创伤后应激障碍可能性的另一个指标。个体在创伤事件发生后的恢复期内可以和他人谈论自己的痛苦感受和回忆,并获得他人在精神上的支持,则比没有得到同样支持的人更能走出创伤的阴影。因此与一些个人难以启齿的创伤性经历(如:被强暴、目睹家人自杀等)相比,具群体性的灾难(如地震等自然灾害)诱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可能性则较小,因为有类似经历的人可以共同谈论,并能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与支持。

三、PTSD的临床表现

包括三组核心症状

1、重新体验创伤事件: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脑海中会突然闯入

既往的一些痛苦场景或回忆,反复做恶梦,或置身于与创伤相关场所时感到强烈的痛苦和相应的躯体反应。“闪回“是重复体验最常见的表现方式[4]。

2、情感麻木和疏离:患者变得退缩,和他人疏远,自诉感到麻

木,对自己及外界无动于衷,对周围环境有非真实感,努力回避能唤起创伤的一切活动或处境。很多PTSD病人也存在情感

麻木,包括感觉障碍、不愿参与社会活动以及对创伤事件重要部分的失忆等[5]。

3、高度警觉和持续唤醒:表现为难以入睡或眠浅易醒,易激惹,

烦躁易怒,难以集中注意力及过度的惊吓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还会出现“幸存者愧疚”,因自己幸免于难或为生存做过的事感到痛苦、内疚和自责。儿童和成人一样可患创伤后应激障碍,但症状的表现方式有所不同。儿童对创伤事件的记忆和恐惧会泛化,使他们对许多刺激产生恐惧。儿童患者反复做某些游戏来重现创伤场景,是闪回或闯入性思维的表现之一。

并通过诉说躯体的疼痛来表达情绪的痛苦。经常在梦中尖叫或从恶梦中醒来,却无法描述梦境。儿童还可能出现一些退行性行为,如尿床。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共病情况比较常见,可以共病焦虑、抑郁、物质依赖、睡眠障碍等多种精神障碍,也可以共病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等躯体疾病,其中与抑郁症或焦虑障碍共病率可达60-70%。创伤后应激障碍使患者自杀风险增

加,高达19%。治疗

四、PTSD的治疗干预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强调早期干预。创伤受害者如能得到及时的支持,包括生物、心理、社会诸方面,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则可大为减少。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首选治疗目前尚无一致意见,但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疗效比单一治疗效果更佳已达成共识。

A、药物治疗

国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苯二氮类药物起效快,早期应用可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但易导致药物依赖。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药物。药物可以缓解抑郁、焦虑情绪,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回避行为,但这些症状在停药后可能复发。心理治疗

B、心理治疗[6]。

①让患者面对所惧怕的事物,从而消除恐惧;

②挑战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认知歪曲;

③帮助患者目前处理当前生活问题,从而减轻患者在生活中的压力。

目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为认知-行为疗法、应激管理和眼动脱敏再处理。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方法是通过系统脱敏疗法来消除对回忆的恐惧反应,同时运用认知技巧质疑患者非理性的想法。应激管理疗法是治疗师指导患者学习一些解决生活中某些具体问题的技巧,以减轻应激反应,并运用思维终止法抑制干扰性想法,使患者的思维可以摆脱创伤性事件。眼动脱敏再处理是一种颇具争议的新的治疗方法,最初形成于个人的观察,认为眼动能够促进创伤性事件的认知加工,但随后的研究发现,眼动脱敏再处理疗法主要是对记忆的意象、消极想法和躯体感受进行工作,表明眼动脱敏再处理疗法中发挥作用的部分是引导患者回忆并适应他们的创伤,以及对创伤想法的认知重构,而非眼球运动。

C、社会家庭干预

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支持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保护性因素。通常认为创伤事件发生后得到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有效地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病率。

家庭社会支持包括:家庭亲友的关心与帮助、心理专业人士的早期介入、社会各界的热心援助以及政府的高度关注。社会支持要考虑到患者的实际需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可以使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后有所改善。

小结

总之,不同国家不同人群不同个体不同应急事件所致PTSD的患病危险性完全不同,对个体的生活、工作、人际交往造成很大影响,并与抑郁、焦虑、物质滥用等精神障碍有较高的共病率,因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内外对此疾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学、临床特点及治疗有颇多研究,认为其发病机制是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尚待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证实,但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性干预措施是治疗的发展方向。在理论上把握PTSD的本质,同时加大社会各阶层对专业心理干预的关注与支持[7]。

参考文献

[1] 丁薇,郑涌.创伤与创伤后的应激障碍[J].中国临床康复,

2008,18(10):145.

[2] 李鸣,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现状,焦虑世界,第四期

[3] 王振,肖泽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遗传病因研究[J].中国神经精

神疾病杂志,2008,34(8):507-50.

[4]David H.Barlow.心理障碍临床手册。第3版。刘兴华,黄峥,徐凯文,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21-122

[5]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Practiceguidelines for treatme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stress disorder and posttraumaticstress disorder.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04,161:1-31.

[6]Chris Freeman.Psychological and drugtherapies for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sychiatry.2006,5;231-237.

[7]刘利敏,吴明霞。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心理干预。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22卷第1期

2019年10月精神障碍护理学试题试题及答案-13页精选文档

2019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精神障碍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30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 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杯弓蛇影”是() A.感觉障碍 B.错觉 C.幻觉 D.感知综合障碍2.意向倒错多见于() A.抑郁症 B.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C.癔症 D.精神分裂 症 3.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情感障碍是() A.情绪不稳 B.情感高涨 C.易激惹 D.情感淡漠 4.不属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是() A.肾性脑病 B.癫痫性精神障碍 C.麻痹性痴呆 D.A D 5.表示可能已出现锂中毒的血锂浓度是() A.超过0.8mmol/L B.超过1.2 mmol/L C.超过1.4mmol/L D.超过2.0 mmol/L 6.病人自感一伸手就可摸到屋顶,这一症状很可能是() A.夸大妄想 B.非幻觉性知觉障碍 C.错觉 D.幻 觉 7.在记忆力障碍中,遗忘的发展最初主要表现为() A.顺行性遗忘 B.逆行性遗忘 C.远事遗忘 D.近事遗忘

8.关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不正确的说法是() A.青少年起病 B.起病多较急 C.常见思维形式障碍 D.行为多幼稚愚蠢 9.对强迫症进行心理治疗,一般宜选用() A.冲击疗法 B.厌恶疗法 C.暗示疗法 D.森田疗法10.关于森田疗法,不正确的说法是() A.由日本人森田正马创立 B.主要适用于治疗神经症 C.一般分为4期 D.第1期为卧床期 11.精神自动症综合征多见于() A.慢性酒精中毒 B.反应性精神障碍 C.强迫症 D.精神分裂症 12.引起精神依赖不引起躯体依赖的物质是() A.烟草 B.海洛因 C.可卡因 D.速可眠13.关于惊恐发作正确的说法是() A.属于恐怖症 B.属于焦虑症 C.属于广泛性焦虑 D.属于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14.“病理性谎言”可出现在() A.表演型人格障碍 B.强迫型人格障碍 C.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D.分裂样人格障碍 15.盐酸万拉法新应归类于() A.SSRIs B.SNRIs C.MAOIs D.TCAs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急性应激障碍的基本概念、临床表现、与其处理

急性应激障碍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急性应激障碍? 在灾害事件发生时,幸存者会很快出现极度悲哀、痛哭流涕,进而出现呼吸急促,甚至短暂的意识丧失。幸存者初期为“茫然”阶段,以茫然、注意狭窄、意识清晰度下降、定向困难、不能理会外界的刺激等表现为特点。随后,幸存者可以出现变化多端、形式丰富的症状,包括对周围环境的茫然、激越、愤怒、恐惧性焦虑、抑郁、绝望,以及自主神经系统亢奋症状,如心动过速、震颤、出汗、面色潮红等。这种异常的心理反应,称为急性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又称为急性应激反应(Acute Stress Reaction),是指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患者在受刺激后立即(1小时之内)发病,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预后良好,缓解完全。 多数病人发病在时间上与精神刺激有关,症状与精神刺激的内容有关,其病程与预后也与及早消除精神因素有关。本症不包括癔症、神经症、心理因素所致生理障碍和精神病性障碍。可发生在各年龄期,多见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急性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很少。仅有的个别研究指出,严重交通事故后的发生率大约为13%-14%;暴力伤害后的发生率大约为19%。集体性大屠杀后的幸存者中发生率为33%。严重的灾害事件(如地震、海啸、空难、大型火灾等)的幸存者中发生率可高达50%以上。 2.病因和发病机制 决定急性应激障碍的发生发展、病程和临床表现的因素有:生活事件和生活处境,如剧烈的超强精神创伤或生活事件,或持续困难处境,均可成为直接病因;社会文化背景;人格特点、教育程度、智力水平,以及生活态度和信念等。强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因素是导致本病发生的直接原因。这些因素既可以是火灾、地震、交通事故、亲人死亡等,也可以是持久而沉重的情感创伤,如家庭不睦、邻里纠纷、工作严重挫折、长期处于外界隔离等。当精神刺激因素达到一定的强度,超过个人的耐受阈值,即可造成强烈的情感冲击,使个人失去自控能力,产生一系列精神症状。 精神因素是否致病,除精神刺激本身的特征和程度外,还与个人当时的健康状态及造成内心冲突的严重程度有关。前者如慢性躯体疾病、月经期、产褥期、过度疲劳等,后者又与病人的心理社会背景,如所受教育、爱好、愿望、价值观念等有关。有家族精神病遗传史及个人易感素质者,在遭受强烈刺激时,较易发生本病。

应激相关障碍选择题

A.适应能咯不良的个体易患 B.病程一般不超过一年 C.部分病人可以表现为品行障碍 2.以下哪项不是延迟性心因性反应的特点(B) A.应激源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 B.症状常有晨重夜轻的节奏变化 C.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 D.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 3.以下哪项不是急性心因性反应的特征(D) A.可出现意识障碍 B.精神运动性兴奋与抑制 C.内容常涉及心因与个人经历 D.病程一般不超过三个月 4.有关应激与应激源以下哪项不对(D) A.应激即指对应激源作出的反应 B.应激源指导致个体出现应激的原因 C.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常有内环境的紊乱 D.心理健康的个体是因为他们较少碰到应激源 5.以下哪项不是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的表现(B) A.体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 B.常表现交感神经抑制而副交感神经兴奋 C.可能导致脑功能损害 D.可表现精神异常 6.以下哪项一般不是心理应激状态下的情绪特征(C) A.情绪不稳、易激怒 B.表情茫然 C.情感淡漠 D.焦虑不安 7.在帮助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人及其家属处理好家庭冲突方面,下列哪项护理措施最有效(D) A.让其家人教会病人识别防卫行为 B.让其家人不告诉病人如何处理问题 C.让病人增加参加社交活动的机会 D.鼓励病人面对现实,主动调适自己 8.急性心因性反应的病程一般不超过(A) 周 周

周 个月 9.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特点是(B) A.病程长 B.病前遭受突如其来且超乎寻常的应激性生活事件 C.症状的出现与应激源无关 D.预后差 10.适应障碍起病(A) A.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3个月内 B.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2个月内 C.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1个月内 D.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6个月内

精神障碍的症状

精神障碍的症状 1、概念和特点 (1)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语、书写、表情、动作等)表现出来,称为精神症状。 (2)精神症状有4个特点:①症状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明显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②症状的出现与消失不能自控。③症状给患者带来痛苦或不同程度地损害社会功能。④症状一旦岀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2、感知觉障碍 (1)感觉障碍 ①感觉过敏: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多见于神经衰弱、癌症等。 ②感觉减退:是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降低,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的患者。感觉缺失见于慮症,如失明、失聪等。 ③内感性不适:又称体感异常,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或难以忍受的异常臀赏,多见于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和躯体化障碍。 (2)知觉障碍 ①错觉:病理性错觉多见于感染、中毒等因素导致意识障碍(如谐妄)时多见。 ②幻觉:是一种缺乏外界相应的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客体人所出现的知觉体验。病理性幻觉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病如额叶病变,檐妄状态、也常见于精神分裂症。幻觉是临床上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常与妄想合并存在。根据其所涉及的感官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和内脏性幻觉,最常见的幻觉为幻听。

(3)感知综合障碍:是指对客观事物能感知,但对事物某些个别属性产生错 误的感知。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如中毒、颅内感染、癫痫等,也见于精神分 裂症等. 3、思维形式障碍 (1)思维奔逸:又称意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患者除表现健谈、滔滔不绝之外,言语联想増快,并因谐音、谐意而转换话题,出现音联和意联,或者因周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言谈内容(也称随境转移)。多见于躁狂状态。 (2)思维迟缓和思维贫乏:思维迟缓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缓慢:患者表现 为言语缓慢, 语量减少,语调低沉,反应迟钝。常见于抑郁状态 (3)思维散漫:指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患者说话东荡西游 对问话的回答不切题,检査者感到交谈对不上焦点。 ⑷思维破裂:指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 联系。表现为患者的言语或书写内容有结构完整的句子,但是各句含义互不相关,变为语句的堆积。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5)病理性赘述:患者讲话啰嗦,抓不住重点,不必要的细节知无关的枝节太多,以致掩盖了太多的内容。 (6)思维中断:患者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思维过程突然中断, 是诊断 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特征。 (7)思维插入:指患者感到某种思想不是属于自己的,不受他的意志所支配, 是别人强行塞入脑中。见于精神分裂症。 (8)思维化声:患者思考时体验到自己的思想同时变成了言语声,自己和他

抑郁症产生的应激性生活事件原因分析及自我调试

心理学家安尔格德(Angold)对抑郁作了如下描述:(1)抑郁为正常心境向较平时低的方面波动,即每天情绪恶劣的一面;(2)抑郁为不愉快、悲伤或精神痛苦、是对一些不良情景或事件的一种反应;(3)抑郁作为一种特征、是指个体的特点表现为持久的、相对稳定的快感缺乏;(4)抑郁作为一种症状,是指心境处于病理性的低下或恶劣即抑郁心境。可见,抑郁症是一种以情绪异常低落为表现的、不愉快的情绪反应,而又普遍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负性情绪问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而影响情绪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应激性生活事件。 应激(Stress),即一般人认为的压力。综观现有的研究,应激至少包涵以下含义:应激是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应激是一种主观反应。正如应激研究大师Selye所言:应激是躯体对所施加的任何需求所作出的非特异性反应[2]。应激源(Stressor)是指对于外部的事件或环境的刺激。值得一提的是:并非所有客观的感觉都是应激源,它只有在个体意识对外部刺激有特定的关注时才得以存在。 所谓生活事件(Lifeevents)是影响个人心理健康的常见应激源,主要指生活中遭遇的足以扰乱人们心理和生理稳态的重大变故。Kanner等在生活事件中区分出日常琐事(Dai-lyhassles),并定义为:令人激脑、 使人有挫折感的,令人烦恼的要求,这些要求在某种程度上每天都与环境发生作用,对个人身心健康的影响要大于其他生活事件。Selye的生理应激研究和Holmes的心理应激研究都表明,如果个体长期处于高应激状态下,会造成身心损害[1]。在人的生活过程中会有很多不同的事件发生。应激性生活事件在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应激事件与心境障碍,尤其是抑郁症的关系更加密切。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是指不愉快,有“丧失感”,令人沮丧的生活事件,例如失落。任何形式的失落都会使你感到抑郁。你可能会因为最近失去了一位深你爱的人,或者是因为丢掉工作以及退休之类的事情而十分苦恼。其他的失落还可能包括失去希望和失去自己的形象,常常是在诸如分居或离婚这类生重大转变之后,以及一些重要的东西失去之后。这在那些最近刚刚退休或者是失去社会角色的人群当中更为普遍。还有可能是搬家或者工作的原因。过多的变故如果在很短的时期内出现,就会导致压力,最终变为沮丧抑郁。 1心理学与社会学的解析1.1 心理学理论解析 1.1.1 精神分析理论把抑郁看作是一种自我惩罚的形式。弗 洛伊德早在1917年就对伤感和抑郁做了论述,认为伤感是对丧失的正常和有意识的反应,而抑制则由于以前对所失去的人的无意识矛盾和敌对的感情,现在转向自己,便引起抑郁。引起抑郁的“丧失”往往是心爱的人,也可以是无生命的事物,如手表的丢失,个人的失败,甚至可以是象征性的事件。 1.1.2人本主义理论用依赖和独立来解析抑郁症。当人们失 去朋友、工作或健康之后,抑郁症就可能发生,因此这些“丧失”迫使个体必须独立,而这种独立于患者来说是难以处理的。失去的人或环境帮助患者支持起一个虚假的自我想象, 收稿日期:2007—11—23作者简介:秦凯鑫(1986— ),男,山西壶关人,在校学生,主要从事心理学研究。 抑郁症产生的应激性生活事件 原因分析及自我调试 秦凯鑫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 510631) 摘 要:文章主要对抑郁症的应激性生活事件原因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提出了自我调试的一些建议,以期为今后 的临床的应用作出实证性参考和理论性支持。 关键词:抑郁症;应激性生活事件;原因;自我调试中图分类号:R74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14(2008)02-0013-03 2008年4月长治学院学报 Apr.,2008第25卷第2期 JournalofChangzhiUniversity Vol.25,No.2 ?13?

应激相关障碍题库1-0-8

应激相关障碍题库1- 0-8

问题: [单选]病人重复体验过去痛苦经历属于() A.急性应激障碍 B.创伤应激障碍 C.适应障碍 D.癔症 E.强迫症

问题: [单选]关于PTSD的描述,正确的是() A.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B.固定一种形式的反复发生的闯入性创伤性体验重现 C.患者常常以模糊地、极端痛苦的方式进行着这种"重复体验" D.患者对与创伤有关的事物采取接收的态度 E.多数患者在创伤性事件后的数天至半年内发病,一般需要多年才能恢复正常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在重大创伤性事件发生后,患者有各种形式的反复发生的闯入性创伤性体验重现(病理性重现)。患者常常以非常清晰地、极端痛苦的方式进行着这种"重复体验",患者面临、接触与创伤性事件有关联或类似的事件、情景或其他线索时,常出现强烈的心理痛苦和生理反应。患者在创伤性事件后,频频出现内容非常清晰的、与创伤性事件明确关联的梦境(梦魇)。患者对与创伤有关的事物采取持续回避的态度。在创伤性事件后,许多患者还存在着"情感麻痹"的现象。此外,有些患者则出现睡眠障碍、易激惹、容易受惊吓、做事不专心等警觉性过高的症状。多数患者在创伤性事件后的数天至半年内发病,一般在1年内恢复正常,少数患者可持续多年,甚至终生不愈。故只有选项A 正确。

问题: [单选]有关刺激与反应以下哪一项最正确() A.物理刺激产生物理反应 B.化学刺激产生化学反应 C.语言刺激只引起心理反应 D.抽象刺激的作用强度大于物理刺激 E.从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最复杂的人类,都有接受刺激和作出反应的能力https://www.360docs.net/doc/8d1285383.html,/ 打羽毛球的好处

精神障碍护理学自考题目及答案.doc

精神障碍护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杯弓蛇影”是() A.感觉障碍 B.错觉 C.幻觉 D.感知综合障碍 2.意向倒错多见于() A.抑郁症 B.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C.癔症 D.精神分裂症 3.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情感障碍是() A.情绪不稳 B.情感高涨 C.易激惹 D.情感淡漠 4.不属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是() A.肾性脑病 B.癫痫性精神障碍 C.麻痹性痴呆 D.AD 5.表示可能已出现锂中毒的血锂浓度是() A.超过 L B.超过 mmol/L C. 超过 L D.超过 mmol/L 6.单纯型精神分裂症与神经衰弱主要鉴别是前者() A.发病与精神刺激关系不密切 B.病程较长 C.起病缓慢 D.对疾病无自知力 7.智能障碍是下列 哪个病的临床特征 () A.精神分裂症 B.感染伴发精神障碍 C.慢性脑器质性精神病 D.神经衰弱 8.精神分裂症最常见 的情感障碍是 () A.情感淡漠B.焦虑 C.情感高涨D.情绪不稳9.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不良反应最重要的是 () A.锥体外系症状 B.过敏反应 C.心率及心电图改变 D.便秘 10.诊断癔症最重要的是 () A.症 状呈阵发性 B.排除器质性疾病 C.暗示治疗有效 D.常有癔症性格 11.精神自动症综合征多见于() A.慢性酒精中毒 B.反应性精神障碍 C.强迫症 D.精神分裂症 12.引起精神依赖不引起躯体依赖的物质是() A.烟草 B.海洛因 C.可卡因 D.速可眠 13.关于惊恐发作正确的说法是() A.属于恐怖症 B.属于焦虑症 C.属于广泛性焦虑 D.属于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14.“病理性谎言”可出现在() A.表演型人格障碍 B.强迫型人格障碍 C.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D.分裂样人格障碍 15.盐酸万拉法新应归类于() A.SSRIsB.SNRIsC.MAOIsD.TCAs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6.下列物质中属于精神活性物质的是() A.哌替啶 B.烟草 C.果酒 D.汽油 E.海洛因 17.定向力障碍常见于() A.抑郁发作 B.意识障碍 C.痴呆 D.惊恐发作 E.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18.归于精神分裂症特征性症状的是() A.思维不连贯 B.强制性思维 C.思维鸣响 D.情感倒错 E.思维松弛19.属于癔症转换型障碍的是() A.Ganser 综合征 B.鬼神附体 C.立行不能症 D.偏侧感觉麻木 E.多重人格 20.属于神经症的是()A.惊恐发作 B.恶劣心境 C.疑病症 D.神经性呕吐 E.席汉病

应激性障碍

应激性障碍 1、PTSD症状 ①创伤事件的再体验,以闪回、侵蚀性思维,对创伤的记忆以及暴露与创伤事件回忆的生理和疾病反应出来(消失最早)。 ②对相关刺激的回避和一般反应的麻木感,包括认知、行为等反面。 ③持续的高唤醒状态,易激惹、易惊吓 案例 A患者曾暴露于创伤性事件 ①患者来自体验、目睹或暴露于某一件涉及几乎导致死亡或严重损伤或者自己及他人躯体完整性遭到威胁性事件。 ②患者有强度的害怕、恐惧和无助反应。 B长时间反复地再体验创伤性事件 ①不由自主地反复痛苦回忆ex表象、思想、知觉 ②突然发生的情感体验或行为 ③反复出现关于创伤性事件的梦境 ④病人在遇到象征性或类似该创伤事件某方向的内在或外在线索时,产生强烈的生理反应。推荐电影《天堂五分钟》 ⑤----------------------------------------------------------------------------------时,产生强烈的精神痛苦。C持续的回避、普遍反应迟钝或麻木 ①努力避免有关创伤性回忆 ②努力避免从事或接触可以引起痛苦的事 ③不能回忆:失忆或痛苦,压抑性遗忘 闯入性记忆的特点:①自发地②短暂的、片段的③现时性,生理、精神痛苦 D警觉性痛苦 ①难以入睡 ②过分警觉 ③过分的惊跳反应 ④易怒 2、解离 对通常意识、记忆对环境知觉的整体功能的解离 解离症:当事人以解离的心理作用,将存在于个人记忆中的痛苦或将可能出现在意识中的观念与不为社会认可的冲动解离出来,但却形成自我统觉的混乱,最终导致行为异常的发生。 ①人格解离障碍包括感到从自己的身体中抽离和解离出来 ②解离性遗忘:包括心因性的、临床上的明显记忆不能现象 成因:①童年痛苦经验、被压抑在潜意识中②遭遇困难时,为避免困难事件所导致的心理压力的痛苦,学习到一种以伪装来对付现实困难。 3、身心症状 ①身心障碍:身体和心理症状②转换障碍:有影响神经系统以及躯体症状发现的随意运动或感觉功能症状。

2019年内科主治护理:创伤后应激性障碍概述

2019年内科主治护理:创伤后应激性障碍概述 一种对超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的发复回忆而引起害怕,无助,恐惧感的精神障碍,伴有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的行为。应激性事件包括本人或他人的严重受伤,濒临死亡或他人的死亡,在事件过程中,病人经历了极度害怕,无助和恐惧。 该病终身患病率至少1%,而在高危人群,如经历战争的老兵,暴力事件的受害者中,患病率可达3%~58%。 症状和体征 当可怕的事件发生,有些人可能会就此终身受到影响。他们以后会通常以噩梦,闪回形式反复体验创伤性事件,坚持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并且以对周围事物麻木的方式控制过度警觉的症状。这些病人中抑郁症状非常多见。有时本病会延迟起病,症状在创伤性事件发生后数月甚至数年后出现。创伤后应激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则考虑为慢性。如果不予治疗,慢性创伤后应激性精神障碍虽然在严重程度上会有所减轻,但不会消失,有些病人还会由此构成严重的功能残疾。 治疗 治疗包括有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行为治疗是让病人暴露于那些会激发其创伤性回忆进而予以回避的情境中,这些情境事实上是安全的,同时,通过想象多次暴露于创伤性回忆中的情景,在经历最初强烈不适体验后,一般痛苦会逐步缓解。暴露治疗还可以改善强迫行为,例如在遭受性攻击后通过过度洗手

以获得清洁感的行为。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可以使用,但疗效没有治疗其他焦虑障碍那样明显。SSRI(如氟西汀,氟伏草胺,帕罗西汀,舍曲林)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效果最显著。 由于创伤性的回忆引起强烈的焦虑,支持性心理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治疗师必须共感和同情于病人的心理痛苦,证实创伤性经历的真实性,同时治疗师必须鼓励病人用行为治疗中的脱敏方法和控制焦虑技术面对创伤性回忆,从而将记忆重新构筑于其更为宽广的人格结构中。 除了创伤性焦虑外,病人还有内疚感,因为他们或许在战争中有攻击和残杀行为,或许他们的家人和亲友惨死,而自己幸免于难,这也称为生存内疚。对于这些病人可以进行精神动力分析和分析性心理治疗,它们可以改变和调整病人自责和自我惩罚的心理和态度。

器质性、心因性、功能性精神障碍解析

器质性、心因性、功能性精神障碍区别 器质性精神障碍 是指由于脑部感染、变性、血管病、外伤、肿瘤等病变引起的精神障碍,又称脑器质性精神病。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龄人口逐渐增加,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发病率也明显地增高。 心因性精神障碍 是当某些个体突然遇到严重的、强烈的生活事件刺激以后,如亲人突然亡故、严重自然灾害等,个体承受不了超强刺激而表现出的一系列与精神刺激因素有关的精神症状,经过短时间的治疗后或心因消失以后,症状消失如常人,一般愈后良好不会复发。 功能性精神症状 也可见于早期,患者表现出躁狂、幻觉妄想、抑郁、性格改变、谵妄等。以往较多注意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而忽视精神病性症状,实际上,精神障碍可能更突出。 功能性和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区别 功能性和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分类,是按照精神疾病的病因进行的。精神疾病大致可分为病因已明和病因未明两类。 病因已明的是指通过现代检测方法,可以找出致病的观依据的精神障碍,如由脑部疾病,脑以外的各种躯体疾病,及外来毒素的中毒等病因所致的精神障碍。病因未明的一类是目前所具有的检测方法尚不能发现致病的客观依据的精神疾病。前者器质性精神疾病,后者属“功能性”精神疾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病因不明的“功能性”疾病将会被澄清。目前,这种分类在临床诊断、治疗和科研中仍有实际意义。 简单地说,对病人用现代科学仪器进行检查,看其脑部有无形态学与组织结构方面的改变。若没有改变,称功能性精神障碍,目前认为包括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等。若有改变,称器质性精神障碍,包括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等。

功能性精神障碍的表现有哪些 精神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由于发病原因的不同,功能性精神障碍和器质性精神障碍两种类型。针对功能性精神障碍,专家已就其发病原因、症状表现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以下即为专家对功能性精神障碍的表现的总结。 功能性精神障碍的表现多为反应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躁狂状态,以及癔症等。 急性反应性精神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急性意识障碍,但其历时短暂,愈后良好,较少有残留症状。会出现这一症状的患者大都有异乎寻常的严重精神创伤的体验,在急剧的精神创伤后数分钟或数小时立即发病,病程持续数小时至一周,以完全缓解而告终。 精神分裂症病人一般是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而出现个性改变、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的分裂。本病的特点为急性意识障碍的维持时间不久,等急性期过后或感染、中毒、精神因素等消失之后,意识障碍即消失;意识恢复后表现出来的是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症状,即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的分裂,整个精神活动与外在环境的不协调。 躁狂状态可以分为急性躁狂和谵妄性躁狂两种类型。急性躁狂发病较急,病人情绪异常高涨,表现兴奋、激动、狂喜、甚至狂呼乱叫,有夸大妄想;谵妄性躁狂的病情多由急性躁狂过渡而来,此时病人意识不清,定向错误,有幻觉、错觉和妄想。 癔症也是功能性精神障碍常见的症状。一般情况下,患者在出现癔症的前几天常在精神刺激后急性起病,而呈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发病后,会有明显的精神因素及由此而引起的强烈情感体验,症状的产生和消失与暗示有密切关系,虽然可能会出现躯体功能障碍,但无与临床症状相应的阳性体片发现。 器质性指大脑或者躯体有病变,有辅助检查可以明确诊断,而之后或并发精神症状的,精神症状的发生、转归都与器质性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因为心理的基础是大脑,而大脑是躯体的一部分。比如糖尿病酮症,就有很明显的精神症状,而糖尿病治疗得当,精神症状消失。 功能性是目前的检查设备检查不出有明显病变,但不能说大脑是完全正常的,比如精神分裂症,还有抑郁症,他的脑内神经递质是有问题的,但你ct查不到。

应激相关障碍选择题

1.以下哪项不是适应性障碍的特征(C) A.应激源常为日常生活中的应激性事件 B.适应能咯不良的个体易患 C.病程一般不超过一年 D.部分病人可以表现为品行障碍 2.以下哪项不是延迟性心因性反应的特点(B) A.应激源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 B.症状常有晨重夜轻的节奏变化 C.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 D.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 3.以下哪项不是急性心因性反应的特征(D) A.可出现意识障碍 B.精神运动性兴奋与抑制 C.内容常涉及心因与个人经历 D.病程一般不超过三个月 4.有关应激与应激源以下哪项不对(D)

A.应激即指对应激源作出的反应 B.应激源指导致个体出现应激的原因 C.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常有内环境的紊乱 D.心理健康的个体是因为他们较少碰到应激源 5.以下哪项不是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的表现(B) A.体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 B.常表现交感神经抑制而副交感神经兴奋 C.可能导致脑功能损害 D.可表现精神异常 6.以下哪项一般不是心理应激状态下的情绪特征(C) A.情绪不稳、易激怒 B.表情茫然 C.情感淡漠 D.焦虑不安 7.在帮助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人及其家属处理好家庭冲突方面,下列哪项护理措施最有效(D) A.让其家人教会病人识别防卫行为

B.让其家人不告诉病人如何处理问题 C.让病人增加参加社交活动的机会 D.鼓励病人面对现实,主动调适自己 8.急性心因性反应的病程一般不超过(A) A.1周 B.2周 C.3周 D.1个月 9.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特点是(B) A.病程长 B.病前遭受突如其来且超乎寻常的应激性生活事件 C.症状的出现与应激源无关 D.预后差 10.适应障碍起病(A) A.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3个月内 B.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2个月内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stress related disorders),旧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指一组主要有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 临床分类 急性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隘,定向障碍,言语缺乏条理,对周围事物感知迟钝,可出现人格解体,有强烈恐惧,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又称延迟性心因反应,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如创伤性体验反复出现、面临类似灾难境遇可感到痛苦或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适应性障碍 适应性障碍(adjustment disorders) 指在易感个性的基础上,遇到了应激性生活事件,出现了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应激障碍症 应激障碍症是指人在心理、生理上不能有效应对自身由于各种突如其来的、并给人的心理或生理带来重大影响的事件,例如战争、火灾、水灾、地震、传染病流行、重大交通事故等灾难发生所导致的各种心理生理反应,应激障碍症也叫做应激相关障碍,主要包括急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三大类。 急性应激反应是在应激灾难事件发生之后最早出现的,其典型表现包括意识改变、行为改变、情绪改变三个方面。意识的改变出现得最早,主要表现为茫然,出现定向障碍,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对时间和周围事物不能清晰感知。比如有些人听到亲人去世的消息后当场昏过去,醒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认识周围的亲人,不知道身在何处。这种神志不清有时候会持续几个小时,也有的能持续几天。行为改变主要表现为行为明显减少或增多并带有盲目性。行为减少表现在不主动与家人说话,家人跟其说话也不予理睬。日常生活不知料理,不知道洗脸梳头,不知道吃饭睡觉,需要家人提醒或再三督促。整个人的生活陷入混乱状态。 行为增多者表现为动作杂乱、无目的,甚至冲动毁物。话多,或自言自语,言语内容零乱,没有逻辑性。情绪的改变主要表现为恐慌、麻木、震惊、茫然、愤怒、恐惧、悲伤、绝望、内疚,对于突入其来的灾难感到无所适从、无法应对。这些情绪常常表现得非常强烈,如被打之后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恐惧,丧失亲人之后出现极度的悲伤、绝望和内疚。在强烈的不良情绪的影响下,个体有时候会出现一些过激行为,比如在极度悲伤、绝望、内疚的情绪支配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 兼有躁狂与抑郁两种表现,可以其中一种为突出表现。 抑郁症 抑郁症是指情绪显著而持久的低落为基本临床表现并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异常的一种精神障碍。患者情绪低落,自卑忧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和行为。此病常有反复发作倾向,预后一般较好。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是有神经介质紊乱构成该病的素质或倾向,而心理社会因素起诱发作用。该病于中年及青年发病者为多见。近年来忧…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指甲状腺功能增高,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引起机体高代谢状态,临床表现为心动过速、多食、消瘦、畏热、多汗、易激动及甲状腺肿大等一组症群的内分泌性疾病。病因多种,其中Graves病最常见。本病的发病主要是在遗传基础上因精神刺激等应激因素作用而诱发自身免疫反应所致。本病属常见… 恐怖性神经症 恐怖性神经症又称恐怖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病人对某种特定的物体或处境或与人交往时而发生强烈恐惧,并主动采取回避方式来解除这种焦虑不安。其特征为:(1)患者对某种场合存在的客体发生强烈恐怖,明知过分,不合理,不必要,又无法控制,伴明显的焦虑不安和植物神经症状; (2)一定有回避行为,愈是回… 焦虑性神经症 焦虑性神经症又称焦虑症,以焦虑、紧张、恐惧的情绪障碍,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性不安等为特征,血浆内皮质酮含量可增高,且其紧张惊恐的程度与现实情况不相称。临床分为广泛性焦虑和惊恐发作,后者又称急性发作。本病女性多于男性,约为2:1,大多数病例发生年龄为20-40岁之间。本病属心理性疾病,故心理治疗… 抑郁性神经症 抑郁性神经症系由于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持久的情绪抑郁,其程度较轻,病程较迁延。具有如下特征:(1)具有持久的情绪低落,沮丧,压抑,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 (2)无重性抑郁症的特征,如无明显精神运动性迟滞、幻觉、妄想及无生物学方面改变所致的昼夜节律的改变,早醒失眠,无明显原因的体重减轻等。(3)与周围… 疑病性神经症

偏执性精神障碍

偏执性精神障碍 意识清晰、有较固定的持续性妄想为主要的临床症状,人格保持相对完整,社会功能相当程度上良好,则称为偏执性精神障碍,这是一组疾病的名称,而不是一个疾病单元。 偏执狂: 发病有关因素:1.个性特点:患者病情个性往往有主管、固执、敏感多疑、对他人怀有戒心、不安全感、嫉妒、好争论、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自我中心、自命不凡、自我评价过高、对人吹毛求疵、强词夺理、野心勃勃、爱空想、遇事专断、不坦率、情绪易激动和不能冷静面对现实等素质忒点(这些个性缺陷,在遭遇某种心理社会因素或内在冲突,自己不能妥善应对,而将事实加以曲解或长期耿耿于怀,就有可能逐渐形成偏执状态,导致发病)。2:遗传因素3:文化背景 临床表现:患者外貌衣着整洁,日常活动无异常,可显露奇怪、多疑、偏执或敌意。主要的症状为缓慢发展的系统妄想,并伴有相应的情感和意向活动,人格保持较完整。所谓系统妄想,系指妄想内容固定,不泛化,思维逻辑形式是连贯的,陈述时可能有些亢长赘述,但不荒诞,有时近似现实。妄想体系往往使患者有强烈心境或带有警觉性。若不涉及妄想内容,患者能进行正常的社会活动。患者对妄想内容坚信不疑,难以听从他人的分析和解释: 1.诉讼狂:较为多见。患者坚持认为受到威胁和迫害,名誉被玷污,权利被侵犯等,因得不到公正的解决,而诉诸法庭。威胁和迫害可能来自某个人,也或许时来自某些人有组织的精心策划。患者的信念非常牢固,随着时间的推移使情节更加复杂。患者的诉讼有逻辑性,详尽而层次分明,见不到有什么破绽。在诉讼的过程中若遇到阻力,则毫不后退,反而增加必胜信心。一旦诉讼被法院驳回,则采取迂回对策,千方百计公之于世,请求社会上的声援。可谓不屈不饶,为正义而奋斗。由于患者有高度警觉性,可表现明显焦虑或易激惹。 2.色情狂:色情狂似乎以女性多见,尤其是未婚年纪大的女性。患者表现对某一男性有强烈的色情感觉和持续的没有事实根据的信念,认为对方在深深地爱着自己。患者爱慕的对象可能是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或者是著名的人士,但碍于客观情况,不敢公开表示恋爱心境,而采取一眉目传情方式表示心意。当患者大胆进行试探遭到对方拒绝时,反认为是在考验自己的忠贞,毫无悔恨,更坚信自己的推断是正确的。有的患者并不企图同爱慕的对象接触,可能写信或买礼物。但不寄给对方。有时患者会将妄想信念隐瞒起来,可是隐瞒时间不会很长,往往因莫名其妙地愤怒而暴发出来,甚至是危险的暴力性行为。这种情况多发生在男性患者。 3.嫉妒狂:患者的信念是认为自己的配偶不忠诚,另有新欢。妄想常伴有强烈的情感和相应的行为。往往采取跟踪尾随,偷偷检查配偶的信件或提包,千方百计搜寻不合逻辑的证据和线索等。甚至限制其日常活动,不许一人独自外出,尤其在周末或晚间。患者有时对配偶进行粗暴地质问或虐待、殴打行为。据报道,男性患者可能是慢性物质滥用(如乙醇、可卡因等)与嫉妒妄想之间存在联系。 4.夸大狂:患者自命不凡,才华出众。可有两种表现:一是极度欢快,对自己毫不关爱;另一是在妄想影响下,可发生犯法行为。 诊断:偏执狂的诊断仪系统和较固定的妄想为突出症状,妄想内容不荒谬,且往往有与患者经历或处境有一定联系,不泛化,具有现实性,患者在叙述时有层次,有较强的逻辑性,若不深入调查了解,难以辨别其真伪。疾病过程无幻觉,随时间迁延社会功能相对良好、人格保持完整,无精神衰退。

精神科三基考试 第 十一章精神障碍症状学

第十一章精神障碍症状学 (总分87,考试时间600分钟) 一、名词解释 1. 妄想 2. 遗忘综合征 3. 虚构 4. 非真实感 5. 情感平淡 6. 紧张性木僵 7. 朦胧状态 8. 5-羟色胺综合征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 下面哪项不属于思维障碍() A. 象征性思维 B. 强迫观念 C. 思维奔逸 D. 被洞悉感 E. 非真实感 2. 假性幻觉的特点有() A. 形象鲜明 B. 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 C. 常产生于患者的脑内或体内 D. 是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 E. 不可转变为真性幻觉 3. 下列哪项不是痴呆的表现() A. 记忆力减退 B. 迷路 C. 缄默 D. 思维破裂

4. 听到广播声音的同事就看到播音员的人像站在面前是() A. 功能性幻觉 B. 入睡前幻觉 C. 反射性幻觉 D. 感知综合障碍 E. 心因性幻觉 5. 患者对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的一种异常知觉体验是() A. 真性幻觉 B. 内感性不适 C. 功能性幻觉 D. 内脏性幻觉 E. 感觉过敏 6. 下列对强迫观念描述错误的是() A. 又称强迫思维 B. 可表现为刻板语言 C. 伴有强迫动作 D. 可表现为强迫性回忆 E. 表现为脑中总是出现一些对立的思想 7. 思维奔逸常见于() A. 躁狂症 B. 精神分裂症 C. 癔症 D. 强迫症 E. 人格障碍 8. 患者穿红毛衣红裤子,抱暖气片睡觉,认为“红色代表共产党,暖气片是指工人阶级,抱暖气片表示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团结起来”。这是哪种症状() A. 思维奔逸 B. 思维散漫 C. 词语新作 D. 象征性思维 E. 逻辑倒错性思维 9. 引起错觉的常见因素为() A. 感觉条件差 B. 焦虑、紧张等情绪因素 C. 疲劳 D. 瞻望状态 E. 以上都对 10. 听幻觉最常见于() A. 躁狂症 B. 抑郁症 C. 强迫症 D. 癔症 E. 精神分裂症 11. 刻板言语常见于() A. 强迫症 B. 抑郁症 C. 精神分裂症 D. 器质性精神病 E. 癔症 12. 谵妄的特点是() A. 有幻觉 B. 有错觉 C. 有定向障碍 D. 意识障碍

第三章应激反应与应激障碍

第三章应激反应与应激障碍 第一节应激反应: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 一、应激反应与应激障碍 (一)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常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应激反应是个体对变化着的内外环境所作出的一种适应,这种适应是生物界赖以发展的原始动力。对于个体来说,一定的应激反应不但可以看成是及时调整与环境的契合关系,而且这种应激性锻炼有利于人格和体格的健全,从而为将来适应环境提供条件。应激的反应并不总是对人体是有害的。 各种应激反应涉及到个体的心身功能的整体平衡。平衡一生理,健康不平衡一病理,疾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当中,多数与心理应激因素的长期作用有关, 这些疾病即心身疾病。这些心理应激源包括: ①严重的生活事件,如亲人突然亡故、失业、破产、患绝症、被强暴、目睹特大车祸及死亡场面、突遇地震、火灾、洪水、风暴等重大灾难。 ②生活、工作方面的应激,如:人际关系长期紧张、工作压力大。 ③生存环境改变的应激,如:突然被拘禁、难民、移居国外。 这些强烈或持久的应激因素,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可引起应激反应。 1.应激的情绪反应 ①焦虑(anxiety)是人预期将要发生危险或不良后果的事物时所表现的紧张、恐惧和担心等情绪状态。 ②恐惧(fear)是一种企图摆脱已经明确的有特定危险会受到伤害或生命受威胁的情景时的情绪状态。 ③抑郁(depression)表现为悲哀、寂寞、孤独、丧失感和厌世感等消极情绪状态,伴有失眠、食欲减退、性欲降低等。 ④愤怒(anger)是与挫折和威胁有关的情绪状态,由于目标受到阻碍,自尊心受到打击,为排除阻碍或恢复自尊,常可激起愤怒。 2.应激的行为反应 ①逃避与回避:逃避(escape)是指已经接触到应激源后而采取的远离应激源的行动;回避(avoidance)是指事先知道应激源将要出现在未接触应激源之前就采取行动远离应激源。 ②退化与依赖:退化(regression)是当人受到挫折或遭遇应激时,放弃成年人应对方式而使用幼儿时期的方式应付环境变化或满足自己的欲望。退化行为必然会伴随产生依赖(dependence)心理和行为,退化与依赖多见于病情危重经抢救脱险后的病人以及慢性病人之中。 ③敌对与攻击:敌对(hostility)是内心有攻击的欲望但表现出来的是不友好、谩骂、憎恨或羞辱别人。攻击(attack)是在应激刺激下个体以攻击方式作出反应,攻击对象可以是人或物,可以针对别人也可以针对自己。 ④无助与自怜:无助(helplessness)是一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听天由命、被动挨打的行为状态,自怜(self-pity)即自己可怜自己,对自己怜悯惋惜,倾听他们的申诉并提供适当的社会支持可改善自怜行为。 ⑤物质滥用:某些人在心理冲突或应激情况下会以习惯性的饮酒,吸烟或服用某些药物的行为方式来转换自己对应激的行为反应方式。 (二)应激障碍 应激反应不等于应激障碍,只有应激反应超出一定强度和/或持续时间超过一定限度,并对个体社会功能和人际交往产生影响时,才构成应激障碍。严重心理创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和诊断可以是变化的:(1)急性应激反应 (2)创伤后应激反应 (3)几个月后又出现抑郁 (4)多年后进食障碍或酒依赖或药物依赖 1.应激障碍问题 灾难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生活事件,它往往与危机共同存在。灾难事件的结果也不仅仅是生命和财产的损失,由于灾难本身极大的超出了社区和个体的应对能力,灾难事件不可避免会导致易感个体继发各种常见精神卫生问题,如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症、自杀是灾后常见精神卫生问题。 灾难事件后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可以分为6组相对独立的后果: (1)灾后特定精神障碍; (2)非特定的悲伤反应;

应激性心理障碍的咨询案例

应激性心理障碍的咨询案例 基本情况:性别:男年龄:22岁 主要印象:求助者精神状态不是很好,思维比较跳跃,有强烈的叙述愿望,头发有部分脱落的现象。有积极的治疗欲望, 求助者自述:2007年12月入伍服役,临行时很多亲友为其送行,其中与求助者最要好的表弟相约回家探亲时一起去旅游。求助者在部队服役2年从未探亲,2010年7月第一次回家探亲时得知表弟已经因车祸去世,非常悲痛并重病一场。回单位后,出现失眠、脱发、思维混乱、不能正常操课。 第一阶段(第1、2次咨询): 咨询内容:失眠近两个月时间,想睡又睡不着,后背疼痛难忍,感觉疲惫,自认为被灵魂附体,每天晚上都感觉表弟在其耳边与其说话,不能专心操课,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对自己的所感所悟有强烈的叙说愿望。 咨询时间:每次50分钟 部分谈话内容 求助者:今天是队长让我来的,我自己也想来找你聊聊,因为实在是有些受不了了。 咨询师:感谢你的信任,能否告诉我你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吗?求助者:我最近晚上总是失眠,后背总感觉凉凉的很疼,白天操课注意力不能集中。

咨询师:你是否能跟我讲的具体些?有什么原因吗? 求助者:是这样的,我有一个表弟,入伍之前我们玩的特别好,我们曾相约当兵探家时一起去旅游,在义务兵两年中,我从未探家一次,但是跟表弟还经常的保持联系。今年我回去听母亲说,表弟不久前出车祸去世了,我非常的伤心,当天晚上洗了个冷水澡就睡下了。后听母亲说当天夜里我开始发烧并胡言乱语,家人很难理解我说了些什么。后来几天,我每天晚上都能梦见表弟,并反复回忆曾经一起玩的一些事情。回到单位后,我每天晚上失眠,而且很严重,队领导和战友都说我跟上个学期相比判若两人,我最近经常自言自语,有些时候自己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咨询师:能告诉我你失眠有多长时间了吗? 求助者:大概两个月的时间,每天基本只能睡2个小时左右。一睡不着脑袋里就胡思乱想了。 咨询师:其实,人生老病死、天灾人祸都会不期而至,我们要正确的面对人生的巨变,要学会“舍得”!要敢于去面对于排解困难,虽然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必须要在生活面前学会坚强。用恬淡的、随遇而安的心境去对待生活,你将拥有一片宁静清新的心灵天地。 评估与诊断:经过前两次的咨询治疗,初步认定为应激性心理障碍,根据心理测试结果和躯体病史,精神病家族史以及典型心理行为和行为异常表现排除精神症性的心理障碍。 疏导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