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阻尼比

建筑结构阻尼比
建筑结构阻尼比

建筑结构阻尼比

一、阻尼比用于表达结构阻尼的大小,是结构的动力特性之一,是描述结构在振动过程中某种能量耗散的术语,引起结构能量耗散的因素(或称之为影响结构阻尼比的因素)很多,主要有:(1)材料阻尼、这是能量耗散的主要原因。

(2)周围介质对振动的阻尼。

(3)节点、支座联接处的阻尼

(4)通过支座基础散失一部分能量。

结构类型和材料分类给出了共一般分析采用的所谓典型阻尼比的值。综合各国情况,钢结构的阻尼比一般在0.01-0.02之间(单层钢结构厂房可取0.05),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阻尼比一般在0.03-0.08之间。以上的典型阻尼比的值即为结构动力学在等效秥滞模态阻尼中,采用的阻尼比的值。在等效秥滞模态阻尼中,混凝土结构刚性较大,而且破坏过程(钢筋屈服和混凝土破碎)中也能够吸收大量能量;钢结构较为柔软主要通过弹塑性变形吸收能量,较混凝土而言脆断的可能性低得多,变形量也较大,一般认为10层以下的钢结构建筑物基本不会发生倒塌事故。综上可以看出,钢结构体系变形大,破环程度小是其优势,钢结构抗震方面的优势更多是从材料较轻,承载力高,地震过程中弹塑性变形较大,基本不会发生断裂,构造措施(如柱间支撑)等方面表现出来的。

二、现行设计规范关于结构阻尼比的取值内容:

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

第5.1.5条:建筑结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图5.1.5)的阻尼调整和形状参数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除有专门规定外,建筑结构的阻尼比应取0.05,……。

其中专门规定有:

8 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中8.2 计算要点中第8.2.2条钢结构抗震计算的阻尼比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多遇地震下的计算,高度不大于50m时可取0.04;高度大于50m且小于200m时,可取0.03;高度不小于200m时,宜取0.02。

2 当偏心支撑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其阻尼比可比本条1款相应增加0.005。

3 在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分析,阻尼比可取0.05。

9 单层工业厂房中9.2 单层钢结构厂房中第9.2.5条····单层厂房的阻尼比,可依据屋盖和围护墙的类型,取0.045~0.05。

其中条文说明:9.2.5 通常设计时,单层钢结构厂房的阻尼比与混凝土柱厂房相同。本次修订,考虑到轻型围护的单层钢结构厂房,在弹性状态工作的阻尼比较小,根据单层、多层到高层钢结构房屋的阻尼比由大到小变化的规律,建议阻尼比按屋盖和围护墙的类型区别对待。

10 空旷房屋和大跨屋盖建筑中第10.2.8 屋盖钢结构和下部支承结构协同分析时,阻尼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下部支承结构为钢结构或屋盖直接支承在地面时,阻尼比可取0.02。

2 当下部支承结构为混凝土结构时,阻尼比可取0.025~0.035。

其中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整体、协同计算时的阻尼比取值。

屋盖钢结构和下部混凝土支承结构的阻尼比不伺,协同分析时阻尼比取值方面的研究较少。

工程设计中阻尼比取值大多在0.025~0.035间,具体数值一般认为与屋盖钢结构和下部混凝土支承结构的组成比例有关。根据位能等效原则提供两种计算整体结构阻尼比的方法,供设计中采用。方法一:振型阻尼比法。方法二:统一阻尼比法。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中11混合结构设计中第11.3.5 混合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阻尼比可取为0.04。风荷载作用下楼层位移验算和构件设计时,阻尼比可取为0.02~0.04。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中3.1 设计原则中3.1.6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分析确定。抗震验算时,结构的阻尼比可取0.05。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 50191-2012中第5.1.9 构筑物的阻尼比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其余均可按0.05采用。

第7.2.1 钢框排架结构的阻尼比可取0.03。

第8.2.2锅炉钢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阻尼比,对于单机容量小于25MW的轻型或重型炉墙锅炉可采用0.05,对于…….。

第9.2.4 钢筒仓在多遇地震下的阻尼比可取0.03,在罕遇地震下的阻尼比可取0.04。

第10.2.3钢筋混凝土井架的阻尼比可取0.05。钢井架在多遇地震下的阻尼比可取0.03,在罕遇地震下的阻尼比可取0.04。

第11.2.3钢筋混凝土井塔的阻尼比可取0.05。钢井塔在多遇地震下的阻尼比可取0.03,在罕遇地震下的阻尼比可取0.04。

第13.2.7电视塔阻尼比可按表13.2.7选取。

根据以上规范规定,除以上列出的结构外,阻尼比基本取0.05。

ansys提阻尼比

请教,ANSYS模态分析后,如何得到各阶模态的模态阻尼比 *get entity=mode ,item1=damp 请教1楼,命令流*GET, Par, Entity, ENTNUM, Item1, IT1NUM, Item2, IT2NUM 中其他几项分别如何设置,如Par,ENTNUM,等,另外输入命令流如何显示其模态阻尼比,本人初学命令流,谢谢! par是随便一个参数名,其他的默认,,,只有逗号即可, 在后在参数里看 ANSYS动力学分析中提供了各种的阻尼形式,这些阻尼在分析中是如何计算,并对分析有什么影响呢?本文将就此做一些说明何介绍. 一.首先要清楚,在完全方法和模态叠加法中定义的阻尼是不同。因为前者使用节点坐标,而后者使用总体坐标. 1.在完全的模态分析、谐相应分析和瞬态分析中,振动方程为: 阻尼矩阵为下面的各阻尼形式之和: α为常值质量阻尼(α阻尼)(ALPHAD命令) β为常值刚度阻尼(β阻尼)(BETA命令) ξ为常值阻尼比,f为当前的频率(DMPRAT命令) βj为第j种材料的常值刚度矩阵系数(MP,DAMP命令) [C]为单元阻尼矩阵(支持该形式阻尼的单元) where: [C] = structure damping matrix α = mass matrix multiplier (input on ALPHAD command) [M] = structure mass matrix β = stiffness matrix multiplier (input on BETAD command) βc = varia ble stiffness matrix multiplier (see Equation 15–23) [K] = structure stiffness matrix Nm = number of materials with DAMP or DMPR input = stiffness matrix multiplier for material j (input as DAMP on MP command) = constant (frequency-independent) stiffness matrix coefficient for material j (input as DMPR on MP command) Ω = circular excitation frequency Kj = portion of structure stiffness matrix based on material j Ne = number of elements with specified damping Ck = element damping matrix Cξ = fre quency-dependent damping matrix (see Equation 15–21) 2.对模态叠加方法进行的谐相应分析、瞬态分析何谱分析,动力学求解方程为:

结构阻尼比对单管塔风荷载计算的影响分析

结构阻尼比对单管塔风荷载计算的影响分析 结构阻尼比对单管塔风荷载计算的影响分析结构阻尼比对单管塔风荷载计算的影响分析屠海明1张帆2 (1.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092;2.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142)摘要:为了分析结构阻尼比对单管塔风荷载计算的影响,本文进行了阻尼比不同取值时风振系数的计算对比。结果表明风振系数随着结构阻尼比的增加而显著下降。然后根据上海某单管塔实测得到的阻尼比与规范规定的阻尼比取值,分别对该单管塔风荷载进行了计算对比。实测的阻尼比大于规范规定的取值,相应计算得到的风荷载也明显降低。这给单管塔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关键词:阻尼比单管塔风荷载引言近年来随着通信基站建设的发展,对通信塔的专业化、标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单管塔的设计和制作而言,起控制作用的荷载是风荷载,得到相对准确的风荷载设计值,对于每年数万座标准化生产的单管塔而言,具有很重要的经济意义。本文作者[1]根据2012年调整前后的荷载规范,对高耸结构的风荷载进行了分析与对比,并提出了《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 50135-2006)中风荷载部分条文的修改意见。但是以上分析没有专门涉及结构阻尼比对于风荷载计算的影响分析。同济大学何敏娟[2]等采用激振法对336m黑龙江电

视塔进行了模态参数的实测和分析,实测结构一阶阻尼比为0.028,大于规范规定值0.02。同济大学闫祥梅等[3]对位于河北的辛安-衡水500kV线路工程的几座直线输电塔转角塔进行了环境脉动下的动力测试。同济大学设计院梁峰[4]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展馆两侧的30m高钢结构灯杆进行 了微风振动下的动力测试,得到了灯杆的自振频率和阻尼比。本文作者对上海移动两座单管塔进行了微风振动下的动力测试,并根据实测结果,与规范规定值对比,探讨结构阻尼比对单管塔风荷载计算的影响。 1 阻尼比对风荷载计算的影响结构阻尼比用于表达结构阻尼的大小,是描述结构在振动过程中能量耗散的术语。引起结构能量耗散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材料阻尼,周围介质对振动的阻尼,节点、支座连接处的阻尼等。结构阻尼对结构效应的影响体现在结构的风致振动中,对于高耸结构的风振分析,比较准确的是采用频率域和时间域的动力分析方法。实际工程中,为了方便应用,按照荷载规范计算等效风荷载,用静力分析方法计算结构风效应。因此,结构阻尼比对风荷载计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风振系数的计算上。《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中风振系数的表达式为:其中:g为峰值因子;I10为10m高名义湍流强度;Bz为背景分量因子;共振分量因子R表示与频率有关的积分项,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其中:ζ1为结构阻尼比;f1为结构第1阶自振频率;kw为

阻尼器设计

1.结构设计 2.工作原理 2.1磁流变液 磁流变液是在1948 年被Rabinow,J.发明的一种由非磁性基液(如矿物油、硅油等)、微小磁性颗粒、表面活性剂(也称稳定剂)等组合而成的智能型流体材料。在无磁场加入的条件下,磁流变液将表现为低粘度较强流动性的牛顿流体特性,加入磁场后,则会表现为高粘度低流动性的Bingham 流体特性。 非磁性基液是一种绝缘、耐腐蚀、化学性能稳定的有机液体。基液所拥有的特征是:粘度较低,磁流变液在没有磁场加入的条件下表现为低粘度状态,这样能够较好的降低磁流变液的零场粘度; 沸点高、凝固点较低,这样就可以确保磁流变液在温度变化波动较大的环境下工作依然可以保持较高的稳定性;较高的密度,能够保证磁流变液不会因沉降问题而无法正常使用; 无毒无味、廉价,保障其安全性的同时做到能够广泛使用。 微小磁性颗粒是一种可离散、可极化的软磁性固体颗粒,其单位是微米数量级的。其主要的特征有[5]: 低矫顽力,对于已经磁化过的液体,加较小的磁场就能够使其恢复零磁场状态,即拥有较高的保磁能力; 高磁导率,能够在弱磁场中获得较强的磁感应强度从而节约能量;磁滞回线狭窄、内聚力小; 磁性颗粒的体积应相对大一些,用于存贮更多的能量。 表面活性剂是可以增加溶液或混合物等稳定性的化学物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磁流变液比较容易出现沉降分层现象,所以需要在磁流变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保证物理化学性能的平衡,减少分层、降低沉降。 2.2磁流变液的工作模式 磁流变液在外加磁场影响下出现磁流变效应现象,改变流体的表观粘度、流动状态,从而改变剪切屈服应力等参数,使输出的阻尼力能够实时变化,达到所期望的目的。现如今,磁路变液的一般工作模式有三类:流动式、剪切式及挤压式,如下图所示。 (a)流动式(b)剪切式(c)挤压式 图1-3 磁流变液工作模式 Fig. 1-3 MR fluid working mode 流动式:如图1-3(a)所示,在两块固定静止的磁极板中间具有充足的磁流变液,对磁流变液施加一个压力使其流过两磁极板,其中,两极板之间外加了与磁流变液运动方向垂直的磁场。当磁性液体经过磁场时,其流体特性与流动状态被改变从而产生剪切应力即阻尼力。改变线圈的输入电流强弱从而使磁场强度发生变化,阻尼力也会跟着变化,实现实时调节的效果。流动式多用于控制阀、阻尼器、电磁元件等的设计。

基于应变能的各振型阻尼比的计算方法

基于应变能的各振型阻尼比的计算方法 当结构中使用不同的材料或者设置了阻尼器时,各单元的阻尼特性可能会不一样,并且阻尼矩阵为非古典阻尼矩阵,不能按常规方法分离各模态。而这时在时程分析中要使用振型叠加法,需要使用基于应变能的阻尼比计算方法。 具有粘性阻尼特性的单自由度振动体系的阻尼比,可以定义为谐振动(harmonic motion)中的消散能(dissipated energy)和结构中储藏的应变能(strain energy)的比值。 4D S E E ξπ= 在此 E D : 消散能 E S : 应变能 在多自由度体系中,计算某单元的消散能和应变能时使用两个假定。 首先假定结构的变形与振型形状成比例。第i 个振型的单元节点的位移和速度向量如下。 () (),,,,sin cos i n i n i i i n i i n i i t t ωθωωθ=+=+u φu φ 在此, ,i n u : 第i 振型中第n 个单元的位移 ,i n u : 第i 振型中第n 个单元的速度 ?i ,n : 第n 个单元的相应自由度的第i 振型形状 ωi : 第i 振型的固有圆频率 θi : 第i 振型的位相角(phase angle) 其次,假定单元的阻尼与单元的刚度成比例。 2n n n i h ω= C K 在此, C n : 第n 个单元的阻尼矩阵 K n : 第n 个单元的刚度矩阵 h n : 第n 个单元的阻尼比 基于上述假定,单元的消散能和应变能的计算如下: ()(),,,,,,,,,211,22T T D i n n i n n i n n i n T T S i n n i n i n n i n E i n h E i n ππ====u C u φK φu K u φK φ 在此, E D (i , n ) : 第i 振型的第n 个单元的消散能 E S (i , n ) : 第i 振型的第n 个单元的应变能 全体结构的第i 振型的阻尼比可以使用所有单元的第i 振型的能量的和来计算。

建筑结构阻尼比

建筑结构阻尼比 一、阻尼比用于表达结构阻尼的大小,是结构的动力特性之一,是描述结构在振动过程中某种能量耗散的术语,引起结构能量耗散的因素(或称之为影响结构阻尼比的因素)很多,主要有:(1)材料阻尼、这是能量耗散的主要原因。 (2)周围介质对振动的阻尼。 (3)节点、支座联接处的阻尼 (4)通过支座基础散失一部分能量。 结构类型和材料分类给出了共一般分析采用的所谓典型阻尼比的值。综合各国情况,钢结构的阻尼比一般在0.01-0.02之间(单层钢结构厂房可取0.05),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阻尼比一般在0.03-0.08之间。以上的典型阻尼比的值即为结构动力学在等效秥滞模态阻尼中,采用的阻尼比的值。在等效秥滞模态阻尼中,混凝土结构刚性较大,而且破坏过程(钢筋屈服和混凝土破碎)中也能够吸收大量能量;钢结构较为柔软主要通过弹塑性变形吸收能量,较混凝土而言脆断的可能性低得多,变形量也较大,一般认为10层以下的钢结构建筑物基本不会发生倒塌事故。综上可以看出,钢结构体系变形大,破环程度小是其优势,钢结构抗震方面的优势更多是从材料较轻,承载力高,地震过程中弹塑性变形较大,基本不会发生断裂,构造措施(如柱间支撑)等方面表现出来的。 二、现行设计规范关于结构阻尼比的取值内容: 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 第5.1.5条:建筑结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图5.1.5)的阻尼调整和形状参数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除有专门规定外,建筑结构的阻尼比应取0.05,……。 其中专门规定有: 8 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中8.2 计算要点中第8.2.2条钢结构抗震计算的阻尼比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多遇地震下的计算,高度不大于50m时可取0.04;高度大于50m且小于200m时,可取0.03;高度不小于200m时,宜取0.02。 2 当偏心支撑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其阻尼比可比本条1款相应增加0.005。 3 在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分析,阻尼比可取0.05。 9 单层工业厂房中9.2 单层钢结构厂房中第9.2.5条····单层厂房的阻尼比,可依据屋盖和围护墙的类型,取0.045~0.05。 其中条文说明:9.2.5 通常设计时,单层钢结构厂房的阻尼比与混凝土柱厂房相同。本次修订,考虑到轻型围护的单层钢结构厂房,在弹性状态工作的阻尼比较小,根据单层、多层到高层钢结构房屋的阻尼比由大到小变化的规律,建议阻尼比按屋盖和围护墙的类型区别对待。 10 空旷房屋和大跨屋盖建筑中第10.2.8 屋盖钢结构和下部支承结构协同分析时,阻尼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下部支承结构为钢结构或屋盖直接支承在地面时,阻尼比可取0.02。 2 当下部支承结构为混凝土结构时,阻尼比可取0.025~0.035。 其中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整体、协同计算时的阻尼比取值。 屋盖钢结构和下部混凝土支承结构的阻尼比不伺,协同分析时阻尼比取值方面的研究较少。

建筑用液体粘滞阻尼器设计方法简介

1.阻尼器应用的设计目标和理念 传统建筑,无论木结构,钢筋混凝土,钢结构已经有上百年的抗风,抗震历史,为什么提出在这些建筑中添加阻尼器?精简总结,有以下几点原因: ●对于一些使用要求较高的建筑结构(超高层,大跨结构等),地震,抗风形成动力难题,需 要更合理的解决办法; ●对比其他传统方案,减少结构受力体系的造价; ●科学不断发展,开辟了解决结构工程问题的新思路;可以使结构最大限度的保持在弹性范围 内工作,为结构提升安全保障。 以某抗震加固工程为例,我们对剪力墙(传统方案)和液体粘滞阻尼器两个方案从理念和计算结果作了如下对比如下表: 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中已经开始有了关于消能减震的有关规定。结合国内外有关阻尼器应用发展情况和我们的应用体会,我们再谈一下在建筑上使用阻尼器的目标和理念。简单的说,我们安置阻尼器可以有以下几个目的。 A 增加抗震、抗风能力 原设计可能已经可以满足所有规范规定的抗震抗风要求,加上液体粘滞阻阻尼器,在振动过程中起到耗能和增加结构阻尼的作用,从而降低结构反应的基底剪力,减少整个结构的受力,也就可以大大提高结构的抗地震能力。同时,只要阻尼器安装的合适,设置到不同的需要方向,还可以预防和减少原设计没有考虑,或考虑不足的振动受力。 对特别重要的结构,高发地震区,花钱不多,设置这一第二防线是很值得的。对于非严重地震区,也可以用阻尼器达到抗风和增加抗震能力的目的。 B.用阻尼器去防范罕遇大地震或大风 按小震不坏大振不倒的原则,我们可以用常规的设计办法使设计满足多遇地震的抗震要求。对于罕遇的大地震可能显得不足、不理想或不经济。用结构的被动保护系统-特别是阻尼器来等待和解决这罕遇大地震的问题,不仅新建结构建议采用这一设计理念,原设计未设防抗震或设防不足的结构加固工程也很适于。 这一理念会带来经济实用和可靠的结果,设计的好,可以为工程节省费用。国外抗震先进国家大都采用这一理念。在所有可能发生地震的地区,我们主要想提出推广的这一设计理念。 国外有的工程,在结构的小振设计中也充分利用施加了阻尼器的优越。他们大胆的用加阻尼器后的修正反应谱作结构的设计。

阻尼性能及阻尼机理综述

阻尼性能及阻尼机理 前言 机械构件受到外界激励后将产生振动和噪声;宽频带随机激振引起结构的多共振峰响应,可以使电子器件失效,仪器仪表失灵,严重时甚至造成灾难性后果。目前,武器装备和飞行器的发展趋向高速化和大功率化,因而振动和噪声带来的问题尤为突出[1]。 振动也会影响机床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加速结构的疲劳损坏和失效,缩短机器寿命;另外振动还可以造成桥梁共振断裂,产生噪声,造成环境污染[2]。 由此可见,减振降噪在工程结构、机械、建筑、汽车,特别是在航空航天和其他军事领域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阻尼技术是阻尼减振降噪技术的简称。通常把系统耗损振动能或声能的能力称为阻尼,阻尼越大,输入系统的能量则能在较短时间内耗损完毕。因而系统从受激振动到重新静止所经历的时间过程就越短,所以阻尼能力还可理解为系统受激后迅速恢复到受激前状态的一种能力。由于阻尼表现为能量的内耗吸收,因此阻尼材料与技术是控制结构共振和噪声的最有效的方法[1]。 研究阻尼的基本方法有三大类[1~3]: (1)系统阻尼。就是在系统中设置专用阻尼减振器,如减振弹簧,冲击阻尼器,磁电涡流装置,可控晶体阻尼等。 (2)结构阻尼。在系统的某一振动结构上附加材料或形成附加结构,增大系统自身的阻尼能力,这类方法包括接合面、库伦摩擦阻尼、泵动阻尼和复合结构阻尼。 (3)材料阻尼。是依靠材料本身所具有的高阻尼特性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它包括粘弹性材料阻尼、阻尼合金和复合材料阻尼。 本文主要论述阻尼材料的表征方法,阻尼分类,阻尼测试方法,各种阻尼机理,高阻尼合金及其复合材料,高阻尼金属材料最新研究进展,高阻尼金属材料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高阻尼金属的应用等内容。 第一章内耗(阻尼)机理 1.1、内耗(阻尼)的定义 振动着的物体,即使与外界完全隔绝,其机械振动也会逐渐衰减下来。这种使机械能量耗散变为热能的现象,叫做内耗,即固体在振动当中由于内部的原因而引起的能量消耗。在英文文献中通用“internal friction”表示内耗。另外,在工程上用“阻尼本领”(damping capacity),对于高频振动则称为“超声衰减”(ultrasonic attenuation),其实与内耗一样都是表征同一个物理过程[4]。 产生内耗(阻尼)的原因是固体内部的结构特点和结构缺陷,因而通过内耗(阻尼)测量可以灵敏地反映固体内部结构的特点以及各种结构缺陷的运动变化和交互作用的情况[5]。 由此可见,内耗是一种很好的研究晶界的工具,它能够在不破坏试样的情况下,查知材料中晶界的动态性质。内耗与静态观测手段相配合,可以加深对晶界性质及其动力学行为的认识[4]。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认为驰豫、后效是非弹性在静态过程中的表现,而阻尼、内耗则是非弹性

浅析阻尼材料阻尼性能测试方法

浅析阻尼材料阻尼性能测试方法 【摘要】综合测定复合阻尼材料的阻尼性能,保证其对结构有缓冲振动冲击、噪声和疲劳破坏的作用,对促进复合材料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结合试验展开探讨,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比分析了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复合材料单向板试件阻尼,期望能给人们这方面有意的参考。 【关键词】阻尼;悬臂梁;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试验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对复合材料的使用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何深入研究这些因素来提高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更好地使用复合材料成为了人们关心的问题。下面就通过试验对这方面进行相关的讨论分析。 1.理论预测模型 预测正交各向复合材料梁的阻尼性能是由Adamset、Bacon和Ni-Adams开始研究的。Ni-Adams通过考虑对称铺设复合材料梁的正应力ζ1、正应变ε1、剪切应变γ1及其耦合的影响,对阻尼元的模型进行了修改,提高了预报的精度。主要考虑纤维角度和固有频率对于材料阻尼的影响。Adams和Maheri同样使用了Adams-Bacon法对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层合板阻尼性能随着缠绕角度变化影响的研究。Yim-Jang更多的使用了Adams-Bacon法研究各种类型的复合材料层合板面内剪切时的阻尼因子的情况。 2.实验分析 复合材料阻尼性能与纤维角度、振动频率、树脂含量等多种因素有关,常用的测试方法有自由衰减法、相位法、振动法等。 2.1自由衰减法 将所测试复合材料制成试样,测定试样底部响应衰减曲线,自由振动的振幅衰减速度和阻尼直接相关,用来衡量系统的阻尼特性。以自由振动时相继两次振动振幅比值的自然对数表示阻尼: δ=In (1) 自由衰减法的测设系统主要包括试样端部装置,激励信号系统和接受信号部分,由信号发生器通过电磁能转换器对试样施加激振力,然后由检测装置经信号放大器送入记录和分析仪器进行数据处理,计算阻尼因子。

阻尼比的概念

阻尼就是使自由振动衰减的各种摩擦和其他阻碍作用。 阻尼比在土木、机械、航天等领域是结构动力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阻尼系数与临界阻尼系数之比,表达结构体标准化的阻尼大小。 阻尼比是无单位量纲,表示了结构在受激振后振动的衰减形式。可分为等于1,等于0, 大于1,0~1之间4种,阻尼比=0即不考虑阻尼系统,结构常见的阻尼比都在0~1之间. ζ <1的单自由度系统自由振动下的位移 u(t) = exp(-ζwn t)*A cos (wd t - Φ ), 其中wn 是结构的固有频率,wd = sqrt(1-ζ^2) ,Φ为相位移.Φ和常数A由初始条件决定. 阻尼比的来源及阻尼比影响因素 主要针对土木、机械、航天等领域的阻尼比定义来讲解。阻尼比用于表达结构阻尼的大小,是结构的动力特性之一,是描述结构在振动过程中某种能量耗散的术语,引起结构能量耗散的因素(或称之为影响结构阻尼比的因素)很多,主要有[1](1)材料阻尼、这是能量耗散的主要原因。(2)周围介质对振动的阻尼。(3)节点、支座联接处的阻尼(4)通过支座基础散失一部分能量。 阻尼比的计算 对于小阻尼情况[2]: 1) 阻尼比可以用定义来计算,及ksai=C/C0; 2) ksai=C/(2*m*w) % w为结构圆频率 3) ksai=ita/2 % ita 为材料损耗系数 4) ksai=1/2/Qmax % Qmax 为共振点放大比,无量纲 5) ksai=delta/2/pi % delta是对数衰减率,无量纲 6) ksai=Ed/W/2/pi % 损耗能与机械能之比再除以2pi 阻尼比的取值 对结构基本处于弹性状态的的情况,各国都根据本国的实测数据并参考别国的资料,按结构类型和材料分类给出了共一般分析采用的所谓典型阻尼比的值。综合各国情况,钢结构的阻尼比一般在0.01-0.02之间(虾肝蚁胆:单层钢结构厂房可取0.05),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阻尼比一般在0.03-0.08之间。以上的典型阻尼比的值即为结构动力学在等效秥滞模态阻尼中,采用的阻尼比的值。该阻尼比即为各阶振型的阻尼比的值。

建筑结构论文

课程名称:建筑结构概论任课教师:黄俐 建筑结构中隔震减震加固技术的应用 —在特大地震后的应用姓名王嘉荣 学号 班级 13级房产4班 专业土管系房地产专业 论文提交时间:2016 年7 月1日 摘要 随着近些年来地震灾害的多发,造成了巨大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人们对于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的设计,隔震减震措施越来越重视。本文就结合当前的地震灾害的情况,论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以及灾后减震加固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隔震消能减震特大地震 1.引言 在过去近十年里,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以及世界各地接连不断的地震都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此在建筑结构中是否充分考虑抗震问题,是否合理运用了相关的减震隔震加固技术对灾后房屋加固也成为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尤为重要。隔震和消能减震是建筑结构减轻地震受损的有效技术。又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有条件的在隔震和消能减震加固技术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尽快得到一个能有效降低地震损失的抗震体系,保障人民人身和财产安全。 本文以地震作为一个切入点,以特大地震后国家采取的消能减震加固技术作为实例,来探讨消能减震加固技术在未来建筑结构中隔震减震设计的运用。

2. 消能减震体系和隔震体系概述 一般建筑减震是通过巧妙应用建筑的阻尼与地震能量之间的关系来实施的。建筑的阻尼的增加能够对地震能量起到较大的消耗作用,减震措施止是通过增加建筑的阻尼来实现消耗地震能量的目的,使建筑的主体结构受到地震的破坏得到避免和减轻。关于对消能部件个数的设置、具体位置设置等布置问题,一般需要经过仔细分析和计算。通常在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设置消能构件,能够达到附加两个方向的阻尼及刚度的目的。少数情况在结构变形较大的位置设置消能结构,使整个建筑的阻尼得到均衡,使地震能量被分散,从而提高整个建筑物抗震性能,达到保证建筑物安全的目的。 2.1. 消能减震体系 消能减震设计指在房屋结构中设置特别的机构或效能元件,通过其局部变形提供附加阻尼,以消耗输入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以确保主体结构的安全,进而使主体结构构件在罕见地震中不发生严重破坏。消能减震的目的是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使建筑在大震下破坏较轻,震后能很快恢复正常使用,遭遇强震时建筑不倒塌。从能量守恒的角度,消能减震的基本原理可以阐述如下,及结构在地震中任意时刻的能量方程: [1] 消能减震方程:Ea Es Ed Er Ein +++= 式中: Ein —地震过程中输入结构体系的地震能量; Er —结构体系地震反应的能量,即结构体系震动的动能和势能; Ed —结构体系自身阻尼消耗的能量(一般不超过5%); Es —主体结构或承重构件的非弹性变形(或损坏)所消耗的能量; Ea —消能(阻尼)装置或耗能元件耗散或吸收的能量。 消能减震结构中附加的消能减震原件或装置一般统称为消能器。根据消能器耗能机理的不同,可分为位移相关型消能器、速度相关型消能器和其他消能器;位移相关型消能器通常用塑性变形性能好的材料制成,在地震往复作用下通过其良好的塑性滞回消能能力来耗散地震能量,消能器耗散的地震能量与消能器变形量相关;速度相关型消能器通常由粘滞或粘弹性材料制成,在地震往复作用下利用粘滞和粘弹性材料的

阻尼系数 损耗因子 检测 测试

阻尼系数损耗因子检测测试 阻尼是指在任何震动系统中,由于外界作用或系统本身固有原因引起的震动幅度逐渐下降的特性。 研究材料的阻尼系数,主要有以下几点作用↓↓ 1.阻尼有助于减少机械结构的共振振幅,从而避免结构因震动应力达到极限造成机构破坏。 2. 阻尼有助于机械系统受到瞬时冲击后,很快恢复到稳定状态; 3. 阻尼有助于减少因机械振动产生的声辐射,降低机械性噪声。许多机械构件,如交通运输工具的壳体、锯片的噪声,主要是由振动引起的,采用阻尼能有效的抑制共振,从而降低噪声; 4. 阻尼有助于降低结构传递振动的能力。在机械系统的隔振结构设计中,合理地运用阻尼技术,可使隔振、减振的效果显著提高。 检测标准或方法 1.声学声学材料阻尼性能的弯曲共振测试方法GB/T 16406-1996 2.阻尼材料阻尼性能测试方法GB/T 18258-2000 3.热分析法(DMA) 样品要求: 1.GB/T 16406-1996 a.悬臂梁方法(适用大多数类型的材料,包括较软的材料):长180mm,宽10mm b.自由梁方法(适用刚硬挺直的试样,对于较软的材料,应贴在金属板上做成复合试 样):长150mm,宽10mm 2.GB/T 18258-2000——悬臂梁测试系统 a.自支撑材料:长180~250mm,宽10mm b.非自支撑材料(必须将材料与金属板做成复合板):长180~250mm,宽10mm 3.热分析法(DMA) a.单悬臂模式(适用大多数中等模量和高模量的样品):长方体固体试样:60mm<长度 <65mm,6mm<宽度<10mm,1mm<厚度<4mm b.三点弯曲模式(适用于模量较大的样品,如工程塑料,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等): 长方体固体试样:60mm<长度<65mm,6mm<宽度<10mm,1mm<厚度<4mm, c.压缩模式(适用于中等模量的样品,如弹性体,橡胶等):圆柱形试样直径=10mm 或者直径=40mm,1mm<厚度<10mm d.剪切模式(适用于模量较小的样品,如软橡胶,阻尼材料等):长方体样品,长度=10mm, 宽度=10mm, 1mm<厚度<4mm

题目3:阻尼比确定

题目3:阻尼比确定 1. 阻尼 阻尼是指任何振动系统在振动中,由于外界作用和系统本身固有的原因引起的振动幅度逐渐下降的特性,以及此一特性的量化表征。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上,阻尼的力学模型一般是一个与振动速度大小成正比,与振动速度方向相反的力,该模型称为粘性阻尼模型,是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阻尼模型。粘性阻尼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空气、水等流体对振动的阻碍作用。 粘性阻尼可表示为以下式子: 式中 为阻尼力( ), 表示振子的运动速度( ), 是表征阻尼大小的常数,称为阻尼系数( )。 理想的弹簧阻尼器振子系统如下图所示。 分析其受力分别有: 弹性力(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 为振子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F s = ? kx 阻尼力(c 为阻尼系数,v 为振子速度): 2. 阻尼比 假设振子不再受到其他外力的作用,于是可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写出系统的振动方程: 其中a 为加速度。 上面得到的系统振动方程可写成如下形式,问题归结为求解位移x 关于时间t 函数的二阶常微分方程: 将方程改写成下面的形式: 然后为求解以上的方程,定义两个新参量: 上面定义的第一个参量n ω,称为系统的(无阻尼状态下的)固有频率。第二个参量ζ,称 cv F -=m N ?m/s s/m N ?F v c

为阻尼比。根据定义,固有频率具有角速度的量纲,而阻尼比为无量纲参量。阻尼比也定义为实际的粘性阻尼系数c 与临界阻尼系数r c 之比。ζ= 1时,此时的阻尼系数称为临界阻尼系数r c 。 3. 阻尼比计算公式 由上述分析可知,微分方程化为: 根据经验,假设方程解的形式为 其中参数γ一般为复数。 将假设解的形式代入振动微分方程,得到关于γ的特征方程: 解得γ为: 当0 <ζ< 1时,运动方程的解可写成: 其中 D D D T ωπ ξωω212 = -=, 经过一个周期D T 后,相邻两个振幅1+i i A A 和的比值为 D D i i T T t t i i e Ae Ae A A ξωξωξω==+--+) (1 由此可得 D i i T A A ωπ ξωξω2ln 1==+ 如果2.0<ξ,则 1≈ω ωD ,而 1 ln 21 +≈ i i A A πξ 同样,用n i i A A +和表是两个相隔n 个周期的振幅,可得

关于结构阻尼的认识

关于结构阻尼的认识 阻尼是反映结构体系振动过程中能量耗散特征的参数。实际结构振动时耗能是多方面的,具体型式相当复杂。而且耗能不象构件尺寸、结构质量、刚度等有明确的、直接的测量手段和相应的分析方法,使得阻尼问题难以采用精细的理论分析方法,而主要是采用宏观总体表达的方法。结构振动时耗能因素较多,但影响程度有所不同。一般认为振动过程中耗能因素有如下几方面:(1)结构材料内摩擦;(2)连接处干摩擦;(3)空气阻尼;4)地基土内摩擦;(5)地基中波的辐射耗能。当结构体系进入弹塑性状态时,构件的塑性耗能将远大于上述各项耗能,一般分析中不将塑性耗能纳入阻尼耗能,而是单独加以表达,地基土产生塑性变形时亦将耗散较多的机械能,是否作为阻尼考虑则视情况不同而定。对于大多数建筑结构而言,阻尼以考虑上部阻尼为主(偏于保守)。 目前公认的结沦是,以上部结构为主的结构体系具有在相当宽的频率范围内振型阻尼比不变的特征。而地下结构以及动力机器的大块式基础等的阻尼比则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加,符合粘滞阻尼规律。根据这一结论,目前一般考虑的上部结构阻尼耗能因素中遗漏了一个重要方面,那就是填充墙围护部分内部耗能及其与主体间的摩擦耗能。笔者认为,上部结构阻尼耗能中,干摩擦耗既是最主要的部分,因为空气阻尼耗能只占总阻尼耗能的很小部分,一般为总阻尼的1%左右,显然可不考虑。如果以材料内摩擦为主,由材料科学研究可知,材料内摩擦耗能源于振动过程中原子

换位所引起的能量损耗,这一过程常称为弛豫,与振动频率是密切相关的。频率太高,原子换位来不及发生,无损耗;而频率太低,弛豫完全能完成,亦无损耗。只有与弛豫过程有适当配合的应力频率,才会发生最大的内耗。内摩擦耗能的特性说明,上部结构中材料内摩擦耗能不是阻尼耗能的主要部分。上部结构中阻尼耗能以于摩擦耗能为主,因此必然得出振动一周耗能与频率无关但与最大位移有关的结论.而这正是公认的上部结构阻尼实验和实测的结论。即使是考虑钢筋混凝土构件开裂后裂缝面相互运动导致阻尼提高,其实质显然也是于摩擦,而非材料内摩擦。材料内摩擦是微观意义上的摩擦,而裂缝后混凝土构件内的摩擦是宏观意义上的摩擦,应届于干摩擦。 根据上述分析,目前一般采用的动力分析模型是不可能细致表达阻尼特征的。因为一般结构分析总是着限于主要的结构构件,而将填充围护等附属部分作为质量、荷载考虑,但实际振动过程中,阻尼耗能恰恰主要发生于这些附属部分内部及其与主体构件间的摩擦,一般的阻尼研究和实验往往也忽略了附属部分的影响,因而结论不尽合理。 上部结构阻尼的实质是以连接及附属部分内部及其与主体结构间于摩擦耗能为主的耗能机制.阻尼耗能显然应与质量(反映附属部分大小)和刚度(反映位移大小)有关(于摩擦的摩擦系数则应与质量和刚度均有关)。 明确了阻尼的实质,还需要寻求合理的表达方法。经过近百年的

衰减振动阻尼测试

实验十一 衰减振动阻尼测试 一、 实验目的 掌握衰减法测量平板振动混响时间及结构阻尼的方法。 二、 实验要求 1. 了解被测试件混响时间与频率的关系; 2. 掌握振动测试仪器设备德尔性能及使用方法。 三、 实验环境 1. 振动噪声谱分析软件spectra ; 2. 被测试件: 面积0.5×0.5㎡,2㎜厚铁板; 3. 冲击力锤 LC -02型; 4. 型加速度传感器YD -5; 5. 电荷放大器SD -6B ; 6. 调谐滤波器TDL-2型; 7. 通用计算机 P4 1.7/256; 8. Microphone 输入线。 四、 实验内容、步骤 1. 实验内容:测试系统如下图所示。 2. 测量基本原理: 被测结果衰减振动时,其位移相应为, )cos(02200?δωξξδ--=-t e 其中0ξ、0?是由初始条件决定的两个常数,δ位衰减系数,002f πω=为系统固有角频率。由此可见,衰减振动对振幅t e t A δξ-=0)(随时间作指数衰减,其振幅衰减到初始值的10-3 (-60dB )时对应对时间为混响时间60T ,即 60310T e δ--=

由2 0η ωδ= 及对数运算可知, 60 06002 .2210ln 6T f T f ≈ = πη 3. 实验步骤: 1) 按要求的仪器连接好测试系统。 2) 打开个仪器电源,用冲击锤试击被测试件,确定被测信号的大小,并保证合适 的信噪比,注意被测信号幅度应比本地噪声高出10dB 以上,否则要检查信号的有效性。同时设置采集软件的采样率、通道等参数。 3) 调节滤波器的相对频宽为23%,调节中心频率为63Hz,打开采集软件为记录模 式,用钢头力锤敲击试件,等信号幅值降低到等同背景噪声时,停止采集并记录下数据(或通过时域记录结果,直接用时标标记从显示图上量出T 60)。 4) 更换力锤为橡皮头,重复步骤3。 5) 改变中心频率依次为80、100、125、160、200、250、315、400Hz,重复步骤3~ 4,记录下所有数据。 五、 实验结果 1. 将所有数据整理成表格,根据采样频率按T 20 或T 30(视信噪比定)计算T 60,或直 接依据实验中从时域图上获得的T 60 ,按公式60 02 .2T f ≈η计算阻尼; 2. 按1/3倍频程绘出T 60及阻尼η与频率的关系。 与频率的关系图:

结构阻尼

浅析结构阻尼 院系:土木工程学院 班级:研1404 姓名:张晓彤 学号:143085213123 日期:2014年11月24日

摘要:结构阻尼是描述振动系统在振动时能量损耗的总称。包括DTC东泰五金阻尼、阻尼铰链、阻尼滑轨粘性阻尼、干阻尼、滞后阻尼和非线性阻尼。本文主要总结和阐述了阻尼减震结构的概念与原理,结构减震控制的原理与概念,耗能减震的概念原理与分类,以及粘滞阻尼、金属耗能、粘弹性阻尼、摩擦耗能减震的原理与概念,以及各自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减震金属耗能摩擦耗能粘弹性阻尼粘滞阻尼 前言 地震和风灾害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们就为抗拒这两种自然灾害而奋斗。随着科学技术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预防与抵御地震和风灾的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结构减震(振)控制技术作为抗御地震(强风)的一种有方法,也得到了发展和应用,并成为比较成熟的技术,结构减震(振)控制方法改变了通过提高结构刚度、强度和延性来提高结构的抗震抗风能力的传统抗震抗风方法,而是通过调整或改变结构动力特性的途径,改变结构的震(振)动反应,有效的保护结构在地震强风中的安全。在结构中加入耗能器来控制结构的地震和风振反应的耗能减震(振)方法是结构减震控制技术中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经济的减震(振)方法。 1 阻尼结构的概念与原理 1.1结构减震控制的基本概念 传统的结构抗震方法是通过增强结构本身的抗震性能(强度、刚度、延性)来抵御地震作用的,即由结构本身储存和耗散地震能量,这是被动消极的抗震对策。由于地震的随机性,人们尚不能准确的估计未来地震灾害作用的强度和特性,按照传统抗震方法设计的结构不具备自我调节功能。因此,结构很可能在地震或风荷载作用下不满足安全性能的要求,而产生严重破坏或倒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合理有效的抗震途径是对结构安装抗震装置系统,由抗震装置与结构共同承受地震作用,即共同存储和耗能地震能量,以调节和减轻结构的地震反应。这是积极主动的抗震对策,也是目前抗震对策中的重大突破和发展方向。 1.2结构减震控制的分类 结构减震控制根据是否需要外部能量输入可分为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智能控制和混合控制。 1.3耗能减震的概念 结构耗能减震技术是在结构物的某些部位(如支撑、剪力墙、节点、联结缝或连接件、楼层空间、相邻建筑间、主附结构间等)设置耗能(阻尼)装置(或元件),通过耗能阻尼装置产生摩擦、弯曲(或剪切、扭转)、弹塑(或粘滞、粘弹)性滯回变形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中的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地震反应,从而避免结构产生破坏或倒塌,达到减震控制的目的。耗能阻尼装置元件和支撑构件构成耗能部件,装有耗能

15大工《高层建筑结构》作业答案

大连理工大学《高层建筑结构》大作业 学习中心: 姓 名: 学 号: 题目二:底部剪力法。 钢筋混凝土8层框架结构各层高均为3m ,经质量集中后,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分别为:11000kN G =,234567800kN G G G G G G ======, 8700kN G =。结构阻尼比0.05ξ=,自振周期为10.80s T =,Ⅱ类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按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时的水平地震作用及地震剪力。 解:

Ⅱ类场地,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查表得Tg<T1<5Tg α1=(Tg/T1) rζαmax=(Tg/T1)0.9×0.08=(0.40/0.80) 0.9×0.08= 0.536 Fβk=α1Geq=0.536×0.85×∑Gi=0.536×0.85×(G1+G2+G+G4+G5+G6+G7+G8) =0.4556×6500=2961.4KN 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T1>1.4×0.4=0.56s Rn=0.08 T1 0.01=0.08×0.80 0.01=0.074 △Fn= RnFEK=0.074×2961.4=219.1436 KN 题目五:竖向荷载作用下,剪力墙结构的内力是如何考虑的? 解: 竖向荷载作用下一般取平面结构简图进行内力分析,不考虑结构单元内各片剪力墙之间的协同工作。每片剪力墙承受的竖向荷载为该片墙负荷范围内的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当为装配式楼盖时,各层楼面传给剪力墙的为均布荷载,当为现浇楼盖时,各层楼面传给剪力墙的可能为三角形或梯形分布荷载以及集中荷载。剪力墙自重按均布荷载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剪力墙内力的计算,不考虑结构的连续性,可近似地认为各片剪力墙只承受轴向力,其弯矩和剪力等于零。各片剪力墙承受的轴力由墙体自重和楼板传来的荷载两部分组成,其中楼板传来的荷载可近似地按其受荷面积进行分配。各墙肢承受的轴力以洞口中线作为荷载分界线,计算墙自重重力荷载时应扣除门洞部分。

阻尼结构分析

高速机组阻尼绕组结构型式的探讨 一、前言 水轮发电机设臵阻尼绕组可以抑制转子自由振荡,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削弱过电压倍数,提高发电机承担不对称负荷的能力和加速发电机自同期过程。但将导致电机结构复杂和用铜量的增加。尤其是对于高速机组设臵横向阻尼,其结构更为复杂。国内、外有不少制造厂往往采用不连续阻尼环,使结构简化。但横轴阻尼作用有所削弱。 本文结合泉州市龙门滩二级电站发电机SF13-10/3000的设计就高速机组阻尼绕组结构型式进行探讨。 二、不同阻尼结构对电气参数的影响 阻尼环结构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连续整圆结构;二是不连续的扇形结构。采用第二种结构型式,横轴阻尼作用显然被削弱了。这种结构差异在电机设计中直接影响到阻尼绕组横轴漏抗X kq的数值,从而影响到横轴超瞬变电抗X q″、负序电抗X2以及瞬变电流衰减的时间常数等的数值。导出它们的显函数是十分复杂的,且不易进行直观的判断。这里对SF13-10/3000发电机两种阻尼结构进行计算和比较,计算结果列于表一。 从表一可见,采用扇形阻尼环较之整圆阻尼环横轴超瞬变电抗X q″增大50%,负序电抗X2增大22.5%,瞬变电流衰减时间常数也有所增大。但是它们仍在常规的取值范围内,并非产生“离谱”的效果。

表一:两种不同阻尼绕组电抗及时间参数

三、不同阻尼结构对故障的影响 如前所述由于阻尼绕组结构不同,电机的电抗、时间常数不同,因而在事故工况下产生的过电压及过电流衰减的情况有所差别。现就几种事故工况进行分析。 单相突然短路故障状况与电机中性点接地方式有关。由于本机采取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即使单相失地,也不存在单相突然短路的问题。 三相突然短路时,阻尼绕组结构型式不同,对故障影响的效果,主要是突然短路电流中非周期分量衰减时间增大,扇形结构衰减时间为0.1445s较之整圆结构大19.6%…见表一?,就其数值仍属于比较小的范围,通常电机的时间常数Ta为0.08~0.32s。可见不同阻尼结构对三相突然短路的故障效果影响不大。换言之,扇形结构的阻尼绕组对于三相突然短路的故障是能适应的。 对于两相突然短路,阻尼绕组结构不同影响较多。现把计算列于表二。从表二中可以看出,采用扇形结构较之整圆结构好处是突然短路电流减小,最大脉振转矩减小;弊处是衰减时间变长,平均力矩变大,开路相的过电压变大。 脉振力矩小,使电机经受的机械冲击小。对电机避免因短路而造成剧烈振动和机械性冲击是很有利的。 平均转矩对应于定、转子中的短路铜耗,对电机造成后果是不大的。短路电流变小,衰减时间变大,I2t关系计算短路电流对定子绕组产生热冲击,计算结果列于表三。从表三可见采用扇形结构对短路电流的热冲击比较小。

约束层阻尼结构降噪性能的测试分析

万方数据

约束层阻尼结构降噪性能的测试分析151 图2约束层阻尼结构 Fig.2Thestructureofconstraineddamping 的刚度。约束层阻尼结构由于其使用方便,节省空间,无需改变原有设计并且在很宽的温度和频率范围内提供高阻尼等特点,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飞机、列车、硬盘、建筑等领域作为减振降噪的手段。例如飞机蒙皮和内饰壁板等机舱薄壁结构大量使用的压敏型约束阻尼材料,可以将蒙皮和内饰壁板的结构损耗因子提高6—10倍,并降低机舱内噪声3—20dBi 3|。 2约束阻尼材料的性能试验 对于材料研究者来说,一般通过材料的阻尼性能随温度和频率的变化关系来分析阻尼材料。目前,研究材料阻尼性能的实验方法主要有自由振动法、强迫共振法、强迫非共振法等。其中强迫非共振法最常用,该方法主要用动态黏弹仪对材料试样进行测试,可以直接得到材料的损耗因子、储能模量、损耗模量与温度或频率之间的关系曲线,图3为3M公司压敏型阻尼材料112的损耗因子和储能模量曲线。从图中曲线可以找出在不同温度和频率下材料的损耗因子和损耗模量,从而分析出材料的最佳使用温度和频率。 ?口。损耗角一一 图33M阻尼材料112损耗因子 Fig.3G’andlossfactor of3Mdampingmaterials约束层阻尼降噪性能测试 对于使用者来说,更为关心阻尼材料使用后所获得的减振降噪性能。通常来说进行阻尼降噪设计的产品一般具有模态频率低而密集,且尺寸大设计更改困难等特点,如机动车辆厢体,飞机舱等。因而为了初步评估实际应用的减振降噪效果,本文利用动力学相似原理来设计试验,即两个具有相似模态的结构其在同一激励下的响应也是相似的。通过对大多应用减振降噪结构模态的调研和分析后,设计了一个简支软结构梁,其在2000Hz内所集中的模态与大多薄壁厢体具有相似性。采用正弦扫描和类白噪声随机振动激励激振简支梁的方法,分别测试粘贴阻尼材料和未贴阻尼材料的空白试样简支梁响应值的变化,来评估阻尼材料的减振降噪性能。 (1)试件材料 本试验采用400mm×35mm×2mm的铝板梁结构模拟实际产品安装结构,约束层阻尼结构为为厚度0.125nlln的3M阻尼材料112P05和1mm的铝箔约束层。 (2)试验设备 序号仪器设备名称型号13T推力电动振动台812VH2,振动控制仪DP5603,电荷放大器26924,传感器4375V5、4384V6、4384V (3)试验方法 本试验采用正弦扫描和随机振动两种方法测试和分析约束阻尼材料的减振降噪性能。对铝板梁粘贴阻尼板前后的正弦扫描的共振峰和宽带随机扫描振动响应进行测试。抽取四个样本进行试验,以排除单个样本试验可能出现的奇异现象,使得结果更具有普遍性特征。 测试系统的工装固定在振动台附加台面上,振动控制点在台面上对称位置并在固定点附近(两点),采用两点平均值控制;振动测量点固定在在铝板支架梁工装上(一点),结构如图4。 图4测试工装结构图 Fig.4Thestructureofthetesttable (4)试验结果 试验数据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未作阻尼处理时测试工装支架梁在试验条件激励下的响应数据;二是约束阻尼处理后测试工装支架梁在实验条件激 励下的响应数据(图5、图6、图7)。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