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导论

翻译导论
翻译导论

导论

翻译的定义

Translation is the expression in one language (or target language) of what has been expressed in another, source language, preserving semantic and stylistic equivalences.

-------Dubouis, J. et al. Dictionaire de Linguistique

Translation is a craft consisting in the attempt to replace a written message and/ or statement in one language by the same message and /or statement in another language.

---------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ly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Nida, Eugene A. et Taber, Charles 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A fair conclusion from these ideas is that the translator’s work may be analysed into the answering of three questions. Faced with a passage in its original language, he must ask himself:

(i) What does the author say?

(ii) What does he mean?

(iii) How does he say it?

This method of analysis may be applied to the paragraph, to the sentence, or even to the phrase.

-----Savory, Theodore. The Art of Translation

Passage translation:

The word “winner”and “loser”have many meanings. When we refer to a person as a winner, we do not mean one who makes someone else lose. To us, a winner is one who responds authentically by being credible, trustworthy, responsive, and genuine, both as an individual and as a member of a society.

单词“胜者”与“败者”含义颇多。当我们称一个人为胜利者时,并不是指人,让他人一败涂地的人。对我们来说,一个成功者的回应他的真实表现是可信、可靠、机敏、真诚,无论是作为个人还是作为社会的一员。

Winners do not dedicate their lives to a concept of what they imagine they should be; rather, they are themselves and as such do not use their energy putting on a performance, maintaining pretense, and manipulating others. 胜者不会穷其一生的理念,即便是他们认为应为,而是本色行事,所以并不把精力

用来表演,保持假意,操控他人。胜者不会穷其毕生为他们所想象的为人之道They are aware that there is a difference between being loving and acting loving, between being stupid and acting stupid, between being knowledgeable and acting knowledgeable. Winners do not need to hide behind a mask.

他们意识到是有区别的,被爱与装爱、愚蠢、无知之间存在间装傻、博学和装博学的。赢家不需要藏匿于面具背后。

Winners are not afraid to do their own thinking and to use their own knowledge.成功者

不怕进行独立思考和运用自己的知识。They can separate facts from opinions and don’t pretend to have all the answers. 他们能够区分事实与看法,而不会装作通晓所有问题的答案。They listen to others, evaluate what they say, but come to their own conclusions.他们倾听他人意见,品评他人言论,但会得出自己的结论。Although winners can admire and respect other people, they are not totally defined, demolished(驳倒), bound, or awed by them. 虽然胜利者也钦佩他人、尊敬他人,但却不会完全限

制、影响、束缚或吓倒。Winners do not play “helpless”, nor do they play the blaming game, Instead, they assume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own lives. 成功者不会佯装“无助”,也不会玩弄“推诿”游戏,相反,他们承担起自己的生活

责任。

翻译的原则和标准

The so-called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and criteria of translation are actually the two sides of the same thing. The former lays emphasis on the translator, referring to what the translator should follow while translating, whereas the latter on the reader or critic, who may use the criteria to evaluate a translation.

刘重德《文学翻译十讲》

Dynamic equivalence is therefore to be defined in terms of degree to which the receptors of the message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respond to it in substantially the same manner as the receptors in the source language. This response can never be identical, for th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settings are too different, but there should be a high degree of equivalence of response, or the translation will have failed to accomplish its purpose.

--------Eugene A. Nida & Charles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Dialogue translation:

1. A: Why is the river rich?

B: Because it has two banks.

2. A:What does that lawyer do after he dies?

B: Lie still.

It will follow:

I.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

II.That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

III.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original composition.

--------Tytler, Alexander Fraser. 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译例举偶及翻译点评

[例1]

原文:A man may usually be known by the books he reads as well as by the company he keeps, for there is a companionship of books as well as of man.

译文1:人们往往可以从一个人所交往的朋友以及所阅读的书目中看到他的为人,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友谊,人与书之间也存在友谊。译文2:所谓欲知其人,先观其友;观其阅读书目,亦能知其人,因人可与人为友,亦可与书为友。

[例2]

原文:If you are an energetic man with strong view as to the right way of doing the job with which you are concerned, you find yourself invariably

under the orders of some big man at top who is elderly, weary and cynical.

译文1:如果你是个精力充沛的人,对于如何恰当地完成你的工作有着独到的见解,你发现自己总要听命于上面某个大人物,他上了年纪,精力不支,还爱吹毛求疵。

译文2:即使你活力十足,对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富于创见,仍然免不了要受制于某个年长资深、精力不支、不纳贤言的高层大人物,难以有所作为。

[例5]

原文:An individaul human existence should be like a river small at first, narrowly contained with in its banks, and rushing passionately past boulders and over waterfulls.

译文1:人生应当像条河,开始河身狭小,夹在两岸之间,河水奔腾咆哮,流过巨石,飞下悬崖。,

译文2:人生好比一条河,开始是峡谷细流,接着是急流勇进,冲过巨石,飞下悬崖。

Passage translation

A good book is often the best urn of a life enshrining the best that life could think out;一本

好书常常是最好的缸,珍藏着生活最美好的for the world of a man’s life is, for the most part, but the world

of his thoughts.对于大多部分来说,一个人的世界就是他思想的世

界。Thus the best books are treasuries of good words, the golden thoughts, which, remembered and cherished, become our constant companions and comforts. 因此,最好的书是金玉良言,铭记和珍惜这金色的思想的宝库,就会成为我们忠实的伴侣和永远的

安抚。“We are never alone,”said Sir Philip Sidney.”that are accompanied by noble thoughts.”“我们永远不会孤独,西德尼爵士说:“因为有高尚思想做伴的。”

Books possess an essence of immortality.书

籍具有不朽的魅力。They are by far the most lasting products of human effort. 它是迄今为止人类不懈奋斗的珍宝。Temples and statues decay, but books survive. 庙宇会倒塌,塑像会颓废,但是书籍却能长存人间。Time is no account with great thoughts, which are fresh today as when they first passed through their author’s minds, ages ago. 时间不会淹没伟大的思想,它在今天看来依然的鲜活如同第一次出现在作者的脑海中。What was then said and thought still speaks to us vividly as ever from the printed page. 那时所说的和想的任然生动的在跟我们对话,就如透过书

页。The only effect of time has been sift out the bad products;时间唯一的作用是它筛除了糟粕,for nothing in literature can long survive but what is really good.除了精华以外,没有什么可以在文献中长存。

语言的形式与内容

We eat what we can. What we can’t, we can. Will you please send me a copy of your glove catalogue, with details of your prices and terms of payment?

请惠寄一份贵公司生产的手套清单,并附详细的价目和付款期限。

Many of those fine products are in stock, ready for your order.

上述多种优质产品,备有现货,欢迎订购。

小的扣紧,大的放松,池子里捕鱼,太湖里放生。

Fussy about trifles, careless about big things. Penny wise, pound foolish.

干得很顺手,上汽车没到三分钟,一个钱包

到手了,鼓鼓囊囊的,看来钱不少。

译文一:Three minutes after he stepped on the crowded bus, he had succeeded in pilfering a very full money purse.

译文二:An easy job. Hardly three minutes on the bus, and he had laid hands on a purse. Bulgy. Apparently full of money.

文化的翻译

异化:(alienation /foreign zing translation) A term used by Venuti (1995) to designate the type of translation in which a TT is produced which deliberately breaks target conventions by retaining something of the foreignness of the original. (Shutleworth, Mark & Moira Cowie.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P.59)

归化:(adaptation /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 A term used by Venuti (1995) to describe the translation strategy in which a transparent, fluent style is adopted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strangeness of the foreign text for TL readers. (Shutleworth, Mark & Moira Cowie.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pp. 43-44)

Eg. A carrot- and-stick foreign policy

All roads lead to Rome.

巧媳妇做不出来没有米的粥来,叫我怎么办呢?

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cook a meal without rice. What do you expect me to do?

And I don’t see what I am supposed to do without any meal. 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make bread without flour. Happy Red Court

The House of Green Delight

Man proposes, Heaven disposes.

直译/意译

原文:The development of an economical artificial heart is only a few transient failures away.

译文1:要发展一个经济的人工心脏只隔几个短暂的失败。

译文2:只消再经过几次失败,就能造出价格低廉的人工心脏了。

原文:It seems to me what is sauce for the goose is sauce for the gander.

译文1:我觉得煮母鹅用什么酱油,煮公鹅也要用什么酱油。

译文2:我认为如何律人就应如何律己/两种情况都适合。

原文:His retort was delivered with a strong note of vinegar.

译文1:他的反驳是带着强烈的醋意发出的。译文2:他用非常尖酸刻薄的口气进行了反驳。

具体翻译方法

班门弄斧

Showing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 the master carpenter.

The volume of trade has increased tremendously to the advantage of both

countries.

He impressed me as an honest man.

If you peer at a person through a crack,he looks flat. (That is a prejudice.)

There are many wonderful stories to tell about the places we visited and the people we met. Africa is not kicking out Western imperialism in order to invite other new masters.

She had such a kindly, tender gentle, generous heart of her own.

The isolation of the rural world because of distance and the lack of transport facilities is compounded by the paucity of information.

原文:The rather arresting spectacle of little old Japan adrift amid beige concrete skyscrapers is the very symbol of the incessant struggle between the kimono and the miniskirt. 译文:在那米黄色混凝土摩天大楼丛中,漂浮着小巧玲珑古色古香的日本水上人家。这情景颇有点儿引人注目;恰好象征着和服和

超短裙之间持续不断的斗争。

原文:New York has the poorest millionaires, the smallest great men, the haughtiest beggars’, the plainest beauties, the lowest sky scrapers, the dolefulness pleasure of any town I ever saw.

译文:纽约有的是心灵最空虚的百万富翁,人格最渺小的伟人,最目空一切的草包,最使人瞧不上眼的美女,最卑鄙龌龊的摩天大楼和最令人悲哀的娱乐,这一切比我所见到过的任何城市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原文:It was clear to me that we were soul mates when it came to reducing government and expanding economic opportunity.

译文:显而易见,涉及减少政府干预和扩大经济机会这个问题,我们俩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

半导体材料导论结课复习题

半导体材料复习题 1、半导体材料有哪些特征? 答:半导体在其电的传导性方面,其电导率低于导体,而高于绝缘体。 (1)在室温下,它的电导率在103~10-9S/cm之间,S为西门子,电导单位,S=1/ρ(Ω. cm) ;一般金属为107~104S/cm,而绝缘体则<10-10,最低可达10-17。同时,同一种半导体材料,因其掺入的杂质量不同,可使其电导率在几个到十几个数量级的范围内变化,也可因光照和射线辐照明显地改变其电导率;而金属的导电性受杂质的影响,一般只在百分之几十的范围内变化,不受光照的影响。 (2)当其纯度较高时,其电导率的温度系数为正值,即随着温度升高,它的电导率增大;而金属导体则相反,其电导率的温度系数为负值。 (3)有两种载流子参加导电。一种是为大家所熟悉的电子,另一种则是带正电的载流子,称为空穴。而且同一种半导体材料,既可以形成以电子为主的导电,也可以形成以空穴为主的导电。在金属中是仅靠电子导电,而在电解质中,则靠正离子和负离子同时导电。 2、简述半导体材料的分类。 答:对半导体材料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例如: 根据其性能可分为高温半导体、磁性半导体、热电半导体; 根据其晶体结构可分为金刚石型、闪锌矿型、纤锌矿型、黄铜矿型半导体; 根据其结晶程度可分为晶体半导体、非晶半导体、微晶半导体, 但比较通用且覆盖面较全的则是按其化学组成的分类,依此可分为:元素半导体、化合物半导体和固溶半导体三大类。 3、化合物半导体和固溶体半导体有哪些区别。 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构成的具有足够的含量的固体溶液,如果具有半导体性质,就称为固溶半导体,简称固溶体或混晶。固溶半导体又区别于化合物半导体,因后者是靠其价键按一定化学配比所构成的。固溶体则在其固溶度范围内,其组成元素的含量可连续变化,其半导体及有关性质也随之变化。 4、简述半导体材料的电导率与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的关系。 答:s = nem 其中: n为载流子浓度,单位为个/cm3; e 为电子的电荷,单位为C(库仑),e对所有材料都是一样,e=1.6×10-19C 。 m为载流子的迁移率,它是在单位电场强度下载流子的运动速度,单位为cm2/V.s; 电导率s的单位为S/cm(S为西门子)。 5、简述霍尔效应。 答:将一块矩形样品在一个方向通过电流,在与电流的垂直方向加上磁场(H),那么在样品的第三个方向就可以出现电动势,称霍尔电动势,此效应称霍尔效应。 6、用能带理论阐述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机理。 答:按固体能带理论,物质的核外电子有不同的能量。根据核外电子能级的不同,把它们的能级划分为三种能带:导带、禁带和价带(满带)。 在禁带里,是不允许有电子存在的。禁带把导带和价带分开,对于导体,它的大量电子处于导带,能自由移动。在电场作用下,成为载流子。因此,导体载流子的浓度很大。 对绝缘体和半导体,它的电子大多数都处于价带,不能自由移动。但在热、光等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可以使少量价带中的电子越过禁带,跃迁到导带上去成为载流子。 绝缘体和半导体的区别主要是禁的宽度不同。半导体的禁带很窄,(一般低于3eV),绝缘体的禁带宽一些,电子的跃迁困难得多。因此,绝缘体的载流子的浓度很小。导电性能很弱。实际绝缘体里,导带里的电子

英语翻译概论

翻译概论 Warming-up exercises: Translate the followings 1 You are what you think 2 Your abilities count, but the belief that yo u can succeed affects whether or not you will. 3 It’s a pattern of thinking learned at your mother’s knee. I翻译的定义 1.Translation is the replacement of textual material in one language by equivalent textual material in another language. 即“将一种语言的篇章材料替换为与之对等的另一种语言的篇章材料”。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用另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它是一门科学,具有描述性;同时它也是一门艺术,因为它具有创造性。

II翻译原则或标准:严复理论 1 信(truthfulness/faithfulness):忠实原文(对原文的思想不歪曲也不要任意增减;对原文的风格不随意改动,即粗糙的不译成高雅,口语体不译成书面体) 2 达(expressiveness):语言通顺畅达(译文应该按照译语的语法和习惯来遣词造句;译文避免生搬硬套,应该通顺流畅) Eg . John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 约翰值得信赖。他忠诚而正直(守规矩)。 3 雅(elegance):文字古雅/ 切(closeness) 总之,做英译汉时,按中国人的说话思维方式,把内容用通俗的汉语顺畅地表达出来;反之亦然。 1. It therefore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at, if students are not to waste their opportunities, there will have to have much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courses and more advice.

半导体器件导论_4

《半导体器件导论》 第4章载流子输运和过剩载流子现象 例4.1 计算给定电场强度下半导体的漂移电流密度。T=300K时,硅的掺杂浓度为N d=106cm,N a=0。电子和空穴的迁移率参见表4.1。若外加电场强度ε=35V cm ?,求漂移电流密度。 【解】 因为N d>N a,所以在室温下,半导体是n型的。若假设掺入杂质完全电离,则 n≈N d=1016cm?3 少数载流子空穴的浓度为 P=n i 2 n =(1.5×1010) 2 1016 =2.25×104cm?3 既然n?p,漂移电流密度 J drf=e(μn n+μp p)ε≈eμn nε 因此 J drf=(1.6×10?19)(1350)(1016)(35)=75.6A cm2 ? 【说明】 在半导体上施加较小的电场就能获得显著的漂移电流密度。这个结果意味着非常小的半导体器件就能产生mA量级的电流。 例4.2 确定硅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子和空穴迁移率。利用图4.2分别求出以下两种情况载流随机热速度增加子的迁移率。 (a) 确定(i)N d=1017cm?3,Τ=150℃及(ii)N d=1016cm?3,Τ=0℃时的电子迁移率。 (b) 确定(i)N a=1016cm?3,Τ=50℃及(ii)N a=1016cm?3,Τ=150℃时的空穴迁移率。【解】 由图4.2可知: (a)(i)当N d=1017cm?3,Τ=150℃时,电子迁移率μn≈500cm2V?s ?; (ii)当N d=1016cm?3,Τ=0℃时,电子迁移率μn≈1500cm2V?s ?。 (b)(i)当N a=1016cm?3,Τ=50℃时,空穴迁移率μp≈380cm2V?s ?; (i)当N a=1017cm?3,Τ=150℃时,空穴迁移率μp≈200cm2V?s ?。 【说明】 由本例可见,迁移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例4.3 为了制备具有特定电流—电压特性的半导体电阻器,试确定硅在300K时的掺杂浓度。考虑一均匀受主掺杂的条形硅半导体,其几何结构如图4.5所示。若外加偏压为5V时,电流为2mA,且电流密度不大于J drf=100A cm2 ?。试确定满足条件的截面积、长度及掺杂浓度。 图4.6 硅中电子浓度和电导率与温度倒数的关系曲线(引自S ze[14]) 【解】 所需截面积为

翻译美学论

翻译美学论 湖北荆州长江大学东校区外语系 蔡银慧 [摘 要]翻译与美的结合产生了另外一门年轻充满活力的学科:翻译美学。翻译美学以美为特征。本文先简述美的渊源及表现,接着强调了译者求美的要求,最后论述了如何求美。 [关键词]翻译 美学 美 真 一、引言:在众多的人文学科中,翻译与美学的结合,乃珠联壁合;翻译与美学的结合,乃人作之合。 二、翻译美学的渊源及表现 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历史悠久,若从最初的佛经译论算起,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回顾其漫长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译论命题都有其美学渊源。历史的定势和文化整体形态的趋现促使译学与美学“相融”,且“浑然一体”。支谦的“不加”文饰,道安的“案本而传”,严复的“译事三难”(信,达,雅),付雷的“神似说”,钱钟书的“化境说”以及许渊冲的“三美论”(音美,形美,意美)等等,皆表明译学与美学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些译论蕴涵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具有显著的文论色彩和贵信,贵和,贵含蓄的美学特征。从美学的特定视角来考察我国译论的思维模式:它更倾向于感情地而非理性地,体验地而非分析地,主观地而非客观地看待翻译及欣赏译文。同时,中国传统译论的理论基础就是美学。显而易见,中国的翻译具有鲜明的美学特征。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语言求美,达意求美,中外皆然也!为求“联想之美”汉语形容女孩子的脸为“鹅蛋脸”(o val face),而不说“鸭蛋脸”;为求“形象之美”,英语用“zebra cr ossing”(斑马线)来表示人行横道线;为求“幽默之美”,英语称第二职业者为“mo onlig ht”(to w or k at anot her job,o ften at nig ht,in additio n to o ne's full-tim e job);为求“静态之美”,英语翻译不管成功与否,我要试一试.“为”I'll have a tr y,sink or sw im.“中外虽然文化习俗各异,也同时求含蓄之美。如,He w as bot h out of po ckets and o ut of spir its by t hat catastr ophe,faild in his health and pro phesied t he speedy r uin of the empir e.(J.M.T hacker ay V anity Fair)其译文为:灾难过后,他的精神蔫了,口袋扁了,身体也不好了,还预言大英帝国很快就会垮台。原文用委婉语o ut of po ckets来替代po or,bankr upt等刺耳而又难以启齿的词,且与o ut of spirits两相照应,对比成趣。译者为了再现其含蓄美,通过联想,用口袋扁了来译之,又一次地把“幽默之美”,“智慧之美”展现的淋漓尽致。美的形式,美的表现有多种,这就使得翻译美学的美千姿百态,引人入胜。 三、译者求美的要求 翻译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美化的过程,译者犹如美的使者,把一种美诠释为另一种美。美感就是译者的直觉,是译者艺术气息的挥洒。美感之与他们,犹如灵魂之与肉体,依附于它,却又漂浮不定,译者的翻译若能达此境界,实在是难能可贵。因此,译者在展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求真尽管爱因斯坦说过,真与美比较,美更重要。求“真不得”,怎言“美”?美富于创造性,美富于想象性。然而美只有在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挥译语的优势,才能上升为真正的“美”。请看译例: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其中“主人下马客在船”分别被译为: 1.T he ho st alig hts fr om his hor se,the g uest is aboar d.(唐诗选) 2.I,the host,dismo unted and saw the guest in the bo at. (许渊冲译) 3.Hav ing dismounted our ho rses and boar ded his boat.(张廷琛,魏博思译) 译文1可以把它回译为“主人下了马,客人上了船”,就想是主人下马了之后,目送客人乘船而去。这就和原文的意思大相径庭了;译文2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此句可以回译为“我下了马,看见客人上了船”,好象主人站在岸上目送客人离去。只有译文抓住了原句互文的修辞手法,使译文的意境和原文的意境达到了统一,且没有更改原文的意思。这才真正体现了翻译的真。译文3可以回译为“我们下了马,一齐上了船。” 亦步亦趋,从遣词到选句只是一味得临摹原文,那只是一种机械的翻译方法。没有再现原文的意境,没有转换原文的修辞,没有保持原文的韵味,那就算不上真,更谈不上美。因此,译者不能顾此失彼,应始终以真为根基,然后再去求美。 (2)求全这里的全不是指较全面地反映原文的内涵,而是指应该较全面地存储另一种语言文化,语言背景。这样才能折射出译者的文化内涵修养及智慧之美。如Q ueen's English就不是指女王的具体言辞,而是代表正统的标准的英语。Baby kisser 是“吻婴儿的人”,但暗指那些为拉选票,讨好选民的政客。A m-bulance Chaser不是“追赶救护车的人”,而是指见了官司就趋之若骛的“惟利是图的低级律师”。再来看看另外一个谚语的精彩翻译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其译文为:O ne bo y is a bo y,two bo ys half t he boy,t hr ee boys no bo y。如能透彻理解此谚语寓意,在翻译中就无障碍。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也是另外一种语言无法对等解释的。这就需要译者不断积累,不断补充,再进行创造性地运用,这样美的影子才会突现出来。 (3)求合这里的合指原文的意境与译文的意境相吻合。虽然各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另一种语言无法对等解释。但这就又给译者一个巨大的挑战。译者需要有较强的语言转换功能,从而达到两种不同语言的“意合美”。Ev ery life has its ro ses and t ho r ns.译文为每个人的生活有苦有甜。这里把ro ses 和tho rns这两个具体的形象引申为这两个形象所代表的属性甜和苦。这里的译文既完美地展现了原文的意境,有表明了译者扎实的语言转换功底,美感就随之跃然纸上。再来看看这句俗话生在杭州,吃在广州,死在柳州。从表现看,如缺少语感美,其译文将是It's g oo d to live in Hangzhou,t o eat in G uang zho u,and to die in L iuzho u.这当然不算错,可是总是感觉它缺少了一种美的东西,没有将原文的那种意合之美展现出来。然而译者就不能简单机械翻译,需要尽可能地对等再现原文的韵味。富有语感美的译者,其译文将是:T her e ar e thr ee best cho ices in chi-na——living in Hang zho u,eat ing in Guangzhou and buy ing a wo oden co ffin in L iuzho u. 四、如何求美 (1)音韵美节奏韵律是诗歌的灵魂。好的诗歌在欣赏时若能把握其格律,那就是在欣赏一首动听的歌。好的译者在解译时若能用心去感知去品味,那他也是在谱写另一首动听的歌。看看下面的原文与译文: O,Capta in!M y Capt ain! O Captain!M y Captain!Our fearful tr ip is do ne, T he ship has w eather'd ev ery r ack,the pr ize w e soug ht is wo n, T he por t is near,the bells I hear,the peo ple all ex ulting, While follow eyes the steady keel,the vessel g rim and dar-ing, But O heart!heart!hear t! O the bleeding dr ops of r ed! Wher e on the deck my Ca ptain lies, Fallen cold and dead. (W alt Whitm an) — 115 —

翻译概论 重点整理

卡特福德英国《翻译的语言学概论》篇章等值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话语材料用另外一种语言的等值话语予以替代 行文对等形式对应 尤金·奈达美国 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 动态对等功能对等 巴尔胡大罗夫苏联《语言与翻译》 意义不变 尽可能完备的传达原文各种类型的语义,包括所指意义、实用意义和语言内部意义 彼得·纽马克英国 表达功能------ 语义翻译 信息功能呼唤功能------- 交际翻译 卡瑟琳娜·莱斯,汉斯·威密尔,克里斯蒂安·诺德。德国功能学派 功能翻译理论 以原语为取向:竺法护西晋,尼古拉斯·封·维尔德国,赛珍珠美国 以译入语为取向:支谦康僧会唐朝,鸠摩罗什东晋,西塞罗贺拉斯古罗马 以翻译目的为导向的翻译标准威密尔德国 泰勒特“翻译三原则”严复“信达雅” 翻译标准:主观向客观、散论到系统、静态向动态、单一向多元发展 第三章 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语言方面: 佛经翻译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在语法方面,汉语受佛经翻译的影响也不少 文学方面: 印度寓言故事神话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学题材内容有影响;对我国文学的思想情趣产生影响;汉译佛典对我国文学文体方面有巨大影响 哲学方面: 佛教对道教的影响;对儒家思想体系的影响,沿用了佛学的辩证逻辑思路 翻译传递的是文化信息;语言是文化的基础,是文化得以流传的载体,是文化的镜子。

译者的责任: 微观上,正确处理文字技术层面上的责任; 宏观上,促进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方面的责任 译者在技术层面上的责任: 既不能对不起原作者,也不能对不起译文,往往也就是译者自己的国文 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内 译者在社会和文化层面上的责任: 要对社会负责;要有稳定的立场 译者的素质: 彼得·马克:本国语方面,掌握丰富的词汇和各种句型;精通外语;能顺利用本国语表达原著意义 尤金·奈达:熟悉原语;精通译语;充分了解所译题材;具备“移情”本领;具备语言表达的才华和丰富的文学想象力 第六章 纽马克《翻译教程》交际翻译 将原语文本的语境意义以其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都容易为译入语读者所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准确地传递出来 汉斯·威密尔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功能学派) 目的论的核心概念: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来决定 施莱尔马赫德国将翻译方法归为两类 1、尽量不动读者而将原作者拉过来,即归化 2、尽量不动原作者,而将读者推过来,即异化(施莱尔马赫本人推崇) 雅各布逊从符号学的角度将翻译分成三类: 语内翻译、语际翻译、符际翻译 总结:翻译不仅仅是纯语言间的文字转换,而首先是一种交际行为,是为了达到特定环境和条件下的特定交际目的 第七章 翻译活动的处理方式分类:全译;节译、摘译、编译、译述(边翻边译) 文体分类:文学翻译、非文学翻译 活动方式分类:笔译、口译

1翻译导论

翻译导论 定义: 广义的说它包括的范围很广,甚至可以包括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之间的信息转换。狭义上说,就是指如何将某一语言产物转换到另一语言中去的过程。严格的说,翻译还包括某一语言内不同变体之间的信息转化,如将屈原的诗译成现代诗,将曹植的《洛神赋》译成白话文,都属于翻译。所以美国加洲蒙特瑞国际研究学院教授叶子南说,翻译就是在某一特定的社会环境内进行交流的过程,或者是把原文中的意义在译文中表达出来。上海外国语大学孙万彪教授认为,翻译是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互相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是把一种语言(原语/source language)所表达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译语/target language/目的语)传达出来的过程。武汉大学郭著章教授则认为翻译是一种语言所表达的信息在另一种语言里再现或再造的过程。 同时也需要指出的是:翻译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艺术,是技巧。说它是科学,是因为翻译和其他的学科一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需要译者去潜心探讨,摸索掌握;说它是艺术,是因为翻译不象其他学科一样,某些原则,理论可以作为标准或者定律得到普遍的认同和广泛的应用,而是需要译者的创造性加工------任何两种语言文字之间的翻译,决不是简单的机械转换或一成不变的文字“对号入座”;说它是技巧,是因为翻译和其他的艺术一样,光凭空洞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它,运用它,即我们常说的“熟能生巧”。 分类: 翻译的类别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划分。按其所涉及的语言,可以分为本族语译成外语(from native language to foreign language),外语译成本族语(from foreign language to native language)两种,或者语言内翻译(inter-language translation),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和符际翻译(inter-semi translation);按照其工作方式,有口译(interpretation/包括连续翻译constant interpretation和同声翻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笔译(translation),以及机器翻译(machine / machine-aided /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三种;按照其翻译材料,有科技材料的翻译(scientific translation),文学作品的翻译(literary translation),政论作品的翻译(political translation)和其他应用文的翻译(pragmatic translation )等等;按照其具体的处理方式,又可以分为全译(complete translation),摘译(editing translation),编译(incomplete translation)等。 性质: 无论何种翻译,其目的都是要把别人的意思用译语就可能的准确无误的传达出来,而不是用译者自己的意思来代替别人的意思。翻译这一性质,决定了从事翻译的人只能充当“代言人”的角色,起传递信息的作用,而不能越俎代庖,随意篡改别人的意思。因此,翻译的成败得失,取决于翻译出来的意思是否和原文的意思保持一致,这也是评判翻译好坏优劣的根本标准。 翻译课的任务: 翻译课首先是一门实践课,其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为今后从事翻译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翻译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主要是通过大量的,系统的翻译实践,而不是靠传授翻译理论来完成的。 初学翻译的人,没有多少翻译实践,也就没有什么经验可谈。翻译课的开设,是让学生通过翻译实践来获的感性认识,从中领悟出一些道理,从而掌握翻译的基本规律。 翻译作为一门课程,历来都是当作一门技巧来进行教学的。同其他的任何一门技巧一样,

从翻译美学角度看中国古代文学翻译

从翻译美学角度看中国古代文学翻译 翻译美学是一个翻译与美学联姻的新学科。古代文学是我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美学意义自不待言。翻译美学的出现和发展为中国古代文学翻译的赏析开辟了一条新路,也为中国文学翻译提供借鉴。 一、陶渊明与《桃花源记》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魏晋南北朝时期,战火不断,社会十分黑暗。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陶渊明创作了《桃花源记》,以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寄托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生活在战乱中的人民的同情。《桃花源记》中的语言质朴自然,精炼,文笔简洁优美。 二、审美主体翻译家方重与林语堂 方重是我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译有《乔叟文集》、《理查三世》及《陶渊明诗文选译》等。林语堂是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他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到海外,有意于将中国的古典文学、传统文化乃至中国式的生活理念介绍到国外,为西方人士认识中国搭建起一道桥梁。 三、《桃花源记》英译评析及其美学意义再现 就审美客体而言,刘宓庆将其分为形式系统即审美符号集和非形式系统即审美模糊集两大部分。其中审美符号集包括语音、文字、词语层和句段中的审美信息,而审美模糊集则包括“情”与“志”和&ldqu;意”与“象”的两部分审美信息。就《桃花源记》的翻译而言,文章将选取审美符号集的词语层和审美模糊集中的“意”与“象”部分进行两个译本的研究,评析其审美的再现途径。 1.词语层。“有审美价值的用词显然是经过原语作者精心选择的,通常符合以下标准,也是我们的审美依据,即准、美、精。“准”是指用词表达了原意和适应了语境,“美”指用词能给人身心以很大愉悦的品质,“精”指翻译时用词应该精练,无拖沓”。《桃花源记》中有一段对桃花林的描述,原文如下: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半导体概论

半導體概論 作業(一) 能帶形成原因 組員: 1.499L0005 黃炯睿 (WORD製作) 2.499L0009 林杰翰 (統整資料) 3.499L0010 吳旻葦 (WORD製作) 4.499L0012 劉榮軒 (統整資料) 5.499L0045 黃志傑 (蒐集資料)

何謂能帶 能階由下而上增加,越上面能階越高,為何材料能導電,當導電帶裡有電子時,材料就會導電,一般電子都是處在價電帶中的,而從價電帶到導電帶就有一個能量差,叫做能階。也就是說電子要從價電帶跳躍至導電帶是需要能量,所以當能隙越大時,電子越不容易跳躍至導電帶。因此,絕緣體就是因為能隙很大,電子跳不過去導電帶裡,所以無法導電,但半導體的能隙較小,電子比較容易跳躍進入導電帶,所以只要施嘉一些能量,就可以讓電子進入導電帶來讓材料從不導電很容易變成導電,而導体的導電帶能階底部和價電帶能階頂部重疊,所以電子一

直都在導電帶中,因此材料隨時都可以導電 那能帶是如何形成的呢?? 半導體概念與能帶(Semiconductor Concepts and Energy Bands)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光電科技研究所張淑貞碩士生/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物理學系洪連輝教授責任編輯 在半導體晶格中,電子的能量跟金屬有明顯的不同。以矽為例子,由於矽原子之間以價電子方式鍵結,在相鄰的矽原子之間,彼此價電子互相作用之下,導致晶體中電子能量會分裂成兩個可以明顯區分的能帶,此即所謂的價電帶和導電帶,此兩個能帶的間隙即為能帶間隙,由於在能帶間隙中電子的存在是不被容許的,此代表著在晶體中禁止的電子能量。 而價電帶代表晶體中兩個互相鍵結原子的電子波函數,佔據這些波函數的電子我們稱他為價電子。在絕對零度時,所有的鍵結都被價電子佔據,所以在價電帶中所有的電子能階都會被這些電子填滿。當電子處於導電帶中的時候,電子可以在晶體中自由的移動,同時也會對電場做出回應,所以在周圍會有很多空的能階。而電子可以容易的從電場中得到能量,進而能躍遷到比較高的能階裡。因為只有在導電帶裡才有空的能態,所以想要將價電帶中的電子激發到導電帶中需要能量,此能量須大於等於能帶間隙。當電子獲得足夠能量可以克服能帶間隙時,電子就會躍遷到導電帶中,所以在導電帶中會產生一個自由的電子,則在導電帶中會遺失一個電子即為電洞。 在導電帶中的自由電子,可以在晶體中自由的移動,所以外加電場的時候,會產生導電的情形。由於帶負電的電荷從晶體電中性區域脫離出,即會造成在價電帶中生成一個帶正電荷的電洞。而從近代物理的原子中,我們可知能量被量子化,並且具有特定不連續值,例如鋰原子有兩個電子位於1s殼層和一個電子位於2s 殼層。此相同的概念我們可應用到數個原子中分子的電子能量,同理電子的能量是呈量子化的。因此將多到1023個緊密排列大小的鋰原子聚集在一起以形成金屬,會因為原子間的作用力生成電子能帶。而2s能階會分裂成1023個緊密排列的能階,此會有效的形成一個能帶,即命名為2s能帶。同理,其他較高的能階也會形成能帶,而這些能帶彼此會互相重疊而形成代表金屬能帶結構的連續能帶。由於鋰原子的2s能階為半填滿的,這是因為2s次殼層需要兩個電子才能填滿,所以這意謂著如果晶體中的2s能階也是半填滿的話,此金屬即具有半填滿能帶的特性。 參考資料:光電子學與光子學-原理與應用

翻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翻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将翻译专业与英语专业、翻译专业硕士有机结合,坚持翻译理论与技巧教学与实践应用并重,培养面向全球一体化、适应中国国情与区域人才市场需要的“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翻译专门人才。 二、专业特色及实现途径 专业特色: 英语翻译专业本着“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原则,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通识”中突出“专才”,打造真正适合社会的高级英语人才。本专业学生除受到基础语言技能训练外,系统地学习口译与笔译的技巧,掌握林业、工程机械、经贸等工程领域翻译的基本技巧,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知识;同时,学生进一步学习汉语文学知识,提高汉语应用能力;广泛了解中国文化与英语国家的文化,从而获得作为职业译员的基本素养,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实现途径: (1)科学合理、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 (2)英汉双语优良师资; (3)依托我院多年来积累的高水平实践、实习基地,多年来翻译口译大赛的承办及参赛经验以及系统完善的口笔译实训、实习经验, 保证学生翻译实践技能的培养。 (4)依托我校林业优势,借我校工程机械专业优秀师资之力,为培养“专才”铺路。 三、培养要求及保障措施 培养要求:翻译专业本科学生毕业时应达到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1)知识要求 通识知识:翻译专业本着“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原则,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通识”中突出“专才”,打造真正适合社会的高级英语人才。学生除专业技能外,将进一步学习汉语文学知识,提高汉语应用能力;广泛了解中国文化与英语国家的文化,从而获得作为职业

翻译概论术语整理

1.Source-oriented translation studies 翻译研究趋势有两个维度,一个方面就是坚持面向原文本的程度,另一方面聚焦于语言和产生的译本。以原文本为导向的是传统的规定性翻译研究的显著特征。从原文本的视角分析翻译,把翻译视作语言文字间的转化,却忽视了文化语境。书中有提到一个三角图,三角图的底线最左端代表原文本,最右端代表目标文本,左侧边代表原文本导向,右侧边代表目标文本导向。最左端角过度强调原文本,以至很难区分翻译和直译的区别。在现实中这种情况不常发生。图中显示Catford的形式对等,Nida的动态对等,Koller的语用对等,Beaugrande 基于文本的对等,以及Venuti的异化和对等都属于面向原文本的翻译研究。 2.Formal equivalence Catford把翻译界定为“用目的语(TL)中对等的文本材料取代原语(SL)的文本材料,并把追求原语的等值成分视作翻译的中心问题,从而提出翻译理论的使命就是在于确定等值成分的本质和条件。形式对应指任何译语范畴在译语的“机体”中尽可能占有与该原语范畴在原语中占有同等地位。例如:用一个形容词翻译另一个形容词。形式对应涉及原文本的语言形式,将原语中的结构形式原封不动地照搬入目的语,以原语为中心,最大限度显示原文中的形式与内容。 3.Translation shifts 当无法遵守原文本的语言形式进行翻译操作时,文本对应通过Catford所述的翻译转换所形成。当这两者概念发生分歧时,翻译转换尤其重要,其指从原语到译语的过程中偏离形式对应。设计两种主要的转换:层次转化和范畴转换。在层次转换中,位于一个语言层次的原语文本在译语的另一个层次中找到翻译对等。翻译中唯一的层次转换是语法-词汇转换。例如,原文本的文字游戏可能是通过利用目标语词汇层面进行翻译从而在语音层面得以实现,。范畴转换是通用术语,指翻译偏离形式对等。其分为四类:结构,类别,系统,单元转换。例如,原文本的形容词短语在目标文本变成副词短语。 4.Dynamic equivalence 动态对等指将原文本信息翻译成接受者语言时,译语读者和原语读者的心里反应要极为相似。主张翻译不必受原语中语言形式的各种束缚,在接受语中要考虑读者的反应,翻译要在内容上与原语内容对等,主张翻译就是意译,旨在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在动态对等翻译中,译者关注的并非原语信息和译语信息之间的一一对应,而是译语接受者和译语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语读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相同。动态对等包括以下程序:1.用更适合的目标语言文化材料替代较难接近的原语项目。2. 引用原文本中含蓄地内容使其在目标语言中更加明确3. 为便于理解控制表达的冗长。 5.Target-oriented translation studies 指翻译研究的趋势转向于以目的文本为导向的翻译研究,焦点在语言和译本,且随着研究的进程研究范围会越来越广。具体可以体现在将翻译研究作为整体的一个三角图,在这个三角图中,自下而上的研究研究范围会越来越狭窄,然而自上而下的研究所涉及领域则越来越广。因而,不再是以往的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文本类型和功能,以目的文本为导向的翻译研究开始逐渐转向目的语的文化领域,其中包括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价值,意识形态,组织惯例的研究。

翻译概论期末复习

翻译概论期末复习 1. 基本概念(互译) 补偿compensation 不可译性untranslatability(untranslatable) 达/ 易懂intelligibility/expressiveness 等效原则principle of equivalent effect 等值翻译equivalent translation 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 读者反映论reader's response 读者为中心的翻译标准reader-centered for translation 对等物(词语)equivalent 对应(部分对应/ 完全对应)(partial /full )correspondence 翻译程序/步骤translation procedures 翻译体/翻译腔translationese 翻译学translatology/Translation Studies 风格style 佛经Buddhist Scriptures/sutra 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改变说法rewording 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 归化domestication/naturalization/adaptation/endogenization/target-accommodating translation 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MT) 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交替口译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解码decode 可译性translatability(translatable)理解understanding/comprehension 流畅fluency 乱译/ 胡译excessively free translation 明析化explicitation 模仿imitation 目的论skopostheorie 诗学poetics 视点转换shift of perspective 释义法/解释法explanation/paraphrase 死译/ 硬译mechanical translation 套译/ 仿译/仿拟imitation 通顺smoothness 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透明(度)transparency 歪译(意义扭曲)distortion 伪译pseudotranslation 文本text 文本等值textual equivalence 文本为中心的翻译标准text-centered criteria for translation 文化沟(空缺/ 非对应)cultural gap 误译mis-translation 信/ 忠实faithfulness/fidelity 形合hypotaxis 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 形式对应formal correspondence 雅/ 优美elegance/gracefulness 异化foreignization/alienation/exoticization/ exogenization/source-oriented translation 译本/ 译著translated text/translational work 译借(语义转借)calque(loan translation) 译文target text, translation, target version, rendering, rendition 译语/ 译入语target language(TL), receptor language, receiving language 译语读者target-language reader/TL reader/receiving audience 译语文化target-language culture/target culture/receiving culture 译者为中心的翻译标准translator-centered criteria for translation 译者隐形translator ' s invisibility 意合parataxis 意识形态ideology 意译free translation/liberal translation/semantic translation 音译法transliteration 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翻译学导论

第一章翻译学的主要方面 小结:翻译研究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近年来获得了迅猛发展。翻译以前是作为语言学习的一种方法,或是比较文学、翻译工作坊和对比语言学课程的一部分。这门新的学科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詹姆斯.霍姆斯,他在《翻译研究的名与实》一文中不但为该领域提供了一个名称,而且还规划了该学科的结构。翻译理论研究、描述性翻译研究和应用翻译学是互相关联的,近年来都有发展,逐渐在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1. 翻译实践历史悠久,翻译学却是一门新兴学科。 2. 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之间的割裂持续存在。 3. James S. Holmes的《翻译研究的名与实》(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1988年才为人所知)被认为是翻译学的“成立宣言” 4. 翻译可以指翻译研究领域、翻译产品(译本)或者翻译过程(产生译本的行为) 5. 俄裔美国结构主义学家Roman Jakobson在《论翻译的语言学方面》提出三种翻译类型: 语内翻译(intralingual),语际翻译(interlingual),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6. 翻译研究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领域是最近50年的事,它被称为“翻译学translatology”多亏了James S. Holmes. 7. 对翻译的探讨,从公元前1世纪的西塞罗、贺拉斯和公元4世纪的圣哲罗姆(《七十子希腊文本圣经》)就开始了,后者被翻译成拉丁文时所用的手法影响了其后的圣经翻译。 8. 18世纪晚期到20世纪60年代,语法-翻译教学法统治了中学语言学习(死记硬背外语的语法规则和结构),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直接法或交际法兴起,语言学习摒弃对翻译的摒弃,翻译局限于高层次大学语言课程和专业译员培训。 9. 翻译也是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领域的一个研究方向。 10. 霍姆斯的“描述性翻译理论”探讨三个方面:翻译产品(已有译作,探讨特定时期、某种语言/文本类型的翻译),翻译功能(哪些书籍何时何地被翻译,何种影响),翻译过程(挖掘译者大脑中发生的事情) 11. 翻译理论、描述性翻译研究和应用翻译学还是会互相影响的。 12. 20世纪70年代,对比分析衰落,语言学导向的翻译科学在德国保持强劲势头,等值观念风光不再,文本类型和文本目的的翻译理论在德国兴起,Halliday的话语分析和系统功能语法将语言看成社会文化背景之下的交际行为,盛行于澳大利亚和英国。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见证了描述性翻译研究的兴起。多元系统学者赫尔曼斯《文学的操纵:文学翻译研究》导致了“操纵派”的诞生。这种动态的、以文化研究为导向的方法在其后的十年大行其道,而语言学方法则较为沉寂。 第二章20世纪前的翻译理论 小结:从西塞罗至20世纪的翻译理论大多围绕着翻译是该直译(“字对字”)还是意译(“意对意”)这一对矛盾进行,这是一个反复出现又毫无结果的争论,圣哲罗姆在用拉丁文翻译《圣经》时曾对这一对矛盾进行过着名的探讨。有关《圣经》及其他宗教文本翻译的争论一千余年来一直在翻译理论中占据着中心地位。早期的翻译理论家们大多在译着序言中为自己采用的翻译方法进行辩护,他们常常很少关注(或者根本无法获得)前人相关的着述。德莱顿在17世纪末提出的三种翻译方法标志着更系统、更精确地研究翻译的开始,而施莱尔马赫对异质文本的尊重则对当代的学者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 直译与意译之分开始于公元前1世纪的西塞罗与公元4世纪晚期的圣哲罗姆,为数世纪以来乃至今日所有重要翻译的基石。 2. 西塞罗对直译是不屑一顾的,圣哲罗姆援引西塞罗的翻译方法为自己在《七十子希腊文本》之《旧约全书》的拉丁译文中所用的方法进行申辩。 3. 人们一般认为,圣哲罗姆最清晰地论述了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不过,在中国及阿拉伯等有着古老而丰富翻译传统的国家也存在着类似的争论。

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前言

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前言 这本书是十多年前(1992年春—1994年春)我在香港的大学执教期间写的。临近1997年,正值英国殖民制度在港岛的“风烛残年”,岛内外各种牌号的旧势力非常活跃,在政治和文化领域不断兴风作浪,中华文化受到政治高气压的加倍挤迫、挑衅甚至凌辱,大学校园和社会上也充斥着对西方文化和政制的近乎狂热的鼓吹和病态的迷恋。学术阵地“扬西抑中”者也大有人在。这一客观情势就成了我写《翻译美学导论》时定夺写作基本取向的一大考量。我决定逆流而上,在书中大力阐述中华文化(侧重论述中译英)和中国美学思想,论证也重范例,尽力少作我本人直接的理论阐述。我的基本思想是:当时香港浮华浅薄的文化氛围和晦暗病态的政治气氛需要中国美学的熏陶、净化和涤荡。这就是眼前这本《翻译美学导论》在成书初期的基调。当然,促使我采取这个写作基本策略的因素还有学术上更深层的考虑。 我认为就中国译学而言,美学对翻译理论具有特殊的意义,中国美学对中国翻译理论具有特殊的意义。翻译与美学联姻是中国翻译理论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中国人的语言观中,语言功能与审美判断是密不可分的,这就不同于西方。中国的哲人从春秋时代就在谈美言与信言问题(《老子·八十一章》)。中国经典文献中辞章美学是个重要的领域。“温柔敦厚”(《礼记·经解》)、“仁义为美”(《孟子》)这类审美价值既是人格论命题,又是辞章美学命题。在中国人看来,人的“思”、“意”、“情”、“志”、“神”、“气”等等都与“言”一脉相通,互为内外表里,南宋严羽所谓“理路言筌”(《论诗话·诗解》)讲的是人的语言文字总会留下他的义理情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从汉语的特点来看,中国美学和美学思想也几乎与之切贴照应。先说汉语。 第一,汉语比较重主体意识,而不执著于“意”与“形”的丝丝入扣,讲求“尽在不言之中”:言者认为“听者知其然必如言者之意其然,言者意其然必如听者之知其然”。例如语态。说汉语的人只需说“价格定得太高”,不必说“价格被定得太高”;“这一球扣得真漂亮”,不必说“这一球被扣得真漂亮”,因为,在以汉语为母语的说话者的主体意识中,“定”、“扣”肯定是(某个)人干的,一切不言自明①。汉语中不存在英语中所谓的“虚拟语气非真实条件句”也是这个道理。“天若有情天亦老”在言者的主体意识中肯定是虚拟的,因此“有”与“老”必然“不真实”,不必加上什么“虚拟语气”的语法形式标志,同样一切不言自明。说汉语的人的主体意识使汉语语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