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原因及监管建议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原因及监管建议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原因及监管建议

浅析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原因及监管建议【摘要】本文介绍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的特征表现,并指出当前中国金融形势面临了巨大的挑战。若影子银行泛滥,其风险累积速度和程度不容小视,因此我国监管部门应设定更严密的法律制度监管之。

【关键词】影子银行金融危机中国化监管建议

一、引言

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与正统接受中央银行监管的商业银行相对应的金融机构,如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等。它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所出现的一个重要金融学概念,通过银行贷款证券化进行信用无限扩张的一种方式,其核心是把传统的银行信贷关系演变为隐藏在证券化中的信贷关系。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收紧流动性,企业银行及个人把信贷无限扩张的冲击移到了银行表外,生发了变异的影子银行体系,以此来规避银监部门的监管。由于中国的金融体系完全是由国家信用做担保,因此各类当事人都有过度使用现有金融体系的冲动。如果监管部门不防微杜渐设定严密法律制度监管之,一旦影子银行泛滥,其风险累积的速度和程度将不容小视。

二、文献综述

基金管理公司rcm asia pacific驻香港的钟秀霞(christina chung)表示:“如果不放开利率,就会推动更多资金转入地下。除

探讨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监管问题.doc

探讨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监管问题- 一、影子银行的基本特征 影子银行是正规渠道之外的银行中介业务,这也是中国影子银行的广义概念。在我国影子银行主要表现在委托贷款、票据融资、私募资金、担保机构、典当行等。影子银行与正规银行相比,有四个明显的特征:资金大比重流向房地产领域;参与者人数较多,债务链相互影响;贷款还款时间和项目进行时间不完全匹配;监管不足。 二、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 (一)目前处在快速发展时期 我国的经济处在快速发展时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完善,2013年我国的融资总量达到了17.29万亿元,创造了年度历史最高水平,其中由信托公司和其他影子银行提供的贷款绝对额达5.2万亿元,占社会融资总量的30%,较2012年高出近7个百分点,可见我国的影子银行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在我国影子银行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也凸显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影子银行的风险 2011 年,CBRC(China Banking Gegulatory Commission)主席刘明康第22次委员会上提出,影子银行风险是目前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我国影子银行蕴藏着巨大的隐性风险,一利率普遍较传统银行要高,客户有不能承受的风险。二资金发放前期审核较宽松,导致资金的流向和期限与预计不符。三是缺乏风险监管机制,一旦发现风险,没有有效的补救措施,会发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现象。

(三)影子银行的负面影响 1、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中国式影子银行虽然大多是游离于银行体系之外,但是从根源上它们仍然是围绕传统商业银行展开来的,它的实质是把资金通过一定手段从正规金融转到影子银行。正规金融受管控较多,利率固定不易变动,影子银行监管不足,利率稳定性差,这使两种渠道的资金出现价格差异。有差异就会形成套利,尤其对于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来说,这是不可多得的牟利机会。当套利盛行,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就大大提高了。 2、对银行体系的影响。影子银行经营金融衍生产品,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其操作方法也多种多样,资金的利用效率较高,但贷款的利率也会较高。其实现了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对传统的银行经营模式提出了挑战,但其长久的发展依赖于资金较强的流动性和客户较高的信用,促使银行体系进一步向市场化发展。 3、对央行宏观调控的影响。我国一直采取种种措施来保证经济健康发展,其中一种宏观调控措施就是央行的货币政策。央行要实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主要通过银行体系进行操作。而影子银行的资金是在银行体系之外循环的,基本不受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如果影子银行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甚至超过银行体系的信贷规模的话,银行体系可利用资金比例下调,市场直接融资规模增大,就会对整个金融市场乃至国民经济产生负面的影响,央行的货币政策无法达到预期的稳定金融的效果,整个金融体系信贷领域的风险会不断积累然后爆发,最终导致国民经济无法发展下去。 三、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对策 (一)加强相关法规框架和制度建设

研究论文:我国“影子银行”的金融风险及监管问题探讨

102780 金融研究论文 我国“影子银行”的金融风险及监管问 题探讨 一、影子银行的定义 “影子银行”来源于保罗-麦考利,主要指的是开展银行业务,但是其本身不属于银行发展范畴的金融机构,克鲁格曼则是将影子银行直接定义为,利用财务杠杆操作,同时持有证券、债券等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二、我国影子银行分类 欧美主要是将影子银行分为四种基本类型:证券化机构、市场化的金融公司以及结构化的投资实体等、经纪人和做市商的融资活动等,我国的影子银行一般可以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一)网络借贷、第三方支付等具有银行借贷功能的机构 我国针对金融借贷业务的机构在金融市场中的发展设置了较高的市场准入标准,因此,这部分的金融机构监管

十分严格,但是,现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技术创新发展,部分的金融机构开始积极的利用科学技术进行金融创新,目前发展已经初具影子银行的发展特征。 (二)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在传统金融机构和客户间融通资金的中介机构 目前,我国的民间借贷发展十分的迅速和普遍,担保公司以及小额贷款公司等在民间金融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借贷角色,随着民间资本的大量累积,各种民间借贷开始进行快速的发展,现今,担保公司的发展已经逐渐突破金融传统行业的业务,成为民间借贷金融市场的重要资金利用者。 (三)银信合作、信贷资产转让等一银行为媒介的金融形势 银信合作、信贷资产转让等一银行为媒介的金融形势等主要涉及各种资信活动,这部分的金融活动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属于贷款业务的发展范畴。如:银信合作方式,主要是商业银行通过售卖信托理财产品的方式进行企业贷款,这种方式将贷款风险直接转移给客户,是影子银行的发展特征之一;委托贷款,商业银行主要是以资产受让的

影子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影响研究

影子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影响研究 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影子银行”概念进入公众视野,影子银行体 系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点和金融界的研究焦点。在分析此次金融危机时,金融界普遍认为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是危机的导火索,影子银行体系的过度扩张和缺乏监管是造成系统性风险的根源,因此加强国际监管协作、改革金融监管框架、强化影子银行监管成为危机后全球各经济体的共同选择。本文以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和影响为研究核心,以国际视角分析了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历程、在全球的规模和分布情况,构成影子银行的主要机构,以及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的关联度,并重点分析了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运行机制和潜在风险。以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为核心,着重对中国影子银行的范围、规模、运行机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采用中美影子银行对比的方法,进一步分析中国影子银行的风险特征及风险传导机制。 采用定性分析研究了中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目标、中介目标、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并采用定量分析手段分析了中国影子银行对宏观金融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内生产总值、贷款、广义货币供应量和影子银行存在协整关系,影子银行规模对贷款余额有替代效应,对国内生产总值和广义货币供应量有促进作用。同时,对影子银行和金融脆弱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影子银行的滞后项对脆弱性有正向的作用,脆弱性的滞后项对影子银行有负向的作用,但抑制作用不明显。在此基础上,对比国际组织和世界主要经济体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改革,提出 加强我国影子银行监管和促进金融稳定的相关建议。论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提出全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对影子银行的相关概念给予界定,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整理,提出研究思路和方法,指出文章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二章介绍影子银行相关理论,从宏观角度分析金融危机的经济与金融根源,引入金融体系的不稳定理论,然后从微观角度研究金融机构的内在脆弱性理论, 最后介绍了与金融机构和金融行为相关的金融监管理论。第三章概述影子银行体系在全球的发展历程,结合金融环境的变化、金融监管理念的转变,分析影子银行出现的原因。研究影子银行的规模、机构类型及在全球的分布状况,分析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影子银行的发展程度差异。重点研究美国影子银行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深入分析影子银行的内在结构和业务流程。 第四章对中国影子的范围进行了界定,根据中国影子银行的业务类型和产品,

影子银行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影子银行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影子银行(Shadow Bank)概念最早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的执行董事麦卡利在2007年的美联储年度会议上提出,意指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与传统接受中央银行监管的商业银行系统相对应的金融机构。这一概念出现后,被广泛地引用和阐发。一,影子银行的含义 国际定义:广义地描述为“由正规银行体系之外的机构和业务构成的信用中介体系”,狭义的影子银行则是指“正规银行体系之外, 可能因期限/流动性转换、杠杆和有缺陷的信用转换而引发系统性风险和存在监管套利等问题的机构和业务构成的信用中介体系”。国内定义:正规银行体系之外, 由具有流动性和信用转换功能, 存在引发系统性风险或监管套利可能的机构和业务构成的信用中介体系。其实,影子银行与商业银行一样,是一种信用中介(credit intermediation),其在经济体系中提供三种转化:信用转换、期限转换和流动性转换,从而将全社会的借款人和融资人联系起来,但方式不同于商业银行的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机制,而是以与现代金融市场联系非常紧密的各种金融工具形式出现。影子银行概念的核心是:充当储蓄与投资之间的融资中介的职能,却在传统银行体系之外。其一,说明其“银行”特性,其二,说明其“影子”特性,这一特性从表面上看是不能接受存款,更深层的含义则是不接受官方的监管,因此也无法享受官方的保护。 但是,由于对“信用中介”一词的内涵及口径不同,导致了狭义及广义的影子银行概念。一般而言,商业银行从事的是债权型融资而非股权型融资,所以,狭义上的影子银行指从事债权类业务的一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如果将股权投资也算上的话,那么像PE、VC、投资基金等机构就将纳入广义的影子银行范畴。纽约大学的“末日教授”鲁宾就认为,影子银

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发展及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实证投国际_财政金融论文

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发展及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实证投国际_财政金融论 文 关于《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发展及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实证投国际_财政金融论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前言 随着金融行业的蓬勃发展,影子银行的定义范围也将扩展,现代影子银行的定义为:除正规银行体系之外的所有信用中介、信用中介活动都被归纳为影子银行行列。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发展十分迅速,为我国社会经济、社会稳定都作出了一定贡献。中国式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不容小觑,据工信部资料显示,2013年中小企业融资量占总企业量的81%,在正规银行中的融资率还不到15%。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正在转向影子银行。 二、中国式影子银行的特点

影子银行体系的概念是2002年剑桥大学教授提出的一种新型理论,影子银行体系是将地下银行或地下外汇交易机构、替代性汇款机构等合称为影子银行。影子银行相比传统商业银行的特点较为突出,监管部门不对影子银行进行监管,没有成熟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条例;另一方面由于影子银行属于非正规金融机构,未存在相关保护,因此,存款没有保险制度、贷款没有保护机制等,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由于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一直有所阻碍,金融服务、金融产品、金融化社会都相对落后与国外发达国家,形成的中国式影子银行也极具中国性,其主要特点可概括为两点:一是中国式影子银行同样不受政府监管,属于一种民间金融,能够提供的资金机构多为钱庄、典当行、民间借贷机构等;二是不受政府监管的证券化业务合作,如银行与信用机构合作(包括信托公司、委托贷款、金融租赁、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 具有中国特征的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中小企业或人们的融资、贷款等业务,对社会经济增长、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能够明显提升货币供给量。 三、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发展

影子银行会计信息监管问题研究

影子银行会计信息监管问题研究 一、引言 在我国,影子银行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金融市场发展速度日益加快,金融创新活动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影子银行的发展,使其进入了高速发展期。2013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107号文),指出我国影子银行主要包括三类:一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完全无监管的信用中介机构。二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存在监管不足的信用中介机构。三是机构持有金融牌照、但存在监管不足或规避监管的业务。因此加强对影子银行和金融业会计信息监督与管理,有利于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保证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运行。 二、加强对影子银行和会计信息监管的意义 影子银行是金融创新。影子银行和金融业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是金融业内部的产物,也是一种信用中介,具有与商业银行相同的风险。由于银行在经济发展中承担重要作用,金融创新更多地发生在银行体系内部,影子银行业务的运转离不开银行体系本身。但是,影子银行与商业银行先有负债后有资产的规律不同,其资产负债结构主要包括:无资产无负债、先有资产再有负债、无资产有负债等模式。此外,影子银行无权直接吸收存款,负债高度依赖货币市场,在货币市场上进行短期和超短期融资。而且,影子银行主要是为了规避金融监管所做的创新,而不是在产品上的创新,不涉及复杂金融衍生品。基于影子银行以上的特性,其主要存在系统性风险、期限错配风险、信用违约风险和操作风险等金融风险,我国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虽然将各类非金融机构纳入银监会的监管之下,但是近年来,在我国金融管制环境下,金融多元化和利率市场化促进了影子银行体系的快速发展,而其与法律规范滞后性之间的差异导致影子银行机构和产品监管较弱或者不受监管,而监管标准的不统一较易引起监管套利风险。因此,加强影子银行和金融业会计信息监督与管理,有利于积累监管经验,有利于我国尽快出台相关金融法规,完善影子银行管理制度,规范监管边界,确保各类融资渠道规范化、阳光化。 三、A市辖内影子银行业务

影子银行是否引发一场中国式次贷危机

影子银行是否引发一场中国式次贷危机 导读: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要最大限度降低影子银行风险的一种方法,就得进一步放松对银行业的监管。因为刺激影子银行体系形成的一个主要因素,正是中国对银行业的严格管控。 尽管对“影子银行”这个从美国舶来的概念仍有很大争议,但在中国监管森严的银行体系之外,一个蓬勃兴起的地下金融王国还是在最近三年实现了野蛮扩张。 当一个普通的储蓄客户不愿再忍受银行过低的存款利率,而把目光投向五花八门的理财产品时,就有可能卷入这个正在生成的金融泡沫。他也许并不了解这些收益率5%左右的新型理财产品如何运作,而这正是所谓“影子银行”体系高速扩张的基础。 6月10日,曾于今年4月下调人民币发债评级的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再次警告,中国的影子银行不仅给国内金融稳定造成越来越高的风险,而且还可能蔓延到其他国家。惠誉指,内地部分非银行的金融公司近日出现倒闭潮,显示中国的影子银行问题正在恶化。 规模或高达36万亿 “影子银行”的概念诞生于2007年美联储年度会议。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界开始把那些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各类信用中介机构,统称为“影子银行”。 在美欧国家,影子银行是指通过银行贷款证券化进行信用无限扩张的一种方式。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比如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结构性投资工具等构成了影子银行的主力军,核心业务是经营各类证券化金融衍生品。 在中国的市场现实中,影子银行一般被认定为除银行信贷之外的其他融资渠道,主要分为两块:一块是商业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以及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销售的信贷类产品,比如信托公司销售的信托产品;另一块则是以民间高利贷为代表的民间金融体系。 一份央行的内部报告显示,中国的影子银行统计体系,囊括商业银行表外理财、证券公司集合理财、基金公司专户理财、证券投资基金、投连险中的投资账户、私募股权基金、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小额贷款公司、票据公司、具有储值和预付机制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有组织的民间借贷等融资性机构。 尽管有上述统计口径,影子银行的规模迄今却无官方数据披露。中信证券将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划分为三个部分:以银行理财产品为代表的银行表外业务系统、非存款类金融机构但具有信用创造能力的系统,以及广泛的民间金融系统。据此估计,中国影子银行的整体规模约为23万亿~25万亿元,约占中国2012年GDP的50%。 安邦咨询的报告则要乐观很多。其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银行理财的规模总计7.4万亿元,同期信托业管理资产规模近7.5万亿元,两类资产规模合计不到15万亿元,这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叠的。 而在摩根大通新近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对影子银行规模的估测居然高达36万亿元。这个数值相当于中国GDP的69%,比两年前增长近两倍多。 不过,经济学家巴曙松并不认同上述统计口径。他表示,许多正常的银行表外业务被误认为影子银行,银行的理财产品也不具备高杠杆和显著的期限错配特征。后者是国际公认的影子银行评判标准。 英国《经济学人》称,也许媒体过于随意地使用了影子银行这一词汇,但这类非银行金融部门的迅猛增长,确是今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银行信贷是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融资渠道。2012年社会融资总额中,银行信贷从91%猛降到了58%,这说明影子银行的信贷融资

中国影子银行发展模式及业务形式演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d1658280.html, 中国影子银行发展模式及业务形式演变 作者:秦冰怡 来源:《商情》2017年第26期 【摘要】影子银行作为近年来金融体系的重要变化,多数研究从宏观角度发现影子银行快速发展对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了负面效应。商业银行作为中国影子银行的核心主体,其资产负债结构近年来也出现较大变化,这与影子银行的发展模式息息相关。影子银行的业务具有隐蔽性且变化较快,随着政策变化迅速在调整。本文将梳理影子银行的发展演进历史过程,总结中国的影子银行发展模式及变化。 【关键词】影子银行理财产品同业业务资产负债结构货币政策 一、引言 近年来,影子银行在我国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创造了复杂的信贷投放渠道,改变了商业银行体系传统的信贷过程渠道,具有一定信贷扩张的作用。信贷创造货币的主要途径受到影响,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有效性产生了影响,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的有效性面临了很大制约(杨云、蔡雯霞、汤克明)。可以看到,在影子银行影响下,传统信贷规模控制与货币供应量的相关性已经降低了。 影子银行是通过信贷出表规避监管发展起来的,本文梳理了影子银行发展演进,总结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整理了影子银行发展的业务模式及阶段。 二、文献综述 信贷出表与中国影子银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影子银行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现代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特征是用复杂体系复制传统银行信用中介功能(颜永嘉2014)。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在定义影子银行体系时指出,广义的影子银行体系是指传统银行体系之外涉及信用中介的机构和活动,狭义的影子银行体系是指通过期限和流动性转换、杠杆以及不完全的信用风险转移引起系统性风险的,和从事监管套利的信用机构和活动。 与美国以资产证券化为核心的影子银行体系不同,我国的影子银行起步较晚,以商业银行为核心,是具有“银行中心化“的特征(张明 2017)。由于影子银行本身的概念口径就不一样,业务模式复杂多样,从这个角度出发,影子银行的范围也将随着金融业务模式创新而改变。从业务形式的角度来看,巴曙松(2009)梳理了影子银行从窄到宽的四种口径,最窄口径包括了理财业务和信托公司两类。 因为是以银行为核心,我国影子银行具有很强的信贷出表特征,信贷出表是指变换表内科目形式,不在贷款项目里但进行贷款实质的业务活动。从规避监管角度来说,影子银行业务是通过各种业务方式实现信贷出表,规避了金融监管、进行监管套利的一种方式。我国影子银行

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的特征表现及成因

蔡真: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的特征表现及成因(12月18日) 来源:未知时间:2013-10-07 09:40 次数:137 影子银行体系(shadow banking system)的概念最早由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卡雷提出,意指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吸纳未经保险的短期资金进行经营运作,广泛采用创造性融资手段,通常由杠杆度较高的非银行机构所组成的金融系统。美联储主席伯南克2010年9月在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FCIC)作证时将影子银行定义精简为:在被监管的存款机构(商业银行、储蓄机构及信用合作社)之外,充当储蓄转化投资中介的金融机构。从这一定义的表述看,影子银行至少包括两个要义:第一,不受监管或受到较少监管;第二,它发挥着存款货币机构的基本功能,如信用转换、流动性转换、期限转换等。 从当前国内影子银行的实践来看,它们与上述定义的最显著差异是:它们内生于银行体系内,生长时较少受到关注,在发展过程中对监管形成挑战,因而不断受到打击。以银信合作的理财产品为例,其资金来源经过银行渠道,资金运用经过信托机构,这两者都处于监管范围内。但由于该类产品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监管层难以应对,银监会陆续出台多项文件规范和禁止该类产品的发展。此外,委托贷款、同业代付、银银资产对敲(互换)等也都以银行为中介。图1 展示了社会融资总量与银行贷款之间的变化差异以及属于银行体系内的非贷款类融资的规模,从2006年开始非传统类融资表现出快速增长,最高峰2010年新增规模达到3.6万亿元,约占贷款的一半。 影子银行之“影子”一词表明了体系之外的含义,而上文监管事实和统计数据说明了中国的影子银行却是“体系内影子”,这一充满矛盾对立的语义反映了银行创新或者说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发展动因,更凸显了当前货币调控和监管方面的缺陷。具体而言,第一,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发展是应对传统货币调控方式的结果。1996年人民银行转向货币供应量的间接调控模式,但一直没有放弃对信贷规模的监测与窗口指导。在较强的行政干预下,影子银行成为绕开规模控制和贷存比指标的重要和有效工具。以规模控制较严的2008年为例,影子银行的发展也表现出顽强的抵抗力。为应对影子银行发展的创新挑战,人民银行在酝酿很久后于2011年推出了社会融资总量的统计工具,各类实证检验都表明该指标与宏观经济的联系较为密切。但恐怕遗漏了该指标的一个重要缺陷,即缺乏可控性。货币调控的可测性、相关性、可控性这三个要义,一个都不能少。20世纪西方学者就在不断努力拓宽货币测度的层次,但结果还是放弃了这一中介目标,社会融资总量的理念和思路与其一致,恐怕从调控抓手的角度最终还是要退出历史舞台。第二,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发展反映出国内银行监管理念和方法的落后。对于影子银行的迅猛增长势头,银监会采取“堵”和“禁”的思路,即要求各种表外业务转回表内,这种简单粗暴的干预方式反映出监管理念不能与时俱进。20世纪后期以来,金融业混业经营已成趋势,各国监管当局大都是适应这种趋势,在监管上由机构监管转向功能或业务监管,有的甚至更具前瞻性,直接转向目标监管。国内银行监管不能顺应这种趋势,一方面是理念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缺乏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业务的交叉混合必然增加了信用转移风险,但我们却缺少交易对手的统计信息。此外,对国外监管目标的生搬硬套也导致机构发展影子银行业务的重要原因。 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即将在2013年元旦正式实施,我们对一家资产规模在100亿元到500亿元的城商行的测算表明,照当前速度发展四年后资本金缺口就将达到15亿元左右,但如果贷款中有30%经表外再转回表内投资项,资本金缺口将只有7亿元。由此可见新资本协议产生的压力,事实上很多银行开展的资金腾挪术正是为此而准备。作为监管当局而言,应该明白资本充足率仅仅是一个经验值,它是用资本覆盖信用风险分布的尾部区域,因此各国资本充足率的设定应该有明显差异。另外,资本充足率的传统计算方法大都基于正态分布,而大量研究已经表明信用风险分布具有明显的拖尾特征。第三,影子银行的发展是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全的结果。从当前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看,它们大都是指向票据债券类的产品。这一点类似于国外的货币

中国式影子银行的操作手法

中国式影子银行的操作手法 既然中国式影子银行主要集中在银行体系内,下面我们从微观角度探讨“体系内影子”的操作手法。一方面通过会计分录表现为市场人士提供新的视角;另一方面也为监管层提示关注重点。具体来讲,“体系内影子”可以大致分为三种模式:>>更多最新相关资讯请点击合时代进行浏览… 银信合作模式 银信合作方式大体包括两种:一是银行在不受规模限制的条件下以自有资金方式运作;二是在规模受限情况下以中介方式运作。 在自有资金运作模式下,银行和信托公司共同选定放贷企业,由信托公司成立信托受益权计划,银行购买信托受益权,信托公司将信托资金发放给企业。在银行的会计科目中,现金及准备金存款科目减少,应收款类投资增加;在原来对企业直接放款模式下,同样现金及准备金存款科目减少,贷款及垫款科目增加。两种方式相比,资产负债表规模未发生改变,内部结构变化。对银行而言,贷存比指标因分子贷款的减少而下降,同时由于投资类项下风险资产权重降低,资本占用减少,达到资本缓释目的。 在信贷规模已经受限的情况下,银行和信托公司的合作可以分两步进行。首先信托公司发起信托受益权计划,银行利用自身的渠道销售理财产品。就这一步而言,银行可要求信托公司的信托资金在本行清算,银行的会计分录中同业借款和现金及准备金两个科目同时增加;第二步银行购买信托计划,现金及准备金科目减少,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增加,资产负债表规模不变,结构变化。在银行直接对企业放贷的情况下,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表现为储蓄存款和贷款两个科目同时增加;而通过信托媒介后,银行资产负债表表现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同业借款的同时增加;两种方式都可以使得资产负债表扩张,但结构明显不同,在后一种方式下,贷款项并不增加,贷存比得到控制,资本占用也相应减少。 由于银信合作产品的投资标的多样,投资方式灵活,它已成为银行实现信贷出表的重要工具。尽管监管层收紧银信合作,但银行依然可以通过结构变换,在表内进行资金腾挪,巧将贷款转化为投资。 2012年上市银行中报有9家银行投资了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共涉规模达2932亿元。其中,光大银行1052亿元,兴业银行818亿元,浦发银行375亿元,平安银行366亿元,南京银行170亿元,民生银行63亿元,北京银行44亿元,宁波银行25亿元,华夏银行20亿元。在这2932亿元资产中,光大银行的1052亿元列于“其他资产”下的“代理理财资产”;兴业银行的2.69亿元和142.55亿元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项下的“理财产品”和“信托计划”;其余理财产品均位于“应收款项类投资”项下。在“应收款项类投资”项下,各银行所起名目不尽相同,分别为“理财产品”、“金融机构理财产品”、“信托

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和风险分析

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和风险分析 第一章.前言 3月22日,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萨克斯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称,克里米亚局势可能 触发金融市场波动,此外,中国影子银行的危机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萨克斯还呼吁加大投资驱动型经济的增长,认为靠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不可持续。 在日前召开的人民银行2014年调查统计工作会议上,潘功胜提出,要加快建立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应对表外理财、资金信托、货币市场基金等创新型机构和业务的快速发展,要适时评估完善货币供应量统计方法和统计口径。 央行网站周四发布的公告,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央行今年将考虑针对迅速增长的影子银行体系建立一个监控和数据统计系统,以更好地体现这些领域的风险。潘功胜说,央行还将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如银行表外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和货币市场基金。 中国金融发展远不如欧美成熟,全面分析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和风险因素对于提前避免引发危机还是十分有必要。 第二章.影子银行之发展现状 2.1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历程 “影子银行”最早产生于上世纪60-70年代,欧美国家出现了所谓脱媒型信用危机,即存款机构的资金流失、信用收缩、盈利下降、银行倒闭等,而为了应对这种脱媒型信用危机,不仅政府大规模放松金融部门的各种管制,而且激烈的市场竞争形成一股金融创新浪潮,各种金融产品、金融工具、金融组织及金融经营方式等层出不穷。但是“影子银行”的概念真正广泛传播开来是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它通过银行贷款证券化进行信用无限扩张,将传统的银行信贷关系演变为隐藏在证券化中的信贷关系中,就像有传统银行的功能却没有实体结构的存在。 2007年8月,在美联储年度讨论会上,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执行董事保罗·麦克库雷(Paul McCulley)提出了“影子银行体系”概念,专指那些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与传统、正规、接受中央银行监管的商业银行相对应的金融机构,此后不久,他又将影子银行的范围扩大到非银行金融机构体系和信用衍生品两部分。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于2008年将影子银行描述为通过财务杠杆操作,持有大量证券和复杂金融工具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其组成主要是投资银行、经纪商、私募股权、对冲基金、保险公司、货币市场基金、结构性投资工具及非银行抵押贷款机构。纽约联储银行的经济学家Zoltan Pozsar 于2010年将影子银行界定为通过广泛的证券化与抵押融资技术工具,如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资产支持证券(ABS)、抵押债责(CDOs)与回购协议(Repos)来调解信用的中介。影子银行在信用转换、期限转换、流动性转换方面与商业银行类似。2011年4月12日,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发表的《影子银行:内涵与外延》报告中,从广义角度定义了影子银行体系:指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组织和信用中介业务,其期限与流动性转换,有缺陷的信用风险转移和杠杆化特征增加了系统性金融风险或监管套利风险。 在中国,“影子银行”没有官方定义,业界普遍认为其是行使商业银行之功能,未受严格监管的机构,它阐述的并非是有多少单独机构,而是一种规避监管的功能。中国银监会发布2012年报,首次明确影子银行的业务范围:“银监会所监管的六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业务、商业银行理财等表外业务不属于影子银行。”银监会高度关注影子银行问题,积极采取措施防范银行体系外风险向体系内传导。 2.2中国影子银行的现状及利弊 据统计,银行新增信贷在社会总融资规模中的占比不断下降,从2002年的92%下降至

影子银行与中国式金融创新

Shadow Banking and Chinese Financial Innovation 影子银行与中国式金融创新 ■王婕王雅娟 影子银行(Shadow Banking)最早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卡利(Paul McCully)在2007年提出,他定义影子银行为游离于传统商业银行体系之外的、从事与银行类似的金融活动却不受监管或几乎不受监管的金融实体与金融活动。影子银行被提出后,因为其在金融危机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而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吸引了世界金融监管部门和学术界的目光。 与此同时,中国金融业中以银行理财、信托计划、民间金融等为代表的金融创新业务自2009年也迎来了发展高潮。受此影响,新增贷款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快速从2009年的75.7%下降到2012年的57.9%。一时间引起国内外同业及媒体对中国影子银行快速膨胀的激烈讨论,国外众多金融机构甚至以此为由唱衰中国。然而,中国的金融创新业务是否就一定等同于国外金融机构所指的影子银行呢?这是我们需要搞清楚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才可以有的放矢地探究其背后的影响、机遇和挑战。 影子银行的界定及特点 何谓影子银行 由于各国金融发展阶段、市场结构、监管环境等的不同,对影子银行的界定还未统一。国际上比较权威的是2011年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在研究报告《影子银行:范围界定》中的解释。该报告将影子银行界定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广义的定义,即游离在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具有信用中介职能的金融实体和活动。另一个是狭义定义,在广义定义的基础上,狭义影子银行体系还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通过期限或流动性转换、不完善的信用风险转移和高杠杆等方式引发系统性风险;二是进行监管套利,损害金融监管有效性。 影子银行的特点 综合来看,影子银行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征:一是不受监管或仅受弱监管,与传统银行业受到资本充足率、存款准备金等限制不同,影子银行进行监管套利规避或减小监管成本。二是杠杆率高,利用财务杠杆举债经营,以少量的资金撬

浅析我国影子银行监管问题及对策

目录 引言 (2) 一、影子银行概述 (3) (一)影子银行简介 (3) (二)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现状 (3) 二、我国影子银行监管存在的不足 (4) (一)尚未建立健全的影子银行监管法律法规 (4) (二)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缺陷 (4) (三)缺乏有效的监管协调机制 (5) (四)金融创新优先于金融监管 (5) (五)信息披露制度的监管不力 (6) 三、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对策 (6) (一)完善影子银行监管法律法规 (6) (二)构建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相结合的影子银行监管机制 (7) (三)继续强化金融监管的联席会议制度 (8) (四)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 (8) (五)进一步完善公开信息披露制度 (8)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之后,“影子银行”引起了各国监管部门的高度警惕,并开始对它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随着我国金融行业不断发展,影子银行虽然对我国金融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但同时影子银行的潜在威胁也在扩大。本文以我国影子银行作为研究对象,从对影子银行的概念界定与在监管现状的分析的基础之上,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最后在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得出加强和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政策性建议。在我国金融创新迅速发展的现状下,对影子银行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将对

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影子银行;监管;政策性建议; Abstract After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2008, shadow banking attracted the high vigilance of national regulators and began to conduct more in-depth research on i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our financial industry, shadow banking has greatly helped our country's financial innovation ability,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potential threat of shadow banking is also expanding.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shadow banking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pervis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hortcoming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hadow bank in China.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we can get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our country's shadow banking supervision. Und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in China, more in-depth research on shadow banking will be of great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financial industry. Key Words:Shadow banking; Supervis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引言 跟欧美等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影子银行起步的比较晚,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约占全球总规模的百分之三,国内市场出现一系列具有了影子银行的一些特征的理财产品和服务。虽然起步的比较晚,但是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影子银行发展迅速,影子银行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重要性凸显的同时,也要注重其风险。影子银行是金融市场创新的产物,影子银行的产品设计变得越来越复杂,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这样更能够规避监管,影子银行在业务上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往来越来越频繁,关联度更加紧密。目前我国对影子银行的监管还存在着诸多漏洞,在监管的法律制度和监管主体等方面都还不完善,如何进行有效监管成为一个困扰监管机构的难题,提出完善影子银行风险监管的对策建议能够进一步加强影子银行风险监管,正确引导和规范影子银行行为,促进其合理健康发展,保持金融创新的活力,更好为金融业发展做出贡献。

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文献综述

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文献综述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在影子银行概念的内涵方面:2008年时任纽约联储行长盖特纳认为影子银行即是“平行银行系统”,是一种存在于传统银行体系外的“非银行运营”融资安排。Zoltan Pozsar(2010)指出影子银行的本质是通过大量的证券化与抵押融资技术,为没有中央银行流动性支持的公共部门进行信用担保的中介。2010年美联储纽约分行将其定义为未进入中央银行再贴现窗口的并执行期限、信用和流动性转换的金融中介。Richard Comotto(2011) 将其定义为商业银行或者银行自有部门通过非金融企业在金融市场上交互融资的一条产业链。Adam Ashcraft(2010)指出,影子银行系统是由金融中介链条相互连接成的信贷网络。 在影子银行的外延方面:2010年美联储纽约分行指出影子银行包含未进入中央银行再贴现窗口的并执行期限、信用和流动性转换的金融中介。2011年FSB把以下机构或活动纳入影子银行的范畴。(一)从事影子银行业务的机构:货币市场基金,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部分投资银行,部分对冲基金,资产类票据通道,结

构性投资载体,金融担保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消费贷款公司政府支持的金融平台(如美国的“房利美、房地美”)等。(二)影子银行产品和活动:商业票据,资产类票据,回购协议,证券租赁,信用类衍生品,资产证券化,一些监管套利活动等。2012年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认为影子银行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证券化工具、ABCP 管道、货币市场基金、回购协议、投资银行以及住房抵押贷款机构。 在影子银行监管方面:Gary Gorton以及Andrew Metrick(2010)特别指出了美国对于影子银行,尤其是货币市场基金、证券化以及回购协议业务方面的监管缺失,他们建议将回购协议纳入牌照管理的范畴,同时缩小回购协议中抵押品的范围。Gennaioli,Shleifer(2011) 以样本企业为例,设计了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影子银行监管模型。为了确保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性,他们通过计算分析得出样本企业的影子银行总规模不得超过按照监管模型计算出的偿付能力。 在影子银行与货币政策的关系方面:研究了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机制,探讨影子银行对货币供给带来的挑战,并提出不同的意见。Gorton and Metrick(2009)以回购市场为例,研究了回购协议的运行方式,演示了

影子银行的发展与创新监管方法

影子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和问题摘要:影子银行体系是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产生、发展演变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在金融危机后受到各国监管部门的广泛重视。普遍认为,影子银行是造成美国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影子银行的问题,不仅存在与美国,也存在于中国。近年来,随着银根缩紧,金融创新的步伐加快,中国的影子银行问题又有了抬头的趋势。本文将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影子银行的特点,探讨在中国的影子银行监管问题。我国近年来,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带来了高风险的杠杆操作和过度的金融创新,由此也积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影子银行已成为我国金融稳定的一个新威胁。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在阐述影子银行系统的基本概况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影子银行体系的内在脆弱性和风险,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提出了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政策建议。 关键字:影子银行体系次贷危机金融监管 一、影子银行体系概述 1、什么是影子银行 所谓“影子银行”,目前并未有一个明析的定义,但一般是指那些有着部分银行功能,却不受监管或少受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及金融行为。影子银行系统(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的概念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卡利首次提出并被广泛采用,又称为平行银行系统(The Parallel Banking System),它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平行,除了吸收存款外,“影子银行”经营几乎所有的银行业务。它包括投资

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 SIV) 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这些机构通常从事放款,也接受抵押,是通过杠杆操作持有大量证券、债券和复杂金融工具的金融机构。 2、影子银行的特点 影子银行体系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影子银行基本不爱监管或受到的监管很少。这是影子银行最大的特点,由于影子银行都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他们不需要受到类似银行的严格监管,其经营活动不公开、不透明,相对比较隐秘;其经营背后也没有类似传统银行拥有的存款保险制度、最后贷款人等保护机制,这使得其潜在经营风险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同时,影子银行的产品结构设计非常复杂,这些金融衍生品交易大都在场外柜台交易市场进行,鲜有公开的可以披露的信息。其次,高杠杆性。由于影子银行没有强制的法定准备金规定,所以其资本运作的杠杆率很高,用少量资金即可带动较大规模的资本,从而放大了运作的风险。再次,表外性。由于自身缺乏渠道能力,影子银行需要与传统银行进行紧密的合作关系,以实现多方“共赢”。比如,商业银行可以深度参与投资银行的资产证券化和结构化投资,但这些业务都游离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之外,给商业银行的监管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二、影子银行在中国 影子银行问题在中国同样存在。但是,其在中国的深度和表现 形式与美国的影子银行问题既存在相似的地方,也存在着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中美两国影子银行的运作模式和杠杆率差异

影子银行的意义及风险

影子银行的意义及风险 摘要:影子银行的存在在银行资金面紧张,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对我国经济起到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但因为其不受监管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隐患。本文通过论述影子银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其存在的风险,进一步研究如何降低影子银行的弊端,并将其引导积极促进经济的发展 所谓的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的中介体系。但是,影子银行也并不单指一种机构,也可以是指不计入信贷业务的银行或信托的理财产品。影子银行大多存在于外国的金融系统,美国更是拥有数以万计的影子银行,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美国的影子银行通过吸收大量银行贷款证券化而进行信用扩张,把传统的银行信贷关系转变证券化中的信贷关系,看上去不像传统银行但仅是行使传统银行的功能。因为我国绝大部分的信用中介机构都已纳入监管体系,并受到严格监管,所以我国大部分的投行,信托、保险公司基本不属于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区别于其他传统的商业银行有其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交易模式采用批发形式;第二,进行不透明的场外交易,信息披露制度很不完善;第三,杠杆率非常高,经常利用财务杠杆举债经营;第四,主体是金融中介机构,载体是金融创新工具,其充当了信用中介功能;第五,由于影子的负债不是存款,主要是采取金融资产证券化的方式等来分散风险,存在监管套利的行为。

美国的住房按揭贷款的证券化是美国影子银行的利益来源,也是导致日后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这种住房按揭贷款融资来不仅降低了住房按揭者的融资成本,也让这种信贷扩张通过衍生工具全球化与平民化,成了系统性风险的新来源。 美国影子银行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欧美国家出现了存款机构的资金流失、信用收缩、赢利下降、银行倒闭等现象。为了应对这种信用危机,政府大开始规模放松金融部门的各种管制,促使激烈的市场竞争形成一股金融创新潮。各种金融产品、金融工具、金融组织及金融经营方式等层出不穷。随着美国金融管制放松,一系列的金融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影子银行也在这过程中逐渐形成。 近几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今年年末的中央经济会议更是提出新常态的概念,中国经济面临的通缩压力加大,传统的商业银行资金面不断吃紧,企业面临的融资难的问题也会进一步恶化。这时候,中国影子银行反而起了很好的作用。影子银行体系作为一种跨越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新型金融运作方式,能够有促进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的发展,能够缓解企业资金的困难,同时影子银行开辟了多元化的居民和企业投资渠道,丰富居民和企业的投资渠道,以多特征、多层次、多方式的金融服务产品和衍生工具满足居民和企业的投资需求。 影子银行的大步伐进入金融市场,与传统商业银行抢占市场份额,加剧金融市场的竞争,客观上提高金融体系的运转效率,尤其是融资效率,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中小企业的巨大融资需求也促进了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 在与其他商业银行的斗争中,影子银行也在推动着传统的商业银行转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