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化工艺危险性

磺化工艺危险性

磺化工艺危险性分析

1固有危险:

磺化工艺涉及的原料、中间产品,产品多数具有可燃性。如苯、甲苯、十二烷基苯等。磺化剂均具有氧化性和强腐蚀性,有些原料具有毒性。如苯胺、苯、三氧化硫等。

2工艺过程的危险

(1)磺化反应是放热反应,每引入一个磺酸基放热30-50Kcal/mol,若在反应过程中得不到有效的冷却和良好的搅拌,反应热的积聚有可能引起超温,导致剧烈的反应。放出更多的热量,可能发生燃烧反应,造成起火或爆炸。

(2)由于生产所需的磺化原料是可燃物,而磺化剂是强氧化剂,二者相互作用的条件下进行磺化反应是十分危险的,已经具备了燃烧的条件,若投料顺序颠倒,浓硫酸与水生成稀硫酸并放热,稀硫酸与浓硫酸相比有较大的腐蚀性,超温至燃点,导致燃烧或爆炸事故。

(3)低温磺化反应时,严格控制反应温度,若控制的温度偏低时,反应速度较慢,可能积累较多的未反应物料,使反应物料浓度增加,当恢复到较高正常的反应温度时,剧烈反应,瞬间放出大量的热导致超温,引起着火或爆炸事故。

(4)反应介质具有强酸腐蚀性,若忽视了设备监控因设备腐蚀失效会造成物料泄露事故。

(5)生产过程中,所用磺化剂,三氧化硫、浓硫酸、发烟硫酸、氯磺酸等,有强烈的刺激性和氧化性,若泄露会造成灼烧、腐蚀、中毒等危害,浓硫酸和发烟硫酸有脱水性性,雨水放出大量热量生成稀酸放热,所以使用过程中应严加防护。

针对具体的磺化工艺建议采用危险与操作性分析(HAZOP)或预先危险分析(PHA)或事故分析(ETA)等风险评价方法,对整个工艺过程的危险性进行分析。

氯磺化施工方法

一、性能特点 氯磺化聚乙烯涂料,是一种新型的特种防腐涂料。此涂料以氯磺化聚乙烯为主要原料,加入硫化剂、促进剂、稳定剂、改性树脂经过机械研磨和充分搅拌而成。具有卓越的耐臭氧,防天候老化性能,具有优良的耐性酸、碱、盐等介质腐蚀性能,还具有良好的耐寒、耐热和物理机械能。 二、主要技术指标与实测性能 序号检测项目 指标 检测方法 底漆面漆 1 外观红棕半光、不定各色半光目测 2 粘度(4#杯测)S 60-80 690-85 GB1723-79 3 干燥时间(25±1℃相对湿度 65±5%)h 表干=<0.5 实干=<24 表干=<0.5 实干=<24 GB1728-79 4 附着力(划圈法)级=<2 GB1720-79 5 继度mm =<70 =<70 GB1724-79 6 柔韧性mm 1 1 GB1731-79 7 冲击强度KG.CM 50 50 GB1732-79 三、施工方法与注意事项 (1)配漆 氯磺化聚乙烯防腐涂料,分为单组份和双组份两种。双组份涂料使用时首称将A、B组份用硬棒按10:1充分搅拌均匀,即可涂刷。混合后的涂料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逾时则渐胶化结块。 (2)涂装前基材的表面处理 1.钢材表面的锈蚀、油污、旧漆、灰尘等污垢必须清除干净。清洁程度不同的表面采用相同的涂料,涂复相同的厚度,其寿命差别达二至三倍。氯磺化乙烯涂料是芳烃类强溶剂涂料对很多种涂料的漆膜有溶解,溶涨作用,因此,若在其他旧漆上涂刷,需预先做小样实验,若旧漆为红丹底漆,醇酸树脂漆、调合漆、沥青漆、必须进行清除。 2.水泥砂浆表面处理 水泥砂浆表面同样需要除去油污、灰尘、旧漆、水泥基材的含水量要低,要求干燥。外观形象为发白。要求表面无可溶析出和的或易剥落的粉持,水泥凝结过程中,若产生白色析出物需尽量清理干净。 3.粗糙表面的处理 水泥表面一般毛糙,毛细孔中有空气涂粘度大的漆,空气就留在膜之下,气温升高时,漆膜鼓起。为此,在水泥上应称涂两道衡释后的涂料,然后再涂正常涂料。 涂层厚度与防腐蚀耐久性成正比,决定涂层厚度的因素有腐蚀环境、服务年限、停产时间、涂附造价。每导层漆膜厚度约为20mm左右,每平方米用漆约为190克左右。 单组份氯磺化聚乙烯涂料,能在大气中有自行硫化,经7-10天完成,所以涂料最好10天后才能使用。 (三)该漆的溶剂、沸点低、挥发快、有微毒,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施工,须加强通风排气。 (四)本产品应贮存在阴凉干燥的室内,严禁水份渗入,在露天存放空气潮湿,气湿过高,容易引起交联固化。

MDEA天然气脱硫工艺流程

《仪陇天然气脱硫》项目书 目录 1总论 (3) 1.1项目名称、建设单位、企业性质 (3) 1.2编制依据 (3) 1.3项目背景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 1、4设计范围 (5) 1、5编制原则 (5) 1.6遵循的主要标准、规范 (8) 1.7 工艺路线 (8) 2 基础数据 (8) 2.1原料气和产品 (8) 2.2 建设规模 (9) 2.3 工艺流程简介 (9) 2.3.1醇胺法脱硫原则工艺流程: (9) 2.3.2直流法硫磺回收工艺流程: (10) 3 脱硫装置 (11) 3.1 脱硫工艺方法选择 (11) 3.1.1 脱硫的方法 (11) 3.1.2醇胺法脱硫的基本原理 (12) 3.2 常用醇胺溶液性能比较 (13) 3.1.2.1几种方法性质比较 (14) 3.2醇胺法脱硫的基本原理 (17) 3.3主要工艺设备 (18) 3.3.1主要设备作用 (18) 3.3.2运行参数 (19) 3.3.3操作要点 (20) 3.4乙醇胺降解产物的生成及其回收 (21) 3.5脱硫的开、停车及正常操作 (22) 3.5.1乙醇胺溶液脱硫的开车 (22) 3.5.2保证乙醇胺溶液脱硫的正常操作 (22) 3.6胺法的一般操作问题 (23) 3.6.1胺法存在的一般操作问题 (23) 3.6.2操作要点 (24) 3.7选择性脱硫工艺的发展 (25) 4 节能 (25) 4.1装置能耗 (25) 装置中主要的能量消耗是在闪蒸罐、换热器和再生塔。 (25)

4.2节能措施 (25) 5 环境保护 (26) 5.1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26) 5.2、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26) 5.3、污染控制 (26) 6 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 (28) 6.1天然气的处理量 (28) 7.天然气脱硫工艺主要设备的计算 (33) 7.1MDEA吸收塔的工艺设计 (33) 7.1.1选型 (33) 7.1.2塔板数 (33) 7.1.3塔径 (34) 7.1.4堰及降液管 (36) 7.1.5浮阀计算 (37) 7.1.6 塔板压降 (37) 7.1.7塔附件设计 (39) 7.1.8塔体总高度的设计 (40) 7.2解吸塔 (41) 7.2.1 计算依据 (41) 7.2.2塔板数的确定 (41) 7.2.3解吸塔的工艺条件及有关物性的计算 (42) 7.2.4解吸塔的塔体工艺尺寸计算 (43) 8参数校核 (44) 8.1浮阀塔的流体力学校核 (44) 8.1.1溢流液泛的校核 (44) 8.1.2液泛校核 (44) 8.1.3液沫夹带校核 (45) 8.2塔板负荷性能计算 (45) 8.2.1漏液线(气相负荷下限线) (45) 8.2.2 过量雾沫夹带线 (45) 8.2.3 液相负荷下限 (46) 8.2.4 液相负荷上限 (46) 8.2.5 液泛线 (46) 9 附属设备及主要附件的选型和计算 (47) 10.心得体会 (49) 11.参考文献 (50)

磺化工艺

磺化工艺作业 (一)概念 磺化反应(Sulfonation Reaction)是指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磺酸基(—SO3H),磺酸盐基(如—SO3Na)或磺酰卤基(—SO2X)的化学反应。引入磺酰卤基的化学反应又可称为卤磺化反应。 根据引入的基团不同,生成的产品可以是磺酸(R-SO3H,R代表烃基)、磺酸盐(R-SO3M,M代表NH4或金属离子)或磺酰卤(R-SO2X,X代表卤素)。根据磺酸基中S原子和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相连的原子不同得到的产物可以是,与C原子相连的产物为磺酸化合物(R-SO3H);与O原子相连的产物为硫酸酯(R-OSO3H);与N原子相连的产物为磺胺化合物(R-NHSO3H)。 重点讨论芳环上的磺化反应。 二、常用磺化剂 ?磺化剂的选择是重要的磺化反应技术之一。常用的磺化剂:硫酸、发烟硫酸、三氧化硫、氯磺酸、硫酰氯、亚硫酸盐等。硫酸是最温和的磺化剂,用于大多数芳香化合物的磺化;氯磺酸是较剧烈的磺化剂,用于磺胺药中间体的制备;三氧化硫是最强的磺化剂,常伴有副产物砜的生成。磺化剂强弱取决于所提供的三氧化硫的有效浓度。 ?(一)硫酸和发烟硫酸 ?1.规格与组成 ?(1)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凝固点为10.01℃,沸点为337.85℃(98.3﹪H2SO4) 。 ?(2)工业硫酸:通常有两种规格,即92﹪~93%和98%~100%三氧化硫的一水合物。 ?(3)发烟硫酸:是三氧化硫溶于浓硫酸的产物(H2SO4·xSO3)。

?(4)工业发烟硫酸:通常也制成两种规格,即含游离 ?S O3为20%~25%和60%~65%。 ?3.发烟硫酸作磺化剂的特点 ?(1)反应速度快且稳定,温度较低,同时具有工艺简单、设备投资低、易操作等优点;适用于反应活性较低的芳香化合物磺化和多磺酸物的制备。 ?(2)缺点是其对有机物作用剧烈,常伴有氧化、成砜的副产品。磺化时仍有水产生,生成的水使硫酸浓度下降,当达到95%时反应停止,产生大量的废酸。 3.发烟硫酸作磺化剂的特点 (1)反应速度快且稳定,温度较低,同时具有工艺简单、设备投资低、易操作等优点;适用于反应活性较低的芳香化合物磺化和多磺酸物的制备。 (2)缺点是其对有机物作用剧烈,常伴有氧化、成砜的副产品。磺化时仍有水产生,生成的水使硫酸浓度下降,当达到95%时反应停止,产生大量的废酸。 4.共沸去水磺化法-“气相磺化” (1)原理:将过量的苯蒸汽在120℃~180℃通入浓硫酸中,利用共沸原理使未反应的苯蒸汽带出生成的水,保证硫酸的浓度不致下降太多,这样硫酸的利用率可达91%。 (2)特点:从磺化锅中逸出的苯蒸汽和水蒸汽经冷凝后分层可回收苯,回收的苯经干燥又可循环使用。只适用于沸点较低易挥发的芳烃,例如苯和甲苯的磺化。

聚合工艺危险性分析

编号:SM-ZD-28969 聚合工艺危险性分析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聚合工艺危险性分析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 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 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固有危险性 固有危险性是指聚合反应中的原料、产品、中间产品等本身具有的危险有害特性。 1.1火灾危险性 参加聚合反应介质的自聚和燃爆危险性: 单烯烃聚合单体包括液态的乙烯、丙烯、氯乙烯、苯乙烯等,都属于甲类火灾危险性易燃液体。二烯聚合所指的单体主要包括丁二烯、双环戊二烯、苯乙烯、丙烯腈、乙烯、丙烯等都是易燃物质,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有些单体的储存温度低于沸点,所以需要在氮气保护下储存。有些单体是在压力下储存,在向储罐投单体前,应彻底用氮气置换。除乙烯、丙烯外其他单体都有自聚的特性,生成聚合物后容易堵塞输送管道。二烯烃(丁二烯、双环戊二烯)不仅能自聚,而且还能生成过氧化物,这是一种有爆炸危险的不稳定物质。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和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简介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和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简介 1、预先危险性分析 1.1 方法简介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PHA)又称初步危险分析。主要用于对危险物质和装置的主要工艺区域等进行分析。它常被用于评价项目、装置等开发初期阶段的物料、装置、工艺过程以及能量失控时可能出现的危险性类别、条件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作宏观的概略分析,其目的是辨识系统中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危险等级,防止这些危险有害因素失控导致事故的发生。 1.2 预先危险性分析主要作用 1)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2)分析、判断危险有害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 3)评价事故发生对人员及系统产生的影响,事故可能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系统破坏、物质损失情况; 4)确定已识别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性等级; 5)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的对策措施。 1.3 预先危险性分析步骤 1)对系统的产生目的、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进行调研; 2)搜集同类生产过程中发生过的事故,查找能够造成故障、物质损失和人员伤害的危险性; 3)根据经验、技术诊断等方法确定危险源; 4)识别危险形成条件,研究危险因素转变成事故的触发条件; 5)进行危险性分级,确定其危险程度,找出重点控制的危险源; 6)制定危险防范措施。 1.4 预先危险性危险等级 在分析系统危险性时,为了衡量危险性的大小及其对系统的破坏程度,将各类危险性划分为四个等级,见下表。 危险性等级划分表 2、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 2.1 简介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金尼法)是作业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进行作业时的一

种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由美国人格雷厄姆(K.J.Graham )和金尼(G.F.Kinney )提出的,他们认为影响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因素有三个: 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 ); 2)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 3)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C )。 用这三个因素分值的乘积 D =L ×E ×C 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D 值越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越大。 式中,D 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 为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 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 为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2.2 取值与计算方法 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实际发生的概率相关。在实际生产条件中,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范围非常广泛,将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分值从实际上不可能的事件为0.1,经过完全意外有极少可能的分值1,确定到完全会被预料到的分值10为止(表2.2-1)。 表2.2-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值(L ) 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作业人员暴露于危险作业条件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为此,K ·J ·格雷厄姆和G ·F ·金尼规定了连续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0,一年仅出现几次非常稀少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分值见表 2.2-2。 表2.2-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值(E ) 3)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造成事故或危险事故的人身伤害或物质损失可在很大范围内变化,以工伤事故而言,可以从轻微伤害到许多人死亡,其范围非常宽广。因此,K ·J ·格雷厄姆和G ·F ·金尼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的可能结果, 它值规定为1,以此为一个基准点;而将造成许多人死亡的可能结果规定为分值100,作为另一个参考点。在两个参考点1~100之间,插入相应的中间值,列出表2.2-3 所示的可能结果的分值。 表2.2-3 事故造成的后果分值(C )

磺化工艺实训大纲

磺化工艺特种作业人员实训大纲 1.范围 本实训大纲规定了磺化工艺特种作业人员实训的要求,培训和再培训的内容及学时安排,以及考核的方法、内容,再培训考核的方法、要求与内容。 本实训大纲适用于磺化工艺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与考核。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30号令)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4号)《气体防护急救管理规定》 GB/T16483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 GB/T13861-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 GB18218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1651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 GB50093-2002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3836.1-15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AQ3009-2007危险场所电气安全防爆规范 AQ3021-2008、化学品生产单位吊装作业安全规范 A0302-2008化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安全规范 A03025-20087化学品生产单位高处作业安全规范

AQ3026-2008化学品生产单位设备检修作业安全规范 A03027-2008化学品生产单位盲板抽堵作业安全规范 A083028-2008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 HG/T20507-2000自动化仪表选型设计规定 3基本条件 3.1取得磺化工艺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资格证; 3.2无色弱、色盲等禁忌症 3.3培训前需在相应岗位实习3个月以上 4.培训要求 4.1磺化工艺特种作业人员应接受安全和技能培训,具备与所从事的作业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 4.2培训应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培训的规定组织进行。 4.3培训工作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多种有效的培训方式,加强案例教学。应注重提高磺化工艺特种作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安全意识、法律知识,加强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等内容的综合培训。 5.实训要求 5.1安全用具使用 5.1.1灭火器的选择与使用 5.1.2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使用 5.1.3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 5.1.4创伤包扎

危险化学品知识及工艺危险性分析.

对本建设项目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主要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1987年11月5日卫生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等法规、标准的规定。 3.1 危险有害物质的识别和确认分析结果 3.1.1原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理化性能指标 本建设项目原料:乙醇、甲酸、乙二醛、硝酸、硫酸、氢氧化钠等。 产品:甲酸乙酯、乙醛酸。副产品:乙二酸、硝酸钠、亚硝酸钠 中间产物:一氧化氮,为有毒气体。 辅助材料:氨,制冷介质,为有毒气体。 本建设项目中主要物质的危险特性见 3.0.0-1、3.0.0-2。

表3.0.0-1 物质的理化特性表 序号名称外观与形状 熔点 (-℃) 沸点(-℃) 饱和蒸气压 (kPa) 相对密度(水=1) 溶解性备注 1 乙醇无色液体,有酒香-114.1 78.3 5.33 0.79 混溶于水,可溶于氯仿、甘油、醚多种有机溶剂 2 甲酸无色透明发烟液体,有强 烈刺激性酸味 8.2 100.8 0.67 1.23 与水混溶,不溶于烃类,可混溶 于乙醇 3 乙二醛淡黄色液体,微有臭味15 50.5 29.3 1.1 4 溶于水、醇、醚 4 硝酸无色透明发烟液体,有酸味-42 86 4.4 1.50 5 硫酸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无嗅10.5 330 0.13 1.083 与水混溶 6 甲酸乙酯无色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79 54.3 13.33 0.92 微溶于水,溶于苯、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7 乙醛酸淡黄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 味 98 111 1mmHg 1.42 溶于水,微溶于苯、乙醇、乙醚等 多数有机溶剂 8 氢氧化钠溶液纯品为无色液体无资料无资料无资料无资料与水混溶 9 乙二酸无色透明结晶体189.5 100℃升 华 1.90 易溶于乙醇,溶于水,微溶于乙 醚,不溶于苯和氯仿。 10 硝酸钠 无色透明或白微带黄色的菱 形结晶,味微苦,易潮解。306.8 无资料无资料 2.26水=1 易溶于水、液氨,微溶于乙醇、 甘油。 11 亚硝酸钠 白色或淡黄色细结晶,无臭, 略有咸味,易潮解271 320(分 解) 无资料 2.17水=1 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甲醇、 乙醚。 12 氨无色有刺激性气体-77.7 -33.5 506.62(4.7 ℃) 0.6空气=1 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13 一氧化氮无色气体-163.6-151无资料无资料微溶于水 2

危险性分析方法

第七章危险性分析方法 对于现代化的化工生产装置须实行现代化安全管理,也就是从系统的观念出发,运用科学分析方法识别、评价、控制危险,使系统达到最佳安全。 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预先找出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各种事件出现的条件,可能导致的后果,并制定消除和控制这些事件的对策,以达到预防事故、实现系统安全的目的。 辨别危险、分析事故及影响后果的过程就是危险性分析。 危险性分析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类型: 定性分析 找出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分析危险在什么情况下能发生事故及对系统安全影响的大小,提出针对性的安全措施控制危险。 它不考虑各种危险因素发生的数量多少。(本章主要介绍定性危险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 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事故或故障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以数量大小评定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定量危险性分析也就是对系统进行安全性评价。(在第八章进行讨论) 7.1 安全检查表 7.1.1 概述 安全检查表(SCL,Safety Check List)是进行安全检查和诊断的清单。 在编制安全检查表时,通常是把检查对象作为系统,将系统分割成若干个子系统, 按子系统制定。 安全检查表是最早开发的一种系统危险性分析方法,也是最基础、最简便的识别危险的方法。该法应用最多且广泛。 在我国目前安全检查表不仅用于定性危险性分析,有的还对检查项目给予量化,用于系统的安全评价。 安全检查表的优点: 1.安全检查是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安全检查表是由各种专业人员事先经过充分的分析和讨论,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和经验而编制出来的,按照安全检查表进行检查就会避 免传统安全检查时的一些弊端,能全面找出生产装置的危险因素和薄弱环节; 2.它简明易懂,易于掌握,实施方便; 3.应用范围广,项目的设计、施工、验收,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行装置的日常操作、作业环境、运行状态及组织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可应用; 4.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据之一是有关安全的规程、规范和标准。 安全检查表还可对系统进行安全性评价。 7.1.2 安全检查表编制的步骤和依据 1、编制的步骤: 先组成一个由工艺、设备、操作及管理人员的编制小组,并大致按以下几步开展工作: (1)熟悉系统:详细了解系统的结构、功能、工艺流程、操作条件、布置和已有的安 全卫生设施等。 (2)搜集有关安全的法规、标准和制度及同类系统的事故资料,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 的依据。 (3)按功能或结构将系统划分成若干个子系统或单元,逐个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 (4)确定安全检查表的检查内容和要点,并按照一定的格式列成表。 2、编制的依据:

浅谈磺化工艺操作三要素

浅谈磺化工艺操作三要素 磺化工艺操作三要素是不包含设备在内,影响产品质量的关健要点,主要是好的原料、稳定的气浓、合理的操作。 一、好的原料 1、烷基苯:生产洗涤剂用表面活性剂一般采用十二烷基苯为有机原料进行磺化,正十二烷基苯的物理特性:分子式C18H80,分子量246.42,折光率nD 1.4824(20℃),1.4803(25℃),1.4782(30℃),密度(克/毫升):0.8551(20℃),0.8516(25℃),0.8481(30℃)。实际操作上烷基苯是各单体不同馏分的混合体,商品十二烷基苯的近似物理特性:比重:(20℃)0.865克/毫升,馏程:初馏点275℃,5%277℃,50%280℃,90%283℃,干点288℃,平均分子量:240,折光指数:1.49,溴价:0.05。烷基苯杂质对磺化产品质量的影响如下:(1)含水量一般为零。实际上在运输、贮存过程会带入水分,含水量高会造成游离酸及过磺化粒子增多,会加深磺酸的色泽。(2)溴价要低,溴价高会造成磺酸的色泽深,烷基苯溴价与磺酸盐色译的关系如下图表所示。 烷基苯质量对磺酸盐色译的影响 磺 酸 盐 色 泽 烷基苯溴价

2、硫磺:硫的一般性质:原子量32.066,沸点444.6℃,熔点:112.8℃(菱形硫),119.0℃(单斜形硫),密度(克/立方厘米)(20℃)2.07(菱形硫),1.98(单斜形硫),1.7789(150℃液态硫)。(1)纯度要高,纯度低会造成加快堵塞液硫过滤器滤网,并在燃硫炉燃烧过程产生过多灰份带入系统加快堵塞三氧化硫冷却器及过滤器。(2)硫磺中的水分在熔化过程要排净,水分过多会在燃硫转化过程产生酸雾,冷却后形成烟酸,与灰分及粉尘等接触形成的酸泥易堵管道、设备。 3、工艺空气:露点要低,露点高即工艺空气的含水量高,会在燃硫转化过程产生过多的烟酸。在磺化生产中,在进入硅胶干燥之前,先要把空气通过除湿器冷却,空气具有一定的湿度,在冷却时,空气中的水蒸汽被冷凝形成水通过疏水阀排走,除去空气中大部分水分。当空气温度降至3-10℃,进入硅胶干燥器时就更有效的吸附空气中的残余水分。空气中含水量越低,检测的空气露点就越低。越干燥的空气,在燃硫转化过程中产生的酸雾就越少。越有利于磺化工艺,减少烟酸量,降低磺酸色泽,减少结焦次数,减少硫磺损耗。空气除湿器由U形铜管和亲水铝铂散热片组成,冷冻剂(乙二醇水混合液)在铜管内流动,空气在铜管外流动,通过散热片及铜管的热传导,由冷冻剂带走空气中的热量。空气除湿器用冷冻剂,一般空气除湿器以27%乙二醇和73%的水混合液体为冷冻剂。按此比例的乙二醇水混合液体的开始凝固点约在-8℃左右。乙二醇为无色透明浆状液体,密度1.1155克/立方厘米;沸点197.2℃;凝固点-13.5℃;熔点-12.6℃;自燃温度412.8℃;闪点116℃;能与水、低级醇等混溶。乙二醇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质量等级和用途也就不同,有常压水合法、加压水合法及甲醛法生产工艺制成的乙二醇。空气除湿器所使用的乙二醇应是涤纶用乙二醇,氯化物(以CI-计):少于0.001-0.002%,硫酸盐(SO4-计):少于0.001-0.002%,稀释用的水应是去离子水,控制乙二醇水混合液体的PH值7-8,因为偏酸性及混合液的氯离子及硫酸根离子含量偏高,会很快腐蚀铜管,影响空气除湿器的使用寿命。通过除湿器脱除工艺空气中的大部分水分后,然后采用吸附的方法脱水,用分子筛、活性氧化铝或者硅胶作吸附剂。脱除气体中微量水分以分子筛吸附水容量最高。但是在相对湿度较高时,活性氧化铝和硅胶的吸附水容量都大于分子筛。因此有的脱水流程是采用活性氧化铝与分子筛串联。高温则有利于吸热的脱附过程。分子筛吸附水的容量与温度有关,温度低,水的平衡吸附容量高;反之,则低。 分子筛、活性氧化铝或者硅胶吸附了水分以后,用加热的方法可以使水分脱附出来,达到再生的目的,以便重新用来脱水。 影响工艺空气露点高的主要原因:(1)再生温度太高或太低,温度太高会使硅胶表面结焦影响吸附水分,温度太低会使硅胶吸附的水分难以蒸发。(2)冷却温度过高,会使硅胶达不到最佳吸附温度,从而影响空气中水分的脱水效果。(3)乙二醇冷却温度不够,会影响空气的最佳脱水温度,从而影响硅胶吸附空气中水分的脱水效率。(4)再生时间不够,时间过短会使硅胶再生后残流的水分过多,影响吸附效率。

2020磺化工艺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

磺化工艺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 1. 范围 本大纲规定了磺化工艺技术作业人员安全技术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的目的、要求和方法。 适用于三氧化硫磺化法,共沸去水磺化法,氯磺酸磺化法,烘焙磺化法,以及亚硫酸盐磺化法等工艺过程的操作作业。 2.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 号)《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 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 号) 《气体防护急救管理规定》 GB/T 16483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 GB/T 13861-92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 18218-2009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11651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 AQ3009-2007 危险场所电气安全防爆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3.1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磺化反应Sulfonation reaction:苯分子等芳香烃化合物里的氢原子被硫酸分子里的磺酸基(—SO3H)所取代的反应; 磺化工艺Sulfonation processes:涉及磺化反应的工艺过程为磺化工艺; 磺化工艺特种作业人员Special operator of sulfonation processes:磺化工艺生产装置中从事现场工艺操作的人员。 4. 基本条件 4.1 满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 号规定。 4.2 色弱、色盲为禁忌症。 4.3 培训前需在相应岗位实习3 个月以上。 5. 培训大纲 5.1 培训要求 5.1.1 磺化工艺特种作业人员应接受安全和技能培训,具备与所从事的作业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 5.1.2 培训应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培训的规定组织进行。 5.1.3 培训工作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多种有效的培训方式,加强案例教学。应注重提高磺化工艺操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安全意识、法律知识,加强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等内容的综合培训。 5.2 培训内容

工艺危险性分析报告

山东天泰钢塑有限公司 工艺危险性分析报告 一、产品及工艺简介 1)1、3、4号线生产工艺:将硫磺块放入燃硫炉内燃烧,产生二氧化硫气体,经引风机引入旋风除尘器进行净化,再进入风冷器和水冷器降温冷却,然后进入吸收塔,自吸收塔塔顶喷淋氨水或循环液进行二氧化硫的吸收。该项目吸收采用三级吸收,一级吸收塔吸收约85%,可得到成品液,二级吸收塔吸收约12%,三级吸收塔吸收约3%,经调和后,制得成品亚硫酸铵溶液。 2)2号线生产工艺:将硫磺块放入溶硫池中,再经泵打入焚硫炉内,同时鼓风机向焚硫炉内鼓入空气,液体硫磺与空气在焚硫炉内燃烧,产生二氧化硫气体,吹入旋风除尘器进行净化,再进入余热锅炉、水冷器降温冷却,然后进入吸收塔,自吸收塔塔顶喷淋氨水或循环液进行二氧化硫的吸收。该项目吸收采用三级吸收,一级吸收塔吸收约85%,可得到成品液,二级吸收塔吸收约12%,三级吸收塔吸收约3%,经调和后,制得成品亚硫酸铵溶液。本生产线在焚硫炉后设置的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输送回粗硫池和精馏池熔化硫磺,可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3)5号线生产工艺:将硫磺块放入粗硫池内用蒸汽熔化,经过过滤器滤去杂质,打入精硫池中,再经泵打入焚硫炉内,同时鼓风机向焚硫炉内鼓入空气,液体硫磺与空气在焚硫炉内燃烧,产生二氧化硫气体,吹入旋风除尘器进行净化,再进入余热锅炉、水冷器降温冷却,然后进入吸收塔,自吸收塔塔顶喷淋氨水或循环液进行二氧化硫

的吸收。该项目吸收采用三级吸收,一级吸收塔吸收约85%,可得到成品液,二级吸收塔吸收约12%,三级吸收塔吸收约3%,经调和后,制得成品亚硫酸铵溶液。本生产线在焚硫炉后设置的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输送回粗硫池和精馏池熔化硫磺,可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反应方程式为: S+O 2=SO 2 2NH 3·H 2 O+SO 2 =(NH 4 ) 2 SO 3 +H 2 O 3)生产工流程简图如下图所示。 二、工艺的危险性分析及处置措施 1生产装置 1.1生产过程危险因素分析 ①管路输送物料过程中,系统密封不严,发生物料泄漏,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窒息事故。 ②设备、设施防静电设施不合格,物料流速过快,有可能产生静电火花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③设备、法兰、管道密封不严或锈蚀穿孔,发生高温物料喷溅,可能发生中毒、灼烫事故。 ④作业场所通风不良,可能发生中毒和窒息事故。 ⑤操作人员劳动防护用品穿戴不齐或失效,也可能发生意外事故。 ⑥开停车前后,检修过程系统没有整体置换或置换不完全,系统内物料和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明火、火花有引发火灾爆炸的

对甲苯磺酸性质及制作工艺

一、对甲苯磺酸的主要性质 对甲苯磺酸(英文名:Toluene-p-sulfonic acid)是白色针状或粉末状结晶,易溶于水、醇和瞇,极易潮解,易使棉织物、木材、纸张等碳水化合物脱水而碳化,难溶于苯、甲苯和二甲苯等苯系溶剂。碱熔时生成对甲酚。 表对屮苯磺酸的主要物理性质 二、对甲苯磺酸的应用 对甲苯磺酸是一种很强的有机酸,其酸性比苯甲酸强百万倍。这种酸的独特之处是,它在通常情况下为固体,方便称用。它的另一个优势是,与一些无机强酸相比没有氧化性,可以在一些情况下替代无机强酸。 1、催化剂 在范围很广的反应中,包括醇化、生成缩醛、脱水、烷基化、脱烷基、贝克曼重排、聚合和解聚反应,它像硫酸一样有效,但效果比硫酸好因为它不会引起氧化或结炭等副反应,所以得到的产物纯度高,颜色浅。 2、有机合成

常用对甲苯磺酸制造对甲苯磺酰胺、糖精、氯胺T、对甲苯磺酰氯和对飒二氯 酰胺等。对甲苯磺酸的最大用途是用于生产对甲酚。 3、稳定剂 在工业上,常用对甲苯磺酸和氧化锌制备对甲苯磺酸锌。在丙烯月青和丙烯酸甲酯或丙烯月青和偏二氯乙烯共聚过程中,可使用对甲苯磺酸锌作为稳定剂,其用量可达%。 对甲苯磺酸还可用于酚醛、环氧和氨基塑料、家具滑漆、染料、粘合剂、合成抗糖尿病医药及电镀槽的防应力添加剂等方面,随着以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的一步法月青氯纶和月青纶装置的引进,作为稳定的高质量对甲苯磺酸的需求量,正在迅速增长。 三、对甲苯磺酸的主要合成方法 磺化反应中使用的磺化剂主要有:发烟硫酸、硫酸、三氧化硫、二氧化硫、氯磺酸、硫酰氯、亚硫酸盐等。甲苯磺化成对甲苯磺酸采用的磺化剂主要有硫酸、三氧化硫、氯磺酸三种。合成对甲苯磺酸的主要方法有:硫酸磺化法、三氧化硫磺化法、氯磺酸磺化法、对甲苯磺酰氨水解法,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 1、硫酸磺化法 用硫酸磺化甲苯,是采用最多且历史最长的工艺。磺化反应过程如下: + T + 磺化反应速度与甲苯浓度成正比,与硫酸含水量的平方成反比,所以需使用含水少的硫酸和纯度高的甲苯,但磺化反应是可逆反应,每消耗山。1的硫酸就生成山。1的水,水的浓度随反应的进行而逐渐升高,最后达到平衡,产生大量的废酸。 工业生产中,一般采用分压蒸饰法来除掉磺化反应生成的水,使磺化反应进行完全。

危险性分析方法

第八章危险性分析方法 辨别危险、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其影响后果的过程就是危险性分析。 危险性分析是为防止危险造成事故所采取的手段,其作用是为制定防止事故发生的对策提供依据。 危险性分析需要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危险性分析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类型: ①定性分析:找出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分析危险在什么情况下能发生事故,以及对系统安全影响的大小,提出针对性的安全措施控制危险。定性分析不对各种危险因素作定量评价,本章主要介绍定性危险性分析方法。 ②定量分析: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事故或故障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以数量大小评定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在第八章介绍。 危险、危害因素 8.1.1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危险因素是指突发性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因素。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 危害因素是指可能造成人身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和作业环境破坏的因素。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危险因素和危害因素二者有时难以区分,故有时统称为危险因素,更多的是并称为危险、危害因素。 8.1.2危险、危害因素分类 根据GB/T 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分为6 类: 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如强度不够、刚度不够、运动件外露、制动器缺陷、外形缺陷等。 (2)防护缺陷如无防护、防护不当、防护距离不够、防护设施缺陷等。 (3)电危害 (4)噪声危害 (5)振动危害 (6)电磁辐射 如电离辐射:X 射线、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激光、紫外线等。 (7)运动物危害如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气流冲击、岩土滑动等。 (8)明火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12)作用环境不良如采光照明不良、安全过道缺陷、通风不良、气温过高或过低、空气质量差等。 (13)信号缺陷如无信号设施、信号不清、信号失准、信号选用不当等。 (14)标志缺陷如无标志、标志不清、标志不规范、标准位置不当等。 (15)其他物理危险和危害因素 2、化学危险和危害因素

磺化工艺实训操作手册

磺化工艺特种作业人员实训操作手册 一、灭火器选择和使用 安全操作步骤 (1)准备工作:检査灭火器压力、铅封、出厂合格证、有效期、瓶体、喷管。 (2)火情判断:根据火情:选择合适灭火器迅速赶赴火场;正确判断风向。 (3)灭火操作:站在火源上风口;离火源3-5m距离迅速拉下安全环;手握喷嘴对准着火点,压下手柄,側身对准火源根部由近及远扫射灭火:在干粉将喷完前(3S)迅速撤离火场,火未熄灭应继续更换操作。 (4)检查确认:检查灭火效果:确认火源熄灭:将使用过的灭火器放到指定位置:注明已使用;报告灭火情况。 (5)清点收拾工具,清理现场。 二、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使用 安全操作步骤 (1)检查准备:检查高、低压管路连接情况;检查面罩视窗是否完好及其密封周边密闭性;检査减压阀手轮与气瓶连接是否紧密;检查气瓶固定是否牢靠;调整肩带、腰带、面罩束带的松紧程度,并将正压式呼吸器连接好待用;检査气瓶充气压力是否符合标准;检查气路管线及附件的密封情況;检查报警器灵敏程度;准备工作要在S分钟

之内完成。 (2)佩戴过程:解开腰带扣,展开腰垫,手抓背架两侧,将装具举过头顶,身体稍前顺,两肘内收,使装具自然滑落于背部,按正确方法背好气瓶;手拉下肩带,调整装具的上下位置,使臀部承力,调整好位置;扣上腰扣,将腰带两伸出端向测后拉,收紧腰带;松开头跟带子,将头罩翻至面窗外部,外翻头罩;一只手抓住面窗突出部位将面罩置于面部,同时,另一只手将头罩后拉罩住头部,佩戴好面罩;两手抓住颈带两端向后拉,收紧颈带;两手抓住头带两端向后拉,收紧头带;手掌心捂住面罩接口,深吸一口气,应感到面窗向面部贴紧,检查完面罩的密封性;逆时针转动瓶阀手轮(至少两圈),完全打开瓶阀;使红色旋钮朝上,将供气阀与面窗对接并逆时针转动90°,正确安装好时,可听到卡滑入闩卡槽的“咔哒”声; (3)终止使用过程:捏住下面左右两侧的颈带扣环向前拉,即可松开颈带:然后同样再松开头带,将面罩从面部由下向上脱下,然后按下供气阀上部的橡胶保护罩节气开关,关闭供气阀,面罩内应没有空气流出;御下装具;顺时针旋转瓶阀手轮,关闭瓶阀;打开冲泄阀放掉空呼器系统管路中压缩空气,等到不再有气流后,关闭冲泄阀,完成系统放气。 三、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 安全操作步骤 (1)判断意识:拍患者肩部,大声呼叫患者;

气站安全管理及工艺操作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分析

气站安全管理及工艺操作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 分析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某气站安全管理及工艺操作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分析(1)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漠,工作期间存在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2)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的不完善或制度完善,但执行不到位有章不遵。 (3)操作人员没有经过相应岗位的技术和安全培训,或者经培训但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上岗作业,因其操作能力及事故处理能力差,极易造成操作失误,而引发事故。 (4)采购不合格设备、材料及用品,极易引发事故。 (5)没有制定操作人员巡检制度,操作人员没有对自己管辖的设备进行定期巡检,不易发现事故隐患,从而导致事故扩大化。 (6)操作人员不能坚守岗位,存在串岗、睡岗等不良现象,不能及时发现事故隐患,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7)由于操作人员大意或失误,操作人员向已经装满液化气的储罐继续充装,储罐在未安装高低液位报警仪及安全阀失灵不能及时卸压情况下,会导致储罐超压爆炸事故。

(8)液化石油气储罐安装的高低液位报警仪失灵或未安装高低液位报警仪以及操作人员未及时观察储罐的液位情况下,储罐的充装量超过了最高安全限度,在高温天气,液化气会大量气化,罐内的压力随之升高,在没有安装喷淋设施或喷淋设施没有及时投用,加之安全阀失灵,会造成储罐超压爆炸。 (9)在向钢瓶充装液化石油气时,操作人员脱离岗位,造成钢瓶超装,又没有检称情况下易造成钢瓶超压爆裂。 (10)操作人员穿普通衣物,尤其是化纤衣物,因产生静电,产生火花;穿钉子鞋,与地面碰撞产生火花,使用易产生静电或火花的设备或工具,很可能引起爆炸。 (11)雷雨天进行操作,很容易受到雷击,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12)充装前,未按规定进行检瓶,使用不合格的气瓶充装了液化气,可能造成钢瓶泄漏或爆裂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13)卸车时,未接气相平衡管,或无高液位自动回流装置,或无高液位报警装置,可能使储罐充装过量,易造成储罐超压而导致储罐超压爆裂,造成火灾事故的发生。

天然气造气工艺流程说明

天然气造气工艺流程说明 一、合成氨工序造气流程: 经加压脱硫来的天然气和蒸汽混合分别送进各自的混合气 预热器预热后进入箱式一段转化炉和换热式转化炉进行转 化反应,反应后的气体和甲醇工段送来的驰放气进入二段炉。压缩送来的空气,经过空气预热器预热达到一定温度后进入二段炉,空气中的氧与转化气中的氢燃烧释放热量在二段炉内继续进行甲烷转化(当有甲醇弛放气时,配适量的纯氧)。出二段炉的工艺气体进入换热式转化炉的管间,作为热源供换热式转化炉转化管内天然气的转化,然后管间的二段转化气离开换热式转化炉进入换转炉的混合气预热器,预热进换转炉的混合气,换热后的二段转化气经过废热锅炉进一步回收热量产生蒸汽,气体降至一定温度后进入中温变换炉进行一氧化碳的变换,中温变换炉出来的气体进入甲烷化第二换热器,预热甲烷化入口气,换热后的中温变换气进入中变废锅,气体降至一定温度后进入低温变换炉,进一步将一氧化碳变换为二氧化碳,出低温变换炉一氧化碳达到≤. 0.3%,经低变废锅回收部份热量产蒸汽,回收热量后的低变气进入脱碳系统低变气再沸器预热再生塔底部溶液,最后进入低变冷却系统降温至35℃以下进入压缩工段或碳化工段。脱碳来的净化气或压缩来的碳化气进入甲烷化第一换热器

预热后进入甲烷化第二换热器进一步预热,气体达到一定温度后进入甲烷化炉,残余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镍触媒作用下生成甲烷,使CO+CO的含量<10PPm,甲烷化出来的气2体进入甲一换回收部份热量后进入甲烷化第一、第二冷却器,气体温度降至35℃以下送压缩加压,最后送往合成氨工序。 二、甲醇造气流程 经加压脱硫来的天然气和蒸汽混合分别送进各自的混合气 预热器预热后进入箱式一段转化炉和换热式转化炉进行转 化反应,反应后的气体进入二段炉。空分来的氧气经预热后达到一定温度进入二段炉,氧与转化气中的氢燃烧释放热量在二段炉内继续进行甲烷转化。出二段炉的工艺气体进入换热式转化炉的管间,作为热源供换热式转化炉转化管内天然.气的转化,然后管间的二段转化气离开换热式转化炉进入换转炉的混合气预热器,预热进换转炉的混合气,换热后的二段转化气经过废热锅炉进一步回收热量产生蒸汽,气体降至一定温度后根据甲醇合成气体成分情况通过中变近路阀调 整入中温变换炉的气量进行一氧化碳的变换,以便调整气体成分。中温变换炉出来的气体和中变近路转化气进入甲化第二换热器,预热甲醇合成来的弛放气,换热后的中温变换气或转化气进入中变废锅,气体降至一定温度后根据中变气体的成分通过低变近路阀调整入低温变换炉的气量,进一步调整气体成分,低变炉或低变近路来的气体经低变废锅回收部

磺化反应

第3章磺化反应 §3-1磺化反应的基本原理 一、磺化反应的作用 1.表面活性 2.水溶性和酸性 3.分离异构体:二甲苯 4.阻塞占位 二、磺化反应机理 1.芳烃的磺化机理——亲电取代反应 *芳基磺酸易水解,异构化: ArSO3H + H2O = ArH + H2SO4 2.烯烃的磺化机理——亲电加成反应*混合物 3.芳烃的磺化机理——自由基链式反应*氯磺化和氧磺化

三、影响磺化反应的主要因素 1.被磺化物的性质 (1)饱和烷烃较难磺化,芳烃较易磺化 (2)芳烃取代基:电子效应:苯>氯苯>溴苯>对硝基苯甲醚>对硝基甲苯>硝基苯 空间效应:邻二甲苯>甲苯>乙苯>异丙苯>叔丁苯 2.反应温度 (1)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T↑—r↑—t↓(低温长时) (2)对磺酸基引入位置的影响 甲苯:低温——对位,邻位;升高温度——间位产物增多 萘:低温——α位;高温——β位 (动力学-热力学:水解-再磺化-异构化) (3)对多磺化的影响 T↑——利于多磺化 3.磺化催化剂和磺化助剂 (1)促使反应易于进行 ——吡啶,邻氯苯甲醛 (2)改变磺酸基引入位置 (3)抑止副反应 HAc、Na2SO4——抑止砜的生成 硼酸(与羟基形成硼酸酯)——阻止氧化反应 §3-2常用磺化剂及其磺化方法 一、硫酸:稀硫酸、浓硫酸,发烟硫酸

1.使用高浓度过量的酸 ∴ C ↑则X↓ 2.脱水 物理脱水法:(1)共沸(2)高温β-萘磺酸:160℃,过量40% 化学脱水法:BF3, SOCl2: H2O+ SOCl2→2HCl ↑+ SO2↑ 3.硫酸的浓度与其它物理性质的关系(熔点,密度,比热,溶解度,电阻) 20~25%,60~65% 4.操作方法:向被磺化物仲缓慢加入磺化剂 优点:平稳,易于传质、传热,副反应少 缺点:残渣,后处理困难 二、三氧化硫 ——优点:不生成水,反应速度快,活性高,理论量即可完成反应 缺点:物料粘度高,传质困难,副反应多 1.SO3在室温下易聚合 ——γ型加稳定剂:0.1%硼酐,二苯砜,(CH3)2SO4 2.SO3具有强氧化性 ——控制温度,加入稀释剂SO3(气):N2, SO2; SO3(液): SO2(液),CCl4 (防止爆炸-强放热) 三、氯磺酸ClSO3H (SO3·HCl ) 活性强,价格高,HCl腐蚀:制备芳磺酸或磺酰氯,N-磺化(甜蜜素) (1)分批加料:将有机物加入氯磺酸中(减少砜的生成) (2)稀释剂:二氯苯,四氯乙烷,硝基苯 四、氯磺化和氧磺化 氯磺化:Cl2+SO2 氧磺化: O2+S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