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设备知识点一

影像设备知识点一
影像设备知识点一

诊断用x线机的架构框图

固定阳极x线管

X线管{

X线管装置{旋转阳极x线管

防电击、防散射管套及温度限制器

高压变压器

X线管灯丝变压器

高压硅堆

主机高压发生装置高压交换闸

高压电缆

充放电高压发生装置:电容、电阻等

电源开关

电源电压调节器及电压表

管电压调节器及管电压表

控制装置管电流调节器及管电流表8

曝光控制及指示器

容量保护装置及指示器

透视放射量限制器

荧光屏式诊视床

X-TV式诊视床

诊视床遥控床

特殊诊视床{

摇篮床

普通摄影床

间接摄影床

外围设备机械装置摄影床体层摄影床

特殊摄影床

立柱式支持装置

支持装置悬吊式支持装置

C行臂式支持装置

X线电影机

XˉTV

影像装置点片照相机

X录像机

荧光屏、IP、FPD

激光照相机、X线胶片自动洗片机

配套装置立体观片灯、各种专用滤线器、

固定器、压迫器、高压注射器

固定阳极X线球管的结构。

固定阳极X线管是X线管中最简单的一种. 由阴极、固定阳极、真空玻璃管、管套构成。

一、阳极主要作用是阻挡高速电子产生X线,同时将曝光产生的热量传导出去以及吸收二次电子和散射线.

阳极的结构:

1.阳极头由阳极体和靶面组成.采用钨靶面和无氧铜的阳极体直接焊接以利于散热, 只有1%的能量转化成X线能.

2.阳极帽由含钨粉的无氧铜制成,固定于阳极头上.在阴极和X线出口方向分别有圆口,作为电子和X线的通道.

3.玻璃圈由膨胀合金圈和玻璃喇叭封焊而成.作用是匹配阳极与玻壳的热膨胀系数

4.阳极柄由无氧铜制成,于阳极头相连,外部浸于变压器油之中,而传导热.

二、阴极的作用是发射电子,并使其聚焦,从而使阳极靶面上形成有形状的电子流.结构包括:

1.灯丝由绕成小螺丝状的钨丝制成.

灯丝加热与灯丝寿命关系:灯丝电流比额定增加5%,灯丝寿命将缩短一半.所以只能通过缩短加热时间来延长寿命.

2.聚焦罩阴极头又称聚焦罩. 作用是对灯丝发射电子进行聚焦.同时可吸收二次电子,保护灯丝和玻璃壳.为使阴极电子成束行飞向阳极,聚焦罩一般呈圆弧直槽或阶梯直槽.

3.阴极套

4.玻璃芯柱

三、玻璃壳用于固定支撑阴,阳两极并保持管内真空,通常用高熔点,绝缘系数大,膨胀系数小的钼组硬质玻璃制成.在玻璃壳和阳极,阴极体间镶有合金作为过渡体.

四、管套是X线管的一种特殊容器,现代X线管套均为防电击,防散射,油浸式.

整个管套内部充满变压器油,作为绝缘和冷却。

旋转阳极X线管的的结构。

1、较好的解决了提高功率和缩小焦点的矛盾.

2高速电子轰击阳极产生的热量被均匀分配到旋转圆环面上,提高X线功率.

3、旋转阳极X线管的最大优点是瞬时负载功率大,焦点小.功率多为20-50KW,高者为150KW,焦点多在1-2mm,微焦点在0.05-0.3mm。旋转阳极X线管也由阳极,阴极和玻璃壳三部分组成.阳极结构和固定阳极X线管明显不同.由靶面、转子、转轴和轴承等组成。

靶盘和靶面

靶盘为直径70-150mm的单凸状圆盘,中心固定于转轴,转轴另一端与转子相连.

靶面现在均采用铼钨合金做靶面,钼或石墨做靶基,制成复合靶.靶角在6°~17.5°,这种结构的靶面热容量大,可达到50KW,焦点在1*1mm.

转子(rotor)

由无氧铜制成,位于X线管玻璃壳内,而定子(stator )线圈位于玻璃壳外部.转速最高可达8500r/min(f=50HZ).

转速越高,单位时间承受高速电子轰击的靶盘面积就越大,X线的功率就越大.

转子的制动使转子迅速越过临界转速(5000-7000),提高X线管的寿命.

轴承及其润滑轴承由耐热合金钢制成,润滑剂采用固体润滑剂二硫化钼、银、铅等。

X线管的焦点

在X 线成像系统中,对X线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就是X线焦点.

---实际焦点灯丝发射的电子经聚焦后,直接在靶面上瞬间的轰击面积称为实际焦点.目前诊断用X线管灯丝均绕成螺丝状,聚焦后在靶面成细长方形,故称线焦点.

实际焦点的大小取决与聚焦罩的形状,深度和宽度.实际焦点越大,X线管的容量就越大. 曝光时间

就可以减少.实际焦点的密度分布因电场而不同,多呈单峰,双峰,多峰.

---有效焦点实际焦点在X线照射方向的投影称为有效焦点.如果垂直于X线管长轴方向,则称为标称焦点.标称焦点是X线特征参数中标注的焦点值.标称值是一无量纲的值.

有效焦点与实际焦点的关系:有效焦点=实际焦点* sinθ

在有效焦点一定的条件下,

---有效焦点与成像质量有效焦点的尺寸越小,图像清晰度就越高.

所以要减小实际焦点,但是X线的功率会随之降低,需要增加曝光时间,反而会引起运动伪影,降低清晰度.所以固定阳极上使用双焦点来折中这种矛盾.

---焦点的方向性越靠近阳极,有效焦点的尺寸越小,越靠近阴极,有效焦点尺寸越大.并且有效焦点的形状会失真.使用中应该使X中心线对准影像中心

---焦点的增涨当管电流增加使电子数量增多,由于电子间的排斥,会使焦点增大.此现象就称为焦点增涨.管电流对它的影响作用大于管电压.

高压发生器

结构:高压变压器

特点:次级输出电压高,30~150KV;最高输出容量可等于设计容量的3~5倍;次级中心点接地构造:初次级之间绝缘,屏蔽接地

铁心为磁通提供通路,多采用硅钢片制成,现代诊断用机多采用C型。

初级绕组电压低,层间绝缘强度要求低瞬间电流大,线径较粗

次级绕组电压高,层间绝缘强度要求高,电流小,线径较细

次级中心接地由于采用两个次级绕组通相串联接地中心电压为零,可以降低次级的绝缘要求。

灯丝变压器

降压变压器,变压比大,提供灯丝加热电压。

初级匝数多,线径细;次级匝数少,线径粗:初次级之间绝缘要求高。

次级绕组与阴极相连,次级电位很高,次级电流很大。

高压交换闸/高压插座

作用:产生直流高压;提供灯丝加热电压;切换管电压与灯比加热电压

变压器油

作用:绝缘、散热

主要特点:绝缘强度高(用击穿电压表示)2、导热系数高3、化学性能稳定4、粘度低5、凝固点低(标号为凝固点温度)6、颜色浅,透明无悬浮物

高压电缆

X线机多用非同轴高压电缆连接高压发生器和X线管

高压整流器

概念:是一种将高压变压器次级输出的交流高压变为脉动直流高压的电子元件。自整流方式、电子管整流、半导体(高压硅堆)整流

电源电路和高压控制电路的结构.

X线曝光过程:

①设定曝光参数(KV、mA、S)

②控制台指令(管电压控制)

③电源供电(高压、加热,其他)

④X线管预热(加热,阳极启动)

⑤曝光(阳极延时,限时,保护)

⑥曝光结束(阳极制动)

X射线机的主机系统的10 大电路:

1: 电源电路

2: 高压初级电路

3:高压次级电路

4:管电流测量电路

5: X线管灯丝加热电路

6:延时电路

7:限时电路

8:旋转阳极启动电路

9:X射线管安全保护电路

10:控制电路

一、电源电路

分类:简单的电源电路(适用中小X线机)

自动电源电压调整电路(适用大型X线机)

X线机总电源,电流较大,线径较粗

主要元件:

1、电源接触器

2、电源保险丝

3、自耦变压器

4、电源电压补偿调节装置

5、指示仪表

二、高压发生电路

高压初级电路1、管电压调节电路→控制X线的质2、管电压控制电路→控制X线的产生与截止3、管电压预示与补偿电路→使KV值更准确、稳定

高压次级电路:管电流测量电路

高压整流电路1、单相全波整流2、三相全波整流3、倍压整流

三、高压次级电路

(1)单相全波整流次级电路通过四个高压硅堆构成整流桥,使得整个周期均有X线得产生。

(2)三相全波整流次级电路通过三相电源的周期性供电,保证X线管两端再电压脉动率很低的情况下持续产生X线

(3)倍压整流次级电路通过在正负周期均对电容器充电,达到电压加倍整流。

四、X线管灯丝加热电路

一)、电路基本组成

1.稳压电源;

2.可连续调节的电阻器供透视管电流调节;

3.摄影管电流调节电阻;

4.空间电荷补偿器;

二)、调节过程

灯丝加热电压↑→灯丝温度↑→热电子数量↑→管电流↑→单位时间X线量↑

稳压器→稳定管电流

空间电荷补偿使X线的质和量能分开调节

曝光时间<0.5s时,普通mA表由于惯性的作用不能正确显示管电流

mAs表指示值与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成正比

二》控制电路

1、限时电路

2、自动曝光控制电路

3、旋转阳极启动、延时与保护电路

4、X线管安全保护电路

1)、限时电路

①控制X线曝光时间的长短,控制照射量。

②电子限时电路利用电容器和电阻的RC充放电过程。充电的快慢与RC乘积有关。

③晶闸管限时电路通过触发脉冲型号调节曝光。曝光时间取决与电阻群Rx。

2)、自动曝光控制电路

自动曝光控时是实现二钮制控制的重要电路,根据需要选择KV值,mAs由自动曝光限时器与自动降落负载来决定(最大限度利用X线管功率)

——光电管自动曝光控时电路

光电效应(光电倍增管、电容器、密度调节)

——电离室自动曝光控时电路

电离效应(电离室、多视野)

3)、旋转阳极启动、延时与保护电路

旋转阳极的启动(高压快速起动,低压维持运转,启动时间2秒以内)

旋转阳极的延时保护电路从阳极开始旋转到曝光这段时间的控制。

4)、X线管安全保护电路

保证X线管安全、延长X管寿命

①X线管容量保护电路(KV 、MA、S)

②过电压保护电路

③过电流保护电路

④冷高压保护电路

降落负载式瞬时负载保护电路

中高频X线机的结构特点

采用直流逆变技术使高压发生器的工作电源频率提高到中频(400Hz~20KHz)或高频(20Hz~100KHz).

主要优点:

1)病人的皮肤剂量低←高压输出波纹系数小,单色性好

2)成像质量高←物质对单能X线的吸收遵守指数规律

3)输出剂量大←mAS相同时,工频机的X线输出量为中、高频机的60%

4)实时控制←KV/mA检测信号→直流逆变器输出脉冲的频率/宽度→KV/mA,控制精确、重复性好

5)高压发生器体积小、重量轻←NS=E/4.44fB

6)可实现超短时曝光←高压波形上升沿越陡,有效最短曝光时间越短(1ms)

7)便于智能化←计算机控制管理→调节、控制、数据处理自动化

1>直流逆变电源(中、高频电源)

?直流电源:蓄电池、单相整流、三相整流

?直流逆变:将直流电压变换为中、高频交流电

单端逆变、半桥逆变、桥式逆变(电子开关、负载阻抗和触发电路)

?逆变控制

X线电视系统的结构。

1)高亮度2)X射线辐射剂量低3)提高影像清晰度4)便于实时观察诊断5)便于传递、存储和图像的信息处理6)便于实现遥控、遥测,是观察者完全避免X射线辐射7)便于动态记录和观察

一、构成

X-TV由X线影像增强器(image intensifier,I.I)和X线闭路电视两部分组成。X-TV只是X线机的一个成像部件,其工作受X线机的控制。X-TV透视式X线机的构成如图10-1所示。

1.I.I 它是将X线影像转换为荧光影像的器件,主要由X线影像增强管(简称为增强管),输出屏物镜和小高压电源等构成。

2.摄像机头摄像机头简称为摄像头,是将荧光影像转换为视频电信号的装置,由光学镜头、电

视摄像管和摄像电路等构成。

3.电视控制器它对电视图像信号进行控制、处理。它由视频信号处理、同步机、电源等构成。

4.监视器它是影像显示器件。其主要作用是进行电光变换。其实质是电视信号接收机,它由显像管、视频放大器、偏转电路等构成。

5.自动亮度控制装置它是使监视器图像亮度稳定的自动控制装置。通过它可调整X线的质或量,以保证对病人不同部位透视时,监视器图像亮度稳定、最佳。

X-TV 工作中,几个转换和传输过程:

1:X线图像→可见光影像2:可见光影像→(经光学系统)可见光影像

3:可见光影像→电信号4:电信号→电视图像

影像增强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决定X-TV的性能

组成:增强管、壳体、电源

增强管

输入窗:X线入射窗口

闪烁晶体:将X线转换成荧光(碘化铯)

光电阴极:产生光电子

电极:加速、聚焦

输出荧光屏:电子图像转换成荧光图像

输出窗:影像输出

管壳:高真空环境,金属管壳。

增强管工作原理

1:X线—人体-- 输入屏–荧光影像-

2:光电阴极—产生不同数量的光电子

3:光电子—阳极—聚焦电极—输出屏—缩小增强的光电子—荧光影像

I.I的亮度增益

1:面积缩小增益

2:能量增益

I.I的亮度增益=面积缩小增益X 能量增益

使用注意事项

?避免强光照射输入屏

?避免强X线及强光照射输出屏

?远离磁场

胃肠X线机

透视荧光屏式透视:隔室透视,荧光屏朝向暗室。

X-TV透视:由I.I和闭路电视系统组成。明室操作。

点片摄影用于实时抓拍病灶。是透视的记录手段。

诊视床

?一般诊视床1,由床体、点片架和点片装置组成;2、具备床身立卧(90°-- -30°);床体移动;3、点片装置的移动。

?双支点滑块式诊视床

?遥控床床下X线管式-暗盒式;点片架床上X线管式-无暗盒式点片架

?摇篮床-可以实现床身在垂直、水平、负角度的回转。

-病人固定不动,自动化程度高

摄影X线机

普通摄影装置一般摄影(四肢)滤线器摄影(头、体部)

特殊摄影装置(乳腺、口腔)

X线管头支持装置

立柱式(天地轨、双地轨);天轨悬吊式;C形臂

滤线器

●X线管产生的原发X线,穿过人体组织后,部份X线能量被衰减,并改变方向,向四周散射,称作

散射线,或二次射线。仍然能使胶片感光,在交胶片产生灰雾,影响照片质量。管电压越高二次射

线越多,对影像的影响就越大,这就需要消除。滤线器就是专门为此设计。

●滤线栅:由许多极薄的铅皮和纸条间隔排列,粘合挤压而成的平板。

①平行滤线器:铅条、纸条是平行排列。

②聚焦式滤线器:中心线两侧的铅条分别向中心倾斜一定的角度,将铅皮斜面延长会聚成一条线,该线的中点叫滤线栅的焦点。焦点与滤线栅中心垂直距离叫焦距

●滤线器:技术参数焦距f-滤线器的方向性;栅比R-吸收散射线;栅密度

固定滤线器、活动滤线器(电动式、弹簧减幅振动式)

特殊摄影装置

胸片架-要求长焦距,高栅比的滤线器

直线体层摄影装置-X线源与胶片的相对运动,得到体层图像。

心血管造影X线机:用于心脏和血管的造影检查。

要求:注药速度快;容量大,输出平稳;曝光时间短,曝光间隔时间短(快速摄影)

外围设备:高压注射器;导管床;影像记录装置(电影摄像机、电视摄像机)

X线设备机房的要求

1、电源电压、频率、内阻(功率)符合机器要求,波动小

2、温度18~22℃;

3、湿度40~60%;

4、防尘

5、X线屏蔽

6、空间较大

成像辅助装置

1、高压注射器

2、影像阅读器

3、自动洗片机:

处理速度:3min\90s\45s

冲洗容量:小型(60张/小时)、中型(130张/小时)、大型(300 张/小时)、超大型(500张/小时)

冲洗结构:压力室式和U型槽式

基本结构:自动输送系统(控制洗片速度、顺序、各程序的运行时间);温度控制系统(保证显影、定影、

干燥的温度在预定的数值。);化学药液贮存系统(显影槽;定影槽;水洗槽);补给系统(补充方式长度补充:以胶片的长度来控制药液的量目前最常用面积补充:以胶片的面积来控制药液的量;密度补充:以胶片的密度来控制药液的量最科学的一种方式);循环系统(作用:保障显、定影液均匀及温度的一致性,过滤反应颗粒及杂质水洗循环:洗去照片残留的硫代硫酸盐);干燥系统;控制系统

4、照相机阴极射线管型(CRT)多幅照相机

激光相机:干式激光相机;湿式激光相机5、其他装置

阴极射线管型多幅照相机(CRT)特点:同一张胶片上采集多张影像图片

数字X线设备

定义:数字X线设备是把X线透射图像数字化并进行图像处理,再转换成模拟图像显示的一种X线设备。而传统X线成像方式采用的是模拟技术,X线影像一旦产生,图像质量就不能进一步改善。

模拟与数字

数字X线成像是借助计算机技术将普通连续的、非量化的模拟图像信息进行离散、量化,转换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数字信号(A/D转换),经计算机进行一系列处理后再转换成模拟信号(D/A转换),最后由显示器或激光打印机将图像显示出来。

传统的X线荧光屏影像、普通的X线照片以及I·I-TV影像,他们的密度(或亮度)是空间位置的连续函数,影像中的点和点是连续的,中间没有间隔,密度(或亮度)随着坐标点的变化而变化。我们称这种影像为模拟影像。

数字X线成像设备的分类:按成像原理分为:

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

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

数字X线成像的优点:对比度分辨率高;辐射剂量小;图像的后处理功能强;大容量光盘存储数字影像;实现X线摄影信息的数字化存储、调阅及传输。

数字X线成像的缺点:空间分辨力差(约为2 ~4LP/mm)不如屏-片系统的高(理论值为5~7LP/mm)计算机X线摄影装置CR概念

是使用可记录并由激光读出X线影像信息的成像板(IP)作为载体,经X线曝光及信息读出处理,形成数字式平片影像.

CR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CR系统的工作原理:入射到IP的X线量

子被IP的成像层内的荧光颗粒吸收,释

放出电子,其中一部分电子散布在成像

层内呈半稳定状态,形成潜影(信息采集);

当用激光照射已形成的潜影时,半稳定状态

的电子释放出光量子,发生PSL现象,光

量子随即由光电培增管检测到,并转化为

电信号,这些代表模拟信息的电信号再经ADC转换为数字信号(信息读出);然后数字信号被送到存储元件中作进一步处理(信息的处理)与显示(记录)。

影像板(IP)基本结构、特性

●表面保护层:其作用是防止荧光层(PSL物质层)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损伤。它不随温度、湿度的变

化而发生变化,并在非常薄的条件下能弯曲,耐磨损、透光率高。

●光激励发光(PSL)荧光层:将PSL荧光物质混于多聚体溶液中,涂在基板上干燥而成。某些物质

在第一次受到光(一次激发光)照射时,能将一次激发光所携带的信息存储(记录)下来,当再次受到光(二次激发光)照射时,能发出与与一次激发光所携带信息相关的荧光,这种现象被称为PSL 现象(光致发光现象),这种物质就称为光激励发光物质。

●基板:基板的作用是保护PSL物质层免外力的损伤,要求有一定的柔软性及机械强度。

●背面保护层:其作用是防止成像板的摩擦损伤。

PSL物质的工作原理:入射到IP板的X线量子被成像层的荧光体吸收,释放出电子,其中部分电子散布在荧光体内呈半稳定状态,形成潜影。当用激光逐行扫描照射已形成的潜影时,激光能量使半稳定的电子转换为光量子(可见蓝光)。光量子由光电倍增管检测到后,被转换为电信号,再经(A/D)转换为数字信号。

CR优缺点

优点:

1、IP代替胶片可重复使用,可与原有的X线摄影设备匹配工作;

2、具有多种处理技术;

3、高灵敏度;

4、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力,可达3.6LP/mm

5、具有很高的线性度;

6、大的动态范围,系统能同时检测到极强和极弱的信号;

7、高度的识别性

8、IP获取的信息基础上自动调节PSL和放大增益,可在允许的范围内获取稳定的、最适宜的影像光学密度;9、可进行数字化管理。

缺点:1、时间分辨力较差,不能满足动态器官和结构的显示;

2、空间分辨力不如常规的屏-片系统。

数字X线摄影装置

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是指计算机控制下,采用一维或二维的X线探测器(detector)直接把X线影像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的技术。

DR系统的组成:X线探测器:是将X线信息转化为电信号的器件;图像处理器:对图像进行各种后处理;显示器:用于摄影图像的重现、软阅读

DR的优点:辐射剂量低;空间分辨力高;时间分辨力高;工作效率高;更高的动态范围,DQE和MTF性能好;DR后处理功能强大;

DR的缺点:系统的兼容性较CR差,价格较高。

DR分类是指计算机控制下,采用一维或二维的X线探测器(detector)直接把X线影像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的技术。非晶硒平板探测器型;非晶硅平板探测器型;多丝正比室扫描型;CCD摄像机型非晶硒平板探测器

结构:主要由导电层、电介层、Se层、顶层电极、集电矩阵层、玻璃衬底、保护层以及高压电源和输入输出电路构成。

一、组成结构:

1.X线转换单元:应用a-Se(非结晶硒)为光电材料将X线转换为电信号。

2.探测元阵列单元

用TFT(thin film transistor)技术在一玻璃基层上组装数十万个探测元阵列,每个探测元包括一个电容和一个TFT,并且对应图像的一个像素。

3.高速信号处理单元

该单元产生地址信号并随后激活探测元阵列单元中的TFT,作为对这些地址信号的响应而读出的电子信号被放大后送到ADC。

4.数字影像传输单元"对数字信号的固有特性进行补偿,将其送往主计算机。

二、工作原理

集电矩阵由按阵元方式排列的TFT组成。a-Se涂覆在集电矩阵上。当X线照射a-Se时,由于光电导性产生一定比例的电子-空穴对(光电转换)。在顶层电极和集电矩阵间的外加高压电场作用下,电子和空穴以电流的形式沿电场移动,导致TFT的极间电容将电荷无丢失的聚集起来,电荷量与入射X光子成正比。这样TFT成为一个采集图像的最小单元(像素)。

非晶硒FPD(直接型)成像小结:

①是直接将X光子通过电子转换为数字化信号。

②X线透过人体作用于Se层时,由于X线的强弱不同,Se层光电导体吸收X线能量后产生的电子-空穴对的多少也不同。

③在集电矩阵中电容存储的电荷与X线强度成正比。

④通过读取矩阵电容单元的电荷得到与X线强弱变化成正比的电信号。

⑤经A/D转换变成数字信号,最后由计算机处理,重建为数字图像信号。

非晶硅平板探测器(间接型)

结构:由CsI闪烁体层、a-Si光电二极管阵列、行驱动电路以及图像信号读取电路四部分组成工作原理:当X线入射到碘化色晶体层时被转换成可见光,再由光电二极管矩阵转换成电信号,在光电二极管自身的电容上形成存储电荷,每个像素的存储电荷量与入射的X线强度成正比。在控制电路作用下,扫描读出各个像素的存储电荷,经A/D转换后输出数字信号,传送给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建立图像。

全球用量最大、最受用户认可的TRIXELL 4600平板探测器

非晶硅+碘化铯闪烁体(光纤式信号传导:避免信号损失避免晶体间信号干扰);最大的成像面积:17 x 17 in;最高分辨率的象素:143 um;最大的矩阵:3000 x 3000;最高的空间分辨率:3.5 lp/mm;最大的动态范围:14 bit(有利于肺部液态囊肿的检查,更加均匀的灰阶度);自然冷却,无需外加水冷设备

全新第二代平板探测器

探测器组成:加厚的探测层提升图像质量-550 m比一代平板厚38%.

精细小像素提升分辨率-184m 比一代平板小24%

闪光鬼影消除–彻底消除鬼影残留

更好对比度、更大动态范围(14 bit、2.7lp/mm)

多丝正比室扫描型DR

结构:主要由高压电源、水平狭缝、多丝正比室、机械扫描系统、数据采集、计算机控制及图像处理系统组成。

多丝正比室:是一种气体探测器。是一个矩形密闭的腔体,由许多单元组成一行的阵列,每个单元组成一个像素,大小为0.5mm*0.5mm。腔体内充填惰性气体,并设有漂移电极、阴极和阳极。阳极为水平排列的数百条金属丝,其方向指向X线管的焦点。

扫描投影DR的工作原理:X线管辐射的锥形X线束经水平狭缝准直后形成平面扇形X线束。X

线通过病人射入水平放置的多丝正比室窗口,在被探测器接收后,机械扫描装置使X 线管头、水平狭缝及探测器沿垂直方向做均匀的同步平移扫描,到达新位置后再做水平照射投影;如此重复进行,就完成一幅图像的采集。 CCD 摄像机型DR

结构:主要由荧光板、反光板、CCD 摄像机、计算机控制及处理系统等构成

工作原理:X 线透过人体被检部位后,经滤线栅滤除散射线到达荧光板,由荧光板将X 线图像转换成荧光图像,荧光经过一组透镜反射,进入CCD 摄像机光敏区,由CCD 摄像机将荧光图像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送图像处理器进行图像后处理、存储、由显示器显示或激光相机打印。

技术指标:CCD 摄像机的像素数一般可达400万像素以上,空间分辨力可达到2.8Lp/mm ,图像密度分辨力为16 bit ,图像重建时间为7~8秒。CCD 摄像机型DR 系统造价低,成像质量佳,消耗材料少,易于安装维护,一台多功能DR 设备可满足全身各部位投照要求。 DDR 与CR 的比较

采集和转换方式:CR 用IP ,间接转换;DR 用平板探测器,直接转换

图像清晰度:DR >CR

动态范围:DR 和CR 的动态范围均可达1:104

噪声:DR <CR ,DR 的S/N 高于CR

曝光剂量:DR

工作效率:DR 高于CR

系统兼容性:CR 能与原有X 线摄影机配套工作,DR 则不能

动态图像:目前DR 平板探测器已能输出动态图像,用于透视采集, CR 不能透视采集 DR

与 CR

典型参数对比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装置

DSA 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医学影像学新技术,是计算机与常规X 线血管造影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检查方法。

数字减影成像原理:采集人体同一部位造影前后的数字图像,即注射造影剂未到达该部位之前的数字化图像和造影剂到达该部位最高浓度时的数字化图像,由计算机作减影技术处理,从而获得不同数值的差值信号,其结果是减去不含造影剂的软组织、骨骼影像只保留充盈造影剂的心、血管图像。

DSA 处理流程:对数变换的目的是使数字图像的灰度与人体组织对X 线的衰减系数成比例 DSA 系统的基本结构

DR CR

图像质量 的差异 空间分辨率 3K×3K ,900万像素, 3.6LP/mm 2K×2K ,400万像素, 2.5LP/mm 信噪比的差异 1LP/mm DQE 55% 1LP/mm DQE 13% 图像深度层次 14bit ——DR 是CR 的4倍 12bit 操作流程 可实时获取图像并进行诊断 与传统摄影无差异 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耗材 无耗材 IP 板

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

成像方式;投照X线的稳定性;曝光与图像采集的匹配同步;噪声;设备性伪影。

DSA对X线机的要求

主机大功率:要求X线机的功率在80KW或以上;

千伏波形平稳:高压发生器输出的高压要平稳;

脉冲控制:有栅控X线管方式和低压控制方式

对X线管的要求:大容量及阳极热容量高的X线球管

X线管的散热:使用散热效果好的金属陶瓷管壳

三焦点:采用三焦点,以适应不同的照射方式和照射部位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设备

CT成像的原理

计算机断层摄影(CT):是经过准值器高度准值后的X线束绕人体某一部位作旋转扫描,透过该层面的X线由探测器检测,并经过光电转换器转换成电流信号,再经过A/D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计算机高速运算出该层面上各个基本成像单位(体素)的CT值,组成数字矩阵(矩阵图像),再由D/A转换器将其转换为黑白灰度不等的图像。

CT图像形成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体素与象素的概念

扫描层面内人体每一个基本的容积单位叫体素。把每个体素的X线衰减值按其空间位置关系排列成平面的数字矩阵,该矩阵中的每一个基本单元即为

象素,相当于图像中的一个“点”。

以X线管和探测器的运行方式将CT划分

为五代

(一)第一代CT(平移+旋转)

X线管与探测器连成一体,X线管产生的射线束和对应的探测器环绕人体的中心作同步直线平移+旋转扫描运动。扫描方式:平移-旋转;探测器数目:1个;射线束:单笔

旋转角:1度扫描时间:3~5分钟

(二)第二代CT(平移+旋转)

第二代CT在第一代的基础上增加了探测器的数目,改单笔射线束为多笔或扇形束,旋转角度由1o增加到3~30o。

(三)第三代CT(旋转+旋转)

X线管和探测器作为整体围绕人体作旋转运动,这一代CT包括单层螺旋CT和多层螺旋CT。

探测器数目:128~511个;射线束:扇形;扇角:21~35度;扫描时间:1~5秒(四)第四代CT(旋转+静止)

X线管围绕人体旋转,而探测器静止。探测器数目:242~72000个;X线束:广角扇形束

扇角:8~120度;扫描时间:2秒

此形CT的缺点: 1 散射线多(扇角大所致)2 探测器利用率低,成本高

(五)第五代CT(静止+静止)

此型CT取消了X线管和探测器的机械运动。只有电子束围绕人体旋转并产生旋转的X线束。

探测器:864个(两排);X线束:倒置锥形;扫描时间:0.03~0.1秒

二.CT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硬件的发展趋势

1 提高扫描的速度

a 减少了运动的伪影,提高了图像的质量

b 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c 减少了造影剂的用量,减轻了病人的负担

2 提高图像质量

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

a X 线源的性质, 探测器的性能(气体或固体)

b 扫描的速度,数据采集的数目

c 图像重建所用的方法(算法)

d 数据表达与显示方法

以上影响因素,只要扬长避短就能够达到提高图像质量的目的。

3 简化操作;

4 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增大其存储容量,从而使扫描、重建、处理的时间缩短。

5 缩小体积;

6 降低辐射剂量。使用高转换率的稀土陶瓷探测器是降低辐射剂量的关键。

(二)CT 功能的发展趋势

1. CT 血管成像(CTA )

CTA 是血管造影技术与CT 快速扫描相结合的一种技术,是以静脉注射造影剂后,采用连续薄层扫描获得的图像,并应用计算机三维重建而显示血管结构的影像技术。

2. CT 三维图像重建

采用薄层连续或重叠CT 扫描并借助于计算机后处理而获得三维立体图像。

3. CT 引导介入

由CT 扫描图像实施引导穿刺针到达病变位置,从而达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4. CT 仿真内镜

利用计算机软件功能将螺旋扫描(容积)获得的图像进行三维处理,重建空腔器官内表面的立体图像,再用电影显示功能依次回放,从而获得访真内镜的效果。

5. CT 在放疗中的运用

利用CT 图像确定肿瘤的位置、范围、密度,以便确定肿瘤照射的位置、范围、剂量。

6. 骨含钙量的测定

利用特定的软件测量骨组织中的含钙量,从而达到诊断骨质疏松等疾病的目的。

7. 器官或组织功能成像

利用对器官或组织的动态增强扫描,以了解器官或组织的血液灌注情况,从而了解器官或组织的功能。

第二节 CT 扫描成像系统

CT 扫描成像系统的基本结构:

1.数据采集系统:X 线发生装置、准直器、滤过器、探测器、数据处理装置、扫描架和扫描床等,

2.计算机和图像重建系统:图像重建单元、磁盘机、数模(D/A )转换器,

3. 图像显示和存储系统:图像显示,图像存储。

4. 中央系统控制器

CT 用X 线管与普通X 线管的结构基本一致,但由于CT 扫描所用的管电压均在120KV 以上,曝光量大,因此,要求CT 用X 线管必须是:

更高真空度确保X 线输 出更加稳定更长灯丝新型循环冷却油 高效冷却更高绝缘 可靠的镀金头 确保mA 稳新型隔离防弧

a 功率大:可以通过增大旋转阳极靶面、提高旋转阳极转速而获得;

b 热容量高:使用耐热性能好的铼钨合金材料制造阳极,以提高热容量。

c 散热能力强:使用石墨、液态金属等来提高散热能力。

热容量是判定X线管优劣的重要指标。

一.数据采集系统——准直器

准直器是由一种辐射衰减物质制成,以限制到达探测器组件的射线宽度。

准直器分两种:1. 前准直器:通过控制X线束的宽度从而控制扫描层厚度或扫描的覆盖范围。

2. 后准直器:吸收进入探测器前的散射线。

二.数据采集系统——滤过器(补偿器)

滤过器:由原子序数相对较低的金属物质构成,如铝、铜等金属。

作用:1.吸收低能X线,有利于病人的防护和图像的质量;2. 调节X线量的分布。

三、数据采集系统——探测器

探测器:是一种将射线能量转换为可供记录的电信号的装置;它接收到辐射的能量,然后产生与辐射强度成正比的电信号。

探测器由性能相同的许多探测器单元构成的探测器阵列。

(一).探测器的特性

1. 效率:指探测器从穿过病人的射线束中吸收能量的百分率。

影响探测器效率的因素:几何效率和吸收效率。

a. 几何效率=探测器有效宽度/(有效宽度+无效空间)

b. 吸收效率:辐射进入探测器而被吸收的百分率。

c. 总效率:几何效率与吸收效率的积。

总效率越高,获得相同质量的CT图像时病人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越少。

2. 稳定性:指从某一瞬时到另一个瞬时探测器的一致性和还原性。(纵向上)

3. 响应时间:指探测器接收X线照射到输出一个信号所需的时间。

余辉:是一个读数对另一个读数存储的影响。

4. 准确性:指探测器能真实反映X线束衰减变化的程度。

线性:探测器入射的X线强度与探测器的输出信号成正比关系。

5. 一致性:探测器各个单元接受相同的X线强度,输出的信号也要相同。(横向上)

(二)探测器的类型

1、气体探测器

原理:利用X线能使气体产生电离的特性,通过测量电离电流的大小从而测量X线的量(强度)。一般使用的是惰性气体。

特点:效率低,但总检测效率与固体探测器大致接近,并由于气体探测器的各个电离室相互连通,处于同一气压、密度、纯度、温度条件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优点①稳定性好;②一致性好;③响应时间短;④没有余辉;⑤价格便宜。

缺点:①需要恒温来保证气压的稳定;②检测效率相对较低;③需要高mAs来获得足够强的信号。

2、固体探测器

1). 闪烁探测器

原理:利用X线能使某些晶体物质产生荧光的特性,通过测量光电转换的电流大小,从而检测X线的量(强度)。

特点:效率高,灵敏度高;既能探测带电粒子和中性粒子,又能探测到粒子的强度和能量,鉴别它们的性质。但易受外界环境(如强光、潮湿、电场、磁场)的影响。

优点:①体积小,可提高空间分辨率;②几何效率较高;③所用X线剂量相对较低。

缺点:①余辉较大;②易受温度影响;③一致性相对气体探测器较差。

2). 稀土陶瓷探测器

它用掺杂稀土金属的透明光学陶瓷来代替传统的闪烁晶体,与光电二极管组合构成。

特点:①X线的利用率高,可达99%;②光电转换率高;③与光电二极管的响应范围匹配最好;

④余辉更小;⑤稳定性更高;⑥容易进行较小的分割,制成密集探测器阵列。

HiLight 探测器的发光体所发出的可见光波长与光电二极管的匹配最佳,可得到最大的电信号输出量.

参考探测器:是位于X线管出口处,用来测量入射人体前的原始X线强度的变化,以修正探测器的测量结果。

3、两类探测器的特性比较

-影响因素固体气体

-温度影响小大

-噪声影响无有

-饱和现象无有

-散射准直需要不要

-射线利用率高低

多排探测器:采用稀土陶瓷探测器,增加在Z轴方向上的排数所构成的探测器阵列。用于多层螺旋CT (MSCT)。

多排探测器分为对称型和非对称型两类,不同厂家及不同层数的CT所采用多排探测器的类型也不一样。

四、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处理装置

1.构成:前置放大器、对数放大器、积分器、多路转换器、A/D转换器(ADC)、接口电路等。

2.作用:是将来自探测器输出的微弱信号经放大后,再经A/D转换器转变为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字信号,并经接口电路将此数字信号输入计算机处理。

数据处理装置各部分的作用

1.前置放大器:将探测器输出的微弱信号进行放大和阻抗变换,使后面的电路只需工作在一个窄的范围内。

2.对数放大器:使输出的信号与X线强度的对数之间成正比关系。

3.积分器:将每个角度采集的信号积分起来计算光子总和。

4.多路转换器:将各路积分器输出的信号,经多路转换器混合成一路,使用共同的ADC转变为数字信号。

5. A/D转换器:将连续的时域信号(模拟)转变为离散的数字顺序。

ADC常用的有两种:双积分式和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的主要指标

a. 转换速度:采样(转换)频率应大于连续时域信号最高频率。

b. 变换精度和动态范围:用二进制数字的位数来表示。

6.接口电路:将ADC输出的数字信号通过时序控制的方式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图像重建。

五、数据采集系统——扫描机架

扫描机架:由旋转和固定两部分构成。

旋转部分:包括X线管及其冷却系统、准直器及控制系统、滤过器、探测器、数据处理装置、滑环、高压发生器(低压滑环式SCT)等。

固定部分:由旋转支架、旋转控制电机及伺服系统、机架主控电路板组成。

机架孔径:一般为65~75cm。机架倾角:±20 °~ ±30°

六、数据采集系统——扫描床

扫描床由床面和底座构成。

它的运动由两个电机控制:一个是床身升降电机,另一个是床面水平运动电机。

床面的定位精度直接影响到切层的准确性,所以床面的定位精度不大于0.1mm。

医学影像学职业生涯规划范文

医学影像职业生涯规划书 目录 1自我认知 1.1职业生涯规划测评 1.2360 度评估 1.3橱窗分析法 1.4自我认知小结 2职业认知 2.1外部环境分析 2.2目标职业分析 2.3职业素质测评 2.4SWOT 分析 2.5职业认知小结 3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3.1 确定目标和路径·计划 3.2 动态分析调整 3.3职业规划结束语

一、自我认知 1、职业生涯规划测评 我一直在想,人生在世的意义是什么?只要浑浑噩噩地走一遭就可以了吗?这显然是不行。我认为我们在世至少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即使不能,也应该为之而奋斗,而追逐。实现梦想有很多途径,但我认为至少要一个基点,这个基点就是职业。 如果我们想为患者减轻痛苦,我们可以以医生为职业;如果我们富有正义感,想为受害者讨回公道,我们便可以以律师为职业??但关键是我们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梦想、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即使有些人知道自己的梦想,但如果梦想高于自身条件是,不管怎样奋斗都徒劳无功,只能徒添伤心。所以我们需要为自己做一份职业规划书,通过对自己梦想、能力等的分析,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确定好后,我们便要勇往直前。我们要记住,要想实现梦想,就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我写这份职业规划书,就是为了使自己对以后人生的发展道路有一定目的性和明确性。我觉得这非常有意义。

2、360 度评估

3、橱窗分析法: 橱窗1:“公开我”:我的一般学习能力较高,英语能力较高(我的英语学得比较好),空间判断能力一般(我有点喜爱立面几何,并学得不是很好,空间想象能力很一般,解题时常需要借助建立坐标系)形态知觉能力一般。 橱窗2:“隐藏我”:愿意使用工具从事操作性工作;动手能力强,做事手脚灵活,动作协调;不善言辞,不善交际。 橱窗3:“潜在我” : 抽象思维能力强,求知欲强,肯动脑,善思考,不愿动手;喜欢独立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知识渊博,有学识才能. 橱窗4:“背脊我” : 喜欢以各种艺术形式的创作来表现自己的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具有特殊艺术才能和个性;乐于创造新颖的、与众不同的艺术成果,渴望表现自己的个性。 4自我认知小结:由优劣势能力比较知我并不太适合创业,所以我决定舍 弃我的创业梦想。根据职业能力与个人特质知我最适合且最能胜任会计、办公室人员这些工作,也比较适合医学类工作,但并不适合当临床医生(因为临床医生对空间判断能力要求很高,但我所具备的空间判断能力却一般)但我现在所学的专业是影像专业,而我又非常想当医生,所以我想继续学下去,如果经过我的一番努力学习,我的专业知识很差,,我再考虑转专业。(但我相信勤能补拙,通过我的努力学习,我一定会成为一个好的医师的。 二、职业认知 1、外部环境分析 家庭环境分析:1)经济状况:家庭并不富裕,所以他们并不能对我的就业有所帮助,一切要靠我自己 2)家人期望:父母希望我能学有所成,在大城市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每个月工资有4000 元左右就行了 3)对我的影响:父亲送我读书颇不容易,所以我只能将来能找份工资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归纳归纳

第1 页共24 页医学影像学应考笔记 第一章X线成像 一、X线的产生与特性 X线的产生: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靶时产生的。TX线的特性:1穿透性:X线成像基础; 2荧光效应:透视检查基础; 3感光效应:X线射影基础; 4电离效应:放射治疗基础。 X线成像波长为:0.031~0.008nm 二、X线成像的三个基本条件 1 X线的特征荧光及穿透感光

2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异 3显像过程 三、X线图象特点 X线是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一图像组成的,是灰阶图象。 四、X线检查技术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线影像对比的基础。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器官,可以认为的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 产生对比。 五、N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运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使血管清晰的成像技术。 @ 正常X线不能显示:滋养管、骺板

第2章骨与软骨 第一节检查技术 特点:1有良好的自然对比 2骨关节病诊断必不可少 3检查方法发展快 4病变定位准确,定性困难需要结合临床。 一普通X线检查 透视、射片:首选射片,一般不透视。 射片原则:1正、侧位; 2包括周围软组织和邻近关节、相邻锥体;3必要时加射健侧对照。二造影检查

1关节照影、2血管照影 三CT检查(优点) 1发现骨骼肌肉细小的病变; 2限时复杂的骨关节创伤; 3 X线病可疑病变; 4骨膜增生; 5限时破坏区内部及周围结构。 第二节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X线表现:(掌握) 小儿骨的结构:骨干、干骺端、骨骺、骺板。主要特点是骺软骨,且未骨化。成人骨的结构:干骺端与骺结合,骺线消失,分骨干、骨端。

医学影像学重点 自己整理的

5、骨龄:是指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及骨骺和干骺端骨性愈合 的年龄。(对诊断内分泌疾病和一些先天性畸形综合征有一定价值) 6、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见于炎症、 肿瘤、肉芽肿) X线:骨质局限性密度下降,骨小梁消失,骨皮质边缘模糊。 1、骨质疏松:指一定体积单位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 钙盐都减少,但故内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X线:骨质局限性密度下降,骨小梁变细,间隙变宽。 2 骨质软化: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的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 量减少。X线表现为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 7、骨质坏死:是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形成死骨的原因主 要是血液供应中断(多见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也见于骨缺血性坏死和外伤骨折后)。 3、骨膜增生:骨膜反应是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形成骨膜新 生骨。通常有病变存在。X线:骨骼密度上升,骨皮质、小梁增厚。 8、骨膜三角(Codman三角):恶性肿瘤累及骨膜及骨外软组织,刺激骨膜成骨, 肿瘤继而破坏骨膜所形成的骨质,其边缘残存骨质呈三角形高密度病灶,称为骨膜三角。是恶性骨肿瘤的重要征象。 9、 Colles骨折:又称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为桡骨远端2~3㎝以内的横行或粉碎 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移动,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Colles’骨折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答:Colles’骨折为桡骨远端3cm范围内横行或粉碎性骨折,常见于中老年人,跌倒时,前臂旋前,手掌着地,引起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观察患肢呈银叉畸形、刺枪刀样畸形。 X线表现为:桡骨骨折远端向桡侧、背侧移位,掌侧成角,可见骨折线。常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和尺骨茎突骨折。 10、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柔韧性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性 骨折,仅表现为骨小梁和骨皮质的扭曲,看不到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 11、骨“气鼓”(骨囊样结核):骨干结核初期为骨质疏松,继而在骨内形成囊性 破坏,骨皮质变薄,骨干膨胀,故称为骨“气鼓”或骨囊样结核。 12、骺离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骨折时,由于骨骺尚未与干骺端愈合,外力可经过 骺板达干骺端而引起骨骺分离,即骺离骨折。 13、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为肺野。 14、肺纹理:在充满气体的肺野,可见由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为肺纹理。 15、肺门角:肺门上、下部相交形成一钝的夹角,称为肺门角,而相交点称肺门点, 右侧显示较清楚。 16、原发综合征:原发性肺结核(Ⅰ型),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 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少数为成人。X线:典型表现呈“哑铃状”,包括: ①原发浸润灶②淋巴管炎③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 17、肺实变: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 代替,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肺泡性肺气肿、肺出血、肺结核、肺泡癌等。 空洞:是由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形成的。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 1 页共 24 页医学影像学应考笔记 第一章 X线成像 一、X线的产生与特性 X线的产生: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靶时产生的。TX线的特性: 1穿透性:X线成像基础; 2荧光效应:透视检查基础; 3感光效应:X线射影基础; 4电离效应:放射治疗基础。 X线成像波长为:~ 二、X线成像的三个基本条件 1 X线的特征荧光及穿透感光 2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异 3显像过程 三、X线图象特点 X线是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一图像组成的,是灰阶图象。

四、X线检查技术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线影像对比的基础。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器官,可以认为的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 产生对比。 五、N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运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使血管清晰的成像技术。 @ 正常X线不能显示:滋养管、骺板 第2章骨与软骨 第一节检查技术 特点: 1有良好的自然对比 2骨关节病诊断必不可少 3检查方法发展快 4病变定位准确,定性困难需要结合临床。 一普通X线检查 透视、射片:首选射片,一般不透视。

射片原则: 1正、侧位; 2包括周围软组织和邻近关节、相邻锥体;3必要时加射健侧对照。 二造影检查 1关节照影、 2血管照影 三 CT检查(优点) 1发现骨骼肌肉细小的病变; 2限时复杂的骨关节创伤; 3 X线病可疑病变; 4骨膜增生; 5限时破坏区内部及周围结构。 第二节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X线表现:(掌握) 小儿骨的结构:骨干、干骺端、骨骺、骺板。主要特点是骺软骨,且未骨化。 成人骨的结构:干骺端与骺结合,骺线消失,分骨干、骨端。 四肢关节:包括骨端、关节软骨和关节束。软骨和束为软骨组织不显示,关节间隙为半透明影。

医学影像学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 医学影像学岗位工作实习期总结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医学影像学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医学影像学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医学影像学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医学影像学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医学影像学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医学影像学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医学影像学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医学影像学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把握工作

医学影像学相关知识点

医学影像学相关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 螺旋CT(SCT):螺旋CT扫描是在旋转式扫描基础上,通过滑环技术与扫描床连续平直移动而实 现的,管球旋转和连续动床同时进行,使X 线扫描的轨迹呈螺旋状,因而称为螺旋扫描。 2. CTA是静脉内注射对比剂,当含对比剂的血流通过靶器官时,行螺旋CT容积扫描并三维重 建该器官的血管图像。 3. MRA:磁共振血管造影,是指利用血液流动的磁共振成像特点,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 一种无创造影技术。常用方法有时间飞跃、质子相位对比、黑血法。 4. MRS:磁共振波谱,是利用MR中的化学位移现象来确定分子组成及空间分布的一种检查方法, 是一种无创性的研究活体器官组织代谢、生物变化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新技术。(哈医大2009 年复试题) 5. MRCP:是磁共振胆胰管造影的简称,采用重T2WI水成像原理,无须注射对比剂,无创性地 显示胆道和胰管的成像技术,用以诊断梗阻性黄疽的部位和病因。 6. PTC:经皮肝穿胆管造影;在透视引导下经体表直接穿刺肝内胆管,并注入对比剂以显示胆管系统。适应症:胆道梗阻;肝内胆管扩张。 7. ERCP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在透视下插入内镜到达十二指肠降部,再通过内镜把导管插入十二指肠乳头,注入对比剂以显示胆胰管;适应症:胆道梗阻性疾病;胰腺疾病。 8.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成像清晰的成像技术。 9. 造影检查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可将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显影。 10. 血管造影:是将水溶性碘对比剂注入血管内,使血管显影的X线检查方法。 11. HRCT:高分辨CT,为薄层(1~2mm)扫描及高分辨力算法重建图像的检查技术 12. CR:以影像板(IP)代替X线胶片作为成像介质,IP上的影像信息需要经过读取、图像处理从而显示图像的检查技术。 13. T1 即纵向弛豫时间常数,指纵向磁化矢量从最小值恢复至平衡状态的63%所经历的弛豫时 间。 14. T2 即横向弛豫时间常数,指横向磁化矢量由最大值衰减至37%所经历的时间,是衡量组织 横向磁化衰减快慢的尺度。 15. MRI水成像:又称液体成像是采用长TE技术,获取突岀水信号的重T2WI,合用脂肪抑制技 术,使含水管道显影。 16. 功能性MRI 成像是在病变尚未岀现形态变化之前,利用功能变化来形成图像,以达到早期诊断为目的成像技术。包括弥散成像,灌注成像,皮层激发功能定位成像。 17. 流空现象:是MR成像的一个特点,在SE序列,对一个层面施加90度脉冲时,该层面内的 质子,如流动血液或脑脊液的质子,均受至脉冲的激发。中止脉冲后,接受该层面的信号时,血管内血液被激发的质子流动离开受检层面,接收不到信号,这一现象称之为流空现象。 18. 部分容积效应层面成像,一个全系内有两个成份,那么这个体系就是两成份的平均值重建图像不能完全真实反应组织称为部分容积效应。 19. TE 又称回波时间,射频脉冲到采样之间的回波时间。 20. TR 又称重复时间,MRI 信号很弱,为提高MRI 的信噪比,要求重复使用脉冲,两个90 度

医学影像实习心得体会

医学影像学包括超声、ct、mri、介人放射学、核素检查等诸多门类的学科,在现代医疗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其中超声以其无放射性、操作简便、经济、可用于术中及床边等优点,常常成为临床上一线检查方法。与其它影像学相比,超声医学实践性更强,集仪器操作技术及诊断思维于一体,需要手、眼、脑并用,因此诊断医生个人操作技术及知识结构决定了其诊断水平。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如何在实习期间提高操作能力及诊断水平,除了自身努力外,带教教师的教学策略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学生在实习中不仅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理论指导实践,培养较强临床诊断思维及工作能力,以在严峻的就业竞争中增强竞争力。就我科多年来影像专业学生实习中的教学二r作,总结了以下-体会。 1、提高学生对超声仪器的操作能力超声诊断是建立在运用各种扫查切面、扫查方法充分显示病变并对其声像学特征全面掌握基础上,病变的"检出"是疾病诊断的前提,因此对检查者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带教过程中应使学生了解仪器的性能和熟悉超声仪器的操作。具体如下:①应向实习学生详细介绍各脏器超声检查前患者的准备及检查过程中患者的体位。②超声诊断仪的使用:使学生了解探头型号的选择,演示正确的手持探头的方法及不同脏器的扫查顺序及切面,超声诊断仪上常用按键的作用,如何通过调节声像图的增益、聚焦、深度等在保证正确的扫查切面基础上获得清晰的图像。③对于不同脏器的扫查存在一定盲区,使学生充分了解这些区域,检查过程中有意识地针对这些区域进行扫查以减少病变的漏诊④候诊病人较少时,尽可能让实习生得到更多动手机会;有闲置超声仪器时,鼓励学生间互为"模特"进行扫查,熟练不同脏器的扫查方法及要点,并加深对正常脏器声像学表现的认识。对实习生"放手不放眼",把自己工作中超声检查的经验以及注意事项传授给实习生,使他们少走弯路,有利于操作技能的提高。 2、培养实习生报告书写能力规范的报告书写有利于对疾病全面的分析与理解,有利于诊断思路的条理化。让实习生了解超声报告的格式,如:姓名、性别、年龄以及超声检查号、门诊号、住院号、超声表现及超声提示等。超声表现的描写先整体后局部,即先对所检查脏器的整体情况如大小、形态、包膜、内部回声做一整体描述;再对局部病灶进行重点描述,包括病变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同声、内部血流信号,以及与毗邻重要结构、周围脏器的关系等等。规范实习生的超声检查报告书写,正确使用医学术语,使超声报告规范化,条理化,避免阴性描写过于繁琐,阳性描述过于简单,条理不清,重点不突出等。超声诊断分为确定性诊断及非确定性诊断,对于典型囊肿及结石等疾病可以做出确定性诊断,非确定性诊断根据诊断信心的多少可提示:考虑某某疾病可能性大、疑某某疾病、不除外某某疾病、性质待定,建议进一步检查等。严谨的报告提示可以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指导临床医师做出进一步诊疗计划,还可以使实习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在复杂的医患关系巾实现自我保护。 3、举一反三,提高实习生带教的效率提高实习生带教效率,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举一反三"可使学生高效率掌握一类疾病的超声表现。因不同脏器发生的同类病变具有相同的声像学基础,因此声像图表现相似。例如,带教过程中发现肝脏囊肿,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囊壁薄且光滑,后方回声增强。就可以强调囊肿可以发生在其它脏器,包

医学影像教学工作总结汇报

医学影像教学工作汇报 我院放射科自成立之初除了担任医院临床工作以外,也一并承担了对本单位及外单位进修实习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历来有“传帮带”的历史沿袭和传承.从科室领导到各级医师、技师,对教学工作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理解.从每年几人、几十人的医学影像实习进修教学培训开始,逐渐成为临床教学基地,教学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特别是我院自2005年起成为河北医科大学临床教学医院成立医学影像教研室以来,有了更加完备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任务、师资队伍更加优化。到去年成为省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开始接收规培住院医师,教学已经不仅仅是科室的“业余”“课外作业",而是成为科室临床、教学、科研三大任务之一。需要科室投入更多的人力、时间。 目前我科主要承担教学任务: 一、河北医科大学临床专业本科医学影像学理论课程及见习、实习带教, 二、承德医学院、北方学院医学影像专业本科临床实习带教, 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 四、部分基层医院进修带教, 教学方面主要做法: 一、规范实习生、进修生、规培生在科室学习各方面行为规范及注意事项。搞好入科教育,主要是与病人如何沟通交流,养成严谨工作态度防范医疗差错纠纷,做好医德医风教育,树立人文关怀理念以及科室辐射安全方等进行宣教,针对学生心理进行实例案例分析教学. 二、在科室学习期间严格管理,对每位学生进行出勤、学习态度、学习计划目标各方面考核,对不同专业学生做出不同培养计划要求,因材施教。 1、对影像诊断专业学生要求熟悉掌握X线胸部常见病(如:肺炎、结核、肿瘤、气胸、胸腔积液),骨骼方面常见病(如骨折、骨质增生、退行性骨关节病)腹部(肠梗阻、消化道穿孔)胃肠道造影(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肿瘤)神经系统(脑出血、脑梗塞、脑挫伤、神经系统常见肿瘤)等疾病做出定位、定性初步诊断及鉴别诊断。 2、对于临床专业学生主要针对各项影像诊断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如何规范开具影像检查申请单,如何指导临床患者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危急值

医学影像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医学影像学:一门应用医学影像学设备,观察病人体内器官形态和功能,并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2、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的影像,使血管显影清晰的成像技术。 3、人工对比:人工导入某种物质,使原本缺乏天然对比的组织、结构间形成明显密度差,从而提高显示率的方法就称为人工对比 入的物质叫做对比剂或造影剂。 4、流空效应:存在于磁共振成像中,由于信号采集需要一定的时间,快速流动的血液不产生或只产生极低信号,与周围组织、结 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现象就叫做“流空效应”。如心血管内快速流动的血液。 5、骨龄:是指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及骨骺和干骺端骨性愈合的年龄。(对诊断内分泌疾病和一些先天性畸形 征有一定价值) 6、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见于炎症、肿瘤、肉芽肿) 7、骨质坏死:是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形成死骨的原因主要是血液供应中断(多见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于骨缺血性坏死和外伤骨折后) 8、骨膜三角(Codman三角):恶性肿瘤累及骨膜及骨外软组织,刺激骨膜成骨,肿瘤继而破坏骨膜所形成的骨质,其边缘残存骨 三角形高密度病灶,称为骨膜三角。是恶性骨肿瘤的重要征象。 9、Colles骨折:又称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为桡骨远端2~3㎝以内的横行或粉碎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移动,断端向掌侧成角 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10、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柔韧性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性骨折,仅表现为骨小梁和骨皮质的扭曲,看不到 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 11、骨“气鼓”(骨囊样结核):骨干结核初期为骨质疏松,继而在骨内形成囊性破坏,骨皮质变薄,骨干膨胀,故称为骨“气鼓 骨囊样结核。 12、骺离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骨折时,由于骨骺尚未与干骺端愈合,外力可经过骺板达干骺端而引起骨骺分离,即骺离骨折。 13、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为肺野。 14、肺纹理:在充满气体的肺野,可见由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为肺纹理。 15、肺门角:肺门上、下部相交形成一钝的夹角,称为肺门角,而相交点称肺门点,右侧显示较清楚。 16、原发综合征:原发性肺结核(Ⅰ型),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少数为成人。X线: 表现呈“哑铃状”,包括:①原发浸润灶②淋巴管炎③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 17、肺实变: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代替,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肺泡性肺气肿、肺出 肺结核、肺泡癌等。 18、龛影:钡剂涂抹的轮廓有局限性外突的影像。溃疡型食管癌可见边缘不规则的局部向外凸的龛影。 19、充盈缺损:钡剂涂抹的轮廓有局限性向内凹陷的表现。它是因管壁局限性肿块突入腔内所致。 20、憩室:食管壁向外囊袋样膨出,有正常黏膜通入,与龛影不同。 21、半月综合征:为进展期胃癌的龛影表现,多见于溃疡型癌。其表现为:形状多呈半月形,外缘平直,内缘不整齐而有多个尖角 影位于为轮廓内;龛影周围绕以宽窄不等的透明带,称为环堤,其轮廓不规则而锐利,环堤上见结节状和指压迹状充盈缺损(迹),这些充盈缺损之间有裂隙状钡剂影(裂隙征)。 22、双管征:CT检查,胰管、胆管扩张形成,是胰头癌的常见征象。 23、支气管气像:在肺实变的高密度影像中可见到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称为支气管气像或空气支气管征。 24、肺上沟癌:也称潘科斯特(Pancoast )综合症"、"肺尖肿瘤"、"肺尖癌"包绕肺的顶端(即肺尖)的地方,形成了胸壁的一个 区域。来自颈部、支配上肢的感觉和运动的神经纤维均经此区进入上肢。 25、介入放射学: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并在影像设备的导向下,利用经皮穿刺和导管技术等对一些疾病进行手术治疗或者有以取 织学、细菌学、生理和生化材料,以明确病变性质。 二、填空题 1、数字X线成像(DR)依其结构可分为计算机X线成像(CR)数字X线荧光成像(DF)平板探测器数字X线成像。 2、 CR与普通X线成像比较,重要的改进实现了数字X线成像。优点是提高了图像密度分辨力和显示能力。 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显影清晰的成像技术。 4、 CT不同于X线成像,它是用X线束对人体层面进行扫面,取得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获得的重建图像,是数字成像而不是模拟 5、 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的灰阶图像。这些像素反映的是相应体素的 X线吸收系数。

ecgvpyw医学_影像学知识点

^ | You have to believe, there is a way. The ancients said:"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trying to enter". Only when the reluctant step by step to go to it 's time, must be managed to get one step down, only have struggled to achieve it. -- Guo Ge Tech 医学影像学 第一篇第一章放射学 1、X线的产生——198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 2、X线的特性 穿透性 感光效应 荧光效应 生物效应 3、成像原理——组织密度和厚度差异 条件:X线穿透力,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差异,成像物质 密度与成像关系:高密度———白色 中等密度——灰白色 低密度———灰黑和深黑色 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英文简称DSA。 5、造影检查(n.):对于人体缺乏自然对比的脏器,人为将高于或低于靶器官物质引入体内,使之产生对比显示病变,称之为造影检查。 对比剂(n.):引入的物质。 6、造影方法: 间接引入法——对比剂为有机碘剂,上肢静脉注入,通体循环达靶器官。 直接引入法——硫酸钡,不经循环直接引入被检查器官。 第四篇第一章肺与纵膈总论 1、呼吸系统最基本的检查方法——X线平片 2、肺野的分法: 上野——第2肋前端下缘水平线以上 中野——第2肋与第4肋之间 下野——第4肋前端下缘水平线以下 3、肺实变(P131) 肺泡内的气体被渗出物、蛋白、细胞或病理组织替代后形成实变。 在X线和CT上,边缘模糊的斑点状和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大片状的密度增高阴影波及整个肺段或肺叶。 支气管气象(CT呈黑色):实变扩展至肺门附近时,较大的支气管内含气体,与周围实变的肺组织形成鲜明对比的征象。 4、肺不张(透光度降低,体积缩小)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 一、总论 医学影像学(medical imaging)指以影像方式显示人体内部结构的形态与功能的信息及施以影响导向的介入性治疗的科学。 X线的成像原理:穿透性、荧光反应、感光反应、电离反应 人体密度分为三大类:高(骨)、中(软骨)、低(脂肪) 超声:振动频率在20000次以上超过人耳听觉范围声波 超声特性:指向性、反射折射性、衰减与吸收性、多普勒效应 超声类型:无回声(液体)、低回声(心等实质器官)、高回声(纤维组织)、强回声(钙化) 医学影像学包括(超声与核素显象超声成像/γ闪烁成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发射体层成像ECT) 1895年11月8日,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 骨骼与肌肉系统 骨细胞包括(成骨/骨/破骨细胞) 骨化分为两种:膜骨化、软骨内骨化 小儿长骨特点:主要特点是骺软骨且未完全骨化,可分为骨干/干骺端/骺/骺板。 骨龄:骨的骨化年龄,即骨的原始骨化年龄和继发骨化中心出现时间,骨骺与干骺端骨愈合时间的规律性 骨质疏松: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内二者比例仍正常。X线:骨密度↓,骨小粱变细,间隙变宽。 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骨内钙盐含量降低。X线:骨密度↓,骨小梁、骨皮质模糊 骨质破坏: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X线:骨质局限性密度↓,骨小粱消失,骨皮质边缘模糊(虫蚀状)。

骨膜增生:骨膜反应,是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形成骨膜新生骨,通常表示有病变存在。X线:骨骼密度↑,骨骼↑,骨皮质、小梁增厚 Codman三角:骨膜反应后新生骨被逐渐吸收,破坏两区域残留的骨膜新生骨形成的三角 骨折:因外伤或者病理因素导致骨质部分或完全断裂的疾病 骨折分类:程度分完全/不完全性;骨折线形状走行分横型/斜型/螺旋型;骨折线分Y/T型;骨碎片分撕脱/嵌入/粉碎型。 骨折后在断端之间及其周围形成血肿,为日后形成骨痂修复骨折的基础。 儿童骨折的特点A骺离骨折B青枝骨折 骨折并发症A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B骨折畸形愈合;C外伤后骨质疏松;D 骨关节感染;E骨缺血性坏死;F关节强直;G关节退行性病变;H骨化性肌炎。 Colles骨折:又称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为桡骨远端2~75px以内的横行或粉碎骨折,骨折远段向背侧移位,断端向掌策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化脓性骨髓炎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进入骨髓所致。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X线平片:发病2周内见一些软组织改变(肌间隙模糊或消失/皮下组织与肌间的分界模糊/皮下脂肪层内出现致密条纹影)。发病2周后可见骨质疏松并延骨干破坏 骨结核是以(骨破坏)和(骨质疏松)为主的慢性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年),系继发结核病原发在(肺部)。(结核杆菌)经血到骨,停在血管丰富的(骨松质)内。X线:骨质有清楚的骨质破坏,泥沙状死骨。 脊椎结核X线结核表现:椎体结核主要引起骨松质的破坏,椎体塌陷变扁或呈楔形;椎间盘变窄;受累脊柱节段常出现后突变形;周围软组织中形成冷性脓肿。 骨巨细胞瘤:骨端偏向一侧大片膨胀性破坏,恶性边缘有虫蚀状 原发恶性骨肿瘤:起源于骨间叶组织以瘤细胞能直接形成骨样组织或骨质为特征的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多见于青少年男性较多。好发于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肱骨上端,干骺端为好发部位。X线表现主要为骨髓腔内不规则骨破坏和骨增生,软组织肿块和其中的肿瘤骨形成等。肿瘤骨一般表现为云絮状/针状和斑块状致密影。X线表现大致可分成骨型/溶骨型和混合型,以混合形多见。[成骨型]以瘤骨形成为主,可呈大片致密影称象牙质变。[溶骨型]以骨质破坏为主,破坏多偏于一侧呈斑片状或大片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不清。骨膜增生易被肿瘤破,而于边缘部分残留,形成codman三角。[混合型]成骨与溶骨程度大致相同。 关节肿胀:常由于关节积液或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充血水肿、出血、炎症所致

最新口腔影像学知识点

1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主要包括口腔颌面放射生物学,口腔放射防护学,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对牙及牙周组织病变,颌面骨炎症,颌骨囊肿,肿瘤和瘤样病变,外伤,涎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系统病在口腔,颅,颌面骨的表现以及口腔颌面部介入放射学和口腔种植放射学等方面的医学影像学内容。 2 早在1895 年伦琴宣布发现X 线。 3 根尖片由美国人C.E.Kells 1896 年 4 月或 5 月拍摄了美国第一张根尖片。 4 体层摄影技术由意大利Vellebonna 于1930 年发明体层摄影机。 5 口腔介入放射学是研究在X 线,灰阶超声或CT 扫描等导向下进行穿刺活检或进行治疗的学科,是20 世纪70 年代中期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年轻学科。 6 放射生物效应的发生规律和机制是,肿瘤放射治疗,放射损伤防治和建立放射防护标准的基础。 7 放射防护的三个主要原则:⑴实践的正当性;(2)放射防护的最优化:(3)个人剂量的限制。 8 在符合放射防护三原则基础上,结合口腔颌面X 线检查的特点,防护应特别注意(1)减少照射时间,(2)进行必要的屏蔽,(3)提高X 线的透过系数,(4)与X 线源保持一定的距离; 9 X 线平片为目前口腔医学临床应用最普遍的检查方法,包括口内片和口外片两大类;口内片包括根尖片,(牙合)翼片,(牙合)片,口外片包括上下颌第三磨牙口外片,下颌骨侧斜位片,下颌骨后前位片,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华特位片,颧骨后前位片,顴弓位片,颏顶位片,颞下颌关节侧位片,髁突经咽侧位片,口腔体腔摄影片及X 线头影测量片等。 10 儿童X 线中心线倾斜的角度应增加5°- 10°。 11 牙和牙周组织正常图像概述,牙由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及牙髓。牙周组织包括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龈。 12 上颌中切牙根尖片所见有关颌骨正常解剖结构:切牙孔腭中缝,鼻腔及鼻中隔。磨牙可见上颌窦底部,颧骨,喙突,上颌结节及翼钩等结构。 13 下颌前牙根尖片可见,颏棘,颏嵴,营养管等结构。下颌前磨牙根尖片可见:颏孔,后磨牙可见:下颌骨外斜线,下颌管及下颌骨下缘等结构。 14 (牙合)翼片,正常图像此片主要显示上下牙的牙冠部。常用于检查临面龋,髓石,牙髓腔的大小,临面龋与髓室是否穿通和穿通程度,以及充填物边缘密合情况,主要用于前磨牙和磨牙区检查。此外尚可清晰地显示牙槽嵴顶,可用于确定是否有牙槽嵴顶的破坏性改变。在儿童可用于观察滞留乳牙根的部位及位置,恒牙胚的部位及其与乳牙根的关系以及乳牙根的吸收类型。 15 龋病是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影像学表现:1 浅龋;只累及釉质或牙骨质。检查用常规根尖片或(牙合)片。表现;为圆弧形的凹陷缺损区,边缘不光滑,其范围一般较小。牙颈部是龋病的好发部位之一,但在X 线片上所显示的影像往往与正常牙颈部釉牙骨质交界处的三角形密度减低区发生混淆,需认真区别。正常牙颈部的投射区其边缘清楚,相邻多数牙可呈现相同的影像。 2 中龋龋病已进展至牙本质浅层,X 线片可清楚地显示病变。有的表现为圆弧凹陷状牙硬组织缺损;有的表现为口小底大的到凹状的缺损。由于中龋时牙髓组织受到激偌而产生保护性反应,在龋洞底相应的髓室壁有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故洞底的边界清楚。 3 深龋龋病进展至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室甚至与牙髓室相通,临床上可见有很深的龋洞。X 线可见较大的龋洞,龋洞底与髓室接近,髓室角变低,髓室变小。有的龋洞与髓室间有一薄层清晰地牙本质和继发牙本质影像,提示尚无穿髓;当龋洞与髓角或髓室相融合则提示可能已穿髓。4 继发龋是指龋病治疗后,窝洞周围牙体组织又发生龋坏,须经X 线检查确诊。X 线片上可显示在金属充填物的窝洞边缘,牙硬组织破坏形成密度减低的不规则的窄缝,边缘常不光滑。在观片时要注意与金属充填物下方的垫底材料鉴别,因为这些材料往往是透射性的,X 线表现为低密度影像。15 牙髓钙化:牙髓组织血循环较差,髓室随着年龄增长其内层继发性牙本质也逐渐增多而致髓室变窄,跟监控也逐渐变小,引起牙髓内血液循环减少,加之牙受到各种理化因素刺激,牙髓组织发生代谢障碍,细胞变性,纤维成分增多,牙髓活力降低,引起牙髓变性。牙髓变性后钙盐沉积,形成大小不等的沉积物。有两种形式,一是髓石形成,一是弥散性钙化。 16 牙内吸收是由于牙髓受到不良刺激后,牙髓组织发生肉芽性变,其内产生破骨细胞而引起髓室内牙本

医学影像学重难点知识点汇总

医学影像学 难点与重点知识点总结 1、垂体微腺瘤的病灶特点::CT:局限于鞍内小于10mm的微腺瘤,平扫不易显示,宜采取冠状面薄层增强检查,增强时呈等,低或稍高密度结节;MRI:对垂体微腺瘤显示优于ct,肿瘤在 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有明显均匀或不均匀。 2、颅内出血病灶特点(梭形指示硬膜外水肿):a脑挫裂伤 CT低密度脑水肿区内,散布斑点状高密度出血灶,伴有站位效应。有的表现为广泛性脑水肿或脑内血肿;MRI 脑水肿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血肿信号变化与血肿期龄有关。b脑内血肿C T 呈边界清楚的类圆形高密度灶,MRI血肿信号变化与血肿期龄有关。c硬膜外血肿:硬膜与颅骨内板粘连紧密,故血肿较局限呈梭形,CT 颅板下见梭形或半圆形高密度灶,多位于骨折附近,不跨越颅缝。d硬膜下血肿:血液聚集于硬膜下腔,沿脑表面广泛分布CT 急性期见颅板下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影,常伴有脑挫裂伤或脑内血肿,脑水肿和占位效应明显,亚急性或慢性血肿,呈高等低或混杂密度灶CT图像上等密度血肿,MRI常呈高信号,显示清楚。e蛛网膜下腔出血:儿童常见,出血多位于大脑纵裂和脑底池,CT表现为闹沟,脑池内密度增高影,形成铸型,大脑纵裂出血多见,表现为中线区纵行窄带形高密度影,出血亦见于外侧裂池,鞍上池,环池,小脑上池或脑室内,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般7天左右吸收,此时CT检查阴性,而MRI检查仍可发现高信号出血灶的痕迹。 3、脑梗死的CT表现:缺血性梗死:平扫CT在发病后一天内常难以显示病灶,灌注成像则能发现异常,其后平扫CT表现为低密度灶,部位和范围与蔽塞血管供血区一直,皮髓质同时受累,多呈扇形,可有占位效应,相对较轻2到3周出现模糊效应,病灶不可见,1到2个月后形成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囊腔;出血性梗死:常发生在缺血性梗死一周后,CT表现在低密度梗死灶内出现不规则斑点,片状高密度出血灶,占位效应明显;腔隙性梗死:缺血灶为10到15mm大小,好发于基底节,丘脑,小脑和脑干,CT表现为脑深部的片状低密度区,无占位效应。MRI对梗死灶发现早,敏感高,病后出现长T1和长T2信号异常 4、听神经瘤的可靠征象:CT 桥小脑角池内等,低或混杂密度肿块,瘤周轻到中度水肿,偶尔见钙化或出血,呈均匀,非均匀或环形强化。第四脑室受压移位,伴幕上脑积水,骨窗观察内耳道呈锥形扩大。MRI 表现与CT相似增强MRI可无创性诊断内耳道内3mm的小肿瘤。 5、儿童骨折的特点。 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时,由于骨骺尚未与干骺端愈合,外力与过骺板达干骺端而引起的骨骺分离,即骺骨骨折。由于骨骺软骨,不能显示,X线只显示为骺板,骺线增宽与干骺端对位异常,可以是骺与部分干骺端一并撕脱,儿童骨柔韧度较大,外力不易使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性骨折,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看不见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乳,即青枝骨折 6、不同类型骨髓炎的特征性表现。44页 一急性化脓性骨髓炎:a.x线平片发病两周内可见软组织改变:肌间隙模糊或消失,皮下组织与肌间的分界模糊,皮下脂肪层内出现致密的条纹影发病两周后可见骨改变,干骺端骨松质中出现局限性骨质疏松,形成多数分散不规则的骨质破坏区,边缘模糊,其内骨小梁模糊、消失。由于骨膜掀起和血栓动脉炎,形成沿骨长轴的条形死骨,与周围骨质分界清楚,密度高于周围骨质 b CT检查:很好显示软组织感染,骨膜下脓肿,骨髓内炎症,骨质破坏和死骨,特别能发现小破坏区和小的死骨 c MRI检查:骨髓的充血,水肿,渗出和坏死在T1WI表现为低信号。在与骨干长轴平行的矢状或冠状面上,骨髓腔受累的范围显示良好。在病变早期的T1WI上病变区于正常区分解模糊,出现骨质破坏后分界清楚。在T1WI上充血水肿的肌肉和脓肿呈高信号。 二慢性化脓性骨髓炎:aX平片可见有明显修复的表现,即在骨破坏周围有骨质增生硬化现象。慢性骨髓炎痊愈则骨质破坏与死骨消失,骨质增生硬化逐渐吸收,骨髓腔再通。 特殊的影像学表现:慢性骨脓肿(慢性局限性骨髓炎:表现为长骨干骺端中心部位的圆形,椭

医学影像诊断知识点集合

1、中心型肺癌 平片:早期无异常发现;支气管狭窄或闭塞;肺门部肿块(肿瘤或增大的淋巴结)右上肺中心型肺癌,反S状;CT: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狭窄、截断; 肿块不规则、分叶状、坏死与空洞;肿瘤与纵隔间脂肪组织消失;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大于15mm) 2、周围型肺癌 早期:小的单发结节或球状影:生长性肿块;分叶状轮廓;边缘短毛刺;支气管气象和空泡征;胸膜凹陷征、邻近胸膜肥厚、液化坏死、偏心性空洞胸腔内转移。 3、纵隔肿瘤与肺内肿瘤的区别 纵隔肿瘤:有包膜和纵隔包裹,轮廓光滑、整齐;广基与纵隔相连,夹角为钝角;肿瘤与纵隔间无脂肪间隙;胸膜最高和最底处这虽为锐角,但推移胸膜反折线向肺野肺内肿瘤:无包膜与纵隔包裹,边缘不光滑;与纵隔交锐角; 有脂肪间隙。 4、胸腺瘤 前纵隔中部;两性这边缘光滑,分界清,内可有弧形钙化;恶性者多较大,边缘不清,与邻近结构脂肪界限消失,可侵犯心包和胸膜;中等强度均匀钙化;不易鉴别良恶性。 5、淋巴瘤 分霍奇金和非霍奇金;位于中纵隔和肺门区;肿块向纵隔两侧生长,可融合成大块;可侵犯肺间质、心包、胸膜;对射线敏感 6、神经源性肿瘤 后纵隔脊柱旁最常见;圆形、椭圆形、边缘锐利,密度均匀;跨椎间孔生长可呈哑铃状;可有邻近椎骨、肋骨压迫、侵蚀;CT中等至明显强化;MRI有利于椎管内、外病变的形态 7、房间隔缺损 胸骨左缘2~3肋间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超声可证实缺损类型、右房扩大、右室扩大、肺动脉增宽及血液自缺损处的分流;平片呈“二尖瓣型”心型,右房、右室增大,肺动脉段突出,肺血增多,肺门舞蹈;MRI T1WI证实房间隔

组织信号的不连续、缺失

8、室间隔缺损 胸骨左缘3~4肋间全收缩期杂音;超声可证实缺损类型、左室或双心室扩大及经缺损部的穿流血流;平片呈“二尖瓣”新型,左室增大,肺动脉段突出,肺血增多,肺门舞蹈,但右房不大;左心室造影见左右心室同期显影;MRI T1WI 证实房间隔组织信号的不连续、缺失 9、动脉导管未闭 胸骨左缘2~3肋间连续性机器样杂音伴震颤;超声可见左室增大及未闭的动脉导管,及经动脉导管的异常血流束;平片示左室增大,主动脉结增宽及漏斗征,肺动脉段突出,肺血增多;心血管造影能直接显示未闭的动脉导管; MRI T1WI显示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有低信号的异常通道 10、法洛四联症 基本病理:肺动脉狭窄、主动脉骑跨、室间隔缺损、右心室肥厚;胸骨左缘响亮的收缩期杂音、发绀、喜蹲距为主要临床表现;平片呈靴型心;超声为首选,可证实相关畸形及异常血流 11、二尖瓣狭窄 超声可见瓣叶增厚、开放受限、瓣口缩小;平片呈二尖瓣型心,肺血增多、左房及右室增大;MRI可显示左心房和右心室肥厚与心腔扩张、左心房内淤滞血流、左心房内血栓及二尖瓣口的喷射血流。 12、心包炎 X线:可显示中等量以上的积液,心影呈球形或普大型,肺血减少,上腔静脉扩张;CT:积液CT值在10~30HU;可识别积液的量和性质;可识别包裹性积液;超声可评估积液的量;根据回声特点判断积液的性质;MRI 可识别脏、壁层及其间距;可根据信号特征识别积液性质;可作积液定量;放射性核素显像可通过测量Q值判断积液性质。 13、缩窄性心包炎 多有急性心包炎病史;平片可示心包钙化;CT平扫示心包钙化;MRI可见双心室缩小和双心房腔扩大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 (2)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罢。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乃书于纸上。毕而卧。凄然入梦。乙酉年七月初七。 -----啸之记。 医学影像学 第一篇第一章放射学 1、X线的产生——198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 2、X线的特性 穿透性 感光效应 荧光效应 生物效应 3、成像原理——组织密度和厚度差异 条件:X线穿透力,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差异,成像物质 密度与成像关系:高密度———白色 中等密度——灰白色 低密度———灰黑和深黑色 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英文简称DSA。 5、造影检查(n.):对于人体缺乏自然对比的脏器,人为将高于或低于靶器官物质引入体内,使之产生对比显示病变,称之为造影检查。 对比剂(n.):引入的物质。 6、造影方法: 间接引入法——对比剂为有机碘剂,上肢静脉注入,通体循环达靶器官。 直接引入法——硫酸钡,不经循环直接引入被检查器官。 第四篇第一章肺与纵膈总论 1、呼吸系统最基本的检查方法——X线平片 2、肺野的分法: 上野——第2肋前端下缘水平线以上 中野——第2肋与第4肋之间 下野——第4肋前端下缘水平线以下 3、肺实变(P131) 肺泡内的气体被渗出物、蛋白、细胞或病理组织替代后形成实变。 在X线和CT上,边缘模糊的斑点状和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大片状的密度增高阴影波及整个肺段或肺叶。 支气管气象(CT呈黑色):实变扩展至肺门附近时,较大的支气管内含气体,与

周围实变的肺组织形成鲜明对比的征象。 4、肺不张(透光度降低,体积缩小) 肺不张为肺内气体的减少及肺体积的缩小——阻塞性肺不张 X线表现: ①一侧肺不张:肺野均匀致密,肋间隙变窄,纵膈移向患侧,横膈升高。健侧有代偿性肺气肿的表现。 ②肺叶不张:肺叶缩小,密度均匀增高,相邻叶间裂呈向心性移位。 ③肺段和小叶不张:分别呈三角形和小的斑片状密度增高影。 CT表现: ①一侧肺不张:组织缩小,呈边界清楚的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易发现支气管 阻塞的部位和原因。 ②肺叶不张:三角形软组织密度影,边界清楚。 ③肺段不张:常见于肺叶中叶的内外段,表现为心右缘旁三角形软组织密度影。 ④小叶不张:小的片状密度增高影,不易区分。 5、肺气肿(透光度增强,体积增大) 肺气肿是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过度充气和异常扩大,可伴有或不伴有肺泡壁的破坏,分局限性和弥漫性肺气肿。 X线表现: ①局限性:局部透亮度增加,肺纹理稀疏,纵膈移向健侧。 ②弥漫性:透光度增加,肺纹理稀疏,胸廓前后径增大,膈肌低平,心影狭长, 有肺大泡。 6、肿块与结节(n.) 肿块和结节呈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密度增高影。 直径>2cm——肿块 直径≤2cm——结节 7、空洞与空腔(n.) 空洞:肺内病变组织液化坏死后经支气管引流排出后形成空洞。 厚壁空洞>3mm,薄壁空洞<3mm 空腔:肺内生理性腔隙的病理性扩大,如肺大泡,含气支气管囊肿和囊状支气管扩张等。 8、肺间质性病变,Kerley’s线。(P135) 9、胸腔积液 ①游离性积液: X线——少量积液:第4肋以下 中量积液:2—4肋间 大量积液:第2肋以上 CT表现:少量,中量积液为后胸壁下弧形窄带状或新月形的液体密度影。大量积液则整个胸腔为液体样密度影占据。 ③局限性积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