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酰胺凝胶

聚丙烯酰胺凝胶
聚丙烯酰胺凝胶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首先在1967年由Shapir0建立,1969年由weber和Osborn进一步完善。

原理: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简称Acr)和交联剂N,N’一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简称Bis)在催化剂过硫酸铰(AP),N,N,N’,N’ 四甲基乙二胺(TEMED)作用下,聚合交联向成的具有网状立体结构的凝胶,并以此为支持物进行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根据不同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的差异及分子大小的不同所产生的不同迁移率将蛋白质分离成若干条区带,如果分离纯化的样品中只含有同一种蛋白质,蛋白质样品电泳后,就应只分离出一条区带。SDS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打断蛋白质的氢键和疏水键,并按一定的比例和蛋白质分子结合成复合物,使蛋白质带负电荷的量远远超过其木身原有的电荷,掩盖了各种蛋白分子问天然的电荷差异。因此,各种蛋白质 SDS复合物在电泳时的迁移率,不再受原有电荷和分子形状的影响,向只是棒长的函数。这种电泳方法称为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简称SDS—PAGE)。由于SDS PAGE可设法将电泳时蛋白质电荷差异这一因素除去或减小到可以略向不计的程度,因此常用来鉴定蛋白质分离样品的纯化程度,如果被鉴定的蛋白质样品很纯,只含有一种具三级结构的蛋白质或含有相同分子量亚基的具四级结构的蛋白质,那么 SDS—PAGE后,就只出现一条蛋白质区带。SDS—PAGE可分为圆盘状和垂直板状、连续系统和不连续系统。木实验采用垂直板状不连续系统。所谓“不连续”是指电泳体系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缓冲液、pH和凝胶孔径等所组成。

编辑本段实验步骤

1.样品的浓缩效应

往不连续电泳系统中,含有上、下槽缓冲液(Tris—Gly,pH8.3)、浓缩胶缓冲液(Tri s—HCl,pH6.8)、分离胶缓冲液(Tri s—HCl, pH8.8),两种凝胶的浓度(即孔径)也不相同。在这种条件下,缓冲系统中的HCl几乎全部解离成Cl一,两槽中的Gly(pI一6.0,pK a=9.7) 只有很少部分解离成Gly的负离了,而酸性蛋白质也可解离出负离子。这些离子存电泳时都向正极移动。Cl一速度最快(先导离子),其次为蛋白质,Gly负离了最慢(尾随离了)。南于C1一很快超过蛋白离子,因此存其后面形成一个电导较低、电位梯度较陡的区域,该区电化梯度最高,这是在电泳过程中形成的电化梯度的不连续性,导致蛋白质和G1y离子加快移动,结果使蛋白质存进入分离胶之前,快、慢离子之间浓缩成一薄层,有利于提高电泳的分辨率。

2.分子筛效应

蛋白质离子进入分离胶后,条件有很人变化。由于其pH升高(电泳进行时常超过9.0),使Gly解离成负离子的效应增加;同时因凝胶的浓度升

高,蛋白质的泳动受到影响,迁移率急剧下降。此两项变化,使Gly的移动超过蛋白质,上述的高电压梯度不复存在,蛋白质便在一个较均一的pH 和电压梯度环境中,按其分子的大小移动。分离胶的孔径有一定的大小,对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质来说,通过时受到的阻滞程度不同,即使净电荷相等的颗粒,也会由于这种分子筛的效应,把不同大小的蛋白质相百分开。[1-2]

编辑本段注意事项

1.SDS与蛋白质的结合按质量成比例(即:1.4gSDS/g蛋白质),蛋白质含量不可以超标,否则SDS结合量不足。

2.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量时,必须同时作标准曲线。不能利用这次的标准曲线作为下次用。并且sDs—PAGE 测定分子量有10%误差,不可完全信任。

3.有些蚩白质由亚基(如血红蛋白)或两条以上肽链(Q一胰凝乳蛋白酶)组成的,它们在巯基乙醇和SDS的作用下解离成亚基或多条单肽链。因此,对丁这一类蛋白质,SDS一聚内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的只是它们的相对分子量。

4.有的蛋白质(如:电荷异常或结构异常的蛋白质;带有较大辅基的蛋白质)不能采用该法测相对分子量。

5.如果该电泳中出现拖尾、染色带的背景不清晰等现象,可能是SDS 不纯引起。

核酸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胶的配制(DNA电泳用)50ml体系: 丙烯酰胺有效分离 (bp) 丙烯酰 胺30% (ml) 10×TBE (ml) ddH2O (ml) TEMED (μl) 过硫酸铵 10%(μl) 3.5% 100-1000 5.83 5 39.17 25.0 250 5.0% 100-500 8.33 5 36.67 25.0 250 8.0% 60-400 13.33 5 31.67 25.0 250 12.0% 40-200 20.0 5 25.00 25.0 250 15.0% 25-150 25.0 5 20.00 25.0 250 20.0% 5-100 33.33 5 11.67 25.0 250 5ml体系: 丙烯酰胺丙烯酰胺 30%(ml) 10×TBE (ml) ddH2O (μl) TEMED (μl) 过硫酸铵 10%(μl) 3.5% 0.583 0.5 3.917 2.5 25 5.0% 0.833 0.5 3.667 2.5 25 8.0% 1.333 0.5 3.167 2.5 25 12.0% 2.00 0.5 2.5 2.5 25 15.0% 2.50 0.5 2.0 2.5 25 20.0% 3.333 0.5 1.167 2.5 25 1、丙烯酰胺30%为29:1(质量比,丙烯酰胺:双甲叉丙烯酰胺) 2、TEMED 可以加到1ul/ml。 不同浓度丙烯酰胺和DNA的有效分离范围表

丙烯酰胺(%) 有效分离范围(bp) 溴酚兰* 二甲苯青* 3.5 100~2000 100 460 5.0 80~500 65 260 8.0 60~400 45 160 12.0 40~200 30 70 15.0 25~150 15 60 20.0 10~100 12 45 *表中给出的数字为与指示剂迁移率相等的双链DNA分子所含碱基对数目(bp). 凝胶的制备过程: 1、按要求装配好垂直电泳板,两块玻璃板的两侧及底部用1%的琼脂糖封边,防止封闭不严而使聚丙烯酰胺液漏出。 2、将装好的玻璃电泳板倾斜成45~60℃角。 3、按表3配制所需%浓度凝胶的毫升数。 4、加入TEMED后,立即混匀,缓缓倒入两玻璃板间的胶床中,直到液体接近溢出时为止。 5、立即插入适当的梳子,密切注意防止梳齿下产生气泡,用一有力的夹将梳子夹在一边的玻璃板上,然后将玻璃板斜靠在物体上,使成10°角,可减少液体泄漏的机会。 6、室温聚合一小时后,将玻璃板插入电泳槽中,上紧,倒入0.1XTBE缓冲液。 7、小心取出梳子,加样。 预电泳: 1.对于预电泳,有一种解释是为了除去没有聚合完全的丙烯酰胺分子和交联剂,其实最直接的理解就是预电泳会让胶跑的好看一点。 2.电压根据胶的长度来,是5~10V/cm,100V以下。 3.在预冷装置下电泳,防止局部温度高。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1)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PAGE)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acrylamide,Acr)单体相互聚合成多条长链,再与N,N-甲叉双丙烯酰胺(methylene-bisacrylamide,Bis)在引发剂和加速剂的作用下交联而成的凝聚胶多孔聚合物。凝胶孔径的大小可通过控制单体和交联剂的浓度来调节,从而满足不同分子量物质的分离要求。不同浓度的聚丙烯酰胺非变性凝胶的有效分离范围如表所示: 表1 DNA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有效分离范围 丙稀酰胺[%(w/v)]a有效分离范围(bp)二甲苯青FF b溴酚蓝b 3.51000-2000 460 100 5.080-500 260 65 8.060-400 160 45 12.040-200 70 20 15.025-150 60 15 20.0 6-100 45 12 a.N,N′-亚甲双丙稀酰胺占丙稀酰胺浓度的1/30 b.给出的数字是迁移率与染料相同的双链DNA片段的粗略大小(核苷酸对)。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制备和电泳都比琼脂糖凝胶更为费事。聚丙烯酰胺凝胶几乎总是铺于两块玻璃板之间,两块玻璃板由间隔片隔开冰封以绝缘胶布。在这种配置形式下,大多数丙烯酰胺溶液不会与空气接触,所以氧对聚合的抑制仅限于凝胶顶部的一个窄层里。聚丙烯酰胺凝胶一律是进行垂直电泳,根据分离的需要,其长度可以在10-100cm之间。聚丙烯酰胺凝胶与琼脂糖凝胶相比有3个主要优点:(1)分辨力强,长度仅仅相差0.2%(即500bp中的1bp)的DNA分子即可分开;(2)所能装载的DNA分子量远远琼脂糖凝胶:多达10μg的DNA可以加样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的一个标准样品槽(1cm×1mm)而不致显著影响分辨力;(3)从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回收的DNA 纯度很高,可适用于要求最高的实验(如鼠胚胎微注射)。 常用的是两种聚丙烯酰胺凝胶: (1)用于分离和纯化双链DNA片段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 (2)用于分离、纯化单链DNA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一、目的要求 1.学习电泳原理和技术 2.学习和掌握SDS-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分离蛋白质技术 二、实验原理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它的迁移率取决于它所带净电荷以及分子的大小和形状等因素。如果在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加入阴离子去污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简称SDS),则蛋白质分子的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它的分子量,而与所带电荷和形状无关。因此可以利用SDS-PAGE测定蛋白质分子量。 三、试剂与器材 试剂:10%SDS、30%凝胶贮液(29%ACr-1%Bis)、分离胶缓冲液、浓缩胶缓冲液、10%过硫酸铵、TEMED、pH8.3Tris-Gly电极缓冲液、上样缓冲液、蛋白质maker、0.25%考马斯亮兰R250染色液、甲醇:醋酸脱色液、异丙醇、tris-HCl(PH6.8)缓冲液、二硫苏糖醇、去离子水 器材:垂直板电泳槽、稳压稳流电泳仪、脱色摇床、50ml小烧杯、移液枪、枪头、玻璃棒、滤纸、表面皿、手套、 四、实验步骤 1 SDS聚丙烯酰胺的灌制 ⑴按说明安装玻璃板,橡胶条放在两玻璃板之间,确定不漏液,玻璃板放入电泳槽时,有凹槽的一侧向里,时刻保持玻璃片间的压力。 ⑵根据表1制备分离胶溶液,加入TEMED后迅速旋转混合物,用1ml移液枪将其注入两块玻璃板之间的间隙中(灌制红色板的上边缘)。用枪在聚丙烯酰胺溶液上小心的覆盖一层异丙醇。将凝胶垂直放于室温下。(丙烯酰胺有神经毒性,故操作时应注意不要吸入其粉末,实验时应戴手套,剩余的聚丙烯酰胺溶液不要乱扔,待聚合后再处理) ⑶待聚合后(40min),倒掉覆盖层,用去离子水清洗凝胶顶部,尽可能倒掉凝胶上的液体,用滤纸吸干水分。 ⑷按表1配置浓缩胶,加完TEMED后迅速旋转混合,注满玻璃板间隙,插入梳子(写有1.5mm 的一侧向里,先插入一侧,在从一侧向另一侧压着插入,以排除气泡)将胶垂直放置于室温下。约30min聚合完成,拔出梳子(平行拔出),用去离子水冲洗胶孔,再用滤纸吸干水。取出玻璃板,取下橡胶条。 表1分离胶与浓缩胶配制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及方法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及方法 发布时间:11-06-01 来源:点击量:10032 字段选择:大中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及方法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支持介质的电泳方法。在这种支持介质上可根据被分离物质分子大小和分子电荷多少来分离。 聚丙烯酰胺凝胶有以下优点: ①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和N,N'甲叉双丙烯酰胺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凝胶有格子是带有酰胺侧链的碳-碳聚合物,没有或很少带有离子的侧基,因而电渗作用比较小,不易和样品相互作用。 ②由于聚丙烯酰胺凝胶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物质,在聚合前可调节单体的浓度比,形成不同程度交链结构,其空隙度可在一个较广的范围内变化,可以根据要分离物质分子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凝胶成分,使之既有适宜的空隙度,又有比较好的机械性质。一般说来,含丙烯酰胺7-7.5%的凝胶,机械性能适用于分离分子量范围不1万至100 万物质,1万以下的蛋白质则采用含丙烯酰胺15-30%的凝胶,而分子量特别大的可采用含丙烯酰胺4%的凝胶,大孔胶易碎,小孔胶则难从管中取出,因此当丙烯酰胺的浓度增加时可以减少双含丙烯酰胺,以改进凝胶的机械性能。 ③在一定浓度范围聚丙烯酰胺对热稳定。凝胶无色透明,易观察,可用检测仪直接测定。 ④丙烯酰胺是比较纯的化合物,可以精制,减少污染。合成聚丙

的总克数称凝胶浓度,常用T%表达;凝胶溶液中交联剂占单体和交联体总量的百分数称为交联度,常用C%表示,可用下式计算: 公式 a:丙烯酰胺克数;b:甲撑双丙烯酰胺克数;m:缓冲液体积(毫升)凝胶浓度过高时,凝胶硬而脆,容易破碎;凝胶浓度太低时,凝胶稀软,不易操作。 交联度过高,胶不透明并缺乏弹性;交联度过低,凝胶呈糊状。聚丙烯酰胺凝胶具有较高的粘度,它不防止对流减低扩散的能力,而且因为它具有三度空间网状结构,某分子通过这种网孔的能力将取决于凝胶孔隙和分离物质颗粒的大小和形状,这是凝胶的分子筛作用。由于这种分子筛作用,这里的凝胶并不仅是单纯的支持物,因此,在电泳过程中除了注意电泳的基本原理以外,还必须注意与凝胶本身有关的各种性质(网孔的大小和形状等)。可通过下式计算来选择适当的凝胶网孔。 公式 式中:P为网孔平均直径,C为多聚体浓度,d为该多聚体分子直径(若不是卷曲的分子应为5A),K为常数,K值取决于涨胶的几何构型,假如多聚体的链是以近似于直角交联的,则约为1.5根据此式,我们可以通过多聚体浓度C近似地计算出网孔直径,例如已知多聚体浓度为5%,其网孔平均直径应为: 公式

高弹性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制备及拉伸性能研究

第36卷第1期2017年3月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Nat. Sci. Edition) Yol.36 No.1 Mar.2017 高弹性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制备及拉伸性能研究 肖新才,张瑞连,熊小翠,胡蓉蓉,马文婷 (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武汉430074) 摘要为了提高水凝胶的弹性性能,采用微凝胶法制备了高弹性的聚丙烯酰胺(PAAM)水凝胶.先采用沉降聚 合法制备了 PAAM微凝胶,再以此充当交联剂代替传统的化学交联剂和引发剂,制备了高机械性能的PAAM水凝 胶.同时探讨了丙烯酰胺浓度、凝胶成型温度、微凝胶与水的体积比对PAAM水凝胶弹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丙烯酰胺的浓度的增大,凝胶柱的弹性模量变大;随微凝胶成型温度越高,形成的水凝胶的弹性模量越小;当 微凝胶与水的体积比为1:1时,水凝胶的弹性模量较大,增加或减少微凝胶的量均会使得水凝胶的弹性模量 变小.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微凝胶;高弹性;微凝胶法;弹性模量 中图分类号TQ460.1;R94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321(2017)014)047-05 Preparation and Tensile Property of Highly Elastic Polyacrylamide Hydrogel Xiao Xincai, Zhang Ruilian, Xiong Xiaocui, Hu Rongrong, Ma Wenting (School of pharmaceutial Sciences,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430074, China) Abstract To improve the elasticity of the hydrogels, microgel method was applied to prepare highly elastic polyacrylamide (PAAM) hydrogel. PAAM microgels were prepared by sedimentation polymerization, then highly elastic PAAM hydrogel was prepared using the microgels as the crosslinker instead of the traditional chemical crosslinker and initiator. The effects of acrylamide concentration,polymerization temperature,volume ratio of the microgels and water on the elasticity of the hydrogel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lasticity modulus of PAAM hydrogel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acrylamide concentration and decreased with the polymerization temperature. The modulus was largest when the volume ratio of the microgels and water was 1 : 1,which would decrease regardless of decreasing or increasing the microgels content. Keywords polyacrylamide;microgel;high elasticity;microgel method;elasticity modulus 聚丙烯酰胺(PAAM)具有典型的三维网络结构、无毒副作用、性能稳定,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水凝胶的制备[1],如蛋白质分离[2’3]、药物释放[4’5]、土壤 改良剂[6]等.由于PAAM水凝胶的机械强度较低,使其在强度要求相对较高的领域,如人工肌肉骨髂、记忆开关元件、机械传动装置及生物传感器等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传统的提高水凝胶机械强度的方法有增加交联密度、降低凝胶溶胀度、引人纤维状增强剂、制备互穿网络(IPN)等[7],但操作较繁琐,或对水凝胶的机械性能的改善能力有限,或改变了 PAAM其本身的性能,使PAAM水凝胶应用受限. 传统的凝胶以I,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化学交联剂来制备.近年来,诸多研究者按此模式,通过 构建聚合物的交联来改变水凝胶的机械强度,如构 建拓扑结构[8]、双网络结构[9_11]、复合结构[12],及加 人纳米凝胶作为交联剂制备水凝胶[m5]等.利用活 收稿日期20164)9-14 作者简介肖新才(1971-),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药用高分子材料,E-mail:xcxiao@mail,https://www.360docs.net/doc/8d8694567.html,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276287,20976202);中央高校基金科研业务费专项(CZW15017);中南民族大 学学术团队资助项目(XTZ 15013)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该技术首先在1967年由Shapiro建立,1969年由Weber和Osborn进一步完善。 一、原理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简称Acr) 和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简称Bis)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交联而成的具有网状立体结构的凝胶,并以此为支持物进行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根据不同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的差异及分子大小的不同所产生的不同迁移率将蛋白质分离成若干条区带,如果分离纯化的样品中只含有同一种蛋白质,蛋白质样品电泳后,就应只分离出一条区带。SDS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打断蛋白质的氢键和疏水键,并按一定的比例和蛋白质分子结合成复合物,使蛋白质带负电荷的量远远超过其本身原有的电荷,掩盖了各种蛋白分子间天然的电荷差异。因此,各种蛋白质-SDS 复合物在电泳时的迁移率,不再受原有电荷和分子形状的影响,而只是棒长的函数。这种电泳方法称为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简称SDS—PAGE)。由于SDS-PAGE 可设法将电泳时蛋白质电荷差异这一因素除去或减小到可以略而不计的程度,因此常用来鉴定蛋白质分离样品的纯化程度,如果被鉴定的蛋白质样品很纯,只含有一种具三级结构的蛋白质或含有相同分子量亚基的具四级结构的蛋白质,那么SDS—PAGE 后,就只出现一条蛋白质区带。SDS—PAGE 可分为圆盘状和垂直板状、连续系统和不连续系统。本实验采用垂直板状不连续系统。所谓“不连续”是指电泳体系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缓冲液、pH 和凝胶孔径等所组成。 1.样品的浓缩效应 在不连续电泳系统中,含有上、下槽缓冲液(Tris—Gly,pH8.3)、浓缩胶缓冲液(Tris—HCl,pH6.8)、分离胶缓冲液(Tris—HCl,pH8.8),两种凝胶的浓度(即孔径)也不相同。在这种条件下,缓冲系统中的HCl 几乎全部解离成Cl-,两槽中的Gly (pI=6.0,pK a=9.7)只有很少部分解离成Gly 的负离子,而酸性蛋白质也可解离出负离子。这些离子在电泳时都向正极移动。C1—速度最快(先导离子),其次为蛋白质,Gly 负离子最慢(尾随离子)。由于C1—很快超过蛋白离子,因此在其后面形成一个电导较低、电位梯度较陡的区域,该区电位梯度最高,这是在电泳过程中形成的电位梯度的不连续性,导致蛋白质和Gly 离子加快移动,结

化学与物理交联协同增韧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制备和性质表征

化学与物理交联协同增韧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制备和性质表征水凝胶作为一种亲水的凝胶具有相当高的含水量,其含水量与生物组织相似(70%)甚至可达到更高。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表现出良好的柔韧性,刺激响应能力,以上性能为水凝胶在生物领域,组织工程方向的应用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水凝胶含水量较高,其机械性能相对较差,严重的限制了水凝胶的应用。传统的化学交联水凝胶通过永久,不可逆的共价键相互连接的聚合物链组成,这 通常使水凝胶较脆,透明性差,网络结构断裂后不能自愈。 但是,化学交联网络结构易于调整,可以改变最终材料的机械性能。因此,传统的化学交联网络结构不可以被忽略,要巧妙加以改善就可以得到强韧水凝胶。在本文中,我们将物理交联与化学交联两种交联方式都引入到水凝胶网络体系中,制备强韧的,具有抗疲劳性能和快速自回复性能的水凝胶。在第一部分实验中, 我们将疏水缔合这种交联方式引入到水凝胶网络中作为物理交联中心,同时以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作为化学交联剂,通过自由基聚合方式与亲水主链聚丙烯酰胺相链接,作为化学交联中心。 在杂化水凝胶网络体系中,化学交联为水凝胶网络提供了一个刚性骨架,来 支撑着整个水凝胶网络基质,疏水缔合作为物理交联中心能够通过胶束变形和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链的可逆解缠来有效的耗散能量,使得这种杂化水凝胶在 压缩应变为95%时,压缩强度可以达到8 MPa。此外,在连续压缩循环测试中,杂化水凝胶展现出了时间依赖性,快速自恢复性,抗疲劳性质。在第二部分实验中,我们期望得到强韧,具有拉伸性能的水凝胶,因此,我们改进了物理交联中心,并调 节了化学交联点的密度,从而得到了具有高拉伸强度,高断裂伸长率的具有快速 自恢复性和抗疲劳性质的由甲基丙烯酸月桂酯-聚丙烯酸丁酯微球(LMA-PBA)混 合胶束诱导的强韧杂化水凝胶(LMA-PBA+MBA gel)。在这个杂化水凝胶网络体系中,化学交联仍然作为一个刚性骨架支撑着整个水凝胶网络基质,LMA-PBA混合 胶束作为物理交联点,可通过胶束形变,LMA链的可逆解缠,PBA软粒子变形以及LMA-PBA间的可逆交联来耗散大量的能量,从而将有效的能量耗散机制引入到水 凝胶网络体系中,使得这种杂化水凝胶具有相当好的拉伸性能,最大拉伸应力可 达到1.4 MPa,断裂伸长率可达到2500%,同时具有快速自恢复性,抗疲劳性。 这两种通过物理交联与化学交联协同作用的,具有快速自恢复性,抗疲劳性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学习SDS-PAGE分离蛋白质的原理; 2.掌握垂直板电泳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电泳: (1)定义: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与其自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的现象。 (2)影响电泳效果的因素: ①带电颗粒的大小和形状:颗粒越大,电泳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②颗粒的电荷数:电荷越少,电泳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③溶液的粘度:粘度越大,电泳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④溶液的pH值:影响被分离物质的解离度,离等电点越近,电泳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⑤电场强度:电场强度越小,电泳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⑥离子强度:离子强度越大,电泳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⑦电渗现象:电场中,液体相对于固体支持物的相对移动; ⑧支持物筛孔大小:孔径小,电泳速度慢,反之则快。 2、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1)定义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是以聚丙烯胺凝胶作为载体的一种区带电泳。 SDS-PAGE:是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引进SDS(十二烷基磺酸钠) (2)SDS的作用 SDS是一种阴离子去垢剂,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SDS-蛋白质复合物。 由于SDS带有大量负电荷,好比蛋白质穿上带负电的“外衣”,蛋白质本身带有的电荷则被掩盖,即消除了蛋白质分子之间电荷差异。 因此在电泳时,蛋白质分子的迁移速度则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分子大小 (3) SDS-PAGE分类: ?SDS-PAGE按照缓冲液pH值和凝胶孔径差异分为连续系统和不连续系统两大类: 连续系统:电泳体系中缓冲液pH值及凝胶浓度相同,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主要靠电荷和分子筛效应。 不连续系统:缓冲液离子成分,pH,凝胶浓度及电位梯度均不连续性,带电颗粒在电场中泳动不仅有电荷效应,分子筛效应,还具有浓缩效应,因而其分离条带清晰度及分辨率均较前者佳 (4)聚丙烯胺凝胶的生成: 聚丙烯胺凝胶由丙烯酰胺单体(Acr)和N,N’-甲叉双丙烯酰胺(Bis)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而成。在具有自由基时,Acr和Bis就会聚合。 引发产生自由基的方法有两种: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基本原理及常见问题分析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基本原理及常见问题分析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简称为PAG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是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支持介质的一种常用电泳技术。聚丙烯酰胺凝胶由单体丙烯酰胺和甲叉双丙烯酰胺聚合而成,聚合过程由自由基催化完成。催化聚合的常用方法有两种:化学聚合法和光聚合法。化学聚合以过硫酸铵(AP)为催化剂,以四甲基乙二胺(TEMED)为加速剂。在聚合过程中,TEMED催化过硫酸铵产生自由基,后者引发丙烯酰胺单体聚合,同时甲叉双丙烯酰胺与丙烯酰胺链间产生甲叉键交联,从而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PAGE根据其有无浓缩效应,分为连续系统和不连续系统两大类,连续系统电泳体系中缓冲液pH值及凝胶浓度相同,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主要靠电荷和分子筛效应。不连续系统中由于缓冲液离子成分,pH,凝胶浓度及电位梯度的不连续性,带电颗粒在电场中泳动不仅有电荷效应,分子筛效应,还具有浓缩效应,因而其分离条带清晰度及分辨率均较前者佳。不连续体系由电极缓冲液、浓缩胶及分离胶所组成。浓缩胶是由AP催化聚合而成的大孔胶,凝胶缓冲液为pH6.7的Tris-HC1。分离胶是由AP催化聚合而成的小孔胶,凝胶缓冲液为pH8.9 Tris-HC1。电极缓冲液是pH8.3 Tris-甘氨酸缓冲液。2种孔径的凝胶、2种缓冲体系、3种pH值使不连续体系形成了凝胶孔径、pH值、缓冲液离子成分的不连续性,这是样品浓缩的主要因素。

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电泳时,它的迁移率取决于它所带净电荷以及分子的大小和形状等因素。如果加入一种试剂使电荷因素消除,那电泳迁移率就取决于分子的大小,就可以用电泳技术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1967年,Shapiro等发现阴离子去污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具有这种作用。当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足够量SDS 和巯基乙醇,SDS可使蛋白质分子中的二硫键还原。由于十二烷基硫酸根带负电,使各种蛋白质—SDS复合物都带上相同密度的负电荷,它的量大大超过了蛋白质分子原的电荷量,因而掩盖了不同种蛋白质间原有的电荷差别,SDS与蛋白质结合后,还可引起构象改变,蛋白质—SDS复合物形成近似“雪茄烟”形的长椭圆棒,不同蛋白质的SDS复合物的短轴长度都一样,约为18A,这样的蛋白质—SDS复合物,在凝胶中的迁移率,不再受蛋白质原的电荷和形状的影响,而取决于分子量的大小由于蛋白质-SDS复合物在单位长度上带有相等的电荷,所以它们以相等的迁移速度从浓缩胶进入分离胶,进入分离胶后,由于聚丙烯酰胺的分子筛作用,小分子的蛋白质可以容易的通过凝胶孔径,阻力小,迁移速度快;大分子蛋白质则受到较大的阻力而被滞后,这样蛋白质在电泳过程中就会根据其各自分子量的大小而被分离。因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以用于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当分子量在15KD到200KD之间时,蛋白质的迁移率和分子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符合下式:logMW=K-bX,式中:MW为分子量,X为迁移率,k、b均为常数,若将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质的迁移率对分子量对数作图,可获得一条标准曲线,未知蛋

DNA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

Aptamer的稳定性考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Aptamer识别肿瘤细胞 若选择4℃识别,则需要提前控温离心机,且样品在上样检测前宜放置于冰中;37℃就不用控温了。Aptamer浓度:荧光标记的是50μM,没有标记的是100μM DNA提取-----注意实验中戴好橡胶手套,穿好实验服,以防苯酚粘到皮肤上。 1. 取7.3μl aptamer(100μM)于1460μl小鼠血清(无需过滤)中,在37℃细胞培养箱中孵育; 2. 于不同时间点(6h, 5h, 4h, 3h, 2h, 1h, 1min)取200μl该小鼠血清到新的EP管中,加入200μl(等体积)的苯酚-氯仿(取苯酚-氯仿之前先将苯酚-氯仿混匀),混匀,管中溶液变浑浊; 3. 用15000转/分离心10分钟,管中出现3层:上清、白色变性蛋白层、苯酚层; 4. 取上清到新的EP管中。在原EP管(变性蛋白层和苯酚层)中加入200μlTE溶液,混匀(该步进一步提取残留的DNA); 5. 用15000转/分离心10分钟,收集上清; 6. 重复4、5步直到上清澄清; 7. 在上清中加入等体积的氯仿(用于去除苯酚),混匀,用15000转/分离心10分钟,取上清到新的EP管中; 8. 加入等体积乙醚(用于去除氯仿),混匀后静置10分钟,弃上层乙醚(乙醚比水轻,在上层); 9. 重复步骤8,敞开管盖15分钟,待乙醚挥发; 10. 加入1/10体积的3M NaAc、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放置于-20℃冰箱中30分钟(DNA沉淀); 11. 用16500转/分(转速不宜再高,EP管容易破裂!)离心30分钟; 12. 将管中溶液吸出,转移至新的EP管中。原管中保留约30μl溶液,打开管盖,待管中溶液蒸发;(我通常将EP管敞开,封上封口膜,再扎7、8个孔,放在通风橱中过夜。)(管底看不到沉淀,因为DNA含量太低。) 13. 在管中加入16μL 1*TE溶液; 14. 进行电泳分析前,将样品在95℃水浴中加热10分钟(小心管盖冲开或进水),在冰上骤冷(使DNA成单链),上样或保存在-20℃冰箱中。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注意实验中戴好手套!!! 1.准备:清洗干净玻璃板、凉干!装好电泳的玻璃板(用1.5mm的厚玻璃板);有凹槽的一面向内!!压紧,避 免漏液!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凝胶的配方

溶液成分 不同体积(ml )凝胶液中各成分所需体积(ml ) 5 10 15 20 25 30 40 50 6% SDS-PAGE 水 2.6 5.3 7.9 10.6 13.2 15.9 21.2 26.5 30% 丙烯酰胺溶液 1 2 3 4 5 6 8 10 10% SDS 0.05 0.1 0.15 0.2 0.25 0.3 0.4 0.5 10% 过硫酸氨 0.05 0.1 0.15 0.2 0.25 0.3 0.4 0.5 TEMED 0.00 4 0.008 0.012 0.016 0.02 0.024 0.032 0.04 8% SDS-PAGE 水 2.3 4.6 6.9 9.3 11.5 13.9 18.5 23.2 30% 丙烯酰胺溶液 1.3 2.7 4 5.3 6.7 8 10.7 13.3 1.5 mol/L Tris (pH8.8) 1.3 2.5 3.8 5 6.3 7.5 10 12.5 10% SDS 0.05 0.1 0.15 0.2 0.25 0.3 0.4 0.5 10% 过硫酸氨 0.05 0.1 0.15 0.2 0.25 0.3 0.4 0.5 TEMED 0.00 3 0.006 0.009 0.012 0.015 0.018 0.024 0.03

水 1.9 4 5.9 7.9 9.9 11.9 15.9 19.8 30% 丙烯酰胺溶液 1.7 3.3 5 6.7 8.3 10 13.3 16.7 1.5 mol/L Tris (pH8.8) 1.3 2.5 3.8 5 6.3 7.5 10 12.5 10% SDS 0.05 0.1 0.15 0.2 0.25 0.3 0.4 0.5 10% 过硫酸氨 0.05 0.1 0.15 0.2 0.25 0.3 0.4 0.5 TEMED 0.00 2 0.004 0.006 0.008 0.01 0.012 0.016 0.02 12% SDS-PAGE 水 1.6 3.3 4.9 6.6 8.2 9.9 13.2 16.5 30% 丙烯酰胺溶液 2 4 6 8 10 12 16 20 1.5 mol/L Tris (pH8.8) 1.3 2.5 3.8 5 6.3 7.5 10 12.5 10% SDS 0.05 0.1 0.15 0.2 0.25 0.3 0.4 0.5 10% 过硫酸氨 0.05 0.1 0.15 0.2 0.25 0.3 0.4 0.5 TEMED 0.00 2 0.004 0.006 0.008 0.01 0.012 0.016 0.02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1.仪器装置通常由稳流电泳仪和圆盘或平板电泳槽组成。其电泳室有上、下两槽,每个槽中都有固定的铂电极,铂电极经隔离电线接于电泳仪稳流挡上。 2.试剂 (1)溶液A 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36.6g,四甲基乙二胺0.23ml,加0.1mol/L盐酸溶液48ml,再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置棕色瓶内,在冰箱中保存。 (2)溶液B 取丙烯酰胺30.0g、次甲基双丙烯酰胺0.74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滤过,置棕色瓶内,在冰箱中保存。 (3)电极缓冲液(pH8.3) 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6g、甘氨酸28.8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置冰箱中保存,用前稀释10倍。 (4)溴酚蓝指示液取溴酚蓝0.1g,加0.05mol/L氢氧化钠溶液3.0ml与90%乙醇5ml,微热使溶解,加20%乙醇制成250ml。 (5)染色液取0.25%(W/V)考马斯亮蓝G<[250]>溶液2.5ml,加12.5%(W/V)三氯醋酸溶液至10ml。 (6)稀染色液取上述染色液2ml,加12.5%(W/V)三氯醋酸溶液至10ml。 (7)脱色液 7%醋酸溶液。 3.操作 (1)制胶取溶液A2ml,溶液B5.4ml,加尿素2.9g使溶解,再加水4ml,混匀,抽气赶去溶液中气泡,加0.56%过硫酸铵溶液2ml,混匀制成胶液,立即用装有长针头的注射器或细滴管将胶液沿管壁加至底端有橡皮塞的小玻璃管(10×0.5cm)中,使胶层高度达6~7cm, 然后徐徐滴加水少量,使覆盖胶面,管底气泡必须赶走,静置约30分钟,待出现明显界面时即聚合完毕,吸去水层。 (2)标准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电泳将已制好的凝胶玻璃管装入圆盘电泳槽内,每管加供试品或标准品溶液50~100μl,为防止扩散可加甘油或40%蔗糖溶液1~2滴及0.04%溴酚蓝指示液1滴,也可直接在上槽缓冲液中加0.04%溴酚蓝指示液数滴,玻璃管的上部用电极缓冲液充满,上端接负极、下端接正极。调节起始电流使每管为1mA,数分钟后,加大电流使每管为2~3mA,当溴酚蓝指示液移至距玻璃管底部1cm处,关闭电源。 (4)染色和脱色电泳完毕,用装有长针头并吸满水的注射器,自胶管底部沿胶管壁将水压入,胶条即从管内滑出,将胶条浸入稀染色液过夜或用染色液浸泡10~30分钟,以水漂洗干净,再用脱色液脱色至无蛋白区带凝胶的底色透明为止。 (5)结果判断将胶条置灯下观察,根据供试品与标准品的色带位置和色泽深浅程度进行判断。相对迁移率供试品和标准品的电泳区带有时可用相对迁移率(R'<[m]>)进行比较。 实验二、血清蛋白的分离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目的要求 (1) 学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知识讲解

S D S-聚丙烯酰胺凝胶 电泳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该技术首先在1967年由Shapiro建立,1969年由Weber和Osborn进一步完善。 一、原理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 (简称Acr) 和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简称Bis)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交联而成的具有网状立体结构的凝胶,并以此为支持物进行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根据不同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的差异及分子大小的不同所产生的不同迁移率将蛋白质分离成若干条区带,如果分离纯化的样品中只含有同一种蛋白质,蛋白质样品电泳后,就应只分离出一条区带。SDS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打断蛋白质的氢键和疏水键,并按一定的比例和蛋白质分子结合成复合物,使蛋白质带负电荷的量远远超过其本身原有的电荷,掩盖了各种蛋白分子间天然的电荷差异。因此,各种蛋白质-SDS 复合物在电泳时的迁移率,不再受原有电荷和分子形状的影响,而只是棒长的函数。这种电泳方法称为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简称SDS—PAGE)。由于SDS-PAGE 可设法将电泳时蛋白质电荷差异这一因素除去或减小到可以略而不计的程度,因此常用来鉴定蛋白质分离样品的纯化程度,如果被鉴定的蛋白质样品很纯,只含有一种具三级结构的蛋白质或含有相同分子量亚基的具四级结构的蛋白质,那么SDS—PAGE 后,就只出现一条蛋白质区带。SDS—PAGE 可分为圆盘状和垂直板状、连续系统和不连续系统。本实验采用垂直板状不连续系统。所谓“不连续”是指电泳体系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缓冲液、pH 和凝胶孔径等所组成。 1.样品的浓缩效应

在不连续电泳系统中,含有上、下槽缓冲液(Tris—Gly,pH8.3)、浓缩胶缓冲液(Tris—HCl,pH6.8)、分离胶缓冲液(Tris—HCl,pH8.8),两种凝胶的浓度(即孔径)也不相同。在这种条件下,缓冲系统中的HCl 几乎全部解离成Cl-,两槽中的Gly (pI=6.0,pK a=9.7)只有很少部分解离成Gly 的负离子,而酸性蛋白质也可解离出负离子。这些离子在电泳时都向正极移动。C1—速度最快(先导离子),其次为蛋白质,Gly 负离子最慢(尾随离子)。由于C1—很快超过蛋白离子,因此在其后面形成一个电导较低、电位梯度较陡的区域,该区电位梯度最高,这是在电泳过程中形成的电位梯度的不连续性,导致蛋白质和Gly 离子加快移动,结果使蛋白质在进入分离胶之前,快、慢离子之间浓缩成一薄层,有利于提高电泳的分辨率。 2.分子筛效应 蛋白质离子进入分离胶后,条件有很大变化。由于其pH 升高(电泳进行时常超过9.0),使Gly 解离成负离子的效应增加;同时因凝胶的浓度升高,蛋白质的泳动受到影响,迁移率急剧下降。此两项变化,使Gly 的移动超过蛋白质,上述的高电压梯度不复存在,蛋白质便在一个较均一的pH 和电压梯度环境中,按其分子的大小移动。分离胶的孔径有一定的大小,对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质来说,通过时受到的阻滞程度不同,即使净电荷相等的颗粒,也会由于这种分子筛的效应,把不同大小的蛋白质相互分开。 二、注意事项 1. SDS与蛋白质的结合按质量成比例(即:1.4gSDS/g蛋白质),蛋白质含量不可以超标,否则SDS结合量不足。

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基本原理

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基本原理 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包含了两种以上的缓冲液成分、pH值和凝胶孔径,而且在电泳过程中形成的电位梯度亦不均匀。由此产生的浓缩效应、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 1.浓缩效应样品在电泳开始时,通过浓缩胶被浓缩成高浓度的样品薄层(一般能浓缩几百倍),然后再被分离。当通电后,在样品胶和浓缩胶中,解离度最大的Cl—有效迁移率最大,被称为快离子,解离度次之的蛋白质则尾随其后,解离度最小的甘氨酸离子(PI=6.0)泳动速度最慢,被称为慢离子。由于快离子的迅速移动,在其后边形成了低离子浓度区域,即低电导区。电导与电势梯度成反比,因而可产生较高的电势梯度。这种高电势梯度使蛋白质和慢离子在快离子后面加速移动。因而在高电势梯度和低电势梯度之间形成一个迅速移动的界面,由于样品中蛋白质的有效迁移率恰好介于快、慢离子之间,所以,也就聚集在这个移动的界面附近,逐渐被浓缩,在到达小孔径的分离胶时,已形成一薄层。 2.电荷效应当各种离子进入pH8.9的小孔径分离胶后,甘氨酸离子的电泳迁移率很快超过蛋白质,高电势梯度也随之消失,在均一电势梯度和pH的分离胶中,由于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所带电荷量不同,在电场中所受引力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电泳,各种蛋白质就以一定顺序排列成一条条蛋白质区带。 3.分子筛效应由于分离胶的孔径较小,分子量大小或分子形状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分离胶时,所受阻滞的程度不同,因而;迁移率不同而被分离。此处分子筛效应是指样品通过一定孔径的凝胶时,受阻滞的程度不同,小分子走在前面,大分子走在后面,各种蛋白质按分子大小顺序排列成相应的区带。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是蛋白分析中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它是将蛋白样品同离子型去垢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以及巯基乙醇一起加热,使蛋白变性,多肽链内部的和肽链之间的二硫键被还原,肽链被打开。打开的肽链靠疏水作用与SDS结合而带负电荷,电泳时在电场作用下,肽链在凝胶中向正极迁移。不同的大小的肽链由于在迁移时受到的阻力不同,在迁移过程中逐渐分开,其相对迁移率与分子量的对数间成线形关系。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操作方法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操作方法 (一)管型盘状电泳 1.仪器和设备 图8 管型盘状电泳槽结构 A为正面B为剖面 (1)分离胶PH8.9 (2)浓缩胶PH6.7 (3)电极缓冲液PH8.3 电泳槽:盘状电泳槽国内有很多单位生产,也可因地制宜,自己制造,槽大多为圆筒形(图9),也有长方形的,上、下槽分别接铂金丝电极,要注意电极到各胶管的距离相等,以保持各凝胶管的电场一致。 电泳仪:国内生产的型号很多,如北京六一仪器厂的DYY-Ⅲ型,电压在0~600v内任意调节,电流输出0~100mA,这类电泳仪比较恰当。 玻璃管:选择粗细均一的圆玻璃管,内径5~7mm左右,管长70~100mm。管口用金刚砂磨平,电泳管的清洁很重要,需浸入10%重铬酸盐-硫酸溶液中清洗,再用蒸馏水彻底淋洗干净,在管中滴入丙酮而后干燥备用。 聚胶架:普通试管架式样,有机玻璃制成,架的孔洞内装一乳胶管,要求乳胶管孔内径与玻璃管外径相同或略小。 微量注射器或微量进样器:加样时,由于需样品量极小,作定量分析时要求样品量准确,因此最好用25.50或100μl的微量进样器加样,也可用50或100μl加液器代用。 普通注射器:主要用于灌胶和剥胶,20~30ml,附加10号不锈钢长针头(约10cm长)。 其他:日光台灯,PH计,恒温水浴,烧杯,容量瓶,量筒,试管,漏斗,滤纸,电炉,电子天平等。 2.试剂甲叉双丙烯酰胺(Bis);丙烯酰胺(Acr);四甲基乙二胺(TEMED);过硫酸铵;核黄素(V B2);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蔗糖;甘氨酸;盐酸等。 丙烯酰胺和甲叉丙烯酰胺产品不纯时需要纯化后才能使用。

(1)丙烯酰胺纯化法:70g丙烯酰胺溶于500ml氯仿中(50℃),热滤,滤液凉后置-20℃冰箱,即有结晶析出,砂芯漏斗过滤,收集结晶。结晶置于真空干燥器中减压干燥,贮棕色瓶中备用。 (2)甲叉双丙烯酰胺纯化法:12g甲叉双丙烯酰胺溶于100ml 40~50℃丙酮,加热过滤,滤液置-20℃冰箱,结晶析出后过滤,并置于真空干燥器中干燥,保存于棕色瓶中备用。 3.试剂配制 (1)凝胶及缓冲液配制系统 有关资料很多,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的系统。列表4供参考。最常用的是系统1(所谓Davis的标准状态)。各种贮存液配制后,盛于棕色瓶中,贮冰箱备用。用时需测PH值,以检查是否失效。TEMED要密封贮藏。过硫酸铵溶液最好现用现配,不宜超过一周。 表4 几种适用电泳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实验目的:测定蛋白质亚基的分子量及纯度 实验原理:在样品介质和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加入离子去污剂和强还原剂后,蛋白质亚基的点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亚及分子量的大小,而电荷因素可以 被忽略。当蛋白质的分子量在15KD到200KD之间时,电泳迁移率 与分子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可以用来测定蛋白质亚基的分子量。 基本过程:制胶、电泳、检测 试剂:(储液由专业人员配置)30%丙烯酰胺单体储液、10%过硫酸铵、TEMED、1.5mol/L Tris-HCl, pH8.8、1.0mol/L Tris-HCl, pH6.8、10%SDS、10XTris-甘氨酸系统的电泳缓冲液、2Xloading buffer、水饱和正丁醇 器材:灌胶支架、玻璃板、梳子、电源、加热器、电泳槽、扫描仪 实验操作程序: 1.安装灌胶模具,依照说明书进行 2.按照配方配置一定量(7cm模具配置1mm厚的胶配置5ml)的分离胶溶液和浓缩胶溶液(2ml),过硫酸铵和TEMED在用前加入。 3.分离胶溶液充分混匀后从一侧加入灌胶模具,上方留约1.5-2cm用于加浓缩胶,小心的在分离胶的表面加一层水饱和正丁醇(或水饱和的异丙醇、水),封住胶面,以促使聚合并保持胶面平整。 4.室温放置40分钟到1小时后,可以看到一个界面,去掉上层覆盖液,用浓缩胶缓冲液淋洗胶面,然后灌制浓缩胶,并插入与模具大小相同,凝胶厚度相当的梳子。 5.静止放置40-60分钟使凝胶聚合,电泳液清洗样品孔。 6.制备好的蛋白质样品用2Xloading buffer 1:1混合,与分子量marker 一起100℃煮3-5min, 12000rpm离心5-10min,(7cm模具、1mm厚度、10孔、考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步骤

【跑电泳的步骤】 1、取出电泳仪器和四个烧杯; 2、将超纯水倒入烧杯中,保鲜膜封口; 3、配制过硫酸铵溶液(AP):+0.9g超纯水,保鲜膜封口; 4、取出所有药品。Tris-HCL(88,,TEMED,SDS,Acry-bis,按次序排好; 5、拿卷纸平铺,移液枪枪头:三个蓝,两个黄,一个白,移液枪3只; 6、先配分离胶 7、组装凝胶模具,插好板 (1)海绵用自来水润湿,插在下面槽里; (2)板:Bio-Rad前后玻璃板,注意前后顺序,夹子夹好,塞枪头于夹子上。 8、配胶见配方,用2号蓝混匀所有试剂; 9、加液至支架上方,用超纯水液封(不能用气泡); 10、待界面清晰后,用滤纸将水吸干; 11、配浓缩胶; 12、插梳子:一个个斜着插,有字面朝向我; 13、拔下梳子,转移(有字朝里,白色架子垫黄纸,将玻璃板卡在绿卡下面,不要有空隙,装去离子水,不能漏(1h),等待。),样品煮沸3分钟; 14、用10uL移液枪移液,移液,每个依次加入梳槽内; 15、电压(浓缩胶)90V,电流20mV; 16、盖上盖子:红对红,黑对黑;插上电源插头:红对红,黑对黑。 【附配方】 分离胶separating gel (5mL) ( 1个板1板2板Prescription12%10%%mL mL Del H2O mL mL3mL 1.5M Tris-HCL mL mL mL mL mL 30%Acry/bis 2 mL mL mL mL

单体胶(29.2g+0.8g/100mL) 10%SDS50uL50uL50uL35uL70uL 10%AP50uL50uL50uL35uL70uL TEMED2uL2uL(5 uL)2uL 7uL(夏)~8 uL 浓缩胶Stacking gel ( 2板3mL) Prescription Volume(2 mL)(2 mL) Del H2O 0.5M Tris-HCL 250uL375uL 30%单体胶330uL495uL 10%SDS20uL30uL 10%AP20uL30uL TEMED2uL(5 uL)3uL(8 uL冬,5 uL夏) 【附所需试剂配制】 1、30%单体胶(30%单体胶即30%T,%C)配制50mL:丙烯酰胺Acry:14.6g,甲叉双丙烯酰胺bis:0.4g;(100mL:Acry 29.2g,bis 0.8g) 超纯水定容至50mL,uM膜过滤,4℃保存(一个月);说明:单体浓度%T是指单体总质量(丙烯酰胺+双丙烯酰胺)在溶液中的百分比(m/V),可选择的范围为3%~30%;%C是指双丙烯酰胺与单体总质量的比值(m/m),也指交联度。 2、分离胶缓冲液配制100mL(1.5M Tris-HCL :Tris 18.15g,部分去离子水溶解,并用HCL 调,最后定容至100 mL,过uM膜,4℃保存。 3、浓缩胶缓冲液配制50mL(0.5M Tris-HCL :Tris 3.0g,部分去离子水溶解,并用HCL调,最后定容至50 mL,4℃保存。 4、10%SDS:5g/50 mL H2O,配制后4℃保存。 5、10%AP(过硫酸铵):用时现配,溶解状态十分不稳定,0.1g/1mL 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