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平保卫战:颇有争议的战史

最新四平保卫战:颇有争议的战史
最新四平保卫战:颇有争议的战史

四平保卫战:颇有争

议的战史

四平保卫战:颇有争议的战史

1946 年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在吉林四平与蒋军激战30 余天,伤亡8000 余人,此战在党史、军史上被称为四平保卫战。时间过去近60 年,史学界对此战却一直争论不休。前些年,笔者为写林彪的书,曾到吉林四平作过深入的采访,搜集到许多有关资料。现将此战的经过及战后有关的争论作一细述。

蒋介石一手挑起了东北内战,毛主席电令林彪坚决还击

1946 年l 月初,国共两党签订了停战协定。然而,墨迹未干,蒋介石就出尔反尔,大举向东北增兵,进攻东北民主联军。蒋介石同时电令原东北军第一O 七师师长刘翰东,要他赶快派兵进入四平,并任命他为辽北省主席,省府设在四平城。蒋介石还特别告诉刘翰东,东北很重要,国民党的命运在东北;而要控制东北,就必须夺取战略要地四平。

四平位于京哈、平齐、四梅铁路的交叉点,为东北交通枢纽,是东北的工业重镇;其东北郊山峦重叠,西南郊河流纵横,形势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刘翰东立即带领大批人马进入四平。这样,国民党在占领四平方面抢先了一步。

l 月13 日,毛主席致电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东北局书记兼民主联军第一政委彭真,指出:润民党拒绝与我谈判东北问题。国民党军队进入东北后,要向我们进攻是不可避免的。望东北局立即布置一切,在顽军进入东北向我进攻时,坚决击破其进攻。

国共两党都将东北看得极为重要,东北内战一触即发。为了避免内战的爆发,国共两党就东北问题举行过数次谈判,但毫无进展。

至3 月中旬,进入沈阳一带的国民党军队达20 余万人。他们以沈阳为基地,同时分两路向本溪、四平方向大举进攻,沿途占领了许多城镇。

蒋军的多路进攻,给东北民主联军造成相当大的压力。

3 月1

4 日,林彪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名义向中央军委发电,建议夺取四平。中央军委考虑到四平的战略地位特别重要,回电同意了林彪的建议。

林彪接到党中央及毛主席的指示后,立即下令辽西、辽北军区组织6000 人的兵力展开攻击。战场指挥由西满第十三师十旅旅长钟伟担任,副指挥由保一旅旅长马仁兴、辽西二分区司令员邓中人、东满七纵十九旅副旅长杨肖儒担任。

3 月15 日,林彪下令西满第十三师二十八团攻占四平西郊的飞机场。此战费力不大,但缴获甚丰,大大缓解了民主联军的物资困难。

3 月17 日凌晨

4 时,民主联军保一旅和万毅纵队等部向敌发起攻击,战至下午 2 时结束,生擒辽北省主席刘翰东和匪首王大化、王耀东;敌保安司令张东凯、副司令王永清化

装逃脱;消灭敌人3000 余人,缴获轻重机枪69 挺、大小炮32 门、长短枪2000 余支、汽车20 辆、马300 余匹,其他军用物资一大批,而民主联军只伤亡200 人。林彪得知四平解放的消息,甚为高兴,通令嘉奖了参战部队。

四平被东北民主联军攻占后,蒋介石甚为愤怒,立即派出大军猛攻,要求尽快将四平夺回来。3 月21 日,蒋军进占辽阳;3 月22 日,进占抚顺,随后攻占铁岭。

3 月22 日,蒋介石致电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代理保安司令官郑洞国,命令他们由沈阳派重兵向四平发动进攻,并限令在

4 月 2 日前夺取四平。熊式辉、郑洞国接到蒋介石的电报后,立即召集幕僚进行研究。他们认为,四平的共军不多,很快就会攻下来,遂决定由战斗力甚强的新一军、第七十一军担任攻打任务,并派长官部副司令长官梁华盛到铁岭设立攻打四平的指挥所。

梁华盛到达铁岭时正逢雪化时节,进入四平的道路泥泞,美械装备转运极其困难。孙立人的新一军和陈明仁的第七十一军行动迟缓,误时甚多。因此,即使东北民主联军不进行阻击,两军4 月2 日也难以攻到四平。

鉴于东北形势的严峻,毛主席连连给东北局和林彪发电,要求东北民主联军坚决反击蒋军的猖狂进攻,保卫东北的战略要地,以利我党与国民党正在进行的谈判。3 月24 日,毛主席在给东北局并林彪等人的电报中说:“我党方针是用全力控制长(春)、哈(尔滨)两市及中东全线,不惜任何牺牲反对蒋军进占长、哈及中东路,而以南满及北满为辅助方向。……动员全力控制四平地区,于顽军北进时,彻底歼灭之,决不让其向长春前进。”

3 月25 日,毛主席再次致电林彪、彭真说:“谈判数日内即可谈妥,派停战小组至东北,望你们准备一切,尤其是不惜牺牲,打一二个好胜仗,以利谈判与将来。同时,速将美方运兵、蒋军进攻消息公布,使苏联好在华盛顿安全理事会上讲话。同一天,中共中央也致电林彪、彭真,告知周恩来已到重庆,东北无条件停战的协定可能于日内签订,但执行小组到东北并召集双方代表协议实际停战还须若干时日。因此,东北民主联军至少还须经一两个星期也许更长时间的恶战,才能实际达到停战。在此时间内,顽方会拼命进攻,企图控制更多的战略资源要I 地,而民主联军应尽一切可口能,不惜重大牺牲,保卫战略要地,特别保卫北满。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民主联军必须在苏军撤退后一两日内控制之。

林彪接二连三接到党中央、毛主席的电令,思虑再三,觉得四平大战难免。他当即决定带领民主联军司令部的人员赶往四平,亲自组织、指挥四平保卫战。

4 月 3 日,林彪在四平致电党中央、毛主席说:”我此刻已到四平街。……集中 6 个旅拟坚决与敌决一死战。

4 月 6 日,毛主席回电指示林彪、彭真:“集中 6 个旅在四平地区歼灭敌人,非常正确。党内如有动摇情绪,哪怕是微小的,均须坚决克服。希望你们在四平方面能以多日反复肉搏战斗,歼敌北进部队或大部,我军即有数千伤亡,亦所不惜。……如我能在 3 个月至半年内组织多次得力战斗,歼灭进攻之敌6 至9 个师,即可锻炼自己,挫折敌人,开辟光明前途。为达此目的,必须准备数万人伤亡。要有此决心付出此项代价,才能打得出新局面。而在当前数日内,争取四平、本溪两个胜仗,则是关键。”

4 月8 日,毛主席又给林彪发电,指示他要坚决保卫四平。

蒋军进犯途中突遭重创,四平街初战十分激烈

因道路泥泞,人困马乏,蒋军向四平进攻的几路大军一直不顺。直到4 月 2 日,近5 万人的新一军还在辽宁省昌图县境。4 月 4 日好不容易进入昌图县城,硬是到不了四平街。左翼第七十一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 4 日晚才进入法库县境。在南京的蒋介石对进攻四平的战斗极其关注。3 月30 日之后,他不断地叫侍从人员和秘书给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打电话,询问各部队展开进攻后的情况。他催问越紧,熊式辉的心里越紧张,前方的仗打得越糟糕。

眼见战事进展不顺,熊式辉几经考虑,决定换将,将遇事沉着、冷静的副司令长官郑洞国派到开源(今开原),将梁华盛调回长官部。郑洞国没有讲价钱,立即带着少数亲信走马上任了。

蒋军第七十一军负责从西路进攻四平。此军人数、战斗力不如新一军。林彪抓其弱点,将打击的重点放在第七十一军。

4 月13 日,东北民主联军侦察人员得到第七十一军八十七师正由法库县金家屯向八面城北进的情报,立即报告了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林彪感到这是消灭蒋军第八十七师的好机会,立即下令原山东梁兴初的第一师、罗华生的第二师、原新四军第三师彭明治旅,加上钟伟的第十旅、吴信泉的独立旅以及张天云的第八旅,火速将蒋军第八十七师包围起来,然后采取不同的方式将其歼灭,把蒋军向四平进攻的嚣张气焰打下去。

各参战部队根据林彪的命令,决定先在蒋军前进的必经之地―大洼附近的一个集市上下手。蒋军第八十七师未到之前,民主联军参战各部兵分两路,一部分埋伏起来,另一部分化装成赶集的农民,混杂在市民中。蒋军第八十七师师部及一个团到达集市后,向群众打听此地有没有民主联军,群众都说民主联军先前到这里来过,但早就走了。

八十七师师部一参谋人员又四处询问大洼附近有没有民主联军,群众也说没有。师长黄炎听说附近没有民主联军,放心了,立即下令部队在集市上休息、吃饭。

正在蒋军吃饭时,一些拥护民主联军的群众敲锣打鼓赶来致欢迎词、扭秧歌,以迷惑蒋军。蒋军完全被迷惑,遂放弃了警戒。

饭还没吃完,镇上突然枪声大作。民主联军里应外合,将蒋军八十七师官兵打得晕头转向。

师长黄炎见势不妙,带着几个警卫夺路而逃。这样,进入大洼的一个团的蒋军除少数被打死外,大部被民主联军俘虏。

4 月1

5 日,蒋军第八十七师未进入大洼的另两个团也被民主联军分割成数段,经一昼夜激战,大部被击溃。第九十一师也被歼灭一部。此次战斗共歼灭蒋军4000 余人,打下敌机l 架,缴获汽车30 辆。进犯四平的蒋军第七十一军受此重大打击后,士气低落,一撅不

振。

八十七师在大洼被歼,国民党东北行营和保安司令长官部不敢向蒋介石报告。进入东北的军统特务却利用他们的秘密渠道将此情况密报了蒋介石。军统特务在密报中还说,第七十一军之所以在进攻四平的途中遭受重挫,是因为该军军长陈明仁躲在沈阳,未随军行动。

蒋介石接到军统特务的这份密报,万分愤怒。他感到,国军要夺取四平,直至控制全东北,非得严明纪律,惩治玩忽职守者不可。他立即口授了一份给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并杜聿明的电报:“第八十七师受此意外损失,据报陈明仁并未随军前进,着即查办具报。”

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参谋长赵家骥接到蒋介石的电报后大吃一惊,立即把电报送给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杜聿明觉得,第七十一军正在前进途中,天天要打仗,如突然撤换陈明仁,再调别人来任军长,将很麻烦,而且还会败得更惨。更何况,陈明仁很会带兵打仗。

他对赵家骥说:“此事拖一下,如蒋委员长再来电催问,就说在战斗发起前已派车将陈明仁送到前方了。第八十七师作战失利,事出有因。另外,你赶快告诉郑洞国,要他立即通知陈明仁火速赶往前线整顿部队,鼓舞士气,在夺取四平的战斗中立功赎过。”

陈明仁接到赵家骥的电话后立即赶往前线。这位好胜心甚强的军长对杜聿明的保护甚为感激,决心在夺取四平的战斗中与林彪的东北民主联军比个高低。

林彪此时也没闲着。他在指挥东北民主联军在四平外围狠狠打击进犯蒋军的同时,还下令四平城内的各部队抓紧构筑工事,储藏粮食、弹药,作好长期抗击蒋军的准备。除此之外,林彪还建议成立了东北民主联军野战政治部,并在梨树县召开了全东北部队第一次政治工作会议,要求参加四平保卫战的各部队指挥员做好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会上还决定创办一份《自卫报》,由民主联军总部野战政治部副主任陈沂负责该报的编务工作。参加四平保卫战初战的官兵,大多系西满部队。其部署是:少数部队担任正面阻击和守城,大部主力放在四平侧后至梨树以及四平至八面城之间,待正面消耗与顿挫蒋军之后,再集中主力,首先打击稍弱的一路蒋军―第七十一军。

对四平的防御工事,林彪甚为重视。他与彭真及民主联军其他负责人一道,数次深入到塔子山、三道林子、孤榆树等重要防御阵地视察、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为了取得此次保卫战的胜利,林彪决定在四平城内设立一个以保一旅马仁兴旅长为首的城防司令部,负责四平前沿阵地上的作战指挥,而以他为首的民主联军前方总部则撤至四平近郊的梨树县城。

4 月17 日,郑洞国和梁华盛将昌图指挥所迁移到双庙子,并下令各部马上开始进攻四平城区。当天,四平的东西铁路被切断。18 日,郑洞国、梁华盛指挥陈明仁的第七十一军三十师l 个团从四平南郊海丰屯、泊脖子、鸭湖泡向民主联军的阵地作试探性进攻,接连三次均被民主联军打退。郑洞国感到,民主联军的阵地牢固,不能从正面硬攻,只能采取寻其弱点或迁回攻击的办法,才能打开缺口。第二天,他在指挥所召开了作战会议。会上,各军、师的将领结合头天试攻的经验教训提出:改变方向,向民主联军防守的薄弱点发动猛攻,一鼓作气打开突破口。郑洞国同意了下属们提出的作战方案,决定将突破口选在民主联

军保一团第三营和万毅纵队第五十六团之间的铁道结合部。随即,蒋军新一军第三十师凭借其强大的火力,向民主联军的两部结合部发动了猛烈进攻,铁道两边炮火连天,浓烟滚滚。由于这处阵地防守较弱,加之敌人炮火甚烈,民主联军的官兵经努力奋战,仍难抵住蒋军的进攻。这样,铁道结合部阵地被蒋军夺去一处。

此处阵地失守,林彪感到四平城内阵地上的防守力量不足,果断决定增加兵力。与此同时,为鼓舞正在激战的部队,林彪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名义给城内的两个守备团发去了指示电:‘自即日起,须坚强守备,度过危机。近日我南北满主力将陆续向四平前进。我军利用四平街先消耗和顿挫敌人,然后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手段歼灭第七十一军,造成东北自卫之大捷。

林彪的电文,给城内的部队鼓舞甚大。官兵们一边与敌人作战,一边高喊:“坚决执行林总的命令,誓死守住阵地!”

当天下午,民主联军西满第三师第七旅第二十一团官兵与铁道结合部的其他两支部队紧密配合,与敌死战,夺回了被蒋军占去的一处阵地,并消灭一大批蒋军。蒋军第三十师的进攻被迫停止。

毛主席要林彪将四平街化为“马德里”

四平争夺战打响后,蒋介石更为关注战斗的进展。他不断地叫侍从人员催问四平前线攻击的进展。在延安的毛主席,对四平保卫战也高度关注。他分析了东北战局后,感到四平保卫战仍应坚持下去,而且应不惜一切代价保住这个战略要地。4 月22 日午夜,他给林彪发了一封电报:望死守四平,挫敌锐气,争取战局好转。

4 月18 日至26 日,第七十一军和新一军的3 个师轮番向民主联军的阵地发起猛攻。民主联军凭借有利地形,给进攻之敌以狠狠打击。战至26 日晚,第七十一军因伤亡惨重,锐气大减,被迫停止了进攻。

毛主席得知四平守军打退了蒋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十分高兴,于4 月27 日以军委的名义再次致电林彪:“四平守军甚为英勇,望传令奖励;请考虑增加一部分守军(例如一至两个团),化四平为马德里。”

马德里是西班牙首都。1936 年,德、意法西斯为控制西班牙这一战略要地,打击英国在地中海的势力并从侧后包围法国,决定对西班牙进行武装干涉,支持佛朗哥叛乱势力。佛朗哥叛军在外国反动势力的支持下,于9 月向马德里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西班牙共和国军队在由54 个国家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组成的“国际纵队”的配合下,进行了马德里保卫战。此战残酷、激烈,长达数年,伤亡巨大,直到1939 年3 月底才告结束。

毛主席要林彪将四平化为“马德里”,并要求增加兵力,林彪更加清楚了四平保卫战的重要和激烈,而且作了长期战斗的准备。

4 月28 日,中共中央又给参加四平保卫战的全体官兵发来嘉奖电:头和平民主,你们坚守四平,甚为英勇,特传令嘉奖!望你们再接再厉,坚守到最后胜利,把四平变成马德

里’!

为了在四平及外围地区更有力、有效地打击进犯的蒋军,就在四平保卫战激烈进行时,林彪下令后方二线部队乘机夺取了东北另外几座较大的城市。4 月18 日,民主联军攻占长春;4 月25 日,打下齐齐哈尔;4 月28 日,拿下哈尔滨。此举使蒋军东奔西跑,顾此失彼。与此同时,林彪对四平城内的防卫又作了调整:调西满第三师第七旅二十一团、北满第七师炮兵旅第二团和配属的第六十七团进入市内,增加守城力量;市区外围的万毅纵队第十九旅第五十五、五十八团配置在城东南角正面;山东第一、二师放在四平街西北;西满第三师第七、十旅部署在四平以东;第三五九旅作为预备队驻公主岭。另外,他还将南满第三纵队第七、八旅作为机动部队放在昌图、开源之间,开辟第二战场,切断蒋军的后勤补给线,使前线蒋军饥不裹腹,无力作战。

林彪的上述部署相当精妙。蒋军急想把四平这块硬骨头早点啃下来,但硬是啃不动。

当时,中共中央和毛主席还希望林彪指挥东北民主联军在lO 天之内打出城外或寻机击溃蒋军新一军。林彪也有此想法。后来,因敌情有变及其他原因,这一设想无法实现。为此,林彪于4 月29 日给毛主席发了一电,大意是:目前在四平,民主联军还不具备歼灭或击溃蒋军王牌部队新一军的能力和条件。对这支国民党精锐中的精锐,肯定要打,但那是以后的事情,现在还不行。时候到了,民主联军肯定要把蒋军这支王牌部队消灭在东北。

蒋军在四平的阵地进攻难有进展,便用大炮对民主联军的阵地进行猛轰。民主联军以牙还牙,也用猛烈的炮火予以还击。颇为有趣的是,蒋军的炮兵每次总是先发炮,目标暴露后,很快被民主联军的炮兵抓住压了下去,不但被打哑,阵地上的炮弹也被炸毁甚多。到后来,蒋军炮兵不敢再乱打了。

这样,敌我在四平的攻防处于对峙状态。

1946 年4 月30 日,蒋介石拒绝马歇尔和民盟及中共提出的在东北停战的方案,决定迅即占领长春。蒋介石的这一态度,使毛主席对与国民党进行的谈判彻底失望。他分析了东北局势和蒋介石的心态后,感到今后一个时期国共两党在东北的斗争肯定是以军事为主,而且谁有智慧、本领,谁就能夺得东北。鉴于东北军事斗争的复杂及难度,有必要突出林彪在东北的地位,使他放手大干。毛主席的想法,得到了中央其他领导人的赞同。

1946 年5 月l 日,毛主席单独给林彪发了一个电报,全文如下:

“感电(指林彪4 月27 日给毛主席的电报)悉。(一)前线一切军事政治指挥,统属于你,不应分散。如工作繁忙,需人帮助,则可考虑调高岗等同志来助你。如前线机关以精简为便利,则照现状为好。(二)东北战争,中外瞩目。蒋介石已拒绝马歇尔、民盟和我党三方同意之停战方案,坚持要打到长春。因此,我们必须在四平、本溪两处坚持奋战,将两处顽军打得精疲力竭,消耗其兵力,挫其锐气,使其以 6 个月时间调集的兵力、武器、弹药,受到最大消耗,来不及补充,而我则因取得长、哈,兵力资材可以源源补充,那时,便可能求得有利于我之和平。(三)力戒轻敌,每战必须集结全力,打敌一点,以期必胜。此点你已充分注意,望深入教育,一体遵行。”

四平保卫战 观后感

《四平保卫战》观后感 四平保卫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城市攻坚战,历时月余,东北民主联军以八千余人的伤亡,歼国民党军一万余人,迟滞了国民党军向北满解放区的大举进攻,配合了停战谈判。 影片以三班的预备役新兵的服役为线索,再现了这场惊心动魄的城市攻坚战。 新兵中有一个小兵,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他就是主角,跟大家吹吹小牛、讨点儿乐,说说自己未来的媳妇儿……他整天感慨,本以为抗日结束了就可以结婚了,可没想到那“老蒋”又开始造反了,害得他婚没结成,来当兵打老蒋了。可是,由于国共两党军备实力悬殊,攻城屡屡失败,总部下令成立敢死队,拿着炸药包去攻城,三班的新兵也就成为了“攻城敢死队”。那位小兵在最后还憨憨的说了一句:“俺还没结婚呢!” 敢死队全军覆没,四平硬是被攻下来了,这少不了三班敢死队的贡献。影片刻画了一批既淳朴、可爱,又令人尊敬的战士形象。通过众多平凡英雄的牺牲与奉献,展示了我军将士敢打敢拼、勇敢无畏、能打大仗、善打硬仗的优良作风,再现了战争中的人性闪光点,反映共和国开创者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与集体主义情怀。其战争场面规模宏大,震撼人心,充分体现了电影大气、恢宏、惨烈、真实的艺术特色。 除了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林彪,在影片中也关注了战乱中的普通老百姓,特别是在片中对邮差、邮差妻子和村民们的描写。 战争打响时,邮差在送信,被国军带走,并穿上了国军的服装。国军派出美式战斗机向地面投放炸弹,邮差妻子和孩子眼看着飞机摧毁了自己的家园。城被攻下后,大批国军被俘,邮差愤怒地将国军的衣服扔在地上,被司令看见,司令让他回家,但他的妻子和孩子仍然生死未卜…… 司令明白,他穿上国军的衣服并不代表他是坏人。在这个惨烈的战争之中,他们就在战场的旁边,在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之间,老百姓不懂,他不知道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不知道你们两个集团要干什么,他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但他知道战争对他来说是残酷的,是无情的,而他却只能默默承受。 现在是和平年代,当今的和平,是革命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打破这种和平,不能让残酷无情的战争再次在这片土地上打响,要珍惜现在的生活,不辜负先烈们的贡献。

四战四平

四战四平 四平位于沈阳和长春之间,解放战争时期是辽北省的省会,这里既是进入北满的门户,又是连接内蒙古和中朝边境的交通要冲,处于中国长春铁路、四(平)洮(南)铁路、四(平)梅(河口)铁路的交汇点,为东北交通、工业及军事重镇以及著名的粮食集散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时就战略性地指出:“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当时,国共双方都把东北作为争夺的重点,而四平又成为双方争夺重点中的重点。民间有“四平四平,不打四次不太平”的说法,国共双方为争夺这块战略要地,在此打了四场恶仗。四平曾经是林彪的一块心结,两次在这里遭遇滑铁卢;这里发生过我军的第一场城市攻坚战,战况极为惨烈,陈明仁在战后说:“解放军方面炮火很猛烈,我在八年抗战之中,都不曾遇到这种局面。”而另一位事后去过四平的老人说,四平的每一块砖头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弹痕。1946年四平保卫战时的东北民主联军战斗场景,这场战役事关国共谈判的筹码,中共也不惜代价守住四平文在重庆武在四平1946年3月,趁苏联红军撤出东北之机,西满军区司令员黄克诚和辽西军区司令员邓华联手指挥部 队夺取四平。当四平被东北民主联军占领之后,国民党东北

行辕主任熊式辉遂以沈阳为基地,向辽阳、抚顺等地发起进攻。由于国民党军装备精良,民主联军装备落后,不利于大城市作战,抚顺、鞍山、营口等大城市接连被攻陷。随着战局的发展,国民党部队逐渐进攻到中长路、康平和法库地区,进逼四平。有人概括1946年的国共斗争的形势就是“文在重庆,武在四平”。为获得更多的谈判筹码,毛泽东在四平之战前指示,准备数万人伤亡守住四平,不惜“化四平街为马德里”。国民党兵力雄厚,加上其火力强盛,有飞机、坦克助阵。在1946年4月18日至5月18日的四平保卫战中,东北民主联军付出极大的伤亡代价,为避免被敌人围歼,林彪在等不及中央回电的情况下就下令部队连夜撤退。雪上加霜的是,在撤离四平时,林彪的作战科长王继芳携带大批文件叛变投敌。杜聿明、孙立人、廖耀湘由此了解到民主联军实力大损,便放心大胆地猛追,直到把民主联军主力赶到松花江以北。罗荣桓回忆:“从长春撤到哈尔滨时思想很混乱,全军不知所措。这个仗,打得可真被动。我们一个劲撤,敌人在屁股后一个劲追,像拖了根尾巴。有的部队跑不赢落到敌人后面,部队几乎丧失了战斗力。”就在林彪从四平撤退两天后,毛泽东才同意放弃四平。四平保卫战不能不说是中共在东北军事行动的一次重大失败。同时这次四平保卫战的失败也使林彪憋着一股气,总想找机会报一箭之仇。 一方沮丧懊恼,另一方却是志得意满。1946年5月30日,

中将苏静关于四野战史的长篇发言

中将苏静关于四野战史的长篇发言 大约三个月后,苏静收到《第四野战军战史》送审稿。 苏静读完,发现该送审稿完全没有接受他的书面意见。 苏静认为该稿仍然回避了一些重大问题。 1997年3月27日,四野战史编写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第二次会议,苏静有一个长篇发言(以下是苏静发言的记录稿)。 上次我提了个书面意见,解放战争初期这一部分,史料史实列得不够准确全面,全然没有引起编写组同志的注意,没有提,也没有改。我提到,关于东北局初期的工作方针是有分歧的,这一点,我过去了解一些,也听了陈云同志讲过一些,也看了陈云同志的说明,确实有分歧。陈云同志在编审《辽沈决战》一书中说,东北局当时执行的是通过夺占大城市和铁路干线,独霸东北的方针,许多同志不同意这一观点。陈云同志说,大城市谁不要,问题是当时要得到要不到的问题。所以他说:1948年有个决议指出,东北局初期的 指导方针有错误,这是可以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以下我讲一讲几个有分歧的问题。 一是“让开大路,占领两厢”问题。你们刚才在说明中讲到,说是中央和毛泽东给东北局没有这个批示,没有这个提法,这个我显然不同意。为什么呢?我在那里亲

眼看到了,而且1962年的《四野战史稿》,就专门有这个题目,叫做“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并不是现在才发现的。这个“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当时我觉得挺好,觉得比农村包围城市提法更符合东北的实际。而且中央和毛主席给东北的批示,也是这个主要精神。 “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写给重庆代表团也是一个事实。但是,比较有常识的人也可能理解,写给毛泽东这个“让开大路,占领两厢”,是要谁执行的?要在重庆执行吗?显然不是。当然是要东北执行,这是针对东北说的嘛!如果说没有给东北的批示,是说不过去的,中央的一些指示,我也亲眼看了,当时在东北的领导陈(云)、 高(岗)、洛(甫),就东北敌我斗争形势向中央和东北局提出的意见都有这个精神,你们大家可以想一想看,那个时期讲这两句话,说是为了让苏军顺利撤退,这个能说得通吗?苏军撤退还用得着“让”?你还要去占领两厢,对苏军来说,那个时期我是知道的,我们在城市里头,他还想用机关枪赶你出去,说“让开大路,占领两厢 ”,让他能顺利出去,这个不符合实际。这种写法, 连毛主席的话都抹掉了。毛主席不是在七届二中全会讲过嘛!我提了个书面意见,不知道大家看到了没有,毛泽东讲的这一段话最精彩,我也和其他同志交谈过,写战史应该按毛主席的这个精神来写。“让开大路,占领两厢,是陈云、

豹澥老房子

我深爱的家乡—豹海百年古镇杂记豹澥马志宏原创于2013年11月28日 当你驱车来到武汉光谷八路,你会看到路标,神墩一、二、三路,说明您家来到了豹澥。路边一个庞大的土墩就是商周古遗址——神墩。今天,这处商周古遗址还在守望一座百年古镇豹澥,她历经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变迁,告别往日的繁荣,又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2007年10月,古镇托管于东湖高新区,颠覆性的变迁发生了。虽说豹澥还建小区已入住五期,生物医药园、医疗器械园、生物农业园、未来科技城、中心科技园为主题的五大高科技区域在热建之中,武汉地标即将封顶,令人神往!但是我仍在眷念家乡豹澥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眷念港汊纵横千里,小桥流水的人家,眷念豹澥的武汉民众乐园——万年台(俗称戏楼子),敬仰豹澥的前辈们超越时空、超越历史的胆识和伟大的胸襟,恐惧原生态的湖光山色、养人心肺的清新空气在豹澥人民的血液中消失,恐惧百年古镇的历史文脉断层,所以借此“小资”情调多愁善感一番,能博大家思考后的一笑,我就夜不能寐!一、古镇豹澥来历概述:豹澥又名豹子海。据清同治八年(1869)《江夏县志》載:“豹澥镇桥头有石形似豹子,遂以名焉,石在宝桥寺前,其地方多鲍姓,疑即鲍字之讹。”豹澥地势低洼,北高南低,最高点上刘村丁古山海拔200.1米,最低点安湖洲海拔18米,平均30—40米。属于属于梁子湖水系的港汊,在梁子湖水位高时,湖面广阔似海,乌篷船和帆船可以直抵桥头。古代的“海”的别称为“澥”,豹子海因此得名。所以豹澥北面的老村民到豹澥桥头的集镇叫“下桥”,东南西的老村民到豹澥桥头的集镇叫“上桥”。二、古镇历史文物搜寻:(1)神墩遗址,位于原豹澥九龙村歪冯湾,今光谷八路中段。豹澥属于水多湖广地段,古人建立神墩主要是为了导航。根据省、市文物部门考察,其为石器至商周时代所建,日本入侵豹澥时期毁于战火中,后又被夷为平地。(2)豹澥镇万年台:俗称戏楼子。始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位于豹澥镇老北后街,坐西朝南,高约10米,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其结构分主楼和两边侧楼三部分,呈品字形,均为两层。主楼高于侧楼约1米,其突出在前部分,即为舞台。万年台两边及后墙下,为青条石打脚,上为“三、六、九”青砖连体精砌,其余部分皆为木质结构。主楼有四个飞檐,侧楼各有两个飞檐。八个飞檐各托一条小龙,每条龙嘴各挂有铜铃一个。主楼屋脊两头各有卧龙一条,张口相向中央的葫芦形铜顶,呈二龙戏珠壯。楼顶十条龙昂首起伏,似欲飞翔,给万年台增添了气势,甚为壮观。主楼前檐中央有一匾额上书“歌於斯”三个骨力苍劲的柳体字,乃系以教书、行医为生的名儒马聘山老先生的手笔。舞台天面绘制着由八条龙围绕着八卦的圆形图案。绘制采用沥粉、贴金、退晕、青绿色相间和黑白线界等技法,增强了图案的立体感,也丰富了色彩的对比变化。舞台中坐上方有一匾,上书“遏云绕梁”四个颜体大字,左右“出将——入相”两门上方各有扇形匾额一块,右书“停云”,左书“飞雪”。这些字皆为清末秀才马完甫老先生的遗墨。负责此楼修建是豹澥辛周湾木工名匠周美义(1827—1903),他还请了蒲圻(现为湖北省级市)的一班雕匠来协助。工期三年。建国以前数十年间,汉剧名优余洪元、吴天保、刘健民、尹春宝、张奇怪、七龄童、五岁红、七岁红等,楚剧名伶沈云陔、关啸彬、姜翠兰、李雅樵等,1945年抗战胜利,汉剧名伶涂素云演“打花鼓”时,手带金戒指,喝倒彩声此起彼伏,结果罚戏三本,致使梨园传出“日出东山西方沉,唱戏莫进豹澥门”的感叹!如今万年台可惜已拆除,她只活在历史的记忆中。关于万年台的史话不是用笔能书写完的,她不仅是豹澥人民的文艺舞台,也是政治活动阵地,她承载的是豹澥百年古镇沧桑历史教科书,是永远不能复制。(3)豹澥的桥:前文所述,豹澥地势低洼,境内多水,为了方便来往,修筑了很多桥梁,东有马家桥、北有神墩桥、西有小桥和三眼桥、南有夜壶桥等,这些桥建筑年代不详,据老辈人讲,应该和豹澥建镇前后,三眼桥是豹澥古镇最大的桥,长大约45米,宽25米。故习以“桥上”之名代替豹澥。伫立三眼桥头,放眼望去,游人凭着古人留下的文字,可以想象当年港汊纵横、舟桅林立的盛景。(4)豹澥的宝桥禅寺和老房子。宝桥禅寺现仍在豹澥镇老街,桥寺门口大青砖墙面上挂着“宝桥禅寺”,却不同史记中的保桥寺,许是另有渊缘。禅寺不大,

参观四平战役纪念馆有感

参观四平战役纪念馆有感 (四棵树派出所民警赵亮) 2014年5月份,为缅怀革命先烈,接受传统教育,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革命精神,我以一名新入职的公务员身份参观了四平市战役纪念馆。 四平战役纪念馆位于四平市英雄大街,与烈士纪念塔相对,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正门上方镶嵌着“四平战役纪念馆”七个镏金大字,为彭真同志亲笔题写。该馆初建于1958年,时称“四平市展览馆”。此后该馆多次易名,1961年改称“四平市博物馆”,1963年称“四平战役纪念馆筹备处”,1965年称“四平市博物馆”,1973年恢复“展览馆”名称,1980年更名为“四平市博物馆”,1987年最后定名为“四平战役纪念馆”。该馆现有工作人员36名,分设文物部、陈列部、保管部、群工部、办公室等机构。纪念馆内设有序言厅、战史厅、支前厅、英烈厅、半景画馆、影视厅、临时展厅等8个主要展厅。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依次参观了各个展厅,观看了厅内陈列的一些当年的战斗物品和大量图片文字资料,让我又一次重温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曲折历史和过程,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缅怀了为中华民族独立而浴血奋战的先烈们。 在参观之时,我的思绪流转,让我想起了那场壮烈的四平战役,那场值得记忆和讴歌的战役。四平战役是指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4月至5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在辽北省(今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各一部)四平地区,抗击国民党军进攻的一次防御战役。四平是东北的军事重镇,在解放战争期间,四平战役名闻中外,被外国记者称为“东方马德里”。在这次作战中,解放军推迟了敌人的北进计划,对巩固北满根据地起到了重要作用。党中央指出:“四平我军坚守一个月,抗击敌军十个师,表现了人民军队高度顽强英勇精神,这一斗争是有历史意义的”。后又指出:“四平防御战为一时特殊条件所致,不能成为我一般的作战方针”。而国民党军4月2日占领四平街的原计划被迫推迟47天。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史政局编的《绥靖第一年重要战役提要》关于“进攻四平街作战检讨”中说:“虽获得四平最后决战之胜利,然已迁延两月以上之时间,使敌得从容脱离战场,未能将敌主力彻底击破,贻尔后东北剿共军事以无穷之后患”。 馆内一张张弥足珍贵的图片、一件件历经战火洗礼的兵器、一个个精心布置的模型、一组组重现历史的视频,真实的再现了四平保卫战的全过程,回顾了解放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参观的高潮环节是一段现场模拟当年四平战役的3D影像,画面上的飞机、大炮、机枪、帆船和背景音效的枪声,生动地再现当时战役气势磅礴的画面,触动了现场每一位参观者。从战事分析、到战略决断、再到战局扭转,充分展示了我党的睿智与果断,以及群策群力的无穷力量。 青山无语,丰碑永存。参观结束了,但是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昔日金戈铁马地,已成为我们的红色教育大课堂,我详细了解了四平战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更加怀念在战争中牺牲的英勇革命先烈,他们不朽的英名和光辉业绩将永远刻在中国的史册上。 通过这次参观四平战役纪念馆,我的心灵受到极大震动,思想和灵魂也受到深刻洗涤。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公务员,一名中共党员,我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观念,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做到以下三点:

四平战役中的孙立人

四平战役中的孙立人 核心提示:新六军乘机大举围攻塔子山,并于当天下午即攻占了四平街附近最具决定意义的这一制高点。塔子山的陷落,使国民党军得以从左、右两翼迂回四平侧后,四平保卫战的整个防御体系立即动摇。至此,林彪不得不一面组织部队迅速后撤,一面致电中央和东北局,说明:“敌本日以飞机大炮坦克车掩护步兵猛攻,城东北主要阵地失守,无法挽回,守城部队处于被敌切断的威胁下,现正进行退出战斗。” 本文节选自《1946年国共四平之战及其幕后》之“四平之战的尾声”部分,作者:杨奎松,原载于《历史研究》2004年04期 中央既然下决心要死守四平几个月,林彪也只能勉力执行。他于接电当天就致电各部队首长,要求坚决执行党中央关于死守四平的电令,争取大量杀伤敌人,挫敌攻势,延误敌人占领时间,以便造成今后作战的有利形势,并挫敌锐气,使之丧失进攻信心。但是,对于毛泽东提出的采取灵活战术,在10天之内寻机大量歼灭进攻之敌的提议,他则表示实行困难。他报告称:近10日内恰值夜间无月亮,不便我大军夜间作战,又因地形平坦及新一军已构筑阵地,且七十一军及五十二军六十军各一个师已与该军靠拢,故在10日内歼灭或击溃该军全无可能。“进入东北之敌,为国民党最精锐的,新一军又为其最强者。故我军虽奋勇作战,伤亡重大,弹药消耗甚多,但只能作部分的消灭与击溃敌人,而难于全部击溃与消灭。” 中共占领长春,成为国共谈判的一个更大的死结。蒋介石坚持中共不退出长春就不停止进攻,周恩来受命提出国民党不停止进攻停止运兵就不与蒋谈长春问题,国共两党就东北问题的谈判进一步走入了死胡同。 由于军事上坚守困难,中共中央这时已在考虑妥协的办法。28日,毛泽东已在询问林彪和彭真:“请考虑打下去为有利,还是迅速停战为有利”?29日,民盟提议中共军队退出长春,国民政府只派行政人员和平接收,不派军队进入。同时国共重开政治谈判,依据政协决议和整军方案精神解决东北问题。这一让步符合蒋介石坚持的中共必须先退出长春才可谈停战的条件,且在事实上将长春交还给了国民党,马歇尔表示认可,周恩来亦倾向于可以接受。中共中央反复研究,亦决定就此妥协。毛泽东当即电告林彪务必再坚持两天,“望死守四平,寸土必争”,因“时局正在变化,明后日可能签订停战协定”。不想,蒋介石对这一妥协方案仍旧断然拒绝。

参观四平战役纪念馆有感

参观四平战役纪念馆有感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参观四平战役纪念馆有感 (四棵树派出所民警赵亮) 2014年5月份,为缅怀革命先烈,接受传统教育,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革命精神,我以一名新入职的公务员身份参观了四平市战役纪念馆。 四平战役纪念馆位于四平市英雄大街,与烈士纪念塔相对,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正门上方镶嵌着“四平战役纪念馆”七个镏金大字,为彭真同志亲笔题写。该馆初建于1958年,时称“四平市展览馆”。此后该馆多次易名,1961年改称“四平市博物馆”,1963年称“四平战役纪念馆筹备处”,1965年称“四平市博物馆”,1973年恢复“展览馆”名称,1980年更名为“四平市博物馆”,1987年最后定名为“四平战役纪念馆”。该馆现有工作人员36名,分设文物部、陈列部、保管部、群工部、办公室等机构。纪念馆内设有序言厅、战史厅、支前厅、英烈厅、半景画馆、影视厅、临时展厅等8个主要展厅。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依次参观了各个展厅,观看了厅内陈列的一些当年的战斗物品和大量图片文字资料,让我又一次重温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曲折历史和过程,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缅怀了为中华民族独立而浴血奋战的先烈们。 在参观之时,我的思绪流转,让我想起了那场壮烈的四平战役,那场值得记忆和讴歌的战役。四平战役是指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4月至5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在辽北省(今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各一部)四平地区,抗击国民党军进攻的一次防御战役。四平是东北的军事重镇,在解放战争期间,四平战役名闻中外,被外国记者称为“东方马德里”。在这次作战中,解放军推迟了敌人的北进计划,对巩固北满根据地起到了重要作用。党中央指出:“四平我军坚守一个月,抗击敌军十个师,表现了人民军队高度顽强英勇精神,这一斗争是有历史意义的”。后又指出:“四平防御战为一时特殊条件所致,不能成为我一般的作战方针”。而国民党军4月2日占领四平街的原计划被迫推迟47天。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史政局编的《绥靖第一年重要战役提要》关于“进攻四平街作战检讨”中说:“虽获得四平最后决战之胜利,然已迁延两月以上之时间,使敌得从容脱离战场,未能将敌主力彻底击破,贻尔后东北剿共军事以无穷之后患”。 馆内一张张弥足珍贵的图片、一件件历经战火洗礼的兵器、一个个精心布置的模型、一组组重现历史的视频,真实的再现了四平保卫战的全过程,回顾了解放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参观的高潮环节是一段现场模拟当年四平战役的3D影像,画面上的飞机、大炮、机枪、帆船和背景音效的枪声,生动地再现当时战役气势磅礴的画面,触动了现场每一位参观者。从战事分析、到战略决断、再到战局扭转,充分展示了我党的睿智与果断,以及群策群力的无穷力量。 青山无语,丰碑永存。参观结束了,但是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昔日金戈铁马地,已成为我们的红色教育大课堂,我详细了解了四平战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更加怀念在战争中牺牲的英勇革命先烈,他们不朽的英名和光辉业绩将永远刻在中国的史册上。

四平保卫战颇有争议的战史

保卫战:颇有争议的战史 保卫战:颇有争议的战史 1946 年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在与军激战30 余天,伤亡8000 余人,此战在党史、军史上被称为保卫战。时间过去近60 年,史学界对此战却一直争论不休。前些年,笔者为写林彪的书,曾到作过深入的采访,搜集到多有关资料。现将此战的经过及战后有关的争论作一细述。 介一手挑起了东北战,毛主席电令林彪坚决还击 1946 年l 月初,国共两党签订了停战协定。然而,墨迹未干,介就出尔反尔,大举向东北增兵,进攻东北民主联军。介同时电令原东北军第一O 七师师长翰东,要他赶快派兵进入,并任命他为辽北省主席,省府设在城。介还特别告诉翰东,东北很重要,国民党的命运在东北;而要控制东北,就必须夺取战略要地。 位于京哈、平齐、四梅铁路的交叉点,为东北交通枢纽,是东北的工业重镇;其东北郊山峦重叠,西南郊河流纵横,形势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翰东立即带领大批人马进入。这样,国民党在占领面抢先了一步。 l 月13 日,毛主席致电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东北局书记兼民主联军第一政委真,指出:润民党拒绝与我谈判东北问题。国民党军队进入东北后,要向我们进攻是不可避免的。望东北局立即布置一切,在顽军进入东北向我进攻时,坚决击破其进攻。 国共两党都将东北看得极为重要,东北战一触即发。为了避免战的爆发,国共两党就东北问题举行过数次谈判,但毫无进展。 至3 月中旬,进入一带的国民党军队达20 余万人。他们以为基地,同时分两路向、向大举进攻,沿途占领了多城镇。 军的多路进攻,给东北民主联军造成相当大的压力。 3 月1 4 日,林彪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名义向中央军委发电,建议夺取。中央军委考虑到的战略地位特别重要,回电同意了林彪的建议。 林彪接到党中央及毛主席的指示后,立即下令辽西、辽北军区组织6000 人的兵力展开攻击。战场指挥由西满第十三师十旅旅长钟伟担任,副指挥由保一旅旅长马仁兴、辽西二分区司令员邓中人、东满七纵十九旅副旅长肖儒担任。

最新四平保卫战:颇有争议的战史

四平保卫战:颇有争 议的战史

四平保卫战:颇有争议的战史 1946 年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在吉林四平与蒋军激战30 余天,伤亡8000 余人,此战在党史、军史上被称为四平保卫战。时间过去近60 年,史学界对此战却一直争论不休。前些年,笔者为写林彪的书,曾到吉林四平作过深入的采访,搜集到许多有关资料。现将此战的经过及战后有关的争论作一细述。 蒋介石一手挑起了东北内战,毛主席电令林彪坚决还击 1946 年l 月初,国共两党签订了停战协定。然而,墨迹未干,蒋介石就出尔反尔,大举向东北增兵,进攻东北民主联军。蒋介石同时电令原东北军第一O 七师师长刘翰东,要他赶快派兵进入四平,并任命他为辽北省主席,省府设在四平城。蒋介石还特别告诉刘翰东,东北很重要,国民党的命运在东北;而要控制东北,就必须夺取战略要地四平。 四平位于京哈、平齐、四梅铁路的交叉点,为东北交通枢纽,是东北的工业重镇;其东北郊山峦重叠,西南郊河流纵横,形势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刘翰东立即带领大批人马进入四平。这样,国民党在占领四平方面抢先了一步。 l 月13 日,毛主席致电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东北局书记兼民主联军第一政委彭真,指出:润民党拒绝与我谈判东北问题。国民党军队进入东北后,要向我们进攻是不可避免的。望东北局立即布置一切,在顽军进入东北向我进攻时,坚决击破其进攻。 国共两党都将东北看得极为重要,东北内战一触即发。为了避免内战的爆发,国共两党就东北问题举行过数次谈判,但毫无进展。 至3 月中旬,进入沈阳一带的国民党军队达20 余万人。他们以沈阳为基地,同时分两路向本溪、四平方向大举进攻,沿途占领了许多城镇。 蒋军的多路进攻,给东北民主联军造成相当大的压力。 3 月1 4 日,林彪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名义向中央军委发电,建议夺取四平。中央军委考虑到四平的战略地位特别重要,回电同意了林彪的建议。 林彪接到党中央及毛主席的指示后,立即下令辽西、辽北军区组织6000 人的兵力展开攻击。战场指挥由西满第十三师十旅旅长钟伟担任,副指挥由保一旅旅长马仁兴、辽西二分区司令员邓中人、东满七纵十九旅副旅长杨肖儒担任。 3 月15 日,林彪下令西满第十三师二十八团攻占四平西郊的飞机场。此战费力不大,但缴获甚丰,大大缓解了民主联军的物资困难。 3 月17 日凌晨 4 时,民主联军保一旅和万毅纵队等部向敌发起攻击,战至下午 2 时结束,生擒辽北省主席刘翰东和匪首王大化、王耀东;敌保安司令张东凯、副司令王永清化

参观四平战役纪念馆有感

参观四平战役纪念馆有感 2016年3月21日,我作为一名新录用公务员参观了四平战役纪念馆,四平战役纪念馆位于四平市英雄大街,与烈士纪念塔相对,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正门上方镶嵌着“四平战役纪念馆”七个镏金大字,为彭真同志亲笔题写。该馆初建于1958年,时称“四平市展览馆”。此后该馆多次易名,1961年改称“四平市博物馆”,1963年称“四平战役纪念馆筹备处”,1965年称“四平市博物馆”,1973年恢复“展览馆”名称,1980年更名为“四平市博物馆”,1987年最后定名为“四平战役纪念馆”。该馆现有工作人员36名,分设文物部、陈列部、保管部、群工部、办公室等机构。纪念馆内设有序言厅、战史厅、支前厅、英烈厅、半景画馆、影视厅、临时展厅等8个主要展厅。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依次参观了各个展厅,观看了厅内陈列的一些当年的战斗物品和大量图片文字资料,让我又一次重温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曲折历史和过程,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缅怀了为中华民族独立而浴血奋战的先烈们。 在参观之时,我的思绪流转,让我想起了那场壮烈的四平战役,那场值得记忆和讴歌的战役。四平战役是指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4月至5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在辽北省(今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各一部)四平地区,抗击国民党军进攻的一次防御战役。四平是东北的军事重镇,在解放战争期间,四平战役名闻中外,被外国记者称为“东方马德里”。在

这次作战中,解放军推迟了敌人的北进计划,对巩固北满根据地起到了重要作用。党中央指出:“四平我军坚守一个月,抗击敌军十个师,表现了人民军队高度顽强英勇精神,这一斗争是有历史意义的”。后又指出:“四平防御战为一时特殊条件所致,不能成为我一般的作战方针”。而国民党军4月2日占领四平街的原计划被迫推迟47天。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史政局编的《绥靖第一年重要战役提要》关于“进攻四平街作战检讨”中说:“虽获得四平最后决战之胜利,然已迁延两月以上之时间,使敌得从容脱离战场,未能将敌主力彻底击破,贻尔后东北剿共军事以无穷之后患”。 馆内一张张弥足珍贵的图片、一件件历经战火洗礼的兵器、一个个精心布置的模型、一组组重现历史的视频,真实的再现了四平保卫战的全过程,回顾了解放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参观的高潮环节是一段现场模拟当年四平战役的3D影像,画面上的飞机、大炮、机枪、帆船和背景音效的枪声,生动地再现当时战役气势磅礴的画面,触动了现场每一位参观者。从战事分析、到战略决断、再到战局扭转,充分展示了我党的睿智与果断,以及群策群力的无穷力量。青山无语,丰碑永存。参观结束了,但是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昔日金戈铁马地,已成为我们的红色教育大课堂,我详细了解了四平战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更加怀念在战争中牺牲的英勇革命先烈,他们不朽的英名和光辉业绩将永远刻在中国的史册上。 通过这次参观机会,是我收货很多。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给了我心灵的指引。作为一名新录用公务员,我应该时刻

少为人知的十大败仗

国共两党从抗战结束就开始进行摩擦,关内小打、关外大打。当时国民党军力量很强大,中共军队力量相对较弱,部队刚从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多数指战员都还很不适应。所以在1947年10月以前打了很多败仗,尤其是1946年10月以前更是败多胜少。中共的领袖和将领正是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不断提高战役战术水平,并最终打败了国民党军队。 下面就把1947年10月以前中共军队的10大败仗列举如下: 1、归绥包头战役:1945年10月聂荣臻、贺龙指挥晋察冀、晋绥军区野战军主力将傅作义部包围在归绥(呼和浩特),并发动进攻,傅作义部凭借坚固城垣和堡垒防守,双方形成对峙局面。遂决定放弃进攻归绥,集中两个野战军主力先攻包头。11月围攻包头,久攻不下,傅作义援兵已近,决定先打援敌。结果援敌没有打退、包头又攻不下来,被迫于12月初结束战役。此战中共军队伤亡1.2万人。 2、四平保卫战:1946年4月杜聿明指挥新1军、新6军、52军、71军进攻四平和本溪,林彪指挥主力部队20万人死守,伤亡惨重,28日本溪失守,廖耀湘率新6军迅速向四平推进。5月3日四平的制高点塔子山失守,林彪下令全线撤退,国民党军猛烈追击,建制全被打乱,无法进行反击。23日国民党军占领长春,林彪退到松花江以北。此战中共军队伤亡3万人。

3、大同集宁战役和张家口保卫战:1946年7月聂荣臻、贺龙指挥指挥部队围攻大同,久攻不下。9月傅作义率军奇袭集宁,聂荣臻、贺龙主力回援集宁,双方在集宁城下激烈战斗,形成对峙局面,未能歼灭傅作义援军。13日集宁失守,攻占大同已无可能,16日被迫撤围。10月7日傅作义由集宁出动,经张北偷袭张家口,8日攻占张北,晋察冀军区边区政府被迫撤出张家口。 4、泗县战役:1946年8月粟裕指挥山东野战军第8师(何以祥)、2纵(韦国清),华野9纵(张震)进攻泗县县城。桂系第7军172师是一支善于防守的部队,粟裕指挥部队强攻2天,遭到很大杀伤,损失惨重。第7军171师又赶来增援,被迫撤围。此战仅8师就伤亡5千人左右,加上2纵9纵的伤亡,总计在7千人左右。 5、淮阴保卫战:1946年9月,张灵甫率整编74师主攻苏皖解放区首府淮阴,一路突破华野在运河与洪泽湖之间设置的三道防线,到达城下,谭震林下令扒开运河大堤放水也无法迟滞74师的迅猛攻击。18日张灵甫亲临一线督战,发起夜战,从华野各纵队的结合部成功突破,用假口令诈开南门,对华野进行内外夹击,解放军反击未能奏效,全线崩溃,被迫于19日撤出淮阴。74师继续追击,又于22日攻占淮安,至此,国民党军控制两淮,张灵甫获三等云麾勋章。解放

铁马冰河:东北解放战争全纪录 (10集)

铁马冰河:东北解放战争全纪录(10集)铁马冰河:东北解放战争全纪录(10集) 690)this.style.width='690px';" height="124"> 1948年秋,东北野战军向国民党军发动决战,只用52天就解放了东北 全境,随即,林彪率领百万大军浩荡入关,彻底改变了全国战场的形势。他们克天津、取武汉、下广西,一直打到海南岛,辽沈战役后不到一年,蒋介石就给赶出了中国大陆,可见东北战争是国共内战的转折点。 [2]潜行的十万大军 苏联因为忌讳美军在华北登陆,故意让中共进入东北,为国民党接收制造障碍。蒋介石气愤地命令杜聿明打出山海关,同时下令东北行营撤回关内,而中共因为有苏联在背后支持而喊出口号,独霸全东北,拒敌于国门之外。 [3]占领大城市 国共停战初见成效,和平似乎指日可待。这时东北突然出现

新的机会,东北局书记彭真提出一个大胆假设,何不占领这些大城市,然后与国民党谈判再让出一部分以换取对自己更有利的和平呢。 [5]林彪在东北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之后,林彪指挥民主联军进行了夏,秋,冬三大攻势,将东北战场的形势彻底扭转过来。到一九四八年初,国民党军只剩下长春沈阳锦州三座孤立无援的坚城。而东北野战军,由刚出关时的十万人,经过刻意经营,已经发展为百万大军。本集介绍了双城时期的林彪,他是一个什么样的统帅,有什么性格特点,他又是如何将部队一点点发展壮大起来的。 [6]辽沈决战 林彪与毛泽东经过七十多个回合的电报争论,最终把辽沈战役的第一战放在锦州。1948年8月,东野七十万大军秘密南下,改变国共命运的辽沈决战已经箭在弦上。国共内战的决战关头,蒋介石也掏出心里话,一旦锦州失守,关外五十万精锐就包了饺子,丢了东北,共军获得了工业基地,这鸟枪换炮,那是天下无敌。蒋介石决定孤注一掷。 [7]锦州之战

东北解放战争的战争分析

东北解放战争的战争分析

东北解放战争的战争分析 一、正确的形势分析与组织领导为部队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1946年6月1日,中共东北局发出《关于四平保卫战后东北形势与任务的指示》。《指示》分析了严重的形势,指出,敌占四平、长春一线并向两侧伸展后,由于各地群众尚未普遍深入发动起来、根据地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加之土匪、民团乘机蜂起,群众中特别是战区和近战区群众存在严重的观望态度,部分党员干部中的和平观念未彻底克服。因而,“形势是异常严重的”。《指示》还对作战方针、兵力部署、军工生产提出了明确意见,对各地区的党政军工作适应新形势起了指导性作用。 6月6日,国共双方达成东北停战15天协议。后因国民党军队新的进攻未能准备好及受到中原战场的牵制,实际停战延续了4个月。这是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中技高一筹的表现。6月16日,中共中央给东北局发出指示,为了统一领导,决定以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以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同志为东北局副书记兼副政委,并以林、彭、罗、高、

陈五人组成东北局常委。这一指示体现了一切工作以确保战斗胜利为中心的原则。 7月3日至11日,东北局在哈尔滨召开了东北中央局扩大会议。会议文件于7月7日正式公布,题为《东北的形势和任务》,也称《七七决议》。决议指出:必须克服和战问题的混乱思想,准备以长期的苦斗争取和平。一切游离不定及侥幸取得和平的想法,都应扫除干净。要坚持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正确方针。以后的形势发展充分证明,《七七决议》对统一东北地区全党全军的思想,指导对敌斗争,起到了重大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作用。这次东北中央局扩大会议是东北全党工作的一次重要转折,它给以后东北战争局势的转折奠定了基础。 二、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为部队提供了有力的后方保障 1.清剿土匪。早在中共各路军队刚进入东北时,就认识到东北匪患的严重性。中共东北局及各省委都发出关于部队剿匪的指示。但因与国民党军队战事紧迫,使绝大多数部队投入正面战场,剿匪工作没有达到效果。到了四平保卫战之后,国共双方出现短期的和平局面,使部队能够投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