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分析与对策研究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的民营经济发展非常迅猛,这也刺激了温州民间资本借贷的产生和发展,民间资本借贷在温州大量的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2011年4月以来,越来越多的温州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相继倒闭,由此引发了大规模的民间借贷危机。本文通过对温州民间借贷的危机现状的分析,剖析了温州民间借贷产生的原因及,进而提出温州外贸企业应对民间借贷危机的对策。
【关键词】民间借贷;危机;资金链;政府支持;金融规范
所谓民间借贷就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它组织之间的、区别于金融机构贷款业务的借贷行为。只要双方当事人意见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因借贷产生的抵押相应有效,但利率不得超过人民银行规定的相关利率[1]。
根据《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民间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
有关专家指出,民间借贷分为狭义民间借贷和广义民间借贷。狭义的民间借贷是公民之间依照约定进行货币或其他有价证券借贷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广义的民间借贷除上述内容外,还包括公民与法人之间以及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的货币或有价证券的借贷。现实生活中的民间借贷通常指的是狭义上的民间借贷。
一、温州民间借贷的现状与危机
(一)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概况
温州作为东南沿海浙江省的一个经济中心,以富有活力的民营经济、活跃的民间资本市场、在全国各地房地产市场的疯狂投资以及对各类高利润行业的敏锐嗅觉判断而著称。在全国的GDP总量中,温州只占到其中的1%,但温州却拥有超过40万家企业,其中大部分企业高度依赖民间借贷进行融资。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曾作过统计:温州民间借贷规模在2001年约为350亿元,2002、2003年规模与2001年基本持平,2004年增长了18%约为420亿元,2005至2009年民间借贷规模逐步增长到750亿元左右,在2010年达到了900亿元。2011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发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民间借贷市场目前处于阶段性活跃时期,估计市场规模约1100亿元,相当于全市银行贷款总额的20%,温州大约89%的家庭个人和59%的企业都参与了民间借贷(见表1)。
数据来源:2011年7月21日《温州民间借贷

市场报告》
通过对图1的分析可以看出,温州大部分的企业在融资的渠道上倾向于民间借贷或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而只有1/5的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进行融资,还有1/5的企业不依靠借贷融资。这些依靠着民间借贷融资的企业正是代表着温州庞大的中小民营企业群体。
(二)温州民间借贷的类型
温州民间借贷主要存在几种形式,一种是无组织的民间借贷,其交易特点是一次性和分散化包括私人借贷、企业间借贷、企业集资。还有一种是组织化的民间借贷,其交易特点是连续性、集中性和专业化,包括合会、地下钱庄、典当行、担保公司、私募基金、小额贷款公司。
1.无组织的民间借贷
(1)私人借贷
私人借贷是民间最原始和最普遍的借贷方式,其建立在个人道德信用基础之上,也有从私人借贷演化出来的专门的民间借贷放贷人。私人借贷之间存在目前无息式的友情借贷和经营性的较高利率的投资借贷,由于借贷的双方具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往往使借贷行为不规范,如无借据或借据不规范等,从而导致了后期争议的产生。但总体来说其风险可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局部性。目前在温州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私人借贷平台是温州市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于2012年4月26日挂牌成立,一笔额度为5万元的贷款成为服务中心开业当天的“第一单”。这种民间借贷中介的成立起目的在于民间直接借贷阳光化、规范化,不再通过中介机构,降低投资风险。通过这种方式,借贷双方可以见面,可以谈利率、谈条件,然后再到中心登记。让投资人得到利益,需求自己方得到资金。
(2)企业间借贷
企业间借贷也非常普遍,特点是单笔借款金额大、期限短、利率一般也不高,借贷对象主要是业务来往密切的生意伙伴、合作伙伴等。
(3)企业集资
企业集资在中小企业中也是常用的融资方式,但由于其吸收资金,还本付息的行为特点,和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上存在区别和联系,曾一度被视为非法行为,但最终获得了合法地位。
2.组织化的民间借贷
(1)合会
合会是东南沿海特有的互助金融组织,背后依托的是地缘、亲缘、血缘等的信任,是集轮流储蓄和贷款为一体的团体。我国合会盛行于江浙沿海等发达地区,之后逐步扩展到内地。合会的英文名称为“Rotating Savings and Credit Association”,即"ROSCA",意为“轮转储蓄与信贷协会”,这也道出了合会的含义。它是协会内部成员的一种共同储蓄活动,也是成员之间的一种轮番提供信贷的活动。按此,这是一种成员之间的民间借贷,是成员之间的资金互助,

同时涉及了储蓄服务和信贷服务。
任何一个合会都是遵循一套简单规则:一个自然人作为会首,出于某种目的(比如孩子结婚上学、造房子、购买生产原料等等)组织起有限数量的人员,每人每期(每月、每隔一月、每季、每半年、每年等)拿出约定数额的会钱,每期有一个人能得到集中在一起的全部当期会钱(包括其他成员支付的利息),并分期支付相应的利息。谁在哪一期收到会钱,由抽签或者对利息进行投标等方式来确定。合会不是一个永久性组织,在所有成员以轮转方式各获得一次集中在一起的会钱之后,一般即告终结。
①定息合会
本会由各人自愿组成。本会从2010年1月5日开始至2010年10月5日止,共10人。首会人阿姨,会款每人每月交1000元,交款时间定为每月5日,标会时间定为每月5日下午2:00时整准时开标,高者中标,超时自负。
表2表明了收会期越是排在后面,收到的利息越多,但承受的合会可能变故的风险事件也越长。根据调查所知,在温州地区,一般情况下都是合会负责人最急需用钱,他也是合会第一笔钱的使用者,并在其后每期支付固定利息500元给当期的收会成员。
②标会
每次中标后,首会人把中标利息写入会单,由中标者签字表明获得本金数目和在其后每期支付中标利息。中标者中标之前每月只支付1000元会钱本金。
(2)地下钱庄
地下钱庄的历史也由来已久,现在,地下钱庄其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主的个人资本积累或投资、高利贷吸纳的稳定公众存款和通过特殊背景获得的银行贷款。其内部管理完全采用企业化的管理模式,有完备的组织机构、完善的业务流程、齐全的业务种类和稳定的利润分配模式。地下钱庄是所有民间金融形式中运作最类似公司和正规金融机构的。温州最具代表性的温州苍南方兴钱庄的出现,方培林试办钱庄的初衷,是办一个合作性质的公开性的金融服务机构,降低民间金融的经营性风险,补充农信社融资能力的不足,为当地的资金需求者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3)典当行
典当行有着同样悠久的历史,作为短期融资的方式之一,现在的典当行类似于一种抵押贷款,客户以典物换取资金周转,在小额借贷中深受欢迎。虽然国家已经把典当纳入监管,但根据其性质、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区别,典当仍旧被视为民间借贷组织。
(4)担保公司
担保公司是比较新型的民间借贷组织,在银行和企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担保公司有国有的,也有私人成立的,以抵押担保、工商担保、短期小额担保为主。由于对担保公

司的监管制度、自身素质等,担保行业参差不齐,也存在很多问题。
(5)私募基金
私募基金以隐蔽或半公开的形式存在于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上,包括券商的委托客户理财、公司型的私募基金和会员制的私募基金。随着金融产品的创新,委托理财己经合法化,而会员制的私募基金类似于股使之成为一种高风险的组织形式。其中公司型的私募基金能够吸纳到最多资本,风险较小。其资金来源于战略股东,股东与基金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并且有着良好的机理机制,是民间金融中最具有灵活性的方式。目前在温州已经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瓯海区信通民间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其资产规模控制在1亿元,通过公司模式运作获得盈利,由当地优质中小企业牵头,把民间资本凑集起来投向实体经济项目,主发起人持股比例不得超过20%,原则上投资期限在3个月以内,回报率不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4倍。瓯海区信通民间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盈利模式:一是固定投资入股;二是合伙共同开发一个项目;三是资本投资,短期财务性投资。
(6)小额贷款公司
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贷款公司最大的特点就是只贷款不能存款。目前,包括筹建在内,温州市小额贷款公司已逾30家,资本净额总量达到约80亿元。根据温州金融改革方案,温州将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2012年新增小额贷款公司30家,2013年总数达到100家,实现都市功能区和中心镇全覆盖;2012年银行金融机构市级分行基本设立小企业专营机构,完成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工作;2013年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及分支机构,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三)温州民间借贷利率
根据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的数据监测,2003年至2010年,温州民间借贷的利率水平一直稳定在13%-17%之间;进入2011年之后,受资金供求紧张影响,温州民间借贷的利率开始上升,前六个月的平均利率分别为23.01%、24.14%、24.81%、24.43%、24.67%、24.53%,前九个月的总平均利率为24.52%,折合成月息均超过2分(见图2)[3]。由于温州民间借贷市场的利率不受监管,靠借贷双方自由协定,因此利率差距也很大。一般个人贷款利率为月息1分至1分5厘(即年利率12%-18%),担保公司短期抵押(一周至三个月不等)贷款利率为月息2分5厘至3分(即年利率30%-36%),无抵押贷款利率则高达月息5分至6分(即年利率60%-72%)①。
从图2可以看出变化最大的是2004年的6、7月份的民

间借贷利率出现大幅度的波动,其原因在于当时遍布全国各地的所谓“温州财团”的出现,这种抱团投资的出现,使得民间资本的过度集中导致利率的陡然攀升。当然这种抱团的出现是市场的使然,在资金富余与市场投资渠道的狭窄,使得这种财团只能抱团走出去,才能壮大自身的实力。还有就是201年的8、9月份的利率变动也很大,其中原委在于当时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特别是“国十一条”的出台,使得全国十大城市都出现房地产价格的波动且呈下跌的趋势,与此同时,温州的房地产价格也出现0.13%的下跌,对于当时集中投资的房地产市场的温州民间资本来说是个巨大的冲击,使得民间借贷的频率急剧的上升,同时房地产市场换手率的下降,使得部分投资者资金流动出现问题,就不得不进行高利率的民间借贷。
(四)温州民间借贷资金流向
一般情况下,民间借贷资金主要流向企业生产、消费领域。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4年的调查统计,宁波地区民间资金用于生产经营的比例约为85%,温州地区约为93.3%,福建省约为98.2%,河南省约为70%,山西省约为65.5%。近几年,由于加工、制造类企业利润下降,民间借贷资金开始大量流向房地产、煤炭等高利润行业和投机性行业。2011年,温州1100亿规模的民间借贷资金中,用于一般生产经营的占35%,用于房地产投资或集资炒房的占20%,循环于借贷市场的占40%,其他投机行为或用处不明的占5%。进入实体经济尤其是生产经营的资金比例大大降低,投机成分明显增加(见表4)。
(五)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爆发
由于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温州实体经济增速放缓,加之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加强,各类银行贷款持续收紧,温州的一些民营企业渐渐开始无法偿还巨额借贷甚至是每个月的利息。2011年4月开始,一大批的企业老板纷纷出逃,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最大规模的一次危机由此爆发(见表5)。
根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截至2012年2月末,温州涉及老板“跑路”的企业已经达到了234家,仅2月份就新增了36家。整个2011年,温州一共有40多家企业先后倒闭,而因为这次借贷危机影响导致停工的企业远远大于这个数字。民间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温州的民间未偿还贷款总量可能高达8千亿元到1万亿元,由于一些本地企业破产、老板出逃,引发了一定的恐慌情绪,加速了一些企业老板的出逃,估计2011年有10%~15%的未偿还贷款变成坏账。温州民间借贷危机愈演愈烈,就像一个雪球在全国范围内越滚越大,从温州到鄂尔多斯再到珠三角,民间借贷像病毒一样在全国蔓延开来


二、温州民间借贷危机产生的原因
由于民营经济活跃这一温州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民间借贷的存在由来已久。在2011年,温州民间的借贷利率远远高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某些担保公司或个人的贷款利率甚至高达150%-180%。如此高额的利率下,企业的利润一旦受成本影响抵不过所需偿还的高额利息,民间贷款就将超过企业所能承担的范围。如果民间贷款到期,企业无力偿还贷款,且没有其他途径获得资金周转,放贷人无法收回本息,民间借贷危机就会爆发。造成如此多的民营企业参与民间借贷,推高利率,最终将自身推上绝路的原因本人认为有以下三点:
(一)银行银根紧缩,企业贷款无门
民间借贷产生、存在的根本原因是资金供求失衡。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温州民营经济发展活跃,中小企业发展迅猛,资金需求庞大。但我国金融体系不完善,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分配信贷资源时偏向国有企业导致民营经济的资金需求无法满足。总量占比不足四成的国有企业,获得的贷款资源占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约七成以上,总量占比高达约六成的民营经济只能从主流金融机构获得不足1/3的贷款。作为民营经济主体的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融资,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却是越来越大,资金供需不平衡使两者之间的资金缺口扩大,为民间借贷的兴起创造了市场空间。近年来,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实际上转变为面向大企业、大城市的发展战略,在贷款管理权限上收的同时撤并了大量原有下级机构,客观上导致了对分布在县域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大量收缩;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因为资金来源以及自身经营能力有限,加之市场定位不明确,将发展战略的重点放在与国有商业银行竞争,争夺城市的大企业上,提高了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门槛。融资难一直被公认为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企业要想融资,其正当的渠道主要是通过上市或者贷款两种渠道。上市融资门槛高,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基本无法实现,而到银行申请贷款也同样不容易,中小企业要想运作起来,只能采用其他的融资渠道,这促使中小企业更多的将融资的目光投向民间借贷。
从表6中可以看出规模越小的企业贷款申请遭拒绝的比率高,对大型企业的拒绝率明显地低于对中型和小型企业的拒绝率。
2011年对温州外贸行业是无比困难的一年,劳动力成本上升,给企业带来了压力,人民币升值,让企业本就不高的利润进一步压缩,但这些都还可以调节控制,而让企业老板真正深感吃不消的,是企业

融资难。2011年银根紧缩后,外贸企业从银行贷款的难度加大,而且银行的审批严格、贷款手续复杂,从申请贷款到最后成功放贷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另一方面,由于上下游企业资金紧张,外贸企业的收款往往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很多外贸企业运作的资金难以维持正常周转。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只能依靠民间借贷,从担保公司或个人手中获得企业运作的资金,虽然民间借贷利率远远高于银行贷款,但因为其方便、快捷,能够在短期帮助企业度过资金紧缺的阶段,等货款收回后再归还本息。当货币政策平稳时,银行信贷起到了主导作用,为企业发展注入资金支持;当货币政策收紧时,担保公司则会风生水起,合法的或不合法的都加入到资本市场,从而也推高了民间借贷。可以说,银行信贷收紧、企业贷款困难,为民间借贷的活跃提供了直接的动力。
(二)实业精神缺失,投机心理暴涨
曾经的温州人凭借对商机的敏锐嗅觉与敢为人先的大胆精神,艰苦创业、勤劳肯干,缔造出一个个令人惊艳的财富传奇。“走遍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创业形象,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温州商人打天下的“发家之宝”。国人听到“温州人”三个字时,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温州人的创业精神。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温州商人的实业精神正在慢慢淡去,投机追逐暴利使得温州商人偏离了赖于发家的实体经济,转而投向房地产等暴利行业。
温州官方统计数据显示,现在高达1100亿元左右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中,包括高利贷在内的民间借贷资本有70%—80%流向了房地产等领域[7]。温州服装协会会长说:温州的服装企业中,绝大部分都在做多元化投资,有实力的企业自己竞拍土地开发房地产,资金小的企业就靠炒楼创收。温州大部分的企业都在利用流动资金投资房产,以期获得回报最大化,却忽略了潜在的投资风险。因为房产的投资回利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2011年又恰逢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调控房地产市场、降低房价,企业手中的房产无法转化为资金,导致实业资金链吃紧,无奈只能借高利贷维持。
2011年,温州民间借贷利率已经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担保公司一般月息为3-6分,有的甚至高达1毛5分,年利率达到180%,而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年利润率不会超过10%,一般在3%-5%之间[6]。在如此高利息的诱惑下,有相当多的企业抽出生产资金,投向民间借贷市场,妄图赚取高额利息,结果在债务人无力再支付利息本金后,这些企业只能吞下血本无归的苦果。民间借贷逐

渐发展成为高风险的高利贷模式,是温州投资者(包括民间投资个人和参与投资的企业)贪婪、投机炒作导致的,但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实业生态恶化、投资领域单一等一系列制约因素引发的后果。温州经济模式的本质就是以低成本、大规模生产商品,并以低利润的价格优势占领市场,当这种模式遇上产能过剩以及成本大幅上涨之后,价格优势消失、利润减少,这促使温州企业主将资金转向资产炒作,如房地产、股票、大宗商品等。实业生态恶化、投资领域单一使依靠民间借贷汇集的大量资金未能投放于实业生产,而是成为炒楼、炒煤、炒农作物的游资。正是民间借贷资本脱离实业大量涌入投资领域,为后来危机的爆发种下了苦果。
(三)企业盲目扩张,产业转型失败
有些企业作为行业龙头,自身效益稳定,受经济环境恶化影响较小,也没有盲目涉足房地产等投机行业,可是依然受到了民间借贷危机的拖累。这其中,最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温州最大的眼镜企业——浙江信泰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信泰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主要经营范围包括:眼镜的研发、制造、加工以及销售;品牌代理、零售连锁;能源开发、物业管理以及进出口贸易等。集团座落于瓯海娄桥工业园区,总占地面积120亩,总面积16万平方米,总部拥有员工3000多人。
信泰集团的眼镜制造事业部包括中国信泰光学有限公司和温州兴泰光学有限公司,拥有完整的眼镜生产链,从前期市场信息的收集与调研,到温州和深圳设计中心100多人的专业设计团队进行产品研发,再经温州、深圳的生产基地生产、制造,最后销往世界各地,出口国际市场。信泰集团的眼镜年产量能够达到2000万副②。
然而在2011年,信泰集团同样受到民间借贷危机的拖累、资金链断裂,导致老板胡福林出逃。专家分析,信泰集团资金链断裂的原因是集团扩张速度太快。信泰集团在达到一个瓶颈阶段停滞不前后,胡福林为了寻求突破,盲目扩大企业,建设新厂房、购买新设备、成立涉足光伏产业的新公司——温州中硅科技有限公司,并且想要让新公司上市融资。他将企业上市想得太简单,结果新公司未能上市,导致资金链吃紧。2008年政府推出4万亿救市计划,银行放贷规模扩大,门槛降低,那时候很多银行主动上门找到胡福林,希望他能从银行贷款,加上当时政府鼓励企业转型,胡福林高估了太阳能产品的市场前景,头脑发热地选择投资太阳能光伏项目。短短的两三年的时间,胡福林就投入了6个亿,不曾想遇到了政府改变宏观调控,银根紧缩,银行大量收贷。为了保持信誉,胡福

林只好转借民间高利贷还款给银行,寄希望于银行续贷,然而银行收回贷款后不再续贷,他只得被逼出逃。
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曾经说过,政府不应该一味追求让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转型升级需要资本、技术、人才的支撑,一般的小企业都还在求生存,一没有技术、二没有资本和人才储备,还没有进军太阳能、生物工程和IT等领域的能力。企业应该找准自身定位,在资金、技术允许的条件下稳步提升。
三、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应对之策
这次的温州民间借贷危机无疑给整个金融运作与监管体系敲响了警钟。要想真正的缓解民间借贷过热的不利影响,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三者都需要做出行动,改变目前的状态。
(一)政府加强监管,推动民间借贷规范化
温州地下金融早已泛滥,政府如果一直任其发展,最终会导致不可预测的结果。然而不能否认的是,民间资本乃至高利贷的存在部分地解决了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是有利于温州经济发展的,有其继续存在的价值意义。因此政府不能将民间借贷一棍子打死,而是要规范民间借贷市场。
1.发展建立社区银行,促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社区银行缓解温州外贸包括其他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温州应该抓住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发展机遇,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率先推进社区银行建设。大胆借鉴美国的银行贷款体系,建立符合温州地区经济环境的社区银行。以此通过社区银行给予外贸包括其他中小企业贷款,促进其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实现温州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以美国的社区银行为例:美国的社区银行,规模较小,资产不超过10亿美元,平均不到4万人口中便有一家社区银行。它的目标客户群是中小企业和社区居民中小客户,存款利息高,放贷利率低,迎合了社区住户的心理需求;它熟悉本区域市场,对企业和居民知根知底,在贷款中获得与大银行无可比拟的更大安全赢利空间,方便了企业主融资。
2.拓宽完善投资渠道,促民间理性投资
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和体系,引导民间投资的产业结构升级。合理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是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制定既有可行性又有前瞻性的地区产业发展规划,谨慎选择重点支持的优势产业集群、培育有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同时,应加快构建起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风险投资体系,将风险投资本身视为一种产业来大力扶持,给予优惠政策,藉此推动外贸企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制定和出台进一步利用民间资本的财政政策,如加强财政投资和民间投资的融合,为部分民间资本投资项目提供

贴息等。根据温州金融改革方案,温州市正在研究开展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探索建立规范便捷的直接投资渠道。
3.制定完善金融法律,促民间借贷合理
不断的完善富有温州地域特色的民间金融法律法规,约束不合理的地下民间借贷行为。温州可以根据金融改革的方案,出台适合温州地方实际的《放贷人信贷管理条例》等具有地方约束性的金融法规。可以约束民间不合理的借贷行为,防止社会为民间借贷的纠纷而出现的社会恶性事件的发生,维护社会的稳定。
4.加强完善金融监管,促非正规金融规范
加大金融监管力度,扩大金融监督的范围。银监会应切实担负起金融监管职责,制止和规范民间借贷行为。金融监管部门应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加大对新出现的一些借贷机构进行监管,使得一些地下形式但符合市场需求的借贷中介纳入监管的范围。
不断的完善温州中小企业包括外贸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建立富有温州地域特色的监督管理制度,才能使得温州的民间借贷向正规化完善。
5.改革规范利率机制,促利率市场化
促进利率市场化,双轨变单轨,或者至少让双轨变宽收窄。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是不合理的利率制度,其根源在于民间高利贷祸起的利率双轨制,即民间利率和政策利率脱节导致体系外融资活动的剧增,特别是融资环境比较差的中小企业(包括外贸中小企业)深受其害。而温州是一个国有企业少,民营企业占绝大数的城市,再加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作相对良好,民间资本雄厚,正是拆除利率双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有利因素。温州可以借着金融改革试点的契机适时推出贷款利率自有浮动,适当开发存款利率上浮空间。在现行条件下资金比较紧张,对于整个信贷市场的冲击也是比较小。
(二)金融机构提供支持,优化民间借贷效用
1.改善商业银行信贷机制、增强其融资活力
改善商业银行信贷机制、增强其融资活力也是缓解民间借贷泛滥成灾的有利之举。我国现有的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实体经济的要求,那就应该大力改革金融机构制度,放宽对小型银行和正规小额贷款公司的审批,鼓励大量成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并将民间信贷纳入主流的金融体系。国有商业银行也应当放宽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的限制,同地方性中小银行一样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2.建立外贸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
建立外贸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需要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的共同参与,并依赖于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与信用担保体系等基础结构的建立。单纯地依赖商业银行体系来解

决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并非一种现实的做法。具体而言,在引导和推进民间金融组织转变为规范化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机构的同时,对于现有国有商业银行体系中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功能,可以采取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方式将其独立设置成定位于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这种做法可以在发挥国有资本对金融市场引导功能的同时,为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中引入有效的供给方竞争,从而提高融资体系的效率。
3.搭建完善融资平台,促企业融资便利
建立外贸企业产权流转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本地地方性资本市场,放宽金融市场准入,允许组建民营金融机构。借着金融改革试点的春风,搭建和完善民间资本管理公司与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探索民间借贷规范化、阳光化运作。同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实际上是一种私募的方式,规模控制在1亿元,通过公司模式运作使投资者获得盈利,由当地优质中小企业牵头,把民间资本凑集起来头像实体经济项目。成立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的主要目的,则是让民间直接借贷规范化、阳光化,不用再通过中介机构,降低投资风险。通过这种方式,借贷双方可以减免,可以谈利率、谈条件,然后再到中心登记。然投资人得到利益,需求自己方得到资金。
(三)企业吸取教训,充分利用民间借贷有利因素
1.坚持做实业经济
实业永远是企业的基础,发展实体经济,要立足企业自身、立足本地区,保持自己的优势和特点,通过技术创新、营销模式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努力从附加值低的产品制造、加工服务向产业链高端升级,实现产业的提升发展。
另外,外贸企业要减少在房地产、期货等市场的投机行为。房地产、期货、煤炭等产业虽然在前几年创造出惊人的利润,使部分的企业在这些市场赚得盆满钵满。但是随着政府加强对房地产、煤炭等产业的规范、调控,这些产业的泡沫渐渐被挤压,投机的回报率减少甚至造成亏损。企业可以适当购置房产等进行投资保值,但不能荒废实体经济这个主业,而押宝在房地产等投机行为上。
2.拓宽融资渠道
外贸企业身陷民间借贷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受制于融资困难,在银行贷不到款的情况下只能借民间贷款。因此,外贸企业要想避免遭遇民间借贷危机,就应减少在融资过程中对民间借贷的依赖,拓宽融资渠道。如企业可以学习上市公司通过自然人或机构出资入股的形式筹集资金,定期对出资人进行分红。而对于一些已经陷入民间借贷泥潭的企业,也可以积极开展债权转换,以债换股,对外贸企业资产进行重组,找到新的资金

渠道,化解危机。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以与上下游企业进行合作生产、销售,共享企业资源,节约成本。
3.改善管理体制
温州大部分外贸企业缺少先进的公司管理结构,决策实际上还是在靠老板凭经验拍板,这样的管理模式将会增加风险的发生。这次民间借贷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部分外贸企业管理不完善,资金借贷由老板自己决定。这次的危机给了温州企业家们一个很好的经验教训。聘请现代企业管理团队,实行风险评估机制,强化自身约束,增加公司经营信息、财务信息等的透明度,对外贸企业加强管理避免遇到类似危机有很大意义。
对于这次民间借贷危机,温州外贸企业要吸取惨痛的教训,引以为戒,不涉足非法担保公司进行放贷行为,要正确运用民间借贷,利用民间借贷有利的一面,发展自身企业,达到政府鼓励的转型升级的目的。
(文章来源于:新疆办证https://www.360docs.net/doc/8d9689584.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