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井地质综合评价

单井地质综合评价
单井地质综合评价

单井地质综合评价

一、地质资料评价

1、地震资料

1)用地震测井、声波时差测井资料与地震所采用的时深转换

速度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验证地层层速度。

2)检验地震剖面解释方案、断点平面组合、构造形态及范围

的符合程度。

3)用各主要反射层构造图与钻井地质资料进行对比,以检验

目的层地震反射波组对应地层层位的符合程度。

4)用地震特殊处理剖面特性与地质录井、测井、测试资料对

比,分析其符合程度。

5)利用钻井地质资料对地层地层学研究成果进行信息反馈,

修改补充完善已有成果。

6)根据钻井地质资料对构造、圈闭进行综合评价。

2、地质录井资料

1)建立综合柱状剖面图,对地层时代,岩性组合及沉积旋回

进行划分及评价。

2)对油气显示的级别,产状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3)研究储油气层的特征、产状;泥质岩的厚度变化、矿物成

分、暗色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对生、储、盖的组合进行评

价。

4)依据地震资料和钻井地层研究成果分析地层接触关系。3、测井资料

1)对全井油、气、水层进行解释。

2)用孔隙度测井分析储层的物性并进行评价。

3)定量解释渗透层的有效厚度、孔隙度和饱和度,对油气层

进行评价。

4)用地层倾角资料、裂缝识别资料的分析地层缝洞发育情况。

5)用声波测井资料分析地层的层速度。

4、测试资料

1)分析测试层的产液性质及产能。

2)分析测试层的地层压力、流动压力,评价储集层的性质;

3)计算有效渗透率、地层系数、流动系数、表皮系数、堵塞

比、堵塞引起的压力降,分析储集层的地质特征;

4)有条件的井要初步计算油水界面深度及预测储量;

5)对下步工作措施提出建议。

5、化验资料

1)岩矿分析:根据岩矿特征及结构确定地层沉积相;

2)研究古生物的种属、数量、组合及分布,对地层时代及沉

积环境进行评价;

3)根据岩石组分、胶结类型、物理性质等,对储集层特征进

行分析评价;

4)研究生油层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特征,井结合沉积、岩性

特征进行生油评价;

5)研究油、气、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变化规律,对成油环

境条件进行评价;

6)对岩石绝对年龄的测定及研究(时代不清的基岩)。

二、地质综合评价

1、区域探井:提供盆地(凹陷)构造发展史、沉积史和生油史,搞清砂岩体、三角洲等大的沉积相带分布概况,对全区油气远景进行评价,估算各二级构造带重点圈闭的油气储量,确定地震详查区带,选择最有利的构造带或圈闭提出勘探总部署意见。

2、圈闭预探井:根据钻井资料并结合地震成果进行圈闭评价,确定主力含油气层系及油气藏类型,对驱动类型做初步认识.对油气层油气藏的产能进行预测,计算控制储量,提出评价钻探方案和优选地震精查地区.

三、单井地质评价的任务

1、区域探井评价任务:

1)划分地层,确定地层时代,分析沉积特征和沉积史;

2)确定岩石类型和沉积相,并借鉴地球物理勘探资料提供盆

地(凹陷)构造发展史;

3)确定生油气层、储集层和盖层、研究生储盖组合,分析生

油史;

4)确定油、气、水层位置、产能、压力、温度和流体;

5)确定储集层的性质,进行储层评价〔岩石矿物成分,特别

是粘土矿物成分、含量;储集空间结构和类型等;探讨在

钻井、完井和试油过程中保护油气层和改造油气层的可能

途径;

6)分析油气藏的形态、相态、驱动类型;

7)计算油气藏的预测储量;

8)根据井在油气藏中所处的位置及井身质量,确定本井的可

利用性;

9)通过投入和可能产出的分析,预测本井的经济效益;

10)提出下步勘探方向。

2、预探井评价任务:

1)确定地层时代;

2)确定岩石类型和沉积相;

3)对生储差组合进行评价;

4)确定油、气、水层位置;

5)确定油、气层的性质(岩石矿物成分,特别是粘土矿物成分,

储集空间的结构和类型等),以及在钻井、完井和试油过程

中保护油气层和改造油气层的可能途径;

6)确定和预测油气层的相态和形态,以及可能的驱动类型;

7)计算油气藏的控制储量或探明储量;

8)根据井在油气藏中所处的位置及井身质量,确定井的可利

用性;

9)通过投入和可能产出的分析经济效益;

10)指出下一步的勘探方向。.

3、评价井的评价任务:

1)划分地层,对比确定地层时代;

2)确定岩石类型;

3)确定所评价油气层(藏)的位置和流体性质;

4)确定所评价油气层(藏)的厚度、孔隙皮、饱和度;

5)确定所评价油、气储集层的性质(岩石矿物成分,特别是粘

土矿物成份,储集空间结构和类型等),以及在结井完井和试油过程中保护油气层和改造油气层的可能途径;

6)计算所评价油气层(藏J的探明储量;

7)提出开发方案。

4、单井地质综合评价所必要的条件

1)必须提供齐全准确的10项基础资料及评价意见;

(1)由录井单位提供全井地质录井资料,必须按有关规范取全取准各类各项资料数据,并要求提供地质录井资料评

价意见;

(2)由钻井施工单位提供全井地层孔隙压力及破裂压力资料;

(3)由钻井施工单位及岩心化验分析单位提供取心资料。

(4)由测井单位提供全井电测资料及其解释成果报告;

(5)由测试单位提供DST测试资料;

(6)由测试单位提供RFT测试资料;

(7)由化验单位提供全部化验分析资料,特别是与保护油气层和改造油气层的有关资料;

(8)由井下作业施工单位提供完井液、射孔、系统试油的全部资料;

(9)由施工单位提供油层改造资料;

(10)由物探施工单位提供地震资料、VSP(垂直地震剖面)测井资料、解释成果及相关图件。

2)必须提供5项评价报告:

(1)勘探单位提供地震资料评价报告;

(2)录井单位提供地质录井资料评价报告;

(3)测井单位提供泅井资料评价报告;

(4)测试单位提供测试资料评价报告;

(5)化验单位提供分忻化验资料评价报告。

3)由油田研究院提供邻井资料及区域地质资料;

4)必须按规定选送化验分析样品;

5、区域探井地质综合评价报告的编写提纲

1)概况

(1)基本情况:井号、地理位置、构造位置、井位坐标、井别;设计井深、完钻井深、完钻层位、开钻日期、完钻日期、完井日期、钻探目的、完钻依据、地面海拔、补心高度、补心海拔、人工井底等;

(2)所在构造数据:构造闭合面积、闭合高度、闭合深度、油层顶底深度、油层总厚度及层数、油水界面深度、含油厚度(或高度)、含油面积、单储系数、储集层位、储集层岩性;

(3)分层数据、钻井液性能及井身结构表、包括层位、底界深度、厚度、岩性、钻井液密度及粘度和井身结构图;

(4)固井情况数据表,包括套管层次名称、尺寸、壁内径、下深、联入、套补距、水泥牌号、用量、水泥浆密、替量、钻井液性能、碰压试压、固井质量等;

(5)井斜数据表及井斜概况,包括最大井斜深度、方位、总位移与方位、油气层顶底位移;

(6)油气水层综合统计数据表,包括层位、录井和测井解释、综合解释等内容;

(7)碎屑岩油气显示综合表、非碎屑岩油气显示综合表,包括序号、层位、井段、厚度、岩性、含油气级别、钻时、气测、钻井液显示、荧光、含油气岩心长度、井壁取心、浸泡时间、测井解释、综台解释等项内容;

(8)钻井取心统计表,包括取心次数、层位、井段、进尺、心长、收获率、累计收获率,含油气岩心分级统计长度等内容;

(9)井壁取心记录表,包括编号、油气级别、荧光等;

(10)地层测试数据表,包括序号,测试日期、层位、射孔段、厚度、测试器类型、封隔器与压力计下深、温度、油咀、压力、油气比、产量、生产指数等;高压物性、油气水分析等;

(11)试油成果表,包括序号,层位、日期、基本数据、测试方法、工作制度、产量.结论、温度、含水或沙、油气比、油气水分析、高压物性等;

(12)送样统计表,包括层位、井段、项目名称、分析数等;

(13)化验分析成果报告统计表,依次将分析成果填入统计表中。2)地层评价

(1)地层的划分

a)岩性特征分析

①微观分析;按化验分析资料,

②宏观分析:按沉积旋回、岩性组合、对岩性的纵向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描述;

在编制综合柱状图的基础上,研究岩性特征,提出以古生物资料为依据的地层划分意见;

b)古生物特征:分段总结古生物,特别是微古生物(介形虫、孢

粉)在纵向上的种属及数量变化、分布规律,提出确定地层时

代的依据;

c)测井曲线特征:分段总结测井曲线特征,分析岩电关系,提出

分层的具体意见;

6.地震地层学特征:利用声波测井资料,研究岩性界面与地震反射面的关系,编制人工合成记录剖面和时深转换的钻井地质地震综合图;

依据地震地层层序的划分,研究地层接触关系,提出地层划分及横向延伸、对比的意见.

(2)沉积相的划分

a.岩石矿物标志:利用岩石类型、碎屑成分、粒度、颗粒定向排列、自生矿物、颜色等分析岩石的沉积环境及成为环境,对单井进行沉积相的划分;

b.沉积构造标志:原生沉积构造是判别沉积相和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参考沉积期形成的构造及同生构造,对单井进行沉积相的划分;

c.古生物标志:根据标志古生物、生物组合、生态特征及演化,对单井进行沉积相的划分;

d.地球化学标志:根据沉积岩中的微量元素、同位素及有机组分含量变化,判别和划分单井沉积相;

e.岩性组合及垂向程序:单纯研究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特征来分析单井沉积相类型,往往具有多解性或不确定性,因此综合分沂剖面中的岩性、结构、构造、冲剧面等的组合形成和变化趋势--垂向层序特征〔旋回性或韵律性〕能增加相分析的依据;

5.测井相分析:利用测井资料划分沉积相,然后与岩心分析及其它资料所划分的沉积相进行相关对比。

6.地震相分析:根据上述各项相分析资料在地震时间剖面上划分地震相,分析地质体形态、结构、类型及延伸方向、平面展布,推测物源方向、古水流、预测有利的生储油区。

在地层划分沉积相后,要编制出该井的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及相分析柱状图。

3)生油层评价

(1)沉积时代及环境分析

分层段总结生油岩的沉积特征;包活沉积厚度、沉积环境、以及岩石、矿物、古生物、构造、地球化学中的各种生态环境标志;

(2)确定有机质类型

根据有关地球化学指标编制相应图件。

(3)有机质丰度

按层段总结有机质丰度在纵向上的变化规律,有机质富集段的一般值、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

(4)有机质的成熟度、成熟期

有机质成熟度及确定成熟期的依据,与邻区相同层位同类生油岩的成熟度及成熟期进行对比,确定适于本井区的生油门限值;

(5)生油层的分布情况及厚度变化

按层段叙述各生油层系在纵向上的分布情况及厚度变化,单层生油岩的一般厚度、最大值、最小值,生油层集中段的生油岩层数及总厚度,生油门限传值内的有效生油岩在纵向上的分布状况及单层厚度变化;

(6)评价生油岩,指出生油中心

按层位将生油岩的各项指标汇总于生油岩评价综合柱状图上;

(7)油源对比

利用原油及生油岩抽提物中的物性、原油孢粉、钒、镍及琉元素含量、族组成分类、正构烷烃及一般环烷烃类、基团类、同位素类、生物标记(化学化石)等进行对比,借以判别储集层原油来自何处;

(8)计算生油量

4)储油气层评价

(1)岩性、电性特征

按层段总结储集层的岩性、电性、岩电关系,油气显示程度及纵向分布规律;

(2)储油气层分布层位、厚度变化

按层位统计储油气层厚度及层数,叙述其一般厚度范围,单层最大、最小厚度;储油气层集中井段及层位;分析储油气层分布位置与地质界线的关系。

(3)油气层储集类型特征

按油气储集空间类型(孔隙、裂缝、洞穴、缝洞、缝隙)、类别、成因(原生、次生、内因及外因)、形状、大小及组合关系,分布规律、连通情况、相互关系、充填物及其性质、充填程度、张开程度、次生矿物及结晶程度、次生矿物性质及分布状况等,从微观分析延伸到宏观分析。对储油气水空间有较深较广的认识。

(4)油层物性

叙述油层物性,主要说明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的资料来源,是岩心试验数据、测试分析数据,还是电测曲线推算而来。其它资料如:相渗透率、润湿性、储集层岩性、电镜扫描、铸体或铸体薄片等,均加注明,以提高储量计算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加深对地下油层情况的了解。

(5)油层压力及产能

说明压力资料数据的来源,是中途测试、完井试油数据,还是按产量、流压推算得来。叙述计算产量公式的理论依据;编结深度与压力的关系曲线、产量与压力恢复曲线,分析产能、压力、深度的关系。

(6)地面地下流体性质

a.地面流体性质--地层产出的油、气、水样在常压下的物理性质;

b.地下流体性质--高压密闭取样条件下取出的流体样品,在地面

实验室内用人工模拟地下高温高压条件测定的流体物理性质;

对资料来源进行分析比较,选其准确性、可靠性较好的资料应用于储量计算。

(7)油、气、水分布规律

对已钻穿底界的各油、气、水层,要论述油、气层在纵向上的分布规律,分析含油、气层的分布位置与地层界线、油气层与隔层厚度、单层产量与该层厚度的关系;

对未钻穿的油气界而、油水界面、油气藏底界的油(气)藏,要叙述油气界面、油水界面的推算原理、理论依据及计算公式,确定含油的有效厚度;对实测的油气界面、油水界面要说明判断依据。

(8)油气层保护、改造措施

根据储集层化验分析资料及井下情况,提出改造油气层的措施。

最后要编绘该井油层综合评价图,其内容包括井深、层位、岩性、储层物性(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含水饱和度、储层岩石的吸水性、润湿性)、储集层岩石的化学分析,矿物名称及含量、泥物性质及含量(包括粘土矿物性质及含量)、酸不溶物含量、碳酸盐含量,测井解释成果、试油情况,几条重要的能说明问题的测井曲线等。 5)综合评价

1)区域地质背景

a.地球物理勘探程度:叙述该井所处凹陷地震测线密度,用地震地层学研究成果和钻井地质成果,确定地震详查和三维地震工区;

b.地质沉积史及构造发展史:结合地质录井资料、测井资料、化验分析成果、测试资料,对该井所钻凹陷、局部构造的地质沉积史、构造发展史、沉积相、生油史进行概述,划分构造单元及沉积相带,叙述沉积凹陷边缘及基底的岩性、时代、埋藏深度、超覆情况;

c.已钻构造与断层分析:利用钻井地质资料,结合地层资料对所钻构造层位、岩性、构造形态及类型,与断层的关系进行分析,说明油气的运移聚集与断层、构造的关系。

(2)生储盖组合分析

a.生储盖组合特征:叙述所钻地层生储盖组合的套数及特征;

b.含油气层组合特征及平面展布:叙述含油气生诸盖组合特征,

并借助物探单位提供的资料,分析其形态与含油气面积的关系;

e.最佳含油气组合层位及井段:详细叙述该井所钻地层含油气最佳组合分布的地层时代及井段,含油岩性特征,组合特征,地层接触关系,分析含油性最佳或含油最多的原因。

(3)已钻油藏评价

a.油气藏相态及形态分类:借鉴地震资料及区域地质资料对油气藏进行构造类型及形态分类;

b.油气藏驱动方式分析:确定油气藏的驱动方式,分析影响采收率的各种因素,说明驱动方式的判断依据;

c.计算地质储量、预测储量:对已发现气层,并钻穿油气层底界或油水界面的区域探井,要计算所钻构造的预测储量,并估算该构造带的地质储量;概述计算公式的理论基础、基本原理、资料的可靠程度。

(4)综合评价,

a.构造形成及油气聚集分析:分析构造形成与油气聚集的关系,利用油源对比标志、生油岩成熟期与构造形成期说明油气运移方向及可能聚集区;

b.有利含油气区的预测及预探意见:指出油气运移方向,预测本凹陷有利含油气区;

c.资源预测及经济效益:根据生油层评价报告提供的资料,结合地震资料,预测所属凹陷的资源量,根据预探方案,估算预探成本及经济效益。

6、预探井地质综合评价报告编写提纲

1)(内容同区域探井)

2)地层评价(内容同区域探井)

3)储油气层评价(内容同区域探井)

4)综合评价

(1)地质背景

a.地球物理勘探程度:叙述该井所处构造带的地震测线密度,应用地震地层学研究成果和钻井地质成果,确定地震精查及三维地震位置;

b.已钻构造及断层分析:利用钻井地质资料,结台地震资料,对所钻构造层位、岩性、构造类型及形态,构造与断层关系进行分析,说明油气运移聚集与断层、构造的关系。

(2)生储盖组合分析

a.生储盖组合特征:叙述所钻地层生储差组合套数及特征;

b.含油气组合特征及平面展布:叙述含油气的生储盖组合待征,并借助物探单位提供的资料,分析其形态与含油气面积的关系;

c.最佳含油气组合层位及井段:叙述该井所钻地层及含油气组合分布的地层时代及井段,含油岩性特征,组合特征,地层接触关系,分析含油性最佳或含油最多的原因。

(3)油气藏评价

a.油气藏相态及形态分类:借鉴地震资料及区域地质资料对油气藏类型及形态分类;

b.油气藏驱动方式分析:确定油气藏的驱动方式,分析影响采收率的各种因素,说明驱动方式的判断依据;

c.计算预测储量及控制储量:对已发现碎屑岩油气层,并钻穿油气层底界或油水界面的预探井,要计算所钻构造的预测储量;若为碳酸盐岩层状或块状油气藏,只有一口井且钻穿了油水界面的,可将储量级别上升为控制储量或探明储量。

(4)综合评价

a.确定主力合油气层系分析:根据测试、测井及地质录井资料,综合评定主力含油层系,说明主要依据;

b.提出评价钻探方案:根据构造含油情况分析,提出评价钻探的井位布置方案,并说明各井的钻探目的及任务;

c.对油气层、油气藏进行产能预测:综合分析试油、地震、地质录井资料,预测所钻油气层、油气藏的产能。

7、评价井地质结合评价报告缄写提纲

1)概况(内容同区域探井)

2)地层评价

(1岩性特征

按岩性、岩性组合、沉积旋回总结其特征

(2)电测曲线特征

综合岩性及电测曲线特征,编制地层综合柱状图及地层对比图,分析地层变化情况。

3)油气层评价

(1)岩性、电性特征:按层段总结储油层的岩性、电性特征,岩电关系和油气显示程度及纵向分布规律;

(2)分布层位及厚度变化:按层位统计储油气层厚度及层数,叙述一般厚度范围,单层最大、最小厚度,储油气层集

中井段及层位,油气层的有效原度及变化规律,分析储

油气层分布位置与地质界线的关系,主力油气层与一般

油气层的关系;

(3)油气层储集类型特征:按油气储集空间类型(孔隙、裂缝、洞穴、缝洞、缝隙型)、类别、成因(原生、次生、内因、外因)、形状、大小、组合关系、分布规律、连通情况、相互关系、充填物及其性质、充填程度、张开程度、次生矿物及结晶程度、次生矿物性质及分布状况等,从微观分析延伸到宏观分析,从而对储油气空间有较深较广的认识;

(4)油气层物性:叙述油层物性,主要说明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的资料来源,是岩心试验数据、测试分析数据,还是电测曲线推算而来;其它资料如:相渗透率、润湿性、储集层岩性、电镜扫描、铸体或铸体薄片,均加注明,以提高储量计算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5)油气层压力及产能分析:说明压力资料数据的来源,是中途测试、完井试油实测数据,还是据产量、流压推算得来,叙述计算产量公式的理论依据,编制深度与压力的关系曲线、产量与压力恢复曲线、分析产能、压力、深度的关系;

(6)流体性质:叙述油气水地面、地下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变化律,对原油性质进行评价。

(7)搞清“四性”:搞清岩性、物性、电性与合油性的关系,分析油气层有效厚度及变化规律;

(8)确定油水界面:叙述各油气层的油水界面位置及确定依据;

(9)油气层保护、改造措施:根据储层化验与分析资料及井下情

况,提出保护油气层及改造油气层的措施。

主力油层评价时,要综合各项油气层物化资料,绘制出油层综合曲线图、油层对比图、油层构造图、油藏剖面图。图上反映出油(气)层特征及其横向变化、油气水分布情况。

4)综合评价

(1)所评价油气层构造与断层分析:利用钻井地质资料,结合地震资料对主力油层构造形态、范围、面积、岩性进行分析,说明断层与构造的关系,油气运移聚集与断层构造的关系;

(2)确定含油范围、油层厚度变化情况:据钻井地质、测井、试油及地震资料,确定构造含油范围及油层厚度变化情况;

(3)搞请油气水分布状况:综合油层各项地质资料,说明各含油层的油气水分布状况及油气、油水界面深度;

(4)计算所评价油气探明储量:概述储量计算公式的理论基础、基本原理;

(5)估算邻近构造油气储量:利用所钻构造油气探明储量的各种计算参数,对邻区油气储量进行估算.

(6)提出主力油层开发方案:根据主力油层的构造形态、油层厚度变化及油气水的分布状况,提出开发方案及井位部署,写明各井的钻井目的及任务:

〔7〕预测油田产能:根据所提开发方案及完钻井试采资料

能。

水平井工程设计及轨迹控制

水平井钻井工程设计及轨迹控制 一、水平井的概述: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水平井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为提高勘探效果,提高单井产量和油层采收率,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给石油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革命,胜利油田从1990年9月开始,以埕科1井为起点,展开了水平井研究与应用,针对各种类型油藏,如整合油藏、不整合油藏、稠油砾石油藏、低渗透块状砾石油藏、砂岩油藏、石炭系砂岩油藏、古潜山漏失型油藏等进行攻关研究。“八五”期间组织了六个油田、五个院校,762名科技人员,在水平井钻井的设计技术、轨迹控制技术、钻井液技术、完井技术及测井射孔技术的五个方面共31个专题进行了四年的攻关,在理论研究、实验技术、软件技术、工具仪器研制和工具方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包括了16项重大科技成果在内的30项技术成果,形成了一整套水平井钻井、完井技术,截止1995年7月项目提交国家鉴定时,胜利油田完成各类水平井30口。“八五”攻关计划完成后,水平井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很快形成了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局面。到1996年底我国陆上已完成水平井94口,推广面积达到13个油田,六种类型的油气藏。仅投产的47口科学实验水平井增产原油78吨,新增产值9.52亿元, 获直接经济效益6.46亿元。到98年底全国陆上油田已钻成水平井204口,其中胜利油田所钻井和以技术服务形式在外油田所钻水平井共计119口。更重要的是,“水平井是增加原油产量、提高采收率和开发特殊油藏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这一观点,得到了广大勘探开发工作者的共识,从而带动了与水平井有关的地质、油藏、采油工程等相关技术的发展,推动石油的科技进步。 自项目推广应用以来,应用的油藏类型逐步扩大,完成的水平井类型逐步增多。除本油田以外,先后应用到塔里木、长庆、吐哈、青海、中原、江汉、河南、大港、玉门、江苏等油田,以及江苏省洪泽县非石油行业的芒硝矿开采,完成了以水平探井、阶梯水平井、连通式水平井等为代表的12种类型水平井,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所完成的开发井稳定产值为同地区直井的3倍,其投资仅为直井投资的1.8倍左右,1997年《石油水平井钻井成套技术》被列为国家”八2五”国民经济贡献巨大的十大攻关成果。 在油田的整体开发建设中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水平井要求

关于水平井地质录井调整建议及资料报送要求目前碎屑岩油藏开发力度加大,大批三叠系等层位碎屑岩油藏开发水平井部署上钻,使得中新生界(三叠系、白垩系)碎屑岩地层划分、对比(包括小层的精细对比)、目的层深度的预测、轨迹调整与控制等工作十分重要,部分录井队伍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许多质量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结合水平井地质录井实际情况,需改进和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重点控制工作 在现有工程技术条件下,跟踪预测目的层顶深、及时指导入靶角度和轨迹,以保证避水高度及井眼平滑稳定,满足后期下套管、筛管等完井要求,达到最佳采油气效果。在整个钻井施工过程中由录井、钻井、定向技术服务、泥浆等多家单位配合完成,其中录井是主导,这是录井队必须明确且坚持的工作信念,并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时要求钻井队、定向技术服务方等施工队伍应积极配合,以确保上述目的的实现。 二、调整建议及资料报送格式 1、调整建议报送时间及内容: A、直导眼完钻后。及时收集校深后的测井曲线、测井解释数据表(测井所配合提供,录井队在现场完井资料验收后交回测井所)等资料做好实钻地层(段)、油气层、油水界面、与设计及邻井的对比表,分析它们的深浅、厚度变化规律并结合构造(构造图、地震剖面图)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预测斜井段钻遇地层井深;若与设计出入较大,则提出轨迹调整建议,由现场监督签字确认后,上报主管部门、勘探开发研究院,经主管部门批复后按批复意见进行轨迹调整设计和下步施工。 B、斜井段重要层段揭开后。及时做好实钻地层(段)、油气层、油水界面、与设计及邻井的对比表,分析它们的深浅、厚度变化规律并结合构造(构造图、地震剖面图)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预测目的砂层顶深、以软着陆最佳井斜角进入目的砂层为目标(进入砂层后能以最

水平井综合地质导向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Journal of Oil and Gas Technology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7, 39(4), 78-82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7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8e16935241.html,/journal/jogt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8e16935241.html,/10.12677/jogt.2017.394040 Research on Integrated Geosteering in Horizontal Wells and Its Application Youjian Li, De’an Zhang Logging Company of Sinopec Zhongyuan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 Ltd., Puyang Henan Received: May 30th, 2017; accepted: Jun. 7th, 2017; published: Aug. 15th, 2017 Abstract The integrated geosteering while drilling technology was great significance of drilling of horizon-tal wells. Star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technical difficulties in the horizontal drilling process and based on the research and the application and analysis of essential data acquisition and fusion technology, near-bit lithology rapid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prediction technology of geological profile along horizontal well trajectory, horizontal well trajectory control technology, and target layer microstructure monitoring technology, an integrated geosteering technology combining mud logging while drilling for the horizontal wells, which was different from logging in traditional straight wells, was proposed, and it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several horizontal wells in Si-chuan-Chongqing Area. Its applic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chnology can provide effective geosteering in horizontal wells, with an average target drilling encounter rate of over 90%. Keywords Ultra-deep Horizontal Well, Integrated Geosteering, Integration of Logging and Recording, Trajectory Prediction and Control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XXX 矿产有限公司石灰岩采石场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 告委托单位:XXX 有限公司提交报告单位:四川 省地质矿产勘查 野外调查: 报告编写: 审查: 总工程师: 队长: 提交报告时间:二O 一一年七月

目录1、前言 1.1 目的与任务 1.2技术标准及评价依据 1.3以为地质工作及本次评价概况 2、矿山建设于开采现状 2.1 矿山建设概况 2.2 矿山开采现状 3、评价范围确定 4、矿区自然环境概况 4.1 气象与水文 4.2 地形地貌特征 4.3 生态环境状况 4.4矿区社会经济概况 5、矿区地质环境条件 5.1 地层与岩性特征 5.2矿区地质结构与区域稳定性 5.3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5.4 斜坡类型及特征 5.5岩(土)体类型及其特征 6、评价级别的确定 7、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价

7.1 现状评价内容 7.2现状评价因素的选取 7.3 现状评价方法 7.4 现状评价 8、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价 8.1 预测评价内容 8.2预测评价因素的选取 8.3 预测评价方法 8.4 预测评价 9、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9.1 矿山开采对环境影响程度评价9.2矿山地质灾害危险程度评价 9.3矿山建设适宜性评价 10、结论及防范措施建议 10.1 结论 10.2 防治措施建议

1、前言 1.1目的与任务 XXX矿产有限公司于XX年X月X日通过采矿权挂牌方式有偿取得了XXX 矿产有限公司石灰岩采石场矿权,已办理采矿许可证。2011 年4月该矿山因XXX号,因安全问题责令停釆,经县国土局同意调整变更矿区范围,XX 年X月X日XX市国土资源局XX号文,批复划定矿区范围。重新进行储量核实,提交相应的配套报告。企业为了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贯彻“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方针, 达到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保障矿山开采中的安全的目的,根据《矿产资源法》、国务院第XX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及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川国土资发XX号问《关于加强我省矿产资源开发中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的通知》等政策规章的要求,特书面委托XX按规定开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主要任务是:收集矿区已有地质资料,实地调查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现状评价;依据矿山的开拓方式及采矿方法,就矿山未来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和破坏、可能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以及矿山开釆受到地质环境的制约、遭受和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进行预测评价,在此基础上就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及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进行综合评价,最终提出防治措施建议。主要目的是为本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性依据,为办理釆矿许可证登记提供资料,便于政府主管部门对矿山地质环境实施监监督和管理。要求提 交评价报告,组织专家组评审,并报XX市国土资源局备案。

水平井油藏地质设计技术规范

《水平井油藏地质设计技术规范》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概况 水平井技术是目前技术条件下油田开发的高效手段之一,尤其是能实现本地区低渗-超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开发,而水平井油藏地质设计是油田水平井开发技术的基础和前提。 专业技术人员在水平井油藏地质设计过程中,涉及油藏精细描述、开发动态分析、产能预测等多方面专业技术,编制油藏地质专业图件、关键设计参数表格等大量复杂的专业技术图、表。尤其是油藏地质特征认识要求极高,只有正确认识油藏,才能为科学高效开发油藏提供重要依据。水平井开发与常规井开发有所不同,由于是对单油层开发,对油藏描述的准确性要求更高,更注重精细地质研究、井位筛选和整体部署、轨迹要求和参数优化、产能预测和效益评估等。同时,由于水平井单井投资大(超过1000万元)、井段长(水平段达1000米以上)、风险高,在油藏描述、地质模型建立、井位优化、实施规范等方面必须更加严格要求,才能保障水平井实施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科学制定水平井油藏地质设计技术规范的地方标准有利于形成油田开发新技术业务制度、提高油田开发水平和利用效率,有利于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同时为本地区油田开发提供技术保障,对于油田开发技术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因此,该标准的制定,在技术规范、安全环保、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均具有重大意义。 前期调研发现,国内仅有胜利油田《水平井单井地质设计技术要求》(Q/SL1321-1997)有相关企业标准,中国石化集团在其基础上编写了《水平井地质设计技术要求》(Q/SHSLJ1321-2002)和《水平井油藏地质设计技术规范》(Q/SH 0084-2007)。但是其适应的油藏类型、水平井井网等与鄂尔多斯盆地差异较大,不符合陕西省油田开发需求,无法引用作为陕西省水平井开发的规范。随着低品位油气资源的有效开发,陕西省石油产出量快速增长,不但成为石油能源输出大省,而且产生了国内油气开发的龙头企业,为中国能源供需平衡做出了巨大贡献。省内石油钻井工作量巨大,有必要结合国内石油行业常用设计流程和本地区开发实践认识,通过建议性标准规范每年上千口水平井开发流程,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的指导和优化水平井油藏地质设计。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态势分析法

江苏地质,30(1),17—20,2006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态势分析法 刘建东1 ,杨泉宁1 ,薛怀友1 ,张发明 2 (1.江苏省地质矿产勘查局,江苏南京210018;2.河海大学地质工程系,江苏南京210098) 摘要:探讨了将S WOT 态势分析法应用于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具体步骤。通过长江江苏段过江隧道工程的地质环境质量等级评价的实例,从地质体本身的优势、劣势,外部条件的有利(机会)、不利(威胁)等4个方面对评价对象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最后得出地质环境质量的评价等级。关键词: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态势分析;S WOT;长江岸线;过江隧道 中图分类号:X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474(2006)01-0017-04 收稿日期:2005-09-26;编辑:齐运铎 作者简介:刘建东(1965—),男,江苏泰兴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资源与地质环境方向的研究. 0 引 言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等国家,我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近几年来,结合水利水电资源开发、城市选址规划等,该项工作越来越得到重视,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理论和方法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在评价理论上,不同的专家虽然提出了各种理论系统,评价指标的选取和评价方法也各不相同,但总体思路正逐渐趋于一致,这就是将地质环境视为内部由许多不同的环境因子构成的自然单元,每一单元具有相对均一性,高级单元的性状用低级单元的综合指标来表征,评价时根据问题的性质选择评价因子,并将其转化为可比指标,然后按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加权综合,用环境因素质量的综合指标来衡量每个单元的环境质量。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模糊综合评判法、灰色聚类、模糊聚类、层次分析、信息量统计法、德尔菲法等。这些方法的引入对推动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技术的进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又都不十分完善。 在江苏省沿江岸线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我们尝试使用了态势分析法(S WOT ),对不同的规划用途,从地质体本身固有的优势、劣势和外部因素对地质体或工程建筑物形成的有利条件、不利的威胁4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判,评价对特定规划用途而言地质环境质量的优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态势分析法原理 态势分析法又称S WOT 分析,S WOT 四个英文 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 )、劣势(W eakness )、机会(Opportunity )、威胁(Threat )。从整体看,S WOT 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S W ,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第二部分为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另外,每一个单项如S 又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外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态势分析法常常被用于制定集团发展战略和分析竞争对手情况,在战略分析中,它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对长江沿岸地质环境质量的评价中,首次运用态势分析法对地质环境优势、劣势、威胁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判定对某一规划用途而言地质环境质量的等级,从而得出一系列具有一定决策参考价值的结论。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随着人类对矿产资源开采的不断加大,自然界的环境平衡遭到了严重破坏,矿山地质的环境问题也成了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关键因素,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还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因此,必须依据其环境特点与评价体系的复杂性对矿山的地质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只有建立一个客观的综合评价体系,对矿山的地质环境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才能更好的对矿山地质的环境进行保护和更好的对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本文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综合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促进了矿山事业的不断发展。 标签: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1前言 中国是一个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种类齐全的国家,已发现的矿产有170多种,有160多种是具有资源储量的,且其中有20多种位居世界矿产的资源储量排行榜上。但是,由于人类没有合理开发矿产资源,致使矿产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还对矿山的地质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且破坏了矿山的生态平衡。所以,必须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对其进行严格管理、科学分析,以期为国内矿产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可靠保障。 2矿山地质环境的综合评价体系 2.1地质环境评价技术的总流程 要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有效的评价,就必须具有一个客观的综合评价体系。首先应该对矿山地质的环境现状、开采条件及状况进行仔细调查、分析,收集相关的资料。然后针对所调查出来的具体情况建立相关的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体系,进行环境现状评价、综合评价及预测评价。最后,应该提出相关的地质环境防治与保护措施,促使矿山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好[1]。 2.2评价的对象 矿山地质环境的评价体系是以其构成中的评估区来作为最基础的评估单元,把矿山地质的环境问题划分为了矿山的地质灾害,破坏及占用土地资源,废渣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破坏、影响地下的水系统及矿山废水等四类。评价体系是将以上这些环境问题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总体危害、影响程度等因素,与评价的原则和指标相结合,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的方式,进行科学的评价。 2.3地质环境评价的原则 系统、合理、科学的指标是对地质环境进行准确评价的前提与保障,是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最主要的依据。所以,在建立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应的原

浅谈地质导向技术

浅谈地质导向技术 通过近几年的产能建设,大牛地区块水平井开发已经进入中后期阶段,一些储层厚度大,物性好的储层已经开发殆尽,为了能更好的完成产能任务及新建产能,就必须对许多复杂气藏,难动用储量进行开发,复杂的地质因素给现场的综合录井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具体体现在水平井A靶点着陆和水平段施工时储层厚度变薄或缺失导致的着陆失败或者回填,造成了大量无效进尺,延长施工周期,增加投资成本,导致现在采用的技术已无法满足目前的综合录井需要,急需通过新方法和新技术来指导工作,地质导向的作用就越来越突出和重要。 标签:地质导向水平井地层对比油气层分析 地质导向的水平井钻取需要诸多的技术支持,其中录井和定向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以往的水平井在钻进过程中往往运用地质等方面的资料进行推测钻取,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录井和定向技术具有实时性、具体性,可以更精确为钻井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录井公司大胆的将录井和定向结合在一起,成立定录一体录井队,能够更有效的发挥出地质导向的作用。 水平井可以大大增加井眼在产层中的长度和产层的泄油气面积,其成本略高于直井,但单井产量却是直井的数倍,在薄层、低渗透、稠油、页岩气等油气藏及底水和气顶活跃的油气藏中得到广泛使用。当前,致密砂岩油气藏、页岩油气藏正成为中国油气勘探开发的主流和热点,这些非常规油气资源只有通过水平井开采才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在水平井钻井过程中,随钻地质导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国外,随钻地质导向技术已得到广泛使用,如贝克休斯公司的Trak 随钻测井系列,包括深探测方位电阻率测井(AziTrak)、高精度地层密度和中子孔隙度测井(LithoTrak)、随钻核磁共振测井(MagTrak)、实时声波阵列测井(SoundTrak)、高分辨率随钻电成像测井(StarTrak)、实时地层压力测试(TesTrak)等,国内LWD(Logging While Drilling)技术刚刚兴起,主要还是采用录井(包含综合录井)、MWD(Measurement While Drilling)等技术进行随钻地质导向。无论采用何种技术进行地质导向,录井的核心任务都是利用随钻过程中获得的岩性、电性、物性及含油气性资料来进行“预测”和“导向”,其中预测是指进入水平段前的地层对比与预测技术,导向是指进入水平段后的地质解释和导向技术。前者旨在准确进入目的层,后者旨在保证水平段在含油气层钻进,提高油气开采效率。 1地层对比与预测技术 地层对比是地质研究的基础和重要手段。地层对比、划分和预测,是现场地质录井的一项重要技术、对于卡准取芯层位、潜山界面、完钻层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更是随钻准确预测并卡准水平井、大位移井目的层深度的关键。虽然水平井大多都是在地层比较清楚并有邻井控制的情况下部署的,但由于受地震资料品质和分辨率等问题的影响,常会使得设计的目的层深度与实钻深度几米至几十米。进入水平段前的井斜角往往高达70°以上,此时的垂深若相差一米,水平距

水平井地质导向与测井资料解释方法研究

水平井地质导向与测井资料解释方法研究 如今测井人员面临的挑战有以下几个方面:水平井进行测井后的数据解释、其地质模型的建立与导向等。文章建筑现场所掌握的经验以及技术对这两个部分进行简单的论述。文章针对水平井钻眼调整过程以及石油测井信息都着重讲述了地质建模措施的用途。文章还讲述了水平井轨道策划的内容以及在水平井钻眼调整和石油探井信息中一些建筑现场真实发生的情况。 标签:水平井地质导向;水平井地质建模;水平井测井资料解释;地质模型 最近几年伴随着我国很多油田的开采都已经进入到了中后阶段,水平井能够为油田的增量提升效率获得了普遍的运用。然钻录井设施和调整钻眼轨迹程序的落后是水平井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使最近几年我国各个油田都慢慢的采用了一些从国外进口的随钻录井测量井的设施,不过因为相应的调整钻眼轨迹水平还没有获得应有的注重,致使许多水平井使用随钻录井只能做查看井眼的作业,很多水平井是有测井信息未有适宜的解析方法,致使没有适宜的解析,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水平井的开发速度。文章主要综合水平井钻眼轨迹、石油测井信息等方面经验进行简单的论述。 1 水平井地质导向 1.1 水平井地质建模 在开展水平井调整井眼轨迹之前,要先创建水平井的井眼轨迹模型。地质模型主要有结构模型以及属性模型两类,结构模型使用井震信息分析建造水平井位置的地质类型,制造构造地质模型;属性模型就是使用已经清楚的岩石的物理特性对整个结构中的岩石开展推测。 1.1.1 构造建模 大多数状态下,结构模型需要引入周围水平井的数据和建筑现场地震资料,使用多井地层进行对比,对分层开展区分,多井进行比较之后能够和地震信息相综合。如果附近的水平井数量很多,只需要使用石油测井来创建地质模型。 1.1.2 属性建模 在构造建模生成的地质体基础上利用已知网格的岩石物理属性和数学统计与插值算法预测未知网格上的岩石物理属性。 1.2 水平井轨迹设计 在地质建模基础上交互设计水平井轨迹可以让用户使井轨迹通过储层最有利的构造部位和属性区域。这里会用到一些钻井工程上的知识,比如狗腿度、闭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1 定义 矿山地质环境是指矿床及其周围地区矿业活动影响到的岩石圈部分(岩石、矿石、土壤、地下水及地质作用和现象),与大气、水、生物圈之间相互联系(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环境系统。 1.1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是指矿业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所产生的地质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2 总则 2.1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是实施省(自治区)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的技术工作依据。 2.2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是针对生产矿山和闭坑矿山环境保护服务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为矿山环境整治、矿山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规划提供基础资料,为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则提供科学依据。 2.3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要求基本查明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遇到和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与破坏,摸清底数,做出现状评价、预测分析。 2.4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不能局限于矿山用地面积之内,应将矿业活动影响范围作为调查区范围。 2.4.1 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范围应包括区域地质单元和影响的流域。 2.4.2 矿区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应根据矿区矿业活动对周围地质环境的整体影响确定其范围。 2.4.3 单个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应根据矿山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确定其范围。 2.5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任务: 2.5.1 调查矿山地区社会经济概况和矿业活动。 2.5.2 调查研究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其特征。 2.5.3 查明矿山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影响与危害。 2.5.4 调查、总结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治理的经验与教训。 2.5.5 对矿山地质环境作出综合评价,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建议。 2.5.6 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系统。 3 工作程序: 工作程序框图

水平井地质导向的难点与技术对策 贾凯

水平井地质导向的难点与技术对策贾凯 发表时间:2018-01-07T20:30:09.5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9期作者:贾凯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对于地质能源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 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录井公司河南濮阳 45700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对于地质能源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水平井在我国地质能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探究作用,然而,水平井地质导向具有一定难度,常常使实地工作陷入瓶颈。本文试分析水平井地质导向的难度,以及相应的技术对策,旨在为今后的能源开发项目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水平井地质导向;难度;技术对策 前言 水平井指的是在垂直或倾斜地钻达油层后,井斜角大于85度,井眼轨迹接近于水平,以与油层保持平行,得以长井段的在油层中钻进直到完井的油井。通常情况下,水平井穿过油层井段的长度可以达到上百米,甚至数千米,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增加油层的裸露面积,提高油井产量。尽管水平井在我国地质能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探究作用,但是,水平井地质导向具有一定难度,常常会使能源开发工作陷入瓶颈,采取相应的技术对策改善这一问题对能源开发项目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价值意义。 1.地质导向难点 1.1资料准确度低 由于水平井的井身结构十分特殊,且工艺技术的复杂程度极高,因此给水平井下的井岩性识别、地层卡取、随钻跟踪分析等带来极大的难度,当进行水平井录井时,就常常会出现录井资料失真的情况,一旦资料准确度低,就会给后续工作造成一系列问题,为此,解决录井资料失真,要首先了解主要因素有那些,通常情况下,有地质条件、钻井液、钻头驱动方式等。 1.2靶心深度出现误差 “在水平井钻井过程中,着陆情况直接决定水平井的成败”,当人窗的井斜角要求小于地层倾角4度到5度时,属于最佳状态,一旦误差过大,就会导致油层出现提前或者滞后的问题,通常情况下,靶心深度出现误差的最大原因是井斜资料有较大的纰漏,或者井网较为稀疏。 1.3微构造落实程度差 “随着石油天然气资源的不断开采利用,油气勘探开发的方向正逐渐由传统的常规勘探转向中后期精细开发阶段。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大部分油气产区含水量上升,使得开发难度增大、成本提高,极大地增加了钻井施工的风险性。”[2]尤其是微构造落实程度差,会给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带来巨大的困难。在利用录井资料进行钻头实时监控,以跟踪其运行轨迹时,指导水平井地质导向的微构造一旦没有落实,就会出现设计靶的倾角大致水平,实钻地层的倾角也会出现倾斜的状况。这时,水平井钻头会在短时间内钻出油层,如果出现泥岩,就难以判断油层的低端和顶端。 2.水平井地质导向的技术对策 “地质导向是通过精细地层对比预测目的层顶界位置并引导钻头滑动或旋转钻进较理想的角度准确入靶,并监控在目的层段水平穿越的一项综合技术。”[3]由于地质结构十分复杂,因此地质导向技术的应用存在一系列的困难,要想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采取有效对策。 2.1更新录井技术 录井资料直接关系到对地层的层位判断,如果录井资料失真,将会难以展开后续工作,要想有效地解决资料失真的问题,就要对录井技术进行完善更新,比如,应用定量荧光和地化录井等项目,继而获取更多关于水平井的信息,以此提高对现场的综合判断准确度。 2.2优化工程轨迹 在进行水平井剖面设计时,可以适当将靶位向前移动,这样,就可以根据标志对合理的水平井探油层进行推断。如果地层下倾或处于水平状态时,靶前位置须增加至五十厘米左右,及时地改变工程轨迹,对轨迹进行优化,将有效地增加油顶稳斜段,在进行油顶探察时增加轨迹的调整空间。 2.3对比电测 对石油勘探工作而言,地质资料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为了切实获取水平井内的各项资料信息,技术人员需要及时对钻遇断层进行对比电测,获取的资料可以帮助技术人员确定靶深,确认水平段的倾角大小。 2.4沉积微相研究 沉积微相研究能够有效地确定泥岩夹层分布的状况,对水平井的内部结构进行正确的判断,“水平井的特点决定了地质导向的难度,因此,在地质导向设计、人窗前轨迹调整和水平段地质导向三个阶段均要有不同的技术对策。”[4]因此,在调整水平井地质导向难度时,沉积微相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沉积微相研究指的是研究泥岩夹层或砂体的内部构成,继而判断水平井轨迹剖面方向上的储层发育情况,以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的地质变化,并将其作为地质导向时的参考数据。 2.5地质建模 “应用地质导向钻进的水平井在钻进之前,首先要建立水平井初期地质模型。”[5]构建地质模型能够帮助技术人员有效地利用已知数据信息进行新的判断与分析。一般情况下,地质建模可以分为构造建模与属性建模。构造建模指的是将井震资料进行合理的地质分析,并最大可能地还原地质结构的建模。属性建模则指利用岩石的属性对其进行建模。建模技术的飞快发展使得其精度和分辨率不断提高,在进行水平井地质导向时,建模可以提供更准确的反映底层构造的信息,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地层对比与分析,将之作为导向工作的必要前提。 结论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对能源的开发利用愈加依赖,石油作为我国消耗量极大的能源,对我国的发展繁荣有着举足轻重的价值和意义,在进行石油探测开采工作时,水平井可以有效地提高油田的产量,提升油田开采的效率,然而,尽管水平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水平井地质导向却因为其结构的特殊性而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采取相应的技术对策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善当前的不良现状,还

水平井

水平井是最大井斜角保持在90°左右,并且在目的层中维持一定长度的水平井段的特殊井 井斜角井眼轴线上任一点的切线与铅垂线的夹角 造斜率指钻井过程中单位进尺的井斜变化的角度 着陆控制由直井段末端的造斜点(kop)到钻至靶窗的增斜井段,这一控制过程 水平控制在靶体内钻水平段这一控制过程称为水平控制靶窗水平井井眼轨道控制设计示意图,矩形a1b1c1d1为靶体的前端面即为窗口 导向螺杆钻具的选型原则1.根据井眼尺寸确定钻具的公称尺寸2.根据井身设计造斜率确定工具造斜率3.根据钻头水眼压降确定传动轴类型4.根据排量要求选择转子类型5.根据井底温度确定定子材料耐温级别6.根据破岩力矩选择马达类型和参数7.根据造斜率选择螺杆钻具的结构型式. 着陆控制技术要点1.略高勿低2.先高后低3.寸高必争4.早扭方位5.稳斜探顶6.矢量进靶7.动态监控 水平控制的技术要点 1.钻具稳平2.上下调整3.多开转盘4.注意短起5.动态监控6.留有余地7.少扭方位 水平井的设计思路和基本方法目的层油藏地质设计—产量预测—完井方法选择—水平段设计—目的层以上的剖面设计—套管程序设计—井下工具、测量方法选择—水力参数设计与地面设备选择—经济评价。简而言之,水平井设计是一个“先地下后地面,自下而上,综合考虑,反复寻优”的过程。 水平井造斜井段曲率半径长半径水平井 中 短 超短. 水平井完井方法裸眼完井 筛孔、割缝衬管完井法 筛孔、割缝衬管带管外封隔器完井 衬管注水泥固井射孔完井法. 水平井常用动力钻具按功能可分为造斜动力钻具组合, 稳斜动力钻具组合,分别用于造斜段钻进和水平段钻进. 按导向结构型式可分为弯壳体动力钻具 弯接头加短直动力钻具及偏心稳定器加直动力钻具. MWD 信号传输方式泥浆压力脉冲和电磁波泥浆压力脉冲分正脉冲 负脉冲 连续波 × 当实钻水平段曲线''B A 在靶心设计平面同侧,波动全高是指靶上、靶下的最大波动全高的绝对值之和 × 弯接头加短直钻具结构,其弯接头度数一般小于2°,其下的直动力钻具要求很短,一般在5m 以下。 × 直螺杆钻具的万向轴壳体有结构弯角。 × 径向轴承组用来承受钻具在各种工况下产生的轴向力。 √ 导眼法选择稳斜点的基本原则是不宜过迟,油顶提前出线,下一段要求的造斜率很高,甚至找不到合适的造斜工具。 如图所示,井斜角1?为0°,A 点的井斜角H ?为90°,造斜点与A 点垂深增值为286.5m ,求造斜率K ,A 点水平位移A S 曲率半径R 及弧长L ,试分析属于什么类型的水平井。 解:由题可知:5.2869001=?=??=?H H ,, ()m H K H 3065 .2861719sin sin 17191?==?-?= ()m K S H A 5.2866 1719cos cos 17191==?-?= m K R 5.2866 17191719=== ()()m H L H H 4501 3.57905.286sin sin 3.5711=??=?-??-?= 所以造斜率K 为m 306?,A 点水平位移m S A 5.286=,曲率半径m R 5.286=,弧长m L 450=,属于中半径水平井。

环境工程地质课程报告-城市工程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发展现状及研究方法浅析

城市工程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发展现状及研究方法浅析 1 引言 城市地质环境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保障,是城市人们生产活动的载体,也是城市人们生产活动的主要对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形成了“菜粮要移位,村镇要搬家,道路要加宽,建筑向立体空间发展”的局面。城市不断扩建和新建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崩塌、滑坡、泥石流、矿井突水、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水土流失、砂土液化、海水入侵、海岸侵蚀、地下水水质恶化等地质灾害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快速发展。通过对全国196个城市调查显示,65个城市存在地下水降落漏斗,129个城市地下水污染,65个城市土壤污染,56个城市存在特殊土工程问题,87个城市有崩滑流现象,28个城市存在地面沉降,19个城市存在着地裂缝,55个城市有地面塌陷,36个城市存在岸坡失稳及海岸侵蚀淤积。据不完全统计,各类环境地质问题造成经济损失共计18799亿元,仍有147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面临环境地质问题的威胁,如不采取防治措施,还将造成9067亿元的经济损失[1]。城市化高速发展造成了城市生存环境的脆弱性及城市灾害的复杂性,正视城市生存环境恶化的现状,寻求合理的解决途径,已成为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2 城市工程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的研究意义 2.1 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的受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挑战,例如水土的大量流失,森林覆盖率锐减,臭氧层破坏,酸雨,大气和地表水的品质恶化等。人类生存与发展受到了严重威胁。同时,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在环境质量与人类需要之间客观的存在一种特定的关系环境质量的价值。所谓环境质量评价(environment quality evaluation),是评价环境质量价值,而不是评价环境质量本身,是对环境质量与人类社会生存发展需要满足程度进行评定。环境质量评价的对象是环境质量与人类生存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说环境质量评价所探讨的是环境质量的社会意义[2]。

(完整word版)水平井剖面设计(第二章)

第二章 水平井剖面设计 第一节 水平井剖面的设计内容 1、水平井剖面设计原则 水平井剖面的设计一般依据下面的几点: ● 根据地质提供的入靶点止靶点三维坐标数据,计算水平段长,水平段稳斜角及设计方位角; ● 确定剖面类型,考虑是否需要第一稳斜段,并考虑第一次增斜角的范围; ● 确定水平井钻井方法及造斜率,选择合适的靶前位移; ● 初步计算井身剖面分段数据,根据水平井剖面设计中可供选择的五个基本参数(即造斜点,第一稳斜角,第一稳斜段长度及第二造斜率),选择其中的任意三个,求出其它两个参数后,再进行井身剖面分段数据计算; ● 对初选剖面进行摩阻、扭矩计算分析,通过调整设计的基本参数,选取摩阻及扭矩最小的剖面; ● 根据初定剖面的靶前位移及设计方位角,计算出井口坐标,并到施工现场落实井位; ● 复测井口坐标,对设计方位角及剖面数据进行微调,完成剖面设计。 2、水平井剖面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2.1 水平段的数据计算 假设水平段入靶点为A 点,止靶点为B 点,X 为南北坐标(纵标),Y 为东西坐标(横标),A 点垂深为H a ,B 点垂深为H b (以转盘面为基准),地质提供的三 维坐标可表示为A 点坐标(X a ,Y b ,H a ),B 点坐标(X b ,Y b ,H b ) ● 水平段垂深(H ?)的计算 H ?=H b 一H a 若H ?>0,说明水平段井斜角?90max πα。油藏程—完井方法 若H ?=0,说明水平段井斜角?=90max α。井身结构—井笛剖面—钻具组合 若H ?>0,说明水平段井斜角?90max φα。地面情况(钻机) ● 水平段平增(S ?〉的计算 ()()22a b a b Y Y X X S -+-= ?

CGDSNB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

C G D S N B近钻头地质导 向钻井技术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CGDS172NB近钻头地质 导向钻井技术在江汉油田的应用 王伟 摘要目前,常规LWD在钻井实际应用中由于测量盲区长,无法准确判断近钻头处的井眼倾角、相关地层岩性、储层特性及储层位置,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地质导向钻井。针对这一难题,本文介绍了我国首套CGDS172NB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系统的性能特点,并结合在江汉油田的应用实例,分析了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的优越性和重要性,对在国内推广应用国产化近钻头地质导向仪器及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近钻头地质导向 LWD 引言 地质导向钻井(Geo-Steering Drilling)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起来的前沿钻井技术之一,它是一项集定向测量、导向工具、地层地质参数测量、随钻实时解释等一体化的测量控制技术,其特征在于把钻井技术、测井技术及油藏工程技术融合为一体,被广泛应用于水平井(尤其是薄油层水平井)、大位移井、分支井、侧钻井和深探井。目前,国内对地质导向钻井系统的研究还处于较为落后阶段,能够实时测量近钻头处的多种地质参数和工程参数的先进的地质导向钻井系统等前沿钻井技术只有Schlumberger、Halliburton、Baker Hughes等几家大公司能够掌握,并且实施技术垄断政策:只租借不出售,日租金高达数万甚至数十万美元,而且无法得到地质导向钻井核心技术。而国内现用的各种地质导向仪器均存在较大的测量盲区(测量传感器至钻头的距离),无法实时测量近钻头地质参数,技术比较落后,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地质导向。本文通过分析常规LWD存在的弊端,介绍了我国首套CGDS172NB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系统在江汉油田超薄油层水平井的成功应用,总结了技术经验,对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在国内油田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存在问题分析 对地质导向钻井来讲,仪器越靠近钻头越好,可以及时确定井底地层情况和井眼轨迹,进而制定相应方案。目前国内在水平井和大斜度井施工中基本采用的是常规LWD+导向钻具组合进行地质导向,LWD

CGDS172NB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

CGDS172NB近钻头地质 导向钻井技术在江汉油田的应用 王伟 摘要目前,常规LWD在钻井实际应用中由于测量盲区长,无法准确判断近钻头处的井眼倾角、相关地层岩性、储层特性及储层位置,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地质导向钻井。针对这一难题,本文介绍了我国首套CGDS172NB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系统的性能特点,并结合在江汉油田的应用实例,分析了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的优越性和重要性,对在国内推广应用国产化近钻头地质导向仪器及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近钻头地质导向 LWD 引言 地质导向钻井(Geo-Steering Drilling)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起来的前沿钻井技术之一,它是一项集定向测量、导向工具、地层地质参数测量、随钻实时解释等一体化的测量控制技术,其特征在于把钻井技术、测井技术及油藏工程技术融合为一体,被广泛应用于水平井(尤其是薄油层水平井)、大位移井、分支井、侧钻井和深探井。目前,国内对地质导向钻井系统的研究还处于较为落后阶段,能够实时测量近钻头处的多种地质参数和工程参数的先进的地质导向钻井系统等前沿钻井技术只有Schlumberger、Halliburton、Baker Hughes等几家大公司能够掌握,并且实施技术垄断政策:只租借不出售,日租金高达数万甚至数十万美元,而且无法得到地质导向钻井核心技术。而国内现用的各种地质导向仪器均存在较大的测量盲区(测量传感器至钻头的距离),无法实时测量近钻头地质参数,技术比较落后,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地质导向。本文通过分析常规LWD存在的弊端,介绍了我国首套CGDS172NB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系统在江汉油田超薄油层水平井的成功应用,总结了技术经验,对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在国内油田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存在问题分析 对地质导向钻井来讲,仪器越靠近钻头越好,可以及时确定井底地层情况和井眼轨迹,进而制定相应方案。目前国内在水平井和大斜度井施工中基本采用的是常规LWD+导向钻具组合进行地质导向,LWD仪器各测量传感器都装在远离钻头位置的螺杆上方的无磁钻铤内,存在很大的测量盲区(见图1)。电阻率探测点距钻头约8~9 m,伽玛测量点距钻头约13~15 m,井斜、方位测量点距钻头约17~21 m。井眼轨迹参数测量相对滞后,井底工程数据预测十分困难,无法准确预计井眼轨迹的走向。同时,地质参数的严重滞后造

关于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的探讨

关于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的探讨 如今经济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量日益增加,矿山开发深度越来越大,对原本地质环境构成了极大的影响。矿山开发过程中,极易造成水土污染、滑坡等地质灾害,给人们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至关重要。通过此,能够及时发现潜在和已经出现的环境问题,对于治理生态环境污染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1地质背景 基于研究实践指导目标的考虑,本文选择具体煤、铁混合矿区作为研究对象。该煤矿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工作区地质构造特征独特,以复式褶皱为主。受到地质情况的影响,矿区内部断层发育较好,断层多为各个矿井井田边界[1]。在矿区内部,?r 浆岩主要分布在工作区南部地区。目前,深入到矿区进行勘察发现,矿山地质环境复杂,有采空塌陷、水土污染等环境问题。因此我们将对该地区环境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和掌握污染程度。 2矿区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2.1 评价方法及原则

目前,节能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由此带动了学术研究成果的发展。现有矿区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方法丰富,如人工神经网络、层次分析法等。根据本矿区现状和问题要素来看,可以选择叠加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工作区内环境情况进行评价,图1 是层次结构模型。具体实践中,主要集中对矿区 地质环境问题要素影响度、评价结果等进行综合性评价。 对矿区地质环境进行综合评价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内容较多,且覆盖范围广。故要坚持几项原则。1)真实性,评价选择的方法、指标要科学,确保数据真实性,提高评估结果精度。2)可行性,评价体系中包含的指标要参考矿山地质调查量化指标,为评价有序开展提供支持[2]。3)独立性,在选择评价因子时,要兼顾因子独立性及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免出现误差过大现象。 2.2 现状评价 在评价中,我们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划分为严重、较严重、较轻3 个等级。通过获取到的勘查结果来看,影响严重的区域面积为95.34km2,表现为地面塌陷,矿山废水对水体环境构成了严重污染;较严重区域与严重区域相邻,处于其外围边缘上,总面积为160.39?N2,矿山开发产生的大量 废水、废渣等产生环境污染。剩余 为污染较轻的区域,虽然没有造成较为明显的污染,但如果忽视治理,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